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3S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3S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RS部分

1、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按传感器成像原理和所获取图像性质不同分类分类 - 摄影机成像、扫描成像、雷达成像;

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资源遥感、气象遥感、环境遥感、水文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

2、黑体:是一个理想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

何的反射与透射。也就是说,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1,透射系数为0。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

向移动。

3、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散射,而透

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可摄影窗口(0.3 - 1.3μm),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

近红外窗口(1.5 - 2.5μm),近红外、中红外波段,白天日照条件好时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

中红外窗口(3 - 5μm),中红外波段,反射+地物自身热辐射;

远红外窗口(8 - 14μm),又叫热红外窗口,远红外波段,注意为热辐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

微波窗口(0.8 – 2.5cm),微波波段,主动遥感,全天候观测。

4、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

的核心。

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5、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 - 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图型等;

间接判读标志 - 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

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应遵循“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勤对比,多分析”的原则。

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

6、热红外遥感图像阴影:是像片上阳光被地物遮挡产生的影子,在像片上

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包括本影及落影。

热阴影:由于温差的存在,在光照消失之后,热图像上的阴影并没马上消失而仍然存在,这种阴影称热阴影。与地物本身热特性差异有关。

7、水的热图像:水体白天为暗色调,夜晚为浅色调。

8、水系:一个流域范围内整个地表水网的总称,是主流、支流和更小的支沟

等多级水流(水道)组合体。

一个地区的水系特征,是该地区岩性、构造和地貌形态所决定,是地质解译中最重要的解译标志之一。

水系类型的影响因素:岩性;构造;新构造运动;岩石抗蚀能力、透水性、可溶性、成层性;气候;地形相对高差、坡度、侵蚀基准面;植被分布;

人工改造等。

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指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

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

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3、遥感的特性: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

济性;局限性。

4、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5、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

称为电磁辐射。

6、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是横波;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电磁波具有波粒

二象性。

7、电磁波谱:为了对各种电磁波有个全面的了解,人们按照波长或频率的

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波长不同,是因为产生它的波源不同。

8、辐射出射度(M):辐射源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单位:W/m2。

9、地物的光谱特性:任何地物都有自身的电磁辐射规律,如发射、吸收、

反射电磁波的特性,少数还有透射电磁波的特性。地物的这种特性称为地物的光谱特性。

10、地物反射光谱曲线:根据地物反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而绘成的曲线。

地物电磁波光谱特征的差异是遥感识别地物性质的基本原理。

11、发射率:又叫比辐射率,指地物的辐射出射度M与同温下的黑体辐射出

射度M黑的比值。

它也是遥感探测的基础和出发点。

12、发射光谱曲线:按照发射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绘成的曲线。

13、基尔霍夫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地物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M和吸收率

之比,对于任何物体都是一个常数,并等于该温度下同面积黑体辐射通量M 黑。

14、三种散射作用: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

15、气象卫星系列–陆地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

16、遥感器的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地面分辨率)、波谱分辨率、灰度分辨

率(辐射灵敏度)、时间分辨率。

17、热红外图像上水体的色调特征:白天水体热红外像片--暗色调;夜晚水

体热红外像片--浅灰色至灰白色、不规则的弯曲边界。

的影像,反映的是地物的辐射温度信息。

20、成像波(光)谱仪:是一种兼具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波谱分辨率、谱像合

一的新型超多波段扫描成像遥感器。

21、地质解译标志:地物的几何形态;色调与色彩;阴影(光阴影、热阴

影、雷达阴影);影像结构;纹形图案;地貌形态;水系类型和水系分析;

植被标志;水文标志;土壤标志;人类活动遗迹。

22、水系分析:水系密度;水系的均匀性、对称性、方向性;冲沟形态。

23、水系类型:树枝状水系及其变态;角状水系;格状水系;平行状水系;

放射状及环状水系;向心状水系;倒钩状水系;星状水系;羽状水系;其它水系。

24、浑浊水体的反射光谱曲线整体高于清水,伴随“红移”现象。

25、健康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有两个反射峰,五个吸收谷。

GPS部分

1、 GPS系统有哪几个部分构成,各起什么作用?

答:GPS定位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

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 - 作用是接收并存储来自地面监控站的导航信息;利用星载高精度原子钟提供精密的时间标准;通过卫星上的微处理机进行某些必要的数据处理;向用户播发导航定位数据;在地面监控站的指令下调整飞行姿态或启用备用卫星。

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 - 作用是监视卫星运行;确定GPS时间系统;跟踪并预报卫星星历和卫星钟状态;向每颗卫星的数据存储器注入卫星导航数据。

GPS信号接收机(用户设备部分) - 作用是接收、处理、测量GPS卫星信号,获得必要的定位信息和观测量,并经数据处理完成定位工作。

2、简述GPS卫星星座的构成?

答: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记作(21+3)。

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内,轨道面相对赤道面的倾角为55°,每个轨道平面内分布4颗GPS卫星,每个轨道平面内各颗卫星之间的升交角距相差90°,一轨道平面上的卫星比西边相邻轨道平面上的相应卫星超前30°。

3、简述GPS系统的特点?

答:全球范围内连续覆盖;实现实时定位;定位精度高;静态定位观测效率高;应用广泛。

4、名词解释:

天球:是一个半径巨大的假想的虚球,是天文学上用来描述天体位置的参照物。

黄道: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即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

春分点:在太阳沿着黄道作周年视运动周期中,自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称为春分点。

赤经α:过天体S的时圈与经过春分点的时圈所夹的二面角,逆时针方向计算,取值0-24hour或度分秒。

赤纬δ:天体S到原点O的连线与天球赤道面的夹角,取值±90°,赤道以北为正。

岁差:地球形状接近于一个两极扁平赤道隆起的椭球体,在日月引力和其它天体引力的作用下,使得春分点在黄道上产生缓慢西移现象,称为岁差。

章动:在日月引力作用下,瞬时北天极绕平北天极产生旋转,其轨迹大致成一个椭圆,长半轴约9.2″,主周期约为18.6yr。该椭圆叫章动椭圆,这种现象叫章动。

极移:地球极点在地表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的现象。

原子时: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特征为基础的时间系统,为原子时系统;

国际上为统一世界各国时间,将100多台原子钟,通过相互比对,推算出统一的原子时系统,称为国际原子时(IAT)。

5、 WGS-84坐标系属于什么类型的坐标系,如何定义的?

答:属于协议地球坐标系,地心地固坐标系。

以地球质心为原点,Z轴指向BIH 1984.0定义的协定地球极(CTP),X 轴指向BIH1984.0经度原点,Y轴与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6、中国的80坐标系属于什么坐标系,如何定义的?

答:属于参心坐标系。

大地原点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短轴Z轴平行于由地心指向1968.0地极原点的方向;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子午面,X轴在大地起始子午面内与Z轴垂直指向经度零方向;Y轴与Z、X轴构成右手坐标系。

7、 GPS时和协调世界时是如何定义的?

答:GPS时间系统是为满足精密导航定位需要而建立的,以原子时为基准的GPS专用时间系统,该系统主要由GPS主控站的原子钟控制。

协调世界时是从1972年开始,国际上开始使用一种以原子时秒长为基准,时刻上接近世界时的折衷时间系统。

8、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试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

答: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该椭圆的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时,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向径)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相同的面积,也叫面积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周期的平方与其轨道长半径的立方成正比。

9、开普勒轨道根数包括哪六个参数,各参数的含义是什么?

答:长半轴as(轨道大小);偏心率es(轨道形状);升交点赤经Ω(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位置关系);轨道面倾角i;近地点角距ωs;卫星过近地点时刻τ0。

10、简述脉冲测距法的基本原理。

答:测距仪的脉冲发生器发射的光脉冲以调幅方式调制在光波上,经调制后的光脉冲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直接进入接收光学系统,经由光电元件转化为电脉冲,作为参考脉冲(也称主波脉冲);另一部分发射后经被测目

标反射后进入接收光学系统,再由光电元件转化为电脉冲,成为反射脉冲(也叫回波脉冲)。

11、简述载波相位测量的基本原理。

答:由载波光源发出的光信号通过调制器进行调制,输出光强随高频信号变化的调制光波,射向被测目标;

与此同时,高频信号发生器也向混频器A发出相同频率的参考信号,调制光波经由被测目标反射后回到接收装置,接着又进入混频器B,成为测距信号。

12、 GPS卫星信号包括哪些信号分量,GPS测距码有哪两种?

答: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包括载波信号、P码(或Y码)、C/A码和数据码(或D码)等多种信号分量。

GPS测距码分为C/A码(粗码),P码(精码)。

13、 GPS信号传播误差有哪些?什么是多路径效应?

答:误差主要有:电离层折射,对流层折射,多路径误差。

多路径效应:也称多路径误差,是指接收机天线除直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外,还可能收到经天线周围地物一次或多次反射的卫星信号,两种信号迭加,将使观测量产生误差,这种现象称为多路径效应。

14、什么是GPS的导航电文?一帧导航电文包含多少bit?每帧电文包括几个

子帧?全部导航电文包含多少帧,需要播发多长时间?

答:导航电文又称为数据码,是用户用来定位和导航的数据基础。

它是一组包含卫星星历、卫星工作状态、系统时间、时钟改正参数、轨道摄动改正、电离层折射参数等信息的二进制码,是GPS实现定位所必须的信息。

一帧电文有1500bit,每帧电文包括5个子帧,全部导航电文包含125帧导航电文,全部播发完毕需要12.5min。

15、 GPS定位的观测量有哪些?什么是伪距观测量和载波相位观测量?

答:GPS定位中广泛使用的观测量有两种:伪距观测量和载波相位观测量。

伪距观测量也叫码相位观测量,指利用测距码(C/A码或P码)确定卫星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延迟(距离延迟);

载波相位观测量,比较接收机接收到的载波信号(L1、L2载波)与接收机产生的参考载波信号,其相位差即载波相位观测量。

16、什么叫多余观测和必要观测?

答:多余观测:如果独立观测值的个数超过必要观测数(n>i),则超出部分称为多余观测。

必要观测:解算未知数所需的最小观测值个数。

17、 GPS定位误差的来源有哪些?

答:GPS定位误差来源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电离层、对流层折射误差、多路径效应、相对论效应。

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主要有轨道误差、卫星钟差等。

与接收机和参考系有关的误差:如接收机钟差、接收机位置误差、天线相位中心位置误差、地球旋转和固体潮、几何图形强度误差等。

18、什么叫绝对定位、静态绝对定位、动态绝对定位?

答:GPS绝对定位也叫单点定位,即利用GPS卫星和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观测值直接确定用户接收机天线在WGS-84坐标系中相对于坐标原点(地球质心)的绝对位置。

静态绝对定位:在绝对定位过程中,接收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动态绝对定位:在绝对定位过程中,接收机天线处于运动状态。

19、绝对定位有哪两种观测方式?

答:测码伪距绝对定位和载波相位测量(测相伪距)绝对定位。

20、载波相位测量动态绝对定位时,接收机初始化的目的是什么?

答:两个目的,锁定卫星信号;固定整周模糊度。

21、 GPS静态绝对定位观测时间的长短如何确定?

答:延长观测时间可进一步增加多余观测,但由于可视卫星数量变化,可能会增加新的未知数,降低解的精度。因此,GPS静态定位的观测时间不是越长越好。

22、简述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与精度因子的关系。

精度因子越小精度越高,误差越小。

当伪距观测精度一定时,测站点位精度取决于精度因子的大小。

精度因子大小与卫星空间几何分布有关;卫星空间几何分布又与可视卫星数量、高度角及空间位置等因素有关。

23、相对定位、动态相对定位、静态相对定位的概念。

答:GPS相对定位也称为差分GPS定位,在不同观测点上安置GPS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GPS星座,用以测定各观测站在WGS-84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即三维坐标增量或称为基线向量)的定位方法。

动态相对定位,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于已知坐标的固定观测站(基准站或参考站)上,与流动接收机同步观测相同卫星;基准站接收机将瞬时观测量与由基准站已知坐标求得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得出瞬时校正值,并用该瞬时校正值改正流动接收机的瞬时观测量,从而求得流动站Ti相对于基准站T1的瞬时位置的定位方法。

GPS静态相对定位,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已知坐标的地面点(已知点或基站)上,另一台安置在未知坐标的地面点(待定点)上,并保持各接收机固定不动,同步连续观测相同的GPS卫星星座,用以求得未知点上相对于已知点的三维坐标增量(或称为基线矢量),由已知点推求各未知点坐标的方法。

24、分别写出单差、双差和三差观测方程,并说明各自的特点。

单差观测模型具如下特点:消除了卫星钟差影响,并明显削弱了卫星轨道误差和大气折射误差的影响;单差观测方程的个数比独立观测方程减少一半。

双差观测模型具如下特点:求双差之后,接收机钟差影响被消除,使法方程中未知数个数大为减少,方便的解决了GPS数据处理中一个棘手问题,因此,几乎所有GPS基线解算软件都使用双差观测模型;双差观测模型的方程个数比单差模型减少,对解算精度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三差观测模型具如下特点:三差观测方程个数比双差模型更少,且求差后,增大了计算过程的凑整误差,对未知参数解算产生不良影响;三差模型求得的基线结果精度不高,在数据处理中,只作为初解,用于协助求解整周未知数和周跳等问题。

25、影响测码伪距相对定位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测码伪距动态相对定位的精度取决于以下因素:

流动站离开基准站的距离,精度将随距离的增大而下降,一般,在100km 范围内可达米级精度;

修正量Δρ1j(t)求解的精度;

通讯链的质量(如“误码率”)。

26、什么叫周跳?

答:在跟踪卫星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卫星信号被障碍物挡而暂时中断,受无线电信号干扰造成失锁等,在卫星信号中断期间,多普勒记数器无法连续计数。

当接收机恢复对卫星信号跟踪后,多普勒计数器所记录的载波相位整周数的累计值Nij(t-t0)便不正确。这就是整周跳变,简称周跳。

GIS部分

1、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

息中所包含的意义,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2、数据:指对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

号、图形、图像等。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数据与信息是不可分离的。数据包含原始事实,

数据中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但本身不是信息;信息由数据表达,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人的知识、经验作用到数据上可以得到信息。

4、地理信息:是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

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的总称。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是对地理数据的解释。5、地理信息具有区域性(通过经纬网等建立的地理坐标来实现空间位置的

标识)、多维结构(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结构)和动态变化的特性。

6、地理数据:是各种地理特征和现象间关系的符号化表示,包括空间位置、

属性特征、时态特征。

空间位置——描述地物所在位置,用大地经纬度坐标,或用地物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空间上的距离、邻接、重叠、包含等)来定义。

属性特征——非空间数据,属于一定地物,描述其特征的定性或定量指标,包括语义与统计数据。

时态特征——地理数据采集和地理现象发生的时刻或时段。

7、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地理实体—地理数据—地理信息

8、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有机联系的多要素构成的整体,要素间

通过信息流联系。

9、信息系统: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表达能力的系统,能为决策提

供有用的信息。

10、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综合体,是在计算机硬件

和软件支持下,对整个或者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计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11、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

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

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快速、精确、综合地对复杂的地理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

12、栅格数据:是按网格单元的行与列排列、具有不同灰度或颜色的阵列数

据。

栅格结构是大小相等分布均匀、紧密相连的像元(网格单元)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

13、栅格数据的取值方法:中心归属法,长度占优法,面积占优法,重要性

法。

14、栅格数据结构编码:链式编码,行程编码,块式编码,四叉树编码。

15、矢量数据就是代表地图图形的各离散点平面坐标(x,y)的有序集合。

16、空间实体的分类:点状实体,线装实体,面状实体。

17、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时那些不变的性质。

拓扑关系:指网格结构元素节点、弧段、面域之间的关系。

18、典型的矢量数据结构:多边形矢量编码,索引式(节点索引,线段索引),

双重独立地图编码,链状双重独立式数据结构,完整的多边形拓扑结构。19、矢量模式优点:可以很好地表现数据结构,紧凑的数据结构,完整的拓

扑描述,高精度的图形;可以查询、更新和产生图形数据及其属性。

缺点:数据结构复杂,结合大量的图层面较为困难;由于每个单元的拓扑形式不同,因此仿真较困难,显示和绘制价格昂贵,技术昂贵成本高,在多边形内部的空间分析不可能。

20、栅格模式的优点:简单的数据结构,可能并容易将绘图和遥感数据结合

起来,容易进行空间分析;由于每个空间单元的相似性,容易进行仿真,价廉的技术但软件发展重要。

缺点:数据量增加迅速,使用低分辨率的数据会丢失一些重要的结构;

地图质量较低,定义网状构造困难,投影系统改变困难。

21、删格数据结构的编码方法:

行程编码:只在各行或列数据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的代码重复个数。

四叉树编码:优点 - 容易而有效地计算多边形的数量特征;

阵列各部分的分辩率是可变的,边界复杂部分四叉树较高即分级多,分辩率也高,而不需表示许多细节的部分则分级少,分辩率低,因而既可精确表示图形结构又可减少存贮量;

栅格到四叉树及四叉树到简单栅格结构的比其它压缩方法容易;

多边形中嵌套异类小多边形的表示较方便。

22、矢量数据编码方式:独立双重编码 - 是一种把几何度量信息(直角坐

标)与拓扑逻辑信息结合起来的一种编码。

23、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性质:中央经线上没有长度变形;同一纬线上,离

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同一经线上,纬度越低,变形越大。

24、投影分带:6度分带从0度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为一投影带,

全球分为60带,各带的带号用自然序数1,2,3,…60表示。

3度分带:是从东经1度30分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

25、我国的地图投影的类型:中国全国地图投影,斜轴等面积方位投影,斜

轴等角方位投影,彭纳投影,伪方位投影,正轴等面积割圆锥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

26、中国分省(区)地图的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正轴等面积割圆锥

投影,正轴等角圆柱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宽带)。

中国大比例尺地图的投影:多面体投影,等角割圆锥投影(兰勃特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

27、大地水准面:地球自然表面是一个起伏不平、十分不规则的表面,在量

测与制图时,必须找一个规则的曲面来代替地球的自然表面。设想一个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穿过大陆和岛屿形成一个闭合的曲面,这就是大地水准面。

28、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程,称为绝对高程。

29、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运行管理,数据

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数据通信接口。

30、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内容和数据之间联系的工具,它是衡量数据库能

力强弱的主要标志之一。

几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关系模型,语义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31、关系模型应该遵守的条件:二维表中同一列的属性是相同的,赋予表中

各列不同的名字(属性名);二维表中各列的次序是无关紧要的,没有相同内容的元组;元组在二维表中的次序是无关紧要的。

32、关系数据库结构的特点:结构灵活,可满足所有布尔逻辑运算和数学运

算规则形成的询问要求;关系数据还能搜索、组合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数据,加入和删除数据都非常方便;关系模型用于设计地理属性模型较为适宜。

许多操作都要求在文件中顺序查找满足特定关系的数据,因此搜索速度是关系数据库的主要技术标准。

33、数据库操作:是通过用户程序向数据库服务进程发送数据操作指令完成

的操作,指令通常是SQL命令。

34、据库访问技术:用户→DBMS→连接DB→操作DB→返回结果。

35、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管理

系统的标准语言。

SQL语句通常用于完成一些数据库的操作任务,比如在数据库中更新数据,或者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使用SQL的常见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 Sybase、 Microsoft SQL Server、 Access、 Ingres等等。

SQL没有循环结构(比如if-then-else、do-while)以及函数定义等等的功能。

而且SQL只有一个数据类型的固定设置,不能在使用其它编程语言的时候创建你自己的数据类型。

36、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操作语言):用于检索或者

修改数据。

SELECT:用于检索数据; INSERT:用于增加数据到数据库; UPDATE:用于从数据库中修改现存的数据; DELETE:用于从数据库中删除数据。

DDL语句可以用于创建用户和重建数据库对象。

37、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定义数据的

结构,比如创建、修改或者删除数据库对象。

38、 DCL(Data Control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用于定义数据库用户

的权限。

39、几个DCL命令:ALTER PASSWORD ,GRANT ,REVOKE ,CREATE SYNONYM。

40、创建表:Create table 表名(字段1 类型声明,字段2 类型声明,…,字

段n 类型声明);

常用的数据类型:整数,浮点数,双精度,字符型,日期型,二进制等(Integer,float,decimal,numberic,char,vchar,date,binary)。

插入数据:insert into 表名 values(数据列表);

insert into departments values(01,'总经理',1001)。

简单Select语句:Select 字段列表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组合] [Order by 字段 [Asc / Desc] ] [Group by 字段]。

Update语句:Update 表名 set 字段名=value [where 条件组合];

update Employees set Salary =1500 where DepartNo=40。

Delete语句:Delete from 表名 [where 条件组合]

41、 MapInfo使用的数据文件:

DAT MAPINFO格式的表格数据文件;

DBF DBASE/FOXBASE格式的表格数据文件;

ID 图形对象文件(*.MAP)的索引文件;

IND *.DAT的索引文件;

MAP 描述地图对象的地理数据;

MID 用于表格文件(*.DAT)的转入/输出格式;

TAB MAPINFO表的主文件;

TXT ASCII格式的表格数据;

WKS Lotus 1-2-3格式的表格数据;

WOR 工作空间文件。

42、 GIS空间分析有哪些方法?

空间查询与量算,空间变换,再分类(通过分类找出隐藏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缓冲区分析(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叠加分析,网格分析(对地理网络(如交通网络)、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如各种网线、电力线、电话线、供排水管线等)进行地理分析和模型化,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网络分析功能的主要目的),空间插值。

43、什么是空间变换?

地理信息系统通常是按有一定意义的图层和相应的属性建立空间数据库的。为了满足特定空间分析的需要,需对原始图层及其属性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或代数运算,以产生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图层及其属性,这个过程称为空间变换。

44、栅格结构的空间变换可分为三种方式:单点变换,邻域变换,区域变换。

3s技术及其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 3s技术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遥感(RS)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 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 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 环境、灾害动态监测、遥远地物感知(遥远的获取信息)、采集、资源普查(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A、环境监测:包括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B、灾害监测:包括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1/ 31

为什么能进行遥远的感知呢?因为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吸收电磁波,而且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发射、反射、吸收的特性不同例如,植物的叶子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叶子中的叶绿素对太阳光中蓝色和红色波长的光强烈反射的缘故。 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特性叫做光谱特性

---------------------------------------------------------------最新资料推荐------------------------------------------------------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与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3/ 31

遥感探测范围由大到小的是 A.宇宙飞船 B.人造卫星 C.宇宙飞船 D.人造卫星飞机人造卫星飞机高空气球高空气球飞机高空气球飞机B

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关于气候变化、臭氧耗损监测及土地覆被监测、预测等影响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上的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应用最成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之一。美国用于整个业务气象卫星系统的费用每年6000万美元,而由于台风监测成功减少的损失就可达20亿美元。 海洋是水圈中最主要的水体,面积约为地球表面的70.8%。遥感在海洋调查中显示了它独特的大范围、多时相、高分辨率的特点,在河口泥沙规律研究、海水监测、海温监测、海况监测、海洋初级生产力及渔场监测、海洋污染监测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空间规模宏大和时间变化迅速的厄尔尼诺效应、黑潮、赤潮、墨西哥湾流等的监测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植被是地球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地球环境的最好标志,也是遥感图像反映的最直接信息。植物又是动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人口增加、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开垦利用已造成水土流失,沙化和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因此对植被进行宏观监测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关系到我们留给子孙后代将是什么样的地球。目前利用NOAA气象卫星AVHRR遥感数据通道1和通道2计算出的归一化差植被指数可以很 好地反映植被的生物量状况,植被生物量越高,植被指数值也越高。 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已能进行多时相、多数据源的融合分析,可以对全球的环境演变进 行动态的监测,借助于高速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支持,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就能对过去历史过程进行近似的再现与模拟,温故知新,对未来的环境演变进程进行仿真模拟预测。环境演变的周期绵长,一旦环境失衡,很难复原,同时,造成的灾难也是致命的,因此监测环境的演变、模拟环境演变带来的后果,预警环境灾难的发生,防祸于未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3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已体现了它的强大功能和实际价值。 2、RS+GPS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RS+GPS所获得的遥感图像和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不仅为掌握区域的环境状况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数据,还可实现环境状况的多时相信息及形象的图像图形显示。而GIS强大的对空间数据的综合处理能力,又可将RS+GPS所获得的海量的地理信息,从定量、动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实现了图形、图像处理系统完全合一(统一的数据结构),可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建立区域环境的空间变化模型,具有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刘江刘方成李保珠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3S技术,并对3S技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此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GIS;RS;GPS;中学;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 “3S”技术是英文遥感(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遥感技术是信息采集(提取)的主力[1];全球定位系统是对遥感图像(像片)及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定位,赋予坐标,使其能和“电子地图”进行套合;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的“大管家”,为3S技术的核心[2]。目前3S技术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健技术。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必须介绍有关3S的知识,这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3]。 另一方面,3S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地理课,《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监测报告》显示:在七门学科当中,地理仅排在物理之后,居于第二难学课程,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地理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偏重如何辅助学生记忆,其手段仍然是以地理挂图和幻灯片等作为辅助工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使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中的高端3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4]。下面以一些具体实例说用3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GIS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至今已40多年,始终发展迅猛。国内外学者由于对GIS技术研究视角、应用目的的不同,所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学者Parker 认为“GIS是一种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 博士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我国著名GIS专家陈述彭院士认为“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查询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虽然这些学者对GIS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认为GIS具有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等基本功能。目前,GIS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如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IS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将地理教学中不易明察与掌握的内容通过虚拟场景来展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地貌演变、地形分析和天体运动这三个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3S技术简介

3S技术及其发展与应用 一、3S的概念及基本知识 "3S"技术是英文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其中的一种形式-电磁波早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人们发现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是不同的。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 遥感技术的实际操作虽然很复杂,但其结果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天天都能用到!您也许每天都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吧,"天气预报"中所播放的"卫星气象云图"就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云"的图像。气象观测只不过是遥感技术众多应用的一个领域。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信息总量中有85%的信息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就叫地理信息。这样的信息相当广泛,如耕地的分布、林地的分布、城镇的分布、楼房等建筑物的分布、道路、河流、海岸、人口、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管线、派出所、商店、井位、门牌、电闸、水表、开关等等,只要能用"位置"去描述的东西,都属于"地理信息",遥感所提取的信息也全部包含在地理信息之中。 全球定位系统(GPS),一种系统,由处于2万公里高度的6个轨道平面中的24颗卫星组成。此系统用于在任何时间,向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提供高精度的位置、速度、时间信息,或给用户提供其邻近者的这种信息。 我们知道,一张像片是没有坐标的,而像片上的信息,特别是遥感图像上的信息,是需要定出位置的,只有 "有位置的信息",才能成为地理信息。那么怎样来给遥感像片确定位置呢?有一种方便、快捷的手段,就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该系统是通过太空中的24颗GPS卫星来完成的。只需其中3颗卫星,就能迅速确定您在地球上的位置。您在确定位置时,仅需要一台像手机大小的"卫星定位仪"就可以了。 二、3S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RS、GIS、GPS为基础,将RS、GIS、GPS三种独立技术中的有关部分有机集成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下面将举例说明。 1、精准农业与3S的应用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recision Farming,Precision Crop Management)又称精细农业、精确农业、精准农作和处方农作.是近年来国际上农业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实际上是主要应用3S技术,还有作物生产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在定位采集地块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块土壤、水肥、作物病虫害、杂草、产量等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进行相适宜地耕种、施肥、灌水、用药,其目的是以合理的投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并保护环境,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说:精准农业就是利用RS作宏观控制;

关于3S技术应用的简单例谈

关于3S技术应用的简单例谈 说句实话,一谈到现代技术,尤其是3S技术在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总感觉底气不足。原因很简单,自己不熟悉,使用不熟练。3S技术在课堂上究竟应该怎样使用?如何使用效果会更好?平时这样的教学设计太少,感觉还不是很成熟,也没有现成的资料可查。 把3S技术引入地理课堂,使之真正为地理教学服务,可使学生加深理解所要学习的地理问题,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自己在教学、教研工作中的一些实际做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用不同时期遥感图像的判读可以解决很多地理变化问题。例如:分析比较某城市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功能分区的变化、现状,工业、商业的布局等,尤其是对交通线路更是一目了然。 二.对不同区域遥感图像的判读可以对比区域特征。例如:通过对两个不同区域的农业分布图,可以判断对比两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深入探究形成这些农业类型的原因。 三.监测区域环境变化。遥感图像可以表示大尺度范围的地理事物,对于研究区域环境特征很有帮助。例如:通过对比某个地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可以监测区域环境变化;而对两个不同区域的遥感图像对比,既可以比较两个区域的环境差异,对污染严重区域更是有很强的指示性。 四.灾害监测。例如:在讲授水灾、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时,可以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来解决问题;又如: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可以看出沙化和水土流失扩大的范围。 五.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商业的选址。例如:把人口分布情况、交通情况和其他商业区分布情况的资料叠加就可以得出最佳的商业布局方位。 六.建立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技术之上的电子地图,可以作为学习的基本工具使用。 自评:这几个简单应用的实例,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没有一点新意。希望通过这一次研修平台,能看到、学到更多优秀教师的案例。广泛的交流可以让智慧碰撞出火花,实现资源的共享,必将对这一部分今后的教学大有裨益。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摘要: 3S技术和农业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因为3S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精准农业,同时也促进了3S技术的成熟与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脱离了以往落后的生产技术, 21世纪的农业要走集约化的道路, 实现节水农业、优质高产无污染农业, 需要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应用。而测绘行业的3S技术, 即全球定位系统( 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和遥感( RS)技术, 能为农业发展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地理信息系统, 提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 为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纯地运用GPS、RS与GIS中的某一种技术往往不能满足综合工程的需要,不能提供精准农业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对地测量、存储管理、信息处理、分析模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把RS、GIS、GPS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构成一个一体化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技术系统,这是一个充分利用各自技术特点的空间技术应用体系,并逐步成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新学科,简称为“3S”集成技术。 论文简要介绍了“3S”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并通过解读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的技术特点及技术优势,结合工商管理专业阐述了“3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阐述了精准农业的相关概念。

关键字: 3S技术,精准农业,遥感,信息处理 正文: 1.3S技术的概念: 3S 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 IS)和遥感( R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1.1.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技术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 1.2.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

3S技术及其应用结课论文

3S技术及其应用结课论文 3S技术在隧道中的应用;1.前言;1.绪论;地铁(隧道)工程规模大造价技术复杂工期长涉及面广;以GIS为核心的3S(GIS、RS、GPS)技术;2.国内外研究现状;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开始将遥感技术以用在工;二.3S 技术的应用;1.GPS的应用;GPS作为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具有全球性、;用基础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软硬件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在地铁建设中3S技术在隧道中的应用 1.前言 1.绪论 地铁(隧道)工程规模大造价技术复杂工期长涉及面广,是城市中最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地铁的规划设计施工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不断引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以期科学、高效、低耗地建设地铁。 以G I S为核心的3S(GIS、RS、GPS)技术的发展成熟,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表达能力可以为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提供各种有用的信息,并有力地促进勘测、设计和施工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天,3S技术已走出实验室,正在发展成为直接为规划设计等领域服务的一种高新技术。目前,3S技术已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地铁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现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巨大潜力。本文介绍了3S技术在地铁(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应用特点和应用前景,论述了部分相关技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开始将遥感技术以用在工程领域。1976年京广线南岭隧道(长6.06 km)开始使用卫片和航片进行地质判释,即利用卫片判释,查明岩溶发育受到阻碍;1976---1981年完成洛阳黄河水下铁路隧道(长15.86 km)地质遥感判释;1984年完成大秦线军都山隧道(长8.46 km)遥感判释;1986年在京广线大瑶山隧道(长14.295 km)遥感判释,并进行航空遥感试验;1992年完成南昆线米花岭隧道(长9.392 km)地质遥感判释;1998年完成内昆线新寨隧道(长4.409 km)和闸上隧道(长4.068 km)遥感判释;2000年完成渝怀线金洞隧道(长9.105 km)遥感判释。另外,还对宜万线8座长大复杂岩溶隧道进行了遥感判释。近年,还相继在西安一安康线秦岭隧道(长18.448 km)、朔黄线长梁山隧道、京九线孟良

3S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RS部分 1、遥感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 按传感器成像原理和所获取图像性质不同分类分类 - 摄影机成像、扫描成像、雷达成像; 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资源遥感、气象遥感、环境遥感、水文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渔业遥感。 2、黑体:是一个理想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 何的反射与透射。也就是说,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1,透射系数为0。 普朗克热辐射定律: 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对应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 向移动。 3、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散射,而透 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可摄影窗口(0.3 - 1.3μm),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 近红外窗口(1.5 - 2.5μm),近红外、中红外波段,白天日照条件好时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 中红外窗口(3 - 5μm),中红外波段,反射+地物自身热辐射;

远红外窗口(8 - 14μm),又叫热红外窗口,远红外波段,注意为热辐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 微波窗口(0.8 – 2.5cm),微波波段,主动遥感,全天候观测。 4、传感器:是收集、量测和记录遥远目标的信息的仪器,是遥感技术系统 的核心。 一般由信息收集、探测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4部分组成。 5、摄影像片的解译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 - 能够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包括遥感摄影像片上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图型等; 间接判读标志 - 能够间接反映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各种特征。 遥感扫描影像的判读:应遵循“先图外、后图内,先整体,后局部,勤对比,多分析”的原则。 解译标志的可变性和局限性。 6、热红外遥感图像阴影:是像片上阳光被地物遮挡产生的影子,在像片上 表现为地物背光面形成的深色或黑色的色调,包括本影及落影。 热阴影:由于温差的存在,在光照消失之后,热图像上的阴影并没马上消失而仍然存在,这种阴影称热阴影。与地物本身热特性差异有关。 7、水的热图像:水体白天为暗色调,夜晚为浅色调。 8、水系:一个流域范围内整个地表水网的总称,是主流、支流和更小的支沟 等多级水流(水道)组合体。 一个地区的水系特征,是该地区岩性、构造和地貌形态所决定,是地质解译中最重要的解译标志之一。 水系类型的影响因素:岩性;构造;新构造运动;岩石抗蚀能力、透水性、可溶性、成层性;气候;地形相对高差、坡度、侵蚀基准面;植被分布; 人工改造等。 1、遥感:广义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狭义指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 接收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 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 3、遥感的特性: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 济性;局限性。 4、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 5、电磁辐射:这种电磁能量的传递过程,包括辐射、吸收、反射和透射, 称为电磁辐射。

3S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S"技术是英文遥感技术(Remote Senesc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 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 遥感(Remote Sensing)一词首先是由美国海军科学研究部的布鲁依特(E?L?Pruitt)提出来的,顾名思义意为遥远的感知。60年代初在由美国密执安大学等组织发起的环境科学讨论会上正式被采用,此后“遥感”这一术语得到科学技术界的普遍认同和接受,而被广泛运用。而遥感的渊源则可追溯到很久远以前,其发展可大致分为遥感的萌芽及其初期发展与现代遥感发展两大时期。遥感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 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千米。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与此同时,遥感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Meteosat每30分钟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再者,遥感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遥感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这种能力使 GIS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从而使其在广泛的公众和个人企事业单位中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等中具有实用价值。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的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各种环境类问题,诸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资源衰竭等,都与我们的地理因素有关。地图制作和地理分析已不是新鲜事,但GIS执行这些任务比传统的手工方法更好更快。而且,在GIS技术出现之前,只有很少的人具有利用地理信息来帮助做出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在最近的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六章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C卷(练习)

人教版地理高二选修7第六章第一节 3S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C卷(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38分) 1. (4分) (2016高二上·绍兴期中)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 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 .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 .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 .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 .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② C . ③②① D . ②①③ 【考点】 2. (2分)下图表示广东省某地理事物的分布(其中数字表示该事物的个数)。

该事物的名称和得出此图结果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 . 肯德基店 GIS B . 蔗糖厂 GIS C . 发电厂 RS D . 公共汽车站 GPS 【考点】 3. (2分) 2009年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送入预定轨道。结合下图回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用途是() ①为用户提供实时的空间位置 ②为交通运输的调度指挥提供移动数据 ③服务于资源勘查、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 ④为用户提供各种分类信息的查询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3s技术练习题(精选、)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练习题 (2013高考题江苏卷)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1~2题。 11、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2、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位置同处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 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①震级较低②提前预报③防震意识强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2,回答3、4题。 甲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乙车载导航仪示意图 图2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利用甲图可以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4.有关乙图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 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 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2012广东卷)6.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A.GIS B GPS C .RS D.手工绘图 (2012福建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图3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7题。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摘要: 3S技术和农业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因为3S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精准农业,同时也促进了3S技术的成熟与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脱离了以往落后的生产技术, 21世纪的农业要走集约化的道路, 实现节水农业、优质高产无污染农业, 需要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应用。而测绘行业的3S技术, 即全球定位系统( 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和遥感( RS)技术, 能为农业发展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地理信息系统, 提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 为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纯地运用GPS、RS与GIS中的某一种技术往往不能满足综合工程的需要,不能提供精准农业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对地测量、存储管理、信息处理、分析模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把RS、GIS、GPS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构成一个一体化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技术系统,这是一个充分利用各自技术特点的空间技术应用体系,并逐步成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新学科,简称为“3S”集成技术。 论文简要介绍了“3S”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并通过解读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的技术特点及技术优势,结合工商管理专业阐述了“3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

阐述了精准农业的相关概念。 关键字: 3S技术,精准农业,遥感,信息处理 正文: 1.3S技术的概念: 3S 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 IS)和遥感( R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1.1.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技术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

3S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3S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在环境领域,3S技术正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我想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谈一谈我对3S技术的看法以及简要介绍一下3S技术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一、3S技术概述 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与全修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英文名称中最后一个单词均含有“S”,因为人们习惯于将这三种技术合称为“3S”技术。随着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间的渗透,逐渐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的集成化技术系统,即空间信息技术系统。而空间信息获取的工具也呈现出高精度、高效率、实时化、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的特点,信息的处理技术也有了重大突破。 GIS的工作方法,简单地说就是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分析给人们提供有用的信息。GIS的空间数据包括点图(如矿产地、高程点等)、线图(如地层界线、断层线、等值线等)、区图(如地层单位、等值面图等)及依附于这些图件中的每一个图元的属性数据等。 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吧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3S集成是我国“九五”、“十五”科技发展重中之重的攻关项目。其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为遥感对地观测信息提供了准实时或实时的定位信息和地面高程模型;R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及各种变

3S技术集成与应用试卷

东北大学 研究生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3S技术集成与应用 课程编号: 阅卷人: 考试日期:2012.06 姓名:陈晓玲 学号: 注意事项 1.考前研究生将上述项目填写清楚 2.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 3.交卷时请将本试卷和题签一起上交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3S技术集成与应用期末考试题 (共5题总分100) 一、简答题 1.简述3S技术集成与应用的目的和意义?(10分) “3S”是中国科学家按照GPS、GIS、RS字尾均有一个S,而这三者关系日趋紧密结合,而构成的一个对地观测、处理、分析、制图系统。然而,对于3S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广义的基础上,包括GPS在内的一切定位、测量手段和多平台、多波段、高分辨率的RS数据,通过含有ES(专家系统)的GIS,实现空间数据的自动采集、编辑、管理、分析、制图,进而为一切与地学科学相关的行业服务,实现地学信息的实时、自动、数字、智能化的应用,为各行各业的预测和决策服务。因此,3S不是GPS、GIS、RS的简单组合,而是将其通过数据接口严格地、紧密地、系统地集成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大系统。 3S集成的目的是对现实世界或现实世界的自然现象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刻画、模拟和分析,本质是对地理空间对象的地学特征进行空间描述与表达,包括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以及从比特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两个转换过程,这两个过程是通过对空间对象的定位、地学信息的空间获取以及空间分析等功能的综合集成来实现的。 3S集成技术的发展,形成了综合的、完整的对地观测系统,提高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能力;相应地,它拓展了传统测绘科学的研究领域。目前,3S在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评价中,在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消灭对策中,对城市及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开发、管理、评价中,在现代化军事作战指挥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3S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 2.简述物联网的定义和内涵?(10分)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而是一个涉及到多种学科领域(如生物、物理、通信、微电子、计算机等)的复杂信息系统,融合了感知和识别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多种技术。 1)感知和识别技术 物联网要实现真正的“物物相连”,用于识别物体的电子标签技术(RFID 射频识别)和感知物体的传感器技术至关重要。RFID 是通过空间电磁耦合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的一项技术,最终能够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识别物体。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它能感知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知到的信息变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号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要求。 2)网络通信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