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探测技术

海底探测技术
海底探测技术

单波束(海底识别海底反射波强度,反射波振幅大小,振幅检测)

1.定义:一次发射只能获得1个水底水深数据的回声测量设备。

单波束:震源和接收(测深仪换能器)、记录仪(包括数字记录和模拟记录)2.测量时水深(H)=h+h1(吃水)——换能器入水深度

3.吃水

(1)静吃水

(2)动吃水:真正对测深产生影响的吃水。其值随船相对水体运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4.校准后实测水深数据+潮位改正

(1)吃水校准:相当于静校正的炮点深度;(2)波浪校准:相当于静校正的地形(3)声速校准:H=H-h=(b/a-1)h+(1-b/a)c;(4)坡度修正

(1)潮位观测+实时潮位修正

5.水深测量的工作程序

(1)测深仪器的安装:要求是使动吃水与静吃水的数值基本吻合。

①观察不同船速下测量船不同位置吃水变化;

②在变化最小处安装测声仪换能器。

(2)测深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

1)测线布设的依据:

①垂直于水深等深线:垂直岸线,常理上,距海岸越远水深越大

②垂直于构造线走向:板块构造形成的地质体基本平行海岸分布

垂直控制地形地貌地质体走向布设测线(可控制地形的连续变化)

③设计多条相互平行的、等间距测线时,测线间隔是图上1cm的实际距离

④测线的名字应包括任务代号—测区—航次号—测线组名—测线名

⑤检查测线:检查测线的方向垂直于主测线方向,检查测线的总长度是主测线总长度的5~10%。

⑥测深精度:主测线与检测线间的测深之差。

在同一套工作系统下,30m以浅测深误差小于0.3m;30m以深测深误差小于水深的1%。

在另一套工作系统下(不同的人员、设备),测量误差可以为其两倍。

统计所有的交叉点水深差值,超限的点数小于15%,测绘合格

⑦偏航距:最大偏航距离不能大于图上的2mm。

当比例尺允许的偏航距大于20m时,规定为20m以内!

2)位置确定:经纬度或平面坐标

3)验潮站布设的原则:

近岸水深测量(距岸20km以内),验潮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汐变化。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1、最大潮高差不大于1m;2、最大潮时差不大于2h;3、潮汐性质基本相同。对于潮高差和潮时差变化较大的海区,除布设长期站或短期站外,也可在湾顶、河口外、水道口和无潮点处增设临时验潮站。

距岸20km以外采用预报潮位。

方法:

①分析测区是否需要现场验潮;②了解海域潮汐性质,不同潮汐性质区分设验潮站;

③了解在同一潮汐性质的海域,其最大潮差、潮时的差异性,在超出原则要求的区域分别设

4)水体声速的获得:声波测量水深的前提是水体声速横向相同。近岸若有径流的注入,使这一前提不存在,必须增加声速测站!

①实测法:声速剖面仪

②计算法:用CTD测量温、盐、静压力,代入经验公式计算

③比对法:

5)测深仪的吃水:动吃水的值随着船相对于水体运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

(3)实测水深数据的校正:

①吃水校正;②波浪校准:涌浪滤波

③水体声速影响校正:制作校正曲线,实测水深=记录图谱读数+声速校准深度

④坡度校准:由于波的偏移效应,记录的海底坡度小于真实的海底坡度。

校正公式:Sin∠2=tan∠1(∠2表示真实坡度角)

⑤潮位校正:在潮位观测的数据上,相对于测深基准面,进行实测潮位的修正

(4)室内数据处理:坏点修正→水深数据读取→实测数据校准→潮位校正→测深精度评估→成图

侧扫声呐

1.定义:通过向侧方发射声波来探知水体、海面、海底(上部地层)声学结构和介质性质的仪器设备。(主要用于地质调查研究,可用于海底寻物)

2.设备构成

(1)拖体(换能器和水听器集合):

·一般具有两个换能器和水听器,提高探测效率;发射和接受具有较强的定向性;

·具有极小的水平波束角(0.5-1.5度),提高探测的分辩率——局部强振幅区;

·具有较大的垂向波束角(32度左右),扩大覆盖宽度;——波形水平方向窄,垂直方向宽·具有较高的工作频率(几十KHz——几千KHz),分辩率高

·水体对波的吸收少,防止泥面下地层回波的干扰

(2)主机(3)电缆

(4)记录仪(双通道):还有单通道,多通道

反射波强度放大调节旋钮gain和TVG,使均匀海底的声呐图像灰度一致。

3.图谱内容

3.被探测物体或地质体参数的判定及标示

(1)量程及海底覆盖宽度:

·量程:自发射到再次发射这段时间里,反射波能达到的最远距离。(与发射间隔水体声速有关)·覆盖宽度:声呐探测到海底实际宽度称为覆盖宽度(与发射间隔,水体声速,拖体高度有关)·斜率校正

(2)拖体位置校正——DGPS

(3)目标物参数判别

4.假波识别:绕射波,量程外强反射被接收,镜像,多次反射和目标物之间的多次

5.分辨率:能分辨出两个相邻物体的最小间距(声阻抗与周围环境的有明显的差异)。

·影响分辨率的因素主要为:探测声波的频率和水平发射角。

6.可识辨率:

(1)在声呐探测显示设备上或模拟记录上(记录图谱),肉眼所能分辨出的最小物体(声阻抗与周围环境的有明显的差异)尺寸。

(2)主要影响因素:设备的分辨率、采样率,单位长度上的炮点数量、显示或记录设备的像素情况,甚至显示桌面或记录图谱的大小等。

(3)目标物与周围环境的差异性;目标物在声呐记录中的大小

·越靠近声呐拖体(近程端),目标物占据角能量越大,探测回波越强。

·声呐拖体高度越大(距海底的距离越远),目标物,被记录的时间越短

·越远离声呐拖体(远程端),目标物,被记录的时间段越长。

·声呐量程越小,目标物被记录时间相对较长

(4)横向大小:

·与目标物本身横向大小有关;声呐量程有关;

·声呐拖体高度有关;目标物在声呐海底覆盖区中的位置有关。

(5)纵向大小

·目标物大小;取决于单位海底长度上,探测炮点的数量;

·声呐水平发射角;目标物在声呐海底覆盖区的位置

(5)增强可识辨型方法

·探测目标最好位于声呐海底覆盖区,近声呐段1/3-2/3区域;

·调查船速越慢越好;声呐量程越小越好;声呐工作频率越高越好(在环境允许情况下)

·拖体高度为单侧量程的10%-15%。

7.工作方法:

(1)工作目的的确定:地质调查、特殊现象探查、物体寻找

(2)明确技术要求

(3)明确探测规范:地质调查有国家规范、行业规范和业主下达的技术要求

(4)设备的选型:侧扫声呐选型:依据探测要求和工作区域环境情况

定位设备选型:依据定位精度要求

(5)测线的布设:

设计的依据:工作目的、设备情况、海底情况、水深情况、水体浑浊度、调查区形态等

设计的原则:实现目的要求、满足规程、高效、易操作。

设计的内容:测线方向、测线数目、测线间距

(6)拖曳方式的选择:

影响因素:①拖体高度:在最大探测量程固定的条件下,拖体高度越大,海底覆盖宽度越小;声呐有效信号所占比例越小;目标可识辨性越差。规范规定:拖体高度为声呐单侧量程的10%-15% (7)船速的控制——侧扫声呐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船速越低,炮点密度越大,探测分辨率越高。一般正常船速4~6节。

(8)定位点间距的选择:对于GPS信号未接入声呐的老设备,根据调查比例尺,图上1cm,有一个定位点。方法:定标器法(MARK盒),

(9)声速的确定:一般以水体垂直声速的平均值为准,输入声呐设备中

(10)图谱的识别

(11)被探测物体或地质体参数的判定分析:

量程、覆盖及斜率校正

拖体位置校正:在声呐拖缆较短情况下,可通过缆线长度、海流流向判定;水深较大,电缆长度较长时,声呐拖体需要超短基线或长基线定位。

(12)地质现象的解译

多波束(单波束不够精细,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得到丰富数据)

1.定义:同时探测水底多个位置不同点的水深值的探测系统。

得到垂直航向的水底条带多个点的数据

2.构成:

(1)多波束主体设备:

①发射阵——多波束探头(换能器):一次发射在海底形成多波束条带

②接收阵——发射接收工作站:通过接受将海底回波分为多个小区(脚印),通过接收阵检波器的组合可形成多个脚印相互交叠的波束。

(2)外围设备:

①后处理工作站②电罗经:指明多波束中轴线方向的设备

③运动传感器:探知实时多波束的姿态,实时校正多波束换能器的运动

④水体声速计:水体声速影响水深、探测位置,水体声速必须是剖面曲线非平均声速

水体声速测量设备:CTD或声速剖面仪。

(②③合称为:光纤罗经)

3.分类

(1)物理多波束:发射的每个波束都是独立的物理存在的换能器,海底振幅检测

(2)相干声呐:海底相位检测

(3)电子多波束:波束形成是换能器阵上多个点震源声波叠加,非每个波数对应独立换能器覆盖宽度两倍水深:振幅检测,大于两倍水深:振幅+相位检测;

覆盖宽度小于八倍水深

物理多波束电子多波束相干声呐

发射换能器组成多个换能器阵一个或二个换能器阵二个换能器阵

发射探测波束数量少(一般小

于5个)波束为后期形成,波束多,一般大于

90个

球面波无具体波束

海底检测方法振幅检测振幅检测+相位检测或仅有振幅检测相位检测

海底覆盖宽度小(一般小于水

深的两倍)仅有振幅检测的小于水深的两倍;振

幅检测+相位检测小于水深的8倍

可达水深的10倍以上

脚印大小有有仅有声呐水平波束角

测点分布物理换能器决定正下方测点多边缘波束少测点可无限但正下方无准

确测点

测深精度精度高正下方精度高,边缘精度低边缘精度低,正下方无测

点,30~50度角度区精度

适宜工区河道测量全海深距水底小于50m水深地形

相对简单的海区

4.描述参数

(1)多波束类型(2)多波束工作频率(3)最大覆盖宽度(4)脚印大小(5)波束数

5.工作原理

(1)震源与接收系统(震源和接收阵相互垂直)

震源:压电换能器震源

·一次发射在海底形成多波束条带,纵向(航迹方向)脚印大小单位为度,宽度角越小越好,接收:接收换能器

·通过接收将海底回拨分为多个小区,横向(垂直航迹方向)脚印大小单位为度

·多波束脚印大小=纵向脚印×横向脚印;

·通过接收阵的组合可形成多个脚印相互交叠的波束

·脚印:波束在海底覆盖区域

(3)海底覆盖宽度

·最大覆盖宽度:覆盖角可达210°,浅水大,深水小,最大覆盖宽度小于设备标称

·决定覆盖宽度的因素:仪器发射覆盖角大小,边缘波束探测精度,覆盖宽度不随水深增大而增大存在极值(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能量损失),海底表层沉积物声阻抗(反射波越强,边缘波束探测到的可能性越大,覆盖宽度越大),水文及背景噪音的影响

(4)测深

·振幅检测:根据海底回拨振幅和波束与垂向夹角,探知海底位置

·优点:精度高,探头下数据密集;缺点:覆盖宽度小(小于2h)

·较远海区:相位检测

5.多波束水深测量的工作程序:

(1)设备选型:深水多波束系统(>4000m,12-30KHz,固定于船底),中水多波束系统(30-70KHz,固定于船底),浅水多波束系统(<300m,>180KHz,移动安装)

·浅水多波束不用于深水测量:海底覆盖宽度不足,海底探测点数不够

·深水多波束不用于浅水测量:低频对松软海底有穿透数据不准

(2)多波束的安装与安装测量

①换能器:多波束安装于船首至船长1/3区段②定位系统

③运动传感器:股停在船舶震动较小的位置④电罗经:震动较小,轴面尽可能与船轴面平行

⑤多波束系统各组合单元位置关系测量:以船舶横向、纵向及平均吃水线交点处设置坐标原点。(建立独立多波束系统)

(3)多波束的安装校准工作

①横摇校准:选择平坦的海区,以相同的船速往返测量重合的测线,计算橫摇角度

②纵倾校准:选择有突起的海区,以相同的船速往返测量重合的测线

③首偏校准:多波束与电罗经轴夹角。

选择有特殊目标物的海区,以相同的船速沿目标物两侧同向测量两条平行的测线。

④时间延迟校准:选择倾斜的海区,分别以慢速和快速沿垂直等深线的一条测线探测,根据测得的海底地形获得系统的时间延迟。最新的多波束系统增加了数据传输标定系统,故无需时间延迟校准。

⑤多波束探头的吃水校正

(4)多波束测深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

①多波束测线方向平行水深等值线;②测线间距必须保证测线间有至少10%的重复覆盖

③每天至少一次水体声速校准(并实时监察声速曲线的有效性)④船舶吃水变化校正;

⑤做好班报记录及数据备份工作

(5)多波束测深数据处理

回放原始数据文件→导航数据改正→数据清理→吃水校正→潮位校正→离散数据→网格化→滤波处理→绘图→水深地形图

(6)多波束测深精度评估

水体声速测站、区块多波束覆盖图、主测线与检查线交点精度检查

规程中要求“测深误差值为水深值的±1%”

浅地层剖面仪

1.剖面仪定义:探知介质垂向结构和性质的声学设备

2.震源深度适用范围

3.设备组成:震源+接收+记录系统

(1)传统的压电震源剖面设备:

主机、拖体、连接电缆、记录仪及后处理设备(作用:①滤波:剔除不需要的频率;②显示调整:通过GAIN、TVG进行灰度补偿)。震源和水听器在一起,偏移距=0,呈法线入射,工作频率>3.0kHz (2)参量阵震源剖面设备:

·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非线性效应,使用换能器(阵)沿同一方向传播两个高频初始波,获得

差频、和频等声波的声发射装置。

·主体设备包括震源、接受器、记录系统;附属设备包括运动传感器、表层声速仪

·优点:可产生<3.0KHz的声波,有较高激发率;(波束角小)较高分辨率,较高穿透

·缺点:能量转换效率低,可制造更小波束角;只能船舶固定安装

(3)其他震源剖面设备:

主机(部分设备包括配电箱)、拖体震源、水听器、供电电缆、记录仪及后处理设备。非法线入射(偏移距不为0)——需要在分析中做动校正,工作频率<3.0kHz。

4.剖面仪分类——保证能探测到且看的最清楚

(1)浅地层剖面仪频率>3.0kHz(压电换能器震源)

(2)中浅地层剖面仪 3.0kHz——几百Hz(电磁脉冲或微型电火花)

(3)中深地层剖面仪小于几百Hz(电火花震源或气枪震源)

5.图谱

(1)震源、水听器、信号处理(滤波,显示调整(GAIN,TVG))、记录系统(数字记录,模拟记录)

(2)记录回波时间和回拨强度

(3)反射界面(强振幅同相轴),反射界面的强度可分为强、中等、弱

(4)反射界面之间的声学地层极为均匀,无声波反射称为声学透明层

(5)反射界面之间的声学地层不均匀,则出现声波杂乱反射。如果这种杂乱反射是由众多方向不定的小同相轴组成则称为嘈杂反射

(6)物探上:地震层序是沉积层序在地震剖面图上的反映。在地震剖面图上找出两个相邻的反映地层不整合接触的界面,则两个界面之间的地层叫做一个地震层序。

(7)假波:工作频率越低、能量越大,声阻抗界面越多,声阻抗界面反射的能量越大则假波越多

(8)绕射:绕射弧与发射角呈正相关;下凹界面:凹坑变浅

6.安装方式及效能评价——考虑探测目的,设备安全,数据质量,工作成本

(1)调查平台:调查船,AUV,ROV,浮标,浅表

(2)非压电换能器震源:工作方式,尾拖;

(3)压电换能器震源(offset=0)

安装方式适用工作环境探测目的安全性数据

质量

调查成本

浅水深水浅水深水固定安装全海深精细

探测

宏观探测高差低低

尾拖全海深精细

探测精细探测

(深拖作业)

低好较低极高

寻找埋藏目标:震源发射角大,探测波频率高,接收定向性差,提高炮点密度,接收据目标物高30m 表层有较厚砂体时:第四纪用电磁脉冲电火花,其他用气枪

7.剖面探测的工作步骤:准备阶段(1)+作业阶段(2)-(15)

1、根据工作目的选取剖面设备;设备的选型:选用剖面仪的原则:根据探测目标的泥面下深度(要适当考虑水深)和上覆沉积物类型选用震源类型和功率——保证能探测到;在探测到的前提下,使用最高的探测声波频率和最小的能量——看得最清楚。

2、根据水深条件选择拖曳方式;

3、根据地质体走向决定测线方向;

4、定位设备的连接及坐标系统、投影方式的选择并记录好定位天线与换能器的位置关系;

5、做好测线记录、班报记录;

6、调节设备:激发频率、脉冲长度、GAIN、TVG等;

7、做好模拟记录、拖体入水深度及相关标注;

8、数字记录;

9、水体声速、地层声速;

3)室内成果整理阶段:

10、区域环境背景知识的获得;

11、假波的识别及层系的划分;

12、地震相分析;

13、区域界面埋深图及等厚度图绘制;

14、典型剖面图分析;15、成果报告(或工程评估)与分析研究。

海洋调查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海流观测 海水运动=乱流(湍流)+波动+潮流+常流 海水运动:如何加以区分? 进行海流观测时,要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观测一昼夜或多昼夜,所得到的结果是常流和潮流运动的合成。对一昼夜或多昼夜获得的资料,经过计算,可将这两部分分离开来。水平方向周期性的流动称为潮流,其剩余部分称为常流、余流或通称为海流。 7.1 海流观测的意义 1、直接为国防、生产、海运、交通、渔业、建港等服务 2、海流影响区域海洋学和全球的气候 >海流决定营养盐分布(上升流) >海流对气候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7.2 海流计简介 海流观测用到的仪器有: 机械旋浆式海流计、电磁海流计、声学多普勒海流计、光学式海流计、电阻式海流计、遮阻涡流海流计 1、机械旋浆式海流计 据旋浆叶片受水流推动的转数来确定流速,用磁盘确定流向。根据这类仪器记录部分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厄克曼型、印刷型、照相型、磁带记录型、遥测型、直读型、电传型等旋浆海流计 (1)厄克曼海流计 无水深限制,不能测弱流,不能连续观测 (2)印刷型海流计 能够记录一段时间内平均流速和瞬时流向 (3)照相型海流计 测量值记录在耐压壳内的胶上。胶卷一般用宽16mm,长15m,可记录6000幅图片,该仪器的测量深度为150m,自记工作时间达30天 (4)磁录式海流计 将测量数据以二进制编码方式记录在磁带上,磁盘,存储器,记录量大,观测时间长 (5)遥测海流计 双频道的无线电遥测装置,包括装在浮标上的传感器和装在船上或岸上的接收装置。流速与流向根据自记仪纸带上记录脉冲频率和相对位置而进行测定,适合短期现场实时观测 (6)直读式海流计 流速流向测量的电信号均经电缆传递到显示器。测量数据直观、材料整理方便、观测速度快、适合短期现场多层次观测,费用低 2、电磁海流计 包括: (1)电磁场电磁海流计(表层,深层) 优点:可以走航自记。水下部件结构简易,可靠性高。 缺点:由于它与地球垂直磁直强度有关,不能再赤道附近使用,只适用于地磁垂直强度大于0.1奥斯特的海区 (2)人造磁场电磁海流计 S4型的电磁海流计,其外形是球形,很好地解决了仪器倾斜对测流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是:精度高,测量值可靠,体积小,操作简便,无灵活部件,,对流场无影响 3、声学多普勒海流计

海底探测技术调研报告

海底探测技术调研报告 课程名称海洋地质概论 课程学期12-13第1学期 课程教师广雪徐继尚马妍妍 学生专业2010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生文波 学生学号 1 2012年12月02日

海底探测技术调研报告 文波1摘要:人类用科学方法进行海洋科学考察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而大规模、系统地对世界海洋进行考察则仅有30年左右。海底探测技术汇集了各科领域的最高技术成果,它包括了调查平台、海上定位、海底地形探测、地球物理探测、海底取样、海底观测、遥感技术等几大类。一艘先进的海洋地质考察船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海底探测系统。本文主要总结现代海底探测技术以及其分类,国外海底探测技术的对比,并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字:调查平台科学考察船海上定位海底地形探测地球物理探测海底取样海底观测遥感技术 0引言 探索海底对人类而言是如此神秘而又诱人,只有发展了海底探测技术,这种渴望才能变成现实。人类对海底认识的每一次飞跃,都必然得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支持。回声探测技术的应用导致对海底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用于反潜作战的磁力仪改装成的海洋磁力仪之后,发展了海洋磁测技术,终于识别出洋中脊两侧互为镜像的线性地磁异常带,为海地扩找到了证据,吹响了地质学革命的号角;集现代石油钻探之大成及海洋定位与船舶稳定性于一体的深海钻探技术,全面证实了板块学说,保证了地学革命的成功;采用深海钻探技术和长柱状岩芯新技术,揭示了海洋沉积物中包含的丰富古海洋环境信息,导致了新兴的交叉学科----古海洋学的形成,成为世纪之交地球科学中最有活力的领域,是“全球变化研究”

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海洋地质调查和技术手段主要有:利用人造卫星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无线电导航系统来确定调查船或观测点在海上的位置;利用回声测深仪,多波束回声测深仪及旁测声纳测量水深和探测海底地形地貌;用拖网、抓斗、箱式采样器、自返式抓斗、柱状采样器和钻探等手段采取海底沉积物、岩石和锰结核等样品;用浅地层剖面仪测海底未固结浅地层的分布、厚度和结构特征。用地震、重力、磁力及地热等地球物理办法,探测海底各种地球物理场特征、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有的还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探查海底砂矿。 1 调查平台 包括科学考察船、HOV、AUV、ROV等,这里主要介绍科考船。 海洋科学调查船担负着调查海洋、研究海洋的责任,是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的先锋。它调查的主 要容有海面与高空气象、 海洋水深与地貌、地球 磁场、海流与潮汐、海水 物理性质与海底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矿藏等)、海 水的化学成分、生 物资源(水产品 等)、海底地震等。其中极地考察和大洋调查等活动,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所瞩目。大型海洋调查船可对全球海洋进行综合调查,它的稳性和适航性能好,能够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袭击。船上的机电设 备、导航设备、通讯 系统等十分先进,燃料 及各种生活用品的装载量大,能够长时间坚持在海上进行调 查研究。同时,这类船 还具有优良的操纵性 能和定位性能,以适应 各种海洋调查作业的

海洋探测

海洋探测 人类用科学方法进行海洋科学考察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而大规模、系统地对世界海洋进行考察则仅有30年左右。现代海洋探测着重于海洋资源的应用和开发,探测石油资源的储量、分布和利用前景,监测海洋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在海洋探测技术中,包括 (1)在海洋表面进行调查的科学考察船、月动浮标站; (2)在水下进行探测的各种潜水器; (3)在空中进行监测的飞机、卫星等。 科学考察船 海洋科学调查船担负着调杳海洋、研究海汁的责任,是利用和开发海洋资源的先锋。它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海面与高空气象、海洋水深与地貌、地球磁场、海流与潮汐、海水物理性质与海底矿物资源(石油、天然气、开藏等)、海水的化学成分、生物资源(水产品等)、海底地震等。其中极地考察和大洋调查等活动,为匹界各国科学家所瞩目。大型海洋调查船可对全球海洋进行综合调查,它的稳性和适航性能好,能够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袭击。船上的机电设备、导航设备、通讯系统等十分先进,燃料及各种生活用品的装载量大,能够长时间坚持在海上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这类船还具有优良的操纵性能和定位性能,以适应各种,海洋调查作业的需要。 海洋卫星 卫星技术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海洋卫星在几百千米高空能对海洋里许多现象进行观测。这是因为它有些特殊的本领。比如测量海水的温度,用的就是遥感技术。当太阳发出的电磁波到达海面时,能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利用遥感技术就可以帮助我们测量海面的温度及其特征。数据经电脑分析后,就可得到海面混度的情况,最后打印成一张海面温度分布图。由于几乎是同步观测后得到的数据,所以观测结果很真实 潜水器 潜水器既是深海探测的土具,又是进行水下工程的重要设备。潜水器可分为载人潜水器和无人潜水器。

海洋技术概论题库

?绪论 ?什么是海与洋? 海与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海底地形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为什么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也是生命的源泉? ?什么是海洋技术?海洋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为什么海洋开发中需要发展海洋高技术?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章 ?概括现代立体化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的主要技术设备??说明“挑战者”号海洋科学者察船所取得的重大意义? ?阐述海洋调查船的主要特点? ?阐述海洋调查船的类型及用途? ?简述与调查船有关的技术及发展动向 ?海洋浮标的分类? ?海洋浮标的技术组成? ?海洋遥感技术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又分为哪几类?各有哪些特点? ?遥感信息处理的目的和方法? ?遥感技术在海洋中的应用有哪些? ?第二章 ?高压潜水和常压潜水各有什么优缺点? ?什么是常规潜水?什么是饱和潜水?

?什么是重潜水?什么是轻潜水? ?什么是载人潜水器?什么是无人潜水器? ?简述水下机器人及其作用? ?简述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无人无缆潜水器各有什么特点??简述潜水员的减压病? ?什么是水声技术?它包括哪些技术? ?什么是声纳系统?它包括哪些内容? ?简述主动声纳、被动声纳工作原理? ?简述水声通讯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水下通讯设备有哪些? ?简述海洋声层技术? ?海洋仪器有哪几种分类方式?按照这些分类方式各分为哪几种? ?简述海洋仪器的发展特点? ?简述颠倒温度计工作原理? ?第3~4章 ?简述油气形成的主要阶段? ?海底矿产资源勘探方法中的间接方法主要包括哪些? ?海洋石油的储藏装置有哪些? ?海底矿产资源勘探方法中的直接方法主要有哪些?取样的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干酪根?

海底探测技术重点

1、平均海平面:一段时间里水位高度观测结果平均值的平静的理想海面,为水深0米的基面。 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相合的特殊重力等位面。可被想象成延伸至陆地且在任何地方皆与重力线方向垂直。 深度基准面:又称为高程基准面。是地面点高程或海底点水深的统一起算面,通常以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般根据一个验潮站的潮汐资料所求得的平均海水面作为国家高程基准面。我国是使用青岛验潮站多年潮汐资料推求的平均海水面,作为中国高程基准面。优点是:陆地——近岸,测绘基面统一,测绘图中。地形相对高差与真实地形一致。缺点是:实际水深受潮汐、风浪等因素的影响,图示水深仅能作为航船参考使用。 理论深度基准面:为适应航海的需要,用于海图的深度基准面,是当地的理论最低潮面,短周期平均海平面。比国家高程基准低约2.4米。缺点:不能真实地反映地形高差;无法与陆地地形衔接 85国家高程基准: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28年)间19年的潮汐资料推求的平均海水面,作为新的中国高程基准面。水准原点高程:72.260米 海洋地质调查:海洋地貌、海洋沉积和海底构造调查的统称 海洋调查技术分类: 海上定位、表层取样和柱状取样、海底钻探, 水下电视和摄影、深潜装置观测, 测深、旁侧声纳扫描、浅地层剖面测量, 海洋重磁测量、海洋地震电缆测量和海底地热流测量等 海洋调查平台的种类:调查船、AUV、ROV、浮标、潜标 地质调查(geological survey) 泛指一切以地质现象(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地貌等)为对象,以地质学及其相关科学为指导,以观察研究为基础的调查工作。 海底地质调查 底质取样技术:海底表层取样、海底浅表取样、海底钻探取样 原位测试技术:从获取的方式来看,包括重力测量、地热测量、放射性测量 海底监测技术 海底探测技术:重力测量、磁力测量、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海底声学探测)、地热测量、放射性测量 地震勘探技术:利用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性质的变化(速度、方向、强度)探知介质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声波勘探技术: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性质的变化(速度、方向、强度)探知介质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反射系数:反射波振幅与入射波振幅的比值, R>0 ---介质2的声阻抗>介质1的声阻抗 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相位相同R<0 ---介质2的声阻抗<介质1的声阻抗 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相位相反声波的扩散反射: 2211 2211 Ar RAi V V R V V ρρ ρρ = - = +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探测与调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69121070 课程中文名称:海洋探测与调查 课程英文名称:Ocean Exploration and Survey 学分:3.0 周学时:2.5-1.0 面向对象: 预修要求:大学物理、高等数学、海洋技术导论、海洋实验技术 一、课程介绍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旨在介绍在海洋探测与调查中常用仪器及方法。课程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传感与测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2)多种传感器的原理、信号转换及应用,(3)海洋调查的主要原理方法、仪器设备,(4)海洋调查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二)英文简介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e knowledge on target detection and survey in ocean. The curriculum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1)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concepts on sensors and measurement, (2) working principles of different sensors, signal conversion and the applications, (3) main principles, apparatus, equipment for ocean hydrographic survey, (4) marine survey 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海洋探测与调查技术是海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传感与检测技术、海洋调查方法两大方面内容。 传感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工程检测中常用的传感器、以及运用这些传感器测量诸如压力、温度、位移、物位、转速和振动等参数的方法。在传感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知识,了解工程检测中常用传感器的结构、

国内外海底探测技术调查报告

国内外海底探测技术调查报告 摘要:海底探测对人类来说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从之前的单一的探测到如今的多元化多方法的高科技探测,都表明各国对海洋的重视,而对于海洋的探测汇集了各个领域最高的技术成果。对于海底探测来讲:海底地形探测海底取样海底观测遥感技术是比较关键的几个方面,一般先进的海洋地质考察船就是一个综合的海底探测系统。 关键字:调查平台科学考察船海底地形探测海底取样海底测量 引言:探索海底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只有发展了海底探测技术,才能以此来从中获取我们能获得的利益。人类对海底认识的每一次飞跃,都必然得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支持。回声探测技术对于认识海底打开了新的一扇窗;海洋磁测技术,让人类终于识别出洋中脊两侧互为镜像的线性地磁异常带,为海地扩张找到了证据;深海钻探技术集现代石油钻探之大成,全面证实了板块学说,保证了地学革命的成功;采用深海钻探技术和长柱状岩芯新技术,揭示了海洋沉积物中包含的丰富古海洋环境信息,导致了新兴的交叉学科----古海洋学的形成,成为世纪之交地球科学中最有活力的领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海洋地质调查和技术手段主要有:利用人造卫星导航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无线电导航系统来确定调查船或观测点在海上的位置;利用回声测深仪,多波束回声测深仪及旁测声纳测量水深和探测海底地形地貌;用拖网、抓斗、箱式采样器、自返式抓斗、柱状采样器和钻探等手段采取海底沉积物、岩石和锰结核等样品;用浅地层剖面仪测海底未固结浅地层的分布、厚度和结构特征。用地震、重力、磁力及地热等地球物理办法,探测海底各种地球物理场特征、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有的还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探查海底砂矿。 1 海洋调查船 海洋科学调查船有着海上实验室,与海上调查平台等多种身份。海洋调查船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海面与高空气象、海洋水深与地貌、地球磁场、海流与潮汐、

海洋资源与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什么就是海与洋?二者的根本区别就是什么? 海与洋就是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 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与洋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海就是各大洋的边缘区域,附属于各大洋。 海底地形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按照海洋的深浅与海底起伏形态,海底地形大体上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与大洋中脊。水下特殊环境有何主要特点? 水下特殊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水中含氧量少 2、高压区域 3、黑暗世界 4、低温场所 5、动荡境地 6、水下通信困难 7、海洋仪器腐蚀或失效 什么就是海洋技术?海洋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海洋技术就是一门主要研究为海洋科学调查与海洋开发提供一切手段与装备的新兴学科,就是当代最重大的新技术领域之一,几乎涉及当代所有的科学技术, 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海洋调查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与环境保护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工具、仪器设备与方法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回顾历史,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岸边原始开发阶段 对海洋资源进行广泛调查阶段 近代对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阶段。 现代海洋调查与探测技术包括哪些内容,有何特点。 海面:调查船、浮标站 海下:水声技术、潜水技术、水下实验室 空间:飞机与卫星遥感 构筑了一个立体化的调查探测网络 现代海洋调查与探测正在向海面、水下、空中与空间发展,出现立体化的调查趋势。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来自百度百科) 什么叫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船按调查任务来分有哪些类型?海洋调查船有哪些主要特点? 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最基本的运载工具,就是专门从事海洋科学调查的船只。它就是运载海洋科学工作者亲临现场,应用专门仪器设备直接观察海洋,采集样品与研究海洋的工具。 按照调查任务: 1、综合调查船 2、专业调查船 3、特种海洋调查船 海洋调查船的主要特点:

海底探测技术教学大纲-曹立华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底探测技术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产品,实现海底信息获取的技术方法。该课程的讲授,可有效提高学生海洋调查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课程系统介绍了海底探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作业程序和工作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海底探测原理、海洋声学探测解译方法、探测解译范例剖析及方案设计3个组成部分。该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以后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做好了探测方面的知识贮备。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获取海底信息的方法为主线,结合海洋地质知识,通过实际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以及作业方案的讨论与编制,使同学们将掌握的地质理论知识与探测方法联系起来,具备了其他实习和科研工作所需的探测方面的先期知识,再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际动手训练,可实现海底探测技术方法从理论到实际动手作业完整链条的教学训练。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海洋地质学、GPS测量与数据处理。 后置课程:海洋地质调查与资料处理技术、海洋测绘与3S技术综合实习、多波束 - 5 -

处理软件实习、浅剖处理实习等。。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调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初步掌握海洋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掌握海洋声学调查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原则,培养学生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实际动手工作能力,满足后续教学和科研实习对学生探测方面的知识需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具备如下能力: (1)、了解海底探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 (2)、掌握海底探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提高海洋地质调查实际工作能力(3)、了解海底声学调查现场作业方法和工作程序,提高野外科考控制能力; (4)、初步掌握海底声学探测资料的处理和解译,提高地质考察科研和分析能力; (5)、初步掌握海洋地质调查和工程勘察技术方案的制定原则,提高解决海洋地质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海底探测技术课程计是一门涉及到测绘学、地质学、地理学、海洋学和地震设备的多学科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合理的工作预算,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达到以上学习目的,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典型案例分析。本课程将包含较多课堂讨论和动手演练。 (2)收集实际工作资料,独立思考,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下作业。 (3)根据个人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制定实施方案(甚至标书),不断 - 5 -

海洋资源与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资料

海洋资源与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什么是海与洋?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海和洋是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 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与洋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海是各大洋的边缘区域,附属于各大洋。 海底地形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按照海洋的深浅和海底起伏形态,海底地形大体上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 水下特殊环境有何主要特点? 水下特殊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水中含氧量少 2.高压区域 3.黑暗世界 4.低温场所 5.动荡境地 6.水下通信困难 7.海洋仪器腐蚀或失效 什么是海洋技术?海洋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海洋技术是一门主要研究为海洋科学调查和海洋开发提供一切手段与装备的新兴学科,是当代最重大的新技术领域之一,几乎涉及当代所有的科学技术,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海洋调查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环境保护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工具、仪器设备和方法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回顾历史,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岸边原始开发阶段 对海洋资源进行广泛调查阶段 近代对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阶段。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包括哪些内容,有何特点。 海面:调查船、浮标站 海下:水声技术、潜水技术、水下实验室 空间:飞机和卫星遥感 构筑了一个立体化的调查探测网络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正在向海面、水下、空中和空间发展,出现立体化的调查趋势。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来自百度百科) 什么叫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船按调查任务来分有哪些类型?海洋调查船有哪些主要特点?

海洋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海洋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一、概括现代立体化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的主要技术设备? 1、在海面进行调查和探测的技术装备有调查船、浮标站; 2、从空中和空间进行调查和探测的技术装备有飞机、卫星; 3、在水下进行调查和探测的有潜水器、水下试验室和水声技术。 二、说明“挑战者”号海洋科学者察船所取得的重大意义? 它第一次使用颠倒温度计测量了海洋深层的水温;在362个点上进行了生物标本的采集;测量了海底地形、地质;测量了环流、海水透明度、海洋动植物,分析了海水盐度;在大西洋中发现了锰结核。这次调查证明了人类对海洋知之甚少,它对近代海洋学的创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被称为近代海洋科学的“奠基性调查”。 三、阐述海洋调查船的主要特点? (1)装备有执行考察任务所需要的专用仪器装置、起吊设备、工作甲板、研究实验室和能满足全船人员长期工作和生活需要的设施,有与任务相适应的续航力和自持能力。 (2)船体坚固,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浪性。 (3)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和稳定的慢推进性能.海洋调查船只经济航速一般为12—15节,但常需使用主机额定低速以下的慢速进行测量和拖网。 (4)有准确可靠的导航定位系统.现代海洋调查船多装有以卫星定位为中心的组合导航定位系统。系统使用计算机控制,随时可以提供船位的经纬度,精确度一般为o.1海里,最佳可达o.4m。 (5)具有充足完备的供电能力。船上的电站要能满足工作、生活的电气化设备、精密仪器、计算机等所需要的电力和不同规格的稳压电源。 四、阐述海洋调查船的类型及用途? 1、近海调查船:船体小、吃水浅、航区小、续航力低,只装备浅水调查用的仪器设备; 2、远洋调查船:船体大、吃水深、航区广、续航力长,装备着深水调查用的仪器

国内外海底探测技术调研报告

国内外海底探测技术调研报告 摘要:21世纪是海洋开发和利用的时代。各国均加大了对海洋的关注和投资,深海探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空中的定位系统,海上的调查平台,各类探测仪器和设备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和新发现。本文将主要从大众关注的定位系统、海洋调查船、测深技术、钻探技术、深潜技术阐述,并对比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深海探测技术;定位系统;海洋调查船;钻探技术;测深技术;深潜技术 1.海上定位系统 准确的导航定位对于建立海底地形、沉积物正确的空间关系和准确的动图是必不可少的。现今全球四大核心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由美国陆海空三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研制的定位系统。它由24颗卫星组成(图1),军民两用。民用精度约为10米,军用精度为1米。不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至少有 4 颗以上的卫星出现在我们的上空。4颗卫星可以确定三维坐标,三颗卫星可以确定平面坐标。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目前有24颗卫星正常工作,军民两用,组网时间比GPS 更早,由于苏联解体建设进度大大减慢。如今精度在10米左右,“格洛纳斯”系统完成全部卫星的部署后,其卫星导航范围可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定位精度将达到1.5米以内。 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中国于2003年参与投资研制。有30颗卫星组成,定位误差不超过1米,主要为民用。预计将会于2014年开始运作,但由于欧盟内部分歧与资金问题,完工时间尚不能确定。 中国的“北斗”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BD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图2)。“北斗一号”精确度在10米之内,而“北斗二号”可以精确到“厘米”之内。2011年12月27日起,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2012年12月27日起,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然后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可见,在定位方面,我国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图1 GPS卫星系统图2 “北斗”系统 2.海上探测平台 海洋调查船是进行科学调查的平台和必要工具,它的建设、管理与一个国家海洋事业的

水下光学探测发展综述

一、水下探测技术发展现状 光在水中传播,接收器接收的光信息主要由3 部分组成:从目标反射回来并经水介质光在水中传播,接收器接收的光信息主要由3 部分组成:从目标反射回来并经水介质吸收、散射损耗后的成像光束;光源与目标之间水介质散射的影响图像对比度的后向散射光;目标与接收器之间水介质散射较小角度并直接影响目标细节分辨率的前向散射光。与大气成像技术相比,水下成像技术的研究重点就是减小水介质所具有的强散射效应和快速吸收功率衰减特性对水下通信、成像、目标探测所造成的影响。目前主要有几种成像技术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且达到较好的工作效果,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如下所述。 1 同步扫描成像 同步扫描技术是扫描光束(连续激光)和接收视线的同步,利用的是水的后向散射光强相对中心轴迅速减小的原理。该技术采用准直光束点扫描和基于光电倍增管的高灵敏度探测器的窄视域跟踪接收。如图1,激光扫描装置器使用窄光束的连续激光器, 同时使用窄视场角的接收器, 探测器与激光扫描装置分开放置,这样使得被照明水体和接收器视场的交迭区域尽量减少, 从而让后向散射光尽量少地进入接收器中,再利用同步扫描技术, 逐个像素点探测来重建图像,有效地提高成像的信噪比和作用距离。 美国Westinghouse 公司为美国海军生产的一种机械同步扫描SM2000 型水下激光成像系统, 其成像距离是普通水下摄像机的3 ~5 倍,有效视场可达70°,在30m 作用距离上可分辨25mm

量级的图像。该系统的有效视场大约为距离选通技术的5 倍, 成像质量(即分辨率)也比距离选通好。 图1: 2、距离选通技术 距离选通技术是利用脉冲激光器和选通摄像机,以时间的先后分开不同距离上的散射光和目标的反射光,使由被观察目标反射回来的辐射脉冲刚好在摄像机选通工作的时间内到达摄像机并成像。如图2,采用脉冲激光源照明目标,接收端使用距离选通门,在照射的短脉宽激光的光从目标返回前,相机快门一直关闭,信号光抵达时,快门才打开,这样使得接收器几乎同时接收到整个视场内所有景物的反射光。在该系统中, 非常短的激光脉冲照射目标物体,照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相对于照射目标的激光发射时间有一定的延迟, 并且快门打开的时间很短, 在这段时间内, 探测器接收从目标返回的光束, 从而排除了大部分的后向散射光。 此种方法对解决由海水中的悬浮颗粒引起的后向散射问题很有力。系统的距离分辨率由激光脉冲宽度和探测器选通门宽度决定,宽

海洋资源与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什么是海与洋?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海和洋是地球上广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 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与洋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海是各大洋的边缘区域,附属于各大洋。 海底地形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按照海洋的深浅和海底起伏形态,海底地形大体上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 水下特殊环境有何主要特点? 水下特殊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水中含氧量少 2.高压区域 3.黑暗世界 4.低温场所 5.动荡境地 6.水下通信困难 7.海洋仪器腐蚀或失效 什么是海洋技术?海洋技术包括的主要容有哪些? 海洋技术是一门主要研究为海洋科学调查和海洋开发提供一切手段与装备的新兴学科,是当代最重大的新技术领域之一,几乎涉及当代所有的科学技术,包括以下方面的容: 海洋调查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环境保护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工具、仪器设备和方法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回顾历史,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岸边原始开发阶段 对海洋资源进行广泛调查阶段 近代对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阶段。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包括哪些容,有何特点。 海面:调查船、浮标站 海下:水声技术、潜水技术、水下实验室 空间:飞机和卫星遥感 构筑了一个立体化的调查探测网络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正在向海面、水下、空中和空间发展,出现立体化的调查趋势。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容? 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来自百度百科) 什么叫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船按调查任务来分有哪些类型?海洋调查船有哪些主要特点?

应用侧扫声呐的海底目标探测技术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473429.html, 应用侧扫声呐的海底目标探测技术研究 作者:温志坚何志敏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22期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从事侧扫声呐应用的工作经验,以海底目标探测为研究对象,探讨 了侧扫声呐与多波束测深系统配合进行海底目标探测的相关思路何方法,并结合具体案例给出了探测流程和结果评价,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侧扫声呐海底目标探测多波束测深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8(a)-0028-02 多波束测深系统以条带测量的方式,可以对海底进行100%的全覆盖测量,每个条带的覆盖宽度可以达到水深的数倍。应用这种高新技术,不仅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水深地形数据,还可以同时获得类似侧扫声纳测量的海底声像图,为人们提供了直观的海底形态;侧扫声纳的出现为海底探测提供了完整的海底声学图像,用于获得海底形态,并对海底物质的纹理特征进行定性的描述。利用侧扫声纳和多波束测深系统能够探测海底地形、地貌、障碍物的特点,侧扫声纳和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大陆架测量、港口疏浚、渔业捕捞、水利和生态监测、海底电缆探测、油气管道布设路径地形测绘以及轮船锚泊海区检测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两者都是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必需的仪器设备。在水深测量精度、定位精度、声像图分辨率等方面两者又各有独特的优点,如果将两者综合起来加以应用,可有效增强不同观测数据的互补性,提高工程质量。本文以EdgeTech 4200FS型侧扫声纳和SimradEM 1002型多波束测深系统为例来说明其在海洋目标探测中的综合应用。 1 侧扫声纳和多波束测深系统的特点 多波束测深系统与侧扫声纳都是实现海底全覆盖扫测的水声设备,都能够获得几倍于水深的覆盖范围。它们具有相似的工作原理,以一定的角度倾斜向海底发射声波脉冲,接收海底反向散射回波,从海底反向散射回波中提取所需要的海底几何信息。 由于接收波束形式的不同以及对所接收回波信号处理方式的不同,多波束测深仪通过接收波束形成技术能够实现空间精确定向,利用回波信号的某些特征参量进行回波时延检测以确定回波往返时间,从而确定斜距以获取精确的水深数据,绘制出海底地形图。侧扫声纳只是实现了波束空间的粗略定向,依照回波信号在海底反向散射时间的自然顺序检测并记录回波信号的幅度能量,仅仅显示海底目标的相对回波强度信息,获得海底地貌声像图。 1.1 高精度的水深和定位数据 多波束测深系统在处理接收的海底反向散射回波时,有着精密的空间定向,从回波信号时延处理上,有着准确的回波信号时延检测,因此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的水深数据精度高;从回

海底探测技术

单波束(海底识别海底反射波强度,反射波振幅大小,振幅检测) 1.定义:一次发射只能获得1个水底水深数据的回声测量设备。 单波束:震源和接收(测深仪换能器)、记录仪(包括数字记录和模拟记录)2.测量时水深(H)=h+h1(吃水)——换能器入水深度 3.吃水 (1)静吃水 (2)动吃水:真正对测深产生影响的吃水。其值随船相对水体运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4.校准后实测水深数据+潮位改正 (1)吃水校准:相当于静校正的炮点深度;(2)波浪校准:相当于静校正的地形(3)声速校准:H=H-h=(b/a-1)h+(1-b/a)c;(4)坡度修正 (1)潮位观测+实时潮位修正 5.水深测量的工作程序 (1)测深仪器的安装:要求是使动吃水与静吃水的数值基本吻合。 ①观察不同船速下测量船不同位置吃水变化;

②在变化最小处安装测声仪换能器。 (2)测深实施原则及注意事项 1)测线布设的依据: ①垂直于水深等深线:垂直岸线,常理上,距海岸越远水深越大 ②垂直于构造线走向:板块构造形成的地质体基本平行海岸分布 垂直控制地形地貌地质体走向布设测线(可控制地形的连续变化) ③设计多条相互平行的、等间距测线时,测线间隔是图上1cm的实际距离 ④测线的名字应包括任务代号—测区—航次号—测线组名—测线名 ⑤检查测线:检查测线的方向垂直于主测线方向,检查测线的总长度是主测线总长度的5~10%。 ⑥测深精度:主测线与检测线间的测深之差。 在同一套工作系统下,30m以浅测深误差小于0.3m;30m以深测深误差小于水深的1%。 在另一套工作系统下(不同的人员、设备),测量误差可以为其两倍。 统计所有的交叉点水深差值,超限的点数小于15%,测绘合格 ⑦偏航距:最大偏航距离不能大于图上的2mm。 当比例尺允许的偏航距大于20m时,规定为20m以内! 2)位置确定:经纬度或平面坐标 3)验潮站布设的原则: 近岸水深测量(距岸20km以内),验潮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汐变化。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1、最大潮高差不大于1m;2、最大潮时差不大于2h;3、潮汐性质基本相同。对于潮高差和潮时差变化较大的海区,除布设长期站或短期站外,也可在湾顶、河口外、水道口和无潮点处增设临时验潮站。 距岸20km以外采用预报潮位。

海洋资源与技术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什么是海与洋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海和洋是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 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与洋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海是各大洋的边缘区域,附属于各大洋。 海底地形可分为哪几个主要部分 按照海洋的深浅和海底起伏形态,海底地形大体上分为: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 水下特殊环境有何主要特点 水下特殊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 1.水中含氧量少 2.高压区域 3.黑暗世界 4.低温场所 5.动荡境地 6.水下通信困难 7.海洋仪器腐蚀或失效 什么是海洋技术海洋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海洋技术是一门主要研究为海洋科学调查和海洋开发提供一切手段与装备的新兴学科,是当代最重大的新技术领域之一,几乎涉及当代所有的科学技术,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海洋调查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环境监测、预报和环境保护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工具、仪器设备和方法 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回顾历史,到目前为止,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岸边原始开发阶段 对海洋资源进行广泛调查阶段 近代对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发阶段。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技术包括哪些内容,有何特点。 海面:调查船、浮标站 海下:水声技术、潜水技术、水下实验室 空间:飞机和卫星遥感 构筑了一个立体化的调查探测网络 现代海洋调查和探测正在向海面、水下、空中和空间发展,出现立体化的调查趋势。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化学、药物资源开发技术。(来自百度百科) 什么叫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船按调查任务来分有哪些类型海洋调查船有哪些主要特点 海洋调查船:海洋调查最基本的运载工具,是专门从事海洋科学调查的船只。它是运载海洋

海洋磁力探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海洋磁力探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海底管线主要包括供水、供油、供气、排污等铁质、水泥质的管线和供电、通信等电缆和光缆,均存在明显的磁异常状况,可以用来快速准确探明海底管线的平面位置和走向,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完全不受海底管线的埋深限制。但是,由于磁法勘探的基础是海底管线与周围介质的磁性差异,这种差异容易受到管线埋深和周围介质的影响,另外,鉴于磁法勘探的深度确定是通过数学计算或正反演拟合而得,故其在纵向深度的探测精度需要其他更加直接的方法验证,比如人工探摸验证,或者采用其他的物探方法进行验证。 标签:海洋;磁力;探测技术 1 工作原理 1.1 海洋磁力测量技术 光泵磁力仪建立在塞曼效应基础之上,下图所示为光泵磁力仪原理框图。一个装有碱金属蒸气的容器(吸收室)是光泵磁力仪的核心部件。光源产生的光线经过透镜、滤镜和偏振片后形成红外圆偏振光,偏振光随即通过吸收室,之后光束聚焦在一个红外光检测器上。 图1 光泵磁力仪原理框图 红外圆偏振光进入吸收室后,光子将撞击到碱金属原子。如果碱金属原子拥有相对于光子合适的自旋方向,光子将被捕获并使得碱金属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高能级,光子被捕获使得光束强度被削弱。一旦大多数碱金属原子已经吸收过光子并处于不能再吸收其它光子的状态,则吸收室所吸收的光线将大幅度减少,并将有最多的光线击中光检测器。 这时如果有具特定频率的震荡电磁场进入吸收室内,原子将被重新激发至能够吸收光子的方向上,这时将有最少的光线击中光检测器。这个特定频率被叫做拉莫尔频率(f),拉莫尔频率与环境磁场有着精确的比例关系,因而可以通过测量光检测器上光强度最弱时的震荡电磁场的频率来测量环境磁场T的大小。即 T=Kf (1) 式中T为被测环境磁场,f为拉莫尔频率,K为比例因子。K对于特定的碱金属来说为一常数,K因碱金属的不同而改变。 当外磁场T变化时,改变此震荡电磁场的频率,使其始终维持通过吸收室的光线最弱,即使震荡电磁场的频率自动阻踪外磁场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外磁场T的连续自动测量。

海底探测技术曹立华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_、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底探测技术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产品,实现海底信息获取的技术方法。该课程的讲授,可有效提高学生海洋调查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科研能力。课程系统介绍了海底探测设备的工作原理、作业程序和工作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海底探测原理、海洋声学探测解译方法、探测解译范例剖析及方案设计3个组成部分。该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以后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工作做好了探测方面的知识贮备。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获取海底信息的方法为主线,结合海洋地质知识,通过实际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以及作业方案的讨论与编制,使同学们将掌握的地质理论知识与探测方法联系起来,具备了其他实习和科研工作所需的探测方面的先期知识,再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的实际动手训练,可实现海底探测技术方法从理论到实际动手作业完整链条的教学训练。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本课程与这四门课程密切相关,构成了食品工程系列课程群,食品工厂设计是前面四门课程的总结和应用,而只有在前面四门课程的基础上,食品工厂设讣的教学与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海洋调查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初步掌握海洋地质调查的丄作方法和工作程序,掌握海洋声学调查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原则,培养学生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实际动手工作能力,满足后续教学和科研实习对学生探测方面的知识需求。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具备如下能力: (1)、了解海底探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动态; (2)、掌握海底探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提高海洋地质调查实际工作能力 (3)、了解海底声学调查现场作业方法和工作程序,提高野外科考控制能力; (4)、初步掌握海底声学探测资料的处理和解译,提高地质考察科研和分析能力; (5)、初步掌握海洋地质调查和工程勘察技术方案的制定原则,提高解决海洋地质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海底探测技术课程计是一门涉及到测绘学、地质学、地理学、海洋学和地震设备的多学科综合性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和较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合理的工作预算,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达到以上学习目的,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典型案例分析。本课程将包含较多课堂讨论和动手演练。 (2)收集实际工作资料,独立思考,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课下作业。

海洋侧扫声呐探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海洋侧扫声呐探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侧扫声纳是海洋地形地貌测量的必备仪器之一。侧扫声呐是利用回声测 深原理探测海底地貌和水下物体的设备,目前广泛应用于海洋地形调查以及探测 海底礁石、沉船、管道、电缆以及各种水下目标等。本文从侧扫声呐技术的现状 进行分析,对未来侧扫声呐探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为后续进行海洋侧扫 声呐探测技术的研究打下基础。 关键词:侧扫声呐;海洋探测;海洋资源 海底地形地貌作为了解和认识海洋的基本信息,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 建设和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海底信息的探测是进行海底科学研究 的基础,是了解海洋空间形态特征的基础资料。由于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独特优势,目前海底信息的快速获取主要依赖于声学探测设备,主要包括单波束、多波束和 侧扫声纳系统。前两种设备是通过测量海底深度反演海底地形,称之为等深线成像:侧扫声纳系统根据回波强度反映海底地形变化;相比而言,侧扫声纳探测效 率和分辨率较高,可获得更清晰的目标信息,在国内外应用广泛。 一、侧扫声呐检测原理 侧扫声呐技术运用海底地物对入射声波反向散射的原理来探测海底形态,它 能直观地提供海底形态的声成像。通过声呐线阵向左右两侧发射扇型波束,海底 反向散射信号依时间的先后被声呐线阵接收,有一定高度的海底障碍物在侧扫声 呐资料上能产生“阴影”。通过对不同的成像条件下得到的声呐图谱中“阴影”的研究,可以判断海底管线的状态为透空还是非透空,从而评价悬空管线治理效果。 当海底管线状态为悬空时,侧向发射的声呐波束首先遇到管线形成强反射,其反 射时程最短,最先成像在声呐图谱上;管线下方与海床面之间的空隙(空隙高度 即为悬空高度)可允许声呐波束穿过,形成“声学透空区”,其反射时程次之,在 声呐图谱上位于管线强反射外侧;管线本身会遮挡一定宽度范围的声呐波束穿过,形成“声学阴影区”,其理论反射时程最长,在声呐图谱上位于“声学透空区”外侧。如此,悬空管线形成的声呐图谱由近及远依次为管线强反射、“声学透空区”海底 面反射、“声学阴影区”空白反射(图1a)。当悬空管线经过非透空式治理之后,侧向发射的声呐波束首先遇到管线及其下方支撑的砂袋,形成较强反射,其反射 时程最短,最先在声呐图谱上成像;同时,管线及其下方支撑的砂袋本身会遮挡 一定宽度范围的声呐波束穿过,形成“声学阴影区”,其反射时程较长,反映到声 呐图谱上,就是在管线与砂袋强反射外侧成像。如此,悬空治理之后管线形成的 声呐图谱由近及远依次为:管线和砂袋的强反射、“声学阴影区”空白反射(图1b)。当采用水下短桩支撑等透空式方法治理时,在水下短桩处会产生图1b所 示的波束路径和声呐图谱,而两管线桩之间区域的反射特征相当于管线悬空时的 探测结果(图1a)。 二、国内外现状 1.国外侧扫声呐技术现状。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有效的推进了侧扫声呐探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以数字化处理技术为基础 设计的数字化侧扫声呐设备,进而使得侧扫声呐技术发展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图3是常见的侧扫声呐换能器拖体。符合特定探测深度和精度的侧扫系统正在不 断的被研发出来。美国Klein公司近年研发的Klein5000系列深海多波束侧扫声呐 系统,采用波束控制和与数字动态聚焦技术,在拖鱼每一则同时生成数个相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