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

在现代社会中,货币银行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了货币

的供给以及银行的运作。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控制货

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速度,而银行运作则是指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操作

和金融服务。本文将探讨货币供给和银行运作的关系以及对经济和社

会的影响。

一、货币供给的意义与方式

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需要,制定相应

的货币供给计划,通过发行和回收货币来控制货币总量和流通速度。

货币供给的意义在于调节经济运行,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在货币供给的方式方面,主要有三种:直接发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存

贷比调整。其中,直接发行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发行货币进入市场;公

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等证券来影响货币供给;存贷比调整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改变

货币供给。

二、银行运作的主要内容

银行运作是指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操作和金融服务。其主要内容包

括储蓄存款、贷款投资、支付结算和信用中介等。储蓄存款是指个人

和企业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以获取利息收入;贷款投资则是银行将

储户的存款用于发放贷款,支持经济实体的发展;支付结算是指银行

提供的支付和结算服务,方便人们的交易活动;信用中介则是指银行

通过为客户提供信贷、担保和承兑等服务,增加经济主体之间的信任

和交往。

三、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的关系与影响

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首先,货币供给的多

少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存款总量和准备金需求。当货币供给增加时,银

行的存款总量会相应增加,需要增加准备金来满足存款保证金要求;

反之,货币供给减少则会导致存款总量下降。其次,银行运作的活跃

程度和效率也会影响货币供给的传导效果。如果银行运作规范、高效,能够更好地将货币供给传递给经济主体,推动经济增长;相反,如果

银行运作不善,可能会导致货币供给传导不畅,阻碍经济发展。此外,货币供给和银行运作还会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过度的货

币供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问题,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而缺乏货币供给则可能导致经济萧条和信用紧缩,阻碍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影响着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给的调控,能够对经济运行产生

积极的引导作用;而银行运作的有效性和稳健性也是保障货币供给传

导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的研究,为实现

经济稳定增长和金融安全做出贡献。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中的两个主要领域。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和银行对经济的影响,而金融学研究资产和资本市场对经济的影响。这两个领域都是理解和管理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货币和银行的作用和效果。它研究货币是如何被发行、流通、使用和管理的,以及各种不同形式的货币如何影响经济。货币银行学还关注银行角色的演变和现代银行体系的发展。货币银行学是跨学科的,它涵盖了经济学、金融学、政策以及法律。 货币银行学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监管货币供应,控制货币利率等手段来影响整个经济 体系的一种调节方案。货币政策不仅可以影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也影响就业、收入和产出。在经济周期中,中央银行所 采取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并减轻经济不稳定性。 另一个货币银行学的重要方面是银行。银行在当今的经济体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银行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包括存款、贷款、债券发行、理财等等。银行的发展和演变为经济提供了资金,并实现了货币的高效使用与流通。 金融学则是跨足货币银行学之外的领域,主要研究本金市场和场外市场。金融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平衡风险和回报,

以最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资本市场资源。金融学看重了资产如何被估价、交易、以及风险如何被转移和管理。 现代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涉及许多不同类型的资产,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和衍生产品等。金融和资本市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投资渠道,让个人和企业可以融资或筹集资金,并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分散风险。同时,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有效运作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是两个重要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对全球金融市场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的发展和演变决定了整个经济系统和市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和了解金融和货币银行学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知识为我们了解经济体系和市场现象提供了关键观点。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一、名词解释 1、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解决经济金融 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 行为。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 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可分为个人的货币需求与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4、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货币乘数模型:m=Mⁿ/B 5、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 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6、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在信用制度发达的 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可见。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7、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 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内容广泛,通常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检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8、货币政策的传导: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 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 际的经济活动,才能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些能被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中介目标位于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其包括近期中介目标(也称操作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也称中间目标)。 10、通货膨胀:因流通中注入货币过多而造成货币贬值以及总的物价水平不同形式的 (公开的或隐蔽的)持续上升的过程。 11、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们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 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 12、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 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货币均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经济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二、判断(参考教材) 1、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达到目的。商业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无需经常保有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通过发展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以向外借款的方式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货币银行学(高起本)

(1) 假设银行体系准备金为15000亿元 ,公共持有现金为500亿元,中央银行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比率为10%,法定定期存款准备金比率为5%,流通中通货比例为20%,定期存款比率为40%,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18%。 (1)货币乘数使多少?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多少? 正确答案: (1)m=(1+k)/(rd+rt•t+e+K)=(1+20%)/(10%+5%*40%+18%+20%)=2.4 (2)B=C+R=500+1500=2000亿元 M1=B•m=2000*2.4=4800亿元 (2) 设有5年期的定期银行存款10000元,年利率为5%,以年为计息期间,请分别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计算到期日的本息和。 正确答案: 单利法10000%2B10000×5%×5=12500 (3分) 复利法10000×=12762.8 (3分) (1) 论述财政体系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正确答案: (1)银行和财政是再分配部门,所集中的货币都不能由自己直接运用,而要贷给或拨给国民经济各部门、企业、个人等去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财政和银行一样,成为国民经济的货币供给者之一。财政把自己的收入拨给企业、机关团体、学校和个人,那么其货币收入就增加,因而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增强了,或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增强了。

(2)从直接的购买力来说,财政收入资金则流通中货币量减少,财政支出货币则流通中货币量增加;此外,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同时影响流通中货币的供给结构。 (3)财政部门的货币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还表现在,财政的收支过程实际上是货币收缩和流入商业银行账户,由此而扩大商业银行货币供给能力扩张的过程。 (2) 试述垄断的保险市场结构的弊端和我国保险业的改革方向。 正确答案: 我国垄断的保险市场结构的弊端在于: (1)垄断与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相矛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保险的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特别是价值规律的要求。垄断则窒息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其表现形式是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谈判地位不平等,保险人通过垄断价格追求垄断利润,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却不高。 (2)垄断的市场在运行上缺乏适应性和应变性。突出表现为险种设置和保单条款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全社会对保险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 (3)在垄断的市场条件下,由于缺乏外在的竞争压力,保险公司内部易滋生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等现象。 我国保险业的改革方向是: (1)发展一些全国性、区域性、专业性的保险公司,形成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主的适度竞争的保险市场。 (2)规范现有的保险公司,对现有的保险公司,应按照《保险法》、《公司法》等法规加以规范。 (3)鼓励以多种形式发展农村保险业。 (4)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着手建立健全与市场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保险中间人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险代理制度;建立健全与市场运行机制相适应的保险中间人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险代理制度;建立保险经纪人制度;建立保险公证人制度;同时,相应组建保险精算、风险评估、律师服务等机构。 (1) 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特点。 正确答案: 间接融资:银行这类金融机构是信用活动的中间环节,是媒介。从集聚资金的角度看,他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的债务人,从贷出资金角度看,他们是货币资金需求者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1. 引言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货币和银行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和银行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货币的定义和功能、货币供应的形成、银行的角色和银行业务等方面阐述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货币的定义和功能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作为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功能。货币的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作为交换媒介,货币可以方便人们进行商品与服务的交换;二是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衡量物品的相对价值,便于比较和计量;三是作为贮藏手段,货币可以存储价值,持有者可以在需要时取出或转移其存储的价值。 3. 货币供应的形成 货币供应是指整个经济体中可用于支付的货币数量。货币供应的形成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发

行和调控实现货币供应的增加或减少;二是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和存款业务实现货币供应的扩张或收缩。 4. 银行的角色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承担着多种角色和职能。首先,银行 是储蓄者和借款者之间的中介,通过吸收存款资金并发放贷款来促进经济发展。其次,银行还是支付清算的中心,提供转账、结算和支付等服务,便利商业交易。此外,银行还承担着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等职责,对金融体系的稳定和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5. 银行业务 银行拥有多种业务,其中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信用 卡业务、外汇业务等。存款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存入资金并支付利息的业务;贷款业务是银行向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并收取一定利息的业务;信用卡业务是银行向客户提供信用额度并允许其消费的业务;外汇业务是银行与客户进行货币兑换和跨境支付的业务。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 在现代社会中,货币银行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了货币 的供给以及银行的运作。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控制货 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速度,而银行运作则是指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操作 和金融服务。本文将探讨货币供给和银行运作的关系以及对经济和社 会的影响。 一、货币供给的意义与方式 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需要,制定相应 的货币供给计划,通过发行和回收货币来控制货币总量和流通速度。 货币供给的意义在于调节经济运行,维护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在货币供给的方式方面,主要有三种:直接发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存 贷比调整。其中,直接发行是指中央银行直接发行货币进入市场;公 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国债等证券来影响货币供给;存贷比调整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改变 货币供给。 二、银行运作的主要内容 银行运作是指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操作和金融服务。其主要内容包 括储蓄存款、贷款投资、支付结算和信用中介等。储蓄存款是指个人 和企业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以获取利息收入;贷款投资则是银行将 储户的存款用于发放贷款,支持经济实体的发展;支付结算是指银行

提供的支付和结算服务,方便人们的交易活动;信用中介则是指银行 通过为客户提供信贷、担保和承兑等服务,增加经济主体之间的信任 和交往。 三、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的关系与影响 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首先,货币供给的多 少会直接影响银行的存款总量和准备金需求。当货币供给增加时,银 行的存款总量会相应增加,需要增加准备金来满足存款保证金要求; 反之,货币供给减少则会导致存款总量下降。其次,银行运作的活跃 程度和效率也会影响货币供给的传导效果。如果银行运作规范、高效,能够更好地将货币供给传递给经济主体,推动经济增长;相反,如果 银行运作不善,可能会导致货币供给传导不畅,阻碍经济发展。此外,货币供给和银行运作还会对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过度的货 币供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等问题,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而缺乏货币供给则可能导致经济萧条和信用紧缩,阻碍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影响着经 济和社会发展。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给的调控,能够对经济运行产生 积极的引导作用;而银行运作的有效性和稳健性也是保障货币供给传 导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货币供给与银行运作的研究,为实现 经济稳定增长和金融安全做出贡献。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基础知识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运作的学科。它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关注货币的发行和管理、货币供应与需求、银行的功能与角色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货币是一种广泛流通、被普遍接受作为交换媒介的货物。它具有三个基 本特征,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工具。货币的供给受到中央银行的调控,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货币供应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各类货币资产的总量。它包括基础货币和广 义货币。基础货币是指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可供银行体系使用的货币,如现金和存款准备金。广义货币是指除了基础货币外,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类货币资产,如存款和债券。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市场利率、经济活动水平和物价水平。 银行是负责收集储户存款并提供贷款、支付和结算服务的金融机构。银行的主 要功能包括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和支付结算业务。存款业务是银行吸收居民闲置资金的重要途径,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贷款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银行向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支付结算业务是指银行作为支付中介机构,通过清算和结算系统来进行交易和资金流动。 货币供需平衡是指货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货币供给受中央银行的控制,而货币需求则由经济体系中各方面的因素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预期、利率水平、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等。当货币供需平衡时,货币的稳定性和经济的稳定性都能得到保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经济调控的手段。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通过改

货币银行学

1、理解货币各职能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 ①价值尺度:定义,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就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②流通手段:定义,在商品交换中,当货币作为交换的媒介实现商品的价值时就执行流通手 段的职能 特点:必须是现实的;可以是不足值的 ③贮藏手段:定义,当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态时候,他就执行贮藏手段,或者价 值积累和保存手段职能。 特点,必须是现实的;必须是足值的,或稳定代表价值的 ④支付手段:定义,货币在实现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特点,货币价值是单方面运动。 作用,既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发展,也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⑤世界货币:定义,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会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 的作用,就会在国际范围内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 手段的职能,这就是世界货币。 特点,在铸币流通情况下,直接以重量计算的贵金属。 在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条件下,国际公认的币值相对稳定的硬通货。 2,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①规定货币币材(货币制度的基础) ②确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及金属重量) ③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④建立准备制度 3,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必然性和特点? 必然性:①经济发展要求货币供给制度具有灵活弹性 ②黄金充当货币是社会财富的浪费 ③黄金在世界范围内的分配不均衡 特点:①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 ③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投放 ④货币供应受国民经济发展制约,供应过多或多少必然危及经济正常运行。 5,货币供应增长不受贵金属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伸缩性,通过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4,什么是商业信用?商业信用的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 商业信用;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贷款等形式提供的、与商品交易实际相联系的信用特点:①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系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货币供给是货币银行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与金融机构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货币供给的意义、货币供给的来源以及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 一、货币供给的意义 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体中货币的总量,它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货币供给的合理调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密切相关,金融机构是货币供给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货币供给的来源 货币供给主要有两个来源: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是货币供给的主要机构,它通过实施货币政策来调控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改变利率水平、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的量和速度。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 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创造货币。当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时,存款人将现金存入银行,此时商业银行可以获得一笔存款,并将存款人的账户余额增加相应的金额。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将存款转化为贷款,增加了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因此,商业银行在货币供给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货币供给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金融机构是实现货币 供给的重要渠道,它们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实现货币供给。 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这些机构在经济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是货币供给的主要 渠道之一,通过它们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创造货币,并且在货币市 场中起到了流动性调节的作用。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也在货币 供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对于货币供给的稳定至关重要。当金融机构运 营良好、风险可控时,它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货币供给的作用。同时, 货币供给的稳定也有助于金融机构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经济体 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是货币银行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对经济发展和 金融机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货币供给的来源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和 商业银行,而金融机构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之一。货币供给与金融 机构之间的关系密切,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经济体的 稳定发展。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课程设计 (2)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金融学中货币银行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金融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货币发行和供给、银行业运作、金融市场及其监管等内容。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实践,可为从事金融业的学生提供更全面的金融知识和技能,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金融市场。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了解,并实现学习内容的落地。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对货币回笼、央行政策调整、银行创新展望、金融市场调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究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1.货币银行学理论基础 –货币的概念和职能 –银行的概念和职能 –央行的概念和职能 2.货币银行学重要模型分析 –货币乘数模型 –货币政策模型 –银行业风险模型 3.货币回笼与央行政策调整 –宏观调控的概念 –央行货币政策 –货币回笼的方法和意义 4.银行创新展望

–金融创新的概念 –P2P贷款 –数字化货币发行 5.金融市场调控 –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主体 –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及其职能 三、课程设计的方法 1.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 容。 2.配置论文写作、小组讨论等课堂任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 作能力。 3.开展课程调研和实践性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课程设计的评估 1.以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论文撰写等形式进行,旨在考察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课堂出勤率、习题完成情况、作业质量等,以 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 五、结论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结合课 堂学习和实践性任务以及调研等活动,学生将深化对货币银行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为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货币银行学学习提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货币银行学学习 提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货币银行学(以下简称“货银学”)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货币与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货币的功能和定义、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银行业的机构和功能、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方式等内容。下面将对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一、货币的功能和定义 货币的三大基本功能分别是作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工具。货币的定义则是具有广义货币、狭义货币和实际货币三个层次。其中,广义货币是指包括所有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付手段,如现金、存款和证券等;狭义货币则是指只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手段;实际货币则是指现实购买力,即可以购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二、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取决于包括货币基数、贷款乘数和外部因素等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其中,货币基数是指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增减的货币量;贷款乘数则是指银行基于存款准备比例授信的增值效应;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增长、政府财政政策、国际贸易和汇率等因素。货币需求方面则

主要受到经济活动、收入水平、利率和价格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三、银行业的机构和功能 银行业作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发展银行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涉及存款、贷款、信用卡等领域;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的执行机构,主要任务是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发展银行则是协助政府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金融机构。银行业的主要功能包括存款接受、贷款发放、信用创造、支付清算等。 四、货币政策及其实施方式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以达到宏观经济调控和货币稳定的目标。货币政策主要有量化宽松、常规调控、利率政策等方式。量化宽松是指透过增加货币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常规调控则是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调整货币供给;利率政策则是透过调整贷款利率和储蓄利率等手段来调整货币市场。 以上为对外经贸大学货币银行学的主要内容介绍。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对货币与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为未来在金融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知识点总结 货币银行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货币和银行体系的运作与影响。它在解释经济现象、政策制定和金融机构管理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函数、货币供给和需求、货币政策和银行等角度,对货币银行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和价值计量的媒介,具有通用等价物和价值尺度的特点。相对于商品交换中的直接交换,货币介入交换过程,使交换更加便捷高效。货币的本质是社会的产物,它的价值是通过社会分工和需求形成的。 货币的函数:货币有三种基本函数,即价值尺度函数、流通手段函数和支付手段函数。作为价值尺度,货币用于衡量不同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作为流通手段,货币用于方便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作为支付手段,货币用于清偿债务,如付款和借贷。 货币供给和需求:货币供给是指货币的总量,以货币基础乘以货币乘数得出。货币基础由央行控制,货币乘数受商业银行的存贷款活动和公众的存款偏好等因素影响。货币需求受人们的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的影响。人们对交易需求的货币需求受收入、物价和支付技术等因素影响,而对资产需求的货币需求受利率和风险偏好等因素影响。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利率和其他货币工具来影响经济发展和资金利用的政策。宽松货币政策通常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紧缩货币政策通常通过减少

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来控制通胀和经济过热。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 考虑经济增长、通胀、失业和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 银行: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承担着存款储备和贷款发放 的功能。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来形成贷款储备,通过放贷获得利润。央行作为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投资银行则主要从事 证券发行、交易和资产管理等业务。 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货币政策、金融体系、货币供给 和需求、银行业务等多个领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知识点,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 宏观经济风险和制定个人理财策略。

北语18春《货币银行学》辅导—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阶段辅导一一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与控制工具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由对两个环节的调控所构成: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对乘数的调控。 货币当局通常运用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率---调控基础货币和乘数并进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债,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这个工具的运作过程如下:当货币当局从银行、公司或个人购入债券时,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由于债券出售者获得支票后的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基础货币。 公开市场操作的有点:(1)使中央银行能够主动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作用于货币供应量。(2)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3)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4)由于吞吐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有可能用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产生震动性影响。 公开市场操作要有效率地发挥作用,其前提条件是:金融市场必须是全国性的,可用以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必需的规模。 再贴现政策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自己对商业银行所持票据再贴现的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现在已扩展为对商业银行各种信用支持的利率。 利率变动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数量的机制是:利率提高,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随之提高,它们会相应减少贷款数量;利率下降,意味着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降低,则会产生鼓励商业银行扩大贷款的作用。但是,这一政策并不能保证实现引导市场走向的政策意向:如果同时存在更强劲的制约因素,如过高的利润预期或对经营前景毫无信心,此时利率的调节作用则极为有限。 这一政策的作用也许主要体现为广告效应。如果利率升高,意味着国家判断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反之,则意味着有扩张意向。这对短期市场利率常起导向作用。 法定准备金率也是控制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工具。 法定准备金率被认为是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当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当货币当局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则会出现相反的调节效果。因为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面太大效果太强烈,一般几年才会调整一次。当前,在三种调控工具中较为常用的是公开市场操作。 •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通货比:现金/活期存款 对居民持币行为,进而对通货比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四个方面: 1、财富效应。当一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大量增加时,通常说来,他持有现金的增长速度会相对降低;反之亦然。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通货比与财富和收入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2、预期报酬率变动的效应。居民持有的现金,其报酬率为零;储蓄存款有利息收益,报酬率大于零;证券或债券的收益率比储蓄存款高,但有风险。对这些金融资产持有比例的变化,都会影响通货比。 3、假若出现了银行信用不稳定的苗头,居民就会大量提取存款,通货比会因此增大。 4、非法经济活动。为了逃避法律监督,非法经济活动倾向于用现金进行交易。所以,非法经济活动的规模与通货比正相关。 表征企业行为对货币供给影响特点的,是它们对资本的需求,进而是对贷款的需求。一般来说,这主要来自两

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银行体系和银行业务的经济学原理

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银行体系和银行业务的 经济学原理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银行体系和银行业务的经济学分支,它涵盖 了货币发行、货币供给与需求、银行业务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宏观 和微观两个层面介绍货币银行学的相关内容。 一、宏观视角下的货币银行学 在宏观层面上,货币银行学关注货币的发行与管理,以及货币在经 济中的作用和影响。宏观货币银行学主要包括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货币政策、储备货币与信用货币等方面的研究。 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中央银行是国家的货币当局,它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货 币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安全。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经济,例如 通过利率调整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信贷扩张程度。同时,中央银行还 承担着监管商业银行、管理外汇储备和维护金融稳定等职责。 2.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发展和 物价水平的手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容易带来 通胀风险;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遏制通胀,但可能导致经济衰退。货 币政策的制定需要权衡通胀、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等多个目标之间的 关系。

3. 储备货币与信用货币 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直接发行的货币,如纸币和硬币;信用货币则是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创造的货币,如存款和借款。货币供给的结构对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货币的增加和减少会直接影响物价水平、利率水平和经济活动。 二、微观视角下的货币银行学 在微观层面上,货币银行学关注银行的运作机制、调节经济周期、风险管理等问题。微观货币银行学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信用风险管理、存款产品和贷款业务等方面的研究。 1. 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主要通过接受存款和发放贷款来盈利。商业银行还提供支付结算、信贷融资、投资理财等服务,支持经济的发展和运行。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受到市场竞争、监管政策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2. 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面临着信用风险,即贷款方无法按时偿还本息。银行通过风险评估、担保和催收等手段来管理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金融稳定。 3. 存款产品与贷款业务

货币银行学学习心得范文

货币银行学学习心得范文 货币银行学学习心得——通过对货币银行学的学习与思考 一、引言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货币与银行的机制、政策和实践,对于了解金融体系的运行规律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框架,掌握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对金融领域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自己在实践中运用经济知识的能力。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不仅学到了货币和银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学到了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来应对经济变化,通过对货币银行学的学习与思考,也对自身的发展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思考 通过对货币银行学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货币的本质和功能。货币作为一种货币资产,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交换媒介,还是一种价值储藏手段和价值尺度。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和购买力,而这种供给和需求则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货币政策是一国央行为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控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和汇率等。学习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使我对货币的运行机制和货币政策工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学习货币银行学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银行的基本运作方式和功能。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具有存款收取、贷款发放、支付结算和中间业务等功能。银行的运作方式涉及到存款准备金和货币乘数的概念,也涉及到银行业的监管和稳定。学习银行的运作方式,使我对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和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应用实践的思考与展望 通过对货币银行学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将经济学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根据宏观经济的特点和政策目标来选择适当的工具和策略。例如,当经济增长过快时,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或者加强监管来抑制通货膨胀;而当经济增长放缓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或者扩大货币供给来促进经济复苏。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了解政策工具的效果和局限性,从而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我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金融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机遇多样的行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知识和技能将对我的就业竞争力有很大的提升。我可以选择在银行、金融机构或者研究机构等方面从事相关工作,从事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分析和金融创新等工作。同时,学习货币银行学也为我日后深入学习金融工程、国际金融和金融创新等方向奠定了基础。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要紧参考书目: 米什金(美)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博迪、莫顿(美)金融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瓦什、(美)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戈德史密斯(美)金融结构与金融进展、上海三联书店 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戴根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黄金老、中国金融体系进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李杨、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目录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二讲利率理论 第三讲金融机构体系 第四讲通货膨胀 第五讲货币政策 第六讲金融监管体系 第一讲货币供求理论 第一节: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基本观点: 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用公式表示是:执行流通手段的 货币必要量(M)=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商品平均价格(P)×待售商品数量(T)/货币流通速度(V)即M = PT /V (二)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在当代的意义 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一致,金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由价格总额决定;纸币流通下,商品价格水平随着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1)现金交易说(Cash Transaction Theory) 注重于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因果关系,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必定导致物价水平

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反之,亦然。 方程式:MV=PT 或者P=MV/T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T是商品与劳务的交易, P是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 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2)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Theory) 剑桥学派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假设货币需求同人们的财富或者名义收入保持一定的比率,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会自动趋于均衡。 方程式:Md=KPY 其中:M是流通中货币数量, P是通常物价水平, y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 k是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Md=M1+M2=L1+L2=L1(Y)+L2(r) 其中:Md代表对货币(现金)的总需求, 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及慎重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M2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 3、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进展 鲍莫尔模型(平方根定律) 托宾模型(资产组合理论) 新剑桥学派 4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者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要紧有四个:总财富;财富构成;持有货币与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比如,对货币的“嗜好”程度。提出货币需求函数: M/P=f(y,W,Rb,Re,1/P×dp/dt,u) 其中:M/P为实际货币需求量 y为来自各类财富形式的恒久收入 W为非人力形式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重 Re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Rb为债券的预期报酬率 1/P×dp/dt表示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货币银行学重点归纳

消费信用对生产有促进作用(对消费者\对银行\对生产企业\对社会)。 消费信用的消极作用 (过度使用,使人们陷入沉重的债务中 \可能产生虚假消费 \虚假繁荣/对经济周期有推动作用)。 含义:~是在金融(信用)活动中产生的、以书面形式发行的、借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和所有权关系的合法的凭证。 特点:偿还性(期限性) 流动性(变现性) 收益性风险性 回购协议是将同一份内容的资产卖出去再买进的合约 同行拆借是指商业银行之间及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

股票分类:优先股 (参与非参与、累积非累积、可赎回不可赎回、可转换不可转换等 ) 和普通股 基金分类:按组织形式基金可分为:公司型和契约性 按基金规模基金可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 按投资目标基金可分为:成长型和收入型 按投资对象基金可分为:股票型、债券型、平衡型、杠杆型和创业型 ( 1 )合约的性质不同。期货和约是由时间都是一样的,而远期合约则是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指定的,其标的物的种类、数量、质量、交货地点和时间均由双方自行决定 ( 2 )交易的方式不同。期货和约的交易在交易所内集中进行,由交易所负责制订交易规则,维持交易秩序,并由交易所保证和约的履行,而远期交易则是由交易双方私下进行的; ( 3 )交易的参与者不同。由于远期交易是在私下进行,所以合约的履行完全依赖于双方的信用,因此只在一些大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大企业之间进行,而期货合约的履行是由交易所保证的,因此一些中小企业也能参与; ( 4 ) 实际交割的比例不同。绝大多数的期货合约在到期日之前就被相互冲销,只有1-2%的期货和约进行实际交割,但是 90%以上的远期合约到期后都会进行实际的交割。

(完整版)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题 1、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是按照法定比价流通的。 2、在不兑现货币流通时期,确定单位货币价值就是确定本币单位的价值量,或确定与关键货币的固定比价。 3、由国家准许铸造并符合规定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称为__铸币__。 4、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于商品的___交换中____。P12 5、在金本位制下,该国汇率的波动界限是黄金输送点_。P19 6、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7、货币金本位制有___金币本位制___、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三种形式。P19 8、信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两个条件是:公众的信心和立法保障。P10 9、代替金属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为金属的货币称为_代用货币________。 10、在一次支付中,如果超过规定数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收的货币为有限法偿 货币。它主要是针对辅币而言的。P16 11、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二是它具有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P9 12、大陆地区的人民币,由国家授权中国人名银行统一发行与管理。P22 13、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中央银行。P6 14、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可以区分为主币和辅币。 15、持有人可以随时向签发银行兑换相应金属货币的一种凭证,是银行券 P5。 二、单项选择题 1、本位货币是() 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C、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2、“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P18 A、银本位制 B、跛行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3、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P17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4、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自由兑换的的货币制度是()P19 A、银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5、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P18 A、银币 B、金币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复习重点与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货币理论 一、名词解释: 基础货币P482:是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总和。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由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 货币层次P478: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了货币层次。其粗略的分类为:M0:现金流通量;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流动性偏好P:凯恩斯在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受个人对收入支配的心理因素决定。个人对收入支配有消费和储蓄两种形式。其中储蓄部分是以现金货币形式持有还是以有价证券形式持有,取决于人们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流动性偏好。凯恩斯认为影响流动性的偏好程度即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倒逼机制P484:在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的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P483-484 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完全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因此,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