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13例分析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13例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特点,为早期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13例晚发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早期的白细胞计数(TLC)、中性粒细胞计数(TN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血钠(Na+)、血糖(BGlu)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P 最佳截断值为≥6mg/L;TNC最佳截断值为≥10.00×109/L或≤2.00×109/L;TLC最佳截断值为≥18.00×109/L 或≤5.00×109/L;TLC、TNC、PLT、CRP四项验室指标筛查评分:得分≥3分为最佳截断值,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敏感性为53.85%,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糖代谢紊乱存在关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贫血存在关系。结论新生儿表现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体征,筛查TLC、TNC、CRP异常,特别是伴有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难以解释者,应考虑行腰穿。新生儿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得分≥3分,应筛查腰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并发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

标签: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且其致死率、致残率很高,故得到临床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决定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关键因素,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识别困难。因此早期识别及诊断在临床中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13例晚发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常规实验室指标早期特点,探讨其在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识别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组:分研究组、空白对照组,为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同期入住本院新生儿科26例患者。研究组病例入选标准:年龄≥7d的足月儿,早期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晚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3例。年龄7~27d (16.50±7.40)d,体重3000~4740g(3550.00±178.00)g,胎龄37~41+2周(39+5±2+1)周,男7例,女6例。空白对照组:年龄≥7d的足月儿,单纯性黄疸新生儿13例;年龄7~24d(15.80±8.90)d,体重2800~4500g (3660.00±152.00)g,胎龄38+1~41+5周(39+3±1+4)周,男8例,女4例。两组在胎龄、年龄、体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1]:(1)脑脊液(CSF)细菌培养阳性,CSF 涂片阳性;(2)体温异常,精神差,拒奶,惊厥以及凝视等;(3)颅内压增高表现:前囟隆起,骨缝裂开,脑膜刺激征阳性;(4)CSF:白细胞>20×106/L,

糖降低,蛋白升高。符合(2)~(4)临床诊断,具备(1)可确诊。新生儿全血血糖7.00mmol/L为高血糖。新生儿血清Na+<130.00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新生儿出生2周内HGB≤145.00g/L,出生2周后HGB≤l15.00g/L,诊断为贫血[2]。

1.3 观察指标及标本采集

两组患儿入院后立即采血,行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血培养筛查,怀疑化脓性脑膜炎者,行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检查。动态监测CRP、血常规、血电解质、血培养,并监测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观察指标白细胞计数(TLC)、中性粒细胞计数(TN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CRP、血钠(Na+)、血糖(BGlu)。TLC、TNC、PLT、CRP 作为筛查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常规实验室指标,任何一项指标达到或超过截断值得1分,总分4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诊断指标评价采用灵敏度、特异性、阴性及阳性预测值;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二分类变量采用Logisstic回归及Wald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体征

研究组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体征,主要表现为反应差13例(100%),体温改变10例(76.90%),不哭7例(53.85%),拒奶5例(38.46%);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绀、黄疸、面色苍白、灰暗、激惹、呼吸暂停等。13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1例因血糖异常住院,2例因重度贫血转入本院。

2.2 TLC、TNC、PLT、CRP截断值及诊断评价

TLC截断值为≥18.00×109/L 或≤5.00×109/L,其敏感性为46.15%,阳性预测值为66.67%。TNC截断值为≥10.00×109/L或≤2.00×109/L,其敏感性为76.92%,阳性预测值为83.33%。PLT截断值为≤150×109/L,其敏感性为20.08%,阳性预测值为60.00%。CRP截断值为≥6mg/L,其敏感性为84.62%,阳性预测值为91.67%。见表1。TLC、TNC、CRP、PLT平行诊断试验联合敏感性为98.88%,平行诊断试验目的提高敏感性,避免漏诊。四项指标筛查得分:得分≥1分,其敏感性最高为100.00%,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低分别为46.15%、65.00%。得分≥4分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低均为100.00%,其敏感性最低仅为15.38%。得分≥2分及得分≥3分时敏感性加特异性之和均为153.85%,但得分≥3分时的阳性预测值为100.00%,得分≥3分作为截断值。得分≥3分,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敏感性为53.85%,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见表2。2.3 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

研究组6例出现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6.15%;5例出现糖代谢紊乱,发生率为38.46%,低血糖2例,高血糖3例;10例出现贫血,发生率为76.92%。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糖代谢紊乱进行Logisstic回归分析,回归系数(OR)为10.29,Wald检验P<0.05,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糖代谢紊乱存在关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贫血进行Logisstic回归分析,回归系数(OR)为40.00,Wald检验P <0.05,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贫血存在关系。见表3。

2.4 病原学培养

脑脊液(CSF)培养均阴性;血培养阳性4例,占13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30.77%,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7.69%),奇异变形杆菌1例(7.69%),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各1例(7.69%)。

3 讨论

新生儿免疫系统、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其发病率约为0.02%~0.1%[3],有文献报道发展中国家可达0.61%[4]。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在发展中国家致死率可达40%~58%[5],幸存者神经系统遗症发生率为40%~50%[6]。决定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关键因素是早期诊断及治疗;但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肌肉系统发育不完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常表现为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和体征。研究组中13例患儿临床表现均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反应差100%、体温改变76.90%、不哭53.85%、拒奶38.46%,这给识别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带来困难,易导致漏诊、诊断延迟。早期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对改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意义十分重要。

TLC、TNC、CRP、PLT等指标在筛查感染及感染评价中具有很好实用性。在本研究中,CRP截断值为≥6mg/L,敏感性为84.62%,阳性预测值为91.67%;CRP敏感性、阳性预测值最高,是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非常有价值的指标。Manucha等[7]对150例新生儿败血症回顾分析中CRP截断值为亦≥6mg/L,其敏感度为76%,阳性预测值为37%。我们的CRP截断值与Manucha等的相同,但敏感性值较之为高。TNC截断值为≥10.00×109/L 或≤2.00×109/L,

敏感性为76.92%,阳性预测值为83.33%%;是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有价值的指标。TLC最佳截断值为≥18.00×109/L 或≤5.00×109/L,敏感性为46.15%,阳性预测值为66.67%,在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obyn L等[8]对298例新生儿筛查败血症临床分析中,TNC截断值为≥14.00×109/L或≤2.00×109/L;TLC截断值为≥21.00×109/L 或≤5.00×109/L;TLC、TNC截断值上限值较本文的高,考虑与年龄因素有关,我们是晚期新生儿,而Robyn L临床分析以早期新生儿为主。PLT截断值为≤150×109/L,敏感性为20.08%,阳性预测值60.00%,PLT敏感性最低,识别作用较低。通过TLC、TNC、CRP做平行诊断试验可提高敏感性,其联合敏感度为98.88%,可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98.88%的患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筛查目的是最大程度上早期识别,避免漏诊及延迟诊断。新生儿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TLC、TNC、

CRP平行诊断试验提示感染,应警惕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能,考虑做腰穿,这样可早期识别绝大多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有学者提出新生儿腰穿应做为感染常规筛查的一部分[9]。从四项实验室指标评分结果中看到,得分≥3分作为截断值,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敏感性为53.85%,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新儿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得分≥3分,应筛查腰穿,在本研究中可发现53.85%晚期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其中1例患儿第一次CSF 阴性,经第二次确诊。闫红报道其24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中7例经过第二次腰穿确诊[10]。故第一次CSF结果无阳性发现,也应考虑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存在的可能性,可行第二次腰穿;因部分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CSF可正常。有报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有13.00%患儿CSF是正常的[3]。

低钠血症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症之一,有报道其发生率为44.4%[11],本临床观察中,13例晚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6例发生低钠血症,发生率为46.15%。在本临床观察中,13例晚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5例出现糖代谢紊乱,发生率为38.46%,Logisstic回归系数(OR)为10.29,Wald检验P<0.05,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并发糖代谢紊乱。13例晚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10例出现贫血,发生率为76.92%,Logisstic回归系数(OR)为40.00,Wald检验P<0.05,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并发贫血。本临床观察中1例因血糖异常住院,2例因重度贫血转入本院;部分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早期可表现血糖异常、贫血。

本研究临床观察中脑脊液培养均阴性,考虑与下列两因素有关,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低,Bentlin等[12]报道CSF培阳性率仅为0.6%;与行腰椎穿刺前抗生素的应用有关。13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4例血培养阳性,占化脓性脑膜炎的30.77%,有报道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血培养阳性者约为17%~45%[13],可见如果血培养阳性再行腰穿检查可遗漏大量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在一个9111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多中心回顾研究中也认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经常在无菌血症依据情况下发生,并提出怀疑败血症的病例中,腰穿是重要诊断检查,且可能是唯一的阳性检查[14]。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表现为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体征,如筛查TLC、TNC、CRP提示感染,应考虑筛查腰穿,特别是伴有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难以解释者;达到早期识别。如新儿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得分≥3分,应筛查腰穿,即使CSF结果正常,也应考虑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存在的可能性。确诊的患儿应注意监测是否伴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等并发症。[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9-351.

[2] 刘洋子,宋金霞,孙桂霞,等.新生儿贫血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62-63.

[3] 赵子艳,陈平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31(21):3959-3962.

[4] Paul T.Neonatal bacterial meningitis:an update[J].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2010,20(11):528-530.

[5] Furyk S,Swarm O,Molyneux E.Neonatal meningitis in the developingworld[J].Trop Med Int Health,2011,16(6):672-679.

[6] 邢莉,黄志伟.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87例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3):236-238.

[7] V Manucha,U Rusia,M Sikka,et al.Utility of haematological parameters and C-reactiveprotein in the detection of neonatal sepsis[J].Paediatr Child Health,2002,38:459-464.

[8] Robyn L,Rodwell,Anton L,et al.Early diagnosis of neonatal sepsis using a hematologic scoring system[J].Fetal and Neonatal Medicine,1988,112(5):762-766.

[9] Hendricks-Munoz KD,Shapiro DL.The role of the lumbar puncture in the admission sepsis evaluation of the premature infant[J]].Perinatol,1995,10:60-64.

[10] 胡月圆,李贵南,孙正香,等.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杂志,2009,24(6):369-371.

[11] 刘浩书,邓嫒嫒,熊涛,等.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45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0):733-735.

[12] Bendin MR,Ferreira GL,Maria L,et al.Neonatal meningitis according to the microbiological diagnosis:A decade of experience in a tertiarycenter[J].Arq Neuropsiquiatr,2010,68(6):882-887.

[13] Anne greenough. Bacterial sepsis and meningitis[J].Semin Neonatol,1996,1:147-159.

[14] Garges HP,Moody A,Cotton M,et al.Neonatal meningitis:What is the correlation among CSF cultures,blood cultures and CSF parameters[J].Pediatr,2006,117:1094-1100.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新生儿大肠埃希菌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孙增贤;兰菊红;张亚丽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drug resistance of 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caused by Escherichia coli.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6 neonates diagnosed with purulent meningitis caused by Escherichia coli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June 2004 to June 2014. The neonates were divided into 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on group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 group, or early group (from June 2004 to May 2009) and late group (from 2009 June to June 2014). Result Fever, hypothermia, lethargy, poor feeding, tachypnea, and tachycardia were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all neonat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ESBLs was signiifcantly higher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group than that in 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on group (P < 0.05), and also was signiifcantly higher in the late group than that in the early group (P < 0.05). The rates of resistance to commonly used cephalosporins were signiifcantly higher in nosocomial infec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on group. The rates of resistance to commonly used penicillin and cephalosporin were signiifcantly higher in the late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early group (P < 0.05). 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caused by Escherichia coli are not typical.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ESBLs to penicilins and cephalosporins are increasing recently. Nosocomial infection is the risk factor for ESBLs.%目的:了解新生儿大肠埃希菌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4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13例分析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13例分析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规实验室指标特点,为早期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入住本院13例晚发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早期的白细胞计数(TLC)、中性粒细胞计数(TN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血钠(Na+)、血糖(BGlu)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P 最佳截断值为≥6mg/L;TNC最佳截断值为≥10.00×109/L或≤2.00×109/L;TLC最佳截断值为≥18.00×109/L 或≤5.00×109/L;TLC、TNC、PLT、CRP四项验室指标筛查评分:得分≥3分为最佳截断值,识别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敏感性为53.85%,特异性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糖代谢紊乱存在关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与贫血存在关系。结论新生儿表现非特异性感染症状体征,筛查TLC、TNC、CRP异常,特别是伴有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难以解释者,应考虑行腰穿。新生儿有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得分≥3分,应筛查腰穿。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并发贫血、糖代谢紊乱、低钠血症。 标签: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实验室检查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且其致死率、致残率很高,故得到临床高度重视。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决定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关键因素,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识别困难。因此早期识别及诊断在临床中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13例晚发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常规实验室指标早期特点,探讨其在不典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识别中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组:分研究组、空白对照组,为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同期入住本院新生儿科26例患者。研究组病例入选标准:年龄≥7d的足月儿,早期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晚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3例。年龄7~27d (16.50±7.40)d,体重3000~4740g(3550.00±178.00)g,胎龄37~41+2周(39+5±2+1)周,男7例,女6例。空白对照组:年龄≥7d的足月儿,单纯性黄疸新生儿13例;年龄7~24d(15.80±8.90)d,体重2800~4500g (3660.00±152.00)g,胎龄38+1~41+5周(39+3±1+4)周,男8例,女4例。两组在胎龄、年龄、体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1]:(1)脑脊液(CSF)细菌培养阳性,CSF 涂片阳性;(2)体温异常,精神差,拒奶,惊厥以及凝视等;(3)颅内压增高表现:前囟隆起,骨缝裂开,脑膜刺激征阳性;(4)CSF:白细胞>20×106/L,

【新生儿疾病诊疗规范】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疾病诊疗规范】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系指新生儿期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一般新生儿败血症中25%会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困难,常并发脑室膜炎,多年来其病死率下降远不如其他年龄组那样显著,幸存者40%-50%可留下失聪、失明.癫痫、脑积水、智力和(或)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因此,国外一般主张对任何怀疑为败血症的患儿应常规做脑脊液检查,败血症和脑膜炎常在一起论述。 病因 1.病原菌与败血症并非一致,有些脑膜炎可无败血症,而由病原菌直接侵入脑膜或仅只有短暂的菌血症。新生儿极少有肺炎链球菌败血症,但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在国内三四周的新生儿并不太少见。国外多见的病原菌依次为GBS、大肠埃希菌、李斯特菌、克雷伯肠杆菌等,引起脑膜炎的GBS常常为血清II型。国内多见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美国引起脑膜炎的大肠埃希菌70%-85%具有K1抗原,对吞噬作用有抵抗力。 2.感染途径 (1)产前感染:极罕见,母亲患李斯特菌感染伴有菌血症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可成为胎儿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 (2)产时感染: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难产等生产史,大肠埃希菌CBS可由母亲的直肠或阴道上行污染羊水或通过产道时胎儿吸人或吞入,造成败血症并发本病。 (3)产后感染:病原菌可由呼吸道、脐部受损皮肤与黏膜、消化道、结合膜等侵入血循环再到达脑膜。晚发型GBS败血症90%为II型所致,并发脑膜炎者75%-85% ,有中耳炎、感染性头颅血肿、颅骨裂、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皮肤窦道(少数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的新生儿,病原菌多由此直接侵入。 3.病理脓性渗出物布满脑膜及脑室内室管膜,所有死亡患儿几乎均有脑室膜炎,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引起者(约90%)。约50%死亡患儿有脑积水,常由于第四脑室的正中孔一侧孔被脓性渗出物堵塞,亦可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例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1例 患儿,男,生后10天,因“皮肤黄染7天,呻吟21小时”入院。患儿系孕1产1孕33+1周自娩,胎膜早破11天,APGAR评分9-9分,出生体重2.28kg,7天前出现皮肤黄染,予茵栀黄口服液口服,入院前1天,出现拒乳,伴腹泻,解墨绿色稀便,有粘液,共4-5次,量中等,哭吵多,21小时前开始出现呻吟,有惊跳动作,无明显抽搐,无气促发绀,无咳嗽,无鼻塞流涕,无呕吐,门诊测体温(耳温)38.6°C,,拟“新生儿败血症、早产儿”收住入院。查体:T 38.5°C,P 160次/分,R 55次/分,BP 94/53mmHg,早产儿貌,精神软,反应欠佳,有角弓反张,呻吟,无气促,无三凹征,皮肤黄染明显,经皮胆红素测定16.0mg/dl,前囟平,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腹软,肝右肋下2.0cm,脾肋下未及肿大,脐部血痂,会阴部水肿,双侧阴囊肿大,透光试验阳性,右侧阴囊皮肤暗红,四肢肌张力偏高,肢端欠温。臀部皮肤稍红,局部有红色丘疹,双下肢局部有硬肿。快速血糖测定5.4mmol/L.辅助检查:血常规(07-02):WBC 6.93*10^9/L,N 45.4%,HB 205g/L,PLT 65*10^9/L。初步诊断:1.新生儿败血症2.早产儿3.尿布皮炎4.血小板减少症5.化脓性脑膜炎?入院后予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如下:黄色,浑浊,淋巴细胞%:9%,中性细胞:85%,间皮细胞%:6%,潘迪氏试验:阳性。氯117mmol/L,葡萄糖0.03mmol/L,脑脊液总蛋白2.28g/L,脑脊液培养及血培养均为大肠埃希氏菌。追问病史,患儿生后家属未予患儿脐部严格消毒,可能为其感染的诱因。 新生儿化脑发病率逐年提高,故有必要研究其发病特点并加以防范。本组化脑患儿多在生后1~2 周内发病,以足月儿为主。除部分民工在家旧法接生外,大部分化脑患儿是计划外生育,孕期无规律孕检,在私立或境外医院出生后即匆匆出院,产后护理不当所致,多有呼吸道、皮肤或脐部感染,多合并败血症。多为晚期新生儿,大部分是在产科出院回家多天后以发热为主要就诊原因入院的,多有嗜睡或激惹,1/3 患儿有黄疸加深、消退延迟,1 /3以上患儿有呕吐、拒奶。在临床工作中,医生要善于识别新生儿化脑的早期症状体征。新生儿期因颅缝和囟门的缓冲作用,使颅内压增高征不明显、缺乏脑膜刺激征,仅表现为前囟紧张或隆起,在本组患儿中占1 /2。新生儿由于颈肌发育差,颈强直少见。发热、不吃、不哭、不动可以是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但仅有败血症未合并化脑的患儿少有肌张力改变、前囟改变,故对发热新生儿神经方面体征要重点观察肌张力和前囟情况,如有惊厥、意识障碍已不是早期表现。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新生儿期血常规白细胞变化大,刚出生的新生儿白细胞可以明显升高。但患儿白细胞、CRP 不高也不能排除化脑的可能需动态观察。有条件者可查降钙素原。脑脊液是是诊断化脑的金标准,分患儿脑脊液处于临界状态,1 ~2 天后复查则改变典型,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腰穿时间早; ②之前曾使用抗生素; ③标本放置时间长。有研究表明脑脊液放置2 ~ 4 小时后白细胞数及葡萄糖明显下降。为提高诊断阳性率,争取在抗生素应用前进行脑脊液检查,标本要及时送检,高度怀疑者及时复查。新生儿腰穿较易损伤,血性脑脊液也应作细胞计数,如其白细胞与红细胞之比,明显高于当日患儿血常规白细胞与红细胞之比,则表明脑脊液中白细胞增高。脑脊液中糖下降为较敏感指标,不受损伤影响,并可参考当时血糖情况,如小于血糖50% 则有意义。红细胞可使蛋白升高,影响结果判断。新生儿腰穿率偏低,改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家属沟通,另一方面要提高腰穿成功率,一般建议用可用斜面较短而锐利的皮下注射针头或头皮针做腰穿针,充分的镇静也很重要。本组化脑患儿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是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对含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耐药性少,部分耐药菌仅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革兰阴性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多数对三代头孢敏感,部分产ESBL者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三代头孢中,头孢三嗪因其具有广谱、高效、半衰期长等优点,在化脑治疗中广泛应用,但黄疸的早期新生儿需注意,因其与胆红素竞争结合白蛋白,需防止胆红素脑病。碳青霉烯类中泰能有诱发抽搐可能,一般选择美平( 美罗培南) 或克倍宁。细菌培养至少需2 ~3 天,化脑

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20例临床分析

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20例临床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较常见。临床以发热、呕吐、头痛及精神改变等症状、脑膜刺激症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但因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及一岁以内的小儿临床症状不典型性,故不典型化脑日益增多。现将我院儿科于2007.3-2009.3这两年收治的20例不典型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20例患儿均1岁以内,男14例,女6例,前囟均未闭合,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在38.5℃~40℃之间,发热时间为2~10d不等,合并呕吐者3例,易惊者3例,2例病初有中耳炎病史,入院3天后前囟有隆起者3例,20例患儿均无抽搐、昏迷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入院前均在当地门诊给予口服或静点头孢类抗生素治疗。 2 辅助检查 血分析白细胞正常16例,增高4例,WBC10.0×109至20.0×109,入院3d后复查血分析白细胞有升高者8例,5例头颅CT示少量硬膜下积液,脑电图因年龄小不宜配合,仅2例查脑电图回报轻度异常,全部病例均于入院第3~5d行腰椎穿刺术,结果回报:外观无色透明液体,压力正常,蛋白定性(-)-(++),镜检WBC 20~200个/mm3不等,分类以多核为主,糖降低,蛋白定量正常或略高于正常,抗酸染色、涂片找菌均正常,仅3例培养出致病菌。 3 治疗 20例病人均按化脑给与罗氏芬加青霉素类联合抗感染,氟美松、甘露醇降颅压等治疗。症状迅速好转,10~14日内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有后遗症。

4 讨论 化脑是目前儿科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典型症状及诊断原则被儿科医生所熟知,故不易误诊,但由于基层广谱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导致不典型病例或化脑病程早期常被我们忽视。 对小婴儿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要想到化脑的可能性,特别是热程长达4-5d,体温达38℃以上者,更应高度怀疑。小婴儿化脑病初往往缺乏呕吐、抽搐及颈抵抗等症状体征,临床医生需更多关注患儿吃奶及精神状况,外周血白细胞不高不能作为除外化脑的依据,及时作腰穿检查是确诊化脑的必要手段。有时脑脊液不呈典型改变,甚至培养阴性,也不能除外早期化脑可能性。故对基层医院来说,腰穿虽不能作为一种常规检查来应用,但对不能以其他病因解释的发热,尤其对小婴儿,建议将腰穿考虑在内作为必要检查,这样才能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12 作者单位: 056000 河北省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在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脑膜 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细菌性脑膜炎的病死率较高,治疗后生存者中有不少患儿合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日新月异以及微生物学的惊人进展,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而获得了明显的进步。本文简要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近年来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1 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 1. 1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诊断: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升高,蛋白定量500 mg/L,糖一般低下,氯化物也随之降低。取脑脊液时,穿刺外伤致脑脊液红细胞数、白细胞增多,要对其校正,方法为:当脑脊液存有700×106/L红细胞,则白细胞总数为原有白细胞总数减去1×106/L白细胞。脑脊液涂片检查前,脑脊液需离心,取沉淀物作染色涂片检查,培养在抗生素应用前进行,否则阳性率极低。未经治疗的早期(2 d),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大部分为中性粒细胞,后期单核细胞明显增高。化脓性 脑膜炎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分为渗出、增殖及修复3期,不同 1/ 6

期相及其脑脊液细胞学的改变与细菌的毒性、患儿的自身抗病能力和抗生素的疗效等因素有关。对于部分治疗后的化脓性脑膜炎,单从细胞计数难以与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但脑脊液细胞学可以从细胞形态作出较可靠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①对流免疫电泳:该方法用已知抗体检测脑脊液中的抗原,可用作流脑、流感杆菌脑炎、肺炎链球菌脑炎快速诊断。②用荧光 素标记已知抗体,再加入脑脊液,再用荧光素显微镜观察抗原抗体反应,其法可快速作出诊断。③脑脊液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此种方法可较培养法能快速诊断出脑膜炎双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脑膜炎。④脑脊液16srRNA基因检测:基因检测较培养法有高度保守性及灵敏性,只要有细菌存在,均可通过基因检测法而检测出。⑤脑脊液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TNF-α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能激活T细胞和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TNF-α是炎症反应过程中最早出现并且最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TNF-α往往明显增高。⑥脑脊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及IGF-结合蛋白-3(IGFBP-3)。化脓性脑膜炎时,由于缺氧、缺血等刺激,可促使脑内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合成和分泌IGF-Ⅱ及IGFBP-3,使其浓度明显增高,亦可作为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参考指标。脑脊液中IGF浓度明显升高时,可促进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故而脑脊液中葡萄糖降低。⑦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⑧脑脊 2/ 6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一概述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又称脑膜炎,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脑及脊髓表面可轻度受累,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同时存在。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颅内感染,尽管抗生素的研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至今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病残率仍然较高。 二病因 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其 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三临床表现 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成人与儿童急性期常表现为发热剧烈头痛、呕吐、全身抽搐、意识障碍或颈项强直等。 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新生儿与婴儿常有高热、易激惹、嗜睡、呼吸困难、黄疸等,进而可有抽搐、角弓反张及呼吸暂停等。新生儿病前可有早产、产伤或产前母亲感染史。体检早期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发硬,克尼格征阳性、布鲁金斯征阳性,但婴幼儿颈强直常不明显,常表现为前囟饱满,角弓反张。

肺炎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在早期出现局部脑体征,表现为持续性脑局部损害和难以控制的痫性发作,病程稍晚可有脑神经障碍,以眼球运动障碍多见,在肺炎球菌脑膜炎的患者中发生率最高。另外可有意识障碍及眼底水肿,由于颅内压增高有时可致脑疝形成。在脑膜炎流行期间,如病程进展快,起病时伴有皮肤黏膜淤点或淤斑,并迅速扩大,且发生休克,应考虑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 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占优势。 (2)脑脊液脑脊液浑浊,细胞数可达10×106/l以上,多形核白细胞占优势, 蛋白质升高,糖及氯化物明显降低。抗菌治疗前,脑脊液涂片染色镜检,约半数病人的白细胞内可见致病细菌。 (3)细菌培养在抗菌药物治疗前取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可资确诊和帮助选择抗菌药。但需时较长,不能及时得到结果。 (4)快速病原菌检测①免疫荧光试验。以经荧光素标记的已知抗体检测脑脊液,可快速检出致病菌,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佳。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可用已知抗体检出待定抗原(致病菌),特异性及敏感性均好。③对流免疫电泳。用已知抗体检测脑脊液中致病菌的某些可溶性抗原。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

化脓性脑膜炎诊疗常规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以下简称化脑)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随诊断治疗水平不断发展,本病预后已有明显改善,但病死率仍在5%一15%间,约1/3幸存者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6月以下幼婴患本病预后更为严重。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90%的化脑为5岁以下小儿,1岁以下是患病高峰,流感杆菌化脑较集中在3月-3岁小儿。一年四季均有化脑发生,但肺炎链球菌冬春季多见,而脑膜炎球菌和流感杆菌分别以春、秋季发病多。大多急性起病。部分患儿病前有数日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 典型临床表现可简单概括为三个方面: (1)感染中毒及急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包括发热、烦躁不安和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随病情加重,患儿逐渐从神萎、嗜睡、昏睡、昏迷到深度昏迷。30%以上患儿有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瘀癍、瘀点和休克。 (2)颅内压增高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婴儿则有前囟饱满与张力增高、头围增大等。合并脑疝时,则有呼吸不规则、突然意识障碍加重或瞳孔不等大等征兆。 (3)脑膜刺激征:以颈强直最常见,其他如Kem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年龄小于3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脑表现多不典型,主要差异在:①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颅压增高表现可不明显。幼婴不会诉头痛,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开裂;③惊厥可不典型,如仅见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各种不显性发作;④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与婴儿肌肉不发达,肌力弱和反应低下有关。 二、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参见表16-2。典型病例表现为压力增高,外观混浊似米汤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1000/mm3,但有20%的病例可能在250/mm3以下,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常有明显降低,蛋白显著增高。确认致病菌对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涂片革兰染色检查致病菌简便易行,检出阳性率甚至较细菌培养高。细菌培养阳性者应送药物敏感试验。以乳胶颗粒凝集法为基础的多种免疫学方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摘要】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诊断,导致延误治疗时机,遗 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近来年,脑脊液中的其它指标、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RI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应用中有了新的进展。本文主要综述新生 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16srRNA基因,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化脑幸存者中10%~20%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听 力丧失等,因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1]。 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是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的关键,寻找新的敏感指标 成为新的研究方向,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1.脑脊液指标 1.1脑脊液酶学指标 在健康人体内,脑脊液中LDH、AST等含量很少,当脑膜组织发生病变时,神经细胞释放酶增加,但脑脊液清除率没有随之增加,反而降低,所以AST释放 进入脑脊液。CRP属于分泌性蛋白质,当机体发生感染时,CRP在炎性细胞因子 刺激下合成,然后在感染部位结合,调动补体及各种免疫细胞,清除外来病原体,所以CRP水平升高可作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及判断治疗效果与预后的重要指标。宋 文奇[2]对95例拟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进行检测发现,脑脊液AST、LDH、CRP水平有助于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尤以LDH+CRP联合检测具有 较大临床意义。同时,重度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上述指标均高于中度、轻度 患儿。 1.2 脑脊液TNF TNF-α基因由巨噬细胞产生,与慢性乙肝、胰岛素抵抗等多种疾病的易感性相关。多项研究表明TNF-α水平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会明显升高,TNF-α 水平检 测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诊断有确切价值[3]。 1.3 脑脊液乳酸水平 乳酸为葡萄糖无氧酵解的最终产物,脑脊液乳酸含量能够反映中枢神经系 统糖无氧酵解情况,并且不受血乳酸水平的影响。近来国外一些实验发现脑脊液 乳酸可作为诊断儿童及成人化脓性脑膜炎的一个重要指标。 1.4 脑脊液NSE 多项研究证实缺氧性脑损伤、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流脑等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或感染均表现出脑脊液NSE和(或)外周血NSE水平的显著升高,治疗后患 者NSE水平显著降低,提示脑脊液中NSE含量的变化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 有辅助价值。 2.血清学指标 出生后第三天起,新生儿PCT 正常参考值同成人,多数研究发现,当患者发 生严重细菌感染,体内的降钙素原水平会在2~3h 后逐步升高,用于细菌感染疾病早 期诊断有较高的价值。有研究发现,降钙素原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后期 随着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步降至正常水平,因此,该指标还可用于病情评估以 及预后判断[4]。张嵘[5]的临床的试验发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血清PCT含量明显升高,且检测血中PCT的早期变化可鉴别细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减少了 抗生素的滥用。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综述)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分析(综述) 周洁;王新华;许建文 【摘要】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是危及新生儿生命的常见疾病,多继发于新生儿败血症,约有1/4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会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由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尤其是早产儿的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常常在发病后较长时间出现颅内压增高征,因此其早期诊断难度较大,进而增加了患儿的死亡风险和后遗症几率。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加以总结分析,对于及早明确诊断和进行干预治疗,减少失聪、癫痫、脑积水等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is a life-threatening neonatal common diseases, mostly secondary to neonatal sepsis, neonatal sepsis, about 1/4 will suppurative meningitis. Because of purulent meningitis in children, especially i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reterm child does not have the typical, there are often signs of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after the onset of a long time, and therefore a greater difficulty of early diagnosis, thus increasing the risk of death in children and sequelae chanc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be analyzed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to reduce deafness, epilepsy, hydrocephalus and other sequelae has a crucial role.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from many angles 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neonatal purulent meningitis were analyzed. 【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15)00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化脓性脑膜炎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化脓性脑膜炎 【概述】 化脓性脑膜炎也称细菌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是婴幼儿时期较为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 (一)病原菌 常见的病原菌有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新生儿化脑的常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B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婴幼儿多为B型溶血性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以奈瑟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多见。B型噬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好发于春、秋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常缺乏明显的季节特点。 (二)病理与病理生理 脑组织表而、脑池及蛛网膜下腔、脊髓表面可见炎性渗出物。病变极期伴有浅表皮层肿胀,脑实质受累,病程的第2-3周,可见软脑膜纤维化。细菌侵及脉络丛或室管膜可见脑室炎。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脑梗死。常见脑水肿和颅压高,重者甚至脑疝。 感染至脑膜炎一般经过以下四个过程:①上呼吸道或皮

肤等处的化脓菌感染;②致病菌由局部感染灶入血(即菌血症或败血症);③致病菌经血循环波及脑膜;④致病菌的繁殖引起脑膜和脑组织的炎症病变。少数可经头面部软组织感染、鼻窦炎、中耳炎、皮毛窦感染、颅底骨折或脑脊膜膨出继发感染等。 【临床表现】 (一)起病与病程 1.急骤起病,见于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的暴发型,迅速出现休克、皮肤紫癜或瘀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中枢神经系统症候,可在24小时内死亡。 2.急性起病,多数化脑的起病方式,常见于流感杆菌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可见于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的普通型。 3.隐匿起病:多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化脑,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体温不升、呼吸节律不整、心率减慢、拒乳、黄疸加重等非特异性症状,前囟张力增高,易延误诊治。(二)非特异性全身症候 常见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出血或紫癜等。小婴儿化脑早期可出现易激惹、烦躁哭闹、眼神呆滞等。(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1. 脑膜刺激征:包括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 征等。婴幼儿可不典型。 2. 颅内压增高:头痛和喷射性呕吐。可伴血压增高、心

2016年最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016年版) 一、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ICD编码 G0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感染高危因素。 2.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嗜睡、喂养困难、体温不稳定、呼吸暂停、呕吐、腹胀和腹泻等。 3.神经系统表现:易激惹、惊厥、前囟饱满、颅缝增宽、肌张力改变、昏迷等。 4.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浑浊,足月儿白细胞数>32×106/L(日龄<1周)或>10×106/L(日龄>1周),早产儿白细胞数>29×106/L,糖降低,蛋白增高。 5.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CT、MRI、B超可协助诊断,并发现脑脓肿、脑积水、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抗生素治疗:选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2.对症治疗:控制惊厥,降低颅内压。

3.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稳和能量供给。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 (五)进入标准路径。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ICD编码 G00.902)。 2.当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PCT、CRP; (3)血生化全套; (4)血气分析; (5)血培养及药敏; (6)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 (7)胸片; (8)头颅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头颅MRI; (2)脑电图; (3)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检查。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抗生素治疗:选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美罗培南、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根据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2.对症支持治疗: (1)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为20 mg/kg, 静脉缓慢注射或肌注,负荷量最大可达30 mg/kg,12 h后予维持量5 mg/ kg/d, 一般用到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停药。 (2)降低颅内压:甘露醇、呋塞米。 (3)支持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能量供给。 (八)出院标准。 症状体征消失,至少连续2次脑脊液检查恢复正常。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治疗过程中出现脑积水、脑室管膜炎、脑脓肿、硬膜下积液等并发症时应当及时退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路径。 二、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ICD编码 G00.902)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游芳;魏丽华;任雪云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 【年(卷),期】2022(12)17 【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112例确诊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数据,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期新生儿组(n=54)和晚期新生儿组(n=58),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母孕期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早期新生儿组出生体重、胎龄低于晚期新生儿组,母亲孕晚期感染及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晚期新生儿组,脑脊液蛋白明显高于晚期新生儿组(P<0.05)。早期新生儿组临床多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呼吸困难、吃奶差,晚期新生儿组临床表现以发热多见,降钙素原明显高于早期新生儿组(P<0.05)。两组患儿其他化验指标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脑脊液糖、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常合并孕晚期感染或胎膜早破,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合并感染高危因素、高度怀疑颅内感染的患儿应积极完善脑脊液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总页数】4页(P107-110) 【作者】游芳;魏丽华;任雪云 【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 【相关文献】 1.早发型、晚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2.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3.71例小婴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早发型和晚发型临床分析 4.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分析 5.早发型及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研究报告

化脓性脑膜炎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化脓性脑膜炎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外科,脑外科 病症体征:皮肤瘀点,吞咽困难,食欲不振 疾病介绍: 什么是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是怎么回事? 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是严重的颅内感染之一,常与化脓性脑炎或脑脓肿同时存在,小儿,尤其是婴幼儿常见,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及流行性感冒嗜血杆菌B型,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等,脑膜炎双球菌最常侵犯儿童,但成人亦可发病,流感杆菌脑膜炎好发于 6岁以下幼儿,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好发于老年人及婴幼儿 大肠杆菌是新生儿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往往继发于腰椎穿刺,神经外科手术后,自使用抗生素以来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者最多见,可以发生流行,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症状体征: 化脓性脑膜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化脓性脑膜炎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 各种细菌所致化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仿,可归纳为感染、颅压增高及脑膜刺激症状。其临床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儿的年龄。年长儿与成人的临床表现相似。婴幼儿症状一般较隐匿或不典型。 儿童时期化脑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等症状。起病时神志一般清醒,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谵妄、惊厥和昏迷。严重者在24小时内即出现惊厥、昏迷,体检可见患儿意识障碍、谵妄或昏迷、颈强直、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如未及时治疗,颈强直加重头后仰、背肌僵硬甚至角弓反张。当有呼吸节律不整及异常呼吸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症状,并伴瞳孔改变时,提示脑水肿严重已引起脑疝。疱疹多见于流脑后期,但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亦偶可发生。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男性,4个月,反复发热伴呕吐13天 患儿于13天前无明显原因发热达39℃,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吐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惊厥,曾验血WBC14×109/L,中性81%,住院按“上感”治疗好转出院,但于2天前又发热达39℃以上,伴哭闹,易激惹,呕吐2次,以“发热呕吐”待查收入院。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2天来精神萎靡,二便正常,吃奶稍差。既往体健,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生后母乳喂养。 查体:T38.4℃,P140次/分,R44次/分,Bp 80/65mmHg,体重7.8kg,身长66cm,头围41.5cm,神清,精神差,易激惹,前囟0.8?0.8cm2,张力稍高,眼神欠灵活,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稍有抵抗,心率140次/分,律齐,肺及腹部无异常,克氏征(+),巴氏征(-) 化验:血Hb:112g/L, WBC:29.6×109/L,分叶77%,淋巴20%,单核3%,pelt:150×109/L,大便常规(-),腰穿:滴速62滴/分,血性微混浊,常规:细胞总数:5760×106/L,白细胞数:360×106/L,多形核:86%,生化:糖:2.5mmol/L, 蛋白:1.3g/L,氯化物:110mmo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球菌性可能性大) (二)诊断依据 1.起病较急,先有咳嗽和呕吐等上感和消化道症状,主要有高热、易激惹。 2.查体:精神稍差,易激惹,前囟张力高,颈有抵抗,克氏征(+)抬高小腿伸膝关节受阻或疼痛 3.脑脊液化验符合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腰穿颅压增高,血WBC数和中性比例增高 二、鉴别诊断: 1.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1000×10∧6/ L,糖及氯化物一般正常或稍低,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2.结核性脑膜炎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往往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明显,病原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通常隐匿起病,病程迁延,脑神经尤其是视神经受累常见,脑脊液白细胞通常低于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出隐球菌抗原。 4.Mollaret脑膜炎 三、进一步检查: 1.脑脊液涂片,培养找病原体+药敏试验 2.血培养、PPD、血生化

2022年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辅导化脓性脑膜炎病历分析

2022年临床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辅导:化脓性脑 膜炎病历分析 男性,4个月,反复发热伴呕吐13天 患儿于13天前无明显缘由发热达39℃,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吐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惊厥,曾验血WBC14×109/L,中性81%,住院按“上感”治疗好转出院,但于2天前又发热达39℃以上,伴哭闹,易激惹,呕吐2次,以“发热呕吐”待查收入院。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2天来精神萎靡,二便正常,吃奶稍差。既往体健,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生后母乳喂养。 查体:T38.4℃,P140次/分,R44次/分,Bp 80/65mmHg,体重7.8kg,身长66cm,头围41.5cm,神清,精神差,易激惹,前囟0.8×0.8cm2,张力稍高,眼神欠敏捷,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稍有反抗,心率140次/分,律齐,肺及腹部无特别,克氏征(+),巴氏征(-) 化验:血Hb:112g/L, WBC:29.6×109/L,分叶77%,淋巴20%,单核3%,plt:150×109/L,大便常规(-),腰穿:滴速62滴/分,血性微混浊,常规:细胞总数:5760×106/L,白细胞数:360×106/L,多形核:86%,生化:糖:2.5 mmol/L,蛋白:1.3g/L,氯化物:110mmo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球菌性可能性大) (二)诊断依据 1.起病较急,先有咳嗽和呕吐等上感和消化道病症,主要有高热、易激惹。 2.查体:精神稍差,易激惹,前囟张力高,颈有反抗,克氏征(+) 3.脑脊液化验符合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腰穿颅压增高,血WBC数和中性比例增高 二、鉴别诊断 1.病毒性脑膜炎 2.结核性脑膜炎 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4.Mollaret脑膜炎 三、进一步检查 1.脑脊液涂片,培育找病原体+药敏试验 1分 2.血培育、PPD、血生化 3.X线胸片 4.脑CT留意硬膜下积脓 四、治疗原则 1.抗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

MRI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评估价值

MRI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评估价值 目的客观评估MRI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23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患儿的MRI 资料,以脑脊液、血常规、病原学检验及临床随诊结果作为确诊结果,将MRI 诊断结果与确诊进行对比,评估MRI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MRI诊断总准确率为95.65%;MRI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正相关性,08mg/L;脑脊液常规检查细胞数>20×106/L,生化检查结果蛋白>1.5g/L,葡萄糖值<2.2mmol/L,或者脑脊液培养化验呈阳性。 1.2.2 检查方法 临床检查方法,全部患儿入院后即行CRP、血常规、血液细菌培养化验,并于48h内行腰穿脑脊液化验。 MRI检查,于入院后即行MRI检查,于确诊后的72h内完成MRI诊断。全部患儿均于检查前30min给予1ml/kg 的5%水合氯醛灌肠,待患儿安静入睡后开始检查。使用磁共振诊断仪,以FFE序列完成T1加权(T1WI),TR为389ms,TE为15ms;以TSE完成T2加权(T2WI),TR为3035ms,TE为100ms;DWI (弥散加权成像)使用回波平面成像法,TR为2144ms,TE为56ms,EPI因子为57。 1.2.3 评估方法 以临床检验结果及后期临床治疗结果为确诊结果,将MRI诊断结果与确诊进行对比,评估MRI诊断价值。 1.2.4 统计学方法 对比采取直线相关与回归检验,以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