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观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观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观题汇总

2015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

二十二: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的。P10【教育学】

答:错误。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核心是研究教育问题。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P32【教育学】

答:错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3.生产力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P19-P21【教育学】

答:错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德育不包括思想品德教育。P296【德育】

答:错误。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的组成部分包括四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我们要重视关键期。P29-30【教育学】答:错误。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要求我们要因材施教,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要重视发展关键期。

二十三:

1.学生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主。P102【教学】

答:错误。学生的学习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注重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就是上课。P120【教学】

答:错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而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诊断性评价是新课改提倡的评价类型。P124-125【教学】

答:错误。新课改提倡的评价类型是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4.效度高则信度一定高。P129【教学】答:正确。效度高,信度一定高。效度是准确性程度,信度是正确性程度。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运用知识。【教学】

答: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教学过程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结果。

二十四:

1.错觉都是不好的。P156【学习心理】答:错误。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是一种必然形成的错误的知觉。有的错觉对我们是有益的,如电影就是利用动态错觉形成的。

2.低成就动机者不会选择容易的任务。P186【学习动机】

答:错误。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低成就动机者一般选择容易或困难的任务,而高成就动机者会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

3.尊重的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P187【学习动机】

答:错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人的高级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4.前摄抑制是逆向负迁移。P162、P192【学习心理-学习迁移】

答:错误。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是一种顺向负迁移。而倒摄抑制是逆向负迁移。

5.上位学习是水平迁移。P192【学习迁移】

答:错误。上位学习是垂直迁移,垂直迁移指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一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二十五: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刺激分化的表现。P171【学习心理-学习理论】答:错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刺激泛化的表现,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2.变式就是多个正例,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答:错误。变式就是多个正例是正确的,变式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3.态度与品德是一致的。P282【德育】答:错误。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在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和一贯的心理特征。品德的内涵深,态度的范围大。

4.杀鸡儆猴是直接强化。P174【学习心理-学习理论】

答:错误。杀鸡儆猴是替代性强化,

二十六:

1.简述制约课程的因素。P75【课程】(1)社会需求;

(2)学科知识水平;

(3)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

(4)课程理论。2.简述学生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P77【课程】(活动中心课程论)

(1)学生是课程的核心;

(2)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

(3)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4)学生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

3.简述新课程的结构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简述泰勒原理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5.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

(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6.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P123【教学】(1)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重点突出

(3)教学内容正确

(4)教学方法得当

(5)教学表达清晰

(6)教学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双过活动积极)

二十七:

1.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

彻这一原则要求P106【教学】(1)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关于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要求。P110【教学】(1)含义: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3.简述讲授法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P116【教学】

(1)含义: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②注意启发

③讲究语言艺术

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引起学习动机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5)检查效果

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130【教学】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高效率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

(1)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6.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理念。(1)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方式多样化

(4)评价主休的多元化

(5)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7.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P297【德育】

(1)政治教育(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2)思想教育(2)理想和传统教育(3)道德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4)劳动教育(5)民主与法制和纪律教育

(6)辩论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7)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8.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榜样法有哪些要求?P314【德育】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引导学生用榜样作用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9.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陶冶法有哪些要求?P315【德育】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10.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P312【德育】

(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

(2)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11.简述贯彻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P310【德育】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12.简述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P312【德育】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5)班主任工作

(6)心理咨询

13.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规律。P28【教育学】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发展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独特功能。P32【教育学】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还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修改的功能15.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P46【教育学】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本质要求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中对爱教育者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二十八:

1.简述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P189【学习心理】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简述个体(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P30【教育学】

(1)遗传

(2)环境

(3)学校教育

(4)主观能动性

(5)社会实践活动

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166【学习心理】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4.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1)水平差异

(2)表现早晚有差异

(3)结构差异

5.奥苏伯尔意义学习的条件。P178【学习心理】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1)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

结构

(2)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6.建构主义的主要观点。P180【学习心理】

(1)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4)教学观;情景式教学、合作学习。

7.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P198【学习迁移-学习心理】

(1)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2)合理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8.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9.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的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二十九:

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P354【教师心理】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

(3)教学决策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2.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3)树立教师威信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5)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P285【德育】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0-12岁)

4.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P168【学习心理-思维】

(1)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3)思维定式与功能固着

(4)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

(5)情绪状态

7.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8.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1)强化策略(活动、榜样)

(2)暗示策略(信号、幽默、忽视、提问、转移注意)

(3)直接纠正策略

(4)惩罚策略

三十:

1.德育方法?P313【德育】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实际锻炼法

(4)情感陶冶法

(5)品德评价法

(6)自我教育法

2.德育原则?P310【德育】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6)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7)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3.教学原则?P106【教学】

(1)直观性原则

(2)量力性原则

(3)启发性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

(6)因材施教原则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原则

三十一:

1.考试焦虑?

表现:

(1)烦躁、紧张、不安

(2)注意力集中困难、过度反应(3)心跳加快、过度出汗

原因:

(1)家长或教师期望值过高

(2)学生自身期望值过高,争强好胜(3)有过失败的考试经历

(4)有容易引发焦虑的品质

治疗方法:

(1)肌肉放松、系统脱敏

(2)认知疗法

(3)锻炼性格,提高抗挫折能力

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推理规则:前推后A→B

如果A,那么B

只要A,就是B

必要条件推理规则:后推前Q→P

只有P,才Q

除非P,否则不Q 不P不Q

推理规则:前→后

肯前肯后

否后否前

否前肯后都可能

所有的A是B 推出某人是B推出有的A是B

有的A是B等价于有的B是A

否命题:

并非(所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 并非(有的A是B),所有A不是B 并非(A且B),非A或非B

并非(A或B),非A且非B

并非(A→B),A且非B

并非(可能),不一定

有的A是B,推不出,有的A不是B 否定词移动法:

“不必然”,“不”移到“必然”后面,必然→可能,故“不必然”移动后变为“可能不”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的根本依据。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的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的生命载体—人的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科学分类中,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的学者是 A.卢梭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 B.《孟子》 C.《论语》 D.《中庸》 3.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 D.相对独立性 4.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 A.社会生活 B.科学实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5.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同最初生产科学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无法相比的,例如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这表面教学活动具有 A.引导性 B.简捷性 D.实践性 C.直接性

6.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7.我国学校德育包括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 A.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纪律教育 B.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 C.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 D.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纪律教育 8.张校长特别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以此来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张校长强调的德育万法是 A.陶冶法 B.示范法 C.锻炼法 D.说服法 9.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人皆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之实现,由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称为 A.指导性教学 B.情境教学 C.非指导性教学 D.程序教学 10.学校课程有多种类型,其中最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是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资简答题)讲课稿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资简答题)

小学教资考试简答题(常用) 教育与教育学 1.(各种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通用答案 (1)查找文献资料(2)设计研究,制定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收集资料(4)分析、处理收集到的资料 (5)撰写研究报告 2.课题选择原则 (1)教育性(2)实践性(3)可行性(4)适宜性(5)伦理性3.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1)顺查法(2)逆查法(3)引文查找法(4)综合查找法 4.行动研究的特征 (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3)教学与研究合一(4)研究的循环性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结构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手段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受教育权 3.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传播功能(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 教育与人的发展 1.遗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遗传为人类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可能性。 (2)遗传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1)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有主观能动性 3.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和即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目的 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智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4)美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制度 1.影响学制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经济) (2)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政治)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人口) (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学生) (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本国历史+外国经验)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34题 1.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 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真题与答案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答案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考)笔试真题及解析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科目代码:302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答案]:B 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 知识,技能和技巧 B. 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 C.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 [答案]:C 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 A. 经济功能 B. 政治功能 C. 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答案]:A 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有目的地培养人 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 [答案]:C 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 六三分段设置 B. 五四分段设置 C. 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答案]:C 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 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D.教科书 [答案]:D 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 B.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A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得与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得发展,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4)教育目得得实现途径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得得作用教育目得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得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得就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得重要依据。教育目得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得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得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得与培养目标就是衡量与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得根本依据.评价学校得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得教学质量,检查学生得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得与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我们要求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得与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得与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得统一。适应时代发展得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得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得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就是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素质教育得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得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教育,这也就是素质教育得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得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得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得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得发展就是具有积极作用得: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得知识、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把可能得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得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得科学知识,在较短得时间内被更多得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得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得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得生命载体-人得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得创新,促进生产技术得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完整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 力简答题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

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测验法;量表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轶事记录评价法;成长记录袋。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答:精选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伟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组织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学习观;教学观;对教学的启示: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

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 3、简述教学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 答:强化法、代币疗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4、简述教师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能引起四维的活跃,既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答: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 6、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答:小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发展;小学生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加;小学生的想象将更具有现实性。 7、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8、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五种需要,前三种需要为缺失需要,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两种是成长需要,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到时对于我们

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人们很少能得到安全的满足,较低级的需要至少部分满足后才能出现相对高级的追求。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需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教师应该通过外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将这种行为转化为内部动机,是学习成为一种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9、简述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 答: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课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科学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 10、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答: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1、简述小学教学评价的主要方法。 答:测验法;量表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轶事记录评价法;成长记录袋。 12、简述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考虑的策略。 答:精选教材内容;合理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遗传素质伟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遗传组织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14、简述布鲁纳德认知发现说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答:学习观;教学观;对教学的启示: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的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最后应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1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考试试题 附解析

A.衔接且对应 B.衔接但不对应 C.不衔接也不对应 D.不衔接但对应 7、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型教师资格考试 B、发散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8、完形一顿悟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戴克 B.苛勒 C.托尔曼 D.奥苏贝尔 9、电视新闻经常播放表彰各种见义勇为好市民的现场报道,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情感陶冶法 10、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11、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够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反应而不理会椭圆形光圈。该过程称为()。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获得 D、刺激消退 12、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13、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

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4、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常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15、在意义学习中,新学习的观点是原有观点的上位观点的学习被称作()。 A.综合学习 B.并列学习 c.类属学习 D.总括学习 16、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较大的强制性,与此相对的是,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较大的()。 A.灵活性 B.自愿性 C.自主性 D.发展性 17、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 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支平行式 D、综合式 18、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对封建教育制度所进行的废科举,兴学堂等改革始于()。 A.明朝末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期 19、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内隐记忆 20、昆体良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其代表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21、孔子曰:“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S-R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过程。 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4、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是什么。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库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

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附答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重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3.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开划,你到 D.班主任工作惠市宝近讲市江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之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施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蛰伤,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9.小英小英相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容风复抄与了很多遍。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学过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说明:下划线的部分为往年真题已经出过的题目,可作为次重点掌握。 双划线的部分为补充容。 1.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2)教育对象更为普及,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 (3)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广泛; (4)学科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5)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化。 2.教师劳动的特点 (1)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性 (5)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教师专业发展的容 (一)专业理念 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在品格和德行。 (二)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容。 (三)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5.教师专业知识的容 1. 本体性知识 2. 条件性知识 3. 实践性知识 4. 文化知识

6.教师专业能力的容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 教学设计能力 2. 教学语言能力 3. 教学交往能力 4. 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 5. 教育研究能力 6. 创新能力 7.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 促进教师成长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进行教学反思 8.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一)确定研究课题 (二)文献检索 (三)提出研究假设 (四)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六)得出结论 (七)撰写成文 9.文献检索的要求 (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容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对文献的观点、结论的正确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把握争议点。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同时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4)善于思索。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容,找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0.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2)拟订研究计划 (3)实施行动研究 (4)进行总结评价

2017年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2017年下半年国家教师资格统一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赞可夫 D、布鲁纳 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 A、阶级性 B、历史性 C、永恒性 D、平等性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各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A、社会流动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社会改造功能 D、人口控制功能 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的教育名著,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这部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 B、《巨人传》 C、《教育论》 D、《爱弥儿》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涵的因素是()。 A、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 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7、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贯性 D、差异性 8、像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由其部矛盾推动的。学生品德发展的部矛盾是( )。 A、社会道德要求与学生现在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B、学习德育要求与学生现在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C、学生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与学校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 D、学生品德发展的新需要与其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的特点是()。 A、主动性、阅读性和引导性 B、探索性、间接性和引导性 C、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 D、间接性、引导性和复杂性 10、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 11、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是( )。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必背

1.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 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 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答:①科学思想性。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用性。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⑤表达确切。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⑥联系性。要兼顾各个学科的关系和各个年级的衔接。 8.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第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第二,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第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四个统一】 9.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答:第一,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第二,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第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第四,课外辅导。第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0.简述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2019下半年《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科目代码:3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活动 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人口变化 D.文化传统 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这 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A.继承性 B.等级性 C.历史性 D.民族性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 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 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

最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观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教育基础 第一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 1.小学教育的特点 小学教育的特点包括:(1)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义务性;(3)小学教育的基础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 2.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个要素。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表现为:(1)阶级性; (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5.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2015下】 (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和体力劳动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了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知识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和程度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教学内容。 (3)文字的出现,有了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6.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7.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8.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015上】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整理【2018更新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一、题型分析 (一)考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考察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点。(二)考点比较常规,多属重点章节及重点知识点。 出题角度比较常规,没有偏题怪题,都属于重点章节中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紧抓重难点就能够轻松应对。 (三)题眼明析,答案明确 简答题问法比较直接,题眼明确,考生一看就可以迅速找到相应的知识点作答。 通过以上分析,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只要紧抓重难点知识,熟记,就可轻松应对简答题。 二、高频考点梳理 模块一教育基础 1.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特征。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家访。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2)班级家长会。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3)家长学校。指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4)家长沙龙。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 (5)家长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管理,协调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6.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