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三年级记事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Y三年级记事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Y三年级记事文章的阅读技巧与训练

一、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主要是通过记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通

过叙述、描写的手法写人记事,有时也要结合抒情和议论。根据小学阅读要求。

阅读记事类文章应注意:

一知:掌握记叙文六要素,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写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

是: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六要素缺一不可,构成一篇完

整的记事文章。

二知:掌握记事类记叙文的基本叙述方法。记事类文章采用最多的是顺叙,

即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其次还有倒叙和插叙。倒叙即先写事情的

结果,后写原因和经过;插叙是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有关的

情节,叙述完后再接着原来的事情记叙。

三知:掌握记叙文的人称方式。记叙文有三种人称方式,即第一人称(我)、

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写自己新亲身

经历的事;第三人称也时常用到,但不如第一人称使用频率高。运用第一人称可

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感受和认识,亲切自然。

四知:把握文章的特点和重点。叙事类文章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最熟悉的

事情来写,抓住特点和重点。

三年级语文快速阅读提高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巧

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

⒈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⒉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⒊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⒋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

很久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许多_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一天,他看见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发。回家后,他用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又把________蒙在架子上。鲁班造的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晚上十点多钟,一辆公共汽车开到天桥站,许多乘客上车。中间有一位乘客掏出钱,买车票。售票员刚把票递过去,突然认出来:“啊,周总理!”

周总理和我们一起乘车了车厢里顿时欢腾起来。大家一边伸出手,希望和总理握手,一边说总理好总理您好周总理高兴地同大家握手,向每个乘客点头微笑。周总理望着售票员,亲切地问小伙子工作习惯吗售票累不累

公共汽车开到北海站,售票员刚要上前搀扶周总理,周总理已经下车,他笑着对售票员说:“你们辛苦了!”售票员望着总理慈祥的面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1、写出文中带“—”词的近义词。

顿时()激动()慈祥()

2、用“﹏”画出周总理关心人民群众的句子。用“—”画出表示售票员激动得句子。

3、请为第二自然段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4、请为短文选择合适的题目。

乘车()总理买票()售票员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期天的早上,我兴冲冲地随妈妈一起到离家不远的菜市场买菜。

这里的蔬(shū)莱又多又好。西红柿个大皮薄,让人看着就想吃。嫩绿的黄瓜遍身是刺,有的头上还顶着小花呢!紫色的茄子有圆的,有长的。油莱新鲜极了,有的叶片上还有露珠呢!还有雪白的萝卜,细长的丝瓜、翠绿的柿子椒(jiāo)、胖胖的冬瓜……

我和妈妈边走边买。首先选中的是一位阿姨卖的扁豆,我走上前去问:“阿姨,您的扁豆多少钱一斤呀?”阿姨笑着说:“小姑娘,一块六一斤,你买多少?”“太贵了,一块五吧!”一旁的妈妈开始讨价还价。阿姨犹(yoú)豫,(yù)了一下,和和气气地说:“行,您买多少?”见阿姨答应了,妈妈就挑了一些,一过秤,刚好2斤,妈妈付了钱,我就高兴地拎(līn)起莱往前走。接着,我又看见了爸爸爱吃的土豆,赶紧跑过去,挑了几个个大的,叫妈妈买了下来。最后,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小伙子的摊(tān)位上,买了一大块冬瓜。

回家的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满载而归。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兴冲冲 ( ) ( )

和和气气 ( ) ( )

2.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下来。

3.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4.把文中描写蔬菜颜色的词语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实花

以前,有一位老公公,他很爱他的两个孙子。一天,他拿了一把花种对两个孙子说:“孩子们,你们到山上把这些花种种下去,谁种出的花最美,我就最喜欢谁。”

转眼到了鲜花盛开的季节。一天清晨,大孙子跑到老公公跟前。他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捧着一束又香又美的鲜花。大家看了都称赞不已。大孙子听了,高兴极了:“这一回,我的花一定胜过弟弟啦!”老公公却不作声。

大家盼着小孙子赶快回来,等呀,等呀,太阳快要落山了,只见小孙子两手空空地回来了。他眼泪汪汪地对老公公说:“爷爷,您惩罚我吧!我种的花种一颗也没有发芽,更不要说开花了……”说着,小孙子难过地哭起来。

老公公却哈哈大笑起来,大声地说:“你才是我最可爱的孙子!”大家听了,都迷惑不解:“种不出花来的孙子为什么反而使你如此高兴呢?”老公公笑呵呵

地说:“我给他们的花种是炒熟了的,怎么能开出花呢?我的小孙子说了实话,他才是我最可爱的孙子!”听了老公公的话,大家恍然大悟,异口同声地说:“诚实的孩子人人夸!”

站在一旁的大孙子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1、联系短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称赞不已——

异口同声——

2、默读短文,试着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1)

(2)

3、认真读短文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小孙子说的话。想一想,这些话表现了小孙子()的品质。

4、仔细读短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种不出花的小孙子反而是爷爷最可爱的孙

子?

5、这篇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几句话写出来。

6、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一个像“小孙子”一样说老实话的孩子呢?请举一件事情来说明。

小学三年级记事文章阅读

记事类文章阅读 一、知识要点: 1.记事,主要是通过记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2.阅读记事类文章应注意: 一、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写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二、注意文章的主题和重点。阅读叙事类文章要抓住主题和重点。 三、注意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材料: 材料一: 柏油路上的画 我喜欢画画。可是,同学们求我给他们画点什么时,我不是说没有铅笔,就是说铅笔不好使。有时,我甚至告诉他们,即(jì、jí)使随便画点什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有一天,不知是谁在院子里的柏油路上用彩色粉笔画了一群动物, 这些动物一个个都像真的一样。 晚上,爸爸告诉我,七单元来了个小女孩,名字叫卡佳,画儿画得很好,像个小画家。 从那以后,同学们不(在再)求我画画了,都去找卡佳画。她什么都会画,而且有求必应。 一次,她用粉笔画了一艘大军舰,这么漂亮的军舰我从来都没有画过。我生气了。当其他孩子都离开院子后,我拿粉笔在军舰上画了个大炸弹,水兵都被炸得掉在军舰四周的海水里。 第二天,我来到院子里,却看到画儿上所有的水兵都坐在了彩色的小船里向岸边划去。同学们告诉我,这是卡佳画的小船,救起了这些水兵。 我开始(脑恼)火了:一个小女孩,居然比我画得还好!我拿起粉笔画了条大鲸鱼。鲸鱼向一条小船扑去,张开血(xuèxiě)盆大口。 “现在她什么办法也没有了!”我挺得意,说完就回家了。 过了一个小时,萨沙来找我,我们一起来到院子里了。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孩子,他们愉快地笑着。原来,所有的水兵都骑在了鲸鱼的背上,而鲸鱼一边微笑着,一边(拖托)着身后的小船。 在画儿旁边站着个小女孩,她就是卡佳,个子很小。她浑身都是粉笔末,样子很可笑。“别生气。”卡佳对我说,“今后让我们一起画画儿吧。” 阅读练习 1.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或读音。 2.照例子,用加横线的词写句子。 可是,同学们求我给他们画点什么时,我不是说没有铅笔,就是说铅笔不好使。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卡佳画美丽的军舰,“我”却___________;卡佳画小船救起了水兵,“我”又画了_____________;最后;卡佳画了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_______和_______的较量,你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完整)五、六年级记事类阅读

记事文章阅读 给爸爸打工 给爸爸打工,是许多美国少年(共同一同)的经历。在宾夕法尼亚州,有一家名叫帕戈尼斯的小餐馆。餐馆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经营,为此需要不少勤杂工。主人帕戈尼斯在儿子6岁时就教他如何把客人的皮鞋擦亮,还要他擦完鞋后主动征求客人的意见,如果客人不满意,就必须道歉并且重擦。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要求也不断地加码。10岁时,小帕戈尼斯又被安排去收拾餐桌,以及干一些其他杂活。小帕戈尼斯按照父亲“拼命干活是为了让全家人生活得更好”的(教导教育),把每一项工作都干得十分出色。父亲曾高度评价他:“你是我雇佣(yōng yòng)过的最好的勤杂工”,这使小帕戈尼斯深受鼓舞。但父亲同时又指出:“今后,要想成为餐馆中的一名正式工,还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如准时上班,礼貌待客的层次要提高,等等。”有一天,儿子突然提出:“我工作这么认真,你应该每周给我10美元。”父亲说:“好啊,那么你一日三餐是不是也该付钱呢?你有时带小伙伴到家里白喝汽水又该怎么算呢?要知道,你的劳动还不能养活自己。什么时候你自立了,爸爸会按劳给你付酬的。”父亲估算了一下,说儿子每周要欠他40美元。从此,儿子给爸爸打工,再也不提钱的事。 后来,小帕戈尼斯选择了参军,他年幼时的吃苦耐劳和严格自律使他受益匪浅,两年后即被提升为上尉。然而,当他得意洋洋回家报喜的那一天,父亲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竟是:“勤杂工今天休息,晚上你搞搞卫生,怎么样?”小帕戈尼斯刚要说“甭搞错了,我现在已经是美国军队的一名军官了!”但一看到父亲严肃的神情,他马上意识到:在父亲的餐馆,他仍然是个小伙计,就像在部队里要(服务服从)上级一样,在家里也应保持“集体第一”的意识,对生他养他的父母也要无条件服从。他马上拿起拖把开始打扫卫生。 给爸爸打工,收获的不是金钱,而是坚毅的品质、正确的名利观、崇(cóng chóng)高的集体观念和强大的就业本领。 【阅读练习】 1、划掉括号中不知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结合短文内容解释词语。 得意洋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事类文章阅读

记事类文章阅读 如何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类文章,就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得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得道理。阅读记事类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记叙得“六要素” 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得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得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清文章记事得顺序 一般来说,记事类文章都就是按照一定得顺序来写得,通常有三种: (1)顺叙,就就是按事情发生得经过,按时间得先后叙述。这就是记事得最基本方式。 (2)倒叙,就就是把事情得结局或某个最突出得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得发生、经过等。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得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赌不快得感受。 (3)插叙,主要就是叙述某一件事情得过程中,对所要叙述得某一件事进行必要得交代而插入得叙述。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得叙述继续进行。插叙使人对文章得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 理解了事物得发展顺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得结构思路。 三、抓住文章得重点 在记事类文章中,起因、经过与结果就是构成情节得主要环节,而事情得经过,则就是记事类文章得主体。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得中心思想。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得感谢、认识,也就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得评价。这往往就是文章得“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阅读训练1】 换伞 早晨,天下着雨,街边得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得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得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着喊声,就是喊我吗?回头一瞧,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得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住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得脸。 “大哥哥,您把伞拿错了!这把才就是您得。我得伞面已经打补丁了,给!”甜甜得声音有点醉人。我这才发觉自己得伞在她得手里——那就是前不久才买得。 我撑着自己得伞继续赶路,一滴雨点落在我得唇边。呦,甜滋滋得,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我心里。 请您练一练: 1、短文得第一、二自然段抓住了“我”得( )进行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活动 D、肖像 【描写人物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得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得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

详细版小学三年级记事文章阅读.doc

记事类文章阅读 2.阅读记事类文章应注意: 一、注意记叙文六要素。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写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二、注意文章的主题和重点。阅读叙事类文章要抓住主题和重点。 三、注意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材料一: 柏油路上的画 我喜欢画画。可是,同学们求我给他们画点什么时,我不是说没有铅笔,就是说铅笔不好使。有时,我甚至告诉他们,即(jì、jí)使随便画点什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有一天,不知是谁在院子里的柏油路上用彩色粉笔画了一群动物, 这些动物一个个都像真的一样。 晚上,爸爸告诉我,七单元来了个小女孩,名字叫卡佳,画儿画得很好,像个小画家。 从那以后,同学们不(在再)求我画画了,都去找卡佳画。她什么都会画,而且有求必应。 一次,她用粉笔画了一艘大军舰,这么漂亮的军舰我从来都没有画过。我生气了。当其他孩子都离开院子后,我拿粉笔在军舰上画了个大炸弹,水兵都被炸得掉在军舰四周的海水里。 第二天,我来到院子里,却看到画儿上所有的水兵都坐在了彩色的小船里向岸边划去。同学们告诉我,这是卡佳画的小船,救起了这些水兵。 我开始(脑恼)火了:一个小女孩,居然比我画得还好!我拿起粉笔画了条大鲸鱼。鲸鱼向一条小船扑去,张开血(xuèxiě)盆大口。 “现在她什么办法也没有了!”我挺得意,说完就回家了。 过了一个小时,萨沙来找我,我们一起来到院子里了。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孩子,他们愉快地笑着。原来,所有的水兵都骑在了鲸鱼的背上,而鲸鱼一边微笑着,一边(拖托)着身后的小船。 在画儿旁边站着个小女孩,她就是卡佳,个子很小。她浑身都是粉笔末,样子很可笑。“别生气。”卡佳对我说,“今后让我们一起画画儿吧。” 阅读练习 1.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或读音。 2.照例子,用加横线的词写句子。 可是,同学们求我给他们画点什么时,我不是说没有铅笔,就是说铅笔不好使。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卡佳画美丽的军舰,“我”却___________;卡佳画小船救起了水兵,“我”又画了_____________;最后;卡佳画了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_______和_______的较量,你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记事类文章的阅读图文稿

记事类文章的阅读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怎样阅读记事文章 记事,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的全过程记录下来。记事的目的有很多,最重要的莫过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件事情,感受这件事情,并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阅读好记事类的文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1、找准关键“素”。 “素”指的是要素,侧重于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如果这些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地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2、理清重要“面”。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一般来说,记事的文章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的,即“顺叙”,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记录方式,如“倒叙”“插叙”等等。在寻找文章关键的要素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这样读完文章后,我们就能大体地把事件的过程了解清楚了,这是回答文后练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写事的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也就是把事情的经过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这样几个部分;二是按因果关系分段,也就是把事情的经过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分段。这两种划分层次结构的方法相类似,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 3、把握核心“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在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主要的情节和内容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又抓住哪些重点,是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点”:有的词文章是为了体现一个人物的品质特点;有的记事文章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一个道理;还有的记事文章是为了让读者有新的思考……无论怎样,把握好这个“点”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点”一般在文章的最后几个自然段中会体现出来,所以认真阅读最后几个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还要提醒的是,一旦最后的阅读题型带有话题方法的话,一定要将自己的生活和这个话题结合起来进行回答,包括自己的经历或者在生活中、阅读中的所思所感。 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类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件事的全过程或某一段、某一侧面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的。阅读记事类记叙文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记叙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的,还

六年级写人文章阅读训练

在生活的大潮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人打交道,很多人都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他们或是带给我们启迪,或是让我们感觉朴实,或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人间真爱。写人文章就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我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 1.仔细阅读分析文章的来龙去脉 了解文章所写的来龙去脉是抓住文章中人物性格特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的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因此,熟悉作者所写的事情是理解写人文章的关键一步。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外貌:外貌又称肖像,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以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语言: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动作:阅读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好多人物都是抓住他(她)的动作来写的。因为人物的动作同样能明显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因此,阅读文章时,要多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上注意,并品味琢磨其特别的地方,即不同职业和性格的人物,不仅仅语言不同;反过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又会深化人物的性格特点。 心理活动:人物心理指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而突出其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深人细致,会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细节:细节指那些对写人起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生活小事、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使人物丰满和栩栩如生的重要手段。读者对一个生动的细节进行分析品味,会感到人物思想品质更加鲜明,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会对文章理解更深。 环境:人物的一切活动都与他(她)所处的环境分不开,并受到环境的制约。读书了解人物时,分析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语言以及心理活动。同时,具体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描写,对于衬托人物也起着重要作用。 3.抓文章所写的主要情节和关键字词语句 读写人文章,要熟悉文章所写的紧扣人物活动的具体事件,抓住文中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是作品中的情节推动事件的发展,人物在事件的发展中,使性格升华与深化。可以说,没有情节,作品就很难完成对人物的塑造。 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六年级语文阅读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

第七章:叙事类文章的阅读指导与训练 一、基础知识 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情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 感情。这类文章主要记叙一件事情的具体经过,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样。 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 清楚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层次。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要弄清楚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层次包括: 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划分层次,也就是把事情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 层次;二是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划分层次,就是把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层次。 最后,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读懂文章的中心。文章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文章通过 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 二、热点题型 阅读叙述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 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 考查的题型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解题;文章的结构分析;续文;分析表达等。 三、答题技巧 1、概括能力:考查对一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要求在读完文章后学会提炼信息,语言要简练。 2、写作方法:主要考查叙事类文章脉络的把握,叙述的顺序以及分段概括段意等。要求认真通读全文后,抓住文章的“六要素”,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析表达:主要从认知、体会、感悟等几方面进行考查。要求在认真读文的过程中,紧扣重点句子领会作者的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

思想感情。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 四、典例剖析 爱心项链 ①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 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②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 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③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 当他要感谢少年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④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传。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 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爱心都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串起来,就 是世界上一条最珍贵的无价项链! ⑤爱心项链串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大家心系一处,播洒爱的种子。让我们拾起这 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将我们手中的这本杂志,当作一份礼物,送给那些在 贫困中却强烈渴望着知识的同学手中吧! 1、第一自然段叙述了一个故事,写出这个故事的相关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 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所叙的事能否省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记事文章地阅读技巧与训练

一、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主要是通过记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通过叙述、描写的手法写人记事,有时也要结合抒情和议论。根据小学阅读要求。阅读记事类文章应注意: 一知:掌握记叙文六要素,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写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六要素缺一不可,构成一篇完整的记事文章。 二知:掌握记事类记叙文的基本叙述方法。记事类文章采用最多的是顺叙,即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其次还有倒叙和插叙。倒叙即先写事情的结果,后写原因和经过;插叙是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有关的情节,叙述完后再接着原来的事情记叙。 三知:掌握记叙文的人称方式。记叙文有三种人称方式,即第一人称 ( 我) 、第二人称 ( 你 ) 、第三人称 ( 他 ) 。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写自己新亲身经历的事;第三人称也时常用到,但不如第一人称使用频率高。运用第一人称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感受和认识,亲切自然。 四知:把握文章的特点和重点。叙事类文章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最熟悉的 事情来写,抓住特点和重点。 三年级语文快速阅读提高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 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 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 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 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如何阅读记事类文章例文阅读题

如何阅读记事类文章例 文阅读题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阅读: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教育。 1、把握记事文章中叙述的六要素 记人叙事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与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到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如果这样找到答案,我们就回很快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2、理清叙述的线索 一篇记叙文,无论篇幅长短,总有一条贯串文章始终的线索。线索是叙事文章的脉络,起着结构全文的作用。在阅读时把握了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叙事的条理,进而一步一步去领悟作者写这件事所要表达的中心主题,阅读时还能从中学到作者选择材料,组织材料的方法。 3、把握叙述的顺序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这些叙述的顺序形式都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灵活使用的。在分析倒叙与插叙时,要弄清它们和顺序接茬的地方,这样有助于掌握文章的条理和连贯。 4.抓住文章重点,注意综合表达方法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我们阅读时,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又是抓住哪些重点,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另外,记事文章长于运用综合表达,以记叙为主,夹杂议论和抒情就。在运用议论时,往往是把所记叙事件本身包含的深刻意义提示出来,要言不烦,画龙点睛,以加深读者的理解。在运用抒情时,有时是根据所记叙的事件抒发自己的感受:有时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情随事发,使事,理,情熔为一炉。阅读时要注意体会和学习。 【例文】我比别人更在乎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阅读专项练习-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2019-2020学年度六年级下册阅读专项练习- 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那一扇门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 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 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 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a)。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少年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面的树。他 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他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吸两口清新空气,看两眼空 中的飞鸟--他还是少年。人们一见着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 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 流的勇气。他无奈,他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脚尖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到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眼睛和耳朵。“您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 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一根没有点燃 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 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 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b)。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伸手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 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反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 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 灿烂……(c)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仍然会凑到一起下 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 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说,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 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1.文中划波浪线的a、b、c三句写阳光变化,其实是在暗示少年心理变化,请你选用4个字的词语分别概述少年当时的心理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上看,“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中的“门”,可以理解成哪些门?联系全文,分别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最温暖的墙 ①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 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的手指。

三年级记事类阅读

记事类文章阅读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二、基本叙述方法 记事类文章采用最多的是顺叙,即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其次还有倒叙和插叙。倒叙即先写事情的结果,后写原因和经过;插叙是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有关的情节,叙述完后再接着原来的事情记叙。三、人称方式 记叙文有三种人称方式,即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第三人称也时常用到,但不如第一人称使用频率高。运用第一人称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感受和认识,亲切自然。 四、把握文章的特点和重点 叙事类文章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最熟悉的事情来写,抓住特点和重点。 鲁班造伞 很久以前,还没有伞。著名的工匠鲁班和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许多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雨来了,或是被太阳晒得难受了,行人可以躲一躲,歇一歇,喘口气儿。 可是鲁班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待在亭子里不走啊。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很小,让大家带在身上,该多好啊!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轻轻巧巧的呢? 一天,天气热极了,鲁班看见许多小孩子在荷塘边玩,每个孩子的头上都顶着一张荷叶。 鲁班问他们:“你们为什么顶着荷叶呢?”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拿过一张荷叶,仔细地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上面有许多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的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地喊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很轻巧后来,他又把它改成了可以活动的:用的时候,就把它撑开;用不着时,就把它收拢。这就是最早的伞。 ⒈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 ⒉用“△”画出鲁班造伞时的动词。 ⒊找到文中的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 ⒋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____。你还能再写出3个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填一填,再按照这个顺序讲故事。 很久以前,鲁班为大家建了许多__________,大家可以____________。但是,鲁班想继续改进,把亭子做得更__________。一天,他看见__________________受到了启发。回家后,他用________劈成细条,扎成_________,又把________蒙在架子上。鲁班造的__________,既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 小升初记叙文阅读之记事文章训练 全国通用 【精品】

记事类阅读理解训练题【精品】 真情的回报 9岁那年,我不得不为家里挣钱.我去找邻居米卡先生帮忙.米卡里先生在一家报社专管分发报纸,他告诉我,如果我有一辆自行车,他就分给我一条送报线路.早先,爸爸给我买过一辆自行车,但是,爸爸还没有教会我骑车,就因肺病住进了医院.我把自行车推到米卡里先生面前,于是,得到了一份送报纸的工作. 开头,我把装满报纸的大口袋挂在自行车车把上,推车送报.渐渐地,我熟识了每一户订户,他们对我都非常客气.送了8个月的报纸,我这条送报线上的订户就从36家增加到59家.增加的订户大多是由原来的老订户推荐而来的. 爸爸出院后,因为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家里的账单积压下来.爸爸无力偿还债务,不得不卖了我的自行车.于是,我只能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送报了.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我每送一份报挣一分钱,星期日的报纸每送一份挣五分钱.每星期四晚上,我去收报费,订户们总是多给我五份或者一角钱.这样,交了报费后,我总能得到一笔和送报费相当的小费.圣诞节前夕,正好是星期四.晚上我照常去收报费.我按响第一家的门铃,没人开门,走到第二家,也没有人……走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都没有人应门.我急得快哭出来了.明天——星期五,我必须交上报费.难道他们都在圣诞节前夜逛街去了不成?最后,我来到基尔恩先生家门口,按响了门铃.门忽然大开,我几乎是被基尔恩先生一下子拉了进去.

只见满满的一屋人,我的59个订户无一缺席.屋子中央,是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淡红色的喷漆锃亮发光,车头上装着一只充电车灯和一个亮闪闪的车铃,一个鼓鼓的邮袋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信封. “这是给你的圣诞礼物.”基尔恩先生把我拉到车前说,“我们大家凑钱买的.”信封里是圣诞卡,还有一个星期的报费.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位大妈叫大伙静一点,然后对我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最好的送报人.” 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3、请根据文章的第五自然段猜猜“我”以前是怎么送报纸的,用简短的话写下来。

记事类文章的阅读

怎样阅读记事文章 记事,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的全过程记录下来。记事的目的有很多,最重要的莫过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件事情,感受这件事情,并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阅读好记事类的文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1、找准关键“素”。 “素”指的是要素,侧重于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我们在开始阅读这类文章时,就要初步了解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结果如何。如果这些找到答案,我们就会很快地感知文章的内容,为进一步阅读打好基础。 2、理清重要“面”。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一般来说,记事的文章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的,即“顺叙”,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记录方式,如“倒叙”“插叙”等等。在寻找文章关键的要素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这样读完文章后,我们就能大体地把事件的过程了解清楚了,这是回答文后练习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写事的文章,划分层次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也就是把事情的经过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这样几个部分;二是按因果关系分段,也就是把事情的经过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分段。这两种划分层次结构的方法相类似,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 3、把握核心“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章,是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的。在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主要的情节和内容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搞清楚,这件事具有哪些特点,又抓住哪些重点,是怎样抓住重点来写的。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点”:有的词文章是为了体现一个人物的品质特点;有的记事文章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一个道理;还有的记事文章是为了让读者有新的思考……无论怎样,把握好这个“点”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点”一般在文章的最后几个自然段中会体现出来,所以认真阅读最后几个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还要提醒的是,一旦最后的阅读题型带有话题方法的话,一定要将自己的生活和这个话题结合起来进行回答,包括自己的经历或者在生活中、阅读中的所思所感。 怎样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类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件事的全过程或某一段、某一侧面的叙述和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的。阅读记事类记叙文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记叙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环境(地点)里的,还有一定的人物参

记事类文章阅读

记事类文章阅读 记事类文章阅读 如何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事情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领悟生活的道理。阅读记事类文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首先,要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弄清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清文章记事的顺序 一般来说,记事类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通常有三种: (1)顺叙,就是按事情发生的经过,按时间的先后叙述。这是记事的最基本方式。 (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这种方法使人感受到叙述的波澜或悬念,产生急于寻找答案不赌不快的感受。 (3)插叙,主要是叙述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件事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当交代结束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插叙使人对文章的原有叙述文字更加清楚、明白。 理解了事物的发展顺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 三、抓住文章的重点 在记事类文章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环节,而事情的经过,则是记事类文章的主体。抓住这一部分,有助于我们理解整篇文章,从而更好地把握住文章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另外,在叙述描写时作者有时表达自己的感谢、认识,也就是说,直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这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阅读时要加以注意。 【阅读训练1】

换伞 早晨,天下着雨,街边的一家点心店门前挤满了人,我也撑着伞,排在买早点的行列中。 好容易轮到我买了。我收下雨伞,靠在柜台边,买了点心,匆忙间顺手抓起柜台边的一把雨伞抽身退了出来,撑开伞,扎进了雨帘。 我正在匆匆赶路,忽然听到有人在喊:“等一等!……”雨声夹着喊声,是喊我吗?回头一看,一把黑布伞穿过透明的雨丝,向我急速地移动着。 雨伞移到我身边便停住了,伞一斜,露出一张秀气的脸。 “大哥哥,你把伞拿错了!这把才是你的。我的伞面已经打补丁了,给!甜甜的声音有点醉人。我这才发觉自己的伞在她的手里一一那是前不久才买的。 我撑着自己的伞继续赶路,一滴雨点落在我的唇边。呦,甜滋滋的,像蜜一样甜,一直甜到我心里。 请你练一练: 1.短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抓住了“我”的()进行描写。 A.语言 B. 动作 C. 心理活动 D. 肖像 【描写人物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 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她高高的个儿,一头乌黑柔软的头发,梳着许多根又细又长的小辫子。雪白的瓜子脸,细长的眉毛下闪动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流露出聪颖的光芒。她平时爱穿红黄相间的长条衬衫,配上浅绿色的紧身裤,多么像一位从新疆来的维吾尔族小姑娘啊! 2.文章最后写了“我撑着自己的伞……一直甜到我心里”,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雨水是甜的,所以吃到嘴里,“甜到心里”。 B.小姑娘高尚的品质,甜甜的声音,使人感到“甜到心里”。 C.自己的新伞回到手中,因而高兴,感到“甜到心里”。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声音的延长 B.解释说明 C. 意思的转折 【解析】 (1)声音的延长。 【例】卖——扇子啦! (2)解释说明。 【例】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好处一一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力。 (3)意思的转折(引入的内容与前文发生了转换)。 【例】今天好热啊!一一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4)标志说话的中断或停顿。 【例】我今天很想看电影,可是一一 (5)标志语言的作者或出处。

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写人记事记叙文阅读一.教师版

1、区别 生物课上老师提问:青蛙和癞蛤蟆有什么区别? 张三回答:青蛙是保守派,坐井观天;而癞蛤蟆是革新派,想吃天鹅肉。 2、分担痛苦 老师问学生:怎么解释“与人分担痛苦,会使痛苦减半呢?” 小伦回答说:“如果我爸爸揍我,我就揍他的猫!” 3、校长更黑 新生入学军训时接受校长的检阅。 “同学们好!” “校长好!” “同学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同学们晒黑了!” 新生们顿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沉默片刻后,一男生大声回答: “校长更黑!” 4、语法转换 老师:“请把‘马儿跑了’这句话转换成疑问句。” 小伊万:“马儿会跑吗?” 老师:“正确!很好!现在把它转换成祈使句。” 小伊万:“驾!” 5、政治犯 班主任张老师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厉声说道:“你们叫我语文张,我忍了;新来的政治老师范老师,你们为什么叫她政治犯(范)呢?” 6、挂钟 课前预习 写人记事阅读一

大学里有间教室,里面的挂钟有问题,只要被东西敲到就会愈走愈快,敲一次就快5分钟。一 天教授上课,发现同学们都趁他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用橡皮丢挂钟,但教授却不声张,依旧按钟上下课。 没过多久,期末考试到了,大伙都埋头考试,只见教授拿着黑板擦在那儿练习丢钟。 7、改变世界 地理老师质问廉尼:为什么没有完成世界地图的描绘作业? 廉尼低头回答:我怕我画的地图会改变世界。 8、难不倒 一位教授对一名智力早熟的小男孩说:“你的生日是哪一天的?” 答:“4月8日” 教授说:“哪一年。” 答:“每一年。” 9、妙解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向同学们解释“惊惶失措”、“不知所云”、“如释重负”、“一如既往”四个成语。恰巧,某学生正在呼呼大睡。教授一拍桌子,该生顿时坐起来,拿起书便看,老师说:“这 便是惊惶失措。”接着,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支支吾吾了半天。这时老师说:“这便是不知所 云,请坐!”这位同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坐了下来。老师又说:“这便是如释重负。”等老师走上讲台,那同学又趴下睡觉。老师猛一转身,指着他说:“这便是一如既往。” 10、家庭作业 下课后,老师对伊万说:“让你爷爷来学校一趟。” 伊万问老师:“老师,不需要叫我爸爸来吗?”老师:“不, 伊万,叫你爷爷来就可以了。我要告诉他,他儿子在你的家庭 作业里答错很多题。” 那一扇门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 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被一 次次放出来。某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悬崖勒马痛改前非 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 有一丝阳光(a )。 例题精讲

小学三年级记事文章阅读

阅读记事类文章 记事,主要是通过记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表达某种思想感情。通 过叙述、描写的手法写人记事,有时也要结合抒情和议论。根据小学阅读要求。阅读记事类文章应注意: 一、掌握记叙文六要素,把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写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 是: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六要素缺一不可,构成一篇完 整的记事文章。 二、掌握记事类记叙文的基本叙述方法。记事类文章采用最多的是顺叙,即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其次还有倒叙和插叙。倒叙即先写事情的 结果,后写原因和经过;插叙是记叙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插入有关的情节,叙述完后再接着原来的事情记叙。 三、掌握记叙文的人称方式。记叙文有三种人称方式,即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小学阶段较为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写自己新亲身 经历的事;第三人称也时常用到,但不如第一人称使用频率高。运用第一人称可以直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感受和认识,亲切自然。 四、把握文章的特点和重点。叙事类文章要选择最有意义的、最熟悉的事情来写,抓住特点和重点。 柏油路上的画 我喜欢画画。可是,同学们求我给他们画点什么时,我不是说没有铅笔,就是说铅笔不好使。有时,我甚至告诉他们,即(jì、jí)使随便画点什么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但是,有一天,不知是谁在院子里的柏油路上用彩色粉笔画了一群动物, 这些动物一个个都像真的一样。 晚上,爸爸告诉我,七单元来了个小女孩,名字叫卡佳,画儿画得很好,像个小画家。 从那以后,同学们不(在再)求我画画了,都去找卡佳画。她什么都会画,而且有求必应(yTng ying)。 一次,她用粉笔画了一艘大军舰,这么漂亮的军舰我从来都没有画过。我生气了。当其他孩子都离开院子后,我拿粉笔在军舰上画了个大炸弹,水兵都被炸得掉在军舰四周的海水里。 第二天,我来到院子里,却看到画儿上所有的水兵都坐在了彩色的小船里向岸边划去。同学们告诉我,这是卡佳画的小船,救起了这些水兵。 我开始(脑恼)火了:一个小女孩,居然比我画得还好!我拿起粉笔画了条大鲸鱼。鲸鱼向一条小船扑去,张开血(xuè xiě)盆大口。 “现在地什么办法也没有了!”我挺得意,说完就回家了。 过了一个小时,萨沙来找我,我们一起来到院子里了。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孩子,他们愉快地笑着。原来,所有的水兵都骑在了鲸鱼的背上,而鲸鱼一边微笑着,一边(拖托)着身后的小船。 在画儿旁边站着个小女孩,她就是卡佳,个子很小。她浑身都是粉笔末’样子很可笑。 “别生气。”卡佳对我说,“今后让我们一起画画儿吧。” 阅读练习 1.用“”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或读音。 2.照例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 可是,同学们求我给他们画点什么时,我不是说没有铅笔,就是说铅笔不好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