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 第3部分:横承力索线夹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 第3部分:横承力索线夹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 第3部分:横承力索线夹

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2075.3-2002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

第3部分:横承力索线夹

Fittings 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of electrification railway

Part3:Clamp for headspan cross messenger wire

2002-05-17发布 2002-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

TB/T 2075.3-2002

前言

TB/T 2075《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分为54个部分:

——第1部分:接触经吊弦线夹;

——第2部分:承力索吊弦线夹;

——第3部分:横承力索线夹;

——第4部分:双横承力索线夹;

——第5部分: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

——第6部分: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

——第7部分:杵座鞍子;

——第8部分:钩头鞍子;

——第9部分:吊环;

——第10部分:长吊环;

——第11部分:耳环杆;

——第12部分:悬吊滑轮;

——第13部分:定位线夹;

——第14部分:支持器;

——第15部分:长支持器;

——第16部分:定位环线夹;

——第17部分:定位器;

——第18部分:特型定位器;

——第19部分:软定位器;

——第20部分:特型软定位器;

——第21部分:定位管;

——第22部分:线岔;

——第23部分:连接器;

——第24部分:定位环;

——第25部分:长定位环;

——第26部分:套管双耳;

——第27部分:套管铰环;

——第28部分:铜接触线接头线夹;

——第29部分:承力索接头线夹;

——第30部分:UT型耐张线夹;

——第31部分:杵座楔形线夹;

——第32部分:双耳楔形线夹;

——第33部分:双环杆;

——第34部分: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第35部分: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第36部分:坠砣;

I

TB/T 2075.3-2002

——第37部分:补偿滑轮组;

——第38部分:补偿棘轮;

——第39部分:旋转腕臂底座;

——第40部分:特型旋转腕臂底座;

——第41部分:调节板;

——第42部分:压管;

——第43部分:杵环杆;

——第44部分:软横跨固定底座;

——第45部分:拉杆底座;

——第46部分:特型拉杆底座;

——第47部分:钢柱拉杆底座;

——第48部分:腕臂;

——第49部分: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斜型);

——第50部分: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垂直型);

——第51部分:电连接线夹(方型);

——第52部分:电连接线夹(长方型);

——第53部分:接地线夹;

——第54部分:接地线连接线夹。

本部分为TB/T 2075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TB/T 2075.19-1990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件横承力索线夹。

本部分与TB/T 2075.19-199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原标准中零件的材质、制造工艺及紧固件标准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及补充;

——新增加了疲劳试验的要求及试验方法。

TB/T 2075是接触网零部件系列标准之一,下面列出这些标准的结构;

a) TB/T 2073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b) TB/T 2074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

c) TB/T 2827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供电金具(零件)试验夹具技术条件。

本部分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高鸣、余福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 2075.19-1990。

II

TB/T 2075.3-2002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

第3部分:横承力索线夹

Fittings 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of electrification railway

Part3:Clamp for headspan cross messenger wire

1 范 围

本部分规定了横承力索线夹的型式、标记、材料、技术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标志与包装。

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接触网系统中截面为50mm2~80mm2的软横跨横承力索处悬挂吊线所用的横承力索线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TB/T 2075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93-1987 标准弹簧垫圈

GB/T 196-1981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直径1mm~600mm)

GB/T 197-1981 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直径1mm~355mm)

GB/T 700-1988 碳素结构钢

GB/T 848-1985 小垫圈-A级

GB/T 1220-1992 不锈钢棒

GB/T 3098.6-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

GB/T 3098.15-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

GB/T 4423-1992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

GB/T 5233-1985 加工青铜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 6170-2000 1型六角螺母

TB/T 2073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TB/T 2074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试验方法

3 型式及标记

3.1横承力索线夹的外形及主要尺寸应符合图1,型号见表1。

表1 横承力索线夹型号

型号本体材料参考重量

kg

G Q235A 0.58 T QAl9-4 0.62

1

TB/T 2075.3-2002

单位为毫米

5

3

图1 横承力线夹

3.2 标记示例

本体材质为Q235A的横承力索线夹:

G型横承力索线夹 TB/T 2075.3-2002

4 材 料

4.1钢质横承力索线夹本体按GB/T 700-1988,采用牌号为Q235A的碳素结构钢。

4.2铜质横承力索线夹本体按GB/T 5233-1985,采用牌号为QAl9-4的铝青铜,其机械性能应符合GB/T 4423-1992的规定。

4.3U螺栓、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按GB/T 1220-1992,U螺栓采用牌号为0Cr18Ni9的不锈钢,螺母、垫圈和弹簧垫圈采用牌号为1Cr18Ni9的不锈钢。

5 技术要求

5.1横承力索线夹的通用技术条件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

5.2制造工艺

5.2.1 横承力索线夹本体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制造。

5.2.2 钢质横承力索线夹本体按TB/T 2073的要求进行2级热浸镀锌。

5.3紧固件

5.3.1U螺栓和螺母的机械性能按GB/T 3098.6-2000、GB/T 3098.15-2000,性能等级为A2-70级。

5.3.2U螺栓的螺纹按GB/T 196-1981加工,螺纹公差应符合GB/T 197-1981中6g的规定。

5.3.3螺母应符合GB/T 6170-2000,并应具有防松性能。

5.3.4垫圈应符合GB/T 848-1985。

5.3.5弹簧垫圈应符合GB/T 93-1987。

5.4 性能要求

5.4.1 横承力索线夹的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7.9kN。

5.4.2 横承力索线夹与横承力索间的滑动荷重应不小于9.8kN。

5.4.3 横承力索线夹的破坏荷重应不小于23.7kN。

5.4.4 U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

2

TB/T 2075.3-2002

6 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

6.1 检验规则

横承力索线夹的检验规则按TB/T 2073的规定执行。

6.2 试验方法

6.2.1 横承力索线夹的试验方法除疲劳试验外,均按TB/T 2074的规定执行。

6.2.2 疲劳试验

横承力索线夹的疲劳试验条件为:

a) 安装条件按工作状态安装,规定紧固力矩紧固;

b) 试验荷载及幅值 7.9kN±2.37kN;

c) 疲劳交变波形正弦波;

d) 疲劳频率 1Hz~3Hz;

e) 疲劳次数5×105。

6.3经疲劳试验后,横承力索线夹的破坏荷重值与规定的最小值相比下降不大于5%。

6.4经疲劳试验后,横承力索线夹不应出现裂纹、变形等现象。

6.5在全部项目试验中,螺栓与螺母间不应出现“咬死”现象。

7 标志与包装

7.1标志

在横承力索线夹本体上明显易见而又不降低零件性能的地方,用永久性凸字的方法清晰标出制造厂代号。

7.2 包装

横承力索线夹的包装应符合TB/T 2073的规定。

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功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 支持装置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其它建筑物。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站场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支持装置包括腕臂、水平拉杆、悬式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及其它建筑物的特殊支持设备。 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和定位器,其功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使接触线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 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我国接触网中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柱,基础是对钢支柱而言的,即钢支柱固定在下面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基础上,由基础承受支柱传给的全部负荷,并保证支柱的稳定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与基础制成一个整体,下端直接埋入地下。 接触网的电压等级 接触网的电压等级:工频单相交流制:25KV 接触悬挂的类型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分类大多以接触悬挂的类型来区分。我们所讲的接触悬挂的分类是对接触网的每个锚段而言的。接触悬挂的种类较多,一般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成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大类。 简单接触悬挂(以下简称简单悬挂)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国内外对简单悬挂做了不少研究和改进。我国现采用的带补偿装置的弹性简单悬挂系在接触线下锚处装设了张力补偿装置,以调节张力和弛度的变化。在悬挂点上加装8~16m 长的弹性吊索,通过弹性吊索悬挂接触线,这就减少了悬挂点处产生的硬点,改善了取流条件。另外跨距适当缩小,增大接触线的张力去改善弛度对取流的影响。 链形悬挂的接触线是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使接触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利用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距离保持一致。链形悬挂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间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电力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关节式电分相的研究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关节式电分相的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电气化铁路两种较常应用的关节式电分相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进行研究。。 关键词:电气化、电分相、锚段关节 一、关节式电分相的结构特点 1.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结构分析 七跨式绝缘锚断关节式电分相,它是由二个4跨绝缘锚段关节交叉组合而成,从头到尾共有七个跨距,故称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其原理是利用2个四跨绝缘锚段关节的空气绝缘间隙来达到电分相的目的。中性区正常情况下不带电(无机车通过时),但不允许接地,其对地仍按25kv电压等级要求绝缘。一般考虑在关节处行车方向远端设置一台手动隔离开关,以疏导中性区的故障机车。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如图1、2所示。 图1 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结构图 图2 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直线平面图 当电力机车准备经过电分相时,机车主断路器打开,受电弓不降弓通过。电力机车在电分相中性无电区范围内利用中性锚段来作工作支,使受电弓平稳的由一端正线锚段运行到另一端的正线锚段,该中性嵌入线从左侧的中1处变为工作支,到右侧中2处开始抬升,变为非工作支,可保证约有100~150m长的中性区。机车乘

务人员须按照设置的“断”、“合”、电力机车禁“停”标志断、合机车主断路器(如图3、4所示)。 为了保证电力机车正常通过绝缘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绝缘器,原则上要求单台受电弓升弓运行,确需多台受电弓同时升弓时,对受电弓间距离应做限制。 图3 下行方向行车标志的设置 图 4 上行方向行车标志的设置 2.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结构分析 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结构如图5所示。图中Z表示直线区段;J表示绝缘锚段关节;ZJ为支柱装配形式。 图 5 八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平面图不管是哪种型式,其结构都是利用2个绝缘锚段关节重合1跨或2跨,再增加1个分相锚段组成,即:分相锚段与既有接触网的2个下锚支组成2个绝缘锚段关

接触网实训作业程序及评价考核标准-承力索 补偿绳回头制作

接触网实训作业程序及评价考核标准-承力索补偿绳回头制作 (一)目的 1、承力索接头、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制作。 2、补偿绳接头、补偿绳终端锚固线夹的制作。 (二)作业条件 1、人员:1人。 2、工具:个人工具、手锤。 3、材料:GJ-50、GJ-70钢绞线、绑扎线、配套楔形线夹。 4、型号:GJ-50、GJ-70钢绞线。 5、时间:8分钟内完成。 (三)质量 1、回头露出线夹长度为300-500mm。 2、外露部分距端部≤50mm处绑扎;绑扎宽度为100±5mm。 3、钢绞线与楔子的间隙≯5mm。 4、绑扎不密贴或有重叠现象。 5、钢绞线镀锌层不得损坏。 6、不得出现楔子装反或线夹受力面装反的现象。 7、回头线与本线应平正。 8、回头要一次挝成功。 9、不得出现钢绞线妨碍销钉从线夹孔中穿过或妨碍与杵头绝缘子连接的现象。 (四)安全 1、不得出现制作人受伤的现象。 2、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 3、按规定使用工具。 (五)评价办法

(七)试题 一、判断题: 1)补偿绳接头、终端锚固线夹的制作一般采用GJ-50、GJ-70钢绞线制成。(×) 2)绑扎不密贴或有重叠现象。(√) 3)钢绞线镀锌层不得损坏。(√) 4)不得出现楔子装反或线夹受力面装反的现象。(√) 5)制作过程中人员不得受伤。(√) 二、选择题: 1)回头露出线夹长度为(A)mm。 A、300-500 B、400-500 C、500 2) 外露部分距端部≤(B)mm处绑扎,绑扎宽度为100±5mm。

A、20 B、50 C、100 3)钢绞线与楔子的间隙≯(A)mm。 A、5 B、10 C、15 4) 外露部分距端部≤50mm处绑扎,绑扎宽度为(C)±5mm。 A、20 B、50 C、100

接触网承力索故障检修设计

目录 摘要 0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接触网承力索概述 (2) 2.1承力索的定义 (2) 2.2承力索的类型 (2) 2.3承力索的要求与作用 (2) 2.4承力索及其线材参数 (3) 第三章承力索常见故障分析及危害 (6) 3.1承力索断股断线的原因分析 (6) 3.1.1电气原因造成承力索烧断股或断线 (6) 3.1.2机械原因造成承力索磨断股或断线 (6) 3.2承力索断股及断线的危害 (6) 3.2.1承力索断股以后,产生的危害 (6) 3.2.2承力索断线后,其危害 (7) 第四章承力索的检修作业 (8) 4.1 前期准备工作 (8) 4.2 作业流程 (8) 4.2.1 承力索的检查 (8) 4.2.2 承力索绑扎方法 (9) 4.2.3 承力索补强方法 (9) 4.2.4 承力索截断重接方法 (10) 4.2.5 载流承力索区段目视检查 (11) 4.2.6 线岔处两支承力索交叉间隙小于60mm调整方法 (13) 4.2.7 非支交叉跨越两支持电缆间隙小于200mm的处理方法 (13) 4.3 对承力索位置静态测量超标处所进行调整 (14) 4.3.1 水平腕臂安装方式 (14)

4.3.2 承力索向线路侧受力调整方法 (14) 4.3.3 承力索向支柱侧受力调整方法 (15) 结论 (16) 谢辞 (17) 参考文献 (17)

摘要 承力索是电气化铁路中重要的接触悬挂的设备,为确保承力索安全运营是保证电气化铁路运营安全的重要措施,提高承力索的表面硬度,增加其耐磨性能,有利于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减小事故的发生。 承力索根据材质可分为铜承力索、钢承力索、铝包钢承力索。承力索是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线路中,承担着输电和悬挂机车滑道线双重作用的重要导线。由于铁路的特殊作业条件和环境,对承力索性能要求也很高,要求承力索要导电强、受流好。要具有一定的导电载流能力,还能在不同地区、四季气温、各种气候条件变化下,均能保证正常良好送电;要耐腐蚀,寿命长。要能承受各种大气环境厂,所存在的配、碱、盐、硫等化学污染腐蚀;要强度高、自重轻。以保证承力索在架设后变形小、弧垂均匀,能承受机车通过传递的振动和风、冰、雨、雪等自然环境外力载荷作用。此外还要有宜于施工架、维护修理简便、价格适中经济等施。本文针对近年来承力索出现的故障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处理办法及措施。 关键词:接触网;承力索;维护与检修

承力索架设线索展放施工作业指导书

承力索架设线索展放施工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1铁路承力索架设。 2 作业准备 2.1 内业技术准备 施工前制定当天施工计划,制定施工安全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提前熟悉图纸掌握施工当天承力索架设的锚段号、下锚支柱号,核对配盘锚段号是否与现场一致,锚段长度是否与现场实测跨距一致。 2.2 外业技术准备 (1)需要架线的锚段内、支柱、腕臂安装已全部完成; (2)补偿、拉线装置已安装完成; (3)该锚段承力索已进场并检验合格,配盘长度与锚段号相符。 3 技术要求 (1)采用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终端锚固线夹销钉采用碳素钢材质)。 (2)采用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终端锚固线夹销钉采用碳素钢材质) (3)承力索位于接触线正上方,曲线段承力索与接触线连线垂直于轨平面,允许偏差±50mm。 (4)承力索在承力索座处加装预绞式保护条。 (5)工作张力:120承力索为15KN,95承力索为15KN。 (6)承力索不得有接头,不得断股、散股。 (7)跨线桥、隧道口、跨越线下方承力索加装护线条。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 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施工准备→起锚→承力索展放→落锚→结束。 4.2工艺流程 起锚承力索展放落锚结束施工准备 工艺流程图 5 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1)检查架线锚段的支柱装配及补偿装置是否安装正确,并调查所架设锚段范围内线路附近、线路上方电力线等干扰情况; (2)加固腕臂,复线区段曲线处每隔一跨加固一次,方法见图1。铁线不宜过紧,能承受紧线时腕臂偏移力即可。单线区段曲线内侧支柱腕臂加固方法见图2。转换柱采取将工作支与非工作支用双股Ф4.0镀锌铁线绑在一起来固定; Ф4.0铁线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检修工艺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检修工艺标准(试行) GDYW/QW-GD08-05-002 1 前言 本标准由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提出 本标准由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强、骆志勇、喻展、周峰、赖智勇、赵明生、谢小春。 本标准版本号为第1版、第1次修订。 本标准 2009 年 3 月 16 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从 2009 年 3 月 19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运营事业总部维修中心供电部负责解释。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州地铁二号线柔性接触网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CJL27(T150))的检修作业相关流程、工艺标准等。 3 引用标准 本工艺标准除采用了广州地铁二号线牵引供电系统、接触网系统技术规格书、施工设计图纸和验收标准外,还遵守以下标准: 《柔性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GDY/QW-JG-GD-02.01 同时参考以下文件: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安装使用说明书》 4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检修流程及工艺标准 4.1准备工作 4.1.1人员:6-8人。 4.1.2工具:450mm活动扳手、扭矩扳手、手钳、钢锯、3吨、6吨手扳葫芦、楔形紧线器、煨弯器、3吨或6吨拉力带、3m钢卷尺、断线钳、平锉刀。 4.1.3材料: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CJL27(T150))如图一所示、白棉布、砂纸。 4.2检修标准 4.2.1检查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螺栓销等连接件是否牢固可靠。承力索与线夹间有无滑移。画线标记是否明显。 4.2.2测量锥筒螺栓六方内端面与终端双耳螺口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6mm。 4.2.3检查锥筒螺栓六方端头的承力索标记线位置是否与安装记录一致。 4.3检修方法 若承力索与线夹间有滑移、锥筒螺栓六方内端面与终端双耳螺口端面之间距离大于6mm,或锥筒螺栓六方端头的承力索标记线位置与安装记录不一致,应拆开检查,重新安装。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考试题

接触网练习题121213 课程性质(任选) 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弛度曲线是弛度相对于()的变化曲线。 A 温度; B 时间; C 跨距; D 张力 2,在锚段与()之间采用锚段关节。 A 承力索 B 站场; C 锚段; D 接触导线 3,基本风速高度是()米。 A 15; B 20; C 30; D 10 4,拉出值在直线段一般取()米。 A 300; B 200; C 270; D 400 5, 临界温度的定义 6中心锚结的作用 7,支柱所受风负载主要与()有关。 A 风速; B 空气密度; C 支柱的形状; D 风速不均匀系数 8, 当量跨距反映了 9,接触网站场平面设计的技术原则 10,大离线会造成()后果。 A 列车颠覆; B 机车供电时断时续; C 电弧灼烧导线; D 机车时快时慢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一个好的接触网应该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2,接触网悬挂线索的风负载如何计算?(须写出公式并说明参数的含义)3,在链形悬挂中,引入结构系数Ф的意义是什么? 4,弓网间接触力大小对受流有些什么影响? 5,接触网检测装置主要检测哪些信号?试说明接触导线磨耗的检测方法。

三、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10分) 1、牵引网是由--------------和------------接触网及回流线组成的供电网。 2、架空式接触网主要由支柱与--------、支持装置和接触悬挂等几部分组成。 3、根据线索的紧固方法划分,链形悬挂分为----------------和 ---------------------------、------------------------及全补偿链形接触悬挂。 4、跨距-----------时,不等高悬挂的斜驰度F’等于等高悬挂的水平驰度F。 5、我国铁路接触导线的最高高度规定为-----------m。 6、临界跨距是接触线的最大张力可能发生在---------时,也可能发生在最大附加负载时的跨距。 7、电力机车受电弓的最大工作宽度为1250mm,而取许可风偏移值为-----------。 四、讨论题(20分) 已知接触导线的最大受风偏移公式为b jm=pl2/8T+a+1/l2; 式中 p为风负载,l 为跨距,T为张力,a 为拉出值 试讨论:其他条件不变,当偏移增加5%时,跨距如何变化? 五、推导题(10分)(必须有详细的推导过程) 1.试推导简单悬挂的状态方程。 六、说明题(12分) 1.(1)划分锚段的目的和主要依据分别是什么? (2)直线区段和曲线区段的锚段长度大约多长? 2.(1)技术跨距和经济跨距有何关系?(2)技术跨距主要由什么决定?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管理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管理 在电气化铁路的运行中,接触网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因此逐渐暴露诸多的问题,而问题的归结点就在于如何使得接触线能够安全、合理、科学地运作,但是无论是来自客观还是主观的问题均对接触线的安全问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首先是来自自然环境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接触线往往暴露于自然环境当中,容易因为天气、气候等因素造成腐蚀性损毁,其次就是来自与人为的因素,一方面是由于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技术或者是大意而造成的瑕疵和纰漏。因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全力解决接触线的运行安全问题。 标签: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安全管理 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现状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约占全国铁路总营业里程的40%以上,它所承担的运量约占铁路总运量的70%左右,电气化铁路的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1]然而在电气化铁路的运行中,接触网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也因此而逐渐暴露诸多的问题,而问题的归结点就在于如何使得接触线能够安全、合理、科学地运作,但是无论是来自客观还是主观的问题均对接触线的安全问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首先是来自自然环境的因素,主要是由于接触线往往暴露于自然环境当中,容易因为天气、气候等因素造成腐蚀性损毁,其次就是来自于人为的因素,一方面是由于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技术或者是大意而造成的瑕疵和纰漏。因此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全力解决接触线的运行安全问题。 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事故分类及原因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发生的事故按照其性质和后果可分为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两类。人身事故是指在检修或抢修接触网作业过程中,发生的检修作业人员及辅助作业人员的人身伤亡事故。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原因大多是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违章作业,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盲目蛮干、麻痹大意,也有的是作业人员业务不熟,工作经验少。但一般由于设备事故而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是极少见的,这在文章中不进行讨论。接触网设备事故是指接触网及其附属设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接触网设备事故类型不同、范围大小不同,其造成的影响也不同。现就接触网安全运行关键部件中经常发生的几种故障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 2.1 绝缘故障 “绝缘是实现带电体与接地体隔离的介质。”[1]就当前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线所采用的绝缘材质而言,主要包括钢化玻璃绝缘子、有瓷质绝缘子和硅橡胶绝缘子三大类,并且因为三者的高效率性和相对而言的优越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

常见接触网零件以及功能介绍汇总

常见接触网零件以及功能介绍[图文并茂] 套管双耳 JL14-2002 本零件适用腕臂或定位管上连接耳环型零件。 本零件采用Q235A或QAl9-4棒材,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加工制造,材质为Q235A 时,表面三级热浸镀锌。 本零件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5.8kN;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滑动荷重不小于7.5kN。 本零件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 P型组合承力索座 本零件适用于平腕臂上悬挂支撑标称截面为80mm2、100mm2的钢承力索或95mm2、120mm2、127mm2的铜及铜合金承力索。 本零件选用牌号为ZG1Cr18Mn8Ni4N或ZG270-500的材料,采用熔模精密铸造 工艺制造,材质为ZG270-500时,表面三级热浸镀锌。本零件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5.8kN;垂直工作荷重为4.9kN;水平破坏荷重不小于17.4kN;垂直破坏荷重不小于14.7kN;滑动荷重不小于3.9kN;与腕臂之间的滑动荷重不小于6.0kN。本零件抱箍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线夹压块螺栓的紧固力矩为70N.m。

横承力索线夹 JL23-2002 本零件适用于软横跨GJ-70横承力索上悬挂吊线。 本零件采用Q235A或QAl9-4棒材,采用金属模锻工艺加工制造。材质为Q235A 时,表面三级热浸镀锌。 本零件最大垂直工作荷重为7.9kN;滑动荷重不小于9.8kN。 本零件U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 支持器 JL09-2002 本零件适用于接触网系统定位装置中,连接定位线夹,固定接触线。 本零件选用牌号为ZG1Cr18Mn8Ni4N或ZG270-500,采用熔模精密铸造工艺制造,材质为ZG270-500时,表面三级热浸镀锌。 本零件的最大水平工作荷重为2.5kN;滑动荷重不小于4.9kN;破坏荷重不小于7.5kN。 本零件螺栓的紧固力矩为44N.m. 长支持器 JL10-2002 本零件适用于固定在Φ34mm、Φ27mm的定位管上,连接定位线夹,固定接触线。本零件选用牌号为ZG1Cr18Mn8Ni4N或ZG270-500,采用熔模精密铸造工艺制造。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1.1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 1.2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作业。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2.1 铁道部《高速铁路接触网运行检修暂行规程的通知》(铁运[2011]10号) 2.2 公司《接触网检修工艺》(电运技[2008]187号) 2.3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8-2010) 2.4 《承力索、接触线锥套式终端安装维护说明书》 2.5 《线路接触网设计说明文件》 3 作业目的 3.1 明确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检修项目及作业步骤,避免漏检、漏修等问题的发生,以实现作业过程有效可控。 3.2 通过检查与调整,保证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接触网的正常供电提供良好的保证。 4 作业程序(流程图) 5 作业内容与要求 5.1 作业准备 5.1.1 人员准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工作领导人 人 1 2 驻站联络员 人 1 3 行车防护兼地线监护人 人 2 4 地线操作人员 人 2 5 高空作业人员 人 3(2)作业车(车梯) 6 辅助人员 人 2(4)作业车(车梯) 7 作业车司机(汽车司机) 人 2(1)正、副司机各1人(汽车司机1人)

5.1.2 主要工机具 序号 名 称 规格或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作业车 台 1 2 钢丝套子 2m 套 2 3 卷尺 5m 把 1 4 管钳 350mm 套 1 5 力矩扳手 0-100N·m 套 2 含套筒 6 螺丝刀 把 2 7 链式手扳葫芦 3t 台 2 8 手锤 4磅 把 1 9 扳手 350 把 1 10 平锉 把 1 11 安全帽 顶 施工人员人均1顶 12 验电器 27.5kV 套 2 13 接地线 组 4 14 钢丝刷 套 2 15 个人工具 套 若干 施工人员人均1套 16 绝缘靴、绝缘手套 套 2 根据地线操作人员数量 17 行车防护用品 套 2 5.1.3 主要材料设备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1 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 套 2 依现场实际选用 2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套 2 依现场实际选用 3 开口销 个 若干 依现场实际选用 4 铁线 φ4.0 kg 若干 5.1.4 签发工作票 按规程要求填写工作票并交付工作领导人,工作领导人向作业组全体成员宣读工作票、分工并进行安全预想,检查工具、材料。

毕业论文——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

题目: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 系别: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化铁道铁道技术姓名:\

目录 摘要............................................................... III ABSTRACT .............................................................. IV 第1章前言 (1) 第2章电气化铁道相关规程规则 (2) 2.1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总则) (2) 2.2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总则) (2) 2.3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总则) (3) 第3章接触网简介 (4) 第4章接触网施工 (5) 4.1接触网基础工程 (5) 4.1.1 施工准备 (5) 4.1.2 接触网工程预概算 (7) 4.1.3 施工测量与定位 (7) 4.1.4 开挖基坑 (9) 4.1.5 混凝土工程 (10) 4.2立杆与整正 (11) 4.2.1 接触网支柱安装 (11) 4.2.2 接触网支柱整正 (12) 4.2.3 硬横梁安装 (14) 4.2.4 隧道内吊柱安装 (17) 4.3支柱装配预配安装 (18) 4.3.1 预配工艺流程 (18) 4.3.2 预配操作方法 (18) 4.4接触网架设 (21) 4.4.1承力索架设 (21) 4.4.2接触线架设 (24) 4.5接触网静态检测和动态检测 (27) 4.5.1静态检测 (27) 4.5.2低速动态检测(冷滑试验) (27) 4.5.3接触网送电(空载带电) (27) 4.5.4动态检测(热滑试验) (28) 结论 (29) 总结与体会 (30) 致谢 (31) 参考文献 (3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常用名词术语(最新)

电气化接触网常用名词术语 (丁为民) 一、牵引供变电 1.电力牵引供电系统 由牵引变电所、牵引网以及其它辅助供电设施组成的供电系统。 2.牵引网 由接触网和回流回路构成的供电网络。 3.单相牵引变压器和三相V,v结线牵引变压器 包括单相结线、单相V,v结线和三相V,v结线牵引变压器。 ●单相结线方式,为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绕组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中的两相,二次侧(低压侧)绕组的一端接钢轨,另一端接入牵引侧母线。 ●单相V,v结线方式,在牵引变电所设置两台双绕组单相变压器,联结成开口三角形,一次侧(高压侧)绕组的两个开口端和一个公共端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低压侧)绕组将公共端与钢轨大地相连,两个开口端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三相V,v结线方式,由一台三相双绕组牵引变压器连接成开口三角的结线方式。 单相结线单相/三相V,v结线

4.三相—二相平衡牵引变压器 当一次侧(高压侧)接到电力系统的三相电网时,则二次侧(低压侧)就产生相位差90°的二相平衡电压,当二次侧两个供电臂负载平衡时,一次侧三相为对称系的牵引变压器。 Scott结线平衡牵引变压器 5.三相牵引变压器 包括三相YN,d11结线和YN,d11,d1十字交叉结线牵引变压器。 YN,d11结线为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三相结线为Y型,分别接入电力系统三相电网;二次侧(低压侧)结线为Δ型,其一角和大地相连,另两角分别接入牵引侧母线。 YN,d11,d1组成的十字交叉变压器,一次侧(高压侧)三相结线为Y型,二次侧(低压侧)d11,d1结线的两个三角形线圈结成对顶三角形,对顶角接大地,其他各角分别接入牵引侧不同母线。 三相YN,d11结线牵引变压器三相YN,d11,d1十字交叉结线牵引变压器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BHF-B13-4A-7133(GC)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参TB/T2075.35-2009 人员说明及要求:所有执行本产品安装、调试、及维护的人员必须具有以下所述的资格和经验: 1、已经详细阅读本说明书下述的内容。 2、按照图纸或以图纸的相关要求为基础工作。 3、避免伤害及安全规则。 4、调试方法和调试步骤。 5、急救知识请参阅有关规范。 一、产品用途及说明 1、用途:用于锚段下锚处,将承力索和补偿装置连接在一起,对承力索起锚固 作用。 2、规格型号:

二、产品图 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 三、 机械性能 1、最大工作荷重:27.5kN 2、滑动荷重:在承力索的标称拉力范围内,线断不滑,断开处在线夹端口。 3、破坏荷重:≮82.5kN

四、安装方法 1、拆开包装后,检查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在运输、保管过程中线夹本体有无损 伤、变形,不锈钢锥套与铜合金楔子是否完好,有无脱落、丢失。 2、检查线夹本体以及楔子上的型号、尺寸与其连接的承力索型号是否一致,确 认正确无误后,将承力索端头上的毛刺,不平整等用平锉刀加以修整,直到承力索端头光滑、无毛刺。 3、用紧线器将承力索与补偿装置连接在一起,并逐渐加力,直至承力索与补偿 装置连接板靠在一起。将已修整好的承力索从线夹本体的穿线孔处插入,并穿过不锈钢锥套及铜楔子,目视承力索端头比铜楔子端头长出40-50mm后,用手钳将楔子向锥套内轻轻击打两到三下,以保证楔子与承力索之间完全啮合良好。将线夹本体与补偿装置的连接板用螺栓连接好,并拧紧螺母、装好开口销。 4、确认铜楔子确已将承力索抱紧,啮合良好,并且观察承力索无扭面后,缓慢 松开紧线器,让承力索张力逐渐过渡到终端锚固线夹上。 5、再一次检查线夹受力正常,连接螺栓已拧紧,开口销也已打开,承力索端头 比铜楔子端头长出40-50mm左右后,可松开紧线器。 6、在张力作用下,用手托动补偿装置,检查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受力是否正常, 承力索有无缓慢滑移等现象。

承力索、接触线架设接触线小张力架设

接触线、接触线架设接触线小张力架设 1.技术交底范围 适用于XXX铁路接触线小张力架设 2.设计情况 1、正线:xxxx 2、侧线:xxxxx 3.施工准备 3.1机具配置 表一施工机具表 3.2人员配置 需要14~16人 4.施工工艺及方法 准备工作→起锚→放线→落锚 工艺流程图 4.1准备工作 检查线盘是否完好,配盘是否正确,吊装好所需线材,并做好回头。锚柱和腕臂安装完成。

4.2起锚 放线区段封闭后,小张力放线车开到起锚处停稳,升作业架。将做好的回头挂在起锚的绝缘子上,并上好弹簧销。 4.3放线 起锚后,小张力放线车带上2----3KN张力,以5Km/h匀速运行。司机应听从架线作业车指挥人员的指挥。在每个悬挂点处接触线都必须放在放线滑轮槽内,每跨悬挂点不少于4处。 4.4落锚 小张力放线车放线到锚柱处停稳。用手扳葫芦紧线,待手扳葫芦受力后,张力车张力逐步减小到零,最后断线下锚。 5.质量标准及要求 1、接触线的规格、型号、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由生产厂家依据设计资料进行定盘、定长供应。导线应按实测锚段长度配盘架设,不得有接头。 2、接触线架设根据线材型号选用相应的放线滑轮并带有防护措施,避免线索磨损。 张力架线时曲线区段、转换柱处的支柱装备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使腕臂不因架线而偏转,减少对线索的磨损。 3、接触线应采用额定张力进行恒张力架线,架线张力误差不超过8%。 4、接触线应进行超拉或进行其他预延伸措施。 5、接触线的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坠砣串的重量误差不得大于±1%。 6、导线应按批次进行进场验收,其规格、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电气化铁道用铜合金绞线》TB/T3111的规定,接触线线径允许误差±0.5mm。 7、接触线终端锚固线夹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材在楔形线夹外露长度为500mm,绑扎100mm。 8、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为46N.m。 9、接触线在施工过程中不得踩线 10、所有零件水平连接的销钉、螺栓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垂直方向连接的销钉、螺栓由上往下穿(不含有特殊安装要求的螺栓)。 11、长出的补偿绳在距楔形线夹表面以上200mm为中心,盘成直径为200mm的圈(圈必须美观)。 12、坠砣的b值,补偿的a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b值施工允许误差0至+200mm,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00mm。 13、销钉及开口销穿向正确,开口销双向夹角扳成不小于60°。 14、单绝缘悬式复合绝缘子小面裙边朝向带电侧,大面裙边朝向非带电侧。 15、补偿装置的安装应垂直,无偏斜扭曲现象,补偿绳排布整齐、正确,补偿绳与其他连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简介

'(^^(化铁路接触卜^^简介 接触树的织成 接軸树是沿铁路线上交架设的向力机:尔供的待殊形式的输线路,;0;|1|接触:&挽、义持装货、&位装赞、杆孫础儿部分组成。 接触:社技131括接触线、蹄、承力紫以及连接零件。接触想挂通过支持裝货架没在义柱上. 功川是将从中引变III所狄得的'11能输这'沿III力机:卞:。 义持装资’"1以乂持接融:&挽,:11:将:11;资荷仏给^^柱成:1^^^边筑物。报据接触I巧所在区如、站 场和大型翅筑物而'所不义料:装済'包括腕博、水平拉奸,;&式绝缘子巾,棒绝缘广及:11;^它建筑物的特殊支持设各。 ^位装資111括定位矜和》;1^位器,‘冗功"]5^同定接触线的位資,使接触线在受也巧滑板运行轨迹范保I I接触线1受不脱成,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⑩化给义柱。 义柱5基础川以;^受接触思挽、:^持和位装1: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桂向》在规的位贸和高度.1:。我14^接触I"川'来旧〒;1应力识筋?1&凝上乂柱和祸础是钢义料而'的,即钢支柱同511在下面的钢筋促凝上制成的基础上,|1;雜础承受义柱仏给的全部负1^5’并保证支 柱的稳^性。预应力钢前況凝土义柱‘巧;^础制成一个被体,下端11:接地入地卜。 接触网的111)1^等级 接躺的III限等级::1:频.1丫1+1*1交流制:25^^ 接触IX托的类型 接趟网的分炎人多以接触怒挂的类型来区分。我们所讲的接敝:&杜的分类是对接触的个铺段而言的。接触社挂的种类较多,一股41^栃结构的不分成简接越;社和链形接触 排两人炎。 简.1丫I接触‘社神(以卜'简称简.1丫I:&托)系|1|一报接触线接同〉在义杆义持装:巧上的:&神形工':。I闻内外简社挂做丁不少研究和改进。我1:|^;1现来川的带补债装览的邵性1^1串社枕系在接触 线卜处焚设了张力补偿装货.以调节张力和她度的变化::在1[杜点上加鼓8?16111松的邵性索,通过弁性^'杀法梓接触线,这就减少丁:法挽广I址产牛的硬;!;^,改菩丁収流条件4乂外I I:专11^1通.巧缩小^消大接触线的张力去改特他度对収流的影响。 链形恐推的接触线是迪过弦恐桂在承力索;^力索恐按于:^柱的义持装界-1-..使接触线在不横加义柱的情况卞增加了恐摊力,利川调特巧弦1^;度,使接触线在怒个11^、摄I内对轨面的游'岛促持一政。链形社扰滅小了接触线在跨他度,改與丁师性.地加丁社按重最^ 提高了稳》性,’【’I以满足力机:个:高速;行'収流的耍求。 继形:找挂比?中-思挂得到丁较好的性能.也"^111’来丁结'构&激、近价高、施:1:和维修任务母 人等许多问题。 链形思揉分炎力'汰较多,後\法挂链数的多少'"I分为承银形,双链形和多链形〈乂称三鶴形〉。6前我采川中敏形社村:。 继形:社技根扼线衆的锁〉1!’力’式^:即线索两端卜'描的77式)^ 分为下列儿种式末补偿继形越按、半补偿继形:&拙、全补偿链形:核挂。

浅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造成硬点因素及处理

浅论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造成硬点因素及处理 发表时间:2018-06-05T16:36:27.38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期作者:苗建英 [导读] 摘要:在电气化铁路结构中,接触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浩特供电段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摘要:在电气化铁路结构中,接触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铁道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技术的推动作用,我国的铁路弓网关系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接触网硬点问题一直是影响弓网关系的重要问题,为避免造成严重损失,需要对接触网硬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形成原因入手,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危害的影响范围,保证电力机车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硬点;因素;处理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硬点是威胁接触网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接触网硬点产生原因分析,明确接触网硬点造成的危害,对采取有效的接触网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接触网硬点的产生 1.1接触网硬点的形成 在铁路机车行驶过程中,受电弓和导线接触面存在相互摩擦,为了确保取流的正常性,弓网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对压力,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导致机车相对位置、行驶速度发生变化,导致弓网关系出现突然性的变动,在这种变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所谓的接触网硬点。事实上,接触网硬点是非常态的物理现象,会破坏弓网之间的相互接触和受流情况,导致受电弓和导线的非常态磨损,会在接触部位产生拉弧或火花,进而损坏受电弓和接触导线。另外,接触网硬点的形成会破坏牵引电机的取流,尤其是在拉弧暂态情况下会损坏牵引电机,从而降低电机的牵引质量。总而言之,接触网硬点是电气化铁路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是由于接触线、接触面压力不均匀产生的,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并且随着机车行驶速度的提升,其影响也越显著。因此,接触网硬点是判断电气化铁路弓网关系的重要参数之一。 1.2接触网硬点产生因素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硬点产生因素较多,通过汇总分析主要包括施工因素、设计因素、材质因素、线路因素、检修因素等。①施工时采用小张力放线法架设接触导线,因没有张力参数标准作参考,稳定性降低。同时,抛锚、起锚松线、紧线操作导致接触导线张力均匀性降低,受外力影响而变形、扭曲,产生硬点。另外,接触导线、承力索安装完成后,为及时将固定装置安装到位,而且使用的临时吊线未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制作及安装操作,尤其当吊线长度较短时,悬点因受重荷载的长期影响产生硬点。②在设计过程中,因定位器、分相绝缘器接头、分段绝缘器接头、电连接等处载荷较为集中,导致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弹性减小而形成硬点。另外,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在局部位置受较大坡度的影响,变化明显增加冲击硬点的出现机率。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在不少位置存在较大坡度且变化程度明显,容易形成冲击硬点。③生产接触导线时使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导致金相组织分布不均匀,接触线不同位置平顺性、刚度等变化明显。当受张力作用后,一旦遭受冲击,接触网和受电弓的接触压力变化迅速,形成硬点。④线路是引起弓网接触压力突变的因素之一,尤其当机车高速行驶时给接触线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工务部门与供电单位开展相关作业时未进行充分沟通,导致侧面、轨面限界等超出允许范围,导致接触网导线高度、拉出值超出限界值,导致接触网产生硬点和打弓。⑤供电检维修工作不规范,造成接触硬点。如供电部门进行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重要零部件的制造安装时,易造成分段、分相接头底部出现偏斜而形成硬点。另外,日常维修作业中,检修人员随意性较大,监督不力,导致重要参数未得到及时调整,给接触网硬点的产生埋下隐患。 1.3接触网硬点危害 所谓接触网硬点,就是由于接触悬挂或接触线上的某些部分,如在跨距两端的定位点处弹性变差或有附加重量时,电力机车在运行中,在机车受电弓高速运行通过的情况下,这些部分都会出现不正常的升高(或降低),甚至出现撞弓、碰弓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本征状态即为硬点。接触网硬点是一种有威胁的物理现象,它会破坏弓网间的正常接触和受流,加快导线和受电弓滑板的异常磨耗和撞击性损害,常在这些部位造成火花或拉弧,从而损伤接触线和受电弓。接触线硬点的发生,也会影响到牵引电机的正常取流,在拉弧的暂态过程中对牵引电机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还会影响机车的牵引质量。 硬点对接触网、受电弓的伤害有两种情况,一是机械伤害,另一个是电弧伤害。机械伤害是指对受电弓、接触导线轻微的碰伤,刮伤等(有明显痕迹的就称之为打弓点了),通常我们说硬点对弓(网)的伤害,主要是硬点引起的弓网离线和离线瞬间产生的高温电弧,它对接触网、受电弓有很大的危害。对受电弓的伤害主要表现在对弓头的点蚀、汽化。对接触导线的伤害除了对接触导线的点蚀、汽化以外,就是对导线的高温退火。 接触硬点是造成机车受电弓离线的重要原因之一,机车受电弓离线对机车牵引电机、电器、受电弓、接触网、牵引变压器及供电系统都有危害。由于导线上硬点的存在,冲击加速度(目前检测硬点大小的参数)数值较小时造成弓网之间接触不良,冲击加速度数值较大时就会造成离线,离线产生高温的电弧,到一定程度时会对接触网、受电弓产生机械破坏。 2接触网硬点的处理措施 2.1接触网硬点的处理措施 ①注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优化。在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接触网实际要求,从使用环境、所用材料、接触网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提出多套设计方案,并从经济、技术角度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选择最佳方案,确保接触网受力的均衡性,防止集中荷载的出现。②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是减少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硬点产生的有效方法,因此,施工中应注意:一方面,严格依据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尤其依据设计方案对相关参数加以合理控制,施工作业时平直放置接触导线,避免用力扭动。同时,在进行电分相、电分段处建议采用锚段关节式。另外,对接触导线进行架设作业时应注重电子监测技术的应用,确保恒张力放线,并严禁施工人员破坏或践踏导线。另一方面,保证导线接头处、中心锚结、电连接线、吊弦点处等内容施工质量。例如,导线接头处施工时,使用线索锚段配盘形式,预防导线接头硬点的出现;安装接触线中心锚结时,应确保悬挂高度高于接触线设计高度的20~30mm,避免中心锚结线夹发生偏斜。进行电连接线作业时仍应保证线夹端正,避免偏斜。同时,应预留一定的电连线,防止温度影响承力索、接触线的伸缩,引起线夹歪斜产生硬点;进行吊弦点处安装作业时应将安装位置在钢轨上准确的标出。吊弦点应保持同一水平高度,确保接触线在同一水平面。③认真落实接触网日常维护工作。做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日常维护不仅能及时发现出现的硬点,而且通过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避免硬点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为机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尤其应依据周期性检测制度要求,认真落实检测工作,明确

承力索、接触线架设承力索小张力架设

承力索、接触线架设承力索小张力架设 1.技术交底范围 适用于XXX铁路承力索小张力架设 2.设计情况 1、正线:xxxx 2、侧线:xxxxx 3.施工准备 3.1机具配置 表一施工机具表 3.2人员配置 需要14~16人 4.施工工艺及方法 准备工作→起锚→放线→落锚 工艺流程图 4.1准备工作 检查线盘是否完好,配盘是否正确,吊装好所需线材,并做好回头。锚柱和腕臂安装完成。

4.2起锚 放线区段封闭后,小张力放线车开到起锚处停稳,升作业架。将做好的回头挂在起锚的绝缘子上,并上好弹簧销。 4.3放线 起锚后,小张力放线车带上2----3KN张力,以5Km/h匀速运行。司机应听从架线作业车指挥人员的指挥。在每个悬挂点处承力索都必须放在放线滑轮槽内 4.4落锚 小张力放线车放线到锚柱处停稳。用手扳葫芦紧线,待手扳葫芦受力后,张力车张力逐步减小到零,最后断线下锚。 5.质量标准及要求 1、承力索的规格、型号、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由生产厂家依据设计资料进行定盘、定长供应。承导线应按实测锚段长度配盘架设,不得有接头。 2、承力索架设根据线材型号选用相应的放线滑轮并带有防护措施,避免线索磨损。 张力架线时曲线区段、转换柱处的支柱装备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使腕臂不因架线而偏转,减少对线索的磨损。 3、承力索应采用额定张力进行恒张力架线,架线张力误差不超过8%。 4、承力索应进行超拉或进行其他预延伸措施。 5、承力索的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坠砣串的重量误差不得大于±1%。 6、承导线应按批次进行进场验收,其规格、型号、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电气化铁道用铜合金绞线》TB/T3111的规定,承力索线径允许误差±0.5mm。 7、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线材在楔形线夹外露长度为500mm,绑扎100mm。 8、承力索座压板螺栓紧固力矩为56N.m,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紧固力矩为46N.m。 9、承力索座M10螺栓紧固力矩为25N.m。 10、所有零件水平连接的销钉、螺栓由线路侧穿向田野侧,垂直方向连接的销钉、螺栓由上往下穿(不含有特殊安装要求的螺栓)。 11、长出的补偿绳在距楔形线夹表面以上200mm为中心,盘成直径为200mm的圈(圈必须美观)。 12、坠砣的b值,补偿的a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b值施工允许误差0至+200mm,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00mm。 13、销钉及开口销穿向正确,开口销双向夹角扳成不小于60°。 14、单绝缘悬式复合绝缘子小面裙边朝向带电侧,大面裙边朝向非带电侧。 15、补偿装置的安装应垂直,无偏斜扭曲现象,补偿绳排布整齐、正确,补偿绳与其他连接件不得相磨。补偿绳应滑动正常不应有卡制现象。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气化铁路施工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电气化铁路。本文主要探讨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关键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 关键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和提升,我国的铁路运营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进步,但在不断拓展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作为一个重要的使用和运营环节,可以说无论是从起初的设计组装以及加工,还是后期的维护和施工中的技术处理等方面,均以其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整个电气化铁路运作环节。 一、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概述 接触网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的空间机械系统,在电气化铁路中主要就是通过相关零部件、基于特定的规律对其进行系统的连接与接触,进而把接触线、承力索以及相关支持装置、绝缘元件与电气设备等相关系统进行链接,让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传递电能的系统,这个系统在实际中具有支持功能、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性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在实际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有效保障整个电气化铁路的稳定、有效运行。 可以说,接触网的零部件是接触网系统的重要关节以及纽带,如果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零部件出现损坏,就会直接给整个电气化铁路的供电系统产生一定的损坏,导致整个运行系统以及供电系统的瘫痪,也就说接触网的零部件直接决定了电气化铁路运行的质量与效果,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进行系统的维护以及检修是维护整个电气化铁路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对此在实际中,必须要加强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维护以及检修的重视。 二、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术现状 1、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专业正凭借其环保、高速等优势成为铁路投资建设的热点领域,但是我们现场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没有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大面积开工建设而取得显著提高和长期进步,除个别处于技术研发和行业领先单位的施工人员外,其余的施工人员仍在沿用传统方式进行施工,缺乏一定的工艺创新意识和施工方法的革新。 2、先进的施工技术装备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国外接触网施工技术装备不断推陈出新,许多国外同行业的施工单位借此对大型施工机械和技术测量设备进行了大面积的更新换装。相比而言,我们国内由于资金和成本压力没有及时跟进换装,在用的施工技术装备相对处于落后状态,不能完全实现对工程实体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3、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施工技术管理的能力不强 当今,接触网专业的施工技术管理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科技手段。为了确保和提高接触网上部构配件和机电设备安装的精准度,需要将现场采集的大量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演算,并根据计算机演算数据指导相关供应商或现场施工人员先行组织相关部分的预配预装,以此来提高现场劳动效率和安装工艺质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未能充分认识和发挥信息集成技术对于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优势,从而造成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施工技术管理能力不强,有些时候不能“一步到位”地实现预期目标。 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施工关键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