自考《学前教育史》超全考试复习资料

自考《学前教育史》超全考试复习资料
自考《学前教育史》超全考试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宝典

00 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1

一,选择填空。

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p5

2▲.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__痒______”。P6

3▲.“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p6

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p7

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P19

6▲.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P23

7▲.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

8▲▲.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P26

9▲.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A.大器晚成 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p27

10▲.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 ) A.体罚 B.读经 C.讲故事 D.游戏p31-32

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P34 12▲.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P36 13▲▲▲▲.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P38

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P38

15▲.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p40

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P46

17▲.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p49-50

18▲.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p51

19▲▲▲.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P51

20▲.全文共300多句,1000多字,三字一句,六字一韵,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童蒙读物是《三字经》p51 21▲▲▲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训诫类和知识掌故类。P52

22▲.《千字文》均为四言韵语,共250句,主要供儿童识字,也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人伦、生活、教育等方面的知识。P52

23▲.南朝梁时周兴嗣所著的古代识字类儿童教材是《千字文》p52

24▲.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为人处世及伦理道德方面教育的是训诫类p53

25▲.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由唐人李瀚撰写的历史知识性的蒙书是(《蒙求》)。P55

26▲.在古代儿童的教材中,为儿童编写的故事书多出自哪个朝代以后?宋代p55

27▲.把太子教育分为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四阶段的是贾谊p62

28▲.贾谊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p62

29▲.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强调要行胎教,要施学前教育。P63 30▲▲▲▲.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颜氏家训》 P65

31▲.提出既要封建德行的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的是颜之推p66

32▲.在儿童家庭教育中,颜之推_提出如何解决对子女严教与慈爱的关系,是一重要问题。P68

33▲▲1.集中反映朱熹儿童教育思想的是他编着的《小学》和《童蒙须知》P72

34▲.提出学“眼前事”主张的思想家是朱熹p73

35▲▲1.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这种培养儿童读书习惯的主张出自朱熹p74

36▲.提出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的是朱熹 p74

37▲▲.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王守仁P77

38▲王守仁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自然教育论”的集中体现。P77 39▲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示范与讲解_,观察与模仿,奖励与批评。

40▲.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 )A.母系家庭 B.原始家庭C.氏族公社D.军事民主制

4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中国古代胎教的方法?()A.监督法B.小劳法C.猴戏法D.瘦身法

42▲.我国古代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的著作是(《胎产书》)p41

43▲.下面不属于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方法的是( )

A.示范与讲解

B.实验与讲解

C.奖励与批评

D.观察与模仿

44▲.史前社会幼儿教育随着下列哪一项的变化而变化?()

A.生产模式

B.家庭模式

C.生活模式

D.社会道德观念

二、名词解释、简答

▲[05 全国2005年7月] 朱熹的“眼前事”

在教育内容上,朱熹提出,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的"眼前事"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学其事"。他认为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儿童主要是学习眼前日用之事,是“知之浅而行之小也”。

▲【09 全国2008年4月】36.“三母制度”p38

1,这是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之一。

2,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

3,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子师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姆负责安置料理睡眠。

▲[10 全国2008年7月]36.《小学》

为便于儿童学"眼前事",朱熹与刘子澄编纂《小学》一书,该书将大量古今圣贤"嘉言懿行"汇集起来,贯彻对儿童多用正面教育的原则,希望用这些古人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言行,教育和诱导儿童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全书共六卷,分内外篇,内篇有《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外篇有《嘉言》、《善行》。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包括刻苦学习、忠君、孝宗、事长、守节等德行方面的格言、故事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易于儿童接受.

■40.简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

1,生产劳动教育。如简单的劳动工具制造、取火技术等。

2,生活习俗教育。如不能侵犯氏族公共利益,尊敬长辈等。

3,原始宗教教育。在自然、图腾、祖先崇拜中,儿童受到原始宗教的熏陶。

4,原始艺术教育。如歌舞、绘制、雕刻等。

5,体格和军事训练。儿童要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学习用弓箭等。

■[11 全国2009年4月]40.简述中国古代胎教的目的。

1, 中国的胎教,最初是宫廷中的早期教育。

2,封建统治者实施胎教,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合格君主。

3,春秋战国以后,胎教逐步下移民间,页成为人们培养合格后代的措施。

4,要让儿童的教育有一个好的起点,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孕育一个德才兼备、健康长寿、形貌端正并且最好是男性的后代。

■[全国2004年4月]简答题40. 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及早施教;他主张及早对婴幼儿进行教育,越早越好,甚至要早到胎教。早期教育效果最佳。好的影响,在儿童幼小的心灵打上深刻烙印;幼童时期,精神专注,记忆力最旺盛教育效果好;教育应从婴幼儿能感知外界事物时开始。

2严慈结合;父慈子孝相互联系。颜之推主张体罚。

3均爱勿偏;在家庭教育中,要切忌偏宠,对所有子女应一视同仁。

4熏渍陶染;重视父母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周围环境陶冶,重视父母和其他成人对幼童的模范作用。■[全国2004年4月]简答题42.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P6-7

1特征:(1)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简单多样。

(3)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4)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2原因:

(1)儿童教育为公,他们是公社的后代,抚养教育待遇平等,这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儿童教育上的反映。

(2)原始社会生产生活经验有限,传授给儿童的知识简单;但生活的多方面又使其学到多方面知识。

(3)教育在生产生活中进行,不固定、分散,长者为师。

(4)教育活动与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所有教育内容都在口耳相传中进行。

★[08 全国2007年7月] 论述题(12分)★43.分析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经验和局限。

1,教儿宜早。按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2,教子义方。也叫“教子以正”。父母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道路。

3,信而勿诳。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以身率先,培养孩子什么品德,自己首先要具备什么品德。

4,潜移默化。强调环境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5,量资循序。对儿童教育不能求之过急,要根据儿童的才能,逐步将教育加深加宽。另一个含义是要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及时地给以教育,不要失掉儿童才能发展的可能性。

6,有教有爱。家长对孩子,要既要慈爱又要严厉,爱与教相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不溺爱孩子的同时,还要不偏爱子女。

7,儿童教育的方法有:游戏,讲故事。

局限:1,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下,因为封建礼教影响,很多儿童故事都以孝悌忠信等封建道德为内容。

2,体罚是侮辱儿童人格、压制儿童个性发展、违背自然原则的封建专制主义方法,是不可取的。★[04 全国2005年4月]材料分析题(12分)分析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初步道德教育的内容。(p17-23) 3.幼儿期道德教育只能是初步的,重点是树立必要的、儿童可以接受的道德观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培养志向:树立志向,往往会影响一个孩子一生得成长方向,它会成为一个动力,时时鼓励和鞭策孩子,使其为之奋斗。

教以孝娣:孝,是指敬重长辈;娣,指友爱兄弟。孝娣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

勤俭耐劳:喜欢节俭,切勿奢华,这是古代家庭对后代的普遍要求。

诚实无欺:要求孩子从小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了事要敢于承认错误,要以老实的态度对待人和事,不欺骗别人

行善积德:古人经常教育小孩子,为人处世要心眼好,多做善事,不做害人之事。从小向孩子灌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

礼貌谦让:要求儿童不但要对父母长辈及兄长有礼貌,而且对其他人也要以礼相待。

★【07 全国2007年4月】论述题(12分)43.评析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06 全国2006年4月] 40.简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05 全国2005年7月】案例题(12分)

44.阅读下面的短文,指出这些论断是何人所说,并分析其中的儿童教育思想。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悌忠信礼仪廉耻为专务,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诱之以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文读书,以开其智觉。

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严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其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通其志也。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1,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揭露和批判。(1分)

王守仁深刻形象地揭露了封建传统教育不顾儿童身心特点,束缚、压制儿童个性的弊端。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这在当时是很难得得。(1分)

2,论儿童教育的目的、内容。(1分)

王守仁继承了儒家关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以儒家道德教育为中心,但同时也包含了陶冶儿童的意志品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发展儿童的知识智能,希望儿童身心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2分)3,顺应性情,激发兴趣。(1分)

他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是其“自然教育论”的集中体现。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的性情,使其自然发展.(1分)

4,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1分)

王守仁认为,儿童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儿童的精神、身体、智慧都处于发展之中,必须循序渐进,量力施教,不可躐等。他还认为,对儿童的知识教育不求其多,但要精,要让儿童去消化理解,达到自得自美。(2分)

5,王守仁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论述了儿童教育原则,突破了传统儿童教育的方法,丰富了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2分)

1,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实行公养公教。

2,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内容: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教育、原始的宗教教育、原始的艺术教育、体格和军事训练教育。

3,庠,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的虞舜时期。

4,母系氏族公社,对儿童实行公养公教。

5,父系氏族公社,用儿童的家庭教育代替了儿童社会公育。

6,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

7,中国封建社会,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道德至上,是古代传统教育特点,“传道”的儒家教育传统。8,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见于《礼记内则》

9,西周时,形成了学前教育计划,按年龄大小和身心发育状况提出内容,其中突出了礼仪训练。

10,司马光《居家杂仪教男女》中,阐述了10岁以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11,中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经验: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12,常规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包括一般生活常规和行为常规。

13,古代对儿童进行的常规教育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礼教是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14,日常生活中,养成卫生习惯,是生活常规教育重要内容,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

15,古代儿童生活常规教育,处处带有向幼儿灌输封建礼教的色彩。

16,古代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主体。

17,初步道德教育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

18,中国古代教育家把立志视为品德教育的首要内容。立志、养志成为儒家教育传统。古代有“试儿”风俗,就是观察小儿志向的一种方式。

19,立志为学也是古代家庭对子弟进行立志教育的重要方面。

20,孝悌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重要特点。21,为推行孝道,《二十四孝图》曾是最被推崇的儿童读物。

22,“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古代家庭普遍重视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

23,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语言教育,识字教育,计算,自然常识。

24,中国古代,少数有良好天赋又有严格家教的儿童,被培养成“幼慧”儿童或“神童”。

25,唐代,儿童参加科举考试,称“应神童举”。宋代为童子科。

26,儿童教育,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

27,教子义方,或叫“教子以正”。父母从道义上,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为子女指出出路。28,潜移默化,强调环境对儿童的教育意义。被认为是“无言之教”。

29,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称为“内外夹持”。

30,量资循序,就是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及时教育,不失掉儿童才能发展的可能性。

31,“孟母三迁”,说明改变教育环境,最后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32,司马光《家范》,阐述家庭教育问题,对历代家庭教育有很大影响。

33,宫廷儿童教育,主要介绍以太子、王子为对象的教育。

34,西周,有“三公”、“三少”的设置。

35,贾谊,《贾子新书》,有《傅职》《保职》,在中国古代宫廷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6,宫廷儿童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未来帝王的教育。

37,宫廷中选出贵族和官僚大臣中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道德、知识、身体的训练,即为保傅制度。

38,《大戴礼记保傅》,对师、保、傅的具体责任和对太子教育的内容做了细微说明。

39,太保主要职责:保证太子的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有规律,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40,太傅主要职责: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

41,太师主要职责:负责太子的学业知识,如诗书礼乐之类的经籍。

42,慈母,根据太子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姆负责安置料理睡眠。

43,宫廷中还为幼小的太子设乳母,以其乳汁喂太子。

44,胎教最早的记载,是西周时期,周文王、周成王的母亲曾行胎教。

45,胎教的书籍,最早成书于春秋时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其中有“胎病”的记载。

46,刘向的《列女传》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经验。

47,王充的《论衡》提出“元气”,阐明了古代胎教学说的哲学原理。

48,徐之才得《胎产书》提出“逐月看胎法”。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

49,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特别注意凭脉看胎。

50,孙思邈《千金药方》提出了“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为我国胎教学奠定了基础。

51,万全《养生四要》,主张男女慎“择配”,胎教学说中有了优生优育的内容。

52,胎教体现了中国传统“正本慎始”的思想传统。体现了教育要早,教育贵豫的原则。

53,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古代胎教所特别强调的目的。古代胎教的核心目的是对母亲的道德修养的要求。54,良好的生长发育是养胎与胎教的首要任务。

55,古代儿童教材又叫蒙养教材。

56,古代蒙养教育包括小学教育的初始阶段和入学前的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也是蒙养教育。

57,史游的《急就篇》是汉唐主要识字教材。

58,吕德胜《小儿语》,吕坤《续小儿语》。

59,历史知识性的蒙书,《蒙求》最为流传。故事性童蒙读物中,《日记故事》流传最广、影响最大。60,元明清,儿童故事配以图画,如《二十四孝图说》

61,图画类蒙学读物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养正图解》《蒙养图说》《养蒙图说》

62,宋后,“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影响,文雅游戏,如围棋、象棋类被重视。

00 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2

63. 贾谊关于太子教育理论,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中。

64,贾谊,“天下之命,悬于太子。”

65,贾谊将太子教育分为4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前两个属于幼儿教育。66,贾谊认为,选择父母是胎教的根本问题。对孕妇要进行“正礼”教育。

67,贾谊,“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早,一是要行胎教,一是要实施学前教育。

68,贾谊,在《贾子新书傅职》篇,专门讨论了太子这些老师的职责、任务。

69,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是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

70,颜之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治国的实用人才。

71,颜之推提出家教要“德艺同厚”和“修以学艺”。

72,颜之推在严格教育上,主张体罚。

73,朱熹把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

74,朱熹主张儿童应该早施教,将儿童教育比喻为打“坯模”。

75,朱熹论学“眼前事”与编著《小学》

76,朱熹首创《须知》、《学则》的教育形式,编著《童蒙须知》。

77,朱熹主张,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

78,朱熹,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79,王守仁继承了儒家关于“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论。

80,王守仁的教育理论是“自然教育论”。

81,贾谊,是中国古代胎教奠基人之一。

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目的:1,儿童家庭教育是齐家治国的基础。我国古代家庭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如何,影响整个社会风气。2,获取功名,光耀门楣。3,立志做人,修养品德。中国封建社会,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道德至上,是古代传统教育特点,“传道”儒家教育传统。古代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P10-11

1,中国古代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于《礼记内则》。

2,内容:婴儿吃东西,教他右手进食。说话时,教男孩应声要直,女孩应声婉。六岁教数数。七岁男女孩不同席。八岁礼让训练。九岁计算日期。十岁男孩学习书写,女孩不出闺门学女工。

3,对象:反映了西周王公贵族子弟的教育状况。西周已经初步形成了按年龄安排的学前教育计划,可见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悠久历史。

4,特点:按年龄大小和身心发育状况,对各学段提出不同内容,体现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要求。

5,从内容看:有生活常规、文化知识、道德教育。其中更突出了礼仪的训练。

6,影响: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有很大影响。

宫廷儿童教育:1,宫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2,主要以介绍太子、王子为对象的教育。

3,有独特的意义、内容和形式,体现在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上。

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1, 核心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所培养的君主合格与否,会影响到国家命运。2,一个明君可创造太平盛世,一个昏君可招致国家灭亡。从太子、王子幼小时起教诲,

目的就是为他们自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3,宫廷儿童教育是为了维护皇家统治,

太子、王子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国家安危,具有国家意义。

保傅制度:1,这是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之一。2,选择贵族和大臣中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们的身体、道德知识的训练。3,师保傅,分为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称“三

公”和“三少”。4,太保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太傅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

太师负责太子的学业知识。

试析古代宫廷儿童教育制度(P36-38)=保傅制度+三母制度+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

胎教: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的和外部的措施,有意识地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以便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是一种早期教育措施。

试述古代胎教的主要经验=胎教的内容和方法(P45-50)

(一)胎教的内容

1,注意精神因素影响与陶冶。愉悦的精神,使胎儿聪明伶俐;精神忧虑沉闷,引起胎儿疾病、痴呆。

2,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注重饮食营养与调节,是古代胎教一项基本内容。如“割不正不食”,饥饱适中。多食清淡食品。戒酒。注意食物禁忌。

3,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居处简静。优雅、安静的环境。避免不利因素、噪音干扰。

4,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注意卫生保健,劳逸有节。

(二)胎教的方法1,监督法。主要用于宫廷。由太师、太宰等监督王后。

2,小劳法。孕妇参加一些轻微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活动筋骨,流通血脉。

3,瘦身法。孕妇控制饮食,使胎儿不过于肥胖。

评价:中国古代胎教,历史悠久,实践与理论有不少成功经验和科学论断,可以借鉴。

“三、百、千”:

1,三:宋,王应麟《三字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三字一句,内容丰富。

2,百:指《百家姓》,500多个用作姓氏的汉字组成。四字韵语,易记诵。

3,千:南朝,周兴嗣《千字文》,四字韵语,250句。

贾谊论太子教育的意义1,从国家兴亡的历史分析了太子教育的成败,会关系到国家命运。

2,从教育可改变民性的观点,阐明了对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

3,贾谊认为,人的早期人格培养非常重要,是人格品行陶冶的最重要时期,

此时儿童易接受正确思想熏陶。

贾谊论“早喻教”

贾谊将太子教育分为4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前两个属于幼儿教育。

(一)胎教1,选择父母是胎教的根本问题。

2,对孕妇要进行“正礼”教育。

3,安排适宜的环境及人员对孕妇予以影响。

(二)学前教育

1,贾谊,“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与选左右”。早,一是要行胎教,一是要实施学前教育。

2,学前教育要从婴儿初生就开始。

3,宫廷中,聘请“三公”“三少”为专任教师。

4,为太子创造一个特殊优越的教育环境,“左右前后皆正人”。

5,学前教育内容多方面。包含体德智的要求。

颜之推论学前家庭教育的意义。

1,十分重视学前家庭教育,是要保持士族家庭地位和传统,使儿孙能“绍家世之业”维系特权地位。

2,家长对年少的子女的教育,容易奏效,儿童家庭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3,南北朝社会动荡,官学不振,学前家庭教育是士族教育的基础和主要形式。

颜之推论家庭教育的内容。

1,颜之推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治国的实用人才,如朝廷大臣、兴造之臣等六种人才。这种主张在儒学包揽一切的时代,具有突破性意义。

2,提出“德艺同厚”,既要进行封建德行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从小进行忠孝仁义礼节的教育。“孝是百行之首”。

3,学艺:广习经史百家书本知识之外,还要熟悉各种杂艺,如文章、算术、医方等。

4,德行与学艺,互为联系,德行是根本,学艺也不是可有可无。

02 第二编中国近代学前教育1

晚清和外国教会

1,19世纪60年代,我国产生了近代新式学校,

2,1904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按此学制,学前教育实行蒙养院制度。

3,鸦片战争后,为适应近代工业需要,教育出现三种不同性质学校: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新学校。

4,梁启超,“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强调儿童教育意义,出自《论幼学》。▲

5,梁启超,《论女学》,批评了“妇人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封建观念。

6,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标志封建时代旧教育在形式上结束,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制度形成。7,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8.__蒙养院____是中国第一部学前教育法规所确定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P84▲

9,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

10,《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11,蒙养院,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12,育婴堂,创于宋代。▲

13,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14,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

15.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始于1903年成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P88

16.清末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武昌

17.清末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湖北▲

18,1903,武昌,湖北幼稚园,也叫武昌蒙养院,是中国创立的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19.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实行“蒙养家教合一”;

用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的,主要是封建纲常名教▲

20,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

21,户野美知惠,是日本来华的最早的幼教工作者。

22,天津严氏蒙养院,是私立蒙养院中最有名的。

23 清末蒙养院制度,仿照日本《幼稚园保育设备规程》p90

24 1844, 英国传教士埃尔德赛在宁波创办女塾,是中国第一个女子学堂。

25 1898,中国人自办的女学,是上海的经正女塾。

26 1907,《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打破女禁。

27 保姆传习所和保姆科,是我国第一批培训学前教育师资的机构。

28.康有为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P93

29.提出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的是康有为p94▲

30.康有为的“公养公育”思想

31.反对西方“袒肩露背”服饰,反对“中华缠足”,认为这都不符合孕妇的健康要求的是康有为p96▲

32.在康有为的《大同书》中,他设计了“公养、公教(或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P93

33.我国近代设计儿童“公养”、“公育”这一理想教育制度的是康有为

34康有为婴幼儿教养宗旨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P97

35帝国主义在华学前教育活动,具有奴化教育的性质。

36.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是:奴化中国人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p99

37.大约19世纪___80____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P100

38. 据《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外国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是.小孩察物学堂 p100▲▲

39.近现代外国人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的,一种是教会或欧美式的。P101▲▲

40.日本式幼稚教育在中国影响最深,这发生在清末民初p101

41外国教会兴办的“慈善”事业:孤儿院、慈幼院、育婴堂。P103

42. 1898年,英国长老会在厦门创办幼稚园师资班,

43 1912年发展成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_,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p104

44 20世纪初,梁启超从理论上阐述学前教育思想并产生很大影响的文章是()

A.《论中国亟需设立幼稚园》

B.《重视教育说》

C.《大同书》

D.《教育政策私议》

1.简述中国学前教育从传统的家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的必然性。P80-82

1, 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家族制度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其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必然是家庭教育。

工业企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2,大工业生产的出现,不少妇女走进工厂。民族资本主义主要招收女工。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承已不适应。这就从经济上提出了建立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要求。

3,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动,必然引起思想文化领域的波动。

开明知识分子,到资产阶级维新派,都积极介绍西方儿童教育。他们提出的建立学前教育制度的主张,是中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思想基础。

2.述评清末蒙养院制度。【2008.07】

(一)蒙养院【名词解释】

1,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2,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其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制定了蒙养院制度。

3,蒙养院的对象:3-7岁儿童。蒙养院的意义: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基础地位。

4,蒙养院的设置: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5,蒙养院的保教要旨:对儿童教育,包含德智体美的内容,照顾儿童情性及心理。

6,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7,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由乳媪、节妇训练而成。

8,蒙养院实行“蒙养家教合一”。

9,蒙养院的特点:母亲或保姆仍受封建纲常名教的训练,甚至强化封建式家庭教育,不解决师资培养。

其资产阶级教育形式和封建主义的思想内容必然造成尖锐的矛盾。

(二)评价蒙养院制度p90

1, 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迈出了学前教育社会化得第一步。

2,反映了近代大生产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的规律,是一种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点。

3,蒙养院办院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既有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又具有近代学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4,严重抄袭日本。表现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特点。

3 试析康有为“公养”、“公教”思想。

(1)公养、公育是康有为的理想教育制度。其思想基础是康有为的建立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他认为,要建立大同世界,就要实行政治改革,其核心就是要打破家庭界限。

(2)相应地,教育要实行儿童的"公养"、"公育"制度,即儿童教育完全由政府负责;人人由社会负责受教育,直到20 岁。为此他设计了一个从胎教到大学的" 公养"、"公育"的理想教育制度。

(3)康有为的这一思想是一个终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二十年一贯制。这虽然至今都无法实现,但有着鲜明的民主性和反封建性,是进步的。

4 武昌蒙养院:p89-90

1,1903,武昌,湖北幼稚园,也叫武昌蒙养院,是中国创立的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2,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的萌芽。

3,户野美知惠,是日本来华的最早的幼教工作者。拟定《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规定“重养不重学”

的原则。

4,保育幼儿包括发展身体、开发智识、培养行为习惯三方面。课程有:行仪、日语等。

5 天津严氏蒙养院 p90

1, 天津严氏蒙养院,是私立蒙养院中最有名的。由严修所设。

2, 1902,开办严氏女塾,1905,创办严氏女子小学,并设蒙养院和保姆讲习所。

3,聘请日本人为教师,购进钢琴等教具,课程有手工、唱歌、故事等。

4,每日上午授课,招收亲友和邻居子女中的4-6岁儿童。

6 教会幼稚园的办院宗旨 p99-100

1,终极目的:以基督教精神奴化中国人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

2,重视对幼儿心灵的熏陶,使其接受基督精神,为培养殖民地国民打下根基。

3,均通过教会组织,企图以西方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征服中国儿童;宗教色彩浓厚,希望中国儿童从

小就忠于基督,成人后受洋人摆布。

7 比较日本式幼儿园和宗教式幼儿园。P99-102

1,性质相同:都具有奴化教育的性质。

2,教育内容不同:日本式,游戏、歌谣、谈话、手技4项。

宗教式,恩物、美术、音乐、故事,宗教知识等,训练小基督徒。

3,教育方式不同:日本式,全部活动不脱教师的示范管理,管理完全采用严肃主义,教育者和被教育

者都充满苦闷,儿童教育形式非常呆板。

宗教式,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儿童在园生活天真烂漫,与保姆关系融洽。

4,对中国的影响不同:日本式,易被中国人接受,蒙养院及蒙养园主要效仿这种形式。在中国广泛流

行并发生影响。

宗教式,以“潜在”方式发展,很难与中国蒙养院接轨,二者几乎不发生关系。

8 ■P104帝国主义在华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2003.4】

1、办幼稚师范教育或女学。

教会办的幼稚师范学校,重视宗教教育与英文教学。晚清影响不大,民国后影响越来越大。

2、吸引留学生赴东、西洋接受幼教专业训练。

1908年后,中国学前教育由学日向学美转变

3、派师资任教于中国学前教育机构。

请外国教员,一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解决了师资匮乏,引入西方近代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教材、教法;但同时也渗透奴化思想。

03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2

民国和老解放区

1, 1912, 蔡元培,壬子癸丑学制,蒙养园制度。

2,壬戌学制,幼稚园制度。

3,学前改革实验活动,吸取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建立和发展中国化、科学化的学前教育制度。4,1912,《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与各种学校令结合,称“壬子癸丑学制”。

5. 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p109

6. 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

并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P111

7. 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P111

8. 上世纪20年代我国公布的《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新学制”或壬戌学制p113

9. 壬戌学制,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制的框架。

10. 壬戌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接受6岁以下儿童,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

12.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地位,是1922年(壬戌学制)。P114▲▲▲

13. 1927,陶行知在南京燕子矶、晓庄等地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

14. 1923,陈鹤琴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即南京鼓楼幼稚园。

15.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确定了教育要向日本学习的政策。P115

16. 1901年,罗振玉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教育世界》p115

17. 引进日本学前教育经验,对清末民初蒙养院制度和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实施影响很大。

18.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首创幼稚园。

19. 林乐知,《全地五大洲女俗统考》,《论中国亟需设立幼稚园》传教士介绍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

20. 清末民初,与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相比,

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制度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上。P116▲▲

21.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既充分肯定了福禄倍尔注重自然、尊重儿童的思想,

也批判了他对宗教的迷信、恩物中无乐器等缺点。P117

22. 在我国,志厚最早介绍了谁的幼儿教育思想,赞成其注重儿童早期感觉训练的观点,希望中国幼儿

园和小学采用其教育法和教具?蒙台梭利 p118

23.“儿童中心论”_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

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P119

24. 中国最先实行设计教学法的是南京,南京高师附小幼稚园被称为“杜威院”。P120

25. 陶行知“爱满天下”口号,陈鹤琴“一切为了儿童”。P122

26. 儿童公育思潮,以蔡元培、恽代英为代表。

27. 恽代英,“理想的儿童俱乐部”。P124

28. 在全国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要办平民幼稚教育的口号。p125

29. 幼儿教育平民化得思潮,奠定了乡村幼稚教育试验活动的思想基础。

30. 1932,《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P126

31. 《幼稚园课程标准》,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32. 1922. 壬戌学制,确立幼稚园制度,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一个实验、改革、发展的时期。P129

33.创办厦门集美幼稚园的是陈嘉庚 p130

34.成立于1919年的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是北京香山慈幼院 ,实行公费。 p132

35. 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是陈鹤琴于1923年春创办的。开创了大学进行幼儿教育

实验研究活动。P133

36.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利用_艺友制__的办法训练学员,培养出来的学员有能力独自办理一个幼稚园。P136

37. 上海大同幼稚园,是中国互济会创办,由地下党领导,专门收养抚育革命者子女。

38. 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幼稚园,陆秀,有辅导各县市幼稚园的责任。P137

39, 民国幼稚园师资培训,设立幼稚师范科,由《师范教育法》《师范学校规程》规定。P138

40. 集美幼稚师范学校的创办者是.陈嘉庚p140

41.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

42. 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儿师范学校是国立幼稚师范学校,校长:陈鹤琴。p141

43. 老解放区,即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

44. 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年2月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

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P143

45. 1934年2月,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的是我国苏区中央人民政府p143

46. 我国老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位于江西瑞金p144

47. 为培育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__,

在抗战8年中先后建立了几十所战时儿童保育院。P146▲▲

48.1938年,在武汉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长为宋美龄p146

49.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是继《托儿所组织条例》之后

老区又一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文件。P147

4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其在各地区的分会成立以后建立的保育机构 ( )p148

A.延安第一保育院

B.延安第三保育院

C.延安第二保育院

D.洛杉矶托儿所

50. 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机构,包括寄宿制的保育院和托儿所,单位日

间托儿所、母亲变工托儿所、哺乳室、小学附设幼稚园等。P148

51. 保育儿童健康,是保育院的首要工作。P150

52. 陕甘宁边区政府曾提出“_孩子第一__”的供应方针,要求使孩子在一般情况下能享受与伤病员同样的

优惠待遇。P150

5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品德教育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P151

55. 老区学前教育,实施原则是保教结合,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p154

56. 老区学前教育,建立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P155

1,名词解释:蒙养园p110-111 1,1912年,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2,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3 蒙养园附设于小学、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

这是学前教育地位提高了的标志。

2,名词解释:幼稚园P112-114 1. 1922年,按照“壬戌学制”规定的学前教育,在小学下设幼稚园,

接受6岁以下儿童。2,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地位。3,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3,名词解释: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2004.7】P126-129 1,1932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根据 1929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修订。2,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3,它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4,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特点。

4,名词解释:厦门集美幼稚园 P130-131 1,1919年,陈嘉庚创办,是一所私立的独立设置的幼稚园。

2,信条是:深信幼稚园是教育的基础,幼稚园应成为“儿童的乐园”。3,课程上,分一个月和一周的活动计划。4,在设备、管理、改革实验等方面,在当时都是一流的。

5,名词解释:北京香山慈幼院 P132-133 1,1919年,是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机构。2,收容无家可归和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实行公费。3,对当时中国学前教育有相当影响,在学期教育改革上,进行了有益探索。4,建立了相互衔接的分级学前教育机构。采用多种途径培训保教人员。

6,名词解释:南京鼓楼幼稚园 P133-134 1,1923年,陈鹤琴创办,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

2,以研究幼儿心理与教育为中心。开创了大学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活动。

3,实验活动包括课程实验和行为习惯培养。课程有音乐等9项。总结了“幼稚生活经历”。

4,出版过《课程》《儿童故事》,其实验经验和出版物在全国颇有影响。

7,名词解释:南京燕子矶幼稚园P135-136 1,1927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2,宗旨:为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3,招收贫苦农民孩子。结合农村实际,确定保教内容。教学方法上,继续试验“设计组织”的方法。4,用艺友制办法训练艺友成为幼稚园教师。在其影响下,很多地方出现了创办乡村幼稚园的活动。

8,名词解释: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P143 1,1927-1949年,中共领导下的苏区、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学前教育。2,老解放区建立了独特的学前教育体制,培训了新型保教队伍。

3,为新中国成立后学前教育的改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验十分宝贵。

9,名词解释:《托儿所组织条例》P143

1,1934年,由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颁布,是红色政权第一部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

2,对组织目的,入托条件、领导机构、保教人员、环境、经费管理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3,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10,名词解释: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P147-148

1,1941年,由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将儿童保育列为中心工作。

2,内容有:建立管理组织,保育人员的训练,建所得具体条件和孕母、产妇的保健待遇。

3,是继《托儿所组织条例》后,老区又一重要学前教育法规文件,对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学前教育发展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1,简答:学前教育制度在民国时期的演进P109-114

= 名词解释:蒙养园+ 名词解释:幼稚园

2,简答:清末民初,我国引进了那些西方教育思想?对我国当时学前教育有何影响?P114-120 (一)清末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

1,引进日本学前教育经验,对清末民初蒙养院制度和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实施影响很大。

2,传教士传入的西方学前教育思想。林乐知传布的新的儿童观,对五四时期中国掀起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有直接影响。

3,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制度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上;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思想上,它以“潜在”的形式,早于日本,客观地存在,并发展着。

(二)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充分肯定了福禄倍尔注重自然、尊重儿童的思想。

(三)蒙特梭利。“五四前后,在幼稚园和小学教育中形成一股不小的思想潮流。志厚最早介绍,赞成其注重儿童早期感觉训练的观点,希望中国幼儿园和小学采用其教育法和教具。

(四)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其广度、深度及持久性,都超过了其他西方教育思想的传播。

其中“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_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3,评析: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内容和意义P126-129

1,1932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根据1929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2,它分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总目标:增进幼儿身心健康,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幸福等4项。

课程范围:音乐、游戏、工作等7项。

教育方法要点:规定幼稚园七项课程,应打成一片,无所谓科目;教师是儿童活动引导者等17项。

4,意义:它体现了民族性和洋为中用的精神,它是我国专家学者总结自己实践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方法而形成的。它具有中国化、科学化特点。正是当时幼教界开展各

种实验活动的宗旨。

4,简答:举例并分析民国幼稚园改革的特点:P129-137

1,举例:名词解释:厦门集美幼稚园北京香山慈幼院南京鼓楼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要求:4个中举2-3个,每个4点答案中,重点答出创办者、特点和影响的关键词,有两条即可)2,特点:1)反映了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机构的创办情况,公立、私立、附属其他学校、单独设立,说明我国学前教育在幼稚园制度确立后有了很大发展。

2)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实验研究活动。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幼稚园教育研究形成风气。

3)幼稚教育研究会出现,是我国学前教育在1949年前发展最好的时期。

5,简述蔡元培和恽代英的儿童公育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1)蔡元培和恽代英对儿童公育的必要性的论述:A、从教育的特殊职能看,儿童需要公育;

B、为实现教育普及于全人生,要实行儿童公育;

C、从家庭教育的弊端看,儿童要实行公育。

(2)蔡元培和恽代英儿童公育思想的意义:

A、揭露和批判了旧家庭教育的弊端,有助于促进儿童从封建的精神枷锁下解脱出来;

B、提出儿童公育的必要性以及儿童公育的设施问题,包含了很多儿童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促进了人

们对学前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促进了学前教育科学化进程。

6,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的背景及意义P145-146

1,背景:抗战爆发后,大量儿童流离失所或成为孤儿。为抢救民族后代,培育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建国之力量,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及知名人士发起。

2,1938年,武汉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宋美龄为理事长。先后建立分会和战时儿童保育院。

3,意义: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相结合,把儿童培养成反抗侵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是在抗战中有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的团体。

1 论述:试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儿童观”的变化【2003.4】p120

(一)【.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可以作为简答)

1,我国传统儿童观,受封建思想影响:儿童被视为家庭和家族附属品,成了父母私有财产,家长对子女有完全支配权利,儿童只能绝对服从,丧失了独立自主人格。

2,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对封建主义儿童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同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3,鲁迅指出,为了教育好儿童,第一要理解儿童,第二要指导儿童,第三要解放儿童。

4,蔡元培,提出要发展儿童个性、崇尚自然,了解、尊重,让儿童自由发展,张研究儿童心理科学。

5,陶行知、陈鹤琴在批判传统儿童观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验。

实验中,陶行知提出了"爱满天下"的口号,陈鹤琴则体现了"一切为儿童"的信念。

(二)儿童公育思潮。以蔡元培、恽代英为代表。

1,从教育的特殊职能看,儿童需要公育。2,从实现教育普及于全人生,要实行儿童公育。

3,从家庭教育的弊端看儿童公育的必要性。

(三)平民化幼儿教育思潮。

1,要求教育应向广大民众普及,教育应以平民为主要对象。

2. 在全国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要办平民幼稚教育的口号。

3. 幼儿教育平民化得思潮,奠定了乡村幼稚教育试验活动的思想基础。

2,论述:如何继承和弘扬老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

1,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

这是学前教育社会功能的最充分体现。广大妇女,成为中国革命不可忽视的力量,为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强烈的服务意识,是当前一些幼教机构所缺少的。学习老区学前教育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崇高精神,有助于端正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思想,有助于让全社会,尤其是工厂、企事业单位正确认识学前教育机构的价值和社会功能。

2.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办园的原则。

老区学前教育机构,诞生在战争年代,其成绩与群众的热情支持密不可分。

即使今天,学前教育发展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关心与支持,要提倡勤俭办园、因地制宜、不攀比。

3. 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

日常工作中,实施“保教合一”的制度,保育员和教养员紧密配合、明确分工。

今天,从思想上认识保教合一的必要性,从行政管理制度上加强对各自职责和相互协作行为的规范。

4. 建立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

老区保教人员把“一切为了孩子、革命、前线”当做工作基本准则,无私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

老区保教人员一切为了孩子的自我牺牲精神,是提高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生动教材,有助于广大幼教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高度的责任感。

总之,老区学前教育是中共领导下,为革命战争、生产建设、工农大众服务的学前教育。其崇高精神和宝贵经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04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3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一,【蔡元培】

【大纲】识记: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尚自然、展个性 3 学前儿童公育领会:1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2学前儿童美育的要义

1,蔡元培,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任中国教育会会长,毛泽东称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2,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 蔡元培“军国民教育”指的是对国民的体育 P158

4. 蔡元培“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P159

5.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是“五育”的“中坚”。即自由、平等、博爱。

6,蔡元培,世界观教育,是其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P160

7,蔡元培,美感教育,即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

8,蔡元培的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展个性”。P161

9. 蔡元培指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P161▲▲

10,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中,提出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1. 蔡元培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中,小儿一岁断乳后,就送到蒙养院受教育。P162

1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的首倡者。《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提出。

13. 蔡元培,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P163

14. 蔡元培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公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P163

15. 蔡元培,把幼稚园视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过渡机关”。P164

▲名词解释1:蔡元培的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展个性”。P161

1,蔡元培指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2,这种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主张,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器。▲名词解释2: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P161-162

1,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中,提出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2,首先,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3,其次,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

4,他主张,妇女有了身孕,进胎教院;子女进乳儿院;小儿一岁断乳后,就送到蒙养院受教育。

5,蔡元培试图通过贫儿院,以学前公共教育替代家庭教育,实现其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6,他对封建家庭教育的批判无疑有进步性,但其公育理想显然是空想。

■简答:蔡元培学前儿童美育的要义。P162-164

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的首倡者。《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提出。

2. 首先,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

蔡元培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美育思想,对学前儿童美育起着导向作用。

3.其次,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公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

4.蔡元培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一些合理要求,至今仍可作为向学前儿童进行美育的借鉴。★论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精神【200

5.7】P158-160 1,1912年,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要举国皆兵,进行军事训练。十分重视体育锻炼。

3.“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给人以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实业的知识和技能,及一定的职业训练。

4. 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德育是完全人格教育的核心,是“五育”的“中坚”。即自由、平等、博爱。

5,世界观教育,是“超轶政治之教育”,是其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

6,美感教育,即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

7,“五育”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须的,是统一整体所缺一不可的。

8,总之,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为资产阶级创建新教育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二【张雪门】

【大纲】识记:1,幼稚园教育的目的2,幼稚园行为课程教学法的要点

领会:1,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精神2,幼稚园师范办学的基本经验

1. 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南陈北张”的“北张”指的是张雪门。P165

2. 张雪门,创立了当地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星荫幼稚园。

3. 张雪门,倡导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P168

4. 张雪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1966年初步形成“行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P169

5. 张雪门“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P170

6 生活和实际行为是行为课程的两大要素。

7. 张雪门认为行为课程的教学法应当是起于活动,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P172

8.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精神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P173△△

9 张雪门,“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始终突出见习和实习的地位。P173

10. 张雪门,的实习计划称为:“有系统有组织的实习”。

▲名词解释:行为课程

1. 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初步形成“行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2,“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3. 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首先,这种课程完全根植于生活。其次,课程注意实际行为,

生活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4. 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应注意实际行为,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简答1.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把幼稚教育分为哪几类?【200

5.7】P167-169

1,以培植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2,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3,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4,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简答2. 简述张雪门提出的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目标。【2007.4】P169

1,铲除我民族劣根性。2,唤起我民族自信心。3. 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

4,锻炼我民族斗争为争中华民族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努力。

简答3. 张雪门幼稚园师范办学的基本经验P173-174

1,张雪门一贯重视幼稚师资培训和幼稚师范教育。其幼稚师范教育思想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实践。

2,见习、实习场所:中心幼稚园,实习奠定学习、从事、热爱幼稚教育事业的基础。平民幼稚园,实习使幼师生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婴儿保健园,了解婴幼儿身心特点及婴儿保教基本常识。小学,了

解幼儿在小学前的知识,为入学打好基础。

3,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每周实习9学时,分3次进行。参观本校中心园和各种类型幼稚园并实习。

4,“有系统组织的实习”。有步骤、范围、相当时间、合适的导师和方法。实习步骤分为4阶段:一,参观,培养对幼儿园的基本观念。二,见习。三,试教。四,辅导。

5,张雪门实习计划于传统师范学校的实习有明显不同:一,空间上,实习场所从幼稚园扩大到婴儿园和小学,校内扩大到校外,城市扩大到农村。二,时间上,从三年内最后一个学期,扩大到三年中均有实习。三,内容上,从仅实习幼稚教育,扩大到婴儿保育、小学教育;从教育教学,扩大到实习行政管理及缝纫炊事等。

论述幼稚园行为课程教学法的要点和基本精神P171-173

1,“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

2,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

3,行为课程教学法是:起于活动而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割据设计精选有助儿童发展的自然而良好的行为,并进行指导;在进行中把握远大而客观的标准,并注意劳动中亦劳心的原则。

4,行为课程教学法,采取单元教学,先根据幼儿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目的,根据目的估量行为的内容。综上所述,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其目标兼顾个体与社会需要,内容来自周围生活环境,方法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实施以行动为中心。

三【陶行知】

【大纲】识记:1,幼稚园之新大陆2,幼稚园的三种大病3,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4,艺友制领会:1,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2,学前教育的重要性3,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

1,在陶行知影响下,二十年代出现了一个乡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运动。P177

2,1927,陶行知创办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称晓庄学校。

3,陶行知的理论体系是:“生活教育。”

4,陶行知,总结“即工即传”的办法,创“小先生制、传递先生制”,对扫盲及教育有重要影响。P178 5,陶行知,1936,《国难教育方案》,开展国难教育运动。

6,陶行知,提倡“抗战教育”,创办育才学校,把其办成一个现代教育史上的新型学校。

7,宋庆龄,为陶行知题词——“万世师表”。P179

8,生活即教育,由杜威“教育即生活”改造而来。是“真教育”。P181

9,教学做合一,体现陶行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基本哲学思想。P182

10,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晓庄学校形成,在育才学校成熟。

11,陶行知,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P185

12,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P186

13,陶行知,“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

14,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P187-188 15,陶行知,1929,蟠桃学院,即幼稚师范学院,培养更高一级的幼教人才和开展幼教科研活动。P189 16,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了艺友制

17,名艺友制便是学生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词解释1:陶行知,幼稚园“新大陆”【2005.4】▲▲P185= 陶行知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1,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园只建在大城市,建在富人集中的地方等弊病,提出要发现幼稚园'新大陆'。

2,最需要幼稚园的、最欢迎幼稚园的是工厂和乡村,工厂和乡村就是幼稚园的新大陆。

3,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工人和农民。他号召开展一个幼儿园下厂、下乡的运动。

名词解释2:陶行知,幼稚园的三种大病P185

1陶行知,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2,外国病:效仿外国,不适国情。3,花钱病:处处模仿外国,仰给洋人,花钱过多。4,富贵病:所收儿童多属贵族。名词解释3,艺友制P189

1,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艺友制。2,艺友制便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3,艺友制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特点、优点: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4,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也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5,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幼师3年的毕业期限。简答1:陶行知论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意义 P184-185

1,陶行知主张,儿童6岁以前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失掉这个儿童求知的时机,减少人类的成就。

2,陶行知主张,普及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3,从人类自身发展和国家前途的双重意义,阐发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简答2: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现实意义。P187-188

【以下两题见:2008.4和2009.4参考答案】

、材料分析题(12分)分析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的思想。【2008.4】P186-188 【材料】陶行知曾深刻地指出:“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他愤愤地说,旧社会是儿童的地狱,“我们应该负起责任来,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乐园。不够,我们应该引导儿童把地狱敲碎,让他们自己创造出乐园来。”

、论述题(12分)43.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2009.4】P182-183

四【陈鹤琴】

【大纲】识记:1,活教育的三大纲领2,幼儿的心理特点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4,幼稚园的15条主张5,幼稚园的五指活动

领会:1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 2幼稚园课程理论的基本要点 3对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的意义1,陈鹤琴,我国学前教育和儿童心理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P190

2.陈鹤琴,首开《儿童心理学》课程,最早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系统研究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3. 陈鹤琴,代表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

4. 1923年,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儿园(即南京鼓楼幼儿园)的是陈鹤琴,南京鼓楼幼稚园是我

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P191

5,陈鹤琴,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

6,陈鹤琴,“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一切为四化”。P194

7.陶行知曾作序并称之为“中国做父母必读之书不为过”的书是(《家庭教育》)。P205

名词解释1:'整个教学法' P212-213

1,是陈鹤琴课程理论的组成部分。

2,不主张幼儿园分科教学,主张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3,教材也必然是整个的、互相连接的,不能四分五裂。

4,主张最好由一位老师去教,以体现整体性,而不致割裂。

名词解释2:“五指活动”P214 ▲▲▲

1,陈鹤琴依据儿童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儿童活动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的编织在儿童的生活上。

2,包括: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3,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

简述1,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三大纲领。 P195

1)目的论: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2)课程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书本万能的旧观念则形成课程固定、教材呆板的死教育现象。

3)方法论: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简答:陈鹤琴办好幼稚园的15条主张 P209-210

1,幼稚园要适应国情。2,儿童教育是幼稚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3凡儿童能学、应当学的,都应教他。4,课程以自然、社会为中心。5,课程可先拟定,但临时可变更。6,第一注意儿童健康。

7,幼稚园使儿童养成良好习惯。8,特别注重音乐。9,有充分适当的设备。

10,采用游戏式教学法。11,户外生活要多。12,采取小团体教学法。

13,教师是儿童的朋友。14,教师应当有充分训练15,应当有种种标准。

简答:陈鹤琴认为幼儿主要有哪些特点?【2004.4】

(1)好模仿; (2)好奇;3)好游戏;(4)好动;(5)喜欢野外生活;(6)喜欢成功和称赞。 (7)喜欢合群;简答:陈鹤琴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P205-208

1,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2,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了解儿童的心理及学习性质及原则。

3,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卫生、情绪教育,群育、智育。

4,全面提高父母素质和教育能力,是保证家庭质量的前提条件

、简述陈鹤琴的课程理论。、'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

4,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5,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

五【张宗麟】

【大纲】识记:1,幼稚园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服务方向2,社会化幼稚园课程

领会:1,有关幼稚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服务方向论述的基本精神2,幼稚园师资培养基本经验1,张宗麟,我国幼教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园教师的第一人。P216

2.提出“幼稚园教师非为女子之专业,必须有男子加入”是张宗麟P225

3 张宗麟,幼稚园教师修养包括,有品性上的,有学问上的,也有能力、技术和其他方面的。P226

1,张宗麟,有关幼稚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服务方向论述的基本精神

(一)幼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1,幼稚教育重要,由儿童对人生、对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2,幼稚教育重要,由它在学制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3,还从幼稚园与家庭的关系方面指出幼稚园的重要。

(二)幼稚教育的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

1,服务对象:农家妇、工厂的女工、贫民区家庭、较好职业者如女招待等。

2,发展方向:普及,教、养并重,与小学相联系等9项。

名词解释:张宗麟,社会化幼稚园课程P223-224

1,张宗麟,《幼稚园的社会》中提出的关于幼稚园课程的一种主张。

2,他指出幼稚园各种活动都应当是倾向于社会性。社会化课程有两个根据:儿童社会和成人社会。

3,课程内容:包括日常礼仪的演习等7项。

4,实施过程应注意:培养儿童互助合作的精神、爱和怜的情感、顾到别人的思想。

张宗麟,幼稚园师资培养基本经验P225-226

1,师范教育是国家事业,绝不许外国人、教会、私人包办,国家对师范包括幼稚师范应负完全责任。2,幼稚师范应以培养健全幼稚园教师为目的,招收初中毕业以上之学生,16岁,爱国心,真诚热爱儿童,进行三或二年专门师范教育。

3,课程标准:公民训练组、普通科学组等。

4,幼稚园教师进修。

05 中国当代学前教育

第八章,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的,

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P228 △△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教育的主要任务?()P228

A.提高人民文化,培养国家建设人才

B.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

C.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D.发展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思想

3. 1949年,为了使幼教工作有全国统一领导,我国首次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P228△△

4.新中国首次在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第一任处长是张逸园。

5,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产生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标志着中国劳动人民在文化教育上的新胜利,标志着人民教育上了有计划、有系统发展的新阶段。

6.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幼儿园△△P229

7.1951年,《幼儿园暂行规程》(简称《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纲要》(简称《暂行纲要》)。

吸取了老区学前教育经验,借鉴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拟定。

8.《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中,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体育、计算、图画手工、音乐、语言和认识环境P231

9. 戈林娜,是来中国最早的苏联学前教育专家。

10.“幼儿园应在有条件的城市首先建立,然后逐步推广”,这是新中国哪一时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

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P235

11.学前教育管理体制:1956,《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规定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2. 1954. 新中国第一次幼儿教育经验交流会——北京、天津两市幼儿园教养员工作经验交流会。P237

13 .1955年,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增设

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初级幼儿师范学校P238△△△

简答:1,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任务、总方针P228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中“文化教育政策”规定。

2,新中国教育性质: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3,新中国教育主要任务:提高人民文化,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

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总方针:普及与提高的正确结合,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以普及为主,教育应着重为工农服务。

简答:2 简述新中国建立初期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和发展重点。【2003.4】P229

1,1951年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和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

2,幼儿教育的工作方针:(学前教育发展方针)

1)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城乡差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整顿中提高,在巩固基础上适当发展。

2)积极培养幼儿师资;

3)在三、五年内要着重短期培训和在职学习,

3,发展重点:1)、应该放在工业地区企业部门;

2)机关、学校及郊区农村,主要解决工农劳动妇女对孩子教养问题;

3)鼓励私人办幼儿园并加强领导,作到公私兼顾。

名词解释:《幼儿园暂行规程》(简称《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纲要》(简称《暂行纲要》)。P231-2 1,1951年,教育部制定,吸取老区学前教育经验,借鉴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在苏联专家指导下拟定。 2,幼儿园双重任务: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其身心健全发育;减轻母亲负担。

3,培养目标:培养幼儿基本卫生习惯、语言和智力、爱国思想等4项

4,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体育、计算、图画手工、音乐、语言和认识环境。

5,对象:3-7岁幼儿。幼儿园教师称为“教养员”。

6,意义或看法:明确了幼儿园双重任务、教养并重方针,幼儿园教育目的性、计划性及各学科教学的思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全面改革旧教育,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学前教育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2007。7】简述1951年《幼儿园暂行规程》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所规定的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1,培养幼儿基本的卫生习惯,注意其营养,锻炼其体格,保证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

2,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以发展幼儿的智力。

3,培养幼儿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

4,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中国初期,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方针、经验。P233-234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

1,1951年,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2,学前师范教育工作方针: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训练相结合。

3,经验:1)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培养新教师和在职保教人员的双重任务。

2)将高校有关专业合并,调整为学前教育专业或幼儿教育系,形成幼儿师范学校师资培养基地。

3)借鉴苏联专家经验;通过苏联专家教学科研,为新中国培养了首批学前教育骨干力量。

(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 1955年,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增

设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初级幼儿师范学校。

2. 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在职教师。如:短期训练、幼儿教育教研网和辅导网的活动。新中国初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发展的方针、重点及管理体制。P235-241

1.发展方针:“幼儿园应在有条件的城市首先建立,然后逐步推广”。

2.发展重点:首先在工厂企业部门;其次是机关、学校和郊区农村。

3.管理体制:1956年,《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规定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第九章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

1. 毛泽东,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P242

2. 1958年,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所服务的对象是无产阶级政治P242△△

3. 1958年,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242

4. 大跃进运动中,我国过早地实行学前教育的社会化和全托化;

结果,盲目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又不得不纷纷解散。这种“大起大落”的教训是深刻的。P243

5,大跃进年代里,幼儿园遵循为生产服务、为工农服务的原则。P244

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批判有何教训?P247-248

1,此期学前教育领域学术批判有两次:

一次是对《幼儿园工作指南(初稿)》的批判,一次是对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等人的批判。

2,这两次批判都是在左倾错误路线下发生的,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

3,这两次错误的学术批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两次批判混淆了政治和学术的界限,挫伤和打击了一批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的文科教学和教材建设4,使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极度混乱,也导致幼儿教育中政治化、成人化的现象长期流行。

简答【2005.4】41.简述文化大革命之前学前教育领域的学术批判的教训。

【2009.4】1.简述对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学前教育领域学术批判的看法。【见2009.4参考答案】

第十章“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1.“文革期间”全国原有的19所幼儿师范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全部停止招生,有的停办或改为普通中学,

但仍坚持举办短期培训班的是浙江幼儿师范学校P250

2. 江苏省常州市,推行“厂园挂钩”经验,把民办幼儿园改为区直属集团所有制幼儿园。

1.“十年动乱”中,学前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遭到怎样的歪曲?简答题【2004.7】

(1)科学、合理的种种体育设施和措施都被当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予以批判;

(2)传授知识、发展智力都被作为'智育第一'受到批判;

(3)德育的全部内容被代之以空头政治,日常的行为规范被代之以'极左'的政治口号。

(4)美育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和情调的表现,音乐、美术、文学都只能作为政治教育的工具,而不能作为美育的手段。

文化大革命对学前教育的破坏P249

1,严重歪曲教育方针。对学前教育领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行严重歪曲。

2,彻底破坏管理体制。

3,全面取消师资培训。

第十章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2000)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学前教育逐步形成了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P253

2.规定我国幼儿园必须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和勤俭办园的文件是《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P255

3《幼儿园教育纲要》将“作业”改为“上课”,将“教养员”改为“幼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使幼儿园重“上课”的倾向。P256△△

(完整word版)建筑初步期末4卷第一套

建筑初步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套 一、填空题 1、建筑类型:、、。 2、城市规划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道路交通、绿化景观以及城市经济、城市生态环境等一些内容。 3、中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斗栱、等结构构件经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的。 4、彩画是我国建筑装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明清时期最常用的彩画种类有和玺画、和。 5、建筑设计表达的类型有、、文字表达设计说明这三种。 6、建筑设计表达的特点:、、多元性、。 7、中国古代建筑主要采用的是,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组成构架。 8、点画线为等细线,主要用来画轴线。 9、建筑空间是一种人为的空间,包括和 10、是建造建筑物的主要目的。而它一旦建成,又必然会对周围的外部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属建筑三要素() A.建筑功能 B.建筑艺术 C.建筑技术 D.建筑形象

2、建筑设计中需要了解的人体尺度是() A.人体的活动范围 B.人体的身高 C.人体静态尺度、人体动态尺度D.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建筑工程制图中长仿宋字的高宽比为() A.3:1 B.2:1 C.3:2 D.2:3 4、认识色彩的基本途径不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接触 B.对色彩的科学研究、色彩资料的收集、研制和创新 C.对色彩的艺术表现 D.对色彩的遐想 5、色彩的三属性不包括() A.色距 B.色相 C.明度 D.纯度 6、萨伏伊别墅的设计者是() A.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B.勒·柯布西耶 C.安腾忠雄 D.路德维斯·密斯·凡·德罗 7、平面构图要素中包括() A.块 B.点 C.面 D.线 8、央视大楼新址的建筑师雷姆库哈斯的建筑善于运用的造型是() A 曲线 B 体块 C 直线 D 柱形 9. 建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是() A. 建筑功能 B. 建筑空间 C. 建筑技术 D. 建筑形象 10. 空间的组织形式不包括() A. 并列关系 B. 动静关系 C. 主从关系 D. 综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

法考民法笔记复习资料

第一章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法是什么 (一)民法的内容 1、民法是规定各种各样"民法规范"的部门法 2、民法规范的逻辑结构分为"构成要件""法律效果" (二)民法的适用 1、民法通过"涵摄过程"得以适用:指将特定案件事实(生活事实)至于法律规范的要件之下,以获致一定的结论 2、涵摄表现是三段论演绎推理的过程(T大前提包涵多个构成要件(M),R为法律效果,S为案件事实抽象民法规范所需的构成要件M) 民法规范与民法法条,民法法条是民法规范的载体之一,民法规范的载体还有习惯、法理等 二、民法规范适用的结果:民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者消灭 民法规范通过涵摄之过程得到适用,将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成立)、变更、消灭的法律后果。法律规范+法律事实(一)民法的渊源,指民法规范存在的形式渊源,包括直接法源(规范法源,对法官有直接约束力,民法总则第十条,应当依照法律"制定法",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和间接法源(社会学法源,法官可自由裁量是否援用) 民法总则第十条所谓之法律包括"法律、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习惯作为民法直接渊源,适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制定法无规定2经法律共同体成员长期惯行之事实,对其已形成法律效力之确信3不违背公序良俗 (二)民事法律事实 依照民法规范,充足民法规范之事实构成要件,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一个或数个)客观情况 法律行为: 以意思表 示为要素。 法律事实: 不以意思 表示为要 素,只要事 实行为被 认定,法律秩序均将之与特定法律效果联系起来"使该事实行为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 法律行为与准法律行为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行为均须表达一定的意思,均属于表意行为(表示行为),所以,关于准法律行为,可类推适用民法关于法律行为的规则。(一般为事实的告知行为,无论表达的意思如何,民法均按照法律的规定的内容赋予相应的法律效果) 3、下列不属于民事法律事实 (1)好意施惠(情谊关系) "无偿约定"或者承诺为好意施惠关系:1搭乘便车、乘客叫醒另一乘客到站下车、顺路代为投递信件、代为购买零食、约定请人吃饭、相约参加宴会、为人指路、为倒车的人打手势 效果:不产生合同关系,不排除侵权之债的成立 不成立合同关系的学理基础:1约定本身不具有财产价值、不值得被评价为一种合同关系。2增加社会交往成本,不利于社会和谐。 但是故意以悖于善良风俗之方式损害于他人,构成侵权。就损失主张侵权责任。 合同界域之外的约定:该领域的合同不容合同法介入,即使当事人具有受约束的意思,也不成立合同 合同成立之判断应当依照"合意+权利义务"公式进行判断,应当根据利益状态、诚实信用原则、交易习惯等综合

自考马原知识点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就是一八四几年);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和(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体现是(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积极作用的有以下几个内容: 德国古典哲学(起到最重大、最直接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李嘉图; 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傅里叶、圣西门、欧文; 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巨大的自然科学: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三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处于核心地位),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

础创立的,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 标志这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1、1845年春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标志这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 1、1847年7月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2、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 理想从内容上划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等,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 就我们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相对于最高理想近期的具体理想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4、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含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也包含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

考试超常发挥的十大技巧

考试超常发挥的十大技巧 一、强化自信 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起床。不论个人情况怎样,每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根底深,不论高考如何变,都能游刃有余;有的同学思维灵活敏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理解能力强,对考创新的活题尤为适应;有的同学阅读面广,视野开拓,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强,善于超水平发挥。不管怎样,在高考前夕,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过多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 每一个有杰出成就的人,在其生活和事业的旅途中,无不以坚强的自信为先导。希尔顿是世界酒店大王,现在他的酒店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但他起家时仅有200美金。是什么使他获得成功呢?希尔顿回答说:只有两个字,那就是“自信”。 可见,信心孕育着成功,信心能使你创造奇迹。拿破仑说:“在我的学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一字眼。”正是这种自信激发了他无比的智慧与潜能,使他成为横扫欧洲的一代名将。 在现实中,自信不一定能让你成功的话,那么丢失信心就一定会导致失败。很多成绩优秀在同学在高考中失利,他们不是输在知识能力上,而是败在信心上。 二、优化情绪 心理学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象染色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婆婆非常疼爱她的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均为小贩,一个卖雨伞,一个卖布鞋,这个婆婆晴天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整天哭泣,雨天又担心小女儿的布鞋卖不出去,又整天泪流。街邻叫她哭婆婆。后来一位先生开启她说:“我为你感到高兴。晴天您的大女儿的伞卖得好,雨天小女儿的鞋卖得俏。”婆婆听后,脸色马上转阴为晴,由哭到笑,街邻又叫她笑婆婆。 哭婆婆变为笑婆婆的故事说明: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绪就不同,结果就两样。变换角度看问题,情绪自然调整过来了。在迎考复习和高考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情绪紧张的时候,听听轻音乐,哼哼小调,或伸伸手,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或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趣事,幽默幽默。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调节了心理,优化了情绪。 三、自我减压 临考前降低心理预期目标,不要老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要知道高考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全部。只要以平常心对待考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水平就是胜利。 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复习与考试,对进入最佳状态关系很大。若把复习与考试看成一种挑

《建筑初步》复习提纲

《建筑初步》复习提纲 第一章建筑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概念与特点、构成要素、建筑空间、建筑与环境以及学习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一般) 识记:对建筑形成基本概念 (二)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重点) 理解:建筑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三)建筑空间(重点) 理解:建筑功能的集中表现 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四)建筑与环境(次重点) 理解:建筑与环境关系 有关环境各要素 有关学科发展知识 (五)建筑设计的学习方法(一般) 识记:学习建筑设计的方法 第二章建筑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历史、包括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及西方近代建筑基本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二)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西方古典建筑概述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及柱式组合 (三)西方现代建筑简介(重点) 理解:现代主义建筑产生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第三章表现技法初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基本设计表现技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线条图(一般) (二)水墨渲染图(一般) (三)水彩渲染图(一般)

(四)钢笔徒手图(一般) (五)模型制作(一般) 第四章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学习特点、分析调研方法及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设计(一般) (二)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重点) (三)方案的构思与选择(重点) (四)方案的调整与深入(一般) (五)方案设计的表达(一般) (六)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般) (七)掌握运用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及修改的能力。(重点) 第五章形态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形态构成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一般) (二)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一般) (三)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重点) (四)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重点) (五)学习方法和实例分析(一般)

2020司法考试备考辅导资料建议

2020司法考试备考辅导资料建议 2016司法考试备考辅导资料建议 辅导资料解析如下(解决为什么要用它,怎么用的问题): 一、MP3一个:建议大家准备好一个MP3,以方便大家将零散的 工作业余时间积累起来,考司法考试需要听辅导班的讲座课件,因 此带着这个东东到哪里都可以听着,而且可以反复听,十分有必要,我15年司考考试那一天,我过马路、上厕所耳朵都没有休息过,哼 哼! 二、2016年司考辅导用书(俗称三大本):本书可以当做工具书用,前期快速浏览一遍以了解各科内容,到中后期不应作为复习书用,但是它属于权威书籍,后期针对疑难知识点可以当词典用,随 着司法考试理论性的加深,今年到明年三月之前还是可以花时间好 好琢磨下的。当然2015年的版本也可以的. 三、司法考试法律一本通:本书内容包含法条、司法解释、重要法条对应真题以及模拟试题,是司法考试必备资料,我们复习的同 学中基本上是人手一套,将法条、司法解释、真题和模拟题全部融 合在一起,复习起来既方便又见效,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四、众和历年真题分类解析:许多朋友可能知道张能宝的司法考试历年真题,但是我敢说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主要是价格便宜,但是 有个致命缺陷那就是真题题量太少,不能完全了解重要知识点出题 的各个角度,看完也就不能完全掌握一个知识点它的考点在那里, 陷进有哪些。在学校复习时我用的是众合的真题(以前是万国的), 它也是按照各科分开编写,题量大,解析透彻,看它的一科真题相 当于深入的复习一遍,效果非常好。另外还有一种按照历年试卷的 形式排版的真题,叫国家司法考试历年真题汇编的,这个真题版本 罗列了近几年的真题,每题都有比较全,所以都有各自的特点。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原》期末复习资料考点完整

《马原》复习资料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理论来源、经典著作、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答: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应。(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 观性) (2)革命性, 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按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它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及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唯物主义VS唯心主义;可知论VS不可知论;唯物史观VS唯心史观;辩证法VS形而上学)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考试正常发挥方法

●应试答题高分功略 考场上,考生要把自己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也是相当重要的。应试答题技巧 调整最佳应试状态 考试时,最冤枉的事莫过于记住的知识想不起来,会做的题目束手无策,简单的运算出现错误,这种现象在考生中并不鲜见。例如有一位考生这么说:“就学习时间而言,似乎已到了我的极限。我觉得平时学得还可以,大部分习题都能做对,但考试时却不知怎么搞的,该对的做不出来,不该错的却偏偏出错,成绩总是不理想,这使我紧张不安,甚至有点儿害怕考试。”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考生没有使自己处于最佳应试状态,情绪过于紧张,无法充分集中注意力,不能调控自己的内部心理状态和外部操作活动,从而影响自己真实水平的发挥。那么如何将紧张程度调控到中等水平,维持最佳应试状态呢? 1.保持充足的睡眠。有些考生为抓紧时间多学知识,剥夺部分睡眠时间,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做法。睡眠可消除疲劳,防止大脑因活动过度而产生抑制,而且可以为新陈代谢补充营养,使人集中注意力,增加记忆效率,思维反应敏捷,想像力丰富。所以复习越是紧张,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在复习考试阶段,考生必须睡足8小时。曾有这样一位考生,活泼聪明,学习刻苦,平时学习成绩较好,家长、教师对他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在考试时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于是在临考前不切实际地给他加压,使他每天晚上12∶30左右才能上床睡觉,早晨6∶30又得起床读书。一个阶段过后,该生的成绩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试卷上的全部内容而落后于本来不如他的其他同学,家长很是着急。那么为什么原来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上的全部内容,而现在不能了呢?更深层的原因是其反应、思维速度变慢了,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了。侵占了睡眠时间,在疲劳状态下学习,大脑皮层某些部位由于长时间工作产生超限抑制而难以正常工作。也就是说,在他学习时,大脑并非百分之百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可能某些部位已经“睡着了”,不能工作了。这样势必影响学习速度,本来已经掌握的内容难以在短时间内反映出来,或者根本就束手无策。经常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形成了不良的习惯,那么到考试时也处于这种状态,这必然会阻碍他的答题速度。因此在这种不遵循生理规律的“意志”和压力驱动下所进行的疲劳战不可能带来好的学习结果,相反因为消耗了大量宝贵的心理能量而只能得不偿失。 2.摄入充足的营养。营养是一个人生长发育和从事各种活动的主要能源。营养不良,会影响人体发育和大脑机能,严重的会出现头昏眼花、注意力涣散、思维反应迟缓等症状,降低工作效率。复习考试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脑力活动,更需要摄入充足合理的营养供给大脑。“废寝忘食”强调了意志在学习中的作用,但却违背了学习的生理规律,所以在复习考试时不宜提倡。 3.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必须进行休息,或者是静止性休息如睡眠,或者是活动性休息如体育锻炼。休息既可以防止疲劳,又可以消除疲劳,而对于主要从事脑力活动的考生说,体育锻炼更有利于防止和消除疲劳。通过体育锻炼,人体不断分解、消耗原有能量,合成、再生新能量,增强人体各大系统的功能,提高反应灵活性,增强效率和考试效果。 4.不断变换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任何单一的活动持续时间过长,都会引起人的厌倦疲劳,注意力分散,从而降低学习工作效率。所以要不断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避免单科独进,方法单一,使各科内容交替进行,耳眼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新)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 谢耀华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中国古代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萌芽,商周时初步成型,秦汉至南北朝基本定型,隋唐至南宋成熟兴盛,元明持续发展至清代渐趋衰落,其发展过程历时数千年,其间的汉、唐、明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三个高峰。 一、古代建筑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种类繁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依据不同类型的建筑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出示图片):宫殿、宗教建筑、陵墓、园林、住宅、桥梁等。 宫殿、 宗教建筑、 陵墓、 园林、 民居、 桥梁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之美: (一)独特的木框架结构体系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四根柱子组成“间”,柱子之间填筑门窗和围护墙壁,“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 在大型木构架建筑的屋顶和屋身的过渡部分,还有一种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重要构件,称为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 (二)独特的群体组合形式 1、中国古建筑以“间”为单位,再以这种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宋朝欧阳修《蝶恋花》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门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处,就都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 2、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

民法法考资料

民法干货 一、宣告死亡 (一)宣告死亡的条件 1、下落不明达法定期间 ①一般情形下落不明满4年;因战争下落不明的,须从战争结束之日起满4年; ②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满2年; ③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不可能生存的,无期间的限制。 2、利害关系人申请(无顺序限制) 3、公告期满,法院依法宣告 上述情形①②公告期为1年;情形③公告期为3个月。 (二)宣告死亡的法律效果 1、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决作出之日视为其死亡的日期;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发生之日视为其死亡的日期; 2、继承开始,婚姻关系消灭。 (三)死亡宣告被撤销的法律效果 1、婚姻关系上的效果 死亡宣告撤销后自行恢复,配偶再婚(包括再婚后又离婚)/向婚姻登记机关书面声明不愿意恢复的除外。 2、依照继承法取得遗产的人应当返还继承的财产 ①原物存在的,应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 ②原物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不予返还,由依继承法取得原物的人适当补偿。

二、精神损害赔偿 (一)死者人格利益保护 1、保护对象:社会公共利益及死者近亲属的人格利益,而非人格权。 2、原告:近亲属,以自己的名义起诉【近亲属顺位:①配偶、父母、子女②其他近亲属】 (二)精神损害赔偿 1、构成要件: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 (1)侵害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2)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导致亲子关系或者近亲属间的亲属关系遭受严重损害,可以主张精神损害赔偿。 (3)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遗骨等人格利益,近亲属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4)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5)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因侵权行为而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物品所有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2、赔偿金请求权 (1)原则: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 (2)例外: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赔偿权利人已经向法院起诉除外。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地役权的变动: 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合同生效时即设立;未经登记也可以对抗第三人。 2、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合同生效时即设立;但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马原复习资料

马原复习资料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马原复习资料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定义,马克思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作用)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物质的存在形式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3.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世界统一于物质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与物质,其次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

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物质的永恒发展) 四.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统一的实质: 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③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简单的表述: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1.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3.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共性,无条件,绝对的)和特殊性(个性,有条件,相对的)是辩证统一关系,即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六.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建筑初步》期末复习资料

1、建筑具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 2、建筑结构的分类一般有那两种分法? ①按材料分为: 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木结构。 ②按结构受力特征分为: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束筒结构。 3、房屋的集中形成了街道、村镇和城市。 4、建筑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它既是一种技术产品。又是一 种艺术创作。 5、建筑的功能:①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②人的生理要求③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工业建筑中不是取决于人的活动,而是取决于设备的数量和大小;设备的要求比人的生理要求更严格——冷冻车间,纺织厂湿度;使用过程以产品的工艺流程来确定) 6、影响建筑的因素: ①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中世纪的教堂曾经是当时居民的生活中心,是城镇的标志和象征。 ②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特征都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和雕刻、绘画等常常形成艺术上的统一风格。 ③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结合,造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即使在同一个国家或民族内,处于市区和处于水乡的建筑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承重墙体系-------既起承重作用又起分隔作用。 7、柱、梁板和拱券结构是人类最早采用的两种结构形式。 8、建筑美观基本原则: ①比例:建筑的各种大小、高矮、长短、宽窄、厚薄、深浅等的比较关系。 ②尺度:建筑与人体间的大小关系和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 ③对比:对比的反义词是调和,调和也可以看成是极微弱的对比。在艺术处理中常常用形状、色彩等的过渡和呼应来减弱对比的程度。调和的东西容易使人感到统一和完美,但处理不当会使人感到单调和呆板。 ④韵律:有规律的排列和重复的变化,犹如乐曲中的节奏,给人一种明显的韵律感。 ⑤均衡:建筑的前后左右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要给人安定、平衡和完整的感觉。 ⑥稳定:建筑物的上下关系在造型上所产生的一定艺术效果。 9、建筑空间:建筑的空间组织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古典建筑倾向于造型艺术,近代建 筑强调建筑是空间的艺术。 10、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是建筑功能的集中体现。建筑的功能要求以及人在建筑 中的活动方式,决定着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数量及其组织形式。 ①空间的大小和形状:平面形状决定着空间长、宽两个向量;一般建筑空间的剖面以矩形为主,剖面的高度直接影响楼层的高度。 ②空间组织:①流通空间与滞留空间②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③主导空间与从属空间。 (空间组织形式:①并列关系②序列关系③主从关系④综合关系) 11、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①空间的限定:①垂直要素限定:通过墙、柱、屏风、栏杆等垂直构件的围合形成空间 ②水平要素限定:通过顶面或地面等不同形状、材质和高度对空间进行限定。 ③各要素综合限定:通过水平和垂直等各种要素的综合运用。 ②空间形状与界面的处理是决定空间的性格、品质的重要因素。 界面在限定空间中必然涉及①限定空间的形状②对界面本身如何处理。

司法考试通过经验总结超级详细

一、考试内容、方式和科目: 国家司法考试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 国家司法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司法部制定并公布的《国家司法考试大纲》作为命题依据。 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分为四张试卷,每张试卷分值为150分,四卷总分为600分。试卷一、试卷二、试卷三为机读式选择试题,试卷四为笔答式案例分析、法律文书、论述试题。考试时间为每年的9月份第三个星期六、星期天。 试卷一:9月19日上午08:30—11:30,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二:9月19日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三:9月20日上午08:30—11:30,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四:9月20日下午14:00—17:30,考试时间210分钟。 各卷科目为: 试卷一:综合知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 试卷二: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试卷三:民商事法律制度。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 试卷四:案例分析、法律文书、论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 二、经验分享总论部分 问题一:关于司法考试的难易程度?

关于司法考试的难易程度,这是一个很难用难或者不难来回答的。平均通过率为10%,也就是说,100个人中是有90个人过不了的。 我给出的答案是,司法考试是一门综合性太强,考题的不可预测性太强,复习范围的不确定性太强的一门考试。“一鼓作气”是通过司法考试的总方针,要么万事俱备,全力以赴,要么趁早放弃。 就好像某老师说的那样,司法考试毕竟是一场绝大多数人出局的游戏。作为考生,我们要么相信运气一定会降临,要么默默的把自己锤炼到最好。司法考试的难度,没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那么的的不可预测,不可拿捏。只要你能够做足准备,那么你自己掌控自己考试命运的可能性将十分的大。 问题二:关于复习司法考试要不要报班 报班的好处:首先,报班的好处就是气氛,你看着几百号人都在那里没命的复习,再看看每年的通过率,你也会不经意的开始不要命的复习起来。其次,只要你有不懂,基本上就会立即会有人把你教懂,因为有老师和辅导老师。再有,材料齐全,你不用为了什么书或者什么材料奔波。 报班的不足:课时十分的紧张,无论你之前学的有没有搞懂,你都不得不去听下一节课的内容。没有时间及时的复习巩固。每一科目的老师层次不齐,你无法选择老师,只能听安排的老师上课,没有选择的余地。 自己复习的好处:复习进度自由,可以自己安排复习科目,进度,时间,不懂了,就停下来弄懂了再继续。可以听自己喜欢的老师上课,这个不喜欢可以换一个,这个教得不好可以换一个教,不用一棵树上吊死。不用住在外面,家里有好吃的好喝的。 问题三:用什么书复习? 我司法考试用书一直秉承一个观念,不在于资料多,而在于你把一份资料看透。所以我的书不是很多。

马原复习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4、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 普特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相反。(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密

高考如何才能超水平发挥

高考如何才能超水平发挥 大多数人认为:只要平时成绩好,考试时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种观点很有道理,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虽然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可在现实中也不乏相反的情况。因为,虽然你学习了,具有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平时成绩也非常出色,但在考试的时候能否发挥出来,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用个时髦一些的话算是“冷门”吧。在体育界,连世界冠军都频频落马,何况我们一般的学生呢?其实,考试也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考试素质与能力高一些的学生便能正常或者超水平发挥,甚至会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而要想提高我们的考试素质,就必须在实践性的考试中进行专门的训练。 上一节中我提到了考试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但到底考试是哪些能力的集合,又由哪些素质组成,怎样才能超水平发挥呢?下面我从考试的全过程来解析我们应该养成怎样的考试素质,以及怎样才能做到考试时超水平发挥。 考试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一定要投入全部精力,即精神要高度集中。 这样才会取得比平时好得多的成绩。因为考试时容不得半点疏漏,面对那些有一定难度的题,更需要我们竭尽所能才有可能做对。尤其对于我们优秀的学生,稍有差错便会使我们追悔莫及。所以,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考试,才是我们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的保证。笔者的经历是——这样每考下一场,都会感觉非常得累。当然这也和试题难度有关系。要想达到这一点,开始时可能需要我们不断地暗示自己:认真、努力、全力以赴,但一旦成为习惯,变成素质便不再需要提示而是自然而然地全身心地投入了。 二、考试之前一定要快速而认真地阅一下卷,掌握试题的大致情况。 这一点是每位老师都强调,每个学生都运用过的方法。但是能不能理解其真谛呢?那就不好说了。我们先阅卷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找到试卷中的难点,并在大脑中做出判断,哪些难点努努力就能做对,而哪些则需要我们极大的精力。以便在做题时先易后难地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正常发挥——会做的题都能做出并且做对,难一些的也会做到最佳水平,而最难的也会最大可能地做完。这样做题,就可以使我们始终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而这个平稳的心态对于超水平发挥是极为重要的。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跳跃式地做题,把那些比较费精力、时间的题先跳过去,等到最后再做。而先把会做的题做完。为了不丢落题,一定要把被跳过的题以最简单的方式记在一定的地方。 三、一定要看清楚要求,理解要求的意思。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也许会有同学说,这一点谁不知道呀?但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则是另一回事。对于我们平时考试时,相同类型的题其要求

司法考试主观题通用材料背诵版

主观题通用材料背诵版 邹建章 根据司法考试大纲规定,卷四涉及九个学科,七道大题,六种题型。其中允许有一定自由发挥的试题共两道。一道是卷四第一题:简答题(又称政治题,考察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道是卷四最后一题:论述题(考察的内容学科不确定)。这些试题一般被称为主观题。在讲授和研究这些允许一定程度自由发挥的主观题时,我发现,有一些材料是使用频率很高,甚至有时这些材料直接就是考点。所以我把这些材料从教材中筛选整理出来,供大家备考参考。 1、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广义上讲,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等多方面的和谐;也包括党与各种社会组织的关系和谐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法理与情理 我国法律反映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主要方面,但法律并不能覆盖社会公平正义的全部内容。社会主义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必须注重法理与情理的相互统一,用法理为情理提供正当性支持,以情理强化法理施行的社会效果。在执法和司法过程中,既要遵循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也要参考其他社会规范,同时适当考虑人民群众的普遍性情感,既要维护执法的严肃性,又要考虑社会现实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要妥善、恰当地解决法治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局部性、个别性的“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问题,在不违反法律基本原则,不损害法律权威的前提下,能动地运用法律技术和法律手段,兼顾法理与情理的要求,寻求相关利益的平衡与妥协,使这类特殊问题的解决更趋于实质上的公正。 4、程序与实体 程序与实体是法治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法治的公正也分别通过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个方面得以体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具有密切的联系。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外部形式,是实体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内在目标,也是程序公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法治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好程序与实体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合理均衡,一方面,应当高度重视程序的约束作用,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切实保证程序的公正;另一方面,不应极端化地强调程序而忽略实体上的公正,反对那种“只要程序公正,实体则必然公正”,以及“只要程序正确,实体则可以在所不问”观念和做法。 5、公正与效率 公正与效率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活动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一方面,不能为片面追求效率而损伤实质公正;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公平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法治活动效率的不断提高,如果执

《马原》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意义。 2、为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指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4、意识的能动作用及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 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 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①对立统一规 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 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③矛盾分析法 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④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为什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②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表现在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8、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有同,同中有异” 9、如何把握量变、质变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 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另一方面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收缩或扩张。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又要有脚踏实地和埋头苦干的精神。 10、简述辩证否定观及意义。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观察问题, 处理问题,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第二,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 历史文化遗产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第三,辩证的否定观告诉我们,对待一切外国的东西,也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