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在空气中的衰减规律

噪声在空气中的衰减规律
噪声在空气中的衰减规律

噪声在空气中的衰减规律

1.点声源

(1)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值:

AdiV=10lg[1/(4πr^2)]

式中:AdiV——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r——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2)在距离点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AdiV=10lg(r1/r2)

点声源声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衰减值是6 dB。

2. 线状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的几何发散衰减

线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值为

A=10lg[1/(2πl)]

式中:

AdiV——距离衰减值,dB;

r——线声源至受声点的垂直距离,m;

l ——线声源的长度,m。

对于无限长线源(如一条延伸很长的公路)和有限长线源(如一个路段)应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3.面声源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引起的衰减值与面源形状有关

例如,一个许多建筑机械的施工场地:

设面声源短边是a,长边是b,随着距离的增加,引起其衰减值与距离r的关系为:

当r

当b/π>r> a/π,在r处,距离r每增加一倍,Adiv=-(0~3)dB;

当b>r> b/π,在r处,距离r每增加一倍,Adiv=-(3~6)dB;

当r>b,在r处,距离r每增加一倍,

Adiv=-6dB。

关于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和衰减问题

北京万蓝拓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宣 关于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和衰减问题什么是无线CPE?CPE 的英文全称为: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无线CPE 就是一种接收wifi 信号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取代无线网卡、无线AP 和无线网桥!可以接收无线路由器,无线AP 和无线打印服务器的无线信号!是一款新型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大量应用于医院,单位,工厂,小区等无线网络接入,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搭配14DBI的原装平板定向天线!按照理想的状况来说户外直线传输距离达到2000 米是没问题的!理想的情况所指的是无干扰无障碍的情况下,而在我们生活的城市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在一般的生活小区,医院和单位的较为稳定接收距离是50米左右!如果接收的距离内有墙体阻隔,按照每堵墙衰减3DBI 来算(具体衰减值跟墙的参数有很大区别) 此款无线USB CPE 还搭配USB延长线,如果要接受户外的无线信号,CPE 天线最好是外置于户外,这样搭配的3 米USB 延长线是不可缺少的了!"穿墙能力"与设备使用的频段有直接的关系。 微波的最大特点就是近乎直线传播,绕射能力非常弱,因此身处在障碍物后面的无线接收设备会被障碍物给阻挡。所以对于直线传播的无线微波信号来说,只能是"穿透"障碍物以到达障碍物后面的无线设备了。"穿透"了障碍物的无线

信号将逐渐变成较弱的信号,至于这个信号还有多强,这就是穿透能力或直接说是"穿墙能力"了。对于用户来说,都希望无线信号能至少穿透屋内的墙壁和地板。墙壁的材质有多种,有木质墙、玻璃墙、砖墙、混凝土墙等;地板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每穿透一道隔离墙,无线的接受信号或多或少都有衰减,上面的建筑结构依次从低到高的衰减。一旦选用了发射功率过低、接收灵敏度不够、天线增益不够的无线设备,无线信号会衰减得很利害,传输速率急速下降,甚至会容易出现无线的盲点。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这是双向的)、天线增益、有效传输距离都直接与隔断穿透能力和连接是否稳定以及最终实际传输速率有关,是能否实现稳定速度无缝连接十分关键的指标。 无线设备的穿透隔墙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取决于以下技术指标:(1)IEEE 802.11 规定的无线局域网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是20dBm(100 毫瓦),一般较好的产品要达到17dBm。(2)接收灵敏度目前最优的是-105dB。经过一层木板,接收信号将衰减4dB;经过一堵砖墙,接收信号将衰减8~15 dB;经过钢筋混凝土墙,则至少衰减15~30 dB。发射灵敏度高达105dB 的无线设备具有强大的墙壁穿透性;能够连续穿透三面厚度达1.2 米总间隔30 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壁而不需要任何中继设备。(3)天线增益最好是27 dBi。一般的无线局域网设备的天线增益为2dBi,按照经验,

噪声衰减公式

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 在自由声场(自由空间)条件下,点声源的声波遵循着球面发散规律,按声功率级作为点声源评价量,其衰减量公式为: (8-1) 式中: △L——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 r ——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 在距离点声源,r 1处至r 2处的衰减值: △L=20 lg (r 1/r 2)(8-2) 当r 2=2 r 1时,△L=-6dB ,即点声源声传播距离增加1倍,衰减值是6 dB 。 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实际应用有两类: a .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是: L (r )=L (r 0)-20 lg (r/r 0) (8-3) 式中:L (r ),L (r 0)——分别是r ,r 0处的声级。 如果已知r 0处的A 声级,则式(8-4)和式(8-3)等效: L A (r )=L A (r 0)-20 lg (r/r 0) (8-4) 式(8-3)和式(8-4)中第二项代表了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A div =20 lg (r/r 0) (8-5) 如果已知点声源的A 声功率级L WA ,且声源处于自由空间,则式(8-4)等效为式 (8-6): L A (r )=L WA -20 lgr-11 (8-6) 如果声源处于半自由空间,则式(8-4)等效为式(8-7):

L A (r)=L WA -20 lgr-8 (8-7) b.具有指向性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计算见式(8-8)或式(8-9): L(r)=L(r 0)-20 lg(r/r )(8-8) L A (r)=L A (r )-20 lg(r/r )(8-9) 式(8-8)、式(8-9)中,L(r)与L(r 0),LA(r)与L A (r )必须是在同一 方向上的声级。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关于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和衰减问题

关于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和衰减问题 什么是无线CPE?CPE的英文全称为: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 无线CPE就是一种接收wifi信号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可取代无线网卡、无线AP和无线网桥!可以接收无线路由器,无线AP和无线打印服务器的无线信号!是一款新型的无线终端接入设备!大量应用于医院,单位,工厂,小区等无线网络接入,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 搭配14DBI的原装平板定向天线!按照理想的状况来说户外直线传输距离达到2000米是没问题的!理想的情况所指的是无干扰无障碍的情况下,而在我们生活的城市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在一般的生活小区,医院和单位的较为稳定接收距离是500米左右!如果接收的距离内有墙体阻隔,按照每堵墙衰减3DBI来算(具体衰减值跟墙的参数有很大区别) 此款无线USB CPE还搭配3米的USB延长线,如果要接受户外的无线信号,CPE天线最好是外置于户外,这样搭配的3米USB延长线是不可缺少的了! "穿墙能力"与设备使用的频段有直接的关系。微波的最大特点就是近乎直线传播,绕射能力非常弱,因此身处在障碍物后面的无线接收设备会被障碍物给阻挡。所以对于直线传播的无线微波信号来说,只能是"穿透"障碍物以到达障碍物后面的无线设备了。"穿透"了障碍物的无线信号将逐渐变成较弱的信号,至于这个信号还有多强,这就是穿透能力或直接说是"穿墙能力"了。对于用户来说,都希望无线信号能至少穿透屋内的墙壁和地板。墙壁的材质有多种,有木质墙、玻璃墙、砖墙、混凝土墙等;地板一般是钢筋混凝土。每穿透一道隔离墙,无线的接受信号或多或少都有衰减,上面的建筑结构依次从低到高的衰减。一旦选用了发射功率过低、接收灵敏度不够、天线增益不够的无线设备,无线信号会衰减得很利害,传输速率急速下降,甚至会容易出现无线的盲点。 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这是双向的)、天线增益、有效传输距离都直接与隔断穿透能力和连接是否稳定以及最终实际传输速率有关,是能否实现稳定速度无缝连接十分关键的指标。无线设备的穿透隔墙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取决于以下技术指标:(1)IEEE 802.11规定的无线局域网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是20dBm(100毫瓦),一般较好的产品要达到17dBm。(2)接收灵敏度目前最优的是-105dB。经过一层木板,接收信号将衰减4dB;经过一堵砖墙,接收信号将衰减8~15 dB;经过钢筋混凝土墙,则至少衰减15~30 dB。发射灵

通风噪声计算

选择一排风机房进行消声设计计算,现选择SEF/EAF-AB1-7、SEF/EAF-AB1-8排风机房作消声设计计算。 该系统由2台65000/21667CMH,余压400Pa/200Pa的轴流排风机组合成一系统,分两支管,每支管共14个进风口 支风管截面为1600*450,进风口800*600的6个,1000*200的8个。 选择一离机房最近的进风口进行计算,并把各节点编号,如附图, 假设节点⑩正下方1.5m处,在平时排风状态下,要求由于排风系统造成的噪声不超过NR40曲线或A声级45dB(A)。 平时排风状态时,支管排风总风量为21667CMH,节点⑩的排风量为921CMH, 其方法及计算结果如下表: 合计NR曲线 63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Lw(A)(dB) 1①单台轴流风机噪声(节点①的噪声)979590858176696281.076 2②节点②的噪声(2台轴流风机噪声叠 加)(即静压箱入口噪声) 1009691878480726589.084 3消声静压箱规格4000*1600*1000 4消声器的吸声系数α0.10.250.4 1.2 1.2 1.2 1.3 1.4 5消声器的消声量 L=1.6*α*P*L/S0.280.7 1.12 3.36 3.36 3.36 3.64 3.92 6③节点③的噪声99.795.389.983.680.676.668.461.186.081 7阀门的气流噪声衰减13354353 8④节点④的噪声10198.392.988.684.679.673.464.190.085 9消声器规格为1600*450*1600 10消声器的吸声系数α0.10.250.4 1.2 1.2 1.2 1.3 1.4 11消声器的消声量 L=1.6*α*P*L/S 2.16 5.48.6515.615.614.314.112.1 12⑤节点⑤的噪声98.692.984.273.169.165.459.35274.069 13⑤-⑥的通风截面积1600*450,风量 21667CMH,管道流速8.4s/m,直流 管道的气流噪声较大,其直管内的 噪声衰减可忽略不 9183777370676564 14⑥节点⑥的噪声98.692.984.273.169.165.459.352 15无衬里的弯头噪声衰减13354353 16⑦节点⑦的噪声97.689.981.268.165.162.4575570.065 17⑧-⑦的通风截面积1600*450,风量21667CMH,管道流速8.4s/m,直流管道的气流噪声较大,其直管内的噪声衰减可忽略不计 18⑧节点⑧的噪声97.689.981.268.165.162.4575570.065 19无衬里的弯头噪声衰减35453321 20⑨节点⑨的噪声83746863.162.159.4555467.062 21⑩-⑨的通风截面积1600*450,风量21667CMH,管道流速8.4s/m,直流管道的气流噪声较大,其直管内的噪声衰减可忽略不计 22⑩节点⑩的噪声83746863.162.159.4555467.062 23节点⑩的出风口自然衰减噪声 4.2 4.2 4.2 4.2 4.2 4.2 4.2 4.2 24出风口处噪声78.869.863.858.957.955.250.849.863.058 25出风口处正下方1.5m处噪声,因此 处有两个出风口,噪声会叠加,故 噪声为 81.872.866.861.960.958.253.852.866.061 送风系统消声设计计算(1) 备注 倍频带中心频率(Hz) 序号节点编号计算方法与步骤

噪声污染控制的计算题

噪声的计算题四、计算题(1,2题每题10分,3题12分)

2、某车间几何尺寸为6×7×3m 3 ,室内中央有一无指向性声源,测得1000Hz 时室内混响时间为2s ,距声源10m 的接收点处该频率的声压级为87dB ,现拟采用吸声处理,使该噪声降为81dB ,试问该车间1000Hz 的混响时间应降为多少?并计算室内达到的平均吸声系数。已 知: S V T 161.060= 解:房间体积V=6×7×3=126m 3 ,房间表面积S=162m 2 ,混响时间T 60=2s ,Q=1, 吸 声 量 2 60143.102126 161.0161.0m T V S A =?=?= ?=α ,则 062 6 .0162 143 .10=== S A α 因为△Lp=87-81=6dB ,则s 5.0s 2,6lg 10602601602 601 ====?T T T T Lp ,则算得因为 则25 .01625.0126 161.02=??= α 3、某工厂生产车间内的噪声源情况如下表所示,车间墙壁隔声量按20dB (A )考虑。车间外50米和200米(厂界)处的总声压级分别是多少?能否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3类区标准规定的昼间65dB(A),夜间55dB(A)的要求?假设所有设备都安装在距地面一定高度。

解 4、在车间内测得某机器运转时距机器2m 处的声压级为91dB ,该机器不运转时的环境本底噪声为85dB ,求距机器2m 处机器噪声的声压级,并预测机器运转时距机器10m 处的总声压级。假设环境本底噪声没有变化。 解:设机器运转时的声压级是P B ,由Lps=10lg (100.1×Pt -100.1×PB )=10lg (100.1×91-100.1×85 )得,P B =89.7dB , 从距声源2米处传播到10米处时的发散衰减: Ad=20lg (r2/r1)=20lg (10/2)=14dB Lps=89.7-14=75.7dB 距机器10m 处总声压级 L pT =10lg (100.1Lps +100.1PB )=10lg (100.1×75.7+100.1×85 )=85.5dB 5、地铁路旁某处测得:当货车经过时,在2.5min 内的平均声压级为72dB ;客车通过时在1.5min 内的平均声压级为68dB ;无车通过时的环境噪声约为60dB ;该处白天12小时内共有65列火车通过,其中货车45列,客车20列。计算该处白天的等效连续声级。已知: ] 101lg[101.01 i L N i eq i A T L τ∑==。 解:dB L eq 5.6560)205.1455.26012(1020)605.1(1045)605.2(10432001lg 10601.0681.0721.0=???? ??????? ?????-?-??+???+???=???

噪声衰减公式(建议收藏)

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 在自由声场(自由空间)条件下,点声源的声波遵循着球面发散规律,按声功率级作为点声源评价量,其衰减量公式为:.。.。..文档交流 (8—1) 式中: △L—-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r——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 在距离点声源,r1处至r2处的衰减值: △L=20 lg(r1/r2)(8-2) 当r2=2 r1时,△L=—6dB,即点声源声传播距离增加1倍,衰减值是6 dB. 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实际应用有两类: a.无指向性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基本公式是: L(r)=L(r0)-20 lg(r/r0)(8—3) 式中:L(r),L(r0)—-分别是r,r0处的声级。 如果已知r0处的A声级,则式(8-4)和式(8-3)等效: L A(r)=L A(r0)-20 lg(r/r0) (8—4) 式(8-3)和式(8-4)中第二项代表了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A div=20 lg(r/r0) (8-5)

如果已知点声源的A声功率级L WA,且声源处于自由空间,则式(8—4)等效为式(8—6): L A(r)=L WA-20 lgr—11 (8—6) 如果声源处于半自由空间,则式(8—4)等效为式(8—7): L A(r)=L WA-20 lgr-8 (8—7) b.具有指向性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的计算见式(8-8)或式(8-9): L(r)=L(r0)-20 lg(r/r0)(8-8) L A(r)=L A(r0)—20 lg(r/r0)(8—9) 式(8-8)、式(8-9)中,L(r)与L(r0),LA(r)与L A(r0)必须是在同一方向上的声级.。..。.。文档交流 文档交流感谢聆听

噪声常用计算公式整汇总

目录 一、相关标准及公式 (3) 1)基本公式 (3) 2)声音衰减 (4) 二、吸声降噪 (5) 1)吸声实验及吸声降噪 (6) 2)共振吸收结构 (7) 三、隔声 (8) 1)单层壁的隔声 (8) 2)双层壁的隔声 (9) 3) 隔声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组合间壁的隔声及孔、缝隙对隔声的影响 (10) 5)隔声罩 (10) 6)隔声间 (10) 7)隔声窗 (11) 8)声屏障 (11) 9)管道隔声量 (12) 四、消声降噪 (12) 1)阻性消声器 (12) 2)扩张室消声器 (14) 3)共振腔式消声器 (15) 4)排空放气消声器 (13)

压力损失 (13) 气流再生噪声 (13) 五、振动控制 (16) 1)基本计算 (16) 2)橡胶隔振器(软木、乳胶海棉) (16) 3)弹簧隔振器 (18)

重要单位: 1N/m=1kg/s2 1r/min=1/60HZ 标准大气压1.013*105 气密度 5273.2=1.29 1.01310P T ρ? ?? 基准声压级Po=10*105 基准振动加速度10-6m/s2 1Mpa=1000000N/m2 倍频程测量范围: 中心频率两侧70.7%带宽;1/3倍频程测量范围: 中心频率两侧23.16%带宽 一、相关标准及公式 1)基本公式 声速331.50.6c t =+ 声压与声强的关系2 2P I=cv c ρρ= 其中v wA =,单位:W/m 2 声能密度和声压的关系,由于声级密度I c ε=,则2 2P c ερ= J/m 3 质点振动的速度振幅p I v c p ρ= = m/s 《环境影响噪声控制工程—洪宗辉P11》 A 计权响应与频率的关系见下表《注P350》

(完整word版)ArcGIS10计算距离衰减教程

ArcGIS10空间分析 1.定级因素分出一级、二级等,分别输出,并命名为J1和J2。(注:不同级别得分别算,最后再加总) 2.打开空间分析工具条,在工具箱Spatial Analyst Tools ——Distance(距离)—— Euclidean Distance(欧式距离)菜单下。 3.在EuclideanDistanc——EnvironmentsSitting,设置运行环境参数。Workspace选一个工作路径,Output Coordinates选输出坐标系,Processing Extent决定了出图的范围,(1)如果要把分析结果限定在研究区内,选择要分析空间的范围(即研究区的面文件)。(2)如果要让没一点都显示全,则选same as display,这样结果就是一个个圆圈。Raster Analysis中Cell Size选择栅格的大小(50、30、20等,这个指的是栅格的像素大小,值越小精度越高),Mask选择定级单元(要分析的图层:研究区面文件)。设置完毕,单击OK。 注:如果某个栅格受不同的点的作用,求出来的应该是这几

个点与栅格距离的平均值。 4.在Euclidean Distanc——Input raster or feature source data中选择定级因素图层,Output distance raster 中选着输出位置并命名J1,Maximum distance选择定级因素的作用半径(依实际情况确定)。设置完毕,单击OK。同理计算出二级因素的实际距离,即按照同样的方法对不同级别的距离分别计算。用各级别因素的实际距离(J1)除上最大距离,即衰减系数,并命名JL1。 5.Spatial Analyst Tools——Map Algebra(地图代数)——Raster Calculator(栅格计算器), 在下面栏中输入公式:

声学计算

声学计算 1.已知音箱灵敏度90dB/w/m,加1w功率,则8m处声压级为72dB。 2.已知音箱灵敏度72dB/w/m,加64w功率,则1m处声压级为90dB。 3.已知声波信号频率f=50Hz,其周期为0.02s。 4.已知声波信号频率f=50Hz,其波长为6.8m。 5.已知声波信号波长为0.34m,其频率为1KHz。 6.已知声波信号波长为0.34m,其周期为0.001s。 7.某电压放大器输入100mv时,输出100v,其电压增益是60分贝。 8.某衰减器输入2v时输出1v,其电压增益是-6分贝。 9.某功率放大器输入100mw时输出10w,其功率增益是20分贝。 10.某电流放大器,输入20mA时输出200mA,其电流增益是20分贝。 11.某分频器特性为-6dB/oct表示每倍频程衰减6分贝。 12.某滤波器特性为-6dB/oct表示每十倍频程衰减6分贝。 13.一台额定功率100w,8Ω的功放,接4Ω音箱时,输出功率为200w。 14.一台额定功率100w,8Ω的功放,接16Ω音箱时,输出功率为50w。 15.三台电压增益各为100倍的电压放大器串接,总增益为120dB。 16.三台电压增益各为100倍的功率放大器串接,总增益为60dB。 17.三台电压增益各为10:1的衰减器串接,总增益为-60dB。 18.某放大器输出电压为0dBu,等于0.775伏。 19.某放大器输出电压为20dBu,等于7.75伏。 20.某放大器输出电压为-20dBu,等于0.0775伏。 21.放大器输出功率的计算式等于(输出电压)平方/负载阻抗。

22.放大器信号噪声比的计算式等于20lg(输出信号电压/噪声电压)。 23.放大器接8Ω负载时测出输出电压为8v,此时放大器输出功率为8w。 24.放大器输出信号电压10v时,噪声电压为100mv,其信噪比为40dB。 25.扬声器1m处的声压级为110dB,那么在距扬声器8m处的直达声扬声压级是92分贝。 26.扬声器1m处的声压级为110dB,那么在距扬声器2m处的直达声扬声压级是104分贝。 27.扬声器1m处的声压级为110dB,那么在距扬声器4m处的直达声扬声压级是98分贝。 28.语音和音乐兼用的厅堂扩声系统2级技术指标要求0.125~4KHz的传声增益为≥-12dB。 29.要求距扬声器16m处的直达声扬声压为84dB,在距离扬声器1m处的声扬声压级是108分贝。 30.声速C=340m/s,声波波长λ=0.034m,声频f=10KHz。 31.声速C=340m/s,声波波长λ=0.068m,声频f=5KHz。 32.一扬声器,其额定灵敏度为93dB/m/w,现给它加100w电功率,在距扬声器1m处的声压级应为113分贝

噪声常用公式整理

目录 一、相关标准及公式 (2) 1)基本公式 (2) 2)声音衰减 (3) 二、吸声降噪 (3) 1)吸声实验及吸声降噪 (4) 2)共振吸收结构 (5) 三、隔声 (6) 1)单层壁的隔声 (6) 2)双层壁的隔声 (6) 3) 隔声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组合间壁的隔声及孔、缝隙对隔声的影响 (7) 5)隔声罩 (7) 6)隔声间 (7) 7)隔声窗 (8) 8)声屏障 (8) 9)管道隔声量 (9) 四、消声降噪 (9) 1)阻性消声器 (9) 2)扩张室消声器 (10) 3)共振腔式消声器 (11) 4)排空放气消声器 (9) 压力损失 (10) 气流再生噪声 (10) 五、振动控制 (11) 1)基本计算 (11) 2)橡胶隔振器(软木、乳胶海棉) (12) 3)弹簧隔振器 (13)

重要单位: 1N/m=1kg/s2 1r/min=1/60HZ 标准大气压1.013*105 气密度 5273.2=1.29 1.01310P T ρ? ?? 基准声压级Po=10*105 基准振动加速度10-6m/s2 1Mpa=1000000N/m2 倍频程测量范围: 中心频率两侧70.7%带宽;1/3倍频程测量范围: 中心频率两侧23.16%带宽 一、相关标准及公式 1)基本公式 声速331.50.6c t =+ 声压与声强的关系2 2P I=cv c ρρ= 其中v wA =,单位:W/m 2 声能密度和声压的关系,由于声级密度I c ε=,则22 P c ερ= J/m 3 质点振动的速度振幅p I v c p ρ= = m/s 《环境影响噪声控制工程—洪宗辉P11》 A 等效连续A 声级0.1110lg 10 Ai L eq ti ti i L =??∑∑ ti ?第i 个A 声级所占用的时间 昼夜等效声级0.10.1(10)5310lg 10 108 8d n L L dn L +?? =+???? 22:00~7:00为晚上 本底值90L ,2 109050()60Aeq L L L L -=+ 如果有N 个相同声音叠加,则总声压级为110lg p p L L N =+ 如果有多个声音叠加10 110lg( 10 )PI L N p i L ==∑ 声压级减法10 10 10lg(1010 )PT PB L L PS L =- 背景噪声(振动)修正值

噪声常用计算公式整汇总

目录 一、相关标准及公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基本公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声音衰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吸声降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吸声实验及吸声降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共振吸收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隔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单层壁的隔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双层壁的隔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隔声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组合间壁的隔声及孔、缝隙对隔声的影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隔声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隔声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隔声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声屏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管道隔声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消声降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阻性消声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扩张室消声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共振腔式消声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排空放气消声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压力损失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完全版)

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 RFWaves公司Adi Shamir 摘要:通过对传播路径损耗的估算来预测无线通信系统在其工作环境下的性能;解释了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的计算;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发射和反射系数的理论计算是预测反射和发射系数的工具。下面的一些实例和模型是在2.4GHz工作频率时给出的。 ------------------------------------------------------------------------------------------- 1.简介 大多数无线应用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在无线信道的最大距离。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和预测:a)系统的动态范围;b)电磁波的传播损耗。 动态范围对设计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指标。它决定了传输信道上(收发信机之间)允许的最大功率损耗。决定动态范围的主要指标是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例如:某系统有80dB的动态范围是指接收机可以检测到比发射功率低80dB的信号电平。传播损耗是指传输路径上损失的能量,传播路径是电磁波传输的路径(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例:如果某路径的传播损耗是50dB,发射机的功率是10dB,那末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40dB。 2.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 如上所述,当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路径可认为是连接收发信机的一条射线,可用Ferris公式计算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 Pr/Pt= Gt.Gr. (λ/4πR)2(2.1) 式中Pr是接收功率,Pt是发射功率,Gt和Gr分别是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R是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功率损耗与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公式2.1可以对数表示为:

噪声衰减计算

噪声衰减计算 1.点声源衰减计算公式:△L=10log(1/4πr2) 距离点声源r1、r2,噪声衰减计算公式:△L=20log(r1/r2); 式中:△L——衰减量r——点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 经验值:距离增加一倍,衰减6dB(A)。 点声源距离衰减值表 距离(米)△L dB(A)距离(米)△L dB(A)距离(米)△L dB(A)514403210040 1020503420046 1523.5603530049.5 2026703740052 2528803850054 3029.59039 2.线声源衰减计算公式:△L=10lg(1/2πrl); r——线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l——线声源的长度,m。 1)当r/l<0.1时,例如,公路等,可视为无限长线声源,此时,在距离线声源r1~r2处的衰减值为:△L=10log(r1/r2) 2)当r2=2r1时,线声源传播距离增加一倍,衰减值3dB(A)。

3.面声源 面声源随传播距离的增加引起的衰减值与面源形状有关。 例如,一个许多建筑机械的施工场地: 设面声源短边是a,长边是b,随着距离的增加,引起其衰减值与距离r的关系为: 1)当rr>a/π,在r处,距离r每增加一倍,A div=-(0~3)dB; 3)当b>r>b/π,在r处,距离r每增加一倍,A div=-(3~6)dB; 4)当r>b,在r处,距离r每增加一倍,A div=-6dB。 4.噪声叠加 噪声的叠加两个以上独立声源作用于某一点,产生噪声的叠加。 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源的声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W1+ =I1+I2。 W2。而两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声强I 总 但声压不能直接相加。由于I1=P12/ρc;I2=P22/ρc,故P总2=P12+P22, 又(P1/P0)2=10(Lp1/10),(P2/P0)2=10(Lp2/10)故总声压级: LP=10lg[(P12+P22)/P02] LP=10lg[10(Lp1/10)+10(Lp2/10)]

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11

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 摘要:通过对传播路径损耗的估算来预测无线通信系统在其工作环境下的性能;解释了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的计算;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发射和反射系数的理论计算是预测反射和发射系数的工具。下面的一些实例和模型是在2.4GHz工作频率时给出的。 1.简介 大多数无线应用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在无线信道的最大距离。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和预测:a)系统的动态范围;b)电磁波的传播损耗。 动态范围对设计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指标。它决定了传输信道上(收发信机之间)允许的最大功率损耗。决定动态范围的主要指标是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例如:某系统有80dB的动态范围是指接收机可以检测到比发射功率低80dB的信号电平。传播损耗是指传输路径上损失的能量,传播路径是电磁波传输的路径(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例:如果某路径的传播损耗是50dB,发射机的功率是10dB,那末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40dB。 2.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 如上所述,当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路径可认为是连接收发信机的一条射线,可用Ferris公式计算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 式中Pr是接收功率,Pt是发射功率,Gt和Gr分别是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R是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功率损耗与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公式2.1可以对数表示为: PL=-Gr-Gt+20log(4πR/λ)=Gr+Gt+22+20log(R/λ) (2.2)

式中Gr和Gt分别代表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增益(dB),R是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λ是波长。 当λ=12.3cm时(f=2.44GHz)可得出: PL2.44=-Gr-Gt+40.2+20log(R)(2.3) R的单位为米。 图2-1表示了信号频率2.44GHz,天线的增益为0dBi时的自由空间的损耗曲线。 注意:在此公式中收发天线的极化要一致(匹配),天线的极化不同会产生另一损耗系数。一般情况下对于理想的线极化天线,极化损耗同两个天线的极化方向的夹角的余弦的平方成正比。例如:两个偶极天线的方向夹角为45°时,极化损耗系数为-3dB左右。 当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很近时,自由空间的传播模型同实际传播相近似。例:在室外环境中天线间的距离远小于它们距地面的高度时,反射波不会对其构成干扰。 3.室内无线电波的传播 今天很多应用都着眼于室内环境(居民小区和办公大楼)。室内环境中的传播损耗预测很复杂,主要问题是要有特定场景的模拟工具。作为模型输入数据的一部分,它们需要地点和结果的物理描述,因此就有了一个更通用更简单的模型方式。 预测室内环境传播损耗的最常用方法是经验公式法。经验公式是基于某一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测量结果。在实际中发射机和接收机在特定环境中置于不同的距离和位置,测量其功率损耗,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导出功率损耗曲线及其函数。 平均值结果显示其功率衰落要远大于自由空间的传播公式所得出的结果。在自由空间模型中,功率衰落同收发信机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室内传播经验公式显示在室内环境中的功率衰落同距离的3或4次方成反比。这是因为通过不同路径到达接收天线的电磁波产生的多径效应对主信号产生严重干扰的结果。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及其衰减效果的研究

目录 引言 ......................................................................................................................................... - 1 - 第1章绪论 ............................................................................................................................... - 2 - 1.1 公路交通噪声特性及其治理......................................................................................... - 2 - 1.1.1 交通噪声现状...................................................................................................... - 2 - 1.1.2 交通噪声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 2 - 1.1.3 交通噪声的危害.................................................................................................. - 3 - 1.1.4 交通噪声的控制.................................................................................................. - 5 - 1.2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概述................................................................................................. - 6 - 1.3 公路绿化带降噪概述..................................................................................................... - 6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6 - 第2章研究思路和方法............................................................................................................ - 8 - 2.1 FHWA公路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内容介绍...................................................................... - 8 - 2.2 交通部规范预测模式内容介绍................................................................................... - 10 - 2.3 对预测实例采用模式的选取和预测道路的概况....................................................... - 12 - 2.3 交通噪声测量方法和要求........................................................................................... - 12 - 2.4 绿化带对交通噪声衰减效果的试验方案................................................................... - 12 - 2.4.1 试验目的............................................................................................................ - 12 - 2.4.2 调查样地选择.................................................................................................... - 12 - 2.4.3 测量与计算方法................................................................................................ - 13 - 第3章结果与讨论.................................................................................................................. - 15 - 3.1 FHWA模式与交通部规范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 15 - 3.3 绿化林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 - 16 - 结论 ........................................................................................................................................... - 17 - 参考文献 ................................................................................................................................... - 18 - 致谢 ........................................................................................................................................... - 1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