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教学目标:

通过讨论,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及结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知道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通过秦王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史实,使学生认识我国自古即开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向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点:

秦统一的原因。为统一推行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废分封,立郡县。秦始皇为统一推行的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我们在前面表演和演讲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时,提到过一个成语叫:图穷匕见。讲的是怎样的历史事件?荆苛刺秦王没有成功,反而身死。也没阻止秦国攻取燕国。对这件事你怎么看?(学生回答略。)历史事实是: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起来了。那么,这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在历史的舞台上是怎样开创的呢?让我们翻开书,共同去探寻这段历史。(板书:第10课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基业)

一、“秦王扫六合”

1、原因:为什么秦能灭六国,实现统一呢?请同学分组讨论。

小结:

(1)统一的大趋势形成。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不利于社会发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嬴政具有雄才伟略,善于用人,推行了正确的军事与外交政策。

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补充资料:嬴政曾用李斯为相,李斯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又用魏国人范雎,范雎献“远交近攻”策略,他的主张以后基本上被嬴政采纳施行。

2、过程:秦是怎样灭掉六国的呢?

在黑板上演示灭六国顺序,要求学生记忆。强调重要战役是长平之战。定都咸阳,指导学生看地图,了解秦朝的疆域。请学生制作秦朝疆域示意图。

秦完成了统一,秦王嬴政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统一。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称号是怎么来的。表演历史短剧:(学生提前准备,教师指导)旁白:秦王统一六国以后的一天,秦王正在与群臣议事。

秦王:我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不改称呼,无以明功德。今与大家商议国君应如何称呼?

李斯: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秦王:那就称皇帝吧,我就是秦始皇。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以至千世万世。皇帝自称为朕。退朝。

群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图片)这就是秦始皇,他傲慢威严,身穿龙袍,头戴冕旒,前后挂满了珠宝,每边12排,这是当时最尊贵的标志,他手指前方,一副唯我独尊的气势。嬴政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统一六国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统治机构,确立了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秦始皇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二、废分封,立郡县

(阅读课本51页)

(师):百家争鸣中,韩非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建立中央集权

秦始皇采纳韩非的治国之道,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这一制度下,皇帝总揽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

(师):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引导逐一学生分析,提示政治上确立中央集权制

1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2②P51《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监

督百官;三公地位是平行的,都对皇帝负责,都由皇帝任免,互相监督,互不隶属。

3③李斯舌战群臣确立郡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守和县令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袭制和封邑制,保证了

中央政令贯彻到基层。

(师):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

“专制”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当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辖的行政制度。皇帝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都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中,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并把地方上的权力也集中到了中央,加强了君主的权力。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代替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体制,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师)比一比——郡县制与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不同?

(分封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郡县制是对西周实行的分封制的否定,国家的政事,不论大小,都由皇帝决定。)

三、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政略

文字、货币、度量衡的不统一,使人们交流困难甚至无法交流,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还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对一个国家来说,更会给政令的推行造成很大的困难。

七上历史三单元思导

历史第三单元思维导图1606杜泊达 1、统一六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 修郑国渠 任用六国人才 年代:前230-前211 2、开国政策政治:废分封,立郡县 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设置郡、县 军事:北修长城南征南越 打击匈奴修筑灵渠修驰道 经济:车同轨 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十一.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农民起义原因:①徭役重 ②刑罚严 (1)陈胜吴广起义原因:服徭役时,因雨迟到,不想冤枉死,起义了。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楚汉楚西楚霸王项羽:性格:刚愎自用 故事:垓下之围、破釜沉舟、乌江自刎 曾经参加反秦起义 鸿门宴:项羽想借机杀死刘邦,可不忍心。 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于前202年建都长安 2、西汉建立后的文景之治 治国之策政治休养生息 民生三十税一,减免徭役,不修土木 军事罢兵还田 效果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文景之治 十二、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政策政治检查制度对内设司隶校尉,监督京师百官,皇族成员。 对外设十三州府、刺史,监督地方官员和诸侯 中央与地方:推恩令:瓜分诸侯领地,实施中央集权。 君王、丞相处政关系:中外朝:中朝:宦官等人 外朝:丞相等人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经济严禁私铸货币 盐、铁利润垄断

十三、开疆拓土与地外交流 1.开疆拓土汉匈合战匈奴:战国时期兴起,秦朝被讨伐 对策: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发动3次大战役,伺候,部分匈奴归 顺汉朝。 和亲:昭君出塞 效果:草原牛马输入内地,中原特产供给西方 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时间:前138年 历时:13年 途中:被匈奴扣留两次,均已逃出 目的:联合大月氏,共同抵抗匈奴(没有完成目的) 第二次时间:前119年 随行:礼物、300多随从 成果:联合西域许多国家 之后时间:前60年 事件:设置西域都户,标明西域正式归属汉朝 丝绸之路:一条交通线,中原往西域运送特产(丝绸、茶叶等)西域向中原 提供牲畜等。 十四、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东汉的建立原因时间:9年 事件: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 东汉时间:22年 事件:汉光武帝刘秀参加起义 时间:23年 事件:起义军攻杀王莽 时间:25年 事件: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的政策名称:天地之性人为贵 做法: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 名称:三十税一 做法:缴纳1/30的田税 效果:增加劳动者的积极性 东汉的腐败豪强问题原因:支持光武帝的豪强势力膨胀,建立起坞堡庄园 宦官与外戚原因:皇帝幼年继位 外戚:皇帝幼年,太后亲人执政 宦官:皇帝成年后夺回政权的辅助人员,因立功而掌权。 结果:外戚宦官轮流掌权,百姓民不聊生 黄巾军起义原因:社会腐败 首领:张角、张宝、张梁。 效果:冲垮地主庄园。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爆发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4)鸦片输入的危害:A、白银大量外流,物价上涨,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重了人民的负担。C、使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D、军队的战斗力进一步削弱。E、严重摧残国民的身体健康。 2、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贸易。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 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中英《南京条约》 (1)时间: 1842年6月 (2)内容: 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 岸 ②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 ③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魏源和《海国图志》 鸦片战争是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鸦片战争使一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魏源著《海国图志》,系统的介绍了世界各地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魏源的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人物、都城;掌握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四则有关秦巩固统一措施的材料,培养学生提炼收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朝一统重大事件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理解统一大业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正确评价秦始皇。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导入,简介秦朝历史。 【新课教学】 一、秦灭六国 1、幻灯播放秦灭六国的过程。 【提问】秦是如何灭六国的?秦朝建立的时间。 从图中学生能提炼相关信息:得出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于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定都咸阳。 2、出示材料五则让学生分析秦为什么能灭掉六国。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过渡】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刚刚建立的秦朝还面临着许多的

问题。有哪些问题呢? 【出示】四个场景的材料,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找出秦始皇的困难,并找出解决的措施,和带来的影响。 讨论后归纳总结: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措施 评价 政治 自称始皇帝,建立起一套中 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统一。 思想文化 ①统一文字; ②“焚书坑儒”。 ①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②加强了思想控制;对我国古 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经济 ①统一货币; ②统一了度、量、衡; 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 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 流,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交通 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 统一,促进地方之间的交流 三、秦朝的疆域四至点:东到大海;西至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四、各抒己见——评价秦始皇 先出示李白和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价,那么你们对秦始皇又是怎么样评价的? 评价指点: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分为二、全面评价;主要看他的行为是否推动了社会发展。所以在评价秦始皇时,既要说出

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教案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材分析】 这是欣赏.评述领域的一节课。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文化、考古、艺术领域集一体的珍宝库。通过这节课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磅礴的气势,千人千面的形象,体会这所皇陵的艺术特色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能工巧匠和艺术匠心。 【学生分析】 欣赏课虽然说每个学期占的比重都较轻,但是却包含了深厚、广博的知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通过对历史遗留文化的欣赏,让学生体验雕塑艺术与绘画的区别,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有关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教育,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的一些特征。 3、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和分析,了解一些典型陶俑的特色。 【教学重点】 用独到的眼光、骄傲的心情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写实雕刻手法。 【教学流程】 组织教学 音乐总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请大家聆听音乐《秦兵马俑》,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战鼓敲响行军打仗时那激昂的情绪,千军万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打仗的声音…) 孩子,你的感悟真深刻! 孩子,你的音乐理解能力真强!

如此激昂磅礴的气势演绎的是2000多年前骁勇善战的秦朝的军队,当时的秦军所向披靡,横扫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对于秦朝的开国皇帝你有什么进一步地了解?制作秦始皇的flash图片(秦始皇,姓赢,名政,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并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货币,修建了长城…) 你了解的知识真多你的历史知识真渊博 你的回答相当全面 秦始皇的一生功与过并存。世界原有七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堪称第八大奇迹。这一奇迹是陕西临潼的一个农民在挖井时挖到一个破碎俑人发现的。这一挖就了不得了,千军万马随之奔涌而来。可是老师有问题了,秦始皇一生享有荣华富贵,拥有千军万马,为什么他要耗费人力物力造那么多的兵马俑? (秦始皇一生喜欢炫耀声威,追求长生不老,他曾经两次大规模的派人下海寻仙,他希望即使死后也能有千军万马陪他长眠与地下) 真有思想孩子你的想法很独特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去看看,(图片)揭示课题——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到底奇在哪?去欣赏这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世界瑰宝吧! (课件:先看整体的鸟瞰图1、2、3坑的分布,再看局部,伴音乐。) 我的心情真是异常激动,孩子们看到这样的场景你想说什么? (场面壮观、这些武士很高大、人物栩栩如生、这么多是怎么做出来的呀谁做的…)看的出来你刚才看的很认真 你说的真动情呀,皇陵场面怎么样?兵马俑的数量? 板书——大多 是啊,多么壮观的场面呀。秦始皇从13岁(旁边板书)即位后就开始修建他死后的陵墓,这座陵墓是他从各地征调了70多万(板书)人,当时秦朝有2000万人口,耗时39年(13+39=52板书)的时间完成的,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 旁边板书13岁——52岁 70万——2000万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能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知道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处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学习历史、展示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体会、感受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对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互动的话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教师适时补充、纠正。 主要介绍: 1.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的概念。 2.宪法的修正。 3.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详实的介绍,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喜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北师大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转变英国对华贸易逆差 2、时间,地点:1839年,广州虎门 3、影响: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振奋了民族精神。 4、评价林则徐。(答案: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二、中英《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英国看中了中国潜在而巨大的市场价值 2、时间:1842年 3、内容:①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②关: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③割:割香港岛给英国 ④赔: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4、影响:①《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③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魏源与《海国图志》 1、魏源是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代表; 2、著作:《海国图志》,主要的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3、魏源的这种思想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时间:1856-1860年 1、第二次鸦片战争起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是鸦片战 争的继续和扩大) 结果: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劫难①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②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2、俄国趁火打劫③《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 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占土地最多的 一个条约 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领袖: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名天京);痛枪队,抗争: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 2、左宗棠收复新疆:歼灭阿古柏,收回伊犁,清政府1884年设立行省 巩固了西北边防,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doc

《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及秦兵马俑》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搜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资料并欣赏。 2、谈谈对秦始皇兵马俑的感受。 教具学具:图片与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导入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 (1)地理位置;(2)发现时间;(3)规模。 2、介绍历史人物──秦始皇 其主要政绩: (1)政治上,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2)经济上,统一币制(制定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二、发展阶段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 (1)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抽象、夸张变形)比照秦始皇兵马俑的雕塑艺术风格──写实手法。 (2)根据录像描述写实的具体体现: A、军阵(气势磅礴、阵容壮阔、布局严谨) B、人物特征(脸型方阔、体态高大、栩栩如生) C、战马、兵器。 (3)概括:兵马俑雕塑的写实手法不仅表现在整体的把握上,而且在细部方面也体现

了一丝不苟、形象逼真的特点。 2、师生共同探讨学习 (1)分组观察图片、模型,分析兵马俑的细部刻画。 A、发式; B、胡须; C、脸部表情; D、姿势; E、装束; F、陶马 三、探索评价 1、中外宾客对秦始皇兵马俑的评价 2、小结: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陶俑]: (1)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原因是什么?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四、课后拓展 1、说一说:你还想知道哪些与"秦始皇陵兵马俑"有关的内容? 2、有待探讨的问题: (1)秦始皇陵兵马俑具有哪些历史文化价值? (2)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我国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4)泥塑、陶器与青铜器的发展历史又是怎样?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说一说:指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确定了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和纪年法。 想一想:54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材料阅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而又漫长的道路,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建设我们的国家。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议一议:之所以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是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所决定的。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军就越过三八线,迅速向中朝边境推进。如果让美军占领整个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边,新中国势将难以安定地从事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国际国内的反动势力气焰势必更嚣张。因此,抗美援朝不仅与新中国的国家安危密切相关,也与全体中国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相关。 材料阅读: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政府的腐败、懦弱,留下了数不清的“国耻纪念日”。新中国成立后,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戳穿了其纸老虎的原形,粉碎了“世界头号强国”不可战胜的神话,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抗击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了中国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自我测评: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在朝鲜战场上,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以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支援了朝鲜人民的爱国斗争;同时,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了巨大变化贡献。因此,我们称他们为“最可爱的人”.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想一想:宪法规定了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宪法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所以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其他人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 设计主线: 围绕“大一统”主线展开教学,从秦朝“实现大一统”到“巩固大一统”,再到情感上“升华大一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 (2)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图片、古诗、史料、漫画故事、秦朝疆域示意图等,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及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动态演示历史地图、梦回秦朝、漫画欣赏、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等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动态演示相关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2)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大一统的新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3)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4)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过程设计: 图片导入:我们同学有去过西安旅游吗?知道图片反映的是西安的哪个文化景观?(生答)没错,确切地说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向世人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所向披靡、统一六国的威风场面。那么,秦始皇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呢?统一后,他又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P48 新课教学: 一、秦朝的统一 (出示图片)这就是秦始皇,叫什么名字?(生答)注意“嬴”写法,跟老师一起写一下名字。嬴政出生在赵国,9岁回国,13岁立为秦王,39岁统一六国,50岁驾崩去世。应该说他的一生比较短暂,但是他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出示古诗)请看诗人李白对他的称颂,我们一起朗诵一下。李白的诗文充分展现了嬴政的什么历史功绩?(生答)“六合”本义是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因此“扫六合”可理解为“扫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始皇兵马俑 教案教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教案教学设计 1、同学们,如今科学技术已高度发达,然而在地底下却杀出了一支古代帝王的雄兵。(出示课件) 2、这就是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3、点击佣字,问:佣是什么东西?请参考你收集的资料,用一两句话作介绍。 二、检查资料收集情况,观看课文录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你收集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资料? 2、播放课文录象,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

内容? 交流:随机投影出示: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博物馆的建筑物 兵马俑的阵容 兵马俑的神态 三、感悟课文3、4两节。 1、引入第四小节:都说兵马俑千人千面,互不雷同。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它们的风采吧!(出示投影)

(1)、请大家先来读读第四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生齐读) (2)、什么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呢?你会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吗? (3)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它们读活呢?先自己练一练,重点练读你最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语句。(生自由练读) 交流:随机出示: A、有的兵俑,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十分严肃,这也许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的老战士; 师:这个老战士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哪儿看出来?

师:老战士很勇敢,很会打仗,他对敌人充满了仇恨,那我们怎样读才能把老战士的形象读活呢?谁先来? 师: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B、有的兵俑,束着头发,一脸稚气,这可能是刚入伍的新兵。 师:同学们喜欢这样的小战士吗?(喜欢)喜欢他什么? 一脸稚气就是 师: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什么?谁来读出他的天真、活泼、可爱? 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_10

课题 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 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祖国统一 的历史大潮》教案北 师大版 本学期总 第7 本单元 第3 日期 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2.能够列举出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3.比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4.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难点: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预 设 复备 启动课堂你可知“MACAU”不是 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 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 魂, 你可知“MACAU”不是 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 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 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 看图 1.图片中反映的是什 么历史事件? 2.何时哪些条约的签 订造成了它的失去? 3.今天为什么五星红 旗能在这一方土地上升 起? 思考:此歌曲反映了什么 历史事件? 5 每班7组主持本 节课的学习 具体课堂的环节 见课件

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自学文本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 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 明了“一国两制”的科 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 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 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 共同繁荣和发展。通过 港澳回归,进一步认识 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 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 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 国才可能真正实现香港 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 现国家的统一。 请回答: (1)“一国两制”的 构想最初是针对什么地区 提出来的?首先得到成功 运用是在解决什么问题 上? (2)香港、澳门回归 了,但祖国统一大业尚未 完成,请你谈谈自己的想 法。 与香港、澳门问题需要通 过外交途径解决不同,台 湾问题纯粹是我国的内政 问题。我们在台湾问题上 有哪些方针、原则呢? 10 1.什么是“一国 两制”? 2.“一国两 制”这一构想是 怎样提出来的? 有什么重大意 义? .从祖国大陆和 台湾经济文化密 切交往的史实中 认识和平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夯实基础对本课基础知识进行默 写并检查缩写内容 5 提高学习的效率 是一节课效率的 关键 交流学习教师答疑解惑,并对学 生在学习中的方法和内 容进行针对性的总结与 矫正 学生主持提问知识结 构并对预习提纲的内容进 行解析,对课本的内容进行 深入得了解和掌握 15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优秀教案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了解秦统一的背景,培养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秦统一的过程及结果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知道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3.通过秦王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史实,使学生认识我国自古即开始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向学生进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秦统一的原因。为统一推行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废分封,立郡县。秦始皇为统一推行的措施。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我们在前面表演和演讲春秋战国的成语故事时,提到过一个成语叫:图穷匕见。讲的是怎样的历史事件?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反而身死。也没阻止秦国攻取燕国。对这件事你怎么看?(学生回答略。)历史事实是: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起来了。那么,这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在历史的舞台上是怎样开创的呢?让我们翻开书,共同去探寻这段历史。(板书: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基业。) 一、“秦王扫六合” 1.原因:为什么秦能灭六国,实现统一呢?请同学分组讨论。 小结: (1)统一的大趋势形成。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不利于社会发展。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 (3)嬴政具有雄才伟略,善于用人,推行了正确的军事与外交政策。 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补充资料:嬴政曾用李斯为相,李斯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又用魏国人范雎,范雎献“远交近攻”策略,他的主张基本上被嬴政采纳施行。 2.过程:秦是怎样灭掉六国的呢? 在黑板上演示灭六国顺序,要求学生记忆。强调重要战役是长平之战。定都咸阳,指导学

秦始皇教案(人教版)

教案 一、教材分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的内容。本课主要由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三个子目录组成,介绍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形成,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有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增强,但是在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县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点。 2)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概念,皇权至上的特点。 3)运用比较法分析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利与弊。 4)评价秦朝中央集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运用地图了解秦灭六国的顺序和著名的战役,观察“秦朝的疆域图”,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图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当时是进步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认识秦朝统一的重大作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及特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与弊。 难点: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一)教法:讲授法、图示法、谈话法 (二)学法:阅读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提问:

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20课_西欧的基督教文明教案_北师大版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课程标准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了解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查理·马特改革,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说出丕平献土的故事,简述罗马教皇国的形成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讲述琅城起义的经过,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比较西欧封建制度、城市与中国的异同,三大宗教的对比,学习用比较法来认识历史问题。 阅读与骑士制度、基督教有关的书籍(如《唐璜》《堂·吉诃德》《红与黑》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基督教教义的学习,认识宗教的本质,培养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通过对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西欧基督教文明具有不同于东方文明的鲜明特点,从而加深对世界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欧的基督教会。 难点西欧的基督教会、西欧城市的兴起。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6世纪以后,西欧社会由古典奴隶时代向中古封建时代转变,希腊罗马文化逐渐为基督教文化所取代,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欧文化的核心、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古西欧文明就是基督教文明。我们这节课从西欧的封建制度、基督教会和中世纪的城市三个方面介绍中古西欧基督教文明。 学情分析 新民中学八年级学生都来自城市,而且本校是南宁市第一批课改实验学校。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尤其是运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学校多媒体教学开展得很普遍,学校有专门的网页,另外每班都有各自的网页,为课程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课前准备 教师:在学校的主页上将相关资源(素材和相关网站)进行链接,以供学生查阅。 链接的素材包括: 图表:《罗马帝国的分裂图》《凡尔登条约签订时西欧形势图》《查理帝国的分裂形势图》《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示意图》《西周分封制示意图》《意大利政区图》。 文字资料:关于宫相,查理·马特人物介绍,查理·马特的改革,《唐璜》选段,《堂·吉诃德》选段,《圣经故事》选段,《红与黑》选段。 插图:宫相查理·马特像,《圣母像》,《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图》,名画《最后的晚餐》,《基督受难像》,中古欧洲的农庄,欧洲的封建城市一瞥。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知识点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 展 班级姓名 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1、秦朝建立 时间:建立者:定都: 意义:结束了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大帝国。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设、、;地方实行。 (首创“”一词成为两千多年中国王朝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法律上:颁布大量律令 文化上:统一文字,将秦的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的重要纽带。)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统一、、。(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交通上:大修,拆除所有路障,统一。 思想上:(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造成重大损失。) 3、秦朝的疆域:东到,西到,南到,北达一带。 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秦朝亡于暴政 秦朝的暴政(统治者的残暴,滥用民力;沉重的兵役、徭役;繁重的赋税;刑罚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激起民众的反抗,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2、秦末农民起义 1)起义 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蕲县大泽乡影响: 2)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率军入咸阳,灭亡。3、楚汉之争与汉朝建立 1)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项羽、刘邦

2)汉朝建立 时间:建立者:(汉高祖)定都:长安史称: 4、西汉初年的统治 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采取政策来恢复经济。 如:汉高祖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汉景帝将田 租定为三十税一,进一步减轻刑罚等。 在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为西汉的全盛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1、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措施: 政治上:颁布“”,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建立,设立。 经济上: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盐铁官营 思想文化上:(董仲舒的建议) 大力推行(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千多年)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 2、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此后,西汉开始由盛而衰,外戚乘机夺取 政权。,西汉皇族,即位称帝,定都洛阳,史称。 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秦朝与匈奴的关系:派大军北击匈奴,修建(西起,东到)。 2、汉与匈奴的关系: 1)汉初,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被围困。采取“和亲”政策,汉室将女子作为公主,嫁给 匈奴单于为妻,每年赠送给匈奴大量财物。 2)汉武帝时,派、先后三次出击匈奴。取得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并设置郡县,派驻军队,实施统治。 3)呼韩邪单于向汉朝提出和亲请求,王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与文化交流,作 出了重要贡献。 3、汉与西域的关系: 1)两汉时,西域是指今天甘肃、以西,也就是现在地区和更西的地区。 2)出使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虽未能完成使命,但他了解了西域各国的 经济、政治与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再次出 使西域。从此,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西域的葡萄、核桃、良马、地毯等传人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②西藏和平解放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④抗美援朝⑤保家卫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 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 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

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5.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 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6.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①抗美援朝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 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 C.军工产品基地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学设计 义乌市义亭镇中高春艳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统一的原因。 2.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3.感悟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意义,并辩证地评价秦始皇。 二、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法、小老师展示法 三、学习模式: “双学”小组 四、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 难点:理解“大一统”的含义,辩证评价秦始皇 五、学习过程 1.通过对课题的解读,学生自我总结本课的学习目标。 2.通过欣赏《大秦帝国》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1)秦始皇最伟大的功绩是什么? (2)秦始皇能统一六国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秦始皇用实力统一了六国,完成了“秦国”向“秦朝”的蜕变。 (3)从此秦始皇可以高枕无忧了吗?秦始皇需要从哪些方面巩固他“大统一”的局面,从而实现“大一统”? 3.初探学海: 展示六幅图片,从图片入手,初探学海!各小组分别认领一幅图片,探讨以下问题:图片说明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维护统一?这个措施有何积极影响?又有什么弊端? 图一图三 图二 图四图五 图六 要求:小组讨论5分钟,讨论好的小组坐下,思考其他组的内容,小老师准备发言。4.互释共进: 每组的小老师到讲台前将本组的讨论成果展现出来,问询其他同学是否有问题,对问题给予解答,对于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回答。

5.拓展延伸: 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不只是这些,还有修长城、开灵渠等。巍峨的万里长城有什么积极作用,又有什么消极影响? 6.根据秦朝疆域图,描述秦朝的疆域四至。 7.根据小组合作探讨和小老师的解释,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大一统”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认识到大一统是主流,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8.重新回顾嬴政的帝国之路,根据相关史料,全面评价秦始皇。 9.温故知新: 政治 法律Array秦始皇开创 大一统基业 思想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教案

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教案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作用。 (3)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 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 (2)理解秦始皇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认识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从秦始皇的严刑酷法认识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 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教学重点】 .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和意义。 2.秦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教学难点】 .分析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和过程; 2.评价秦始皇。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在历史上以“暴君”形象著称的秦始皇为什么能吞并六国、一统天下?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他又有哪些泽被后世的业绩而被尊称为“千古一 帝”? 一、并吞六国(板书) (提出问题):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因素有哪些?为吞并六国秦国做了哪些准备? (学生活动)

.统一中国的原因 (1)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 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2)商鞅变法为秦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嬴政有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 (4)嬴政锐意进取,破格任用一批谋臣猛将:①让郑国修郑国渠;②重用李斯等客卿。 (5)嬴政善于发现人才,广泛招募各国精英:①重用并虚怀待尉缭;②重视韩非;③ 勇于认错,信任王翦。 2.统一中国过程:(前230—前221年)嬴政运筹帷幄,挥师东进,相继兼并韩、赵、 魏、燕、楚、齐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二、“百代犹得秦政法” (提出问题):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在中央、地方和经济等方面实行 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创立皇帝制度 具体做法:(1)确定秦王专用名词:①皇帝;②朕;③

秦朝一统

《秦朝开创大一统基业》教案 【课程标准】 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 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秦朝开创大一统基业”承接第一单元的“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秦统一天下得益于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与发展,则是法家思想的应用和发展。课文没有简单罗列秦国统一六国的史实,而是将重点放在秦统一六国之后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上,突出了秦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让学生理解大一统的历史意义,学会综合分析材料、辩证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情分析】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学生对他的生平已有所涉猎,但又充满好奇心。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较浓,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也较强。因此,本节课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主预习与课上小组合作探究来突破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与课上辩论的形式评价秦始皇,并渗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观,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阅读书本P48、51最后一自然段,说出秦朝统一的时间、意义及秦朝的疆域;2.根据出示的材料,概括说出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3.阅读书本P49-51,说出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影响;4.列举史实,评价秦始皇。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材料概括“秦完成统一的原因”、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完成表格、课上小组合作交流总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其影响”、通过搜集资料列举史实“评价秦始皇”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学生应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作为一名中学生有责任维护国家领土完整。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评价秦始皇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以学生小组合学习为中心实行以下方法 1.讨论法(根据材料分组讨论概括秦能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