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考试-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基础知识

1.公共管理的主体和客体。P437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即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共企业等从事公共管理的组织。政府是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公共企业是公共物品的重要提供者。

公共管理的客体就是公共事务,具体内容可分为社会问题、公共资源(13年考了辨析)和公共项目。

2.公共物品与公共事务。P445

公共物品是指产品和劳动的利益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在公共管理学的视野里,根据消费过程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一般把满足人的需要的物品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辩)“排他性”是指某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排除了他人消费该物品的可能性;“竞争性”则是指某人消费了某物品,就减少了他人消费该物品的数量。

公共事务是指以提供公共物品为核心,涉及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要求、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最终结果。社会性、公益性、非盈利性以及规模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包括解决社会问题、管理公共资源、实施公共项目。

3.政府管理与企业(工商)管理的主要区别。P438(必考)

政府管理研究的是政府的公共事务及其管理过程,而企业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工商企业及其经营过程,两者的区别体现在:(1)活动范围不同。前者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混合公共产品,后者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2)管理目标不同。前者追求公益性与以公正为主,后者关注利润,追求盈利目标。(13年考了辨析)

(3)资源来源不同。前者所耗资源来源于税收和预算分配,后者所耗资源来源于利润和投资收益。

(4)运行机制不同。前者依法行政,后者主要依靠市场机制。

(5)任用方式不同。前者采用选任、委任、考任的方式,后者采用聘用方式。

(6)组织形式不同。前者以层级的官僚制组织形式为主,后者以扁平化的组织形式为主。

4.公共管理的基本特性及公共性的具体表现。P438(13年考了简答)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公共管理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管理性、公共性与社会性。其中,公共性最为重要。

公共性具体表现(1)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必须是“代表性、公益性和公务性”的有机统一体。(“代表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必须是群众意志的代表;“公益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目标必须以公益事业的实现为价值;“公务性”要求公共管理主体的活动方式必须严格区别于处理私人事务。)

(2)公共管理对象的公共性。公共管理的对象就是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其根本特性就是公共性。

(3)公共管理目标的公共性。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最终的目标是要实现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公共管理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平等、正义、公平、民主及责任等。

(5)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公共管理是管理主体运用公共权力实现管理目标的社会活动。

5.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P439)简、论

公共管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满足公众需要而对公共事务和公共部门进行管理的活动。(公共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社会中所有存在公共利益与公共需求的领域。)其内容包括:

(1)确定公共问题。就是如何确定社会基础性和共同性问题并加以解决。

(2)制定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主要途径。是指公共权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行为规范、行动指南和行为方案。这是公共管理的主要途径,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行动。

(3)管理公共资源。是指对各种公共资源(人、才、物、信息等)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4)提供公共服务。是指提供市场和公民无力或者不愿提供的公共物品,是公共管理的主要职能。

(5)进行危机管理。是指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二、公共部门的角色和定位

6.公共部门的特性。P440

公共部门是指处理社会中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物品的部门,其中政府居于核心地位。公共部门具有以下特性:(1)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部门最根本的特性。简单的说,公共部门的职能是管理公共事务,宗旨是促进公共利益,资金来

源和使用具有公共性,输出公共产品和服务,并且以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为评价标准。

(2)权威性。公共部门在处理公共事务时运用的是公共性质的权力,因而具有权威性。

(3)稳定性。组织体系和人员都是稳定的。

(4)合法性。是指能够被公众自愿认同,从而在行使公共权力时能得到公众的支持而不是抵触。

7.公共部门的功能。P440

公共部门是指处理社会中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物品的部门,其中政府居于核心地位。公共部门的功能表现在以下:(1)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这是公共部门的基本职责。因为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很容易导致“搭便车”情况的发生。所以私人部门不愿提供公共产品

(2)社会经济管理。包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等。其中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是指公共部门要制定和维护规则、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是因为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是因为市场机制本身是有缺陷的,这就需要政府通过实施相应的政策来调控。

(3)战略管理。战略是其发展总目标的表现形式,它通过对带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的谋划与对策研究,决定该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管理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涉及到组织政策的指定、组织结构的调整、资源的配置等;还涉及到组织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项职能。

(4)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事分类、人员的招聘与培训、绩效评价与管理、薪酬管理等。

8.现代政府组织运作的基本原则。(P442)简、论(13年论述)

(对于政府,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解释。广义的政府概念,一般是指执掌公共权力的各类国家机构,包括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狭义的政府是指拥有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能的国家机构,即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与传统集权专制政府相比,现代民主政府遵循以下原则:

(1)人民民主原则。政府权力是公民让渡或委托于政府的,政府仅仅是公众的代理人,公民理所当然地拥有控制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2)有限政府原则。现代民主政府的权力是相对的、有限的,政府权力以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为其基本限度。

(3)分权原则。之所以进行分权,一方面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导致公共管理的复杂化和专业化,从而出现了公共管理主体—政府功能的分化;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实现政府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

(4)法治原则。法治在某种意义上是对政府权力的勘定和限制,是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和保护。

9.现代政府的职能。P443(简、辩)

政府的职能是指政府在社会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表明了政府的行为方向和基本任务,主要包括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两大职能。社会职能是基础,政治职能是保障。其职能的演化趋势是政治职能将逐渐弱化,社会职能逐渐增强。政府的主要职能有:(1)政治职能。制定公共政策,建设政府体系,完善暴力机关、赋税、兵役等管理。

(2)经济职能。通过维护竞争机制、提供公共产品、调节收入再分配等手段来弥补市场失灵,宏观调控,稳定经济。

(3)文化职能。构建意识形态、推进科学文化教育业的发展。

(4)社会职能。即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进行管理。包括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强自然灾害应对、自然资源的分配和保护。

10.政府职能的转变。(P478)必考,论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负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其主要内容有:

(1)政企分开。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政社分开。推进社会事业的改革,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扩大基层自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3)机构改革。调整行政组织结构,加强宏观调控部门,减少专业经济部门,调整和增加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

(4)职权调整。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放松管制;加强市场监管。

(5)规范行政。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政府职能体系的法制建设,实现政府职能运行的法制化。

11.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及一般特征。P448(简)

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指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社会组织。包括公共事业组织、民间非企业组织和会员性社团。非政府组织的一般特征为:

(1)组织性。非政府组织必须是制度化的正式组织,有常规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并开展经常性的活动。同时,非政府组织必须有正式注册的合法身份。

(2)民间性。非政府组织必须与政府组织分离,它不是政府组织的组成部分,不承担政府的职能,其决策层由不是政府官员控制的董事会领导。但这并不是说非政府组织不能让官员参与活动,也不意味着不能接受政府的支持,而是说要有自己的独立决策权,不为政府控制。(辩)

(3)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成立的目的不是为其拥有者谋求利润,但这不是说它不能产生利润。它可以收费,在某些时期内还可能会有盈余,但是这种盈余必须遵循其服务于公众的基本宗旨,或者用于自身的发展,不能在其所有者或管理者中进行分配,这是非政府组织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营利组织的最大区别。(辩)

(4)公益性。非政府组织的目标是公益性的,其成员的活动也是为公共利益而服务。

(5)志愿性。非政府组织无论是参与社会管理活动、还是管理本组织的事务均由成员志愿参加。

12.政府与社会新型关系。(P447)简、论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是“小政府”与“大社会”的关系。

(1)小政府:一是指政府职能有明确的限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市场机制和各类社会组织(如NGO)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指政府的规模必须缩减,人员必须精干,效能要高。三是要明确政府机构及人员的职责范围,减少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2)大社会:一是指要扩大社会的自治功能,政府给予社会更大的自主权。二是指要培育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让其与政府一起,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三是要建立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制约机制。

(3)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转移给社会自身来承担。这在客观上要求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非营利组织为重要主体的、公众和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体系。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事业的改革,培育和发展非营利组织,扩大基层自治,增强公民的权利和能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13.公共企业的含义、特征和功能。(P449)

公共企业就是指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即出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解决外部效用问题、增进社会公正、调节和平衡宏观经济发展等目的而建立和经营的企业。

公共企业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它的“公共性”方面,具体表现在:(1)企业所有权的公共性。(2)公共产品的公共性。(3)企业宗旨的公共性。(4)生产手段的公共性。(5)分布领域的公共性。

公共企业的功能表现在:(1)纠正市场机制中自由竞争所导致的垄断。(2)解决外部性问题。(3)解决公共产品供应问题。(4)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分配不公问题。(5)协调宏观经济运行。

三、公共政策与政策过程

14.政策合法化。(P453)辩

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政程序和立法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法规的行为过程。

15.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和环节。(P454)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执行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政策宣传。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就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为正确有效地执行政策奠定良好基础。(2)政策分解。政策分解就是制定政策执行的计划。它是实施政策的另一项功能性活动。要使政策顺利进行,就必须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编制出执行活动的路径,明确工作任务指向,使执行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3)物质准备。就是做好必需的财力(经费)和必要的物力两方面的准备。(4)组织准备。就是要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配备称职的领导者和政策执行人员,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合理的运用。(5)政策实验。政策实验既可以检验政策,发现政策偏差,及时修正和完善政策,又可以从中得到带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如实施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为政策的全部实施取得经验。(6)全面实施。政策的全面实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具体、最广泛的一个环节。全面实施政策要求严格遵循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执行的功能要素,以保证政策目标的圆满实现。

16.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定义+三因素)(13年考了论述)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包括:(1)政策本身的质量,即政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2)政策执行的资源,即政策执行的人力、物力、财力、权力。(3)政策执行的环境,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环境。

17.公共政策评估及过程。(P455)

公共政策评估是指特定组织为了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过程的效果、效能、效率和公众回应加以判断、评定并由此决定政策变迁的政治行为。

公共政策评估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一项活动,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1)评估的组织和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有清晰政策对象、明确评估目的、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制定合理的方案以及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2)评估的具体实施。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采用恰当的评估方法,依据评估目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对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3)评估总结阶段。评价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优劣,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以后的政策活动提供借鉴。

18.政策监控的含义和步骤。(P456)

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总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畅运行,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政策监督分为三个步骤:(1)事前,建立必要的制度、法规,明确职责。(2)事中,监督和反馈政策系统的运行情况,尤其是政策执行情况,掌握有关信息。(3)事后,对违背、践踏现行政策的行为予以惩处,纠正政策偏差。

政策控制由三个步骤组成,即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四、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19.公共部门应用战略管理的特点(P457)简(13年考了简答)

战略管理是指管理者把握情势和环境,通过策略的选择和实施、集中组织的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及过程。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未来长远性。战略管理是立足于组织的长远利益,为组织的未来发展设立远景,规划蓝图,并将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有机整合。(2)全局整体性。战略管理是关注组织的总体格局,以组织的整体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总谋划。(3)协调一致性。战略管理就是要通过协调各方行动,使他们统一朝既定目标或方向努力,最终使组织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实力的整体。(4)现实可行性。战略管理各个环节应是相互关联的,体现出战略管理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性。(5)相对稳定性。战略一经确定就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应保持其稳定性,从而使组织对已知的和预见到的机遇或威胁做出正面反应,否则,就失去其意义。(6)应对复杂性。战略管理使组织能充分利用外部机遇,及时化解或避免威胁,并能超越组织目前的生存环境,减少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0.重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原因/公共部门战略的发展。(P458)简、论

战略管理是指管理者把握情势和环境,通过策略的选择和实施、集中组织的资源,达成目标的行为及过程。重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原因主要有:

(1)环境变迁的压力。政府等公共部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应对全球化、社会变革、经济政治改革,需要建立一个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更有适应性的反映系统。

(2)角色变化的压力。“小政府”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上均获取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政府等公共部门就必须正确确定自己的职能、角色、地位、组织结构及其社会关系。

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P46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的总和,既包括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又包括一般的劳务人员,他们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职能:

(1)人力资源规划。这是公共部门对整体的人力资源按组织目标分析后给出数量上、质量上的明确需求并付诸实施的一系列程序、措施、政策和时间顺序。

(2)人力资源获取。是指公共部门从组织内外招聘、甄别、选拔和录用合格人员。这必然涉及人力资源的测评技术。

(3)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了保证工作人员拥有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同时也使员工得以不断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方法和程序等。

(4)人力资源维护。是指维持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保障其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等。主要包括薪酬福利、权利与义务、健康与安全、劳动关系、纪律和奖惩。

(5)人力资源研究。这是公共部门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每一个组织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都是具体的,发展出一套最适合本组织的目标、任务、环境、工作特点、员工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2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P46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的总和,既包括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又包括一般的劳务人员,他们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公共性与公益性。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是人民权力的授予者和委托权力的执行者,应按照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意志,从保证公民利益的基本点出发,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

(2)政治性。体现了我国“党管干部”制度的要求。

(3)公开性。公共部门属性要求。现代公共性质要求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公开透明,人力资源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公开性特点。

(4)合法性。行为上,法无明规不做。一方面保证依法合理地行使公共管理的权力,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考评的规范和公民进行监督的依据。

(5)复杂性。体现在管理的目标和体系十分复杂。

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P464)论(必考)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的总和,既包括公务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又包括一般的劳务人员,他们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有以下几方面:(1)宗旨: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统筹安排,超前预见,以保证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素质和结构等,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两个转变”相一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适应。

(2)战略:突出公共资源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性。一是在开发战略上,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安排,加大力度;二是在开发内容上,除了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育、选拔与使用、培植与管理外,还应包括激励与保障等一整套相应的配套机制;三是在开发动力上,包括国家与社会、群体与个人以及各方面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3)原则:坚持四个原则。(13年考了简答)一是党管干部原则;二是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三是开放原则,研究和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经验;四是创新原则,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法治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局面。

六、公共财政与公共预算

24.公共预算的内涵与功能。(P465)简、辩、论

公共预算是指公共部门根据国家法定程序和实施方针所编制的某一年度内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公共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公共收入的筹措和使用过程,预算的执行结果又会形成决算。)公共预算是表达立法机关一项的工具,具有以下功能:

(1)反映收支。预算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社会生活的目的、范围、规模和程度。

(2)控制支出。预算必须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审批才能生效,确保对公共开支进行有效地控制。

25.公共预算管理的特点。(P466)(13年考了论述)

公共预算是指公共部门根据国家法定程序和实施方针所编制的某一年度内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主要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公共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公共收入的筹措和使用过程,预算的执行结果又会形成决算。)公共预算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完整性。预算应包括所有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内容,以便全面反映政府的财政活动和政府的职能范围。

(2)统一性。预算所包含的财政收入和政府支出,要按统一的科目、统一的口径和统一的程序加以计算和全额列编。

(3)真实性。预算中的预计数应该尽量准确的反映出可能出现的结果。

(4)年度性。各级政府的预算必须按季度或按月编制,期限内的全部财政收支应进行收支对照比较,并和前期进行比较,预算年度指预算收支的起止期限。

(5)效率性。预算作为政策工具,要有可操作性和预测的准确性。

(6)公开性。预算应成为对全社会的公开性文件,其内容能为全社会所了解。

(7)导向性。这是预算的未来导向和绩效导向。

七、公共服务的绩效管理

26.绩效管理的含义和作用。(P471)

绩效管理是指对组织的绩效目标进行设定和实施,并对实现结果、行为和能力进行系统考察与追踪,推动绩效不断改进的系统活动和过程。其中,绩效计划、绩效评估、绩效衡量、绩效追踪是组织绩效管理过程四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绩效管理具有以下作用:(1)对组织而言,绩效管理是提高效率的动力。(2)对员工而言,绩效管理是一种激励的手段。(3)

对管理对象而言,绩效管理是一条监督的途径。(辩)

27.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特点。(P471)(13年考了简答)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指对公共部门的绩效目标进行设定和实施,并对实现结果、行为和能力进行系统考察与追踪,推动绩效不断改进的系统活动和过程。其中,绩效计划、绩效评估、绩效衡量、绩效追踪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过程四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方向性。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目标导向,即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实现。(2)系统性。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过程导向。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复杂,而且各层次各种因素相互交织、渗透、影响,可变性很大。(3)灵活性。这是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指标导向。政策目标不同,就应该有不同种类的绩效指标系统。

28.政府改革的公共服务取向模式。(P476)

这是目前最不成熟的模式,但仍展现出无穷的潜力。其基本思想是强调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使命,但又采用私人部门的“良好的实践”中的质量管理思想。

这种模式的基本内容及特征是:(1)主要关心提高服务质量,强调产出价值,但必须以实现公共服务使命为基础。(2)在管理过程中反映使用者的愿望、要求和利益,强调公民权理念。(3)怀疑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中的作用,主张将权力由指派者转移到民选的地方委员会。(4)强调对日常服务提供的全社会化过程。(5)要求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公共服务的使命与价值,强调公民参与和公共责任制等。

29.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P477)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具体说来有三个层次的内容:(1)从面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任务和体制改革的目标看,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应当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的需要。(2)从职能转变、政府规模、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看,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应当符合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规模适度、组织结构优化、人员素质良好的要求。(3)从权责配置、事权划分以及决策、执行、监督这三个行政权运行的主要环节看,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应当实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目标。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党校研究生复习资料

开通黄钻 5年光华村考研复习资料 情况说明 1、★★入学考试时间:2015年6月13日—14日。 2、★★入学考试地点:成都市青羊区玉沙路163号省直机关党校。 3、凭《准考证》与《身份证》参加考试 4、因省直机关党校停车困难,请各位考生尽量不开车。 5、请还未领准考证与毕业证原件的考生,请与各报名老师联系。在祝老师处 6、四川省委党校招生办公室要求从严治考,考试严禁携带任何资料与通信工就视为作弊。 希望各位考生认真复习,精心准备,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5年《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光华村复习资 料 (注:字体加粗意为两次复习内容相同,需重点掌握)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多选、辨析或简答)P7 2.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P9-10 ①联系的含义及其客观性和普遍性P9-10; ②事物联系形式的多样性P10 ; ③普遍联系和系统P10;普遍联系和条件P10 (多选或辨析)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21 4.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本质:P22-23 ①社会意识和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中的两个部分P22); ②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P23; ③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P23 5.社会基本矛盾: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P26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行的P26 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力量P26-27 6.商品: ①商品含义及商品二因素P31-32 ②劳动二重性及理论意义P32 ③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P32-33(辨析)32-33 7.货币的职能P35(多选或简答) 8.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P46-47 ①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和剩余价值含义及关系;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P46) ②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P46-47 ③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P47 ③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P47(辨析)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与作用P51-52: ①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51-52

专升本《公共管理学》考试答案

[试题分类]: 专升本《公共管理学》_ [题型]: 单选 [分数]:2 1.()是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整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A.公共事务 B.公共政策 C.政策分析 D.公共分析 答案:B 2.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 A.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B.重视自身的改革、方式创新与制度创新 C.与时俱进,不断为公民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D.强调公平与效率、自主与责任的统一 答案:A 3.1979年,()开展了著名的“雷纳评审”,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经济和效率水平。 A.克林顿政府

B.撒切尔政府 C.xx政府 D.xx政府 答案:B 4.在公共管理中,政府管理职能的最终发展方向是()。 A.社会管理职能 B.经济管理职能 C.xx管理职能 D.政治管理职能 答案:C 5.()的特点是单一垂直领导,其结构简单,领导隶属关系明确,结构中每个层级的个人或组织只有一个直接领导,不与相邻个人或组织及其领导发生任何命令和服从关系。 A.矩形结构 B.直线职能结构 C.直线结构 D.职能结构 答案:C 6.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共同的理论基础是()。 A.科层制理论与民主主义理论 B.公平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

C.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 D.自由民主主义理论与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D 7.公共管理的主体是()。 A.准公共组织和企业 B.社会 C.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 D.公共组织和准公共组织 答案:D 8.矩阵式组织结构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形式。 A.职能式结构 B.扁平式结构 C.直线式结构 D.直线——职能式结构 答案:D 9.1887年,发表著名的《行政学研究》一文的作者是()。 A.xx B.W·威尔逊 C.xx因 D.威洛比 答案:B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研究生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复习重点-党校研究生

研究生考试复习重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重点,党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复习重点,党校研究生考试复习重点。按照党校研究生考试考前培训导师所划定的重点容总结而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如何强化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答:1、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2、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积极发展党,增强党的创造活力。4、深化干部任职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5、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6、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7、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8、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或者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哪个是本原的,哪个是派生的?或者说哪个是第一性的,哪个是第二性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两阵营、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我们的意识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应现实?依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别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唯物主义坚持可知论,认为认识是意识对物质的颖。一些唯心主义也承认世界是可知论。 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答:第一,意识和物质是世界上各种现象最高的概括,要从总体上把握世界,就必须对意识和物质两大类现象做出理论慨括,并回答它们的相互关系。第二,如何解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重大意义。第一,在理论上,它给予我们识别形形色色的哲学派别,批判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以锐利的思想武器。第二,正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是贯彻执行好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思想路线的重要前提。第三,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哲学的本质是:永不停息的探索。 第二章物质与意识 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规律是事物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重复性等特点。客观性是规律最基本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依存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自然规律是客观的。认识规律,改造世界创造世界,不能成为规律的奴隶。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客观世界的根本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世界观指导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所谓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客观世界,就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以空间和时间的形式,遵循着物质固有的规律,永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性,是马克思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式----公共行政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式为(A ) A.公共行政式 B.新公共管理式 C.公共服务式 D.公共责任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 A )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的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学(2014版)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现实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理论上的假设前提条件过于苛刻,现实中是不可能全部满足的。由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领域,仅仅依靠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无法实现效率—帕累托最优,即市场失灵就是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3.非政府公共组织 国外有称之为“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是指承担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除政府组织以外的其他所有公共组织,主要类型有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民间自治组织。 4.电子政府 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政府的精髓在于利用现代信息和技术,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政府服务体。 二、简述题 1.公共管理部门存在的原因。 公共管理部门是在社会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存在的意义有:(1)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客观需求。公共管理职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也是当代各国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离开公共部门的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行。(3)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尤其是其存在状况还与特定社会的自治能力密切相关。在现代国家,社会自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公共权力组织的职能社会化进程以及非正式的公共组织的发达程度。 2.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关系。 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者或公共组织影响其他个体或组织的能力。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公共责任是伴随公共权力产生和存在的,在赋予公共权力时,实际上对公共权力的作用目标、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作用内容都有较具体的规定,这就是与公共权力相对应的公共责任。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相对应,即拥有多大的权力必须相应课以多大的责任。公共管理者应该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公共责任,否则将失去公共权力或受到相应的处罚。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大全题库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1(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公共利益、公共权力 3、罗伯特·达尔、赫伯特·西蒙、新公共行政学 4、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 5、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 6、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7、政治实体、行动方案和行动准则 8、调节性、自我调节性 9、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和组织准备 1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 1、C 2 、D 3、C 4、A 5、B 6、B 7、A 8、D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2(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 2、反比 3、结构及功能 4、外部环境的、原有的状态 5、“人力资本” 6、需求和供给预测 7、政务官、事务官 8、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9、公务员制度 10、“市场”、“公共” 11、资源配置、稳定经济 12、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国家决算 二、选择题 1、C 2、A 3、ABD 4、ABCD 5、A 6、C 7、C 8、C 9、B 10、D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3(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数据,信息接收者 2、欧洲 3、知情权 4、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5、绩效评估 6、方向标准,优化标准 7、政府自身,社会组织,公民个人 8、用户满意原则 9、道德定位 10、公正原则,效率原则,人本原则 11、公共管理主体 12、回应性,负责性 13、行政控制,立法控制 14、诉讼责任 二、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6、B 7、D 8、C 9、B 10、C 《公共管理学》形考册作业4(填空题、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公共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市场失灵 3、价值标准 4、反比 5、工作内涵 6、财政预算预决算 7、以不公开为例外 8、绩效评估 9、行政控制机制 二、选择题 1、B 2、B 3、D 4、D 5、C 6、C 7、A 8、A 9、A 10、D 《公共管理学》课程作业评讲(1) 三、简答题 (一) 什么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1.本题考核知识点: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 2.解答提示: (1) 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的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2) 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内涵应注意以下几点要义: 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②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④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党校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本质?(P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致富。(发展生产、共同致富)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5) 社会主义是指我国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3、“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P10) 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 4、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P16)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驶自治权。 5、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P49)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特色”?(P48) 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47)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P48)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名族伟大复兴。 9、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P49)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简答题: 1、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P4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P4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P48) 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逐步建立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三者统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途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 根本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P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P17) 和平与发展是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平与发展乃是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尚未解决的大问题。 三、论述题: 1、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P45) 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3、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公共管理学阶段练习三

第三部分(第7~8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投资——各级政府用于形成资本性资产的专门性投资,它包括固定资产的新建、扩建或改建。 2、财政贴息——投资者在政府鼓励的基础产业和公共部门进行投资而获得的利息补贴和投资补贴,补助金从中央财政支付。 3、财政投融资——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有偿的手段广泛地筹集资金并按照政府特定的政策目标进行投资,而产生的有关资金集中和资金运用的活动。 4、政策性金融——以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的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的金融制度、体系及其相应的业务活动。 5、项目融资——以项目本身的资产和项目未来的收益作抵押来筹措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是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 6、BOT开发模式——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在规定的特许期内,授权项目发起人为特许权的项目设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管理、经营和维护。特许期满,项目公司将特许项目的设施无偿归还国家。 7、社会机会成本——因这部分资源由微观经济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微观经济部门的效益损失。 8、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政府用于增加社会福利的某些支出项目可以减少公众有关的支出,从而使得公众实际可支配的收入趋于增加。 9、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政府给社会某些成员以补贴,用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但不改变任何商品的价格,从而直接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10、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政府的某项公共支出导致了该项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下降,社会成员用于该项的支出会随之减少,从而可以产生支出的节余,并用于其他商品的购买。 11、公共管理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公共管理过程加以判断和评定,并由此对公共管理绩效作出结论的过程。 12、社会指标——观测各部分人口的社会情况与长期变化趋势的统计数字。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一、关键术语 1、公共管理学6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新公共服务理论76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3、公共组织8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责公共责任。 4、事业单位108 事业单位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5、人力资源216 人力资源(human resouce,H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

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人们的总和。 6、公共预算255 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政府的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等。 7、政务信息存储308 政务信息存储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继加工之后的重要内容或环节,是指将加工处理后政务信息资源(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将其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的过程。 8、公共危机管理340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9、经济手段382 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10、公共管理监督433 公共管理监督就是指种类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党校研究生英语考试试题

一、完形填空 (一) The first man who cooked his food,instead of eating it raw,lived so long ago that we have no idea who he was or where he lived. We do know,however,that for thousands of years,food was always eaten cold and raw. Perhaps the first cooked food was heated accidentally by a forest fire or by the molten lava from an erupting volcano. No doubt,when people first tasted food that had been cooked,they found it tasted better. However,even after this discovery,cooked food must have remained a rarity until man learned how to make and control fire. Early peoples who lived in hot regions could depend on the heat of the sun to cook their food. For example,in the desert areas of the southwestern United States,the Indians cooked their food by placing it on a flat stone in the hot sun. They cooked pieces of meat and thin cakes of corn meal in this method.We suspect that the earliest kitchen utensil was a stick to which a piece of meat could be attached and held over a fire. Later this stick was replaced by an iron rod or spit which could be turned frequently to cook the meat on all sides. Cooking food in water was impossible before man learned to make water containers that could not be destroyed by fire. The first cooking pots were reed or grass baskets in which soups and stews could be cooked. As early as 1600 B. C.,the Egyptians had learned to make more permanent cooking pots out of sandstone. Many years later,the Eskimos learned to make similar pans.

公共管理学-黎明版

公共管理学 第一部分:简答 1、组织理论发展脉络 答:第一阶段: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泰罗(Frederick W.Taylor)的职能组织理论 法约尔(Henri Fayol)的组织过程理论 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组织设计理论 韦伯(Max Weber)的组织结构理论 主要观点: ①、忽视人的主动性研究组织的内部结构、制度规章和设计原则被称为是“图纸设计”,“组织信条”具有静态性 ②、内部取向,忽视组织环境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梅奥(E. Mayo)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组织行为动力理论 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组织激励理论 主要观点: ①、关注组织成员的需求,注意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②、关注组织内部的群体及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③、关注组织目标与成员目标的协调 ④、关注组织管理的伦理性 ⑤、具有一定动态性 第三阶段:科学决策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的组织平衡理论 西蒙(Herbert A.Simon)的组织决策理论 主要观点: ①、组织活动包括两部分:决策和作业。而决策又比作业更为基本,因为决策先于作业。传统理论,缺陷就在于忽视决策(或者仅把决策视为高层的行为),专注于作业。 ②、在组织中,各个层次皆有决策。组织运行的实质是通过向其成员提供决定前提来影响成员的决策,使成员都把实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四阶段: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本尼斯(Warren Bennis)的组织发展理论 费德勒(Fred E.Fiedler)的组织权变控制理论 卡斯特(F.E.Kast)和罗森茨维克(J.E.Rosenzweig)的系统与权变控制理论 主要观点: 关注环境与组织的互动“内适应”与“外适应”结合。 第五阶段:管理文化时期的组织理论

贵州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不定项) 1、物质的本质属性是什么?(41) 客观实在性。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38)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哪种原理的要求?(51) 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根本要求。 4、意识形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8) 阶级性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里?(5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目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什么?(56) 理性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7、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63)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力系统的实体部分;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科学技术、劳动组织和管理等构成生产力系统的非实体性要素。 8、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63) 生产力 9、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属于什么观点?(69) 10、商品的二重性指什么?(76)使用价值和价值。 11、劳动的二重性指什么?(7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什么?(79)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 13、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什么?(9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14、市场经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96) 市场联结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资源调节功能、利益激励功能、奖优罚劣功能。(即:ABCD) 15、在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里?(99)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自从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第三,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四,公有制经济要适应

MPA公共管理学全真模拟试题

2011年MPA公共管理学全真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行政管理的主体的是()。 A、省人民代表大会 B、省政府 C、省政协 D、省委 2.西方行政学诞生于()。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成等比例 D、没关系 4.西方行政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发展阶段,也称为()。 A、传统时期 B、新公共行政管理时期 C、人际关系时期 D、分化时期 5.管理具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力相联系的属性,这是管理的()。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管理属性 D、经济属性 6.机关事务管理局属于()。 A、辅助机关 B、职能机关 C、咨询参谋机关 D、监督机关 7.用于帮助认定问题的三种原因的问题界定方法是()。 A、类别分析法 B、类比分析法 C、假设分析法 D、层次分析法 8.行政决策的中心环节是()。 A、界定问题 B、目标确立 C、方案设计 D、后果预测 9.容易造成相对多数而实际“少数”的投票规则是()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规则 C、过半数规则 D、孔尔塞标准 10.行政领导者的职位和职权的关系是()。 A、职位决定职权设置 B、职权决定职位 C、职权和职务无关 D、职权和职务互为决定 11.我国行政机关实行的领导制度是()。 A、集体领导制度 B、委员会制 C、行政首长负责制 D、个人分工负责制度 12.将议会作为最高权力中心而国家元首成为“虚位”的决策体制是()。 A、,议会一总统制 B、议会一内阁制 C、议会一委员会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13.行政沟通把行政过程看做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是其“神经”。 A、信息沟通 B、命令传递 C、感情交流 D、行政权力 14.从行政协调的方式上看,行政协调可以分为() A、合作式协调与应变式协调 B、促进式协调和纠偏式协调 C、会议协调和非会议协调 D、认识性协调和利益性协调 15.实行职务常任制的人员一般是()。 A、所有的公务员 B、政务类公务员 C、业务类公务员 D、某些特权官员 16.我国许多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时不宜规定得极体,需要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的活动属于()。 A、地方性立法 B、补充性立法 C、特殊授权立法 D、执行性立法 17.20世纪80年代税制改革的特征不包括() A、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 B、治理税务腐败 C、实行新的税种组合 D、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

公共管理学阶段练习一

公共管理学练习题(网络学院) 第一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事务——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2、公共物品——是指物品和劳务的利益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而不能被一个人单独享有。 3、公共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通过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4、公共权力——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是由社会共同需要产生的,其基本目的在于维持、调整和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5、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原则、规律和方式的科学。 6、实践抽象法——对公共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些比较稳定、定型化的思考方式和操作程式,加以总结、概括和抽象,形成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 7、实体分析法——从公共管理主体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公共管理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把公共管理主体作为实体来看待,分析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8、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并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 9、社会问题——是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它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并与社会公众总体利益相关,需要社会予以重视和解决。 二、简答题 1、公共事务有哪些特征?

答:第一,公益性,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公众;第二,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三,规模性,公共事务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公共事务范围叫大,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第四,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要求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满足统治阶级的要求。 2、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公共管理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第二,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表现不断扩展的趋势。第三,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第四,公共管理的职能是调节和控制。第五,公共管理体制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 3、公共权力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第一,公共权力要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第二,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与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第三,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公共权力还会推动和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的方向演化。 4、社会问题成为公共管理问题的条件是什么? 答:社会问题只有在属于公共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内、与其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情况下,才成为公共管理的对象。社会问题要成为公共管理问题的五个前提条件是:(1)它首先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不是无中生有、主观臆想出来的。(2)它必须是一种能察觉的、可认知的状态。若问题是潜在性的,未被人们发觉,尤其是未被决策者所发觉和认识,即使是已经客观存在,也不能作为公共管理的对象。(3)它必须是与一定社区内所有人相关(直接或间接地)的状态。社会问题应是绝大多数人所普遍关注的问题。(4)它是一种有必要在当前或今后加以解决的状态。因为为所有人或大多数人所关注,就必须迟早解决,以维护公共利益和满足公共需要。(5)它的解决将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或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这样才符合公共管理的目的和宗旨。 5、公共项目有哪些特点? 答:公共项目是依据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具有下列特点:(1)把特定的公共管理活动划分为必要的行为步骤或阶段,以便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2)必须仔细考虑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特定的结果之间的关系。(3)明确每一步的实施者和责任者,也即为完成该项目而组织起来的管理人员应当有清楚的分工与责任。(4)有明确的时间表,包括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及完成期限。(5)经常检查资源分配与预先规划是否相符合。 6、进入20世纪末科层制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一)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得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得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得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得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得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得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与私人利益 B、效率性与私人利益 C、公共性与公共利益D、效率性与公共利益 4、有效得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得起点就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得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得发表B、《经济与社会》得发表 C、《行政学导论》得发表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得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得直接动因为(C) A、经济得发展 B、政治得推动 C、公共部门得改革 D、私人部门得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得就是(A ) A、威尔逊B、韦伯C、杰弗逊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得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得提出者就是(D )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得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得就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得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得那些人发布命令得权力”为基础得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得传统、神圣不可侵犯得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得人得地位得合法性为基础得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完整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016年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A)--政治理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2016年在职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卷(A) 考试科目:政治理论 考试时间:5月28日上午9:00--11:30 一、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请按题号顺序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品质体现在它是一个完备的科学体系。()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3、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发表宣告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5、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制度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7、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8、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9、“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发达国家的决胜阶段。() 10、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目的。() 二、单项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答案为A、B、C、D四个选项中的一个;请按题号顺序将笞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 A.人的全面发展B.社会主义本质 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 2、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是()。 A.对立和统一B.共性和个性C.感性和理性D.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3、货币最重要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 4、我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A.坚持深化改革B.坚持依法治国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科学发展 5、在全面创新中起引领作用的是()。 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三、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请按题号顺序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实践的主要特点是()。 A.客观实在性B.行动自主性C.自觉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2、劳动二重性是指()。 A.抽象劳动B.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D.体力劳动 3、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作风上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B.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C.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D.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4、“十三五”规划建议》重申的依法治国基本方针是()。 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7分,共28分;请按题号顺序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1、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