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及vt图像

st及vt图像
st及vt图像

s-t 图象、v-t 图象题集

1、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s 一t 图象、v 一t 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 .s 一t 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v 一t 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B .在s 一t 图象中不能表示出物体速度的大小

C .在v 一t 图象中可以表示出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某段时间t 内的位移

D .s 一t 图象一定经过坐标原点

2、下列各图中,不是..

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3、如图所示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S -t 图像,则它在20s 内通过的路程是( )

A .100m

B .200m

C .300m

D .400m

4、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位移一时间图象。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

2

s C .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D .乙比甲早出发t 1的时间

5、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 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 t 1

B .当 t = t 2 时,两物体相遇

C.当t = t2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 = t3 时,两物体相距s1

6、有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与乌龟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7、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兔子与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的B.兔子与乌龟在赛程内曾有两次相遇

C.在O至t

6

时间内兔子与乌龟的平均速度相同D.整个赛程内兔子与乌龟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7、老师讲了一个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老师所讲的故事情节,

乌龟和兔子的位移随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

A.发令枪一响,乌龟先跑出去,兔子过一会儿才跑出去

B.兔子先加速前进,中途匀速前进,最后又加速前进

C.乌龟一直匀加速前进

D.兔子先通过预定的位移S

m

到达终点

8、甲、乙、丙三个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甲物体作曲线运动

C.三个物体在0—t

0时间内平均速度丙

v

v

v=

=

D.三个物体在0—t

0时间内平均速度丙

v

v

v?

?

9、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分队行军路程乙甲s s ?

B .小分队平均速度乙甲v v ?

C. y-x 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 图象

D. y-x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 图象

10、在乒乓球比赛时,运动员在发球前喜欢让球从高处自由下落到球拍上,与球拍多次碰撞后静止在球拍上,再开始发球,下图反映的是此过程中哪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 )

A 、位移

B 、路程

C 、速度

D 、加速度

11、下列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12、如图所示的v 一t 图象中,

表示物体作匀减

速运动的是 ( )

13、如下图所示,表示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的是 ? ( )

14、下列作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中,表示质点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15、下图所示是物体的运动图象,纵坐标v 表示物体的速度,横坐标t 表示时间,其中哪个图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

出现的 ( )

16、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表示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17、某同学匀速向前走了一段路后,停了一会儿,然后沿原路匀速返回出发点,下图中能反映此同学运动情况的是()

18、小华从家里开始以一定的速度沿平直小路去同学家送一本书,停留一会儿后,又以相同速率沿原路返回家里,在如图所示的位移一时间图象、速度一时间图象中哪些可以表示小华的运动情况?

1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 ( )

20、在如图所示的四个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的是 ( )

21、下图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有如下分析,(分别用v

1

、a1表示物

体在0~t

1时间内的速度和加速度;v

2

、a2表示物体在t1~t2时间内的速度和加速度),分

析正确的是

A、v

1与v

2

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反

B、v

1与v

2

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同

C、v

1与v

2

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反

D、v

1与v

2

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同

2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

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

0和t

—3t

两段时间内()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 :1

B、位移大小之比为2:1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23、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关于该质点在

前4s内运动情况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相反

C.前2s内做匀减速运动

D.4s内的位移为零

24、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

判断中,

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 = 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

D、在t = 4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25、如图为一物体沿南北方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

度—时间

图象,由图可知

A.3s末物体回到初始位置B.3s末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C.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南D.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一直向北

26、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已知物体

在前2s内向东运动,则根据图线作出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4s内始终向东运动

B.物体在4s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西

c.物体在4s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先向西,后向东

D.物体在第2s回到出发点

27、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升空,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

A.在t

2时刻火箭到达最大高度B.在t

4

时刻火箭落回地面

C.在t

1至t

2

时间内火箭加速度最大D.在t

2

至 t

3

时间内火箭静止在最大高度处

28、电梯上升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可知电梯上升的高度是

A、6m

B、39m

C、0m

D、30m

29、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物体在4s至6s内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和物体前10s内的位移s分别为()A、a=2.5m/s2,s=40m B、a=2.5m/s2,s=95m C、a=5m/s2,s=95m D、a=5m/s2,s=30m

30、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不能够说明物体做往返运动的有 ( )

31、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往复运动B.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作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

3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一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看出物体 ( )

A.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B.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C.该物体任意两秒内的位移为零D.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33、如图为两个物体A和B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图线。已知在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B在A前 m处。

A、6m

B、3m

C、2m

D、0m

34.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40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

D、60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3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以甲出发时为计时起点,以甲、乙的出发点为原点,其v—t图如下,则正确说法为()

时刻,甲与乙相遇

A.开始运动时,乙在甲的前面

B.t

1

时刻,甲与乙距离最大D.甲在中间停了一段时间乙未停止

C.t

1

36、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像可知()

A.甲质点比乙质点运动的快,故乙追不上甲;

B.在2s末时乙追上甲;

C.在2s末时甲、乙的位移相同;

D.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7、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乙比甲运动得快B.在第2s末时,乙追上甲

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 远

38、如图所示,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

v一t图象。由图可知,下列不正确

...的是 ( )

A.在4s末乙在甲前面B.在4s末甲、乙相遇

C.在2s末甲乙相距最远D.前4s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

39、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时由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开始阶段B跑在A的前面,20s后B在A后面 B.20s末B追上A,且A、B速度相等

C.40s末B追上A D.B追上A之前两物体越来越远

40、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和b所示.?在t

时刻

1

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4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v一t图象,由图可知 ( )

A.甲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B.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

C.乙比甲晚1s出发D.5s末两物体相遇

4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43、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个物体的V一t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 )

A.甲的运动速度比乙的运动速度大B.甲、乙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C.如果两个物体从同一位置同时出发,则两个物体会再次相遇D.甲作匀速运动,乙作减速运动

44、从空中正在上升的氢气球上脱落一个物体,该物体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升至最高点后再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整个过程的加速度相等(都等于重力加速度),则如图所

示的四图中能够正确表示这一过程的是(取竖直向上为正向) ( ) 45、一球由空中自由下落,碰到桌面立刻反弹,则该球运动的v-t图象为图中的(取向上为正)

46、如图所示,甲、乙、丙和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图A是速度一时间图象 B.图B是加速度一时间图象C.图C是加速度一时间图象D.图D是速度一时间图象

47、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是a—t图象 B、乙是s—t图象 C、丙是s—t图象 D、丁是v—t图象A、甲48、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如图所示,如果在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所受空气阻力大小相等,则:

(1)能正确反映物体的速度(以竖直向上作为正方向)随时间变化的是(2)能正确反映物体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是

沿光滑斜面向上滑行,达到最高点后自行返回原点,在这一过程中,49、物体以初速度V

物体的速度——时间图线是:( ?)

50、有两个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C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比AB长(如图甲

所示),下面四个图中(如图乙)正确表示滑块速率随时间t 变化规律的是 51、飞机从一地起飞,到另一地降落,如果飞机在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y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作图时规定飞机向上运动时v y 为正),则在飞行过程中,飞机上升的最大高度是_____m ,在t = 2200s 到t = 2400s 一段时间内,它在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a y 为 _____m/s 2。 52、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t ,则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2

0t

v v v +=B .2

0t

v v v +?c .2

0t

v v v +?D .无法比较

53、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末速度为v t ,则在时间t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 )

③a 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④a 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4、一个小孩在蹦床上作游戏,他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弹起到原高度。小孩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的整个过程中,他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图中oa 段和cd 段为直线。则根据此图象可知,小孩与蹦

床相接触的时间为( )A 、t 2~t 4 B 、t 1~t 4 C 、t 1~t 5 D 、t 2~t 5

高中物理x t图像与v t图像

高中物理x-t图象与v-t图象全解 (一)x-t图象 1.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x-t图象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2.若图线为一条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 A.速度大小判断:直线的倾斜速度反映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快,运动越快;直线的倾斜程度小,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慢,运动越慢。即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B.速度方向判断:向上倾斜的直线表示沿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向下倾斜的直线表示沿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静止。 3. 凡是曲线均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特点: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大小。 说明: ①物体开始运动的初始位置由t=0时的位移,即纵轴的截距决定。图线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物体回到原点。 ②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位移越来越大,则向前运动,速度为正,否则反向运动,速度为负。 ③区分位移和速度的正负方向的方法:位移方向是相对于坐标轴的原点,用“+”“-”号来表示,“+”表示质点在原点的正方向的一侧,“-”表示质点位于原点的另一侧,位移由“+”变为“-”并不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用x-t图象中直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直线斜率为正,表示质点在向正方向运动,直线斜率为负,表示质点向负方向运动。 ④如果几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图线的交点表示物体相遇。 4、斜率:表示直线相对于横轴的倾斜程度。直线与横轴正半轴方向的 夹角的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90°<α<180°时,斜 率为负)。对于一次函数y=kx+b,k即该函数图像的斜率。 k=tanα=Δy/Δx∣k∣越大,倾斜程度越大 k>0,0<α<90°, 直线“上坡” k=0,α=0°,直线y=b,平行于x轴 k<0,90°<α<180°, 直线“下坡” (二)v-t图象 1.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任一时间段对应的位移大小可以用直线与所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来表示。图形在t轴上方时位移的符号为正,图形在t轴的下方时,位移的符号为负。 2.图象上横截距表示速度为零的时刻(不是回到原点!),纵截距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3.图象上的点表示某时刻质点的运动速度。交点不表示两物体相遇,而是表示此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同。 4.※判断加速减速:(1)速度的大小随时间增大,则加速,速度的大小随时间减小,则减速。(如 ⑦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2)当加速度与初速度相同时为加速,反向时为减速。 (3)斜率为正,物体加速运动,斜率为负,减速。 判断速度方向:当图线位于t轴上方时,v的方向为正,图线位于v下方时,v的方向为负。 5、※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和初速度方向相同的物理量前加“+”号(一般省略),和初速度方向相反的物理量前加“-”号。 6、在v-t图象中,在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等于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的大小。 (三)对于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vt图像解析

“六看”v-t图象 吴桥中学李奎v-t图象不仅能直观、清晰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过程,而且能非常快捷准确地求解运动学相关问题。对于初次接触的学生,应从何入手分析v-t图象呢? ?一、找初速度——“看截距” ? 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叫截距,在v-t图象中,图象与速度轴的交点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图象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速度为零。如例4图所示物体初速度为-2m/s,2s末速度减为零。二、找运动方向——看“上下” ? 当图象在时间轴上方时,速度值为正,说明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图象在时间轴下方,速度值为负,说明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图象与时间轴交叉,表示从该时刻开始,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与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反。 例1.如图1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大致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的速度―时间图象是(??? ) ?解析:从频闪照片上可以发现该同学先向右运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均匀增加,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最右端时改为向左运动,在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故匀速直线运动。如规定向右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向右运动速度为正值,向左运动速度为负值,故答案为C。 三、找运动性质——看“形状” ?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是定值,随时间不变,故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故图象是倾斜的直线。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具有不确 定性,故图象是曲线。 ? 例2.下列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解析:从以上四个图象的形状可知,A图所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B图所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图所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图所示物体速度增加的越来越快,说明加速度在变大,做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C。 ?四、找加速度——“看斜率” 图象的倾斜程度在数学中用斜率表示,而加速度,故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 象倾斜程度可直观确定加速度的大小,倾斜程度大加速度大。对图象直接利用即可进行定量计 算加速度。 ?例3.如图2,是一质点的v -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s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3s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B.2~5s内物体静止 ?C.前2s内和后3s内速度的变化量均为6m/s ?D.前2s内的加速度是3m/s2,后3s加速度为-2m/s2 解析:从图象特点可知,前2s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2s—5s质点做匀速运动,

x-t图象和v-t图象 专题及练习(有答案)

-t图像和v-t图象 x—t图象和v—t图象专题姓名____________

【例1】请根据以下图象,说明物体各阶段的运动情况 (1)质点做OA 段做什么运动 (1)质点做OA 段做什么运动 (2)质点做AB 段做什么运动 (2)质点做AB 段做什么运动 (3)质点做BC 段做什么运动 (3)质点做BC 段做什么运动 (4)质点做CD 段做什么运动 (4)质点做CD 段做什么运动 【例2】请根据以下图象,说明物体各阶段的运动情况 练习 1.右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关于物体在前4 s 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 .物体在前2 s 内做减速运动 D .物体在前2 s 内做加速运动 2.A 、B 两个物体在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右图所示,则( ) A .A 、B 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 .前4 s 内A 、B 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 .t =4 s 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 .A 物体的加速度比B 物体的加速度大 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则物体做( ) A .往复运动 B .匀变速直线运动 C .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 D .不能确定

t /s 4.(双选)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在t 1时刻( )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 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 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 5.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x 一t 图象、v 一t 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x 一t 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v 一t 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B .在x 一t 图象中不能表示出物体速度的大小 C .在v 一t 图象中可以表示出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某段时间t 内的位移 D .x 一t 图象一定经过坐标原点 6.两个物体a 、b 同时开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计时,它们的位移图 象如右图所示。关于这两个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时a 的速度较大,加速度较小 B.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 C.a 、b 速度方向相反,v 大小之比是2∶3 D.在t =3s 时a 、b 速度相等且相遇 7.如图所示为A 、B 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图像,图像表示 ( ) A .0~2秒内A 、B 两人同向而行 B .0~2秒内A 的速度比B 的速度大 C .在5 s 内,A 走的路程比B 走的路程多 D .在5 s 内,A 的位移比B 的位移大 8.本校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有甲、乙两人从如图所示的同一地点O 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地点A 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 A.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 D.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

高中物理v-t,s-t图像专题

S-t图像 1.图像描述的是: 不表示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 2.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 3.图像与时间轴平行是表示: 4.图像的斜率的大小表示: 图像的斜率正负表示: 5.两图像交点表示: 6.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7.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8.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 9.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在某时刻的和某段时间内的并能计算出该段时间内物体的,可以看出物体从什么时刻开始运动和开始运动的。 1.物体甲的x-t图象和物体乙的v-t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则这两个 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整个t=6s时间内有 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 为零 B.甲在整个t=6s时间内运 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 总位移大小为4 m C.乙在整个t=6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整个t=6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E.甲在第三秒末速度为0 F.乙在第三秒末速度为0 G.甲在3s内位移为负值H.乙在3s内位移为负值 V-t图像 1.图像描述的是: 不表示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 2.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 3.图像与时间轴平行是表示: 4.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 图像的斜率正负表示: 5.两图像交点表示: 6.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7.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8.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 9.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在某时刻的和某段时间内的 并能计算出该段时间内物体的,可以看出物体从什么时刻开始运动和开始运动的。 2.右图是甲、乙两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 s-t图像,则() A.甲、乙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 C. 甲比乙晚出发t1时间 D. 乙比甲的运动要快些 E.甲乙在t1后相遇 F.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3.A、B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作匀变速 -精品-

高一物理v~t图像习题

v -t 图像专题 1.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如图所示,则: A .4秒时物体的位移为零 B .加速度大小不变 C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D .沿直线作往复运动,在2秒时速度的方向改变 2.如图一物体沿一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 ( ) A .物体运动到t =3s 时,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最远 B .在t =3s 时物体改变运动方向 C .0到2s 和5到6s 两段时间内物体加速度相同 D .运动到t =6s 时,物体位移为3m ,通过的路程为9m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t 1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反 B .在0~t 1时间内,甲、乙加速度方向相同 C .在0~t 2时间内,甲、乙运动方向相同 D .在0~t 2时间内,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同 4.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由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为2 s 末和6 s 末 C.乙在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D.2 s 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5.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第1s 内和第6s 内速度方向相反 B .第1s 内和第6s 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 .第2s 内的加速度为零 D .第6s 末物体回到原出发点 6.如图为某物体在10 s 内运动的v —t 图象。关于物 体在 10s 内的位移,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60m B.40m C.48m D.54m 7.如下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8.某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所示,则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形式是( ) A.朝某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做曲线运动D.做来回往复的运动 9.如图为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由此可知 A.2s末物体返回出发点 B.4s末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C.0-4s和4s-8s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D.3s末与5s末的速度相同 10.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0 ~ t a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 ~ t b段火箭的加速度 B.在0 ~ t b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 b ~ t c段火箭是下落的 C.t 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 c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11.甲、乙两质点在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在3s 末两质点t a t b t c

高中物理xt图像与vt图像

高中物理x t图像与v t 图像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高中物理x-t图象与v-t图象全解(一)x-t图象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x-t图象并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2.若图线为一条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 A.速度大小判断:直线的倾斜速度反映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快,运动越快;直线的倾斜程度小,位移随时间变化得越慢,运动越慢。即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 B.速度方向判断:向上倾斜的直线表示沿正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向下倾斜的直线表示沿负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静止。 3.凡是曲线均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特点: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图象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大小。 说明: ①物体开始运动的初始位置由t=0时的位移,即纵轴的截距决定。图线与时间轴的交点表示物体回到原点。 ②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位移越来越大,则向前运动,速度为正,否则反向运动,速度为负。 ③区分位移和速度的正负方向的方法:位移方向是相对于坐标轴的原点,用“+”“-”号来表示,“+”表示质点在原点的正方向的一侧,“-”表示质点位于原点的另一侧,位移由“+”变为“-”并不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用x-t图象中直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直线斜率为正,表示质点在向正方向运动,直线斜率为负,表示质点向负方向运动。 ④如果几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图线的交点表示物体相遇。 4、斜率:表示直线相对于横轴的倾斜程度。直线与横轴正半轴方向 的夹角的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90°<α<180°时,斜 率为负)。对于一次函数y=kx+b,k即该函数图像的斜率。 k=tanα=Δy/Δx∣k∣越大,倾斜程度越大 k>0,0<α<90°,直线“上坡” k=0,α=0°,直线y=b,平行于x轴 k<0,90°<α<180°,直线“下坡” (二)v-t图象

高中物理v-t,s-t图像专题

S-t 图像 1.图像描述的是: 不表示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 2.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 3.图像与时间轴平行是表示: 4.图像的斜率的大小表示: 图像的斜率正负表示: 5.两图像交点表示: 6.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7.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8.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 9.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在某时刻的 和某段时间内的 并能计算出该段时间内物体的 ,可以看出物体从什么时刻开始运动和开始运动的 。 1.物体甲的x -t 图象和物体乙的v -t 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则这两 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在整个t =6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 .甲在整个t =6s 时间内运 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 总位移大小为4 m C .乙在整个t =6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 .乙在整个t =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 为4 m E.甲在第三秒末速度为0 F.乙在第三秒末速度为0 G.甲在3s 内位移为负值 H.乙在3s 内位移为负值 V-t 图像 1.图像描述的是: 不表示物体的实际运动轨迹。 2.图像是倾斜的直线表示: 3.图像与时间轴平行是表示: 4.图像的斜率大小表示: 图像的斜率正负表示: 5.两图像交点表示: 6.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7.图像与时间轴交点表示: 8.图像与纵轴的交点表示: 9.从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出物体在某时刻的 和某段时间内的 并能计算出该段时间内物体的 ,可以看出物体从什么时刻开始运动和开始运动的 。 2.右图是甲、乙两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s-t 图像,则( ) A. 甲、乙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B. 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 C. 甲比乙晚出发t1时间 D. 乙比甲的运动要快些 E.甲乙在t1后相遇 F.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3.A 、B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作匀变速 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 ) A. A 、B 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头4s 内A 、B 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 t=4s 时,A 、B 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 A 物体的加速度比B 物体的加速度大

x-t图象和v-t图象 专题及练习(有答案)

-t图像和v-t图象 x—t图象与v—t图象专题姓名____________

【例1】请根据以下图象,说明物体各阶段的运动情况 (1)质点做OA 段做什么运动 (1)质点做OA 段做什么运动 (2)质点做AB 段做什么运动 (2)质点做AB 段做什么运动 (3)质点做BC 段做什么运动 (3)质点做BC 段做什么运动 (4)质点做CD 段做什么运动 (4)质点做CD 段做什么运动 【例2】请根据以下图象,说明物体各阶段的运动情况 练习 1.右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得v -t 图象,关于物体在前4 s 得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 A.物体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B.物体得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在前2 s 内做减速运动 D.物体在前2 s 内做加速运动 2.A 、B 两个物体在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得速度图象如右图所示,则( ) A.A 、B 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B.前4 s 内A 、B 两物体得位移相同 C.t =4 s 时,A 、B 两物体得速度相同 D.A 物体得加速度比B 物体得加速度大 3.某物体运动得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则物体做( ) A.往复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朝某一方向得直线运动 D.不能确定 4.(双选)甲与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得v -t 图象分别如图中得a 与b 所示.在t 1时刻( ) A.它们得运动方向相同B.它们得运动方向相反 C.甲得速度比乙得速度大 D.乙得速度比甲得速度大 5.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得x 一t 图象、v 一t 图象得说法正确得有( ) A.x 一t 图象表示物体运动得轨迹,v 一t 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得轨迹

s-t图像与v-t图像的区别

s-t 、v-t 图像 v-t 图和s-t 图比较 v-t 图 s-t 图 表示质点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表示质点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图线a : 图线b : 图线c : 图线d : 图线a : 图线b : 图线c : 图线d : 题型: 1.如图1为v t 图像, A 描述的是 运动;B 描述的是 运动;C 描述的是 运动。图中A 、B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物体作 运动;C 的斜率为 (“正”或“负”),表示C 作 运动。A 的加速度 (“大于”、“等于”或“小于”)B 的加速度。C 图线与横轴t 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 。 v t O v 0 a b c d s 0 s t O a b c d

2.如图2为s-t图像,A描述的是运动;B描述的是 运动;C描述的是运动。图中A、B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物体向运动;C的斜率为(“正”或“负”),表示C向运动。A的速度(“大于”、“等于”或“小于”)B的速度。 3.如图3所示,是A、B两运动物体的s—t图像,由图像分析A图像与S轴交点表示:, A、B两图像与t轴交点表示:,A、B两图像交点P表 示:,A、B两物体分别作什么运动?。 4.(1) 如下左图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为,0—t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t0时刻后的速 为。 (2) 如下中图质点加速度方向为,0—t0时间内速度方向为,t0时刻后的速度方向为 (3) 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如下右图所示 a.二者的速度方向是否相同。 b.二图线的交点表示。

c.若开始计时时,甲、乙二质点的位置相同,则在0-t0时间内,甲、乙二质点的距将。 5.如下图5中表示三个物体运动位置和时间的函数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相同 B. 运动速率相同,3秒内经过路程相同,起点位置不同 C. 运动速率不同,3秒内经过路程不同,但起点位置相同 D. 均无共同点

v-t图像专题

v-t图像专题 图像可以直观反映两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形象描述物理规律。直观形象性不仅体现在用图像法解物理题,更表现在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要想利用图像直观功能,必须首先掌握图像基本知识。如图像中的交点、截距、斜率、面积等物理意义,会解相关图像题。在高中物理,首先接触的就是v-t图像,它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之一。学好v-t图像,是迁移应用其它图像的基础。应用图象研究物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形象思维,灵活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高考中体现能力的命题点。 一、图像基本要点 第一,看轴 分析图象题,首先需明确图像物理意义,即看轴:(1)确认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各是什么。(2)关注坐标轴物理量的单位。(3)留心坐标轴起点数值是否为零。 第二,抓点 “点”是认识图像的基础。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几个特殊的“点”入手分析,主要有:⑴截距点。它反映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量的数值。即表明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⑵交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如v-t图的交点,表明此刻两物体速度相同。(3)最值点。它表明当某一物理量取值合适时,另一物理达到最大或最小值。⑷突变点。通常反映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一般产生在物体运动的边界处。 第三,懂斜率 图像中,直线或曲线在某点的斜率通常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其往往代表比值定义得到的另一物理量,且斜率的正负表示该物理量的方向。如x-t图象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等。 第四,知面积 面积是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在某些图像中,面积往往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如v—t图象中所围面积代表位移,a-t图像中所围的面积代表速度的变化,F—x图象中所围面积为力做的功,(1/v)—x图象与1/v轴所围的面积代表时间等。 二、v-t图像题 1 会解v-t图像题 例1雨滴从高空由静止落下,若雨滴下落时空气对其的阻力随雨滴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下列图象可能正确反映雨滴下落运动情况的是()下列图像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解析:雨滴下落过程中受到随速度增大而增大的空气阻力作用,其与重力的合力将逐渐减小,即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运动。在v-t中,加速度不断减小表现在图线的斜率不断减小。

高一物理x-t v-t图像

第二讲:x-t 图象与v-t 图象及匀变速直线运动 1.x-t 图象 (1)x-t 图象: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表明物体在某个时刻所处的位置,或是在某一段时间里物体的位移。 (2)x-t 图象:其倾斜程度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倾斜程度越大则其速度越大。 (3)x-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在同一位置,或者说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他们的位移相同;也可以理解为两物体相遇或者A 追上B 。 (4)图象若是水平的直线则表示物体静止不动。 【例题1】. 如图是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 A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总比 B 质点运动得快 B .在0~t 1这段时间内,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 .当t =t 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 .当t =t 1时,A 、B 两质点的加速度不相等[来源m] 2.v-t 图象 (1)v-t 图象:表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物体在某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2) 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 (3) v-t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 (4)水平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2】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都做加速运动 B .2s 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2s 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 .2s 前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2s 后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D .2s 时两物体速度相等、加速度相等 3.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v v +=0

【例题】.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2/m s ,4s 后汽车速度为12 m/s ,求其运动的初速度。 【例题】火车到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12 m/s ,加速度大小为32/m s ,求3s 后的速度。 (3)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 02 1at t v x + = 【例题】、一辆汽车以21/m s 的加速度加速行驶了12s ,驶过了180m ,求汽车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例题】、一辆汽车以20/m s 的速度行驶,现因故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为25/m s ,则汽车从开始刹车经过5s 所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4)推出公式:as v v 22 02=- 【例题】、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40m/s ,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42/m s ,该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的最小长度是多少? 练一练: 1、射击时,火药在枪筒中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如果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子弹的加速度是α=5×105m/s 2,枪筒长x =0.64m ,求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2、某飞机着陆时的速度是216km/h ,随后匀减速滑行,加速度的大小是2m/s 2。机场的跑道至少要多长才能使飞机安全地停下来? [基础训练]

直线运动与vt图像(带规范标准答案)

直线运动与v-t 图像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速度。即v =Δs Δt ,其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s t ,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 1.s -t 图象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2.v -t 图象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在该点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面积”的意义 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同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与v 0方向反向.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公式:v t =v 0+at . (2)位移公式:s =v 0t +1 2 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t -v 20=2as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1)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即:v =v t 2 = v 0+v t 2 .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s =s 2-s 1=s 3-s 2=…=s n -s n -1=aT 2.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 (2)运动性质:初速度v 0=0,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 ,上升阶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 1.[对质点的理解]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是 ( ) A .研究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动作时 B .研究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最佳运行轨道时 C .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是朝上还是朝下时 D .研究汽车在上坡时有无翻倒的危险时 2.[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有下列几种情景,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 ) A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

高一物理运动学图像st图像vt图像at图像

1.5图像 一、s-t图像:(涉及概念:时间与时刻、位置、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斜率) 1、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各种情况下的运动情况: 2、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 阶段的运动情况: 3、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 的运动情况:

4、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情况: 5、甲、乙两物体 的位移随时间变 化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的运动方 向相反; B、3s末甲乙相遇;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0-3s内甲的位移比乙的位移多3m; 5、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的距离越来越近; B、0-3s内甲、乙的位移相等; C、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D、取向右为正方向,4s末甲在乙的左边; 6、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提前2s出发; 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C、甲比乙物体的速度大; D、3s后乙还能追上甲; 7、如右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 0 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 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

8、下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 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 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3s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B、0-3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 C、乙一直在甲的前面; D、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E、3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 10、一汽车先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了3s,位移为10m,然后停下休息了2s后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2s的位移为10m,然后立即返回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5s回到出发点,画出该汽车运动的x-t图象。并求出该汽车的平均速率。 二、v-t图像:(涉及概念:时间与时刻、位置、位移与路程、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斜率) 1、如图所示,描述物体各种情 况下的运动情况:

加速度、s-t图像和v-t图像

精心整理 高一秋季第二次课 加速度、s-t图像和v-t图像 1加速度: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表达式:a=△v/△t=(v t -v )/t(v t 表示末速度,v 表示初速度) 3单位:m/s2或m.s-2 4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的方向相同 5a=△v/△t所求的应是△t内的平均加速度,若△t很短,也可近似看成瞬时加速度 1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这种运动叫做 2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时: v t >v ,a>0,加速度为正,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v t <v ,a<0,加速度为负,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2)加速度不变,所以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一定相同△v=a△t (3)在这种运动中,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相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有加速度,其速度一定变大 B.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 D.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大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的方向() A.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B.与末速度方向相同 C.与运动方向相同 D.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 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B.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慢 D.甲、乙在不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等 4 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3m/s,经过1s后速度大小为4m/s,该质点的 A.1m/s2B.3m/s2C.5m/s2D.7m/s2 8.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方向不变,大小逐渐减小到零,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最大,并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B.速度不断减小,最后达到最小,并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速度不断减小,又不断增大,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不断增大,又不断减小,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9.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2m/s2,它的意义是() 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 B.物体在任一秒末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 C.物体在任一秒的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m/s D.物体在任一秒的末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 10.物体正在沿x轴做直线运动,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_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_知识点汇总 教师还能够利用学生自行画的思维导图,实现对学生思维过程的整体把握。下面小编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1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2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3 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4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声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一、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二、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V-T图像(运动图像)

习题课: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一. 运动图象: 主要有x – t 图象和v – t 图象,运用其解题总结为“六看”,即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 1、“轴”:先要看清坐标系中横轴、纵轴所代表什么物理量?同时还要注意单位和标度。 2、“线”:“线”上的一个点一般反映什么?“线”上的一段(尤其是与坐标轴平行的和一些特殊的曲线)一般 反映什么性质? 3、“斜率”:运动图象的斜率表示什么物理量? 4、“面积”:图线和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什么?有无实际意义?这可以通过物理公式来分析,也可以从单位 的角度分析。 5、“截距”:表示横、纵坐标轴上两物理量在“初始”(或“边界”)条件下的物理量的大小。 6、“特殊点”:如截点、交点、拐点(转折点)表示什么意义? 二. 追及问题: 1、八种类型--加追加,加追匀,加追减,减追加,减追匀,减追减,匀追加,匀追减(注:“加”指匀加速直线运动,“减”指匀减速直线运动,“匀”指匀速直线运动); 2、速度相等是追上与追不上的条件,出现最值,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3、分“同一起点”与“相隔一段距离”; 4、注意用好题设,画好简图,用好关系式。 三.相遇问题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四、图像的认识 (1)x-t 图像 1.如图所示为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线是一条抛物线,方程为x =﹣5t2+40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大位移是80m B .质点的初速度是20m/s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m/s2 D .t =4s 时,质点的速度最大 2.如图为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x ﹣t 图象,由图象可判断( ) 乙 x x 0

vt图像习题

s-t 图象、v-t 图象题集 1、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s 一t 图象、v 一t 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 .s 一t 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v 一t 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B .在s 一t 图象中不能表示出物体速度的大小 C .在v 一t 图象中可以表示出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某段时间t 内的位移 D .s 一t 图象一定经过坐标原点 2、下列各图中,不是.. 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3、如图所示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S -t 图像,则它在20s 内通过的 路程是( ) A .100m B .200m C .300m D .400m 4、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运动物体相对同一原点的位移一时间图象。下面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和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20s C .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 D .乙比甲早出发t 1的时间 5、如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 图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 t 1 B .当 t = t 2 时,两物体相遇 C .当t = t 2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 .当t = t 3 时,两物体相距s 1 6、有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兔子与乌龟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兔子与乌龟是同时、同地出发的 B .兔子与乌龟在赛程内曾有两次相遇 C .在O 至t 6时间内兔子与乌龟的平均速度相同 D .整个赛程内兔子与乌龟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7、老师讲了一个新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老师所讲的故事情节,乌龟和兔子的位移随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 ( ) A.发令枪一响,乌龟先跑出去,兔子过一会儿才跑出去 B.兔子先加速前进,中途匀速前进,最后又加速前进 C.乌龟一直匀加速前进 D.兔子先通过预定的位移S m 到达终点 8、下列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S 0 S 0/2 0

V-t图像与X-t图像

速度------时间图像分析 1.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2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 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在O~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在t 2.某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v-t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象求: (1)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的距离;(2)前4 s物体的位移大小; (3)前4 s内通过的路程. 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4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0~2 s内的加速度为1 m/s2 B.0~5 s内的位移为10 m 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第1 s末与第5 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 4.若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则 该质点() A.t=1 s时离原点最远 B.t=2 s时离原点最远 C.t=3 s时回到原点 D.t=4 s时回到原点 5 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6.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A和B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A、B出发的情况为() A.A、B同时开始运动 B.A、B的初速度均为零 C.开始时A的速度变化比B快 D.开始一段时间内,A在B前面 7.如图8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有关该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 B.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 C.t2~t3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 D.t3~t4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 8、所示的4个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9.质点做直线运动,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关于图中4秒内的运动情况,以下判断哪个 正确( ) A第1秒保持静止B第2秒平均速度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