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代谢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脂质代谢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脂质代谢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3][4][5][6][7][8][9]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20):2059.

Looney刚,An01ikJH,CampbellD,eta1.Bcelldepletionasanoveltreatmentfor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a

phaseI/Ⅱdose-escalationtrialofrituximab[J].Arthri—tisRheum,2004.50(8):2580.

I,eandroMJ,CambridgeG,EdwardsJC,eta1.Bcellde—plction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alongitudinalanalysisof24patients[J].Rheumatology,2005,44(12):1542.

TokunagaM,SaitoK,KawabataD,eta1.Efficacyofrit—uximah(anti—CD20)forrefractory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nvolvingthecentralnervoussystem[J].AnnRheumDis,2007,66(4):470.

SfikakisPP,BoletisJN,LionakiS,eta1.RemissionofproliferativelupusnephritisfollowingBcelldepletiontherapyisprecededbydown—regulationoftheTcellcos—timulatorym01eculeCD40ligand:anopenlabeltrial[J].ArthritisRheum,2005,52:501.

I。eandroMJ,EdwardsJC,CambridgeG,etaI.AnopenstudyofBlymphocytedepletion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ArthritisRheum,2002,46:2673.

I。ooneyRJ。AnolikJH,CampbellD,eta1.BcelIdepletionasanoveltreatmentfor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a

phaseI/Ⅱdose—escalationtrialofrituximab[J].Arthri—tisRheum,2004,50:2580.

BoumDasDT,FurieR,ManziS,eta1.Ashortcourseof

BG9588(anti—CD40Iigandantibody)improvesseroJogicactivityanddecreaseshematuriainpatientswithprolifer—ativelupusglomerulonephritis[J].ArthritisRheum,2003,48:719.

KalunianKC,DavisJCJr,MerrillJT,eta1.Treatment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byinhibitionofTcellcos—timulationwithanti—CDl54:a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rthritisRheum,2002,46

?综述?

脂质代谢在阿尔茨

(12):3251.

[1o]UsmaniN,GoodfieldM.Efalizumabinthetreatmentofdiscoidlupu5erythematosus[J].ArchDermatol,2007,

143(7):873.

[11]Alarcon—segoviaD,TumlinJA,FurieRA,eta1.L'IP394forthepreventionofrenalflareinpatientswith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resultsfromarandomized,double-

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J].ArthritisRheum,

2003,48:442.

[12]PonticelIic.Newtherapiesforlupusnephritis[J].ClinJAmSocNephrol,2006,1(4):863.

[13]AringerM,SmolenJS.TumournecrosisfactorandotherproinflammatorycytokjnesinsystemicJupuserythemato—

sus:arationale

fortherapeuticintervention[J].Lupus,2004,13:344.

[14]AringerM,SteinerG,GraningerwB,eta1.Effectsofshort—terminfliximabtherapyonautoantibodiesinsys—

temiclupuserythematosus[J].ArthritisRheum,2007,56

(1):274.

[15]De-BandtM,SibiliaJ,Le-LoetX,etaI.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inducedbyanti—tumournecrosisfactoralpha

therapy:aFrenchnationalsurvey[J].ArthritisResTher,

2005。7(3):R545.

[16]LuisL,YvonneRP,CarlosGP,eta1.Clinicalandbiologiceffectsofanti—IL一10monoclonalantibodyadministration

inSLE[J].Arth“tisRheum,2000,43:1790.

[17]stohlw.Blysfulnessdoesnotequalblissfulnessins,s—temiclupuserythematosus:atherapeuticroIefbrBLyS

antagonists[J].CurrDirAutoimmun,2005,8:289.

[18]DiamantiAP,RosadoMM,CarsettiR,eta1.BcellsinSLE:differentbiologicaldrugsfordifferentpathogenic

mechanisms[J].AutoimmunRev,2007,7(2):143.

(收稿Fj期:z008一08—18)

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朱洪山综述,晏勇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400016)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脂质代谢;口一淀粉样蛋白;载脂蛋白;tau蛋白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卜8348(2009)03—0347—0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7sdisease,A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等。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老年斑(SP)、神经纤维缠结(NFT)和神经元缺失。目前AD的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明确。围绕AD特征性病理改变进行的多种研究发现高龄、基因突变、胆同醇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胶质细胞激活、雌激素缺失、谷氨酸、单胺能、神经肽能神经递质功能缺损等多个环节均参与了AD的发病。近年来的研究提示脂质代谢与p淀粉样蛋白(amyloid-ppro—tein,A口)的形成与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关系密切,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l脂质代谢

大脑中胆固醇含量约占人体总鼍的25%,是人体内胆固醇含量最高的器官。脑内胆固醇主要以非酯化游离状态存在于髓鞘、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膜。主要参与髓鞘的构成,具有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流动性以及物质转运等功能。由于髓鞘更新率很低,因此这些胆固醇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有少量胆固醇存在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膜和细胞外脂蛋白

万方数据

上,参与并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由于血脑屏障(BBB)的存在,通常认为脑内月日同醇主要在原f靛自身合成,Di—etschy等对脯内崮醇类结合的氚的示踪研究亦证实这点。近年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胆固醇主要由星彤胶质细胞原位牛成。神经元亦町合成少鞋胆崮醇-“。脑内胆固醇主要经胆同脖24~羟化酶(CYP46)转化为24孓羟胆固脖后越过BBB入血,最后经肝脏代谢排出体外。唐雷等。研究提示CYP46基因C/T多念性与中国人晚发性AD发病村j关,间时携带有载脂蛋白Ee4(ApoE£4)和CYP46基因TT基因型者发生晚发件AI)的风险最高,提示ApoE£4和【:YPl6基因在晚发性AD发病机制中可能有协同作用。由于血浆中24孓羟胆同醇主要来源于脑内胆固醇代谢,因此其水平町作为脑内胆崮醇代谢和早期诊断AD的生化学指标¨6]。

载脂蛋白E(ApoE)是血浆脂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脑内胆固醇最荦要的载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调节脂质代谢,维持胆固醇平衡及参与胆同醇和卵磷脂动员和再分布,同时在发育和损伤修复过程起重要作用。ApoE由29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34KD。ApoE基因位于19q13.2,在人类有3种等位基因:£2,£3和e4,分别编码ApoE2、ApoE3和ApoE4三种异构体。e2、e3和£4共构成6种不同的基因型:3种纯合型(e2/e2、£3/£3、e4/£4,分别占1%、60%,2%)和三种杂合型(E3/£4、E2/£3、E2/£4,分别占22%、13%、2%)表型。其基因频率因不问的种族和地区存在差异,在一般人群中,£2约占8%,£3约占78%,e4占14%。大鼠原代细胞培养实验发现,£2可降低胆固醇水平,e3可能与低聚物AB结合促进Ap的清除而抑制A8的沉积,『『ii£4则会增加AD的发病风险。因此,£2和e3具有减慢AD易感人群神经退行性变的作用,而£4则具有相反作用[s)。目前ApoEe4基凶高表达已被公认为是AD最大的危险因素之一[6]。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血浆胆固醇主要载体之一,它易于通过动脉内膜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在这螳细胞中形成大量胆同醇酯沉积。LDL易被氧化修饰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近年来研究发现,ox-LDL不仅仅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冈素之一,亦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ox-LDL所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参与AD发病过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中的一员,属于内吞性受体,能与多种配体结合从而参与疾病过程。在AD中,I,RP能与Ap0E、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等结合并调节其代谢和功能从而参与老年斑(SP)的形成。

2脂质代谢与AB

2.1胆固醇与Ap目前。AB毒性学说已成为AD研究的核心内容…。正常情况下,APP先经旷分泌酶作用产生较大的可溶性的N末端片段(sAPp肽)和跨膜片段(C83),后者再经卜分泌酶作用产生p3和另~胞内片段AICD(APPintracellu—ardomain)。而异常情况下,APP先经p分泌酶作用产生一大的N末端(sAPP肽)和小的跨膜片段(C99),后者再经r分泌酶酶切作用产生A8和另一胞内片段AICD。由于r分泌酶酶切位点不同,可形成Ap。。、Ap。:两种成分,而Ap更易沉积聚集于细胞内形成老年斑“。

早在1994年,Sparks等发现高胆固醇饲养兔的海马神经元Ap染色较对照组加深,并首先报道了胆固醇的摄入与Ap沉积有相关性。随后Simons等通过使用他汀类药物和物理方法(甲基一p环式糊精)处理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发现可降低海马神经细胞内70%的胆固醇并显著抑制Ap的生成,而不影响分泌型APP的生成。Refolo等发现用高胆固醇高脂肪饲养的APP一。一一tlI,和PSIMH。v转基因鼠的血浆和脑内胆崮醇均增高,而脑内AB表达亦增多。Schneider等9研究认为,降低胞内胆同醇的水平可以抑制AB聚合形成寡聚物。目前多项流行病学调查、细胞学和动物实验证明,胆同孵代谢异常可能通过促进A_B的牛成和聚集而成为AD的病因Il…。

在牛物膜上存在富含月日固醇与鞘磷脂的微结构域,称为脂质筏(1ipidraft),足APP和B-分泌酶共同存在的区域。Ehe—hah等一11发现AB的牛成依赖于脂质筏。APP在脂质筏内被胪分泌酶酶切而在脂质筏外被a一分泌酶酶切。多项研究显示,脂质筏胆崮醇含母增高时,可通过对B一分泌酶糖基磷酸化m显著提高其活性,从而促进APP经B及7一分泌酶酶切途径生成A口。而降低膜胆固醇含量町以引起分泌型APP生成增多和AG生成减少。综合日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APP代谢途径及AB产生的是胆崮醇在细胞内的分布。而与胆固醇总量无关。另有研究发现,当胞内胆忙d醇酯水平升高时,A口的水平也娃著升高。脂酰辅酶A(acyl—coenzymeA,ACAT)是一种存在于内质网上的胆崮醇乙酰转移酶。催化胆固醇形成胆圊醇酯。在抑制ACAT表达的APP751转基因鼠中胆崮醇酯含量相应降低,并显著抑制A8生成[1”。经AcAT抑制剂处理的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AB生成及淀粉样斑块聚集亦明显减少[1“。而在ACAT完全缺陷的突变细胞中,存在过量胆固醇而无胆固醇酯,此时A8的的生成亦几乎完全受阻rl“。因此,町能是胆同醇酯而不是胆固醇影响AB的产牛。但日前仍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AcAT在AI’P代谢过程中具体分子机制如何?胆固醇与胆固醇酯处于何种比例口『以影响AB生成以及胆同醇酯的具体作用机制是什么?

研究提示Ap亦可影响胆圈醇代谢平衡,Ap可与胆崮醇形成Ap一酯类颗粒从而干扰细胞正常的胆同醇代谢。且Ap亦可能通过胞膜卜胆固醇介导而产生神经毒性损伤。而胆同睥又与Ap生成及沉积关系密切,正是胆同醇与A8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并加剧神经元的损伤过程。

2.2ApoE与AB研究发现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中有ApoE聚集,提示ApoE可能直接与AD发病机制有关1“]。目前研究结果提示:(1)ApoE尤其是ApoE4能促进A8产生增加:在大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B103中令其稳定表达人野生型APP695蛋白,在无脂质情况下ApoE4可使AB产生增加60%,而ApoE3仅使其增加30%。其町能的原冈为ApoE4具有与ApoE2、ApoE3所不同特征性结构。目前已知ApoE3氨基放第112位为半胱氨酸(Cys),第158位为精氨酸(Arg),而ApoE2均为半胱氨酸,ApoE4均为精氨酸。通过X线衍射研究发现ApoE4存在的Arg—112使得Arg一61的侧链从螺旋结构中伸出,而ApoE4的Arg一61却折叠枉螺旋结构中。如果将ApoE4的Arg-6l替换为Thr一61.将会阻碍结构域的反应,并阻碍ApoE4对AB产生的促进作用,故ApoE4特征性结构呵能是促进Ap产生的原因之一。(2)ApoE能促进AB的沉积:在表达人APP””F+7一的转基因小鼠(PDAPP小鼠)中,ApoE促进Ap的沉积,且Ap沉积量与ApoE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关系:ApoE基因杂合的PDAPP小鼠淀粉样沉积减少36%,而纯合的ApoE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则无AB的生成。ApoE促进Ap沉积的可能机制为:ApoE4与可溶性AB结合形成复合物,再经历LDL受体相关蛋白(LDLreceDtorrelatedprotein,LRP)介导的内吞作用。在溶酶体中,AB可能不完全降解从而聚集在胞内,并以微纤维或更有毒的形式分泌出来。

万方数据

此外ApoE亦有口T能通过影响胆固醇代谢平衡或改变胆固醇的稳定性来促进A8的生成及沉积。

2.3LRP与A日在AD患者及AD动物模型研究中都发现LRP表达增加,A口水平增高.LRP与其眦体ApoE、APP等在AD患者老年斑中同时表达。LRP参与脑内A8的内吞清除和转运清除。在胞外,可溶性AB与ApoE结合形成复合物,再经I。RP介导的内存作用,进入胞内溶酶体降解。脑内绝大多数Ap经BBB转运,亦有10%~15%的A8经非特异性脑间质液(interstitialfluid,IsF)泵流到腩脊液(CSF)后进人血液而清除ll“。I。RP不仅介导脑内A8经BBB的外流转运,亦参与IsF泵流的清除过程。此外,亦有研究发现I。RP可能参与AB的产生。在缺乏I,RP表达的细胞内加入I。RP后,AB生成明显增加。而在预孵育的细胞中加入I,RP拈抗物受体相关蛋白(receptor'associatedprotein,RAP)或小干扰RNA降低LRP的表达可导致Ap产生减少。研究发现LRP参与Ap的产生过程与APP有关[1“。APP具有Kunitz蛋白酶抑制剂(kunitzproteaseinhib“or,KPI)结构,是LRP的最适配位结构,I。RP与KPI结合相互作用,通过改变APP的运输和代谢过程而促进AB的产生。LRP正是基于与配体ApoE、APP等的相互作用而介导Ap的摄取、降解及清除,亦町能直接影响.Ap的产生。3脂质代谢与tau蛋白

3.1胆同脖与tau蛋白Tau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对于微管的构成和保持稳定性起关键作用。Tau蛋白含有79个潜在丝、苏氨酸磷酸化位点.正常tau蛋白已检测到30个磷酸化位点【1“,其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将影响tau蛋白的生理功能。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tau蛋白磷酸化/去磷酸化处于平衡状态,而AD患者的tau蛋白发生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失去平衡,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形成成对双螺旋细丝,并移位至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沉积形成神经纤维缠结。

c型尼曼一匹克病(Neimann—PicktypeC,NPC)是一种致命性脂质沉积和神经变性疾病。Kawarabayashi等[19J研究发现NPC患者大脑内存在胆崮醇代谢异常,亦同时在其脑内发现大量与AD病极为相似的神经纤维缠结,提示AD患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可能与胆同醇代谢异常有关。他们还发现在神经纤维缠结的神经元中存在胆同醇聚集,进一步提示胞内胆固醇增高口『能与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存在关联。Shoji等报道在T92576模型鼠的cRDs区发现磷酸化tau蛋白含量增高,提示该区域存在与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有关的信号。因此,有学者提出,tau蛋白磷酸化与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无关,而是受细胞的特殊区域(如脂质筏)的调控。尽管具体机制不十分清楚,但卜述研究提示胆固醇代谢异常与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存在某种关联。

3.2ApoE与tau蛋白Tesseur等实验表明,神经元过度表达ApoE4可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体外研究发现ApoE3和ApoE4对tau蛋白磷酸化、凝集的效果不同。在体外,ApoE3和ApoE4均不能与已磷酸化的tau蛋白结合,而ApoE4能与非磷酸化的tau蛋白结合并阻止其继续磷酸化,ApoE4则无类似效应。相对ApoE4而言,ApoE3能抑制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而产生保护作用。此外,对ApoE水解片段的研究显示.C一末端被切除的ApoE片段存在于AD的神经元纤维缠结中。并与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复合物。c-末端被切除的ApoE片段具有诱导神经元纤维缠结样结构形成的能力,而ApoE4片段诱导神经元纤维缠结样结构形成的能力远大于ApoE3片段。上述研究均支持ApoE4与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有关,但其具.体机制仍待深入研究。

目前AD的发病病因及机制仍未十分清楚。近年来对脂代谢异常,尤其是月日固醇、ApoE与AD关系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并可能为AD的早期顶防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现有临床研究已经初步证实他汀类药物能预防痴呆的发生和发展,而ACAT抑制荆体外研究也显示能调节AB的生物合成。相信将来随着脂代谢异常与AD发病机制进一步的阐明,将为AD的治疗及预防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2]

[3]

吴芳,蔡志友,晏勇.阿尔茨海默病糖代谢源性发病机制研究进肼J].重庆医学,2008,37(17):1999.

DietschyJM,TurleySD.Thematicreviewseries:brain

Lipids.Cholesterolmetabolisminthecentralnervous

systemduringearlyDevelopmentandinmatureanimal

[J].JLipidRes,2004,45(8):1375.

唐雷,韦勇,江文字,等.胆同醇24孓羟化酶基因与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26(1):13.

[4]Bj6rkhem1,MeaneyS.Braincholester01:longsecretlifebehindabarrier[J].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04.24(5):806.

[5]

[6]

[7]

[8]

[9]

LaneRM,FarlowMR.I。ipidhomeostasisandapolipopro—teinEin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ionofAlzheimer’sdisease[J].JLipidRes,2005,46(5):949.

MannKM,ThorngateFE,Katoh—FukuiY,eta1.Inde—pendenteffectsofApoEoncholesterolmetabolismand

brainAblevelsinanAlzheimerdiseasemousemodel[J].

HumMolGenet,2004,13(17):1959.

LaferlaFM,()ddoS.Alzheimerdisease:Abeta,tauandsymp—ticdysfounction[J].1’endsMolMed,2005,11:170.

KimJ,0nsteadI。,RandleS,eta1.Abeta40inhibitsamy—loiddepositioninvivo[J].Neuroscience,2007,27(3):627.

Schneid盯A,Schulz—SchaefferW,HartmannT,eta1.Cho—lesteroldepletionreducesaggregationofamyloid—betapeptideinhippocampal

neurons[J].NeurobiolDis,2006,23(3):573.’

[10]GhnbiO,LarsenB,schragM,eta1.Highcholesterolcon—tentinneuronsincreasesBA(:E,beta—amyloid,andphos—

phoryhtedtaulevelsinrabbithippocampus[J].ExpNeu—

rol,2006,200(2):460.

[11]EhehaltR,KellerP,Haassc,eta1.Amyloidogenicpro—cessingoftheA1zheimer口一amyloidprecursorproteinde—

pendson“pid

rafts[J].JcellBiol,2003,160(1):113.[12]HuttunenHJ,Grecoc,KovacsDM.KnockdownofAcAT一1reducesamyloidogenicprocessingofAPP[J].

FEBSLett,2007,581(8):1688.

[13]Hutter-PaierB,HuttunenHJ,PuglieIliL,eta1.TheACATinhibitorCP一113,818markedlyreducesamyloid

pathologyinamousemodelofAlzheimer’sdisease[J].

Neuron,2004。44(2):227.

[14]PuglielliI。,EllisBc,InganoLA,eta1.Roleofacyl—coen—zymea:cholesterolacyltransferaseactivityintheprocess—

万方数据

ingoftheamyloidprecursorprotein[J,.JM01Neurosci,

2004,24(1):93.

[15]GavrilovasI,KolykhalovIV,KorovaitsevaGI,eta1.ApoEgenotypeandefficacyofneurotrophicandcholin—

ergictherapyinAlzheimer’sdisease[J].ZhNevrol

PsikhiatrlmSSKorsakova,2005,105(4):27.

[16]silverbergGD,MayoM,saulT,eta1.Alzheimer’sdis—ease,normalpressurehydrocephalus,andsenescentchan—gesinCSFcirculatoryphysioIogy:ahypothesis[J].I,an—cetNeurol,2003,2(8):506.

[17]c蛐JA,ZerbinattiCV,LfY,eta1.Rapidendocytosisofthe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modulatescell?综述?

surfacedistributionandpIjocessingoftheBamyloidprecur—

Sorpmtein口].JBiolchem,2005,280(8):15464.

[18]G6mez_RamosA,smithMA,PerryG。eta1.Tauphos—

phorylationandassembly[J].ActaNeurobiolExp(Wars),2004,64(1):33.

[19]KawarabayashiT,ShojiM,YounkinLH,eta1.Dimeric

amyloidbetaproteinrapidlyaccumulatesin1ipidrafsfol—

lowedbyapolipoporteinEandPhosphorylatedt.I_accu—mulationintheT92576mousemodelofAlzheimer7sdis—ease[J].JNeurosci,2004,24:3801.

(收稿几期:2008一08—18)

有限元法在颌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雷涛,张纲综述,谭颖徽△审校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口腔科,重庆400037)

关键词:有限元法;颌骨;生物力学

中图分类号:R782;R31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48(2009)03一0350—03

生物力学是力学与生理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边缘科学,用力学方法定量的研究和分析形态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1】。颌骨位于面中下部.担负着咀嚼、发音、维持面部外型等重要作用,全面地认识口腔颌面部颌骨的生物力学行为,了解其结构本身、结构改变以及状态改变对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一直是口腔临床医生和研究者们共同关心的问题fz]。然而,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生物力学性能复杂多样,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因耗时、耗材不能重复、数据测量不精确及全面,使得颌骨生物力学研究困难莺重。

有限元法(finiteelementmethod,FEM)是当今工程分析中广泛应用于分析结构应力应变的一种数值算法[3]。它是借助于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的数值计算方法,将待分析的连续实体离散成有限个单元,以各单元的结合体代替原连续体并逐个研究每个单元的力学性质,建立单元的刚度方程,然后根据给定的载荷条件将其组集成总体刚度方程,按照给定的边界位移条件求解总体刚度方程组,得到单元所有节点的位移。并据此计算单元的内力和应力。由于其通用性和有效性,伴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AM)的重要组成部分n]。国内有限元法在医学领域应用较晚,但发展较快,Zhang等[5]继美国、韩国之后完成7中国首例数字化可视人体三维有限元图像数据,对中国的医学有限元分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自1973年Thresher首先将有限元法应用于口腔医学,有限元法已经成为口腔生物力学研究领域中~种有效分析工具,特别是对于颌骨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帮助[6]。Maure等[71认沩:有限元法适用于颌面部骨组织复杂的机械应力分析,避免了动物实验的不足,既节约时间.结果又可靠。本文综述了有限元法在颌骨力学分析应用的研究进展。

l在正常颌骨生物力学研究的应用

对于正常颌骨结构的研究是颌骨生物力学研究的前提和△通讯作者。基础,它为临床研究提供必须的各项参数及指标,并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自从1992年Hart等建立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后,上下颌骨有限元模型重建和生物力学分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

Basciftci等¨]运用有限元法分析下颌骨发育时正中骨形成时发现下颌骨中切牙及尖牙部位成骨应力最大,成骨也较多,各有4.45~5.omm、4.09~4.92mm成骨,而下颌角和升支变化则不明显,下颌骨将会向前并轻微向下改变。其最高的应力主要分布于髁状突下方,较高的应力也分布于下颌升支。Takada等f91发现有下颌第3磨牙存在的时候下颌角骨折概率比没有下颌第3磨牙时大。在利用螺旋CT重建有和没有第3磨牙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用有限元法进行力学分析后发现第3磨牙的下颌骨应力主要集中在磨牙牙根处并向下颌角骨折处传送,因此在有下颌骨第3磨牙阻生的情况下应力传播途径和集中部位都发生了较大改变,从而使下颌角骨折概率增加。I。in等口们运用有限元法对下颌骨颌骨受到创伤时的震动频率进行分析后表示:人下颌骨在干燥和潮湿情况下固有震动频率为567Hz和501Hz。在人下颌骨受到外力撞击时其弯曲震动节点处不易发生骨折,而在高频震动区域(如骨形成、再建部位)则更加容易导致骨折。并建}义将下颌骨震动频率作为对颌骨创伤机制研究的一项参数。Maki等[111利用三维成像技术快速对124名健康人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后认为不同的人咬合力的分布是不同的,应力的分布也因具体颌骨结构的不同而不同.这种快速三维成像技术能够为I临床治疗提供较大的帮助.并提高对动态和静态力的分析能力。

2在颌骨骨折修复生物力学研究的应用

颌骨由于位置突出,发牛骨折的概率大。颌面部骨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咀嚼和语言等功能,外形障碍。特别足下颌在发生骨折时,由于其正常的肌力线和牙力线发生中断,使得其生物力学行为与正常下颌骨的大不相同。所以颌骨骨折时及修

万方数据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概况

论文题目: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概况 作者姓名:魏巍 指导老师:朱道立教授 专业班级:生物技术081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概况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渐进性大脑退行性病变,是德国著名神经解剖学家和病理学家Alzheimer 于1907年首先描述,后人以其姓氏命名的。它是最常见的成年痴呆症,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急剧增高。在欧美国家,其发病率在65岁的人群中为5%左右,而在85岁老年人中,其发病率则高达50%。由于AD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记忆缺失、认知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不但严重影响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AD是当今公认的医学和社会学难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许多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疾病病理,影响因素,治疗策略 【Abstract】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 disease, AD) is a progressive degenerative brain disease, is a German anatomist and pathologist nerve Alzheimer first described in 1907, later generations named after its name.It is the most common adult dementia, the incidence rate increased sharply with age.In western countries, its incidence among people aged 65 and 5% of the elderly in 85 years, the incidence is as high as 50%.As the AD patients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memory loss, cognitive impairment, life can not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not only affected their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returned to the family and society, a heavy burden.So AD is today recognized med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has attracted many researchers governments and extensive attention. 【Key word】Alzheimer disease , Disease pathology , Factors , Treatment strategies 【正文】

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制 目前针对AD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Aβ毒性、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基因突变、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损伤、小胶质细胞激活、自由基损伤及氧化应激等均和AD发病有关。ApoE、APP及PS基因突变促使正常细胞内存在的APP更多的经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协同作用下产生Aβ,增加的Aβ聚集成可溶性寡聚体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过多的Aβ产生级联反应使神经元退行性变。加之蛋白激酶的激活、蛋白磷酸酶活性的降低以及相关基因的突变,导致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同时存在异常糖基化和泛素化,异常修饰的Tau蛋白就会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FT),导致神经元功能降低,直至神经元死亡。中枢神经胆碱能递质是保证学习和记忆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Aβ的沉积会增加AchE,ChAT活性的降低和AchE活性的升高,使AD患者脑内Ach水平明显降低,Ach减少会导致神经营养因子NGF的合成减少,AD患者内在神经营养因子缺乏,NGF的营养作用得不到发挥,会进一步加重Aβ的沉积和NFT的形成。 3.神经递质耗竭学说 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与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表达的TrkA受体结合,使基因表达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合成乙酰胆碱(Ach)。Ach可增加NGF的合成与转运,也可增加神经营养作用。AD患者的皮质与海马NGF 的减少使基因表达Ach分泌减少,引起认知功能减退 4.胆碱能损伤学说 中枢神经胆碱能递质是保证学习和记忆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AD患者

脑内ChAT水平明显降低,ChAT和胆碱酯酶活性亦均降低,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及脱失。 5.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学说 Aβ刺激小胶质细胞释放NO,增加谷氨酸的释放,过度激活突触后的NMDAR,导致Ca2+内流,胞内Ca2+超载引起细胞死亡。 6.免疫炎症损害学说 小胶质细胞活化释放炎症因子白介素IL-1、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使神经元受损。小胶质细胞活化和星形胶质细胞聚集是促进Aβ沉积的。 7.氧化应激学说 Aβ可通过诱导产生ROS而使神经细胞膜系统的脂质和蛋白被氧化修饰,使活性氧增加,还可以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而加剧氧化应激反应,ROS 也可促进APP裂解,增加Aβ的生成。 8. 金属离子代谢紊乱学说 钙离子参与神经系统发育,调节并维持神经元的兴奋,还作为第二信使介导着细胞信号转导等功能。AD患者神经元内钙浓度升高,刺激Aβ聚集,后者可在脂质膜上形成非电压依赖性阳离子通道,导致钙摄取增加,加重钙超负荷,引起毒性反应,最终使神经元损伤。而且Tau蛋白的磷酸化也与钙的调节有关。 脑内异常升高的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AD的形成:①促进Aβ的分泌、聚集形成老年斑,②过量的铁与过磷酸化Tau蛋白结合促进NFT形成,③激活小胶质细胞产生氧自由基,诱发大量炎症介质和和神经毒素的

阿尔茨海默症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一.发病机理:该病可能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在多种因素(包括生物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才发病。从目前研究来看,该病的可能因素和假说多达30余种,如家族史、女性、头部外伤、低教育水平、甲状腺病、母育龄过高或过低、病毒感染等。下列因素与该病发病有关: 1.家族史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先天愚型(DS)有该病类似病理改变,DS如活到成人发生该病几率约为100%,已知DS致病基因位于21号染色体,乃引起对该病遗传学研究极大兴趣。但该病遗传学研究难度大,多数研究者发现患者家庭成员患该病危险率比一般人群约高3~4倍。 St.George-Hyslop等(1989)复习了该病家系研究资料,发现家庭成员患该病的危险,父母为14.4%;同胞为3.8%~13.9%。用寿命统计分析,FAD一级亲属患该病的危险率高达50%,而对照组仅10%,这些资料支持部分发病早的FAD,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显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文献有一篇仅女性患病家系,因甚罕见可排除X-连锁遗传,而多数散发病例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与AD有关的遗传学位点,目前已知的至少有以下4个:早发型AD基因座分别位于2l、14、1号染色体。相应的可能致病基因为APP、S182和STM-2基因。迟发型AD基因座位于19号染色体,可能致病基因为载脂蛋白E(APOE)基因。 2.一些躯体疾病 如甲状腺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癫痫等,曾被作为该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史者,患该病的相对危险度高。该病发病前有癫痫发作史较多。偏头痛或严重头痛史与该病无关。不少研究发现抑郁症史,特别是老年期抑郁症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最近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认为,除抑郁症外,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也有关。曾经作为该病危险因素研究的化学物质有重金属盐、有机溶剂、杀虫剂、药品等。铝的作用一直令人关注,因为动物实验显示铝盐对学习和记忆有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痴呆的患病率与饮水中铝的含量有关。可能由于铝或硅等神经毒素在体内的蓄积,加速了衰老过程。 3.头部外伤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临床路径

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临床路径 一、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类型痴呆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ICD-10:F00)、血管性痴呆(ICD-10:F01)、见于在他处归类的其他疾病的痴呆(ICD-10:F02)、非特异性痴呆(ICD-10:F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存在痴呆的临床表现(出现多种高级皮层功能的紊乱,包括记忆、思维、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能力、语言和判断功能)。 2.上述表现妨碍个人日常生活。 3.上述表现和功能损害至少存在6个月。 4.除外抑郁、谵妄、精神发育迟滞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牵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 1.进行系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 及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影响因素,制定治疗策略。 2.认知改善治疗。 3. 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治疗。 4. 非药物干预。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ICD-10:F00)、血管性痴呆(ICD-10:F01)、见于在他处归类的其他疾病的痴呆(ICD-10:F02)、非特异性痴呆(ICD-10:F03)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凝血功能、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甲状腺功能、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 (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或核磁。 (4)量表及认知测查: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单项认知功能检查(记忆力、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操作能力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痴呆分级诊断量表或总量表、精神行为症状评估表、攻击风险因素评估量表、自杀风险因素评估量表、不良反应量表(TESS)、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甲状旁腺功能、激素、血药浓度及毒物检测、血沉、重金属、肿瘤标志物,副肿瘤抗体、免疫全套、超声心动图、腹部B超、脑脊液检查、Aβ-PET、Tau-PET、FDG-PET及相关基因检测如APOE基因等。 (七)选择用药。 1.选择原则: (1)根据痴呆类型、患者的躯体状况、临床症状的特征、患者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认知改善药物。 (2)根据精神行为症状特点、患者的躯体状况、患者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遵循个体化

阿尔茨海默症康复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治疗 辛苦劳碌大半辈子,原应安享晚年,但是,由于被疾病困扰,很多老人在晚年时过得很不好。一方面,老人受到疾病折磨,痛苦不堪;另一方面,又觉得给子女造成了麻烦,心理负担重。在众多疾病中,阿尔茨海默病又是其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您说说阿尔茨海默病康复治疗。 自2017年1月1日起,青岛市率先试点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制度保障,试行“失智专区”管理,这也是岛城继身体失能老人享受护理保障待遇之后又一全国首创。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近期,青岛市社保局在原来6家试点护理机构的基础上新增5家护理机构,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开展业务,而新增设的单位中,青岛颐佳医养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市南颐佳诊所(颐佳老年公寓)是市南区一家试点单位。青岛户籍的重度失智老人入住颐佳“失智专区”可以享受医保报销了,这无疑对失智老人和家属来说是一个特大好消息。

省钱!市南区!入住老人可享医保报销 青岛市人社局、财政局去年联合出台了《关于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并实行“失智专区”管理的试点意见》,决定将入住机构照护的重度失智老人试点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保障范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针对失智老人的精准护理保障制度。凡参加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年满60周岁的参保职工和一档缴费成年居民,经社保经办机构确定的失智诊断评估机构特约专家明确诊断,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费用,由护理保险资金按规定支付。符合条件的失智老人在护理保险“失智专区”接受照护服务期间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护理费,参保职工报销90%,一档缴费成年居民报销80%。“颐佳是市南区家享受此类医保报销的养老机构,入住颐佳的失智老人达到要求的可以每个月享受近千元的报销比例,这将为失智老人

脂质代谢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3][4][5][6][7][8][9]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20):2059. Looney刚,An01ikJH,CampbellD,eta1.Bcelldepletionasanoveltreatmentfor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a phaseI/Ⅱdose-escalationtrialofrituximab[J].Arthri—tisRheum,2004.50(8):2580. I,eandroMJ,CambridgeG,EdwardsJC,eta1.Bcellde—plction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alongitudinalanalysisof24patients[J].Rheumatology,2005,44(12):1542. TokunagaM,SaitoK,KawabataD,eta1.Efficacyofrit—uximah(anti—CD20)forrefractory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nvolvingthecentralnervoussystem[J].AnnRheumDis,2007,66(4):470. SfikakisPP,BoletisJN,LionakiS,eta1.RemissionofproliferativelupusnephritisfollowingBcelldepletiontherapyisprecededbydown—regulationoftheTcellcos—timulatorym01eculeCD40ligand:anopenlabeltrial[J].ArthritisRheum,2005,52:501. I。eandroMJ,EdwardsJC,CambridgeG,etaI.AnopenstudyofBlymphocytedepletionin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J].ArthritisRheum,2002,46:2673. I。ooneyRJ。AnolikJH,CampbellD,eta1.BcelIdepletionasanoveltreatmentfor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a phaseI/Ⅱdose—escalationtrialofrituximab[J].Arthri—tisRheum,2004,50:2580. BoumDasDT,FurieR,ManziS,eta1.Ashortcourseof BG9588(anti—CD40Iigandantibody)improvesseroJogicactivityanddecreaseshematuriainpatientswithprolifer—ativelupusglomerulonephritis[J].ArthritisRheum,2003,48:719. KalunianKC,DavisJCJr,MerrillJT,eta1.Treatment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byinhibitionofTcellcos—timulationwithanti—CDl54:a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ArthritisRheum,2002,46 ?综述? 脂质代谢在阿尔茨 (12):3251. [1o]UsmaniN,GoodfieldM.Efalizumabinthetreatmentofdiscoidlupu5erythematosus[J].ArchDermatol,2007, 143(7):873. [11]Alarcon—segoviaD,TumlinJA,FurieRA,eta1.L'IP394forthepreventionofrenalflareinpatientswith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resultsfromarandomized,double- blind,placebo—controlledstudy[J].ArthritisRheum, 2003,48:442. ’ [12]PonticelIic.Newtherapiesforlupusnephritis[J].ClinJAmSocNephrol,2006,1(4):863. [13]AringerM,SmolenJS.TumournecrosisfactorandotherproinflammatorycytokjnesinsystemicJupuserythemato— sus:arationale fortherapeuticintervention[J].Lupus,2004,13:344. [14]AringerM,SteinerG,GraningerwB,eta1.Effectsofshort—terminfliximabtherapyonautoantibodiesinsys— temiclupuserythematosus[J].ArthritisRheum,2007,56 (1):274. [15]De-BandtM,SibiliaJ,Le-LoetX,etaI.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inducedbyanti—tumournecrosisfactoralpha therapy:aFrenchnationalsurvey[J].ArthritisResTher, 2005。7(3):R545. [16]LuisL,YvonneRP,CarlosGP,eta1.Clinicalandbiologiceffectsofanti—IL一10monoclonalantibodyadministration inSLE[J].Arth“tisRheum,2000,43:1790. [17]stohlw.Blysfulnessdoesnotequalblissfulnessins,s—temiclupuserythematosus:atherapeuticroIefbrBLyS antagonists[J].CurrDirAutoimmun,2005,8:289. [18]DiamantiAP,RosadoMM,CarsettiR,eta1.BcellsinSLE:differentbiologicaldrugsfordifferentpathogenic mechanisms[J].AutoimmunRev,2007,7(2):143. (收稿Fj期:z008一08—18) 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朱洪山综述,晏勇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400016)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脂质代谢;口一淀粉样蛋白;载脂蛋白;tau蛋白 中图分类号:R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卜8348(2009)03—0347—0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7sdisease,A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系统进行性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等。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老年斑(SP)、神经纤维缠结(NFT)和神经元缺失。目前AD的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明确。围绕AD特征性病理改变进行的多种研究发现高龄、基因突变、胆同醇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胶质细胞激活、雌激素缺失、谷氨酸、单胺能、神经肽能神经递质功能缺损等多个环节均参与了AD的发病。近年来的研究提示脂质代谢与p淀粉样蛋白(amyloid-ppro—tein,A口)的形成与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关系密切,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l脂质代谢 大脑中胆固醇含量约占人体总鼍的25%,是人体内胆固醇含量最高的器官。脑内胆固醇主要以非酯化游离状态存在于髓鞘、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膜。主要参与髓鞘的构成,具有调节细胞膜的通透性、流动性以及物质转运等功能。由于髓鞘更新率很低,因此这些胆固醇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有少量胆固醇存在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膜和细胞外脂蛋白 万方数据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阿尔茨海默病 一、概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袭、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认知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和社会生活功能减退。一般在 65 岁以前发病为早发型,65 岁以后发病为晚发型,有家族发病倾向被称为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无家族发病倾向被称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球约有5000 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类型。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增龄、女性、低教育水平、吸烟、中年高血压与肥胖、听力损害、脑外伤、缺乏锻炼、社交孤独、糖尿病及抑郁障碍等。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的病理改变呈弥漫性脑萎缩,镜下病理改变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NFT)和神经元减少为主要特征。SP 中心是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 p rotein,Aβ),NFT 的主要组分是高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即tau 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遗传是主要的因素之一。目前确定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基因有4 种,分别为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 rotein,APP)基因、早老素1(presenilin 1, PSEN1)基因、早老素 2(presenilin 2,PSEN2)基因和载脂蛋白 E (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其中,前3 种基因的突变或多态性

与早发型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密切,ApoE 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密切。目前比较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认为Aβ的生成和清除失衡是神经元变性和痴呆发生的始动因素,其可诱导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炎症反应、神经元死亡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同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存在广泛的神经递质异常,包括乙酰胆碱系统、单胺系统、氨基酸类及神经肽等。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一)临床特征 一般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分为“ABC”三大类。A (activity)是指生活功能改变: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近记忆 力下降,对患者的一般生活功能影响不大,但是从事高智力活动的患者会出现工作能力和效率下降。随着疾病的进展,工作能力的损害更加突出,同时个人生活能力受损的表现也越发明显。在疾病晚期,患者在包括个人卫生、吃饭、穿衣和洗漱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完全由他人照顾。 B(behavior)是指精神和行为症状:即使在疾病早期,患者也会出现精神和行为的改变,如患者变得主动性缺乏、活动减少、孤独、自私、对周围环境兴趣减少、对周围人较为冷淡,甚至对亲人也漠不关心,情绪不稳、易激惹。认知功能的进一步损害会使精神行为症状恶化,可出现片断的幻觉、妄想(多以被偷窃和嫉妒为主);无目的漫游或外走;睡眠节律紊乱,部分患者会出现昼夜颠倒情况;捡拾收藏废品;可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性脱抑制、过度进食;有时可出现激越甚至攻击行为。 C(cognition)是指认知损害: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认知损害以遗忘为先导,随后会累及几乎所有的认知领域,包括计算、定向、视

阿尔茨海默病简介【最新版】

阿尔茨海默病简介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是引起老年痴呆最常见的疾病。病因迄今未明。 【阿尔茨海默病的名称来源】 1906年11月3日,德国病理学家Alois A1zheimer医生首次在图宾根举行的第37届德国西南精神病学年会上,报告了一例1901年由家人陪同,前来就诊的51岁已婚妇女奥古斯特·蒂的病历。奥古斯特有严重的记忆障碍,毫无根据地怀疑丈夫的忠诚,讲话困难并且很难理解别人对她说的话。她的症状迅速恶化,短短几年就卧床不起,最后于1906 年春天,因为褥疮和肺炎导致的重度感染而去世。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对奥古斯特进行了尸体解剖,阿尔茨海默医生惊奇地发现,奥古斯特的大脑严重萎缩,尤其是大脑皮层部分,而这里掌管着人的记忆、思考、判断和语言。在显微镜下,小血管里布满了脂肪沉积物,坏死的脑细胞和异常的沉积物充满了四周。在其脑组织中发现大量“神经炎性斑[即老年斑(SP)]”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1910年,以命名和分类大脑疾病著称的精神病学家Emil Kraepelin医生,将由此种病理改变引起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命名为

“AD”,从此在医学及社会学的字典中增加了一个沉重的名词,揭开了人类研究AD的序幕。 【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痴呆发病率为5.14%,其中3.21%为AD痴呆。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在疾病早期多有脾气性格改变,如健谈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容易急躁与人争执;在记忆方面可表现为轻度遗忘,可体现为近事记忆明显减退,理解、计算、判断及分析综合等智能活动下降,买菜需要列清单,许久不见的熟人记不得名字,经常算错帐,难以胜任工作或家务劳动。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不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不知道此时的年月日,并会以“已经退休了记日期没意义”为理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严重者进食不知饥饱、出门后找不到家门、动作幼稚、收集废纸杂物等怪异的行为、大小便失禁。常伴有睡眠节律颠倒,白天卧床、夜间活动。可见有抑郁、欣快、淡漠或不稳定表现,可伴随顶叶功能障碍的局灶性症状如言语困难、视空间障碍等。可有片断地迫害妄想、被窃或疑病妄想。由于疾病起病的隐匿性,常常被家属忽略早期症状,当出现明显临床表现时已发展至疾病中晚期,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进展

- 45 - 第2期2019年4月No.2 April,2019 1 抗老年痴呆药物的现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 ,AD )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最显著的症状为健忘,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认知能力会逐步衰退。目前,全球约有数千万例老年痴呆症患者,我国是世界上AD 患者最多且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距AD 发现已逾百年,也在其病理发展机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人们对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及各种影响因素至今仍无确切定论,所以临床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阿斯利康、默克、罗氏、诺华等制药巨头先后在研发抗老年痴呆药的领域投入巨资,虽然在研药物众多,但失败率高达99%。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仅批准5种AD 治疗药物均属于对症治疗药物,并不能完全治愈[1]。 目前A D 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阐明,该病的假说多达30余种。普遍认为,AD 患者在病理方面的3大显著特征[2]:一是β淀粉样蛋白(A β)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 );二是脑区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 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 ,NFT );三是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和神经元死亡为主的神经元丢失和特定区域的脑萎缩。迄今为止,AD 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只是提出了多种病因假说,其中包括早期的胆碱能神经 元假说、β淀粉样蛋白沉积假说、Tau 蛋白假说、自由基损伤 假说以及研究较少的基因突变假说、炎症假说及氧化不平衡假说等,此外,雌激素水平下降,高胆固醇血症,慢性脑缺血,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因素也被认为是致病因素。2 现阶段针对AD发病机制的上市及在研药物2.1 针对胆碱功能假说 迄今为止,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I )是临床用途最广泛的抗老年痴呆药物。该类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加乙酰胆碱的含量来减轻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症状。目前,FDA 批准用于治疗AD 的5种药物中除了盐酸美金刚属于NMDA 受体拮抗剂,他克林(Tacrine )、多奈哌 齐(Donepezil )、加兰他敏(Galanthamine )和利凡斯的明 (Rivastigmine )均属于AChEI 抑制剂。2.2 针对β淀粉样蛋白毒性假说的药物 A β毒性假说认为:“阿尔茨海默症是由于A β漏出细胞膜,导致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神经纤维缠结。”这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乙酰胆碱合成和释放量减少,使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变慢,从而使AD 病患者出现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的现象,患者会表现出记忆功能障碍。然而,近年来针对Aβ毒性假说设计的几种药物如:罗氏的Gantenerumab ,辉瑞的Bapineuzumab ,百健的Aducanumab ,礼来的Solanezumab ,默沙东的verubecestat 等在研的明星药物都在二期甚至三期临床实验中出现重大挫折,面临失败。2.3 针对Tau 蛋白的药物 同样作为抗老年痴呆药的研究靶点,由于针对A β假说的药物研发陷入僵局,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在针对Tau 蛋白的药物,现在已有多种对应策略:(1)抑制Tau 蛋白聚集;(2)加速Tau 蛋白解聚;(3)抑制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3)促进Tau 蛋白脱磷酸化,目前正在研发中的主要是(1)和(3)两种抑制剂。 亚甲基蓝和芳香杂环化合物常被用作染色剂、化学指示剂,药物使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经实验证明,亚甲基蓝具有抑制Tau 蛋白聚积、抗氧化的作用。其构效关系表明,不带电荷的吩噻嗪平面共轭结构对于抑制Tau 蛋白来说非常重要。吩噻嗪亚甲基蓝的一期、二期临床试验都有效证明了其可以减缓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病情,改良版亚甲基蓝(LMTX )也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 除Tau 蛋白聚集外,Tau 蛋白的异常磷酸化也是致病的重要原因,所以Tau 磷酸化相关酶也被认为是潜在治疗药物,包括MAPK1,MARK1,GSK-3β以及CDK5酶。Tideglusib 是小分子的非ATP 竞争性GSK-3β抑制剂,可降低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且有良好耐受性,截至2017年,已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SCX1814) 作者简介:孙紫彤(1998— ),女,江苏连云港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制药工程。 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进展 孙紫彤,马 盼,陈华飞,诸许慧,傅志贤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摘 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能力的丧失,并逐步导致身体机能 丧失,最终引发死亡。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普遍认为存在多种假说,诸如胆碱能神经元假说、 β淀粉样蛋白假说、Tau 蛋白缠结假说等。概述了抗老年痴呆药的发展现状,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病理机制,详细介绍了有关天然产物在预防及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进展。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天然产物现代盐化工 Modern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6月第34卷第3期 doi:10.3969/j.issn.1000 9760.2010.06.023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黄延红 王俊杰 综述 (济宁医学院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67)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 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9760(2011)03 211 03 全世界大约有3500万人正在遭受着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折磨[1]。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是年龄。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百分数将上升2倍。8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约有1/3可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将显著增加。 已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很多分子损害,但从以往资料看其首要问题是老化大脑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的积聚,这将导致大脑的氧化损害和炎症损害,而后者反过来又会引起大脑的能量衰竭及突触功能障碍。 1 阿尔茨海默病的蛋白异常 1 1 淀粉样蛋白 新皮层内 淀粉样蛋白(A )和营养不良性神经轴突构成的老年斑与内侧颞叶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 fibrillary tangle,NFT)是阿尔茨海默病重要的病理特征。 淀粉样蛋白(A )是机体的正常代谢产物,源于淀粉样蛋白前体(am ylo id protein precurso r, APP)的酶解。 淀粉样蛋白(A )能自我聚集成各种物理形式。其中一种形式是寡聚体(2~6个肽),寡聚体再合并成中间淀粉样聚合物。可溶性的寡聚体和中间淀粉样聚合物是神经毒性最强的 淀粉样蛋白(A )形式。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损害程度是与脑内A 寡聚体的量而不是A 的总量相关[1]。 脑啡肽酶和胰岛素降解酶一起调节 淀粉样蛋白(A )水平的相对稳定。脑啡肽酶是一种膜锚定的肽链内切酶,可降解A 单体和寡聚体。脑啡肽酶的减少将引起大脑 淀粉样蛋白(A )的堆积。胰岛素降解酶是一种硫醇金属内肽酶,可降解胰岛素和 淀粉样蛋白(A )单体等小肽。胰岛素降解酶的缺失使小鼠 淀粉样蛋白(A )的降解量减少50%以上。相反,脑啡肽酶或胰岛素降解酶的过度表达则能预防斑块形成[2]。 有关积聚阻断剂,A 接种及针对各种A 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的临床试验都在进行中。在一个2期临床试验中,A 接种引起了脑炎。而且免疫病人随访也显示,尽管有斑块缩小,病人并没有认知方面的改善和存活率提高。一个2期被动免疫试验中,一部分病人发生了血管源性脑水肿。两个A 单克隆抗体(NCT00574132和NCT00904683)以及静脉注射10%的免疫球蛋白剂的3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1]。 1 2 T au蛋白 大脑锥体细胞内的纤维样内容物,即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 illar y tangle,NFT)出现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一些称为tau蛋白病的神经退行性病中。神经原纤维缠结的数量是阿尔茨海默病严重程度的病理学标记物。缠结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异常高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所形成的双螺旋纤维(paired helical filament,PH F)。T au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微管相关蛋白。正常时,tau蛋白能稳定微管的装配及囊泡运输。T 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PH F及NFT。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一部分是可溶的,另一部分沉积在PH F中为不可溶,称为PH F Tau。PH F T au 沉积于脑中导致神经元变性。另有报道,T au蛋白基因突变可以导致T au蛋白聚集,引起痴呆[3]。 211

第二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2012-1-30zlj

第二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是老年期痴呆的最常见类型,约占老年期痴呆的50%。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的改变等。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有5%患有AD。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上升,至85岁,每3~4位老年人中就有1名罹患AD。 【流行病学】 张明园等曾报道上海地区痴呆与AD的发病率:55岁以上为0.71%和0.42%,60岁以上为0.91%和0.56%,65岁以上为1.31%和0.89%。我国“九五”期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人群的AD患病率在北方地区为4.2%,南方地区为2.8%。AD在老年期痴呆的比例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为49.6%和71.9%。截至2006年,全球痴呆患者约为2430万(我国500万),每年新发病例460万(我国30万),且每20年翻一番,各国调查趋势汇总显示,痴呆患病率在2%~7%之间,女性多于男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AD可分为家族性AD和散发性AD。家族性A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65岁前起病,现已发现位于21号染色体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的早老素1(presenilin 1,PS1)基因及位于1号染色体的早老素2(presenilin 2,PS2)基因突变是家族性AD的病因。对于90%以上的散发性AD,尽管候选基因众多,目前肯定有关的仅有载脂蛋白E(apollipoprotein E,APOE)基因,APOEε4携带者是散发性AD的高危人群。 有关AD的确切病因有多种假说,其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瀑布假说(the amyloid cascade hypothesis)认为,Aβ的生成与清除失衡是导致神经元变性和痴呆发生的起始事件。家族性AD的三种基因突变均可导致Aβ的过度生成,是该假说的有力佐证。而Down综合征患者因体内多了一个APP基因,在早年就出现Aβ沉积斑块,也从侧面证明了该假说。另一重要的假说为Tau蛋白假说,认为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影响了神经元骨架微管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形成,进而破坏了神经元及突触的正常功能。近年来,神经

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又称原发性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主要有老年人患病,表现痴呆,并具有进行性和致命,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极大添加了家庭和社会负担,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具有极大威胁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是当前医学亟待攻克的难题,科学家们正在探索AD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进行性的、致命的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尚未明确。AD会使得神经细胞大量死亡,脑组织明显萎缩、重量变轻,破坏人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阿尔茨海默病可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种。早发性AD比较少见,主要是遗传因素导致的。大多数患者属晚发性,直接致病因子尚不清楚,随着人体衰老和环境影响会导致患病。临床上,AD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晚期。早期患者出现记忆力减退;中期性格恶化,行为异常;到晚期病人生活已不能自理,无法正常活动[1]。 据统计,全世界65岁以上人口中有500多万患有AD。目前,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地区之一,2010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就达到了569万,而只有21%的患者得到了规范诊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比重将不断增长[2]。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我国老年人口基数日益庞大,对AD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阿尔茨海默病的脑病理 AD患者脑的宏观和微观均有明显形态改变,主要是脑萎缩,患者的脑回变窄、脑沟增宽、脑室变大。脑萎缩始于内嗅皮层,随病情进展逐渐扩展至海马、内测颞叶、额顶区,而初级感觉和运动皮层(枕叶视皮层、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相对保留[3]。 但脑萎缩的病人不一定就是AD。阿尔茨海默病的特性是在显微镜下可见淀粉样蛋白斑(又称老年斑,是AD的主要病变之一)、神经元纤维缠结、神经元减少、脑淀粉样血管病等主要病理改变。 1、老年斑 神经炎性斑又称老年斑,是AD的主要病变之一。老年斑是一种细胞外的病变,共有四种类型[4]:弥散斑,也称前淀粉样沉积,这种不含淀粉样蛋白纤丝的沉积是老年斑的初始阶段;原始斑,这种夹在正常与异常神经细胞间的聚合物由少量淀粉样蛋白组成边界不清楚,大小差别较大,斑内可见少量神经细胞;最后淀粉样蛋白则完全由淀粉样蛋白物质组成。这些淀粉样沉积物在脑组织及脑膜的微血管上可见,又称血管淀粉样变[5]。 2、神经元纤维缠结

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2012年5月1日第5期No.51May2012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27卷总第168期 Vol.27Serial No.168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Alzheimer's disease(Alzheimer's disease,AD) 肖苗苗Xiao Miaomiao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15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 City,Zhengzhou,Henan,China450015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治疗AD的文献,分析该病的治疗方法。结果:中医药治疗AD形成了多种理论,制定了多种治疗策略。结论:中医药疗法可以有效用于治疗AD。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AD).Methods:To analysis treatment of AD through literature of the treatment of AD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Resul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D has formed many theories and developed a variety of treatment strategies.Concl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can be used to treat AD effectively.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黄帝内经;本草备注;丹溪心法;中医药治疗;中医病机;文献综述 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olds dementia;huangdineijing;bencaobeizhu;danxixinfa;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pathogenesis;re-view 中图分类号CLC number:R277.791.6文献标识码Document code:A文章编号Article ID:1674-8999(2012)05-0631-0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病因不明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智力、记忆力、感官定向力、判断力、语言思维能力等不可逆地进行性退化,常伴性格改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深重的负担和痛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AD越来越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家庭问题。近年来,中医药对AD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AD属于中医老年性痴呆范畴,古代医家认为人的精神、思维、记忆及言听视动无不与脑有关。《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腑”。清代汪昂在《本草备注》中指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清代王清任直言“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故凡记忆思维等智能障碍皆为脑病所致,即本病病位在脑。对本病的辨证论治多见于健忘、善忘、呆病、呆证、郁证、癫狂等病证中。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着不同的认识。《丹溪心法》认为“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认为呆病是痰气所致。明·张景岳对其病因病机和症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痴呆症,凡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疑惑,或以惊恐而渐至痴呆。”认为情志抑郁、思虑狐疑、所求不遂或受惊恐等,日久可逐渐引起痴呆。《本草备要》指出:“人之记性,皆在于脑,小儿善忘,脑未满也;老人健忘者,脑渐空也。”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言:“肾主智,肾虚则智不足。”认为肾虚脑髓空虚为智能低下或智力下降的原因,是痴呆发病的重要因素。《血证论》说:“心有瘀血,亦令健忘。亦有痰沉于心包,沃塞心窍,以致精神恍惚,凡事多不记忆者。”明确指出心有瘀、痰可致“健忘”“凡事多不记忆”,均认为瘀血是导致痴呆发生的重要原因。故本病的发生因肾虚、痰浊、瘀血、情志及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多脏气血虚衰、气滞血瘀、痰阻清窍、气血逆乱、七情不畅、营血不上荣于脑。其中肾精亏虚,脑髓不足始终贯穿该病的全过程。 2治疗方法 2.1多药综合应用 鉴于以上中医对AD发病机理的认识,不同医家将此病分为多种不同的证型。胡金成等用益肾补脑片(鳖甲、石菖蒲、当归、远志、红花、核桃仁、女贞子各15g;枸杞子、人参、熟地黄各20g;益智仁30g,每片含生药0.5g,每次4片,每天3次)治疗AD患者46例,总有效率为86.96%,与石杉碱甲片无明显区别。指出补肾益脑片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能清除自由基、维护脑组织,改善和延缓脑的老化等相关[1]。杨柏灿等[2]据脏腑及气血阴阳定性对139例AD型痴呆分为6个证型后发现,涉及肾虚的病例达91.73%。马宫明等[3]指出老年性痴呆的本虚主要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清阳不升、五神失明,以肾虚为主的五脏虚衰是脑衰老、老年痴呆发生的内在机制,肾虚是AD的主要病机和关键。《老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4]分虚实两类六型。虚,髓海不足,肝肾亏虚,脾肾两虚;实,心肝火盛,痰浊阻窍,气滞血瘀,也有其他分型。中医专家们发现创制了许多有效治疗AD的专方专药,如归脾汤、当归芍药散、加减地黄饮子。陈凯等[5]用益智胶囊(西洋参、枸杞子、郁金、川芎、天麻、石菖蒲等)治疗老年性痴呆61例,每日3次,每次4粒,口服。对照组29例用喜得镇口服,均1个月为1疗程,连用2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显著增高不同智力量表成绩,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能力,对改善平衡能力、脑动脉血流速度异常降低、脑电图均有一定作用,降低血粘度比,对红细胞变形和聚集指数异常者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治疗组疗效 · 13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