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写作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写作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写作理论与实践”课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观察感受与写作

一、文学创作为什么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1.观察:(1)观察体验是作者写作活动的出发点。作品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社会生活向

作者提供了无尽的原料。

(2)作者是在观察过程中获取信息,产生感受的。

(3)对文学创作来说观察尤为重要。不善于观察将失掉很多素材。

2.感受:(1)感受是从事写作的必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生活熟悉、了解的过程,丰

富的现实生活是作者写作的源泉。

(2)作者是否对生活有感受,以及深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成败。

3.两者:(1)观察和感知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2)观察、感受印发写作冲动。

(3)观察体验有助于作者的思考、记忆与想象。

二、间接感受生活的局限是什么

间接的观察感受是浅层的,一般没有直接观察那样丰富深刻。

(善于比较观察,举例之一: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和散文《雪》中关于雪的不同;举例之二:《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在汤知县宴席上的举止的前后比较)

第二章多读与多写

一、多读于写作有什么作用你怎样看待多读与多写

1.作用:(1)可以在阅读中增加知识。

(2)在多读中借鉴别人观察感受生活。(一个人的感受深度有限)

(3)从多读书中借鉴别人的表达方式

{(4)对写作兴趣的培养、感情熏陶、思想影响、生活的启迪、知识传授、

语言感染都有益。}

2.看待:(1)读书多而不善读用处也不大,应多读名家名作,兼读各类书籍,为了活用

而读。

(2)多读不能代替多写,多写自然能悟出写作之道。

(3)要培养写作兴趣,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忌急功近利。

二、习作阶段,为什么应尝试多种文学体裁与手法

习作阶段不宜偏好某种文体,也不宜长期不变采用一种习惯的表达方式写作。多尝试几种,通过实践更容易了解掌握各种文体构成因素和特色。多使用几种手法,这样才

能兼收并蓄,触类旁通,是自己拥有活应多方面的写作能力。

(关于开卷有益的举例:《诗经》、《红楼梦》、《人间喜剧》;教材第45页所举宋人陈善《扪虱新话》中的读书“出入法”等等。)

第三章文无定法与创造能力

一、你怎样理解“文无定法”你认为模仿对写作有益吗

1.理解:(1)写作有法而无定法。文无定法不是否定写作有法,它的实质是主张活

用写作方法和创造性地发展写作方法。

(2)想实现“文无定法”的活用和创新大多经历了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2.辩证。(1)对于没有写作经验或经验很少的人来说,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探索方法

的可行途径和有效方法。

(2)模仿只是学习写作的一个过渡阶段,目的是创作自己的作品。要在模仿的

基础上创造自己的写法。

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你怎样培养自己的写作创造能力

1.(1)发散思维:即以一个问题为中心,联系原义及相关意义,摆脱经验造成的“心理

定势”,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找新答案,从而把握问题的特殊性、多向性、灵活性。

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

(2)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常理或某种固定的观点,反其意而思之的一种思维方式。

2.(发挥)意识到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必须、锻炼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与

逻辑思维并重。

(明代焦竑《与友人论文书》所谓“写作的借鉴”的文字等等。)

第四章作品的主题

一、主题的涵义

现代概念的主题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反映生活现象和艺术形象自然显示出来的主要思想或情感倾向。

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和统帅,是组织个方面内容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的核心。

二、主题对于作者构思行文的具体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主题是作品的灵魂和统帅,是组织个方面内容使之成为有机整体的核心。

2.主题决定着材料的取舍。

3.主题制约着作品的结构安排。

4.主题支配着语言的应用。

三、分析王蒙的短篇小说《手》,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作品的主题。

(发挥)告诫各级干部不能够辜负群众,注意关心群众的疾苦需要

(苏轼谈作文的立意时打的一个比方——葛立方《韵语阳秋》——教材第75页;

袁枚《续诗品·崇意》中关于意与语言的关系的比喻。)

第五章写作材料的运用

一、题材、素材的涵义

1.题材:指作者从素材中整理、取舍、加工而成为与作品主题有关的内容。是构成作品

的基本内容,题材欠缺文章就会“言之无物”或“言之少物”

2.素材:指作者从客观现实生活和阅读中积累,供写作时选择使用的事实、事理及感受。

是未经整理、加工的原始材料。

二、为什么提倡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只有熟悉的题材,才了解其形式、内容、性质,并容易产生深刻感受和丰富联想,写熟悉的生活就是优势的发挥,就能充分运用、发挥题材的作用。

三、围绕作品的主题(立意)选材是否有必要为什么

有。原因:任何作品的内容都是为体现作者的意图而被写进作品,题材自然肩负着作品立意的使命。围绕主题选材是选材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取舍材料的主要依据。游离

主题外的材料多了容易分散、削弱、破坏立意。

(契科夫关于雕塑比喻写作选材的舍取的关系;《多年父子成兄弟》的细节与新意。)

第六章结构的运用

一、为什么说结构的安排应契合事物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结构: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作者根据自己对作品内容的艺术表达需要,对所写内容

进行有机的、和谐的、完整的组合编排。结构是形成作品整体的各个局部及局部与整体

间的关系。】

1.结构不是凭空产生,离开作品要表现的实物就无法谋篇布局。

2.事物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内外都有联系,这些联系本身就体现了事物各种因

素的结构形态,事物的演变必然表现为产生、发展至现状的过程,这也是一个结构形

态。

3.有了事物发展的“自身结构”,作者在根据表情达意和审美进行调整,作品就会具有

更完善、更富表现力的艺术结构。

二、常见的结构方式有哪些,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1.事件发展结构:记叙类文体最基本的一种结构方式。按照事件发展的自然进程安排结

构,把事物发展和变化过程作为线索,使作品层次安排顺序总体上和事物发展次序一

直。

2.空间变换结构:横向的结构,以空间位置转换来组织作品的有关内容。不体现一定的

时序,但更突出的是不同空间内容的组合。常为游记散文采用。

3.时空交错结构:纵横向交错结构。以时间发展的时间推移为结构纵向安排,空间方为

转换座位横向安排。使作品容量更大、形式更富于变化。常用长篇小说

4.并列组合结构:将无直接关联的人或事并列组合布局的一种平行结构。常用写人记事

的散文。

5.情绪变化结构:情绪结构是以作者的情绪和认识走向为线索组织有关内容。淡化时间

与空间框架的痕迹,不需要事件全程的人物景物,侧重附事言理、借景抒情、托物言

志。往往随作者意识流动呈现。

三、短篇小说《曾祖母的书》在结构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手法

事件发展结构。以老奶奶活动为明线,赖利活动为暗线,插叙、补叙、伏笔(时序结构、空间结构(名字解释)等。具体掌握内在结构的纵、横以及纵横结合的样式。及其各自代表性的体裁。)

第七章表达的基本方式

一、叙述有哪些常见的方式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1.顺序:(1)特点:时间线性的叙述方法。

(2)作用:使叙述的事件首尾自然贯通,来龙去脉清楚,便于作者安排作品行文

线索和结构层次,便雨读者了解人物事物发展过程

2.倒叙:(1)特点;将事件某一部分提前说出

(2)作用:造成悬念吸引力

3.插叙:作用:对衔接事件的前因后因、推动事件发展、了解人物或人物关系的背景等有

不可缺少作用。

4.补叙:作用:必要的补叙能丰富原来叙述内容,是原来的内容更细致完整。

二、补叙、插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的涵义

1.补叙:叙述过程中,对叙述内容不明确的地方作补充解释或说明,必要的能丰富原来叙

述内容,是原来的内容更细致完整。

2.插叙:在顺叙中暂时中断叙述,插进一段与所叙事件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

述的一种叙述方法。

3.细节描写:对描写对象的细部进行精细的、具体的描写。

4.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身材、神态、服饰等外部特征,并通过这种描写把人物性

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来。(不一定都写,写突出地方)

三、人物描写可以包括哪些方面的描写你认为人物描写应重在哪些方面

1.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2.(发挥)

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文学作品的人物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

1.社会环境:(发挥)+展示不同风俗,加知识

2.自然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精神世界,映衬人物

命运。(+发挥)+丰富知识和美的陶冶

五、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1.避免空泛的说教与平铺直叙的表述

2.鲜明、形象地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

3.生动、有效地链接故事情节,构成人物关系

4.烘托环境气氛,渲染人物情态,增加作品的形象性与生活气息。

六、你怎样理解文学作品的抒情抒情有哪些基本的方式

1.抒情是指作者对所叙述描写的事物有所感触而在作品中突出情感抒发的一种表达方式。

诗歌和抒情性散文抒情明显,小说看似交单,实际深沉。(+发挥)

2.基本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叙事抒情、写景抒情)

七、文学作品的议论方式与普通议论文的议论方式有何不同

1.论说文论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严密;而文学~在叙述描写中必要时穿插零碎的看法

2.论说文议论需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而文学作品则用形象化、抒情性、

哲理性的语言议论。

(试分析王蒙的《手》与教材第148页提到的许行的《手》在叙事方式和其他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分析一两个“细节”,体会人物或事物在“细节”中的描写的特点。)

第八章诗歌写作

一、你认为诗歌的根本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诗的真情

二、意境、意象、通感的涵义。诗歌能否缺失意象

三、你认为诗歌的语言有哪些特征怎样运用诗歌语言

(以教材第222页所举叶文福《故宫草》一诗为例,说明“意”与“象”以及“意象”的运用与作用。)

第九章散文写作

一、文学散文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二、散文的真实与小说的真实有哪些区别

三、为什么说随笔最能体现散文的特点

(教材第263页所引苏轼《自评文》中的“吾文如万斛源泉,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汨汨,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长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说明的散文的“散”与“不散”。)

第十章小说写作

一、小说在创作上有哪些艺术特征

二、小说情节的内涵及作用是什么小说为什么不能离开情节

三、你怎样理解小说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人物的言行举止、外貌内心,活动其间的环境等对人物塑造其作综合作用,试分析一两个“情节”,说明其人物塑造的方法。)

(主要题型:名词解释、简要阐述、作文)

公文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含作文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A.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B.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C.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 D.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2.《关于××厂进口SD6 A.××厂 B.××厂的负责人 C.起草文件的刘秘书 D.签发文件的董厂长 3 A.通报 B.通知 C.函 D.意见 4 A.滥用省略 B.篇幅冗长 C.交代不明 D.眉目不清 5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D.以上所请,妥否﹖请批复 6 A.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B.所有机关的发文字号 C.至少两个机关的发文字号 D.根据情况临时规定的发文字号 7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D.越级行文 8 A.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B.受理公文的机关 C.收文机关 D.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9 A.会议报告 B.条例 C.工作总结D.请示 10 A.直属上级机关 B.直属下级机关 C.系统内的所有同级机关 D.有业务联系的机关 11 A.领导人直接交办的事项 B.与领导人直接相关的事项 C.重要文件 D.机密文件 12.下列哪个事由,根据《办法》,不可以使用“决定 A.严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工作安排 B.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事故的处理 C.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的嘉奖D.在太平洋×地区试验运载火箭,使过往船只周知 13 A.通报 B.请示C.报告 D.通知 14 A.通报 B.通知C.通告 D.决定

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

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与实践 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详细信息见附表) 何镜堂,肖大威,郭卫宏,倪阳,冒亚龙,张振辉,吴中平,黄骏,包莹,郑少鹏,丘建发, 窦建奇,陶金,梁玮健,何炽立 项目简介: 建筑文化与建筑技术一直是建筑设计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我国城市建设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城乡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风貌逐渐丧失,建筑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如何结合国情,弘扬地域文化,走绿色建筑创作道路,是当今建筑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以前学界对地域文化、绿色技术孤立研究比较广泛,但两者交融的研究较少。本课题研究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的融合,属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建筑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三个层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创新道路,对于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融合绿色建筑技术、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高城市品质、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创新点如下: 首先,凝练出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体系,在揭示建筑发展本质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两者融合的整体创新和可持续创新理念,是对“两观三性”建筑理论体系的深化与拓展;其次,总结出产学研结合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多专业协同创新的方法体系,建立创新团队和研究基地,提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和精品创作模式;再次,归纳出智能化加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应用技术体系,在建筑创作过程中,艺术地融入主动与被动结合的适宜性绿色技术,并通过智能化控制的方式提升建筑性能。最后,在理论体系指导下,创作了一批精品建筑,有效推动了实践创新。 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有: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创造性的提出了“地域文化与绿色技术交融的建筑创新理论体系”。项目组成员发表学术论文186篇,其

2020年最新公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2020年最新公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由()确定的。 A.撰写者本人或团体 B.机关党政负责人 C.行文对象及行文内容 D.作者的上级机关 2.公文对结构的要求是()。 A.完整 B.生动 C.突出 D.简明 3.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同于()。 A.规范性文件 B.领指导性文件 C.呈请性文件 D.证明性文件 4.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 A.平件 B.加急件 C.特急件 D.急件 5.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A.草稿 B.定稿 C.正本 D.副本 6.为了维护正常的领导关系,具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应基本采取()。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7.下面公文写作中,语句符合规范的是 ()。 A.该卷烟厂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奋发自强,在上半年不到三个月时间里,就创造出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00%的奇迹 B.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尽可能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目前有关部门已对议报作出停刊整顿并令其主要负责人深刻检查等等纪律处分的处理 D.一艘在巴拿马注册的名为“协友”的货轮9月9日1时30分在斯里兰卡东部亭可马里突然遭到泰米尔“猛虎”组织袭击而失事,五名船员失踪 8.“由于我们没有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结果给流氓、惯偷、坏人造成了盗窃、行凶、阴谋破坏的可趁之机”这句公文用语显然是不规范的,其不正确的原因是()。 A.含义不明确不清晰,让人产生歧义 B.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C.语序安排欠妥当 D.不合乎事理 9.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公文中安排语序时,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 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进机关,

建筑类论文

基于抽象—隐喻模式下地域性建筑创作手 法分析与实态调查研究 摘要 当今社会全球化的速度日益加快,很多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如何在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历代以来需要研究的重点,建筑创作已经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都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底蕴。民居的产生是由众多的地域性建筑灵感而创作,也是老一辈人不断传承和实践而产生的。 关键词:全球化;建筑文化;地域性 引言 建筑师创作具有一定的目标性,设计建筑开始的时候,设计过程中追求目标符合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地域性建筑研究的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追求需要精心研究和总结,遵循普遍的规律,理性地把握起来,地域性的建筑创作,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让建筑及其环境,具有赏心悦目的感官特点。建筑的设计具有地域性的认同感,地域性的建筑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出发。在地域特色的影响下,建筑师们在进行地域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创作中实践的新方式,将最终的建筑作品呈现出来,这种地域性的特点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建筑创作方法研究也是从这里开始切入。

1建筑的现状研究 1.1传统民居的现状与境遇 民族传统是民族建筑的瑰宝,在社会上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多年以来,各地区存在着众多的地域性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出了建筑师们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优秀风格和方式。在多年的实践,经验累积下总结出来的方法,运用到建筑实践中做指导。 我国地域式建筑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地域之间的文化特征和气候条件也相互不同,由于各地方的居民住处建筑别具一格、异彩纷呈。居民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现如今社会中建筑的发展也就有所差距,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独立特征和规律。建筑的地形特征也是通过多元化的态度呈现出来的。目前社会上来说,很多传统的居民建筑在经过不断地破坏,才得到保护和延续的过程。比如说北京的四合院、惠州的居民、还有客家的土楼,这些都是在历史的车轮的影响下,不断经历的过程。这些建筑无论是传承还是发展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很多古老的建筑面临困境的时候都应该引起注意,对于那些冷冰冰的建筑物或者博物馆,都是要效仿民族建筑的形式而出现的。

《理论与实践》作文议论文

《理论与实践》作文1000字_议论文1000 字 如果有一个人喜欢学习武术,每到有时间时,就找师兄、师弟们切磋,并让老师用咏春拳、寸拳打在他身上。你会吃惊吗?他,李小龙。去美国后,他又先后向空手道高手、柔道大师、拳击手们以一对打。最终,取百家之长,补百家之短,创出截拳道震惊世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数的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理论的推敲、论证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李小龙找打,实际上是在感受出拳的方向、尺寸、力度大小,然后思考这个拳的优点、缺点,再与人切磋,技艺提高的自然块。据说,李小龙拍的电影要放慢胶卷才能看。 虽然,实践离不了理论的指导,但如果不实践,知识、理论就像装潢门面的东西,是个摆设。比尔盖茨对毕业生有一条建议在学校里可能有赢家、输家,在人生中却还言之过早。学校会不断给你机会找到正确答案。真正人生中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是啊,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二十世纪初有外国人断言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家李四光不知这是不是真的,1921年,他回国后在太行山的沙河县,

山西大同盆地的口泉附近发现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继而在太行山、九华山、天日山、庐山等地又发现了有力的证据。他又加紧考察,最后终于推翻了外国人的结论。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农夫牵着一头牛,说:不让下田,怎么耕田?后面有一老头说:不会耕田,怎么下田?这两句话令人深思,没有天生会耕地的牛,要想学会耕地,就要学会稻田里实践。学习也是如此。有些抽象的物理知识老师努力讲,学生仍不明白;但如果有实验器材,领着学生实验一下,讲起来不是轻松多了吗? 理论与实践之间并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从实践中获得理论,检验理论,才能使苦干变为巧干,蛮干变为能干。 《庄子》中有一篇《庖丁解牛》。庖丁刚学宰牛时,只看到一头牛;三年后,他看到的是一个能拆卸的物体;现在,他用精神代替眼睛去接触牛了。 若没有实践,就没有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若没有实践,就没有阿基米德的阿基米德原理;若没有实践,就没有阿基米德要撬起地球的豪言壮语。没有实践,无非就是纸上谈兵罢了。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是盲目的理论。

公文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发公文的目的和要求,一般是由()确定的。 A.撰写者本人或团体 B.机关党政负责人 C.行文对象与行文内容 D.作者的上级机关 2.公文对结构的要求是()。 A.完整 B.生动 C.突出 D.简明 3.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同于()。 A.规范性文件 B.领指导性文件 C.呈请性文件 D.证明性文件 4.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 A.平件 B.加急件 C.特急件 D.急件 5.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A.草稿 B.定稿 C.正本 D.副本 6.为了维护正常的领导关系,具有隶属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应基本采取()。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7.下面公文写作中,语句符合规范的是()。 A.该卷烟厂全体职工同心协力,奋发自强,在上半年不到三个月时间里,就创造出产值比去年同期增 长200%的奇迹 B.我们一定要采取措施,尽可能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目前有关部门已对议报作出停刊整顿并令其主要负责人深刻检查等等纪律处分的处理

D.一艘在巴拿马注册的名为“协友”的货轮9月9日1时30分在斯里兰卡东部亭可马里突然遭到泰 米尔“猛虎”组织袭击而失事,五名船员失踪 8.“由于我们没有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结果给流氓、惯偷、坏人造成了盗窃、行凶、阴谋破坏的 可趁之机”这句公文用语显然是不规范的,其不正确的原因是()。 A.含义不明确不清晰,让人产生歧义 B.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C.语序安排欠妥当 D.不合乎事理 9.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公文中安排语序时,当一组概念表现由若干连续的动作、行为构成的活动过程时,一般应按时 间发展顺序排列 B.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进机关,由抄送机关答复 C.有些公文的主题,可以根据领导人授意而直接表达,有些公文的主题,则需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 随着对客观实际情况全面而深入的探索而逐步提炼与明确 D.公文中的疑问语气一般较少使用语气“啊”“呢”“吧”等,“吗”也展可能不用或少用 10.调查报告的特点是()。 A.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B.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执行性 C.作者广泛 D.根据调查研究成果写成的用于揭示事物真象与规律的报告 11.关于答复询问的报告,叙述错误的是()。 A.用语简明,得体,分寸适宜 B.可夹带请示事项 C.是下级机关答复上级

公文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含作文答案)模板

公文写作考试试题及答案(含作文答案)模板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之点是 A.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 织 B.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C.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 件 D.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2.《关于××厂进口SD6型自动车床的请示》,作者是 A.××厂 B.××厂的负责人 C.起草文件的刘秘书 D.签发文件的董厂长 3.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联系工作,应当用 A.通报 B.通知 C.函 D.意见 4.下列撰写公文常见的缺点,属于“语句表述不完整”的问题是 A.滥用省略 B.篇幅冗长 C.交代不 明 D.眉目不清 5.下列“请示”的结束语中得体的是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 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D.以上所请,妥否﹖请批复 6.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只能标明 A.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B.所有机关的发文字号 C.至少两个机关的发文字号 D.根据情况临时规定的发文字号 7.一般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是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 文 D.越级行文 8.主送机关是 A.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B.受理公文的机关C.收文机关 D.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9.下列文种必须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成文日期的是 A.会议报告 B.条例 C.工作总 结D.请示 10.特殊情况越级向上行文,应抄送给 A.直属上级机关 B.直属下级机关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基于“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与实践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建筑创作领域的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两观三性”(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并分析了在该理论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包括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一批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关键词:建筑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建筑创作实践 建筑是一门以人为本的实用性科学,是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建筑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类创造一个最适宜生活和创业的空间环境,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作为人类文明的文化载体,建筑通过空间形态传译文化信息,达到物质功能与精神内涵的和谐统一,它既是传统文化的延伸,又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综合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建设欣欣向荣,但城市"千城一面"和文化缺失严重,建筑精品不多,距离人们的高品质要求尚有很大的距离。作为一个建筑师,必须对建筑的文化本质和从事建筑创作的目的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面对当前混乱的建筑局面,要树立正确的建筑观。我在多年的建筑创作实践中,一直致力于文化传承和建筑创新的探索和研究,并逐渐形成“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即建筑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从事建筑创作的一个基本点。 1、建筑的整体观 建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方方面面;建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社会学、生态学、工程学……,包含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汇和整合。就一幢具体的建筑而言,它涉及城市规划与景观营造、文化传承与创新、建筑功能与造型、内外空间布局和科学技术的应用……面对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建筑师首先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要树立正确的建筑整体观。 建筑整体观的核心是和谐和统一。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处理好设计对象中各影响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并非简单的同一,而是在统一中求变化,既突出主题,并加以提炼和概括,形成韵律和秩序逻辑;又结合具体环境和条件,“和而不同”,在和谐中做到丰富多彩。此外还应注意细部的设计,使整体风格特征从总体到局部得以延伸,使设计更趋完美。 中国传统的城市有明确的轴线和组织肌理,体现出很强的整体特色。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文化名城,如巴黎、巴塞罗那,堪培拉……也均以其整体性而形成各自的特色。当前我国在大规模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城市原有的文化特色逐渐消失,城市混杂无章,建筑语言混乱,丧失了城市的整体美,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建筑的整体观一直是我们从事建筑创作首先遵循的理念和思维方法。近年我们在全国参与了一大批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以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为突破点,倡导“环境育人”理念,在建筑整体观思维引导下,把城市设计、建筑及景观结合起来规划设计了一批整体化的新校园(图1,图2,图3)。 建筑的整体观既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思想,也是一种规划设计的方法。建筑实施的全过程,就是一个持续整体化与综合的过程,需要每一部门、每一个环节协同配合,服从整体,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写作理论与实践专题答案

试题名称:写作理论与实践专题 层次: 年级: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本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摘要的风格( B ) A、可以用第一人称 B、摘要大小不宜超过论文字数的5% C、可以使用文学性修饰 2.一篇论文其关键词可以选择几个( B ) A、两个 B、3~8个 C、9个以上 3.论文的结论是( B ) A、将每段结论按顺序编写就成 B、应把全文创新点归纳成几段文字 C、表示感谢的词语 4.在正文中,当需要说明引用内容出处时,应把引用的参考文献编号连同方括号,写在标注的:( A ) A、右上角 B、右下角 C、左上角 D、左下角 5、论文中公式的位置设定是:( A ) A、应另起一行 B、可以与文字在同一行中 C、应另起两行 6、论文中对公式的要求是:( A ) A、应居中 B、靠左边 C、靠右边 7、论文中对重要的公式( A ) A、应编号 B、不应编号 8、论文中对图的题目位置要求是( A ) A、图的题目在图上部 B、图的题目在图下部 C、随便什么位置 9、论文中使用别人公开发表的结论,并注明出处的属于( A ) A、引用 B、抄袭 C、剽窃 10、论文中使用别人的未公开发表的内容( A ) A、剽窃 B、抄袭 C、引用 二.多选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理论与方法的( ABC ) A、正确性 B、可行性 C、有效性 12.摘要的四要素是( ABCD ) A、对象 B、方法 C、成果 D、结论 13.论文署名是为了( BCD ) A、扬名 B、文责自负 C、记录作者劳动成果 D、便于联系 14.书以性质分类为( ABCDE ) A、著 B、编著 C、编 D、译 E、编译 15.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确定方式有(ABC ) A、老师选 B、自己选 C、师生商定 三.判断题(本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6.论文是科学技术成果的载体(对) 17.论文是人才水平的量度(错) 18.论文是职业道德规范检验的试金石(对) 19.论文对个人是不重要的(错) 20.论文对社会是重要的(对) 四.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大众文艺研究的现状是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试题(附带参考答案)

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之点是 A.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 B.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 C.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 D.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2.《关于××厂进口SD6型自动车床的请示》,作者是 A.××厂B.××厂的负责人 C.起草文件的刘秘书 D.签发文件的董厂长 3.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联系工作,应当用 A.通报B.通知C.函D.意见 4.下列撰写公文常见的缺点,属于“语句表述不完整”的问题是 A.滥用省略B.篇幅冗长 C.交代不明D.眉目不清 5.下列“请示”的结束语中得体的是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 D.以上所请,妥否﹖请批复 6.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只能标明

A.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B.所有机关的发文字号 C.至少两个机关的发文字号 D.根据情况临时规定的发文字号 7.一般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是 A.上行文B.平行文 C.下行文D.越级行文 8.主送机关是 A.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 B.受理公文的机关C.收文机关 D.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9.下列文种必须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成文日期的是 A.会议报告B.条例 C.工作总结D.请示 10.特殊情况越级向上行文,应抄送给 A.直属上级机关B.直属下级机关 C.系统内的所有同级机关 D.有业务联系的机关 11.“请示”可以直接交给领导者个人的是 A.领导人直接交办的事项 B.与领导人直接相关的事项 C.重要文件D.机密文件 12.下列哪个事由,根据《办法》,不可以使用“决定” A.严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工作安排 B.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事故的处理

公文写作试题及答案(精选5份)优秀版

《公文写作试题及答案》 公文写作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取题 1。收文办理中的中心环节是( )。 A。拟办 B。批办 C。承办 D。注办 2。拟办实为一项( )活动。 A。沟通协调 B。检查督办 C。辅助决策 D。监督控制 3。注发指定稿构成后批注缮写( )的活动。 A。印发要求 B。批办要求 C。分送要求 D。签批意见 4。大多数公文生效的必备条件是( )。 A。注发 B。签发 C。签署 D。用印 5。分办是将,改文分送有关部门或人员( )的活动。 A。批办 B。阅办 C。拟办 D。查办 6。批办应在什么范围内批办( )。 A。批办范围 B。承办范围 C。职权范围 D。管理范围 7。签发时,应坚持什么原则( )。 A。先审后核 B。先核后签 C。先签后核 D。签核一致 8。如同时提出两个以上拟办方案时,应将哪种意见放在前面( )。A。决策性意见 B。非倾向性意见 C。倾向性意见 D。指导性意见 9。注办由什么人签注( )。

A。领导人 B。拟办人 C。批办人 D。承办人 10。批办时应严格控制批办( )。 A。程序 B。意见 C。要求 D。范围 11。内含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文件,称为( )。A。内部文件 B。秘密文件 C。机密文件 D。绝密文件 12。用强制力推行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文件,称为( )。 A。领导指导性文件 B。规范性文件 C。公布性文件 D。陈述呈请性文件 13。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的文件,称为( )。 A。条例 B。规定 C。办法 D。决定 14。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的文件,称为( )。 A。条例 B。决定 C。指 D。命令 15。向级别与本机关相同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事项应使用( )。 A。请示 B。报告 C。函 D。请示报告 16。其正文组成与写法和请示相近的函是( )。 A。商洽函 B。询问函 C。答复函 D。请批函 17。撰写通知,除主题集中、重点突出、措施具体外,还要( )。 A。讲求质量 B。讲求简明 C。讲求时效 D。讲求针对性 18。同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相互行文时应采取什么行文方式( )。 A。逐级行文 B。直接行文 C。多级行文 D。越级行文 19。公文词语大部分为规范化的( )。 A。普通词语 B。通俗词语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测试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答错不得分,共45分) 1.公文是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处理公务、管理国家、传递政策、表达 意志的手段和工具,是为解决党和国家的事务而制定的,因此公文 必须有一定的(D),这样才能是公文的撰写和处理有章可循。 A.真实性 B. 政策性 C. 权威性 D. 规范性 2.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A)。 A.同级机关 B.同一系统的机关 C.三个以上的机关 D.行政主管机关与业务指导机关 3.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D)。 A.传播知识 B.具备查考价值 C. 书面文字材料 D.具备法定的权威性 4.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C)。 A.逐级行文 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 D.直接行文 5.以下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是(A) A.决定 B.公告 C.意见 D. 请示 6.公文一般是每面排(B)行,每行排()个字,并撑满版心。特定情况可作适当调整。A20,26 B22,28 C24,28 D22,26 7.一般公文标题使用(A)号()字体。

A.二,宋体 B. 二,黑体 C. 三,黑体 D.三,仿宋 8.公文如有抄送机关,在排列顺序上一般是按照(B)的顺序排列。 A.先下级,再平级 B. 先平级,再下级 C. 随便排列 D.以上都不是 9.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其制发必须是(D)。 A.法律部门 B.上级机关 C.部门领导 D.法定作者 10.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C)。 A.指示B请示 C.批复 D.命令 11.由于新的规范性公文发布,对同一事物约束、规范的旧文件应当 ( D )。 A.两法并存 B.新不废旧 C.相辅相成 D.废止旧法 12.商洽性文件的主要文种是(C)。 A.请示 B.通知 C. 函 D.通报 13.公文的主体部分称为(B)。 A.标题 B.正文 C. 作者 D. 印章或签署 14.公文应在(A)装订。 A.左侧 B.右侧 C.上面白边 区D下面白边 15.下列“请示”的结束语得体的是( D )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 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见,请来函商量 C.所请重大事项,不可延误,务必于10月前答复 D.妥否,请批示

写作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写作理论与实践”课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观察感受与写作 一、文学创作为什么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1.观察:(1)观察体验是作者写作活动的出发点。作品是客观世界的反映,社会生活向 作者提供了无尽的原料。 (2)作者是在观察过程中获取信息,产生感受的。 (3)对文学创作来说观察尤为重要。不善于观察将失掉很多素材。 2.感受:(1)感受是从事写作的必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生活熟悉、了解的过程,丰 富的现实生活是作者写作的源泉。 (2)作者是否对生活有感受,以及深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成败。 3.两者:(1)观察和感知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2)观察、感受印发写作冲动。 (3)观察体验有助于作者的思考、记忆与想象。 二、间接感受生活的局限是什么 间接的观察感受是浅层的,一般没有直接观察那样丰富深刻。 (善于比较观察,举例之一:鲁迅小说《在酒楼上》和散文《雪》中关于雪的不同;举例之二:《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在汤知县宴席上的举止的前后比较) 第二章多读与多写 一、多读于写作有什么作用你怎样看待多读与多写 1.作用:(1)可以在阅读中增加知识。 (2)在多读中借鉴别人观察感受生活。(一个人的感受深度有限) (3)从多读书中借鉴别人的表达方式 {(4)对写作兴趣的培养、感情熏陶、思想影响、生活的启迪、知识传授、 语言感染都有益。} 2.看待:(1)读书多而不善读用处也不大,应多读名家名作,兼读各类书籍,为了活用 而读。 (2)多读不能代替多写,多写自然能悟出写作之道。 (3)要培养写作兴趣,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切忌急功近利。 二、习作阶段,为什么应尝试多种文学体裁与手法 习作阶段不宜偏好某种文体,也不宜长期不变采用一种习惯的表达方式写作。多尝试几种,通过实践更容易了解掌握各种文体构成因素和特色。多使用几种手法,这样才 能兼收并蓄,触类旁通,是自己拥有活应多方面的写作能力。 (关于开卷有益的举例:《诗经》、《红楼梦》、《人间喜剧》;教材第45页所举宋人陈善《扪虱新话》中的读书“出入法”等等。) 第三章文无定法与创造能力 一、你怎样理解“文无定法”你认为模仿对写作有益吗 1.理解:(1)写作有法而无定法。文无定法不是否定写作有法,它的实质是主张活 用写作方法和创造性地发展写作方法。 (2)想实现“文无定法”的活用和创新大多经历了由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2.辩证。(1)对于没有写作经验或经验很少的人来说,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探索方法 的可行途径和有效方法。 (2)模仿只是学习写作的一个过渡阶段,目的是创作自己的作品。要在模仿的 基础上创造自己的写法。

公文写作模拟试题及标准答案

模拟题一 一、填空题:(共16分) 1、公文的标题中除____ _____________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2、公文的发文字号一般包括_____机关代字________、____年份_________和该年度发文序号。 3、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要用_________命令____________。 4、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要用_________意见__________。 5、按内容和发文目的分,函的种类有四种:____商洽函_____、____询问函____、请批函和答复函 6、联合行文的发文时间,以_________最后签发机关领导人的签发日期___________为准。 7、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应当用_____抄送__________。 8、会议纪要主体的写法有三种:___条项式__________、________综合式_______和摘录式。 9、计划的正文内容应包括目标、____步骤________和_____措施_______。 10、发布性通知中,凡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件用“转发”,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文件用“批转”。 11、公文主题词一般不超过5个,其标引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 1、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的公文是() A、平行文 B、下行文 C、外发文 D、上行文 2、任免人员应使用的文种是() A、通报 B、批复 C、通知 D、通告 3、公文的秘密等级应标于文头的() A、左上角 B、右上角 C、左下角 D、右下角 4、下列公文中属于上行文的是() A、报告 B、决定 C、通告 D、议案 5、什么级别以上的政府可发布命令() A、县级 B、乡镇级 C、省级 D、中央级 6、发文字号年份的正确写法是() A、[ 97 ] B、[ 1997 ] C、[ ’97 ] D、[ 1997年 ] 7、不属于通报适用范围的是() A、表彰先进 B、传达情况 C、申请批准 D、批评错误 8、对下阶段及未来发生的事情作粗线条的预测、打算,一般用() A、规划 B、安排 C、要点 D、设想 9、工作总结重点写的是() A、工作经验 B、感想体会 C、存在不足 D、努力方向 10、结语“现提请审议”适用于() A、请示 B、报告 C、议案 D、函 三、判断题:(共10分) 1、公文用印要求是上应压正文,下应骑年盖月。(X) 2、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应当用函。(DUI) 3、调查报告属于公文中的“报告”这一文种。(X)调查报告属于公文中的事物公文 4、决定的事项有时可省略,决定缘由却不能省略。(x) 5、对下级机关的请示必须用决定答复。(X) 6、会议纪要和一般公文一样,不能设正副标题。(X) 1 / 8

公文写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 )。 A.同级机关B.同一系统的机关 C.三个以上的机关D.行政主管机关与业务指导机关 2.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 )。 A.公文的保密性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 c.公文行文程序的严密D.施行办法的严密 3.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 )。 A.语气词表述B.惯用的句式表达 c.感叹词表达D.无主句表达 4.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 )。 A.都要向上级请示 B.都要和有关机关协商 c.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致 D.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发文 5.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 A.草稿B.定稿 C.正本D.副本 6.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 )。 A.传播知识B.具备查考价值 c.书面文字材料D.具备法定的权威性 7.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 )。 A.决议B.会议记录 C.会议纪要D.议案 8.当问题重大,确急需直接上级和更高层次的上级机关同时了解公文内容时,可采用( ) 的方式。 A.越级行文B.直接行文 C.多级行文D,同时行文 9.公文要选择适宜的行文方式,一般不得( )。 A.逐级行文B.多级行文 c.越级行文D.直接行文 10.公文的形成与发挥作用须依赖于( )。 A.公文处理B.收文处理 c.发文处理D.办毕公文处理 11.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 )。 A.会商B.审核 C.注发D.签发 12.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 )。 A.标题、导语、正文、结语B.标题、正文、落款 c.开头、导语、主体、结尾D.标题、正文、结语 13.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属于( )。 A.规范性文件B.领导指导性文件 c.呈请性文件D.证明性文件 14.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 )。 A.平行B.加急件 C.特急件D,急件 15.决定必须由( )。 A.党政机关联合发文B.会议讨论之后才能发文

最新公文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主要之点是 A.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B.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C.公文是具有法定效用与规范格式的文件D.公文是办理公务的重要工具之一 2.《关于××厂进口SD6型自动车床的请示》,作者是 A.××厂B.××厂的负责人 C.起草文件的刘秘书D.签发文件的董厂长 3.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联系工作,应当用 A.通报B.通知C.函D.意见 4.下列撰写公文常见的缺点,属于“语句表述不完整”的问题是 A.滥用省略B.篇幅冗长C.交代不明D.眉目不清 5.下列“请示”的结束语中得体的是 A.以上事项,请尽快批准B.以上所请,如有不同意,请来函商量 C.所请事关重大,不可延误,务必于本月10日前答复D.以上所请,妥否﹖请批复 6.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只能标明 A.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B.所有机关的发文字号 C.至少两个机关的发文字号D.根据情况临时规定的发文字号 7.一般应标识签发负责人姓名的文件是 A.上行文B.平行文C.下行文D.越级行文 8.主送机关是 A.有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B.受理公文的机关 C.收文机关D.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 9.下列文种必须以领导人签发日期为成文日期的是 A.会议报告B.条例C.工作总结D.请示 10.特殊情况越级向上行文,应抄送给 A.直属上级机关B.直属下级机关 C.系统内的所有同级机关D.有业务联系的机关 11.“请示”可以直接交给领导者个人的是 A.领导人直接交办的事项B.与领导人直接相关的事项 C.重要文件D.机密文件 12.下列哪个事由,根据《办法》,不可以使用“决定” A.严惩严重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工作安排B.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事故的处理 C.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的嘉奖D.在太平洋×地区试验运载火箭,使过往船只周知 13.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使用 A.通报B.请示C.报告D.通知 14.根据事由:“××公司发行重点钢铁企业债券”,应使用的文种是 A.通报B.通知C.通告D.决定 15.《××广播局关于向××县土地局申请划拨建设电视转播台用地的请示》,该标题主要的错误是 A.违反报告不得夹带请示的规定B.违反应协商同意后再发文的规定 C.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函D.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报告

英语作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what knowledge means is not the content of books',but the practice is connected now with the science and social developed so fast.AS a medical student,how to give them a stable role in our study inschool and hospital?Maybe it's adrama for us todeal them with right now. when it comes to knowledge,everyonewill remind of books,which are the main stages from we come to kindergarten to now,and we have been getting so much from them.If you lost all your books one day before your class begining ,it's so incredible for you todisorb enough as you brought your textbooks.In our daily life, reading is a wonderful way that you can be a better one after youtried by heart.meanwhile,medical is a complicated subject which need hundreds of thousands basic books to knit itself.but you will not become what you want If you just read books in yourselfwithout thinking with the author and changing surroundings.under this circumstances may you feel upset,sorrow and anxious because youjust understand it in a half way.So,reading is important while you guarantee you choose an appropriate way! Practice is nearly new concept for our Chinese,which has been ignored so long,we only distinguished it with theory into two different part in Chinese culture,Medical is a morePractice-subject than theory-skill.A doctor full of knowledge recite everything while he do nothing is not a perfect one at all.What patients need is a man who can cure them instead of a talking white coat.As a doctor,Iguess you have to know what the ilness happens before you come into the Operation Room,or you will answer a severe scene one day! Both books and Practice are fatal for us medical students if you want your experience more comfortable.So we need to combine them into a whole tool to help us study and work well without abandoning any one of them.Be a wonferful doctor and choose a multiply way now!

浅谈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者的建筑创作

浅谈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者的建筑创作 摘要:文艺复兴期间,在建筑设计成为脱离于手工劳作的艺术化脑力创造过程当中,在建筑师成为脱离于无名工匠的艺术家的过程中,建筑绘图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绘图、建筑师和建筑设计三者关系的探讨,强调了建筑创作中的非物质特性,或者说建造之外的纬度。以非物质为空间实践的焦点,作者重新审视了建筑绘图在建筑设计中的潜力,同时进一步提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者的结合给建筑创作带来灵活性的可能。[2] 关键词:建筑绘图;建筑师;建筑设计;非物质 设计建筑师(Designingthearchitect) 建筑师,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物的构想者,作为监督建设情况的客户代表,被赋予多样化的身份。有时其社会地位高,但更多的时候地位比较低。中世纪期间,绘画、雕塑和建筑是受到手工劳作局限的三种视觉艺术,同时受制于工匠行会。在这些行会中,画家和负责制造颜料的药剂师、雕塑家和金匠、建筑师和石匠、木匠相互联系(Kristeller,1990,p.176)。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由于掌握和控制了

绘图(而非建造),建筑师获得了社会地位较高的新身份。15世纪之前,图被理解成仅仅是一个两维的平面,其中的图形仅仅是表示三维物体的记号。虽然在中世纪晚期图纸逐渐被频繁运用,但有证据表明其仍然是建筑物构筑活动中的次要部分。很多训练用的图是被画在一些易于擦写的媒介上,只有那些最重要的图纸才被永久保留(Robbins,1997,pp.16-17)。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对于图纸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重要变革。绘图被当做是三维世界真实可信的描述,同时图纸被认为是通向三维世界的窗口。由于纸张造价低廉,图纸成为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视觉媒介和新再现方式。通过这种再现方式,图纸上的线条和实际物体之间建立了有比例和有尺寸的直接联系。免费毕业论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d1508865.html,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间,建筑绘图产生并且成为建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筑师成为精通视觉艺术、独立于建造行业的独特身份;建筑设计和体力劳动脱离而成为一种脑力劳动。我们现在所说的建筑师也基本上是那个时代的产物[4].建筑师和建筑绘图是同时降生、相互依赖的双生子。建筑不是源于无名工匠们知识的积累,而是以图纸为媒介的、建筑师的个体艺术创造。建筑师和建筑绘图的产生就是这一观念的体现。虽然建筑师试图否认绘图在建筑设计实践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