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夏俊锋

龚开政

张振刚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

扬州

225000)

〔关键词〕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临床药物试验;靶器官保护

〔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9)03-0724-04;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9.03.06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0262);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

重点研发项目(BE2015663)

通信作者:龚开政(1978-),男,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力衰竭

研究。

第一作者:夏俊锋(1987-),男,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心力衰竭

研究。

盐皮质激素(MC )受体(MR)有多重配体,其中包括醛固酮和皮质醇等,

醛固酮是MC 的代表,由球状带分泌,

醛固酮可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当进入这两类细胞胞质后,与胞质内受体结合,

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激素-受体复合物穿过核膜进入核内,

通过基因调节机制,生成醛固酮诱导蛋白,

该蛋白可能是基底侧膜上的钠泵,因而可加速细胞内钠离子被泵出和钾离子被泵入细胞,因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在调节钠和钾的吸

收发挥重要作用。而皮质醇则是糖皮质激素(GC )的代表,由束状带及网状带分泌,属于类固醇类激素〔1〕

。在正常情况下,

醛固酮起着MR激动剂的作用,

而皮质醇则起着拮抗剂的作用〔2〕

,两者都与MR几乎具有同等的结合力〔3〕

。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CKD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等疾病与激活状态的MR增加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对MR拮抗剂(MRA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MRA 治疗心血管疾病

目前临床批准的MRA 包括螺内酯、坎利酮和

依普利酮。螺内酯和依普利酮都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非常有效的药物。临床经验证明,

在慢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和地高辛的基础上,

加用螺内酯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并且对左心室心肌纤维化,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CHF 患者单用螺内酯

效果较差,

但与ACEI 类合用时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在减少患者的病死率的同时还可

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效果更佳,因此建议在已经接受了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的心力衰竭管

理中加用MRA ,这三类药被称为治疗射血分数降低

心力衰竭(HFREF )的

“金三角”〔4〕

。2

传统的类固醇类MRA

第一代MRA 代表药是螺内酯,当血钠降低和

血钾升高时均能促进醛固酮的分泌,

与血钾仅升高0.1mmol /L 就能刺激醛固酮分泌不同的是,血钠显

著降低(10%)时才能发生上述变化〔1〕

。螺内酯作

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拮抗剂,

是因为其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坎利酮的分子结构与醛固酮相似,

因此其利尿作用与血醛固酮浓度相关,

仅在体内有醛固酮时才能发挥其利尿作用,

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切除动物肾上腺则利尿作用消失〔5〕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该药能拮抗雄激素受体(AR),导致男性阳痿,性功能障碍,女性男性化。这一副作用会限制患者的长期服用,

停止服药后上述副作用会消失〔1〕

。第二代MRA 依普利酮是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它克服了螺内酯的副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少,

具有广阔的临床使用前景,另一方面依普利酮抗醛固酮活性的效果是螺内酯的2倍

〔5〕

。第

一项螺内酯随机评估研究(RALES )发现,

螺内酯组较安慰剂组高钾血症的发病率稍高一些〔6〕

。服用螺内酯尤其对重度心力衰竭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有益处。第二项是依普利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和生存影响的研究(EPHESUS ),该试验对象是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和心力衰竭的患者,

结果发现依普利酮治疗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13%,

血钾水平较高(>5.5mEq /L )时依普利酮组占21%,安慰剂组占15%,但该试验的结论是依普利酮并不

会导致高钾血症〔7〕

。另一项依普利酮对轻度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和生存影响的研究(EMPHASIS-HF )同样发现,依普利酮对该类患者有益处,受益人群更为广泛,

与未服用该药的患者相比,服用该药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降低24%,

并且因心力衰竭产生的住院率减少42%,

但依普利酮组发生高钾血症却·427·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2月第39卷

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盐皮质激素受体可能相互作用的讨论林娜

脑内糖皮质激素受体与 盐皮质激素受体可能相互作用的讨论 (林娜1 石玉秀2) (88期七年制二班1 组胚教研室2) [摘要]: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与盐皮质激素受体(MR)在脑内边缘结构大量共存。为了讨论他们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相关的脑内MR,GR生理特性的研究进展,透视了他们在亚核水平上的存在特点与意义,并从多个角度探索他们之间的密切联系。[ABSTRACT]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MR) and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GR) are highly colocalized in the limb structure of the brain. To explain their potential mutual interaction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on related physiologic character of MR and GR in brain , looked into their existing character and significance at the subnuclear level ,and explored their closely relationship from many aspects. MR、GR是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激活后调节基因转录,产生生物学作用,可影响体重、记忆、认知、情绪、应激反应等。它们在脑内与共同的配体(考的松——人,皮质酮CORT ——鼠)相结合,并在脑内一些区域大量共存。为了探讨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的某些相互作用,本文系统的综述了关于MR、GR的生理特性、微观存在特点和他们的密切联系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它们之间可能相互作用的方式。 一 MR、GR的生理特性 1.1 MR、GR分布 GR广泛分布于脑内各组织,而MR分布较受限(1.2)。在某些组织内,二者大量共存,如海马的CH1、CH2锥体神经元,齿状回的粒细胞,还有室旁核(PVN)的parvocellular 区(3),另外,在杏仁核、中额叶皮质也有共存分布。与GR相比,MR更多的分布于胞浆,但在不同的区域,他们的胞浆、核分布比例不同。CORT可以诱导MR、GR的快速核聚集,但在不同配体浓度和不同细胞类型下,CORT诱导的MR、GR核聚集时程不同。(4)1.2 MR、GR半衰期 对肾上腺切除(ADX)的大鼠给予CORT,可引起整个细胞内MR蛋白在45分内明显下降,说明,配体可以诱导MR的快速降解。(5)在海马,MRmRNA的水平是GRmRNA的5倍以上,(6)而GR的浓度却是MR的2-3倍。(7.8)说明,在CORT存在时,MR的半衰期较GR短。 1.3 配体亲和性 MR与CORT具有高亲和性,80%MR均被结合,因此MR的数目是MR作用的限速因子。而GR与CORT的亲和性较低,GR的结合特性主要取决于CORT的浓度。(9)因此,只要循环系统中有很低浓度的CORT,MR就可被活化,它与应激系统的激发和兴奋性有关;而GR的活化需要高浓度的CORT,而且,它易于从活化状态恢复,并存储刺激信息,以准备下一次的应激。(而MR、GR高度共存的CA1神经元对糖皮质激素的各种浓度均很敏感。 1.4 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关系 循环考的松或CORT的浓度,受HPA轴的调节。下丘脑释放CRH引起垂体ACTH释放

雌激素药物

雌激素药物进入花样年华 2007-03-09 来源:中国医药经济信 息网 大 | 中 | 小 核心提示: 在我国,许多中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在男性中的发生率约占15%,而在女性中则远远高出这个比率,已达到了40%。这一点,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剧、妇女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逐渐得到社会关注,日益受... 在我国,许多中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在男性中的发生率约占15%,而在 女性中则远远高出这个比率,已达到了40%。这一点,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剧、妇女尤其是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逐渐得到社会关注,日益受到了重视。 更年期妇女随着更年期卵巢功能的渐近衰退以及生育功能的丧失,内分泌系统失衡, 多会出现轻重不同的综合征,骨质疏松症即是常见病之一,直接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自 理和生存质量。 我国更年期妇女大约有1.2亿人,近两年,在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转变后,人们 对健康投资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加快了更年期药物市场的增长速度,从而也推动了骨质 疏松药品市场的发展。2004年,国内骨质疏松药品的市场销售总规模约为50亿元,2005 年又比上一年增长了27.96%,达到了64.94亿元,预计2006年将突破75亿元的市场 规模。其中,雌激素及其受体调节剂在抗骨质疏松药市场所占的比重略小,约在3%~5% 左右。 新型仿性腺甾体激素、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是这一类药物中的主要品种。 该类药可通过雌激素受体对骨骼的作用,增加绝经后妇女降钙素的分泌,促使维生素D3 的生成后抑制骨质吸收,已成为国外补充雌激素、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而国内这 一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临床应用的是结合雌激素、替勃龙、雷洛昔芬、他莫昔芬和依普 黄酮等,与此同时,也开发了一些植物雌激素、植物提取物药物,推动了这个市场的发展。

“激素的受体”专题探析

“激素的受体”专题探析 1、受体在细胞表面 激素分子与各种细胞接触,但只能识别它们的靶细胞,这是因为只有靶细胞带有能和激素分子结合的受体。 2、受体在核内 通过细胞内受体调节的激素有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雄激素、孕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T3及T4)等,上述激素除甲状腺素外均为类固醇化合物。 类固醇激素能透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的胞浆内,首先与特异性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复合物通过核膜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核受体复合物。 它能启动/抑制DNA转录过程,促进/抑制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形成,调控相应蛋白质(酶)的合成,加强或减弱细胞原有的生理效应。资料表明,在DNA结合结构域可能有一个特异序列的氨基酸片断,它起着介导激素受体复合物与染色质中特定的部位相结合,发挥核定位信号的作用。 由于类固醇激素是通过影响核内基因而发挥作用的,故其作用原理称为基因调节学说。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却与类固醇激素相似,它可进入细胞内,但不经过与胞浆受体结合即进入核内,与核受体结合调节基因表达。 3、受体在胞质内 某些动物激素能透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的胞浆内,特异性与胞浆内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 典型试题:如图是某种雌激素分泌及作用机制模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结构A是,结构C是;结构A、B、C中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双重功能的是。物质a是,物质e是。 (2)过程①通过的方式是,细胞质受体、核受体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物质属性及功能相似,因此,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的物质成分是,导致不同受体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解析】: (1)由图示可知,A、B、C分别为下丘脑、垂体、卵巢,下丘脑具有神经传导和激素分泌的双重功能,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物质e为mRNA。 (2)性激素的本质是固醇,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激素受体的本质为蛋白质,引起不同蛋白质的直接差异的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排列顺序不同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 (1)下丘脑卵巢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mRNA (2)自由扩散蛋白质控制它们合成的基因不同

雌激素受体及其抑制剂

摘要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探讨胃肠道肿瘤的内分泌治疗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其雌激素受体为阳性,在细胞培养期间,分别给予雌二醇10-7 mol/L及雌二醇加三苯氧胺1mcg/ml处理12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期细胞数目的相对比例和增殖指数. 结果细胞增殖指数在雌二醇组、对照组和三苯氧胺处理组分别为0.5705,0.4787和0.4830. 当用雌二醇处理后其S期细胞数目明显增加. 结果显示雌二醇可刺激该细胞的生长,而三苯氧胺可抑制这种作用. 结论雌二醇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胃癌细胞有增殖营养效应,这种作用可为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三苯氧胺所阻断,可用来控制胃癌的生长. 关键词胃肿瘤; 雌二醇; 雌激素拮抗剂 谭端军, 王慧蓉, 汪鸿志, 刘成贵.雌激素及其受体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新消化病学杂志,1996;4(2):64-65 近年来有学者发现患同样肿瘤的患者,性别不同其预后也不同,乳腺癌等性激素靶器官肿瘤常在其发生前后或同时并发胃肠道肿瘤,并陆续有在胃肠道肿瘤中发现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的报道,因此推测机体内性激素环境也同样影响了一些消化道肿瘤的自然发展历程[1,2]。然而,究竟体内性激素对于胃肠肿瘤通过何种机制,产生何种效应?尚无统一的看法。为此本实验以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体外传代胃癌细胞系为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雌激素及其受体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增殖动力周期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雌激素对胃癌细胞的促分化作用,为临床消化道肿瘤的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分组Ⅰ组:空白对照组;Ⅱ组:加入17-β-雌二醇10-7mol/L(德国MERCH公司);Ⅲ组:雌二醇10-7mol/L及三苯氧胺1mcg/L(上海十二制药厂)均为终浓度。每组各检测6个样本。 1.2 细胞培养雌二醇采用乙醇溶解(乙醇终浓度<0.1%),然后用Hanks液稀释至工作浓度。小牛血清用活性碳10g/L,葡聚糖T70 1g/L,50℃搅拌30min以清除游离雌激素。人胃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证实细胞株雌激素受体为阳性)采用RPMI-1640培养基加1%已清除游离雌激素的小牛灭活血清,青霉素100kU/L和链霉素10mg/L,然后分别向各培养瓶中加入受试物,于37℃,含5%二氧化碳温箱培养12h后收集细胞,数目在105以上,70%冷乙醇固定24h。实验过程中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2-5]。 1.3 细胞DNA染色及FCM测定上机前经400目铜网过筛,低速离心5min,弃乙醇,每个样品加RNase A25μg,震荡混匀,37℃搁置30min,以去除RNA,然后加入碘化丙啶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糖皮质激素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物,是皮肤病临床中最多被应用的药物之一。正是由于它的强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使它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改变患者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导致新的病变。 如果对糖皮质激素的病理、生理作用认识不够或不恰当地使用,其不良后果将会超过原发疾病本身。就好比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或寻常性天疱疮(PV),现在只有部分患者死于原发病,而感染等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引起的并发症也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因此,准确地认识、合理地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临床医师,尤其是皮肤科和风湿科医师们的重要学习内容。 一.如何命名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的命名至今仍未统一,不同的杂志、专著都会有不同。2001年4月7日在柏林召开的“第一届欧洲糖皮质激素治疗讨论会”上就命名问题提出了建议。 他们认为“类固醇”(steroids)的范围太广,它包含了胆固醇、性激素和皮质类固醇等具有共同多环结构的化合物。 “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 )”和“类皮质激素(corticoids)”都不够准确,因为它不能明确是指肾上腺皮质合成的两类类固醇激素中的哪一种;从狭义而言,“皮质类固醇”具有 21个碳原子,而雄激素仅有19个碳原子。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adrenal corticosteroids)”系调节糖代谢的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s)和调节电解质平衡的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 “皮质类固醇”是一组相对具有潴钠潜能、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抗炎作用的激素,这组激素的作用基础是糖代谢和与之并重的抗炎效应而不是钠潴留,这就是当“抗炎”作为治疗目的时要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这一名称的原因。 氢化考的松(hydrocortisone)是人体分泌的主要的糖皮质激素,而醛固酮是人体分泌的主要的盐皮质激素。现在在临床上为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所合成的化学分子与人肾上腺皮质产生的激素相比,其钠潴留的作用非常轻微甚至缺如。 因此,以“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类固醇”来命名以抗炎和免疫抑制为治疗目的的合成药物都是正确的、恰当的。但是,根据1994~2000年间Medline上被引用的次数,“糖皮质激素”是111 78次,而“糖皮质类固醇”是368次。因此,建议统一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这一名称。 二.糖皮质激素的来源与功能 糖皮质激素是类固醇激素中最主要的激素,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产生。对三大代谢,尤其是糖代谢有重要影响,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夏俊锋 龚开政 张振刚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 扬州 225000) 〔关键词〕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临床药物试验;靶器官保护 〔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9)03-0724-04;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9.03.06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0262);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 重点研发项目(BE2015663) 通信作者:龚开政(1978-),男,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力衰竭 研究。 第一作者:夏俊锋(1987-),男,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心力衰竭 研究。 盐皮质激素(MC )受体(MR)有多重配体,其中包括醛固酮和皮质醇等, 醛固酮是MC 的代表,由球状带分泌, 醛固酮可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 当进入这两类细胞胞质后,与胞质内受体结合, 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激素-受体复合物穿过核膜进入核内, 通过基因调节机制,生成醛固酮诱导蛋白, 该蛋白可能是基底侧膜上的钠泵,因而可加速细胞内钠离子被泵出和钾离子被泵入细胞,因此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在调节钠和钾的吸 收发挥重要作用。而皮质醇则是糖皮质激素(GC )的代表,由束状带及网状带分泌,属于类固醇类激素〔1〕 。在正常情况下, 醛固酮起着MR激动剂的作用, 而皮质醇则起着拮抗剂的作用〔2〕 ,两者都与MR几乎具有同等的结合力〔3〕 。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CKD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等疾病与激活状态的MR增加水平密切相关。本研究对MR拮抗剂(MRA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MRA 治疗心血管疾病 目前临床批准的MRA 包括螺内酯、坎利酮和 依普利酮。螺内酯和依普利酮都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非常有效的药物。临床经验证明, 在慢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和地高辛的基础上, 加用螺内酯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并且对左心室心肌纤维化,血流动力学及临床症状均有改善。CHF 患者单用螺内酯 效果较差, 但与ACEI 类合用时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水平,在减少患者的病死率的同时还可 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效果更佳,因此建议在已经接受了ACEI 和β受体阻滞剂的心力衰竭管 理中加用MRA ,这三类药被称为治疗射血分数降低 心力衰竭(HFREF )的 “金三角”〔4〕 。2 传统的类固醇类MRA 第一代MRA 代表药是螺内酯,当血钠降低和 血钾升高时均能促进醛固酮的分泌, 与血钾仅升高0.1mmol /L 就能刺激醛固酮分泌不同的是,血钠显 著降低(10%)时才能发生上述变化〔1〕 。螺内酯作 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拮抗剂, 是因为其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坎利酮的分子结构与醛固酮相似, 因此其利尿作用与血醛固酮浓度相关, 仅在体内有醛固酮时才能发挥其利尿作用, 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如果切除动物肾上腺则利尿作用消失〔5〕 ,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该药能拮抗雄激素受体(AR),导致男性阳痿,性功能障碍,女性男性化。这一副作用会限制患者的长期服用, 停止服药后上述副作用会消失〔1〕 。第二代MRA 依普利酮是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它克服了螺内酯的副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少, 具有广阔的临床使用前景,另一方面依普利酮抗醛固酮活性的效果是螺内酯的2倍 〔5〕 。第 一项螺内酯随机评估研究(RALES )发现, 螺内酯组较安慰剂组高钾血症的发病率稍高一些〔6〕 。服用螺内酯尤其对重度心力衰竭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有益处。第二项是依普利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和生存影响的研究(EPHESUS ),该试验对象是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和心力衰竭的患者, 结果发现依普利酮治疗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13%, 血钾水平较高(>5.5mEq /L )时依普利酮组占21%,安慰剂组占15%,但该试验的结论是依普利酮并不 会导致高钾血症〔7〕 。另一项依普利酮对轻度症状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和生存影响的研究(EMPHASIS-HF )同样发现,依普利酮对该类患者有益处,受益人群更为广泛, 与未服用该药的患者相比,服用该药患者的心血管死亡率降低24%, 并且因心力衰竭产生的住院率减少42%, 但依普利酮组发生高钾血症却·427·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2月第39卷

常用抗过敏药物

抗变态反应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类 肾上腺皮质由内向外分为网状带、束状带及球状带三层,束状带是合成糖皮质激素的场所。糖皮质激素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作用,临床常用的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去炎松等。 氢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皮质醇,可的索) 【药理】作用与泼尼松相似,但疗效不如其显著,留水留钠排钾作用较强。静滴主要用于抢救危重中毒性感染。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量不用,尤其是大剂量更应注意。 【适应证】与泼尼松相同。 【用法】补充替代疗法,口服:每日20~30 mg,分2~3次给药。药理治疗,口服:每日20~240 mg,分2~3次给药。 静滴:通常为每次100 mg,有时可用到每日200~500 mg,疗程不超过 3~5日,病情好转停药或减量。氢化可的松注射剂需用生理盐水稀释(浓度为O.2 mg /m1)后静滴。 关节炎、腱鞘炎、急慢性损伤、肌腱劳损等,每次腔内注射1~2 m1 (25 rng/m1),鞘内注射每次1 ml。 【注意】同泼尼松。肝功能不全者尽量不用,尤其是大剂量更应注意。 【剂型】片剂:20 mg。注射剂:lO mg,25 mg。醋酸氢化可的松无菌混悬液每支125 mg。 泼尼松龙 (Prednisolone,氢泼尼松,强的松龙,去氢氧化可的松) 【药理】本品作用同泼尼松。其抗炎作用较强,水盐代谢较弱。 【适应证】与泼尼松相同,由于其盐皮质激素活性很弱,故不适用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症。 【用法】口服:成人,开始每日10~40 mg,分2~3次服用,维持量每日5~10 mg。 肌注:每日10~30 mg。 静滴:每次10~25 mg,溶于5%~10%葡萄糖溶液500 ml中应用。 关节腔或软组织内注射(混悬液):每次5~50 mg。儿童每日1 mg/kg,分2~3次服用。 【注意】同泼尼松。 【剂型】片剂:5 mg。注射剂:10 mg。混悬剂:125 mg。 甲泼尼龙 (Methylprednisolone,甲基强的松龙,甲基去氢氢化可的松) 【药理】本品抗炎作用较强,对钠潴留作用微弱,作用同泼尼松。 【适应证】同泼尼松。 【用法】口服:成人,开始每日16~24 rag,分2次服用。维持量每日4~8 mg,分次服用。 关节腔内及肌内注射:每日10~80 mg。

高效脑内盐皮质激素受体

脑内盐皮质激素受体 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刘宁1#石玉秀 (中国医科大学八十九期七年制1#指导教师中国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 [摘要]盐皮质激素受体(MR)在脑中的表达较局限,主要存在于海马等有关区域。而PTSD患者存在明显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负反馈抑制作用增强、持续性低皮质醇反应以及一定程度的海马、杏仁核、Broca’s 区等结构影像形态学改变。猜测应激源长期刺激大脑,导致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的改变致使大脑部分结构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最后出现异常精神反应。本文将叙述脑内MR的形成和作用机制以及应激令MR改变并最终使患者产生异常精神反应的过程。 [关键词] PTSD、MR 、海马、影响 [Abstract]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 ’s expression is limited in brain, mainly resides in related district such as hippocampus.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patients exist obviously enhancing feedback suppression of 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 (HPA) axis,continuity low cortisol reaction and invariably degree changing of hippocamp,amygdala and Broca’s domain in image morphology.Someone conjectures that stressor irritate the brain for a long time,may induce a series of change in neuroendocrine.The results are structural abnomalities in part of the brain,damag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abnormality spirit reaction.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formation of MR in brain and mecharism of action,as well as the procedure that the changing of MR causes abnormality spirit reaction in patients. [Key Words]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Hippocamp; Contribution 绝大部分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皮质酮、醛固酮均或多或少地同时具有糖皮质激素的功能,即它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1949年Hench等首先发现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可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50多年来,GGS历经了滥用、怯用和逐步合理应用的三个阶段。GCS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反应达到镇痛消炎的效应,是目前制止炎性反应效应最强的药物。合理选择适应证、药物剂型、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法是使用GCS安全有效的关键。 第一节糖皮质激素的临床药理 肾上腺皮质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并有不同的内分泌功能(图14-1)。 一、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通过与受体结合介导基因表达而发挥药理效应。糖皮质激素为脂溶性激素,穿过细胞膜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是由90kDa的热休克蛋白(hsp90)和p59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体。随后hsp90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而活化的GCS-GR复合体迅速进入细胞核内,以二聚体形式与靶基因启动子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成分或反应元件(glucocorticoid response element, GRE)结合,促进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通过调控基因产物最终产生药理学效应或毒副反应。此外,糖皮质激素受体复合物(GCS-GR复合物)和其他转录因子如NF-κB,活化蛋白1(AP-1)等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抑制炎性基因的表达,起到间接的基因调控作用。 另一方面,GCS和GR结合后还可通过非基因机制启动一系列胞内抗炎信号传导过程发生抗炎反应。研究表明,除了胞质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外,细胞膜上还可能存在GCS的特异性受体的mGR,作用与诱导淋巴细胞凋亡有关。大剂量GCS 溶解在细胞膜中,可影响膜的理化性质及膜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降低胞质内的钙离子浓度,阻断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的维持。 二、GCS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临床效应是抗炎镇痛解热。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包括稳定白细胞溶酶体膜;防止白细胞释放有害的酸性水解酶;抑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趋化、聚集(recruitment)和

药理学药物分类

药理学药物分类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药理学药物分类目录

1麻醉药 A全身: 吸入性乙醚;氟烷 静脉性:盐酸氯胺酮;丙泊酚;羟丁酸钠 B局部 1.对氨基苯甲酸脂类:盐酸普鲁卡因 2.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盐酸甲哌卡因 3.氨基酮醚类、盐酸达克罗宁 2.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s 苯巴比妥 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地西泮 其它类药物: 醛类:水合氯醛 酰胺类:甲乙哌酮、导眠能、安眠酮、美索巴莫、甲丙氨酯 咪唑并吡啶类:吡唑坦、扎来普隆;褪黑素Melatonin:内源性促睡眠物质3.抗癫痫药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 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 丁二酰亚胺类:乙琥胺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 苯并氮杂卓类:卡马西平 脂肪羧酸类:丙戊酸钠 4.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抗精神分裂症药Antischizophrenic drugs)吩噻嗪类:盐酸氯丙嗪;奋乃静Perphenazine 硫杂蒽类(噻吨类):氟哌噻吨 丁酰苯类:哌替啶 其它类: 二苯并氮杂卓类:丙咪嗪,氯米帕明 二苯并环庚二烯类:阿米替林、多虑平 苯酰胺类:舒必利、瑞莫必利;氯氮平、氯噻平、马普替林 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 drugs抗燥狂药Antimanic drugs 以苯并二氮杂卓类为首选:利眠宁;安定;奥沙西泮;阿普唑仑 三环类(TCAs):丙米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 四环类(HCA) :马普替林、米安色林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异丙烟肼、托洛沙酮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氯伏沙明 5.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A解热镇痛药: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吡唑酮类:安乃近 B非甾体抗炎药: 吡唑烷二酮类:保泰松 芬那酸(邻氨基苯甲酸)类: 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舒林酸 芳基烷酸类:布洛芬、酮洛芬、吡洛芬奈普生、双氯芬酸钠、芬布芬、 苯并噻嗪类:吡罗昔康 COX-2抑制剂 NO-释放型非甾体抗炎药 C抗痛风药: 镇痛消炎类药物:秋水仙碱、吲哚美辛、保太松类、布洛芬类、炎痛喜 康、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第八章 皮质激素

第八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分类 1.盐皮质激素(mineralocorticoids):包括醛固酮、去氧皮质酮,主要影响水盐代谢,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节。 2.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包括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主要影响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受促皮质激素(ACTH)调节。 3.性激素(sex hormones):包括脱氧异雄酮、雌二醇,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调节。 动物实验表明:肾上腺皮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1.三大物质代谢严重紊乱,对各种有害刺激抵抗力降低,功能活动失常; 2.水盐损失严重,血压降低,循环衰竭。 本章着重介绍糖皮质激素 ?药理作用:四抗、四多、四少、一兴奋 ?不良反应:一亢进、五诱发、一退一跳 (一)构效关系 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 (甾体,Steroids), 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分别称为A、B、C、D环。 活性基团:C3酮基、C4~5双键、C20羰基。生理性必须的结构。 (二)药动学 ?吸收:口服、注射均可吸收; ?分布:皮质醇在血浆中约有90%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 ?生物转化及排泄: ?皮质醇吸收后,主要在肝中代谢,代谢产物由尿排出;2、可的松和泼尼松在肝内分别转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而生效,故严重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只宜应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 ?与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口服避孕药等合用时需加大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甲亢、妊娠患者---半衰期缩短

?肝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延长 (三)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非特异性,作用强,各种原因所致炎症反应的各个阶段均有效,但只抗炎 ?炎症早期:抑制炎症区域毛细管扩张,可减轻渗出、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及吞噬反应,从而改善红、肿、热、痛等症状。 ?炎症后期:可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 ?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导致感染的扩散,阻碍伤口的愈合。 ?感染性炎症必须合用足量的抗菌药,对于病毒性感染一般不选用糖皮质激素。 2.抗免疫作用 它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均有抑制作用,特别是抑制免疫反应的早期阶段。但由此也能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 免疫抑制作用机理 1)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 2)使敏感动物淋巴细胞迅速减少; 3)阻止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能抑制由B细胞转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生成减少,干扰体液免疫; 4)抑制过敏物质的产生,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过敏症状。 3.抗内毒素作用—退热作用 它虽不能中和细菌内毒素,但能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伤,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热源释放,降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源敏感,有退热作用并缓解毒血症状。对细菌外毒素无作用。 4.抗休克作用

药理学药物分类

药理学药物分类目录 1麻醉药 A全身: 吸入性乙醚;氟烷 静脉性:盐酸氯胺酮;丙泊酚;羟丁酸钠 B局部 1.对氨基苯甲酸脂类:盐酸普鲁卡因 2.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盐酸甲哌卡因 3.氨基酮醚类、盐酸达克罗宁 2.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s 苯巴比妥 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地西泮 其它类药物: 醛类:水合氯醛 酰胺类:甲乙哌酮、导眠能、安眠酮、美索巴莫、甲丙氨酯 咪唑并吡啶类:吡唑坦、扎来普隆;褪黑素Melatonin:内源性促睡眠物质3.抗癫痫药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 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 丁二酰亚胺类:乙琥胺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 苯并氮杂卓类:卡马西平 脂肪羧酸类:丙戊酸钠 4.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抗精神分裂症药Antischizophrenic drugs)吩噻嗪类:盐酸氯丙嗪;奋乃静Perphenazine 硫杂蒽类(噻吨类):氟哌噻吨 丁酰苯类:哌替啶 其它类: 二苯并氮杂卓类:丙咪嗪,氯米帕明 二苯并环庚二烯类:阿米替林、多虑平 苯酰胺类:舒必利、瑞莫必利;氯氮平、氯噻平、马普替林 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 drugs抗燥狂药Antimanic drugs 以苯并二氮杂卓类为首选:利眠宁;安定;奥沙西泮;阿普唑仑 三环类(TCAs):丙米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 四环类(HCA) :马普替林、米安色林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异丙烟肼、托洛沙酮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氯伏沙明 5.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A解热镇痛药: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吡唑酮类:安乃近 B非甾体抗炎药: 吡唑烷二酮类:保泰松 芬那酸(邻氨基苯甲酸)类: 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舒林酸 芳基烷酸类:布洛芬、酮洛芬、吡洛芬奈普生、双氯芬酸钠、芬布芬、 苯并噻嗪类:吡罗昔康 COX-2抑制剂 NO-释放型非甾体抗炎药 C抗痛风药:

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1)

中日友好医院吴东海 写在课前的话 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后,与胞质特异受体结合,受体激活,发生变构,暴露出一个DNA结合域。类固醇—受体复合物形成二聚体,然后进入胞核,结合到DNA的类固醇反应元件上。效应可以是阻遏或诱导特殊基因转录。 一、糖皮质激素的概述 1935年首先分离出天然的可的松,1944年合成可的松并应用于临床,1948年Hench首次用它治疗RA并获得神奇效果,并因此而获1950年Nobel奖。此后多种合成糖皮质激素相继面市,其中有些具有很强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因此激起人们很大的热情。但随着各种副作用的出现,它的应用大大减低。近一二十年来,人们发现它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帮助。尽管它在临床应用已半个多世纪,关于它的风险和效益争论一直持续不断。 如下图所示,左侧的是一个肾脏,上面有肾上腺。肾上腺剖开以后,从外向内有被膜、皮质、髓质。如果把肾上腺做成切片,上面是被膜,中间是肾上腺皮质,最下面是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皮质又分成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代表为醛固酮。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代表为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网状带分泌大量的弱雄激素和极少量的雌激素,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二、糖皮质激素的结构 如下图,左图是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图。糖皮质激素的C17上有-OH,C11上有=O或-OH。 (一)改构后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改构后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如图中所示C1和C2为双键以及C6引入-CH3则抗炎作用增强、水盐代谢作用减弱。 如下右图所示C9引入-F,C16引入-CH3或-OH则抗炎作用更强、水盐代谢作用更弱。 (二)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及变异 C11位羟基化后才具有抗炎作用;若为酮基则需在肝脏内转化;肝功能不全时则不能转化,无需经肝脏转化直接起效。C1=C2双键结构使糖皮质激素作用加强,盐皮质激素作用减弱,加强抗炎活性。C6甲基化:亲脂性增高,快速到达作用靶位,增强组织渗透,靶器官浓度高,可以迅速起效、增加抗炎活性。C9位氟化:抗炎活性增加,对HPA轴的抑制增强,肌肉毒性增高。同时增加疗效和副作用。 氢化可的松的11位上有羟基,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龙、地塞米松、去炎松都有羟基。而强的松和可的松的11位上没有羟基,它11位上的酮基在肝脏中转化为羟基才有生物活性。所以外用药物必须是11-羟基的。 (三)糖皮质激素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相互反馈作用 糖皮质激素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相互反馈作用。大脑的边缘系统调节情绪,视交叉上调节昼夜规律,即昼夜规律也可影响激素的水平。免疫系统分泌的细胞因子、细胞介质引起疼痛,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释放皮质释放激素,促皮质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皮质激素,促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合成和分泌更多的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分泌到血液后对下丘脑、垂体有一个反馈作用,它对免疫系统也有抑制作用。也作用于肝脏、骨骼、脂肪等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基础和应激时的释放。每天分泌的基础量约为10~20mg氢化可的松。凌晨为分泌高峰,傍晚为低谷。应激刺激包括冷、运动、感染、手术可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对负反馈敏感,长期负反馈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钝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应。因此给予ACTH或在应激情况下,患者不能分泌足够的糖皮质激素。 三、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药物化学期末试卷2014

一、选择题 1.下列药物中哪个不溶于NaHCO3溶液()。 A 布洛芬 B 对乙酰氨基酚 C 双氯芬酸 D 萘普生 E 酮洛芬2.具有下列化学结构的药物是()。 A 阿司匹林 B 安乃近 C 吲哚美辛D对乙酰氨基酚E贝诺酯3.下列非甾体抗炎药物中哪个药物具有1,2-苯并噻嗪类的结构()。 A 吡罗昔康B吲哚美辛 C 羟布宗 D 芬布芬E非诺洛芬 4.具有以下结构的药物是()。 A 磺胺甲恶唑 B 丙磺舒 C 甲氧苄啶 D 别嘌醇 E 依托度酸 5.下列药物中哪个药物可溶于水()。 A 吲哚美辛B吡罗昔康C安乃近D布洛芬E羟布宗 6.下列哪个药物有酸性,但化学结构中不含有羧基()。 A 阿司匹林 B 吡罗昔康 C 布洛芬D吲哚美辛 E 双氯芬酸 7.化学结构如下列的药物与下面哪个药物的作用相似()。 A 苯巴比妥 B 肾上腺素 C 布洛芬 D 依他尼酸 E 苯海拉明 8.下列药物中哪个具有解热、消炎、镇痛作用()。 A 依他尼酸 B 对氨基水杨酸 C 抗坏血酸 D 克拉维酸 E 双氯芬酸钠9.下面哪个药物仅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不具有消炎抗风湿作用()。 A 安乃近B阿司匹林 C 对乙酰氨基酚D萘普生 E 吡罗昔康10.下列哪个药物具有手性碳原子,临床上用S-(+)-异构体()。 A安乃近B吡罗昔康 C 萘普生 D 羟布宗E双氯芬酸钠 1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作用机制是()。 A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B 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抑制剂 C 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D D-丙氨酸多肽转移酶抑制剂 E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12.芳基烷酸类药物如布洛芬在临床上的作用是()。 A 中枢兴奋 B 利尿 C 降压 D 消炎、镇痛、解热 E 抗病毒13.下列哪个药物属于3,5-吡唑烷二酮类()。 A 安乃近B保泰松 C 吡罗昔康 D 甲芬那酸E双氯芬酸钠14.双氯芬酸的化学名为()。 A 4-羟基-2-甲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3-甲酰胺-1,1-二氧化物 B 2-[(2,6-二氯苯基)氨基]苯乙酸 C α-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

药物分类

药理学药物分类目录 1.麻醉药 A全身: 吸入性:乙醚;氟烷 静脉性:盐酸氯胺酮;丙泊酚;羟丁酸钠 B局部 1.对氨基苯甲酸脂类:盐酸普鲁卡因 2.酰胺类: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盐酸甲哌卡因 3.氨基酮醚类、盐酸达克罗宁 2. 镇静催眠药 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s 苯巴比妥 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地西泮 其它类药物: 醛类:水合氯醛 酰胺类:甲乙哌酮、导眠能、安眠酮、美索巴莫、甲丙氨酯 咪唑并吡啶类:吡唑坦、扎来普隆;褪黑素Melatonin:内源性促睡眠物质3.抗癫痫药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 乙内酰脲类:苯妥英钠 丁二酰亚胺类:乙琥胺 苯二氮卓类:地西泮 苯并氮杂卓类:卡马西平 脂肪羧酸类:丙戊酸钠 4.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抗精神分裂症药Antischizophrenic drugs)吩噻嗪类:盐酸氯丙嗪;奋乃静Perphenazine 硫杂蒽类(噻吨类):氟哌噻吨 丁酰苯类:哌替啶 其它类: 二苯并氮杂卓类:丙咪嗪,氯米帕明 二苯并环庚二烯类:阿米替林、多虑平 苯酰胺类:舒必利、瑞莫必利;氯氮平、氯噻平、马普替林 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 drugs抗燥狂药Antimanic drugs 以苯并二氮杂卓类为首选:利眠宁;安定;奥沙西泮;阿普唑仑 三环类(TCAs):丙米嗪、氯米帕明、阿米替林 四环类(HCA) :马普替林、米安色林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异丙烟肼、托洛沙酮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氟西汀、氯伏沙明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药物化学答案

药物化学1 一、化学结构 (一)请写出下列结构的药物名称和主要药理作用。 O OH C CCH 3 N CH 3CH 1. N N NH N N N Cl OH 2. 米非司酮,孕激素拮抗剂 氯沙坦,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O N OH O O Cl 3. N N N O 1/2 COOH HO HO COOH 4. 吲哚美辛,抗炎药 酒石酸唑吡坦,镇静催眠药 S N H 2N C CONH N S O NOCH 3 COONa CH 2OCOCH 3 5. N N N HO N N N F F 6. 头孢噻肟钠,抗生素 氟康唑,抗真菌药 OH N S H 2N Cl O O O O H 7. O 8. 呋塞米,利尿药 米索前列醇,妊娠早期流产,抑制胃酸分泌 HN N H F O O 9. CH 3 CH 3CH 3 CH 3CH 3 O O 10. 氟尿嘧啶,抗肿瘤药 维生素A 醋酸酯,治疗夜盲症,角膜软化、皮 肤干裂、粗糙及粘膜抗感染能力低下等症 (二) 请写出下列药物的化学结构和主要药理作用。 1. 盐酸普萘洛尔 2. 雷尼替丁 3. 青霉素钠 4. 盐酸环丙沙星 5. 雌二醇 6. 丙酸睾酮 7. Cisplatin 8. Vitamin C 9. 9-(2-羟乙氧基甲基)鸟嘌呤 10. N-(4-羟基苯基)乙酰胺 答案: 1. 化学结构书P123;β受体阻滞剂,抗心绞痛等 2. 化学结构书P 176;H 2受体拮抗剂 3. 化学结构书P260;抗菌药 4. 化学结构书P304;抗菌药 5.化学结构书P381;甾体雌激素 6. 化学结构书P391;雄性激素 7.顺铂;化学结构书P232;抗肿瘤药 8. 维生素C;化学结构书P425;在生物氧化和还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 9. 更昔洛韦;化学结构书P334;抗病毒药 10.对乙酰氨基酚;化学结构书P202;解热镇痛药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请写出下列药物的作用靶点,指出是该靶点的激动剂还是拮抗剂(或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药学》--药物化学

一、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 -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胞菌素类的结构通式。 书(药物化学第二版主编徐文方)P213 2. 写出局麻骨架中中间链对作用时间长短的顺序。 书(药物化学第二版主编徐文方)P18”(二)中间连接部分”这段 3. 说明拟肾上腺素药N上取代基对受体选择性的影响。 书(药物化学第二版主编徐文方)P116“4.侧链氨基被非极性烷基R’取代时,……” 这段 4. 说明苯乙基吗啡较吗啡镇痛作用强的原因。 答:吗啡17位氮上去甲基,镇痛活性及成瘾性均降低,这是由于分子极性增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所致。氮上甲基若变成乙基后为拮抗剂占优势的药物。 5. 氮芥类抗肿瘤药毒性较大,如何通过结构修饰降低其毒性? 答:根本原理是通过减少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来降低氮芥的反应性,达到降低其毒性的作用,但这样的修饰也降低了氮芥的抗肿瘤活性。 1、在氮芥的氮原子上引入一个氧原子,使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减少,从而使形成乙撑亚 胺离子的可能性降低,也使毒性和烷基化能力降低,抗肿瘤活性随之降低。 2、将氮原子上的R基进行交换,用芳香环取代结构的脂肪烃甲基,得到芳香氮芥。芳环的 引入可使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和苯环产生共轭作用,减弱氮原子的碱性。 6. 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C-1、C-6、C-9、C-16和C-21位如何进行结构修饰及结构修饰的目的。 答:1、C-21:21位上的羟基被酯化,可使其作用时间延长以及稳定性增加; 2、C-1:1-2位脱氢在A环引入双键,可使A环构型从半椅式变成船式,能提高与受体的亲合力,增加糖皮质激素的活性,不增加盐皮质激素的活性; 3、C-9:C-9F取代,提高作用强度,增加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的活性; 4、C-16:在16位引入基团可消除钠潴溜,16位甲基的引入,降低盐皮质激素的活性,16位羟基的引入,降低糖皮质激素的活性, 5、C-6:在C-6引入氟原子后可阻滞C-6氧化失活,其抗炎以及钠潴留活性均大幅增加,而后者增加得更多。 7. 在雌二醇和睾丸素的C-17α位引入乙炔基的到的化合物各有什么样的生物活性? 答:在雌二醇17α位引入乙炔基得到炔雌醇,因增大了空间位阻,减少了17-羟基的氧化代谢及硫酸酯化而成为口服有效药物。 睾丸素的衍生物——炔孕酮,17α-位引入乙炔基后,雄激素活性减弱而显示出孕激素活性,且口服有效。 8. 比较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聚合速度的快慢并说明原因。 答:聚合的速度随结构不同而不完全一致,主要受β-内酰胺环稳定性、游离氨基的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