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1.宗教观观念的内容

各种宗教都有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了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它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宗教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基础性的作用。各种宗教观念无论在内容上有何区别,必须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宗教观念一旦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超出了个人的体验,具有社会意义,就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成了宗教传道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宗教的信条、教义、教理都是不同的,但既然是宗教,就有共同的东西,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灵魂观:

灵魂观是宗教最重要最直接的观念,形灭灵魂不灭的观念几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个宗教中。“灵魂”观点是整个宗教的发端,是全部宗教的核心问题。

1.“灵魂不灭,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是基督教的核心。

2.伊斯兰教也大体相同。

3早期佛教不讲灵魂不灭,但是讲“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其结果则是承认了灵魂的存在,并且以灵魂作为因果轮回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神不灭”则成为中国佛教的坚定信仰。

不相信灵魂存在宗教是不存在的,因此宗教与迷信是分不开的。

(二)神灵观:

1.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观念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但在宗教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人是宗教信仰和崇拜的主体,神是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没有神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样宗教就无从谈起。所谓无神的宗教是不存在的。如果某个宗教宣扬自己没有神灵,那他就不是货真价实的宗教。

2.关于人与神的关系。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并不全面。原始民族信仰崇拜的神并未“人格化”。所以,神的人格化并不限于同形,更重要的神与人“同性”。这就是说神与人在思想、情感、意欲方面与人有相同或相似的性格,从这一点上讲,可以说一切宗教崇拜的对象都是与人“同性”的。无论是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还是伊斯兰教无任何具体形象的真主,他们在其崇拜者的心中,都是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意欲,都是按照人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的。一切宗教的神圣对象性能,本质上都是人性,只不过这种人性,在神圣对象身上被进一步神圣化了而已。这样来讲,人格化的神,实质是人性的神格化。

3.总之,一切宗教中神的神性就是人的人性,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灵观念之所以产生,是人通过想象力把人的人性和本质异化或对象化为一个神圣对象的结果。因此,宗教中的这种神灵、创始祖或上帝,所有的一切都并没有客观

存在,本质上都是人创造的,是幻想的产物。人性的神格化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三)神性观:

所谓神性观可以理解为神的能力,能量或神的意志等等。神性也是人的特性的异化。

人的特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总是按照人的属性和特征去构造神灵的神性,人的所有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是按照任自己支配和操纵自然社会和人间社会的可能和需要,去设想神灵所拥有的权利。人类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其对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对自己能操纵和支配的事物,人们就往往认为其符合了人的意志。自然而然的把人的意志和能力异化为天意和神意,以为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是按照神意和天命运作的。

在宗教看来,神是以自己的意志和力量来支配人间生活的,这种支配和操纵就是神的神性的根本。

2.宗教的发展的阶段

文艺复兴时候的学者其一般把宗教历史分为三个阶段:拜物教时期——多神教时期——一神教时期,进化论的分类方法影响较大,后来黑格尔的宗教分类方法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而唯物主义认为,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观念作为幻想,它反映的问题自然是虚构的,但它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不可能产生于刚刚从类人猿变成的早期人类。人类学家认为,原始人的墓葬按一定方式埋葬,一方面表现他们的眷恋之情和畏惧之心,说明人们之间已经结成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形成了氏族制度,另一方面表现了原始人已经有了某种灵魂不死和死后生活的遐想。

(一)原始社会的宗教崇拜:

1.原始社会早期的宗教崇拜形式主要是图腾崇拜和女始祖崇拜。

(1)图腾意为“他的亲族”,来源于美洲印第安人的方言,认为每种氏族都是起源于某一种动植物或自然现象的,这些动植物或自然现象是他们的祖先,被视为亲属(不杀食)。同一图腾的人不通婚。他们相信图腾祖先是他们的保护者,同时认为图腾的兴衰象征着他们氏族的兴衰。所以他们要保护他们的图腾。

(2)女始祖崇拜实际上图腾崇拜的一个发展形势,是生产力进行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进入氏族社会以后,原始人支配自然地能力提高,妇女地位提高,子女为母亲所生这一现象为当时人们共睹。于是,人们便幻想出始祖与图腾接触或感应而繁衍人类的情况,从而打败了图腾崇拜时期,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观念,使

人与自然有了区别,提高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地一大进步。女始祖崇拜是介于图腾崇拜之间的,常表现为半人半兽,或亦人亦兽。这就和图腾崇拜中图腾祖先的形象基本相同,严格来讲,女始祖崇拜还是属于图腾崇拜的范畴,是对自然和人自身结合的崇拜,只不过是人的崇拜比重加重了。

2.对自然精灵的崇拜和祖先灵魂的崇拜。

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出现了农业、畜牧业,特别是农业起到了决定作用,人类学会制作陶器、纺织等,支配自然地能力大大提高。定居的出现有利于私有财产的保存、专制制度的建立。人类支配自然地能力大大提高,增强了人的自主感和优越感,人类开始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并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的事物区别开来,于是出现了对自然精灵的崇拜和祖先灵魂的崇拜。在母系氏族社会,妇女不仅在经济上占重要地位,而且也是血缘关系的纽带。所以女性族长成为氏族单位的维系者,生前受到从尊重,死后他们的灵魂也被认为是本氏族的保护神,这样就出现了早期的祖先崇拜——女性祖先崇拜。同女始祖崇拜是不同的,女始祖崇拜从严格意义上讲还是一种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结合在一块;而女性祖先崇拜是对独立的人的崇拜。在女性祖先崇拜的同时,还存在灵物崇拜、魔力崇拜等各种崇拜,但总体上说,这个时期的崇拜分为两大类:女性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随着进入到父系氏族社会,又出现了男性祖先崇拜。以父权制为主体的氏族制度反映到宗教观念上,首先是对男性生殖器“祖”的崇拜,“祖”是男性祖先崇拜的前提和思想基础。在某些地方也存在男性崇拜和女阴崇拜的结合。男性祖先崇拜是父权制在宗教观念上赤裸裸的反应,男性祖先崇拜赋予了男性不可一世的超自然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重要的宗教崇拜形式之一。

3.天神崇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私有财产,出现了等级,这种人际关系的变化反应到宗教观念上来,生前的地位决定死后的地位。统治者,特别是统治集团的最高代表往往通过祭天等活动说他自己是“受命于天”,把自己说成是“天子”,于是天神崇拜就出现了。天神崇拜的出现应该是在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盛行于阶级社会。“天子”实际上反应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结合。

(二)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原来的氏族宗教变为了国家宗教及国家上层建筑的一部

分。

1.国家崇奉的主要神灵与统治国家的君主肯定有密切的关系。如常说的“王权神授”就是这个意思。此时的国家神往往是祖先神或是有祖先神发展而来。国王将

自己成为“天子”或是“神的后代”。

2.社会上形成了专门侍奉神灵的祭祀和巫祝阶层,他们享有宗教特权,如印度婆罗门。在某些地方,君主就是主祭,君权和神权结合在一起。

3.阶级社会的国家宗教虽然具有明确的阶级实质,成了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工具。但是作为国家体制的一部分,它强制全体公民新教,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国家宗教具有种族宗教或民族宗教的特征。

古代宗教国家的例子:古代印度的印度教、古代伊朗的琐罗亚士德教、古代希伯来宗教和犹太教等等。

(三)氏族宗教和国家宗教之后又出现了世界性的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

教。它们具有超种族,超国家的共同特点。

1.氏族宗教充其量不过影响了一个(原始氏族)部落,国家宗教也不过影响了

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世界宗教已经跨越了血缘的关卡和国家的界限,在不同种族、肤色、语言和国度中找到自己的信众。佛教中的佛、伊斯兰教中的真主、基督教的上帝不再是某一个特定种族或国家所专有的崇拜对象。

2.世界宗教的形成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包括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从根

本上讲,这些宗教从一创立开始就放弃了以前宗教的狭隘性。从宗教观念方面讲,基督教中的上帝不再是犹太人的“父”或“主”。伊斯兰教的真主安拉也不单是古代阿拉伯人的“主”。佛教更是为一切“觉悟者”打开了大门,宣称自己可以“普渡众生”。所谓这些观念都是吸引一切人的,这些观念为不同肤色、语言、种族的民族所接受。

3.一种宗教走向世界,总是借助世界帝国的军事政治力量。基督教在地中海沿

岸广泛传播,并向欧洲传播,最终走向全世界,与罗马帝国以及欧洲列强对世界各地的殖民扩张分不开。而伊斯兰教的真主权威也是随着哈里发帝国的军事扩张而走向全世界。至于佛教,也是由于孔雀王朝、贵霜王朝以及中国隋唐王朝对于佛教的支持,进而走向世界。

3.原始佛教的基本内容:

“初转法轮”指早期佛教的基本内容,指释迦摩尼最初的说法。不论是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等宗派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的。它分为:“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

(一)“四谛”:“谛”有“正义之意”。

1.苦谛:说人生如苦海,苦的内容有七种: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2.集谛:佛教中也称“因谛”。这是说苦产生的原因。苦是由人的烦恼而造业,

由造业而得到苦的果报。

3.灭谛:解脱痛苦的可能。

4.道谛:灭苦的方法。

(二)“十二因缘”:由“四谛”得出“苦由集起”。即苦的产生是有原因的。这就是佛教所讲的“缘起”。佛教所有的教义都可以说是从“缘起论”产生的。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是一种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这种关系和条件,就不可能产生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若此有则彼有,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生则彼生,若此灭则彼灭。”佛教所讲的“十二因缘”就是这个理论,即“诸法由因缘而起”。

1. 无明:没有智慧,正由于没有智慧而产生了贪欲、瞋恨、愚痴这“三毒心”,使人心里迷惑。

2.行:即业行。因为有无明的迷惑而使人执“法有我有”,起惑造业。

3.识:由于过去世所造的业力,今世感受果报,妄念生起,进入母胎。

4.名色:即身心。人入胎之后,胎儿的身心状态。

5.六入:胎儿在母亲体内的生长过程。生长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感

觉器官。佛教中又称为“六根”。

6.触:胎儿出胎之后,“六根”就要与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

接触。

7.受:在“六根”接触“六尘”之后,就会有感知,之后就会知苦知乐。产生

思量分别,对所触之境就会有快乐与不乐之分等等。

8.爱:产生思量分别之后,对称意的东西会产生爱。这样,一个人就会产生“厌

苦欣乐之心”,人就会贪财、贪食、贪睡、贪色、求名,这就是佛教所讲的“五欲”。

9.取:既爱就取。对其贪爱的东西产生取着心,这样则贪得无厌。

10.有:取来则有。对于所爱之境,将其取来,不爱之境,将其舍去。因此,又

做出了种种恶业,又要导致未来世的生死轮回。

11.生:由于今生早了种种恶业,导致未来世的生死之果,又得生,又要接受来

世的色、爱、想、行、识,即“五蕴之身”。

12.老死:接受了“五蕴之身”之后,将来又要经历衰老、死亡。

“十二因缘”说明了人生的由来和生命的流转过程。从前生、今生到后生之间的因果关系。佛教将这种因果关系称作“三世两重因果”。宣传“十二因缘”

的目的是为了要人们明白“四谛”中的“苦谛”“集谛”的内容,即人生是苦海,苦是由“无明”到“老死”这三世因果而来。

(三)“八正道”:既然人生一切皆苦,而且知晓苦的由来,就应该设法断绝苦海的根源,断绝苦海的方法即为“八正道”。

1.正见:正确的见解,以“三法印”为标准。“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

无我,涅槃寂静”。即事事无常,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不存在,人要追求涅槃寂静的境界。

2.正思维:以正见为基础来思虑“正见”的内容,即“正确的思维”。

3.正语:有了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维,要用语言表达,一个人不得对人妄言

欺骗、呓语淫词、恶口辱骂,而要善言劝勉、爱语安慰等等。

4.正业:人要从事正当的事业,不得从事杀生、偷盗、淫乱等等恶业。

5.正命:要用正当的谋生方式,不得以骗术及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不义之财。

6.正精进:一个人应该时时鞭策自己,努力修道。“恶之尚未断者,立即求其断。

善之尚未修者,立即求其修。未起之恶不令起,已修之善令增长。”

7.正念:人要有正确的修行方法,要经常摄心制心,时时约束自己的行为,使

自己的心专注一境。使用“禅观”的方法,使自己心注一境。

8.正定:遵守之前所说的修炼,有了正确的意念才能达到“入定”,就能达涅槃

解脱的境界。这就是“正定”。

佛教的“八正道”实质上讲出家人的修行方法,之后演化为“六度”,即布施、持戒、精进、智慧、禅定、忍辱,即佛教修行的六种方法。后来又精炼为戒、定、慧,即佛教所说的“三学”,也就是“三无漏之学”。

名词解释:

9.印度教解脱的宗教步骤:行为之道,虔信之道,智慧之道

10.原人歌:把原人作为宇宙的本体,主要说印度社会的各个阶级是产生于原人

身体的各个部分。原人的口——婆罗门,两臂——刹帝利,腿——吠舍,脚——首陀罗。

11.“不净观”:看到好的东西就喜欢。

12.三学:三无漏之学,戒(持戒),定(禅定),慧,(学习佛教的思想内容)。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 1.宗教观观念的内容 各种宗教都有说明其信仰的观念,甚至形成了一套论证其信仰的观念体系。它是宗教组织借以建立宗教信仰体制的骨架,对整个宗教体系的构成起基础性的作用。各种宗教观念无论在内容上有何区别,必须用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宗教观念一旦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超出了个人的体验,具有社会意义,就成了一种社会文化形式,成了宗教传道的工具。各种各样的宗教的信条、教义、教理都是不同的,但既然是宗教,就有共同的东西,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一)灵魂观: 灵魂观是宗教最重要最直接的观念,形灭灵魂不灭的观念几乎广泛流行于世界各个宗教中。“灵魂”观点是整个宗教的发端,是全部宗教的核心问题。 1.“灵魂不灭,上帝存在,意志自由”是基督教的核心。 2.伊斯兰教也大体相同。 3早期佛教不讲灵魂不灭,但是讲“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其结果则是承认了灵魂的存在,并且以灵魂作为因果轮回的主体。佛教传入中国,灵魂观念进一步发展,“神不灭”则成为中国佛教的坚定信仰。 不相信灵魂存在宗教是不存在的,因此宗教与迷信是分不开的。 (二)神灵观: 1.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宗教观念的内容归根结底是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但在宗教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表现为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人是宗教信仰和崇拜的主体,神是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没有神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这样宗教就无从谈起。所谓无神的宗教是不存在的。如果某个宗教宣扬自己没有神灵,那他就不是货真价实的宗教。 2.关于人与神的关系。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并不全面。原始民族信仰崇拜的神并未“人格化”。所以,神的人格化并不限于同形,更重要的神与人“同性”。这就是说神与人在思想、情感、意欲方面与人有相同或相似的性格,从这一点上讲,可以说一切宗教崇拜的对象都是与人“同性”的。无论是氏族社会的图腾崇拜还是伊斯兰教无任何具体形象的真主,他们在其崇拜者的心中,都是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情感和意欲,都是按照人的行为方式进行活动的。一切宗教的神圣对象性能,本质上都是人性,只不过这种人性,在神圣对象身上被进一步神圣化了而已。这样来讲,人格化的神,实质是人性的神格化。 3.总之,一切宗教中神的神性就是人的人性,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神灵观念之所以产生,是人通过想象力把人的人性和本质异化或对象化为一个神圣对象的结果。因此,宗教中的这种神灵、创始祖或上帝,所有的一切都并没有客观

语言学概论中文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语言学?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研究潜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宗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世界宗教的基本知识。 2. 对宗教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和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和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清楚分析问题,具有较高宗教学知识素养和文字论述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名词、概念、人物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给出简要的解释。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宗教学名词5个,每个名词6分,总分30分。 II. 简答题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需回答3道简答题,每题20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宗教学理论和宗教思想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和个人的见解,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

该部分共有2道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宗教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它是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低级动物的根本特征。 言语:是个人对语言运用的行为和结果。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又称现代语言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看法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他首先区别了语言和言语。其次,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三,他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观点,建立了生成语言学。他认为,人脑有一种天赋的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它会加以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利用这套系统生成新的句子。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 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就是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主要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这里的语言指的是“人类语言”,或称“自然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动物语言”、“人工语言”等。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本体,但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又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语言,其他同语言相关的领域,也是语言学关心、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 2.语言学的任务 古代,书面语成了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只是给古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就是所谓传统的语文学。在我国,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自从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以来,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发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历史专业任选课。本课程大纲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原则,结合宗教学前沿科研成果,使本课程讲授能帮助学生了解宗教学的一般原理;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及我国的宗教政策。(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和要素,以及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能够使学生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进而能科学地认识宗教的特性、本质和规律,掌握宗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宗教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的本质要素以及宗教的类型,以及对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起源、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内容。重点阐释宗教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宗教学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 (四)教学时数:36课时 (五)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安排一、二次课堂讨论。 (六)选用教材: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二、本文 第一讲宗教学概述 教学要点: 什么是宗教学;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宗教学的分支学科。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宗教学。(1) 第二节宗教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1) 第三节宗教学的理论与方法。(1) 第四节宗教学的分支学科。(1) 第二讲宗教的本质、要素及类型 教学要点: 宗教概念的界定;宗教的本质;宗教的基本要素;宗教的分类。 教学时数: 7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宗教概念的界定。(1) 第二节宗教的本质。(1) 第三节宗教的基本要素。(4)

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 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 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 ①.文化遗留物说。(英国文化进化学派) ②.精神文化说。(英国民俗学会) ③.民间文学说。(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 ④.传统文化说。(西方普遍流行) 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 (1)物质民俗: 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

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 1 / 36 1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 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精神民俗。 (4)语言民俗: 是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它包括两大部分: 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二、民俗学的性质与任务 1、【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 民俗学是一门帮助人们认识历史与文化、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文科学。

语言学概论课堂试题答案整理

绪论及语言本质 1.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2.“语言学概论”课程容在语言学学科分类中,属于理论语言学。 3.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4.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5.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走出传统语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6.传统语文学一般主要指古代印度、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三个地方的语文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通常叫小学。 7.语言系统的两种基本关系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它们是打开语言的两把钥匙。 8.1786年,英国的威廉琼斯在皇家亚洲学会宣读的论文《三周年演说》中指出有共同的结构特点。为了纪念这一新发现,这一年被认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诞生的一年。 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丹麦的拉斯克、德国的葆朴和格里木。 10.语言的分类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按照语言的(结构/形态)特点分类;第二,按照语言的(亲属/来源)关系分类。 11.著名语言学家瑞士的索绪尔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12.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他的代表著作是《语言论》。 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他被称为“标准理论”的著作是《句法理论问题》。 14.根据语言的结构或者形态特点,一般把语言分为孤立语(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编插语)四种。 1.人类语言和动物的交际方式有着根本区别。 2.什么样的声音与什么样的意义相结合,取决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这里的“约定俗成”的容既有任意性,也有强制性。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宗教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 二、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三、适用专业:历史学 四、开课班级:16级历史教育班, 五、学分:3分 六、总学时:45学时 七、基本教材:赖永海著:《宗教学概论》,人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八、课程简介: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宗教无论就时间的绵延或空间的广袤来看,都是人类社会的首要特征。宗教在人类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美好前景,但人类在认识自我及协调人际关系上并没有真正成熟,宗教在这些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宗教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介绍宗教学基本理论和宗教基本知识,包括宗

教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宗教的本质与特征、宗教的要素与类型、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宗教与文化已经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等内容。 九、教学目的: 宗教学概论这门课程旨在对世界诸宗教的起源、发展过程、普遍本质、发展规律作出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阐述,对宗教世俗化和宗教对话这些当代宗教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出必要的介绍,使学生通过学习对宗教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对复杂的宗教现象和宗教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释能力。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该课程选用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由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负责向学生讲授主要概念、理论和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中一些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可采取学生讨论。讨论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各组最后选择一个专题发言,其余同学可在每次发言后点评。最后教师就学生的讨论做概括和总结。采用多媒体教学,旨在将大量信息以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这样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语言学概论综合自测练习绪论至语音

综合自测练习一 一、名词解释 1、语言学 2、小学 3、专语语言学 4、共时语言学 5、历时语言学 6、普通语言学 7、语文学 8、应用语言学 9、历史比较语言学 二、填空题 1、、、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用它写成的文章称为。 3、、、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4、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三个部分。 5、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分为、、、、解码五个阶段。 6、专语语言学可以从和研究语言,由于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又分为语言学和语言学。 7、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8、布龙菲尔德的代表作,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 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9、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是德国的洪堡特和瑞士的(他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 作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0、乔姆斯基的标志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 1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人物是,草创者是,奠基人物是。 12、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成三派。它们是、、。 三、问答题 1、ד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既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又与自然科学有密切的语联系。”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含义? 2、为什么说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综合自测练习二 一、名词解释 1、语言 2、言语 3、社会现象 4、思维 5、符号 6、符号的任意性 7、二层性(语言的层级性)8、组合关系9、聚合关系 二、填空 1、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会制造生产工具进行劳动,而且人类有,这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 要标志之一。 2、一种语言中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人类之所以能掌握语言,是因为构成句子的语言材料 和是十分有限的。 3、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 5、英语可以直接用数词修饰名词,汉语数词修饰名词一般要加上一个。 6、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 7、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没有。 8、语言和说话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语言是,说话是个人的;语言是抽象的,说话是的。 9、从语言的社会功能上看,语言是;从语言的内部结构上看,语言是。 10、文字是建立在基础上的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基础上的工具。 11、符号的种类有。语言是的符号。 12、语言的结构系统是由、、、四要素构成的。 13、任何符号,都是由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

宗教学概论笔记整理

宗教学概论 方尔加 2011年8月30日 一.宗教的表现形式(现象) (1)亚洲 中东:伊斯兰教(什叶派、逊尼派)、基督教、犹太教(不同宗教,不同教派)车臣地区、高加索地区 印巴地区 中国新疆、西藏地区 印尼、菲律宾 东南亚 泰国(北部和南部) (2)非洲 尼日尼亚(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喀麦隆(伊斯兰教与基督教) 苏丹(伊斯兰教、基督教、非洲原始宗教) 索马里 (3)欧洲 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 法国、挪威、英国与北爱尔兰(亚。当斯) 总的来说,宗教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经济原因、利益的分配。 参考资料:《东方瞭望周刊》2007年第17期《出身名校的佛门弟子》《东方瞭望周刊》2007年第6期《当代中国宗教信仰调查》 《中国新闻周刊》2010年第32期 我国宗教原则:自办、自养、独立自主 二.宗教学 (1)宗教学与宗教观 原始社会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但没有哲学。 宗教学与宗教观的关系类比哲学与常人的世界观 (2)“宗教学”的概念的产生 产生的前提是承认各种宗教 首先提出“宗教学”概念的是麦克斯。缪勒(英国籍德国人)论文集《宗教学概论》,标志着西方开始承认其他宗教。刚开始的研究是比较性的研究,比较历史比较功能。 比较的方法:信仰主义(信仰者的方法)、实证主义(反对形而上,形而上强调

理性主义)、客观主义即价值中立(没有绝对的中立只有相对的) (3)什么叫宗教学 揭示宗教本质的、从历史中揭示宗教发展规律的、系统化、理论化的学问。(4)宗教学研究的对象 宗教的基本构成要素(最低限度的要素;决定宗教性质的要素;决定其他非基本要素;所有宗教所共有的) 宗教发展的历史 宗教的社会功能即对以下的影响:一是上层建筑包括思想与政治两个方面,其中思想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方面,而政治则包括制度与机构。二是经济基础。 宗教哲学(何谓观?即大角度、根本性的角度) (5)宗教学研究的方法(马克思的方法) 不能用精神来解释精神 到经济基础中去寻找宗教产生的根源 要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研究宗教 最终把人神关系、神神关系还原成人人关系。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的概念。 2、掌握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语言学的任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语言学的任务(重点) 2、识记“具体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微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 3、说明语言学的功用. 三、章节练习 (一)填空 1.“个别语言学”又叫()语言学。 2.“语言学概论”属于()语言学。 (二)判断题 1.共时语言学又叫描写语言学。 2.“古代汉语”属于历时语言学。 (三)简答题 1.简述语言学的任务。 第二章语言的功能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语言的性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全民性。 2.掌握“语言、言语”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要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识记“语言、言语、言语行为、言语作品”的概念。(重点) 3.论述“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重点) 4.说明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的区别。(要点) 三、章节练习 (一)解词 1.语言 2.言语 3.言语作品 4.言语行为 (二)填空 1.言语有两种形式:()言语和()言语。 2.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现象。 (三)问答题 1.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有什么区别? 2.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语言和思维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语言的结构本质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语言符号的性质。(要点) 2.掌握语言的特点。(重点) 2.掌握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要点)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两层性、生成性、系统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的概念。(重点) 2.掌握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区别。(要点) 3.了解人类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章节练习 (一)填空 1.语言符号具有下列特点任意性、()、()、()、()。 2.任意性可以解释语言符号下述三个特性:()、()、()。 3.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二)判断题 1.人类的语言能力是一种潜能。 2.黑猩猩也能掌握人类语言。 3.拟声词也有任意性。 (三)解词 1.任意性 2.两层性 3.组合关系 第四章语音 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语音、音素、音位、音位变体、语流音变“等概念。 2.掌握发音原理和国际音标 3.具备初步的语音分析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语音、音节、音素、音位、音位变体”的概念。(重点) 2.掌握国际音标的特点和运用。(重点) 3.掌握基本发音原理。(重点) 4能初步分析语流音变现象。(要点) 三、章节练习 (一)填空 1.国际音标有三个特点:()、()、()。 2.主动发音器官是()。 3.元音音质的不同主要是由()形状的不同造成的。 (二)判断题 1.﹝u﹞的发音特征是“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 2.“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是﹝E﹞。 3.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音就是语音。 第五章词汇和词义

宗教学复习资料

宗教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 1、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宗教心理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等) 根据崇拜对象的数量:多神教、独尊一神教、二元神教、一神教等 根据宗教的形成方式分为:自发(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 2被称为西方宗教学之父的是(麦克斯。缪勒) 3宗教观念主要包括了(灵魂观念)、(神灵观念)、(神性观念)三个方面。 4英国学者泰勒在其名著()中提出并论证了宗教起源的万物有灵论观点。 5恩格斯把原始社会中的宗教又称为()。 6宗教节庆:佛诞节(农历4月8日)、涅槃节(农历2月15日)、基督教复活节、穆罕默德升天遨游朝觐耶路撒冷的(登霄节)、易卜拉欣受安拉启示宰羊代子献祭的(古尔邦节)、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的成道节(农历12月8日)、 8以色列人的民族宗教是()。 9主教制(天主教、新教安立甘宗);长老制(加尔文宗);公理制(公理会、浸礼会) 10基督教神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上帝论)、(基督论)、(教会论)等。 11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包括信安拉、(信使者)、(信经典)等。 12印度教的三大纲领是(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二、判断题 1在原始宗教中,(自然属性)是宗教的主要方面。 2在古典宗教中,(社会属性)是宗教的主要方面。 3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4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5在原始社会中,祖先崇拜一般是在鬼魂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6在宗教团体的组织形式上,佛教、伊斯兰教实行的寺院制。 7基督教《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 8“上帝已死神学”是一种唯物主义学说。 9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 10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神话的思维方式是“原逻辑”的。 11“缘起”学说构成了整个佛教哲学的理论基础。 12艺术与宗教都是在作为共同根源的社会基础上生长出来的两种不同的文化活动。 13宗教信仰率与人口集约化程度之间存在反比的函数关系。 14犹太民族一开始就选择耶和华为唯一信仰的真神。 15伊斯兰教的两大主要教派是逊尼派、什叶派。 16人们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对宗教起着最终决定的作用。 17奥地利天主教神父威廉·施密特在《神的概念的起源》中提出了原始一神论的宗教起源说。 三、名词解释 1宗教观念2宗教感情3宗教礼仪:4图腾崇拜 5大自然崇拜 6人为宗教 7万物有灵论 8禁忌 9自然神 10氏族神 11自然宗教 12宗教经验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及详解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在参考了国内外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基础上,复习笔记部分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知识精华。 2.精选考研真题,详析解答思路。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的相关考研真题并予以详细解析,有利于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目录 上编 第1章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2章物质生产民俗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3章物质生活民俗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4章社会组织民俗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5章岁时节日民俗 5.1 复习笔记 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6章人生礼仪 6.1 复习笔记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7章民俗信仰 7.1 复习笔记 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8章民间科学技术 8.1 复习笔记 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9章民间口头文学(上) 9.1 复习笔记 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0章民间口头文学(下) 10.1 复习笔记 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1章民间语言 11.1 复习笔记 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2章民间艺术 12.1 复习笔记 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3章民间游戏娱乐 13.1 复习笔记 1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下编 第14章中国民俗学史略 14.1 复习笔记 1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5章外国民俗学概况 15.1 复习笔记 1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语言学概论整理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思想是

语言学概论测试题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15 分) 1.传统语言学时期

语言学概论测试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15分) 1.传统语言学时期主要是指语文学和()两个时期。 A.历史比较语言学 B.结构主义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 D.现代语言学 2.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在()。 A.19世纪中叶 B.20世纪初 C.19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3.()被认为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 A.洪堡特 B.索绪尔 C.吕叔湘 D.马建忠4.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主要是以()为研究对象。 A.语言教学问题 B.双语教学 C.对外汉语教学 D.计算语言学 5.语言学的特殊研究方法是静态描写法和()。 A.统计法 B.调查法 C.历史比较法 D.分布分析法6.宏观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 A.结构要素 B.社会功能 C.句法结构 D.语法结构7.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一般地研究人类语言的语言学叫()A.历史语言学 B.比较语言学 C.描写语言学 D.普通语言学8.语言学概论课属于()的入门课。 A.个别语言学 B.普通语言学 C.狭义应用语言学 D.广义应用语言学 9.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它们的亲属关系和历史发展的是()。 A.历史语言学 B.历史比较语言学 C.描写语言学 D.普通语言学 10.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及语言规律的一门()学科。 A.自然 B.社会 C.综合 D.边缘 11.中国的“小学”包括() A.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 B.训诂学、语音学、文字学 C.语义学、音韵学、文字学 D.训诂学、音韵学、词汇学 12.远在公元前4世纪,古印度就出现了() A.第欧尼修的《希腊语法》 B.巴尼尼的《梵语语法》 C.索绪尔的《梵语语法》 D.葆朴的《梵语语法》13.1820年出版的《论斯拉夫语》一书的作者是:() A.洪堡特 B.沃斯托科夫 C.拉斯克 D.格林 14.《普通语言学教程》的作者是( ) A.乔姆斯基 B.索绪尔 C.格里姆 D.布龙菲尔德 15.普通语言学的创始人是() A.索绪尔 B.乔姆斯基 C. 葆朴 D. 洪堡特

语言学概论总复习.docx

语言学概论总复习 绪论部分 小学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 语言学史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人类传递信息的五个过程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1?语言的功能。 2.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3.思维能力是全人类相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 第二章 语言符号任意性线条性二层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秦赵高指鹿为马,但结果鹿还是鹿,马还是马,这是为什么?用语言符号的理论冋答 3.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u baba mama v,英语用father mother,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4?什么是语言的结构二层性?用汉语为例加以说明 5.说话只能在有限和无限、自由和不自由的矛盾中进行。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7?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 语音音素音位音位变体自由变体条件变体音质音位 非咅质咅位咅位的区别特征语流咅变咅节 1?语音四要素以及之间的关系。 2.请举例说明语音的社会属性。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4.元音的音质由哪些方面的音素决定的?举例说明 5?元咅舌位图的设计原理? 6.怎样认识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7 ?举例说明区分、归并音位的原则。 8.怎样认识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9.音位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以普通话为例说明. 10.语流咅变有哪些具体表现?请结合具体例子理解。 11.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12.按普通话读音给“他天天在书房里画画儿”注上国际音标。这句话里有儿个元音音 位? 1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英语/P/咅位和汉语普通话/ P /咅位不是对等的.

语言学概论(王红旗)

绪论 一、什么而是语言学?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是关于语言的理论知识。 基本任务:从人们听到的看到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语言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 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等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语言与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是语言学的任务。 二、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印度:在公元前4丗纪,波你尼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编成《波你尼语法》(对梵语的语音和词的结构的分析相当完善)目的:为了准确无误地保存婆罗门教的典籍《吠陀》,研究梵语的发音和语法。 古希腊: 公元前4世纪,哲学家争论名称与事物的关系,有两种观点:1、“按本质”;2、“按约定” 自柏拉图,对古希腊的词和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里亚出现“语文学派”(注释、考证、校勘荷马史诗) 目的:保存荷马史诗等典籍 大约公元前1世纪,特拉斯编《语法术》,形成比较系统的古希腊语法。 中国:

公元前四五世纪,对文献字形、字义的解释;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语言与社会”、“名称与事物”关系的见解荀子关于事物与名称之间的“约定俗成”的观点 战国末年,《尔雅》【训释词义】的编纂 目的:便于交流和阅读古书 东汉末年,许慎著《说文解字》 目的: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古代典籍 曹魏,在梵文的启发下,出现了给汉字注音、分析字音的韵书。“小学”: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中国古人研究语言文字的三门学问) “语文学”:古人为了哲学的讨论,或者学习、保存、整理古代宗教、文学、历史方面的经典而研究的学问。其研究对象是书面语和文字。 意义:语文学关于发音。语法、词义的知识为语言学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语言学的基本内容。 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欧洲人受梵语的启发以及浪漫主义思潮的的影响,追寻语言的源头和历史。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的差异,拟构他们的原始语,整理语言的演变规律。意义:发明了历史比较法和内部拟测法,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20世纪初,索绪尔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语言的共时态和历

宗教学概论试题

《宗教学概论》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 1.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讨论宗教起源的第一人是______________。他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探讨宗教起源时所运用的“幼儿-野蛮人类比法”不仅受到了穆勒的挑战,也受到了弗雷泽所倡导的“_______________”(一个首先由马雷特所提出的术语)的挑战。 2.按照恩格斯的观点,宗教观念产生的“可能性”存在于原始人类的“_______________”能力之中;神的观念的产生是原始人类对“自然力”加以“_______________”的结果。3.宗教进步观和宗教发展观在宗教研究中的支派地位是在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_》问世之后才得以逐步确立的。 4.整个宗教的历史发展从一方面看,是一个从“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而从另一个方面看,则又是一个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5.犹太教的主要经典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基本定型的《______________》和在拉比犹太教时期形成的《______________》。前者共有24卷,它们构成了基督宗教的《圣经》中的《______________》部分。 6.基督论是基督宗教神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大部分。传统的基督教神学通常将前者称为狭义的基督论,并且运用希腊哲学中的“_______________”概念来解释基督在三位一体中的地位,而将后者称为_______________;但是现代神学家大都不同意这种划分。 7.《古兰经》规定了穆斯林必须履行的5项宗教义务(伊巴达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五功”。8.作为宗教意识的核心要素的宗教信仰主要具有两个特殊规定性或根本规定性,它们是对_______________的信仰和对_______________的信仰。 9.宗教学的创始人穆勒在《______________》一书中曾经讨论过“界定宗教之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在认识宗教的“特殊本质”时,需要借助“语源学解释”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明确地昭示了宗教的最隐蔽处在于_______________,而且暗示了后者的“______________”特征以及该特征的成因,即“_______________”。 10.宗教多元主义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纸上,否则不计成绩): 1.探讨宗教起源的“阿里阿德涅之线”这句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A 爱德华·泰勒提出的前万物有灵论。 B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人创造了宗教”。 C 现代宗教考古学所提供的研究线索。 D 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威廉·詹姆斯的宗教心理学所提供的方法论借鉴。 2.佛教徒所说的“三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 A 经、律、论 B 佛、法、僧 C 禅杖、袈裟、钵 D 阿难陀、摩柯迦叶和大梵天王 3.宗教排他主义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_ A 麦克斯·穆勒 B 卡尔·拉内 C 约翰·希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