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仪器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

基本原理

光谱分析法是指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物质部发生能级跃迁,测量由此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依据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吸光光度法,主要有: 红外吸收光谱:分子振动光谱,吸收光波长围2.5~1000 μm ,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紫外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围200~400 nm(近紫外区),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围400~750 nm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或与显色剂作用生成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吸收曲线(吸收光谱)是吸光物质浓度和液层厚度一定的条件下,让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透过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而得。它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物质分子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

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电子能量E e 、振动能量E v 、转动能量E r。ΔΕe>ΔΕv>ΔΕr

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n→π*< π→π*< n→σ*< σ→σ*

σ→σ*跃迁

如甲烷的λmax为125nm,乙烷λmax为135nm。

n→σ*跃迁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子)均呈现n→σ*跃迁。一氯甲烷、甲醇、三甲基胺n→σ*跃迁的λmax分别为173nm、183nm和227nm。

⑶π→π*跃迁

不饱和烃、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可发生该类跃迁。如乙烯π→π*跃迁:λmax为162nm,n→π*跃迁

是构成不饱和键中的杂原子上的n电子跃迁到π*轨道,所需能量最低,吸收波长多在270-300nm附近。如丙酮n→π*跃迁:λmax为275nm

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n→π*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凡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而引起电子跃迁的基团,主要是具有的不饱和键和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

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三N等。

(2)助色团:

指那些带有杂原子的基团(如—OH、—OR、—NH2、—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能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由于取代基的引入或溶剂的改变,使有机化合物的λmax发生移动,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

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或紫移)。

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

3、羰基化合物

>C=O基团主要可产生π→π*、nσ→* 、nπ→*三个吸收带。

nπ→*吸收带又称R带,它是醛酮的特征吸收带,落于近紫外或紫外光区,是判断醛酮存在的重要依据。醛、酮、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如酯、酰胺等,都含有羰基。

由于醛酮这类物质与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在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它们nπ→*吸收带的光区稍有不同。

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的羰基上的碳原子直接连结含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助色团,如-OH、-Cl、-OR等,由于这些助色团上的n电子与羰基双键的π电子产生nπ→共轭,导致π*轨道的能级有所提高,但这种共轭作用并不能改变n轨道的能级,因此导致nπ→* 跃迁所需的能量变大,使nπ→*吸收带蓝移至210nm左右。

当羰基双键与碳碳双键共轭时,称为α,β不饱和醛或酮,由于共轭效应使碳碳双键π→π*跃迁吸收常红移至220-260nm成为K带,羰基双键R带红移至310-330nm。

苯及其衍生物

苯有三个吸收带,它们都是由π→π*跃迁引起的。E1带出现在180nm(εMAX = 60,000);E2带出现在204nm(εMAX = 8,000 );B带出现在255nm (εMAX = 200)。

在极性溶剂中,这些精细结构消失。当苯环上有取代基时,苯的三个特征谱带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其中影响较大的是E2带和B谱带。

5、稠环芳烃及杂环化合物

稠环芳烃,如奈、蒽、芘等,均显示苯的三个吸收带,但是与苯本身相比较,这三个吸收带均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加。

此外,由于引入含有n电子的N原子的,这类杂环化合物还可能产生nπ→*的R吸收带当它们的离子吸收光能后,低能态的d电子或f电子可以分别跃迁至高能态的d或f轨道,这两类跃迁分别称为d - d 跃迁和f - f 跃迁。由于这两类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发生,因此又称为配位场跃迁。

结构分析(紫外光谱解析)

了解共轭程度、空间效应、氢键等,可对饱和与不饱和化合物、异构体及构象进行判别。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有机物发色体系信息分析的一般规律是:

⑴若在200~750nm波长围无吸收峰

则可能是直链烷烃、环烷烃、饱和脂肪族化合物、羧酸、氯(氟)代烃或仅含一个双键的烯烃等,没有醛、酮。

⑵若在270~350nm波长围有低强度吸收峰(ε=10~100L·mol-1·cm-1),(n→π*跃迁),则可能含有一个简单非共轭的,具有n电子的生色团,如羰基等。

⑶若在250~300nm波长围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且有一定的精细结构,则可能含苯环。

⑷若在210~250nm波长围有强吸收峰,则可能含有2个共轭双键;

若在260~300nm波长围有强吸收峰,则说明该有机物含有3个或3个以上共轭双键。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长围约为0.75 - 1000μm,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区分为三个区:

近红外光区(0.75 -2.5μm )中红外光区(2.5 -25μm )远红外光区(25 - 1000μm )。近红外光区:0.75~2.5μm

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产生。

该区的光谱可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中红外光区:2.5~25μm

是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由基态振动能级(ν=0)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ν=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远红外光区吸收带:25 - 1000μm

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

一、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 . 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发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跃迁能量相等

只有当红外辐射频率等于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时,分子才能吸收红外辐射,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2、辐射与物质之间有耦合作用。分子振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因此,并非所有的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μ≠0)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将该分子称之为红外活性的;

△μ=0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收,称之为非红外活性的。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级(ν=0)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ν=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ν=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ν=2)、第三激发态(ν=3)?,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简正振动

简正振动的振动状态是分子质心保持不变,整体不转动,每个原子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其振动频率和相位都相同。

、简正振动的基本形式

一般将振动形式分成两类: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

(1)伸缩振动

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发生变化而键角不变的振动称为伸缩振动,用符号σ表示。

它又可以分为:对称(σs)和不对称伸缩振动(σas )。

对同一基团,不对称伸缩振动的频率要稍高于对称伸缩振动。

变形振动(又称弯曲振动或变角振动)

基团键角发生周期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称为变形振动。

变形振动分为:面变形和面外变形振动

面变形振动包括:剪式(以δ表示)和平面摇摆振动(以ρ表示)。

面外变形振动包括:非平面摇摆(以ω表示)和扭曲振动(以τ表示)。

由于变形振动的力常数比伸缩振动的小,因此,同一基团的变形振动都在其伸缩振动的低频端出现。

绝大多数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图上出现的峰数远小于理论上计算的振动数。

这是由如下原因引起的:

(1)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2)相同频率的振动吸收重叠,即简并;

(3)仪器不能区别频率十分接近的振动,或吸收带很弱,仪器无法检测

(4)有些吸收带落在仪器检测围之外。

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1.部因素

(1)电子效应

a.诱导效应(I效应):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作用,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改变键的力常数,使键或基团的特征频率发生改变。

R-CO-R νC=0 1715cm-1 ; R-CHO νC=0 1730cm -1;

R-CO-Cl νC=0 1800cm-1 ; R-CO-F νC=0 1920cm-1 ;

F-CO-F νC=0 1928cm-1 ;

由吸电子基团引起的I效应称为吸电诱导效应,它使特征频率增高;而推电子基引起的I效应称供电诱导效应,它使力常数减少,特征频率降低。如酮中由于-CH3是弱推电子基,故与醛相比频率略降低。

共轭效应(M效应):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的现象,可通过π键传递。使共轭体系中电子云密度平均化,结果使原来的双键伸长(电子云密度降低),力常数减少,振动频率降低。有π-π共轭和p-π共轭。

当I效应和M效应同时存在时,就要区分那种效应的贡献大,以此决定振动频率的位置。如酯的C=O伸缩振动频率为1735cm-1,比酮(1715cm-1)高,是因为-OR基的I效应比M效应大的结果。

(2)空间效应:场效应、空间位阻、环力

A、场效应

在互相靠近的基团间,不是通过化学键而是以它们的静电场通过空间相互作用,引起相应键的IR谱带产生位移,见p309.

B、空间位阻

由于立体障碍,使共轭效应受到限制,

C、环力

(3)氢键效应(分子氢键;分子间氢键):

形成氢键后,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从而使键的力常数减小,使伸缩振动频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2.外部因素

同一种化合物,IR谱随取样方法、溶剂、样品厚度等的不同会出现一定的差别:、(1)测定时因物态不同引起的变化(2)溶剂的影响。极性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常随溶剂极性的增大而降低。(3)样品厚度的影响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在一定围出现的化学键振动频率——基团特征频率(特征峰);

例:2800 ~ 3000 cm-1 —CH3 特征峰;

1600 ~ 1850 cm-1 —C=O 特征峰;

基团所处化学环境不同,特征峰出现位置变化:

—CH2—CO—CH2—1715 cm-1 酮

—CH2—CO—O—1735 cm-1 酯

—CH2—CO—NH—1680 cm-1 酰胺

依据基团的振动形式,分为四个区:

1.4000 ~2500 cm-1 (含氢基团ν区)

X—H伸缩振动区(X=O,N,C,S)

2.2500 ~1900 cm-1

三键,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

.1900 ~1200 cm-1

双键伸缩振动区

4.1200 ~670 cm-1 (单键区)

X—Y伸缩,

X—H变形振动区

1.X—H伸缩振动区(4000 ~2500 cm-1 )

(1)-O—H 3650 ~3200 cm-1 确定醇,酚,酸

在非极性溶剂中,浓度较小(稀溶液)时,峰形尖锐,强吸收;当浓度较大时,发生缔合作用,峰形较宽。

—CH3 2960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

2870 cm-1 对称伸缩振动

—CH2—2930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

2850 cm-1 对称伸缩振动

—C—H 2890 cm-1 弱吸收

不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 )

苯环上的C—H 3030 cm-1

=C—H 3010 ~3040 cm-1

≡ C—H 3300 cm-1

2.叁键(C ≡C)伸缩振动区(2500 ~1900 cm-1 )

(1)RC ≡CH (2100 ~2140 cm-1 )

RC ≡CR’(2190 ~2260 cm-1 )

R=R’ 时,无红外活性

(2)RC ≡N 非共轭2240 ~ 2260 cm-1

共轭2220 ~ 2230 cm-1

不饱和度是指分子结构中达到饱和所缺一价元素的“对”数。如:乙烯变成饱和烷烃需要两个氢原子,不饱和度为1。

若分子中仅含一,二,三,四价元素(H,O,N,C),则可按下式进行不饱和度的计算:

Ω = (2 + 2n4 + n3 –n1 )/ 2

(n4 ,n3 ,n1 分别为分子中四价,三价,一价元素数目)

由分子的不饱和度可以推断分子中含有双键,三键,环,芳环的数目,验证谱图解析的正确性。

例:C9H8O2

Ω = (2 +2?9 –8 )/ 2 = 6

谱图解析方法

·根据分子式(如果有)计算不饱和度

·根据吸收峰确定官能团

·根据官能团和分子式,给出可能的结构

·根据其他信息给出最终结构式

1原子发射光谱法仪器分为三部分:

光源、分光仪和检测器。

目前常用的光源有直流电弧、交流电弧、电火花及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

检测器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目视法、摄谱法和光电法。

1吸收峰变宽原因

a自然宽度

b多普勒( Doppler ) 变宽

c压力变宽(劳伦兹变宽和赫鲁兹变宽)

2铁光谱作标尺有如下特点:

①谱线多

在210-660nm围有几千条谱线。

②谱线间距离都很近

在上述波长围均匀分布。

对每一条谱线波长,都已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在实验室中有标准光谱图对照进行分析3吸收峰变宽原因

1、自然宽度ΔνN,与激发态原子的寿命有关

2、多普勒变宽(热变宽)ΔνD

3压力变宽劳伦兹变宽ΔνL与赫鲁兹马克变宽

4原子吸收光谱仪及主要部件光源原子化系统单色器检测系统

核磁共振

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核磁子β=eh/2M c;

自旋角动量:I:自旋量子数;h:普朗克常数;

自旋量子数(I)不为零的核都具有磁矩,原子的自旋情况可以用(I)表征:

质量数原子序数自旋量子数I

偶数偶数0

偶数奇数1,2,3….

奇数奇数或偶数1/2;3/2;5/2…

I=0 的原子核O(16);C(12);S(32)等,无自旋,没有磁矩,不产生共振吸收。

I=1 或I >1的原子核I=1 :2H,14N I=3/2:11B,35Cl,79Br,81Br I=5/2:17O,127I

产生条件: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能级产生裂分,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需要吸收能量。

能级量子化。射频振荡线圈产生电磁波。

对于氢核,能级差:?E= 2μH0 (μ磁矩)

产生共振需吸收的能量:?E= 2μH0 = hν0

由拉莫进动方程:ω0 = 2πν0 = γH0 ;

共振条件:ν0 = γH0 / (2π )

(1) 核有自旋(磁性核)

(2)外磁场,能级裂分;

(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ν0 / H0 = γ / (2π )

理想化的、裸露的氢核;满足共振条件:

ν0 = γH0 / (2π )

产生单一的吸收峰;

实际上,氢核受周围不断运动着的电子影响。在外磁场作用下,运动着的电子产生相对于外磁场方向的感应磁场,起到屏蔽作用,使氢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作用减小:

H=(1- σ)H0

σ:屏蔽常数。σ越大,屏蔽效应越大。

ν0 = [γ / (2π ) ](1- σ)H0

由于屏蔽作用的存在,氢核产生共振需要更大的外磁场强度(相对于裸露的氢核),来抵消屏蔽影响。

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电负性:与质子相连元素的电负性越强,吸电子作用越强,价电子偏离质子,屏蔽作用减弱,信号峰在低场出现。2、去屏蔽效应:价电子产生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3受屏蔽:价电子产生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相反,受屏蔽。4、诱导:苯环上的6个π电子产生较强的诱导磁场,质子位于其磁力线上,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去屏蔽。

每类氢核不总表现为单峰,有时多重峰。

原因:相邻两个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

峰的裂分原因:自旋偶合

相邻两个氢核之间的自旋偶合(自旋干扰);峰裂分数:n+1 规律;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

系数符合二项式的展开式系数;

多重峰的峰间距:偶合常数(J),用来衡量偶合作用的大小。峰面积与同类质子数成正比,仅能确定各类质子之间的相对比例。

耦合常数J: 由自旋偶合作用产生的多重峰,裂分峰间的间距称为偶合常数,以J 表示,单位为HZ。(1)J值的大小与H0无关。影响J值的因素是原子核的磁性和分子结构以及构象。

(2)简单自旋偶合体系J值等于多重峰的间距,复杂自旋偶合体系J值需要通过复杂的计算求得。

(3)自旋偶合作用力通过成键的价电子传递,因此,偶合常数J值的大小与两组不同类型氢核之间相隔的化学键有关。

(4)两组氢核相互偶合的J值必然相等,即J ab=J ba。

(5)一般来说,氢核相互偶合的J值变化围很大,为1~20 HZ。1H与1H的偶合常数分为同碳偶合常数、邻碳偶合常数等。

由于偶合常数的大小与外磁场强度无关,主要与原子核的磁性和分子结构及构象有关(如氢核之间的化学键数目、化学键的性质、取代基的电负性、分子立体结构等)。因此,可以根据J值大小及其变化规律,推断分子的结构和构象。通过单键传递的氢核偶合随键数的增加很快变弱,通过双键、三键传递的偶合比单键有效的多。环上引入杂原子之后偶合常数变化较大。偶合常数大小明显的取决于分子的空间构象。

?自旋偶合和裂分一般规律有如下规律:

? 1.裂分峰数目由相邻偶合氢核数目n决定,即遵守n+1重峰规律。

? 2.一组氢核多重峰的位置,是以化学位移值为中心左右对称,并且各裂分峰间距相等。

? 3.把分子中化学位移相同的氢称为等价核,如例:CH3CH2I中-CH3三个1H和-CH2-中两个1H。把化学位移相同,核磁性也相同的核称为磁等价核。磁等价核之间虽然有偶合作用,但无裂分现象,在NMR谱图中为单峰。例如,Cl-CH2-CH2-Cl 分子中,

?-CH2上的氢核皆是磁等价核,出现的信号强度相当于4个1H核的单峰。即磁不等价的氢核之间才能发生自旋偶合裂分。

(1)峰的数目:标志分子中磁不等性质子的种类,多少种;

(2)峰的强度(面积):每类质子的数目(相对),多少个;

(3)峰的位移( ):每类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化合物中位置;

(4)峰的裂分数:相邻碳原子上质子数;

(5)偶合常数(J):确定化合物构型。

?解析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步骤

?(1)获取试样的各种信息和基本数据。

?(2)对所得的NMR谱图进行初步观察,如谱图基线是否平整,TMS峰是否正常,化学位移是否合理,是否有溶剂峰、杂质峰,峰形是否对称,积分曲线在无信号处是否平坦等。

?(3)根据被测物化学式计算该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4)根据积分曲线计算各峰所代表的氢核数。若不知化学式,可以从谱图中明显的甲基质子或其它孤立质子信号推测各峰代表的质子数。

?(5)根据化学位移,先解析比较特征的强峰、单峰。

?(6)解析符合n+1规律的一级谱图,读出J值,找出J值相符的偶合关系。

?(7)合理组合解析所得的结构单元,推出结构式。

?(8)结合UV、IR、MS等结果检查推导的结构式是否合理。

?(9)查阅有关文献和标准谱图(如Sadlter标准图谱集)予以验证。

图谱解析:

1、

6个质子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单峰。没有直接与吸电子基团(或元素)相连,在高场出现。

2、

质子a与质子b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两个单峰。单峰:没有相邻碳原子(或相邻碳原子无质子)

质子b直接与吸电子元素相连,产生去屏蔽效应,峰在低场(相对与质子a )出现。

质子b也受其影响,峰也向低场位移。

3、

分裂与位移

4、

苯环上的质子在低场出现。为什么?

为什么1H比6H的化学位移大?

电化学:什么是电化学分析?

定义:应用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依据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来测定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之为电化学分析或电分析化学。

电化学分析法的重要特征:

直接通过测定电流、电位、电导、电量等物理量,在溶液中有电流或无电流流动的情况下,来研究、确定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的量。

依据测定电参数分别命名各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如电位分析法、电导分析法;

依据应用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特点:灵敏度、准确度高,选择性好,应用广泛。

被测物质的最低量可以达到10-12 mol/L数量级。

电化学仪器装置较为简单,操作方便,尤其适合于化工生产中的自动控制和在线分析。

直接电位法: 电极电位与溶液中电活性物质的活度有关。

电位滴定: 用电位测量装置指示滴定分析过程中被测组分的浓度变化。

电解分析:

在恒电流或控制电位的条件下,被测物在电极上析出,实现定量分离测定目的的方法。

电重量分析法:

电解过程中在阴极上析出的物质量通常可以用称重的方法来确定。

库仑分析法:

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由电解过程中电极上通过的电量来确定电极上析出的物质量。

电流滴定或库仑滴定:

在恒电流下,电解产生的滴定剂与被测物作用。

伏安分析:通过测定特殊条件下的电流—电压曲线来分析电解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的总称。

极谱法:使用滴汞电极的一种特殊的伏安分析法。

普通电导法:高纯水质测定,弱酸测定。

高频电导法:电极不与试样接触。

化学电池:原电池和电解电池。

电化学基本装置:两支电极、电源、放大与显示记录装置

两大类电化学分析方法:

a.无电极反应。如电导,电泳分析法。使用惰性金属铂电极。

b.电极上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如库仑分析及伏安分析。

电位分析原理:

?E = E + - E -+ E L

电位测量:

E 外= E 测:外电位随两支电极间电位变化。

I = 0 :测定过程中并没有电流流过电极。

电极:

参比电极:电极电位不随测定溶液和浓度变化而变化的电极。

指示电极:电极电位则随测量溶液和浓度不同而变化。

由电池电动势的大小可以确定待测溶液的活度(常用浓度代替)大小。

液接电位:在两种不同离子的溶液或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接触界面上,存在着微小的电位差,称之为液体接界电位。

液体接界电位产生的原因: 各种离子具有不同的迁移速率而引起。

标准氢电极: 基准,电位值为零(任何温度)。甘汞电极: 电 极 反应:Hg2Cl2 + 2e- = 2Hg + 2 Cl- 半电池符号:Hg ,Hg2Cl2(固)KCl 电极电位:(25℃) 温度校正,对于SCE ,t ℃时的电极电位为:

E t= 0.2438- 7.6×10-4(t -25) (V )

银丝镀上一层AgCl 沉淀,浸在一定浓度的KCl 溶液中即构成了银-氯化银电极。

电极反应:AgCl + e- == Ag + Cl-

半电池符号:Ag ,AgCl (固)KCl

电极电位(25℃): E AgCl/Ag = E θAgCl/Ag - 0.059lg a Cl-

第一类电极──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例如: Ag-AgNO3电极(银电极),

Zn-ZnSO4电极(锌电极)等。

电极电位为: E Mn+ /M = E θ Mn+ /M + 0.059lg a Mn+

第一类电极的电位仅与金属离子的活度有关。

第二类电极──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二个相界面,常用作参比电极

第三类电极──汞电极

金属汞(或汞齐丝)浸入含有少量Hg2+-EDTA 配合物及被测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所组成。 根据溶液中同时存在的Hg2+和Mn+与EDTA 间的两个配位平衡,可以导出以下关系式: E (Hg22+/Hg )= E θ (Hg22+/Hg )+ 0.059lg a Mn+

惰性金属电极

电极不参与反应,但其晶格间的自由电子可与溶液进行交换。故惰性金属电极可作为溶液中氧化态和还原态获得电子或释放电子的场所。

)Cl (lg 059.0)Cl ()Hg ()Cl Hg (lg 2059.0O Cl/Hg Hg Cl/Hg Hg 2222O Cl/Hg Hg Cl/Hg Hg 222222---=?+=++a E E a a a E E

膜电极特点:对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离子选择性电极)。

膜电极的关键:选择膜(敏感元件)。敏感元件:单晶、混晶、液膜、高分子功能膜及生物膜。

膜外被测离子活度的不同而产生电位差。

结构:(氟电极)敏感膜:(氟化镧单晶):掺有EuF2 的LaF3单晶切片;参比电极:Ag-AgCl电极(管)参比溶液:0.1 mol/L NaCl + 0.1 mol/L NaF 混合溶液F-用来控制膜表面的电位,Cl-用以固定参比电极的电位。

原理LaF3的晶格中有空穴,在晶格上的F-可以移入晶格邻近的空穴而导电。对于一定的晶体膜,离子的大小、形状和电荷决定其是否能够进入晶体膜,故膜电极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离子选择性。

特点:高选择性,需要在pH5~7之间使用,

pH高时:溶液中的OH-与氟化镧晶体膜中的F-交换;

pH较低时:溶液中的F -生成HF或HF2 - 。

非膜电极:非晶体膜电极,玻璃膜的组成不同可制成对不同阳离子响应的玻璃电极。

H+响应的玻璃膜电极:敏感膜是在SiO2基质中加入Na2O、Li2O和CaO烧结而成的特殊玻璃膜。厚度约为0.05mm

玻璃电极在水溶液中浸泡,形成一个三层结构,即中间的干玻璃层和两边的水化硅胶层。

水化硅胶层具有界面,构成单独的一相,厚度一般为0.01~10 μm。在水化层,玻璃上的Na+与溶液中的H+发生离子交换而产生相界电位。

水化层表面可视作阳离子交换剂。溶液中H+经水化层扩散至干玻璃层,干玻璃层的阳离子向外扩散以补偿溶出的离子,离子的相对移动产生扩散电位。两者之和构成膜电位。

将浸泡后的玻璃电极放入待测溶液,水合硅胶层表面与溶液中的H+活度不同,形成活度差,H+由活度大的一方向活度小的一方迁移,平衡时:

H+溶液== H+硅胶E = k1 + 0. lg( a2 / a2’ ) E外= k2 + 0. lg(a1 / a1’ )

(1)玻璃膜电位与试样溶液中的pH成线性关系。式中K′是由玻璃膜电极本身性质决定的常数;

(2)电极电位应是参比电极电位和玻璃膜电位之和:

(3)不对称电位:

E膜= E外- E = 0. lg( a1 / a2)

如果: a1= a2 ,则理论上E膜=0,但实际上E膜≠0

产生的原因: 玻璃膜、外表面含钠量、表面力以及机械和化学损伤的细微差异所引起的。长时间浸泡后(24hr)恒定(1~30mV);

(4)高选择性:膜电位的产生不是电子的得失。其它离子不能进入晶格产生交换。当溶液中Na+浓度比H+浓度高1015倍时,两者才产生相同的电位;

(5)酸差:测定溶液酸度太大(pH<1)时, 电位值偏离线性关系,产生误差;

(6)“碱差”或“钠差” pH>12产生误差,主要是Na+参与相界面上的交换所致;

(7)改变玻璃膜的组成,可制成对其它阳离子响应的玻璃膜电极;

(8)优点:是不受溶液中氧化剂、还原剂、颜色及沉淀的影响,不易中毒;

(9)缺点:是电极阻很高,电阻随温度变化。

参比溶液: Ca2+水溶液。

液膜(外管之间):0.1mol/L二癸基磷酸钙(液体离子交换剂)的苯基磷酸二辛酯溶液。

其极易扩散进入微孔膜,但不溶于水,故不能进入试液溶液

二癸基磷酸根可以在液膜-试液两相界面间来回迁移,传递钙离子,直至达到平衡。由于Ca2+在水相(试液和参比溶液)中的活度与有机相中的活度差异,在两相之间产生相界电位。

钙电极适宜的pH围是5~11,可测出10-5 mol/L的Ca2+

敏化电极:

气敏电极、酶电极、细菌电极及生物电极等。

电极的结构特点:

在原电极上覆盖一层膜或物质,使得电极的选择性提高。

.膜电位及其选择性

阳离子膜a nF RT K E ln +

= 阴离子膜a nF

RT K E ln -=共存的其它离子对膜电位产生有贡献吗? 若测定离子为i ,电荷为z i ;干扰离子为j ,电荷为z j 。 考虑到共存离子产生的电位,则膜电位的一般式可写成为: ????????+±=j i z z )(ln j ij i a K a nF RT K E 膜

讨论 a. 对阳离子响应的电极,K 后取正号;对阴离子响应的电极,K 后取负号;

b. K i J 称之为电极的选择性系数;

其意义为: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待测离子和干扰离子产生相同电位时待测离子的活度αi 与干扰离子活度αj 的比值: K i j = αi /α j

例1:用pNa 玻璃膜电极(K Na+,K+= 0.001)测定pNa=3的试液时,如试液中含有pK=2的钾离子,则产生的误差是多少?

解:

误差%=(K Na+,K+× a K+ )/a Na+×100%

=(0.001×10-2)/10-3×100% =1%

例2 某硝酸根电极对硫酸根的选择系数:

K NO -3,SO 42-=4.1×10 -5,用此电极在1.0mol/L 硫酸盐介质中测定硝酸根,如果要求测量误差不大于5%,试计算可以测定的硝酸根的最低活度为多少?

解: KNO 3-,SO 42-×(a SO 42- )zi/zj /a NO 3- ≤5%

a NO 3- ≥4.1×10-5×1.0 1/2/ 5%

a NO 3- ≥8.2×10-4mol/L 。

测定的硝酸根离子的活度应大于8.2×10-4mol/L 。

概念:①线性围: AB 段对应的检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围。② 级差: AB 段的斜率(S ), 活度相差一数量级时,电位改变值,理论上:S =2.303 RT /nF , 25℃时, 一价离子S =0.0592 V, 二价离子S =0.0296 V 。离子电荷数越大,级差越小,测定灵敏度也越低,电位法多用于低价离子测定。

③ 检测下限: 图中交点M 对应的测定离子的活度(或浓度) 。离子选择性电极一般不用于测定高浓度试液(<1.0mol/L ),高浓度溶液对敏感膜腐蚀溶解严重,也不易获得稳定的液接电位。a.响应时间

是指参比电极与离子选择电极一起接触到试液起直到电极电位值达到稳定值的95%所需的时间。 B 温度系数: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极电位受温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将奈斯特方程式对温度T 微分可得:

dt

a d n a n dt dE dt dE i i lg 1984.0lg 1984.0O ++=第一项:标准电位温度系数。取决于电极膜的性质,测定离子特性,参电极和充液等因素。

第二项:能斯特方程中的温度系数项。对于n =1,温度每改变1℃,校正曲线的斜率改变0.1984。离子计常设有温度补偿装置,对该项进行校正。

第三项:溶液的温度系数项。温度改变导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系数和离子强度改变。 C 等点电:实验表明:不同温度所得到的各校正曲线相交于一点,图中A 点。

在A 点,尽管温度改变,但电位保持相对稳定,即此点的温度系数接近零。A 点称为电极的等电位点。

A 点对应的溶液浓度(

B 点)称为等电位浓度。

1.pH 测定原理与方法

指示电极:pH 玻璃膜电极 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

Ag, AgCl | HCl | 玻璃膜 | 试液溶液 ∣∣ KCl(饱和) | Hg2Cl2(固), Hg

L E a F

RT K E E E E E E E E E E +---=++-=+-=+H AgCl/Ag /Hg Cl Hg AgCl/Ag /Hg Cl Hg lg 303.2)(2222液接

膜液接

玻璃甘汞

pH 059.0 :C 25pH 303.2+'=?+'=∴K E F RT K E 常数K ′包括:

外参比电极电位 参比电极电位 不对称电位 液接电位

TISAB 的作用:

①保持较大且相对稳定的离子强度,使活度系数恒定;

②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 围,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

③掩蔽干扰离子。

典型组成(测F-):

1mol/L 的NaCl ,使溶液保持较大稳定的离子强度; 0.25mol/LHAc 和0.75mol/LNaAc, 使溶液pH 在5左右; 0.001mol/L 的柠檬酸钠, 掩蔽Fe3+、Al3+等干扰离子。

影响电位测定的因素:(1) 测量温度: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电极的标准电极电位、直线的斜率和离子活度的影响上。

仪器可对前两项进行校正,但多数仅校正斜率。

温度的波动可以使离子活度变化,在测量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温度恒定。

(2) 线性围和电位平衡时间:一般线性围在10-1~10-6 mol / L ;平衡时间越短越好。测量时可通过搅拌使待测离子快速扩散到电极敏感膜,以缩短平衡时间。

测量不同浓度试液时,应由低到高测量。

(3) 溶液特性:溶液特性主要是指溶液离子强度、pH 及共存组分等。溶液的总离子强度应保持恒定。溶液

的pH 应满足电极的要求。避免对电极敏感膜造成腐蚀。干扰离子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a. 能使电极产生一定响应, b. 干扰离子与待测离子发生络合或沉淀反应

(4) 电位测量误差:当电位读数误差为1mV 时,

一价离子,相对误差为3.9% 二价离子,相对误差为7.8%

故电位分析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

每滴加一次滴定剂,平衡后测量电动势。

滴定过程的关键:确定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时,所消耗的滴定剂的体积。 寻找化学计量点所在的大致围。

突跃围每次滴加体积控制在0.1mL 。

滴定剂用量(V )和相应的电动势数值(E ),作图得到滴定曲线。

将滴定的突跃曲线上的拐点作为滴定终点,该点与化学计量点非常接近。

(1) E -V 曲线法E -V 曲线法简单,但准确性稍差。

(2) ΔE /ΔV - V 曲线法 如图(b )所示。 由电位改变量与滴定剂体积增量之比计算之。 ΔE /ΔV - V 曲线上存在着极值点,该点对应着E -V 曲线中的拐点。

(3) Δ2E /ΔV 2 - V 曲线法 Δ2E /ΔV 2表示E-V 曲线的二阶微商。 Δ2E /ΔV 2值由下式计算:

V V E V E V E ???-??=??1222)()(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doc..

仪器分析试题库 1、在测定20%C 2H 5OH 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 .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 C .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 .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 .保持垂直 B .保持水平 C .紧靠恒温槽内壁 D .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 .玻璃电极 B .甘汞电极 C .铂黑电极 D .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 .低周档 B .高周档 C .×102档 D .×103 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 .电桥两端电压 B .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 .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 .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 .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 .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 .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 .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 .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 .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 2O 2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t V V -∞lg 对t 作图得一直线则 ( ) A .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 .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 .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 .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 .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 .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 .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 .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A .防止压力的增大造成漏气

仪器分析期末试卷E卷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教育专业《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题(E卷) 班级:学号:考试日期: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一定柱长条件下, 某一组分色谱峰的宽窄主要取决于组分在色谱柱中的( ) A: 保留值B: 扩散速度C: 分配系数D: 容量因子 2. 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 A: 理论塔板数B: 容量因子C: 相对保留值D: 分配系数 3.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 在极性吸附剂上的保留顺序是( ) A: 饱和烃、烯烃、芳烃、醚B: 醚、烯烃、芳烃、饱和烃 C: 烯烃、醚、饱和烃、芳烃D: 醚、芳烃、烯烃、饱和烃 4.在正相色谱中,若适当增大流动相极性, 则:() A:样品的k降低,t R降低B: 样品的k增加,t R增加 C: 相邻组分的α增加D: 对α基本无影响 5.在发射光谱中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取与标准光谱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 A: 铁谱B: 铜谱C: 碳谱D: 氢谱 6.不能采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物质是() A: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B: 稀土金属C: 有机物和大部分的非金属元素 D: 过渡金属 7. 严重影响经典极谱分析检测下限的因素是() A: 电解电流B: 扩散电流C: 极限电流D: 充电电流 8. 氢化物原子化法和冷原子原子化法可分别测定() A: 碱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B: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 C: Hg和As D: As和Hg 9. 铜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含Cu2+、Cu(NH3)22+、Cu(NH3)42+的溶液,测得的活度为() 的活度。 A: Cu2+B: Cu(NH3)22+C: Cu(NH3)42+D: 三种离子之和 10. 若在溶液中含有下列浓度的离子,以Pt为电极进行电解,首先在阴极上析出的是() A: 2.000mol.L-1Cu2+ (E0=0.337V) B: 1.000×10-2mol.L-1Ag+ (E0=0.799V)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

仪器分析 专业名称;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课程学分:5 总学时:90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一、课程定位 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应检验工的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体现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方法,熟练使用分析仪器,更重要的是学会正确选择分析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具备从事轻化产品检验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轻工产品和化工产品的检验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它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物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是下一步进行顶岗实习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检验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本课程倡导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具体实训项目为线索来进行,项目如下:纯碱中微量铁测定、废液中Co2+和Cr3+检测、水中苯酚含量分析、自来水中钙含量测定、水中铜含量分析、洗发水pH值的测定、牙膏中氟含量检验、废液中I-和Cl-的分析、白酒中杂醇油的测定、乙醇中微量水分析、西瓜中多糖的测定以及茶叶中咖啡因的分析等。这些项目包含了仪器分析类型:可见光光度法、紫外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应用了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比较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及外标法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整理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 1、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载气系统(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 色谱柱和柱箱(分离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温控系统): 检测系统: 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 2、当下列参数改变时,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1)柱长缩短, 不会(分配比,分配系数都不变) (2)固定相改变, 会 (3)流动相流速增加, 不会 (4)相比减少, 不会 当下列参数改变时:,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1)柱长增加, 不会 (2)固定相量增加, 变大 (3)流动相流速减小, 不会 (4)相比增大, 变小 答: k=K/b(b记为相比),而b=VM/VS ,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 3、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 因素的影响? A、涡流扩散项: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 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由于A=2λdp ,表明 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 d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 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B、分子扩散项: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 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 ( 纵向 ) 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而 B=2rDg r 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 ( 弯曲因子 ) , D g 为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分子扩散项与 D g 的大小成正比,而 D g 与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 D g 小 , 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 如氮气 ) ,可使 B 项降低, D g 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弯曲因子 r 为与填充物有关的因素。 C、传质阻力项:传质项系数 Cu C 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 C g 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 1 两 项。所谓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移动到相表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这种过程若进行缓慢,表示气相传质阻力大,就引起色谱峰扩张。对于填充柱: 液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固定相的气液界面移动到液相内部,并发生质量交换,达到分配平衡,然后以返回气液界面的传质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时间,组分的其它分子仍随载气不断地向柱口运动,这也造成峰形的扩张。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 1 为: 对于填充柱,气相传质项数值小,可以忽略。 在色谱分析中,理论塔板数与有效理论塔板数的区别就在于前者___没有考虑死时间(死

仪器分析考试复习题

仪器分析考试复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 生活饮用水方法标准GB/在无机离子分析需要的分析仪器和样品前处理技术原理及技术特点 根据 GB/《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内容,可以知道,各种指标的检验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容量法及比色法等,其中我们最常用的是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是将改进后的电导检测器安装在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后面,以连续检测色谱分离的离子的方法。具有迅速、连续、高效、灵敏等优点。 所需仪器:离子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的典型结构由输液泵、进样阀、色谱柱、抑制柱、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大概流程:泵液-进样-分离-检测(抑制)-记录。 前处理方法: (1)膜处理法:滤膜或砂芯处理法 滤膜过滤样品是离子色谱分析最通用的水溶液样品前处理方法,一般如果样品含颗粒态的样品时,可以通过或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直接进样。只能用于离线样品处理,去除颗粒态不溶性物质,无法去除极小颗粒或有机大分子可溶性化合物和金属水溶性离子。滤膜或砂芯中均会含有一定量的无机阴、阳离子,这类离子的存在对水溶液中痕量的阴、阳离子分析会产生干扰,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2)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是发生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的物理过程。固相萃取也是基于分析物与样品基质在固定相上分配和吸附性质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分析物要么被牢固地吸附在固定相上,要么在固定相上根本就没有保留。前者不仅用于基质干扰的消除,而且也用于分析物的富集;后者只用于消除基质影响。如同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固相萃取中的很多固定相都是在硅胶上键合了其它基团制成的。 原理:固相萃取主要通过目标物与吸附剂之间的疏水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物理吸附作用等作用力来保留和吸附的。 固相萃取分别利用反相、离子交换、螯合树脂等多种手段进行,从而萃取手段上也可以利用常规的固相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 (3)分解处理法 对于固体样品,首先需要将样品转化为溶液,然后再进行分析。我们测定得到酸根的含量,实际上对应着该固体化合物酸所对应的元素中得有形态的含量总和。而且如何将样品分解,对应元素的酸如何吸收,是离子色谱处理固体样品的关键。 (4)浸出法 对于固定样品,有时测定时并一定是非金属的总含量,而需要测定特定阴、阳离子的水的溶出形态,或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特征,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浸出方法,即不破坏样品中的离子形态,又能够得到高的回收率。分为:普通水浸出法,直接蒸馏法。 实例:GB/T 5750?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中离子色谱法应用 此方法适合于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的测定。 分析步骤: 1.开启离子色谱仪:参照说明书,调节淋洗液及再生液流速,使仪器达平衡,并指示稳定的基线。

《仪器分析》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武汉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仪器分析》期末考试 试卷答案(B) 学号姓 名院 (系)分 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9分,答在试卷上) 1.在测定33-浓度的库仑滴定中, 滴定剂是2_。实验中, 将阴 极在套管中保护起来, 其原因是防止阴极产物干扰, 在套管中应加足24_溶液, 其作用是_导电。 2.液相色谱分析法常使用的化学键合反相色谱填充柱是十 八烷基键合硅胶填充柱或(C18) ,分离原理是疏水作用,常使用极性溶剂(如水-甲 醇)流动相,分析分离难挥发弱极性类化合物。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在试卷上)

1. 空心阴极灯的构造 是: ( 4 ) (1) 待测元素作阴极,铂棒作阳极,内充氮气; (2) 待测元素作阳极,铂棒作阴极,内充氩气; (3)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灯内抽真空; (4)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惰性气 体。 2 关于直流电弧,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1 ) (1) 直流电弧是一种自吸性很强、不稳定的光源; (2) 直流电弧的检出限比交流电弧差; (3) 直流电弧的电极头温度比交流电弧低; (4) 直流电弧只能进行定性、半定量分析,不能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

3. 等离子体是一种电离的气体,它的组成 是: (4 ) (1) 正离子和负离子; (2) 离子和电子; (3) 离子和中性原子; (4) 离子,电子和中 性原子。 4. 极谱分析中,氧波的干扰可通过向试液中(1)而得到消除。 (1). 通入氮气; (2). 通入氧气; (3). 加入硫酸钠固体;(4). 加入动物胶。 5. 在化合物(Ⅰ),(Ⅱ),(Ⅲ)和2(Ⅳ)中,羧基伸 缩振动频率大小顺序 为: ( 3 )

仪器分析教案

1.1 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两者的区别在于:①检测能力②样品的需求量③分析效率④使用的广泛性⑤精确度 1.2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 ⒈ 学分析法 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 ???? ?的变化折射、衍射等基本性质物质之后,引起反射、非光谱法:电磁波作用拉曼散射 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光谱法:依据物质对电 ⒉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⒊色谱法 以物质在两相间(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 ⒋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 。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历史较久远,应用十分广泛,与其它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相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所用的仪器简单、价廉,分析操作也比较简单,而且分析速率较快。 在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面,例如化合物的鉴定、结构分析和纯度检查以及在药物、天然产物化学中应用较多。 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原理和结构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定性及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讲解思路: 让学生首先了解: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而各种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电子跃迁类型是本章的难点。最后了解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使物质产生吸收光谱并对其进行检测。鉴定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2.1.光分析法概论 内容提要: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电磁波谱原 重点难点:电磁波谱区 一、电磁辐射的性质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⒈波动性 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可以用频率(υ)、波长(λ)和波数(δ)等波参数表征。掌握频、波长、波数的定义及之间的关系。 ⒉微粒性 普朗克方程 E λ ?=υ=c h h (2-3) 该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起来, 二、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可得到电磁波谱,不同的波长属不同的波谱区,对应有不同的光子能量和不同的能级跃迁。能用于光学分析的是中能辐射区,包括紫外、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2.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内容提要: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概念。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光度法,它包括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 有机化合物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σ、π和n 电子就跃迁到高能态,可能产生的跃迁有σ→σ*、n →σ*、π→π*和n →π*。各种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或吸收波长与有机化合物的基团、结构有密切关系,根据此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结构分析。 无机络合物吸收带主要是由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而产生的。电荷转移跃迁的摩尔吸收系数很大,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建立这些络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重、难点:分子的电子能级和跃迁 生色团的共轭作用 d-d 配位场跃迁 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位体π-π*跃迁。 2.3.朗伯比耳定律

仪器分析报告(完整版)

绪论 一、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特点?(简答,必考题) 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作为基础的一类分析方法,它的显著特征是以仪器作为分析测量的主要手段。 1、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 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 2、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 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4、相对误差较大。 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 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二、仪器分析的分类 光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其他仪器分析方法。 三、仪器分析法的概念 仪器分析法是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分析信号与物质的内在关系,进而对待测物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及动态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 四、仪器分析法的主要性能指标 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检出限(浓度—相对检出限;质量—绝对检出限) 五、选择分析方法的几种考虑 仪器分析方法众多,对一个所要进行分析的对象,选择何种分析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您所分析的物质是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合物结构剖析? 2.您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要求如何?

3.您的样品量是多少? 4.您样品中待测物浓度大小范围是多少? 5.可能对待测物产生干扰的组份是什么? 6.样品基体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如何? 7.您有多少样品,要测定多少目标物? 光谱分析法导论 一、什么是光谱分析法 以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原子、分子内部量子化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发射、吸收、散射等波长与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基础的光学分析法,称为光谱分析法——通过各种光谱分析仪器来完成分析测定——光谱分析仪器基本组成部分:信号发生系统,色散系统,检测系统,信号处理系统等。 二、光谱的分类 1、按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原子光谱(线状光谱)、分子光谱(带状光谱)、固体光谱 2、按产生光谱方式: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3、按光谱性质和形状:线状光谱、带状光谱、连续光谱 三、光谱仪器的组成 1、光源:要求:强度大(分析灵敏度高)、稳定(分析重现性好) 按光源性质:连续光源:在较大范围提供连续波长的光源,氢灯、氘灯、钨灯等 线光源:提供特定波长的光源,金属蒸气灯(汞灯、钠蒸气灯)、空心 阴极灯、激光等。 2、单色器:是一种把来自光源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并分离出所需要波段光束的装置(从连续光源的辐射中选择合适的波长频带)。 单色光具有一定的宽度(有效带宽)。有效带宽越小,分析的灵敏度越高、选择性越好、分析物浓度与光学响应信号的线性相关性也越好。 3、样品室:光源与试样相互作用的场所; 吸收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石英比色皿 红外分光光度法:将试样与溴化钾压制成透明片 4、检测器 5、显示与数据处理 二、光的能量E 、频率υ、波长λ、波数σ的关系 E=h υ=hc/λ=hc σ 不同波长的光(辐射)具有不同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波数越低,能量越低 KcL A

仪器分析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仪器分析试题库

1、在测定20%C 2H 5OH 粘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需在恒温槽内进行是因为液体的粘度与温度关系很大 B .液体的粘度是指液体的一部分对液体的另一部分流动时表现出来的阻力 C .测定时必须使用同一支粘度计 D .粘度计内待测液体的量可以随意加入 2、测定粘度时,粘度计在恒温槽内固定时要注意 A .保持垂直 B .保持水平 C .紧靠恒温槽内壁 D .可任意放置 3、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使用的电极是 A .玻璃电极 B .甘汞电极 C .铂黑电极 D .光亮电极 4、在测定醋酸溶液的电导率时,测量频率需调到( ) A .低周档 B .高周档 C .×102档 D .×103 档 5、在电动势的测定中,检流计主要用来检测( ) A .电桥两端电压 B .流过电桥的电流大小 C .电流对消是否完全 D .电压对消是否完全 6、在电动势的测定中盐桥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小液体的接界电势 B .增加液体的接界电势 C .减小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D .增加液体的不对称电势 7、在测量电池电动势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不能直接用指针式伏特计来测量 B .在铜—锌电池中,铜为正极 C .在甘汞—锌电池中,锌为负极 D .在甘汞—铜电池中,甘汞为正极 8、在H 2O 2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式的建立实验中,如果以()t V V -∞lg 对t 作图得一直线则 ( ) A .无法验证是几级反应 B .可验证是一级反应 C .可验证是二级反应 D .可验证是三级反应 9、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所用锌片( ) A .称量后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B .称量前必须用砂纸擦去表面氧化膜 C .称量后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D .称量前必须用纸擦净表面 10、在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中,量气管液面下降的同时,下移水平管,保持水平管水面大致与量气管水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主要是为了 ( ) A .防止压力的增大造成漏气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整理).

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二、填空题 1.在一定温度下, 采用非极性固定液,用气-液色谱分离同系物有机化合物, ____________先流出色谱柱,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

实验一 气相色谱法测定烷烃混合物中正己烷、正庚烷和正辛烷的含量 —归一化法定量 、实验目的: 1 、掌握归一化法的定量的基本原理以及测定方法 2、了解气相色谱仪器的结构,掌握基本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色谱定性分析的任务是确定色谱图上各色谱峰代表何组分,根据各色谱峰的保留值进行 色谱定性分析。 在一定的色谱操作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确定不变的保留值 定性的依据,只要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对已知纯样和待测试样进行色谱分析, 分别测量各组 分峰的保留值,若某组分峰的保留值与已知纯样相同,则可认为二者是同一物质。这种色谱 定性分析方法要求色谱条件稳定,保留值测定准确。 确定了各个色谱峰代表的组分后,即可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第 个待测组分的质量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峰面积A )呈正比: m i =f i X A 式中A 为其峰面积(cm 2 ),f i 为相对校正因子。 经色谱分离后,混合物中各组分均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则可按归一化公式计算各组分 的质量分数,设为 f i 相对校正因子,则 归一化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定量结果与进样量无关,且操作条件不需严格控制。缺点 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分离出峰。 三、 仪器和试剂 1 .仪器:GC-14C 型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 N2000色谱工作站;毛细 管色谱柱(非极性);微量进样器(luL ),高纯度(99.999%)的氢气、氮气、压缩 空气等高压钢瓶。 2 .试剂: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均为 AR 混合物试液。 四、 色谱条件 毛细管色谱柱:①0.22mmx 25m 柱温:80C ;气化室温度:180C ;检测器温度(FID ): 180^; 衰减为2;氢气:空气=1:10 (流量);载气为N (99.999%),柱前压力为:0.08MPa: 五、 实验步骤 1. 开机,先打开载气氮气高压钢瓶,调节减压阀使钢瓶输出压力为 0.4~0.3MPa ,检查色谱 柱安装及气路是否正确,有没有漏气;然后调节柱前压到 0.08 MPa 打开电源开关,按实验 条件的要求设定 (如保留时间),故可作为 m i A f i A 2 f 2 Af i — 100% A n f n

仪器分析各章习题与答案重点讲义资料

第一章绪论 问答题 1. 简述仪器分析法的特点。 第二章色谱分析法 1.塔板理论的要点与不足是什么? 2.速率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3.利用保留值定性的依据是什么? 4.利用相对保留值定性有什么优点? 5.色谱图上的色谱流出曲线可说明什么问题? 6.什么叫死时间?用什么样的样品测定? . 7.在色谱流出曲线上,两峰间距离决定于相应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还是扩散速率?为什么? 8.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柱效并不高,试分析原因。 9.某人制备了一根填充柱,用组分A和B为测试样品,测得该柱理论塔板数为4500,因而推断A和B在该柱上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分离,该人推断正确吗?简要说明理由。 10.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哪几种?当样品中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在组分中只需要定量其中几个组分时可选用哪种方法? 11.气相色谱仪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2.气相色谱仪的气路结构分为几种?双柱双气路有何作用? 13.为什么载气需要净化?如何净化? 14.简述热导检测器的基本原理。 15.简述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6.影响热导检测器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 17.为什么常用气固色谱分离永久性气体? 18.对气相色谱的载体有哪些要求? 19.试比较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的特点。 20.对气相色谱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 21.固定液按极性大小如何分类?

22.如何选择固定液? 23.什么叫聚合物固定相?有何优点? 24.柱温对分离有何影响?柱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25.根据样品的沸点如何选择柱温、固定液用量和载体的种类? 26.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柱相比有何特点? 27.为什么毛细管色谱系统要采用分流进样和尾吹装置? 28.在下列情况下色谱峰形将会怎样变化?(1)进样速度慢;(2)由于汽化室温度低,样品不能瞬间汽化;(3)增加柱温;(4)增大载气流速;(5)增加柱长;(6)固定相颗粒变粗。 29.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的沸点分别为40℃,62℃,77℃,试推测它们的混合物在阿皮松L柱上和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柱上的出峰顺序。 30.流动相为什么要预先脱气?常用的脱气方法有哪些? 31.高压输液泵应具备什么性能? 32.在HPLC中,对流动相的要求是什么? 33.何谓梯度洗脱?适用于哪些样品的分析?与程序升温有什么不同? 33.什么是化学键合固定相?化学键合相的特点有哪些? 34.反相键合相色谱法具有哪些优点? 35.为何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般采用全多孔微粒型固定相? 36.指出下列物质在正相色谱和在反相色谱中的洗脱顺序: 37.在硅胶柱上,用甲苯为流动相时,某物质的保留时间为28 min,若改用CCl4或CHCl3。为流动相,指出哪一种溶剂能减少该物质的保留时间? 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一、选择题 1.在光学分析法中, 采用钨灯作光源的是 ( ) (1)原子光谱 (2)分子光谱 (3)可见分子光谱 (4)红外光谱 2.可见光的能量应为 ( ) (1) 1.24×104~ 1.24×106eV (2) 1.43×102~ 71 eV (3) 6.2 ~ 3.1 eV (4) 3.1 ~ 1.65 eV 3.已知:h=6.63×10-34 J s则波长为0.01nm的光子能量为 ( ) (1) 12.4 eV (2) 124 eV (3) 12.4×105eV (4) 0.124 eV 4..频率可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c------光速,λ---波长,б---波数() (1). б/c (2). cб(3).1/λ(4)、c/б 5.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1). 频率(2).波长(3).波数(4).传播速度 6. 下列四个电磁波谱区中,请指出能量最小(),频率最小(),波数最大者(),波长最短者()

仪器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 C.保留值; 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仪器分析》教案讲义-05.doc

第五章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1.教学内容 1.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分子的能级及光谱、有机物及无机物电了能级跃迁的类型和特点) 2.吸收定律及其发射偏差的原因 3.仪器类型、各部件的结构、性能以及仪器的校正 4 . 分析条件的选择 5. 应用(定性及结构分析、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及其它方面的应用%1.重点与难点 1.比较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各种也子跃迁类型所产生吸收带的特点及应用价值 2.进行化合物的定性分析、结构判断 3.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双波长法、导数光谱法、动力学分析法) 4.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1.教学要求 1.较为系统、深入地掌握各种电了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及其特征、应用 2.熟练掌握吸收定律的应用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3.较为熟练仪器的类型、备组件的工作原理 4.运用各种类型光谱及人岫的经验规则,判断不同的化合物 5.掌握定量分析及测定物理化学常数的常见基本方法 6.一般掌握某些新的分析技术 %1.学时安排5学时 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称 为紫夕卜■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某些物质的

分子吸收200?800 nm光谱区的辐射来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这种分子吸收光谱产生于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广泛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第一节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 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在分子中,除了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外,还有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这三种运动能量都是量子化的,并对应有一定能级。在每一电了能级上有许多间距较小的振动能级,在每一振动能级上又有许多更小的转动能级。 若用△ E电子、△ E振动、△ E转动分别表小电子能级、振动能级转动能级差,即有△ E电子〉△ Em> △E转动。处在同一电子能级的分子,可能因其振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振动能级上。 当分子处在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时,它的能量还会因转动能量不同,而处在不同的转动能级上。所以分子的总能量可以认为是这三种能量的总和:E分子=£电子+ E振动+ E转动 当用频率为v的电磁波照射分子,而该分子的较高能级与较低能级之差左E 恰好等于该电磁波的能量hv时,即有 △ E = hv (h为普朗克常数) 此时,在微观上出现分子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能级;在宏观上则透射光的强度变小。若用一连续辐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将照射前后光强度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电信号(吸光度A)为纵坐标,就可以得到一张光强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图——分子吸收光谱图。 二、分子吸收光谱类型 根据吸收电磁波的范围不同,可将分子吸收光谱分为远红外 光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三类。 分子的转动能级差一般在0.005?0.05cVo产生此能级的跃迁,需吸收波长约为250?25pm的远红外光,因此,形成的光谱称为转动光谱或远红外光谱。

仪器分析完整版(详细)

第一章绪论 1、仪器分析就是以物质的物理组成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组成的内在关系与规律,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进行形态与机构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由于这类方法的测定常用到各种比较贵重、精密的分析仪器,故称为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就是、速度快、灵敏、准确与自动化程度高的显著特点,常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痕量组分,就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2、仪器分析的特点: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局限性:仪器装置复杂、相对误差较大 3、精密度:就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评,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4、灵敏度:仪器或方法的灵敏度就是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该变量,它受校正曲线的斜率与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的限制。 5、准确度:就是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用误差或相对误差来描述,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6.空白信号:当试样中没有待测组分时,仪器产生的信号。它就是由试样的溶剂、基体材质及共存组分引起的干扰信号,具有恒定性,可以通过空白实验扣除。 7、本底信号:通常将没有试样时,仪器所产生的信号主要就是由随机噪声产生的信号。它就是由仪器本身产生的,具有随机性,难以消除,但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等方法减小;、 8、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有何异同:相同点:①都属于分析化学②任务相同:定性与定量分析不同点:①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快速、灵敏、准确与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②分析对象不同:化学分析就是常量分析,而仪器分析就是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衡量组分,就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9、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类:①光分析法:分为非光谱分析法与光谱法两类。非光谱法:就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的,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衍射、干涉与偏振等性质的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分析法。光谱法:就是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了量子化的能级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与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发射光谱法与吸收光谱法②电化学分析法:就是利用溶液中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③色谱分析法:利用样品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与能力、渗透能力、吸附与解吸能力、迁徙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法称为分离分析法。(气相色谱-GC、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离子色谱法-I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④其她分析方法: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等性质进行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与技术,如质谱分析法(MS),超速离心法等。⑤分析技术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 10、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 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缺点予以克服。展现了仪器分析在各领域的巨大生命力;与现代计算机智能化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人机对话,更使仪器分析联用技术得到飞跃发展。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领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题。有分析仪器联用与分析仪器与计算机联用。如新的过程光二极管陈列分析仪与计算机等技术的融合,可进行多组分气体或流动液体的在线分析。1S内能提供1800多种气体,液体或蒸汽的测定结果,真正实现了高速分析。同时,分析的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第二章分子吸光分析法 1、为什么分子光谱就是带状光谱?答:因为分子跃迁产生光谱的过程中涉及能级Ee,振动能级Ev 与转动能级Er三种能级的改变。△E总= △Ee+△Ev+△Er。如果分子吸收红外线,则引起分子的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跃迁,由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必然伴随着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所以它常就是由许多相隔很近的谱线或窄带所组成;如果分子吸收了200—800nm的UV-Vis时,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必定伴随着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许许多多的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就是叠加在电子跃迁上的,所以UV-Vis光谱就是带状光谱。 2、何为生色团,助色团,长移,短移,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向红基团与向蓝基团? 答:生色团就就是分子中能吸收特定波长光的原子或化学键。助色团就是指与生色团与饱与烃相连且能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原子或基团,如-OH,-NH2。长移就是指某些化合物因反应引入含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基团使吸收峰向长移动的现象又叫红移。短移就是指吸收峰向短波长移动的现象,又叫蓝移。浓色效应就是指使吸收强度增加的现象,又叫增色效应。淡色效应就是指使吸收强度降低的现象。向红基团就是指长移或红移的基团,如-NH2、-Cl。向蓝基团就是指使波长蓝移的基团,如-CH2。最大吸收峰:吸收曲线的峰叫吸收峰,其中吸收程度最大的峰叫做最大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就做最大吸收波长。肩峰:在峰的旁边有一个曲折的小峰叫肩峰。次峰:吸收程度仅次于最大吸收峰的波峰称为次峰。最小吸收波长:吸收曲线的低谷称为波谷,最低波谷所对应波长称为最小吸收波长。末端吸收:在曲线波长最短的一端,吸收程度相当大,但并未形成波峰的地方。吸收曲线:又称吸收光谱,通常以入射光的波长为横坐标,以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A为纵坐标,在200—800nm波长范围内所绘制A-λ曲线为紫外-可见曲线。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

仪器分析试题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利用电流-电压特性进行分析的相应分析方法是(C) A、点位分析法 B、电导法 C、极谱分析法 D、库仑法 2、利用两相间分配的分析方法是(D) A、光学分析法 B、电化学分析法 C、热分析法 D、色谱分析法 3、下列哪种分析方法是以散射光谱为基础的?(D) A、原子发射光谱 B、X荧光光谱法 C、原子吸收光谱 D、拉曼光谱法 4、下列分析方法中,哪一个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D) A、电导分析法 B、极谱法 C、色谱法 D、伏安法 5、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灵敏度一般(A)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6、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其准确度一般(B) A、比化学分析高 B、比化学分析低 C、相差不大 D、不能判断 7、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比较,其优点是(ACDE) A、灵敏度高 B、准确度高 C、速度快 D、易自动化 E、选择性高 8、下列分析方法中,属于光学分析法的是(AB)

A、发射光谱法 B、分光光度法 C、电位分析法 D、气相色谱法 E、极谱法 9、对某种物质进行分析,选择分析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DE) A、分析结果要求的准确度 B、分析结果要求的精确度 、工作人员工作经验E、成本核算D、具有的设备条件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0、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仪器结构的改善 B、计算机化 C、多机连用 D、新仪器分析法 E、自动化 二、填空题 1、仪器分析法是以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灵敏,易于实现自动操作等特点。、仪器分析具有简便、快捷2、测量物质试液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来进行分析的方法称电化学3分析法。、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有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极谱、电解、4库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是一类重要的仪器分析法。它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和吸5收电磁波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三、名词解释、化学分析是基于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1 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仪器分析是基于测量某些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