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人物分析

明清小说人物分析
明清小说人物分析

水浒传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

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吴用: “智多星”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智赚玉麒麟,智取大

名府。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一身虎胆,武艺高强,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沂岭杀四虎,打死殷天锡,斗浪里白条,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押送生辰纲,青面兽双夺宝珠寺。精

明能干、粗暴蛮横。

人物绰号归类

一是比为动物的:玉麒麟卢俊义,白花蛇杨春,插翅虎雷横,锦豹子杨林,入云龙公孙胜,鼓上叉时迁,白日鼠白胜,金毛犬段景住;

二是反映体貌的:美髯公朱仝,紫髯伯皇甫端,白面郎君郑天寿,青面兽杨志,赤发鬼刘唐,花和尚鲁智深、九纹龙史进、一丈青扈三娘,摸着天杜迁,青眼虎李云,矮脚虎王英,金眼彪施恩;

三是表示性格的:智多星吴用,神机军师朱武,笑面虎朱富,鬼脸儿杜兴,没遮拦穆弘,小遮拦穆春,拼命三郎石秀,活阎岁阮小七,母大虫雇大

嫂,母夜叉孙二娘,浪子燕青;

四是体现职业的:神医安道全,圣手书生箫让,行者武松,菜园子

张青;

五是提示兵器的:大刀关胜,没羽箭张清,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

平;

六是标明特长的:混江龙李俊,浪里白条张顺,神行太保戴宗,神

算子蒋敬,轰天雷凌振;

七是直接赞扬的:及时雨宋江,镇三山黄信,百胜将韩滔;

八是比做以往英雄的:小李广花荣,小温侯吕方,赛仁贵郭盛,病

尉迟孙立。

中考集萃

名著考查一向是中考命题的一大难点:考细了,毕竟是课外阅读篇目,有失公允;考粗了,读与不读结果一样——无非是考查名著的作者或历史地位之类。怎样取一个适中的角度相对客观准确地衡量考生真实阅读名著的情况呢?就这一点,2008年不少考区都在名著《水浒传》上动足了脑筋。

1、“老虎”为媒介,情节巧整合

(2008年北京密云)《水浒传》中行者____(人名)在寻找哥哥武大郎的途中,路过___(地名)时,打死了一只大老虎,于是深受百姓喜爱;当及时雨____(人名)坐了梁山第二把交椅后,他接老母亲上了山,于是李逵也下山接母,

行至沂岭时其母被老虎吃掉,他愤怒之下,连杀四只老虎。

创新视点:本题巧妙地将《水浒传》中两个与“虎”相关的情节缀连起来,整合为一段文字,未读过原著的考生对“武松打虎”和“及时雨”宋江也许耳熟能详,而对于地名“景阳冈”就不一定十分明晰了。(参考答案:武松

景阳冈宋江

鲁智深,绰号①“________”(a. 黑和尚 b. 花和尚c. 胖和尚),豪爽仗义,粗中有细,为救助落难女子,②______(a. 大闹野猪林b. 力伏众泼皮c. 怒打

镇关西)。

林冲,绰号“豹子头”,③____(a. 倒拔垂杨柳b. 身陷高唐州 c. 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忍气吞声,怀怒未发;④_________ (a. 血溅鸳鸯楼 b. 手刃陆虞侯 c. 智取生辰纲),雪夜上梁山,奋起反抗,英雄本色。

石秀,绰号⑤“_____”(a. 拼命三郎b. 神行太保c. 托塔天王),艺高胆大,舍生赴义,⑥ (a. 枷打白秀英 b. 孤身劫法场 c. 醉打蒋门神),威震大名府。

李逵,绰号“黑旋风”,⑦____(a. 斗浪里白条 b. 毁金刚塑像 c. 杀泼皮牛二),尽显粗野鲁莽;⑧_____(a. 大闹高唐州 b. 怒杀阎婆惜 c. 义夺快活林),只因疾恶如仇。

创新视点:本题以《水浒传》为主要考查对象,着重考查考生对人物及相关情节的辨识判断能力。显而易见,选项之间的可混淆性主要是针对是否“真读名著”来设置的,同时试题以选择的方式考查并采用八选六的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因此,试题的区分度设计得恰到好处。(参考答案:①b

②c ③c ④b ⑤a ⑥b ⑦a ⑧a)

3、精心布局,考查情节

(2008年福建)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书。请从下列名著精彩片断中任选一个,简要概述该情节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或感悟。

①花和尚倒拔垂杨柳②武松斗杀西门庆

(1)精彩片断:___________(2)情节概述——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3)体验或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创新视点:未读过原著的考生对①至④四个情节可能也有耳闻,但如果要将其“起因”“经过”“结果”都表述出来,却是不读原著所无法做到的——本题的创新点即在于此。

(参考答案:以武松为例。(1)武松斗杀西门庆;(2)起因——武松杀了嫂子之后,就来到酒楼寻找西门庆。经过——武松将嫂子的人头往西门庆脸上一掼,西门庆吓了一跳,想跳窗逃走。武松跨步上前,与西门庆打斗起来。西门庆终不是武松的对手,只几个回合,就被武松摔到酒楼下,跌得发昏。结果——武松跳下楼,手起刀落,取了西门庆的人头。(3)针对所选片断来谈,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4、选择扩容量,细节验真才

(2008年江苏常州)下列说法中,对《水浒传》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

一项是:( ) C.

宋江和林冲率梁山众英雄在忠义堂排定座次,“智多星”吴用、“神行太保”花荣、“立地太岁”阮小二、“小李广”戴宗等一百零八条好汉,依据所长,各就其位。

创新视点:本题一改名著选择题考查仅针对文学常识或人物形象的惯例,从《水浒传》中选取了四个相对详细的情节让考生判断其“准确性”,一方面扩大了考查的容量,另一方面将细节纳入考查,全面提高了名著考查的难度。

参考答案:C(“神行太保”戴宗、“小李广”花荣)

模拟训练

一填空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

___________小说。(施耐庵、元末明初、章回体长篇白话)

2、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______________》(《水浒传》)

3、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这条弧线以____________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____________降至终点。(误走妖魔、魂聚蓼儿。)

4、《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______。(晁盖)

5、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___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

______________。(吴用、智取生辰纲――花石纲)

6、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__________,他的绰号是

__________。(史进、九纹龙)

7、《水浒传》中的“智多星”是指哪一个人物?(吴用)

8、《水浒传》中共有_______将,天罡是_____人,地煞星________人。(一百零八、三十六、七十二)

9、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拳打镇关西(鲁提辖)

(2)、梁山泊______落草,汴京城______卖刀(林冲、杨志)

10、“《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是________(人名)对《水浒传》的评价。(毛泽东)

11、《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_______,善射的是小李广________,善行的是神行太保______________。(时迁、花荣、戴宗)

12、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

_____________。(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13、宋江在浔阳楼上倚阑畅饮,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作了《西江月》,又写了四句诗,其中的后两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

____________________!”(敢笑黄巢不丈夫)

14、《水浒》中叙述了好汉_______“大闹野猪林”的故事。 (鲁智深,或“鲁达”。答“鲁提辖”也可)

15、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

(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

16、根据《水浒传》1-40回的内容,完成下面题目。(答案字数不超过150字)。

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言之有理即可。例如:我赞美鲁智深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我也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汉。)

17、清代著名理论家、批评家金圣叹将《_________》、《庄子》、《离骚》、《史记》、《西厢记》及杜甫诗相提并论,合称为“六才子书”。(《水浒传》)

二综合

18、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达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例如:我赞美鲁达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我也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汉。(言之有理即可)

19、《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却同样义薄云天,请你举出两位能体现这种“义气”的英雄人物及其相应事例简单作答。

「(1)鲁达。鲁达义救金氏父女,拳打镇关西。(2)武松。武松为替施恩夺回店铺,大闹快活林,醉打蒋门神。(3)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4)宋江私放晁盖是“义”。」

20、《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是哪几位好汉?各自的绰号是什么?

晁盖:晁天王;陆云龙:公孙胜;吴用:智多星;阮小二:立地太岁;阮小五:短命三郎;阮小七:活阎罗;刘唐:赤发鬼;白胜:白日鼠。

21、“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四个即可)(吴用,沉着、冷静、足智多谋;智取生辰纲、智取大明府、智取文安县、智赚玉麒麟。)

22、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逢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这段出自哪个故事情节?涉及到哪几个主要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陆谦)

23、“一个是沂水县成精异物,一个是小狐山作怪妖魔,这个是酥团结就肌肤,那个如碳屑凑成皮肉。一个是马灵官白蛇托化,一个是赵元帅黑虎投胎。那个学华光藏教主,向碧波深处显形骸;这个像黑煞天神,在雪浪中呈真面目。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这段说的是哪一个情节?主要人物是谁?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李逵张顺)

24、A 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1)文段中A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

(2)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他的另一个故事:

(参考答案:(1)疾恶如仇(行侠仗义)、豁达明理、粗中有细等。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性格特征及其故事情节

一、“仁”的代表——刘备

1.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占领荆州夺取汉中建立西蜀夷陵之

战白帝托孤

2.精彩片段

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赚城斩车胄)

“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简析“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情节中曹操刘备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答:“煮酒论英雄” 中曹刘的对话充分反映了二人性格:曹操咄咄逼人的谈吐体现了他诡诈阴鸷、骄横霸气的性格,同时也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踌躇满志与高瞻远瞩;刘备立志复兴汉室但此时寄人篱下,所以在故作木讷中处处设防,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巧度难关,体现了他机智从容、大智若愚、韬光养晦。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第三十四回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刘玄德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从荆州向南撤退,荆州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赶快退保江陵。现在带着这么多老百姓,能作战的人不多,若曹操大军追上,何以拒之?”刘备说:“夫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全国之兵讨伐吴国,兵败退守白帝,一病不起,诏诸葛亮等大臣到白帝,抚其背说:“我有先生相助而成就帝业。然而我甚浅陋,未采纳丞相之言而伐吴,自取其败,悔恨莫及。我死在旦夕,不得不以大事相托。”于是将遗诏递给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把着诸葛亮的手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刘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成都王。”诸葛亮听罢,手脚无措,流泪跪拜在地说:“臣怎敢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呢!”

刘备摔阿斗

赵云与乱军中救回阿斗,双手递与玄德。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日:“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二、一代奸雄——曹操

形象:面色惨白,目光锐利。

性格:奸诈狡猾自私残暴纵横恣肆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飞扬跋扈目光敏锐

情节:煮酒论英雄华容道官渡之战许田打围挟天子以令诸侯梦中杀人杀杨修杀华佗杀吕伯奢家

曹操献刀(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公。”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错杀吕伯奢(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著名的京剧传统剧目《捉放曹》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改编的。下面是京剧中陈宫唱词:“我先前自道他(曹操)宽宏量大,却原来贼是个无义的冤家,马行在狭道内我难以回马。”陈宫为何骂曹操“无义”?“狭道内难以回马”又为何事?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相关的情节。

【答案】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割发代首(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

跣足迎许攸(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割须弃袍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曹操逃脱。

横槊赋诗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众将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梦中”杀人曹操身居高位,怕被人暗害,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靠近。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

杀粮官王垕寿春伐袁术时,曹操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用”,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用毫无过错的王垕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

三、“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

继承父兄基业 (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

决计破曹(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

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演义》里曹操也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话。曹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请简要叙述这一情节。

[示例](1)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东吴 (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一月之久,曹提多次进攻仍不能取胜,休战期间便去观察孙权军营,(2分)他从远处看到东吴将士纪律严明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2分)不禁脱口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1分)

孙权遗书退阿瞒(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

曹操起兵进攻东吴,双方对峙于长江两岸,僵持不下。时近开春,江水上涨,曹营不少已经进水,兵卒叫苦连天。曹操已经有些退兵的想法,但一

时骑虎难下。孙权给曹操送来了一封信,先是指责了一番曹操,然后暗示曹操要趁回避江水上涨撤兵,果然曹操即刻退兵。《西游记》是在明代后期的神怪小说热潮中出现的,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是部不朽的著作。

《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其中每个人物都刻画出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构成了《西游记》整本书的主要框架和故事发展的深入。四个人物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缺一不可,他们的人物性格无疑是整本书的点睛之作,让读者眼前一亮,意犹未尽。

首先是唐僧的人物形象,唐僧是来源于唐代的玄奘取经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演化而来的。贞观三年,他为追求佛家真义,前往天竺,历经百余国,费时17载。取回梵文大小乘经论律657部。这一非凡的壮举,本身就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唐僧这一人物形象渐渐衍生开来。小说中的唐僧由于父母凄惨及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又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影响。在正面意义上看,首先,他胸怀天下,惠及人民百姓,百姓疾苦他都看在眼里,大有“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为此他愿意亲身前去遥远的西天取真经来惠及天下苍生,并在一路上歌功颂德,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的思想。其次,他具有足够的勇气。还在寺里的时候,他的众多徒弟就劝他西天路途遥远,路上多有妖魔鬼怪,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他大义凛然的表示已发了弘誓大愿,一定要去取真经。这里便可以看出唐僧的勇气确实可嘉,因为这时候他毕竟还不知道会有孙悟空等徒弟的护送,他也愿意只身前往。再有,他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并不像悟空他们那样具有本领和多年寿命,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类,但是他却能做到面对无数妖魔鬼怪和去西天路途的遥远与艰辛的时候没有想过要放弃也没有后悔,这该是多么坚忍不拔的精神啊。他心地善良,在路上看到蚂蚁也不忍心踩上去。他正直不阿,取经途中女儿国国王看上他的英俊外貌,给他数不尽的荣华富贵让他留下来他也不为所动。在美女和金钱的诱惑下他依旧能始终如一,一心向佛,这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但唐僧这个人物形象也有着不少的负面影响。他个性懦弱,贪生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虽然满怀理想,但是本身却无任何能力,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只能坐等他人援助,毫无办法自救。他过于善良仁慈,不能明辨是非,人妖不分,好坏不分。特别是三打白骨精那一段,自己毫无主见,听信猪八戒谗言,多次把明辨是非的悟空赶走,等到被妖怪抓了才后悔把悟空赶走。所以我们从书中可以频频看到唐僧的口头禅:“悟空,救我。”从此看来,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其实不是什么圣僧,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俗子,不能片面的评判这个人物的好与坏,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我们都能从吴承恩笔下看到那个精彩的唐僧。

其次,我们来看看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书中一开始就写了孙悟空是吸取天地精华的神石中孕育出来的,使得这个人物更具有神奇色彩。之后描写的他的一系列故事更是有声有色,从灵石中诞生、拜师学艺、成为花果山美猴王、获得定海神针、官封弼马温、偷蟠桃偷仙丹、大闹天空、八卦炉中逃出,直至最后被压在五行山下。遇见唐僧之前的前七回绘声绘色的描写了孙悟空的这些故事,使得书中人物更具有传奇色彩更令人期待,这些经历使得孙悟空获得更强的本领,更为下文的斩妖除魔埋下伏笔。纵观整本书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几个特点。一、天性烂漫。他是天地灵气孕育而生的,可谓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所以更是不会有人教他礼仪教他生存的道理,他靠自己摸爬滚打而渐渐长大,自然也就保存了他天性的淘气,这些就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他今后的反叛,率真,崇尚自由的特点,他是依靠自己而生存的,从很大意义上来讲他不过是个淘气的孤儿罢了。二、求学好问,不求

甚解。虽然他淘气,但是对于求学上他又能一丝不苟聪明伶俐。他历尽艰辛,独自漂洋过海,历经八九载,学会了讲人言、行人礼,跋山涉水,看透了人世间的追名逐利,最终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菩提老祖为师,并领悟菩提祖师在头上敲三下即是三更时刻前往学习,最终历经近20年习得金丹术、地煞术,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之本领。三、率性而为,追求自由,藐视权威。即使他在菩提祖师那里学得一身本领,也难改他的本性,他不受任何势力的束缚,任意妄为。他大闹龙宫取得定海神针做为武器,并捣乱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大闹天空和篡改生死簿也体现了他崇尚自由,敢于斗争,不屈服于势力的权威的特性。在这些斗争过程中,无一不体现出他的率性而为追求自由,这成为了他第一个人生奋斗阶段的历程。四、具有鲜明的爱憎之心。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浓厚的感情。在车迟国,他解救了无辜的五百名和尚,并把妖怪扮的国师除掉;在比丘国,他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并制服了白鹿精;他在凤县郡中帮忙求雨造福那里的百姓……等等,我们都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善良,爱憎分明。五、尊敬师傅。无论受了多大的委屈,唐僧怎么的错怪他,他也不会离开唐僧回到他的花果山过逍遥的生活。一次次的被唐僧念紧箍咒赶走,他也总会一次次的回到唐僧身边保护他去西天取经。六、智慧超凡,才学卓绝。纵使他拥有过人的本领,他也不因此沾沾自喜,粗心大意。他能够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的伪装。他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或变成小飞虫到敌人内部去探听虚实。他还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或钻进妖魔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他总是无往而不胜。总之我觉得孙悟空这个形象是非常成功的,他表现了古代人们丰富的斗争意识,超群的智慧和追求信念的这一理念。

接着,备受争议的就是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他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府。因调戏嫦娥惹怒玉皇大帝,幸亏太白金星求情,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受到观音菩萨的指点而成为唐僧的二徒弟。他是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的喜剧典型。他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以及贪婪自私的本性,但他又拥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其实在西游记里他的形象最接近普通人,他唠叨埋怨,他并不是一心想去西天取经,整天想着分散伙饭而自己能得到多少利益,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他就只想着溜之大吉。他还有着强烈的私心,去化斋的时候他总想吃得最多,自己没吃之前是不会先考虑到师傅的。他贪图美色,热衷荣华富贵,见到美女总忍不住上前搭话,在女儿国时也在拼命劝阻师傅要留下来享受荣华富贵不去西天取经。但他也能吃苦耐劳,脏活累活差遣他去干他也愿意为之,虽然多有抱怨。他勤恳憨实厚道,在二十回中“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师徒们遭遇黄风怪,八戒一钉耙把虎怪的头颅筑了九个窟窿,首次荣立战功。在今后的日子里,八戒往往能成为开路先锋,起到一定的作用。他贪吃、贪睡、重财、好色,但其实这也是人所拥有的秉性。他原本是天篷大元帅,作战勇猛,只要力所能及,他一定会亲历前往,最值得肯定的是,虽然他被妖怪擒拿,他也不会屈服投降,破口大骂要妖怪叫他“猪爷爷”。虽然他自私自利,但能顾全大局。猪八戒在很多时候都是先顾及自己的利害关系,但是那些脏活累活,比如背尸体,挑行李这些孙悟空不愿不屑干的,都是由猪八戒来承担。他虽然懒惰,但也算能吃苦耐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猪八戒这一喜剧形象更给书中增添了色彩,虽然他有众多的秉性,但是由于这更于贴近常人的习性,所以我们也并不觉得他讨厌,相反会觉得他更可爱更真实。

最后,来说说沙僧的人物形象。他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惹怒王母娘娘,幸亏赤脚大仙求情,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

穿心之苦。后被唐僧师徒收服,负责牵马。沙僧这个形象向来是不被重视的,可是实际上,沙僧是一个具有个性的艺术典型。沙僧一向被认为是个毫无主见,缺乏个性而具有奴性化倾向的可有可无的人物。其实不然,沙僧形象并非可有可无,他不仅是一个具有个性化的典型人物,而且还是作品主要人物中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他在这个取经团队中具有独特性,和而不同。他不仅和师徒保持着和睦融洽的关系,而且还在不停的调解师徒之间的矛盾。一路上,猪八戒总在困难的时候嚷嚷着要分行李,他也总是积极制止,坚持西天取经的原则。他又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在取经过程中斩妖除魔,孙悟空图名不图利,猪八戒图利不图名。只有他,心无二念,既不为名,也不为利,牵马挑行李,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只为取经。他老实忠厚,处处为唐僧着想。沙僧就是这样一个貌不出众行不惊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责任心,取经就一定要能取到。他没有太多的抱怨,兢兢业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默默无闻,信守承诺,自食其力。因此沙僧的形象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他是唐僧的贴身侍卫,孙悟空的好帮手,西天取经队伍中的粘合剂。他奉献的是合作的团队,是和谐的社会。

所以纵观《西游记》全书,这一系列主要人物都具有他们的不同特点,缺一不可,取长补短,创出不朽的篇章。

红楼梦

贾宝玉:反抗封建道德,但又趋于消极。

林黛玉:才华横溢,尖酸刻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薛宝钗:端庄从容,随分从时,城府极深。

王熙凤:泼辣爽朗,为人狠辣。

一、贾宝玉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三、王熙凤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四、贾探春,贾政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香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超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第五十六回中的探春,以处事的果断干练显示出了她卓超的才干,而宝钗的嬉言却引出了她政治性的言论,真是叫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

五、薛宝钗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份演着重要的角色。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并且自身深受其害。她在家中与人关系甚好,受众的喜爱。她的性格中有王熙凤为人的圆滑,林黛玉小心和与贾宝玉完全对立的封建束缚的思想。

六、刘姥姥

封建、贫穷、可笑的形象通过作者的笔墨,全部体现出来。

七、晴雯

晴雯乃贾府内又一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天生的叛逆,直率,任性以及无所忌惮的言辞给读者呈现出了又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晴雯并未因为宝玉是她的主子而谦虚,忍让他的无理大骂,而是以理辩驳。

八、平儿

《红楼梦》里丫环最漂亮的,还得是平儿,由于她被贾琏收了二房,所以地位也就不同于别的一般的丫环了,但她的出身低微这个事实却一生也抹不去,这也就决定了平儿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不会太高。

平儿天资聪慧,可偏与王熙凤成主仆关系,则显得有点儿“小巫见大巫了”,不过在日常事务处理上,平儿可是帮了凤姐的大忙了,所以说王熙凤对平儿也挺好。平儿还是比较善良的,当贾琏在外面沾花惹草,勾搭上尤二姐后,王熙凤假惺惺的去把尤二姐接回来,却在背地里使坏,使二姐已经成形的胎儿堕掉了,二姐也不堪忍耻辱而自缢身亡,在这期间,贾府里唯一对她好的便是平儿了,一直对他百般照顾,还把好死时将要交给贾琏的二百两银子一文不少的交给了贾琏。平儿在贾府没落后出家为妮,一生遁入空门,从此与世俗无缘,唉,平地儿啊,可怜,可悲,可叹的平儿呀!

十二金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十二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十二儿:庆儿、昭儿、兴儿、隆儿、坠儿、喜儿、寿儿、丰儿、住儿、小舍儿、李十儿、玉柱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七尼:妙玉、智能、智通、智善、圆信、大色空、净虚。

七彩:彩屏、彩儿、彩凤、彩霞、彩鸾、彩明、彩云。

四春: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

四宝:贾宝玉、甄宝玉、薛宝钗、薛宝琴。

四薛:薛蟠、薛蝌、薛宝钗、薛宝琴。

四王:王夫人、王熙凤、王子腾、王仁。

四尤:尤老娘、尤氏、尤二姐、尤三姐。

四草辈:贾蓉、贾兰、贾芸、贾芹。

四玉辈:贾珍、贾琏、贾环、贾瑞。

四文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四代辈:贾代儒、贾代化、贾代修、贾代善。

四烈婢:晴雯、金钏、鸳鸯、司棋。

四清客:詹光、单聘仁、程日兴、王作梅。

四无辜:石呆子、张华、冯渊、张金哥。

四小厮:茗烟、扫红、锄药、伴鹤。

四小:小鹊、小红、小蝉、小舍儿。

四婆子:刘姥姥、马道婆、宋嬷嬷、张妈妈。

四情友:秦锺、蒋玉菡、柳湘莲、东平王。

四壮客:乌进孝、冷子兴、山子野、方椿。

四宦官:载权、夏秉忠、周太监、裘世安。

文房四宝:抱琴、司棋、侍画、入画。

四珍宝:珍珠、琥珀、玻璃、翡翠。

一主三仆:史湘云--翠缕、笑儿、篆儿。贾探春--侍画、翠墨、小蝉。贾宝玉--茗烟、袭人、晴雯。林黛玉--紫鹃、雪雁、春纤。贾惜春--入画、彩屏、彩儿。贾迎春--彩凤、彩云、彩霞。

《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史,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

主人公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其将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她们的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另一主人公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正如小说中所描写的“黛玉葬花”一幕,就突出了这一点。花开花谢本来就是自然景象,但她却由此而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聚散无常。她为落花叹息,她把宝玉引为知己,同看《西厢记》,把人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宝玉身上。她深爱着宝玉,但又感到很难如愿。于是,她因想争取自己的位置但又多次失败而顾影自怜,暗泣于无人之处。

她的内心世界似难捉摸,但也常常将其显露于外。若宝玉“得罪”了她,她便生气,泪水涟涟,甚至为他而生病。表面上这样,其实内心仍是挂念着他,借口去看他。宝玉一病,她为之而伤心,为之而哭泣。但由于封建礼教道德的约束,她不得表白,不得自已,最终在

宝钗出阁之日郁郁而死,没能了却自己的心愿。

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荣府内,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她便是王熙凤。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三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淫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又因此遭到嫉妒。

小说中性格鲜明的人物足有数十个之多,如和蔼的贾母,干练的探春,温柔的袭人,可怜可爱却尖刻厉害的晴雯,憨厚善良而又不入流的刘姥姥······总之,大到皇家贵妃,小到丫头村妇,全书中的人物,各具个性。难怪鲁迅先生赞叹《红楼梦》中“都是活的人物”。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并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他生活在罪恶腐败的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着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这些坏的东西和他性格中好的倾向并存着。但随着生活中他所见闻的重大事件给予的刺激和教育,随着他在卷入现实矛盾时精神上所受的挫折和打击,他的思想品格里一些腐朽恶劣的东西就慢慢减少了,清除了,他的叛逆思想性格渐渐坚定了,成熟了。他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最初也带有一些腐朽、邪恶的成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使他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从此他对两性关系逐渐表现出严肃态度,对自己所在的社会表现了深一层的反感。他曾以为天下女孩子的眼泪都要送给他。他爱林黛玉,但遇着温柔丰韵的薛宝钗和飘逸洒脱的史湘云,却又不能不眩目动情。为着他感情的游移不明,林黛玉以血泪和生命对他不断地施加影响,使他从苦痛的体验中逐步摆脱社会势力和贵族恶习对他的纠缠和吸引,使他的性格趋于纯化,头脑趋于清醒,思想感情趋于稳固与坚定。

此外,丫鬟的品格和遭遇也影响着他,使他领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他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的事所遭到的父亲的毒打,经历了这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不但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也使他的叛逆思想大为加强,认识更加深刻。从此他对被压迫、被糟践的女孩子的同情体贴之心,更为深切周到、无微不至;而且在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认识加深的基础上,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史湘云,对于晴雯和袭人、麝月,心里有了亲疏的区分。以这种思想认识为基础,才有“诉肺腑”的情节,他对林黛玉的爱情从此成熟巩固,生死不渝。

贾宝玉否定封建主义社会秩序,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否定君权和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一方面他步步发展自己的叛逆思想,完全倾向着被压迫者并且支持他们;他坚持着与林黛玉的爱情,迫切要求婚姻自主;其实这一切,都是凭藉封建势力给予他的特权而产生的,他还不可能否定封建主义的统治。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所反对的,正是他所依靠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

明清小说研究111

《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20分): 1、影响小说创作的五个主要社会因素是作者、读者、小说理论、、。 2、“三话”是、、,“三言”是、、《醒世恒言》。 3、《花影集》的作者是、《负情侬传》的作者是。 4、《子不语》的作者是,《语怪》的作者为。 5、梁启超概括小说的四种艺术感染力是“熏”、“浸”、、。 6、《海上花列传》的作者是。 7、万历中期以后,出版中心由移至。 8、康熙年,清政府正式颁禁毁小说令。 9、的问世,标志着明清小说由改编到独创这一过程的结束;的出版给拟话本小说的发展划上了最后的句号。 10、金圣叹评点了《水浒传》,毛宗岗评点的是。 二、多项选择题(20分,多选少选均无分): 1、《儿女英雄传》是: A讲史演义B世代累积型作品C通俗小说D章回小说 2、属清初世情小说的作品有: A《樵史演义》B《金云翘传》C《世无匹》D《炎凉岸》 3、以下属李渔作品的有: A《照世杯》B《连城璧》C《十二楼》D《生绡剪》 4、以下属清初“时事小说”的有: A《新世鸿勋》B《七峰遗编》C《魏忠贤小说斥奸书》D《剿闯通俗演义》 5、编撰拟话本小说的有: A熊大木B余邵鱼C艾衲居士D凌蒙初 6、冯梦龙参与编创的作品有: A《警世通言》B《喻世名言》C《情史》D《无声戏》 7写过谴责小说的人物有:

A梁启超B黄遵宪C曾朴D李宝嘉 8、属文言小说的有: A效颦集B野叟曝言C阅微草堂笔记D绿野仙踪 9、续书较多的历史时期是: A清初前期B康熙后期至雍正朝C顺治至康熙前期D乾隆晚期 10、由改编向独创过渡的小说类型有: A拟话本小说B时事小说C神魔小说D公案小说 三、名词解释:(8分) 1、头回 2、狭邪小说 四、简述题(30分): 1、什么是拟话本小说?它具有哪些形式特征?这些形式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又是怎样蜕变 的? 2、《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3、什么是熊大木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什么特点? 五、论述题(22分): 论《红楼梦》。

《明清小说》教案

《明清小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知道明清时期戏剧的繁荣、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简述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成就,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把四大名着的要点制作成表格,训练他们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知道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在方法上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④明清文化是明清政治、经济的反映,让学生了解政治、经济(上层建筑)对文化影响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充分调动学生从影视剧、连环画等媒体获得的已有认知,进一步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成就。 (2)通过设问、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激活学生思维,理解四大古典名着的思想艺术特色。 ⑶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清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期,这些小说多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我们骄傲。它进一步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和文化素质,我们应努力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着原作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方法 (1)重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着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 ①通过让学生制表归纳四大古典文学名着,解决重点;②通过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与反封建的关系等问题的细致分析,突破重点。 (2)难点:多方面地了解四大文学名着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处理方法:①通过提前预习、查找资料化解难点;②将影视音像资料、图文资料和学生已有认知巧妙结合突破难点。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红楼梦中人》 师:为筹拍版《红楼梦》,北京电视台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红楼选秀活动。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历时十个月,覆盖了全国赛区,一时间赞许者有之,责骂者有之,反响强烈。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四大名着,除了《红楼梦》还有呢? 生齐声回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师:另外三部名着也在开始筹划翻拍,近来中国出现了翻拍名着热,可以看出这四部名着队我们现在的人依然有极大的魅力。大家知不知道四大名着产生于什么时期? 生:明清 师:这四部小说是明清时小说的代表,那么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读读明清那些迷人的小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中国古代小说,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明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字。到了明朝,小说开始繁荣起来,清朝时继续发展。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最为繁盛时期,盛开了无数娇艳的花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时期出现如此众多的小说呢。我们一

高考常见的小说中描写人物性格的词

高考常见的小说中描写人物性格的词语有哪些 回答 一视同仁一清二白大义灭亲大公无私 义无反顾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忍辱负重奉公守法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忠心耿耿忠贞不渝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涓滴归公虚怀若谷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童叟无欺谦虚谨慎廉洁奉公 毅然决然豁达大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襟怀坦白 缄默孤独——乐群外向迟钝、学识浅薄——聪慧、富有才识 情绪激动——情绪稳定谦逊服从——好强固执 严肃谨慎——轻松兴奋权宜敷衍——有恒负责 畏怯退缩——冒险敢为理智、着重实际——敏感、感情用事 信赖随和——怀疑、刚愎自用现实、合乎成规——幻想、狂放 坦白、直率、天真——精明能干、世故 安详沉着——有自信——忧虑抑郁、烦恼多端 依赖、随群附众——自立、当机立断 矛盾冲突、不明大体——知己知彼、自律严谨 心平气和——紧张困扰 百伶百俐冰雪聪明聪明伶俐聪明正直聪明智慧大巧若拙精明强干冥顽不灵足智多谋夜郎自大大智若愚桀骜不驯刚肠嫉恶落拓不羁心直口快心浮气躁傲骨嶙嶙不劣方头沉静寡言动心忍性刚中柔外乖僻邪谬蕙心兰质姜桂之性文如其人习与性成严气正性外强中干元龙豪气外圆内方秀外慧中直内方外色厉内荏奴颜媚骨不拘小节老成持重跋扈自恣刚愎自用高傲自大孤芳自赏固步自封骄傲自满妄自菲薄两面三刀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自轻自贱自以为是斤斤计较优柔寡断虚怀若谷心口如一好为人师矜

才使气目空一切目中无人天真烂漫老奸巨滑刁滑奸诈刁钻古怪刁钻刻薄口蜜腹剑赤胆忠心胆大心细心灵手巧心直口快谨小慎微豪放不羁表里如一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口是心非 多重性格乐天达观成熟稳重幼稚调皮温柔体贴活泼可爱普普通通内向害羞外向开朗心地善良聪明伶俐善解人意风趣幽默思想开放积极进取 小心谨慎郁郁寡欢正义正直悲观失意好吃懒做处事洒脱疑神疑鬼患得患失异想天开多愁善感淡泊名利见利忘义瞻前顾后循规蹈矩热心助人 快言快语少言寡语爱管闲事追求刺激豪放不羁狡猾多变贪小便宜见异思迁情绪多变水性扬花重色轻友胆小怕事积极负责勇敢正义聪明好学 实事求是务实实际老实巴交圆滑老练脾气暴躁慢条斯理诚实坦白婆婆妈妈 坚强刚强顽强钢铁(钢铁的意志)铁石(铁石心肠)不屈刚烈刚直刚毅沉毅强项硬气烈性(烈性汉子)血性(血性汉子)血气(有血气的青年)硬(硬汉)刚(性子刚)百折不挠百炼成钢威武不屈坚强不屈坚贞不屈宁死不屈至死不屈不屈不挠万死不辞誓死不二之死靡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脆弱软弱薄弱(意志薄弱)懦弱软(心软)听人穿鼻婆婆妈妈娇生惯养 坚定坚(坚守阵地)坚决坚忍坚贞坚忍不拔矢志不移锲而不舍斩钉截铁海枯石烂坚定不移破釜沉舟恪守不渝岿然不动雷打不动精卫填海磨杵成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小说作文之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段专业课内容整

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段专业课内容整合的探讨摘要:本文根据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的 具体内容以及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避免 专业课与专题课内容的重合,以达到重新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明清文学;明清小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63-02 一 “明清小说研究”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第六学 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 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方向 所有专题课,均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选 修课程。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都要求在之前修过中国文学专业课,且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轮廓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的作 家作品等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在专业课程开设之后进一步开设与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不同、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提高课程,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 主要体式进行的,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明清文学史专业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 专题课又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明清文学史的基本格局与研 究现状基本上是非主流文体的小说和戏曲,占据了中心位置;而主 流文体的诗文词,则居于边缘地带。以目前高校通用教材、袁行霈 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 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五章,戏曲三章),诗文占三章,散曲 与民歌合占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 章(小说占四章半,戏曲占一章半),诗文占二章。以赤峰学院文 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用郭兴良、周建忠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九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 说六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七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四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可见,明清文学史叙述已经完全背离了明清时期的文学真实,但从学 术研究和文学演进的角度,又具有一定合理性。名家名着的评析乃 小说戏曲章节之主要内容,然精英文学史观与学术研究资源分布不

高中语文第四册明清小说鉴赏浅谈

高中第四册明清小说鉴赏浅谈 高中第四册安排了一个小说单元,四篇均为明清小说,四篇小说均选自明清小说,既因为它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因为在古典小说中明清小说的艺术成就最高。我国的古典小说多少年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深远,作为高中学生,不管以后是进入高校继续深造,还是直接步入社会,读一定量的古典小说,尤其是读其中的精华明清小说都是完全必要的。 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面对同一文体阅读的层次是很不相同的,乡间不识字的老太太和大学里的教授在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都会同情杜十娘,怒斥李甲、孙富。而不同在于乡间老太太没有教授更深入的从社会学、美学等方面去思考它的价值。读小说的人爱从小说中看“热闹”,这就是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而鉴赏则必须跳出“看热闹”的境界。 明清小说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其魅力肯定不如现当代小说,只要看一看古典名著和小小说各自在柜台的行销量就知道了,而存在的读者群中基于“古典名著”去读的也远大于了喜爱的理由。为什么学生缺乏对古典小说的热情呢?古典小说包括明清小说与现代社会的距离感造成了很大的阅读不适应,有学生在阅读《红楼梦》时,就奇怪,宝、黛整天除了吃喝,就不见他们学习,也不明白宝、黛的爱情价值究竟有什么值得称道。这是清代作品,写于1757至1778年左右,距离不过三百年间的时间,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学生阅读的困难首先来自语言障碍,虽然这些作品使用的基本为当时白话,但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已基本上相当于阅读浅易文言文了。更大的障碍来自生活情景的改变,由明清到今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学生很难想象三五百年前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甚至于每一个生活细节上都无法想象。学生对明清时代社会风尚、社会生活的认识,大多来源于真真假假戏说性的明清电视剧中,可靠程度有限,有时甚至有错误认识的可能性。 由此推出这样的结论是必然的,我们要鉴赏明清小说第一要务在于认识明清时代的社会生活。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整体处于较为稳定的时期。封建的政治体制更加成熟、完备,专制主义更加加强。同时也正走向没落和衰败,此时农耕文明高度发达,而商品经济在富庶的地方日益萌芽,在城镇中出现了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城市中一种有别于农耕社会的新的群体----市民阶层正在兴起。而同时属于这个阶层的思潮也渐兴起。如在清乾隆年间,山西就出现这样的情形,地方官员向皇帝禀告此地民风,第一流的子弟不再走科举之路,又往往都送去学经商,在明清小说中这样的离子当然就屡见不鲜了,如《白秋练》的男主人公,就是父亲不想让他走科举之路,转而经商,于闲暇读玩诗书引出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重商轻农甚至蔑视科举这样的思想,虽然是一种“叛经离道”,这种思潮虽然在冲击着封建体制的大局。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在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就会明白杜十娘为什么没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给李甲,直到被李甲出卖,十娘想用这些财宝去撬布政使老爷的家门,使他能接受自己,想用钱财打破封建门阀制度的壁垒,这种思想不但十娘有,《白秋连》中的女主人公被公公认可,原因也是白秋练善于玩期货,能预测物价跌落,一句话,能赚钱。 社会生活的改变,使作家们的思想也在发生变迁。在思想文化领域受社会生活的影响,这种崇拜圣贤,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潮兴起。这使得文学观念也有了新的特质。于是我们在《三国演义》里看到了具有草根文化特质的“忠义”的极力歌颂。甚至极有点个人恩怨色彩的华容道放操也被作为忠义精神极力推崇。而在《水浒传》中我们看到的是“官逼民反”“乱自上作”

明清章回小说人物特点及演变

略论明清章回小说人物塑造 之特点及演进明清时期,小说的叙事艺术已趋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种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为繁富的鸿篇巨制,其间有宏大精致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丰富多彩的语言,无微不至的描绘。文学的表现力达到了从未有过的完备。本文就浅析几部明清时期成就最高的章回小说的人物塑造特点以及他们的演变过程。 《三国志通俗演义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关于《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学术界大体上有类型化与特征化两个观点。 一、类型化 1963年,李泽厚在《典型初探》一文中,认为:张飞、诸葛亮都是类型化的典型,后来停止研究。到80年代才真正开始讨论。 80年代对《三国》人物塑造类型化这一观点做出较全面的研究的是1983年傅继馥,发表《三国人物是类型化典型》一文,该文认为《三国》的人物就是类型化的典型。“类型化”的主要特征是:1、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都有一个主要特征,这一主要特征表现的非常突出。2、文章还认为小说人物性格缺少变化,基本上稳定不变。 类型化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接受。例如1996年复旦大学章培恒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三国》写人物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例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等。”又如1998年北师大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大抵可分为很多类型。在接受“类型化”这一观点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是2000年南开大学罗宗强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认为:《三国》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是类型化,其艺术特征主要有:1单一性。2稳定性。 二、特征化 特征化就是指《三国》人物塑造具有特征化的特点。1993年刘上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不同意类型化特点,而代之为“特征化”。1999年袁行霈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接受了特征化这一观点。认为《三国》塑造人物的显著特点是:突出甚至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舍弃性格中的次要方面,创

清代笔记体小说中的才女形象研究

92 一、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 明清小说研究,数十年来出现了失衡现象。通俗小说,特别是七大名著的研究受到学术界专家的普遍重视,而文言小说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学术界小说研究者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言小说的研究略呈上升趋势,其中笔记小说也日益受到学者时贤的重视。以往学者时贤多重视笔记小说的史料性价值和学术性价值,而对它的文学性价值重视不够。目前笔记小说的研究,除了一些笔记小说作品的汇编、专题论文外,还有小说史的著述,如刘叶秋的《历代笔记概述》、吴礼权的《中国笔记小说史》、苗壮的《笔记小说史》等。本文试从才女形象(本文所举例证中的女性除特别说明外,一般都是指“才女”)这一文学现象切入,来探究清代笔记体小说中才女形象产生的土壤,并研究才女形象的思想文化内涵及其艺术塑造。 “清代笔记小说丛刊”或“清代笔记小说集成”,都存在着用“笔记小说”指称笔记文学的现象。笔记小说作品中有一大批单纯记述典章制度、风物习俗、医药技术的著作及阐释经史、考据文字、天文历算等的著作,这些非小说因素掺杂在内,对笔记小说和笔记文学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大障碍。用笔记小说指称笔记文学这一现象是由于对小说观念的理解不一造成的。笔者的研究范围是时贤所指称的笔记小说中既是笔记,又是小说,二者兼而有之的部分,为了与笔记小说相区别,本文将之称为“笔记体小说”,是指用笔记形式写作的小说作品。 清代是笔记小说发展的高峰期与终结阶段,所以作品繁多,题材多样。其中妇女题材的作品又占相当大的比重,本文试从才女形象这一角度来研究清代笔记体小说。历来学者从才女形象这一视角研究清代笔记小说的比较少,其原因是才女的被忽视。由于受封建礼教“男尊女卑”和宋明理学“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束缚,女性的才能被压抑,才女不得彰显。也就是说,她们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许她们做,女性并不是生来就无才,而是没有显露才能的机会。到了清代,由于思想文化观念的改变,一些文人作品中出现了一大批女诗人、女秀才、女博士、女英雄等。小说作者开始对“才女”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观照,肯定她们的才华。才女形象在清代笔记体小说中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研究者特别关注。 清代笔记体小说中才女的“才”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再像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戏曲中的佳人之“才”,只是“能诗擅文,诗便成了男女主人思慕、追求的契机和表达倾慕之情的方式。”[1]才女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她们不仅仅是爱情婚姻的主角,有的甚至参加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去,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将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第一,清代笔记体小说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才女形象?此问题可以从清代特殊的社会思想文化背景、现实生活中的才女,以及创作主体——作家的心态、处境及其女性观等三方面对才女形象塑造的影响来论述。第二,小说中才女形象的思想文化内涵如何?主要从婚恋中的认同与抗争、乱世中才与智的凸显、才女的理想与独立人格等三方面来论述清代笔记体小说中的才女形象所具有的独特性,以及这些才女在妇女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个性解放与经济、政治独立的道路上所体现的重要价值,对后世作家塑造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形象提供一定的思维模式,对妇女的出路进行可贵的探索。第三,这些才女形象又是如何引人注目的?这涉及到才女形象的艺术塑造问题。从矛盾冲突、对比等的角度来研究才女形象,使之更鲜明。作为时间艺术的笔记体小说,笔者也试着从叙事时间的角度来研究才女形象的艺术塑造。无论是从才女形象的思想文化内涵还是从艺术塑造来研究,本文都将论及到它们的局限性。 清代笔记体小说中的才女形象研究文/杨景霞 笔记小说因内容杂糅、形式不一很少受到学界的重视。清代笔记小说中有一种既是笔记、又是小说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笔记体小说”。清代笔记体小说中大量才女形象的出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才女作为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具有独特的魅力。清代笔记体小说中“才女”的“才”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分析小说中的才女形象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助于唤醒普通大众妇女的独立人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学审美

明清小说赏析

《明清经典小说鉴赏》期末阅读报告 品《聊斋志异》 姓名:xx 指导教师:xx 学号:xxxxxx 学院:动力学院 专业班级:能动x班 2016年5月

品《聊斋志异》 【摘要】《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称《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1】蒲松龄以出色简练的文笔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构造了蜿蜒曲折的故事情节,可以称得上是清代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全书主要分为五个比较大的主题思想:自由爱情、腐败的科举制度、腐败的政治、贪官土豪的暴行、人民高尚的道德情操等。通过对自由爱情、高尚道德情操的歌颂,以及对腐败科举制度和政治、暴行的讽刺与批判,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关键字】聊斋志异蒲松龄讽刺歌颂 正文 本文将通过对《聊斋志异》中的其中一部分小说进行分析,来展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我的一些个人见解。 《香玉》主要讲诉了一个书生的爱情故事。住在太清宫附近读书的书生黄生爱上了一个白牡丹花妖香玉并与之成婚。某一天香玉的本体白牡丹被人偷掘,香玉去世。黄生悲痛欲绝,在凭吊时又遇到山茶花(耐冬树)所化的红衣女子绛雪(香玉的好姐妹),绛雪被黄生的深情感动,因此经常陪伴在黄生身边代香玉照顾黄生。后来,花神被黄生打动,便使香玉复生,黄生与香玉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原文中首先开场以“牡丹高丈馀,花时璀璨似锦。胶州黄生,舍读其中。一日,自窗中见女郎,素衣掩映花间”等句子描述香玉的美丽,为黄生爱上香玉埋下伏笔。之后香玉与黄生两情相悦,相亲相爱。按照原文中的描述,我们可以从“后生妻卒,生遂入山不归”中可以看出黄生应该原本是有妻子的,但是黄生却又与香玉相爱。按照我们现代人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是不合理的,但是这却恰恰体现了蒲松龄先生的文笔之神妙。黄生并不爱他的妻子,尽管文中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妻子是按照当时封建礼教的传统,由父母而决定的婚姻。而黄生与香玉却是自由恋爱,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从旧婚姻与新婚姻的对比中,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感受到蒲松龄先生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表达了对自由恋爱的向往之情。这是我认为的全文的第一个亮点。第二个便是小说中的第二女主角绛雪,在香玉逝去之后,同样是爱上了黄生,但和香玉与黄生的爱却不同。绛雪对黄生的爱是一种更加洒脱的爱,这种爱至情至性,却又不对黄生产生爱的困惑,爱的影响,不受世俗的羁绊。当香玉回归之后,一句“日日代人作妇,今幸退而为友”,将自己从黄生的情人变成了黄生的朋友。这种洒脱的爱,简直世间罕至,即使是现在的人们,能够做到“爱,就是要放手”的人又有多少呢?而在古代,一个女人如果和一个男人发生了关系,那是必须要嫁给那个男人的。这些伦理道德在小说中没有丝毫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被小说所抨击。这两个亮点,是我认为最能体现蒲松龄想要表达的自由爱情的精华所在。 《叶生》主要讲诉了一个文章词赋绝佳的书生始终不能考中秀才的故事。河南淮阳一个姓叶的书生,有着首屈一指的文章词赋,但每次应试却都名落孙山。之后遇到一个新知县丁公很欣赏他,帮助他继续研读诗书,却依旧落榜。叶生十

《明清小说》试题及答案

玉林师范学院成高《明清小说》期考试题 专业:汉语言文学考试学期:(四)考试时间:120分钟 教材:周先慎《明清小说》,北京大学 班级:学号:姓名: (每小题1分,共20分) 1.(),简称“科”,指的是元杂剧中的动作、表情的舞台提示,或指舞台效果。 2.《窦娥冤》的情节是从民间流传的“()”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3.现存宋金时期惟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 4.良辰美景奈何天,()。 5.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被称作“()”。 6.“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是()对《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评语。 7.《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的英雄好汉是()。 8.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名《》。 9.《西游记》人物塑造的特点是()三位一体。 10.现存最早的话本小说总集是《》。 11.清代小说中尊定了我国古典讽剌小说基础的是《》 12.标志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发展高峰和总结的清代小说是《》。 13.《桃花扇》的作者是()。 14.朱权著的《》对研究元及明初杂剧有重要价值。 15.魏良辅的《》是关于昆曲的重要著作。 16.清初苏州派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与朱素臣等共同创作的《》刻画了颜佩韦等五个下层市民形象。 17.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 18.开常州词牌之风的词人是()。 19.《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 20.明末小品文成就最大的作者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 A.商人妇 B.村姑 C.妓女 2.元末杨维桢以诗得名,其乐府诗多揭露社会黑暗,竹枝词则饶有民歌风味,当时人称他的诗歌为()。 A.铁笛体 B.东维体 C.铁崖体 3.金圣叹评点过的明代著名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4.明末注重内容辞采的是()。 A.吴江派 B.临川派 C.骈俪派 5.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是()。 A.历史演义 B.英雄传奇 C.神魔小说 6.《儒林外史》中王冕这个人物是()。 A.保持人格独立,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 B.牺牲自我和个性,追求科举功名的一般文土的代表

明清小说《镜花缘》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d14864538.html, 明清小说《镜花缘》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丁佳宁 来源:《文理导航》2019年第04期 【摘要】李汝珍的《镜花缘》是反映女性问题的文学著作,阐述了关于女性命运的各种问题,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突破了传统的女性形象,为女子命运的探索做出了突出贡献。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镜花缘》中女性形象与人物特征。 【关键词】明清小说;《镜花缘》;女性形象 李汝珍的《镜花缘》是清代白话小说中反应女性生活的佳作,揭示了女性抗争命运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女性问题。《镜花缘》中探索总结出了女性的发展之路,也改变了千百年来女性附属地位的命运,可以说,《镜花缘》是对女性审美价值与德才观的突破,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一、明清小说《镜花缘》中的女性形象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先生的长篇小说。《镜花缘》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唐敖、多九公一干人等乘船游历海外的故事,对女儿国、君子国以及无肠国等国进行了描述;后半部分则主要是描述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与其他花仙子的一百位才女突破封建枷锁,建功立业、尽忠朝廷的故事。《镜花缘》诙谐神幻,引经据典,勾勒出的情景十分形象。《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在小说中成功塑造了百余位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阶级不同、命运不同,有的是帝王宰相、大家闺秀,也有忠良后裔、丫鬟宫女,不同的女性有不同的特征,或有胆识、或精通医学、或文采飞扬、或侠骨柔肠。 (一)《镜花缘》中富有思想的女性形象 《镜花缘》成功地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些女性有自己的思想与观点,是具有独立思想观念的女性形象。例如:才女唐小山便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她曾经对女科有自己的认识,“开科考文,男有男科,女有女科”“有女皇帝,自有女秀才、女丞相”等想法,这就是较为显著的主张女子参政的一种政治思想。后来唐小山直接引发了男女之间要有公平的贞操标准,两面国强盗纳妾事件等。《镜花缘》中的女权问题主要以唐小山为及周边才女为主开展的。 (二)《镜花缘》中的独立女性形象

《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答案

《明清小说研究》模拟试卷 一、填空: 2、以书坊主身份参与小说编创的有余象斗、杨尔曾、凌濛初。 6、“时事小说”具有新闻性、通俗性、真实性、政治性与轰动性四个特点。 7、祝枝山文言小说的代表作为《江海歼渠记》。 10、清初前期的长篇人情小说主要有《儒林外史》、《红楼梦》。 11、康熙年间禁毁小说的四次发生在康熙26年、年、年、年。 15、“近真”的狭邪小说以陈森的《品花宝鉴》、魏子安的《花月痕》为代表。 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均无分): 1、《歧路灯》是:CD A讲史演义B世代累积型作品C通俗小说D章回小说 12、李渔参与编创的作品有:BC A《东周列国志》B《连城璧》C《十二楼》D《豆棚闲话》 20、属明末时事小说的作品有:ACD A《警世阴阳梦》B《笔梨园》C《剿闯通俗小说》D《樵史演义》 三、简述题: 1、《西游记》的历史地位与创作成就。 答: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2、康熙年间禁毁小说所产生的影响。 3、《红楼梦》对小说创作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一说是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族的腐朽,对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

明清小说中蓝采和人物形象考略

明清小说中蓝采和人物形象考略 摘要:有关八仙传说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社会生活中有较大的影响。八仙传说故事在不断发展、丰富的过程中融入到许多的文学形式里,并对这些文学形式产生了某些影响,如小说,戏曲等。本论题就明清小说中作为八仙之一的蓝采和进行研讨。目的是较全面梳理蓝采和的人物出处,明清以前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戏曲等,并分析他在这些作品中的形象,进而在此基础上深入地理解明清小说中有关他的故事情节,以此来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使这个在神话传说中资料并不多的仙人为人们所了解。 关键词:蓝采和;考源;民间传说;元杂剧;明清小说;人情味 一、前言 八仙故事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八仙的独特形象也深受世俗百姓的喜爱。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加工、提炼、想象和传播,八仙的故事也越来越丰富,人们也把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美好理想附会在他们身上,他们的人物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他们的故事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各种文学作品的素材,对他们研究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研究八仙故事的论著中,浦清江先生的《八仙考》最为详细,稍后一些学者也对八仙进行过补充性考证,但所做考证或研究其原型及流变,或在其形成的历史根源上做探析。近年来,学者们对八仙个体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如党芳莉的《吕洞宾黄粱梦传说考论》(2000)与《韩湘子仙事演变考》(2000),尹蓉的《八仙中的何仙姑》(2004)与《蓝采和与“来唱和”》(2005)等。其中涉及到吕洞宾和韩湘子的较多,而作为八仙之一的蓝采和的单独研究则较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所以我选择这个论题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历代文学作品中蓝采和形象的研究得出这个人物会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在他身上所体现的象征意义,从而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政治面貌、世态人情。 二、蓝采和人物出处考源 蓝采和作为八仙之一,他的事迹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的《续仙传》其文云:“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系六銙黑木腰带,阔三寸余。一脚着靴,一

明清小说研究

浅析三打白骨精 提要:《西游记》里的白骨精自古以来一直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故事很具有代表性,也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也在这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一章还很形象地描写了师徒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白骨精孙悟空唐僧人物形象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这本书里也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其中第二十七回讲了“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章节塑造了白骨精这一形象。这一章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也有翻拍。 《西游记》虽然表面上看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实际上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作者吴承恩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当时社会黑暗,官员腐败,而吴承恩本人怀抱理想,满腹才华,却始终不得志,对当时的社会充满了不满情绪,因此借由这部小说抒发了他的不满。 细细读了第二十七回,这一章节主要是讲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某日走到了一座高山中,唐僧腹中饥饿,孙悟空去化缘,结果孙悟空不在后,白骨精就变成美貌少妇后来欺骗唐僧,想吃唐僧肉,但是唐僧猪八戒等人都没认出是妖精,正好孙悟空化缘回来发现是妖精,不顾唐僧的阻拦,把妖精打死,而唐僧等人误会了他。唐僧还念了紧箍咒并想赶走孙悟空,最终原谅孙悟空。而白骨精也是一个聪明的妖精,第一次没得手,第二次又变成那少妇的娘来欺骗唐僧,而唐僧也信以为真,孙悟空又及时赶回打死了妖精,唐僧又一次误会了他,恨他两次杀了人。第三次白骨精又假扮成那少妇的老父亲来欺骗唐僧,又一次被孙悟空打死,而且这次是真的打死了,没有逃脱。孙悟空解释那是妖精,唐僧本想相信,猪八戒却在旁边煽风点火说孙悟空的不是,唐僧终于下定决心把孙悟空赶走了。孙悟空走前原本还想关照下沙僧,他们师徒却都不领情。孙悟空最终只能无奈离去。 这一章回虽然只有短短地数页,却把师徒四人和白骨精的形象刻画地惟妙惟肖。孙悟空的形象在这部小说中是重点描写的,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机灵聪明、喜欢自由、不畏强权的形象,其实可以说是吴承恩因为那个年代社会黑暗而特地写出来的英雄。孙悟空就好比他,孙悟空不畏强权,喜欢自由,吴承恩本人也不畏强权,因为官场黑暗而不喜进入官场,不想受当时的社会束缚。孙悟空虽然是幻想中的人物,但这种幻想也是注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孙悟空打妖魔也体现了嫉恶如仇,反压迫反强权。而在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是聪明正义的好徒弟。一开始

对明清小说中人物塑造的认识

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凤姐与黛玉的形象塑造王熙凤与林黛玉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两个重要人物。凤姐是贾府的管家,黛玉是宝黛爱情中的主角,两个人都是缺一不可的。《红楼梦》以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存在于封建社会里的大家族的兴盛没落的过程及其个中缘由,还有一群被封建制度扼杀的痴男怨女。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在其中所塑造的各个人物都有其代表性,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是曹雪芹的心血之作。王熙凤代表的是不甘命运安排的干练女人,林黛玉代表的是我行我素的悲情女子,可是她们都成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红楼梦》中曹雪芹刻画了上百个人物,每一个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王熙凤和林黛玉只是众多人物中的一个典型而已。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不论是外在的描写还是内在的品质,都体现着其性格的特点。开始通过外貌描写露出一点性格特征,再通过旁人的看法、处事的方式,将其形象一点点的呈现出来。曹雪芹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可以说是步步为营,层层加深。牢牢的抓住每一个人物独特的地方去刻画,让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离不开封建制度的约束,这是一部悲剧,一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悲剧。无论是王熙凤的精明干练,还是林黛玉的才华横溢都逃不出这个悲剧。 一、外貌描写使其形象崭露头角

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看,就知道这必定是个标志的美人。对王熙凤的形象塑造从这里开始。在文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王熙凤第一次出现,“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后来,周瑞家的向刘姥姥这样描绘她:“这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比是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儿似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通过旁人的描述,使读者初步了解了这位有“凤辣子”之称的荣国府管家。王熙凤真正出现在读者面前是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众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个个都知道是王熙凤来了。这里虽然没有明说,却也体现出王熙凤在家族中的地位。那笑声一传来,就体现了王熙凤的爽朗利落的性格特点。作者先通过旁人的眼睛让王熙凤的干练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一下就记住了这位“凤辣子”。 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一连串的外貌描写和比喻让黛玉的柔弱和病态美的形象深入人心。 两位人物形象的描写上,作者都首先采用旁人的眼睛来对其形象进行初步的塑造,凤姐的“辣”,黛玉的“美”让

中国古代文学史(明清文学)笔记

第七编明代文学 第一章明代诗歌 名词解释台阁体 1.台阁体是明代前期出现的一代表作家个文学流派,有杨士奇、杨溥、杨荣,他们都是台阁重臣。 2.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雍容华贵、典雅工丽。除朝廷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这种文风垄断了当时的文坛。 童心说 1.《童心》是明代后期作家李贽的一篇文章。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 2.针对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提出了他的文学进化论观点。 3.他高度评价小说戏曲的价值地位。 李贽的这些思想是制约整个晚明文学革新的重要杠杆。 公安派(公安三袁) 1.“公安派”是明代重要的文学流派,“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2.公安派用“独抒性灵”来反击文学领域中理学对个人灵魂的束缚。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3.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寻找以独创的精神表现个人真情实感这一文学的最高境界。 第二章明代散文 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嘉靖时,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散文家,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他们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 第三章《三国演义》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二.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 1.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2.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3.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4.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5.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试述《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的主要成就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小说的《三国演义》,一出世便将中国古代小说类型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达到了顶峰,成为古代文学中类型化艺术的光辉模板。《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如下几点: 1.单一性。作品中,绝大多数人物形象是某一道德质量的典范。如曹操的奸、诸葛亮的忠贞、关羽的义、刘备的仁等。2.稳定性。作品中人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它因素基本上稳定不变。如曹操从幼年到老年死去几十年时间里,其奸诈狠毒的性格就没有多少变化。 3.和谐性。回避了性格的复杂性,以曹操式的两面派形象为例,诈中风诬陷叔叔、梦中杀近侍等情节,其奸伪的本质

小说鉴赏期末论文

祥子被注定的悲惨命运 ——浅析社会正确信仰的缺失 摘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的命运从他踏进北平城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在一个充满着私欲、没有正确的信仰的社会里,任何的正常、上进的理想在这样的环境里都是找不到生长的土壤的,最终都会化为泡影,灵魂也只能在其中慢慢堕落和腐朽。 关键词:祥子;信仰;理想;堕落 所谓信仰,即相信和仰望,相信所信之物的真实性,对其有所求,有所盼望,并相信它能给予自己所渴望的东西。 自小在乡间长大,不谙世事的祥子,在失去父母和几亩薄田之后便来到了北平城讨生活。初出茅庐的祥子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一如初生的牛犊,不畏艰险,干劲满满的祥子认为城里跟乡间也一样,只要足够努力,就必然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创造和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就是他的信仰。 年轻健壮的祥子很快就决定了拉车这么个行业,以“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作为目标,坚信着凭借自己的努力必然很快就能做大做强,最终拥有自己的车厂。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祥子真的拥有了一辆自己的车。一切都那么的一帆风顺,幸运之神似乎就陪伴在祥子左右,为他开路,所有的事似乎都在印证着祥子的想法,“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闯出一番事业”。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仅仅持续了半年,北平城的安宁便被战争的硝烟打破。因着想要赚取高车费而怀着侥幸心理的祥子冒险跑到清华拉客,突然出现在祥子面前的军阀让祥子措手不及。祥子被抓去当壮丁,车子也被抢去了。祥子这些年的努力成果,此刻就如烟花一般,短暂就绚烂过后,便又归回了死寂的黑暗,放佛从来不曾存在过。不久前还是“触手可及”的理想就这样湮灭了。祥子的心也有很大一块随着梦想破碎了。 祥子原本坚定的信仰被摇撼了。努力了真的有用吗? 侥幸逃脱军阀之手后祥子整顿了一下自己身心后,便强打精神回到了事业的起点——人和车厂。祥子把身上剩余的三十块寄存在刘四爷那里,期待着积攒足够的钱,再一次拥有一辆仅属于自己的车。 一定可以的,一定会有一辆属于我自己的车的!祥子并没有被之前的挫折打败,渐渐的又振作了起来,深信着天道酬勤的道理。 离开杨家后心情郁闷的祥子来到了西安门,遇上了正好需要车夫的老主顾曹先生,便高兴的在曹家拉上了“包月”。 随着闷葫芦罐逐渐充盈,他的信仰也渐渐的坚定起来了。嗯!一定可以的!很快就又能拥有自己的车了! 这个梦一直做到了祭灶的那一天。 那天祥子照常拉着曹先生回家,但发现有人跟踪着他们,于是祥子按照曹先生吩咐拉去了左先生家里,然后又回曹家接太太和少爷。然而刚到了曹家门口,便被一直尾随的孙侦探抓住,并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交出了自己的闷葫芦罐。所有的努力和希望就这样如烟消失。他和虎妞也和刘四爷彻底闹翻了,瞬间便失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