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通用加工工艺

[工艺技术]通用加工工艺
[工艺技术]通用加工工艺

(工艺技术)通用加工工艺

目录

1.普通钢结构加工工艺 (1)

2.普通H型钢焊接加工工艺 (27)

3.箱型构件加工工艺 (47)

4.电渣焊熔咀加工工艺 (53)

5.电渣焊非熔咀加工工艺 (56)

6.十字柱制作加工工艺 (62)

7.钢柱十字柱加工工艺 (67)

8.钢梁钢柱加工工艺 (86)

普通钢结构加工工艺

一、总则

1.01、本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屋钢结构工程的施工。

钢网架结构的施工应按本规程《钢网架工程》手册的相应规定执行。

1.02、本手册编制的主要依据为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

和《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

1.03、钢结构工程的施工除须遵守本手册的规定外,尚须遵守本规程《焊接工程》

手册和《结构安装工程》手册的有关规定。

1.04、钢结构的施工必须按施工图进行,施工图是按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及技

术要求编制的。当对施工图及在实际施工中发现疑问时,应通过技术主管或有关技术人员处理。

1.05、钢结构的制作及安装和质量检查所用的检测量具应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

在使用中应定期检定。

1.06、钢结构工程施工应认真执行工艺规程,并应严格实行“三工序”(上道工

序、本道工序、下道工序)检验制度,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后,下道工序方可施工。

1.07、从事钢结构施工的人员,应具有本工种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操作技能,具

备相应的上岗资格,并应遵守国家现行的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方面的有关规定。

1.08、本手册的规定如与国家或有关专业部门的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相抵触时,

应以国家或专业部门的标准、规范、规程和相应规定为准。

2、下料

2.1、切割和边缘加工

2.1.1、钢板的切割根据其截面形状,厚度以及切割边缘的质量要求的不同,可采

用机械剪切或气体火焰切割等方法。

2.1.2、采用龙门式剪板机剪切钢板,不得进行钢板重叠合剪,剪切钢板前,应据

剪切钢板的厚度调整剪板机上下剪刃的间隙,上下剪刃的间隙参考值见下表剪板机上下刀刃间隙参考值(mm)

2.1.3、采用龙门剪板机剪切钢板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将被剪切的钢板清理干净,弹清楚剪切线,将剪切线两端对准下剪刃口(或采用后挡板定位)方可剪切。

(2)机床后面被剪切下的钢板宽度小于30mm时,钢板左端的断线对准其下刃口,右端的断线侧应伸出下刃口1—3mm进行剪切。

(3)机床前面被剪切的钢板宽度小于600mm时,钢板左端的断线对准其下刃口,右端的断线则应缩进1—2mm进行剪切。

(4)钢板宽度超过600mm时,可按其断线进行剪切。

(5)机床前面被剪切的钢板狭窄压不到时,除了采用2.1.3(2)条措施外,还应采用临时压板的措施,方能进行剪切。见图

1、被剪钢板

2、垫块

3、压力位置

4、压板

2.1.4使用机械剪切的零件,钢板厚度小于12mm时,其切口应平整。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之规定:

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mm)

2.1.5、使用火焰气割时钢材应放平垫稳,其下层留出大于20mm的间隙。2.1.6、气割前应将钢材切割区域表面的铁锈、污物等清除干净,气割后应清除熔渣和飞溅物。

2.1.7、接头板加工

2.1.7.1、号料

2.1.7.1.1、号料应在确认钢板材质、规格均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

2.1.7.1.2、工程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重皮等缺陷,锈蚀麻点或划痕深度不大于0.5mm;

2.1.7.1.3、若材料代用,则凭原材料代用单执行,不得擅自代用;

2.1.7.1.4、应按制件数量与原材料板面尺寸合理排料套裁;

2.1.7.1.5、放样应使接头板纵向与原材料钢板轧制纹理方向一致;

2.1.7.1.6、若半自动或手工切割下料,则先划线,放样线可按接头板长或宽划长条形坯进行下料。

2.1.8、下料

接头板下料可采用自动,半自动或手工气割下料,方法:先按接头板长度(或宽度)及可制件数下坯料,然后再分割成单件毛坯。

2.1.8.1、自动气割下料

自动气割下料在自动切割机上进行,将钢板放置于支架上,找正,找平、调整每相邻两割咀间距,保证下料尺寸(接头板长度或宽度)依可制件数气割下坯料,然后按单件宽度或长度划线,采用半自动或手工气割成单件毛坯。

2.1.8.2半自动气割下料

2.1.8.2.1、先按接头板长度或宽度及可制件数划坯料气割位置线,和分割成单件气割位置线;

2.1.8.2.2、将轨道置于钢板上并将半自动切割器放置轨道上,然后拉动半自动切割器并调整轨道位置使割嘴风线垂直对准切割位置线;

2.1.8.2.3、经反复两次找正后将轨道固定,半自动气割坯料。

2.1.8.3、手工气割下料同半自动气割下料。

气割下料的允许偏差(mm)

2.1.9、修整

2.1.9.1、去除气割残留熔瘤及飞溅物;

2.1.9.2、修磨周边不允许的气割缺陷;

2.1.9.3、调平、若接头板毛坯有变形,可用压力或锤击法调平;

2.1.9.4、锤击调平时,不得留下明显锤击痕迹,调平时可采用垫板,通过锤击垫板调平接头板。

2.1.10、翼缘板、腹板下料

2.1.10.1、自动切割机下料

2.1.10.2、号料

2.1.10.2.1、依工程构件、根据规定的钢板材质牌号和规格准确确定原材料;2.1.10.2.2、把钢板吊放在切割机的工作台支架上,摆放平整;

2.1.10.2.3、依靠近钢板边缘的割嘴距钢板边缘10mm左右,开动切割机行走找正。若钢板放置偏斜则找正。保证钢板轧制的不规则边缘全割除。

2.1.10.2.4、调正割距

2.1.10.2.5、根据每件翼缘板、腹板设计给定的宽度和下料数粗调割距。

2.1.10.2.6、通气点燃,通过切割火焰调正下料宽度。

2.1.11、号料时,应根据工艺规程要求预留加工余量,根据不同的加工工艺可参照下列数据预留:

2.1.11.1、自动气割切断的加工余量为3mm;

2.1.11.2、手工气割切断的加工余量为4mm;

2.1.11.3、气割后需铣边或刨边的加工余量为5---6mm;

2.1.11.4、剪切后无需铣端面或刨边的加工余量为零。

2.2、放样和号料

2.2.1、放样时应保持常温且有足够照度。放样台、操作台应平整、稳固,专用平台应具有校核用的基准线。

2.2.2、放样及号料时,所用的石笔线条不得超过0.5mm,所用粉线线径不得超过1mm。

2.2.3、放样和样板(样杆)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表规定。

放样和样板(样杆)的允许偏差

2.2.4、放样时,应考虑焊接的收缩量。一般情况是角焊缝的横向收缩比对接焊缝的横向收缩量小;断续焊缝比连接焊缝的收缩量小;多层焊时,第一层引起的收缩量最大,第二层增加收缩量大约为第一层收缩量的20%,第三层大约增加5%-10%,最后一层增加更少。

3、拼装要求(翼缘板、腹板)

3.1、基本要求

3.1.1、翼缘板、腹板拼接一般不多于三段,且翼缘板拼接的最短段长度不应小于其宽度的2倍,腹板拼接的最短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m;

3.1.2、翼缘板、腹板对接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

3.1.3、翼缘板、腹板为Q235钢板采用焊条E4303焊条;Q345钢板采用E5016焊条;

3.1.4、翼缘板、腹板对接焊接应使用与其等厚度的引弧和引出板;

3.1.5、对接焊接的基本形式、焊接形式和技术要求如工艺附图。

3.2、拼料

3.2.1、按等宽选、截拼料,拼接按总长留有修正余量大于20mm;

3.2.2、对接接口应平直、吻合;

3.3、割制坡口

3.3.1、采用手工或半自动切割机割制坡口;

3.3.2、清除气割坡口残留熔瘤,并采用扁铲或磨光机修磨坡口。

3.4、拼接装配

3.4.1、按工艺附图拼接装配,并将其置于水平位置;

3.4.2、将引弧板、引出板点焊与接口两端,使其边缘与对接板边缘接触且处同一水平位置,并稳固如图:

3.5、拼装定位点焊所用焊接材料的型号,应与正式焊接材料相同,并由持合格证的焊工点焊。

点焊位置应布置在焊道以内,且应在焊道对称的两面进行;点焊的高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点焊的长度,不宜小于40mm;点焊间距一般为300~600mm。

3.6、顶紧的接触部位应有75%的面积紧贴。用0.3mm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不得大于25%,边缘局部的间隙亦不得大于0.8mm。

3.7、组装后施焊前,应对焊接接头形式和尺寸进行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焊接连接组装的允许偏差(mm)

4、组立H型钢

4.1、组立前的准备

4.1.1、检查翼缘板、腹板宽度、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4.1.2、检查翼缘板、腹板有无拼接缺陷;

4.1.3、检查翼缘板对接焊缝与腹板对接焊缝是否错开200mm以上;

4.1.4、清除翼缘板、腹板边缘气割残留熔瘤,若腹板边缘有不允许的凸出缺陷应修磨至平直。

4.2、组立Ⅰ

4.2.1、将翼缘板吊至组立机托辊上,置于导向轮之间,调整两导向轮将翼缘板找正;

4.2.2、将腹板吊至找正的翼缘板上,置于两扶立导向轮之间,调整导轮找正,使腹板中心与翼缘板宽度中心重合,腹板中心偏移允许偏差为2.0mm,垂直度不应大于3.0mm;

4.2.3、腹板找正后,先采用手工电弧焊将腹板与翼缘板T型接头端部焊接牢固,焊缝长30~50mm,焊角尺寸5~6mm。

4.2.4、Q235材质,采用E4303焊条直径φ3.2;Q345材质采用E5016焊条,直径φ3.2。

4.2.5、操作组立机进行自动组立点焊;

4.2.6、自动组立结束后,将端部采用手工电弧焊牢固;

4.2.7、对组立间隙大于2.0mm处,手工电弧焊堵塞,焊脚尺寸3~5mm。4.3、组立Ⅱ(同组立Ⅰ)

注:在组立Ⅱ选配翼缘板时,若翼缘板有对接焊缝,应使上下翼缘板对接焊缝,腹板对接焊缝均相应错开200mm以上。

4.4、若翼缘板对接后尚没有对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则在组立H型钢后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经探伤检查合格后,按规定打钢印标识。

4.5、焊接H型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C.0.1的规定

表C.0.1焊接H型钢的允许偏差(mm)

5、钢材矫正

5.1、钢板在下料前和拼装后的变形,超过技术规定范围时,均需进行矫正。5.2、矫正之前应用水平尺、弦线或目测的方法,确定钢材的变形位置,根据钢材变形位置,挠度及材料品种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矫正方法有手工矫正,机械矫正及火焰矫正。

5.3、手工矫正一般适用于薄板与厚度小于12mm的中板及小规格的型钢。矫正前,应按板材厚度和型钢截面尺寸合理选择锤的大小,并按变形情况正确确定锤击点和锤击着力点和锤击着力轻重程度,锤落下时要平,锤痕深度不应大于0.5mm。

5.4、手工矫正薄板时,对中间凸起者,应由凸起周围逐渐向外围锤击,越近边缘锤击密度越大,锤击力量越重。

5.5、手工矫正厚板时,由于板厚的刚性较好,可直接锤击凸起处。

5.6、手工矫正型钢时,应将型钢放在厚壁筒形或型钢矫正架上,使凹陷悬空,极大凸起的上平面筋的位置,使其达到矫直。

5.7、机械矫正主要采用平板机、卷板机、、型钢校正机及各种压力机。矫正过程中应保持钢材表面及胎膜具、压辊等工作面光洁无异物,防止损伤钢材表面。

5.8、利用多辊平板机进行矫正,板料变形时,其往复辊轧次数不应过多,压下量不宜过大,应先进行试辊压后,再进行成批矫正。

当单靠辊轧难以矫正或矫直时,可采用以下措施:

⑴对于中部有波浪变形,而侧纵边比较平整的“紧边”板料,应在板的两纵边各垫一块厚度为0.5~2mm,宽度150mm左右,长度与板料等长的软钢板作为垫板,以便压辊仅对板边缘施加较大的压力,从而使板料延展达到矫平的目的;⑵对于中部比较平整,而两侧边有波浪变形的“松边”板料,则应将垫板放置在板料中间,以使压辊仅对中部施加较大的压力,达到娇平的目的。

5.9、型钢机械校正变形,宜用型钢调直机进行,亦可采用冲压矫形或现场制作支架,以千斤顶做动力对型材进行校正。

5.10、钢材的冷矫正宜在常温下进行,对于碳素结构钢工作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6℃,对于低合金结构钢工作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2℃。

5.11、当钢材需进行火焰矫正时,一般的加热方法有点状加热、现状加热和三角形加热。

6、构件变形矫正

6.1、钢构件经焊接、堆放、运输产生变形需进行校正。一般可采用机械校正法、火焰矫正法或混合矫正法。矫正前应检测确定变形的部位、性质、程度等,做出相应标记,并确定有效的校正方法。

6.2、机械矫正构件变形,一般采用压力机(或千斤顶)配合胎膜架进行,胎膜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配以与被矫正件外形相应的胎膜具,胎膜具应具有一定的长度(一般1米左右)。

焊接H型钢翼缘角变形采用H型钢矫正机进行矫正。

6.3、火焰矫正变形时,应使用焊炬加热,不得采用割炬加热。应提高加热火焰加热效率,缩短加热时间,加热面不宜过大,加热温度应规定范围内,并应避免在同一位置反复烘烤。

6.4、构件(或钢材)的火焰矫正,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800℃左右(呈樱红色),严禁超过900℃(呈亮红色)。对低合金结构钢加热矫正后不得采用水冷却,须缓慢冷却。

6.5、火焰矫正加热方法有点状加热、线状加热和三角形加热,如下图所示:

上图为火焰矫正的加热方式:(a)点状加热(b)线状加热(c)三角形加热

6.5.1、点状加热宜用于矫正板料的凹凸不平,加热点的直径应根据工件厚度确定,一般为10~30mm,加热中心距控制在50~100mm范围内;

6.5.2、线状加热宜用于矫正构件钢板角变形,沿线形方向的加热宽度,不宜小于50mm,加热深度为板厚的1/2左右;

6.5.3、三角形加热宜用于矫正型材及构件的弯曲变形,矫正时三角形宽度和高度一般在工件高度(或宽度)的1/5~2/3范围内。

6.6、机械、火焰混合矫正法,常用于刚性大及变形较大的构件矫正。所用机械一班采用千斤顶配以足够刚性的长垫块,同时配合焊炬加热进行矫正,如图所示。矫正时,千斤顶压力应垂直于被矫正的平面,千斤顶顶压于火焰加热应同时配合进行。

7、组装

7.1、构件组装前应仔细核查零部件的质量和数量,其规格、平直度、坡口、预留的焊接收缩余量和加工余量等,均应符合要求,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零部件,不得用于组装。

7.2、所有零部件的连接接触面积沿焊缝边缘每30~50mm范围内若发现铁锈、毛刺、污垢、油污、油漆、水汽等,在组装前必须清楚干净。

7.3、组装方案应根据结构形式,焊接方法和焊接程序等,确定合理的组装和焊接

顺序。对大型构件要进行组焊,经矫正后再进行构件组装。

7.4、组装时,为减少和防止焊接变形,可采取下列措施:

7.4.1、组拼对接焊缝时,适当地将两块钢板组装成与焊接变形相反的形状,如图:7.4.2、对小型构件,用夹具夹住焊件防止焊件焊接后变形,如图

7.5、钢材颜色各种温度鉴别度:

7.6、工字钢(T形)翼缘板的反变形参考值(mm):

7.7、对管状、箱型有隐蔽焊接的部件,应在隐蔽部位焊缝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组装。组装前还应对隐蔽部件进行涂装(完全密闭的内表面可不涂装)。

7.8、用于组装的胎膜或平台应坚固、平整、几何尺寸准确。组装的零部件在相互连接处应用夹板夹紧,方可点焊固定。

7.9、组装定位点焊所用焊条材料的型号,应与正式焊接的材料相同,并应由持合格证的工人点焊。

点焊位置应布置在焊道内,且应在焊道对称的两面进行;点焊高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点焊长度不宜小于25mm;点焊间距一般为300~400mm。

7.10、顶紧的接触部位应有75%的面积紧贴。用0.3mm塞尺检查,其塞入面积不得大于25%,边缘局部的间隙亦不得大于0.8mm。

7.11、组装后施焊前,应对焊接接头形式和尺寸进行检查,其允许偏差应符合焊接连接组装的偏差要求。

7.12、桁架结构杆件轴线交点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0mm,其允许偏差应符合

焊接连接组装的偏差要求。

8、焊接

8.1、焊工必须经过考试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从事钢结构工程的焊接,焊工考试应按现行《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中对建筑钢结构焊工考试的规定要求进行。合格证中应注明施焊条件(钢种、焊接方法、焊接位置)有效期限。停焊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焊工应重新考试。

8.2、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工艺及须进行焊后热处理者,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根据工艺评定报告和施工图要求编制焊接工艺,焊工应根据焊接工艺规定的要求进行焊接。

8.3、构件焊接程序宜按“先短后长”,“先横后纵”及“先对接后角焊”的方法进行。

8.4、施焊前,应检查焊件接缝处是否符合施工图的要求,并按7.2要求进行检查,对要求熔透焊的焊缝尚应认真修整组装定位点焊缝,其表面清理后应露出金属光泽。

对于仅要求外观检验而不要求超声波探伤检查的对接焊缝和组合焊缝,施焊前,对焊缝坡口尺寸应经检查,并做记录合格后方可施焊。

8.5、所用的焊条、焊剂在施焊前应按技术说明书规定的烘焙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焙,焊条烘焙见下表:

注:低氢型焊条经烘焙后应放入保温筒随用随取。

焊条和焊剂烘焙要求

8.6、严禁在焊区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或调试电流。

8.7、要求熔透焊的焊缝应连续施焊,并宜采用碳弧气刨背面清根,经打磨修整检查合格后,再行施焊完成。

8.8、对接焊缝及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应在焊缝两端放置引弧板。引弧板的材料和坡口形式应与焊件相同。当采用自动焊时,引弧板长度应大于50mm;当采用手工焊时,其长度应大于20mm。焊完后应用气割将引弧板割去,不得使用锤击打掉,并用手持砂轮机修磨平整。

8.9、埋弧自动焊正式施焊前,宜预先按接头形式试焊,以确定适宜的焊接参数,如焊接电压、焊接电流、焊丝直径、焊接速度及焊接层数等。船位焊接可参照下表。

埋弧自动焊船位焊接参数

8.10、当杆件与节点板连接角焊缝采用三面焊或L型围焊时,焊缝的转角处必须连续施焊,见下图。

8.11、当角焊缝的端部在构件上时,转角处应连续绕角施焊,起落弧点不应在端部,宜缩进不小于10mm,见下图

8.12、对于角焊缝的端部不加引弧板的节点板及垫板的连续焊接断头应采取回焊,起落弧点宜缩进不小于10mm,见下图:

8.13、碳素结构钢厚度大于50mm和低合金结构钢厚度大于36mm时,应进行焊接前预热。当环境温度在0℃以上常温时,其预热温度宜控制在100~150℃,预热区在焊道两侧的宽度均应大于焊件厚度的两倍,且不应小于100mm。环境温度低于0℃时,预热温度由工艺试验确定。

8.14、多层焊接应连续施焊,各层的起弧与收弧点应相互错开,每道焊完后及时清理和检查,如发现有夹渣、气孔等缺陷时,应将缺陷处理后再续焊。

8.15、要求焊成凹面的角焊缝计组合焊缝,应采取船位焊等措施,使焊缝金属与母材间平缓过渡。如加工成凹面焊缝,表面不得留下切痕。

8.16、在任何情况下,严禁将焊丝填入焊道间隙内焊接。

8.17、焊缝金属表面焊波应均匀,不得有裂纹、夹渣、焊瘤、烧穿、未熔合和针状气孔等缺陷。

8.18、如发现母材或焊缝金属有裂纹时,不得擅自处理,应及时报告有关技术部门,订出措施后方可处理。

8.19、经检验(外观及内部)确定质量不合格的焊缝,应进行返修。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如超过两次必须经过技术负责人核准后,方能按返修工艺进行。引起焊缝缺陷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参见下表。

引起焊缝缺陷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镗床加工工艺守则

镗床加工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镗孔和防爆产品防爆面的加工,依据JB/T9168.2—1998《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镗床》。 2、要求 镗床操作员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图样、技术要求、操作技巧和相关质量体系文件的培训,镗床工应持岗位操作合格证上岗。 3、设备及工具 镗床、镗刀、钢板尺、活口扳手、游标卡尺、锉等。 4、镗床加工 4.1.镗床操作者应了解和熟悉镗床的结构、性能。 4.2.准备工作 4.2.1. 熟悉图样和工艺要求。 4.2.2.选择磨制好合适的工具。 4.3.工艺要求及工艺过程 4.3.1.工件的装夹 4.3.1.1.在卧式镗床工作台上装夹工件时,工件应尽量靠边近主轴箱安装。 4.3.1.2.装夹刚性差的工件时,应加辅助支承,并且夹紧力要适当,以防工件装夹变形。 4.3.1.3.在落地镗床上加工大型工件时,要考虑工件装夹位置,以保证各加工面都能加工,并使机床主轴尽量少伸出。 4.3.2.刀具的装夹

在装夹镗刀杆及刀盘时,需擦净锥柄及机床主轴孔。装镗刀杆时拉紧螺钉应拧紧,装刀盘时必须事先用对刀装置调整好。 5、镗削加工 5.1.镗孔前,应将回转台及床头箱位置锁紧。 5.2.在镗(扩)铸、锻件毛坯孔前,应先将孔端倒角。 5.3.当孔内需镗环形槽(退刀槽除外)时,应在精镗孔前镗槽。 5.4.镗削有位置公差要求的孔或孔组时,应先镗基准孔,再以其为基准依次加工其余各孔。 5.5. 用悬伸镗刀杆镗削深孔或镗削距离较大的同轴孔时,镗刀杆的悬伸长度不宜过长,否则应在适当位置增加辅助支承或用后立柱支承。 5.6.在镗床工作台上需将工件调头镗削时,在调头前应在工作台或工件上做出辅助定位面,以便调头后找正。 5.7. 在镗床上用铰刀精铰孔时,应先镗后铰。 5.8 .精铰孔时应先试镗,测量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 5.9. 使用带导柱铰刀时,必须注意导柱部分的清洁和润滑,防止卡死。使用浮动铰刀时,必须注意刀体与刀杆方孔浮动要灵活,镗刀杆和镗 套之间润滑要充足。 5.10.镗盲孔或台阶孔时,走刀终了应稍稍停片刻再退刀。 5.11. 平面的技术要求 从加工精度来说,平面本身没有尺寸精度要求,它只有形状精度(平面度)和位置度(其它表面)的要求,而且二者之间有直接关系。对未标公差尺寸的,按GB1804—79极限偏差尺寸公差范围加工,此外还要求平面具有一定的表面

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通用规范

DB510100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 DB 510100/T 174—2015 成都市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通用规范

2015-10-01实施2015-09-01 发布 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目次 前言 ...........................................................................................i i i范围 (i)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则 (1) 5选址及厂区环境 (1) 6厂房和车间 (2) 7设备 (4) 8卫生管理 (5) 9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 (5) 10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5) 11 检验 (7) 12贮存和运输 (7) 13不符合控制 (7) 14产品追溯和召回管理 (7) 15 培训 (8) 16管理机构、管理制度、重要信息明示和人员 (8) 17记录和文件管理 (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常用记录表 (11)

刖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都市标准化研究院,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成都食品生产安全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娟,蒋丽琼,王永红,韩吉玲,钟昭,吕品,万渝平,刘成林,罗焰,倪军,任维伟。

成都市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通用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选址及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设备、卫生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检验、贮存和运输、不符合控制、产品追溯和召回管理、培训、管理机构、管理制度、重要信息明示和人员、记录和文件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品生产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7051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 标准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2015]第12号《食品召回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GB 14881—2013第2章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总则 4.1企业应取得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4.2企业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成都市产业规划的相关规定。 4.3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 4.4企业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5在食品生产中,不应: a)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 康的物质,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b)超范围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c)添加药品; d)添加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 单》中的物品; e)生产和使用未经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新食品原料。 f)添加法律法规禁止的物品。 5选址及厂区环境 5.1应符合GB 14881—2013第3章的规定。 5.2不应占用农业用地;不应在居民区、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人口密集的生活区域设立食品生产企业。5.3生产场所设置应当符合城乡规划、商业布局和食品安全规划;企业应具有与其申请生产许可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 5.4生产厂房应距垃圾场、排污沟渠、坑式厕所、废品收购站、虫害大量孽生场所等污染源 100m 以上。

CNC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守则

CNC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守则 一、开机前准备: 1. 机床在每次开机或机床按急停复位后,首先回机床参考零位(即回零),使机床对其以后的操作有一个基准位置。 2. 装夹工件: 3. 工件装夹前要先清洁好各表面,不能粘有油污、铁屑和灰尘,并用锉刀(或油石)去掉工件表面的毛刺。 4. 装夹用的等高铁一定要经磨床磨平各表面,使其光滑、平整。码铁、螺母一定要坚固,能可靠地夹紧工件,对一些难装夹的小工件可直接夹紧在虎钳上。 5. 机床工作台应清洁干净,无铁屑、灰尘、油污。 6. 垫铁一般放在工件的四角,对跨度过大的工件须要在中间加放等高垫铁。 7. 根据图纸的尺寸,使用拉尺检查工件的长宽高是否合格。 8. 装夹工件时,根据编程作业指导书的装夹摆放方式,要考虑避开加工的部位和在加工中刀头可能碰到夹具的情况。 9. 工件摆放在垫铁上以后,就要根据图纸要求对工件基准面进行拉表,工件长度方向误差小于0.02mm,顶面X、Y方向水平误差小于0.05mm。对于已经六面都磨好的工件要校检其垂直度是否合格。 10. 工件拉表完毕后一定要拧紧螺母,以防止装夹不牢固而使工件在加工中移位的现象。 11. 再拉表一次,确定夹紧好后误差不超差。

12. 工件碰数:对装夹好的工件可利用碰数头进行碰数定加工参考零位,碰数头可用光电式和机械式两种,碰当选方法有分中碰数和单边碰数两种, 机械式转速450~600rpm。 13. 认真把工件X轴上零位的机械坐标值记录在G54~G59的其中一个里,让机床确定工件X轴上的零位。再一次认真检查数据的正确性。 14. 根据编程作业指导书准备好所有刀具。 15. 根据编程作业指导书的刀具数据,换上要进行加工的刀具,让刀具去碰摆在基准面上的高度测量器,当测量器红灯亮时把这点的相对坐标值设定为零。 16. 移动刀具到安全的地方,手动向下移动刀具50mm,把这点的相对坐标值再设定为零,这点就是Z轴的零位。 17. 把这点的机械坐标Z值记录在G54~G59其中一个里。这就完成了工件X、Y、Z轴的零位设定。再一次认真检查数据的正确性。 18. 检查零点的正确性,把X、Y轴移动到工件的边悬,根据工件的尺寸,目测其零点的正确性。 二、开机加工: 1. 执行每一个程序的开始时必须认真检查其所用的刀具是否编程指导书上所指定的刀具。开始加工时要把进给速度调到最小,单节执行,快速定位、落刀、进刀时须集中精神,手应放在停止键上有问题立即停止,注意观察刀具运动方向以确保安全进刀,然后慢慢加大进给速度到合适,同时要对刀具和工件加冷却液或冷风。 2. 开粗加工时不得离控制面板太远,有异常现象及时停机检查。

齿轮加工通用工艺守则(报批稿)

Q/SY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1081-2005 齿轮加工通用守则 2005-07-30发布 2005-08-10实施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Q/SY 1081-2005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JB/T9168.1-1998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总则》和JB/T 9168.9-1998《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齿轮加工》,并结合企业齿轮加工特点,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三一重工研究本院提出; 本标准由三一重工路面机械有限公司研究院和三一重工研究本院共同起草; 本标准由三一重工路面机械有限公司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三一重工研究本院归口。 本标准2005年7月30日首次发布,自2005年8月10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欧少球。 Ⅰ

Q/SY 1081-2005 齿轮加工通用守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齿轮加工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齿轮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095.1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GB/T 10095.2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 许值 3 一般要求 3.1齿坯装夹前应检查其编号和实际尺寸是否与工艺规程要求相符合。 3.2 装夹齿坯时应注意查看其基面标记,不得将定位基面装错。 3.3计算齿轮加工机床滚比挂轮时,一定要计算到小数点后有效数字第五位。 4 滚齿工艺守则 4.1本守则适用于用滚切法加工GB/T 1009 5.1或GB/T 10095.2中规定的7、8、9 级精度渐开线圆柱齿轮。 4.2 滚齿前的准备 4.2.1加工斜齿或人字齿轮时,必须验算差动挂轮的误差,一般差动挂轮应计算到小数点后有效数字第五位。 4.2.2加工有偏重的齿轮时,应在相对应处安置适当的配重。 4.3 齿坯的装夹 4.3.1在滚齿机上安装滚齿夹具时,应按表1的要求调整。 4.3.2在滚齿机上装夹齿坯时,应将有标记的基面向下,使其与支承面贴合,不得垫纸或铜皮等物。压紧前用千分表检查齿坯外圆径向圆跳动和基准端面圆跳动,其跳动公差不得大于表2 所规定数值。压紧后需再次检查,以防压紧时产生变形。

加工制造业生产工艺规程

XXXXXXXX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分发号: 编号:Q/BB-02-30-13 工艺文件 版本:A 制订: 批准: 日期:2013年01月01日 2013年 01月 01日发布 2013年 01月 01日实施XXXXXXXX 工艺文件编号:Q/BB-02-30-13

页次1/1 版本号及修改次第A版第0次修改 生效日期2013年01月01日章节条款修改单号修改标记修改页处修改人修改日期 版本A.0 工艺名称通用工艺与流程 工艺流程图

返 工 N Y 返 工 N Y 返 工 N Y 返 工 N Y 注:以上为公司通用的重要零件加工流程图,具体产品的由生产临时通知为准。 编 制 XXX 批 准 日期 2013年 01月 01日 版本 A .0 工艺名称 通用工艺与流程 原 料 入 库 剪 切 钻、铣、车、磨加工 装配及表面处理 下 料 冲压、压弯、成型 检 验 检 验 检 验 检 验 合 格 成 品

序号工艺内容量具工装设备备注 1 根据图纸确定毛坯尺寸。 2 调整定位尺寸至毛坯尺寸的中心值。扳手;卷尺、卡尺测量。 3 装夹工件,检验紧固无松动。扳手;手动检验。 4 开启设备,按规定的进给进行加工。机床,无齿锯等;卷尺、卡尺测量。 5 加工后,应去除毛刺。钢锉;目测检验 修改标记修改单号修改处数修改人修改日期编制XXX 批准日期201301/01

版本A.0 剪切工艺过程工艺名称通用工艺与流程 编号Q/BB-02-30-13 页码3/7 序号工艺内容量具工装设备备注 1 根据图纸确定剪切尺寸。 2 调整定位尺寸至剪切尺寸的中心值。扳手;卷尺、卡尺测量。 3 扭紧挡块,检验紧固无松动。扳手;手动检验。 4 开启设备,按规定要求试剪一块。剪床。 5 检验剪切质量、测量其尺寸。目测、卷尺、卡尺。 6 开始批量加工。剪床。 7 加工后,应去除毛刺。钢锉;目测检验。 修改标记修改单号修改处数修改人修改日期

加工中心加工工艺规范

加工中心加工工艺规范 一、龙门加工中心加工工艺规范 操作者必须接受有关龙门加工中心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并且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才能具备操作龙门加工中心加工的资格。 1、加工前准备 1.操作者必须根据机床使用说明书熟悉机床的性能,加工范围和精度,并且熟悉机床及其数控装置和计算机各部分的作用及其操作方法。 2.检查各开头、旋钮和手柄是否在正确位置。 2、加工要求 1.进行首件加工前,必须经过程序检查、轨迹检查、单程序段试切及工件检查等步骤。 2.加工时,必须正确输入程序,不得擅自更改别人的程序。 3.加工过程中,操作者必须监视显示装置,发现报警信号时,应及时停机排除故障。 4.加工中不得任意打开控制系统及计算机柜。 5.本工序是关键加工工序,所加工的工件经自检合格后,必须送检验员专检。 3、刀具与工件装夹 1.刀具安装应注意刀具使用顺序,刀具安放位置须与程序要求顺序和位置一致。 2.工件装夹应牢固可靠,注意避免在工作中刀具与工件、刀具与刀具发生干涉。 4、加工参数设定 1.主轴转速定义:N=1000*V/3.14*D N--主轴转速(rpm/min) V--加工速度(m/min) D--刀具直径(mm),加工速度在刀具资料中查出 2.进给速度设定:F=N*M*F’ F-进给速度(mm/min),N-主轴转速(rpm/min),M-刀具刃数值,F’-刀具加工量(mm/刃口) 5、工件碰数 对一件装夹好的工件,可以利用碰数头对其进行碰数定工件的加工零件,步骤如下:(机械式碰数头应在旋转状态下,转数450-600rpm/min) 1.手动移动工作台X轴,使碰数头碰工件的一侧面,当碰数头刚碰到工件,红灯发亮,这时就设定这点相对座标值为零。 2.手动移动工作台X轴,使碰数头碰工件的另一侧面,当碰数头刚碰到工件,记下这时的相对座标值。 3.把这时的相对座标值除以2,所得数值就是工件X轴上的中间值。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方法 工艺规程是生产工人操作的依据 ,在加工过程中操 作 者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工艺规程进行生产。随着新技术、新设 备的不断出现 ,作为指导生产活动的工艺规程也必须与时俱 进,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笔者就如何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的步骤谈一下浅显的看法。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 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技术文件 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 ,经该工艺规程的主管工艺人员更改 并经批准后才能执行 ,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更改。 件的工艺过程是一个整体 ,对过程中任何工序的更改都要从 整体的观点去分析。 2. 工艺规程是进行生产准备和生产管理的依据 工艺规程是由产品设计到加工制造的桥梁。为了把零件 的设计图样变成产品 ,必须在物资方面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做 系列的准备工作。 3. 工艺规程是新厂建设和旧厂改造的重要技术资料 在执行过程中 ,如果发现工艺规程有错误或有好的建议 个零

在建设新厂或在老厂的基础上为某种新产品的投产扩 建车间时,工艺规程可以提供生产需要的机床和其他设备的 种类、规格、数量、各类设备的布局、建筑面积、生产工人的工种、数量以及必须具备的技术等级等数据。 、制定工艺规程所依据的技术资料 制定工艺规程的工作是从研究零件图及其技术条件开 始的。工艺人员在制定工艺规程时,首先要确定其内容,将这 些内容划分成工序,进而为各工序选择适当的设备,并根据零 件图和规定的生产纲领决定取得毛坯的方法。由此可见,制定 工艺规程应当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 1.产品零件图及有关部件图或总装图 产品零件图和与之相应的技术条件是规定对所制零件 要求的唯一文件,是零件制成后进行检验和验收的唯一依据。 因此,产品零件图应当正确而完善。工艺人员在为制定工艺规程而研究产品零件图时,其主要目的是认真领会零件图的各 项技术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产品质量。 2.生产纲领 生产纲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应当出产的产品数量。有

通用工艺守则

1.操作者应仔细看清图纸与工艺文件中的各项说明,保持图纸与工艺文件的整洁和完整,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工艺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零部件的加工,不得随意自行更改。 2.操作者按照工艺要求查看所借的夹、量、刃辅具是否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若有疑问,应立即与组长或车间施工员联系。 3.操作者应将夹、量、刃辅具分别整齐地放置在工具箱上或其他适当的地方,但不准直接放在机床上,并应妥善保管好,不得任意拆卸,改变原来形状或尺寸。 4.在加工前,操作者首先应检查毛坯,或上道工序加工和本工序有关的尺寸,以确定余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5.操作者应按照工艺规程的定位基面安装零件;在装夹工件前应将工件和夹具清理干净。在定位基面处不得有铁屑、毛刺、污物及磕碰现象。 6.加工面已到成品尺寸,以后该加工面不再加工,加工后应达到工艺文件通用技术标准、部标或厂标有关规定的要求。 7.按工艺规程进行压紧,应注意压紧力的位置、大小和方向,用以增强刚性的各种辅助支承压紧后要注意防止变形和磕碰。 8.工件的首件检验,应在自由状态下进行,不得压紧在夹具上或机床工作台面上或其他压紧情况下检验,换刀后的首件应交检。 9. 对连续加工的工序或工步,为避免最后成批报废,操作者应分工序进行自检,并请检查员巡检。 10. 倒角与倒棱,沉割槽,都应按工艺规程加工,保证加工完成

后达到工艺或图纸要求。 11. 图纸中或工艺中未规定倒角倒棱的棱边处一律倒钝,一般情况应在加工有关方面时进行,如机械加工时无法倒钝,则最后由钳工倒钝。车内外螺纹时,口端都要倒成和螺距的大小及螺纹角度一样的成形角。零件倒毛刺应由操作者在本工序完成。 12.工件在各道工序加工后应由操作者保持清洁,到达无屑、无水、无脏物,并在适当的工位器具上存放整齐。经过研磨后的精密配合面必须洗净研磨剂。不立即进行下道工序加工的工件,加工面应采取防绣措施。 13.用磁力台吸住加工的各种工件,在加工后应该进行退磁。 14.工作前应首先检查机床各部位是否正常,机床应空运转5~10分钟,使转速逐渐增高,以消除传动部分的间隙,并保持良好的润滑状况,对于磨床磨头应点动和快速行程4~5次,工作台以最大行程往返10~20次。 15.操作者不私拆机的任何部件,在保险装置和安全罩拆下的情况下,严禁开车工作。 16.机床开动时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工作是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17.用作精密加工的机床,严禁强力切削或进行粗加工,一般机床应按规定动作进行操作,杜绝野蛮操作。 18.严格遵守机床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工件加工范围,不允许超规格,超负荷使用机床。

第7章%20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

第7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习 题 7-1 T 形螺杆如图7-1所示。其工艺过程如下,请分出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 ⑴ 在锯床上切断下料Φ35×125; ⑵ 在车床上夹一头车端面,打顶尖孔; ⑶ 用尾架后顶尖顶住工件后,车Φ30外圆及T20外圆(第一刀车至Φ24,第二刀车至 Φ20),车螺纹,倒角; ⑷ 在车床上车Φ18外圆及端面; ⑸ 在卧式铣床上用两把铣刀同时铣Φ18圆柱上的宽15的两个平面,将工件回转90°(利 用转台),铣另两个面,这样作出四方头。 图7-1 7-2 如图7-2所示套筒零件,加工表面A 时要求保证尺寸10+0.10mm ,若在铣床上采用静调整 法加工时以左端端面定位,试标注此工序的工序尺寸。 7-3 如图7-3所示定位套零件,在大批量生产时制定该零件的工艺过程是:先以工件的右端 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左端端面、外圆及凸肩,保持尺寸5±0.05mm 及将来车右端端面时的加工余量 1.5mm ,然后再以已加工好的左端端面及外圆定位加工右端端面、外圆、凸肩及内孔,保持尺寸60-0.25 mm 。试标注这两道工序的工序尺寸。 图7-2 图7-3 2?45?

7-4 如图7-4所示为一锻造或铸造的轴套,通常是孔的加工余量较大,外圆的加工余量较小, 试选择粗、精基准。 7-5 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图7-5所示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 序的定位基准。 7-6 图7-6所示的轴类零件,在卧式铣床上,采用调整法且用两把铣刀组合在一起同时加工 两个槽。当此工序以大端端面为轴向定位基准时,根据零件图,重新标注工序尺寸A 。 图 7-4 图 7-5

整车装配通用工艺守则

整车装配通用工艺守则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陕汽集团特种车事业部 年月日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装配通用工艺守则适用于特种车事业部各型汽车产品总装配的全过程,规定了特种车事业部各类汽车产品在装配中应当遵守的工艺规定和注意事项,适合于所有从事汽车装配的人员使用。 2 装配要求 2.1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积极遵照工艺纪律及质量管理各项规定要求,以严肃的工作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搞好产品装配生产作业。 2.2 在装配过程中,装配工应遵守“三按”、“三定”、“五字法”规定,其内容如下: “三按”的内容是: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进行生产。 “三定”的内容是:定人、定机、定工种。 “五字法”的内容是:借、看、提、办、检。 借:借阅资料、工艺;看:仔细阅读工艺; 提:对工艺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办:照工艺执行; 检:检查对工艺的执行情况。 2.3 装配工在装配之前,应首先熟悉本工位的工艺文件、图纸及技术要求;并在装配工作中,严格执行工艺及产品图纸等技术要求。 2.4 装配完毕后,装配工应自检所装配的内容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保证质量,最后应及时在质量跟单上签名。 2.5 装配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夹具、量具应符合工艺要求、且具备合格标准及完整性。

2.6 各零部件及分总成,在装配中应保持清洁干净,不应直接接触地面,装配场地应清洁整齐,做到文明生产。 2.7 对缺少标识,未经检验及不合格的零部件不得装配使用,装配前应主动检查零部件的正确性和外观质量,发现不合格产品及零部件不应装配,应及时向质量人员报告。 2.8 装配工作中不得擅自更改装配挂单等工艺文件,防止错装、漏装;工作自检、互检与专检相结合以确保正确无误。 3 装配通用工艺守则[电器部分] 3.1 安全操作 3.1.1 线束、电器元件装配完毕后,均要进行自检。以防止出现因装配不合格导致的故障和事故。 3.1.2 起动整车前需确认周围人员处于安全位置。 3.1.3 需在整车上进行焊接作业时,应断开整车电源总开关,以及其它精密控制单元的插接器(如电控发动机ECU,自动变速箱ECU等),焊接用搭铁线应尽量远离整车线束,并且搭铁要牢固、可靠。 3.1.4 应尽量避免对整车进行带电操作作业,若不能避免时应使用带绝缘保护的工具进行工作。 3.2 线束的敷设 3.2.1 电线束应敷设整齐、走向顺畅、各线束之间不能相互交叉、缠绕、扭转。线束应尽量不与尖锐金属、棱边、运动、发热部件接触;线束每隔20cm左右捆扎一塑料紧固带,每隔50cm左右要有固定点,特殊位置需增加固定点,见实例图(1);不允许出现线束杂乱、悬垂、干涉摩擦等现象。

浅谈机械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QB/HT-RQ-12-07山东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机械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放单位

接收单位 接收人: 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1 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机械零件切削加工的通用工艺要求和质量验收标准。 1.2 本守则适用于压力容器机械零件切削加工,对于非压力容器的机械零件切削加工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1.3 压力容器机械零件的材料选用、切削加工应遵照设计文件的规定,并应符合本标准的具体要求。 1.4 压力容器机械零件的切削加工工作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及国家关于压力容器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许可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 《钢制压力容器》 GB151 《钢制管壳式换热器》 GB4709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GB4709 《钢制压力容器产品焊接试板的力学性能试验》 GB1801~1804 《公差与配合》 JB4726~4728 《压力容器钢锻件》

JB4707 《压力容器法兰》 GB196 《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GB197 《普通螺纹公差与配合》 本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3 切削加工工艺守则 3.1 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3.1.1机械加工件的下料应遵守QJ/13J09-03中有关规定。 3.1.2压力容器锻件应符合JB4726~4728中有关规定。 3.1.3螺栓、法兰等机械加工件的选材应符合GB150第二章的规定。 3.1.4压力容器法兰在下列任一情况下,应进行正火或完全退火的热处理: ① 法兰断面厚度大于76mm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 ② 焊制的整体法兰; ③ 锻制的法兰。 3.1.5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3.1.6要看懂、弄清工艺规程、产品图样及技术要求。有疑问之处应找有关技术人员问清后再进行加工。 3.1.7按产品图样或(和)工艺规程复核工件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待问题解决后才能进行加工。 3.1.8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其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3.1.9加工所用的工艺装配应放在规定的位置,不得乱放,更不能放在机床导轨上。 3.1.10工艺装配不得随意拆卸和更改。 3.1.11检查加工所用的机床设备,准备所需的各种配件。 3.2 刀具与工件的装夹 3.2.1刀具的装夹

【生产管理】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培训资料(doc 44页)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培训资料(doc 44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钳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钳工基本操作和钳工装配工序应遵守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加工件、焊接件的钳工操作和装配。特殊产品或部件的装配应单独制订装配工艺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DZQ 161-2004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通用技术要求 Q/DZQ 162-2004 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3 钳工基本操作 3.1 錾削(铲削) 3.1.1 錾削时,身体应避开錾削方向,以免錾屑飞出伤人。 3.1.2 錾削脆性材料时应从两端向中间錾削。 3.1.3 錾子的锲角应根据被錾削的材料按表1选用。 3.2 锯削 3.2.1 锯条安装的松紧程度要适当。

3.2.2 装夹时,工件的锯削部位应尽量靠近钳口,以防振动。 3.2.3 锯削薄壁件时,必须选用细齿锯条锯割,薄板两侧还必须加垫木板。锯削时锯条相对工件平面倾斜角应小于45°。 3.3 锉削 3.3.1 根据工件的材质选用锉刀,有色金属选用单纹锉刀,钢件应选用双齿纹锉刀。 3.3.2 根据工件的加工余量、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选择锉刀,见表2。 3.3.3 不得用一般锉刀锉削有氧化皮的毛坯及工件氧化表面。 3.3.4 锉刀不得沾油,若锉刀刃面有油渍,可用煤油或清洗剂清洗后再用。 3.4 刮研 3.4.1 经过刨、铣和锉削等机械加工的滑动表面,如果平面度达不到0.03mm/m2,表面粗糙度达不到Ra1.6以上时,需进行手工刮研,以提高几何精度和滑动表面接触率。 3.4.2 平面刮研量见表3。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培训文件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钳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钳工差不多操作和钳工装配工序应遵守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加工件、焊接件的钳工操作和装配。专门产品或部件的装配应单独制订装配工艺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DZQ 161-2004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通用技术要求 Q/DZQ 162-2004 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3 钳工差不多操作 3.1 錾削(铲削) 3.1.1 錾削时,躯体应避开錾削方向,以免錾屑飞出伤人。 3.1.2 錾削脆性材料时应从两端向中间錾削。 3.1.3 錾子的锲角应依照被錾削的材料按表1选用。 表1 錾子的锲角

3.2 锯削 3.2.1 锯条安装的松紧程度要适当。 3.2.2 装夹时,工件的锯削部位应尽量靠近钳口,以防振动。 3.2.3 锯削薄壁件时,必须选用细齿锯条锯割,薄板两侧还必须加垫木板。锯削时锯条相对工件平面倾斜角应小于45°。 3.3 锉削 3.3.1 依照工件的材质选用锉刀,有色金属选用单纹锉刀,钢件应选用双齿纹锉刀。 3.3.2 依照工件的加工余量、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选择锉刀,见表2。 3.3.3 不得用一般锉刀锉削有氧化皮的毛坯及工件氧化表面。 3.3.4 锉刀不得沾油,若锉刀刃面有油渍,可用煤油或清洗剂清洗后再用。 表2 锉刀的选用

3.4 刮研 3.4.1 通过刨、铣和锉削等机械加工的滑动表面,假如平面度达不到0.03mm/m2,表面粗糙度达不到Ra1.6以上时,需进行手工刮研,以提高几何精度和滑动表面接触率。 3.4.2 平面刮研量见表3。 表3 平面刮研量 mm 3.4.3 平面刮研接触点的检验要求见表4。 表4 接触点的检验要求

通用生产工艺流程方框图

通用生产工艺流程方框图 8 波峰焊12 入库 说明: 1.领料 由车间物料员依据产品BOM从仓库领取合格的相应物料,交给SMT人员配料,物料交接各环节须有书面凭据,并有相关人员签字和监管.记录表格有:领料单和/或物料交接登记簿。 2.配料 由SMT相关人员依据SMT工艺要求分站位给SMT设备配备物料,方便SMT设备使用。 3.丝印 刻钢网首先依据对应PCB板和/或PCB制板文件提前制作钢网,为丝印机印刷锡膏做准备.制作钢网时,SMT工程技术人员要结合以前的经验/教训,对钢网制作提出具体要求,并对制作回来的钢网进行符合性确认。 给丝印机安装钢网,添加锡膏,给PCB丝印锡膏,便于下一工序贴装元器件。注意作业安全! 使用设备:丝印机辅料:锡膏 工艺文件有:丝印机操作/调试指南,丝印机维护保养管理规定,锡膏采购/使用/储存管理办法 质控点1 由SMT技术人员对丝印机丝印的锡膏位置和其它外表状况进行检测,如果不符合工艺要求,就需要对丝印机进行调试,直至丝印质量满足工艺要求. 每批次生产前十片必须每片确认,确保设备工作可靠性.随后依据品质状况可以采用抽查方式进行品质控制,该质控点品质状况可以不做记录.当同一地方同一种不良现象在短时间(15分钟)内,连续出现三次,应立即向上级领导和SMT工程技术人员反映,同时让生产设备暂停运行,等问题解决以后再开机运行。 不合格品处置需要清除干净先前丝印上去的锡膏重新丝印。 。 4.SMT 5.回流焊 6.AOI

7.插件 元器件预成型因生产需要,需在插装前对某些元器件进行预处理,然后再投入使用。注意作业安全! 车间作业员根据相关作业要求,领取所需型号元器件,并把元件正确插装到指定位置,且未对其它元器件造成损坏。 使用设备:成型/加工设备,治具,夹具,等等。 工艺文件:上述设备采购使用维护和保养管理规定,作业指导书 质控点 5 采用自检和/或他检方式,对所插装的元器件进行型号/方向/位置/数量等方面确认,保证流入到下一工序的产品符合工艺和品质要求.该质控点可以不做记录,当采用他检方式,一般需要他检方做检验报表。 不合格品控制不合格品拣出来,由插装人员自身对所造成错误进行更正,符合要求以后流入下一工序。 8.波峰焊 由波峰焊技术人员对上一工序流入的产品进行波峰焊接。注意作业安全! 使用设备:波峰焊机组,温度计使用工具:焊接载具 工艺文件:波峰焊使用维护和保养管理规定,锡炉温度计量管理规定。 记录:波峰焊维护保养登记表,锡炉温度计量记录表。 9.后焊检验 车间人员首先通过外观检验检查产品元器件型号/焊接质量/引脚长度,借助电烙铁等工具对不符合要求地方进行更正,保证元器件准确性和焊接可靠性,并且外表美观 使用工具:电烙铁,斜口钳辅料:无铅锡线,环保洗板水 工艺文件:电烙铁温度计量登记表,元器件焊接通用规范,其它作业指导书 质控点6 波峰焊接的产品,需要对元器件引脚焊接质量进行全部检验,保证焊接可靠性.对于引脚虚焊现象,则要有补焊人员进行补焊操作.本环节的任何作业都不能对前工序造成任何不良影响. 10.功能检验 依据不同产品和相应标准,由专业人员对产品逐一进行功能和/或性能检测,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产品自身及客户要求。 使用设备:测试工装,交直流电源,信号发生设备,示波器,频率计,电视机,等等。 工艺文件:相关产品测试作业指导书,相关仪器设备使用计量管理规定。 记录:仪器设备台帐,仪器设备使用计量登记表,工序检验记录表,修理日报表,等等。 质控点7 本质控点是产品品质把关最重要的一环,应尽可能详尽检测产品的功能/性能,把不良产品控制在公司内部. 不合格品处置由维修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维修,对疑难品和PCB来料问题造成的不良品,依照相关流程办理退库和报废手续 11.QA 由品管专职人员依据标准抽取样品,负责对产品外观、功能、性能进行全部或者部分检验,加强产品品质监管。 使用设备:同上9条 质控点8 12.入库

加工中心操作规范

加工中心操作规范 加工中心操作规范 一、上工件中: 1.上工件前应把x y 方向副板上的铁屑清理干净,工作台面一定要擦干净,应检查是否床身废料过多,中途X Y横向移动会床轴顶死。工件四周倒角去毛刺,避免不平造成错位。 2.压铸模毛料加工程式中刀径前带Z符号,铣座框程式中刀径前带K符号,电极程式中刀径前带J符号,正常刀径不带符号。粗精加工看程式单符号直径选择刀径。 3.上工件时检查工件基准,是否与图纸基准一致,如有异立即与编程者一同检讨,操机者原则上要以基准加工不得随意更改。模框平面,如顶面对刀必须XY校表。原则上一切基准都要检讨后方可加工。 4.毛料产品可用工艺压条,精加工必须用工艺板装夹。工艺板超出工作台,特别是Y 方向,应注意行程,当心工艺板顶死机床。 5.压条应三分之二处为锁螺杆处,压条后头应比前头一般高0.25-0.5之间为宜,以免工件应振动松开,造成工件移位严重报废。 6.装夹靠山,想一想工作时是否会松动,应有十分的把握避免断刀、移位报废。7.每次上工件前,X Y Z 归原点。要养成好的习惯,应避免操作不当,超行程X Y Z 未归原点带来工件报废。 8.修模(二次上机床)应找好基准位,然后X Y水平方向校表,应避免忘了校表,严重错位造成报废。 二、工件加工时: 1.机床工作前,开机热身10分中方可下刀。 2.工件加工时应重新检查程序下刀点,刀具大小是否与程序单符号统一( Z.J.K)应“熊足”检查程序,做到加工规迹心中有数。特别是刀具千万不可拿错,造成报废。如有异立即与编程者一同检讨,操机者不得随意加工,否则后果自负。 3.工件加工时应有意识试刀,特别是大工件(程序单必须写明尺寸)第一刀走完要用卡尺检验座标是否中心,造成错位报废。 4.大镶件或大铜公(100MM以上)加工(一般要按中心分),若有特殊原因要偏座标,一定得考虑工件的垂直度是否在加工范围内,以免加工不出,造成报废。 5.对刀具是否可加工要心中有数,认为不合理可提出改刀路换刀具。深型腔加工特别是精加工要随时检查刀具的磨损度,适时停机转刀片。钨钢刀可听声音、加工光洁度来判别是否要磨刀。 6.毛料中途加工或淬火后加工中连续碰掉刀片(不应超过两片),应立即停机检讨,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加工工艺或改正刀路轨迹。 7.加工中途应适时清理床身铁屑,特别是拖板上铁屑,避免顶死,造成拖板卡死脱节报费,特别是M55型(大桥机床)Y方向与Z方向交汇处空间设计不够高,更应多清理为好。 8. Z 方向对刀基准位应同一点,最好用一个已铣到位的平面来检测是否对刀准确,避免上下刀有台阶发生。 9.刀具长短应加工深度+安全长度一般为3-5毫米,实际操作中可在工件中(已加工)模拟一下,特别是用加长杆的更要谨慎。 10.深型腔加工避免不了用长刀具,因此刀越长越容易中途因刀发弹掉刀,估计情

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守则

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守则 文件编号:CY/QG03-19-2003 编制: 审核: 标准化: 会签: 批准: 常州液压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 二00三年一月

金属切削加工工艺守则 一、总则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切削加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适用于本企业的切削加工。 2、引用标准 GB4863 机械制造工艺基本术语 ZB/J 38001 切削加工通用技术条件。 3、加工前的准备 3.1操作者接到加工任务后,首先要检查加工所需要的产品图样、工艺规程和有关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3.2要看懂、看清工艺规程、产品图样及其技术要求,有疑问之处应找有关人员问清后再进行加工。 3.3按产品图样或(和)工艺规程复核工件毛坯或半成品是否符合要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待问题解决后才能进行加工。 3.4按工艺规程要求准备好加工所需的全部工艺装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新夹具、模具等,要先熟悉使用要求和操作方法。 3.5加工所用的工艺装备应放在规定的位置,不得乱放,更不能放在机床的导轨上。 3.6工艺装备不得随意拆卸和更改。 3.7检查加工所用的机床设备,准备好所需的各种附件,加工前机床要按规定进行润滑和空运转。

4、刀具与工件的装夹 4.1刀具的装夹 4.1.1在装夹各种刀具前,一定要把刀柄、刀杆、导套等擦拭干净。 4.1.2刀具装夹后,应用对刀装置或试切等检查其正确性。 4.2工件的装夹 4.2.1在机床工作台上按装夹具时,首先要擦净其定位基面,并要找正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 4.2.2工件装夹前应将其定位面、夹紧面、垫铁和夹具的定位、夹紧面擦拭干净,并不得有毛刺。 4.2.3按工艺规程中规定的定位基准装夹,若工艺规程中未规定装夹方式,操作者可以自行选择定位基准和装夹方法,选择定位基准应按以下原则: (一)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二)尽可能使各加工面采用同一定位基准; (三)粗加工定位基准应尽量选择不加工或余量较小的平整表面,而且只能使用一次; (四)精加工工序定位基准应是已加工表面; (五)选择的定位基准必须使工件定位、夹紧方便,加工时稳定可靠。 4.2.4对无专用夹具的工件,装夹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找正: (一)对划线工件应按划线进行找正 (二)对不划线工件,在本工序后需继续加工的表面,找正精度,应保证下道工序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三)对在本工序加工到成品尺寸的表面,其找正精度应小于尺寸公差和位置

不锈钢容器制造通用工艺守则

1. 主题内容及适应范围 1.1本规程对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各零部件和成品的组装程序、组装要求、质量检验、试验等做出通用规定。 1.2本守则如与设计、工艺文件相矛盾之处,应以设计、工艺文件为准。 1.3制造时,除引用标准和有关工艺守则外,还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规定。 1.4本守则中引用的法规、标准、守则等如经修改,应以新的版本为准。 2. 引用标准 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50《压力容器》 151《管壳式换热器》 4710《钢制塔式容器》 4731《钢制卧式容器》 20584《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 47015《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 21433《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3. 材料要求 3.1材料验收、保管按照《压力容器制造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中材料质量控制的规定执行。 3.2不锈钢材料及零部件应防止长期露天存放、混料保管。要求按时投料、集中使用、随时回收、指定区域存放遮蔽保管。 3.3不锈钢与碳素钢等原材料有严格的隔离措施,搁置要稳妥,堆放要整齐,防止损伤(划痕、磕碰、压痕)和弯曲,散装的光亮板材应立放在15°斜度的木架上。 3.4设计图样要求对原材料进行抗晶间腐蚀试验复验的,其复验用试样的形状、尺寸、加工和试验方法,除设计图样另有规定外,应符合21433或设计图样规定的试验方法。 3.5制造压力容器用的不锈钢材料不得有分层,表面不允许有裂纹、结疤等缺陷。用于制造 有表面粗糙度要求的不锈钢板,应经80?100号砂头抛光后,再检查表面质量。 3.6不锈钢钢板表面允许存在深度不超过厚度负偏差之半的划痕、轧痕、麻点、氧化皮脱落后的粗糙等局部缺陷。 3.7经酸洗钝化供应的不锈钢材料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和过酸洗现象。 3.8不锈钢原材料和不锈复合钢板应按牌号、规格、炉号、批号分类存放,不锈钢材料上应有清晰的入库标识,应采用无氯、无硫记号笔书写,氯含量要w 25,也可用纸质标签粘贴 标识。 3.9钢板或另部件在吊运制作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钢板表面的清洁,并防止磕碰划伤。 3.10深度超过规定应清除,清除打磨的面积应不大于钢板面积的30%,打磨的凹坑应与母 材圆滑过渡,斜度不大于1: 3。 3.11打磨后,如剩余厚度小于设计厚度,且凹坑深度小于公称厚度的5%或2 (取小者), 允许不做补焊;如凹坑深度较深,剩余厚度仍满足上述要求,与设计部门联系协商解决。 3.12超出上述界限的缺陷应考虑补焊,但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低合金铬钼钢,单个修补面积小于或等于1002,总计面积小于或等于300 2或2% (取小者); (2)允许焊补深度不大于板厚的1/5。 (3)钢板边缘的分层长度如不大于25,可免于修补或清除;长度大于25,且深度大于1.5的分层均应打磨消除。打磨深度如不大于3,可免于焊补,否则焊补后使用;同一平面内,间距不大于板厚5%的分层,应作为连续的分层长度。 (4)钢板表面及坡口分层补焊应符合《焊接通用工艺守则》的规定。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第四版 宜兴制药设备厂 发布日期2004年9月15日实施日期2004年10月1日 目录 一、关于贯彻实施“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的通知 二、目录 1 三、编制说明 2 1. T.Z04-01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3 2. T.Z04-02材料标记移植工艺规程10 3. T.Z04-03划线下料通用工艺规程16 4. T.Z04-04氧—乙炔切割工艺规程18 5. T.Z04-05空气等离子弧切割工艺规程20 6. T.Z04-06封头圆筒制造通用工艺规程21 7. T.Z04-07压力容器组装工艺规程24 8. T.Z04-08钢制压力容器焊接通用工艺规程27 9. T.Z04-09钢制压力容器焊条电弧焊工艺规程37 10.T.Z04-10钢制压力容器埋弧自动焊工艺规程38 11.T.Z04-11钢制压力容器钨极氩弧焊工艺规程40 12.T.Z04-12碳弧气刨工艺规程41 13.T.Z04-13钢制压力容器焊缝隙返修和修补工艺规程43 14.T.Z04-14管壳式换热器通用工艺规程45 15.T.Z04-15强度胀接工艺规程49 16.T.Z04-16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管理规定51 17.T.Z04-17晶间腐蚀通用工艺规程54 18.T.Z04-18不锈钢酸零部件膏剂酸洗钝化工艺规程56 19.T.Z04-19钢制压力容器热处理工艺规程 58 20.T.Z04-20水压试验操作规程61

21.T.Z04-21致密性试验操作规程63 22.T.Z04-22气压试验通用工艺规程65 23.T.Z04-23压力容器涂敷运输包装工艺规程67 编制说明 本规程是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文件的汇编,共23项通用规程。 为了不断改进和发展,对这些规程进行了更新,文件代号有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构成,前置代号有通用(TongYong)和制造(ZhiZao)组成,选取汉语拼音中第一个字母通用为T、制造为Z后置代号有年号和文件号组成,。 例T Z 04 01 文件顺序号 年份 制造 通用 压力容器通用制造工艺规程中第一个文件编号为:T.Z04-01 本手册中各规程均由技术科归口解释。 本厂制造的非《容规》控制的容器及其它产品,均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压力容器制造工艺规程 文件号:T.Z04—01 编制说明 1.为使压力容器的制造符合安全技术法规的要求,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厂产品和加工设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碳素钢、低合金钢容器的制造。 3.由于产品制造中的焊接、探伤、水压试验、气密性试验、油漆、包装等工序已有单项“规程”、“守则”,本规程不再制定。 4.本规程是压力容器制造的基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遵守设计图样和产品工艺过程卡的有关规定,并满足本规程的要求。 5.操作部门对本规程负责贯彻执行,检验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6.本规程由技术科归口并负责解释。 一.矫形和净化 本工艺适用于钢材在划线、下料前的矫形和净化。 1.钢板矫形 钢板不平会影响划线质量、造成切割弯曲,从而影响产品制造质量,因此,钢板在加工制造前必须进行矫形。 1.1手工矫形:将钢板放在平台上,用锤锤击,或用专用工具进行矫形,手工矫形的工 具有大锤小锤及型锤(不得有锤痕)。 1.2机械矫形:将钢板放在专用矫形机(平板机)上进行,钢板纵向大波浪,弯曲也可在 圈板机上进行矫形。 1.3火焰矫形:通常用氧—乙炔火焰加热钢材变红,然后让其快速冷却,使变形得到矫 正。 2.钢板的不平度一般不得超过表1的规定数值。 表1 单位: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