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精神

蜜蜂精神
蜜蜂精神

蜜蜂精神

正如安德鲁-卡内基所说:“有两种人绝对不会成功: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第二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的人。那些勇于负责,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做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而小小的蜜蜂身上也有着我们每个学生需要的品质。

一.勤劳的品质永不过时——像蜜蜂劳动一样不辞辛苦

通往成功的道路也有很多种,但如果想走得更稳健也少不了一个“勤”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事业同辛勤的劳动是成

正比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

就会出现。”现任盛大网络总裁唐骏,便是一位始之于勤而且成

之于勤的杰出代表。

唐骏说:“别人看到的是我的成功,看不到的是我几年、几十

年如一日的勤奋。我没有其他秘密,只有靠勤奋。一点点聪明,加

上十点的努力,就足够了。勤奋会影响每个人一生的命运!”的确,

唐骏在工作中的勤奋是出了名的,他一直是公司中每天早上去得最

早,晚上走得最晚的人,除了睡觉,其余的时间几乎都在工作,被

称作是微软中国最勤奋的人之一。而勤奋回报给他的,是帮助他从

一个普通的软件工程师到微软写代码的工程师,从微软中国总裁到

盛大网络总裁,七年的时间,唐骏年收入已达千万,身家过亿,名

扬海内外。

如今,我们身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像蜜蜂般的默默无闻和勤奋是相当宝贵的一种品质、对个人成长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理解学习,才会懂得自主学习—像蜜蜂采蜜一样兢兢业业

自主学习在自己本身内部需求的动力推动下,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当成一种享受从而主动地学习、积累,自觉地训练提高,在学习目的的指使下,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从而自觉地去学习,自觉地去磨练。高中生不仅仅需要自己独立生活,更需要理解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分数更重要的是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合作第一-----------像蜜蜂群体一样团结协作

蜜蜂内部机构精炼,分工明确,协作高效,文明有序,非常具有团队精神。一旦发现花朵,即呼朋引伴,播粉采蜜;而一旦个体遭受攻击,蜂群蜂拥而至。高中学习,合作才能共赢。

四.勇敢最可贵---像蜜蜂战斗一样英勇无畏

只有勇敢无畏的接受生活中、学习上的挑战,才能越挫越勇。

五.细节最重要---像蜜蜂筑巢一样细致认真

把握细节的美丽,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石。

六.责任重于泰山----像蜜蜂舞蹈一样尽职尽责

责任心是成长的标志,拥有了责任心,才可以事事上心,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班徽:

做一只快乐的小蜜蜂!

采花的蜜蜂是勤劳的象征。

像蜜蜂一样战斗!

《小蜜蜂》音乐教案

《小蜜蜂》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掌握一个升号调的唱名及在五线谱上的位置,能将旋律从=改写在=的谱上。 学唱歌曲《小蜜蜂》,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清晰的吐字来歌唱,以欢快的情绪歌唱小蜜蜂的辛勤劳动,并启发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读谱视唱与一字一音的清晰吐字,用优美的并具有感染力的歌声来表现歌曲意境。 教学进度:第三教时。 教具准备:头饰磁带口琴图画打击乐器等。 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流程:情境激发情境体验情境创造情境导入激发思维初步感知想象理解-->体验歌曲吸收表现激发创编能力准入场-->创设情境欣赏哼唱律动熟悉歌曲自学歌曲创编情境性歌表演备::模仿练习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听《拍手歌》进教室并做简单律动。 问好:一半学生吹奏口琴,一半学生唱。 模仿练习与重点乐句解决:模仿练习:听唱几组模仿进行的音。 重点乐句:()从模仿练习引出第二乐句的大调旋律。 ()板书出示提问:这条旋律除了模仿外还有什么手法吗?(重复)()学生再唱一遍,然后教师用大调的音高唱一遍。 提问:老师唱的和你们一样吗?学生回答:略引出教师唱的是大

调。 ()改写旋律(从=改写在=)方式:抽一个学生到前面改,其余同学小组进行。 ()纠正答案,并让学生在口琴上找找音高。 情境布置的导入:()学生吹奏刚才的旋律,教师配唱歌词我们决不伤害益虫,快快飞到大树林中。 ()设问:是谁要飞到大树林中来?情境布置:师生在《小蜜蜂》音乐的伴奏下共同布置美丽的树林。 流程说明情境导入可以景激情,使学生尽快进入一种美的氛围之中,设置疑问可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学习欲望,情境布置时播放的《小蜜蜂》的伴奏音乐可使学生熟悉音乐,为歌曲的学唱作铺垫。 二情境体验:导入:同学们布置时,教师已躲到花丛后,布置完后,突然从花丛后伸出手(手中拿着小蜜蜂的图画)说:咦!是谁飞来了!学生回答:小蜜蜂!熟悉歌曲:(播放伴奏音乐)教师边用哼唱,边将手中的蜜蜂随乐飞舞。 师生共同用哼唱。 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教师评价学生想象的画面,并用优美的语言再一次将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去。 边唱边做简单游戏。 学唱歌曲导入:师:好听吗?想不想学:就让我们在口琴的帮助

大学文化精神

大学文化精神---高考作文金牌素材 一、大学精神的含义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 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二、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创造精神1、爱因斯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学校的:“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 2、从洪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看,科学研究成为大学的一个基本职能,现在大学的科研成果的多少也就是标志着大学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斯坦福精神”之所以被世人称道,关键在于她拥有众多的诺贝尔奖及全美科学奖的获得者,拥有把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的硅谷效应。 3、大学也创造社会理想,知识分子,特别是集中在大学校园里的知识分子比其他社会成员更能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有了对社会规律的认识,就能够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理想。批判精神1、知识聚集的场所。大学是继承传统科技文化遗产,不断创造新科技文化的场所,聚集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具有很强的知识容量。思想观念和学术思潮的交汇处。 2、大学批判精神的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人性变成了技术的牺牲品。同时,人性又屈服于技术,把技术崇拜为神。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就两个极端而言,出现了两种畸形人,一种是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一种是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 3、早在本世纪初,西方一些大学就注意克服这种片面性,探索科技与人文的汇通之路。哈佛的学生在一二年级开设“通识课程”,广泛涉及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科学生要学占总课时22%左右的人文课程。我国现行被一再呼吁的人性教育、全人教育、通识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无不是针对技术对人的异化进行批判的结果。社会关怀精神1、在工业化、信息化的社会里,大学已经被越来越深入地卷进社会机器的运转之中。 2、60年代以来的美国大学“不仅是美国的教育的中心,而且是美国生活的中心,它仅次于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者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 3、知识分子在提炼和批判社会生活的同时,又把各种精神产品投资到社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直接的内容。 三、何为大学精神(表现) 大学精神育人第一 使我们的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尊重科学善于创新 1、科技改变了人的观念,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社会发展进程。 2、善于创新是大学精神的灵魂。 3、哈佛大学以师资雄厚,将近40名教授获诺贝尔奖而著称,学生以学术卓越、全面发展、自信能干而闻名。耶鲁则以教授治校、思想开放、人文一流、盛产总统而骄傲。而普林斯顿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育人文化同时也是微观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综合表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巩固已有的校园文化建设成就,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开拓新视野和新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从校园文化建设看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日渐式微,其原因主要在于办学导向的偏差、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文教育的空泛化和边缘化。高校应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设置、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文化素质等方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大学人的精神家园,它具有规范大学人行为,凝聚大学人精神与理想的作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校园文化体现在高校的方方面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结底都是文化育人。然而,优秀的校园文化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大学主体主动地对本校的文化进行提炼和总结,并有意识地进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中,人文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涵盖人文精神、人文科学和人文教育,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学科是载体,人文教育是过程。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是以人文学科为载体,通过人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和高尚的人文精神。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应作为高等教育份内之责,理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应有之义。

蜜蜂精神作文

蜜蜂精神作文 导读:1蜜蜂的精神 在阳台赏花时,不经意地发现:一朵娇艳欲滴的蝴蝶花上,停着一小小的蜜蜂。 怕它蛰到自己,便隔窗观察。它很轻巧,在鲜艳的花丛里穿梭着。有时,它会停靠在叶子上,用那细细的脚沾着花粉,细细的触角微微地抖动着。 暮色降临,我依依不舍地回到了房间,心想:小家伙一定耐不住困乏,早已飞走了吧。 第二天下午,我惊异地发现:小家伙还在花丛间忙碌着!丝毫没有疲惫的意思!难道它通宵未睡,直到现在吗?我心生疑惑。正想着,小家伙悠悠地飞到一朵名不见经传的小花上,用它尖细的小脚轻轻拨动着花瓣,贪婪地吮吸着花蜜…… 我不禁在心里赞叹:好勤劳的小家伙! 又过一天,小家伙没了踪影,繁花的光彩似乎因了它的离开而黯淡了许多。轻声叹息之余,我猛然瞥见窗边的阳台上,有一滴金黄如日的蜂蜜!。 许是小家伙留给我这个安静的窥视者的礼物呢!我暗喜,心里涌起了几丝慰藉,原先的伤感顿时消散了许多。我小心地将那滴蜂蜜收集起来,装到一支雅致的小瓶里,细细把玩。 这一滴蜜凝聚了小家伙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啊!整日辛勤地奔忙,在一朵又一朵的鲜花中不辞辛苦地重复着枯燥的举动,从日出到日落,

从生到死,默默劳作的它才能酿出这小小的一滴蜜! 那么,我不禁要问:蜜蜂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呢?是人们口中的勤劳吗?不,这还不足以表达。 它们整日整夜地忙碌,心中却始终存有回报之心,以一己之力回报着繁花的馈赠,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多么高贵的品质啊!它们那小小的身躯里拥有一颗勇敢、善良、感恩的心。若是将蜜蜂比作人,那么,他们必定是一群最可爱、最高贵的人! 那只在花间憩息的蜜蜂给了我无尽的启示。朋友,如果你的家中来了一只蜜蜂,请善待它们,因为它们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2蜜蜂精神 秋天,我漫步走在开满着金黄色菊花的公园里,看到了“嗡_嗡”唱着动听小调的蜜蜂,煽动着双翅在花丛中辛勤地采蜜,我忽然想到了四年级时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可爱的小蜜蜂》。 蜜蜂是人人皆知的一种有益的小昆虫,它不仅可以帮助花朵传播花粉,还能采集花蜜,制成香甜可口的蜂蜜,记得课文里这么写的:“一只工蜂最多只能活6个月。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它们在这么短暂的生命里,珍惜着宝贵的每一天,整日整月地不辞辛劳,不停地穿梭在繁花丛中,辛勤地采集和酿造着花蜜,课文中又写道:“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我看着飞舞的小蜜蜂,背诵着《可爱的小蜜蜂》的课文,不由使我肃然起敬,蜜蜂虽然渺小,但却又那么的高尚!

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一、大学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指出,一流大学的本质在于其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及运行机制,大学文化、精神的建设与创新是新时代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重要任务。因此,我校在四校整合由专科向本科转型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思想融合、文化融合,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培育,使全校师生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广义上讲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动文化和精神文化。大学文化的主体是大学教师和学生,它既是传承的结果,也是创新的结果,是一个历史的扬弃和积淀过程。高楼大厦对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能“筑巢引凤”,能使大楼折射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大楼、育大师、养大气”体现的正是这个道理。 大学精神是一种文化的理念,是大学文化系统的核心和灵魂,通过对校园文化的深层次提炼,达到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它包括以自然科学为主题的科学精神和以人文科学为主题的人文精神,以及现代大学的国际化视野。九江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多科性、综合性本科院校,既涵盖自然科学学科,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有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良好基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校的整合要实现思想、文化和精神的融合,必须以大开放、大包容的气度,在九江学院的旗帜下,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共同营造一种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师生勇于探索未知,创新知识。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提供多元化,突出主旋律,凝炼大学精神 大学作为社会的“人才库”、知识的“创造源”、文化的“传播者”和成果的“孵化器”,给人们提供综合化和通识化教育(人文教育是最基本的环节),这是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确立的基石。建设校园文化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动文化和精神文化着手,科学地做好学校“三大规化”,使气势的建筑、现代化的设施和优越的环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一草一木都透露着文化的气息,让广大师生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表现出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精神风貌。为此,整合后的九江学院应尽快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升自己的大学精神。通过大学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德智体诸方面进行全面培养,形成健全人格,把体现着“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其他人,发挥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社会辐射作用。九江学院是江西高校的“航母”,有着近4万名师生员工,在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时,应尊重原各校的文化传统和学术特色,兼容并蓄,传承和融合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精神,从中提炼出新的大家认同的统一的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主旋律和精神文明主旨。 构建九江学院校园文化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框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变成师生自觉的行为规范。例如对新生入学教育应把学院的文化传统、历史沿革和校训校风作为内容之一介绍给学生,教学生唱校歌(应有自己的校歌并制做成光盘发给学生),增加学生的自豪感。毕业时,在颁发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时高唱《毕业歌》,让学生带着豪情和对母校的眷念走向社会。 三、医学院精神文明建设之思考 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治校理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为高等学府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典范。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二级学院,在大学文化和精神建设方面可以作出自己的贡献。医学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它揭示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和医学发展规律。医学院作为医学圣殿,是众多学子献身医学、立志成才的基地,更应弘扬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在九江学院大学精神的框架内来构建医学人文精神,树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在营造医学人文环境、塑造医学生人文素养时应把“医学生誓言”、“南丁格尔誓言”等内容纳入医学人文建设范畴,让医学生、护生从一入校就受到医学人文精神的激励和感染。新时期的九江学院人,继续弘扬“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爱校如家,敬业奉献”的九医精神,形成“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教风(教师风范)和“团结友爱、勤奋守纪”的学风,

创建特色班级---小蜜蜂乐园

创建特色班级---“小蜜蜂乐园”汇报材料 学校:王庄小学 姓名:黄立安

创建特色班级---小蜜蜂乐园汇报材料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好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教育专家认为行为教育的“最佳期”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所以当学生迈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刻,就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今年我接的是一年级,担任一年三班的班主任。这些孩子,活泼好动,特别是外地学生,他们几乎没有上过幼儿园,比较散漫,东西乱扔乱放,听不懂老师讲的要求。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一切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从“0”开始。为了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我利用班会时间给他们讲有关小蜜蜂的故事。希望他们能像小蜜蜂一样勤劳、勇敢、活泼、团结,在学校这座百花园中你追我赶,尽快进入学习的世界。 我发现他们都很喜欢小蜜蜂,就提倡他们学习小蜜蜂的精神。于是,全班同学纷纷表示要当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因此,我们确定了班级口号为:“做勤劳的小蜜蜂!”共同制作了班级标志:一只可爱的小蜜蜂。 当局德育科倡导创建特色班级时,我由感而发,何不以“小蜜蜂”为题,开展“小蜜蜂采蜜”活动,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共同打造属于我们班的特色,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特色。其实说是特色,还没有形成一定影响,今天,我想借这次机会,把我们这一段时间的活动情况汇报一下,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 从开学初,我就用小蜜蜂的故事激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请美术老师一起指导学生画小蜜蜂,并且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蜜蜂上,交换“蜜蜂”,让他们互相认识,借此沟通感情,学生和学生之间拉近了距离,顿时班内形成了一种温馨的氛围。互换礼物互相认识,为我们班创下了一个美好的开端。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我们建立了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一)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一) 摘要]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目前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人们往往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轻视大学精神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使得校园文化在建设上缺乏灵魂,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导致不少高校的大学精神缺失。大学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精神文化,完善制度文化,加强物质文化,巩固行为文化,铸就大学精神,而且要把大学精神的培育作为长远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培育 近年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因其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而备受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大学精神的缺失,从而导致校园文化的品位不够高,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有待提升。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培育大学精神,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培育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的最富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主要指大学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和全体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及精神风貌等。由大学的历史传统、地域文化、学科特色和知名学人(包括教师、学生、校友)共同孕育创造,是大学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1.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性 大学精神并不是每所大学与生俱来的。只有那些在长期办学历史中,通过对自己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大学,才名副其实地具有自己的大学精神。 在国内外教育发展史上,不少大学形成了一些精辟的大学理念和优秀的大学精神。例如,美国哈佛大学一直倡导“崇是求真"的大学精神,主张大学就是不懈追求真理的地方,揭示了大学使命的本质内涵。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则强调大学应服务于社会,这种新型价值观念的诞生使得美国承继于欧洲大陆的大学模式彻底摆脱了象牙塔的束缚,得以直面美国现实社会生活。在现代中国,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力倡“兼容并蓄”的大学精神,主张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树立“通识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工科教育要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1]。正是这种既有共性又极富个性魅力的大学精神,才使这些百年名校经久不衰,魅力永恒。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的精神支柱,在高等院校整体发展中,大学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价值导向作用。大学精神提出崇高目标,确定共同价值观,能使全体师生员工形成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意志和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力量,使高等院校明确办学宗旨和发展方向。大学精神所具有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所大学与时俱进、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崇高精神境界的大学,是不可能保持蓬勃生命力的。二是教育作用。大学的权威来自于它能以先进的文化和高尚的精神品质塑造人的心灵2]。学生的精神、信念是自我行为的本源,学生在大学接受精神熏陶所形成的精神动力,不仅会对他的学习产生影响,而且会对他的生活和将来从事的职业产生影响。 正因为大学精神在大学发展过程中具有上述重要作用,所以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重视大学精神的凝炼。 2.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广义上的大学校园文化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大学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学校形象等。制度文化包括大学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规则。物质文化由学校的教学研究设施和人文景观等构成。行为文化是指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学校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3]。大学精神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一种内在的理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灵魂和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校园精神文化最主要的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

奉献精神:蜜蜂带给我们的启示

奉献精神:蜜蜂带给我们的启示 Directions: Study the following drawing carefully and write an essay in which you should 1) describe the drawing, 2) interpret its meaning, and 3) support your view with examples. Groups of bees work together to produce honey. Their great efforts are not selfish, however, as the amount of honey they produce is for an entire group rather than a single individual. The drawing above suggests that people should selflessly dedicate themselves to their community as a whole. This spirit of dedication requires faith. Selfless hard work is an embodiment of responsibility and strength. The health of nations requires a spirit of devotion. Chinese teachers, doctors and athletes who all work for the benefit of their country, for example, are devoting themselves regardless of fame or fortune. They are dedicated to the society they live within. No matter what type of job one holds, one

大学文化与精神

文化的定义 汉语“文化”一词,出自《周易》“观乎天下,以人文化成”。英文“culture”一词,来自拉丁语colore,意为“耕耘”,因为文化修养和种庄稼一样,必须经过辛勤的耕耘,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 大学文化的定义 版本1:大学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以大学为载体,以大学人为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是在大学长期办学的实践基础上,所积累、传承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版本2:从概念上讲,大学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积累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具有高校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行为和校园文化精神所组成的一种社区文化。 注意:大学文化不同于校园文化,首先,随着大学逐步走向社会中心,大学文化的影响己远远超出了校园,对大学文化的研究必须将社会纳入视野;其次,大学文化更能体现大学的历史传承性,比如很多大学在历史上曾数易其址,但其文化却可以一脉相承,延续至今。 大学文化的内涵 “二分”说(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三分”说(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四分”说(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注意:以下整理采取此种分类 “六因素”说。即大学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学术文化、科技文化、艺术文化、阵地文化、网络文化等六个因素。 大学精神(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对大学文化的其它层次起着统领和引导作用。所谓大学精神文化,是指大学基于时代要求、历史传统和大学使命,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理念与价值追求等。 一般而言,大学精神应当包括办学理念、目标定位、学风、校风建设、师生群体意识、大学精神符号(校训、校服、校徽、校旗、校歌)等。 1. 校风、教风、学风等均围绕自身大学精神为指南针,务求把学校的精神文化内化成每位师生员工的行为准则,打造独具本校魅力的精神文化。 2. 校训、校歌和校史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抓手,是高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精神的培育中,高校应充分重视校训、校歌的提炼工作,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充分发挥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此外,校史也是对学生进行大学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式。高校应加强校史馆的建设,并通过校史资料展览、编订校史、进行校史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史教育,激发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 一、以“三个自信”和“中国梦”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xx大精神 1.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按照专项学习计划,组织好校、院两级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理论学习。邀请专家进行xx大专题讲座,通过集中宣讲、专题宣讲和主题党课活动,深刻理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xx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园网、视频、宣传栏等校园媒体宣传xx大精神,大力推进xx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通过理论宣讲、形势报告会、座谈访谈、知识竞赛等形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师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扣xx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下大力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央颁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为契机,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学习,自觉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注重实践探索和行为养成,引导广大师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为学校改革发展做贡献,并努力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之中,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 3.认真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中国梦”、阐释“中国梦”。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征文大赛、演讲大赛、“最美中国”大学生摄影大赛及微电影创作大赛、“小康展

望”、“民族圆梦”主题报告会等实践活动,使学习活动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坚定师生员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信心。 4.认真组织师生学习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加深对国家机构改革精简和职能转变的理解。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会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而激发奋发学习、努力工作、不懈奋斗的积极性,营造和谐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启动“全国文明单位”届满复审工作,深化巩固创建成果 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来之不易,凝聚着全校师生的心血与汗水;保持荣誉、巩固成果、迎接复查,同样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1.认真总结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经验。召开201x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表彰一批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文明班级、文明教职工、文明学生。通过表彰,深化创建,激励全校师生继续做好全国文明单位的保持和提高工作。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重点是学习宣传、认真贯彻《河南师范大学精神文明奖管理办法》,制订《河南师范大学文明单位管理办法》,修订《河南师范大学文明单位评选办法》,加强对校内文明单位的管理,督促各单位做好精神文明日常创建;切实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奖的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教职工参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加强基层单位创建。各单位应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做好精神文明建设日常工作,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

我们需要蜜蜂精神

我们需要蜜蜂精神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我们需要蜜蜂精神 静静地阅读了这本《蜜蜂精神》,没有多么激情澎湃的心灵撞击,也没有多么苦大仇深的愤世嫉俗,在心里有的是一丝浅浅的感动和微微明朗的点点感悟。 耳边仿似响起了一阵阵嗡嗡声,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忙碌于花间的小蜜蜂,它徘徊飞旋,在花丛中静静寻觅,默默劳作。那些曾经看过的各种关于蜜蜂的文章,那些关于蜜蜂的描述和赞美忽然通通涌现脑海,它的勤劳,它的奉献,它的团结、它的勇敢等等,脑子里充斥的都是赞美这些小生命的文字。 “蜜蜂从出生后的第21天起就开始劳动,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都致力于自己的采蜜事业,直到死亡。”“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的蜜,必须在100万朵花朵上采集原料。”在通常情况下,一只工蜂一天要外出采蜜40多次,每次采100朵花,但采到的花蜜只能酿0.5克蜂蜜。如果要酿1千克蜂蜜,而蜂房和蜜源的距离为1.5千米的话,几乎要飞行12万千米的路程,差不多等于绕地球飞行3圈。在蜜蜂短暂的一生中,不断地寻找,不停地劳作,似乎是它们永恒的主题。迎着朝阳,冒着风雨,不停挥动的翅膀似乎永不知疲惫,小小的身体拥有着无尽的能量,采蜜花间,敬业而精业,用一生的劳作带给人们美好甜蜜的生活。所以,它是勤劳的。 提到蜜蜂,就必然会提到它们群体的生活和团队的劳作。一个蜂巢里,众多的蜜蜂居住于此,它们没有争斗,没有排挤,没有孤立,和睦相处。无论是蜂王还是工蜂,大家每天一起劳作,没有谁因为地位的特殊而休息享乐,大家

明确分工,却又高度协作,共同完成工作。发现蜜源时,它们不会独自霸占,将美好私藏;它们永远会第一时间通知其他同伴,用它们独特的舞蹈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共同开采这个甜蜜的宝藏,享受众人劳动的成果。而当某个同伴遭受攻击时,它们会用尽全力群起而攻之,力保同伴周全,不轻易放弃每一个成员,以团体的力量战胜一切邪恶。所以,它是团结的。 人们常常会感叹生活如蜜一般甜美。蜜,蜜蜂辛苦劳动的结晶。为了一点点的蜜,它们要飞难以计数的距离,一朵一朵的采集,频繁的折返于花丛与蜂巢之间,采集花蜜如此辛苦,把花蜜酿成蜂蜜也不轻松。所有的工蜂先把采来的花朵甜汁吐到一个空的蜂房中,到了晚上,再把甜汁吸到自己的蜜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吐出来,再吞进去,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240次,最后才酿成香甜的蜂蜜。就是这样的辛苦,它们采集来的蜜也绝不会仅是自己享用。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它们仅仅留存微小的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其余的大方贡献了出来,酿成香甜的蜂蜜,贡献给世人,让人们能品味这种香甜,体味蜜糖样的人生。它们的行为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仅仅是当做一项日常工作、份内职责来完成,没有怨言,没有停歇,世世代代一直延续。所以,蜜蜂是无私奉献的。 细细想来蜜蜂的优点还真不少,作为一位崇高的劳动者,它身上有着太多可贵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它们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的工作态度,齐心协力、精诚合作的团结意识,吃苦耐劳、忘我无私的奉献情怀和坚强勇敢、执着追求的敬业情操是我们的行动标杆,是我们需要追求的一种思想、一种态度、一种工作作风。 我们需要蜜蜂精神,企业需要蜜蜂精神!一个企业作为一个大集体,作为一个蜂巢一样的存在,我们都是居住于此的小蜜蜂,我们要精心爱护我们的企

从先进文化的角度谈谈对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论文题目:从先进文化的角度谈谈对大学文 化和大学精神的理解 论文小组组长闵雄学号 10120129 论文小组成员杨凤学号 10120145 刘林学号 10120127 饶名祯学号 10120133 余英明学号 10120151 张泽奇学号 10120155 周平学号 10120159 院别、班级生命科学学院10级(1)班 指导教师贾凌昌 2013年 6 月4日

从先进文化的角度谈谈对大学文化和大学 精神的理解 内容摘要: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大学人”在对知识进行传承、整理、交流和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与大众文化或其他社会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文化系统。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而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自由”,就是大学的内在超越,就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其价值取向是有利于个人、家庭、国家、全人类的和谐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在心灵自由、身体健康、财富自由等方面获得最大满足,全球一体,最终实现多民族、多文化相互尊重竞和并存而共荣,统一在唯一宇宙之下的共产主义。 关键词:大学大学生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先进文化社会 引言 一言以蔽之,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立足于本性,在自由地实现内在超越的过程中所凝聚、体现出来的特质和风貌,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所谓先进文化,就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成员根本利益,反映时代发展的方向。大学文化、大学精神融进先进文化,即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 方向,全面应时代要求,在各方面与时俱进,大学生要学习先进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要养成先进的思想道德,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种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相辅相成,这种大学精神成为大学里人人都有的精神,共同创造先进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共同建设更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 正文: 大学是人类精神资源的传递和创造的最佳学堂,是一个聚集了智慧的学者,对世界进行不断的研究、解剖的理想场所;而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

小蜜蜂在行动教案

“小蜜蜂”在行动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感谢和回报为我们的生活辛勤劳动的家 乡劳动者. 2.懂得对劳动者最好的回报就是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调查整理自己的父母或者亲朋是如何辛勤工作的. 2.学生自己准备如何对劳动者表达谢意.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起学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与赞美 1.师:同学们,喜欢儿歌吗?一首儿歌《劳动最光荣》送给你们,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老师播放音乐) 2.师:同学们,刚才听得可认真了。那你喜欢歌曲中的谁?为什么?学生回答。 3.师小结:勤劳的小喜鹊、小蜜蜂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热爱劳动的人就像它们一样,也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美,因为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最光荣。 二、通过大量的事例体验劳动者的辛苦,激起学生的赞美之情(一)送水工人的典型事例 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用辛勤的劳动

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快乐。老师这有一个送水工人的劳动短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播放短片) 1、师:同学们,看完这个短片,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 师:同学们看的很仔细,送水叔叔确实很辛苦,那假如你就是这家的小主人,你会怎么接待送水叔叔呢? 生: 师小结:从你们的表现中,老师感觉到,我们班的每位同学都是理解人、体贴人、尊重人的好学生。 (二)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实例 1、谈话:同学们,生活中,像送水叔叔这样平凡的劳动者还有许多,他们就生活在我们周围。课前老师让大家去调查、采访你身边的劳动者,哪位同学把你听到、看到的告诉大家? 多让学生说 2、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了一些劳动者劳动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放图片) 师: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年复一年从事着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劳动,但也正是他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安宁。很多劳动者在平凡的劳动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这些普通的劳动者,体验这些劳动者的艰辛,感受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 3、举行:劳动最光荣“事迹报告会 师: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你们调查到的劳动者的事迹,然后我们

论当代大学生之精神文化

论当代大学生之精神文化 不置可否,当代大学生现实了,物质了。部分当代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少一种人文素养,他们追求成功,追求名利,没有了对学术的钻研精神,没有了纯粹的学术精神,一心一意向“钱”看。但是,我并不认为这种现状是病态的,黑格尔说:一切存在皆合理,或者说,在病态的社会中,这种病态的现象是最合理,最应该被理解的。所以,我想要先指出一点,那就是众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每每谈到这样消极负面的问题,总会出现一些自负的人甚至是大学生本身,他们总是站在一个高点,以“举世混浊我独清”的态度批判大学生本身,批判当今的社会制度,其实这样的姿态,才是病态的。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的第一个问题是,当我自己开始构思这篇评论时,我总是在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应当接受并受到尊重的现实,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每个人都没有错,无论是社会还是大学生,无论是原因还是结果,我应当秉着一个尊重、理解的态度,站在一个大学生的立场上,或者说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而并非一个改革者或者批判者的位置上,这样才能相对更清晰、更全面的剖析这个现状,从而给出自己的意见。 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幼稚与成熟的过度阶段,他们自以为成熟,其实还存在许许多多不成熟的思想,他们自以为有能力,其实还差得远,于是便滋生出了许多问题。他们忍过了高中的煎熬、争破头皮挤进了大学校门,可各大高校却屡屡传出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此为价值观的缺失;他们每天刻苦学习,却并不以获得学术知识为首要目的,不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最终目的,此为学术精神的缺失;他们一直在“创新”的口号下生长,却鲜有人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虽身处在大学这样一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地方,在学术科技上有所创意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诸如此类的问题层出不穷。佛法云:有果必有因。因在何方?

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大学教育的支撑。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部分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在推进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在增强院校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培养质量,以及形成办学特色中,在培育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发挥创造力,从而实现院校发展战略目标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为先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作为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大学校园文化,它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所以,本次研究,从实地调查资料入手,来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一些建议。 二、主体: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渊源: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称学校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高等院校以大学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

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为核心的, 以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以及由大学生参与创办的报刊、讲座、社团、沙龙及其他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 王林的《浅谈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内涵》中提到“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是美国学者沃勒1932 年提出的。他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年青人体现出来的;二是成人有意安排的,教师代表成人文化。两者常常发生冲突。到了20 世纪50 年代,研究校园文化的人逐渐增多,因此看出每一所学校都有一种娱乐亚文化,它对学生的成长有巨大作用。我国自1985 年以后也有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对“校园文化”予以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 社会大文化就其表现的内容来看,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据此, 校园文化也是由这些方面所构成的。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环境与建筑的景观和特色以及图书馆、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室内外的布置和氛围等。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教学及其各种管理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勤工俭学、科技制作等等。校园制度文化包括教学和管理制度及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文明公约、社团章程等等。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各部门的工作作风等等。 也有国外的学者Carson R认为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 超前于大众文化的、相对独立的、以精英分子为主体的文化形态。 (二)关于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

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的力量 王志刚马平川 马平川: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集中反映了大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大学发展壮大前行的力量,是引导大学走向未来的内在动力。大学精神的光芒代代相传,永不熄灭。总给我们以信心、鼓舞和力量。一所大学的发展史,说到底,就是不断壮大教育事业的过程,也是不断丰富和提升大学精神的过程。一所大学的魅力,说到底,就是大学精神的魅力。在一个大学的发展历程中,大学精神是影响深远的精神力量,大学精神成为这个大学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记忆。 王志刚:儒家经典《大学》开宗明义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一流的大学之道,也是大学精神的精髓。大学精神是一种文化气质,它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及规范体系和体现这种价值及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在我看来,大学精神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是“大学人”的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师生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水平的标志,大学教风、学风和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是其具体表现。它对一所大学“培养什么样人”和“怎样培养人”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马平川:我们国家目前有两千多所大学,尽管办学的规模、层次和特色各不相同,各自的大学精神也不同,但大学精神里有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所有大学都想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一所大学经过几十年、上百年风

雨兼程的发展,逐渐积淀出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这是学校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成为师生文化血脉中安身立命不竭的精神源泉。大学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校友心中最温馨的集体记忆和共同语言。 王志刚:大学精神是立校之本,是建校之基。大学精神是伴随大学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大学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看,大学的本质先是源于其社会性,然后才是精神性,大学真正形成于大学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大学精神眷顾的则是大学之人,关注的是大学的核心价值与理想,体现于大学的品位、志向、气质和神韵。只有存在大学精神的大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而大学精神一经形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延续,并且能用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予以诠释。 马平川: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认为,大学应该是指引社会的灯塔。依此说来,那么大学精神就是大学的灯塔。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精神品格,文化气质。是大学自己的“精神名片”。是展示大学形象、引领大学发展的内在力量。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立身于独特时代背景、地域环境、文风学风之中养成的文化个性。大学精神体现了大学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体现了一种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几度岁月的风雨沧桑,数代人的敬业笃行,使大学精神在日渐沉淀中滋养、丰富而充盈着大学人的思想和个性,又在大学日新月异的创造中,主导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和未来。 王志刚: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主要通过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得以体现。“大学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

2020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虞姬舞剑》《三娘教子》《状元媒》《罗城叫关》……台上,京昆 艺术传承基地的同学们表演着一幕幕国粹经典片段,一招一式,娴熟 精美;台下,意大利观众们屏息凝神,看得如痴如狂。佛罗伦萨孔子 学院瓦伦蒂娜(Valentina)激动地说:“我第一次如此近地观看中国 京剧,太美了,服饰华丽,唱腔美妙。我爱中国京剧!” 这是前不久我校牵头主办的“京剧走进意大利佛罗伦萨”公益文化系 列活动中上演的一幕。 出校园、出国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校“教育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京昆艺术传承基地”和“上海市大学生戏曲艺术实践基地”的工作内容之一。《虞姬舞剑》的扮演者、一年级学生蔡筱君表示, 作为文化交流的小使者,带领观众们体验感受京剧绚烂美妙,自己特 别自豪。 大学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同济大学一 直有着深厚而独特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品格。过去五年来,我校不断推 进大学文化建设,在学校实施“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不 断完善文化导向引领平台、文化环境培育平台、文化载体支撑平台和

文化影响传播平台,构筑起具有同济特色的大学文化格局。2013年以来,我校历届社会责任评估等级均为A,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多次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以独特的文化品格融入上 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 2017级医学院新生小蒋,在成为新“同济人”的第一周,是这样度过的: 开学典礼时,她跟同学们一起,聆听校长、院长的殷殷嘱托,师长们 勉励他们与同医共成长,与时代共进步;参观实验室、标本室和附属 医院,感受身为白衣的职业使命;“我与导师有个约会”,在全程导 师制的安排下,与未来的导师拍摄了第一张合影;参观院史馆、校史馆,感受百年同济风雨变迁中传承的同济精神;听老党员和辅导员上 党课,感受心灵与时代的召唤…… 设计的“新生第一课”,在年轻的心田种下家国情怀与时代使命的种子。 小蒋说,同济以医科立校,自己作为医科学生特别自豪,更坚定了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