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高中各科新教材介绍来了!新旧教材对比,一文让你看懂!

重磅:高中各科新教材介绍来了!新旧教材对比,一文让你看懂!
重磅:高中各科新教材介绍来了!新旧教材对比,一文让你看懂!

重磅:高中各科新教材介绍来了!新旧教材对比,一文让你看懂!

2019年5月9日,新教材正式发布!新版教材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人教版高中教材,包括数学(A、B两个版本)、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体育与健康、美术、日语、俄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期投入使用的还有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即思想政治、语文、历史。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国家统编教材三科

语文

新版教材语文必修共两本,分为上下册,如下图: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古代诗文占比近半,袁隆平、屠呦呦等事迹入选。

新版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古诗文67篇,占课文总数(136篇/首)的49.3%。《短歌行》、《归园田居》、《声声慢·寻寻觅觅》、《静女》均被选用。

高中语文新教材共5册28个单元,册数较以往版本有精简

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据悉,高中语文教材较以往其他版本相比,总册数上有所精简。

教材设计了28个学习单元。其中包括22个以课文为核心的单元,以及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和4个活动类单元。其中,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板块。

温儒敏特别指出,在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

课文选材上体现了革命文化。其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鲁迅《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等5篇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df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2014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 ——2010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0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到17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学习进阶、核心概念、STEM教育……) 1997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一)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二)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2019年文档资料

谈高中化学与新教材 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密切关系。《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化学》(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因此,新教材的化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包括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为此,高中化学新教材在价值定位上做了几项重要改革: 一、化学与新材料、新技术 材料是当今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教材在高一教材中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C60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高二教材中介绍了金属陶瓷、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

中氯碱工业里新型的离子交换膜等。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绪言”中首先介绍中科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 研究院人员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在Si晶体表面开展原子操纵研究,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教授与交叉分子束方法的研究等新科技的介绍。这既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讲明,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化学与能源 能源也是现代社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增大,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高中化学新教材首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能量观点,如,在高一化学第一章里提出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与社会相关的问题。在卤素中新增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在几种重要金属中增加了“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在原电池一节介绍了化学电源和新型电池等。化学与能量、能源观点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教育学生节约能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侧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进步责任感。尤其是在第二轮新教材改革中增加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马老师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 编撰:马琪翔 时间:2019年12月4日

目录 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 (3) 二.情景式话术 (4) 三.具体内容更替 (4) 四.内容更替说明 (7) 1.蓝细菌的表述更加准确 (7) 2.肽键的准确表示方法 (7) 3.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8) 4.内质网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 (9) 5.水有两种运输方式 (9) 6.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统称转运蛋白 (9) 7.ATP的表述及作用方式 (10) 8.NADPH也能提供能量 (10) 9.细胞全能性的定义 (11) 10.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11) 11.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11) 12.胞吞胞吐的范畴相关变化 (12) 13.格式相关变化 (12) 14.增加的知识点 (12) 15.实验探究的改变 (13) 16.章节和顺序的改变 (13) 附表一: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旧试题的影响统计表 (13) 附表二: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知识树的影响统计表 (14)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内容变化 新教材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 总体上看必修一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用,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一改一增加” 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高)。其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行性更强了。 增加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的实验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该实验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新教材必修一知识框架 旧教材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使用及其反思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使用及其反思 江西省新余九中周小凤 邮编338025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新教材的设计模式及内容框架。从教材的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三方面阐述了新教材在普通中学的实际运用中所碰到的问题,如:教师力量的单薄、教材编写过于理想化等。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及改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教材,教材观,教学策略和方法,适应当代英语教学。 一.新教材的设计模式及内容框架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材》是在1993年中英合作编写的高中英语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两个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修订而成的。这套新教材突破了旧版本四课为一单元的设计模式。它以《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的标准所确定的“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为线索安排整个单元的内容,每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及一些功能表达形式展开。各单元包括练习册在内的编排如下: 新教材各单元安排表 二.新教材在普通中学的实际运用所碰到的问题

A.新教材的优势 无论是英语教师们还是学生们刚开始接触这套新教材,都对它喜欢备至。因为它选材新颖,涉及当前国内国际众多的热点问题,安排了不少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涉及自然科学、环境保护、道德法制等话题在内的多样性语言材料,包含丰富的各学科知识。 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任务型活动,为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而且每个活动都力图使学生用英语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某个项目,真正做到将英语当作一门工具来学习。以高一(上)第七单元的“说”为例。本单元要学生讨论“文化舱”内该存放什么物品,并陈述理由。通过讨论,学生能掌握关于询问、征求意见并提出建议的表达法。总之,学生要完成各种各样的活动,就必须以一个“准专家”的视角去观察、发现、思索、总结、评论,因此,学习者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都将大幅度提高。 新教材内容趋于多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增加了自我评价的内容。《标准》要求评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新教材在练习册中增加assessing”这项内容,其中,高一(上)以achievement log 和learning log 两种方式体现。其评价指标中的问题多能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或状态。它们用评价等级这一质性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表现及进步,从而走出传统量化评价重分数或结果的局限性,是多样化评价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新教材将这种形式的评价直接编写于教材中,将它当作是练习的一部分,这是旧教材中没有的。这种评价能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及良好学习策略的养成,而反思的结果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及发展提供依据,并更好地为学习导航。 B.新教材在我校实施的现状 (一).教师力量的单薄限制了英语教学 我校是本市一所普通中学,英语教师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师极其缺乏,基本上是一位老师负责一个年级的教学任务,与重点中学相比,在课时量的安排以及教学科研方面显得严重不足,很难发挥英语特色课的优势。 由于教师力量的严重匮乏,我校高中的英语课时量平均每周比重点中学少一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时不得不匆忙地赶进度,就算想要把教材内容讲深讲透都因没有足够的时间而显得力不从心。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AI),让学生充分利用板书、幻灯图片、文字表象、VCD演示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全方位地接收语言信息。然而,在我校,绝大多数的授课内容要依赖教师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师生双方都失去了较多的机会,也容易导致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时间一长,学生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作者:普加宝 (高中化学云南楚雄化学二班 )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化学》是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的,全套教材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共计 8 册。 一、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 1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为指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 ) 》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全面体现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2 .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获取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亲身体验,以利于学生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进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 .实现教科书的选择性。努力体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关于教科书模块化的指导思想,发展多样化的教科书,重视教学内容及要求等方面的选择性。拓展学生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 .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例如,介绍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 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

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反映由于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 5 .更新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采用设置相应栏目、增加必要的旁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或提供有关活动的建议等。此外,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教学活动创设先进、开放的氛围。 二、教科书的特点 1 .保证基础性,突出时代性,体现选择性 (1) 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教科书全面落实这些目标,从“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 选修模块的内容以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主,注意到与必修模块的合理衔接。选修模块的内容和必修模块同属于高中化学这门课程,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上保持着内在系统性和水平的一致性,但相互之间又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以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由其选择性的要求所决定的。所以,选修模块的教科书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教科书的不同章节,且在重点与陈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各册教科书中除正文外,还编有多种资料供学生阅读或选学,提供打* 号的习题,供学生选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新型陶瓷、分子的手性、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英语学习方法之我见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英语学习方法之我见 ---新高一SB2 unit 3教学案例 萍乡中学王新群 根据本单元的结构设置,笔者将教学过程的内容安排如下: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3.热身与讨论 4.写作 5.动口,动手,动脑 6.观看与思考 一.独立自主学习(learn individually and independently) 埃德加.富尔再《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和激烈的分数竞争,使得学生很容易一味地追求考试的高分数,对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而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只有学会了怎样学习,具备各种各样的学习能力,才可能从容地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构成,而笔者认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本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 1.让独立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教师有步骤,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由“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再进入到“老师指着走”的阶段。如BOOK2UNIT3 computers中的warming up部分,老师没必要从头

至尾详尽地介绍每一时期computer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对此话题了如指掌,于是就安排学生进行信息搜索,把每个人知道的有关computer development的资讯汇集到小组长那进行整合,花15-20分钟的时间让各小组互相交流,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达到了。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快速有效地收集整理信息并传达给其他组成员,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又让老师减轻教学负担同时获得更优质更广泛的教学资源。 2.纠正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老师要及时有针对地发现指出并帮其纠正。如高一学生在学UNIT3 computers的reading部分时,第一眼看到标题“Who am I?”,大部分的学生会作出如下反应:这是一个谜语。这是讲述一个人,或者“I am a computer”。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think outside the box(框外思维),任何时候都不要限制想象的翅膀飞翔。此处文章的中心为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s。其次,学生在阅读时常常采用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词典等习惯。老师首先要告之学生这样阅读的不利影响,会分散学生精力,影响阅读速度,获得的信息也支离破碎。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一句句阅读进行连贯性的理解,有助于大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再次,学生的阅读目的不能只满足于顺利完成comprehending部分的理解练习,阅读后,学生要像童年时听故事一样,听完后能把这同一故事讲给其他人听,把阅读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能有效地表达出来,这就真正达到了阅读的最佳效果。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微探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微探 发表时间:2014-07-14T10:08:58.763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段运丽[导读] 新课改必须进行下去,但要完全实施,还得多站我们的角度看问题,更要站在本土上来谈课改。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第三中学段运丽摘要:随着新一轮的英语课程和高考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英语是一门语言,情感态度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的人。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推脱的任务。如果新课标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三个 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真正地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如果它还是和现实遥不可及的话,那它就永远只是一纸空文。怎么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人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新课程中去,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人文素养英语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学科。然而,在英语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在实施新课程的授时遇到了以下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相的对策。 1.部分老师和学生不重视。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在部分学校,学生水平较差,平时就搞清楚课本的一些内容已是花去大半课堂时间。稍微讲一些人知识或布置一些小组作业都被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有学生就过我:“老师,我承认你上课讲的很多知识我们都没听过,都有用,我们这样上课也很开心,但是你讲的这些还有叫我们做一些作业考试都不考啊,那学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划划重,讲讲题。”很多老师也认为给学生讲这些还不如分析分析语,傲多点题来的实惠,甚至学校本身也就是看考试成绩,对这面的教育比较忽视,因而人文精神的培养迟迟看不到曙光。 2.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呼唤新的考核形式。 那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考拔标的问题。虽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提供多种选择,应个性需求”高度褒扬了人本主义,也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文性,但是事实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看来,却没有和这种理接轨。无论什么学生到头来都是考一种题目,没有哪个教育部专门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份符合他特性的考题。一考定终身的考机制使学生很难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还是沉浸在背语言、记单词、做考题的苦差事中。为什么现在还存在为语言而语忽视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就是在于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和评脱离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从最根本的高考开始列现的英语考试题型来一次变革:增试口语,内容以必修模块各个元的主题为基础,设置情景英语的考核;阅读题应该出能考出生真正蒯读技能的题目,形式应该有问答题、归纳演绎或其他式而不只是多项选择;减少语言知识点方面的考核,更多的设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的或是开放性的题型。 3.部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情。 现在大家都知道globalization(全球化),任何东西都要与国接轨。外语教学更是这样,过去我国实行的科举、应试教育,法是简单的,甚至是落后的,如果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力和心灵智慧的方法,就必须实行课程改革,而且势在必行。么要课改,也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可能会面临失。因此新课程改革,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我们教育部门应该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应该去学习,去适应。但事实却与此相,许多领导都不愿在教育改革中出风头,不敢“轻举妄动”,果失败谁负这个责任。他们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要不影响教学成绩就行。这样,作为普通教师,如果没有领导大力支持,谁还敢放开手脚去干,这确实束缚了教师新课改的情。 4.教师课堂活动设计形式化。 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对语言实践活动作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教师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好,每位教师都有一本教师教学用书,可有些时候老师们照搬教案,没有从教材出发,没有从学生出发,没有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包括很多,有课堂,教材,及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让学生乐于去学习,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及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面对这样的问题,要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完成英语教学,难度是相当大的。英语教师迫切要求拥有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也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和类别的培训,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使自己顺利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相长。为此,本人有以下几个观点 1.立足教育实践,为教材编写和评价提供依据。没有任何事物在一诞生时就是完美无缺的,一套新教材也是如此,它也需要在长期的使用中经历见证、不断完善。由于经济文化环境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使用者不同和认识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一套教材的使用体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是常有的事。况且,基础教育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编写和教材试验也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2.强化英语教师的英语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继续教育强化口语、听说训练,就是为了帮助英语教师真正实现用流利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要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益。 不要让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每周两节课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依据分工,每位教师精心准备指定的内容,包括组织材料,。通过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查找资料,网上查询,课件的制作集体讨论、分析,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质量。各备课组制定反思教学研究的计划表,包括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上课、说课、集体评课、教学反思等程序。 总之,新课改必须进行下去,但要完全实施,还得多站我们的角度看问题,更要站在本土上来谈课改。我们的国情和英国、美国等英语语言国家不一样,我们有我们中国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来教学的实际。国情和学情的不同直接影响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不同,教法、学法和学习策略也不一样。

高一英语新教材课文原文及练习答案

高中校本教材 高一英语新教材Unit1 Attitude determines altitude. 态度决定高度 - 1 - Michael Jordan When Michael Jordan’s feet left the ground, time seemed to stand still. The player who became konwn as “Air Jordan” changed basketball with his graceful moves and jumps. Jordan’s skills were impressive, but the mental strength that he showed made him unique. In the final seconds of a game, Jordan always seemed to find a way to win. Jordan says that the secret to his success is learning from his failures.“I can accept failure; everyone fails at something. But I can’t accept not trying” Losing games taught him to practise harder and never give up. In life, Jordan has learnt to share his success with others. The Boys and Girls Club which he started in Chicago has been helping young people since 1996. Lang Ping As a player, Lang Ping brought honour and glory to her country. As a coach, she led As a player, Lang Ping brought honour and glory to her country. As a coach, she led Olympics. As a person, Lang Ping is loved by fans at home and abroad. When the Chinese team was preparing for the 2015 World Cup, her determination was tested. The team that Lang Ping had built was falling apart. One of the best players had been injured, and the team captain had to leave because of heart problems. Losing two important players was a big challenge, but Lang Ping did not lose heart. She had faced difficulties before, and she knew that her young players could win if they worked together as a team. Two weeks later, they were world champions! Then in 2016, Lang Ping led her volleyball team to Olympic gold in Brazil. 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great benefits to Wuzhen, a small waterside town in Zhejiang Province . For the past few years, Wuzhen has hosted the 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 (WIC), which makes life in this ancient town much more convenient than it has been. Residents here can surf online as easily as in large modern cities. Plus they can download movies and music at high speeds. The Internet has even changed Wuzhen ’s transport! For short distance, both residents and tourists can use the public bike system. Bikes can be rented by using online apps--no need for paperwork or cash payment. In 2016, the parking system for Wuzhen ’s WIC centre was updated to be fully Internet-based. Wuzhen ’s entering the world of the Internet should inspire other small towns around the world. No matter how small a town is, everyone should be able to join the global network and access the world of the Internet! The world has turned upside down since the inven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personal computers into nearly every home. The twin inventions of the personal computer and the Internet are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two most important events of the last century. Shopping has completely been changed. Rather than going out to stores weekly or even daily, more and more people order things from clothes to toys to foods online and have them delivered directly to their homes. Social communication has been taken over by the Internet. In the past, letters, phone calls, and face-to-face meetings were necessary to build up relationships, but now online communication is often the only social interaction that some people have all day! Games, music, movies and so on are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Internet. New kinds of crime are happening on the Internet, too, so cyber security has to be constantly updated.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高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之我见

高中英语新教材使用之我见 [论文摘要] 从二零零三年度九月一日开始,高一学生开始使用新编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新教材。鉴于笔者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尝试性地与各位同仁探讨有关教材的,在实际使用方面的一些特点和方法。希望可以在今后更多的实践中,更好地使用新教材,贯彻中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 语言习得理论英美文化 过去,在学校学习英语课程时,主要就是学习语言知识,忽略了掌握语言技能。在中学外语课堂上,教师是“一言堂”,是“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大量的语法规则和单词知识,不给学生足够的听、说、读、写语言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听、说的机会),导致学生会背语法规则,会做一些脱离客观语义的机械练习,但是,到头来学了八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英语,结果还是听不懂英语、不敢说英语、无法阅读英语原文书、报、刊。 近年来,我国外语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显著进步,主要体现是制定了国家英语(俄语、日语)课程标准。而且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层层推进的教育改革要求中学英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均应贯彻素质教育。根据这一精神,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规定:“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据此,英语课程的目标规定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简言之,也就是寓素质教育于外语教学之中。 修订过后最新版的高中英语新教材(后简称高中英语新教材)与现行版的高中英语教材相比,色彩丰富,图文并茂,很受学生的喜爱。总体上有两大特点,即内容上的实用性与编排上的创新性。高中英语新教材,有了很大的进步,努力从传统的以阅读为主,以语法为主,忽略听、说、写英语能力的教学模式中跳出。 一、实用性。首先,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 D. KRASHEN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外一种是学习LEARNING。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克拉申的监控假说认为,通过"习得"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能够轻松流利地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而通过"学习"而掌握某种语言的人,只能运用该语言的规则进行语言的监控。通过一种语言的学习,我们发现,"习得"方式比"学习"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自然的吸收能够使学习者更易于掌握某一门语言,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中得知。有意识的学习只能使学习者了解所学的这门语言,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成年人学习英语的众多不成功的事例中得知。纵观英语教学的历史,有许多的语言教学专家都在尝试用"习得"的方法来教授英语。他们不断探索,形成一些教学法的流派,有些至今仍广为使用,如情景法SITUATIONAL METHOD和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上贴近生活、贴近中学生生活的特点为情景法和交际法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环境。如在高中英语新教材(高一上)UNIT 1 GOOD FRIENDS中WARMING UP部分就是对学生新生入学第一天自我介绍的一个很好的题材。学生既能在课上通过句型的听说操练,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也可以同时了解自己的新同学。又如在UNIT9 TECHNOLOGY 中SPEAKING部分中联系到时下“中学生是否应该持有手机以及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的问题。通过模拟家庭的讨论,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他们决定JANE是否应该得到手机。在课堂上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在讨论中引起了

生物新老教材的区别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区别 与大纲版相比,新课程标准教程删减的部分: 第一册: 第三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高等动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类型、生物的个体发育 第二册: 第八章: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类型 第九章:生物圈的稳态、氮循环、硫循环 选修: 第二章: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C3和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 第三章:细胞质的遗传、基因的结构 第四章:细胞工程 第五章:微生物的类群、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工程酶工程简介 从新课程标准教程删减的部分来看,少了许多比较难记忆的知识点,比如C3和C4植物叶片的结构、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等等。 新教材中新增的具体内容: 必修1《分子与细胞》: 新增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走近细胞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酶降低了活化能 第六章:细胞的生物历程细胞凋亡 本册新增内容比较简单,在高考中基本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本册内容基本上没新增内容,大致与老教材第二册第六、第七章大致相同 ....,只是章节出现的顺序有点差别,新教材中按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所编排。 必修3《稳态与环境》: 新增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群落的演替 第五章:生物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六章:生物环境的保护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考纲中只要求该书中的七个 ..实验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2.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4.菊花的组织培养 5.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6.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7.胡萝卜素的提取和分离

英语: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的外语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外语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 英语是高中阶段外语教育的主要语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语教育教学理念,使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使之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规范的英语教材体系以及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实施。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总体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日益全球化,外国语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外语,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课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学生学习外语,一方面可以促进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可以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开设英语课程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基本理念 (一)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养。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因此,高中英语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而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高中英语课程既关注社会的需求,也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多样化,为每个学生

对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新认识

对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新认识 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新教材遵循“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编写原则,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能够激发其兴趣,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题材为纲,语言真实、地道、自然。以运用任务为目标,要求教师采取功能、结构、话题及“任务型”活动途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学科整合,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提供丰富的配套资源,增加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课标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与时俱进、贴近生活 时代性选材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如高科技生活、影视名流、歌坛新星、生态资源、航天发展、饮食文化、现代医学、交友观念等。这些内容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注重科学、教学和人文教育的统一,如个人喜恶,异国风俗,饮食文化,购物休闲、旅游度假等,这些话题接近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思维空间,把知识融合在话题当中。使学生能感受、体验、运用语言;当然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整合学科、拓宽视野 新教材遵循了语言学习规律,涉及内容广,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其中渗透的学科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如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环保、法制、文学、医学、音乐、体育、美术,以及工、农、商等教学内容。同时,语篇也充满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中外文化交织在一起,体现了教材的国际性和民族性。当然多元化的教材知识使学生知识面得以拓宽,视野更开阔,生活更丰富。 关注人文、贯穿德育 新教材在编排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课文,贯穿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心智发展的同时,在情感上也逐渐成熟起来。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通过这些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功能结构、话题任务 新版教材以话题为核心,结构和功能为主线,话题、结构和功能三位一体,框架清晰。在总体框架下设计了内容丰富并与主题相关的听、说、读、写等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新课标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较,具有以下不足之处。 教学任务重 教学内容多,教学要求高,特别对于农村中学的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大。起点高,容量大,初高中衔接教学难。新教材大量的生词,教材中的人名和地名太难懂或太陌生。学生难以掌握。听力材料篇幅较长,内容分布多,难度过大。口语训练没有功能句,操作性不强。各种任务容量过大,内容过于全面。在有限课时内,学生难以完成较重教学任务。

高中物理教材解读

高 中 物 理 教 材 解 读 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1. 力和运动 2. 动量和能量 3. 电磁场 4. 近代物理、振动和波 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 力和运动这一部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能够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规律的分析,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运动学(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追及、相遇问题 2.静力学(必修1 第二章:力 ;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 重点:弹力、重力、摩擦力; 难点: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 1at t v s += as v v t 22 02=-,t v v s t 20 += 力 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效果: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分类 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 性质: 重力: 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 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 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 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F 1-F 2|≤F 合≤F 1+F 2

3.动力学(必修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4.曲线运动(必修2 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近几年在北京高考题中,常与动能定理、电磁场综合考察) 重点: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6.天体运动(必修2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近几年北京高考的必考内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 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第二部分:动量和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