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3-2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知道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及特点

3、通过实验,培养自己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揭示物理规律,获得

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2、如何判断手中的透镜是何种透镜?你可以想几种办法?

3、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4、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凸透镜?

【自主预习】

一、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1、照相机的-----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凸透镜后会聚在----

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

2、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像是-----、----的。

3、要想使照相机成的像大一些,应该怎么办?

4、投影仪使用时,物体(投影片)离投影仪比较----,成的像离镜头比较----,

成的像是-----、------的。

5、放大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所成的像是----------的。

6、实像和虚像有什么不同?

二、探究:投影仪成像的特点

1、取下投影仪上的平面镜,观察成像的大小、正倒。

2、平面镜在投影仪上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课前组内进行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展示出来。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探究:

任务一:照相机成像有什么特点

1、观察课本图3.2-1,理解照相机成像的特点

2、各小组将制作的模型照相机在班内交流,并演示效果。

3、请同学用数码相机照相,体验成像大小与被照物体远近的关系

结论:

任务二:投影仪的成像

1、取下平面镜,操作投影片,观察像的大小和倒正。

2、转动平面镜,理解它的作用。

结论:

任务三:实像和虚像

1、实像是如何形成的,虚像是如何形成的

2、演示:凸透镜成实像

凸透镜成虚像

结论: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的结论。实验当中还发现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将整理学习内容后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问,并主动举手提问!)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1、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的----像;在投影仪中成——

——、-------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的----像

2、窗台上放着装着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

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3、下面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

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课后延伸学案

1、一天,摄影爱好者小明外出摄影,不慎将镜头上溅上了一个小泥点,你

认为这样会对他拍出的照片有什么影响?

2、有些商品是有时限的。酒厂把瓶装酒的生产日期用印章印在商标背面,

贴在酒瓶上,虽然字很小,但我们透过瓶中的白酒仍能清晰的看到日期,这是为什么?

3、实践题:怎样才能用数码相机照相才会照好呢?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地球上的水_苏教版

教学设计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教学目标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和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 3、知道什么是“水污染”,了解污染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造成的灾害。

4、学生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以及认识节水标志。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形象的比喻以及学生的动手行动来深刻理解体会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 四、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多媒体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1、地球上水的分布 2、水污染现象 3、水浪费现象 实物道具:烧杯、汤匙、滴管;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出所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哪个星球吗? 生:地球。 师:老师带领大家到世界各地去走走.(播放课件) 师:如果你的眼睛够亮,你会发现老师带你来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2019~2020学年度)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3:掌握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 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课前预习: 1.照相机的结构: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胶卷相当于______. 2.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3.投影仪的结构: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平面镜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 4.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5.放大镜的原理:放大镜实质是一个短焦距的______透镜. 6.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对于物体来说,像是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7.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在光屏呈现的像是______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______侧;成虚像时,物像______侧.(填“同”或“异”) 合作探究: 一、照相机: 1.自学课本P94-95照相机。 (1)仔细观察图5.2-1,发现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立、像。 (2)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

(3)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4)现在生活中常使用数码相机,是用一种电荷耦合片代替胶片,把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方便记录物体的像。 2. 课后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1)做一做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2)看一看拿起你做的照相机,对着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 二、投影仪 1、自学课本P95 投影仪,认真观察图5.2—3。 (1)投影仪的构造有:光源、镜头、反光镜、屏幕和投影片.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 (3)物体经投影仪成立、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填大于、小于)。 (4)平面镜的作用是。 (5)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6)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正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7)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 C.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前移动D.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前移 三、放大镜

5-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教学重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 环节一:仔细阅读,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回顾本节的学 习过程和所学 的知识,填写 下列表格: 环节二: <一>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物距(u)是指,像距(v)是 指,两者的关系:(针对图甲用心体会一遍).仔细观察图甲和演示可发现照相机成的像比物体要,和 物体比较是立的,由于胶片上的像是实际 光线会聚成的,因此,照相机成的是像.所 以照相机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分析 图甲的情形可知:照相机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要使胶片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 该. <二>投影仪: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像距(v)是指,两者的关 系:(针对图5.2—4用心体会一 遍).仔细观察图图5.2—4和演示可发现投影仪 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 由于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因此,投 影仪成的是像.所以投影仪成的像是 (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分析图5.2—4的情形可知: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 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 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平面镜的作用 是. <三>放大镜:放大镜是,能使物体成(放大或 缩小)的像,但这个像与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 的,它是(倒或正)立的(实或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侧. <四>实像和虚像:实像总是立的,虚像总是立的;实像(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虚像(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虚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侧.环节三:随堂练习: 1.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像.2.投影仪中投影片上的字或画相当于______,通过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一个倒立、__的___像.我们所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是应为投影片是____(选择正或倒)放的. 3.现在许多人在旅游时都喜欢使用一种小型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机”.这种照相机只需对着要拍摄的景物,不用调焦和光圈,只要按一下快门就能拍下所需的照片.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2)“软片室”内放置的是什么?.(3)照相机所成的像是怎样的?.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5.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上的字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字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字放大的像 6、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像。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像。 7、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 8、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 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 9、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10、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11、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1.1地球上的水【激趣导入】 听说同学们都很聪明,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邀请它来。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 预设: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新课讲解】 一、水的分布 出示地球图片:让学生观察眼前呈现的大部分面积是什么颜色的?发现大部分都是蓝色的海洋,说明水覆盖了地球的大部分表面。 出示课件:地球上关于由水构成的魅力风光(包括晶莹剔透的冰川)图片。学生观看,联想生活中的水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预设:河流、海洋、湖泊、冰川、地下…… 小结:根据它的分布不同,我们把地球上的水分为四大类:海洋水、陆地水、生物水、大气水。大部分都是海洋水,出示各类水体的分布示意图,讲解各类水体所占的比例。(海洋水是96.53%,地球上的淡水是2.53%) 能力挑战1:找出我们可利用的淡水有哪些(区分地球上的淡水和可利用淡水之间的区别)? 小结:引导学生自主看水的比例图,找出可利用的淡水只有湖泊淡水、河流水、浅层地下水。 课件出示:一杯水(地球上全部的水),一汤匙水(地球上的淡水),一滴水(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能力挑战2:你能证明空气中存在水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预设:放久了的饼干会变得潮…… 小结:地球上的水是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的。 二、水的循环:

创设情境“问渠哪得清是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在哪里?为什么会有源源不断的水送来呢?是什么力量将它送来的?我们一起跟着水去旅行。 让学生作为水分子的身份进行旅行,亲身体验水循环中水的状态变化。用Flash动画展示: 一、(海洋与海洋之间的动画):海水不断蒸发,天空中的云层不断增厚,变黑,到一定程度后,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 思考:海洋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分布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液态变化为气态,再变为液态,从海洋水变为了大气水,在转化成海洋水。 二、(陆地与陆地之间的动画):河水、湖水不断蒸发,植物蒸腾,天空中的云层不断增厚,变黑,到一定程度后,电闪雷鸣,陆地上下起了大雨。 思考:陆地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分布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液态变化为气态,再变为液态,从陆地水变为了大气水,在转化成陆地水。 三、(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动画):海水不断蒸发,形成云层,向陆地上空输送,陆地上空中的云层不断增厚,到一定程度后,电闪雷鸣,陆地上空下起了大雨。水往地下渗透,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它分布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液态变化为气态,再变为液态,从海洋水变为了大气水,在转化成陆地水。 提问:说一说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预设:蒸发,降水…… 【组织活动】 4人为一小组,画一画水循环示意简图,标注主要环节 取一小组的简图投影,其他小组找问题所在。 PPT出示正确的水循环,简单讲解各个环节水状态的变化以及位置的转变(由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小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3(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3(新 版)新人教版 5、2生活中的透镜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课前复习: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2、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作用。合作探究:一、照相机:观察课本94页图 5、2—1回答 1、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镜? 2、照像时,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比被拍摄的景物大还是小? 3、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 4、像和物与凸透镜的距离谁大? 对应练习:1、某人照完半身像,想再利用同一个照相机照一张全身像,这时他应该离相机远些还是近些?同时调节调焦

环,使胶片远离镜头还是靠近镜头?分析:从拍半身像改为拍全身像,实际上像 了,此时像距应该,同时增大物距(人和照相机之间的距离)。(填"缩小"或"放大")答:人应该相机,同时使胶片 镜头。(填"远离"或"靠近")2、晓晨同学在校门前给全班同学照集体像,发现两边的两个同学照不上,请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答: 、二、投影仪: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参照课本P95知识) 1、投影仪上安装的是什么透镜? 2、幻灯片与投影幕上的像哪个大,哪个小? 3、哪一段是物距,哪一段是像距? 4、为使银幕上获得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像,幻灯片应如何放置? 5、平面镜的作用是。 6、要使投影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如何调节投影仪? 对应训练: 1、面对幻灯机幕布,将印有“h”字样的幻灯片正插入框中,调节镜头后,在幕布上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2、要使幻灯片在幕布上的清晰象更大一些,则应该将() A、幻灯机靠近幕布,把镜头略向后移动 B、幻灯机向后离幕布远些,把镜头略向后移

生活中的透镜 学案 doc

3.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重点: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难点:理解实像和虚像。 知识回顾: 1、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作图: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自主学习: 一、照相机 动手做一做:模拟照相机:拿一凸透镜对着窗外的景物,在透镜的另一侧放一光屏,移动透镜到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清晰的像,观察成像情况。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__。照相时,物体离镜头_____(远、近),像离镜头(远、近),像是__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_________(实像、虚像).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物体离镜头比较_____(远、近),像离镜头比较(远、近),像是_________(正立、倒立)、_________(放大、缩小)、_________(实像、虚像). 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映投影仪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投影片的正确插法是图中的() 三、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时,放大镜离物体______,放大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四、 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实像能呈在光屏上。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 点而形成的,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 凸透镜成虚像的原理: 自我检测 1. 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 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1课时新授课 枣庄市实验学校物理教师孔翔 使用日期:2012年12月 9 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制作和探究,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绘制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教师演示器材:实物照相机、模型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3. 学生分组器材:放大镜、模型照相机材料(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f=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火柴、蜡烛、装有水的小烧杯、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手摸放大镜感知(或观察)回答:凸透镜 观察感知像:放大 观察感知像:正立

【指导制作模型照相机】 1.每小组提供的器材: 两个直径相近的圆纸筒,一个f=10cm的凸透镜、半透明薄膜、胶带、火柴、蜡烛、装有水的小烧杯

3. 把两个圆纸筒套在一起。 学生操作现象预设: 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物距 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感悟: 小组内交流总结: 3.凸透镜靠近蜡烛,同时薄膜远离凸透镜。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把画有带 箭头的投影片(或放一支笔)放到载物台 上,记住箭头的方向。 学生体验观察: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教案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地球上的水》教案地球上 的水》教学设计 高坪七小姜小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2、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都有害。 3、了解浪费水的现象和节水方法,学习做净化水的实验,形成初步的节水意识和获取干净淡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形成节水意识。 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地球上缺乏淡水资源。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净化水的实验器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面后师说:谜面是这样的):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水)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水。课件出示课题。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1、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吗?把你们所知道的说出来(学生答)孩子们说得都非常好,但孩子们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边看大屏幕边听老师介绍(课件出示图片):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暗河中。地下暗河及冰川是我们平常不多见的,但在它们中间也蕴

藏了大量的水。 2、观后小结:孩子们,美吗?是呀,水把大自然打扮得多么的绚丽多彩! 3、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是陆地的面积大还是海洋的面积大吗?好跟着老师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展开的地球平面图,蓝色的部分表示地球上的水,你们发现了什么? (三)认识淡水资源的缺乏 1、谈话:哇,地球上的水真多!孩子们,你们肯定会认为,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我们用水就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老师要对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样,尽管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海洋,这么多的水,可真正能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很少很少。不知道原因吧,听老师给你们介绍(课件出示):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这样的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灌植物,也难以用于工业。我们人类能直接使用的水必须是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大部分又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很难利用,大气中还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也难以使用,这样就只剩河流、湖泊和少部分浅层地下水可供人类直接使用。 2、谈话:这样吧,给你们打个比方:(课件演示)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水比作一个圆,其中海洋和咸水中的咸水占了97%,而淡水只占3%。再来看,我们又把这少得可怜的淡水再看做一个圆,有76%是被冻结在了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还要除去水蒸气和深层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就只有这么一点。孩子们,从这个的比方中,你们有没有意识到什么?(地球上的水又太少了) 3、如果孩子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们再来做一个比较(课件演示)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其中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的水,而易于人们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四)了解水污染情况及处理方法 1、谈话:可令人痛心的是,就这么一滴水,却被地球上的人类自己给污染了,糟蹋了。 2、谈话:“污染”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书上给出了意思,老师把它打在了大屏幕上: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3、提问:孩子们,平时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家乡周围有水污染的现象?它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第3节生活中的透镜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和作用。 3.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4.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和功能的增强,认识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重点: 凸透镜成像的几种应用的主要特征,物距与像距大小的比较,像的大小的调节 三、学习难点: 生活中的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其物距与像距,像的大小的调节。 四、学习过程: 活动一:回顾知识、自主预习 填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活动二:合作探究---幻灯机和投影仪: 物距2f>u>f,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自学课本P11页“幻灯机和投影仪”部分内容,仔细观察上图以及课本11图6-14,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投影仪是利用来成像的.物距(u)是指的距离,像距(v)是指的距离,两者的大小关系:。 ②投影仪成的像比物体要,和物体比较是立的;屏幕上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投影仪成的是像。 ③投影仪成的像是(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④投影仪所的像与物在凸透镜的侧;为了使屏幕上的像看起来是正立的,应该将投影片插;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些,应该。 物距u>2f,像距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自学课本P12页“照相机”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6-16,分析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四:合作探究---放大镜 1.学生活动:做一做---观察、使用放大镜。 A.用擦镜纸垫着摸镜面,它中间、边缘,它是镜。 B.用放大镜观看课本上的字,并不断改变字体与放大镜的距离,思考: (1)你看到的字体有什么变化:(注意比较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 (2)文字离凸透镜多远才观察到放大的像?;并且离文字越远,像越 活动五:合作探究---显微镜和望远镜 阅读教材第12—13页“显微镜和望远镜部分“内容并观察图6-19,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并填写下列内容 五、达标检测: 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像;在投影仪中成、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可见,通过凸透镜成什么性质的像,取决于。 2.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若用它观察邮票上的小字,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10厘米(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__学案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__学案 课前复习: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种透镜的有关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以下问题: 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 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合作探究: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1.照相机: 想想做做 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制作完成后,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问题1.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2.投影仪: 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了解其构造

问题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3.放大镜: 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问题3:字是正立还是倒立?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课后思考与实践: ①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③请你利用凸透镜制成一种有用的装置,说明制作方法和用途。 ③将投影仪分离成两个可单独使用的仪器。 ④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⑤根据④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小结: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________________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使屏幕上成像。 3、放大镜成像。 当堂训练: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透镜 教案设计

生活中的透镜 教 案 设 计 岳西县中关中心学校南岳初中程伙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设计 岳西县中关中心学校程伙(男中二本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 性认识。 〒教学难点〓 弄清楚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大致构造及成像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也为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做好了准备。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能正立放大的虚像,从而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征有哪些,这样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也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

分析,对比实验数据,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尤为密切,很多学生头脑中都有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需适当点拨提醒,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照相机模型的制作,不仅巩固了其原理,还能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纸筒、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生活中透镜 (播放幻灯片1 生活中透镜) 『导入新课』 现在的人们每逢过时过节、外出游玩或一些特殊的日子,总喜欢留影作纪念。用照相机拍出喜庆的场面、美丽的风光或特别的时刻,再通过照片来回味。对照相机大家一定不陌生,哪些同学会用照相机或使用过照相机的,请举手告诉我?(学生举手回答)好!我们同学个个动手能力强,了不起!那么照相机为什么可以拍摄出风景、人物呢?你们想了解它吗?

三年级下册教案37地球水的星球

7.地球—水的星球 【教材简析】 《地球—水的星球》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七课。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太阳和月球有了比较好的认知,还专门用一个韦恩图去整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节课要用科学方法了解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激发学生思考地球的独特之处。 探索板块,主要有四个部分,首先是通过观察地球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特征。第二,让学生注意到海洋集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河流湖泊也有水资源。第三,通过数格子的方法量化陆地与海洋的面积。第四,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比较地球与太阳、月球的相同与不同。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的大小比例有个大致的了解——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对丰富的液态水带来的好处有清晰的认识。 拓展板块,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星球上有没有水是探索生命的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在前面6课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掌握了太阳与月球的异同点。但是,对于地球的特征,学生还没有深入地学习。他们对于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以及探索水在地球上所占比例的认识还不到位。在他们已有知识的体系中还没有建立起地球与太阳、月球的异同之处,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本课时要完成的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了解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理解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证据。 2.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

5.2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

《3.2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与像大小的关系。 3.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重点难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凸透镜所成实像和虚像的特点。 学具准备: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挂图。 学习过程: (二)情景导入: 让大家欣赏一些运动会时拍摄的照片和一段电影视频。同学们都喜欢,顺势提问: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照相机 (结合实物、挂图、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 讨论交流: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②怎样调节,可使胶卷上的像变大? 想想做做:结合教材63页同学们协作动手制作模型照相机。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 筒内。 制作完成后,同学们把模型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 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可根据进入眼中的光线是否来自像点进行判断) 2、投影仪 (结合实物、课本)了解投影仪的主要构造。 做一做: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观察天花板上像的大小、正倒,并回答:1、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 2、物、像哪个大、哪个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 4、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5、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⑥安装上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可再装上反光镜比较一下)

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高坪七小姜小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2、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都有害。 3、了解浪费水的现象和节水方法,学习做净化水的实验,形成初步的节水意识和获取干净淡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形成节水意识。 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地球上缺乏淡水资源。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净化水的实验器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面后师说:谜面是这样的):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水)

就只剩河流、湖泊和少部分浅层地下水可供人类直接使用。 2、谈话:这样吧,给你们打个比方:(课件演示)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水比作一个圆,其中海洋和咸水中的咸水占了97%,而淡水只占3%。再来看,我们又把这少得可怜的淡水再看做一个圆,有76%是被冻结在了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还要除去水蒸气和深层地下水,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就只有这么一点。孩子们,从这个的比方中,你们有没有意识到什么?(地球上的水又太少了) 3、如果孩子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我们再来做一个比较(课件演示)如果地球上的水相当于一杯水,其中淡水只相当于一汤匙的水,而易于人们开发利用的淡水只相当于一滴水。 (四)了解水污染情况及处理方法 1、谈话:可令人痛心的是,就这么一滴水,却被地球上的人类自己给污染了,糟蹋了。 2、谈话:“污染”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书上给出了意思,老师把它打在了大屏幕上:如果水中溶解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物质,水就被污染了。 3、提问:孩子们,平时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家乡周围有水污染的现象?它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4、谈话: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发现,同学们对“水污染”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具体地说,(课件介绍)“水污染”主要可分为“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三大类。(农业上喷洒农药、施加化肥,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认识凸透镜的成像性质。 2、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 3、理解实像和虚像。学习重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各自应用原理导学方法:观察讨论法课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路径。课堂导学: 1、照相机(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它的作用(记录)。③还有快门(控制);④光圈(控制);⑤调焦环(调节)。(2)成像特点物体离照相机镜头________,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_______,看到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 2、投影仪(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①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_;②成像________;③镜头下有一个放投影片台面;④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上的成像特点)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之在屏幕上成像)。(2)成像特点:成像特点是:

3、放大镜(1)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2)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的像。 4、实像和虚像(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体验凸透镜成实像:学生画成实像光路。(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体验:凸透镜成虚像,学生画成虚像光路。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1、小明同学用镜头焦距为6cm的普通照相机给小芳同学照相,按快门时不小心将中指的指尖触摸到镜头一小部分,这张照片上能不能有小明同学指尖清晰的像?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新人教生活中的透镜学案

课题:5.2生活中的透镜 命题人:王婷审核人: 课堂笔记: 一.照相机 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 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 3.比较物体和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物距)_____像到镜头的距离(像距)。(选填“大于” 或“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它们位于镜头的____ 。(选填“同侧”或“异侧”) 5.物体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反之,则成的像。 典型例题: 1.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往,离胶片一些;拍摄远的景物时,镜头往,离胶片一些。 2.如图2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图 2 3.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 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在拍摄一座楼房时,已调节好照相机的距离,突然从取景框中发现楼房上左、右的两个屋角都没有在框内, 要拍摄一张完整的像,则需要() A 调节暗箱的长度 B 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 C 将相机向后移动一段距离,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D 将相机向后移动,暗箱的长度稍微增大一些 二.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 2.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3.物体经投影仪成立、的像,像和物体位于镜头的___侧,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 距_____像距。凸透镜离投影片越近,所成的像越,反之越。 4.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 . 5.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 . 典型例题 1.使用投影仪时,要想使像大一些,就要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屏幕到镜头的距离。(友情 提示:物近像远像变大) 2.如图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为了 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 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像(填“实”或“虚”)。 3.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 这种成像原理 ( ) A.照相机B.放大镜C.幻灯机D.汽车后视镜 4.电影放映机的放映原理与投影仪大体相似,是利用成像制成的,只是它放映的不是单张的 片,而是连续的电影胶片,这样在屏幕上就出现了活动的画面

6.3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课题:6-3 生活中的透镜 主备课人:尚林之使用人:使用时间:2014 【学习目标】 认真阅读课本第10、11页,4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6-14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 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像放大还是缩小? 2.投影仪在实际使用中会用一个平面镜,请问 它有什么作用?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该 怎么放? 4.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该如何调节? 【导入新课】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导入新课。 【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一: 认真阅读课本第10、11页,4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图6-14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 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像放大还是缩小? 2.投影仪在实际使用中会用一个平面镜,请问 它有什么作用? 3.我们在屏幕上要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该 怎么放? 4.要想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该如何调节? 自学指导二: 认真阅读课本P11照相机的内容,3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1.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什么透镜? 2.图6-16中哪一段距离是物距?哪一段距离是像距?物距大还是像距大? 3.照相机的底片上成什么样的像? 4.若使像大一些应怎样调节? 自学指导三: 认真阅读P11—P12,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内容,3分钟 1.了解一些望远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怎样计算? 【检测交流】 见课堂十分钟 【小结及作业】 课后习题第1、2、3、4题 附:【板书设计】

§6-3 生活中的透镜 一、幻灯机和投影仪的原理: 根据F

地球上的水教案

《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 高坪七小姜小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有限。 2、知道大部分的水污染是人类造成的,污染的水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都有害。 3、了解浪费水的现象和节水方法,学习做净化水的实验,形成初步的节水意识和获取干净淡水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形成节水意识。 难点: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地球上缺乏淡水资源。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净化水的实验器具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咱们先来猜个谜语,好吗?(课件出示谜面后师说:谜面是这样的):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水)

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了解地球上的水。课件出示课题。 (二)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1、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吗?把你们所知道的说出来(学生答)孩子们说得都非常好,但孩子们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边看大屏幕边听老师介绍(课件出示图片):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暗河中。地下暗河及冰川是我们平常不多见的,但在它们中间也蕴藏了大量的水。 2、观后小结:孩子们,美吗?是呀,水把大自然打扮得多么的绚丽多彩! 3、谈话:孩子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是陆地的面积大还是海洋的面积大吗?好跟着老师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展开的地球平面图,蓝色的部分表示地球上的水,你们发现了什么? (三)认识淡水资源的缺乏 1、谈话:哇,地球上的水真多!孩子们,你们肯定会认为,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那我们用水就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吧!老师要对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样,尽管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海洋,这么多的水,可真正能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水很少很少。不知道原因吧,听老师给你们介绍(课件出示):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海洋里的咸水,这样的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灌植物,也难以用于工业。我们人类能直接使用的水必须是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大部分又储藏在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很难利用,大气中还有小部分看不见的水蒸气,也难以使用,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