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

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

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

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

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

选择不同的配方。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

外感类

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

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

4 鼻炎 (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

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

2 小儿食积(肥儿散)

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

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

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

3 小儿遗尿 (缩泉粉)

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

皮肤、皮损

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

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

3 喉咙起泡舒喉散

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

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

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

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

外感之2感冒咳喘:秋天小儿易外感,容易晨起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不通气,有时会发烧,头痛,喉咙痛。使用玉叶和营散还魂散(用醋调贴曲池大椎)

?小儿外感之3支气管炎、哮喘:三仁椒米粉(用醋调贴双侧涌泉穴),秋天也是支气管炎频发的季节,收敛肺气,让扩张的支气管能很好的回纳

小儿外感之4 鼻炎:

小儿通窍散(用黄酒调贴侧三里印堂穴)小儿鼻炎是一种慢性病,有本来就鼻中隔有移位,也有肥大,造成呼吸不畅,影响心肺之气交流,有时还会头晕,造成缺氧状态,这个也会影响睡眠,严重者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药散剂小儿通窍散外贴之目的,在于通鼻窍,促进心肺交流,消除鼻中息肉,打开呼吸屏障。

小儿喂养提醒

小儿喂养温馨提醒之一:对于喂养小儿的家长,切勿强制喂食,小儿脏器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小孩如果吃到不想吃了,说明已经喂到过度了,这样很容易损伤小儿的脾胃,古代小儿医家万全在他的《幼科发挥》讲“小儿常留三分饥”,是很有道理的。水果不是饮食中必须的,尽量少吃水果为宜,《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吃水果要以当地产的,当时令的,符合身体需要为佳,现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水果已经很少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现在很多水果是外地产的,不符合时令,不符合身体需要。另从中医上讲,水果寒凉,吃多了会损伤脾肾之阳,易致虚致泻,对于小儿身体一样,切勿将吃水果成为一种习惯,代替主食

饮食上注意一下,首先小孩不让其挑食,以大米饭等五谷杂粮,少吃垃圾食品,我们吃的大米饭是最接地气的,远离抗生素,小孩感冒发烧咳嗽,使用中药,外贴的,艾灸等

各种方子

小儿腹泻:

用药:黄连、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

用法:等量研末,适量填脐,并以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次,3次即

愈。

小儿夜啼的穴位贴敷疗法

本文Tag标签:幼儿疾病

小儿白天安静,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啼。本病应与其他疾病如各种皮肤病、佝偻病、疝气、蛲虫病等引起的身体不适或者瘙痒等出现的夜啼相鉴别;也应与护理不当引起的夜啼予以鉴别。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脾肠不足,喜温恶寒,腹中受寒,夜又属阴,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或心火亢盛,积热上冲,邪热乘心,故见灯火愈啼;或因阴血亏虚,水不涵木,血不养肝,虚火内扰,热扰心神,虚烦不眠;或惊骇客邪,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敝夜啼发作。

1.方剂1

(1)组成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鞋。

(2)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取适量药末置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每晚1次,次晨去掉。

(3)说明主治小儿脾脏虚寒型夜啼。症见睡喜伏卧,曲腰而啼,下半夜尤甚,啼声低微,出气不温,面色青白,四肢欠温,食少便溏,唇舌淡白,指纹青自,腹中若得温熨抚摩,常可使夜啼稍缓。

2.方剂2

(1)组成丁香3粒。

(2)用法将丁香末同饭捣作饼,贴患儿肚脐。

(3)说明主治小儿脾脏虚寒型夜啼。

3.方剂3

(1)组成黑丑50g,米汤适量。

(2)用法将黑丑研为细末,以米汤和药末拌之成糊状,贮存备用。用时取药糊适量涂满于患儿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每晚于睡前th涂药,连续涂药至痊愈为度。

(3)说明主治小儿食积型夜啼。症见小儿入夜啼哭不休,或定时夜间啼哭,腹胀,吮乳,大便带不消化之物,舌质淡红,苔白腻。

4.方剂4

(1)组成朱砂、僵蚕、钩藤各9g,灯心草4g,黑丑3g。

(2)用法诸药混合研末,加米汤与药末调和如膏状,备用。取药膏适量敷于患儿脐心和掌心(劳宫)穴位上,每日下午2—3时敷膏药1次,至睡前再敷1次。连敷3-5天,疗效显著。

(3)说明主治小儿心经积热型夜啼。症见睡喜仰卧,见灯火和上半夜啼哭尤甚,啼时有汗,啼声响亮,烦躁不安,口气热,面赤唇红,舌质红,舌尖尤红,舌苔黄,尿短黄或大便秘结,指纹青紫。

5.方剂5

(1)组成朱砂、琥珀各等份。

(2)用法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于每晚临睡前用干净毛笔或鸡羽毛(棉签亦可),以温开水浸湿蘸药末少许,涂于肚脐上(为免污染衣物可包扎),每晚1次,可连用3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受惊吓引起的小儿夜啼。症见睡中时作惊惕而夜啼,哭声尖锐,时高时低,时急时缓,紧偎母怀,常可见明亮灯光而啼缓,而色乍青乍白,脉来弦急而数,或散乱不止。

若配合涂劳宫(双)、膻中(两乳之间)则效果更佳。

6.方剂6

(1)组成朱砂0.5g,五倍子1.5g,黄连3g,生地黄10g,陈茶叶水适量。

(2)用法将4味药共为细末,加陈茶叶水适量,捏成小饼状,外敷于脐中,用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一般敷2~6次症状消失。

(3)说明本方适用于阴血亏虚型夜啼。症见夜啼,五心烦热,五液俱少,躁动少眠,大便干,舌质红,或舌尖红。

7.方剂7

(1)组成地龙2或3条。

(2)用法捣烂敷在脐上,用纸盖好,一夜即安。

(3)说明主治小儿夜啼。

8.方剂8

(1)组成五倍子30g。

(2)用法五倍子烧存性研末,用乳母口水调成饼,外用贴患儿脐部,以布缚定。

(3)说明主治小儿夜啼。

9.方剂9

(1)组成牛蒡子3g。

(2)用法研末掺膏药L,贴患儿脐ff1。

(3)说明主治小儿夜啼。

10.方剂10

(1)组成丁香3粒,钩藤3g,蝉蜕2g。

(2)用法上药共研末,水训为糊,敷脐,常法固定。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惊啼不安。

11.方剂11

(1)组成牛蹄用适景。

(2)用法牛蹄甲研末贴脐中。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12.方剂12

(1)组成牛蒡子50g,珍珠粉2g,朱砂3g。

(2)用法上药共为细术,每川lg填脐,常法固定。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惊啼。

13.方剂13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 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 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选择不同的配方。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 外感类 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2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4鼻炎(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1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 2 小儿食积(肥儿散) 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1小儿好动好哭闹(止静散) 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3小儿遗尿(缩泉粉) 4五迟五软 :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 皮肤、皮损?1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 2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 (小儿疮脚贴)?3喉咙起泡舒喉散?4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 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 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am 8:40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

纳差。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 ?

小儿穴位帖敷处方.

小儿穴位帖敷疗法小儿鉴于其生理特点,有些年龄偏小的患者不喜欢也不太适合内服汤药,有些患儿做针灸更是很害怕,见 到针就哇哇大哭,临床中发现,小孩对艾灸这种热熏的 方式也很恐惧,中医认为恐伤肾,所以治疗需要小孩的 配合,经过长时间摸索,和以前湖北民间老中医师承的 经验,可以使用外贴穴位,使用一定的介质调成粘状, 固定在穴位上,深受患儿的喜欢,而且疗效较之汤药和 艾灸等治疗方法可以比肩,根据脉象和舌象和指纹特点 选择不同的配方。让小儿生病远离哭声,父母省心。 小儿常见疾病四大分类 外感类 1 咳嗽痰多五子定咳粉(生金散) 2 感冒咳喘寒包火(玉叶和营散还魂散) 3 支气管哮喘(三仁椒米粉) 4 鼻炎 (小儿通窍散) 脾胃类 1 小儿腹泻 (小儿止泻散) 2 小儿食积(肥儿散) 3 小儿厌食 (小儿迎香贴) 肾阳肾气虚损类 1 小儿好动好哭闹 (止静散) 2 小儿口中口水多,易流涎 (控涎贴) 3 小儿遗尿 (缩泉粉) 4 五迟五软:斜颈等 (小儿护元散) 皮肤、皮损 1 风疹、荨麻疹、瘙痒(五官) 小儿消风散 2 鹅口疮手足口病口疮(小儿疮脚贴)

3 喉咙起泡舒喉散 4 脚气湿气小儿脚气贴 小儿散剂贴敷疗法验案之外感 王小朋友 3岁 2014年4月18日 am 8:40 其母抱来时诉其近几日小孩沉闷不欲食,之前喜玩家中小白兔,诊其脉两脉弦滑,右寸浮数,苔黄,指纹紫。口气重,口干不欲饮,气管里似有痰鸣,晨起流鼻涕,不打喷嚏,痰吐绿色,稍粘,纳差。余嘱其外贴护元散五天量,敷脚心涌泉穴及肺俞用醋调护元散药。三天后其母电诉,药用两天,效颇佳,上症几失。后其回漳州老家一趟,小儿感冒复发,呕吐,余嘱乌梅三豆饮加冰糖生姜煮包菜心喝,次日早晨诉呕吐止,感冒咳嗽亦止,食欲变好,又玩起了他心爱的小白兔。 小儿外感之 1 咳嗽痰多: 使用五子定咳粉,生金散(用醋调,贴肺俞丰隆)现值秋季,秋五行属金,与肺气相应,主燥肃杀之气重,小儿易外感咳嗽,很多一些陈年咳嗽也会在秋天容易复发,咳嗽有伴有痰,有白有黄,有浓有稀,有些伴有厌食、腹泻,脾胃虚弱,土不生金,导致肺气更加虚弱,咳嗽长久不愈,中药贴敷能补土生金,肺气旺则长久不愈的咳嗽可以停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患儿,脾胃一好,就很少咳嗽的原因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

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4.5g;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 穴位:涌泉; 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此治热性呕吐。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 穴位:脐腹; 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此治寒性呕吐。 呃逆 处方:皂角末10g;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用一纸筒取少许药末,放入鼻孔中,得嚏即止。此治突呃不止证。

小儿穴位贴敷

小儿穴位贴敷操作指南及考核标准 项目考核内容及分值考核方法 问答部分(15分)适 应 症 1.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反复 呼吸道感染等(5分) 2.消化系统疾病:呕吐、腹泻、消化不良、便秘等(5分) 3.泌尿系统疾病:遗尿、尿路感染等(5分) 大项内容抽 签选取任意 一项回答 禁 忌 症 1.贴敷部位有皮疹、皮肤创伤、皮肤溃疡、皮肤感染者(7分) 2.对贴敷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8分) 准 备 工 作 1.器械准备:治疗盘、消毒棉球、膏药。 2.操作者准备 a.选择合适的体位,体位的选择应以医者能够操作方便,患儿 感到舒适自然为原则。(5分) b.选定贴敷穴位。(5分) c. 松解衣着,暴露拔罐部位,用纱布清洁皮肤,注意保暖。(5 分) 注 意 事 项 1.告知家属贴药的时间,一般2-4小时,较大患儿可延长至6 小时,部分患儿局部可能会有灼热感,属正常现象。根据不同的病 情注意饮食及日常护理:如饮食清淡,多饮水,避免受风等。(5 分) 2.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5分) 3.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疹痒 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5分)

操作部分(85分)具 体 操 作 过 程 1.做好贴药前的准备工作,根据病情患儿取适当体位并暴露取 穴部位的皮肤。(10分) 2.根部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腧穴:如呼吸系统,取肺俞、膏肓、 肾俞等;消化系统,取神阙、中脘等;泌尿系统,取中极、关元等, 局部皮肤消毒。(35分) 3.将敷贴贴于穴位处。(15分) 要求: 1.操作流 畅、迅速(15 分,按程度 酌情减分)。 2.选穴正确 (一项不正 确扣5分)。总 体 评 价 1.无菌观念(5分) 2.人文关怀(5分)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 主讲人:李少彦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病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重点推荐: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近年也有专家探索将其用于骨关节炎等疾病。 二、操作规范 1施术前准备 1)药物: 药物组成 ①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 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

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贝占。硬膏剂可直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 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方法。 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 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 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

切: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

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一、腹泻 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用寒泻散3-5g,沙蒿子加溶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 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唇色红、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花样、严重者出现水样便、脓血便、肛门红肿。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 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 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 穴位:神阙、大椎、涌泉; 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 穴位:风池、大椎; 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 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 穴位:肺俞、大杼、后溪; 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穴位:肺俞、膻中、涌泉; 方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固定。此用于寒咳。

哮喘 处方:老姜9g,麻黄; 穴位:膏肓、大杼; 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 穴位:足心; 方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昼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 穴位:天突、肺俞; 方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少量,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中暑 处方:鹅不食草适量; 穴位:鼻孔; 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每用时,取药末约,放入鼻孔中。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 穴位:脐下; 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呕吐

小儿中药贴敷疗法

1、吴茱萸肉桂涌泉穴贴敷配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吴茱萸、肉桂颗粒剂食醋 调匀,于每晚睡前敷于患儿双足涌泉穴, 4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5天,在改善咽痛、拒食、流涎、咳嗽、口渴、便秘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5%,。 2、止嗽膏:麻黄,杏仁,黄芩,细辛,白芥子,法半夏,白蚤休,薄荷脑等,制 成软膏,外敷双肺腧,天突,膻中,双涌泉,双定喘治疗。 3、小儿鼻炎,取炒白芥子、甘遂、细辛、白芷、肉桂等,新鲜生姜汁调制,选用 大椎,双肺腧、双心腧、双膈腧贴敷,清淡饮食。 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三黄屏风膏贴敷,1号方:黄芪、白术、防风、黄精、元 胡、酒大黄;2号方:苍术、党参、茯苓、白术、山楂。临用采用生姜汁调成饼状,1号方敷于双肺腧、双膈腧、膻中8h,2号方敷于神阙穴,贴敷12h,每2周贴1次,每次连贴3天,总疗程2个月,共4次。 5、王氏玉屏膏治疗儿科杂病,主要由黄芪、白术、白芥子、细辛、肉桂、甘遂(1:1::::)组成,研为细末,凡士林调成膏剂备用。 6、腹舒散敷脐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腹舒散由元胡、枳实、白术、麦芽、丹参按 2:2:1:1:1研末100目组成,使用时白醋调成膏状贴敷神阙穴。 7、小儿急性扁桃体炎,釜底抽薪散涌泉穴贴敷,组成:吴茱萸、大黄、黄连、胆 南星各3克,研末,醋调成糊状,睡前温开水洗脚,贴敷时间不低于8h,连用5天。 8、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散穴位贴敷,组成干姜、吴茱萸、元胡、木香、黄 连、莪术、炒白芍、枳实等分研末过80目筛,温开水调成糊状,用麻油涂在神阙、天枢、中脘、关元、气海穴,贴敷5h,每日1次 9、小儿湿热泻,加味葛根芩连汤贴敷,免煎颗粒葛根、黄芩各10克,黄连、甘草 各6克,呕吐严重者加半夏6克、竹茹10克,腹痛加白芍10克,木香6克,陈皮6克,小便少者加车前子、茯苓各10克,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各10克,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0克,发热者加银花、连翘各10克,加入适量黄酒制成药饼,胶布贴敷神阙,双侧脾腧,每日1次,每次贴敷4-6h,连用3天。 10、咳嗽:麻黄10克,杏仁12克,白僵蚕9克,元胡15克,细辛6克,栀子9克, 炒白芥子9克,鱼腥草18克,黄芩12克。将上药研细末装瓶备用,每次3~5克,用姜汁醋调成膏状,用医用贴贴于天突、膻中、肺腧,每天1次,贴4小时左右,5天为1疗程。 11、泄泻:丁香15克,肉桂10克,胡椒12克,吴茱萸10克,车前子12克,黄连 6克,砂仁10克,干姜10克,葛根15克。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少量,用姜汁醋调糊,填脐,用医用贴固定,每天一次,3天为1疗程。 12、便秘:生川黄15克,黄连10克,吴茱萸2克,芒硝3克。将上药研细末备用, 每次取3~5克,用凉开水调成膏状,贴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 13、食积:莱菔子12克,连翘12克,木香15克,丁香9克,枳实30克,元胡12 克,焦山楂15克,鸡矢藤18克。研末备用,每次3克左右,用醋调糊,贴脐部医用贴固定,每天1次,5天为1疗程。

穴位贴敷诊疗操作规范

08、穴位贴敷治疗的操作规范 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一、适应症 主要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主要有: 1.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2.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 3.小儿体虚易感冒者,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二、操作规范 1施术前准备 1)药物: ①药物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生姜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②药材炮制: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细辛采用道地药材,白芥子可以通过炒制或者调整其配伍比例控制对皮肤的刺激程度,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 ③药物制备:药物制备过程要求在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进行,或者在当地医疗机构的专用制剂室完成。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碎,过80~120目筛,备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三层无菌纱布挤压取汁而成。姜汁的浓度各地医院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浓度调整可以通过加适量蒸馏水调配而成。 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克:10毫升,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因素和经验予以适当调整。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药物应在使用的当日制备,或者置冰箱冷藏室备用。 2)部位:根据患者病情,按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3)体位: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4)环境: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5)消毒: ①部位:用75%乙醇或0.5%~l%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②术者: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2、施术方法 1)贴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中,再对准穴位粘贴。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使用水(酒)浸渍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3)填法: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熨贴法: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3、贴敷时机 一般在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在三伏天期间也可进行贴敷,每两次贴敷之间间隔7~10天。 4、贴敷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