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检验大纲

寄生虫检验大纲
寄生虫检验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试用)

一、前言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在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活动和生存繁殖规律,阐明寄生虫和人体及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认识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掌握常用的寄生虫检验技术,为临床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服务,并了解控制与消灭寄生虫的基本理论和原则,适应寄生虫病防治的需要。

本课程应在病理解剖学、免疫学授课之后进行。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学》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昆虫学和寄生虫检验技术。以我国重要的人体寄生虫为主要内容,重点讲授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及实验诊断,加强寄生虫检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检验技术的训练。适当介绍祖国医学对寄生虫和寄生虫病认识与贡献及国内外在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中的成就。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本专业外文词汇,为培养学生逐步阅读外文书刊创造条件。本大纲根据本门课程的地位和设置要求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写。

二、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篇总论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等重要概念;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原则。

熟悉的内容: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及生理的影响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教学内容要点]

一、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学的定义、目的、内容。

二、寄生现象

共栖、共生、寄生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概念;寄生虫的种类(体内、体外、兼性、专性宿生、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保虫宿主);宿主的种类(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及生理的影响;寄生虫的生活史。

三、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和抗原性物质的作用。

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各种寄生虫病的免疫类型,免疫病理,免疫逃避。

四、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人源性,动物源性。

2、传播途径:感染期,感染方式。

3、易感者:人群免疫状态。

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社会因素。我国防治寄生虫病的重大成就。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1、控制与消灭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五、寄生虫病检验目的与方法

检验目的:了解寄生虫感染的存在、感染程度,从而确立诊断,并为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检验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查、免疫学诊断两大部分。

第二篇医学蠕虫

第一章线虫

[教学时数]7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蠕虫的概念和分类;线虫形态特征;蛔虫、鞭虫、蛲虫、钩虫、丝虫和旋毛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熟悉的内容:幼虫移行症;粪类圆线虫、结膜吸吮线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其他线虫东方毛圆线虫、美丽筒线虫、广州管圆线虫结膜吸吮线虫

[教学内容要点]

蠕虫的概念、特征、分类、生活史(土源性蠕虫,生物源性蠕虫),幼虫移行症。

第一节概述

形态、生活史、重要虫种。

第二节似蚓蛔线虫(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

形态:成虫,虫卵特征(受精、未受精、脱蛋白膜卵)。

生活史: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径,感染期和感染方式,体内移行。

致病:幼虫、成虫的致病作用及并发症。

实验诊断:粪便直接涂片法,加藤厚涂片法查卵,虫体鉴定等。

流行(分布、因素),防治。

第三节毛首鞭形线虫(鞭虫)(Trichuris trichiura)

简述形态(成虫外形,虫卵特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第四节蠕形住肠线虫(蛲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形态:成虫特征(头翼、食道球),虫卵特征。

生活史:寄生部位、产卵特征、感染方式、寿命。

致病:肛门搔痒、异位寄生。

实验诊断:透明胶纸法,肛门拭子法,查成虫。

流行(分布、因素)与防治。

第五节钩虫

种类: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toma duodenate)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形态:两种钩虫成虫主要鉴别点(体态、口囊、交合伞),虫卵特征。

生活史: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径,感染期和感染方式,体内移行。

致病:幼虫、成虫致病作用及机理。

实验诊断: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饱和盐水漂浮法查卵,钩蚴培养法,虫卵计数。

流行(分布、因素)与防治。

第六节丝虫

种类:班氏关策线虫(Wuchereria bancrofi)

马米布鲁线虫(Brugia maiayi)

形态:成虫特征,两种微丝蚴鉴别(体态、体核、头间隙、尾核)。

生活史:在人体内发育(成虫寄生部位,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在蛟体内发育(感染期、感染方式)。

致病:急性期(全身过敏反应,局部淋巴系炎症)。

慢性期(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

实验诊断:血液检查微丝蚴(采血时间、鲜血片法、厚血片法、浓集法),免疫学诊断流行(分布、因素)与防治(我国的防治成就)。

第七节旋毛形线虫(旋毛虫)(Trichinetta spiratis)

简介形态(成虫,幼虫形态特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病原检查,免疫学诊断),流行与防治。

第八节其他线虫

简介粪类圆线虫(Strongytoides stercoratis)

东方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tus orientatis)

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

结膜吸吮线虫(Thetazia callipaeda)

第二章棘头虫

[教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猪巨吻棘头虫生活史和致病

熟悉的内容:猪巨吻棘头虫形态和防治

[教学内容要点]

猪巨吻棘头虫(Macraca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形态,生活史(寄生部位,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感染期及感染方式),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第三章吸虫

[教学时数]6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吸虫的形态与生活史特征;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血吸虫形态(成虫特征,虫卵特征),生活史(寄生部位,中间宿主,感染期及感染方式),致病,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浓集法),流行与防治。

熟悉的内容:斯氏狸殖吸虫的形态和致病。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其他吸虫:肝片形吸虫、猫后睾吸虫等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概述

形态、生活史、重要虫种。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形态:成虫特征(外形、口腹吸盘,消化系及生殖系),虫卵特征。

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径,幼虫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感染期及感染方式。

致病:

实验诊断: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浓集法,消化法)十二指肠引流物检查,免疫学诊断。

流行(分布、因素)与防治。

第三节布氏姜片虫(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

形态(成虫特征,虫卵特征),生活史(寄生部位,在中间宿主体内和植物媒介上的发育,感染期及感染方式),致病,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浓集法),流行与防治。

种类:

一、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形态:成虫(外形,口、腹吸盘,消化系及生殖系),虫卵特征。

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径,幼虫在第一、第二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感染期及感染方式,童虫在人体内的移行,异位寄生。

致病:童虫、成虫在体内移行的损伤,成虫所致肺部病变,异位寄生。

实验诊断:痰及粪便内检查虫卵,皮下结节活检,免疫学诊断。

流行(分布、因素)与防治。

二、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

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与防治。

第五节日本血吸虫(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形态:成虫(雌、雄成虫特征),虫卵特征,毛蚴和尾蚴特征。

生活史:成虫寄生部位,卵排出途径,毛蚴孵化及其影响因素,在钉螺体内发育,感

染期及感染方式,童虫的移行。

致病:尾蚴、童虫、成虫引起的病变,虫卵致病作用。

免疫:伴随免疫、免疫病理。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直接涂片法、浓集法,毛蚴孵化法,活组织检查

免疫学诊断(环卵沉淀,尾蚴膜反应等)。

流行(分布、因素)与防治(我国防治血吸虫病的成就和现状。)

第六节其他吸虫

简介肝片形吸虫(Fasciota hepatia)

猫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fetineus)等。

第四章绦虫

[教学时数]4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绦虫的形态和生活史特征;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包生绦虫、微小膜壳绦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熟悉的内容:缩小膜壳绦虫、多房棘球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其他绦虫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概述

分类,形态,生活史。

第二节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

形态:成虫(外形、大小、头节、成节、孕节特点),囊尾蚴及虫卵特征。

生活史:成虫与囊尾蚴寄生部位,虫卵、孕节排出途径,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感染期及感染方式。

致病:成虫及囊尾蚴的致病作用。

实验诊断:绦虫病的检查(粪检孕节,虫卵及头节检查在考核疗效中的意义),囊虫病的检查(活组织检查,免疫学诊断)。

流行(分布、因素)与防治。

第三节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Teaenia sagintus)

重点讲解形态,生活史与猪带绦虫的不同点。

第四节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

形态:成虫特征,棘球蚴特征,虫卵。

生活史:动物间传播,人的感染。

致病:棘球蚴的致病作用。

实验诊断:免疫学诊断(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病原检查(检查的时机及棘球蚴砂的检查)。

流行(分布、因素)与防治。

第五节简述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ttilocularis)

第六节微小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

形态(成虫、虫卵特征),生活史(能在一个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第七节简介缩小膜壳绦虫(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

第八节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

简介形态,生活史,致病(重点介绍裂头蚴的致病作用),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第三篇医学原虫

第五章概述

[教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原虫的运动及生殖方式,生活史类型和致病特点

熟悉的内容:原虫的分类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原虫的代谢

[教学内容要点]

原虫的概念、形态、生理(运动、营养、代谢、生殖),生活史类型、致病特点及分类。

第六章根足虫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溶组织内阿米巴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熟悉的内容: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的种类,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非致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齿龈内阿米巴、微小内蜓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形态: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包囊。

生活史:包囊——小滋养体——包囊的基本型,大滋养体的寄生部位。

致病:大滋养体的致病作用,临床分型。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粪检滋养体和包囊—直接涂片法,碘染色法,浓集法,Lawtess 快速染色法,铁苏木素染色法,活组织检查,培养法)。

免疫学诊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流行(分布、因素)与防治。

第二节非致病阿米巴

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

哈氏内阿米巴(Entamoeba hartmanni)

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tis)

微小内蜓阿米巴(Endolimax nana)

布氏嗜碘阿米巴(Iodamoeba butcshtii)

以上五种阿米巴与溶组织内阿米巴作形态比较。

第三节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

简介种类,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第七章鞭毛虫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杜氏利什曼原虫、阴道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熟悉的内容:贾第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其他鞭毛虫:人毛滴虫、口腔毛滴虫、脆弱双核阿米巴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

寄生于人体的利什曼原虫种类

形态:无鞭毛体,前鞭毛体。

生活史:白蛉体内的发育,人体内的发育。

致病:黑热病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穿刺检查、皮肤活检、培养、动物接种),血清学诊断。

流行(分布、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与防治(我国防治黑热病的成就及现状)。

第二节阴道毛滴虫(阴道滴虫)(Trichomonas vaginatis)

形态:形态特征,运动方式。

生活史:寄生部位,传播方式。

致病:阴道滴虫的致病机理。

实验诊断:直接涂片法,涂片染色法,培养法。

流行与防治。

第三节蓝氏贾第鞭毛虫(贾第虫)(Giarcia lambia)

形态(滋养体,包囊),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第四节其他鞭毛虫

简述人毛滴虫(Trichomonas hominis)

口腔毛滴虫(Trichomonas buccalis)

脆弱双核阿米巴(Dientamoeba fragilis)

第八章孢子虫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疟原虫的种类、形态(红细胞内发育形态),生活史,致病,免疫,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熟悉的内容:刚地弓形虫、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

形态(滋养体,包囊),生活史,致病。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其他孢子虫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疟原虫(Plasmodium)

种类: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

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

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

形态:疟原虫的基本结构与形态;四种疟原虫的鉴别,重点讲解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生活史:以间日疟原虫为代表,人体内发育(红外期,红内期,配子体形成),蚊体内发育。

致病:潜伏期、疟疾发作、再燃与复发,贫血,脾肿大。

免疫: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免疫病理。

实验诊断:病原检查(薄、厚血片的制作及染色);

免疫学诊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

流行(分布、因素)与防治(介绍我国防治疟疾的成就及现状)。

第二节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形态(滋养体,包囊),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

第三节其他孢子虫

简介长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carriuii)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等

第九章纤毛虫

简介结肠小袋纤毛虫(Batantidium coti)

第四篇医学节肢动物

第十章概述

[教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节肢动物形态特征,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危害

熟悉的内容:医学节肢动物分类、防制原则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医学节肢动物生态

[教学内容要点]

分类,形态特征,生活史(变态),生态,对人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传病的方式),防制原则。

第十一章蛛形纲

[教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疥螨的形态、生活史、致病、防治

熟悉的内容:硬蜱、软蜱的形态、生活史、致病、防治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其他螨类:尘螨、粉螨、革螨、恙螨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蜱

简介硬蜱、软蜱(形态、生活史、生态及对人的危害)。

第二节螨

一、疥螨: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

二、蠕形螨:种类、形态、实验诊断。

三、其他螨类:简介尘螨、粉螨、革螨、恙螨。

第十二章昆虫纲

[教学时数]1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蝇蛆的致病及实验诊断

熟悉的内容:蚊、蝇的分类、生活史、生态、危害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白蛉、蚤、虱的生活史及危害

[教学内容要点]

一、蚊:形态、分类(鉴别三属蚊)、生活史、生态、危害。

二、蝇:形态、生活史、生态、危害。

重点介绍蝇蛆(致病及实验诊断)

三、其他昆虫:简介白蛉、蚤、虱(形态特点及传播疾病)。

第五篇检验技术

第十三章病原学检查

[教学时数]3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显微镜测微器的使用;常用的粪便检查方法;虫卵计数法;血液检查;幼虫孵育法;肛拭法

熟悉的内容:粪便中原虫染色法;其他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活组织检查法;原虫的人工培养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寄生虫标本的固定与保存;动物接种与病原分离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显微镜测微器的使用

第二节粪便检查

一、湿片法: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碘染色法。

二、浓集法:

1、加藤氏厚片法。

2、漂浮法:饱和盐水漂浮法,硫酸锌浮聚法。

3、沉淀法:自然沉淀法,离心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醛醚沉淀法,汞碘醛离心沉淀法。

4、尼龙袋集卵法。

三、虫卵计数法:改良加藤法,小管漂浮法,洪氏法,司(stoll)氏法。

四、幼虫孵育法:钩蚴培养法,血吸虫毛蚴孵化法。

五、粪便中蠕虫的检查和鉴定:

1、虫体收集方法:拣虫,水洗沉淀,冲洗过筛。

2、虫体检查和鉴定方法:直接观察、压片、乳酸酚透明。

六、粪便中原虫染色法:铁苏木素快速染色法,lawless快速染色法,三色染色法。

七、寄生虫标本的固定与保存:

1、固定保存标本的意义。

2、常用固定液及其配制。

3、原虫的固定与保存。

4、蠕虫虫体及虫卵的固定与保存。

第三节肛拭法

一、透明胶纸法。

二、棉拭子法。

第四节血液,骨髓检查

一、血中微丝蚴的检查:鲜血片法,厚血片法,离心浓集法,微孔薄膜过滤浓集法,海群生诱出法。

二、血中疟原虫的检查:采血(时间、部位),血膜制作(厚、薄血膜),染色(瑞氏和姬氏染色法)。

三、骨髓内利什曼原虫检查:骨髓穿刺物涂片染色法。

第五节其他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一、痰液检查:直接涂片法,消化沉淀法。

二、尿液检查:离心沉淀法。

三、阴道分泌物检查:直接涂片法,涂片染色法。

四、十二指肠引流物检查:离心沉淀法。

五、口腔物检查:直接涂片法。

六、脑脊液检查:离心沉淀法。

七、支气管洗出物检查。

第六节活组织检查法

一、压片法

二、切片法

三、涂片法

第七节原虫的人工培养

一、常用培养基及其制备。

二、阿米巴、利什曼原虫、阴道滴虫的培养。

第八节动物接种与病原分离

旋毛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

第十四章免疫学诊断

[教学时数]2学时

[目的要求]重点掌握内容:皮内试验;环卵沉淀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熟悉的内容: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放射免疫测定

一般了解和自学内容:抗原、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教学内容要点]

第一节抗原、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一、抗原的制备与纯化:寄生虫抗原的材料来源与制备。

二、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第二节免疫诊断技术

一、皮内试验

二、凝集试验:间接血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

三、沉淀试验:环卵沉淀试验,尾蚴膜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免疫电泳,对流免疫电泳。

四、标记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放射免疫测定。

三授课时数分配表

四课程的考核办法由题库出题考试,理论成绩占80%,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题

(单选和多选)、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病例分析

五参考书目统编教材

实验教学大纲

一前言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培养合格的高级检验必须掌握常用的寄生虫检验技术。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学》实验教学内容包括线虫、吸虫、绦虫、原虫和节肢动物标本形态及寄生虫常用的检验方法。实验教学应在加强对寄生虫形态和实验诊断方法掌握的同时,强化对寄生虫检验技术的训练,以达到本门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掌握常见寄生虫的形态和实验诊断方法。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操作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严谨的科学素养和工作作风。实验课总学时为32学时,本大纲根据本门课程的地位和设置要求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写。

二实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表

线虫:8学时

吸虫:6学时

绦虫:4学时

原虫:8学时

节肢动物:2学时

检验技术:4学时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线虫(上)

目的和要求:掌握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形态,熟悉其实验诊断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实验二:线虫(下)

目的和要求:掌握丝虫、旋毛虫、结膜吸允线虫、猪巨吻棘头虫形态,熟悉其实验诊断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实验三:吸虫(上)

目的和要求:掌握肝吸虫、肺吸虫形态,熟悉其实验诊断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实验四:吸虫(下)

目的和要求:掌握姜片虫、血吸虫形态,熟悉其实验诊断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实验五:绦虫

目的和要求:掌握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包生绦虫、微小膜壳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形态,熟悉其实验诊断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实验六:原虫(上)

目的和要求:掌握阿米巴、疟原虫、弓形虫形态,熟悉其实验诊断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实验七:原虫(下)、医学节肢动物

目的和要求:掌握阴道滴虫、利什曼原虫、蝇蛆、疥螨、蠕形螨形态,熟悉其实验诊断方法。熟悉蚊、蝇、蚤、虱形态。

教学时数:4学时。

四考核办法: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成绩占20%

附:实验标本及实验操作内容

线虫部分

似蚓蛔线虫受精、未受精虫卵,脱旦白膜及含蚴卵,雌雄成虫大体及解剖标本,唇瓣,病理标本(胆道蛔虫,蛔虫性肠梗阻)。

毛首鞭形线虫虫卵,雌雄成虫大体标本,寄生部位病理标本。

蠕形住肠线虫虫卵,成虫头翼食道球标本,雌雄成虫大体,含虫阑尾切片病理标本。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虫卵,两种钩虫口囊,交合伞,两种钩虫

美洲板口线虫成虫大体标本,肠病理标本,丝状蚴

旋毛形线虫幼虫囊包(压片成切片)。

班氏吴策线虫两种微丝蚴(染色标本和活体标本)

马来布鲁线虫成虫,病理标本(或照片)。

结膜吸允线虫成虫

猪巨吻棘头虫成虫,虫卵

吸虫部分

华支睾吸虫虫卵,成虫(大体及玻片标本),尾蚴,囊蚴,肝病理标本,中间宿主(沼螺,豆螺及涵螺等,淡水鱼、淡水虾)。

卫氏并殖吸虫虫卵,成虫(大体及染色标本),尾蚴,囊蚴,肺、脑病理标本,中间宿主(川卷螺、小豆螺、石螺、蛄)。

布氏姜片虫虫卵,成虫(大体及玻片标本),囊蚴,中间宿主(扁卷螺、荸荠、菱角、茭白)。

日本血吸虫虫卵,成虫(雌雄成虫大体及玻片标本,雌雄合抱)毛蚴,尾蚴,钉螺,病理标本(肝肠虫卵肉芽肿切片或压片)。

绦虫部分

链状带绦虫虫卵,两种绦虫头节(囊尾蚴压片)、孕节(注射

肥胖带绦虫黑汁),成节,成虫(大体标本)囊尾蚴,米猪肉。

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砂(玻片标本),棘球蚴(大体标本),成虫,病理标本。

微小膜壳绦虫虫卵,成虫(玻片及大体标本)。

曼氏迭宫绦虫虫卵,成虫,裂头蚴。

原虫部分

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包囊,活滋养体,病理标本。

结肠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哈氏内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微小内蜓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布氏嗜碘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齿龈内阿米巴滋养体

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前鞭毛体。

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染色及活标本)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包囊。

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各期薄血片标本,厚血片标本。

恶性疟原虫环状体,配子体

刚地弓形虫速殖子,包囊

卡氏肺孢子虫包囊

隐孢子虫卵囊

昆虫部分

蚊三属成蚊,卵及幼虫。

蝇成蝇(舍蝇、麻蝇、丽蝇、金蝇、绿蝇),蝇生活史,蝇蛆形态。

中华白蛉(雌、雄),蚤(雌、雄),虱(雌、雄成虫及卵),硬蜱(雌、雄),软蜱螨人疥螨,蠕形螨,革螨,粉螨,尘螨,恙螨(幼虫)。

技术操作部分(实验、示教、电教)

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碘染色法

饱和盐水漂浮法,硫酸锌浮聚法。

自然沉淀法,离心沉淀法,醛醚沉淀法,汞碘醛离心沉淀法。

尼龙袋集卵法。改良加藤法(虫卵计数),司(stoll)氏虫卵计数法。

钩蚴培养法,毛蚴孵化法。

铁苏木素快速染色法,Lawless快速染色法,三色染色法,改良抗酸染色法(隐孢子虫)。

肛拭法(透明胶纸法,棉拭子法)。

血液及骨髓检查厚、薄血膜的制作及染色(瑞氏及姬氏染色)(查疟原虫),鲜血片法,厚血膜制作及染色(查微丝蚴)、脾或骨髓涂片及染色(查无鞭毛体)。

组织检查肌肉压片法(查囊尾蚴、旋毛虫幼虫),鱼肉压片法(查华支睾吸虫囊蚴),肝、肠压片法(查血吸虫卵)

分泌物检查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口腔物直接涂片。

原虫培养阿米巴、阴道滴虫

动物接种小白鼠接种旋毛虫。

免疫学诊断环卵沉淀试验,尾蚴膜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间接血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寄生虫调查实践根据情况自行安排。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和参考答案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人是冈地弓形虫的终宿主 B. 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 C. 野猪是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 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 2. 感染期的定义是() 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D.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A. 丝虫病 B. 疟疾 C. 旋毛虫病 D. 血吸虫病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弓形虫 C. 蛔虫 D. 疟原虫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A. 人 B. 犬 C. 猪 D. 牛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 阴道毛滴虫 B. 蓝氏贾地鞭毛虫 C. 弓形虫 D. 杜氏利什曼原虫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A. 免疫学检查 B. 外周血涂片检查 C.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 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A. 蛔虫 B. 猪带绦虫 C. 鞭虫 D. 血吸虫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 A. 河流少 B. 无传染源 C. 人群抵抗力强 D. 无钉螺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子体 D.子孢子12.在人体肝胆管内寄生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旋毛虫 C. 华支睾吸虫 D. 钩虫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 脑 B. 肺 C. 眼 D. 肝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 海群生 B. 丙硫咪唑 C. 吡喹酮 D. 甲硝唑15.人体感染肺吸虫有可能是因为() A. 喝溪水,吃溪蟹、淡水鱼 B. 吃淡水虾、荸荠,喝生水 C. 喝溪水,吃海蟹、川卷螺 D. 吃溪蟹和蝲蛄,喝溪水 16.下述带绦虫卵的形态特点,哪一项最具有诊断意义()。 A、圆球形 B、小型虫卵 C、胚膜厚有放射状条纹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前言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及寄生虫检验技术。主要讲述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寄生虫病的发生及流行规律,掌握常用的寄生虫病检验技术,提高实验诊断水平,为正确治疗、预防寄生虫病提供可靠依据。 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一定数量专业外文词汇,适当介绍国内外有关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的文献。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42学时。实验课开出实验项目14项,实验开出率为100%。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实验1个。 第一部分理论部分 第一篇总论 目的: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等概念;掌握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及其意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因素及特点、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治原则;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范围、寄生虫的分类及寄生虫的营养代谢特点、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我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研究现状、进展、成就及任务。 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寄生现象——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定义。 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寄生虫的分类及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病的特点。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流行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防治原则。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第八章原虫概论 目的:掌握原虫、世代交替、滋养体、包囊的概念;医学原虫形态结构、生理及生活史的基本特征;原虫、世代交替、滋养体、包囊的英文专业名词;了解原虫的致病特点。 学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原虫的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 医学原虫的致病特点。 医学原虫的分类及其常见种类。 第九章叶足虫 目的: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和病原诊断方法, 注意溶组织内阿米巴与其他非致病阿米巴的形态鉴别;了解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特征、阿米巴病的流行与防治。 学时:1.5学时 教学内容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与生活史: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单核、双核、四核包囊的形态特征;基本生活史过程;肠腔型滋养体侵入肠壁组织的机制。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与表现。

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复习过程

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

实验检验技术 一、病原检查 1.粪便检查 (1)直接涂片法:适用于蠕虫卵、原虫检查 (活滋养体检查和包囊的碘液检查)。 (2)浓集法 1)加藤厚涂片法。 2)沉淀法:自然沉淀法主要用于蠕虫的检查、离心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适于比重较大的蠕虫卵检查、汞碘醛离心沉淀法适于原虫滋养体、包囊、蠕虫卵和幼虫的检查;醛醚沉淀法适于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检查。 3)漂浮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适于各种线虫卵、带绦虫卵等检查;硫酸锌离心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多数蠕虫卵等检查;蔗糖溶液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卵囊或孢子囊检查。 4)尼龙袋集卵法:主要适于血吸虫卵检查。 (3)虫卵计数法 1)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适于各种蠕虫卵计数。 2)小管浮聚计数法:适于大多线虫卵计数 (4)毛蚴孵化法:适于血吸虫病原体检查。 (5)钩蚴培养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7倍。 (6)带绦虫孕节检查法:肉眼可观察。 (7)常用原虫检查染色法:劳氏酸性品红-固绿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福氏快速苏木精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检查、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适于隐孢子虫卵囊检查。 2.肛门外检查 (1)肛门周围蛲虫虫卵检查:有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适于蛲虫、带绦虫检查。 (2)肛门周围蛲虫成虫检查:在肛门附近发现白色小虫,可进一步鉴定。 3.血液及骨髓检查 (1)检查微丝蚴:①新鲜血片检查法;②厚血膜法;③活微丝蚴浓集法;④离心浓集法。 (2)检查疟原虫:①新鲜血片检查法:采血、制片(薄血膜,厚血膜)、固定、染色;②定量血沉棕黄色层(QBC)检查法;③疟原虫计数法。 4.其他排泄物与分泌物检查 (1)痰液检查:适于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等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消化沉淀法。 (2)尿液和鞘膜积液检查:适于检查班氏微丝蚴,可用离心法。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适于检查阴道毛滴虫等,可用直接涂片法、悬滴法、涂片染色法。 (4)前列腺液检查:适于检查男性泌尿生殖道的阴道毛滴虫。 (5)十二指肠液检查:十二指肠液检查引流液检查适于粪便检查寄生虫阴性时使用;肠检胶囊法适于蓝氏贾第鞭毛虫。 (6)脑脊液检查:适于弓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大滋养体和肺吸虫卵等检查。 (7)浆膜腔积液检查:适于检查弓形虫、微丝蚴等。 5.活组织检查 (1)皮肤及皮下结节活检:适于检查利什曼原虫、蠕虫、疥螨和蠕形螨; (2)肌肉活检:适于检查旋毛虫幼虫、猪囊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等其他蠕虫; (3)淋巴结活检:适于检查利什曼原虫、弓形虫和丝虫成虫;

肠道寄生虫检验

消化道寄生虫的粪便检查 一、粪便中线虫的检查 (一)方法:主要采用直接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 1、直接涂片法:它是检查虫卵的最简单方法,但如果粪便中虫卵数量较少时则不易查到。在载玻片上滴1滴50%甘油水溶液(或生理盐水、普通水),取少量粪便与甘油水溶液混合,然后除去粪便中的粗渣,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检查,发现虫卵后,换取高倍镜检查。 2、饱和盐水漂浮法:该法的原理是应用比重较虫卵大的溶液作为检查用的漂浮液,使虫卵浮于液体表面,进行集中检查。取新鲜犬粪便5g放入50ml的烧杯内,再加入40毫升饱和盐水(在大烧杯内将水煮沸加入食盐,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搅匀,用两层纱布过滤到另一杯中,加饱和盐水到满杯,30分钟后,用铁丝圈与液面平行接触,蘸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二)病原体特征 1、犬蛔虫:包括犬弓首蛔虫、狮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虫卵近圆形,卵壳厚,表面呈蜂窝状,大小为68~ 85µm×64~72µm。狮弓首蛔虫虫卵近似圆形,卵壳光滑,大小为49~61µm 。有时在犬的粪便或呕吐物中可直接见到虫体。犬弓首蛔虫虫体浅黄色。雄虫长

50~llOmm,尾端弯曲,有交合刺两根;雌虫长90~180mm,尾端直。狮弓首蛔虫雄虫长35~70mm,有两根交合刺;雌虫长30~100mm,尾直而尖细。 2、犬钩虫:虫卵短椭圆形,浅褐色。新鲜虫卵内含8个卵细胞,虫卵大小为56~75µm×34~47µm。 3、犬鞭虫:病原体为犬狐毛首线虫,虫卵呈腰鼓状,黄褐色,两端有卵塞,壳厚、光滑,大小为70~89µm。 4、犬类圆线虫:寄生于犬的类圆线虫主要是粪类圆线虫。虫卵为椭圆形,壳薄、无色透明,大小为50~7µm×30~40µm。 5、泡翼线虫:虫体形似蛔虫。雄虫长13~45mm,雌虫长15~60mm。虫卵大小为42~60µm×29~42µm,虫卵在排出时已含有幼虫。 二、粪便中吸虫的检查 (一)方法:主要采用粪便沉淀检查法、尼龙筛淘洗检查法。 1、沉淀检查法:该法的原理是利用虫卵比水重,可自然沉于水底,便于集中检查。沉淀法多用于吸虫病和棘头虫病的诊断。 取粪便5g置于烧杯(或塑料杯)中,加100ml清水充分搅匀,再用金属筛或纱布滤过于另一杯中,滤液静置20分钟后倾去上层液,再加水与沉淀物重新搅拌、静置,如此反复水洗沉淀物多次,直至上层液透明为止,最后倾去上清液,用吸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和参考答案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人是冈地弓形虫的终宿主 C. 野猪是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 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2. 感染期的定义是( )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 A. 丝虫病 B. 疟疾 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弓形虫 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 A. 1 个 B. 2 个 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 A. 人 B. 犬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 阴道毛滴虫 B. 蓝氏贾地鞭毛虫 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 A. 免疫学检查 B. 外周血涂片检查 C.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 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 A. 蛔虫 B. 猪带绦虫 C. 鞭虫 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 ) 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 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子体 12.在人体肝胆管内寄生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旋毛虫 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 脑 B. 肺 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 海群生 B. 丙硫咪唑 A. 河流少 B. 无传染源 C. 人群抵抗力强 D. 无钉螺 ) B. 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 D.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C. 旋毛虫病 ) C. 蛔虫 ) C. 4 个 D. 血吸虫病 D. 疟原虫 D. 8 个 C . 猪 D. 牛 ) C. 弓形虫 D. 杜氏利什曼原虫 D. 血吸虫 ) C. 华支睾吸虫 ) C. 眼 ) C. 吡喹酮 D. 子孢子 D. 钩虫 D. 肝 D. 甲硝唑

寄生虫实验检验技术

实验检验技术 一、病原检查 1.粪便检查 (1)直接涂片法:适用于蠕虫卵、原虫检查 (活滋养体检查和包囊的碘液检查)。 (2)浓集法 1)加藤厚涂片法。 2)沉淀法:自然沉淀法主要用于蠕虫的检查、离心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适于比重较大的蠕虫卵检查、汞碘醛离心沉淀法适于原虫滋养体、包囊、蠕虫卵和幼虫的检查;醛醚沉淀法适于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检查。 3)漂浮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适于各种线虫卵、带绦虫卵等检查;硫酸锌离心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多数蠕虫卵等检查;蔗糖溶液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卵囊或孢子囊检查。 4)尼龙袋集卵法:主要适于血吸虫卵检查。 (3)虫卵计数法 1)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适于各种蠕虫卵计数。 2)小管浮聚计数法:适于大多线虫卵计数 (4)毛蚴孵化法:适于血吸虫病原体检查。 (5)钩蚴培养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7倍。 (6)带绦虫孕节检查法:肉眼可观察。 (7)常用原虫检查染色法:劳氏酸性品红-固绿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福氏快速苏木精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检查、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适于隐孢子虫卵囊检查。 2.肛门外检查 (1)肛门周围蛲虫虫卵检查:有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适于蛲虫、带绦虫检查。 (2)肛门周围蛲虫成虫检查:在肛门附近发现白色小虫,可进一步鉴定。 3.血液及骨髓检查 (1)检查微丝蚴:①新鲜血片检查法;②厚血膜法;③活微丝蚴浓集法;④离心浓集法。 (2)检查疟原虫:①新鲜血片检查法:采血、制片(薄血膜,厚血膜)、固定、染色;②定量血沉棕黄色层(QBC)检查法;③疟原虫计数法。 4.其他排泄物与分泌物检查 (1)痰液检查:适于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等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消化沉淀法。 (2)尿液和鞘膜积液检查:适于检查班氏微丝蚴,可用离心法。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适于检查阴道毛滴虫等,可用直接涂片法、悬滴法、涂片染色法。 (4)前列腺液检查:适于检查男性泌尿生殖道的阴道毛滴虫。 (5)十二指肠液检查:十二指肠液检查引流液检查适于粪便检查寄生虫阴性时使用;肠检胶囊法适于蓝氏贾第鞭毛虫。 (6)脑脊液检查:适于弓形虫、溶组织阿米巴大滋养体和肺吸虫卵等检查。 (7)浆膜腔积液检查:适于检查弓形虫、微丝蚴等。 5.活组织检查 (1)皮肤及皮下结节活检:适于检查利什曼原虫、蠕虫、疥螨和蠕形螨; (2)肌肉活检:适于检查旋毛虫幼虫、猪囊虫、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等其他蠕虫;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学习寄生虫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致病机制、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的或者辅助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健康。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思维分析能力和对寄生虫病诊断及防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之间的关系,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发育阶段,寄生虫感染人体的特点,传播的媒介,致病机制和致病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的原则,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与原则,特别是病原学检查的方法。能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选择,把握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并进行控制,能独立完成常见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三、教学容与要求

第一篇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临床寄生虫学基本概念,临床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医学寄生虫的目的和任务。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围的流行状况,热带病特别规划防治的7类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临床寄生虫的概念,目的和任务。学习的难点是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食源性寄生虫病。 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 一、寄生现象与寄生虫 1、共栖 2、互利共生 3、寄生 二、寄生虫分类 寄生虫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所分的类型 三、寄主的分类 四、寄生虫的生活史 第二节寄生虫的感染及致病作用 一、寄生虫的感染方式 1、经消化道感染 2、经皮肤感染 3、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 4、经接触感染 5、经胎盘感染 二、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1、夺取营养 2、机械性损伤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全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 一、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寄生生活 2、寄生虫 3、宿主 4、终宿主 5、中间宿主 6、保虫宿主 7、生活史 8、感染阶段 9、异位寄生 10、带虫免疫 11、伴随免疫 12、土源性蠕虫 13、生物源性蠕虫 (二)填空题 1、人体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蠕虫根据生活史中就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分为________蠕虫与_________蠕虫两大类。 3、人体感染蠕虫时,外周血液中_________细胞明显增多。 4、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寄生虫病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就是__________。 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有_________因素、_________因素与________因素。 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__________因素。 8、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医学蠕虫主要包括 A、线虫、吸虫、鞭毛虫 B、线虫、吸虫、绦虫 C、阿米巴、孢子虫、绦虫 D、吸虫、绦虫、阿米巴 E、线虫、绦虫、孢子虫 2、寄生生活就是指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 B、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害 C、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D、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E、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3、中间宿主就是指寄生虫 A、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B、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C、成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E、成虫阶段所寄生的脊椎动物 4、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就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 C、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播途径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5、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就是 A、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易发 B、常暴发性流行 C、多由动物传播给人 D、感染途径多样化 E、地方性、季节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2、列出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 3、分析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二、线虫纲 (一)名词解释 1、异嗜症 2、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3、象皮肿 (二)填空题 1、蛔虫卵包括________卵与________卵。 2、蛔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就是蛔虫的________阶段寄生引起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________与________。 3、儿童睡眠时常用手抓肛门周围皮肤痒处,可能因_______________雌虫在肛门周围________活动引起的。 4、蛲虫病的感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 5、钩虫有________与________两种,其中________钩虫成虫形态呈________形,________钩虫成虫形态呈________形。 6、钩虫成虫口囊内有成对的________或________。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全)复习课程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 —、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寄生生活 2、寄生虫 3、宿主 4、终宿主 5、中间宿主 6保虫宿主 7、生活史 8、感染阶段 9、异位寄生 10、带虫免疫 11、伴随免疫 12、土源性蠕虫 13、生物源性蠕虫 (二)填空题 1、人体寄生虫包括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大类。 2、蠕虫根据生活史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分为__________ 需虫和 ________ 需虫 两大类。 3、人体感染蠕虫时,外周血液中_________ 田胞明显增多。 4、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5、寄生虫病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是__________ 。 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有___________ 因素、________ 因素和 _________ 因素。 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素。 8 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原则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三)单项选择题 1、医学蠕虫主要包括 A、线虫、吸虫、鞭毛虫 B、线虫、吸虫、绦虫 C、阿米巴、抱子虫、绦虫 D、吸虫、绦虫、阿米巴 E、线虫、绦虫、抱子虫 2、寄生生活是指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 B、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害

C、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D、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E、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3、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 A、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B、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C、成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E、成虫阶段所寄生的脊椎动物 4、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 C、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播途径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5、寄生虫病流行特点是 A、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易发 B、常暴发性流行 C、多由动物传播给人 D、感染途径多样化 E、地方性、季节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2、列出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 3、分析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二、线虫纲 (一)名词解释 1、异嗜症 2、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3、象皮肿 (二)填空题 1、蛔虫卵包括_______ 冋和________ 际 2、蛔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蛔虫的________ 阶段寄生引起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________ 和_______ 。 3、儿童睡眠时常用手抓肛门周围皮肤痒处,可能因________________ 雌虫在肛门周围_______ 活动引起的。 4、晓虫病的感染方式有______ 、________ 和 ________ 。

寄生虫实验报告

寄生虫学实验报告 姓名:李政 专业:中医全科 学号:120503038 实验目的:掌握蛔虫卵·钩虫卵·蛲虫卵·鞭虫卵·微丝蚴·华支睾吸虫卵·布氏姜片虫虫卵·卫氏并吸虫虫卵·日本血吸虫虫卵·结肠阿米巴滋养体··间日疟原虫·绦虫卵的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观察各种虫卵及蚴虫及成虫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 1.蛔虫卵 蛔虫受精卵 人体肠道内最大的寄生线虫,成体略带粉红色或微黄色,体表有横纹,雄虫尾部常卷曲,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两种。前者金黄色,内有球形卵细胞,两极有新月状空隙;后者窄长,内有一团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颗粒。 2.钩虫卵

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约(56~76)um×(35~40)um,卵壳薄。随粪便排出时,卵内已含4~8个卵细胞,卵壳和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若患者便秘或粪便放置过久,卵内细胞可以可分裂为多个,成为桑椹期,甚至发育为幼虫期。各种钩虫卵在光镜下不易区别。 3.蛲虫卵 成虫细小,乳白色,呈线头样。雌虫大小约为8~13mm×0.3~0.5mm,虫体中部膨大,尾端长直而尖细,常可在新排出的粪便表面见到活动的虫体雄虫较小,大小约为2~5mm×0.1~0.2mm,尾端向腹面卷曲,雄虫在交配后即死亡,一般不易见到。虫卵无色透明,长椭圆形,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另一侧稍凸,大小约50~60μm×20~30μm,卵壳较厚,分为三层,由外到内为光滑的蛋白质膜、壳质层及脂层,但光镜下可见内外两层。刚产出的虫卵内含一蝌蚪期胚胎。

4.鞭虫卵 5.微丝蚴

形,与输卵管相通。劳氏管位于受精囊旁,也与输卵管相通,为短管,开口于虫体背面。卵黄腺呈滤泡状,分布于虫体的两侧,两条卵黄腺管汇合后,与输卵管相通。 2、虫卵 虫卵形似芝麻,淡黄褐色,一端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瘤。卵甚小,大小为27~35μm×12~20μm。从粪便中排出时,卵内已含有毛蚴。 7.布氏姜片虫 布氏姜片虫 成虫长椭圆形、肥厚,新鲜虫体呈肉红色,背腹扁平,前窄后宽,长20-75mm,宽8-20mm,厚0.5-3mm,体表有体棘,为人体中最大的吸虫。口吸盘近体前端,直径约0.5mm,腹吸盘靠近口吸盘后方,漏斗状,肌肉发达,较口吸盘大4-5倍,肉眼可见。咽和食管短,肠支呈波浪状弯曲,向后延至虫体末端;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半部。阴茎袋呈长袋状。卵巢具分支。子宫盘曲在卵巢和腹吸盘之间。缺受精囊,有劳氏管。卵黄腺颇发达,分布于虫体的两侧。生殖孔位于腹吸盘的前缘。卵呈椭圆形,大小为 130-140µm×80-85µm,淡黄色,卵壳薄,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卵细胞一个,卵黄细胞约20-40个。 8.卫氏并吸虫虫卵

寄生虫检验技术题目

一、总论 1、医学蠕虫主要包括( B) A、线虫、吸虫、鞭毛虫 B、线虫、吸虫、绦虫 C、阿米巴、孢子虫、绦虫 D、吸虫、绦虫、阿米巴 E、线虫、绦虫、孢子虫 2、寄生生活是指(C)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 B、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害 C、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D、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E、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3、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A) A、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B、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C、成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E、成虫阶段所寄生的脊椎动物 4、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D)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 C、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播途径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5、寄生虫病流行特点是(E) A、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易发 B、常爆发性流行 C、多由动物传播给人 D、感染途径多样化 E、地方性、季节性 二、线虫纲 6、关于蛔虫成虫形态结构的错误描述是(D) A、较大呈圆柱状 B、体表有横纹及侧线 C、雌雄异体 D、雄虫大于雌虫 E、有“品”字形的唇瓣 7、蛔虫卵与其他线虫卵的主要不同是(E) A、椭圆形 B、卵壳透明 C、内含卵细胞 D、呈棕黄色 E、有蛋白质膜 8、人是蛔虫的(A) A、终宿主 B、保虫宿主 C、第一中间宿主 D、第二中间宿主 E、转续宿主 9、关于蛔虫致病性的错误描述是(C) A、可引起阑尾炎 B、可引起肺炎 C、可引起皮炎 D、可引起胆道阻塞 E、可引起肠梗阻 10、诊断蛔虫病应检查(B) A、痰液 B、粪便 C、血液 D、尿液 E、脑脊液 11、与蛔虫病流行无关因素是(E) A、带虫者存在 B、粪便污染环境 C、饮食卫生不良 D、雌虫产卵量大 E、中间宿主存在 12、鞭虫卵最具有诊断价值的形态结构特征是(C) A、黄褐色 B、呈腰鼓形 C、有透明结节 D、卵壳较厚 E、内含卵细胞 13、蛲虫引起的常见疾病是(D) A、慢性腹泻 B、发热 C、异嗜症 D、肛门瘙痒 E、失眠 14、检查蛲虫卵的最佳时间是(A) A、清晨起床前 B、上午 C、中午 D、下午 E、晚上 15、检查蛲虫卵常用的方法是(D) A、直接涂片法 B、沉淀法 C、饱和盐水漂浮法 D、透明胶纸法 E、培养法

寄生虫检验 100道题答案

寄生虫检验 ——V 0.3.5 目录 第零章绪论 (2) 第一章线虫 (3) 蛔虫(似蚓蛔线虫) (3) 蛲虫(蠕形住肠线虫) (3) 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 (4) 鞭虫(毛首鞭形线虫) (4) 丝虫(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布鲁线虫) (4) 旋毛虫(旋毛形线虫) (5) 第二章吸虫 (5) 肝吸虫(华支睾吸虫) (5) 肺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6) 姜片虫(布氏姜片吸虫) (6) 血吸虫(日本裂体吸虫) (7) 第四章绦虫 (7) 绦虫【猪肉绦虫(链状带绦虫)和牛带绦虫(肥胖带绦虫)】 (7) 第五章医学原虫 (8) 阿米巴 (8)

疟原虫 (9) 阴道毛滴虫 (10) 其他 (10) 第零章绪论 1、医学蠕虫:线虫、吸虫、绦虫。 2、中间宿主: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3、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寄生虫对宿主的机械性损伤包括:堵塞腔道、压迫组织。 5、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6、吸虫幼虫进行无性增殖的宿主是:淡水螺。 7、人体寄生吸虫的繁殖方式是:幼虫行无性生殖,成虫行有性生殖。 8、土源性蠕虫生活史的特点是:卵和(或)幼虫在外界环境中发育,在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大多数线虫。 9、生物源性蠕虫的生活史特点是:幼虫均需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才能感染人体。所有的吸虫和棘头虫,大部分绦虫及少数线虫(丝虫、旋毛虫…) 10、ELISA常用于诊断:血吸虫病。 11、寄生虫病流行特点是:地方性、季节性。 12、寄生虫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13、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包括:掠夺营养、机械性损伤、毒性作用、免疫损伤。 14、内含毛蚴的寄生虫卵有:感染性蛔虫卵、日本血吸虫卵、华支睾吸虫卵。 15、水洗沉淀法:利用虫卵比重较水大的原理、适用于大量收集虫卵、适用于大量收集肠道原虫包囊、较其他方法复杂、费时。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全)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寄生虫检验技术习题集 一、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寄生生活 2、寄生虫 3、宿主 4、终宿主 5、中间宿主 6、保虫宿主 7、生活史 8、感染阶段 9、异位寄生 10、带虫免疫 11、伴随免疫 12、土源性蠕虫 13、生物源性蠕虫 (二)填空题 1、人体寄生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蠕虫根据生活史中是否需要中间宿主可分为________蠕虫和_________蠕虫两大类。 3、人体感染蠕虫时,外周血液中_________细胞明显增多。 4、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寄生虫病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是__________。 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有_________因素、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 7、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_____因素。 8、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单项选择题 1、医学蠕虫主要包括 A、线虫、吸虫、鞭毛虫 B、线虫、吸虫、绦虫 C、阿米巴、孢子虫、绦虫 D、吸虫、绦虫、阿米巴 E、线虫、绦虫、孢子虫 2、寄生生活是指 A、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益 B、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都受害 C、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一方受害

D、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E、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3、中间宿主是指寄生虫 A、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B、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C、成虫阶段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阶段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E、成虫阶段所寄生的脊椎动物 4、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 C、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传播途径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5、寄生虫病流行特点是 A、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易发 B、常暴发性流行 C、多由动物传播给人 D、感染途径多样化 E、地方性、季节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寄生虫对宿主的致病作用。 2、列出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 3、分析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二、线虫纲 (一)名词解释 1、异嗜症 2、微丝蚴夜现周期性 3、象皮肿 (二)填空题 1、蛔虫卵包括________卵和________卵。 2、蛔虫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蛔虫的________阶段寄生引起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儿童睡眠时常用手抓肛门周围皮肤痒处,可能因_______________雌虫在肛门周围________活动引起的。 4、蛲虫病的感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钩虫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其中________钩虫成虫形态呈________形,________钩虫成虫形态呈________形。

临床检验技士-寄生虫学及检验 讲义 02

第二章医学蠕虫 一、线虫和棘头虫 二、吸虫 三、绦虫 一、线虫和棘头虫 线虫隶属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无脊椎动物中一个很大的类群,不但种类多,而且数目也极大。 大多数线虫营自生生活,广泛分布在淡水、海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营寄生生活的只是其中很少的种类,常见的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有10余种。重要的有蛔虫、钩虫、丝虫和旋毛虫等。 线虫概述 (1)形态 成虫:典型的线虫呈两侧对称的圆柱形,前端一般较钝圆,后端逐渐变细,体不分节。寄生人体的线虫,不同种类虫体的大小长短相差悬殊。除极少数虫种外,均为雌雄异体。雄虫一般比雌虫小,且尾端多向体腹面卷曲或膨大。 虫卵:寄生线虫的虫卵一般为卵圆形,卵壳呈黄色、棕黄色或无色。 卵壳主要是由三层组成:外层较薄,来源于受精卵母细胞的卵膜,称为卵黄膜或受精膜,由脂蛋白构成;中层较厚,称为壳质层,含壳质及蛋白质,能抵抗外界的机械压力,是卵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层薄,称为脂层或称蛔甙层,含脂蛋白和蛔甙,具有调节渗透作用的重要功能。

自人体内排出时,虫卵内细胞发育的程度因虫种而异,有的线虫卵内的细胞尚未分裂,如受精蛔虫卵;有的已分裂为数个细胞,如钩虫卵;有的则已发育为蝌蚪期胚,如蛲虫卵;有的虫种,虫卵内的胚胎在子宫内已发育成熟,排出时已为幼虫阶段,如丝虫。 (2)生活史:包括卵、幼虫和成虫三个发育阶段。线虫的生活史以有无中间宿主分为两种类型:①属土源性蠕虫的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期卵或感染期幼虫;②属生物源性蠕虫的线虫需中间宿主。 (3)致病:寄生线虫机械性破坏和毒性作用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虫种、寄生数量、发育阶段、寄生部位以及人体对寄生虫的防御能力与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感染阶段为幼虫的寄生线虫,当幼虫侵入皮肤时,可以引起皮炎;当幼虫在体内移行或寄生于组织内时,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或全身反应。 成虫致病多与寄生部位有关,一般均可导致组织出现损伤、出血、炎症和细胞增生等病变。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LM)。 (1)形态:①成虫:虫体为长圆柱状,头、尾端略细,形似蚯蚓;②虫卵:有受精卵(宽椭圆形)和未受精卵(长椭圆形)两种。 (2)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以空肠最多。 (3)致病:幼虫致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超敏反应。成虫致病:是致病的主要阶段,可引起营养不良、变态反应、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胰腺炎和肠梗阻等并发症。 (4)病原检查:查见虫卵和成虫是确诊的依据,常用标本为粪便,方法有粪便直接涂片法、浓集法(饱和盐水浮聚法、自然沉淀法、加藤厚涂片法)。免疫诊断可作猪蛔虫原体腔液或感染期卵抗原血凝试验(IHA)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5)流行:蛔虫的分布呈世界性,尤其在温暖、潮湿和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蛔虫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农村人群的感染率仍高达60%~90%。 蛔虫病人和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蛔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无需中间宿主而直接发育为感染期卵。蛔虫产卵量大,虫卵对外界理、化等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强,在荫蔽的土壤中或蔬菜上,一般可活数月至一年。 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施肥,或儿童随地解便是造成蛔虫卵污染土壤、蔬菜或地面的主要方式。鸡、犬、蝇类的机械性携带,也对蛔虫卵的散播起一定作用。人因接触被虫卵污染的蔬菜,经口吞入附在手指上的感染期卵;或者食用被虫卵污染的生菜、泡菜和瓜果等而受到感染。人群感染蛔虫的季节与当地气候、生产活动等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主要在春、夏季节。 (6)防治原则:对蛔虫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个方面。 经典例题 似蚓蛔线虫的感染阶段是

临床检验技师寄生虫学及检验实验检验技术讲义

第五章实验检验技术 一、病原检查 1.粪便检查 (1)直接涂片法:适用于蠕虫卵、原虫检查(活滋养体检查和包囊的碘液检查)。 (2)浓集法 1)加藤厚涂片法。 2)沉淀法:自然沉淀法主要用于蠕虫的检查、离心沉淀法、倒置沉淀法适于比重较大的蠕虫卵检查、汞碘醛离心沉淀法适于原虫滋养体、包囊、蠕虫卵和幼虫的检查;醛醚沉淀法适于蠕虫卵和原虫包囊的检查。 3)漂浮法:饱和盐水漂浮法适于各种线虫卵、带绦虫卵等检查;硫酸锌离心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多数蠕虫卵等检查;蔗糖溶液漂浮法适于原虫包囊、卵囊或孢子囊检查。 4)尼龙袋集卵法:主要适于血吸虫卵检查。 (3)虫卵计数法 1)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适于各种蠕虫卵计数。 2)小管浮聚计数法:适于大多线虫卵计数。 (4)毛蚴孵化法:适于血吸虫病原体检查。 (5)钩蚴培养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高7倍。 (6)带绦虫孕节检查法:肉眼可观察。 (7)常用原虫检查染色法:劳氏酸性品红-固绿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检查、福氏快速苏木精染色法适于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和包囊检查、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适于隐孢子虫卵囊检查。 2.肛门外检查 (1)肛门周围蛲虫虫卵检查:有透明胶纸法、棉签拭子法,适于蛲虫、带绦虫检查。 (2)肛门周围蛲虫成虫检查:在肛门附近发现白色小虫,可进一步鉴定。

肛门周围蛲虫虫卵及成虫检查 3.血液及骨髓检查 (1)检查微丝蚴:①新鲜血片检查法;②厚血膜法;③活微丝蚴浓集法;④离心浓集法。 (2)检查疟原虫:①新鲜血片检查法:采血、制片(薄血膜,厚血膜)、固定、染色;②定量血沉棕黄色层(QBC)检查法;③疟原虫计数法。 4.其他排泄物与分泌物检查 (1)痰液检查:适于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蛔蚴等检查,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消化沉淀法。 (2)尿液和鞘膜积液检查:适于检查班氏微丝蚴,可用离心法。 (3)阴道分泌物检查:适于检查阴道毛滴虫等,可用直接涂片法、悬滴法、涂片染色法。 检查阴道毛滴虫

初级检验师(寄生虫学及检验)练习

第一章总论 一、A1 1、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除地方性和季节性外,还具有 A、社会性 B、自然疫源性 C、广泛性 D、多样性 E、反复性 2、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 A、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B、寄生虫发育和繁殖的方式 C、寄生虫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全过程 D、寄生虫寄生生活的整个过程 E、寄生虫在中间宿主和终宿主的寄生活动 3、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D、温度,湿度,地质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4、有些寄生虫完成一代发育有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两种生殖方式,这种现象叫 A、幼体增殖 B、世代交替 C、无性或有性生殖 D、孢子生殖 E、配子生殖 5、人是蛔虫的 A、终宿主 B、转续宿主 C、中间宿主 D、保虫宿主 E、中间宿主和终宿主 6、机会致病寄生虫是 A、免疫功能正常时易感染的寄生虫 B、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 C、偶然寄生虫 D、体外寄生虫 E、暂时性寄生虫 7、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定义是 A、脊椎动物传给人的寄生虫病 B、人传给脊椎动物的寄生虫病 C、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 D、脊椎动物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

E、人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 8、所谓自然疫源地是指传染病(含寄生虫病) A、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地区 B、在动物之间传播的地区 C、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的未开发地区 D、在人之间严重传播的地区 E、在首次发现传播给人的地方 9、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是 A、治疗病人 B、治疗带虫者 C、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D、消灭保虫宿主 E、病人和带虫者要隔离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①地方性;②季节性;③自然疫源性。 【答疑编号100014382】 2、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的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答疑编号100014380】 3、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寄生虫病的流行基本环节:①传染源;②传播途径;③易感人群。 【答疑编号100014377】 4、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有些寄生虫兼有以下两种生殖方式才能完成一代的发育,即无性生殖世代和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称为世代交替。 【答疑编号100014375】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和参考答案word精品

寄生虫学及检验习题 、单项选择题 1.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人是冈地弓形虫的终宿主 C. 野猪是斯氏狸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D. 猫是华支睾吸虫的保虫宿主2. 感染期的定义是( )A. 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 B. 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 C. 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3.需夜间检查诊断的寄生虫病是( ) A. 丝虫病 B. 疟疾 4.只需要一种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弓形虫 5.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内核的数目通常是( A. 1 个 B. 2 个 6.旋毛虫的主要保虫宿主是( ) A. 人 B. 犬 7.生活史中只有滋养体期的寄生原虫是( A. 阴道毛滴虫 B. 蓝氏贾地鞭毛虫 8.对怀疑为黑热病的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是( ) A. 免疫学检查 B. 外周血涂片检查 C. 骨髓穿刺涂片检查 D. 肝脏穿刺涂片检查 9.在外界环境中,虫卵抵抗力最强的寄生虫是( ) A. 蛔虫 B. 猪带绦虫 C. 鞭虫 10.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主要是因为( ) 11.疟原虫的主要致病时期是( ) A.红细胞外期裂殖体 B. 红细胞内期无性体 C.红细胞内期配子体 12.在人体肝胆管内寄生的寄生虫是( A. 丝虫 B. 旋毛虫 13.包虫在人体内的寄生部位常见于( A. 脑 B. 肺 14.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A. 海群生 B. 丙硫咪唑 A. 河流少 B. 无传染源 C. 人群抵抗力强 D. 无钉螺 ) B. 中华按蚊是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 D.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 C. 旋毛虫病 ) C. 蛔虫 ) C. 4 个 D. 血吸虫病 D. 疟原虫 D. 8 个 C . 猪 D. 牛 ) C. 弓形虫 D. 杜氏利什曼原虫 D. 血吸虫 ) C. 华支睾吸虫 ) C. 眼 ) C. 吡喹酮 D. 子孢子 D. 钩虫 D. 肝 D. 甲硝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