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定稿)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定稿)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定稿)

银杏工作室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委员会策划制作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主要针对中学生开设,共开设7+1

个趣味实验,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课堂评价几大部分。

本课程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节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发展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解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

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化学实验发展史概述 (1)

趣味化学实验一自制碳酸饮料 (9)

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11)

趣味化学实验三化学“冰箱”与冰袋 (16)

趣味化学实验四海带中碘的提取和检验 (19)

趣味化学实验五研究电池 (22)

趣味化学实验六制作水果电池 (26)

趣味化学实验七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29)

超级能源——奇妙的可燃冰 (32)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从其发展过程来看,大致经过了早期化学实验、近代化学实验和现代化学实验等三个发展时期。

从远古时代开始到17世纪,化学实验在向科学道路迈进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时期。

一化学实验的萌芽

人类最初对火的利用距今大概已有100多万年了。火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实验手段。人类最早从事的制陶、冶金、酿酒等化学工艺,都与火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熊熊烈火中,烧制成型的粘土可获得陶器;烧炼矿石可得到金属。陶器的发明使人类有了贮水器以及贮藏粮食和液体食物的器皿,从而为酿酒工艺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制陶、冶金和酿酒等化学工艺,已孕育了化学实验的萌芽。例如,在烧制灰、黑陶的化学工艺中,工匠们在焙烧后期便封闭窑顶和窑门,再从窑顶徐徐喷水,致使陶土中的铁质生成四氧化三铁,又使表面覆上一层炭黑,因此里外黑灰。这表明当时已初步懂得了焙烧气氛的控制和利用。

二原始化学实验

古代的炼丹术,是早期化学实验的主要和典型的代表。炼丹的主要目的:一是希望得到能使人长生不死的“仙药”;二是想把一些廉价的金属借助于“仙药”的点化,转变为贵重的黄金和白银。由于炼丹活动符合帝王、贵族长生不死、永世霸业的愿望,因而受到他们的大力推崇,于是从古代到中古时代,这种活动很快地得到开展并兴盛起来。

焙烧是炼丹术士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例如在空气中焙烧方铅矿(即硫化铅)等贱金属矿石,把铅放在灰皿或骨灰造的盘子中加热,铅烧掉之后,可以得到一点银;把黄铁矿(从外表看有点象黄金)与铅共熔,铅用灰皿烧掉之后,可以获得微量的黄金。

除焙烧之外,炼丹术士还经常使用一些液体“试药”来对各种金属进行加工。液体试药通常是一些能在金属表面涂上颜色的物质。例如,硫黄水(多硫化合物的溶液)能把金属黄化成黄金;汞能在其他金属表面留下银色。在制造液体试药的过程中,炼丹术士

- 1 -

发明了蒸馏器、烧杯、冷凝器和过滤器等化学实验仪器,以及溶解、过滤、结晶、升华,特别是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方法。蒸馏方法的广泛使用,促进了酒精、硝酸、硫酸和盐酸等溶剂和试剂的发现,从而扩大了化学实验的范围,为后来许多物质的制取创造了条件。

蒸馏是早期化学实验中最完整的一种重要实验操作方法。到了16世纪,出现了大批有关蒸馏方法方面的书籍。这些著作对蒸馏方法作了较详细的叙述。蒸馏在早期化学实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至今还在基础化学实验中被经常运用。

三向化学科学实验的过渡

到了十五六世纪,炼丹术由于缺乏科学基础,屡遭失败而变得声名狼藉。化学实验则开始在医学和冶金等一些实用工艺中发挥作用,并不断得到发展。

在医药化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瑞士的医生、医药化学家帕拉塞斯(P.A.Paracelsus,1493-1541)。他强调化学研究的目的不应在于点金,而应该把化学知识应用于医疗实践,制取药物。他和他的弟子们通过对矿物药剂的性质和疗效的研究,以及在制备新药剂的过程中,探讨了许多无机物的分离、提纯方法,进行了一些合成实验,并总结出这些物质的性质。因此,有人认为帕拉塞斯“从根本上改变了医疗和化学的发展道路”。

安德雷·李巴乌(Andreas Libavius,约1540-1616)是德国的医生、医药化学家,他极力强调化学的实用意义,为推进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编著的《工艺化学大全》(1611—1613年问世),总结了他多年的实验经验。这部著作的问世,使化学终于有了真正的教科书。

继帕拉塞斯、李巴乌之后,对后世影响较大、对化学实验的发展贡献卓著的医药化学家还有赫尔蒙特(J.B.van Helmont,1597-1644)。他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对化学进行定量研究,广泛使用了天平,并萌生了初始的物质不灭的思想。他所做的“柳树实验”和“沙子实验”,是早期化学实验发展史上著名的两个定量实验。此外,他在无机物制备方面取得过空前的成果,曾对燃烧现象提出过颇有独到之处的见解。因此,他常被尊为从炼丹术到化学的过渡阶段的代表。

化学实验在冶金方面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四早期化学实验的特点

早期的化学实验还只能算做是化学“试验”,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还没有从生产、生活实践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科学实践。最早的制陶、冶金和酿酒等活动,是低级

- 2 -

的、缺乏理论指导的、不自觉的实践活动;作为化学实验原始形式的炼丹术,其实验目的也只是追求长生不老药或点金之术,变贱金属为贵金属。

尽管如此,还应该肯定从事早期化学实验的工匠和炼丹术士们是化学实验的先驱和开拓者。他们发明了焙烧、溶解、结晶、蒸馏、过滤和冷凝等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制造了风箱、坩埚、铁剪、烧杯、平底蒸发皿、沙浴、焙烧炉等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发现和制取了铜、金、银、汞、铅等金属,酒精、硝酸、硫酸、盐酸等化学溶剂和试剂,以及许多酸、碱、盐,甚至意识到了一些粗浅的化学反应规律。后人正是从他们的经验教训中,才找到了化学实验的真历史使命,建立了化学实验科学。

17—19世纪,是近代化学实验时期。在这一时期,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和工业革命的进行,以及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的重大突破,化学实验终于冲破了炼丹术的桎梏,走上了科学的康庄大道。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化学实验家当推波义耳(R.Boyle,1627—1691)和拉瓦锡(https://www.360docs.net/doc/5c8998562.html,voisier,1743—1794)。

一化学科学实验的奠基人——波义耳

“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作为近代化学科学的确立者,波义耳也是化学科学实验的重要奠基人。他认为,只有运用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够把化学确立为科学。他明确指出:“化学,为了完成其光荣而庄严的使命,就不能认为到目前为止的研究方法是正确的。而必须抛弃古代传统的思辩方法”。他的这些观点和主张,奠定了化学实验方法论的基础。

不仅如此,波义耳还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出色的化学实验家。他一生做过大量的化学实验,获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他是第一个发明指示剂的化学家,他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或配成溶液,或做成试纸(“石蕊试纸”就是波义耳发明的),并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检验酸和碱;他还发现了铜盐和银盐、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检验方法,并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一文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因此,他还常被尊为定性分析化学的奠基者。

二定量化学实验方法论的创立者——拉瓦锡

拉瓦锡是明确提出把量做为衡量尺度对化学现象进行实验证明的第一位化学家,他把近代化学实验推进到定量研究的水平。

拉瓦锡从一开始从事化学科学研究,就非常善于发挥天平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重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定量测定。他21岁时所做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就是定量地测定

- 3 -

石膏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水分的变化。他一生做过很多定量化学实验,并依据实验事实揭示了“水变成土”以及“火粒子”学说、“燃素说”的谬误。

“水变成土”是赫尔蒙特根据他著名的“柳树实验”提出来的,后来又得到波义耳和牛顿(J.Newton,1642—1727)的赞同。为了检验这一观点的科学性,拉瓦锡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收集到的被认为是最纯净的雨水连续蒸馏了8次;然后将这些水倒入一个特制的玻璃蒸馏器中,加热驱去其中的空气,并加以密封;用沙浴在60—70℃之间加热101天。结果发现其中确有悬浮的小片固体物出现。这似乎是水变成了土的证据。然而,拉瓦锡仔细称量了加热前后水的重量、容器的重量、以及水和容器的总重量,终于查明,水和容器的总重量在加热前后并没有变化,而且密封在瓶中的水的重量也没起变化,只是玻璃容器本身变轻了,而减轻的重量又恰好与固体悬浮物的重量相当。这样,拉瓦锡查明了那些悬浮物来自玻璃容器,从而以坚实的实验数据否定了“水变成土”的错误观点。

“火粒子”学说,是波义耳为解释金属煅烧后重量增加的原因而提出来的。为了检验这一假说,拉瓦锡重复了波义耳在密闭的烧瓶中煅烧金属锡的实验。他与波义耳不同之处在于,在打开烧瓶之前对整个密闭体系进行了称量,结果发现整个体系在加热前后重量没有变化。这就证明波义耳曾经设想的在加热过程中火的微粒透过玻璃壁进入烧瓶内与金属锡结合而增重的观点是错误的。

拉瓦锡还通过对硫和磷等一些物质燃烧现象的定量实验研究,否定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氧化学说,并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

拉瓦锡的定量实验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化学实验方法论。对物质及其变化,不仅要用定性分析方法,而且还必须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性质和规律;化学实验是建立化学理论的基础和检验化学理论的标准。他曾明确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使我们的推理受到实验的检验,除了通过实验和观察的自然道路去寻求真理以外,别无它途。”

拉瓦锡的化学实验方法论思想,对化学实验从定性向定量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成为近代化学实验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正是在此基础上,近代化学实验才得以蓬勃发展,从而拓展了化学科学研究的领域,导致了许多重要化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三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理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道尔顿(J.Dalton,1766—1844)原子论就是在化学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4 -

他通过化学实验,研究了许多地区的空气组成,发现各地的空气都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四种重要物质的无数个微小颗粒(道尔顿称之为“原子”)混合起来的。他进一步分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沼气(CH4)和油气(C2H4)的组成,发现前两种气体中氧的重量比为1:2,后两种气体中与同量碳化合的氢的重量比为2:1。这使道尔顿发现了倍比定律。这个实验定律成为他确立化学原子论的重要基石。

1805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J.L.Gay-Lussac,1778—1850)在研究氢气和氧气的化合时发现,100个体积的氧气总是和200个体积的氢气相化合;在进一步研究氨与氯化氢、一氧化碳与氧气、氮气与氢气的化合时,居然发现都具有简单整数比的关系。于是,他于1808年发现了气体化合体积定律。为了对这个实验定律进行理论解释,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A.Avo-gadro,1776—1856)引入了“分子”的概念,提出了著名的分子假说。

1824年,年仅24岁的德国化学家维勒(F.Wöhler,1800—1882)做了一个在化学实验发展史上非常著名的实验,即用氯化铵(NH4Cl)水溶液同氰酸银(AgCNO)作用来制取氰酸铵(NH4CNO)。然而,当他滤去氯化银(AgCl)沉淀,并对溶液进行蒸发时,并没有得到所期望的氰酸铵,而得到了一种白色结晶状的物质。为了确定这种白色结晶物,维勒又用了4年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无机物和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定性和定量实验研究,最后终于完全确认实验中所得到的这种白色结晶状物质,正是动物机体内的代谢产物尿素。1828年,他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的论文,以雄辩的实验事实公布了这一重大成果。这一实验成果,意义重大,动摇了传统的“生命力论”的基础,开辟了用无机物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新天地。

1845年,德国化学家柯尔柏(H.Kolbe,1818—1884)用木炭、硫黄、氯水等无机物合成了酒精、蚁酸、葡萄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等一系列有机酸,进而还合成了油脂类和糖类物质;到了19世纪后期,有机合成更加蓬勃发展,先后用人工方法合成了染料、香料、药物和炸药等。

1800年,历史上第一个电池——提供稳定、持续电流的电源装置,即伏打(A.Volta,1745—1827)电堆诞生了。它是近代化学实验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之一。应用这种实验手段来引发化学反应,推动了电化学的诞生和发展。

此外,近代化学实验还开辟了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两大研究领域,推动了物理化学的完善和发展。

四近代化学实验方法

- 5 -

近代化学实验的蓬勃发展与近代化学实验方法论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这一时期,人们创立或发展了诸如系统定性分析法、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电解法等很多经典的化学实验方法。

1.系统定性分析法

系统定性分析法是为了检验矿物质中的微量元素,克服传统的湿法定性检验法和吹管检验法的局限性而被创立的。

2.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在19世纪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分离和测定方法以及操作技术方面。他们所运用的分离和测定方法以及操作技术,至今大都仍被采用。

运用这些分析方法,在19世纪人们发现了锆和钛、铍、铀和钍、硒和碲、钼、钨、铬、镉、锗、铌、钽、钒、钌、铑、钯、锇、铱等元素及一些稀土元素。

3.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是在18世纪中叶从法国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最初的含义只是一种对化工原料及产品的纯度进行简易、快速测定的方法。1729年,法国化学家日夫鲁瓦(C.J.Geoffroy,1685—1752)第一次利用滴定分析的原则,以碳酸钾为基准物,测定了醋酸的相对浓度。随着人工合成指示剂的出现,到了19世纪30—50年代,滴定分析法的发展达到极盛时期,其应用范围显著扩大,准确度大为提高,接近了重量分析法所能达到的程度。到了19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带有玻璃磨口塞和用剪式夹控制流速的滴定管,使这种方法更趋完善。

4.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是利用光谱线来分析某种元素存在与否的一种方法。它是由德国化学家本生(R.W.Bunsen,1811—1899)和基尔霍夫(G.R.Krichhoff,1824—1887)共同创立的。1855年,本生为克服当时的煤气灯的缺点,发明了著名的“本生灯”。金属及其盐在本生灯火焰中能产生特殊的带有颜色的火焰,据此可以鉴别这些金属。为了使产生的光谱具有更好的观察效果,他们两人合作研制成了分光镜,并用这种新的实验仪器发现了铯、铷等元素。随后人们又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铊、铟、镓、钪、锗等。

五近代化学实验的特点

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近代化学实验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科学实践活动,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历经两百多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明确了化学科学实验的性质、目的和作用

- 6 -

化学实验不再是服务于炼丹术等封建迷信和宗教神学的婢女,不再是从属于观察的附带的东西,而是一种独立的化学科学实践、重要的化学科学认识方法。

2.建立和发展了化学实验方法论

波义耳和拉瓦锡有关化学实验的思想和主张,对化学实验方法论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此后,许多化学家又创立了一系列化学实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化学实验方法论。正是这些先进的方法论思想,提供了近代化学科学发展的思想条件。

3.发明和研制了较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装置

如精密天平、伏打电堆、光谱分析仪、“弹式”量热计、磨口滴定管等等。这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装置把化学科学研究带入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领域,为近代化学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先决的物质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震惊整个自然科学的电子、X射线与放射性等三大发现为标志,化学实验进入了现代发展阶段。同近代化学实验相比,现代化学实验具有如下特点。

一实验内容以结构测定和化学合成实验为主

1.结构测定实验

结构测定实验源于人们对阴极放电现象微观本质的探讨。

电子、放射性和元素蜕变理论奠定了化学结构测定实验的理论基础。

2.化学合成实验

化学合成实验是现代化学实验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随着现代化学实验仪器、设备和方法的飞速发展,人们创造了很多过去根本无法创设的实验条件,合成了大量结构复杂的化学物质。

1965年,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实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的人工合成,这对揭示生命奥秘具有重要意义。1981年我国科学家又实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tRNA的首次全合成,取得了又一突破。

现代化学实验除上述两方面以外,还在溶液理论的发展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建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化学实验手段的现代化

化学实验手段是制约化学科学研究的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在19世纪化学实验手段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化学常规仪器(包括各种玻璃仪器

- 7 -

在内)和设备,但这些仪器和设备的质量还不高,种类还不够齐全,精度也不够灵敏和准确。为克服这些不足,人们在对原有的化学实验手段加以改进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各种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创造和发明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实验仪器和设备。

在18—19世纪,天平曾是使化学实验定量化的重要实验手段,借助于天平,人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实验成果。但当时的天平还比较粗糙,灵敏度一般只能达到0.1克—0.01克左右。为了满足现代化学科学研究的需要,人们对天平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制造了一些灵敏度更高、操作更方便的天平。如现代的分析天平,从称量范围来看,有常量分析天平(范围:0.1毫克—100克)、微量分析天平(范围:0.001毫克—20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半微量分析天平;从种类来看,有等臂式天平和悬臂式超微量天平(灵敏度可达0.01微克,最大载重为1毫克)。这些天平具有灵敏、准确和操作方便(如应用光学、电学原理制造的电光天平)等特点。

现代化学的许多重大突破都与化学实验手段的改进、发明和创造紧密相关。1919年J.J.汤姆生的助手阿斯顿(F.W.Aston,1877—1945)改进了磁分离器,制成了第一台质谱仪,从而把人类研究微观粒子的手段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阿斯顿利用质谱仪发现了氖、氩、氪、氙、氯等元素都有同位素存在;在71种元素中,他发现了天然存在的287种核素中的212种。为表彰阿斯顿在研制质谱仪和发现众多核素方面的卓越贡献,他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现代化学实验使用了很多灵敏、精确和快速的实验手段,表现出仪器化的特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顺磁共振和质谱等实验手段已被广泛使用。在微量分析和痕量杂质分析方面,出现了原子吸收光谱、库仑分析以及萃取、离子交换分离、色谱、电泳层析等新的分析、分离技术和手段;在化学元素或组分的分析测定、微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表面化学结构等的分析测定方面,出现了X射线、荧光光谱、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拉曼激光光谱、分子束、四圆衍射仪、低能电子衍射、中子衍射、皮秒激光光谱等现代化的实验技术和手段。运用这些实验手段,能够更精确地进行化学定量检测,达到微(10-6)米、纳(10-9)米、甚至皮(10-12)米数量级,从而大大促进了化学实验手段的精密化。

随着现代化学科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和深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实验方法日趋现代化。

- 8 -

背景资料:

碳酸饮料是在液体饮料中充入二氧化碳做成的,其主要成分为糖、色素、香料等,除热量外,没有任何营养。碳酸饮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

不可少的食品。在炎热夏季,人们常用来消暑解热,在餐桌上也是必备之品。

因它们口感甜美而深受大众欢迎。碳酸饮料含有大量的糖分、防腐剂、色素、香精。碳酸饮料中还含有极少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并且含有碳酸、磷酸等化

学成分。碳酸饮料的最主要成分是水,饮用后可补充身体因运动和进行生命活

动所消耗掉的水分和一部分糖、矿物质,对维持体内的水液电解质平衡有一定

作用。

碳酸饮料营养分析:碳酸饮料因含有二氧化碳,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但是,靠喝碳酸饮料解

渴是不正确的。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物质,这些成

分在体内代谢时反而需要大量水分,而且可乐含有咖啡因也有利尿作用,会促

进水分排出,所以碳酸饮料会越喝越渴。另外,大多数人外出旅行时饮食都不

太规律,如果再喝很多碳酸饮料就会使人体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大量的二氧化

碳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也会产生抑制作用,容易引起

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此外,碳酸饮料一般含有约10%

左右的糖分,一小瓶热量就达到一二百千卡,容易使人发胖。对于旅行中的人

来说,其中的糖分虽然可以补充一定的能量,但也会给肾脏带来很大负担,非

但不能提神,反倒容易造成疲劳、嗜睡等不良反应。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及观察能力。

3、解碳酸饮料里有柠檬酸才会有酸味,认识碳酸饮料的制作过程及方法。

- 9 -

教学方式:学生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点。基本组织形式:分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

思考问题:1、你知道的碳酸饮料有哪些?说说味道是怎样的?

2、是什么物质让碳酸饮料具有甜味和酸的?

自制碳酸饮料实验

实验器材:糖、凉开水、各种味道不同颜色的果汁粉、小苏打和柠檬酸

玻璃杯(200ml---500ml)、小勺子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凉开水、糖、一种果汁粉、小苏打和柠檬酸后进行搅拌。

(小苏打和柠檬酸的量要少)可根据个人口味酌情加入糖、果汁粉、小苏打

和柠檬酸。

2、记录加入各种物质的大约质量比。

- 10 -

- 11 -

相互交流:

1、小组内相互品尝,看谁的饮料最好和。

2、谈一谈:你的碳酸饮料的味道如何、配制时心情怎样、是如何配制的?

3、小苏打和柠檬酸在水中结合产生气泡,这一串串的气泡就是什么气体? 阅读链接: 碳酸饮料知识解读

碳酸饮料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并会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同时,饮料中含有的大量糖分除有损牙齿健康外,还因为过多的糖分被人体吸收后会产生大量热量,长期饮用非常容易引起肥胖。

1升装的大瓶可乐饮料中含糖超过80克,其热量相当于儿童一日三餐的总和,饮料带走的不仅是孩子们的胃口,还会破坏正常代谢,诱发胃肠道疾病,并把钙、铁、铜等营养物质统统给“冲”走。研究表明,偏爱碳酸饮料的儿童中,约六成因缺钙而影响正常发育。特别是可乐型饮料,因磷含量过高,过量饮用会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造成发育迟缓。因此,青少年最好少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饮用。

但是不宜多饮,也不宜天天饮用。处于更年期者、儿童、老人、糖尿病患者更不宜多饮。

碳酸饮料做法指导: 吃饭前后,用餐中都不宜喝碳酸饮料。

碳酸饮料中往往含有磷酸等成分,它们进入人体后会和钙发生反应,对牙齿、骨骼有重要影响。所以不宜多饮,也不宜天天饮用。处于更年期者、儿童、老人、糖尿病患者更不宜多饮。

碳酸饮料中的化学成分对人的生殖功能不利,过多饮用可能会导致不孕、不育,并可能致使男性精子质量下降。

过多饮用这类饮品会增加心肾负胆,使人产生心慌、乏力、尿频等不适,同时胃液的消化、杀菌力也因此而降低,容易造成胃肠疾病。

这类饮品也不要同酒一起饮用,以免加速人体对酒精的吸收,对胃、肝、肾造成严重损害。

气泡饮料不仅是青少年的最爱,好多婴幼儿对其也是情有独钟。调查显示,带气泡

的饮料是导致青少年、婴幼儿患牙蚀的主因,但好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90%以上的青少年因喝碳酸饮料腐蚀了牙釉质保护外层。牙蚀患者的牙齿脆弱且很薄。若大量喝气泡饮料,患牙蚀的可能性会增加至5倍。饮用牛奶和水则与此相反,可以降低患牙蚀的危险。

虽然碳酸饮料好喝、甜中带酸,二氧化碳气体能起到解暑的作用,但喝多了对身体是有害的,会使钙吸收不好,所以可以少喝不能过量。

课堂评价

- 12 -

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pH为5.65。pH小于5.6的降水叫酸雨(包括

酸雪、酸雾、酸雹)。5.6这个数值来源于蒸馏水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溶解平衡时的酸度。酸雨主要是人为活动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物质,大量扩散至大气层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可造成土壤、岩石中的重金属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严重时使得鱼类大量死亡。水生植物和以河川酸化水质灌溉的农作物,因累积有毒金属,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公共设施、古迹和金属物质,造成人类经济、财物及文化遗产的损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酸雨的成因及危害养

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习惯。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方式:学生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小

组合作探究,教师指点。

基本组织形式:分小组合作探究。

酸雨的发现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

开始,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

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

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气体SO

2;燃烧产

背景资料

- 13 -

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一专有名词。

实验药品:蒸馏水、98%的硫酸、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

实验仪器:玻璃棒、烧杯、镊子、量筒、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

(1)配置150mL浓度约为0.01mol/l的稀硫酸溶液(注意配制的安全性);

(2)用量筒量取50mL溶液于小烧杯中,将大小适中的块Array状大理石用镊子夹住,小心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大理石表面的

现象;

(3)再取50mL硫酸溶液,用胶头滴管一滴一滴滴加到大

理石的表面,观察实验现象;

(4)比较步骤2和3的现象异同

问题思考:

1.步骤2的现象:

2.步骤3的现象:

3.配置稀硫酸溶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请根据已知酸雨形成及危害的资料,提出关于如何治理酸雨的可行性建议。

课堂评价

- 14 -

学习态度:A B C D 自我评价

A B C D 教师评价

A B C D 自我评价

- 15 -

背景资料

食物一天不变味,饮料随时取用都凉爽可口。

1、让学生了解硝酸铵等少数盐类溶解时吸热特别强烈,是常用的化学制冷剂。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方式:学生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指点。

基本组织形式:分小组合作探究。

- 16 -

化学校本课程

岞山中心校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趣味化学实验

课程说明 你看见过胶冻能燃烧、无水有冰袋、消字密无痕、水下百花开等现象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想亲自来动手试一试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请你走进《趣味化学实验》这个小天地吧!在这些富有情趣的化学实验中,你不仅能复习巩固化学知识,而且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丰富课外生活,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最终增进化学科学素养。 《趣味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为十个课时的内容,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几大部分。 目录 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 (3) 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5) 趣味化学实验三:自制酸碱指示剂 (6) 趣味化学实验四:化学“冰箱”与冰袋 (8) 趣味化学实验五: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 (11) 趣味化学实验六:水下公园 (14) 趣味化学实验七:豆腐中钙质的检验 (16)

趣味化学实验八: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 (20) 趣味化学实验九:铝器表面刻字以及制备可燃的“胶冻” (22) 趣味化学实验十:合成香精 (24) 趣味化学实验十一:消字灵的制作 (29) 趣味化学实验一:制作“叶脉书签” 制作原理: 叶片的叶肉部分容易腐烂降解,而叶脉非常坚韧,能构成各种形状比如网状、扇形、弧形等结构,以支持叶片。选取具网状脉的植物叶片,用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加热煮沸,可以水解掉叶肉等部分,仅剩下网状脉,再利用过氧化氢的强氧化性将叶脉漂白,一件精美的叶脉书签便制作成功了。 工具材料: (1)5-10%的氢氧化钠溶液,5%的过氧化氢溶液; (2)电热套、烧杯(多个)、瓷盘、旧牙刷、镊子、水彩色; (3)采摘新鲜的具网状脉的植物叶子,如白玉兰、杨树、白蜡等。 制作步骤: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 究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所谓课程资源是指富有教育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资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一、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重要资源。首先,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学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社会阅历等,这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因为新知识的获取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其次,学生的兴趣也是一种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学生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差异普遍存在于学生中间,它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况:冲突和共享。学生之间会因为差异而形成冲突,但是如果引导得好,学生则可以共享差异,在差异中丰富和拓展自己。通过以上对学生资源内涵的分

析,我们在具体开发化学课程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动脑设计的实验、动手制作的仪器,其体验要比教材设计的理想实验、教师提供的成套仪器来得更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的探究活动,就不要用教材中的实验或教师的经验来代替。比如一些实验的设计、药品的选择、仪器的安装等,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制仪器代用品(如用废弃的饮料瓶或小药瓶作为反应容器)、自选低成本药品(如用贝壳或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降低课程资源成本,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2. 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调查家庭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回收利用金属废弃物的价值和可能性,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案等。 3. 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化的探索成果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应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比如化学计算、物质鉴别、物质合成等大都存在着一题多解的情况,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不乏有很多的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汇编

学习-----好资料 《化学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xx 寒假期间对《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细致阅读,深刻体会到课程标准虽是小身材,却是大容量。我的主要收获有以下四个下方面: 一、提供给学生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化学课程必须的基础性:从身边的常见物质入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化学计算更多地要求学生从量的角度去了解化学变化的涵义,避免烦琐的数学运算。 二、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密切联系 新的化学课程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课程内容涉及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无土栽培、金属冶炼和利用、废弃金属加收、化肥鉴别、酸雨来源及危害、土壤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和活动要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课程力求改革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以实现“力求生动、真实、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四、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 1/ 2

新的化学课程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我们要搞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不拔高,不降格。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心中有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更多精品文档 2/ 2

(完整版)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完整版)

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化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第一篇: 化学教师个人学期工作计划 201X——201X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化学( 3,4,5三个班)的化学教学,三个班化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学生在基础的知识上掌握不熟练,做题不规范,整理不及时。希望通过复习教学,努力使学生掌握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知识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分析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 这个学期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新形势,接受并使用先进的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2、仔细研读10化学考纲,吃透考纲的要求,把握高考的动向。尽管高考形式变化,但考题肯定还是不偏、不怪、不超纲。因此,要重视基础,收集最新信息. 二、注重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如果说集体备课是教学成功的基础,那么课堂教学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精讲精练,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用相同的时间,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针对有效教学我们主要进行下面两种类型的复习课模式: 1、知识复习课有如下内容和过程: ①复习提问上节课基本规律 ②讲授基础知识 ③归纳基本规律(悟点本质) ④强化非智力因素(规范学习) ⑤当堂练习(巩固基础)。复习课中尽量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精讲,精讲不能泛泛地讲,要设置问题,要让学生思考,这样才能提高“有效学习”。每一节课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落实集体备课的要求。 2、讲评课有如下内容和过程: ①对答案(提前印好) ②学生自主探究 ③师生共同解难答疑 ④教师归纳小结 ⑤巩固练习。谁编题谁组织答案,批改一般统一,巩固练习要由专人针对考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地方再编题,进行再训练。讲评课一定不能上成“对答案——讲题”的死板模式。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参加 到课堂学习中去。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宁安市第三中学刘爱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化学新成就不断涌现,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九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16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修满并考核合格获1学分。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1、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不从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 食盐的实用价值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用燃烧法鉴别各种纤维水壶巧除垢服饰除污小窍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节约用水项目的活动调查我市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来源参观自来水净化厂,调查常用水的净化方法水与人体的关系鸡蛋壳上刻字农村使用沼气的探究,及发展前景调查常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紫牵牛花、紫苷蓝、花心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查阅资料:了解醋的功效;牙膏中的化学;油条中的化学调查塑料造成的污染探究干煤和湿煤,哪个好烧日用洗涤剂与人体健康调查生石灰的的制取 四、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发展综合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3.《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纲要 化学组永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从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促使化学研究领域极大地拓展,化学新成就不断涌现,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初中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九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16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修满并考核合格获1学分。 二、课程目标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1、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不从心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和更好地解决问题

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主要容 生活中的化学: 食盐的实用价值日用洗涤剂与人类健康用燃烧法鉴别各种纤维水壶巧除垢服饰除污小窍门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节约用水项目的活动调查我市水资源状况,水污染来源参观自来水净化厂,调查常用水的净化法水与人体的关系鸡蛋壳上刻字农村使用沼气的探究,及发展前景调查常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紫牵牛花、紫苷蓝、花心萝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查阅资料:了解醋的功效;牙膏中的化学;油条中的化学调查塑料造成的污染探究干煤和湿煤,哪个好烧日用洗涤剂与人体健康调查生灰的的制取 四、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化学是在_原子___、__分子____水平上研究物质的___组成____、结构、_性质____及其____应用___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2.在化学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___化学与环境______、_ __化学与资源_____、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 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为每一个学生提供__平等____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___化学基础知识______、___技能_______、__ _方法和态度___,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___科学素养___,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4.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__认知性_____学习目标、_技能性____学习目标和__体验性____学习目标。 5.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 实施建议四个部分。 6.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7.要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内容,力求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8.课程内容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和19 个二级主题。 9. “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旨在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 想象、类比、模型化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 10.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11.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 12.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查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13.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4.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__科学素养_________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___基本过程_____和__方法______,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__基础知识_____和___基本技能______。 15.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 16.为了使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更强的指向性,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 动。 17.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教材编写既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 18.教材编写要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 19.评价目标必须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相吻合。评价既要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 掌握的程度,又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20.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严格根据本标准来确定评价的目标、测评的范围和方式,以确保学习目标、教学要求和学业评价之间的一致性。 二、单项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A)性。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2.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这个二级主题的标准的是(B) A.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B.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C.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D.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3.在下列对课程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中,按水平从低到高排列的是(C) A.说明了解记住 B.体会感受增强

趣味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文档大全 趣味化学实验 化学组编著 本册主编:罗余凌 逍林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委员会策划制作

文档大全 ◆内部交流使用◆《逍林中学校本课程系列教材》 ——《趣味化学实验》 本册主编:罗余凌 封面设计:罗余凌

前言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主要针对高中学生开设,共开设9+1个趣味实验,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课时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课堂评价几大部分。 本课程的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节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容)几大板块容。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发展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解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文档大全

目录 化学实验发展史概述(配视频) (1) 趣味化学实验一玻棒点灯、黑龙攀柱 (9) 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12) 趣味化学实验三化学“冰箱”与冰袋 (15) 趣味化学实验四水下公园 (17) 趣味化学实验五硫素三形 (19) 趣味化学实验六海带中碘的提取和检验 (21) 趣味化学实验七研究电池 (24) 趣味化学实验八制作水果电池 (27) 趣味化学实验九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29) 超级能源——奇妙的可燃冰 (32) 文档大全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讲课讲稿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校本课程理念的出现弥补了国家课程难以全面适应学生发展的缺点。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校本课程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化学能力和开拓学生视野上,在内容上要包含化学学科知识和化学学习方法,形式上要贴近生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时代随之来临。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改革单一的课程管理模式,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的建议,增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要求,不仅能教会学生相关的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学开辟了新的方式。校本课程作为教育改革的产物,已逐渐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什么是校本课程”“为什么要推行校本课程”“如何实施校本课程”都响应了新课改要求,是实施三级课程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化学校本课程概述

校本课程是指教师和学校根据本校的特色,在学校内部开发的一种新的课程板块,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学校科技特色的重要体现。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目前发展需求,还对学生的终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化学是目前中考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化学校本课程的建设,但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因随意性太大、没有明确的目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更像是一种科普活动。 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 1.贴近学生实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由学校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的,它不同于国家和地方的课程,它更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期,要对学生的化学掌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校本课程面对的仅仅是本校学生,涉及面小,能够为学生量身定做适合的学习模块,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化学与生活”的相关内容时,校本课程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的各种化学物质,从而提高其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促进化学教师专业成长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 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 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能源、资源、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利用化学物质与健康 化学与社会发展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适当的探究活动。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一、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

初三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初三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彭向玲一、课程内容 本期我担任214、215班校本课程的教学。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要求,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科技等有意义的信息,了解其中利用的化学知识,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创新研究,课程内容计划从环境、材料、能源等几块分为八课: 第一课空中死神——酸雨 第二课水是生命 第三课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第四课奇妙的微观世界 第五课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元素篇) 第六课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有机物) 第七课溶液——人类生活离不了它 第八课中毒急救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 base”,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教研就是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通过化学校本教研想达到二个目的:1、促使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的结果必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那么,校本教研应当是教师体验“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的研究者”成功的有效手段与途径。2、提高我校化学教学质量。校本教研以学校为基地,旨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起点,选择适宜学校实际情况的方法而进行;其生长点在学校,立足点也在学校。因此,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必定促成我校化学教学特色的逐渐形成,稳步提高我校化学教学质量。 三、具体教学安排和实施

总课时:16课,每课内容2课时,每周一节。 具体实施: 1、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3、教师必须在每次综合实践活动后,作好记录。 四、化学校本课程的初步课程评价方法 1、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科技的意识有无提高; 2、学生的合作意识有无加强; 3、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无增强。 2016-2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 百度文库

1 1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 一、课程性质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 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和手段。在这门课程中我将会给学生再现一些生活中的奇特现象、趣味实验,让学生从实验角度去剖析这些现象的本质,亲身体验化学的实验之美,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去学习、去生活。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学生要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常见的化学仪器、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能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形成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实践过程,参与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留意细节、获取信息的能力。 3.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三、课程理念 “化学实验吧”这门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已有课本知识,熟练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四、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两人一小组将学生分为五组,共15课时,第一课时是课程的入门,我将整理几套化学实验室的常用仪器,与学生互动讨论最终引导学生规范使用;用PPT展示自然界、生活中神奇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 2 2 习兴趣。随后的课堂上逐步向学生讲解生活中常用化学物质的制备、生活现象的解释、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采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让学生走进化学实验,走进这门课程。

校本课程《化学名人故事》教学计划

校本课程《化学故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校本课程将在上学期开发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和完善,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学校持续发展目标,加大管理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取得更好效果。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课程改革实际,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会交流,在合作中学习;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生活,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课程说明 本课程名为《化学故事》,设置本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本课程为任意选修课,适合高中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学生选修。本课程需用18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修满并考核合格获1学分。 四、课程内容 化学名人故事:诺贝尔伦琴阿伏伽德罗阿雷尼乌斯侯德榜贝采里乌斯凯库勒法拉第波义耳施陶丁格道尔顿 五、课程实施的有关要求 本课程建议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活动。考虑到学生由于平常忙于学习,对很多化学知识了解不多,建议先做常识性介绍,然后给学生观看一系列视频录像,最后与学生一道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然后分组讨论。 1、课程教学结构: 常识性介绍视频录像 2、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3、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 4、活动地点:实验室 六、具体目标: 1、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学习态度;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的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能否解决倒是其次,关键是在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学会生活、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七、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化学校本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目标和要求,实施对研究全过程的有效督导。通过评价,使学生在研究学习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突出学生自我评价作用。因为学生的自我评价有益于学生的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已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化学故事》结束后,进行一次笔试成绩考核。 八、课时的具体安排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计划_3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计 划_3

精品文档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计划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化学组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 base”,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教研就是结合本学校的实际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通过化学校本教研想达到二个目的:1、促使我组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的结果必然是“教师成为研究者”,那么,校本教研应当是教师体验“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的研究者”成功的有效手段与途径;校本教研,能促使教师自主地、自觉地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为其自身素质的优化铺垫基石;校本教研,能促使教师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精神,形成讲究科学、勇于探究的工作作风;校本教研,能促使教师练就吸纳、筛选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和新知识的吸收;校本教研,能促使教师逐步学会将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理性化,实现理论的升华。因此,一名教师,只有走教学与教研相结合之路,才能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种新的境界。亦教亦研,常教常新。一定的教研能力是教师专业水平持续发展的保证。教师不能仅停留于娴熟的教学基本功上,要实现最终的事业成熟,教师还必须是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2、提高我校化学教学质量。校本教研以学校为基地,旨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起点,选择适宜学校实际情况的方法而进行;其生长点在学校,立足点也在学校。因此,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必定促成我校化学教学特色的逐渐形成,稳步提高我校化学教学质量。 二、课程内容 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要求,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科技等有意义的信息,了解其中利用的化学知识,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创新研究,课程内容从环境、材料、能源等几块分为每学期八课: 上学期: 第一课空中死神——酸雨 第二课水是生命 第三课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第四课奇妙的微观世界 第五课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元素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化学实验 大埔县家炳第一中学化学组编

课程立项说明: 一、课程(教材)内容 本课程,主要针对高二学生开设,本学期共开设十八个课时(见目录)。 二、课程(教材)组织以及实施方案 课程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 ●懂得运用已学化学知识。如卤素,物质的量浓度等 ●了解某些各类食物主要成分的营养作用,以及可能的特征反应。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 ●了解化学研究的初步方法,知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食物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生活实际中的不可或缺的贡献。 ●逐步认识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热爱科学。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导航 本课题的教学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四人的小组或八人大组,明确要求每个组按照:课前查资料、做前看资料、动手用知识、做完细思考、课后还可做的程序安排课堂内容。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熟练操作。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堂内容,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导航

十八个课时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课时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实验一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并培养动手能力和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实验二通过模拟酸雨形成既联系初中所学同时加深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保问题的意识。实验三通过联系生活常见物质与化学指示剂让学生体会化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实验四通过不溶性硅酸盐常呈现特殊的颜色让学生能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实验五通过学生对自己指纹的鉴定,了解指纹鉴定的一般方法,并与学生新学内容卤素知识相联系,让学生体会运用知识的乐趣。实验六在复习强化对身边食品成分的鉴定基础上,让学生动手了解食品中成分的变化及其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实验七让学生亲历氧化还原知识的运用。实验八从化学的角度了解身边的食物成分,学会用已学化学知识对食品进行鉴定,增进学生对物质化学性质和特征反应的认识。实验九通过一种有机物的认识启示学生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实验十则通过课堂抢答加深学生对化学与环保以及身边的化学的了解。 教材说明: 教材安排为十八个课时的内容,前面十六个课时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第十七课时通过课堂分组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家庭燃气以及安全环保的知识,第十八课时考核。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课堂评价几大部分。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定稿)

银杏工作室 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编写委员会策划制作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主要针对中学生开设,共开设7+1

个趣味实验,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相关以及扩展实验,课堂评价几大部分。 本课程的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利用学生熟悉的身边资源(如食物以及容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节内容都包括背景知识介绍,实验原理、操作说明,细则指导。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前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通过本课程的实施,能让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发展需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参与观察、思考、讨论,时刻让他们保留成功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以获得理解能力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

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化学实验发展史概述 (1) 趣味化学实验一自制碳酸饮料 (9) 趣味化学实验二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11) 趣味化学实验三化学“冰箱”与冰袋 (16) 趣味化学实验四海带中碘的提取和检验 (19) 趣味化学实验五研究电池 (22) 趣味化学实验六制作水果电池 (26) 趣味化学实验七牙膏中某些成分的检验 (29) 超级能源——奇妙的可燃冰 (32)

九年级化学校本教材自编

---------------------------------------------------------------最新资料推荐------------------------------------------------------ 九年级化学校本教材自编 编写说明编写目的: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升入,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越发显现。 九年级化学课程要实现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必须在利用教材的同时充分开发校本教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推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内容简介: 教材分为四大版块: 增设小实验、家庭小实验、化学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课。 增设小实验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与能力,它与家庭小实验一样,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了解了化学基础知识,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 化学与生活,让学生了解与化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明白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问题、取样、实验、总结、交流等活动过程,实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学习化学为生活服务的新课程理念,则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利用于生活之中的道理,并充分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1 / 2

学习要求: 实验与综合实践活动要和教学内容同步进行。 首先要收集、制作仪器、药品;其次为了保证学生能及时 完成,教师在要求学生预习教材的同时,利用节假日布置学生 去完成,否则以后补做,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它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 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 兴趣、爱好和需要,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 他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在实际性活动中的感受 和体验。 目录化学小实验的常见仪器及药品5 1、增设 的实验8 小实验一探究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8 小实 验二探究煤炭中是否含有硫元素10 小实验三探究面粉中是否 含有碳元素12 小实验四捕捉呼出气体14 小实验五探究自来水是 否是混合物16 小实验六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18 小实验七铁锈与酸的反应20 小实验八探究本地雨水 是否是酸雨22 2、家庭小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