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机设备如何用公式配模计算实例

拉丝机设备如何用公式配模计算实例
拉丝机设备如何用公式配模计算实例

拉丝机设备如何用公式配模计算实例

拉丝机设备如何用公式配模计算实例

时间:2010-08-06 15:37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415次

拉丝配模是金属丝拉拔时根据坯料尺寸及金属丝尺寸确定拉拔道次,拉丝模模孔尺寸及形状的工作,也叫拉拔程序或拉拔路线的制定.

1.配模指南-拉丝配模四个步骤和关键数据计算方法

概要:拉丝配模是金属丝拉拔时根据坯料尺寸及金属丝尺寸确定拉拔道次、拉丝模模孔尺寸及形状的工作,也叫拉拔程序或拉拔路线的制定。可以分为单道次拉丝配模和多道次拉丝配模。拉丝配模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选择坯料;2.确定中间退火次数;3.确定拉拔道次和分配道次延伸系数;4.配模校核.文章就圆形断面金属拉丝和异型断面金属拉丝两种情况,具体介绍拉丝配模步骤和计算方法。

2.滑动式拉丝机配模原理及配模计算实例介绍

概要:拉丝配模指的是我们拉制过程中,对每道拉伸线模进行选择的方法。合理的配模有两个要点,一是机械;滑动式拉丝机有其固定的拉线轮速比,通过实动式拉丝机配模计算实例,计算拉7.2mm铜杆至1.6mm铜线的相关数据;

正文开始:

写在前面:拉丝配模方法很多,很容易造成混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滑动系数的取值问题。取大了有何优、缺点,取小一点又有何优、缺点,弄明白了,就会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死套某点,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不是简单计算,用公式一算就满足了。如果你厂有50台机。同是拉6种以上规格丝,如果按照某一种公式死套,想想最小要配几套模具。所谓拉丝模具配完后,就要估计哪只模可能会引起断线。哪个模会缩丝。要估计断线是何原因,不要一断线就是铜杆空心,实际上,70%以上的空心铜与断线是自己拉丝造成的。

拉丝模具配模方法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应用绝对滑动系数配模方法(J法),应用基础:拉丝机连续拉线,线材在每个塔轮上,单

位时间体积是相等的。

2.传统理论配模方法(C法配模),以往定义符号从进线始,这里为了计算机计算方便(用Execl电子表格),刚好相反从出口模开始.

3.新理论配模方法(X法配模),应用基础:即安全(不断线)顺利(能连续)拉线,又能把滑动降到最低.三种配模方法各有特点.C法,对设备,模具要求不严;X法和J法对设备精度要求高,对模具公差要求严,操作者的操作水平要求高.X法与系列套模相结合,效果更好.

下面对这三种配模方法做具体介绍:

一、应用绝对滑动系数配模方法(J法)

应用基础:拉丝机连续拉线,线材在每个塔轮上,单位时间体积是相等的。

即U1*S1=Un*Sn (U1:线材在定速轮上速度,S1:定速轮上线材的截面积)

那么

Τ

n=Vn/Un

Un=Vn/Tn,U1=V1

设:绝对速比Kn=V1/Vn

安全滑动系数Τ2=τ2;其余的Τ3=Τ2+0.001....Τn=Τn-1+0.001

A.确定拉丝机机械参数:

每种拉丝机说明书都有设备参数,机械延伸率(或不同叫法),也就是拉丝机相邻塔轮增速比,有的说明书有说明计算。LH-280/17拉丝机的增速比是:

1.20:1,(最后一道:1.15:1)。

B.滑动系数:

1.安全滑动系数Τ2=τ2=(1.2/1.15)*1.005=1.049.

2.Τ3-Τn 取:Τ3=Τ2+0.001....Τn=Τn-1+0.001(穿模时,留相对滑动量)

C.确定进出线规格:进线:2.80;出线:1.00

D.配模计算:

1.先假定定速轮的V1=1000,利用机相邻塔轮增速比,计算出Vn

2.通过绝对速比Kn=V1/Vn,再计算Kn

3.通过dn=d1×√Kn*Τn,计算出各个模具的规格。(实际利用EXCEL很方便)

(1.00-1.098-1.204-1.319-1.446-1.585-1.737-1.903-2.086-2.286-2.506-2.746-2.800)

二、传统理论配模方法(C法配模)

符号定义及有关公式

以往定义符号从进线始,这里为了计算机计算方便(用Execl电子表格),刚好相反从出口模开始。

1. 各道模子孔径:(出口模)d1,d2,d3…dn….

2. 各道延伸系数:(定速辊始)μ1,μ2,μ3…μn…

3. 各塔轮增速比:(定速辊始)ν1ν2ν3…νn…

4. 各道滑动系数:τ1τ2τ3….τn…

5. 第n个塔轮绝对(累计)滑动系数:Τn=Vn/Un

6. 第n个塔轮的线速度:Vn

7. 第n个塔轮上铜线的速度:Un

8. μn=νn*τn

9. dn=dn-1*√μn

下面以LH-280/17拉丝机为例,说明配模计算方法:

A.确定拉丝机机械参数:

每种拉丝机说明书都有设备参数,机械延伸率(或不同叫法),也就是拉丝机相邻塔轮增速比,有的说明书有说明计算。LH-280/17拉丝机的增速比是:

1.20:1,(最后一道:1.15:1),即:νn=1.2

B.滑动系数τn:

中拉机一般取:1.02-1.04,取τn=1.03

C.计算线材的延伸系数:μn=νn*τn=1.2*1.03=1.236

D.确定进出线规格:进线:2.80;出线:1.00

E.配模计算

1.0-1.112-1.236-1.374-1.528-1.698-1.888-

2.099-2.334-2.595-2.800

三、新理论配模方法(X法配模)

低滑动拉线基础是:即安全(不断线)顺利(能连续)拉线,又能把滑动降到最低。因此滑动系数最低规范要求:

1.τ3- τn要求1.0-1.01,在配模计算中平均取:1.005

2.安全滑动系数τ 2

这里介绍确定安全滑动系数τ2的方法,LH-280/17拉丝机,具备满足了低滑动拉线的性能的结构,安全滑动系数是通过降低最后一道塔轮增速比来实现的。因此,安全滑动系数τ2=(1.2/1.15)*1.005=1.049.

如:LH-200/17 拉丝机安全滑动系数τ2=(1.2/1.15)*1.005=1.049;

B22拉丝机,设计的安全滑动系数τ2= (1.175/1.15)*1.005=1.027;

B32拉丝机安全滑动系数τ2=(1.

15/1.12)*1.005=1.032;

S20 拉丝机安全滑动系数τ2=(1.12/1.08)*1.005=1.042;

S24拉丝机安全滑动系数τ2= (1.1/1.08)*1.005=1.024。

A.确定拉丝机机械参数:

每种拉丝机说明书都有设备参数,机械延伸率(或不同叫法),也就是拉丝机相邻塔轮增速比,有的说明书有说明计算。LH-280/17拉丝机的增速比是:

1.20:1,(最后一道:1.15:1),即:νn=1.2

B.滑动系数:

1.τ3-τn取1.005

2.安全滑动系数τ2=(1.2/1.15)*1.005=1.049

C.计算线材的延伸系数:μ1=ν1*τ2=1.15*1.049=1.206

μn=1.2*1.005=1.206

D.确定进出线规格:进线:2.80;出线:1.00

E.配模计算:dn=dn- 1*√μn (1.00-1.098-1.206-1.325-1.455-1.597-1.754-1.927-2.116-2.323-2.552-2.800)

小结:通过以上三种配模方法比较,低滑动拉线从节能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并且拉丝油损耗降低,塔轮寿命延长,综合效益明显。三种配模方法因地制宜,根据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合理选用。

三种配模方法各有特点,C法,对设备、模具要求不严;X法和J法对设备精度要求高,对模具公差要求严,操作者的操作水平要求高。X法与系列套模(见《中拉丝机使用系列套模提高模具利用率》)相结合,效果更好。想要低滑动拉线节能取得好效果,使用模具和润滑系统也很重要。多方面的提升,才能提高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公司才能整体上一台阶,才能最终达到节能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

一、计算图所示振动式输送机的自由度。 解:原动构件1绕A 轴转动、通过相互铰接的运动构件2、3、4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构件2、3和4在C 处构成复合铰链。此机构共有5个运动构件、6个转动副、1个移动副,即n =5,l p =7,h p =0。则该机构的自由度为 3-2) 3-3) 同理,当设a >d 时,亦可得出 得c d ≤b d ≤a d ≤ 分析以上诸式,即可得出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为:

(1)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便不可能存在曲柄,因而只能是双摇杆机构。 通常可用以下方法来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四、从动件位移s与凸轮转角?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它称为位移曲线(也称? S曲线) -位移曲线直观地表示了从动件的位移变化规律,它是凸轮轮廓设计的依据 凸轮与从动件的运动关系 五、凸轮等速运动规律

???? ? ?? ?? == ====00 0dt dv a h S h v v ? ?ω?常数从动件等速运动的运动参数表达式为 等速运动规律运动曲线 等速运动位移曲线的修正 ,两轮的中心距α=630mm ,主动带轮转速1n 1 450 r/min ,能传递的最大功率P=10kW 。试求:V 带中各应力,并画出各应力1σ、σ2、σb1、σb2及σc 的分布图。 附:V 带的弹性模量E=130~200MPa ;V 带的质量q=0.8kg/m ;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fv=0.51;B 型带的截面积A=138mm2;B 型带的高度h=10.5mm 。

电机选型计算-个人总结版(新、选)

电机选型-总结版 电机选型需要计算工作扭矩、启动扭矩、负载转动惯量,其中工作扭矩和启动扭矩最为重要。 1工作扭矩T b计算: 首先核算负载重量W,对于一般线形导轨摩擦系数μ=0.01,计算得到工作力F b。 水平行走:F b=μW 垂直升降:F b=W 1.1齿轮齿条机构 一般齿轮齿条机构整体构造为电机+减速机+齿轮齿条,电机工作扭矩T b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D为齿轮直径。 1.2丝杠螺母机构 一般丝杠螺母机构整体构造为电机+丝杠螺母,电机工作扭矩T b 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BP为丝杠导程;η为丝杠机械效率(一般取0.9~0.95,参考下式计算)。

其中α为丝杠导程角;μ’为丝杠摩擦系数(一般取0.003~0.01,参考下式计算)。 其中β丝杠摩擦角(一般取0.17°~0.57°)。 2启动扭矩T计算: 启动扭矩T为惯性扭矩T a和工作扭矩T b之和。其中工作扭矩T b 通过上一部分求得,惯性扭矩T a由惯性力F a大小决定: 其中a为启动加速度(一般取0.1g~g,依设备要求而定,参考下式计算)。 其中v为负载工作速度;t为启动加速时间。 T a计算方法与T b计算方法相同。 3 负载转动惯量J计算: 系统转动惯量J总等于电机转动惯量J M、齿轮转动惯量J G、丝杠转动惯量J S和负载转动惯量J之和。其中电机转动惯量J M、齿轮转动惯量J G和丝杠转动惯量J S数值较小,可根据具体情况忽略不计,如需计算请参考HIWIN丝杠选型样本。下面详述负载转动惯量J的计算过程。 将负载重量换算到电机输出轴上转动惯量,常见传动机构与公式如下:

J:电机输出轴转动惯量(kg·m2) W:可动部分总重量(kg) BP:丝杠螺距(mm) GL:减速比(≥1,无单位) J:电机输出轴转动惯量(kg·m2) W:可动部分总重量(kg) D:小齿轮直径(mm) 链轮直径(mm) GL:减速比(≥1,无单位) J:电机输出轴转动惯量(kg·m2) J1:转盘的转动惯量(kg·m2) W:转盘上物体的重量(kg) L:物体与旋转轴的距离(mm) GL:减速比(≥1,无单位) 4 电机选型总结 电机选型中需引入安全系数,一般应用场合选取安全系数S=2。则电机额定扭矩应≥S·T b;电机最大扭矩应≥S·T。同时满足负载惯量与电机惯量之间的比值≤推荐值。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拉丝机问题

拉丝机问题: 1、断线 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1 接头不牢调整对焊机的电流、顶端压力、通电时 间,提高焊接质量。 2 线材有夹杂物加强投产坯料的验收 3 配模不合理通过工艺验证,对配模进行调整,消除 变形程度过大和过小的现象 4 模孔形状不正确或不光滑严格按标准修制线模,工作区变形角不 可过大或过小,定径区不可过长,抛光 后模孔光洁度要达到要求 5 反拉力过大放线张力不可过大,塔轮绕线圈数要合 理 6 塔轮上压线调整塔轮绕线圈数,调换修正沟槽较深 的塔轮,将表面毛糙的塔轮进行抛光 7 酸洗不净调整酸液温度、浓度;加强冲洗和中和 8 线坯质量不好(折边、飞边等)不合格线坯不流入下工序,加强中间检 查 9 铝杆潮湿防止铝杆受潮,潮湿铝杆暂不投产 10 润滑不良定期化验润滑剂的含脂量,如低于标准 要求及时补充;定期测试润滑液温度, 保证在要求的温度范围内,保证管路畅 通,使拉伸有足够的润滑剂 2、尺寸形状不正确 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1 线模磨损经常测量线径,发现接近公差极限及时 更换线模 2 安全系数过小,线材拉细降低拉伸应力,改善润滑效果,改进线 模质量,调整配模,调节收线张力等 3 用错线模穿模时要测量线材线径 4 线材受到刮伤、擦伤等有造成伤害线材的地方,要进行检修 上模时注意摆正,如有妨碍因素应检修5 线模偏斜、即模孔中心线与拉线 中心不正 6 线模尺寸形状超差换新模,并将不合理模回修 3、表面质量不合格 (1)擦伤、碰伤、刮伤 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1、塔轮上有跳线现象将塔轮表面修光,角度检修正确

2、塔轮上有沟模拆下加工修理 3、收排线时线材擦收 线盘盘边 调整排线宽度,校平线盘盘边 4、设备上有伤害线材 的部位塔轮接口不平,塔轮窗口有锐边,排线导轮转动不灵活,应及时检修 5、线盘互相碰伤线盘要“T”字型存放。运输时线盘间要用衬垫隔开 6、地面不平整修地坪,铺胶垫、钢板等 7、收线过满生产时坚守岗位,集中精力,防止收线过满 (2)起皮、麻坑、三角口、毛刺 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1、杆材有飞边、夹 杂、缩孔、折边等 加强检验,不合格品不流入拉线工序 2、酸洗质量差按工艺操作,中和完全,冲洗干净 3、模孔不光滑、变 形、定径区有裂 纹、砂眼等缺陷, 交接处连接不圆 滑 认真修模,抛光,严格检查,不合格线模不上机使用 4、润滑不良提高润滑效果 5、塔轮不光滑,滑 动率过大 磨光塔轮表面,调整配模 (3)波纹、蛇形 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1、配模不当调整配模,成品模变形程度不可过小 2、拉线机严重振动检修设备,排除振动 3、线抖动厉害调节收线张力,使收线速度稳定均匀 4、模孔形状不合适定径区长度要符合要求,不可过短,甚至没有 5、润滑供应不均匀、不 清洁 保持润滑剂供应均匀,将润滑剂进行过滤 (4)线材有道子 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1、线材有刮伤检查与线材轴向摩擦部位,如导轮等 2、润滑液温度过高加强冷却,严重者采用强制冷却手段 3、润滑剂含碱量高,含脂 量低,不清洁 保持润滑剂的清洁,定期化验,保持成分稳定 4、模孔不光洁,有裂纹、 砂眼加强线模修理和管理工作,不合格线模不上机使用 5、模孔润滑区被堵对润滑剂进行过滤,清除润滑剂中的悬浮物,金 属屑等

电机常用计算公式和说明

电机电流计算: 对于交流电三相四线供电而言,线电压是380,相电压是220,线电压是根号3相电压 对于电动机而言一个绕组的电压就是相电压,导线的电压是线电压(指A相 B相 C相之间的电压,一个绕组的电流就是相电流,导线的电流是线电流 当电机星接时:线电流=相电流;线电压=根号3相电压。三个绕组的尾线相连接,电势为零,所以绕组的电压是220伏 当电机角接时:线电流=根号3相电流;线电压=相电压。绕组是直接接380的,导线的电流是两个绕组电流的矢量之和 功率计算公式 p=根号三UI乘功率因数是对的 用一个钳式电流表卡在A B C任意一个线上测到都是线电流 极对数与扭矩的关系 n=60f/p n: 电机转速 60: 60秒 f: 我国电流采用50Hz p: 电机极对数 1对极对数电机转速:3000转/分;2对极对数电机转速:60×50/2=1500转/分在输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电机的极对数越多,电机的转速就越低,但它的扭矩就越大。所以在选用电机时,考虑负载需要多大的起动扭距。 异步电机的转速n=(60f/p)×(1-s),主要与频率和极数有关。 直流电机的转速与极数无关,他的转速主要与电枢的电压、磁通量、及电机的结构有关。n=(电机电压-电枢电流*电枢电阻)/(电机结构常数*磁通)。 扭矩公式 T=9550*P输出功率/N转速 导线电阻计算公式: 铜线的电阻率ρ=0.0172, R=ρ×L/S (L=导线长度,单位:米,S=导线截面,单位:m㎡) 磁通量的计算公式: B为磁感应强度,S为面积。已知高斯磁场定律为:Φ=BS 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H = N × I / Le 式中:H为磁场强度,单位为A/m;N为励磁线圈的匝数;I为励磁电流(测量值),单位位A;L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磁路长度,单位为m。 磁感应强度计算公式:B = Φ/ (N × Ae)B=F/IL u磁导率 pi=3.14 B=uI/2R 式中:B为磁感应强度,单位为Wb/m^2;Φ为感应磁通(测量值),单位为Wb;N为感应线圈的匝数;Ae为测试样品的有效截面积,单位为m^2。 感应电动势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磁通量变化率=磁通量变化量/时间磁通量变化量=变化后的磁通量-变化前的磁通量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拉力试验机测试结果计算公式

拉力试验机测试结果计算公式 1*哑铃状试验片之截面积=厚度(cm)×平行部分宽度(cm)1KG≠9.8N 2*拉力强度TB(Kg/cm2)=最大拉力(Kg)F/试片截面积(c㎡)A 拉力强度Mpa(N/mm2)=最大拉力(N)F/试片截面积(m㎡)A 3*伸长率EB(%)=()断裂时标点距离L1-原标点距离L0)/原标点距离L0×100% 4*撕裂强度TS(Kg/cm2)=最大拉力(Kg)F/试样厚度(cm)t 撕裂强度TS(N/mm2)=最大拉力(N)F/试样厚度(mm)t 5*粘着强度TF(Kg/c㎡)=剥离的最大力(Kg)F/试片宽(cm)b 粘着强度TF(N/m㎡)=剥离的最大力(N)F/试片宽(mm)b 6*拉应力Mn(Kg/cm2)=特定伸长率时之荷重(N)F/试片截面积(m㎡)A 拉应力Mn(N/mm2)=特定伸长率时之荷重(N)F/试片截面积(m㎡)A (此处Mn之n系表示特定伸长率(%),例如M300系表示伸长率300%时之拉应力)。7*伸长率(%)=伸长量/原长(夹口间距)*100% 8*试验结果之数目:试验片规定4个,但不足时,可采用3个,甚至2个,在此情况下,须要注明试片数。 9*拉力机计算公式: 抗拉强度与伸长率:抗拉强度与伸长率,依测定值之大小顺序排列。 其为S1、S2、S3及S4,而依照下列计算: a.试验片4个时:TB或EB=0.5S1 0.8S2 0.1(S3 S4) b.试验片3个:TB或EB=0.7S1 0.2S2 0.1S3 c.试验片2个:TB或EB=0.9S1 0.1S29.3抗应力:拉应力由测定值之平均值表示之。 记录:在试验结果表上,必须记录下列各项: A.抗拉强度(Kg/cm2)、伸长率(%)、拉应力(Kg/cm2)。 B.试验机之能力(容量)。 C.试验片之形状及试验片号。 D.试验温度。 E.其它必要事项。 众志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选型的计算方法

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选型的计算方法 步进电机选型表中有部分参数需要计算来得到。但是实际计算中许多情况我们都无法得到确切的机械参数,因此,这里只给出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驱动模式的选择 驱动模式是指如何将传送装置的运动转换为步进电机的旋转。 下图所示的驱动模式包括了电机的加/减速时间,驱动和定位时间,电机的选型基于模式图。 ●必要脉冲数的计算 必要脉冲数是指传动装置将物体从起始位置传送到目标位置所需要提供给步进电机的脉冲数。必要脉冲数按下面公式计算: 必要脉冲数= 物体移动的距离 距离电机旋转一周移动的距离× 360 o 步进角 ●驱动脉冲速度的计算 驱动脉冲速度是指在设定的定位时间中电机旋转过一定角度所需要的脉冲数。 驱动脉冲数可以根据必要脉冲数、定位时间和加/减速时间计算得出。 (1)自启动运行方式 自启动运行方式是指在驱动电机旋转和停止时不经过加速、减速阶段,而直接以驱动脉冲速度启动和停止的运行方式。 自启动运行方式通常在转速较低的时候使用。同时,因为在启动/停止时存在一个突然的速度变化,所以这种方式需要较大的加/减速力矩。 自启动运行方式的驱动脉冲速度计算方法如下: 驱动脉冲速度[Hz]= 必要脉冲数[脉冲]

定位时间[秒] (2)加/减速运行方式 加//减速运行方式是指电机首先以一个较低的速度启动,经过一个加速过程后达到正常的驱动脉冲速度,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经过一个减速过程后电机停止的运行方式。其定位时间包括加速时间、减速时间和以驱动脉冲速度运行的时间。 加/减速时间需要根据传送距离、速度和定位时间来计算。在加/减速运行方式中,因为速度变化较小,所以需要的力矩要比自启动方式下的力矩小。加/减速运行方式下的驱动脉冲速度计算方法如下: 必要脉冲数-启动脉冲数[Hz]×加/减速时间[秒] 驱动脉冲速度[Hz]= 定位时间[秒]-加/减速时间[秒] ◎电机力矩的简单计算示例 必要的电机力矩=(负载力矩+加/减速力矩)×安全系数 ●负载力矩的计算(TL) 负载力矩是指传送装置上与负载接触部分所受到的摩擦力矩。步进电机驱动过程中始终需要此力矩。负载力矩根据传动装置和物体的重量的不同而不同。许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得到精确的系统参数,所以下面只给出了简单的计算方法。 负载力矩可以根据下面的图表和公式来计算。 (1)滚轴丝杆驱动

拉丝配模表

1.配模指南-拉丝配模四个步骤和关键数据计算方法概要:拉丝配模是金属丝拉拔时根据坯料尺寸及金属丝尺寸确定拉拔道次、拉丝模模孔尺寸及形状的工作,也叫拉拔程序或拉拔路线的制定。可以分为单道次拉丝配模和多道次拉丝配模。拉丝配模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选择坯料; 2.确定中间退火次数; 3.确定拉拔道次和分配道次延伸系数; 4.配模校核.文章就圆形断面金属拉丝和异型断面金属拉丝两种情况,具体介绍拉丝配模步骤和计算方法。2.滑动式拉丝机配模原理及配模计算实例介绍概要:拉丝配模指的是我们拉制过程中,对每道拉伸线模进行选择的方法。合理的配模有两个要点,一是机械;滑动式拉丝机有其固定的拉线轮速比,通过实动式拉丝机配模计算实例,计算拉7.2mm铜杆至1.6mm铜线的相关数据;正文开始:写在前面:拉丝配模方法很多,很容易造成混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滑动系数的取值问题。取大了有何优、缺点,取小一点又有何优、缺点,弄明白了,就会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死套某点,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不是简单计算,用公式一算就满足了。如果你厂有50台机。同是拉6种以上规格丝,如果按照某一种公式死套,想想最小要配几套模具。所谓拉丝模具配完后,就要估计哪只模可能会引起断线。哪个模会缩丝。要估计断线是何原因,不要一断线就是铜杆空心,实际上,70%以上的空心铜与断线是自己拉丝造成的。拉丝模具配模方法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应用绝对滑动系数配模方法(J法),应用基础:拉丝机连续拉线,线材在每个塔轮上,单位时间体积是相等的。2.传统理论配模方法(C法配模),以往定义符号从进线始,这里为了计算机计算方便(用Execl电子表格),刚好相反从出口模开始.3.新理论配模方法(X法配模),应用基础:即安全(不断线)顺利(能连续)拉线,又能把滑动降到最低.三种配模方法各有特点.C法,对设备,模具要求不严;X法和J法对设备精度要求高,对模具公差要求严,操作者的操作水平要求高.X法与系列套模相结合,效果更好.下面对这三种配模方法做具体介绍:一、应用绝对滑动系数配模方法(J法) 应用基础:拉丝机连续拉线,线材在每个塔轮上,单位时间体积是相等的。 即U1*S1=Un*Sn (U1:线材在定速轮上速度,S1:定速轮上线材的截面积) 那么 Τn=Vn/Un Un=Vn/Tn,U1=V1 设:绝对速比Kn=V1/Vn 安全滑动系数Τ2=τ2;其余的Τ3=Τ2+0.001....Τn=Τn-1+0.001A.确定拉丝机机械参数: 每种拉丝机说明书都有设备参数,机械延伸率(或不同叫法),也就是拉丝机相邻塔轮增速比,有的说明书有说明计算。LH-280/17拉丝机的增速比是: 1.20:1,(最后一道:1.15:1)。B.滑动系数: 1.安全滑动系数Τ2=τ2=(1.2/1.15)*1.005=1.049. 2.Τ3-Τn 取:Τ3=Τ2+0.001....Τn=Τn-1+0.001(穿模时,留相对滑动量)C.确定进出线规格:进线:2.80;出线:1.00D.配模计算: 1.先假定定速轮的V1=1000,利用机相邻塔轮增速比,计算出Vn 2.通过绝对速比Kn=V1/Vn,再计算Kn 3.通过dn=d1×√Kn*Τn,计算出各个模具的规格。(实际利用EXCEL很方便) (1.00-1.098-1.204-1.319-1.446-1.585-1.737-1.903-2.086-2.286-2.506-2.746-2.800)二、传统理论配模方法(C法配模) 符号定义及有关公式 以往定义符号从进线始,这里为了计算机计算方便(用Execl电子表格),刚好相反从出口模开始。 1. 各道模子孔径:(出口模)d1,d2,d3…dn….

电动机的选择及设计公式

一、电动机的选择 1、空气压缩机电动机的选择 1.1电动机的选择 (1)空压机选配电动机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P=Q(Wi+Wa) ÷1000ηηi2 (kw) 式中P——空气压缩机电动机的轴功率,kw Q——空气压缩机排气量,m3/s η——空气压缩机效率,活塞式空压机一般取0.7~0.8(大型空压机取大值,小型空压机取小值),螺杆式空压机一般取0.5~0.6 ηi——传动效率,直接连接取ηi=1;三角带连接取ηi=0.92 Wi——等温压缩1m3空气所做的功,N·m/m3 Wa——等热压缩1m3空气所做的功,N·m/m3 Wi及Wa的数值见表 Wi及Wa的数值表(N·m/m3) 1.2空气压缩机年耗电量W可由下式计算 W= Q(Wi+Wa)T ÷1000ηηiηmηs2 (kw·h) 式中ηm——电动机效率,一般取0.9~0.92 ηs ——电网效率,一般取0.95 T ——空压机有效负荷年工作小时

2、通风设备电动机的选择 (1)通风设备拖动电动机的功率可按下式计算 P=KQH/1000ηηi (kw) 式中K——电动机功率备用系数,一般取1.1~1.2 Q——通风机工况点风量,m3/s H——通风机工况点风压轴流式通风机用静压,离心式通风机用全压,Pa η——通风机工况点效率,可由通风机性能曲线查得 ηi——传动效率,联轴器传动取0.98,三角带传动取0.92 (2)通风机年耗电量W可用下式计算 W=QHT/1000ηηiηmηs 式中ηm——电动机效率, ηs ——电网效率,一般取0.95 T ——通风机全年工作小时数 3、矿井主排水泵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的选择 排水设备拖动电动机的功率可按下式计算 P=KγQH/1000η (kw) 式中K——电动机功率备用系数,一般取1.1~1.5 γ——矿水相对密度,N/m3 Q ——水泵在工况点的流量,m3/s H ——水泵在工况点的扬程,m

如何选购实用的拉力试验机(1)

如何选购实用的拉力试验机(1) 塑料和橡胶的拉伸性能是其力学性能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性能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种塑料和橡胶的使用场合。拉伸性能的好坏,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来检测。 1、高分子聚合物的拉伸性能 作为材料使用时要求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必要的力学性能。可以说,对于高分子聚合物的大部分应用而言,力学性能比其他物理性能显得更为重要。 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所有已知材料中可变性范围最宽的力学性质,这是由于高聚物由长链分子组成,分子运动具有明显的松弛特性的缘故。如高聚物材料具有相当高的伸长率,一般PE的断裂伸长率在90%~950%(其中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伸长率较高),通过特殊的制作工艺,部分材料的伸长率可在1000%之上,而普通高聚物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也多在50%~100%之间。通常对材料的拉伸性能要求较高的有热收缩膜以及拉伸膜等。 2、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应力-应变试验)一般是将材料试样两端分别夹在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夹具上,两夹具以一定的速度分离并拉伸试样,测定试样上的应力变化,直到试样破坏为止。 拉伸试验是研究材料力学强度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需要使用恒速运动的拉力试验机。按载荷测定方式的不同,拉力试验机大体可以分为摆锤式拉力试验机和电子拉力试验机两类,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电子拉力试验机。 3、电子拉力试验机选择指标 由于软包装材料主要是高分子聚合物或它的相关材料,如前所述高聚物材料的伸长率远远优于金属、纤维、木材、板材等材料,因此检测高分子聚合物的拉力机就与通常的材料拉伸性能检测拉力机有一定的差别,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电子拉力机的有效行程以及试样夹具两方 面。 3.1 有效行程 在进行拉伸试验时,所用试样的尺寸虽然小,但材料的伸长率普遍比较高,因此用于检测软包装材料的拉伸性能需要配备行程较大的拉力机,否则夹具运行可能会超过行程的使用极限、造成设备的损坏。 GB13022-91《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中给出的断裂伸长率或屈服伸长率(εt,单位是%)的计算公式如下:

步进电机选用计算方法

步进电机选用计算方法 步进电机是一种能将数字输入脉冲转换成旋转或直线增量运动的电磁执行元件。每输入一个脉冲电机转轴步进一个步距角增量。电机总的回转角与输入脉冲数成正比例,相应的转速取决于输入脉冲频率。步进电机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关键部件之一,通常被用作定位控制和定速控制。步进电机惯量低、定位精度高、无累积误差、控制简单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如:数控机床、包装机械、计算机外围设备、复印机、传真机等。 选择步进电机时,首先要保证步进电机的输出功率大于负载所需的功率。而在选用功率步进电机时,首先要计算机械系统的负载转矩,电机的矩频特性能满足机械负载并有一定的余量保证其运行可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各种频率下的负载力矩必须在矩频特性曲线的范围内。一般地说最大静力矩Mjmax大的电机,负载力矩大。 选择步进电机时,应使步距角和机械系统匹配,这样可以得到机床所需的脉冲当量。在机械传动过程中为了使得有更小的脉冲当量,一是可以改变丝杆的导程,二是可以通过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来完成。但细分只能改变其分辨率,不改变其精度。精度是由电机的固有特性所决定。 选择功率步进电机时,应当估算机械负载的负载惯量和机床要求的启动频率,使之与步进电机的惯性频率特性相匹配还有一定的余量,使之最高速连续工作频率能满足机床快速移动的需要。 选择步进电机需要进行以下计算: (1)计算齿轮的减速比 根据所要求脉冲当量,齿轮减速比i计算如下: i=(φ.S)/(360.Δ) (1-1) 式中φ ---步进电机的步距角(o/脉冲) S ---丝杆螺距(mm) Δ---(mm/脉冲) (2)计算工作台,丝杆以及齿轮折算至电机轴上的惯量Jt。 Jt=J1+(1/i2)[(J2+Js)+W/g(S/2π)2] (1-2) 式中Jt ---折算至电机轴上的惯量(Kg.cm.s2) J1、J2 ---齿轮惯量(Kg.cm.s2)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

电机功率计算公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一,电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是指在此数据下电机为最佳工作状态。 额定电压是固定的,允许偏差10%。 电机的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是随着所拖动负载的大小而不同; 拖动的负载大,则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大; 拖动的负载小,则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小。 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大于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电机会过热烧毁; 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小于额定功率和额定电流,则造成材料浪费。 它们的关系是: 额定功率=额定电流IN*额定电压UN*根3*功率因数 实际功率=实际电流IN*实际电压UN*根3*功率因数 二,280KW水泵电机额定电流和启动电流的计算公式和相应规范出处 (1)280KW电机的电流与极数、功率因素有关一般公式是:电流=((280KW/380V)0.8.5机的电流怎么算 答:⑴当电机为单相电机时由P=UIcosθ得:I=P/Ucosθ,其中P为电机的额定功率,U为额定电压,cosθ为功率因数; ⑵当电机为三相电机时由P=√3×UIcosθ得:I=P/(√3×Ucosθ),其中P为电机的额定功率,U为额定电压,cosθ为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 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或电容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所以,供电部门对用电单位的功率因数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1) 最基本分析:拿设备作举例。例如:设备功率为100个单位,也就是说,有100个单位的功率输送到设备中。然而,因大部分电器系统存在固有的无功损耗,只能使用70个单位的功率。很不幸,虽然仅仅使用70个单位,却要付100个单位的费用。在这个例子中,功率因数是 (如果大部分设备的功率因数 小于时,将被罚款),这种无功损耗主要存在于电机设备中(如鼓风机、抽水机、压缩机等),又叫感性负载。功率因数是马达效能的计量标准。 (2) 基本分析:每种电机系统均消耗两大功率,分别是真正的有用功(叫千瓦)及电抗性的无用功。功率因数是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功率因数越高,有用功与总功率间的比率便越高,系统运行则更有效率。 (3) 高级分析:在感性负载电路中,电流波形峰值在电压波形峰值之后发生。两种波形峰值的分隔可用功率因数表示。功率因数越低,两个波形峰值则分隔越大。保尔金能使两个峰值重新接近在一起,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对于功率因数改善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滑翔比与升阻比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滑翔比与升阻比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静态拉力估算) 2009-04-16 08:02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 升力L=1/2 *空气密度*速度的平方*机翼面积*机翼升力系数(N) 机翼升力系数曲线如下注解:在小迎角时曲线斜率是常数。 在标识的1位置是抖振点,2位置是自动上仰点, 3位置是反横操纵和方向发散点,4位置是失速点。对称机翼在0角时升力系数=0(由图)非对称一在机身水平时升力系数大于0,因此机身水平时也有升力 滑翔比与升阻比

升阻比是飞机飞行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升力与阻力的比值,跟飞行速度成曲线关系,一般升阻比最大的一点对应的速度就是飞机的有利速度和有利迎角。滑翔比是飞机下降单位距离所飞行的距离,滑翔比越大,飞机在离地面相同高度飞的距离越远,这是飞机固有的特性,一般不发生变化。 如果有两台飞行器,有着完全相同的气动外形,一台大量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另一台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那么碳纤维材料的滑翔比肯定优于不锈钢材料的。这个在SU-27和歼11-B 身上就能体现出来,歼11-B应该拥有更大的滑翔比。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静态拉力估算) 你的飞行器完成了,需要的拉力与发动机都计算好了,但螺旋桨需要多大规格呢下面我们就列一个估算公式解决这个问题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直径(米)×螺距(米)×浆宽度(米)×转速2(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拉力(公斤)或者直径(厘米)×螺距(厘米)×浆宽度(厘米)×转速2(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拉力(克) 前提是通用比例的浆,精度较好,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如果高原地区,要考虑大气压力的降低,如西藏,压力在。1000米以下基本可以取1。 例如:100×50的浆,最大宽度10左右,动力伞使用的,转速3000转/分,合50转/秒,计算可得: 100×50×10×502×1×=公斤。 如果转速达到6000转/分,那么拉力等于: 100×50×10×1002×1×=125公斤 注:仅供参考

拉丝机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一、开车前的准备 1.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接班时了解上一班生产 和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滑轮、辊筒及其他旋转部件可自由旋转,钢丝导向口清洁无阻塞。 2.检查水压、气压、电压、电流与规定值是否符合。 3.检查保护装置,报警装置和停车装置,确保其正常工作。 4.根据生产、工艺通知单规定的炉号进行投料,不得混料。盘 条装上放线架后必须理清,不得紊乱,交叉,头尾要分清。 二、开车 1.在确认上述检查无误后,根据工艺通知单设置工作速度,收线计米器长度,方可开车。 2.调节排线行程,使排线平整。开车后收线若干米,停车对产品进行检查,出线直径、自然圈径、翘头及钢丝外观质量应符合工艺要求,若不合格,必须重新进行调整。 3.根据工艺要求进行配模,每次断丝后,检查相应的拉丝模,必要时更换全部模具。上模后调整密封垫圈,不允许发生漏水现象。同时调整模盒,保证钢丝从模孔出来后,从切线方向进入卷筒,防止出现“8”字线、竹节线、波浪线等缺陷。 4.在钢丝拉拔过程中,卷筒和拉丝模必须保持良好的润滑条件,润滑剂要保持干燥,定时添加少量新鲜润滑剂(2次/班,0.5kg/次)并勤搅拌(1次/30′),及时清理模盒内的焦块和杂物。

三、粗拉操作 1.在操作的过程中,应按从大到小轧辊槽的顺序依次轧尖,否则轧尖机将被卡死。同时两手还要将钢丝转动90°,使扎头均匀,防止钢丝扎扁带毛刺。 2.按工艺要求进行配模,上模时应检查(O)型密封垫圈是否完好,模子上好后是否漏水。 3.调整好各模盒的位置,钢丝从模孔出来后,水平地从切线方向进入卷筒,尽量防止中间道次出现“8”字线、竹节线、裂纹等缺陷。 4.穿模时把扎好尖的盘条穿入模孔,用带线钳夹住,将拉丝机卷筒的选择开关打到“点动”并向左拧(慢速),当钢丝通过模子后,将点动开关向右拧(快速),使接线机工作,待卷筒积线达到一定高度后,调节张力旋转使之最佳,然后卸下带线钳,钢丝通过过线轮绕入下一道模子,用吊线钳带住钢丝,慢速点动,绕在卷筒上几圈后再快速点动,调节张力,以张力感应臂不左右摆动为宜。 5.认真填写跟踪卡片,要求将规格、炉号、生产日期、操作工号、工字轮号填写清楚,同时按要求认真填写操作记录表。 6.在生产过程中,各模盒的润滑剂应该经常添加少量新鲜润滑剂,要勤搅拌,并及时清理模盒内的焦块和杂物。 7.在拉拔过程中,拉拔卷筒和拉丝模必须保持良好的冷却状态。

Excel在水箱拉丝机配模计算中的应用

Excel 在水箱拉丝机配模计算中的应用 摘 要 利用Excel 的函数计算功能,对水箱拉丝机的配模进行分析和计算,使繁琐复杂的配模计算变得十分简单明了。 关键词 水箱拉丝机 Excel 配模 我们知道,水箱拉丝机拉拔参数比较多,各参数之间相互影响比较大,搭配要求也很苛刻。因此,为了确保拉拔的正常进行,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正确配置和计算各项拉拔参数。但是,水箱拉丝机的配模计算非常繁琐,不仅耗时,还易出错。如果能利用Excel 的函数计算功能来进行配模分析和计算将变得十分简单和明了。下面我们就以一台9/500水箱拉丝机为例来详细讲解如何利用Excel 的函数计算功能对水箱拉丝机进行配模分析和计算。 1、拉拔参数和计算公式的汇总 水箱拉丝机的拉拔参数和配模计算公式我们可以从相关资料中收集和汇总,部分公式还须自行推导。本文需要用到的参数和公式汇总如下: ○ 1机器系数:n K =n n n n D D n n 1 1--? ○ 2相对滑动系数:m n =n n K u ○3配模直径(㎜):d n =d n-1n n m K ? ○4延伸系数:u n =21 2 -n n d d ○ 5压缩率:q n =1-n u 1

○ 6绝对滑动系数:τn =n n K K K u u u ?????? 2121 ○ 7相对滑动量:S n =1-n τ1 注:n=1,2,3,4,…;d 0为成品模直径,一般为已知条件; n n n n 1 -为相邻卷筒(塔轮)转速比,可通过设备传动比参数或手动盘旋求得。 2、制作Excel 水箱拉丝机配模计算表 按本文附件《9/500水箱拉丝机配模工艺计算表》模式建立Excel 配模计算表(由于Excel 属于Office 应用软件的专业范畴,要制作Excel 工作表必须懂得Excel 的应用)。为了使配模计算表简单明了,便于非Excel 专业人员查看,表中绘出了卷筒、主塔轮、拉丝模工艺配置示意图,列出了各参数的计算公式。本文案例塔轮直径D n 、相对滑动系数m n 、相邻卷筒(塔轮)转速比 n n n n 1 -、成品模直径d 0作为已知条件人工输入。其它各参数在相应单元格内输入公式,在已知条件人工输入后由Excel 的函数计算功能自动完成计算。 3、配模工艺计算表的应用 3.1 确定已知条件:本文《9/500水箱拉丝机配模工艺计算表》中塔轮直径D n 、相对滑动系数m n 、相邻卷筒(塔轮)转速比 n n n n 1 -、成品模直径d 0均为已知条件。其中塔轮直径D n 可用外卡钳测得;相邻卷筒(塔轮)转速比 n n n n 1 -通过设备传动比参数或手动盘旋求得(由于D 1~D 8为同根传动轴,n 1= n 2=…= n 8);相对滑动系数m n 根据成品模直径

电机的选型计算资料

电机选型计算书 PZY 电机(按特大型车设计即重量为2500吨) 一、提升电机 根据设计统计提升框架重量为:2200kg,则总提升重量为G=2500+2200=4700kg 。设计提升速度为5-5.5米/分钟,减速机效率为0.95。 则提升电机所需要的最小理论功率: P=386.444495 .0605.58.94700=??? 瓦。 设计钢丝绳绕法示意图: 如图所示F=1/2*G ,V2=2*V1 即力减半,速度增加一 倍,所以F=2350 kg 。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电机功率应P >4444.386瓦,因为所有车库专用电机厂家现有功率P >4444.386瓦电机最小型号 5.5KW ,所以就暂定电机功率P=5.5KW ,i=60。 钢丝绳卷筒直径已确定为260mm ,若使设备提升速度到 5.5m/min 即0.09167m/s ;

由公式: D πων= 可求知卷筒转速: r D 474.1326 .014.311=?==πνω 查电机厂家资料知:电机功率:P=5.5KW 速比: i=60电机输出轴转速为ω=25r ,扭矩为M=199.21/kg ·m ,输出轴径d=φ60mm 。 则选择主动链轮为16A 双排 z=17,机械传动比为: 25474.13i 1' ==z z 54.31474 .131725z 1=?= 取从动轮16A 双排z=33; 1).速度校核: 所选电机出力轴转速为ω=25r ,机械减速比为33/17,得提升卷筒转速: r 88.1233 17251=?=ω 综上可知:提升钢索自由端线速度: min)/(52.1026.088.1214.3m D =??==πων 则提升设备速度为:v=10.52/2=5.26m/min 。 2).转矩校核: 设备作用到钢索卷筒上的力为:G/2=2350kg 。

拉力机的操作使用步骤

纸板抗张拉力机的操作步骤 摘要:纸板检测仪器-纸板抗张拉来试验机是检测纸板、纸箱抗张拉力必备的一款仪器。本文描述了纸张拉力试验机的操作使用步骤。 一、拆箱与安装 1、拆开试验机包装箱上盖板,取出随机技术文件和附件。 2、拆下四周箱板,卸掉底板上固定试验机的螺栓,取下试验机。 3、去除各部的包装捆扎物,擦净油污和灰尘,将试验机置放在平整稳固的工作台面上。 二、试机 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通电预热30min。 2、按本说明书第3.2条介绍检查各操作按键功能,如无异常即可交付使用。 三、夹间距(试验长度)设定 试验机夹具间距可自行调节,通过操作面板上的“设定”键进入“试样设定”进行选择。当显示屏显示需要的夹间距时,按“测试”键确认,试验机动作,动夹头运动到设定位置,蜂鸣器鸣响,也可通过复位距离调节需要的距离。 开机时,在动夹头自动对位过程中,可以按“停止”键终止动夹头运动,重新设定夹间距。 四、试样定量的设置 1、按“定量”键,进入置数状态。(或在设定界面选择“试样设定”) 2、通过数字键,置入被测试样定量。 3、按“测试”键确认并退出置数状态。 注:试验机预置定量为120g/m2,如不加设定,试验机将据此预置定量进行抗张指数和抗张能量吸收指数计算。 五、试验速度的设置 1、按“速度”键,进入置数状态。(或在设定界面选择“速度设定”) 2、通过数字键置入所需的试验速度。 3、按“测试”键确认并退出置数状态。 六、测试

1、打开电源,依照提示进入待测试状态。 2、测试前先设定好试样的克重和速度,然后在上夹头上夹入一条或多条试样。 3、用10N左右的力拉直试样,将靠近固定钳口一侧的一条试样夹入下夹头钳口内。 4、按“测试”键,试验机自动完成一次工作循环。 5、更换试样进行下一次试验,直至一组试验完毕。 七、测试数据的提取、删除和打印输出 1、显示及打印参数代号说明 符号代表的参量符号代表的参量 F 抗张力F(—) 抗张力平均值 S 抗张强度φ 伸长率(相对伸长) l 伸长量I 抗张指数 LB 裂断长Z 抗张能量吸收值 W 试样定量IZ 抗张能量吸收指数 L 夹间距(试验长度) B 试样宽度 2、提取 一组试验完毕,按查看键,可提取各个数值。 3、删除 一次试验完毕后,按“删除”键,选择您要删除的数据序号,按测试键确认。 4、打印输出 一组试验完毕,按“打印”键,仪器自动打印所有数值。 八、内存数据的清除 1、关断电源重新开机,系统重新进行初始化,清除全部内存数据。 2、在待测试界面,按“清除”键,清除内存中的所有测试数据,按查看键确定数据是否全部清零。注1:采用以上方法清除内存数据,用户置入的试样定量、试验速度和夹间距均不会被清除。

电机选型计算公式总结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 s e 电机选型计算公式总结功率:P=FV(线性运动) T=9550P/N(旋转运动) P——功率——W F——力——N V——速度——m/s T——转矩——N.M 速度:V=πD N/60X1000 D——直径——mm N——转速——rad/min 加速度:A=V/t A——加速度——m/s2 t——时间——s

力矩:T=FL

惯性矩:T=Ja L ——力臂——mm (圆一般为节圆半径R ) J ——惯量——kg.m2 a ——角加速度——rad/s2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MD J = 对于钢材:341032-??= 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n v J π g w 2s 2 ? ?? ??=π (kgf·cm·s 2) 角加速度a=2πn/60t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 22 2 2 1?????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万能拉力试验机结构原理-万能拉力计

万能拉力试验机结构原理 万能拉力试验机结构原理 一. 万能拉力试验机概述 万能拉力试验机,广义的说,就是一种产品或材料在投入使用前,对其质量或性能按设计要求进行验证的仪器。从定义可以看出,凡是对于质量或性能进行验证的仪器都可以叫做试验机,但往往有时也叫做检测仪、测定仪、拉力机、检测设备、测试仪等诸如此类的名称。 二.万能拉力试验机可测试项目 (一)普通测试项目:(普通显示值及计算值) ●拉伸应力●拉伸强度 ●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 ●定伸应力●定应力伸长率 ●定应力力值●撕裂强度 ●任意点力值●任意点伸长率 ●抽出力●粘合力及取峰值计算值 ●压力试验●剪切剥离力试验 ●弯曲试验●拔出力穿刺力试验 (二)特殊测试项目: 1.弹性系数即弹性杨氏模量 定义:同相位的法向应力分量与法向应变之比。为测定材料刚性之系数,其值越高,材料越强韧。 2.比例限:荷重在一定范围内与伸长可以维持成正比之关系,其最大应力即为比极限。

3.弹性限:为材料所能承受而不呈永久变形之最大应力。 4.弹性变形:除去荷重后,材料的变形完全消失。 5.永久变形:除去荷重后,材料仍残留变形。 6.屈服点:材料拉伸时,变形增快而应力不变,此点即为屈服点。屈服点分为上下屈服点,一般以上屈服点作为屈服点。屈服(yield):荷重超过比例限与伸长不再成正比,荷重会突降,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上下起伏,伸长发生较大变化,这种现象叫作屈服。 7.屈服强度:拉伸时,永久伸长率达到某一规定值之荷重,除以平行部原断面积,所得之商。 8.弹簧K值:与变形同相位的作用力分量与形变之比。 9.有效弹性和滞后损失:在拉力机上,以一定的速度将试样拉伸到一定的伸长率或拉伸到规定的负荷时,测定试样收缩时恢复的功和伸张时消耗的功之比的百分数,即为有效弹性;测定试样伸长、收缩时所损失的能与伸长时所消耗的功之比的百分数,即为滞后损失。 三. 万能拉力试验机主要计数指标 A.荷重元:10-50KN区间选配 B.力量解析度:1/10000 C.力量准确度:≤0.5% D.力量放大倍数:7段自动切换 E.位移解析度:1/1000 F.位移准确度:≤0.5% G.金属引伸计解析度:1/1000 H.金属引伸计准确度:≤0.5% I.大变形引伸计准确度:±1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