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播模型简单汇总

无线传播模型简单汇总
无线传播模型简单汇总

1链路分析Link Analysis

在任何一个通信系统中,我们都会关注一个重要的参数:C/N。C/N是carrier-to-noise ratio的缩写,它表示在通信接收端的载波噪声比,反映了信道中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的比值,因此C/N可以来衡量一个通信系统的价值。

链路方程式(Link equation)是用通信系统的其它重要参数来计算C/N的方程式。根据链路方程式:

(1)

其中ERP是发射天线的有效辐射功率(effective radiated power),L p 是信道的传播损耗,G r是接收天线的增益,N是实际噪声功率。ERP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ERP=P t L c G t(2)

其中P t是发射天线的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的输出口测到的功率;L c是连接功率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的馈线上的损耗;G t是发射天线的增益。在这里N被定义为热噪声,由下面的公式确定:

N=kTW (3)

其中k是玻尔兹曼(Boltzmann)常数(1.38×10-23 W/Hz/K或者-228.6 dBW/Hz/K);T是接收天线处的噪声温度;W是系统带宽。以后还会遇到另一个类似的参数C/I,或者叫载波干扰比(carrier-to-interference radio)。C/I和C/N的区别在于,C/I不但需要考虑热噪声的功率,还需要考虑来自其它来源的干扰功率,因此在移动通信系统中,C/I参

数更有实际价值。不过现在,我们只用C/N来表示链路质量。

从(1)式中可以看到,发射天线增益、接收天线增益、发射功率、接收端噪声温度对链路质量(link quality)有很大的影响。这四个参数都可以被系统设计者所控制,因此设计者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参数来优化系统的性能。但是,(1)式中有一个参数是系统设计者无法控制的,就是传播损耗,或者叫路径损耗。传播损耗就是信号在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路径中经历的衰减

2传播损耗(Propagation Loss)

(1)式中传播损耗包含了信号从发射端旅行到接收端可能会经历的所有损失。有很多预测模型用来预测这些路径损耗,尽管算法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换句话说,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对路径损耗的影响非常大。除了距离引起的损耗之外,其它因素也会增加新的损耗,比如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大气影响和雨水吸收是决定接收信号功率的主要因素。这里我们描述三个模型:自由空间模型,Lee模型和Hata模型。

2.1自由空间模型

在自由空间,电磁波的衰减是一个平方反比函数,或者是1/d2,其中d是接收器和发射器之间的距离。完整的数学公式是:

(4)

其中λ是信号的波长。方程(4)也可以写成对数的形式:

L p = -32.4 -20log(f) -20log(d) (5)

其中d是距离(单位:公理),f是信号频率(单位:Hz),而Lp的单位是dB(decibel,分贝)。从(4)推导到(5)时,我们用到了光速等于频率和波长的乘积(c=λ×f)这个事实。一旦信号的频率确定下来,(5)式右边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就确定了,因此Lp就完成是d的函数。如果将(5)式画在对数-对数曲线上,则Lp曲线的斜率是距离每增加十倍衰减20分贝。

自由空间模型背后的基本概念是:设想空间中存在着一个点信号源,它以球面波的形式向自由空间辐射信号。这个模型非常适用于卫星通信系统和深空通信系统,因为信号经过的空间近似为自由空间。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陆地上的障碍物和其它干扰因素会给信号带来额外的损耗,因此必须用其它模型来预测传播损耗。

2.2Lee模型

陆地通信系统所处的传播环境比自由空间差得多。基站和移动用户之间经常存在障碍物,因此接收到的信号是由沿直达路径传播的信号份量和沿非直达路径传播的信号份量混合组成。沿直达路径传播的信号又叫视距信号,而沿非直达路径传播的信号是发射信号被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物体(比如建筑、树木和山丘)反射、折射和绕射的结果。因此,陆地环境下的路径损耗比自由空间大,而且各种障碍物对信号衰减的影响甚至会超过距离的影响。下面列举一个适用于蜂窝通信系统频段的简单Lee模型公式:

(6)

其中d是基站和移动用户之间的距离,而h是基站天线的高度。需要指出的是,功率损耗是距离的负3.84次方,而不是自由空间模型中的负2次方,也就是说在陆地移动通信系统中,路径损耗的情况比在自由空间中还有严重。另外,随着基站高度h的提高,路径损耗会减少。将(6)式转成对数形式为:

L p=-129.45 - 38.4log(d) + 20log(h) (7)

在(7)式中,路径损耗曲线的斜率是距离每增加10倍衰减38.4分贝。

在工程设计中使用的Lee模型比(6)和(7)式复杂得多。这个模型是非常有用的,在不同的传播和陆地条件下,需要在公式中添加更多的不同的参数。

2.3Hata模型

一个好的传播模型应该能根据变化的传播环境提供不同的必要参数。Hata模型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略微复杂的路径损耗模型。Hata 模型是一个包含诸如频率、频率范围、发射天线高度、接收天线高度、建筑物分布密度等参数的函数。Hata模型是根据大量城区环境内的经验数据而总结出来的。在对数形式下,通用的模型公式是:

L p= -K1 -K2log(f) +13.82log(h b) + a(h m)

- [44.9 -6.55log(h b)]log(d) -K0(8)

其中f是载波频率,h b是基站(base station)天线高度,h m是移动终端的天线高度,d是基站和移动用户之间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Hata 模型是有先决条件的,基站天线高度h b的必须在30米到200米的范

围内,移动终端的天线高度h m必须在1米到10米的范围内,而d必须在1公里到20公里的范围内。(8)对应的对数曲线斜率是距离每增加10倍衰减[44.9-6.55log(h b)]分贝。

参数a(h m)和K0用来区别城区环境和密集城区环境。如果是普通城区urban,

a(h m)= [1.1log(f) - 0.7] h m -[1.56 log(f) -0.8]

K0=0

如果是密集城区dense urban,

a(h m)= 3.2[log(11.75 h m)] 2 -4.97

K0=3dB

K1和K2是和频率范围有关的参数,如果频率范围是(150MHz到1000MHz),则

K1=69.55

K2=26.16

如果频率范围是(1500MHz到2000MHz),则

K1=46.3

K2=33.9

2.4小结

上面的几个传播模型可以总结为一个通用公式,即一个分贝形式的线性方程:

L p = -L0 -γlog(d) (9)

其中L0是截距,而γ是斜率。斜率因子反映了信号功率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少的迅速程度。图1比较了自由空间、Lee和Hata三种模型,可以看到,在基站天线高度为30米的情况下,斜率分别是-20dB/decade、-38.4dB/decade和-35.2dB/decade。

图1 基站天线高度30米;载波频率881.5MHz;在Hata模型

中,移动终端的天线高度是1.5米,位于一般市区环境。

几种典型的无线传播模型介绍

几种典型的无线传播模型介绍 传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模型是移动通信网小区规划的基础。模型的价值就是保证了精度,同时节省了人力、费用和时间。在规划某-区域的蜂窝系统之前,选择信号覆盖区的蜂窝站址使其互不干扰,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如果不用预期方法,唯-的方法就是尝试法,通过实际测量进行。这就要进行蜂窝站址覆盖区的测量,在所建议的方案中,选择最佳者。这种方法费钱,费力。 利用高精度的预期方法并通过计算机计算,通过比较和评估计算机输出的所有方案的性能,我们就能够很容易地选出最佳蜂窝站址配置方案。因此,可以说传播模型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小区规划是否合理,运营商是否以比较经济合理的投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的无线传播环境千差万别。例如,处于丘陵地区的城市与处于平原地区的城市相比,其传播环境有很大不同,两者的传播模型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果仅仅根据经验而无视各地不同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等参数的影响,必然会导致所建成的网络或者存在覆盖、质量问题,或者所建基站过于密集,造成资源浪费。随着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各运营商越来越重视传播模型与本地区环境相匹配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移动无线传播模型要具有能够根据不同的特征地貌轮廓,像平原、丘陵、山谷等,或者是不同的人造环境,例如开阔地、郊区、市区等,做出适当的调整。这些环境因素涉及了传播模型中的很多变量,它们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移动无线传播模型是很难形成的。为了完善模型,就需要利用统计方法,测量出大量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传播模型的校正问题将在第 4 节中做具体的介绍。一个好的模型还应该简单易用。模型应该表述清楚,不应该给用户提供任何主观判断和解释,因为主观判断和解释往往在同-区域会得出不同的预期值。 一个好的模型应具有好的公认度和可接受性。应用不同的模型时,得到的结构有可能不-致。良好的公认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多数模型是预期无线电波传播路径上的路径损耗的。所以传播环境对无线传播模型的建立起关键作用,确定某-特定地区的传播环境的主要因素有: ( l )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等); ( 2 )人工建筑的数量、高度、分布和材料特性; ( 3 )该地区的植被特征; ( 4 )天气状况; ( 5 )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 另外,无线传播模型还受到系统工作频率和移动台运动状况的影响。在相同地区,工作频率不同,接收信号衰落状况各异;静止的移动台与高速运动的移动台的传播环境也大不相同。-般分为:室外传播模型和室内传播模型。常用的模型如表1 所示。

无线传输模型

研究频率与穿透、衰减等方面特性 对于自由空间传播传输损耗的计算: Los(dB)=32.44 +20lgD(km) +20lgF(MHz) 式中Los为传输损耗,D为传输距离,F为频率。 由上式可见,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亦称衰减)只与工作频率F和传播距离D有关,当F或D增大一倍时,﹝Los﹞将分别增加6dB。 所谓自由空间传播系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它是理想传播条件。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或散射。这是理想状况下的传输,实际的环境是多铝粉介质,并不是理想的自由空间,无线通信要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反射、折射等造成的损耗,那么实际的环境里,其传输损耗更大。 研究铝粉中传输合适的频率 自由空间损耗为了简化链路计算而定义的一个参数,根据链路计算公式: Pr=Pt+Gt-Los+Gr 式中Pt是发射功率,Gt是发射天线增益,Los是自由空间损耗,Gr是接收天线增益。根据前面的自由空间损耗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自由空间中的频率。在实际的多铝粉介质中,需要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可以确定其合适的频率。 由于实际情况不同,无线数据传输的方法也不同,目前常用的有电感耦合方式(距离)和电磁场耦合方式(远距离1M以上)。 电感耦合式应答器由一个电子数据做载体,通常由单个微型芯片一级用作天线的大面积线圈组成。电感耦合应答器几乎是无源工作的,这意味着:微型芯片工作所需的全部能量必须由阅读器供应。高频的强磁场由阅读器的天线线圈产生,这种磁场穿过线圈横截面和线圈周围的空间。因为使用频率范围的波长比阅读器天线和应答器之间的距离大好多倍,可以把应答器到阅读器之间的电磁场当做交变磁场来对待。 发射磁场的一小部分磁力线穿过距离阅读器天线线圈一定距离的应答器天线线圈。通过感应,在应答器天线线圈上产生一个电压。应答器的天线线圈和电容器并联构成振荡回路,谐振到阅读器的发射频率。通过该回路的谐振,应答器的线圈上的电压达到最大值。应答器线圈上的电压是一个交流信号,因此需要一个整流电路将其转化为直流电压,作为电源供给芯片内部使用。 通过两线圈之间的电磁耦合实现电能的无电连接方式的传输。电磁耦合器是电感耦合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着整个系统的传输能力。电磁耦合器的初级侧和次级侧的磁芯线圈对接后存在相对较大的间隙。这会导致两线圈的耦合系数较低,且漏电感大,励磁电感低,传输能力受到限制,自身功率损耗大。电磁耦合器的结构由磁芯和线圈组成,其中,初级线圈将电源转换器提供的电能转换为磁场能,通过电磁耦合,使次级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和电流,从而使磁场能再转化为电能提供给负载。磁芯起强化的作用,其高的磁导率能够使初级线圈激励出的磁场强度大部分集中在两磁芯形成的此路内,线圈之间可以获得更高的耦合系数,且增加磁感应强度,使电路系统中获得更高的电感值。电磁耦合器的电感是决定电感耦合系统传输能力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励磁电感、漏电感、互感,这些参数与电磁耦合器的几何结构以及磁芯的特性有关。电磁耦合器的磁芯线圈结构以及磁芯材料确定以后,这些参数则主要受两磁芯的相对位置影响。对于具有轴对称结构的罐型磁芯,磁芯间隙是影响耦合器性能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系统传输能力,需要对线圈进行补偿。对于高频电源,电磁耦合器是电感性负载,因此通过在电路中增加补偿电容,以提高其功率因数是增强传输能力的有

信息传播中的SIR模型

SIR模型 使用SIR 模型来描述信息的传播,把社交网络中的节点分为三类:传染节点(I)、未感染节点(S)、免疫节点(R)。未接触节点S不会感染别人,但是有可能被接触到的信息所感染,变为传播节点;传播节点已经接受了该信息并具有感染别人的能力;免疫节点可能没有接触信息也可能接受了信息但是对信息并不感兴趣,免疫节点缺乏信息的传播能力。 未接触信息的节点在接触信息后可以变为传播节点,而不管是未感染节点还是传播节点最后都会变为免疫节点。 把节点分为传播节点(I)、未感染节点(S)、免疫节点(R),在t时刻这三类人在人群中所占据的比例分别为I(t)、S(t)和R(t)。当t=0 时,传播节点和免疫节点的比例为I0 和S0,每天每个传播节点有效接触的人数为α,即有α个人变为传播节点,β是每天传播节点变为免疫节点的数目,γ是未感染节点变为免疫节点的数目。传播动力学方程表达式如下: [1] H. Li, Z. Zhang, C. Zhao, “DISCOVERY OF PUSHING HANDS NODE IN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SIR MODEL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RESTRAINT”,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vol. 33 No. 6, pp. 118-121, 2016. 缺点: 1. 传统SIR模型α,β,γ为常数,即对每个用户传播概率与免疫概率都是不变的,与实际情况不符,设置为常数是不合理的; 2. 微分方程组求解较为困难,且对初值比较敏感,对模型的稳健性有很大影响; 3. 模型没有加入反馈机制,在预测过程中,单纯一句已有数据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数据,必然会使准确度降低。

无线信号传播模型简介

无线信号传播模型简介 1概述 无线电波信道要成为稳定而高速的通信系统的媒介要面临很多严峻的挑战。它不仅容易受到噪声、干扰、阻塞(blockage)和多径的影响,而且由于用户的移动,这些信道阻碍因素随时间而随机变化。在这里,由于路径损耗和信号阻塞,我们试图找出接收信号强度随距离而变化的规律。路径损耗(path loss)——被定义成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之差——是发射机的辐射和信道传播效应引起的功率损耗引起的。路径损耗模型假设在相同的发射——接收距离下,路径损耗是相同的。信号阻塞(signal blockage)是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吸收功率的障碍物引起的。路径损耗引起的变化只有距离改变很大(100—1000米)时才明显;而信号阻塞(signal blockage)引起的变化对距离要敏感得多,变化的尺度与障碍物体的尺寸成比例(室外环境是10-100米,室内环境要小一些)。由于路径损耗和信号阻塞引起的变化都是在较大的距离变化下才比较明显,它们有时候被称为大尺度传播效应。而由于大量多径信号分量相互之间的相加(constructive)干涉和相消(destructive)干涉引起的信号强度变化在很短的距离下——接近信号的波长——就很明显,因此这种改变被称为小尺度传播效应。下图是综合了路径损耗、阻塞和多径三种效应后,接收功率和发射功率的比值随距离而变化的假设图。 在简单介绍了信号模型后,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信号传播模型讲起——自由空间损耗。两点之间既没有衰减又没有反射的信号传播遵循自由空间传播规律。接着我们介绍射线追踪(ray tracing)传播模型。这些模型都是用来近似模拟可以由麦克斯韦方程组严格计算的电磁波传播模型。当信号的多径分量比较少时,这些模型的准确度很高。射线追踪(ray tracing)传播模型受信号传播所在区域的几何形状和导电特性的影响很大。我们还列出了一些更简化的、参数更少的、主要应用于实际网络的工程分析和无需复杂计算的网络设计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分析与研究

总第205期2011年第7期 舰船电子工程 Ship Electr onic Engineering V o l.31No.7 84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分析与研究* 刘 勇1) 周新力2) 金慧琴2)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1) 烟台 26400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2) 烟台 264001) 摘 要 文章对O kumura H ata模型、CO ST231 H ata模型、Egli模型三种电波传播模型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对某地的电波传播损耗进行测量得到实测数据,与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显示COST231 Hate模型与实测值最接近,并且通过对COST231 H ate模型的修正,使得修正后的模型满足高精度电波传播模型的6dB要求,适合用于预测本地的电波传播。 关键词 电波传播;O kumura H ata模型;COST231 Hata模型;Eg li模型;模型修正 中图分类号 T N926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Radio Wave Propagation M odel L iu Y ong1) Z ho u X inli2) Jin Huiqin2) (Gr aduate Students Brig ade o f N AA U1),Y antai 264001) (Depar tment o f Electro nic and Informat ion Eng ineering of N A AU2),Y antai 264001) A bstract T hree radio w ave pr opagatio n models:O kumura H ata M odel,COST231 H ata M o del and Eg li M odel,are firstly pr esented in this article.O n site test pr opagat ion loss data ar e used to get simulat ions o n these mo dels,simulatio n re sults and actual data a re t hen co mpar ed,r esults show that COST231 Hata M odel has narr ow er err or band.T his art icle lastly modifies COST231 Hata M odel,to make the modified model has ev en hig her accur acy6d B w hen applied t o the pr ediction of local radio pr opagation. Key Words electromagnetic w ave pro pagation,Okumura Hata model,COST231 Hata model,Egli model,model cor rection Class Nu mber T N926 1 引言 随着军队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军事领域电磁应用日益广泛,电磁环境日益复杂,电磁空间的斗争会更加激烈并将对争夺未来战争主动权,乃至国家安全与战略利益拓展产生重大影响[1]。因此,在现代战争中,对战场电磁环境进行预测分析就显得极为重要。电波传播作为战场电磁环境预测分析领域中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因此开展对电波传播特性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2 电波传播预测模型 理想情况下,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2]为:L f=32.4+20lg d+20lg f,式中,f是载波频率,d 是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可以看出,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只与工作频率和传播距离有关。但是在现实环境中,由于传播路径上存在着各种影响,如高空电离层影响,高山、湖泊、海洋、地面建筑、植被以及地球曲面的影响等,因而电磁波具有反射、绕射、散射和波导传播等比自由空间复杂得多的传播方式。出于工程技术和军事应用上的需要,人们建立了很多复杂环境下的电波传播预测模型,目前常用的电波传播预测模型有Okumura H ata模型、COST231 H ata模型和Eg li模型。 2.1 Okumura H ate模型 Okum ura H ate模型[3~4]是根据测试数据统计 *收稿日期:2011年1月19日,修回日期:2011年2月23日 作者简介:刘勇,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复杂战场电磁环境预测仿真。周新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短波通信、战场电磁兼容。金慧琴,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短波通信、战场电磁兼容。

SARS的传播分析模型

SARS 的传播分析模型 摘要 SARS 疫情的爆发给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秩序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尽早的控制疫情蔓延,科学准确的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以指导疫情处理措施的安排,稳定群众心理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文中对2003年SARS 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根据疫情高峰前期感染人数增长率0>r 和后期0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与覆盖预测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 与 覆盖预测 河北全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部网络服务组 二0 0二年四月二十日

第一节无线传播理论 1.1 无线传播基本原理 在规划和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时,从频段的确定、频率分配、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计算通信概率及系统间的电磁干扰,直到最终确定无线设备的参数,都必须依靠对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了解和据此进行的场强预测。它是进行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频谱有效利用、电磁兼容性等课题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 众所周知,无线电波可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直达波或自由空间波、地波或表面波、对流层反射波、电离层波。如图1-1所示。就电波传播而言,发射机同接收机间最简单的方式是自由空间传播。自由空间指该区域是各向同性(沿各个轴特性一样)且同类(均匀结构)。自由空间波的其他名字有直达波或视距波。如图1-1(a),直达波沿直线传播,所以可用于卫星和外部空间通信。另外,这个定义也可用于陆上视距传播(两个微波塔之间),见图1-1(b)。 第二种方式是地波或表面波。地波传播可看作是三种情况的综合,即直达波、反射波和表面波。表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从发射天线发出的一些能量直接到达接收机;有些能量经从地球表面反射后到达接收机;有些通过表面波到达接收机。表面波在地表面上传播,由于地面不是理想的,有些能量被地面吸收。当能量进入地面,它建立地面电流。这三种的表面波见图1-1(c)。第三种方式即对流层反射波产生于对流层,对流层是异类介质,由于天气情况而随时间变化。它的反射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这种缓慢变化的反射系数使电波弯曲。如图1-1(d)所示。对流层方式应用于波长小于10米(即频率大于30MHz)的无线通信中。第四种方式是经电离层反射传播。当电波波长小于1米(频率大于300MHz)时,电离层是反射体。从电离层反射的电波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跳跃,见图1-1(e)。这种传播用于长距离通信。除了反射,由于折射率的不均匀,电离层可产生电波散射。另外,电离层中的流星也能散射电波。同对流层一样,电离层也具有连续波动的特性,在这种波动上是随机的快速波动。蜂窝系统的无线传播利用了第二种电波传播方式。这一点将在后文中论述。 在设计蜂窝系统时研究传播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对于计算覆盖不同小区的场强提供必要的工具。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覆盖区域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地波传播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第二,它可计算邻信道和同信道干扰。 预测场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纯理论方法,适用于分离的物体,如山和其他固体物体。但这种预测忽略了地球的不规则性。第二种基于在各种环境的测量,包括不规则地形及人为障碍,尤其是在移动通信中普遍存在的较高的频率和较低的移动天线。第三种方法是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改进模型,基于测量和使用折射定律考虑山和其他障碍物的影响。在蜂窝系统中,至少有两种传播模型,第一种是FCC建议的模型。第二种设计模型由Okumura提供,覆盖边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Signalling Theory) [编辑] 信号传递理论概述 西方财务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信息不对称下,公司向外界传递公司内部信息的常见信 号有三种:(1)利润宣告;(2)股利宣告;(3)融资宣告。与利润的会计处理可操纵性相比,股利宣告是一种比较可信的信号模式。信号传递理论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始于罗斯的研究, 他发现拥有大量高质量投资机会信息的经理,可以通过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的选择向潜在 的投资者传递信息。 1979年,巴恰塔亚发表在《贝尔经济学刊》的文中构建了一个与Ross模型很近似的股利信号模型(巴恰塔亚模型),他认为在完美的情况下,现金股利具有信息内容,是未来预期盈利的事前信号。此后,股利政策的信号研究基本上分为两个方向:一部分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股利公告向市场传递了相关信息;一部分学者沿着 巴恰塔亚研究的方向,从事信号传递模型的构建。这些模型在假设条件上是不同的,但经 理层被假设为掌握了外界投资者不能得到的信息是各模型的共同之处。 [编辑] 信号传递理论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John·Linter在对600家上市公司财务经理进行问卷 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关公司收益分配的理论模型,并提供了有关的实证证据。研 究结果表明:管理当局对分派股利的调整是谨慎的,只有在确信公司未来收益可达到某一 水平,并具有持续性,基本上可以保证以后股利不会被削减时,才会提高股利。同样,只 有在管理当局认为当前的股利政策难以为继时,才会削减股利。也就是说,管理当局一般 会尽力保持一个与其收益水平相当的、长期稳定的目标股利支付率。因此他认为,股利分 配政策是独立的,它与长期的、可持续的财务收益水平相关,并不从属于其他的经营决策。 通常认为Pettit是最早提出股利信息市场反应的学者。Pettit指出,由于受到公共 信息披露规范与责任的限制(如财务报表只能提供历史的价值量信息,如果管理当局进行 盈利预期,又会带来预期能否实现的未来责任),管理当局可以将股利政策作为向市场传 递其对公司未来收益预期的一种隐性手段。他首次将股利信息的变化与向市场传递诸如长 期现金流量等新的信息联系起来,而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则取决于他们是否已经为市场所知。罗斯最早系统地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分析中。 他假定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未来收益和投资风险有内部信息,而投资者没有这些内 部信息。投资者只能通过管理当局传递出来的信息来评价企业价值,管理当局选择的资本 结构和股利政策就是把内部信息传递给市场的一个信号。

信息传播中的SIR模型

SIR模型 使用 SIR 模型来描述信息的传播,把社交网络中的节点分为三类:传染节点(I)、未感染节点(S)、免疫节点(R)。未接触节点S不会感染别人,但是有可能被接触到的信息所感染,变为传播节点;传播节点已经接受了该信息并具有感染别人的能力;免疫节点可能没有接触信息也可能接受了信息但是对信息并不感兴趣,免疫节点缺乏信息的传播能力。 未接触信息的节点在接触信息后可以变为传播节点,而不管是未感染节点还是传播节点最后都会变为免疫节点。 把节点分为传播节点(I)、未感染节点(S)、免疫节点(R),在t时刻这三类人在人群中所占据的比例分别为I(t)、S(t)和R(t)。当 t=0 时,传播节点和免疫节点的比例为 I0 和 S0,每天每个传播节点有效接触的人数为α,即有α个人变为传播节点,β是每天传播节点变为免疫节点的数目,γ是未感染节点变为免疫节点的数目。传播动力学方程表达式如下: [1] H. Li, Z. Zhang, C. Zhao, “DISCOVERY OF PUSHING HANDS NODE IN SOCIAL NETWORKS BASED ON SIR MODEL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RESTRAINT”,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vol. 33 No. 6, pp. 118-121, 2016. 缺点:

1. 传统SIR模型α,β,γ为常数,即对每个用户传播概率与免疫概率都是不变的,与实际情况不符,设置为常数是不合理的; 2. 微分方程组求解较为困难,且对初值比较敏感,对模型的稳健性有很大影响; 3. 模型没有加入反馈机制,在预测过程中,单纯一句已有数据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数据,必然会使准确度降低。

传播的原理与模型介绍

传播的原理与模型介绍 传播跟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社会的一切研究都会涉及到传播。下面我们来介绍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型。 一、传播的基本原理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的传播过程,我们从六个方面来分析人类信息传播的基本过程: 1.人类传播的行为起源于一个信息发送者,他掌握了发送一系列的具体的有特定意义的信息的主动权。(发送者→发送信息) 2.发送者通过选择一些接受者可以理解的词语和肢体语言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编码。(信息→编码成符号) 3.信息穿越时空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进行传输。(信息→以符号传输) 4.接收者,也就是信息所指向的个体,将接收到的信息作为一组特定的符号来处理。(接收者→接收到符号) 5.接收者按他自己对这些符号意义的理解进行建构,从而将信息解码。(符号→被解码成信息) 6.对信息进行解释的结果就是接收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的影响了。也就是说,传播生效了。 二、传播的基本模型 1.香农—韦佛尔模型 1949年,克劳德·香农和瓦伦·韦弗合著了《通信的数学原理》一书,并

在此书中提出了一个传播模型。后来几乎任何一个与教学技术有关的传播模型都源于“香农-韦弗”模型。 在该模型中,信源产生或选择一条由即将传输的信号组成的信息。发射器将信息转化成一组信号并通过一条通道将其传送给接收器。接收器又将信号转化成信息。这个模型可以应用到很多不同的场合。 电视信息就是电子领域中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制片、导演和解说员就是信源,信息由电视频道传播到电视机即接收器,电视机又将电磁波转化成可观看的图象。 在人际传播中,说话者的大脑就是信源,发声器官即系统就是传送机,空气就是传播渠道。而听者的耳朵是接收器,头脑是信宿。这个模型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噪音,是指在传播过程中扭曲或者掩盖信号的任何干扰物。2.“5W模型” 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5W”模式是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即: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With what effects 这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合称为“5W”。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无线传播模型简单汇总

1链路分析Link Analysis 在任何一个通信系统中,我们都会关注一个重要的参数:C/N。C/N是carrier-to-noise ratio的缩写,它表示在通信接收端的载波噪声比,反映了信道中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的比值,因此C/N可以来衡量一个通信系统的价值。 链路方程式(Link equation)是用通信系统的其它重要参数来计算C/N的方程式。根据链路方程式: (1) 其中ERP是发射天线的有效辐射功率(effective radiated power),L p 是信道的传播损耗,G r是接收天线的增益,N是实际噪声功率。ERP 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 ERP=P t L c G t(2) 其中P t是发射天线的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的输出口测到的功率;L c是连接功率放大器和发射天线的馈线上的损耗;G t是发射天线的增益。在这里N被定义为热噪声,由下面的公式确定: N=kTW (3) 其中k是玻尔兹曼(Boltzmann)常数(1.38×10-23 W/Hz/K或者-228.6 dBW/Hz/K);T是接收天线处的噪声温度;W是系统带宽。以后还会遇到另一个类似的参数C/I,或者叫载波干扰比(carrier-to-interference radio)。C/I和C/N的区别在于,C/I不但需要考虑热噪声的功率,还需要考虑来自其它来源的干扰功率,因此在移动通信系统中,C/I参

数更有实际价值。不过现在,我们只用C/N来表示链路质量。 从(1)式中可以看到,发射天线增益、接收天线增益、发射功率、接收端噪声温度对链路质量(link quality)有很大的影响。这四个参数都可以被系统设计者所控制,因此设计者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参数来优化系统的性能。但是,(1)式中有一个参数是系统设计者无法控制的,就是传播损耗,或者叫路径损耗。传播损耗就是信号在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路径中经历的衰减 2传播损耗(Propagation Loss) (1)式中传播损耗包含了信号从发射端旅行到接收端可能会经历的所有损失。有很多预测模型用来预测这些路径损耗,尽管算法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换句话说,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对路径损耗的影响非常大。除了距离引起的损耗之外,其它因素也会增加新的损耗,比如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大气影响和雨水吸收是决定接收信号功率的主要因素。这里我们描述三个模型:自由空间模型,Lee模型和Hata模型。 2.1自由空间模型 在自由空间,电磁波的衰减是一个平方反比函数,或者是1/d2,其中d是接收器和发射器之间的距离。完整的数学公式是: (4) 其中λ是信号的波长。方程(4)也可以写成对数的形式:

基于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综述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19, 8(1), 27-33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5d294514.html,/journal/sse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d294514.html,/10.12677/ssem.2019.81004 Research View Based on Online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odel Yanyan Luo The 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Dec. 20th, 2018; accepted: Jan. 3rd, 2019; published: Jan. 10th, 2019 Abstract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has become a popular social media platform with its unique communica-tion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combined with the infectious disease dynamics model and the influenc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search object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online social net-work propagation model proposed by scholars is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different re-search theories are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d. The research theory is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d, and finally,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research methods, I will put for-ward my own thinking on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words Social Network,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nfluence Model, SIR Model 基于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的研究综述 骆彦彦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12月20日;录用日期:2019年1月3日;发布日期:2019年1月10日 摘要 在线社交网络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针对在线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模式的形式特点,结合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以及影响力模型,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将学者提出的基于在线社交网络传播模型进行分类和总结,并对不同的研究理论进行综合叙述,最后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思考。

信道衰落模型汇总情况

简单模型2种:常量(Constant )模型和纯多普勒模型 1. 常量(Constant )模型: 常量模型既没有衰落,也没有多普勒频移,适用于可预测的固定业务无线信道。其幅度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PDF )为: 0(r)A (r r ) p δ=- 式中r 为信道响应的幅度,A 为概率常数。 常量模型的多普勒谱为: ()db d f P B f δ= 式中fd 为最大多普勒频移,f 为基带频率,B 为常数。 2. 纯多普勒模型: 纯多普勒模型无衰落,但有多普勒频移,适用于可预测的移动业务无线信道。其幅度分布与常量模型相同,多普勒谱为: ()x db d d f f P C f f δ=-,C 为常数。 由于移动通信中移动台的移动性,无线信道中存在多普勒效应。在移动通信中,当移动台移向基站时,频率变高,远离基站时,频率变低。我们在移动通信中要充分考虑“多普勒效应”。虽然,由于日常生活中,我们移动速度的局限,不可能会带来十分大的频率偏移,但是这不可否认地会给移动通信带来影响,为了避免这种影响造成我们通信中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在技术上加以各种考虑。也加大了移动通信的复杂性。 3. 瑞利模型:

瑞利衰落信道(Rayleigh fading channel)是一种无线电信号传播环境的统计模型。这种模型假设信号通过无线信道之后,其信号幅度是随机的,即“衰落”,并且其包络服从瑞利分布。这一信道模型能够描述由电离层和对流层反射的短波信道,以及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环境。瑞利衰落只适用于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不存在直射信号(LoS,Line of Sight)的情况,否则应使用莱斯衰落信道作为信道模型。在无线通信信道环境中,电磁波经过反射折射散射等多条路径传播到达接收机后,总信号的强度服从瑞利分布。同时由于接收机的移动及其他原因,信号强度和相位等特性又在起伏变化,故称为瑞利衰落。 瑞利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平稳窄带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是瑞利

传播模型汇总

传播模型总汇 1.HATA传播模型: (1) 2. OKUMURA-HAT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2) 3.COST231-HATA 模型 (2) 4. COST-231-WALFISH-IKEGAMI传播模型(适合微蜂窝结构) (3) 5 . LEE传播模型(美籍华裔通信专家李建业先生提出) (3) 6. 海面传播模型 (4) 7.室内基本的模型(典型)如下: (4) 8.室内电梯传播模型 (4) 9. 对室内型微蜂窝传播特性的描述,应使用KEENAN-MOTLEY模型。 (5) 10. 隧道的无线传播 (5) 1.Hata传播模型: L=46.3+33.9log(f)-13.82log(Hb)+(44.9-6.55log(Hb))log(d)+Cm (1) 其中,L为最大路径损耗(db); f为载波频率(Hz); Hb为天线高度(米); d为到基站距离(米)。 中等规模城市或市郊中心树木的稀疏程度中等时:Cm=0 大城市市区中心:Cm=3。 针对3G系统,3G组织也特别推荐了一个模型,该传播模型如下: 3G传输模型: L=40(1-O.004Hb)log(d)-18log(Hb)+21log(f)+80 (2) 其中,各参数的意义同(1)式。在WCDMA中,当f=2000MHz时,则上述两式简化为:Hata城市传播模型: L=161.17-13.82log(Hb)-(44.9-6.55log(Hb))log(d); 3G传播模型: L=149.32-18log(Hb)-40(1-0.004Hb)log(d)。

2. Okumura-hat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 GSM900MHz主要采用CCIR推荐的Okumura电波传播衰减计算模式。该模式是以准 平坦地形大城市区的中值场强或路径损耗作为参考,对其他传播环境和地形条件等因素分别以校正因子的形式进行修正。不同地形上的基本传输损耗按下列公式分别预测。 L(市区)=69.55+26.16lgf-13.82lgh1+(44.9-6.55lgh1)lgd-a(h2)-s(a) L(郊区)=64.15+26.16lgf-2[lg(f/28)]2-13.82lgh1+(44.9-6.55lgh1)lgd-a(h2) L(乡村公路)=46.38+35.33lgf-[lg(f/28)]2-2.39(lgf)2-13.82lgh1+(44.9-6.55lgh1)lgd-a(h2) L(开阔区)=28.61+44.49lgf-4.87(lgf)2-13.82lgh1+(44.9-6.55lgh1)lgd-a(h2) L(林区)=69.55+26.16lgf-13.82lgh1+(44.9-6.55lgh1)lgd-a(h2) 其中: f----工作频率,MHz h1---基站天线高度,m h2---移动台天线高度,m d----到基站的距离,km a(h2)---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dB a(h2)=(1.1lgf-0.7)h2-1.56lgf+0.8(中,小城市) =3.2[lg(11.75h2)]2-4.97(大城市) s(a)---市区建筑物密度修正因子,dB; s(a)=30-25lga (5%

MERS传播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201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工业学院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王×× 2.卢×× 3.唐××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以上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2015年7 月27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5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无线传播模型

2.2无线传播模型2.2.1无线传播机制?直射波:指在自由空 间中,电磁波沿直线 传播而不被吸收,且 不发生反射、折射和 散射等现象而直接到 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

2.2无线传播模型 2.2.1无线传播机制 ?反射波:指从其他物 体反射后到达接收点 的传播信号,反射波 信号强度次于直射波。

2.2.1无线传播机制 ?绕射波:指从障碍物 绕射后到达接收点的 传播信号。通常,绕 射波的强度与反射波 相当。 1

2.2.1无线传播机制 ?散射波:当波穿行的 介质中存在小于波长 的物体并且单位体积 内物体的个数非常巨 大时,会发生散射, 散射波信号强度相对 较弱。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Technology Zhenzhou Tang @ Wenzhou University 1 2

2.2 无线传播模型 2.2.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为了给通信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人们通过理论分析或实测等方法,对电磁波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传播特性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总结和建立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数学模型。我们将这些模型称为无线传播模型(Propagation Model )。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Free Space Propagation Model )是最简单、理想情况的无线电波传播模型。 PG G λ 2 P (d ) = t t r r (4π)2 d 2 L ?? 4πd ?2 ? 10 l og P r = 10 log P t + 10 log G t + 10 log G r - 10 log L - 10 log ? ??? ? ? λ ? ?? Wireless and Mobile Networks Technology Zhenzhou Tang @ Wenzhou University 13

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

SARS传播的数学模型 摘要 通过对题目附件1的SARS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加深了对SARS的认识和了解。根据传染病的传播特点,建立了关于SARS病人率和疑似病人率两个常微分方程模型。以所给数据为基本依据,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计算,与图形模拟方法求得模型中的有 关参数。当λ 1=1.5 和λ 2 =1时,理论图形与实际图形有良好的吻合,分别得到了SARS 病人率和疑似病人率比较符合实际数据的变化图,能正确地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他们对于模型中的参数有非常强的灵感性,λ 1 的值作微小的改变对于整个疫情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政府采取对SARS疫情的有关措施是完全正确的。本文重点分析了关于SARS病人率的模型一,根据求得的参数,利用相轨线理论对结果加以分析并对整个疫情作出预测,并推论出SARS病人率关于t的表达式i(t),然后提出了对传染病的控制方案,同时列举了具体方法,并论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用其它地区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说明模型的参数有区域性。 关键词:SARS 微分方程曲线拟合数学模型相轨线

一、问题的提出 SARS俗称非典型肺炎,是21世纪第一个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传染病。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深受其害:SARS的爆发和蔓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与SARS顽强抗争,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胜利,并从中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在没有找出真正病因和有效治愈方法前,政府采取的强制性政策对抑制SARS自然发展最有效办法。而本题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对SARS传播规律进行定量地分析、研究,为预测和控制SARS蔓延提供可靠、足够的信息,无论对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模型的假设 1.地总人数N可视为常数,即流入人口等于流出人口。 2.据人口所处的健康状态,将人群分为:健康者,SARS病人,退出者(被治愈者、免疫者和死亡者)。 3.在政府的强制措施下,人口基本不流动,故无病源的流入和流出,避免了交叉感染,降低了感染基数。 4.隔离的人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不具有传染性。 5.SARS康复者二度感染的概率为0。 6.国家完善了监控手段,加强了对SARS病毒监控的力度,故可假设所有感染SARS 病毒的人群都进入了SARS病人类和疑似类。 7.由于对SARS病原体的研究不够深入,无有效药物可以使人体免疫,同时SARS病毒感染后,大量繁殖,破坏免疫系统,故不可免疫。 三、模型的建立 (一)参数的设定和符号说明 s(t):t时刻健康者在总体人群中的比例 i(t):t时刻SARS病人在总体人群中的比例 l(t):t时刻疑似病人在总体人群中的比例 r(t):t时刻被治愈者、死亡者和免疫者在总体人群中的比例之和。 λ:SARS病人日接触率。为每个病人每天有效接触(足以使健康者受感染变为病人)1 的平均人数。 u:日治愈率。为每天被治愈的病人占病人总数的比例。 α:日转化率。为每天危险群体中的疑似病人被确诊为SARS患者的比例。 η:日死亡率。为每天SARS病人死亡的数量和当天病人总数量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