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报道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报道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报道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报道

发表时间:2018-05-08T15:54:05.7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作者:白伟健

[导读] 冠心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心肌缺血或梗死临床综合征。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541004

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G、PT、APTT等指标显著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黏膜出血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临床治疗中运用氯吡格雷,其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老年冠心病;临床效果

冠心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心肌缺血或梗死临床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而且冠心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多发于老年群体[1]。患者患有冠心病后常伴有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则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2]。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主要运用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的药物进行治疗,基于此,我院对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7-70岁,平均(55.1±2.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2岁,平均

(57.1±2.6)岁。排除严重心力衰竭者、具有合并严重感染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医院后第2天清晨均实施空腹静脉抽血,并实施常规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等各方面的指标检查,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他汀降脂药、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司匹林(云南白药集团大理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3020926)治疗,100mg/d,1天1次,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深圳信立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42)治疗,75mg/d,1天1次,连续治疗4周。4周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同时观察患者胃黏膜出血状况。

1.3观察指标

用二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观察患者的PAG(血小板聚集率)、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等指标状况,同时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软件SPSS16.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t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指标情况比较

运用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G、APTT等指标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而PT指标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信息检索与利用检索报告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信息检索与利用综合检索报告学号 姓名专业班级成绩基本要求《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检索实习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消化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检索技巧的有效途 径,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因此,要重视检索实习,认真完成综合检索报告。 1. 请按时完成指定检索实习,认真填写所需内容,按时将此报告交回; 2.检索课题分析:填写课题中图分类号,检索课题简介(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总体检索思路; 3.检索过程描述:检索本校馆藏书目,馆藏中外文数据库以及网络文献信息情况。要求确定检索词、编写检索式,列出所选数据库检出的文献篇数、各摘录3条相关文献题录以及参考文献回溯情况; 4.分析检索结果,筛选核心资源:列出本专业的核心期刊,核心著者(1-2位)和机构以及重要网站(1-3个)、免费电子期刊网站(1-2个);列出获取文献的类型,如期刊论文、图书章节和学位论文所占的百分比; 5. 回顾检索过程,总结检索方法:根据报告提示总结检索过程和方法; 6.检索工具评价:按所使用的检索工具对本检索课题的有用程度大小排序填表,并作简要评价; 7. 论文提纲:根据检索结果,进行信息研究,列出本课题论文提纲; 8. 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本课程的体会、意见和建议; 9. 每一个检索系统的检索报告可视需要自行补充页数,可下载电子版报告,要求打印使用A4纸,内文采用宋体5号字,综合检索报告将存档,请注意

排版整洁,并自行留底。内蒙古医学院文献信息教学研究部 程鸿 2011年编写一、检索课题分析 1.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 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Aspirin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2.课题分类(中图分类号法) R972.6 R542.220.5 3.检索课题简介(背景、目的和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的总病死率在5%~30%之间,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发病特点,其中半数死亡是由于心室颤动,而且往往发生在得到治疗前。到达医院后的患者中约有25%的死亡发生于最初的48h内。由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有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现代处理方法如直接血管成形术、溶栓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如应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药)等措施的综合应用,住院患者病死率由原30%下降到10%左右。 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是消极防御。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损伤器官是心脏,应禁止活动,卧床休息,给予镇痛药、吸氧等,预防心脏并发症,让心脏自行恢复为主;对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口含治疗心绞痛,一度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认为可导致血压下降;抗凝剂肝素的应用,有出血危险性,认为不能防止栓塞,也不主张常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此阶段对上述治疗方法有争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高达30%;出院后生活受到限制,15%患者死于1年内。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出现了冠心病监护病房 (coronary care unit)。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能熟练地进行心电监护,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最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因心电不稳定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心室颤动及其先兆RonT等,以便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等防治致命性心室颤动,显著地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者的生存率;此外心肺复苏技术的广泛普及提高了闭胸

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5-09-29T08:41:30.7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作者:朱东双[导读]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人民医院新疆喀什分析和探讨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朱东双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人民医院新疆喀什 8441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月收治的76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降低,发作间隔时间延长(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采用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 溶片治疗,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硫酸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343-02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是其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发病率、反复发作、预后差、高死亡率等特点,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药物为主,阿司匹林是常见的药物,疗效确切,随着药物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76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收治的76 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8 例,女性28 例,年龄41~68 岁,平均年龄(43.4± 3.2)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经临床详细检查,全部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诊断标准[1],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有精神性疾病、血液疾病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76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较高的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对症治疗,如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合理膳食,注意休息,确保各项指标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照组患者给予100mg 阿司匹林口服治疗,每日1 次,1 周为一个疗程,持续给药4 个疗程。观察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氯吡格雷片治疗,阿司匹林给药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给予75mg 硫酸氯吡格雷片口服,每日1 次,1 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 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参考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2],规定患者实施治疗后显效: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心电图提示正常;有效:心绞痛症状明显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电图提示有所改善;无效: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无明显改善,或发作次数减少<50%,或增加,心电图提示未改善或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隔间时间等,评价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 中对本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应用(?x±s)和(%)描述,并经t 和x2检验,如果P<0.05,那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心绞痛作为其常见的并发症,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率逐渐增长,对患者生命安全、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心绞痛主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表现的综合征,具有压榨性、阵发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其发病常与糖尿病、肥胖、情绪激动、过度劳累、贫血、吸烟酗酒、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及时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常见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一般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效果得到临床证实和肯定[3],易于患者接受。 阿司匹林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见药物,是一种抗血小板凝聚抑制剂,改善心肌缺血,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环氧化酶的作用,对血栓素A2 具有阻断作用,有利于降低患者发病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治疗效果显著。随着临床对冠心病心绞痛药物治疗进一步研究,发现单一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式。硫酸氯吡格雷片是一种选择性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受体和二磷酸腺苷结合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以此达到阻碍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的目的。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说明硫酸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用药方案,能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延长心绞痛发作时间,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综上所述,采用硫酸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利于减轻心绞痛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氯吡咯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实验组采用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疗效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氯吡咯雷;阿司匹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临床上主要以心绞痛、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等为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近年来,氯吡咯雷和阿司匹林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使用比较多,并取得阶段性进展。为了探讨氯吡咯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对在我院治疗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6±0.8)岁,病程1.1~5.9周,平均病程(3.2±1.1)周;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5±1.3)岁,病程1.2~5.8周,平均病程(3.4±1.6)周。患者对治疗方案、治疗措施等有知情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氯吡咯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口服氯雷他定(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016),10 mg/次,1次/d,连续使用15天;口服阿司匹林(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603),0.3~0.6 g/次,3次/d,连续使用15天[2]。 1.3 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消失,实验室指标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得到改善,实验室指标部分异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没有明显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12-11T10:05:18.95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8期作者:周秀英 [导读] 目的:探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对两组患者心绞痛、心血管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1年的随访,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再住院、缺血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和消化道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治疗组患者LVEF情况治疗后明显提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联合治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各种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动脉所供应的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发生不可逆坏死。病情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其致残率、致死率极高[1]。尽早恢复心肌有效的血液循环,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及时处理并发症,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现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 17例;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 55.0±3.5岁;梗死部位:前壁19例、下壁12例、复合壁11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 15例;年龄 55~82岁,平均年龄54.5±4.5岁;梗死部位:前壁 17例、下壁 14例、复合壁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进行评估,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监测生命指标,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阿司匹林,口服,每日1次,每次100 mg ,治疗时间为1年。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每日1次,每次100 mg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每日1次,每次75mg ,治疗时间为1年。 1.3临床观察及疗效判定对两组患者病死率、再住院率、缺血发作率、再发心肌梗死率、消化道出血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2] 。 1.4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中的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组间比较,检测应用t 检测和x2 检测。p<0.05表示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43例,病死0例(0 %),再住院2例(4.65%),缺血发作3例(6.98%),再发心肌梗死1例(2.3%),消化道出血率4例(9.3%);对照组患者43例,病死4例(9.3%),再住院8例(18.6%),缺血发作10例(2 3.26%),再发心肌梗死6例(13.95%),消化道出血率11例(25.58%);经1年的随访,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再住院、缺血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和消化道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LVEF情况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43例,治疗前(31.5±5.2)%,治疗后(50.2±7.5%)%;对照组患者43例,治疗前(32.5±5.3)%,治疗后(36.5±6.5%)%;治疗组患者LVEF情况治疗后明显明提高,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 2.3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严重出血1例,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1例,严重出血1例,发生率4.65%;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临床上有剧烈持久的胸痛、组织坏死反应和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系列性心电图演变和血清酶学动态变化;严重的患者易发展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猝死[3]。 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入压和静脉压。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还有抗血小板活性,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和聚集反应。在体内能延长出血时间,减少血栓的形成。氯吡格雷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如近期发作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4]。联合用药更发挥两药的协同作用,临床症状得以有效改善,不良情绪得以消除。 经1年的随访,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再住院、缺血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和消化道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治疗组患者LVEF情况治疗后明显明提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庆海[1].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2(7):102-102. [2]章晓伟.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疗装备, 2016(8):139-140. [3]金洪珍, 张盼.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21):2629-2631. [4]郭忠良.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6):166-167.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治疗进展性脑梗疗效观察 日前,南京市栖霞区医院心内科胡家庭、李开桥、石云鹤等共同发表论文,旨在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指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19卷第18期《中国基层医药》上。 6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氯比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肢体体征及神经症状的改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B超征像等变化。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82.4%)明显高于对照组(67.7%)(x2=4.01,P<0.05)。两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形态及回声、卒中评分量表评分、Barthel生活能力指数、中国卒中量表评分、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等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 可用于防治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应用于有过近期发生的中风、心肌梗死或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治疗后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心肌梗死、中风和血管性死亡)。 用法用量 波立维的推荐剂量为每天75mg,心血管疾病症状不是很明显,可2-3天服一次,就餐结束前与食物同服可减少对胃的刺激程度。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4%)、腹泻(5%)、腹痛(6%)、消化不良(5%)、颅内出血(0.4%)、消化道出血(2%),严重粒细胞减少(0.04%)。与阿司匹林相似。主要是大型临床试验(CAPRIE)中评价的结果。该研究中氯吡格雷的总体耐受性与ASA相当,与年龄、种族和性别无关。出血性疾病:胃肠道出血、紫癜、淤血、血肿、鼻衄、血尿、眼出血(主要是结膜出血)和颅内出血。氯吡格雷治疗病人的严重出血发生率为1.4%。血液系统:包括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严重血小板减少,均比较罕见。 通过对11,300多病人的治疗,其中7000多病人接受治疗1年或以上,评价氯吡格雷的安全性。大型临床研究(CAPRIE)中,服用75mg/天氯吡格雷,与服用325mg/天阿司匹林相比耐受良好。不论年龄,性别和种族,氯吡格雷的总体耐受性与阿司匹林类似。在CAPRIE试验中临床主要的不良反应讨论如下:出血: 接受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出血的总发生率为9.3%。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1.4%和1.6%。 接受氟吡格雷治疗的病人,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0%,需住院治疗的为0.7%,而阿司匹林分别为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 邹静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邹静 发表时间:2017-09-28T11:26:36.63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作者:邹静 [导读] 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省 410100 【摘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服用氯吡格雷)和B组(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总有效率的95.6%高于B组的80.0%,不良反应发生率的4.4%低于B组的2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阿司匹林,应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冠心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临床疗效 冠心病是心肌缺氧缺血、坏死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其发病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实,冠心病进展为急性血栓的过程中,血小板聚集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控制血小板异常性积聚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向。目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种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次研究就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为对象,分析了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90例,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相关标准[1],并排除患有恶性肿瘤、胃部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及对所用药物过敏的患者。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各45例。A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0-78岁,平均(68.8±2.6)岁;病程1-8年,平均(4.2±1.6)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B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60-78岁,平均(68.2±2.8)岁;病程1-8年,平均(4.5±1.2)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给予他汀类药物及硝酸脂类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H20000542;规格:25mg/片)75mg,每日一次;B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J20080078)100mg,每日一次。两组患者均用药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出血征象及胃肠道反应。 1.3疗效判定 参照文献标准[2]进行疗效评定。显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显著降低,缺血性ST段复常;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50%,缺血性ST段恢复至0.05-0.1mV;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百分数(%)表示计数数据,x2检验,P<0.05表明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n)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因冠状动脉疾病致使心肌供血不足所致,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衰、心绞痛等一系列症状。受冠状动脉狭窄、心肌能量代谢障因素的影响,机体能量代谢所需的腺苷三磷酸水平降低,同时,乳酸水平升高、酸性物质堆积,继而发生疼痛症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3]。目前,冠心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而药物品种不同,治疗效果也就不同。阿司匹林是环氧化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预防动脉血栓的形成,因而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该药物能够促使血小板环氧酶出现不可逆抑制,通过血小板中血栓素A2的减少,可以达到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凝集的目的。氯吡格雷是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选择性发挥抑制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的作用,氯吡格雷在肝脏被激活后,与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竞争性结合,能够有效抑制二磷酸腺苷受体和血小板的结合;该药物还能够阻断释放二磷酸腺苷受体引起的血小板活化扩增,继而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现阶段,控制血小板是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的核心方向。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冠心病患者以老年群体居多,其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合并有多种并发症状,所以病情状况比较复杂,需要谨慎选择合理药物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及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芦占武 发表时间:2018-11-30T13:09:13.9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2期作者:芦占武 [导读] 探讨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阿司匹林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试验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左心射血分数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和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阿司匹林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低于阿司匹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 关键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及预防 Clinical efficacy,improve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preven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a total of 62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divided into aspirin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with 31 patient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routinely. On this basis,patients in the aspiri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and then the rate of cardiac blood vessel reocclusion,left cardiac ejection fraction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re-occlu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left ejection fr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spirin group,and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spirin group. Conclusion: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ir cardiac function. Keywords: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Clinical efficac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Improve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prevention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等特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管内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后凝集于血管内壁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其病理基础。该病是指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心前区剧烈、无规则性疼痛是该病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及病情危重等特点,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62例患者中,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临床资料缺失、非自愿参与本研究及对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随机将这62例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在阿司匹林组中,有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44~78岁,平均(62.5±2.5)岁。在试验组中,有男18例,女13例,年龄为45~74岁,平均(61.3±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吸氧、镇静、补充血容量、抗心律失常及再灌注等常规治疗,同时用尿激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的用法是先用100万U的尿激酶快速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要在30min内滴注完毕。之后再用50万U的尿激酶缓慢地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速为1.5万U/min。在此基础上,对阿司匹林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是在治疗的第1d,让患者嚼服300mg的阿司匹林,1次/d。在治疗的第2d,让患者口服300mg的阿司匹林,1次/d。之后让患者每天口服100mg的阿司匹林,1次/d,连续用药8周。对试验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同上。氯吡格雷的用法是在治疗的第1d,让患者嚼服300mg的氯吡格雷,1次/d。之后让患者每天口服75mg的氯吡格雷,1次/d,连续治疗8周。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和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阿司匹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阿司匹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其冠脉管腔,从而导致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血栓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临床上对该病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尤为关键。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线药物。该药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过氧化酶的活性来阻断PFE2、TXA2的形成,从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能够通过与二磷酸腺苷的结合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阿司匹林不同的是,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更高,药效更加稳定,且不良反应更少。在本次研究中,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与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急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疗效更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applied,according to treatment method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Aspirin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Clopidogrel treatment.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96%)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6%)(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6%)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26%)(P<0.05).Conclusion:Clopidogrel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ared with Aspirin,the curative effect is more accurate,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s lower.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Aspirin;Clopidogrel;Adverse reactions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脏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管腔的狭窄或者阻塞。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及进展与血小板活化凝集有关[1]。因此冠心病治疗原则是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动脉斑块形成。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均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2-3]。本文旨在研究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臨床资料,按照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55~78岁,平均(64.4±4.8)岁,病程4~20年,平均(9.3±1.7)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混合型心绞痛10例。研究组男21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 发表时间:2011-06-10T14:14:52.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2期供稿作者:鲁叶弘付强[导读]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常规抗凝等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的疗效及安全性。 鲁叶弘付强(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31)【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2-0109-02 【摘要】目的观察在抗凝等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在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对照组仅加服阿司匹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总有效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有效。【关键词】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临床较常见的危急重症,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目前常规治疗均在抗凝的基础上使用血小板抑制剂阿司匹林。然而有相当多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仍会再发心血管事件,其血小板未被抑制或未被充分抑制,这就是阿司匹林抵抗(AR)。本试验旨在探讨在常规抗凝等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5月至10月住院病例,均符合ACC/AHA 2007年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诊断标准,全部有胸闷,胸痛症状,伴有典型ST-T改变且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严重且未经控制的高血压、出血、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4例,其中男2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5±7.78)岁,伴高血压 27例,糖尿病11例,高脂血症18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 2.5±7.23)岁,伴高血压 28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伴随疾病及心电图改变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抗凝、扩冠等常规治疗,包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他汀类、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拜耳公司生产)100mg/次,1次/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波立维,杭州赛诺非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5mg/次,1次/d。两组中合并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者同时给予降压、降糖、抗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观察疗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复发加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描记心电图,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电图ST段下移明显改善;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减少50%以上,心电图ST段下移明显≤0.02mV,T波由倒置变浅或低平;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耗量均不见减少,心电图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以显效加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治疗结果试验组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2%;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9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试验组1例心绞痛复发加重,无猝死及急性心肌梗死事件;对照组7例心绞痛复发加重,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不良反应试验组3例、对照组2例注射部位皮下瘀斑;试验组2例、对照组1例牙龈出血;两组均无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无严重出血、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UA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其病理基础是在原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斑块破裂、破损处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凝集形成血栓、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脉不完全阻塞或在狭窄基础上进一步阻塞所致[1]。积极的药物治疗对阻止其进一步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小板抑制剂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常用的为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只能阻断血小板活化的环氧化酶途径,却不能阻断花生四烯酸脂氧化酶代谢途径导致的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同时由于部分病人存在AR现象[2],目前许多临床试验发现规则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仍会再发缺血性事件。氯吡格雷是非竞争性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通过改变血小板膜及干扰膜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阻断血小板膜上糖蛋白Ⅱb/Ⅲa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3],比阿司匹林的作用强,总体耐受性和阿司匹林相似[4]。本组研究发现,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较单用阿司匹林更有利于降低高危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风险[5]。本试验证实,在常规抗凝、扩张血管等治疗的基础上,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比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更能有效改善症状,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李洁,刘春风.阿司匹林抵抗[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5,13(2):136-139. [3]李芳.冠心病患者氢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3):419-421. [4]张青山,邹江,赵丹等.新型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3,2(7):689-693. [5]CURE Study Investigations.Effects of clopidogrel in addition to aspirin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N Eng J Med,2001,345:494-502.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临床分析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26T15:51:53.050Z 来源:《卫生部公告》2015年9期作者:岳小武 [导读] 甘肃省甘谷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心肌梗塞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甘肃省甘谷县人民医院内一科甘肃甘谷 741200) 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 年4 月到2015 年6 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42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LVEDD、LVESD 以及LVEF 等指标改善情况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2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1.43%,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心肌梗塞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 林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急性与持续性的缺血缺氧造成心肌坏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持久性的剧烈胸骨后疼痛、白细胞变多、发热等,可能还伴随有休克、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生命[1]。心肌梗塞患者治疗初期必须疏通梗死的有关动脉,改善心肌血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此加快症状的恢复[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 年4 月到2015 年6 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42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治疗组患者通过联合药物治疗后,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详细内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4 月到2015 年6 月我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本次所选患者均通过WHO 临床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分别有21 例患者。对照组21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 例,女性患者9 例,患者年龄30~80 岁,平均年龄(52.3±4.3)岁;治疗组21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8 例,患者年龄29~78 岁,平均年龄(51.8±4.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充分休息,进行吸氧和镇静等常规治疗,改善心肌供血情况,降低心肌的氧耗。对照组21 例患者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具体方法:口服阿司匹林(生产厂家: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7023270),初始计量是300mg,之后剂量为每天150mg,持续治疗4 个星期。治疗组2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治疗,具体方法:口服氯吡格雷片(生产厂家: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123116),初始计量是300mg,之后剂量为每天75mg,持续治疗4 个星期。 1.3 观察与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情况,心功能指标主要包括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以及LVEF(左室射血分数)。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通过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是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减少超过80%;有效:患者通过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减少超过50%,心电图ST-7 段显著改善;无效:患者通过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减少低于50%,心电图未见改善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 进行分析及统计处理,使用率(%)对计数资料予以显示,使用平均值±标准差(x±s)对计量资料予以显示,组间对比使用t 或x2 检验;当对比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LVEDD、LVESD 以及LVEF 等指标改善情况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分析(x±s)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2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1.43%,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x2=4.286,P=0.038)。 3 讨论 心肌梗塞患者的冠状动脉由于缺氧和缺血造成心肌细胞坏死,心肌细胞受损会导致心室重塑,梗塞面积增加,加剧病情发展。该疾病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因为血栓的产生,血小板活化聚集与黏附是产生血栓的关键。有相关研究表示[3],临床防治心肌梗塞主要是运用血小板药物。 临床治疗心肌梗塞的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属于一种非选择性环氧化酶抑制剂,对环氧化酶的活性存在不可逆性的抑制,从而对血小板激活剂血栓素A2 的合成产生阻碍,最终实现抗血小板集聚的效果[4]。氯吡格雷是一种噻吩砒啶类抗血小板药物,对环氧化酶的活性不会产生影响,在人体中能够通过多层氧化反应产生巯基与羧基,和血小板表层的Gi2 藕联二磷酸腺苷和P2Y12 受体的半胱氨酸残基产生二硫键,对二磷酸腺苷与P2Y12 受体的结合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以此对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激活产生限制。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塞,氯吡格雷对二磷酸腺苷的作用能够对阿司匹林单一抗血栓途径予以有效弥补[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LVEDD、LVESD 以及LVEF 等指标改善情况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2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1.43%,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结果表明,心肌梗塞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