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都必须围绕有效教学而展开,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有效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教学高效率

我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论语中写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同样,“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在讲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第一节课时我们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了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使学生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精讲:主要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而且恰到好处地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多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一定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才是我们需要的理性教学效果。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要,也就是要时刻别忘了“忽悠”学生,以保证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有机结合。教学过程由于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认知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上20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教师必须要下一番工夫。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深入准确、恰到好处地讲解和引导。并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的激发和知识密度的加大程度。做到精讲,必须使学生在短短的20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活跃、激昂的课堂氛围

一堂化学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而作为教师,无论其备课是如何的精心,如果不能营造出活跃、激昂的课堂氛围,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不会好的,甚或说是失败的。曾经在化学教研活动中,听过几节类似的课,课堂设计得很漂亮,也完全是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可教师神态漠然,语言呆板,声调是永恒不变的金属碰撞声,没有抑扬顿挫,没有热情洋溢,完全一副置之度外的情形,听课的我深感疲乏,只盼望早点结束这一节课。再看学生,反应平淡,即使在讨论中也显得唯唯诺诺,循规蹈矩,讨论结果亦显得平庸,其风格与老师如出一辙。这是一堂很不成功的课,而根本原因是教师首先没能全身心投入到这节课中,一个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全身心投入,缺乏应有的激情,何以使你的课生动活

泼?又何以激起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的思维活泼与激荡起来?又何以使课堂教学有效?

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深刻明白在营造课堂气氛自己所担任角色的重要性,他必然会在上课前,就已经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建立轻松愉悦的心境、平静而又欢快的情绪。一上课,便全身心投入,把自己完全融于角色中,神采飞扬,妙趣横生的有效地把智慧,个性魅力投入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高涨的热情。譬如,在讲铁的性质这一课题时,当由学生到讲台前演示铁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的实验时,老师一句幽默诙谐的话便可让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请观看未来的大卫?科波菲尔给大家表演魔术—铁变为铜。”学生顿感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实验结束后,再问:“在座的有谁愿意把自己的铁皮小刀附上一层铜?”学生跃跃欲试……再取出些锌皮,铝丝,让学生猜测能否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然后由大胆做出猜测的同学做演示试验,我想这一经历最起码让做试验的学生铭记于心很长一段时间。

四、灵活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课应注重实验教学,实验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将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变成真实的化学反应过程,因此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很大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验证性实验改变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生在“酸碱盐”性质学习后,对课本中关于不同物质与酸碱盐产生的化学反应很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先行设计表格,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别提供四种不同的溶液,并给出如下数字标签:①HCl、②CuSO4、③NaOH、④Na2CO3,将这些试管分别排列并告诉学生以及其他的几种试剂,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内容,使用相应的仪器和试剂,为每支试管贴好正确标签。在这项实验进行中,学生探索积极性尤其明显,能够通过自己判断,小组讨论等确定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详细观察记录,从而得到正确答案。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的动手能力会有明显提高,而这正是普通理论教学难以达到的。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业,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效的结合实际整合各种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田成龙;;初中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1年12期

2、朱宏;;中学化学教学方式改革措施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3、林炳成;;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02年05期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的范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的范文 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下面是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的范文,请参考!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2011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二、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设计具有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材设计的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出现多样化。然而,来自教研部门的大量调研证明:在一些中学,无效,低效的化学课堂教学现象也普遍存在。有些课堂时间有效利用率只有40%甚至更少,其余时间都在不知不觉之中浪费掉了。可见课堂教学质量是不容乐观的,主要表现在无效的讲解、无效的活动、无效的训练等等,从而导致“教师教学累,学生学习苦,”课堂的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因而,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针对以上几个问题,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提高初中有效化学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一、教学有效性内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现在的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多元的,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体察教学内容差异,把握师生个性风格,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正所谓“适合的才是有用的,有效的才是最佳的。总之,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是教学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性地学习活动,它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内容。如果一个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成本过高,需要靠“补课”来完

成教学目标,那么教学就是低效的。因此,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应当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考虑因素。 第二是教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变化。教师通过教学应能够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帮助他们获得进步或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是否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学了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么样。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更需要关注隐含在学业成绩中的智慧发展状况;不仅着眼于知识、理解、技能,而且着眼于动机、兴趣、态度之类的情意侧面,还着眼于思考力、判断力之类的高级的综合性能力的侧面。 二、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见解 在现代化学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讲”、“玩”、“练”等是教师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但如果运用不得当,不科学,就会陷入“教学累、效率低”的苦海。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和学生素质。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立足课堂的真实场景,研究教学的真实问题,让每一节课上得有价值有效率,教学才有质量。下面就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与教研实践,谈谈我在这几种教学手段中提升教学有效性的见解。 (1)提高“讲”的有效性 往往有些老师对课堂的评价总是以教师是否讲得好为标准,然而我认为讲得好并不代表讲得有效率。戏演得再好,学生不会唱也是白搭。要保证每堂课讲得更有效率,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doc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 “ 关键词:化学教学兴趣激发保持强化 摘要:本文对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做了深入的研究。 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1.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进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

或铁的原因时,我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教师还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1.1重视演示实验。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熟练规范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更要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怎样记录观察结果,避免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引导学生按照“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有步骤有计划地观察,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A组:硫酸钾溶液、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 B组: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让学生用A组的每一种物质与B组的每一种物质反应找出规律,获得新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探究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和可能,力求把探究学习深入到每一节课和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不局限于学习教材内容后的“再探究”,充分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宗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初中化学《空气》这一节,空气成分的研究实验是本节的探究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实验探究,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让学生充分讨论相关的结论,不局限于“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的结论,尊重每个学生的结论,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在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在化学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探究式教学设计应当体现开放性原则(多样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多维的。既有知识与技能,也有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的能力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观察与实验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与人共处能力等等。例如,实验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接受式探究有利于培养检索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相处、协调合作能力,等等。 探究学习的开放性原则启示我们:各种类型的探究式学习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教师要根据探究问题的本身、学生的特点、时空条件以及学校的资源等,做出恰当的选择。探究学习的开放性要求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不是单一地采用某种类型的探究,而应当采用多种类型的综合探究。 就学生所获取的化学知识而言,探究性学习也是开放的。在探究性学习中,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多渠道的。除了书本知识外,学生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处理的第一手资料,经过头脑的加工形成结论,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超出二手的书本知识的极限。因此,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的途径。 2.探究式教学设计应体现自主性的原则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接受式学习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所以,自主

性应当是探究式学习的最根本的标志。 自主性原则就要求教师,应当尽量避免将活动方案或结论知识现成地传递给学生,应该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性原则还意味着教师应当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向学生提供的是帮助和支持。 3.设计应当体现过程性原则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最主要价值在于它对学生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教育价值。强调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注重的自然是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交流合作,在探究中得到发展,是探究性学习的最主要目的。过程教育比结果教育更重要是探究性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善引导,促发展,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善引导,促发展,培养化学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化学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和化学打交道。中学生学好化学,是他们正确认识生活、具有科学精神的根本。要让学生学好化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前提,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得以保持是关键。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应着重引发动力、引导探索、引起思考、引入应用。只有把兴趣转化为乐趣,把乐趣转化为志趣,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才能转变,学习效益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内因态度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化学环境中,每时每刻都和化学打交道。愈来愈多的事实表明,化学科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进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所以,我们的化学教学应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着力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教学的艺术在于吸引学生想学和想做。要使学生做到越学越想学,最后能以学为乐,步入科学境界,成为一名具有现代知识水平的新型学生。 中学时期正是人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中学生大脑中已储存大量信息,却缺乏必要的整理,缺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青春期后想自立自强,这是一种可贵心理。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会促使他们去冒险。所以,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讲授,喜欢互动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因此,我认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因,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是中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具有科学精神的根本。 一、引发动力,促进想学 渴望了解化学的秘密是中学生的特性,不断探索陌生的事物是他们的本能。兴趣是吸引中学生的磁铁,更是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 首先,运用生动曲折的故事和奇异的实验以及似是而非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例如,在化学入门的第一节课,我首先出示一块手帕,让大家猜想:用火点燃后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烧坏了,我微笑着没有说话,把一块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熊熊大火持续了1分钟左右,火灭了,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那么,如何把现代教学的观点、理论及措施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心理得到有效升华?兴趣培养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学原则,受到也应当受到广大教育者的普遍重视。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兴趣的保证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指导,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导”的关键。 1、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为此整堂课的程序设计为制趣—初立志—讨论—实验—自学—辨析—再立志。如一位老师的绪言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接着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而对于“为什么”,却面带难色。老师不作答,而是说,我给大家再变个魔术。学生忽转欢喜,精神放松,课堂气氛又被“魔术”二字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老师再制趣,只见他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茶水变墨水的“魔术”,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接下来,老师又演示了课本中的4个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随之,老师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最后,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绪言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一堂绪言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充分挖掘发挥实验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初中应用性较强的实验科学,科学家为之奋斗的故事不胜枚举。根据教材实际巧妙设计实验质疑、实验应用质疑、科普故事质疑等提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概念表述———不能忽略关键 有了实验的基础,概念教学的下一步就变成了语言的表述.我们不能小看概念的表述,尤其是不能让学生简单地去记忆概念的定义,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思维的对象就不再是先前做过的实验,而是某个概念具体的定义了.因此,让学生理解概念的表述,既是思维由形象走向抽象的需要,也是以后更复杂化学知识学习的需要.譬如对于这里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定义的理解,教材上是如此描述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仔细分析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并不是分子和原子最精确的定义,但却是最适合初中学生理解的概念解释.因此对于这些表述我们要引领学生看清楚、弄明白. 比如说其中有这样的一些关键词:保持、化学性质、最小粒子、构成、化学变化等.这些关键词怎样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关键其实仍然在于将这些理解与先前做过的实验,以及其它相关实例进行结合.这样的思路是符合学习心理学中关于概念教学的要求的,我们认为学生的概念理解需要一个感知基础,这个基础同时又必须是学生所熟悉的.在上一步的生成中,我们通过实验,让学生有了分子和原子相关的感性认识,此时上升到语言这种理性认识时,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反之,如果忽视了相关的实验,而是让学生去记忆这些关键词,那是没有效果的. 二、概念理解———重在未知事例 对概念的理解不是表现在对已知事例的解释上,而是表现在对未知事例的解释上.因此化学概念的理解重在给学生提供与概念建立过程中相似或相反的事例,以让学生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判断无误,那我们认为其对概念的掌握是有效的,如果有误,则说明对于他们而言,概念仍然需要加强.譬如对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我们可以结合物理变化中的液化与汽化等,让学生判断水的汽化与铁的熔化等过程中参与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又如对于溶解度这一概念,其本指“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的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让学生举出不同的例子,如氯化钠、硝酸钾等,结合不同的溶解度让学生去描述、去想像、去构思,以便在自己的思维中似乎真的出现了不同的物质在100克的水(或其它溶剂)中慢慢溶解的情形. 三、概念运用———重在复杂情境 我们这里所说的概念运用,是指在一个更为复杂的环境(可以是问题情境,也可以是习题情境)中,学生自然地能够联想到需要运用某一个概念,能够知道怎样运用这个概念进行问题的解决.由于在复杂的问题解决中,概念充当的只是基础性的作用(更多的是思维方式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因此此时概念的强化容易为教师所忽略.而事实上此时正是强化概念的另一个大好机会,因为只有将概念放到一个大的网络中,才能显示其强大的基础作用.同样如上面提到的溶解度概念的教学,在一段时间后会遇到类似于这样的题目:某温度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30克,则该温度下M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这样的问题中涉及到不止一个概念,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就不会集中在溶解度这一个概念上,这种注意力的分散容易让学生忽略溶解度这一概念本身的认识,从而容易导致解题出错.而反过来,如果在这一情境中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强化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那就可以收到概念强化的作用. 一、分层评价学生作业 分层评价学生作业,就是对好中差学生的作业不按同一个标准进行评价。对A层次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B层次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次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

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王建美

浅谈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王建美 发表时间:2018-12-14T17:16:59.3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作者:王建美[导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河北省隆尧县滏阳中学055350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对初中化学教学及初中生学习化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其培养方法作了四方面介绍。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对初中化学教学及初中生学习化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其培养方法作了四方面介绍。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教师应该从原来处于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重新审视师生的关系,调整自己的角色,努力地去建立和谐、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或者课下,教师都应该注意利用合适的机会和学生进行交流,本着爱学生、关心学生和尊重学生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在谈话交流的时候要肯定和强化学生的优点,这样学生的信心就会不断增加。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就事论事,这样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经常走到他们那里进行相应的指导,多问问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学,使这部分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还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在课下,作为任课老师应该利用课前和课后时间和学生多做交流,谈谈最近比较热门的电视节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等等。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一样也关心着同样的问题,拉近师生的距离。师生增进了解,课堂上就容易形成和谐的学习气氛,学生心情就会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学习起来就会精神饱满地投入。 二、通过诙谐幽默语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没有哪位学生会拒绝老师的诙谐幽默,正如没有哪个沙漠行者会拒绝水一样。当然诙谐幽默并不是想来就来的。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于是坚持每个月看一本书如《幽默大师》、《歇后语》、《读者》等,书看得多了,和学生交流起来就不会觉得语言苍白,在课堂上也能让情境刻在学生心中。如讲解制取氧气的步骤时我又采用谐音的方式,让学生把那一长串的文字简化成“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现在社会上有扳砣子放高利贷现象,学生较易理解)。在讲解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谐音为“挣(正)(钱)养(氧)父(负)亲(氢)”。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利用化学谜语让学生记忆知识。如讲解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时,我就出了这样一个谜语:无水是生,有水就熟,打一物。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到化学有趣,而且记化学知识也不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三、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习化学兴趣的源泉。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实验中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对于学生分组实验课,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首先,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学生事先要预习,对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为能独立进行实验打好基础。学生实验时教师向学生交待清楚实验注意事项,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实验进程。实验结束,教师要做好小结,表扬鼓励做得好的学生,指出问题所在。另外,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小实验。例如: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假,讲了酸、碱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水样、土壤的酸碱性等等。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实验步骤简明,现象明显,结果准确,操作规范和安全,防止学生对实验产生害怕心理,降低学习兴趣。 四、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这门学科来自生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要怎样使化学能够更好地回归到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难题。在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要对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知识进行很好的利用,将其引入课堂并建立课堂情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就处于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进行解决,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些非常可怕的鬼火现象是因为白磷自燃;在农业生产中经常运用熟石灰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就是运用了酸碱中和的原理;而冬天为了去除道路上的积雪运用撒盐的办法……这些生活现象和化学知识紧紧地联系,可以使学生将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对化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总之,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有机结合新课程理念,以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化学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素丹激发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七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1。 [2]王玉龙浅谈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2,10。 [3]柳宝康初中化学教学学生兴趣培养的研究[J].青春岁月,2012,20。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南京竹山中学陶爱玲 【摘要】 针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教学实际,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化学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能提供有效的思考框架,而且能记录和引导思维过程,还可以通过图形和色彩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实质是强调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在知识大爆炸的如今,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希望学生能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能更为有效地进行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一直以此为训,努力探求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以期最佳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上课时学生都能听懂,对着例题练习都会做。但到考试或实际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却觉得无从着手。学生经常感叹化学“一听能懂,一看可会,一做出错”;而许多教师则感叹,为什么我讲得越来越多,而学生掌

握的越来越少呢?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呢?……所有这些都暴露出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严重弊端。我们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它忽视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表现就是“满堂灌”、“填鸭式”,使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学生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概念与命题框架,只是死记硬背大量的事实与公式。这样,知识的存储就处于零星状态,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并且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模仿性地做题,而对化学中的概念、规律缺乏深入的理解,对化学问题的分析缺乏正确的方法,所以在知识提取时表现出较大的难度。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仅靠课堂所传授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因此,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不仅要“授之与鱼”,而且更要“授之与渔”。也就是要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中心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而思维导图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正是在此前提下,针对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指导学生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教学开展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思维导图的制作与教学优势 1.思维导图简介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探索论文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观察、实验、调查、阅读、讨论、资料收集和辩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或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探究式教学的灵魂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客观事物的规律和属性,发现事物的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趋势,从而总结出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一切探究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教师还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材料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教学中知识传授的模式,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熟悉的领域入手,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问题:(1)通过观察,说说生活中那些现象说明了的空气的存在?(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空气中含有哪

些成分?(3)思考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空气中成分的变化?当然, 探究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更要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教材和交流讨论等途径,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发现和 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如果探究学习活动过难或过复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失误,从而偏离探究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问题,鼓励学生创新。在设计教学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多与与其他学生的学生进行交流,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多肯定少批评,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用蛮强的激情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树立学好化学恒心和自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学习与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与传统实验教师做实验,教师提问题,学生来验证不同,探究 实验是通过学生的“做”来发现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前并不知道实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而且在实验器材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两篇

篇一 一、实现独立开课,加强对实验课重要性的认识 以往有机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理论课合并开课,在期末总成绩中只占30%的比例,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自2012级开始,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实行独立授课,同时增加学时,目前学时数为64学时。有机理论课分两个学期开课,为了方便学生在实验课程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更好掌握及运用,避免以往由于实验室场地、时间安排冲突和教学人员不足等实际问题而导致的实验课内容超前于理论课,而使学生上课目的性不够明确。 二、合理设置,实现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我们在实验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教学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实验操作训练部分占总学时数约40%,合成综合性实验占40%,研究性实验占10%,设计性实验内容占10%。充分考虑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出现的顺序及频率,重要的实验操作至少要训练两次以上,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这些实验基本功打好基础。为此前期我们安排熔点和沸点测定、常压蒸馏、水蒸气蒸馏、提取、色谱分离、折光率测定、旋光度测定、重结晶等实验,尽可能对各种基础操作进行训练。运用前期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对物质进行合成,或对天然物质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然后对产品进行鉴定及含量分析,对学生实验技能的综合训练做到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因为有机实验授课安排在理论授课的后半段,在前期实验基础操作训练结束进行合成实验及设计实验时,理论授课大概已经进行至杂环化合物的章节教学,对于学生将理论教学知识运用于实验教学没有太大障碍,还有助于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及巩固,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时安排上,实行弹性分布设置,不再是原来机械地一周固定几学时,而是根据实验内容选择相应的学时数,最短为3学时,最长为6学时。 三、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引入现代有机化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必须要“从自我做起”,从而养成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在实验中所产生的废液必须分类回收,如果可能尽量做到循环利用,尽可能做到“三废”对环境的零排放。尽可能将前一实验的产物或废弃液实现在下一实验的再利用。如将柱色谱实验中洗脱液乙醇和其他实验中回收的乙醇装于指定废液瓶,在蒸馏实验中让学生将回收的乙醇进行蒸馏纯化得到95%乙醇,并保存待用;将此纯化后乙醇再用于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实验,提取回收的乙醇还可以用作溶剂或用于仪器的洗涤;将合成的乙酸乙酯用于折光率的测定等等。在这些回收利用和循环使用的实验中,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思维和环境保护意识。为帮助学生开拓视野,适当了解除教学中使用的常规反应仪器外的其他实验技术与方法,在实验室条件允许下,提供了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项目。 四、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改革以往实验均是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增加学生上台讲解示范环节。在第一次课时,组织学生自行组队,每次上课均安排学生轮流上台介绍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等,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再总结点评。教师在点评时还可通过PPT或操作示范视频,对学生易犯的错误操作及安全隐患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强调。通过这种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预习效果,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促进学生实验操作更加规范。除正常的实验教学外,每年均组织学生进行有机实验技能操作竞赛。在开赛前一个月,实验中心的有机化学实验室全天开放,通过提前预约登记,教辅人员协作安排方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复习项目进行强化训练。 五、改革实验考核体系,实现客观全面评价 考核是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操作技能情况的综合客观评价。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都必须围绕有效教学而展开,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开展有效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教学高效率 我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论语中写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同样,“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在讲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的第一节课时我们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了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果汁”、“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使学生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精讲:主要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而且恰到好处地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多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一定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才是我们需要的理性教学效果。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重要,也就是要时刻别忘了“忽悠”学生,以保证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多练”有机结合。教学过程由于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认知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上20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教师必须要下一番工夫。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深入准确、恰到好处地讲解和引导。并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的激发和知识密度的加大程度。做到精讲,必须使学生在短短的20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活跃、激昂的课堂氛围 一堂化学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而作为教师,无论其备课是如何的精心,如果不能营造出活跃、激昂的课堂氛围,那么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不会好的,甚或说是失败的。曾经在化学教研活动中,听过几节类似的课,课堂设计得很漂亮,也完全是按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可教师神态漠然,语言呆板,声调是永恒不变的金属碰撞声,没有抑扬顿挫,没有热情洋溢,完全一副置之度外的情形,听课的我深感疲乏,只盼望早点结束这一节课。再看学生,反应平淡,即使在讨论中也显得唯唯诺诺,循规蹈矩,讨论结果亦显得平庸,其风格与老师如出一辙。这是一堂很不成功的课,而根本原因是教师首先没能全身心投入到这节课中,一个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全身心投入,缺乏应有的激情,何以使你的课生动活

浅谈兴趣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兴趣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8-04-09T09:45:33.42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2月03期作者:严长虹[导读]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复杂的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严长虹(宜宾市第五初级中学校四川宜宾 644000)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复杂的知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学习化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得高分,更重要的是生活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化学激发兴趣注重方法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3-0198-01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我认为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我相信,兴趣显示着最初的能力。”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观点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 趣,他就会主动寻求,刻苦钻研,不畏艰难,能很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课程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巧设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的引入,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 导入常规的方法是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新内容,也即承上启下。这对于唤起学生旧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旧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对吸引学生注意力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它对于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却产生不了很好的效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心理念,“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突出时代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引入也要更新观念,要符合新课标、新时代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绪。例如: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个巧妙、新颖、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在第一时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设计课堂导入时,我们要以初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为中心,以设计出最佳导入。常用的课堂导入法有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新旧知识联系法、直接导入法等等。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初中生爱故事的特点,运用屠狗洞的故事来导入: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有一个神秘的洞,被称之为屠狗洞,其神秘之处在于人进入洞中安然无恙,而狗进入洞中则必死无疑,长时间以来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人们。 著名的科学家波曼尔决定前往探个究竟,他拿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中,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些异样,紧接着狗就晕倒了,他俯下身时,自己也马上感到呼吸困难,要晕倒,此时他恍然大悟,抱着狗匆忙走出洞,他终于解开了这一谜团,原来所谓的屠狗洞就是……这样的故事导入法,既符合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同时又使学生产生疑问,产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重视化学实验过程,激趣学习 化学这一门学科,在九年级来讲是比较重要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结合,往往会对比较奇特化学现象更有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每一个实验演示,只有趣味性强的化学实验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学到化学知识。比如在教学一些气体的过程中,演示教学更为重要。 三、改变记忆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1. 用顺口溜背诵元素符号 氢是H,氧是O,碳C,磷P,S硫;K是钾,氮是N,锌的符号是Zn;Na钠,Ne氖,硅的符号Si;Al铝,Cl氯,Fe铁心中记;Ba钡,Ca钙,He代表氦;Mg镁,Hg汞,Cu符号记是铜;Au金,Ag银,锰的符号Mn;氟是F,I是碘,Pb符号记是铅。 2. 用谐音记忆法记忆 例如,在记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时,查、装、定、点、收、离、熄,有的学生这样记不住,可是换成下面的,茶、庄、定、点、收、利、息,谐音记忆的方法,这样不仅好记而且还不容易忘。 3. 用归纳总结帮助记忆 把很重要的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出来,形成知识板块。例如讲解过滤的注意事项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一贴即滤纸要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即滤纸要低于漏斗的边缘和滤液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即烧杯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末端靠在烧杯的内壁。再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总结为“三个要领,三个关键”,三个要领即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得数要准确;三个关键即化学式要正确,化学方程式要配平,有关的相对分子质量要计算准确。 这种改变方式的记忆方法便于学生的接受,它改变了单一的背诵和死记硬背,活跃了学生学习的氛围,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并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 四、抽象问题通俗化具体化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复杂的知识,比如可以根据两个能力不同的人去救落水儿童,强者先进行施救,一个人去救两个落水者为例,先救弱者,帮助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明白金属间置换反应的先后问题。学生兴趣极高。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在一定的时候进行课前小纸条默写测试,并当堂批阅给学生以鼓励的话语。我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另外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我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宏观物质微观化。比如分子的间隔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可以从城市堵车时速度慢间隔小,天上的飞机运动快间隔大来帮助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