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_杨璧玲概要

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_杨璧玲概要
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_杨璧玲概要

第30卷第3期2008年3月

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

杨璧玲

(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620

摘要:介绍了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分析了工艺的原理,概述了这一传统工艺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一些展望。

关键词:

植物靛蓝;传统工艺;原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S19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350(200803-0013-03

收稿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杨璧玲(1981-,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纺织复合材料研究

植物靛蓝是我国古代最为常用的天然染料之一,在传统的染织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靛蓝染色工艺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了保护这一传统技术,独特处方的靛蓝染色工艺及设备已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自2002年1月1日起禁

止出口〔1〕

。了解这一传统工艺的原理,对工艺的研

究与改进都有积极的意义。19世纪80 ̄90年代靛蓝化学结构的确定和化学合成的成功,加之近代酶学观点的发展,为揭示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原理提供了可能。尽管此后合成靛蓝迅速发展并占据了靛蓝染色工业几乎全部的地位,但植物靛蓝在国内外尚有一定的传统应用。在我国江浙一带以及西南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传统的植物靛蓝染色

工艺一直沿用至今〔2〕

。随着当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

强,天然染料植物靛蓝较之合成靛蓝的优点逐步显示,也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

1

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及原理

1.1

传统工艺

靛蓝植物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有蓼蓝、

菘蓝、马蓝、木蓝等。通常将这些能制造靛蓝的植物统称为蓝或蓝草。蓝草本身不含有靛蓝,靛蓝在蓝

草中是以配糖体的形式存在的(记为靛质。远在石器时代,人们就懂得了利用蓝草鲜叶来搓染纺织纤

维制品〔3〕

。直到秦汉之前的主要染色技术,也只是

将蓝草鲜叶中的靛质搓揉浸出,再利用浸液直接染

色,或辅以草木灰助染〔4〕。此法要求必须有就地零

星采集蓝草鲜叶的条件,受限于蓝草收获时节与产

地,且对纤维的上染较缓慢、染料利用率低〔3〕

,因此

逐渐被靛蓝的还原染色技术所取代。所谓靛蓝的还原染色技术,即是将蓝草先制成不溶性靛蓝,染色时将靛蓝还原成可溶性靛白,上染后再氧化成靛蓝固着在纤维制品上。植物靛蓝的还原染色技术逐渐完善定形,而众所周知,现代工业中的靛蓝染色也是利用了还原染色技术。一般来说,传统的植物靛蓝还原染色工艺主要可分为制靛和染色两个阶段。

关于从蓝草中制取靛蓝的技术,在北魏时已有

文字总结〔5〕

:“

刈蓝倒竖于坑中,下水,以木石镇压,令没。热时一宿,冷时再宿。漉去荄,内汁于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手抨之,一食顷止。澄清,泻去水,别作小坑,贮蓝淀着坑中。候如强粥,还出瓮中盛之,蓝淀成矣。”这种制靛的过程,基本上为后世所沿用,只是水浸时间和石灰用量会有差异。一般来说水浸时间与温度密切相关,而石灰用

量的多少则与水质和水浸时间有关〔3〕。所制得的靛

蓝,可直接用来配制染液,也可将其风干备用,这也是还原染色技术不受蓝草收获时节与产地所限的优点所在。

杨璧玲: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

13

Vol.30No.3

Mar.2008

染整技术

将靛蓝还原染色,一般需在靛蓝染液中加入石

灰或草木灰、酒糟或泔水等配料,使染液发生发酵

还原作用。染布时,将布放入染液中,浸半小时取

出,晾干,然后放入染液中再染,每天如此反复染三

次,连续染数天即可成蓝布。布颜色的深浅是由染

液的还原活化程度及浸染的时间与次数所决定的,

而各地沿用的浸染时间与次数一般也会有差异。在

染到所需的颜色后,一般还会对布料进行过胶处

理,以增加织物强力和提高染色牢度〔6〕。

1.2工艺原理

蓝草中的靛质含有靛甙,是吲羟与葡萄糖的缩合物。它在浸泡过程的转化及整个制靛、还原染色过程的原理如下〔3,7〕:

浸泡时,靛质从植物细胞中溶出来。同时,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pH值等条件下大量繁殖,发酵分泌出的糖化酶使靛甙的甙键发生酶解断裂,如图1所示(图中R为葡萄糖剩基。水解出的葡萄糖可进一步分解为乳酸,使糖化酶活力加强,同时催化水解甙键,加速吲羟的游离。

加入石灰后,石灰溶于水中生成氢氧化钙使浸液呈碱性。水解出的吲羟可溶于碱性溶液,发生酮式互变异构现象(如图2。两分子的吲哚酮在碱性条件下氧化缩合,

生成不溶于水的悬浮状靛蓝(如图3,缓慢下沉。同时,由于水中的氢氧化钙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作用可产生碳酸钙沉淀,它能吸附悬浮状的靛蓝,加速其下沉。

配制染液时,石灰等的加入为染液提供了碱性条件,而酒糟等的加入为发酵提供了所需的养料。在碱性条件下,发酵产生的氢气将不溶性的靛蓝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靛白,使之上染纤维制品。将纤维制品浸染后取出透风晾干的过程,实质上是使附在纤维上的隐色体靛白氧化再复变为靛蓝的过程。其中靛蓝与靛白的还原和氧化转化见图4所示。

2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的应用现状在古代,植物靛蓝是应用最广泛和最重要的染料,可以染制丝、毛、棉、麻等纤维制品。在现代染整业中,靛蓝也是一类重要的还原染料,主要用于棉纤维及其纺织物的染色,特别适用于蓝色牛仔布的染色,然而,这主要是指合成靛蓝。合成靛蓝以原料充足、纯度高、易贮运、生产使用方便等优点,产生后即迅速在世界范围普及,使得具有悠久历史的植物靛蓝黯然失色。到了20世纪下半叶,植物靛蓝基本已经退出大工业生产,所剩的主要是一些民间的传统应用。直到如今,植物靛蓝大多是用于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如蜡防花布、交缬花布等〔3〕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服装面料的染色。它与我国一些传统染色工艺如扎染、蜡染相结合,成为特色鲜明的传统产品。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及海南等地的瑶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至今一直沿用,已与民族文化相融,成为民族的特色,如蓝靛瑶、黑衣壮都是由于利用植物靛蓝染色而得名的民族分支。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环保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如今,植物靛蓝以其无毒、无害、无污染,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正致力于14

第30卷第3期2008年3月

改进合成靛蓝的染色工艺和发明制造靛蓝的新方法,如香港开发的电解还原靛蓝染料新技术以减少还原剂的用量和废水的排放〔8〕,美国、韩国通过对大肠杆菌的基因改造技术生产天然性生物靛蓝〔9,10〕等。这都说明化学合成靛蓝在生产和染色过程中造成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国际的关注点,无污染的天然靛蓝将在国际上享有越来越大的竞争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本、韩国、朝鲜、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家,将使用植物染料印染的天然纤维织物作为一种时尚,这个市场正逐渐向世界扩展〔2〕。植物靛蓝是使用最广泛的植物染料,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

我国是一个使用植物靛蓝染色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家,发展靛蓝染色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由于原料蓝草产量、产地及收获时节等条件的限制,以及染色工艺繁杂,能源消耗大,颜色重现性差等问题的影响,植物靛蓝染色的传统工艺难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连续化生产,难以实现产业化。这也是植物染料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染料研究机构或研究项目,开展对传统植物染料染色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研究。我国海澜集团和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承担的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天然染料制备及其在生态纺织品开发与羊毛清洁生产中的应用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植物染料的染整工艺进行改革,使之符合产业化的要求。目前,该项目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1〕。另外,我国有些地方也已开始重视开发利用植物染料,如桐乡草木研究中心,利用当地桑树、菊花、茜草、蓝草等植物资源,开发植物染料染色的棉织物、丝织物、针织物、真丝纱线等多种产品;江苏江阴第三毛纺织厂开发高档毛料的植物染料染色;等等。但是,这些重视与发展是远远不足的。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部分化学染料的禁用,人们对天然植物染料的应用会越来越关注,也将会有更多的企业与研究机构加入到植物染料开发的队伍中来。植物靛蓝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染料,其发展也有赖于植物染料技术的总体发展。随着人们对植物染料的逐渐重视,植物靛蓝染色技术的发展也将会上到一个新台阶。3结语

植物靛蓝染色制品色牢度好,色泽鲜艳,色调高雅且手感丰满厚实,是合成制品所无法比拟的。植物靛蓝染色的织物除服用功能外,还有独特的药物保健功能。这是因为蓝草具有药理作用,其根可入药(如中药板蓝根就是由菘蓝的根制成,具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之功效,可用于防治流脑、流感及肝炎等传染疾病。从蓝草中提取的靛蓝,同样具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是中药青黛的主要成分。在染色过程中,蓝草的药物和香味成分与色素一起被织物纤维吸收,使染后的织物有自然的清香,并对人体有特殊的药物保健作用。综合开发其各方面的优点,在回归自然、重视环保的今天,植物靛蓝染色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我国利用植物靛蓝染色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其技术优势,重视、加强研究,必将给纺织印染业带来新的活力。同时,这也是一种人文资源的开发,是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的举措。

4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部令二○○一年第16号文件〔OL〕.

https://www.360docs.net/doc/5e7793935.html,/wjmzc/Detail.asp?ID=1143

〔2〕屠恒贤.植物染料染色的历史与现况〔J〕.染整科技,2004,

(2:48-52

〔3〕张志伯.我国古代植物靛蓝染色的探讨〔J〕.上海纺织工学院学

报,1979,(4:91-95

〔4〕陈维稷.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

〔5〕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蓝》

〔6〕巩继贤,李辉芹.我国传统的靛蓝染色工艺〔J〕.北京纺织, 2002,23(5:25-27

〔7〕榕嘉.古代靛蓝染色工艺原理分析〔J〕.丝绸,1991,(1: 45-48

〔8〕电解还原靛蓝染料技术染色牛仔布〔J〕.印染,2003,29 (B05:74

〔9〕美科学家用转基因技术生产出生物靛蓝染料〔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4,(9:48

〔10〕韩国开发成功生物天然染料技术〔J〕.丝网印刷,2007,

(2:55

〔11〕天然植物染料开发取得进展〔J〕.天然产物分离,2006,4

(3:18

杨璧玲:植物靛蓝染色传统工艺原理及应用现状15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及其形态观察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及其形态观察 1. 目的要求 (1)学习细菌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2)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3)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2. 基本原理 (1)简单染色法 用单一染料进行细菌染色,操作简便,适于菌体一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 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碱性溶液中,细 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酸性染料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易于识别。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2)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 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

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 红色。 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初染液;媒染剂;脱色剂和复染液。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象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 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 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碘是常用的媒染剂。 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 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 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 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从而将细胞区分成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3. 材料及器材 (1)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2) 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显微镜等 4. 方法与步骤 Ⅰ涂片取两块载玻片,各滴一小滴蒸馏水于玻片中央,用接种环以无菌 操作分别从培养14~16h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培养24h的大肠杆菌的斜面上挑取少量菌苔于水滴中,混匀并涂成薄膜。 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滴蒸馏水和取菌不宜过多;涂片要均匀,不宜过厚。 Ⅱ干燥室温自然干燥。 Ⅲ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2~3次即可。此过程称热固定,其目的是使细胞质凝固,以固定细胞形态,并使之牢固附着在载玻片上。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原理 ●G+细胞壁的网状结构致密,交联度高,用乙醇处理后,发生脱水作用,肽聚糖层孔径缩小,透性降低,故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紫色。 ●G-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含较多类脂质,故用乙醇处理后,类脂质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细胞被脱色,经沙黄复染呈红色。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碱性)→碘液媒染→乙醇(丙酮)脱色→番红复染(碱性)

◆◆◆原理: 当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兰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有舦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用酒精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舦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兰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舦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较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酒精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实验步骤: 1、制片 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 滴加结晶紫染色1——2分钟,水洗; 3、媒染 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1分钟; 4、脱色 滴加95%酒精脱色,25-30秒,立即水洗; 5、复染 用番红液复染约2分钟,水洗; 6、镜检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细菌: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体积微小,通常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其测量单位用微米表示。

染色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染色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常温常压染色机安全操作规程 1. 开车前,将工作场地、设备、工器具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2. 检设备、仪器仪表是否完好无损,打开热交换器检查更换过滤网(将更换下来的过滤网必须当班清理干净)。 3. 按流转卡核对坯布名称、缸号、匹数是否相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4. 坯布需用缝纫机接头,针码5-6针/2厘米,布匹两端必须打2厘米倒针。 5. 打开压缩空气阀门,打开少量主循环泵降温水,合上电控柜空气开关,关闭排液阀门。 6. 打开手动或自动进水开关,按工艺浴比要求准确入水。 7. 打开主循环水泵,待喷嘴喷出水时将布头投入,同时打开提布轮,让坯布导入染缸,首尾相接,关闭机门要严密,不准漏汽、漏液(同一染缸内各容布网管坯布量要均等,否则易造成管差)。 8. 打开机头照明灯,调整好车速及喷压,使坯布运行顺畅。 9. 打开电脑电源,按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电脑曲线进行自动控制程序。 10. 化染料前,检查化料筒是否漏水,在正常条件下按工艺要求化料。打开搅拌机,直到化料化到无颗粒,全部溶解为止。 11. 按工艺要求,按顺序加入染液,加料时要均匀慢慢全部加入。 12. 在整个染色过程中,操作工应随时检查染缸温度、布速、喷压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3.染色完毕后,停止主循环泵,打开排污阀,将残液全部排放后,打开机门,局部查看染色质量情况,同时关闭排水阀门。 14.按工艺要求进行水洗,水洗后排水。打开出布开关,坯

布由出布机均匀摆放在小车内,出完布应关闭出布机,主泵降温水,机头照明灯,最后关闭总电源。 15.严禁染缸内无水、主泵无降温水空转运行,化料筒无水严禁开搅拌器。 16. 任何时候,电控柜、分控盒、各电机不得用水冲洗,严禁电控柜内放置各种杂物。 17.热交换器过滤网每班最少清理一次,严禁不放过滤网操作。上紧热交换器四颗螺丝时应均匀上紧,不得上偏或少上。 18.严禁软化水阀、自来水阀同时开放,以防串水。严禁排污阀、排清水阀同时开放。 19.工作完毕,应做好设备、工器具及环境清洁工作,并做好交接班。 二、高温高压染色机安全操作规程 1. 每次开机前,将工作场地、染色机、工器具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2. 检查设备、仪器仪表是否完好无损,打开热交换器检查更换过滤网(更换下来的过滤网必须当班清理干净)。 3. 按流转卡核对坯布名称、缸号、匹数是否相符,若有问题及时提出。 4. 坯布需用缝纫机接头,针码5-6针/2cm,布匹两端必须打2厘米倒针。 5.打开压缩空气阀门,打开少量主循环泵降温水,合上电控柜开关,并关闭排水阀门。 6. 打开手动或电动进水开关,按工艺浴比要求准确入水。 7. 打开主循环泵,待喷嘴喷出水时,将布头投入,让坯布导入染缸内,各个网管坯布首尾相接后,关闭机门要严密,不准漏汽、漏液(同一染缸内各容布网管坯布量要均等,否则易造成管差) 8. 打开机头照明灯,调整好车速及喷嘴压力,使坯布运行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

1.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 机理:G+、G-主要由其CW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对乙醇的通透性,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有肽聚糖的厚度和结构所决定。 G+的CW: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低。乙醇脱色时CW脱水,孔径减少,透性降低,不易脱色,呈初染得蓝紫色。 G-的CW:肽聚糖层薄,脂质含量高。乙醇脱色时,类脂被乙醇溶解,透性升高,细胞被复染显红色。 步骤:①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接种环挑取菌体均匀涂布于水中。 ②固定:将玻片靠近酒精灯火焰,蒸干水分,但不要烤焦。 ③初染:用碱性颜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④媒染: 以碘液媒染1min,水洗,吸干水分。(细胞内形成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增强相互作用) ⑤脱色(关键步骤):以95%的乙醇脱色30s,应适当振荡均匀,是乙醇脱色完全。 ⑥水洗,吸干。 ⑦复染:??(第2张)复染30s,水洗吸干。 ⑧干燥镜检。 2、用渗透皮层膨胀学说解说芽孢耐热机制。 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

失水的核心才赋予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3、引起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几种可能反应,并说明如何能够维持微培PH稳定。 答:培养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被分解利用,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会导致PH变化。 (第2张中的图) 还与培养基的C/N比有关,C/N高,经培养基后PH显著下降,C/N 低,经培养基后PH明显上升。 PH调节:①加入缓冲剂--------常用:一氢二氢磷酸盐,K2HPO4 呈碱性,KH2PO4 酸性,只在一定的PH范围内调节(6.4--7.2) ②大量产酸的菌株,加CaCO3调节,CaCO3难溶于水,不会使培养液的PH过度增加,但可不断中和微生物产的酸。 ③培养液中存在天然的缓冲系统,如AA,肽,Pr均属两性电解质,也起缓冲的作用。 ④过酸:治标------加NaOH、Na2CO3中和,治本-----加适量氮源:NaNO3、Pr、NH3·H2O;增加通风量。 ⑤过碱:治标-----H2SO4、HCl中和,治本----加适量碳源:G类,脂类;减小通风量。 3、抗生素法和菌丝过滤法为何能浓缩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抗生素法(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原理:青霉素抑制肽聚糖链间的交联,组织了合成完整的CW,野生型B处于正常生长繁殖,所以对青霉素敏感,可被抑制或杀死;营缺B在基本培养基上休眠状态

常温染色安全机操作规程

常温染色安全机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一、开机前准备工作: 1、穿戴好劳保用品(工作服、工作鞋) 2、检查: A过滤网是否清理干净。 B观察窗玻璃是否有裂纹。 C化料桶是否清洁卫生。 D所有控制阀门是否正常、有无漏水、漏气现象。 E观察热交换器、喷嘴压力表指针应在0kg/cm2。 F电器操作按钮、电动机、主泵螺栓有否松动。 二、操作顺序: 1、浴比水量,核对“生产流转卡”上投布量、用水量与水位 计是否相符。 2、调节循环泵旋钮至中等位置,起动循环泵,观察循环泵运 转情况有无异常、提布轮皮带松紧适中。 3、调节提布轮至最小位置,调节循环泵旋钮至适当位置,方 能进布。 4、双管进布时,将其中一个布头打个记号,避免接错头。

5、缸口螺丝应按缸口序号对角拧紧。 6、关门时螺口不能拧的过紧,以免损坏密封圈。 7、打开加料阀门或开关开始加料。 8、打开蒸汽阀,注意开度。 A选择自动时,打开手动升温旋钮开始升温。 B选择自动时,打开自动旋钮,按“染机电脑”上的“运行”按钮。 9、当须降温、或电脑功能号指示“06”、“07”时、打开冷水 阀,注意开度。 10、水洗干净后,关机循环泵,启动出布装置出布。 三、安全注意事项: 1、非本岗位操作人员、未取得上岗证一律不得操作。 2、当进入正常运转后,操作人员应注意各个传动部是否正常 有无噪声,热交换器压力表指针不超过5kg/cm2,指针式温度表是否与“染机电脑”指示温度一致,温度不超过100℃。 3、操作人员如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 4、设备出现异常应首先上报车间主任或工段长,待温度降到 80℃以下时,关闭电源。 5、设备出现紧急情况(循环泵、提布轮端口、机门密封大量 漏液、观察窗玻璃有裂纹,电器故障),迅速关闭循环泵,

成衣水洗的步骤和方法

我国的服装染整,始于七十年代末,最初是牛仔服石磨、漂洗和雪洗。八十年代,兴起丝绸服装砂洗,全棉与T/C服装的水洗(缩水)、柔软洗、砂洗,以及少量的服装染色、印花和扎染。九十年代,酶处理技术的兴起,广泛地用于牛仔服水洗、纯棉服装超级柔软洗、针织品抛光。近几年来又兴起永久性压烫树脂整理技术,用于服装浸渍处理,尺寸与形态稳定性比以往的织物处理方法有较大提高。洗水行业随服装业的发展而发展,不少中高档服装离不开服装的后染整加工,已成为提高服装品位与附加价值的现代化新技术。 纺织品经过纺纱、染整、制衣多道工序的加工处理后一般都要经过洗水处理,以达到去污、防缩、加柔、去毛或某些特殊的视觉效果,使成衣的综合性能更接近于常态,颜色更为自然。 对于中国目前的洗水行业,根据洗水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洗水: 洗缩水面料缩水率超标时,在制衣前先洗一块布样,测出经纬向缩水率,换算成制衣尺寸,然后按比例下料。做出样品后再水洗测试,使服装的缩水率符合标准。这类服装成衣后,都要经过水洗。而且缩水后的尺寸必须与测试样一致。这就要求[洗缩水]也要有一个统一的工艺。洗缩水工艺: 将服装放在温水40℃池内,浸泡半小时(中途不时用棍子压一压,使全部浸湿),取出脱水、烘干。洗缩水要求: 洗后,服装的缩水率降至3%(注: 根据客户要求和标准有所不同)。洗柔软服装大多数要求柔软。应客户要求,洗缩水时加入柔软剂对衣服的手感进行调节。将服装放在温水40℃,加有2克/升柔软剂的池内,洗涤一定时间,脱水、烘干。 洗柔软要求: 洗后,服装的缩水率下降,手感略显柔软。洗柔软一般安排在洗水的最后一道工序进行或者与其他的洗水步骤同时进行。洗保洁出口到某些国家的产品,要求保证无甲醛或低甲醛。目前在染整加工行业较为广泛地采用树脂加工

染色方法概述

染色方法概述) 染色方法的实施是在染色设备上完成的 按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机、卷染机、轧染机 按被染物形态:散纤维染色机、纱线染色机、织物染色机、成衣染色机 按染色温度及压力:常温常压染色机、高温高压染色机 按设备运转方式:间歇式染色机及连续式染色机 一匀染和移染 广义的匀染是指染料在染色织物表面以及在纤维内各部分分布的均匀度 染料在纤维内均匀分布,透染 分为4种情况 (1)在纤维束及纤维内分布均匀,理想状态 (2)在纤维束内分布均匀,但只分布在单纤维表面,纤维环染,近似匀染,染色结果较第一种情况浓 (3)纤维束环染(白芯) (4)纤维束外围纤维环染或不均匀染色,内部纤维不染色 影响匀染因素 (一)纤维及及其结构均匀性 不同成熟度的棉 不同产地、不同生长部位的毛 化学纤维 前处理 (2)上染条件 初染速率太高或上染速率太快 浸染控制匀染手段 缓染——控制上染速度和加入缓染剂 移染——上染较多部位的染料通过解吸转移到上染较少的部位

轧染控制匀染手段 浸轧均匀性 防泳移 散纤维染色:多用于混纺织物、交织物和厚密织物 纱线染色:纱线制品、色织物或针织物 成衣染色:小批量、交货短、适应变化 原液着色:有色纤维,如丙纶 根据把染料施加于染色物和使染料固着在纤维上的方式不同,染色方法可分为浸染(或称竭染)和轧染两种 (一)浸染 将纺织品浸渍于染液中,经一定时间使染料上染纤维并固着在纤维上的染色方法 在染色过程中,染料逐渐上染纤维,染液中染料浓度相应地逐渐下降 适用于各种形态的纺织品染色,尤其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 浸染时,染液及被染物可以同时循环运转,也可以只有一种循环 一般为间歇式生产,设备比较简单,操作比较容易,生产效率较低 主要有:散纤维染色机、绞纱或筒子纱染色机、经轴染色机、卷染机、绳状染色机、喷射溢流染色机、气流染色机等 浴比:浸染时,染液质量与被染物质量之比 染色浓度:染料用量一般用对纤维质量的百分数(o.m.f.)表示 影响染色因素: (1)保证染液各处的染料、助剂的浓度均匀一致 (2)控制上染速率,通过调节温度及加入匀染助剂来达到 调节温度使染浴各处温度均匀一致,升温速率必须与染液流速相适应 加入匀染剂可控制上染速率,或增加染料的移染性能 (3)浴比大小 (4)消除织物内应力 (二)轧染 将织物在染液中经过短暂的浸渍后,随即用轧辊轧压,将染液挤入纺织物的组织空隙中,并除去多余染液,使染料均匀分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3、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染色步骤分为四个部分: 1、初染:加入碱性染料结晶紫固定细菌图片; 2、媒染:加入碘液,碘与结晶紫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复合物; 3、脱色:利用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进行脱色; 4、复染:复红配成碳酸复红作为复染剂。 成分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肽聚糖含量很高(50~90)含量很低(~10) 磷壁酸含量较高(<50)无 类脂质一般无(<2)含量较高(~20) 蛋白质无含量较高G-和G+细胞壁的比较: 1、阳性(G+)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厚,只有一层,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肽聚糖含量高,结构紧密,脂类含量低。当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壁内,复染后仍显紫色(如芽孢杆菌)。 2、阴性(G-)菌细胞壁特点:细胞壁薄,由两层构成,内壁层和外壁层,细胞壁中脂类中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网状结构交联程度低,乙醇脱色时溶解了脂类物质,通透性增强,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抽提出来,因此,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被脱色,当复染时,脱掉紫色的细胞的细胞壁又着上红色(例如大肠杆菌)。 三、实验步骤: 1、取一个载玻片,将其洗净并沿一个方向擦拭干净,直至液体不再其上收缩为止;将接种环整平,用灼烧过的接种环在混匀的菌种中取菌,按常规方法图片,应涂大,不宜过厚。 2、将涂片用火焰固定,不宜烤得太狠,否则菌种呈假阳性。 3、滴加1滴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水洗。 4、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1min,水洗 5、滴加脱色乙醇,脱色30~40s,不宜脱色太狠,否则菌种呈假阴性。 6、水洗,滴加番红复染液,复染1min,水洗,晾干 7、镜检并拍照。 四、注意事项: 1、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3、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1、结果: 高倍镜下观察的菌体图像:

(推荐)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的过程及原理 一,过程 1 .涂片 将培养的不同菌分别作涂片(注意涂片切不可过于浓厚),干燥、固定。固定时通过火焰l 一2 次即可,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 2 .染色 ( 1 )初染加草酸铰结晶紫一滴,约一分钟,水洗。 ( 2 )媒染滴加碘液冲去残水,并覆盖约一分钟,水洗。 ( 3 )脱色将载玻片上面的水甩净,并衬以白背景,用95 %酒精滴洗至流出酒精刚刚不出现紫色时为止,约20 一30 秒钟,立即用水冲净酒精。 ( 4 )复染用番红液染1 一2 分钟,水洗。 ( 5 )镜检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6 ) 同法在一载玻片上以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制片,作革兰氏染色对比。 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 )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 一表示。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肤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肤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一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酒精脱色程度,如脱色过度,则阳性菌可被误染为阴性菌:而脱色,不够时,阴性菌可被误染为阳性菌。此外,菌龄也影响染色结果,如阳性菌培养时间过长,或已死亡及部分菌自行溶解了,都常呈阴性反应。 青霉素作用机制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你的结果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德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你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溶菌酶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溶菌酶作用机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种黏

工贸企业染色机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工贸企业染色机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工贸企业染色机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染色工上岗前要经过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操作。 2、工作时要劳保穿戴整齐并符合要求方可工作。 3、每天工作前要先检查设备状况,设备如有安全隐 患,不得操作设备。 4、操作蒸汽加热水时打开控制阀不能太急,同时盖好 缸盖,防止沸水烫伤。 5、做吊染时身体各部位不能伸入吊架下,防止吊架脱 落伤人。 6、如操作蒸锅,必须由取得特种设备操作许可证的人 员并严格按蒸锅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 7、所有染料、助剂的领用必须遵循定人、定时、定量

的原则,向缸内投放时防止灼伤。 8、保持消防通道的畅通,严禁堵塞通道;随时清除地面积水,防止摔伤。 9、每天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水、电、汽,清理设备。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成衣染色及优化成衣染色的方法

成衣染色及优化成衣染色的方法 成衣染色 成衣染色是将缝制完成的白色成衣染上颜色。染色的基本方法如经典性的浸染法(Dip- Dyeing)被工业成衣染色采用成衣染色法集中在两种主要的方法上,即采用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染色。后者比前者固色程度明显高出许多,且耐洗和耐日光坚牢度同样优于前者。成衣染色应注意下列问题: A、缝线选择 完成车缝后才染色的成衣的车缝结构和针步的种类与其它生产情况相同。当接到100%棉的短衫料时,必须选用棉质车缝线。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白线,选择原白色的线比较合适但若想使骨口呈现更光亮或白色,就必需使用涤纶线,以纯棉线车缝于涤/棉布料上,经染色后,骨口呈深暗,若采用纯涤(Dacron)车缝线则自然地出现白色。 B、领和袖口的处理方法 缺乏“在生命”的领和袖口便不能稳定地保持其形状,在成衣染色中没有粘衬的领和袖口面部都显现出小气泡或变形现象。但以纵纹粘衬粘贴的领和袖口则仍保持其正确形状,主要因为强烈的机械力、化学和热力对成衣染色的影响,所以采用本白色的粘衬适合用作成衣染色,粘衬没有荧光时对染料更能产生亲和性,且吸收力更强。 C、钮扣button),拉链(zip)和其它附料在染色时,要与染料产生亲和性,所选择的附料若需与衣物同一色泽,则其材料的性制质应与衣物一样,如果是一些轻簿的衣料为防止拉链和钮等硬物对 其有损伤,则可将这些附料分开染,然后再车缝上去,但要注意,分开染时,染料的色调需与染成衣时所选用的相同,以求达至相同的色调,白色聚脂钮就算经染色处理仍会保留白色,若先缝钮再染色的话,切记这些钮必需用聚脂线车缝,否则,钮中心位的缝线会转变成相应的成衣染色的色调。 D、标签(label),唛头(mark) 标签和唛头必须由聚脂制成,主要能保护原来的色彩籍以维持其广告形象和资料,如标签以纤维素(Cellulose)制成,染色后会改变其色调,尤其当成衣染色时选用深沉色调,标签容就不易阅读。总之,在棉制品的成衣染色方面,无论是针织物还是梭织物,虽然已有了一定的应用,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染出过分“破旧”的外观、变形、色调不一等。这是由于成衣染色目前多应用于牛仔裤、外套和针织品(Knitting)上。针织品的收缩有时是很严重的,它可以使布边失去弹性,因此,许多加工商都给布边增加了橡筋,以便重新增加弹性。棉制品成衣染色用直接染料是比较经济的,但就某些色泽的鲜艳度而言,这种染料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染深色和中色的牢度也是不够的,故采用活性染料,同时匹布的处理必需保证染色时的缩水率尽可能低,经过良好的机械预缩和丝光的织物能获得最可*的保证,经过这种处理,织物的缩率可在3% 以下。 成衣活性染料染色法是新一代成本效益好的成衣染色,。不论是染浅颜色或深颜色都能显出织物的独特性和优点.。在不需用氯化钠的情况下, 采用 Dyeprep 8-8-88 预染助剂做预染前处理,,能令染料的上染率达到95%.。其它优点包括以下:良好的水洗和日晒牢固度,良好的干湿擦牢固度,缩短工艺时间。成衣染料染色法适用于任何全棉服装,包括用胚布, 半/全漂布及靛蓝牛仔服装.。 成衣直接染料染色法适用于全棉胚布, 半漂, 全漂或靛蓝牛仔布,成衣直接染料染色法是一种新的成衣染色概念, 通过选择性的染料和助剂能随意染出称心的效果.: 1. 在接缝线位, 嵌条和凸出的部位能显出强烈的对比感。

微生实验报告 2012.10.10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微生实验报告 姓名: xx 专业年级:2011级生物技术 学号:1032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何,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 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方法,简单染色一般难于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之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的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处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

径缩小,通透性降低,草酸铵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被脱掉,因此细菌仍保留处染时的紫色。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2、染色剂和试剂: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哥氏碘液,95%酒精,番红复染液,复红染液,吕氏美蓝染液,显微镜擦拭液(乙醚: 乙醇=7:3),xx柏油。 3、器材: 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擦镜纸,双层瓶,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 (一)简单染色 1.涂片: 取干净载玻片一片,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生理盐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左边涂金黄色葡萄球菌,右边涂大肠杆菌,做成浓菌悬液。再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将刚制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菌悬液挑1~2环涂在左边制成薄的涂片,将大肠杆菌的浓菌悬液取1~2环涂在右边制成薄涂片。亦可直接在载玻片上制薄的涂片,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2.晾干: 让涂片自然晾干。 3.固定:

安全操作规程

目录 1、金属拉链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树脂拉链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尼龙拉链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4、喷漆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5、织带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6、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7、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8、砂轮机(公用)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9、食堂炊事员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10、钻床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电梯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冲床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手扳机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14、裁片机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15、普通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16、染色车间安全操作规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 1、金属拉链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植齿机(排米) 1.检查供应本机台的电源是否正确。 2.每一部机台,在同一时间,仅能由一位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必须离开机器台,以免误触开关,造成危险。

3.下班以后或较长时间离岗,必须切断电源。 全自动订寸除齿机(定寸) 1.本机器所使用电源电压是380V,三相四线,开机前务必检查电源是否符合要求,主电机必须顺时针旋转,如反转会损坏主传动轴的行程开关。 2.必须接安全地线,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3.非操作人员不得随意开动此机。 4.保持机台干净,下班后关掉电源及气压,且给模具加防锈油。 5.下班以后或较长时间离岗,必须切断电源。 半自动冲床(定寸) 1.在机器运转时,切勿将手伸入模具处,以防冲坏。 2.下班以后或较长时间离岗,必须切断电源。 贴布机(贴胶) 1.本机一定要保证电源是220V、50Hz,需加一个3Kw的稳压器。 2.电箱可靠接地,以防静电。 3.发振箱与振动子内有高压电,非专业人员不得拆开维修。 4.空气压力不得超过6kg,不得低于5kg。 5.操作时,双手切勿接近焊头,以防烫伤。 6.非操作人员不得随便开动此机,以防损坏机件。 8.音波发振时切勿让焊头碰到金属机件。 9.下班以后或较长时间离岗,必须切断电源。 全自动打孔机(打孔) 1.该机不能打切金属或硬质物体。 2.下班以后或较长时间离岗,必须切断电源。 半自动方块、插销固定机(打方块、打插座、打插管) 1.必须在电源关闭情况下,才可把码带穿过模具。 2.接好电源,电源电压应为220V。 3.电源开启,开始打插管、插座,到一定位置,才可踏下脚板。 4.在操作过程中,切不可把手伸入模具内。 5.本机不能打切金属或硬质物体。

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详细阐叙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浏览次数:174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5-25 17:44 |提问者:肖箫 2011shaw 最佳答案 革兰氏染色 一、目的:在细胞发放之前,利用标准的革兰氏染色法对即将发放的细胞悬液进行检测,判断细胞悬液中是否含有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二、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三、实验用品准备: 灭菌玻片、10-100ul移液器、10-100ul灭菌移液吸头、100ul-1000ul移液器、100ul-1000ul移液吸头、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革兰氏染色液、吸水纸、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计时器 四、操作: 1 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枪吸取10u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烧红冷却后的接种环将液滴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 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3 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种,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 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 1min。 5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 媒染:用100-1000ul移液枪吸取约300ul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酞菁染料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酞菁染料安全操作规程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酞菁染料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酞菁染色机械的轧液、汽蒸、酸洗设备部分应装有 局部而密闭良好的排气和通风设备,有利于将有毒有刺激 性氨气及时排除,保持作业场所空气新鲜。 2、配液室的配液机械应自动搅拌,加罩密闭并设置良 好的排毒设备和换气装置。 3、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的有毒、有害气体,使低于国家 允许浓度标准。如氨气浓度不得超过30mg/m3,二氧化氮 气体不超过5mg/m3 。 4、酞菁染料的助溶剂力求做到以无毒代有毒,加强劳 动保护和工业卫生。 5、操作工应配备好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工作时要认 真穿戴。如倒氨水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加有机溶剂勒伐

素ND,因有毒性,必须戴好橡胶手套方能操作。并按国家规定,供给保健食品和定期疗养。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纺织品染色方法

纺织品染色方法 新闻来源:家纺资讯、家纺招聘、家纺英才网 纺织品着色有两种主要方法,一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染色(常规染色),主要是将纺织品放在化学染料溶液中处理,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涂料,把涂料制成微小的不可溶的有色颗粒以黏附与织物上(纤维原料原液染色不在此列)。 纺织品染色可在任何阶段进行,在纤维、纱线、织物及成衣等不同阶段景进行染色。 1、散纤维染色-在纺纱之前的纤维或散纤维的染色,装入大的染缸,在适当的温度进行染色。色纺纱大多采用散纤维染色的方法(也有不同纤维单染的效果),常用于粗纺毛织物。 2、毛条染色-属于纤维成纱前的纤维染色,与散纤维染色的目的一样,是为了获得柔和的混色效果。毛条染色一般用于精梳毛纱与毛织物。 3、纱线染色-织造前对纱线进行染色,一般用于色织物、毛衫等或直接使用纱线(缝纫线等)。纱线染色是染织的基础。常规纱线染色的方法有三种:①绞纱染色—将松散的绞纱浸在特制的染缸中,这是一种成本最高的染色方法;②筒子染色—筒子染色的纱线卷绕在一个有孔的筒子上,然后将许多的筒子装入染色缸,染液循环流动,蓬松效果与柔软程度不如绞纱染色。③经轴染色—是一种大规模卷装染色,梭织制造前要先制成经轴(整经),将整个经轴的纱线进行染色,如联合浆染机与经轴纱线束装染色。由于是经轴,所以多适用梭织染色使用。但随着经轴落筒的出现,我们可以把染色后经轴上的纱线落成筒子纱,这种染色的纱线使用范围就更广了,譬如靛蓝染色大多使用的还原染色方法,只有使用经轴染色才可以很好的解决,如果没有经轴落筒,是很难实现的。 4、匹染-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方法为匹染,常用的方法有绳状染色、喷射染色、卷染、轧染(不是扎染)和经轴染色。这里不一一介绍。 5、成衣染色-把成衣装入尼龙袋子,一系列的袋子一起装入染缸,在染缸内持续搅拌(桨叶式染色机)。成衣染色多适合于针织袜类、T恤等大部分针织服装、毛衫、裤子、衬衫等一些简单的成衣。 9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突飞猛进,大批新材料、新工艺相继出现,而且印染技术符合生态纺织品标准100的要求,迎合当今世界纺织品消费潮流,应用前景十分乐观。由于国外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成功应用及其商业成本下降,新型粘合剂配以相关的糊料及助剂后,即使在真丝织物上,也能以适当的方法进行大面积印花染色,其成品手感、色泽鲜艳度均与染料印花或染色相似,真正做到了超级柔软的效果,扩大了应用范围。 特种印花:技术进一步开发与完善,有发泡立体印花、金银粉印花、珠光印花、闪烁印花、仿烂花印花、反光涂料印花、金属箔印花、涂料罩印、夜花印花、钻石印花、变色印花等。 仿烂花印花:国外(日本、意大利、德国)开发的一种采用特殊的涂料印花浆,印制在织物上形成半透明效果的工艺。此印浆的主要组分为聚氨酯,它可以用在派力司织物、棉华尔纱、锦纶66及羊毛织物上,既可用在白地上,也可用在色地上,可增加织物的花色品种。 金属箔印花: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流行,多用于制作妇女的上衣或裙子、阿拉伯妇女的头巾等,具有富丽华贵之感。其工艺不太复杂,只是关键性的一种特殊粘合剂需要进口,且价格昂贵。目前该粘合剂已试制成功,效果与进口相似,成本只有进口的2/3。 涂料罩印花:又称仿拔染印花,是指涂料以直接印花的方式,在染色织物上获得酷似拔染印花效果的方法。涂料罩印分白罩印和彩色罩印,前者技术比较成熟,应用比较多,后者虽有产品应市,但往往对地色的遮盖性以及与色涂料拼混时的发色性或者手感等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尤其是大红色相经常出现失真现象,即黄光大红变成带粉色的红相。解决办法应采用优质粘合剂,配以颜色失真度最小的底粉制成印花浆,可在深地色织物上印制出手感柔软、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 2.染色剂:革兰氏染色试剂盒(结晶紫染色液、碘液、脱色液(95%乙醇)、复红染液)。 3.仪器及其他物品: 显微镜、香柏油、无水乙醇、载玻片、擦镜纸、滤纸、酒精灯、试管架、废液缸、记号笔、接种环、镊子、打火机等。 【实验内容】 革兰氏染色法 一、染色标本制备 1.涂片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滴加少许生理盐水,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与生理盐水研磨均匀,做一薄而均匀、直径约1cm的菌膜。涂菌后将接种环火焰灭菌。(事先在载玻片的反面滴加菌液的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2.干燥于空气中自然干燥。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温加速干燥。(温度不宜过高) 3.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常

用加热法,即将细菌涂片膜向上,通过火焰3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菌体烧焦、变形。此制片可用于染色。 二、染色 l.初染滴加结晶紫覆盖菌膜,染lmin,自来水缓缓冲洗,甩去积水。 2.媒染滴加卢氏碘液,染lmin,水洗,甩去积水。 3.脱色滴加95%乙醇数滴,20s~30s,见紫色脱下立即用水冲洗,甩去积水。 4.复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液,染lmin,水洗,甩去积水,标本片用滤纸吸干。 三、镜检 待染色片充分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实验结果】 葡萄球菌呈葡萄状排列,呈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 大肠杆菌为散在的短小杆菌,呈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注:绘图展示染色结果 【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与评价)】 注:分析你的染色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分析原因。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

1.革兰氏染色的机理和步骤 机理:G+、G-主要由其CW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对乙醇的通透性,抗脱色能力的差异。主要有肽聚糖的厚度和结构所决定。 G+的CW: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低。乙醇脱色时CW脱水,孔径减少,透性降低,不易脱色,呈初染得蓝紫色。 G-的CW:肽聚糖层薄,脂质含量高。乙醇脱色时,类脂被乙醇溶解,透性升高,细胞被复染显红色。 步骤:①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接种环挑取菌体均匀涂布于水中。 ②固定:将玻片靠近酒精灯火焰,蒸干水分,但不要烤焦。 ③初染:用碱性颜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④媒染: 以碘液媒染1min,水洗,吸干水分。(细胞内形成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增强相互作用) ⑤脱色(关键步骤):以95%的乙醇脱色30s,应适当振荡均匀,是乙醇脱色完全。 ⑥水洗,吸干。 ⑦复染:??(第2张)复染30s,水洗吸干。 ⑧干燥镜检。 2、用渗透皮层膨胀学说解说芽孢耐热机制。 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这就使皮层产生了极高的渗透压去夺取芽孢核心中水分,其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和核心的高度失水,正是这种

失水的核心才赋予芽孢极强的耐热性。 3、引起微生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的几种可能反应,并说明如何能够维持微培PH稳定。 答:培养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被分解利用,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会导致PH变化。 (第2张中的图) 还与培养基的C/N比有关,C/N高,经培养基后PH显著下降,C/N 低,经培养基后PH明显上升。 PH调节:①加入缓冲剂--------常用:一氢二氢磷酸盐,K2HPO4 呈碱性,KH2PO4 酸性,只在一定的PH范围内调节(6.4--7.2) ②大量产酸的菌株,加CaCO3调节,CaCO3难溶于水,不会使培养液的PH过度增加,但可不断中和微生物产的酸。 ③培养液中存在天然的缓冲系统,如AA,肽,Pr均属两性电解质,也起缓冲的作用。 ④过酸:治标------加NaOH、Na2CO3中和,治本-----加适量氮源:NaNO3、Pr、NH3·H2O;增加通风量。 ⑤过碱:治标-----H2SO4、HCl中和,治本----加适量碳源:G类,脂类;减小通风量。 3、抗生素法和菌丝过滤法为何能浓缩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抗生素法(青霉素法):适用于细菌。原理:青霉素抑制肽聚糖链间的交联,组织了合成完整的CW,野生型B处于正常生长繁殖,所以对青霉素敏感,可被抑制或杀死;营缺B在基本培养基上休眠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