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习题4

马基习题4
马基习题4

1. 哲学上所认为的“人类世界”是指()

· A. 人类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世界

· B. “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 C. 与自在世界无关的又一个世界

· D. 人的“自然性”和人的“自然史”答案( 2 )

2. 事物矛盾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B.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D.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答案( 2 )

3.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A. 主体不同

· B. 层次、水平不同

· C. 跟经济基础的联系不同

· D. 跟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同答案( 2 )

4. 哲学是(????? )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 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 3 )

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 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 4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答案( 4 )

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 矛盾的普遍性

· B. 矛盾的斗争性

· C. 矛盾的特殊性

· D. 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3 )

8.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 生产方式

· B. 地理条件

· C. 社会意识

· D. 人口因素答案( 1 )

9.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 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 B. 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 C. 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 D. 事物的永恒运动答案( 3 )

10.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

·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

· 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 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答案( 3 )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 4 )

12. 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这句话体现的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原理是

· A.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 B.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C. 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D.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 1 )

13. 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

· A. 政治法律制度与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

· B. 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

· C. 政权和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

· D.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答案( 4 )

14. 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 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 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 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答案( 4 )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 B. 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 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答案( 2 )

16. 矛盾的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 B.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C. 任何斗争都能起到推动事物发展的作用

· D. 斗争性始终处于主要的方面答案( 2 )

17.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 C.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答案( 3 )

18.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外力的的推动

· B. 矛盾的斗争性

· C. 矛盾的同一性

· D. 事物内部矛盾答案( 4 )

19. 作为辨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

· A.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 B. 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

· C. 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

· D. 新事物优于旧事物答案( 1 )

20.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 价值规律

· B. 剩余价值规律

· C. 劳动力成为商品规律

· D. 部门之间竞争规律答案( 2 )

21. 阶级的划分()

· A. 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 B. 唯一的是根据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

· C. 最根本的是根据取得社会财富的不同方式

· D. 主要是根据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作用不同答案( 2 )

22.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A. 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

· B.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 C.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 D. 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答案( 2 )

23. 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

· A. 认识上的唯理论

· B. 认识上的经验论

· C. 认识上的唯物论

· D. 认识上的辩证法答案( 4 )

24. 认为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 A. 形而上学观点

· B. 诡辩论的观点

· C. 唯心主义观点

· D. 辩证法的观点答案( 4 )

25.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结论的理论前提是( )

· A. 社会革命理论

· B. 阶级斗争学说

· C.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原理

·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答案( 4 )

26.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 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 B. 武装斗争问题

· C. 农民问题

· D. 国家政权问题答案( 4 )

27. 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

· A. 它是构成生产关系的根本形式

· B. 它是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

· C. 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D. 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物答案( 3 )

28.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 A. 存在

· B. 理想

· C. 灵魂

· D. “原初”物质答案( 4 )

29.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 阶级斗争的问题

· B.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

· D. 国家政权问题答案( 2 )

30.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实践性

· B. 运动性

· C. 物质性

· D. 客观性答案( 3 )

3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 有利于所有国家

· B. 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C.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 D. 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答案( 2 )

32. 1921年3月,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 A. 联共(布)十大

· B. 俄共(布)十大

· C. 联共(布)九大

· D. 俄共(布)九大答案( 2 )

33. 马克思在谈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 各个资本家普遍延长雇佣工人工作日的结果

· B. 各个资本家普遍提高雇佣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 C. 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 D. 各个资本家追求绝对剩余价值的结果答案( 3 )

34.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 A. 通过革命和改革实现的

· B.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 C. 通过实践实现的

· D.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答案( 4 )

35.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A. 人在确定事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 B.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 C. 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 D. 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答案( 3 )

36.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 B. 社会分配的原则

· C. 社会风气的状况

·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4 )

37. 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是

· A.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D.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答案( 3 )

38.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

·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C.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 D.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答案( 2 )

39.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可感性

· B. 具体性

· C. 客观实在性

· D. 真实性答案( 3 )

40. 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

()

· 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B.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 C. 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

· D. 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答案( 1 )

41. “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 A. 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 B.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 C. 非决定论的观点

· D. 机械决定论的观点答案( 4 )

4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 运动变化观点

· B.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观点

· C. 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

· D. 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观点答案( 3 )

43. 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 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 B. 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 C. 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 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答案( 4 )

44. 上层建筑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 A. 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 B. 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 C. 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 D. 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答案( 4 )

45.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 马克思

· B. 爱因斯坦

· C. 达尔文

· D. 牛顿答案( 1 )

46.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 D. 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 4 )

47. 按社会意识构成的高低层次,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A.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 B.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 C. 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 D.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答案( 2 )

48.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A. 纯粹是偶然的

· B. 纯粹是必然的

· C. 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 D. 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答案( 3 )

49.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是

· A. 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

· B.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 C. 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

· D.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答案( 2 )

50.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 完全必然的

· B. 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

· C.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 D. 偶然的机遇答案( 3 )

51. 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A. 暴力掠夺的产物

· B. 社会契约的产物

· C. 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 D. 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答案( 4 )

52. 矛盾双方辩证的同一是()

· A. 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 B. 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 C. 矛盾双方的相互等同

· D. 矛盾双方的相对平衡答案( 1 )

53. 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 A. 劳动时间和停工时间

· B.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 C. 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

· D. 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答案( 2 )

54.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全部属于上层建筑范围的是()· A. 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 B. 政治思想、管理学、语言学

· C. 哲学、艺术、环境科学

· 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答案( 4 )

55. “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观点属于

· A. 历史宿命论观点

· B.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C. 机械决定论观点

· D. 否认个人历史作用的观点答案( 2 )

56.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 A. 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 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 C. 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D. 实现共产主义答案( 3 )

57.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B.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C. 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 D.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答案( 2 )

58. 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A. 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

· B. 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 C. 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

· D. 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答案( 2 )

59.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 B. 斗争性和同一性

· C. 绝对性和相对性

· D. 变动性和稳定性答案( 2 )

60.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于

· A. 1918年10月——1923年初

· B. 1923年10月——1928年秋

· C. 1928年10月——1932年底

· D. 1928年10月——1933年秋答案( 3 )

多选 (共20 题,总分20 分)

1.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阶级性和先进性理解正确的是

· A. 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 B. 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不等同于工人阶级本身,也与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有明确的区别

· C. 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虽然来自于其他阶级和阶层但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

· D. 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成员主要是工人答案( 1,2,3, )

2. 二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新变化有

· A. 个体资本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 B. 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 C. 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 D. 股份公司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答案( 2,3, )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 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 E.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答案( 1,2,4,5, )

4.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B.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C.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 D. 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 E. 意识活动能够改变社会运动的规律答案( 1,2,3,4, )

5. 坚持实践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就是肯定:

· A. 凡经过实践检验证实的真理,可以被丰富、完善和发展,却不能推翻它· B. 发展着的实践终将对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作出确定的检验

· C. 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

· D. 即使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答案( 1,2,3,4, )

6.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本可以专靠神思任意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鬼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身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脖子二三尺而已这句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A.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 B. 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 C. 可以从人世间找到他的原型

· D.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答案( 2,3,4, )

7. 唐朝诗人杜苟鹤在《小松》中写道:“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篙。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与这首诗内涵一致的古诗还有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D.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答案( 1,2,4, )

8. 价值评价的特点包括

· A. 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 B.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 C.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 D. 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并无直接联系答案( 1,2,3, )

9. 下列成语中符合辩证否定原理的有

· A. 防微杜渐

· B. 水滴石穿

· 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D. 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 E. 既克服又保留答案( 3,4,5, )

10.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 B.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 C.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 D. 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与和平两种形式答案( 2,4, )

11.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表明()。

· A. 人类认识的不可靠性

· B. 人类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 C. 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D. 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E. 人类认识运动是无止境的辩证发展过程答案( 2,3,4,5, )

12.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体现了

· A.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 B.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 C.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特点

· D. 事物彼此之间存在着差别答案( 2,3,4, )

13.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 A. 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 B. 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 C. 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 D.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答案( 3,4, )

14. 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它是(?? )

· A. 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现存的物质力量

· B. 前人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结果

· C. 当代人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

· D. 由各种客观的物质要素构成的答案( 1,2,3,4, )

15. 关于资本主义工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工资的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 B. 其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C.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 D. 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答案( 1,2,4, )

16. 下面哪些是一个企业的量的规定()。

· A. 劳动生产率

· B. 生产规模

· C. 技术水平

·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E. 产品名称答案( 1,2,3, )

17.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 B.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 C.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 D.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 1,2,3, )

18. 构成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有()。

· A. 劳动者

· B. 劳动资料

· C. 劳动对象

· D. 科学技术

· E. 科学管理答案( 1,2,3, )

1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有

· A.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B. 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

·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 D. 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答案( 1,2,3,4, )

20. 2013年12 月5 日,中央人民银行联合四部委发出《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通知》明确了比特币的性质,认为比特币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 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关于货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货币就是资本

· B. 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 C. 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 D. 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答案( 3,4, )

判断 (共20 题,总分20 分)

1. 一切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正确错误答案( 0 )

2.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正确错误答案( 1 )

3.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正确错误答案( 1 )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由于这种制度遵循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需要的原理。

·正确错误答案( 2 )

5. 整个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正确错误答案( 1 )

6.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正确错误答案( 1 )

7. 英雄造时势。

·正确错误答案( 2 )

8. 基本经济制度相同的国家,其经济体制也必然相同

·正确错误答案( 0 )

9. 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错误答案( 1 )

10.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一国胜利论

·正确错误答案( 1 )

11.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正确错误答案( 1 )

12. 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正确错误答案( 0 )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整个世界所有事物作出科学说明的理论体系。

·正确错误答案( 0 )

14.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现成答案。·正确错误答案( 0 )

15. 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正确错误答案( 2 )

16. 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正确错误答案( 0 )

17.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正确错误答案( 1 )

18.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是生产工具。·正确错误答案( 1 )

19.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正确错误答案( 2 )

20. 物质存在于它的具体中( )

·正确错误答案( 1 )

马基辨析题8索引

一、辨析题 1、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重要性。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的源泉和动力,因此社会矛盾越多,社会发展自然越快。 3、辩证否定就是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他们的分歧是哲学中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学习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6、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 7、唯物主义经验论是对的,唯心主义经验论才是错的。 8、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 9、人类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0.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11、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13、有人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 14、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1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哪些? 16.有人说,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也有人说,全球化就是美国化,试用所学原理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 17.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吗? 1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认识其原因? 二、材料题: 材料一:根据下属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1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少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在矛盾存在问题上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1)材料1的第一段话是说辩证法所研究的矛盾是对象自身中的矛盾,就是矛盾不是主观产生的,而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不过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第二段也是强调辩证矛盾就是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即实际客观存在的矛盾,不是主观字面的或头脑臆造出来的矛盾。这两段话突出一点,就是“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2)材料2把矛盾归结为一个范畴,当作纯粹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认为它不是现实的,只能是思想的任意组合。它与材料1把矛盾看作是对象自身中、实际生活中的矛盾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把矛盾当作是由思想臆造的。 (3)材料3公然否认自然界中有矛盾,他认为矛盾只存在于语句上、字面上。材料1明确指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不能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材料3的错误在于:一是公开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二是把矛盾当作字面上的、语句上的,同样是否定了矛盾存在的客观性。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矛盾内涵的准确把握。三段材料,表明三种不同的观点。材料1是辩证法的正确观点,认为矛盾是客观事物自身所具有的。材料2承认自然界中存在矛盾,但又为是纯主观的思想的东西。材料3则公然否认自然界中矛盾的存在,认为矛盾只存在于陈述中。只要仔细分析材料,就不难得出以上的答题思路。 材料二、如何理解下述观点: 材料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材料2“自然界对人来说是无。”

马基习题4

1. 哲学上所认为的“人类世界”是指() · A. 人类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世界 · B. “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 C. 与自在世界无关的又一个世界 · D. 人的“自然性”和人的“自然史”答案( 2 ) 2. 事物矛盾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B.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D.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答案( 2 ) 3.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A. 主体不同 · B. 层次、水平不同 · C. 跟经济基础的联系不同 · D. 跟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同答案( 2 ) 4. 哲学是(????? )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 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 3 ) 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 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 4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答案( 4 ) 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 矛盾的普遍性 · B. 矛盾的斗争性 · C. 矛盾的特殊性 · D. 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3 ) 8.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 生产方式 · B. 地理条件 · C. 社会意识 · D. 人口因素答案( 1 ) 9.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 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 B. 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 C. 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 D. 事物的永恒运动答案( 3 ) 10.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 ·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 · 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 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答案( 3 )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 4 ) 12. 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这句话体现的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原理是 · A.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 B.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C. 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D.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 1 )

历年马基试题精华整理版

历年马基试题 【辨析题】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答:不完全正确。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就其现实性即它们的具体实现来说是有限的。(1分)然而,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有限是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本性,决定有限的界限必然不断地被打破和超越,而趋于无限。(2分)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不是限制、束缚新的认识和实践的框框,而是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3分)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答:错。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分)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3分) 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答:错。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1分)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1分)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3分) 4、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答: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工人的劳动,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补偿劳动力的工资,还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5、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客观标准。 答:不完全正确。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是生产关系。但生产力起间接作用。 6、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错。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的存在则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并不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只有量变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错。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CCCA 6-10:DDBAD 11-15:CABCD 16-20:DCDBA 21-25:CDBBB 26-30:CCBBA 31-35:CABBD 36-40:BAAAA 41:A 二、简答题 4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3、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4、试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它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也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也是深刻的。(3)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将二者割裂开来,就会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45、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用二者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唯物论,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就是坚持了辩证法。(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含义:①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包含两层含义:①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②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①二者相互依存。②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③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4)两种错误态度: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也就是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绝对主义则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将人的认识僵化。(5)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它;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既坚持,又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基)课本整理

§1: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1-3 二、产生和发展p4-13: (一)时代产物: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阶级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继承和创新 (三)实践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实际结合;把马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1.1: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p28 1)哲学的产生&意义——通过劳动分离人&自然;两大现象(物质&精神);两大活动(认识&改造世界) 2)其他思潮&马恩诞生 哲学基本问题(物质&意识;思维能否认识&正确认识存在) 3)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 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5)世界怎样存在(联系发展or孤立静止) 6)马哲的解答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 1)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物质唯一特性 存在意识之外,可被意识反映 2)意识&物质(作用&反作用);意识发展阶段;社会实践(劳动)决定性作用意识内容客观,形式主观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p32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 1)运动&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绝对的运动,相对的静止 3)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马哲之前的物质观 5)社会的物质性表现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p35 1)实践的基本特征 2)实践的具体形式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 1)把握两大方面 实践分化&统一人&自然; 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找到根源,得到科学说 明 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 三、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客观性p40 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必然;自然&社会规律 1)规律的特点——本质、必然、稳定 2)规律客观性——根本特点

马基试卷8(选择题)

试卷8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源泉和动力 B.状态和过程 C.方向和道路 D.可能性和现实性 3.社会精神文明包括 A.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 B.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C.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D.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4.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B.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客观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 5.国家的职能是由 A.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B.国家的大小强弱决定的 C.国家的形式决定的 D.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6.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的 A.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8.阶级对立的根源是由于人们之间的 A.政治立场的根本对立 B.价值观念的根本对立

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D.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 9.风俗、习惯、乡土观念,它们是 A.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高水平的社会意识 C.对社会生活过程的正确反映 D.对社会生活过程的错误反映 10.事物的度是 A.事物发展的一定程度 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C.质要求量达到的高度 D.量要求质达到的深度 11.历史上存在的两种基本的国家类型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B.君主立宪国家和民主共和家 C.剥削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2.物质的肯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C.某些不可知论也承认的观点 D.某些唯心主义也承认的观点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A.17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15.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上,存在着 A.一元论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于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6.唯心主义否认联系的 A.普遍性 B.客观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17.列宁说,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辨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揭示了 A.矛盾的客观性 B.矛盾的主观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1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人们收入的来源忽然收入的多少

马基 第一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运动形式的同一性 7.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 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 A.正确的原则 B.人们的目的,制定的路线 C.领导者的意图 D.客观存在的事实 11.“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唯物主义观点 12.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哲学派别是(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庸俗唯物主义 13.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 ) A.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4.二元论哲学主张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它是( ) A.介乎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一个独立的蹭派别 B.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 C.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16.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 ) A.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 B.唯意识论的观点 C.机械论的观点 D.物与物的关系 17.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 ) A.意识不只是人所特有的 B.电脑将来会代替人脑 C.意识与物质是同一的 D.人的能动性具有广阔的前景 18.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1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 A.实物性 B.客观的规律性 C.内部的矛盾性 D.客观实在性 2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 )

马基试题B卷

请在答题纸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卷(B )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2008年12月31日(第18周星期三) 题号 -一- -二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卷得分 评卷签名 复核得分 复核签名 注意:本试题有五大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写在答题纸上不予以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相应位置涂黑。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30分) 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B.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是 A.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 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 5、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 想做的人,

外交理论(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外交理论——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第一章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 1、外交、暴力与共和国扩张 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最佳对外立场是:在军事上强大到能阻止任何侵略行为,而又不至于先发制人挑起冲突。 战争的技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比任何其他东西都重要,然而国家并不总具备充足的军力达到目标。由于这一需求,外交应运而生了。 2、人性、诚信与外交 马基雅维利认为人自私、贪婪、愚蠢无知容易上当受骗,在关乎其利益时,每个人都会被贿赂、胁迫和欺骗,这样,外交官就能在外国宫廷施加自己的影响,并因此提升政府的计划目标,人类的卑贱成就了外交。 一个审慎的统治者,不能,也不应该在不利于自己走的情况下信守诺言;而当作出诺言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时,也不应当再信守诺言。所以,外交处于相当危险的境地。(但是背信弃义也要付出未来的代价,马基雅维利在这方面的建议是十分谨慎的。)在马基雅维利的时代,这样的观点并没有削弱外交,因为他实际上揭示了权力的真实性,指出了外交以及新兴国家法产生的条件就是国际关系的弹性原则。 借助谈判来解决问题意味着实力对比使谈判的结果在意料之中,但也不是对力量关系简单抽象的表述,外交技巧通常会影响结果。 外交必须是延续性的,只有这样,外交才能完全成为君主可资利用的力量。 3、结论 对马基雅维利而言,外交是国家的重要工具,特别在实施欺诈战略时更是如此,不过是一场为增加国家实力的斗争,而国家实力最终都是战争的前提。

第二章圭恰迪尼(佛罗伦萨) 1、君主及其大使 判断君主的价值根据的是他派出的人的素质,因此大使可以提升君主的声望,而君主也应当充分信任大使,只有大使享受充分信任时,才能成为实现君主意志的工具。 “大使看起来总是站在驻在国一边,这使他们要么是受了贿赂、要么是在索取回报,或是被眼前的热情与友善迷惑了。但原因可能是,大使总是考虑出现在眼前的君主的事务,他的眼里再也没有其他人。大使看那些事务的重要性比它们实际具有的重要性更大。” 2、谈判及国家理由 在谈判时,“如果你的企图恰到时机,就很容易成功。如果你在时机成熟前采取行动的话,不仅会导致失败,而且即使在将来时机恰好时,可能也无法再取得成功了。” 在谈判时要隐藏问题的底线。批判了马基雅维利的“违背诺言会于政治成功有利”的观点,因为好的名声是非常有价值的。 第三章格劳秀斯(荷兰《战争与和平法》) 1、格劳秀斯体系下的外交学 人类是善良的、理性的,国家方方面面都收到法律的制约,对其利益有着长远的关注,总能够信守诺言。诉诸战争只能在正义的情况下,无论何时都有三种方法反对战争:谈判、仲裁和抓阄决断或一对一对决。在这种体系下,外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大使和主权 使节权始终是主权国家的独有属性,在内战的情况下例外:比如国家被分裂为势均力敌的两方或两人对王位的争夺,他主张内战中的各方都承认有向对方排除使节的权利(有争议)。 3、大使总是必须被接受吗

【精品】马基习题1.doc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三(C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止统一性在于它的(C )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尢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山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來的现实基础(B )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B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速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

上海市16区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类汇编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上海市 16 区 2015-2016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15—16 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本资料收集整理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宝山区、长宁区、奉贤区、虹口区、黄浦区、嘉定 区、金山区、静安区、闵行区、普陀区、青浦区、松江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等 16 个区 2015-2016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
以下每小题 2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6·嘉定期末·21)马克思曾指出:“在英国,特别是弗兰德毛纺织工场手工业的繁
荣,以及由此引起的羊毛价格的上涨,对这件事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这件事”指
A.奴隶贸易
B.海外殖民
C.圈地运动
D.工业革命
2.(2016·嘉定期末·22)近代西方,一场否定教
权主义和普世主义、追求个人“信仰得救”和人类
精神自由的信仰革新运动发源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 (2016·宝山期末·10)法国学者雅克·索雷认
为“饥饿、贫穷、对领主特权和税负不满的法国人民在 1789 年的春天已经处在起义的边缘”。 他看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视角是:
A.社会等级 C.经济问题
B.社会民生 D.政治革命
4.(2016·宝山期末·13)恩格斯评价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 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
一位诗人。”此人是:
A.马基雅弗利
B.达·芬奇
C.米开朗基罗
D.但丁
5.(2016·长宁期末·22)1522 年 9 月 6 日,l8 位远航的勇士返回西班牙母港,受到热烈的
欢迎,人们称赞他们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这是因为他们
A.发现好望角
B.到达印度
C.开辟前往美洲的航路
D.完成环球航行
6.(2016·黄浦期末·14)1521 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
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
吻。这幅画意在:
A.倡导宗教宽容 B.抨击罗马教会 C.推销“赎罪券 D.反对宗教改革
1

马基-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2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讲教师:孟锐峰孙寿涛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谈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阐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5.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对当代中国实践的认识 6.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谈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7.试析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8.谈谈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理论观点 9.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11.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研究 12.简单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 13.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研究 14.货币及其职能研究 15. 劳动力商品理论研究 16. 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研究 17.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研究 18. 垄断与垄断资本主义研究 19.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研究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二、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马基试卷(实践作业3)

1.平均利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 A.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C.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商品购买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2. 认识的客体是指(D) A.观念本身 B.人的意志的创造物 C.自然界的存在物 D.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对象 3.下列哪项不属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 A.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往 C.大力发展商业,建立工业和农业的结合点 D.民族资本的社会主义改造 4.列宁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5.实践是(B)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6.人民民主专政是(A) A.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类型 B.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 C.无产阶级政权的组织形式 D.无产阶级专政的政体 7.阶级斗争是(B) A.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阶级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 8. 真理就是(C) A.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 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C.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D. 为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 9.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物质是指(D) A.元气 B.原子 C.物体

D.客观实在 10.矛盾双方辩证的同一世(A) A.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B.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C.矛盾双方的相互等同 D.矛盾双方的相对平衡 1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D) 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 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2.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C) A.增长科学知识 B.增强语言能力 C.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D.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 13.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B)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14.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C) A.经济斗争 B.思想斗争 C.争取政权的武装斗争 D.社会斗争 1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A)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进行阶级斗争 C.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16.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普遍的,永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C) A.变化 B.增加 C.创新 D.运动 17.矛盾的转化是(C)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由坏到好的转化 C.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20.恩格斯说,把鞋刷子综合到哺乳动物中,鞋刷子不会因此生出乳腺。这一观点表明(C) A.综合不能离开分析,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B.综合是一个纯粹的思维过程

马基 第二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经验论 B.教条主义 C.诡辩论 D.二元论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C.真理的两个不同阶段 D.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3.认识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 A.科学家们不断地发明创造 B.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结合 C.社会实践的需要 D.人们追求知识的愿望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5.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 A.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 6.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体现了( ) 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 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 7.“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 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 C.从理性回到实践 D.从实践回到理性 8.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12.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 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 13.下列属于唯心主义经验论性质的观点是( ) A.感觉经验是认识的起点 B.必须事事直接经验 C.只有经验事实而无客观事实 D.亲身经验比抽象理论可靠 14.相对真理是指( ) A.不含有绝对性质的真理 B.包含有错误因素的真理 C.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D.暂时正确的真理 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 A.两种性质不同的真理 B.两种各自独立的真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正义(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它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统一,要求个 人无条件的为城邦服务。正义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道德或品质,奠定了后来西方学者对个人正义的思考。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 会分工上,国家的三个等级,包括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只要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当权者一定的限制和不自由。 2.《理想国》(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理想国》主题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是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

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理想国》一书中还以大量篇幅详尽地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对个人和城邦 进行彻底改造。 3.《雅典政制》 ① 它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学方面的著作,相当于雅典城邦政治制度 ② 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和选择,并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研究方法。他运用了历史的和经 验的研究方法,他组织对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的一般理论。而 《雅典政制》正是这调查材料的一部分,对于认识城邦本质有重要意义,虽然这种调查远没有达到现代精确的定量水平,但 在当时确实是极有创见的做法。 4正义(亚里士多德) 正义有两种形态: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因此,要努力实现分 配的正义,即根据个人不同的地位、财产、能力或贡献给予不同的待遇,另外也要无差别的均等对待每一个人,即实现矫正的正 义。城邦的正义在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体现,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正义的各个方面。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他认为,法律虽

马基总的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源 ?B 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劳动人民和先进阶级的哲学,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哲学 ?B 前者重视实践,后者不重视实践 ?C 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D 前者主张从自然界出发,后者主张从人出发 ?4 哲学史就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一种()?A 简单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不符和历史实际的观点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后者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前者吸取了具体科学的成果,后者没有吸取具体科学的成果 ?C 前者是科学,后者是非科学

?D 前者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后者不懂得实践的意义?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 实践的观点 ?D 人民群众的观点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A 表明人类发现了绝对真理 ?B 表明哲学由此成为科学的哲学 ?C 为人类揭示了永恒的真理 ?D 为人类认识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8 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是() ?A 创立了唯物史观 ?B 建立了革命的人道主义 ?C 使哲学成为实证的科学 ?D 创立了辩证思维方法 ?9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 批判性和实践性 ?B 革命性和否定性 ?C 系统性和完备性 ?D 实践性和阶级性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是()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模拟及答案马基部分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马基部分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真题和答案选 (马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爱迪生在创造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她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创造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因此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她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 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 B.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 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 D.实践中能够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 【答案】 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爱迪生把每一次的实验的结果都看成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因此爱迪生说她一次也没有失败。故A正确。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经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答案】 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区别。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规律的重复性高,社会规律的重复性低。二是自然规律不需要人去参与,自然而然就能够出现,社会规律需要有人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来。A本身表述错误,B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的,D说法也不准确,因此C是正确答案。 评价:此题不是很难,还是沿用了往年以材料带考点的形式。从此题中我们能够得出如下的结论:一是马原的基础知识很重要,特别是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此建议预备考研的同学在复习时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二是掌握好答题技巧,建议大家在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