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17-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17-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桂林市卫生学校教案首页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第一节神经性皮炎

一、概念: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以阵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二、病因:病因尚不明确。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关系。患者常伴有疲劳、紧张、焦虑、情绪易激动等精神症状。内分泌紊乱、胃肠功能障碍、感染病灶、搔抓及摩擦、日晒、食辛辣食物、饮酒等也会促发及加重本病。

三、临床表现: 病程呈慢性经过,时轻时重,易于复发,没有渗出倾向。依据受累范围,可分为限局型及播散型。

(1)限局型 :表现为局部皮肤阵发性瘙痒,皮损初为成群粟粒至米粒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渐融合形成境界清楚的损害,呈皮纹加深、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淡红、褐黄色或正常肤色,表面光滑或有不易刮除的鳞屑。好发于小腿、腕、踝、颈后侧、肘、腰骶、眼睑、外耳、会阴等部位。

(2)播散型: 成年人及老年人多见,皮肤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皮损广泛分布于全身多处,奇痒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和工作。

四、临床诊断:

◆好发于颈侧、腰骶、肘部等部位,病程慢性。

◆皮损为典型的苔藓样变,无渗出倾向,阵发性剧痒。

五、临床处理原则:

◆祛除诱发因素。

◆局部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或局部注射为主。

◆全身治疗:镇静止痒。

六、护理

1、不吃刺激性食物,不能搔抓,忌用热水及肥皂洗擦。局部涂擦神经性皮炎药水,或含有皮质激素的软膏,贴用肤疾灵或特美肤涂膜,皆有效果。严重的病人,局部可用深度X线照射,或用同位素锶90贴敷,皆有效果。如局部有红肿,则需用抗生素治疗。

2、克服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失眠等不良精神因素,待人接物保持随和态度。

3、尽量避免搔抓患处。如实在奇痒难忍时,可用冷毛巾适当冷敷一下,或立即擦药,不应以热水烫来止痒。

4、避免饮酒、饮浓茶及食用辛辣食品。有胃肠到道功能失调者应予纠正。

5、必须坚持用药,不可以为不痒了即自行停药。

第二节瘙痒症

一、概念:指临床上仅有瘙痒症状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

二、病因:多种多样,比较复杂.内脏疾患;局部疾患;理化因素;生

物因素

三、临床表现:依据瘙痒的部位及范围,一般可分为全身性和限局性两类。

1.全身性瘙痒症:瘙痒为阵发性,常在睡前、情绪变化、进食辛辣食物及气候变化后发生。重者常瘙痒难忍,影响睡眠和工作。皮肤常继发抓痕、血痂、苔藓样变、湿疹样变、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 . 老年性瘙痒症: 多因皮脂腺功能减退,造成皮肤干燥,易引起泛发性全身瘙痒。

冬季瘙痒症: 多发于冬季患者睡前脱衣时,发生股部、小腿后部、胫前及髋等处。皮肤常干燥、脱屑及苔藓样变。

2.限局性皮肤瘙痒症: 瘙痒发生于身体某一部位,称为限局性皮肤瘙痒症。

(1)肛门瘙痒症 :瘙痒限于肛门及周围皮肤,皮损呈灰白色,浸渍、糜烂、皱襞肥厚、辐射状皲裂、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2)阴囊瘙痒症 :限于阴囊,也可累及会阴,阵发性发作,皮损肥厚、湿疹样变、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

(3)女阴瘙痒症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及阴道口。瘙痒阵发,夜间加重,局部皮肤肥厚、浸渍,阴蒂及阴蒂粘膜甚至出现水肿、糜烂,常引起患者精神抑郁等症状。

(4)头部瘙痒症、小腿瘙痒症、掌跖瘙痒症和外耳道瘙痒症也是常

见限局性皮肤瘙痒症。

四、临床处理原则:

◆积极寻找原发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注意生活规律,少进烟酒及辛辣食物,戒掉搔抓习惯,避免外界

的各种刺激,洗浴不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及热水洗烫。

◆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

五、护理

1.病属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以瘙痒为主,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常因搔痒而而继发各种皮肤病。

2.有瘙痒症时应限制烟、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食物。

3.洗澡不宜过勤,水不宜太热,少用肥皂。内衣要尽量宽松些。不要用力搔痒,要勤修指甲,以避免继发感染或湿疹。

4.剧痒难忍时可以适当服用扑尔敏或息期敏等。

5.局部瘙痒时可根据部位对症处理,如用洁尔阴、舒尔松外洗,也可用皮质激素软膏外搽。

6.病愈后,要尽力寻找发病原因,并予以相应治疗,如糖尿病、肾炎等,以免再发。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作者:————————————————————————————————日期: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我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经验

我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经验 关于神经性皮炎的治疗,西林兄弟让我谈谈看法。我就献丑一下,大家讨论互通有无吧。 神经性皮炎,中医叫摄领疮,顽癣,由皮肤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其皮损的主要特征就是苔藓化、干燥增厚,搔痒,夏季可加重。针对这一特点,改善皮损的干燥,增加皮损的水化以改善皮肤功能,应是主要治疗措施。 我的方法就是为针对皮肤干燥苔藓化而设计的治疗方案。 1.皮肤常规消毒,梅花针扣刺到出血,拔罐15分钟,尽量吸去淤血。梅花针扣刺可兴奋皮肤神经,又可增加药物的吸收,拔罐也是通过拔去淤血,改善皮肤吸收。 2.拔罐后皮肤消毒,外涂恩肤霜乳膏,可尽量厚些,外面覆盖干净的塑料薄膜,胶布固定。看季节和温度,在南方一般夏天封包3~4小时,冬季6~8小时。北方酌情而定。千万不可封包太长时间,以免过度水化而引起皮肤溃烂。一般封包一次即可。未痊愈者可间隔一周再封包一次。非封包期间可用恩肤霜外涂。日2次。 3.内服:用中药方便者,可按中医辨证内服。不方便者,我一般给:维生素c0.2 维生素B1 20mg 赛庚定片2mg,维生素e0.1,tid。连续服

用5~10天。搔痒剧烈而又无糖尿病高血压者,可加服强的松片10mg,tid。皮肤病血毒丸20粒 bid 也是5~10天。 说起神经性皮炎,本人还有一段说不出的往事。我父亲自1958年在右腋下长了一块巴掌大的神经性皮炎,小时候常看他搔痒,一到夏天就买水杨酸癣药水,黑白癣药水等外涂,涂后几天就脱皮,搔痒暂缓。数日后搔痒依旧。到80年代初,本人毕业,就搜寻治疗神经性皮炎(摄领疮、顽癣)的古方,也是什么雄黄、轻粉、斑蝥等浸泡酒精,浸泡汽油等等,外涂后也仅仅脱落一层皮,新长出的皮肤苔藓依旧。直到1992年我父亲发生脑血栓后,患了30多年的神经性皮炎才自动痊愈。自己身为医生不能只好父亲的痼疾,心里总感歉疚。而本人学习皮肤病是在1995年,当时自己下海开诊所,每见皮肤病人来自己无法治疗,于是到广东邮购了吴志华教授的《皮肤性病学》和《皮肤性病学图谱》,经过一段时间业余学习,才对大部分皮肤病有个感性认识。(我的大学在70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能引发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科学研究表明,皮肤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每年的4~9月。“因为秋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细菌自我保护力较强,会对药物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影响。相反,在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夏季,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 二、皮肤病的症状 黄褐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生完宝宝的女性朋友会被黄褐斑困扰,那么出现黄褐斑怎么治疗呢?其实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例如常见的饮食就可以辅助治疗,然后再加上药物治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症状主要是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皮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皮肤出现脱皮、剥落、变厚、变色,及碰触时会发痒等现象。包括常见的夏季皮炎、隐翅虫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皮炎症状表现是不一样的脱发是头发脱落的现象。引起脱发的原因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指头发正常的脱落。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2013皮肤性病试题集及答案

【A型题】 1.关于真皮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__。A A.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B.全身各部位厚度一致 C.真皮层有血管,但无神经和肌肉 D.真皮属于疏松结缔组织 2.真皮层结缔组织以基质和细胞为主,纤维成分相对较少,表皮分为五层,正常情况 下最厚的一层是__。C? A.颗粒层 B.角质层 C.棘细胞层 D.透明层 E.基底层 3.在基底细胞上部有一种有吞噬作用并能加工及传递接触过敏性抗原的免疫活性细 胞,叫__。A A.郎格罕细胞 B.角朊细胞 C.未定型细胞 D.组织细胞 E.棘细胞 4.皮肤及毛发的润泽主要依赖于__。B A.大汗腺 B.皮脂腺 C.小汗腺 D.淋巴管 E.真皮内血管 5.小汗腺分布范围很广,但有的部位缺如。例如__。E A.掌跖 B.面部 C.躯干 D.头皮 E.唇红 6.大汗腺起源于毛囊上皮细胞,主要分布于__。D A.掌跖部 B.四肢伸侧 C.面颈部 D.腋窝、肛门、外生殖器、乳晕 E.指趾间 7.表皮基底层有一种可反射遮蔽紫外线对人体损伤的细胞叫做__。A A.黑素细胞 B.朗格汉斯细胞 C.纤维母细胞 D.组织细胞

E.Merkel细胞 8.皮肤的颜色与下列那个因素无关__。B A.种族 B.身高 C.性别 D.营养 E.部位 9.除下列何处皮肤外均为无毛皮肤__。B A.唇红 B.包皮 C.阴唇内侧 D.龟头 E.掌跖 10.表皮通过时间为__。C A.14天 B.18天 C.28天 D.30天 E.32天 11.有关朗格汉斯细胞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__。E A.有处理抗原能力 B.能分化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C.具有抗原呈递能力 D.占表皮细胞的3~5% E.分布于基底层 12.有关皮肤基底膜带下列哪项不正确__。D A.连接表皮与真皮 B.有渗透功能 C.有屏障功能 D.电镜下可分为三个不同区 E.其结构异常时,可导致表皮与真皮分离而形成水疱 【B型题】 A. 角质层 B. 透明层 C. 颗粒层 D. 棘层 E. 基底层 13.正常情况下,该层细胞不断增殖产生新的角质形成细胞,亦称生发层__。E 14.该层仅见于掌跖部__。B 15.该层特征为细胞内可见形态不规则的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__。C 16.该层为皮肤的主要屏障,柔韧而致密,保持完整性,有效的防护机械性损伤__。 A 17.表皮内最厚的一层__。D 【C型题】 A. 掌跖部 B. 背部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8.无皮脂腺分布的部位__。A 19.小汗腺分布较多的部位__。A 20.皮脂溢出部位为__。B

(完整版)皮肤病名中西医对照打印版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 一、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热疮、火燎疮、热火嘘、热气疮、唇疮、口丫疮、口吻疮、阴疮 带状疱疹窜腰疮、缠腰火丹、蜘蛛疮、蛇丹、蛇窜疮、白蛇窜、火带疮、甑带疮、缠腰龙、玉带疮、蛇瘅疮 扁平疣扁瘊、瘊子、疣证 寻常疣瘊子、千日疮、疣目、枯筋箭、疣疮、木刺瘊、竖头肉、癞瘊、刺瘊、梅花疮 跖疣牛程蹇、足瘊 传染性软疣鼠乳、疣症、水瘊子 尖锐湿疣瘙瘊、臊瘊 水痘水痘、水花、水疮 二、球菌感染性皮肤病 脓疱疮黄水疮、滴脓疮、香瓣疮、天疱疮、浸淫疮、烂皮野疮、脓窝疮、水疱湿疡、脓窠疮、粘水疮 新生儿脓疱疮胎溻皮疮、新生儿天疱疮、胎毒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胎毒、胎风、洪烛疮、王灼疮、胎溻皮疮 疮臁疮、湿毒流注、脓窝疮、裙口疮、裤口毒、老烂腿、裙风、烂腿、老烂脚 毛囊炎疖毒、发际疮、坐板疮 穿凿性脓肿性头部毛蝼蛄疖、蟮拱头、蝼蛄窜、暑疖、曲鳝疖 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头部乳头状皮炎肉龟、发际疽、发际疮、卷毛疮、肉龟脑铄 须疮胡子疮、羊须疮、燕窝疮、羊胡子疮、火珠疮、胡须顽湿 丹毒火丹、流火、天火、抱头火丹、大头瘟、赤游丹、毒丹螵、赤丹、腿游风、大腿风、内发丹毒、丹毒 疖、疖病热疖、暑疖、疖毒、发际疮、坐板疮、疖丹、湿热疖 颜面疖、毛囊炎眉心疔、颊疔、颧疔、鼻疔、锁口疔、唇疔等 手足疖、毛囊炎蛇头疔、沿爪疔、蛇背疔、蛀虫疔、蛇眼疔、螺疔、手丫疔、托盘疔、劳宫疔等 痈有头疽、脑痈、偏对口、正对口、砍头疮、背痈、发背、搭背、搭手、腰痈 多发性汗腺脓肿时毒暑疖、痱毒、暑令疡毒小疖、蝼蛄疖、时毒、热疖 化脓性汗腺炎腋疽、米疽、疚疽 蜂窝织炎痈、发、锁喉痈、臀发、腓脯发、手背发、足背发 传染性口角炎马嚼子疮 坏疽性脓皮病蚰蜒疮、蚯蚓瘘 化脓性甲沟炎代指、脱甲疳、蛇眼疔、指疔、沿甲疔 三、杆菌感染性皮肤病 皮肤炭疽疫疔、紫葡萄疔、鱼脐疔、鱼脐疮、瘴症、瘴疽、突脐疔、紫燕疔 类丹毒丹毒 急性女阴溃疡阴蚀、狐惑、阴蜃、蜃疮 糜烂包皮龟头炎袖口疳、臊疳 寻常性狼疮鸭啗疮、流皮漏 瘰疬性皮肤结核瘰疬、蟠龙疡、鼠疮、老鼠疮、鼠瘘、疬子颈、瘰疡、马刀侠瘿、蟠蛇疬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颜面雀啄形血风疮、颜面雀啄、流皮漏 硬红斑腓脯发、驴眼疮、腓肠发 麻风麻风、大风、大麻风、疠风、恶疾大风、癞、乌白癞 四、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头癣秃疮、赤秃、癞头疮、肥疮、黄癞痢、粘疮、堆沙癞痢、癞头疮、白秃、蛀发癣、白秃疮、白癞痢 体癣圆癣、金钱癣、笔管癣、荷叶癣、荷钱 癣疮、雀眼癣、钱癣、风癣、铜钱癣 股癣阴癣 手癣鹅掌风 足癣臭田螺、田螺疱、脚矧、脚矧症、烂脚 丫、湿脚气、湿气 甲癣鹅爪风、油灰指甲、油炸甲、灰甲、灰 指甲、虫蛀甲 花斑癣汗斑、紫自癜风、夏日斑、疠疡风、 花斑糠疹、夏月汗斑 皮肤癣菌疹脚湿气、脚丫痒烂、湿毒疮 念珠菌病(口腔) 鹅口疮、燕口疮、剪口疮、 雪口、雪花疮、夹口疮 念珠菌性甲沟炎代指、代甲、蛇眼疔、指甲 疳 放线菌病颊疮 五、动物所致的皮肤病 虫咬皮炎毒虫咬伤、射工伤、恶虫叮咬 虱病虱痒病、虱病 螨咬皮炎螨虫叮咬 桑毛虫皮炎射工伤、毛虫伤、蛾毒、蚝虫螯 疥疮干疥、脓疥、湿疥、虫疥、疥、癞疥疮、 脓疥疮、疥疮、癞疥、干疤疥、脓窠疥 钩蚴皮炎粪毒、粪毒块、着土痒、粪块毒、 土痒、桑叶黄、薯疙瘩、脱力黄、懒黄病 六、皮炎及湿疹类皮肤病 湿疹湿疡症、风湿疡(急性)、湿毒疡(亚急 性)、顽湿疡(慢性)、浸淫疮(全身性)、旋耳疮(耳 部)、绣球风(阴囊)、四肢风(肘膝部)、湿瘰(急 性)、瘸疮(手部)、乳头风、乳疮(乳部)、落脐疮 (脐部)、血风疮(亚急性)、胞漏疮(阴囊急性)、 月蚀疮、肾囊风(阴囊慢性)、湿毒疮(下肢)、掌 心风(皲裂性)、湿癣(急性)、湿气(足部)、奶癣(婴 儿)、湿毒疮(急性)、阴湿疡(外阴湿疹)、鼻蜃疮 异位性皮炎奶癣、血风疮、浸淫疮、四弯风、 顽湿 接触性皮炎湿毒疡、膏药风、膏药毒、沥青 疮、粉花疮、狐尿刺、狐狸刺、马桶疮、漆疮、 马桶癣 漆性皮炎漆疮、湿疡、湿毒疡、漆毒疮、漆 咬、漆毒约物性皮炎中药毒、浸淫疮、风 毒肿、石火丹 荨麻疹痦瘤、赤疹、白疹、风瘙瘾疹、鬼饭 疙瘩、风疹块、瘾疹、风痦瘟、鬼纹疙瘩 人工荨麻疹丹疹、瘾疹 稻田皮炎水渍疮、水毒、手足丫烂疮、烂手 烂足、鸭怪、鸭屎风、痒水病 丘疹性荨麻疹水疱湿疹、水疥、沙疥、土风 疱 七、物理性皮肤病 鸡眼肉刺 胼胝胼胝、牛程蹇、脚垫、土粟、琉璃疽 火激红斑火斑疮 间擦疹汗淅疮 尿布皮炎湮尻疮、猴子疮、红臀、尿灶火丹 冻疮冻疮、冻风、冻烂肿疮、冻瘃、涿(瘃)、 冻裂、冷疮、冻烂疮、瘃冻、灶瘃(足跟) 褥疮席疮 手足皲裂皲裂疮、麻裂疮口、皴裂疮、裂口 疮、 日光性皮炎夏日沸烂疮、日晒疮、晒斑 植物日光性皮炎红花草疮、面游风毒、诸菜 皮肤中毒病、风毒病、风毒肿 烧伤水火烫伤 八、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皮肤瘙痒症痒风、瘾疹、阴痒、后通痒、痒 症、肛门作痒、风瘙痒、血风疮、爪风疮、诸 痒、逸风疮、雁候疮 肛门瘙痒症谷道痒、后通痒、肛门作痒 阴囊瘙痒症肾囊风、绣球风 女阴瘙痒症阴痒 头部瘙痒症头皮痒 神经性皮炎牛皮癣、顽癣、摄领疮、癣症、 牛癣 痒疹粟疮、马疥、顽湿聚结、血疳 结节性痒疹马疥、顽湿聚结 冬季痒疹皮痒、皮风 九、红斑类皮肤病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湿毒流注、梅核丹 多形红斑血风疮、雁疮、猫眼疮、寒疮 毒性红斑诸药毒 新生儿红斑胎风、胎赤 月经疹血风疮 痱子热痱、痤痱疮、痱子、痱、痤癍、夏日 沸烂疱、痱毒、痱疮、白痦 十、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扁平苔藓紫癜风、乌癞风、口蕈(口腔损害) 玫瑰糠疹风癣、母子癣、血疳、子母癣,风 热疮、紫疥 单纯糠疹风癣、桃花癣、荷花癣、吹花癣、 花癣、虫斑、松花癣,面上风癣 红皮病浸淫疮、脱皮疮、皮达皮疮、红皮、 中药毒、胎赤、溻皮疮 银屑病白疕、疤风、蛇虱、松皮癣、银癣疯、 干癣、白壳疮、风癣 毛发红糠疹狐尿刺、狐狸刺 鱼鳞病蛇皮癣、蛇皮癞、雁来风、蛇身、蛇 皮、蛇胎、鱼鳞癣、蛇鳞、蛇体 十一、血管性皮肤病 过敏性紫癜血风疮、葡萄疫 小腿静脉性溃疡臁疮内臁疮(阴臁)、外臁疮 (阳臁)、裙边疮、裤上毒、裤口毒 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血疳、血风疮 红斑性肢痛症血痹、湿热羁绊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脱疽、脱骨疽、十指零落、 脉痹、肿胀、瘀血流注、血凝 血栓性浅静脉炎脉痹、黄鳅痈 下肢静脉曲张筋瘤、炸筋腿 十二、水疱性皮肤病 天疱疮浸淫疮、天疱疮、火赤疮、蜘蛛疮 疱疹样皮炎火赤疮、天疱疮、蜘蛛疮 疱疹样脓疱病热病疱疮、登豆疮 连续性肢端皮炎镟指疳 十三、结缔组织病 红斑狼疮鬼脸疮、红蝴蝶、马缨丹、湿毒发 斑、红蝴蝶斑、日晒疮、鸦略疮、阴阳毒 皮肌炎肌痹、风痿痹 硬皮病皮痹、皮痹疽、风湿痹、虚劳、肌痹、 痹症、心痹、肾痹、肺痹、血瘅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血凝结节症 十四、皮肤附属器官疾病 脂溢性皮炎白屑风、面游风、眉毛癣、钮扣 风、发蛀脱发 痤疮肺风粉刺、面疱、酒刺、粉花疮、粉刺 聚疖、粉刺聚瘤、黑头粉刺,痤、粉刺、粉疵、 面渣、面粉渣 酒渣鼻酒渣鼻、鼻赤、赤鼻、齄鼻疮、酒渣、 酒糟鼻、鼻准红、鼻齄、红鼻子 斑秃鬼剃头、鬼舐头、油风、毛拔、发坠、 毛落、落发、落发风 脂溢性脱发油风、蛀发癣、油秃、糠状秃、 发蛀脱发 多汗症手足多汗、头汗、腋汗、阴汗、面汗 汗疱症田螺疱、蚂蚁窝、手汗、足汗 臭汗症体气、狐臭、狐气,胡气,狐臊 色汗症黄汗、红汗、黑汗、蓝汗、青汗 十五、皮肤粘膜疾病 剥脱性唇炎唇风、紫唇、唇疔、龙唇发、锁 口疔唇颤动、 光化性唇炎唇炎、驴嘴风 光化性唇炎唇风、驴嘴风 接触性唇炎唇风 腺性唇炎茧唇 慢性唇炎唇风、唇紧、驴嘴风 复发性阿弗他口腔炎口疮、口疡、口疳、口 破、脾瘅 女阴白斑阴痒、阴疮、阴痛,阴蜃、阴蚀、 龟头炎袖口疳、瘙疳、蜡烛疳 复发性坏死性粘膜周围炎口疮、口疡、口疳、 口破、脾瘅 十六、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雀斑雀斑、雀子斑、面皯、雀子、雀儿斑 黄褐斑黧黑斑、面黑肝、面尘、肝黯、面黯 疱、妊娠斑、肝斑、蝴蝶斑、 瑞尔黑病黧黑肝黯、黧黑斑、黧黑皯黯 色痣黑子、黑子痣、青记脸 白癜风白癜、白驳、白驳风、斑驳、斑白、 驳白、白驳、白癜风 十七、营养及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维生素A缺乏病蟾皮癣、蟾皮病、疳眼、肝 虚雀目、雀目 核黄素缺乏病口丫疮、唇风、口疳、口疮、 肾囊风、绣球风 菸酸缺乏病癞皮病 硬肿症痹症、肉痹 皮肤淀粉样变松皮癣 十八、皮肤肿瘤 血管瘤血瘤、血痣、赤疵、胎瘤、红丝瘤 皮样囊肿发瘤 湿疹样乳头癌乳疳、乳岩 基底细胞癌恶疮、翻花疮 淋巴管瘤足肿、足踵 皮脂腺囊肿脂瘤、渣瘤 皮角脑湿 脂肪瘤痰核、气瘤 搬痕疙瘩肉疙瘩、锯痕症、肉龟疮、蟹足肿 鳞状细胞癌翻花疮、翻花瘤、石疔 湿疹样癌乳疳、翻花、浸淫疮 十九、其他 结节性脂膜炎梅核丹、恶核肿 白塞病狐惑病、阴蚀 二十、现代性病 梅毒霉疮、杨梅疮、广疮、棉花疮、杨梅结 毒、杨梅疳疮、猢狲疳,翻花杨霉疮、砂仁疮、 杨梅病 淋病膏淋、热淋、劳淋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鱼口、血疝、左为横痃, 右为阴疽 艾滋病瘟毒、虚劳 皮肤病病名中西医对照(版本二) 中医病名在前,西医病名在后 第一章真菌性皮肤病 白秃疮(白癣)、肥疮(黄癣)、赤秃(脓癣)、 圆癣(体.股癣)、鹅掌风(手癣、慢性手部湿疹、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掌跖角化),脚湿气(脚癣)、 灰指(趾)甲(甲真菌病);紫白癜风(花斑癣)、丹 癣(红癣) 第二章球菌性皮肤病 黄水疮(脓疱疮)、脓窠疮(深脓疱疮)、发际疮(毛 囊炎)、项后肉龟疮(颈部硬结性毛囊炎)、火 珠疮(秃发性毛囊炎)、时毒暑疖(单纯性毛囊 炎)、疖(疖与疖病)、热疖(假性疖肿)、脑疽 (项后痈)、面发毒(面部脓皮病)、羊胡疮(须 疮)、蜂窝组织炎、丹毒(含赤游丹、抱头火丹、 流火)、漏腋/腋痈(化浓性汗腺炎)、暑疖(多发性 汗腺脓肿)、沿瓜疔(甲沟炎)、蝼蛄疖(脓肿性 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 第三章杆菌性皮肤病 疠风(麻风)、鸦口陷疮/流皮漏(寻常狼疮)、瘰 疠(颈淋巴结核)、颜面雀啄形血风疮(颜面播散 性粟粒性狼疮)、疣状皮肤结核、丘疹性坏死性 皮肤结核、腓湍疽(硬红斑)、阴蚀(急性女阴溃 疡)、类丹毒、疫疔(皮肤炭疽)、虫番蛇疬(瘰 疬性皮肤结核) 第四章病毒性皮肤病 热疮/热气疮(单纯疱疹)、蛇串疮(带状疱疹)、水 痘(中西同名)、千日疮(寻常疣)、扁猴(扁平疣)、 鼠乳(传染性软疣)、麻疹(中西同名)、奶麻(幼 儿急疹)、风痧(风疹)、手-足-口病、传染性红斑、 副猩红热、挤奶员结节、线瘊(丝状疣)、 第五章动物性皮肤病 疳疮(疥疮)、鸡癞毒(螨皮炎,含沙螨、鼠螨、禽 螨)、刺胞皮炎、隐翅虫皮炎、蠓, 白蛉叮咬皮 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粪毒(钩虫皮炎)、 鸭怪(禽类、血吸虫尾蚴皮炎)、蚤病、蜂. 蜈蚣. 蝎螫伤、囊虫病(或皮肤猪囊虫病)、皮下蝇疽病、 丝虫病、蛲虫病 第六章接触性皮炎与湿疹 接触性皮炎、湿疮(湿疹)、月蚀疮(耳后间隙性 湿疹)、湿毒疮(淤积性湿疹)、四弯风(遗传过敏 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串皮风毒(传染性湿 疹样皮炎)、走皮趋疮(头部脂溢性湿疹)、粉 花疮(化妆皮炎)、泥螺毒(泥螺日光性皮炎)、 沥青疮(沥青皮炎)、脐湿疮(脐部湿疹)、窝 疮(手足湿疹) 第七章职业性皮肤病 工业性皮肤病、农业性皮肤病(含稻田皮炎.麦收 皮炎.农药皮炎等)、其它职业性皮肤病(含油彩 皮炎漆过敏皮炎等) 第八章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 瘾疹(荨麻疹)、人工荨麻疹(皮肤划痕症)、水疥 /土风疮(丘疹性荨麻疹)、赤白游风(血管性水 肿)、色素性荨麻疹 第九章药毒(药疹) 第十章瘙痒性皮肤病 风瘙痒(瘙痒症)、摄领疮(神经性皮炎)、粟疮(痒 疹)、顽湿结聚(结节性痒疹)、妊娠性痒疹、皮 痛、人工皮炎、 第十一章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猫眼疮(多形性红斑)、毒性红斑附:酒红斑、 环状或图状红斑、口周红变病、口周皮炎、慢 性移行性红斑、急性热病性嗜中性白细胞增多 性皮病、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月经疹、白 匕(银屑病)、副银屑病、风热疮(玫瑰糠疹)、紫 癜风(扁平苔癣)、剥脱性皮炎、脱屑性红皮症、 线状苔癣、光泽苔癣、硬化萎缩性苔癣、进行 性指掌角皮症、虫斑(单纯糠疹) 第十二章物理性皮肤病 日晒疮/晒斑(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吹 花癣(春季皮炎)、痱疮(痱子)、夏季皮炎、冻 疮(中西同名)、鸡眼(中西同名)与胼胝、皲 裂疮、摩擦性苔癣样疹、汗淅疮(擦烂红斑)、射 线皮炎、褥疮、猢狲疳(尿布皮炎)、红花草疮(植 物日光性皮炎)、火丹瘾疹(环状红斑) 第十三章角化性与萎缩性皮肤病 蛇皮癣(鱼鳞病)、掌跖角化病、毛发角化病、进 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毛发红糠疹、毛囊角 化症、鳞状毛囊角化症、鸟啄疮(汗管角化症)、 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更年 期角化症、黑棘皮病、老年皮肤萎缩、斑状萎 缩、萎缩纹 第十四章血管性皮肤病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紫癜(含过敏性紫癜,暴发性 紫癜,中毒性紫癜,老年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 管炎、皮肤结节性血管炎、瓜藤缠(结节性红斑)、 脉痹(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无脉(栓塞性静脉 炎)、静脉曲张、脱疽(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 附:脱脚伤寒(动脉硬化性栓塞)、狐惑病(白塞氏 病)、蚰蜒疮(坏疽性脓皮病)、化脓性肉芽肿、 雷诺氏病、红斑肢痛症、网状青斑和青斑性血 管炎 第十五章营养代谢性皮肤病和脂肪组织疾 病 维生素缺乏病(含维生素A缺乏病,核黄素缺乏 病,菸酸缺乏病)、胡萝卜素血症、原发性皮肤 淀粉样变、皮肤黄色瘤病、卟啉症、蔬菜日光 性皮炎、泥螺日光性皮炎、粘液性水肿、 硬肿症、肠病性肢端皮炎、痛风、结节性脂膜 炎、 第十六章结缔组织病 红蝴蝶疮(红斑狼疮)、鬼脸疮(慢性盘状红斑狼 疮)、系统性红斑狼疮、肌痹(皮肌炎)、皮痹(硬 皮病)、混合结缔组织病、其它结缔组织病、噬 酸性筋膜炎、化学物质及药物引起的硬皮样改 变、干燥综合征 第十七章大疱性皮肤病 天疱疮(中西同名)、寻常性天疱疮、增殖性天 疱疮、落叶性天疱疮、红斑性天疱疮、疱疹样 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慢性家族性良性天 疱疮、火赤疮/蜘蛛疮(疱疹样皮炎)、登豆疮(疱 疹样脓疱病)、王烂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掌跖脓疱病、镟指疳(连续性肢端皮炎)、大疱性 表皮松解症、 第十八章皮肤附属器病 肺风粉刺(寻常性痤疮)、鼻赤(酒渣鼻)、白屑 风(皮脂溢出)、面油风(脂溢性皮炎)、发蛀脱 发(脂溢性脱发)、白皮徒(石棉状糠疹)、黄汗/ 血汗(色汗症)、无汗症、狐臭(臭汗症)、油 风(斑秃)、发不生(假性斑秃)、早秃、白发、 汗疱疹、大汗腺痒疹、粟丘疹、甲营养不良、 嵌甲 第十九章色素性皮肤病 雀斑(中西同名)、面尘/黧黑斑(黄褐斑)、瑞尔 黑变病、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白驳风(白癜 风) 第二十章粘膜疾病 唇风(剥脱性唇炎)、茧唇(腺性唇炎)、马嚼子疮 (口角炎)、口疮(阿弗它口炎、复发性口疮)、花 斑舌(地图舌)、镜面舌(舌炎)、袖口疳(龟头炎)、 黑舌苔(黑毛舌)、口糜(多形渗出性红斑)、 口疳(疱疹性口炎)、鹅口疮(白色念珠菌病)、 走马疳(坏疽性口炎)、口吻疮(核黄毒缺乏性 口角炎)、风赤疮痍(眼睑湿疹)、睑弦赤烂(睑 沿炎) 第二十一章皮肤肿瘤 良性皮肤肿瘤:痣(痣细胞痣)、线形表皮痣、老 年斑(脂溢性角化病)、痰包(粘液囊肿)、皮样囊 肿、蟹脚肿(瘢痕疙瘩)、皮肤纤维瘤、皮赘、脂 肪瘤、血瘤、赤疵(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 海棉状血管瘤、血痣(樱桃样血管瘤)、血管角化 瘤、肢端型血管角化瘤、阴囊型血管角化瘤、 气瘤(神经纤维瘤)、青斑(眼上腭青色斑、眼上 腭部褐青色痣)、皮脂腺痣、结节性硬化、汗管 瘤、粉瘤、多发性脂囊瘤; 癌前期皮肤病:日光角化病、粘膜白斑、枯筋 箭(皮角)、增殖性红斑 恶性皮肤肿瘤:皮肤原位癌、乳疳(湿疹样癌)、 基底细胞癌、翻花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 蕈样肉芽肿 第二十二章性传播疾病 淋病(中西同名)、非淋病性尿道炎、霉疮(梅 毒)、臊疣(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中 西同名)、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 阴慝(泌尿生殖器滴虫病)、爱滋病、郁病(性病 恐怖症) 肉蛆(皮肤蝇蛆病)、冷流肿(成人硬肿病)、 颊疡(放线菌病)、席疮(褥疮)、骨羡疮(痉 挛性瘙痒症) Made by Ziliang Chan,

皮肤病种类大全

皮肤病种类大全 病毒性皮肤病 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传染性 软、水痘、水痘样疹、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麻疹、传染肚红斑、幼儿急诊、传 染件单椽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小儿丘疹性肢体端皮炎、乙型肝炎抗原血症)、 手足口病; 细菌性皮肤病 脓疱疮、深脓疱疮、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毛囊炎、疖与疖病、痈、 蜂窝织炎、丹毒、化脓性汗腺炎、甲沟炎、急性淋巴结炎、下疳型脓皮病、面部 脓皮病、麻风、皮肤结核、皮肤炭疽、类丹毒、急性女阴溃疡、猩红热; 真菌性皮肤病 花斑擗、头癣、须廯、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与甲真菌病、叠瓦癣、掌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念珠菌病、癣菌疹、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红癣; 寄生虫及动物引起的皮肤病 虫咬皮炎、虱病、隐翅虫皮炎、桑毛虫皮炎、松毛虫皮炎、螨虫皮炎、疥疮、 匍行疹、尾蚴皮炎、丝虫病、蛔虫病、蛲虫病、滴虫病、弓形虫病、皮肤黑热病、 皮肤阿米巴病、水蛭咬伤、毒蜘蛛咬伤、毒蛇咬伤、蜂蜇伤、蜱虫皮炎、水母皮炎; 性传播疾病 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性淋巴 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艾滋病、生殖器念珠菌病、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痫; 过敏性或变应性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自身敏感性湿疹、郁积性皮炎、尿布皮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口周皮炎、汗疱疹、颜而再发性皮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药物性皮炎、激素依赖皮炎; 职业性皮肤病 工业职业性皮炎、稻田皮炎、油彩皮炎、职业性痤疮; 物理性皮肤病 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放射性皮炎、烧伤、热激红斑、痱子、夏季皮炎、冻疮、皲裂、摩擦红斑、摩擦性苔藓样疹、鸡眼、肼胍、足跟瘀斑、压疮; 神经精神性皮肤病 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痒疹、结节性痒疹、色素性痒疹、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蚀、拔毛癖、断发癣;咬甲癖、人工性皮炎; 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 多形性红斑、环状红斑、银屑病、副银屑病、单纯糠疹、玫瑰糠疹、连圈状糠秕疹、石棉状糠疹、扁平苔藓、光泽苔藓、念珠状红苔藓、硬化萎缩性苔藓、线状苔藓、剥脱性皮炎;结缔组织疾病 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结缔组织病、嗜酸性筋膜炎、干燥综合征; 疱疹性皮肤病 大癌疮、类大疱疮、妊娠疱疹、线状IgA大疱性皮扶病、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角层下脓疱病; 营养及代谢障碍陛皮肤病 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过多症、维生素B1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12缺乏症、叶酸缺乏症、烟酸缺乏症、维生素C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

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崔丽英蒲传强胡学强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运动感觉周围神经病,其病程呈慢性进展或缓解复发,多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电生理表现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传导阻滞及异常波形离散;病理显示有髓纤维多灶性脱髓鞘、神经内膜水肿、炎细胞浸润等特点。 CIDP属于慢性获得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acquired demyelinating polyneumpathy,CADP),是CADP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大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反应良好。CIDP包括经典型和变异理,后者少见,如纯运动型、纯感觉型、远端获得性脱髓鞘性对称性神经病(dist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ymmetric neuropathy,DADS)、多灶性获得性脱髓鞘性感觉运动神经病(multifocal acquired demyelinating sensory and motor neuropathy,MADSAM,或称Lewis—Sumner综合征)等。 一、临床表现与分类 (一)经典型CIDP 1.见于各年龄段,40一60岁多见,男女发病比率相近。 2.前驱感染史:较少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 3.类型:分为慢性进展型和缓解复发型。年龄较轻者,缓解复发型多见,预后较好;年龄较大者,慢性进展型多见,预后较差。 4.临床表现:慢性起病,症状进展在8周以上;但有16%的患者呈亚急性起病,症状进展较快,在4—8周内即达高峰,且对糖皮质激素反应敏感,这部分患者目前仍倾向归类于CIDP而非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CIDP症状局限于周围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1)脑神经异常:不到10%的患者会出现面瘫或眼肌麻痹。支配延髓肌的脑神经偶可累及,少数有视乳头水肿。(2)肌无力:大部分患者出现肌无力,可累及四肢的近端和远端,但以近端肌无力为突出特点。(3)感觉障碍: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部分伴疼痛。可有手套、袜套样针刺觉减退,还可有深感觉减退,严重者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4)腱反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护理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护理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护理定义又称格林一巴利综合征(GBS)(Guillain-Barre syndrome)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大多可恢复的多发性脊神经根(可伴脑神经)受累的一组疾病。 病因 不明,病前可有非特异性病毒感染或免疫接种史,部分病人有空肠弯曲菌感染史,属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多数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少数有疫苗接种史。 起病:男略高于女,儿童和青壮年多见,无明显季节性,发病急骤,迅速进展。 运动障碍: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肢体对称性驰缓性瘫痪,腱反射减低或消失。通常自双下肢开始,近端常较远端明显,多于数日至两周达到高峰。病情危重者在1至2日内迅速加重,出现四肢完全瘫痪,呼吸肌和吞咽肌肌麻痹危及生命。临床表现 感觉障碍:烧灼、麻木、刺痛和不适感,可先于瘫痪或同时出现,约30%的患者有肌肉痛。感觉缺失较少见,呈手套袜

子形分布,震动觉和关节运动觉不受累 颅神经损害:以双侧周围性面瘫多见,其次为球麻痹□ 自主神经障碍症状:多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及营养障碍、暂时性尿潴留、麻痹性肠梗阻、严重病例可有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 辅助检查 腰穿: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蛋白增高而细胞数正常),出现在病后2—3周,但第一周正常。 肌电图: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明显减慢 心电图:严重病例可异常 神经活检:显示脱髓鞘和炎性细胞浸润 治疗要点 病因治疗: 1、血浆置换疗法:每次交换血浆量按40ml/kg公斤体重,轻、中和重度病人每周应分别做 2、4和6次。 2、免疫球蛋白:成人剂量0.4g/(kg.d),连用五天,尽早使用。 3、糖皮质激素:甲强龙500mg/d或地塞米松10mg/d,连用一周。 治疗要点 辅助呼吸:呼吸麻痹是格林—巴利的主要危险,呼吸机的正

周围神经病变鉴别诊断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主要依靠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类型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感觉症状通常子下肢远端开始,主要表现为远端疼痛,还可出现对称性麻木等感觉障碍,可由手套-袜套感觉减退或过敏。诊断依靠:确切的糖尿病诊断依据;四肢持续性疼痛或感觉障碍;双侧或至少一侧拇指震动觉异常;双侧踝反射消失;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低。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并有双侧下肢腱反射减弱,双足疼痛,该病待排外。 坐骨神经痛:是指炎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支区内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较为常见,是坐骨神经通路受周围组织或病变压迫或刺激所致,少数继发于全身疾病,根据受损部位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为多见。疼痛为沿坐骨神经径路由腰部、臀部向股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放射。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根性痛在咳嗽、用力时加剧,查体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患者腰椎MRI示腰3-4椎间盘突出,椎管变窄。腰4-5、腰5-骶1间盘膨出。肌电图为双侧坐骨神经神经源性改变,该病不能除外。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慢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呈慢性进展或复发性病程。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肢体远端或近端无力,大多自远端向近端发展。其诊断必须具备:1、临床检查①一个以上肢体的周围性进行性或多发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进展期超过2个月;②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电生理检查NCV 显示近端神经节段性脱髓鞘;3、病理学检查:神经活检示脱髓鞘与髓鞘再生并存;4、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该患者脑脊液有蛋白增高,复查肌电图及腰椎穿刺进一步明确诊断。 1、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迅速进展而大多数可恢复的运动性神对称性四肢经病,一般起病迅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常在数天至周达到高峰,到4周停止发展。半数以上的患者病前2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可表现为进行性力弱,基本对称,少数也可不对称。轻者下肢无力,重者四肢瘫,可累及呼吸肌进而危及生命,可伴有颅神经损害。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尤其是远端常消失。感觉障碍主诉较多,客观检查相对较轻。可呈手套、袜子样感觉异常或无明显感觉障碍。一般无肌萎缩,脑脊液检查发病两周后有蛋白细胞分离,血清肌酶谱检查正常,肌肉活检无显著变化。该病人急性病程,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未引出,考虑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性大,进一步查肌电图及其脑脊液检查。 2、多发性肌炎:多起病缓慢,主要四肢近端无力,可有明显肌肉疼痛,一般无感觉障碍,可有肌痛和肌肉压痛,肌酶增高,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该患者行肌电图进一步区别本病。 3、重症肌无力:首发症状为眼外肌麻痹,如眼睑下垂、复视,起病缓慢,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好转。颅神经可受累,出现面肌瘫痪、吞咽困难、饮水反呛等;呼吸肌和膈肌也可受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无力。肌疲劳试验、阿托品试验、腾喜龙试验可证实。本患者无晨轻暮重现象,可做重频试验,进一步检查排除本病。 4、急性脊髓炎:一般急性起病,可表现为截瘫或四肢瘫,休克期为弛缓性,后为痉挛性,有感觉减退,一般为传导束型,有感觉障碍平面,早期出现尿便障碍,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该患者无感觉平面,双面神经麻痹,可排除本病。 5、副肿瘤综合征:此类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重叠出现,累及肌肉、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的不同部位。临床上可表现为近端肌肉无力和萎缩,迅速或逐渐发展,可有肢体感觉异常,症状有时发生在肿瘤前,也可表现四肢远端感觉和运动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脊液蛋白通常增高,肌电图可有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减慢。该患者临

(推荐)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一、定义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 二、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迟发性过敏性自身免疫疾病。 三、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病前患者可以有感冒、流涕或腹泻等病史。1~2周后患者出现双手和/或双足的无力,并逐渐向双上肢及双下肢发展,同时可以伴有麻木感,病情严重时可以累及呼吸肌而导致呼吸困难,此时患者感到咳痰无力、气憋,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本病还常累及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出现面神经麻痹、说话声音嘶哑、饮水进食发呛;一部分患者有双手、双足的痛觉减退伴有肌肉疼痛。病情在1周内可以继续发展,4周后开始恢复。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的表现,经过医生的检查,患者的肢体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椎穿刺后脑脊液化验显示"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中蛋白的含量超过正常值而细胞数在正常范围)。 五、治疗 ①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防止呼吸肌麻痹。重症患者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 以机械呼吸机维持,并预防感染给以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 背,这是减低病死率的关键。 ②支持疗法。加强营养,不能进食者要及早插鼻饲管,灌以牛奶、菜汤及高营养物 质;还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运动以及步态训练,并配以针灸、按摩。 ③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较好,并且安全,副作用少,但是价格昂贵;激素 也广泛应用于治疗本病,但副作用较多,应慎重使用。 六、护理 本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发性N根N炎,主要侵犯运动系统的下运动N元。表现为神经组织水肿、充血等病理变化,可能为神经组织对机体内外有种致病因素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故称为综合症。起病急骤,且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发病。以四肢、躯干肌的对称性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当呼吸肌受累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甚至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故呼吸麻痹和心脏并发症为本病最常见的死因,在护理中应倍加注意。 一、心理护理:病人意识清醒,常因呼吸、咳痰和翻身困难而心情烦躁、紧张、周身乏困不适。多安慰鼓励,帮助翻身咳痰,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加强呼吸道护理:此类病人的安危常取决于呼吸功能的好坏和肺部并发症的有无,因此早期的预防非常重要。 1、加强吸痰、给氧、翻身、拍背、咳痰。 2、肺部被架以免加重呼吸困难,且准备气管切开包及用具。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呼吸加重,排痰不畅,严重缺氧时,立即报告医生,准备行气管切开。术后按气管切开后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三、加强饮食、大小便等方面的生活护理: 1、因肢体瘫痪需喂食,喂食中注意速度及温度适中。 2、吞咽困难者—鼻饲,保证足够营养和水份,又可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患者因不能行走或困难,故需主动加强大小便的护理。 4、在恢复期开始后,一般出汗较多,应定期给予擦澡。

【疾病名】神经性皮炎【英文名】neurodermatitis

【疾病名】神经性皮炎 【英文名】neurodermatitis 【缩写】 【别名】1ichen simplex chronicus;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肤炎 【ICD号】I28.0 【概述】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和中医所谓的牛皮癣、摄领疮相似。是以阵发性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炎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长期搔抓、摩擦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 是一种慢性常见的皮肤中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占皮肤科初诊病例的2.1%~7.7%。 【病因】 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有关,因患者常伴有神经衰弱、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每因情绪波动、精神过度紧张而病情加重或复发。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牛皮癣”, “摄领疮”相类似,如《外科正宗》顽癣中记述的:“牛皮癣如牛项之皮,顽固且坚,抓之如朽木”。《诸病源候论》摄领疮候记之:“摄领疮……生于颈上痒痛,衣领拂着即剧云,是衣领揩所作,故名摄领疮也。”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很明确,但长期搔抓、摩擦为本病发病的最重要因素,其他如日光照射、多汗及其他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因素常促使本病发生。此外,可能与胃肠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或体内感染病灶有关。 【临床表现】 1.青壮年多见,老人、儿童少见。 2.慢性经过,时轻时重,一般夏季加重,冬季缓解。全部病程可分为3期: (1)静止期,表面炎症轻微或缺如,病变局限,境界清楚。 (2)进行期,炎症著明,浸润明显,皮损扩大,边缘模糊不清。

(3)退行期,浸润轻微,皮损变薄,倾向愈合。 3.从分布的角度,可将该病分为两类,限局性和泛发性。好发部位主要为颈侧(图1)、项部、额部、其次为骶尾、肘窝、胭窝,有可见腰背、两髋、外阴、肛门、腹股沟、眼睑、头皮、四肢等处。常呈对称分布,有可沿皮肤皱褶或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 4.初时先感觉局部瘙痒,由于搔抓皮肤迅速呈苔藓化,典型损害为多数米粒至高粱米大小,淡红色至黄褐色或与皮色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坚硬有光泽的扁平丘疹,密集成片,表面附少量鳞屑,伴有抓痕、血痂。皮损以中央最为显著,愈近边缘愈轻微,境界不清,时久,由于搔抓刺激皮肤浸润肥厚,嵴沟明显。发生于小腿者,时久,表面可呈疣瘤状。持久性搔抓摩擦胫部或上背部可引起淀粉物质沉积于真皮,进而分别发展为斑状和苔藓性淀粉样病。长期搔抓可有感染,如毛囊炎、疖肿等。 5.患者自觉阵发性瘙痒,夜间尤甚,可影响睡眠、工作和生活。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人的护理考点总结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人的护理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 GBS) 是神经系统由体液和细胞共同介导的单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神经根、脊神经和脑神经,主要病变是周围神经广泛的炎症节段性脱髄鞘。临床特征: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病人大多在6个月至1年基本痊愈。 一、病因 尚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GBS是由免疫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感染是启动免疫反应的首要因素,最主要的感染因子有空肠弯曲杆菌、多种病毒及支原体等。 二、临床表现 运动障碍重 病史:发病前数日或数周病人常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有的可有带状疱疹、流行性感冒等病史,或有近期免疫接种史。 1.瘫痪 首发症状----四肢对称性无力,从双下肢开始,逐渐加重和向上发展至四肢,一般是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表现为双侧对称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严重病例瘫痪平面迅速上升,侵及颈、胸神经根、脑神经、损害延髓,累及肋间肌和膈肌、发生呼吸麻痹。急性呼吸衰竭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2.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一般较轻或可缺如,起病时肢体远端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走感、针刺感和烧灼感,伴有肌肉酸痛,或轻微的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 3.脑神经损害 半数以上病人有脑神经损害,而且多为双侧。 成人以双侧面神经麻痹多见。 儿童以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麻痹为多见,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呛咳和不能咳

痰,易并发肺炎、肺不张、窒息及营养不良等,其他脑神经也可受累。 4.自主神经损害 心脏损害--最常见、最严重,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血压不稳等,可引起突然死亡。其他还有手足水肿、多汗、皮肤干燥等。 三、辅助检查 1.脑脊液改变--最具特征性 在发病后2-4周最明显,表现为细胞计数正常而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即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这是GBS最重要的特征性检查结果。 2.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对GBS的诊断也有意义。 四、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 维持呼吸功能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重者应及早使用呼吸机。 2.血浆置换 可迅速降低抗周围神经髓鞘抗体滴度及清除炎症化学介质补体等,从而减少和避免神经髓鞘损害,促进脱落髓鞘的修复和再生。 3.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4.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 重症患者需心电监护,不能吞咽的患者应尽早鼻饲,尿潴留患者在腹部按摩无效后可留置导尿。 5.康复治疗针灸、理疗等。 五、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呼吸肌麻痹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肌麻痹、咽反射减弱、肺部感染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脊神经受累有关。 4.吞咽障碍与延髓麻痹致舌咽神经损害有关。 5.焦虑与病人担心预后有关。 6.潜在并发症:急性呼吸衰竭、心脏损害、肺部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