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浅议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摘要:2003年中国和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中欧领导人的定期会晤是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机制。中欧应不断深

化全面合作,充分发挥领导人会晤机制的战略引领作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全力推动中欧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关键词: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一、过程与含义

本文的中欧关系,是指中国和欧洲联盟的关系。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 -- EU)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ies) 发展而来的,是一

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目前,欧盟共有27个

成员国,总人口近5亿,国民生产总值达12万亿美元,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1975年中国同欧洲共同体组成机构之一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1983年中国同欧共体另外两大机构,即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关系,实现了与欧共体的全面建交。1998年第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伦敦举行,

会晤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领导人会晤。2001年,双方建立中欧全面伙伴关系。2003

年10月,中欧领导人举行第六次会晤,决定由全面伙伴关系走向全面战略伙伴

关系。

中欧关系的全面性主要是指中欧合作领域的全面性,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能源、环保、有关国际和地区问题等,中欧要在上述各领域

加强合作。全面性还表现在中欧充分利用国际会议、国际组织等多边途径进行交

流合作。中欧关系的内涵在全面合作。战略性是指中欧双方在合作中要以长远、

战略眼光看待和处理中欧关系,而不能受一时一事影响。伙伴关系是指中欧在交

往中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照顾彼此重大关切。战略性是中欧关系的核心。

二、基础与机制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主要是:第一,中欧之间不存在根

本利害冲突,互不构成威胁。中美之间有台湾问题,中日之间有日本侵华的历史

问题,而中欧之间不存在类似问题。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后,中国与欧盟个别成

员国之间的问题也不复存在。从地缘上看,中欧虽同在亚欧大陆,但不相邻,互

相不会形成威胁。第二,中欧在发展过程中,相互需要。中国和欧盟都处于各自

发展的关键阶段。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欧盟要实现“一体化”,致力于成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体。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

家集团,中国和欧盟在经济上互补性强,相互需要:欧盟可以给中国带来现代化

建设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则以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给欧

盟带来巨大的商机。第三,中欧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和欧盟都是

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在世界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中欧在国际问题上拥有诸多

共识。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粮食安全等国际问题,推动实现世界的和平、

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中欧的密切合作。

中国和欧盟领导人定期会晤,是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机制。自1998年建立这一机制以来,中欧领导人已进行了12次会晤,这种机制日益成熟。此机制适应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这种机制可沟通并解决中欧关系领

域中战略性、原则性和关键性的问题,使中欧关系的发展始终能够保持正确的方

向,而不至于迷失在局部和枝节的矛盾上。通过此机制,中国可以避免分别地针

对立场可能相互矛盾的欧盟各成员国,从而有利于提高中欧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效率。

三、全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欧建交35年,尤其是中欧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合作成果显著。中欧政治互信不断提升,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人文交流水平不断提高。尤

其是在经贸领域,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

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利用外资来源地。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

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

积极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一步丰富

全面合作的内涵。经过多年发展,中欧交流与合作已扩展到经济、政治、文化、

科技等各个领域,今后,中欧应在继续扩大全面合作广度的同时,不断加强合作

的深度。还应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充分利用双边、多边交流机会进行磋商合作。第二,充分发挥领导人会晤机制的战略引领作用。中欧虽无根本利害冲突,

但由于发展程度不同、观念的差别、行为方式的差异和不同利益需求等原因,矛

盾和分歧也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充分发挥领导人会晤机制的战略引领作用,进行

原则性的“定调”,为中欧各层面、各领域的交流与对话奠定基础。第三,切实照

顾彼此重大关切,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欧盟的关切点在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

中国的关切点在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国家统一、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取消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在对欧交流合作中,我们应合理关注对方的

关切点,充分、积极表达自已的关切点,加强沟通,全力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

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新华月报》.2009年6月号/下半月P77;

[2]《人民日报》.2003年10月30日第13版;

[3] 新华网“新华资料”。

中欧关系详细分析

中欧关系详细分析 中欧关系是指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近年来,中欧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伙伴关系之一、下面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详细分析中欧关系。 在政治上,中国和欧洲国家之间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积极 展开高层互访和对话,加强政治互信和合作。中国与欧洲国家密切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例如气候变化、反恐怖主义等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巴黎协定》和联合国和平建设等全球性倡议,与欧洲国家建立了广泛的 合作机制。此外,中欧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对话和合作机制,包括中欧峰会、中欧高级别经贸对话等。这些机制为双方深入交流、解决分歧提供了平台,推动了中欧关系的发展。 在经济上,中欧关系不断深化。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 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之间的贸易额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欧 洲国家作为中国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国,吸引了大量的中国投资。中国企业 在欧洲开展的投资和并购活动也不断增加。中欧之间不仅有贸易往来,还 有技术交流和合作。欧洲企业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共同开展基 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欧之间的经济合 作对双方乃至整个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化上,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国是欧洲青年学习汉 语和选择中国留学的重要目的地国家。中欧之间的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和 人员往来不断增加。欧洲国家积极参与中国主办的文化活动,例如中欧文 化论坛、中欧旅游年等,扩大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此外,中 欧之间的旅游交流也日益密切,中国游客对欧洲的旅游需求不断增长,为 中欧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中欧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障碍。其中一个挑战是两个地区 之间的经济差距和发展模式的差异。欧洲国家普遍担忧中国在经济领域的 崛起可能带来不公平竞争和失业问题。这导致中欧之间在贸易、投资和产 业政策等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另一个挑战是在人权和价值观方面的分歧。欧洲国家普遍关注中国的人权状况和言论自由等问题,并对中国的一些做 法表达了担忧。这些分歧需要双方保持沟通和对话,寻找共同利益和解决 方案。 综上所述,中欧关系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双方 在全球事务中密切合作,积极推动中欧关系的深化。然而,中欧关系也面 临一些挑战和障碍,需要双方保持沟通和对话,寻找共同利益和解决方案。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欧关系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两个地区乃至全 球的繁荣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当前中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当前中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中欧双方在战略上相互借重、经济上互补共赢,在许多全球性问题上需要相互合作。因此,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中欧领导人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与交往,有助于双方站在长远和战略高度,用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认识和处理中欧关系。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矛盾与摩擦亦空前突出,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总体特征。由于近年来欧盟微调其对华政策,使得矛盾与摩擦的一面凸显,中欧关系进入一个大的调试和转型期。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有着复杂背景,其深层原因在于欧盟对“中国模式”及其影响的疑虑。虽然这种调整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但中欧加强战略借重、双方关系总体势头良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今后双方要学会在复杂关系中生活,中欧关系将在磨合中继续前行。 首先简析一下中欧关系的存在问题:双方的贸易地位不平衡。我国与欧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特点各有千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而欧盟的成员大多数是OECD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高,是世界三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这就决定了双方相互需要在程度上的差异。欧美之间的贸易是欧盟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日本等其他非欧盟国家以及欧盟成员国原殖民地国家与欧盟的贸易往来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与之相比,欧盟与我国的贸易往来处于次要地位。而欧盟市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程度就要高得多了。这种相互依存的程度差别,决定了在贸易关系中我国尚处于下风,较为被动。欧盟各会员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均呈现大幅成长,欧盟对中国之贸易赤字持续扩大。我国对欧盟贸易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反倾销、单方面数量设限、普惠制框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上。中国市场占有率增加已影响到其它亚洲国家。 接下来谈一下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中欧贸易发展新阶段主要是由双方的共同意愿推动的。发展中国和欧盟及欧洲国家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也是双方人民的意愿,负责任的政府的官员应该按人民的意志来推进中国和欧盟、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从双边贸易地位来看,欧盟对亚洲以及中国的战略观点转变在双边贸易关系的改善上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一,我国与欧盟贸易将在一个稳定的体制框架内获得积极的发展。我国已经明确把欧盟作为出口的三个主要市场之一,国内的相关政策及运行体制也纳入了这一基本判断的轨道。欧盟推出了亚洲新战略,对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双边的贸易磋商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了十多年的运行,证明是有效的。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提供了国际化规则的框架,有利于克服欧盟实施的不正当贸易政策。同时中欧在科技、教育、财政金融及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内的合作也富有成果。双方还加强了在新型疾病防控、能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欧盟大部分成员国相继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中欧人员往来空前活跃。2005年中国公民赴欧旅游达100万人次,欧盟公民来华旅游达300万人次。如今,欧洲各大旅游景点争相推出中文标示和文字说明以吸引中国游客。孔子学院也在欧洲各地相继落户。 最后谈一谈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大幅调整政策,中欧政治关系迅速发展,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受政治影响,双边贸易迅猛增加,中欧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时期,呈现出快速增长、稳步发展和日益加深和扩展等重要特征。中欧关系的前景是远大的,但又是复杂的。考量中欧关系既要看到其光明的一面,也不能忽视其可变的复杂因素。唯如此,才能更好地在互相谅解,互相理解,求同存异,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中欧间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世界稳定之锚,是欧亚大陆稳定之锚。发展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将在欧亚大陆上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战略合作轴心,建立面向21世纪更富有活力的双边关系,是中欧双方共同的关切。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发展势头强劲,没有重大障碍和摩擦,双方之间的信任与了解不断加深,在世界事务上的观点互为补充,并且拥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因而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欧洲与中国在两个级别上的交流(在国家级别上的双边交流和在欧盟级别上的多边交流)是相互促进的。双方在中国国内一系列领域的实际合作和欧盟及其大部分成员国(特别是英国和北欧国家)对此类项目的大量财政援助给口头上的合作承诺注入了实质性内容。中国与欧洲的关系中没有一贯的或战略上的利益冲突(此类冲突总是潜伏在中美关系的背景下)。中国和欧洲对于美国及其外交政策和全球行为持一致观点。虽然在布什总统执政之前就是这样,但双方观点的一致性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大大增强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欧关系将继续得到稳步加强和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个新轴心,并在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充当稳定的根源. 中欧关系是建设性关系,更是“战略伙伴关系”,它同时也是世界事务中具有积极意义的一对重要双边关系。中欧双方对此有着共同认知,而这对于双方关系的发展至为重要。当然,对中欧关系,双方在任何时候(而不仅仅是在出现困难的时候)都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和细心培育,并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使之成为真正可持续的长期“婚姻”。今后中欧关系中仍将有摩擦和分歧出现,但共同利益的纽带将能够把中欧双方聚拢在一起,从而彰显中欧关系的韧性和张力。中欧关

中欧关系

我看当今世界 之欧盟及中欧关系(1)欧盟简介 (2)欧盟的发展 (3)中欧关系历程 (4)中欧未来展望 一欧盟简介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人口5亿,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GDP14.5万亿美元。欧盟的宗旨是 “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欧盟27国总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 二欧盟的发展 欧盟的诞生使欧洲的商品、劳务、人员、资本自由流通,使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高。 欧盟成立后,经济快速发展,1995年至2000年间经济增速达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上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欧盟的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约6.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近10万亿美元。 目前,欧盟的经济实力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而随着欧盟的扩大,欧盟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加强,尤其重要的是, 欧盟不仅因为新加入国家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而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容量,而且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的国家集团和商品与服务出口的国家集团,再加上欧盟相对宽容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发展合作政策,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欧盟可以称得上是个经济“巨人”。 欧洲前途取决于它对全球化的全面适应能力,取决于它对一体化的创新吸纳程度,取决于它在新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实际成就。而欧洲联合和欧洲改革正是它达到这些目标的可靠途径。欧洲的联合与改革都在步步前行,尽管困难不少。从屡屡挫折中不断取得成功,这本身就是“欧洲建设”事业的逻辑。同时,对美国经济前途也未必有理由过于乐观。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既起牵引作用,又起破坏作用;而欧盟则主要是起稳定与平衡作用。 重点 冷战结束以来,由于苏联解体,原有两极格局正式终结,国际战略局势发生根本变化,

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关系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与欧盟双边关系,还是中国与欧盟各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经济外交视角来看,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战略提升、贸易突破、瓶颈制约、难题待解”。 一、战略提升:中国与欧盟及其主要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他国家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和不针对第三方为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构筑面向21世纪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与欧盟伙伴关系战略的提升源于2003年相继发表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份文件:一份是2003年9月欧盟发表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之共同利益和挑战》的战略文件,阐述了欧盟对华政策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及发展框架;另一份是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对欧关系文件——《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昭示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规划今后5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进入2004年,中国与欧盟双边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得到了确立,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5月随着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欧洲政治与经济的地缘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更加凸现了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05年欧中庆祝建交30年,进一步展现了二者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与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也逐一建立了相应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各个新老成员国的经贸关系在新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由于欧盟的不断扩大,新老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欧盟的对外经济决策的实施,从而也对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数。 二、贸易突破:欧盟成为中国首位贸易伙伴带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特别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中欧富有活力和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并期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以欧盟东扩为契机,这一良好愿望得以提前实现。在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欧双方进出口贸易达1772.8亿美元,增幅为33.6%,欧盟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05年继续巩固了这一地位,双边贸易额达到2173亿美元,同比增长34.1%。 随着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欧盟对华投资也保持着良好的势头,欧盟是中国累计第四大实际投资方,仅低于香港地区、美国和日本。截至2005年12月底,欧盟25国在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22680家,合同外资金额873.6亿美元,实际投入477.8亿美元。其中2005年全年,欧盟25国在华投资2942项,比上年增长16.28%,合同外资金额120美元,增长40%,实际投入52.6亿美元,增长21.43%。 欧盟是我累计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近年来欧盟继续保持我国最大技术来源国的地位。我从欧盟引进技术中,技术费用比例越来越大,引进技术的质量有明显提高。 从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引资的质量与结构、技术引进的质量与水平三个方面综合来看,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质量效益水平要高于我对美、对日的水平。正如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

中欧关系

中欧关系——现在与未来 今天的(1991. 12,欧共体首脑在荷兰小镇马斯特里赫特聚会。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1993.1.1欧盟成立;2002.1.1,欧元现钞开始流通)欧盟(欧洲共同体1967[欧洲煤钢、经济、原子能共同体])已经发展成一个涵盖28个国家、面积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5亿、经济总量世界第一、政治、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组织。中欧双方在战略上相互借重、经济上互补共赢。因此,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一)八国联军侵华(指1900年日(8000人)、德、俄、英、美、法、奥匈帝国、意。总人数约3万人,以大清王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1901》付出白银9.8亿为终)。 一、中欧关系的现历史演变 (二)1998年,欧盟发表了《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文件,提出要把对华关系提高到与对美和对俄关系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2003~2004年之交,随着“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格局。 (四)2008年前后的短暂波折后,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再次回到正常轨道。目前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占到中国技术引进总额的一半。欧盟视中国为第一进口大国,第一贸易大国(2012)。中欧贸易额从1998年的489亿美元增长到超过5000亿美元。 二、中欧关系波折不断 中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矛盾与摩擦亦空前突出,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总体特征。“经过10年的发展,中欧关系正从热恋走向婚姻。”婚姻意味着双方关系的牢固,但同时也意味着锅碗瓢盆的磕磕碰碰。 (一)欧盟多国领导人,包括法国前总统萨科奇以欧盟轮值主席国元首身份、德国总理默克尔、英国首相等欧洲政要无视中国主权,先后接见窜访的达赖喇嘛。 (二)2008年4月,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英法等国传递时,出现多起骚乱事件;奥运会前夕,欧洲国家出现抵制北京奥运会的声音。 (三)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次不合理地对中国企业提出反倾销案调查。 (四)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的差异,中欧在某些问题上存在着根本分歧,如民主和人权问题(包括行政拘留和判刑、合适辩护律师的缺乏、对非暴力宗教及政治信仰的起诉)西藏问题、台湾问题,欧盟继续对中国人权等问题的批判态度。 原因分析: (一)欧盟各国对中国缺乏足够了解 欧洲国家,尤其是普通民众,包括新闻媒体,对中国普遍缺乏了解,其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想象和部分有心之人的一面之词。 (二)欧盟自身特性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欧盟是一个建立在主权国家基础上的区域化组织,在外交、安全等涉及到主权国家核心利益的领域,欧盟还是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断扩大的欧盟来说,要形成一项长期的、稳定的对华政策并不容易,这增加了中欧关系的变数。 (三)美国因素的影响。 美国是欧盟的盟友,中欧关系不可避免受到美国因素影响,如欧盟在对华武器出口解禁问题上的反复。 双方诉求: (一)欧盟担心什么?欧盟担心中国将进一步加快增长,欧洲生产基地可能会进一步迁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分享】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 势研究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贏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 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 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 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 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 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 其中中方出口 2451. 9亿美元,增长29. 2%;进口 1109. 6亿美元,增长22.4%, 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 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 4255. 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 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 5个百分点。 2. 中欧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通信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己在中国的相 关领域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

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 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评估与展望 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推进伙伴关系战略,在与各国的合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将从中美、中俄、中欧、中非等角度对中国伙伴关系战略进行评估与展望,探讨其对中国及全球的影响。 首先,评估中美伙伴关系。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两国之间的关系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过去几十年间,中美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双方在经济、贸易、科技、环保等领域都有广泛合作。然而,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贸易争端、地缘政治竞争等。评估中美伙伴关系需要从双方的合作潜力、合作成果、合作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展望未来,中美应致力于构建更加稳定、平等、互惠的伙伴关系,加强政治、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其次,评估中俄伙伴关系。中俄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邻国,两国长期保持着友好合作关系。中俄两国在经济、安全、地缘政治等领域的合作互补性强,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如领土争端、战略利益等。评估中俄伙伴关系需要全面考量两国在合作领域的互补性与重叠性,同时要看到两国间分歧的存在。展望未来,中俄应进一步深化在经济、贸易、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加强政治、安全等领域的协调与沟通,维护地区和全球的稳定与发展。 第三,评估中欧伙伴关系。中欧合作是面向未来、全面、战略性的伙伴关系。中欧两方在经济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合作广泛,是全球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持者。然而,中欧伙伴关系在一些问题上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人权、市场准

入等。评估中欧伙伴关系需要综合考虑双方的合作水平、合作问题等因素。展望未来,中欧应进一步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加强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最后,评估中非伙伴关系。中非合作是全球南南合作的重要示范,也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交流合作平台。中国在非洲的合作涉及多个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中非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债务问题、资源管理等。评估中非伙伴关系需要全面考虑合作成果、挑战以及非洲各国的需求。展望未来,中非应加强在可持续投资、人力资源开发、扶贫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中非合作与非洲“2063愿景”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相衔接。 综上所述,中国伙伴关系战略在中美、中俄、中欧、中非等伙伴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评估与展望这些伙伴关系,有助于中方了解合作成果与问题,并提升合作水平与质量,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 综合评估与展望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盟和非洲等伙伴关系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日益重要。中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推动各方合作,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维护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挑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国也面临一些合作问题和挑战,需要与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展望未来,中方应继续加强各伙伴关系的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实现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通过加强合作水平与质量,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欧贸易合作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欧贸易合作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自2003年起,中欧关系已经升级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欧双方在互信、包容、合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欧的合作更加紧密。中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越来越深,特别是在中欧两大市场的贸易以及投资领域,成为了中欧合作的重要内容。实现中欧的经济互利合作,不仅有利于中欧两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经济发展、促进国际经济格局平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中欧贸易合作的现状 中欧之间的贸易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18年中欧的贸易总额已达6827.3亿欧元。其中,中欧两国肉类、牛奶、水果、葡萄酒、奶粉、生鲜、家电、机械设备等领域的贸易量在不断增长。此外,中欧双方还在能源、环境科技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水处理、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我们看到中欧表现出极高的合作意愿,双方互相学习、共同推动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和更平衡的发展。 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优势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是中欧合作的重要标志,意味着双方合作的深 入和发展。中欧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合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中欧合作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缘优势。中欧处于大陆中心地带,共同拥有天然资源优势和人口优势。中欧对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关键地区。 (2)产业优势。中欧的产业结构相对独特,各具特色。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拥有着极高的生产效率和技术储备;而欧洲在高科技和环境科技方面的优势也是不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的政治制约因素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的政治制约 因素 摘要: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为中国和欧盟两大经济体的合作框架,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话题之一。然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也受到了政治制约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政治制约因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治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欧关系,政治制约,战略伙伴关系,合作,挑战 正文: 一、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多极化的趋势,中欧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2003年,中国和欧盟正式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随后在2007年 双方签署了《中国-欧盟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这一合作框架为双方提供了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领域,包括经贸、文化、科技等多个方面。 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尤为突出。以2018年为例,欧盟与中 国的贸易额超过了6800亿欧元,跨越了多个领域,包括机械 设备、汽车、化学品等。除此之外,中国和欧盟还在能源、环

境保护、教育等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的政治制约 尽管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政治因素是制约中欧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政治层面上,中欧之间存在着文化、意识形态、民主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一些敏感的问题上,双方的立场也存在分歧。 例如,人权问题是中欧合作中的一个敏感话题。欧盟对于中国在人权方面的表现常常表示关切,并要求中国政府改善人权状况。然而,中国政府对于欧盟干涉内政的指责也时有发生。除了人权问题,中欧之间在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也存在争议。 三、解决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的政治制约因素 为了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必须解决政治制约因素。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沟通和协商。中欧双方应该增强沟通意识,加强政治对话和协商,消除一些误解和偏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2.寻求共同点,发挥优势。中欧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的利益点,例如在打击气候变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双方可以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将合作的重点落在优势领

中欧关系论文

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双方在第十二次中欧峰会上共同确认:”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离开中欧双方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与此同时,我们对此也须有清醒认识。在中国-欧盟关系中,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领域,都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如何使中欧关系具有更多、更强、更高的对称性与互补性,乃是双方应共同致力善处的课题。 关键字:中欧关系;经贸关系合作交流竞争 2004~2010年之交,中欧关系发展进入新时期。这期间,中欧双方各自发表的重要政策文件和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访,明确建立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中国、欧盟(欧洲)和世界局势进一步发生重大变动的背景下,中欧在双边关系和国际问题上出现愈来愈多的共识与共同利益,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此,在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确定建立完全自主性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利于中国、欧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在这一进程中采取了前所未见的积极主动行动,2004年几乎成为中国的“欧洲年”,并为发展对欧关系成立了新的相应机构,表明双方都在重新认识对方,并已从中得出重要结论。 循着上述观点思路,本文重点研究中欧关系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侧重贸易投资方面;探讨促进未来中欧关系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重点考量中欧关系政治、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不对称性以及如何寻求更多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一)中欧关系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中国-欧洲联盟关系,特别是在经贸领域,近年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是中欧双方仍需进一步努力,包括拓展经贸合作、妥善解决分歧摩擦等。 (1)历史最好时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欧盟驻华使团团长安高胜语)。这不仅表现在中欧经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与法律保障。 1.2010年,欧盟已经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除了贸易投资领域之外,中欧关系的良好现状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这里仅以最近二三年达成并执行的若干重要的协议项目为例。2003年10月,在北京举行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双方正式签署了《伽利略卫星导航合作协议》,该协议规定了卫星导航在诸多领域,特别是科技、工业制造、服务、市场开发、标准化、频率和认证方面的合作和日程。中国将为“伽利略计划”投资2亿欧元。协议达成后不久,中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培训和合作中心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落成。该中心将成为“伽利略计划”在中国进行所有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落成是中国加入《伽利略卫星导航合作协议》的关键一步。在中欧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还草签了《旅游目的地国地位谅解备忘录》。2 2.政治支持是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欧经贸关系长期相对稳定而又迅速地发展,本身就是这种关系“质量优良”的一个标志,它同商品、服务贸易结构改善及其产品质量提高一样重要。然而,更值得强调的是,中欧经贸关系之所以能够得到相对顺利的发展,除了建基于各自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双方彼此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需求之外,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是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里仅以建立中欧双边高层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和政治与人权对话为例。上述一系列文件对欧盟来说实际上相当于法律。从这些法律文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欧盟对华政策在广度、深度、具体化、战略性、严肃性、明确性以及认真程度等诸方面都有明显进展。可以预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双方利益的需要,中国和欧盟对发展双边关系的政策主流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是积极的,这对

当前欧洲形势及中欧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欧洲形势及中欧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中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意义深远重大。在中国-欧盟关系现状中,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外交领域,都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和矛盾。通过对中欧现状原因的分析,对当前形势下的中欧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中欧关系未来的走向。如何使中欧关系具有更多、更强、更高的对称性与互补性,乃是双方应共同致力善处的课题。只要双方共同努力,中欧关系的前景依然很乐观。【关键词】中欧关系现状原因分析前景 一、中欧关系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在中欧经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与法律保障。但中欧在经济、政治及外交等领域存在矛盾和分歧,中欧双方需共同努力来彼此间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现状 中欧经贸关系相互依赖程度高互补性强,但近来摩擦不断。今年中欧贸易额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2006年欧盟已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中国也保持着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中欧双方经贸合作更趋务实和富于选择性,贸易关系日渐成熟。但双方源于经济体制和结构所致得贸易争端和冲突也呈上升趋势,首当其冲的是贸易逆差贸易纠纷合人民币汇率问题,及欧盟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承认问题。 (二)政治现状 经历了冷战和对华经济制裁风波,中欧双方的政治互信得到了显著增强。双

边对话和沟通日渐机制化固定化,中欧高层频繁互访,欧盟主流政见坚持一个中国立场,欧盟成员国领导人相继在重要场合呼吁尽快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都为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里良好的基础;但由于认知差异和遗留的意识形态分野,及欧美跨大西洋特殊关系的影响,欧盟与中国的政治互信也存在不少障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对华军售问题以及欧盟对中华民主自由人权方面的偏见等,都给中欧政治互信和友好往来带来了一些阴影。 武汉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三)外交现状 近几年来,中欧之间的外交领域潜在的的矛盾逐渐增多。首先是非洲问题。非洲很多国家曾是欧洲大国的殖民地,后者一直把非周刊做自己的“后花园”。近三四年来,中国大大加强了与非洲国家的交流,而这种互利双赢的合作被欧洲大国认为是“挖墙脚”。其次,欧洲一直以自己的政治制度发展模式为豪。但近十年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对广大的发展中国家逐渐产生了广泛吸引力,欧盟认为这降低了欧洲模式的吸引力。在国际能源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欧盟也对中国不满增多,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责任论”,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甚至和中国国力不相符的国际责任。 二、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欧盟大国对华外交中的价值观转变(包括新领导人上台)。 欧盟对华外交有利益外交,也有价值观外交,欧盟总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大致的平衡,过去欧盟更注重经贸问题和利益外交。但自2006年以来英德法新领导人上台后,价值观外交逐渐开始占上风,他们认为中国“不民主不自由但是经

合作共赢是中欧关系的主旋律

合作共赢是中欧关系的主旋律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欧是利益高度交融的命运共同体。推进中欧关系,合作共赢是关键。双方要牢牢把握中国发展和欧洲经济复苏两大进程带来的合作机遇,围绕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把以贸易为主要驱动力的合作,打造为更全面、更强劲、更高端的多引擎合作。中欧双方要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加强在改革等方面对话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理念贯穿中欧合作始终。也要坚持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共同管控经贸问题,把贸易摩擦的火花压下去,让繁荣发展的火焰旺起来。双方还要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制定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规则。 关键词:中欧关系,合作共赢,互利 第一章当前的中欧关系和合作共赢的性质与内涵 1.1当前的中欧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这不仅表现在中欧经贸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与 法律保障。但中欧在经济、政治及外交等领域存在矛盾和分歧,中欧双方需共同努 力来彼此间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现状 中欧经贸关系相互依赖程度高互补性强,但近来摩擦不断。今年中欧贸易额每年以30%~40%的速度增长,2006年欧盟已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中 国也保持着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但双方源于经济体制和结构所致得贸易争 端和冲突也呈上升趋势。 (二)政治现状 经历了冷战和对华经济制裁风波,中欧双方的政治互信得到了显著增强。双边对话和沟通日渐机制化固定化,中欧高层频繁互访,为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 定里良好的基础;但由于认知差异和遗留的意识形态分野,欧盟与中国的政治互信 也存在不少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对华军售问题以及欧盟对中华民主自由人权方 面的偏见等,都给中欧政治互信和友好往来带来了一些阴影。 (三)外交现状 近几年来,中欧之间的外交领域潜在的矛盾逐渐增多。首先是非洲问题。非洲很多国家曾是欧洲大国的殖民地,后者一直把非周刊做自己的“后花园”。近三四

浅议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浅议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摘要:2003年中国和欧盟确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中欧领导人的定期会晤是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机制。中欧应不断深 化全面合作,充分发挥领导人会晤机制的战略引领作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全力推动中欧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关键词: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一、过程与含义 本文的中欧关系,是指中国和欧洲联盟的关系。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ropean Union -- EU)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ies) 发展而来的,是一 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其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目前,欧盟共有27个 成员国,总人口近5亿,国民生产总值达12万亿美元,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1975年中国同欧洲共同体组成机构之一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1983年中国同欧共体另外两大机构,即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 关系,实现了与欧共体的全面建交。1998年第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伦敦举行, 会晤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并决定每年举行一次领导人会晤。2001年,双方建立中欧全面伙伴关系。2003 年10月,中欧领导人举行第六次会晤,决定由全面伙伴关系走向全面战略伙伴 关系。 中欧关系的全面性主要是指中欧合作领域的全面性,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能源、环保、有关国际和地区问题等,中欧要在上述各领域 加强合作。全面性还表现在中欧充分利用国际会议、国际组织等多边途径进行交 流合作。中欧关系的内涵在全面合作。战略性是指中欧双方在合作中要以长远、 战略眼光看待和处理中欧关系,而不能受一时一事影响。伙伴关系是指中欧在交 往中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照顾彼此重大关切。战略性是中欧关系的核心。 二、基础与机制 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着坚实的基础。主要是:第一,中欧之间不存在根 本利害冲突,互不构成威胁。中美之间有台湾问题,中日之间有日本侵华的历史 问题,而中欧之间不存在类似问题。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后,中国与欧盟个别成 员国之间的问题也不复存在。从地缘上看,中欧虽同在亚欧大陆,但不相邻,互 相不会形成威胁。第二,中欧在发展过程中,相互需要。中国和欧盟都处于各自 发展的关键阶段。到2020年,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欧盟要实现“一体化”,致力于成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体。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 家集团,中国和欧盟在经济上互补性强,相互需要:欧盟可以给中国带来现代化 建设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则以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给欧 盟带来巨大的商机。第三,中欧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和欧盟都是 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在世界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中欧在国际问题上拥有诸多 共识。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粮食安全等国际问题,推动实现世界的和平、 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中欧的密切合作。 中国和欧盟领导人定期会晤,是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机制。自1998年建立这一机制以来,中欧领导人已进行了12次会晤,这种机制日益成熟。此机制适应了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这种机制可沟通并解决中欧关系领 域中战略性、原则性和关键性的问题,使中欧关系的发展始终能够保持正确的方

中欧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中欧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新视野2008年第2期 摘要:同2003年的“蜜月期”比起来,2007年中欧关系出现一些波折.欧方更关注中欧关系中的纯经济问题,而中方则更在意国际规则和平等待遇,以及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本文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指出中欧合作的基础并未改变,并就中欧关系的未来做了展望,对改善中欧关系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中欧关系、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中国崛起 临近2007年底,虽然11月中欧领导人峰会召开,中欧双方领导人就中欧关系达成一系列共识,互相聆听意见,开诚布公进行探讨,并同意加快中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谈判,为未来的中欧合作确定框架和标准,但同2003年被普遍认为成“蜜月”状况比起来,中欧关系降温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国内有一种认识,认为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更替、欧洲国家越来越重视“价值观外交”是导致中欧关系出现波折的主要原因.笔者不太认同这种观点,认为中欧关系的变化有其背后的结构性原因和规律.本文即拟从中欧双方对对方的要求出发,分析现象,给出原因;并以美国做比较,对中欧关系的共识和分歧做一总结;最后,提出自己对中欧关系的总体评估和建议. 一、2003-2006年的中欧关系 我们先回顾一下2003年以来的中欧关系发展.2003年,欧盟出台的对华关系新文件名为欧中关系的共同利益与挑战——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文中强调“广泛的利益促使欧盟和中国必须像战略伙伴那样密切合作,以便维护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平与稳定”.同年,中国政府也首次发布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指出“2001年,中欧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双方在政治、经贸、科技、文教等领域的磋商日益密切,合作成果显着.中欧关系出于历史最好时期.”1的确,当年中欧关系的基础——经贸关系——发展顺畅,科教文卫对话和合作增多,特别是双方签署了伽利略卫星导航合作协定,中国作为首个欧盟外参与国,参与“伽利略卫星计划”这样带有一定准军事意义的项目合作,体现了欧中间的高度相互信任.当年在国际重大问题,比如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欧洲以法德为代表的意见同中国相近,也拉近了中欧的政治距离. 2003年被不少中外媒体评为“中欧蜜月”,其后几年中欧关系延续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中欧经贸的盘子进一步增大,欧盟已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多个国家,包括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希腊等互办了“文化年”,加深了中欧双方民众的相互了解.但这段时间,中欧关系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也有凸显,尤其是双边经贸合作硕果累累的背后隐藏着结构性矛盾和利益冲突.2欧盟不仅频频使用反倾销法制裁中国商品,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大的贸易事件,比如2005年纺织品贸易纠纷,2006年的鞋业和汽车零部件关税争端等等.欧盟贸易事务委员彼得·曼德尔森成为穿梭亚欧大陆,访问中国最多次数的高官. 1周弘主编:《欧洲模式与欧美关系:2003-2004欧洲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04-105页。 2周弘主编:《欧盟的国际危机管理:2006-2007欧洲发展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02-103页。

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

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欧 盟政策文件 文章属性 •【缔约国】 •【条约领域】外交 •【公布日期】2014.04.02 •【条约类别】其他 •【签订地点】 正文 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 (2014年4月) 自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首份对欧盟政策文件以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首个十年的重要发展。中国与欧盟以年度领导人会晤为重要引领,以政治、经贸、人文为三大支柱,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深入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连续十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年度贸易额突破550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每年500万人次。双方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全球治理改革,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沟通协调,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作出重要贡献。首份《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得到有效执行,为推动中欧关系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步入第二个十年的重要时刻,中国政府制订第二份对欧盟政策文件,目的是在总结过去十年中欧关系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昭示新时期对欧盟政策目标,规划今后五到十年合作蓝图,推动中欧关系实现更大发展。 第一部分抓住机遇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发表首份对欧盟政策文件十年间,世界、中国和欧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继续推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各国相互依存和利益交融不断加深,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但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中国致力于对内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外坚持扩大开放,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建立以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欧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遭遇冷战结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亟待解决一系列结构性、系统性的深层次问题,但没有改变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向。欧盟稳步实现扩大,加紧推进结构性改革,努力引领经济、财政、金融、政治一体化向前迈进。一个囊括28国、经济总量高居全球榜首、综合实力雄厚的欧盟,仍是全球重要的战略力量和牵动国际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