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

近几年,见诸报端的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学生生命的最主要的杀手。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中学生视别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这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极易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

造成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除了社会的功利主义泛滥,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漠视和推崇等因素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教育应以人为根本,应全面关注人的生命本身,这应该是教育最初和最终的意义。可是,受应试的束缚,一直以来,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教育轻生命教育的局面,。

其实,对这个关乎人类本身的重大话题,语文学科是最有发言权的。远在古代,生命意识普遍淡薄的时候,已有许多典范:马篷起火,孔子问人不问马;孟子认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些都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出浓厚的生命意识。到了近代,鲁迅对生命的理解就非同一般,他在许多文章中都阐明了生命是最为重要的观点,典型的“韧的战斗”就是他生命观的体现。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

一、重构学生的生命意识

对生命的理解及其态度,便形成了生命意识。受包含强烈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西方思潮和对生命本着轻视和漠然态度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再加上家长和老师对生命话题的神秘和回避,必然助长学生形成贬低、轻视生命的意识。

纠正这些错误的生命态度,重构学生的生命意识,是语文学科的神圣使命。语文教材上的许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生动范例。生命是脆弱的,甚至只是一场小小的灾难、一种不期而至的疾病、一件微不足道的器具,生命就会不堪一击,就像史铁生二十岁那年“从最狂妄的年龄跌入黑暗的深渊”,然而,生命又是坚韧的,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走出了自杀的阴影成了驰骋文艺界的巨人。学了季羡林的《清塘菏韵》,在感受生命的偶然性的同时,让人不能不为几棵莲子由弱小到茁壮的顽强的生命力产生深深的敬畏之情,莲子尚且如此,人类还有什么理由不因此而尊重、热爱、呵护和善待生命呢?让生命的唯一和神圣融入文化而铸成我们永恒的信仰吧。

二、树立生命本位的思想

当代中学生受成人世界的熏染,把追逐金钱财富、名誉地位,追求刺激和享受作为人生的幸福,这样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这种把生命的手段当作生命本位的本末倒置的做法,就会使人陷入深深的精神迷惘和生命危机之中,长期下去,就会怀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甚至轻视或放弃生命。

法国哲学家蒙田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自然经过多少亿年的时间才哺育出生命,生命又经过多少亿年的进化才出现人类,所以,我们对生命应有一种感恩的态度,应树立生命本位的思想。离开了人的生命,什么都无从企及。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人的生命制造了一切艺术和文明。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忠孝礼义等道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离开了生命谈爱国爱民,孝敬父母,只能是一句空话。史铁生残废了双腿,从生生不

息的自然界中获得了感悟,和自己的妹妹“好好儿活下去”了,这是对母亲最好的悼念,是对母爱最好的报答,是对孝顺最准确的诠释。

三、理解生命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认为,生命属于个人,处于高于一切的地位,人的生命价值在于为己。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把所谓“生命意识”与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对立起来,甚至不论善恶,不分美丑,不讲原则。我们所说的生命意识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前提,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既是我们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是当今我们的时代精神。

语文教学应该张扬这种精神。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等课文都是极好的素材,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圣哲们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活着应该为民族、社会、国家、宇宙作出贡献,这是人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和内涵。

四、尊重生命的伦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认为,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他们都没有高等与低等、有价值的和没有价值的分别,我们应该宽容和尊重他们的存在,并将那些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这是形成良善和博爱品德的基础。

受封建等级制度和门户观念的影响,当代中学生习惯性地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他们歧视那些出身卑微、家境贫寒、成绩一般、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则轻视、摧残甚至扼杀这些人的生命,尤其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许许多多的学生成了旁观者,他们对这种恃强凌弱的行为保持着冷漠和欣赏的态度。

针对这一现状,浸润着丰富人文情怀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尊重生命伦理的教育的契机。如教授鲁迅的小说《祥林嫂》一文,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而没有上升到尊重生命伦理的层面。“柳妈”这一人物往往被师生定格为“可笑可悲”的小人物,而没有继续挖掘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她对弱者祥林嫂所持的冷漠和嘲笑态度,无疑成了加速祥林嫂死亡的催化剂,我们的身边有大量的这种人的存在。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会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们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伦理的意识,善待自己和他人生命。

生命教育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生命观,接受生命,接受生命中的一切必然和偶然。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伦理,发掘生命的意义并珍惜生命,在生命力的发挥和奉献中去体会生命的魅力。学生最终体会到:正是生命的可贵可爱,不可替换才赋予生命以应有的人生价值。

作者邮箱:fcrjrm0752@https://www.360docs.net/doc/5e791964.html,

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摭谈

位育初级中学沈凌敏

今年3月上海新闻报道了一起发生在自助银行的抢劫杀人案,被害人连中6刀,不幸身亡,主犯是一位年仅15岁的少年,其他的3名从犯最大的也只有19岁。类似的案件不止一起,2005年3月2日,吉林省四平市高一学生王某为了还债,向住在学校同一个寝室里的同学要钱,当遭到拒绝后,竟然用一把尖刀残忍地向同学刺了11刀。青少年的这种对生命的漠视实在是让人震惊。

在物质生活富裕、文化多元并存、价值观取向多样的现代社会,充满竞争、浮躁、功利。连被称为“最后的净土”的校园也不能幸免,学生也受到成人世界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精神上的失衡让人陷入了深深的迷惘和生命的危机中,致使他们怀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极易轻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看到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就这样在风雨中逝去,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生命教育对于我们广大的学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课程。

在这样的形式下,上海市于2005年颁布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也成为了学校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呢?《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生命教育是这样定义的: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健全人格的教育。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主要阵地,更要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蕴藏着异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加强生命教育的渗透。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紧紧抓住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题材,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不同程度的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极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解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1)、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的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问题。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靠每个人去充实、赋予和提升,它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贡献。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创造幸福——由于你的存在使人感到快乐和幸福。无论作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的人都要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追求崇高的理想价值,追求人的精神贡献。

在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虽然体裁不同,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等,但是其主旨却基本相同——怎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不管是《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还是《最后一次讲演》中面对枪杀拍案而起的闻一多;不管是镇定指挥救出船上所有人后与船一起沉入大海的真正强者哈尔威船长还是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保

尔·柯察金,都向我们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了他人的幸福而努力奋斗甚至牺牲。

在教《欧仁·鲍狄埃》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欧仁·鲍狄埃只是一个普通的印刷工人,但在他死后却留下了一座“非人工所能建造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什么?又是谁给建造的呢?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这座精神的纪念碑代表的是欧仁·鲍狄埃的革命精神和他用满腔热血谱写的光辉诗篇将永远受到人们的尊崇,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使得鲍狄埃的生命得到永恒,他的生命无疑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同样,在教《“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让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有没有机会逃生?如果有机会,他为什么最后选择与船一起沉入大海?让学生通过这类问题,了解仁人志士的生命哲理,使他们的内心受到一定程度的敲击,深刻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2)、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和美好,感受人们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揣摩体会,去感受作者笔下那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春天,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界中生命的力量,并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感悟,获取生命的力量,认识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他人乃至自然界的一切生命。而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我让学生细细地体会

课文最后“我和妹妹要好好儿活下去”一句话的深刻含义,去感受作家史铁生在他二十岁这个生命最灿烂的季节,却受到双腿瘫痪的重大打击下,在生与死的挣扎中重新唤起对生命的认识的那种坚韧。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感受到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使他们获得心灵的震撼:身患绝症依然能乐观生活,双腿瘫痪还是坚强活着,那我们这样健健康康,四肢健全的人又怎能因一点困难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我们更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好好地珍惜生命,并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还应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培养他们去欣赏生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认为,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他们没有高等和低等、有价值和没有价值的区分,我们应该宽容和尊重他们的存在,并将那些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这是形成良善和博爱品质的基础。

可是一些学生却将生命分为了三六九等,歧视那些比较柔弱的生命,甚至在实际生活中将他们残忍地杀害,而更可怕的是还有很多人成为了看客。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浸润着人文情怀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契机。

在《生命生命》一文中,让学生在让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生命是如此顽强,即使是一颗小小的瓜子,无论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一丝生命的土壤,它们就能顽强地生存下去,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呢?而在教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时

那些看客的冷漠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善待自己和人他人的生命。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篇作文就像一面镜子,它既能照出一个人的文采,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生命的可敬,体会生命的意义。我常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评讲中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以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在学习了课文《再给我十年》之后,我让学生以《假如还有三天生命》为题作文,让学生假设只剩下三天生命,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假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珍贵,要珍惜生命。又如作文“我美丽,因为我”,让学生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体会自己生命中的亮色。

材料作文是开拓学生思路、检验学生思想的好机会。每次材料作文我都精心选材、设计,让学生在从材料本身或写作中自然受到思想上的某种启迪。

我曾经给学生这样一则材料:比尔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眼睛受了伤,视力不断下降,几个月后将完全失明。妻子为了给他能见到光明的日子里留下点什么,决定把家具和墙壁粉刷一遍。油漆匠工作很认真。他虽是断了半只胳膊的残疾人,但他很快乐,一边干活一边吹着口哨。一个星期后他完成了粉刷工作,其间也知道了比尔的情况。比

尔对油漆匠说:“你天天那么开心,也让我感到高兴。”算工钱时,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比尔不解:“你少算了工钱。”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即将失明的人还这么平静,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勇气。”比尔却坚持要再给油漆匠100美元,他说:“我知道了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活得很快乐。”这则材料本身就是一个生命教育的好题材,学生可以从中有所收获。作文收上来之后,我发现学生基本上都能感受到两位主人公对生命的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身残志不残的精神等等,在讲评中我对这些都予以了肯定,同时又指出,比尔和油漆匠对生命的这种态度其实就是他们对生命的尊重,让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又有了升华。

写作中的生命教育,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一次,几位同学在考试失利后,灰心丧气,还有一位甚至在我的怀里痛哭起来,我安慰了他们,并找他们个别谈心。事后,我就以让学生以《咀嚼生活中的挫折》为题作文,让学生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并能有所感悟。作文收上来之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失败的认识还是比较科学的,在讲评中我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我又指出有些同学虽然在文中写得不错可是在生活实际中却不是这样,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长吁短叹,泪如雨下。其实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经历挫折,关键是你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我又列举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桑兰、霍金、贝多芬等,并结合语文课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鼓励他们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能气馁,要笑对人生的失败,展现生命的韧劲。这样既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又在

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意识。

三、拓展延伸,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许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杜甫、范仲淹······现代的鲁迅、闻一多、冰心、巴金······国外的安徒生、高尔基、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题材。语文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去寻找安徒生笔下的那一颗颗善良的童心,体会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追求,用他们的人格精神来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适当的拓展,指导学生选择与课文有关的课外文本进行阅读,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比如:在教学《生命的意义》一文时,让学生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通过对保尔的一生的了解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再给我十年》时,让学生去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从海伦·凯勒的身上体会生命的坚强和韧性,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当然,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在写作中渗透生命教育,都应该是顺其自然的,老师给予是有意的,学生的接受是无意的、自然的,就像春

雨随风,悄然入地。

此外,要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生命教育,语文教师还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关注生命个体的成长。如果希望青少年热爱生命,就要让他们与热爱生命的人在一起,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会通过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所以,教师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也要身正为范,让学生受到生命可贵意识的熏陶。所以,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身应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要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从而赋予生命教育以丰富内涵,让学生自由、快乐、文明、健康,让学生有尊严、有责任、有爱心、有创意地成长。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确实,教育就是要用生命影响生命。只要你心中有生命教育这根弦,你自然就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把它贯穿进去,你会觉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但不是勉为其难,而且坐起来得心应手。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增强生命意识,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你看到你借着语文教学的春风,将一丝丝生命教育的春雨悄悄送入孩子们的心间,你会觉得:乐在其中。

中学生生命意识状况问卷调查报告

中学生生命意识状况问卷调查表1.你学校所在的位置?[单选题] 14.16% 85.4% 0.44% 2.你就读的学校班级?[单选题] 41.15% 40.71% 18.14% 0% 0% 0% 3.你的年龄?[单选题] 22.12% 26.55% 35.4% 15.04% 0.88% 0% 0% 4.你的性别?[单选题] 58.85% 41.15% 5.你家常住位置?[单选题] 44.25% 54.87%

0.88% 6.你所在的家庭情况?[单选题] 79.65% 10.62% 3.1% 6.64% 7.你与家人常住情况?[单选题] 69.03% 25.66% 2.21% 3.1% 8.你在家庭中的情况?[单选题] 26.55% 73.45% 9.你所在家庭中的关系情况?[单选题] 62.39% 30.53% 7.08% 10.你所在班级同学间关系情况?[单选题] 54.87% 42.04% 3.1% 11.你对个别同学的自杀行为怎么看?[多选题]

85.4% 76.55% 62.83% 46.02% 15.04% 6.19% 10.62% 12.你对生死的态度是?[单选题] 88.5% 9.29% 1.77% 0.44% 13.你有过自杀念头吗?[单选题] 82.3% 17.7% 14.你有过自杀计划和行动吗?[单选题] 94.69% 5.31% 15.对于轻视生命的原因及看法?[多选题] 37.17% 39.82% 50% 44.25% 31.42% 40.27% 38.5%

42.48% 16.你对自身的身心了解情况?[单选题] 69.03% 27.88% 3.1% 17.对自己的性格和自信的表现情况?[单选题] 43.36% 47.79% 8.85% 18.对思考生命及生命价值情况?[单选题] 45.58% 43.81% 10.62% 19.追求生命的意义情况?[多选题] 58.85% 71.24% 65.04% 34.51% 9.29% 4.87% 20.你认为哪些因素对生命看法的形成和影响最大?[多选题] 43.81% 53.54% 51.33%

_古诗十九首_中的生命意识分析

第4卷 第4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 ol.4 N o.4  2004年12月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C ommerce and T echnology Dec.2004  《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分析 刘 涛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021) 摘 要: 生命意识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关于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古诗十九首》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生命意识既是下层文人失时伤志的反映,又体现出了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意蕴深邃,哲理性强。 关键词: 生命意识;古诗十九首;汉末诗歌 中图分类号: I27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385(2004)03-0065-02 The Analysis of Life Consciousness in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 LI U T ao (Shandong P olitics and Law M anagement of Cadre C ollege ,Jinan 250014,China ) Abstract : Life consciousness are mainly about sighing the shortness of life ,unav oidable death ,about how to treat the life and how to greet the death.The intense life consciousness in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 not only reflects the grief of the lower writer ,but als o embodies the profound thinking about the life value.S o the poems have a deep significance and a strong philos ophical nature. K eyw ords : Life consciousness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 ;The poems in the end of Han Dynasty 收稿日期: 2004-01-10 作者简介: 刘涛(1974-),男,山东平邑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生命主题是《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要主题,其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和生命主题都是在鲜明的生命意识支配下进行的。《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政治衰败社会黑暗之时,士大夫和下层文人的基本价值已被政治现实击得粉碎,人生的意义在他们的内心彷徨中不可能不发生动摇。时代的苦闷造成了东汉后期士人普遍的感伤,于是通过诗篇体现了他们的人生咏叹。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强烈感受正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生命意识体现为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对于人类生命的本体、对人生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生的价值、生存的意义诸问题的高度关切、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生命自由的追求、对生命痛苦的超越。《古诗十九首》中抒发的生命意识以及人的觉醒,在哲学层面体现为人与诗的觉醒,对生命作深层的思考;觉悟到天地的无序,社会的混 沌,人的脆弱,以及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思想;在世 俗的层面,则直白地反映了世态炎凉和下层知识分子不遇的种种感慨之情。表现了社会的动乱,战争的频仍,国势的衰微,文士游宦天涯,思妇不甘寂寞,由此带来以夫妻生离、兄弟死别、友朋之间契阔相思乱离为基调的咏叹。具体而言,《古诗十九首》中体现的生命意识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爱情意识。爱情意识是生命意识的一部分。这种意识主要体现在组诗的游子怀乡与思妇怨别类内容中。如: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行行重行行》)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客从远方来》)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孟冬寒气至》)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东城高且长》)5 6

提高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提高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提高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安全,是生命中的第一需要,在成长的人生路上,是安全伴我们走到现在。 每当父母老师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时,也许换来的是不以为然的一笑,认为所谓的安全事故只会发生在报纸上,报道在新闻里。但是,安全事故真的就离我们如此之远吗?其实,只要我们处处留心,就会发现,安全隐患,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002年9月23日XX区一所中学在晚自习过后1500名学生从教室拥向楼梯,由于当时楼梯间照明灯损坏,没有及时更换,而学校在黑暗情况下缺少老师管理,学生之间相互拥挤,在四楼道接近一楼的一处楼梯护栏忽然坍塌,造成部分学生摔倒,后面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仍向前拥挤,结果导致了21人死亡,47人受伤的惨案。缺少安全意识带给我们教训是惨痛的。 也许你从来不曾想到,一段裸露的电线,带来的可能是熊熊大火,让我们苦心经营的家园瞬间化为灰烬;也许你不曾想到,一次小小的嬉戏,换来的可能是头破血流,让我们为之付出鲜血的代价;也许你不曾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疏忽,找来的可能是生离死别,让我们为之失去宝贵的生命;这些,你可曾想到? 就在前不久,XX市两名救人英雄的故事还回荡在我们耳边。试想,如若那两名落水青年能够时刻注意安全,避免在夜晚游走在长满青苔且

湿滑的江边斜坡上。那么,就不会有人落水,更不会有人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诚然,两名英雄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我更希望的是那两名落水青年能一开始就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而不是当他们生命受到危胁时,再伸出援助之手,因为那失去的是一条年轻的生命。 痛定思痛,当悲剧发生后我们总会一遍双一遍地询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阻止自己,我明明知道那样做是有危险的啊!”可世上没有后悔药,无论再怎样懊悔也改变不了悲伤的结局。请让我紧绷安全这根弦吧!在每一次过马路前,请先告诉自己一声“宁停三分,不抢一秒。”在每一次出门之前,请先问自己一声“你关掉电源了吗?”在每一次上下楼梯之前,请先提醒自己一声“轻声慢步靠右行。” 在生活中多一点对生命的细心和关注,保护的就是我们平静美好的幸福。汶川大地震时,灾区却有一所学校创造了零伤亡的惊人记录。这是他们在平时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换来的奇迹,生命的奇迹。看,他们用行动为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 提高安全意识,珍爱宝贵生命。细心留意隐患,为你,为我,为他,共创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

论《活着》中余华的生命意识

论《活着》中余华的生命意识 论《活着》中余华的生命意识 摘要: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向我们展现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死亡。通过主人翁福贵对孤独的体会,对苦难的承受,对死亡的超越,及对温情的救赎来反映作者对生命意识的探究。本文主要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论述《活着》中作者所传递出的对于生命的认知。 关键字:《活着》;苦难;生命意识发表论文网站 《活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这部作品名为“活着”,但是给我们讲述的却是一个不断死去的故事。可以说《活着》其实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这篇小说事事都围绕着主人公福贵来展开。作者也正是通过福贵这一人物形象的展示向我们传达了生死之别的真谛。在一次访谈中,余华先生说:“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句话指出了一个事实,也做出了一个判断。那么《活着》到底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生命意义,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论述余华的生命意识。

一、孤独意识 福贵活着但却孤独,身边的亲人一个个都离他而去,父亲被他气死,母亲去世,孩子有庆被抽干血而亡,春生上吊自杀,女儿得败血症死去,妻子得软骨病死去,二喜因为工伤丧命,外孙苦根活活撑死。可以说跟福贵有关系的人都不在了,福贵的精神支柱已经是没有的了。这个世界就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了。在小说结尾处有段福贵的话;“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些年。我还是老样子,腰还是常常疼,眼睛还是花,我耳朵倒是很灵,村里人说话,我不看也能知道是谁在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着收尸的人,村里肯定会有人来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气味谁也受不了。我不会让别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这十元钱我饿死也不会去动它的,村里人都知道这十元钱是给替我收尸的那个人,他们也都知道我死后是要和家珍他们埋在一起的。”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福贵已经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了。后来福贵买了一头老牛,福贵就和这头老牛相依为命,一起孤独到老,可以说在现实生活中他是孤独的,没有一个亲人,只有一头老牛陪伴他。在内心世界福贵同样也是孤独的,亲人都离去了,自己内心已经没有了寄托,在牛耕田的时候福贵是这样说的:“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可以说福贵把牛当作了自己对亲人的一种思念和寄托,把动物当成了

安全意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谈到安全生产,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安全生产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而这个前提的前提,是安全意识。 谈到安全意识,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安全意识”,安全意识:就是存在人的脑子里的,能够判断人的行为、物的状态是否具有危险性,并知道如何防范事故发生的一种概念。20世纪初,美国科学家海因利希提出了著名的海因法则,从理论上揭示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且人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日常生产中,是否具有强烈的完全意识对保障安全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安全意识指导人的思想,决定人的行为。在日常工作中,脑筋里没有安全意识,思想上定会麻痹大意,行为上就会贸然行事,安全不保。正所谓“意识变则行为变”,只有时刻意识到事故的危害性,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不会在生产中违章作业,从根源上清除危险因素。通过提高安全意识达到纠正危险行为是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诸多危害安全的行为中,最普遍、最难以克服和威胁最大的属于习惯性违章。行为意识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无论有无文化、无论干部职工,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时都存在着“怕麻烦、图省事、求方便”的心理,于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习惯性的潜意识违章行为,简称习惯性违章。统计数据表明,70%以上的安全事故由习惯性违章行为造成。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

与一般显而易见的违章相比,习惯性违章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及根深蒂固的心理定势的特点,与行为者如影随形,与事故苗头相互呼应,成为安全隐患的温床和诱发危害的导火线;二是人们的习惯性违章会象瘟疫那样传染和蔓延,正如“中国式过马路”一样,如一个人开始闯红灯,后面会有一批人跟着闯红灯,发展成为群体性的习惯性违章;三是大部分行为者对习惯性违章的危害认识不足,往往需要面对血的教训后才会引以为戒。因此,把灌输安全意识,纠正各种习惯性违章行为作为安全工作的重心,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 其次,安全意识是尊重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对家人对企业对社会负责任的体现。“工作为了生活好,安全为了活到老”、“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等是每一个家庭和企业的共同心愿。安全是个人健康、家庭完整、单位稳定、社会和谐的共同基础,也是每一个职工、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的共同期盼。轻视生命价值会造成安全意识淡薄,会出现安全事故。“盲人提灯笼”的寓言让人总是回味无穷:一盲人夜行,手上提灯一盏,路人见之皆笑。路人传统观点认为盲人点灯笼绝对是浪费能源,盲人则认为点灯笼是为了能让别人看到自己而避免被撞!我们从“盲人提灯笼”的深刻寓意中,不难读懂生命价值永远大于其他利益的法则,感受到盲人令人敬佩的安全自保意识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到传统观念对生命价值的贬低将会长久的存在。因为不知道生命何时将尽,总以为生命是一口永不枯竭的井而不知道珍惜的侥幸心理,常常使人产生事故是只有千分之几的小概率事件不一定落到自己头上的幻想,于是生产中违章作业等种种行为导演出种种

生命的时间

生命的时间 说是在神造下人之后,因为起初人的本性很善良,为人行事都很仁义厚道,所以时间 之神便定下,这些善良的生命的寿命为一千年。人人敬天知命,都很感激时间之神的慷慨,每逢节日便礼敬天地神明,凡事都要听一听,看一看上天的旨意。所以尽管那时形成文字 的书籍很少,但人们的生活都如世外桃源一般丰富充盈,甚至很多人有能力穿越天上人间,遨游仙山洞府,周游列国,环游世界。在我们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科幻故事。 但渐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随着人类远离神的嘱托和叮咛,道德便开始一日千里 的滑落,人的思想观念变的越来越复杂,心灵境界也改变的越来越狭小。于是时间之神, 便挥手把人类的寿命限制在100年之内。原本时间之神想惩戒人类,一定要珍惜现有的生 命时间,不能再这样无度的荒废在勾心斗角,彼此伤害上,而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修心养 性上,才是做人的正道。但陷入迷途中的人,被名利情死死缠绕围困的生命,丝毫感受不 到神的良苦用心。 看着疯狂追求金钱,权势地位的生命,在无知中无度的伤害着自己和别人,时间之神 便彻底放弃了人类,回到了自己的世界。从此,人类的寿命,从刚一出生到天年,就再也 没有了固定的规律,有的刚一生下来,就已经停止了呼吸,有的年纪轻轻的就已经离开了 这个世界,极少极少的人才能安享这一百年的生命时间。 当人有了严重的疾病,生命眼看就要逝去时,他们祈祷着:渴望时间之神能够再给他 们一些生命的时间。时间之神看到他们凄楚的模样,内心很不忍,于是便显现在他们的面前,仁慈的说:我可以给你一百年的生命时间,你会用来做什么?这个病人露出贪婪的眼 光说:如果还有时间,我会用来努力的赚钱,要尽情的享乐。有的说:我想得到更多的权益,尽情的享受世间的荣华富贵。有的说:我那娇妻实在令人爱怜不舍,我不能这么早就 离开她。时间之神看到人陷在追求名利情的愚见中,即使到在临死之前,都无法改变,于 是神便离开了这些人。 时间之神来到另一个危重的老人面前,说:你想要多少时间,用来做什么?老人和善 的说:人们过往的桥被大水冲坏了,我想为村民修补这座桥,方便大家。所以,请您赐我 能修补好这座桥的时间。我一生相信,人生在世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所以在临死之前, 还是希望能为别人做点什么。时间之神感动了,赐给了老人一千年健康的生命时间,希望 老人的善心善举能够教化一方。并且在一千年后,老人带着众多善良的人進入了天国。 生命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肆意挥霍,在珍惜的同时,要能够不断的改善自己的心灵 境界,能够力所能及的助人行善,才是获的生命时间的真正意义。

03生命意识缺失现象

生命意识教育 一、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缺失现象 以上几个案例说明当代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及浪费生命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发生方式尽管不同,但极其相似的一点是:对生命的漠然和轻视。基于笔者的分析,生命意识缺失现象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漠视生命 大学生中存在着一些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象,诸如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人际交往中的谩骂或冷落,同学间的讽刺挖苦,对残疾人、心理疾病患者的歧视等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对生命权利和尊严的轻视和践踏。漠视生命必然会带来个人情感经验的缺失,造成人格的扭曲和人性的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发展到采取极端的方式去否定生命。 (二)否定生命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目前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中的一个较突出和敏感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5年,中国内地媒体共报道了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209人死亡。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人数已超过30人,其中某高校一个月内有3位大学生自杀(其中两人身亡)。已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率高于一般年轻人。从本质上说,大学生自杀是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根本否定。大学生选择自杀往往有一些所谓的理由,比如因为失恋、考试失败、人际关系紧张等,但由于一些理由就以轻易放弃生命作为回应,这明显反映出生命意识的严重缺失。 (三)暴虐生命 大学校园里暴虐生命(或称生命暴力)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谓生命暴力,从完整的意义上看,它应包含两个方面:对他人生命和自己的生命采取暴力态度诸如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张亮的“虐猫事件”、马加爵的“杀人事件”,这些无端剥夺其他生命的暴力事件,突现的是一些大学生对生命的冷漠与残暴。大学校园中各种生命暴力行为,其背后都昭示着当事人个性心理的扭曲畸变及生命意识的缺乏。 (四)游戏生命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总结8篇)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总结(一): 企业内在同一岗位上不断重复发生相同的安全事故,主要原因在于各级各类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由此导致安全管理水平不高,致使员工违章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为此,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对我们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好处。 人、机器和环境是不安全的汇集点,而人又是这三者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唯一有思维,能够改变其他二者的主体。透过思维和探讨,人是能够改变设备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的。可见,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其自身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思想上牢固建立安全防线呢? 一、安全意识的重要好处 安全意识就是人的大脑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而产生的各种思维,企业中安全意识主要是指从公司领导到每一位员工对安全工作方面的认识和理解。安全意识可透过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职责等建立和施加影响,并可透过相应的激励机制使之自我调节而一步一步地构成。 企业就应透过了解员工安全意识的强弱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可透过多种方式来教育员工,使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安全意识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员工真正懂得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的含义;使企业员工真正认识到一个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商品社会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企业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好处;使企业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与人同在,没有了人,一切都将失去好处。 二、安全意识的资料 1.安全效益的观念。 安全是一种生产力,安全投入是有必须产出的,它体此刻:一方面是企业事故发生率降低,损失减少,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看,事故预防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于惩戒的投入产出比;另一方面是安全方面的投入具有明显的增值作用,能够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安全生产率的贡献率一般在2.5%个百分点。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就是要求企业所有员工,都要确立安全就是生命的思想,坚持把安全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因素来抓,当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让位以安全,不能因想尽快处理生产故障,提高产量而忘了安全操作规程,不要因生产忙、生产急,而忘了交代和布置安全。

生命与时间

对于生命与时间的哲学思考 摘要: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等同于浪费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 有一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命也在消逝。如何珍惜时间,在有限的生 命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反思自己过去的时间观,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实现生命的意义,从珍惜时间开始,从点 滴小事开始,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关键词:时间观珍惜时间哲学思考 引言: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朵朵小浪花,一点不起眼; 生命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是无价之宝。父母养育了我们,给 予了我们生命这个美好的东西,它很珍贵,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有些人好好珍 惜了生命,让生命活出了精彩,创出了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而有一些人因为 生活的挫折和坎坷,居然就轻易地舍弃了自己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这是多么 的不负责任啊!而时间又是什么呢?时间像一张弓箭,正所谓拉弓没有回头箭,只要你用足劲拉起弓,这只箭就会射出,只须一眨眼的工夫,箭就会在你眼前 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去不复返。 一、反思过去的时间观 时光匆匆,很多时光过去就是过去了,永远也不会回来的。反思自己过去的时间观,感慨万分。发现有许多该做的事都没做好,浪费了很多时间,虚度了 许多光阴。时间是怎么浪费的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缺乏明确的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没有明确的目标,好像是为了做 事而做事,盲目行动。所以我们往往不注重得到同样的结果如何提高效率。 2、拖延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很多事情不等到最后一刻不动手,习惯了“临 时抱佛脚”,习惯了懒惰。 3、没有把要做的事情按优先的顺序排列。要做到事情很多,但是不知道哪 个才是重点。把很多的时间都浪费在找东西上了,没有条理性。

树立生命安全意识

树立生命安全意识 生集体中毒; 现在,有一部分人在利益的驱动下,生产、销售一些劣质、变质的食品。我校周边也同样有一些小摊小贩出售这样的食品,可是我们的同学就是不太重视这些方面,试想,如果发生食物中毒,他们会为你的安全负责吗? 因此我们建议,同学们不要购买三无食品(即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的食品),同学们就餐最好是在家里或者在学校食堂。 还如:课间安全 我校现有学生1700 多名,场地空间又十分有限,仅36 亩土地。所以下课活动时,同学们要时刻注意安全,不要打闹奔跑,课间不搞有危险的活动,体育课,大扫除、集体活动等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上下楼梯时轻声靠右行,走出教室时不要拥挤。几周前,我们有一名高三同学,因打蓝球而造成了手骨骨折,耽误了许多学习时间,这些都是由于一时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又如:网络安全网络确实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网络进行破坏活动,一

些缺乏是非判断的学生很容易在网上上当受骗。在我们 的身边,就有许多曾经沉迷于网吧的同学,他们已经深受其害。一方面,网吧中,空气混蚀,机器声、脏话声,声声刺耳,卫生、环境条件极差,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电子海洛因”充满刺激、惊险和浪漫,使得众网迷对上网有着极强的心理依赖,轻者影响学习、身体,重者致使心理憔悴、精神崩溃。还有些网迷为了弄到进网吧的钱,有的结伙敲诈,有的偷盗抢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为此我们建议:远离网吧,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最后谈谈交友安全(提倡同学们慎重交友)我们有些同学利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进行交友活动,有的同学热衷于网上交友,甚至有较多的网友,我们认为这种交友方法是很不好的,它既影响学习,更是很不安全。试想和一个陌生人交朋友,甚至还约会,哪里有安全可言。这样的事例很多,一些人由于交友不慎而使自己掉入对方设计的陷阱,失物失财、甚至丧失性命的事例在全国各地屡屡发生。我们提倡同学们和身边的同学、老师、亲人交朋友。做到互 相了解,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老师们、同学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关爱生命最重要的是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

生命与时间作文1000字

生命与时间作文1000字 与永恒的时间相比,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正像夏夜的每颗划破长空的流星,转眼间跨越了光明与黑暗的时空。一些跳动而活跃的生命,在瞬间迸发出自己最绚丽璀璨的光华;而另一些黯淡的贫乏的生命也就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无边的宇宙之中了。 这样说来,人生似乎太渺小了,不是以时间的永恒抗衡,我们只有在暗中低泣,在悲哀与忧伤中消磨时日了。其实不然,据我所知,在古今中外的诗人中,就有不少英才早逝。曾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潇洒诗句的王勃;曾“愿像远山的飞瀑,谁也见到我,谁也捉不到我”的风流才女石评梅;曾“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裴多菲;曾睿智地预言“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的雪莱……他们像春天,在走出自己短短的二十几年历程之后匆匆而别了。生命,对他们太悭吝了,他们拥有的时间太短暂了,然而他们却在身后留下了累累秋实。他们用生命呕心沥血谱写的诗篇历代传诵,

经久不衰。他们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光彩夺目地留存在诗的宫殿之中。所以我说:面对时间的严酷无情,你不要慌张迟疑;你要坚信,时间可以消磨如诗的年华,时间同样也可以使你生命的精髓永恒。 时间是正义的,任何真理都要经过时间的验证,任何生命也都要经过时间的认可。譬如在世纪转折时期的尼采,他“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可那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像很可笑。然而,当“漂泊者倒下,他们的影响却笼罩了整个世纪”。他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哲学者,时间最终验证了他的生命的价值。正像尼采自己所说的:“我们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朋友,你如何能使自己的生命在时间的砥砺下越发锋利而耀眼呢? 有的人一生愿意拥有巨大的财富,有的人渴望执有重要的权力,有的人向往震惊环宇的声望;却很少有人能记起“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老话。许多人追求不到自己的理想,便以为自己一贫如洗,两手

论史铁生的生命意识

目录 1 引言 (1) 2 史铁生的生平及作品 (2) 2.1 独特的人生 (2) 2.2 独特的感受 (2) 2.3 独特的作品 (3) 3 史铁生生命意识的探析 (4) 3.1 对生命困境的追问 (4) 3.2 对生命困境的超越 (5) 4 史铁生生命意识的表现 (5) 4.1 对命运的反抗 (6) 4.2 对灵魂的拯救 (6) 4.3 对幸福的追求 (7) 5 史铁生生命意识的研究价值 (8) 5.1 人与人的关系 (8) 5.2 人与自然的关系 (9) 5.3 生命的终极认识 (10) 参考文献 (11)

论史铁生的生命意识 【摘要】史铁生,他的作品富含对生命本真的感悟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精神。研究他独特的人生,独特的作品,独特的生命意识,以及他对生命困境的追问和超越,他对灵魂的救赎等等,都会使我们获益匪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都可以从史铁生的生命意识中得到体现,他对生命的终极认识更让我们对生命有不同以往的深刻认识。 【关键词】生命意识;灵魂救赎;终极关怀;终极认识 1、引言 史铁生,作为现当代作家,且不论他众多作品的文学价值如何,仅仅对生命本身的感悟,用文字为载体阐释的对宿命与生命意识的解读,就已无人可比拟。现当代作家,永远有他的一席之地,整个文学历史的长河中,他也是一朵不可或缺的浪花。他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接受命运安排的同时,也超越了命运。他是一个作家,一个历经苦难的作家,苦难不曾打败他,是他把苦难变成自己写作的素材,正视它,俯瞰它,进而战胜它。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他即使不是一个作家,即使干着和无数普通人一样的工作,他也不是一个普通人,是因为他对生命、灵魂、生活本质的独特的意识及感悟。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有人就对史铁生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内涵做了解读,如胡山林的《生命意义的探寻——史铁生作品的中心意蕴》,2009年,杜正华发表的《困境与超越——论史铁生的生命哲学》等等,他们都是从史铁生的作品着手,解析他对生命的意识、灵魂的救赎、人类的终极关怀。从这个曾面上来说,无论从哲学、文学、美学、宗教学那个方面对史铁生进行研究,最终都会归结到对他生生命形态和人生价值的研究,他对人的内心有不可抗拒的关于人本性的召唤。很多人需要他的生命感悟来反省自身。 本文将从史铁生的生平及作品着手,探析他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体现在他的作品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周围人和事,通过对这种表现的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 程燕 湘潭大学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411105 摘要生命意识是个体对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一种自觉感悟和态度,是 生命教育的高级层面。 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尚在蹒跚行进期,需要加大政策扶 持力度,强化教师生命教育意识,构建系统化生命意识教育体系,在体验 中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生命,学会生存技能,利用多途径打造全方位生命意 识教育空间,以切实推动高校生命意识教育地开展。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64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674-5884201312-0023-03 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知识增长方面抓得很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 成长方面却存在缺陷郑晓江,2011。 资料显示,自杀成为 15 岁至 34 岁人群的首位死因,占自杀死亡人数 的 19 肖水源,2007;每年至少有 100 名大学生轻生,自杀未遂者为自杀 死亡人数的 10-20 倍,潜藏着自杀意念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费立鹏,2007; 大学生自杀事件已成为我国高校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生命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更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大力加强高校生命 教育力量,切实提升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迫在眉睫。 一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对生命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的概念及内涵并无统一界定, 呈多样与模糊状态。 一生命教育 《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 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 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郑晓江则认为, 生命教育即是关于生存、 生活、 生命以及生死的教育, 包括有关生命的九大议题认知生命、体验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悦 纳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不朽生命。 刘济良提出,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 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 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 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 煌。 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生命教育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多纬度、 多层次的内容体系。 生命教育涵盖了一切为了生命的教育,关涉一切有生之命,为了生命 的一切,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式,其宗旨就在 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潜质,提升生命品质,实现生命价值。

安全意识及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为了谁 有多少次警钟长鸣,就有多少个血泪辛酸的故事。白发苍苍老母的悲痛欲绝、弱妻幼子的孤苦无助、社会的无形损失……众多的事故表明,除客观的社会缘由和自然灾害外,主要的责任者事故源于人们的安全意识淡薄,违章违纪。每一次触目惊心的事故,都有当事人侥幸心理下的严重违章行为。如此淡薄的安全意识,如此淡薄的自我保护意识,不仅直接伤害了自己,更对家庭、亲人造成了伤害。 其实每个人从懂事起到入学教育再到步入社会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关的人或相关的安全事故在无时无刻地提醒我们要有安全意识,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他人安全、珍惜和爱护生命。但是,好多人却不把安全问题放在眼里,以至于造成了好多悲惨的故事结局。现如今自己走入一个安全隐患无处不在的工作岗位,我想我应该对安全问题要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安全意识淡薄是发生事故的罪魁祸首,忽视对安全意识的培养是最大的安全隐患,轻视生命价值是造成安全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增强安全意识,不仅仅是为了生产生活,而是服务于生命本身的一种责任,是安全工作的灵魂。所以,切实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不断强化员工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落实到位,有效控制和减少安全事故,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安全常记心中就是要做到“人人事事保安全”。人人事事保安全,关键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人人事事保安全,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只有每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技术能力提高了,才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我应安全”、“我能安全”、“我懂安全”,这是安全意识的飞跃,这种飞跃只有通过经常的反复的安全再教育,再学习才能实现。而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熟练掌握安全专业知识,以及崇高的敬业精神则是实现这个飞跃的必备前提。 作为公司的一员,在对安全生产方面我认识到: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正常生产组织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断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消除侥幸心理,了解掌握必备的应急安全防护措施。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因该积极面对各级安全单位的的各项检查规定和考试,做到时时自查、整改,时时学习,刻刻注意。 “安全无小事”,防微杜渐是关键。安全不是面子功夫,而是要落到实处;安全不是喊喊口号,而是要真正行动;安全更不是只为自己,而是为了大家。希望每个人都能

评析《时间与生命》的英译文,翻译来自张培基先生

我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的英译文《时间与生命》(原文为梁实秋所作)载于《中国翻译》1997年第3期),该译文简洁流畅、生动传神,确实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例如,译文的第一 句便极为精彩: 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发生在EEG平台注册的时候,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It is most startling to see a watch or clock clicking away the seconds, each click meaning the shortening of one's life by a little bit. clicking away the seconds译得最为传神。click一词不仅生动地表 现出了秒针一下一下移动的动作,而且使我们听到了秒针走动时"咔哒咔哒"的声音;away 则使我们意识到时光在不断地逝去。我们知道away和动词搭配构成的短语都表示离去、消失等意思,如go away, run away, die away, pass away等,因此clicking away the seconds使我 们清楚地意识到时光在随着秒针的移动和那"咔哒咔哒"的声音流逝,秒针的移动是一刻不停,时光的流逝也是一刻不停。 这篇译文中可圈可点之处甚多,限于篇幅我们不再一一列举。但白璧微瑕,张培基先生在翻译第三段的过程中由于理解错误而导致了明显的误译现象,下面是第三段的原文和张先生的译文:例如我翻译莎士比亚,本来计划于课余之闲暇每年翻译两部,但后来发现eeg 平台总代不让翻译,所以多花了二十年才完成,但是我用了三十年,主要的原因是懒。翻译 之所以完成,主要的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Take the translation of Shakespeare for example. I had initially planned to spend 20 years of my spare time in doing the translation, finishing two plays a year. But I spent 30 years instead, due primarily to my slothfulness. It was thanks to my fairly long though eventful life, however, that I did manage to finish the translation of all Shakespearean plays in the long run. 张培基先生在译文后面所附的注释中指出:"主要是因为活得相当长久,十分惊险"中的"惊险"实际上指"多变故"、"经历丰富"等,故译为eventful (或varied)。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在这里"惊险"是指"险些不能完成翻译莎士比亚戏剧的工作",因为梁实秋先生觉得这项EEG平台注册的工作是由于活得相当长久才侥幸得以完成。这项工作历时达三十年之久,若是梁实秋先生活得不够长久,他很可能无法在有生之年把这项工作做完。 EEG平台翻译小组https://www.360docs.net/doc/5e791964.html,

浅析《活着》中的生命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791964.html, 浅析《活着》中的生命意识 作者:余逸兴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 摘要:先锋作家余华的《活着》描写了福贵的一生,亲人一个个离去,但是福贵并没有绝望,而是努力地活在被死亡包围的阴影中,这正是余华想表现的“向死而生”。作品在诠释命运荒诞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生命意识:人在死亡轮回中爱和人性强大的力量,在面对苦难和死亡中的坚忍不拔。作品描写了人性的善,这是余华对生命存在意义的重新思考,他对生命的重新认识,福贵一直在找活着的希望,这也是作品的主旨,为普通善良的生命寻找活着的动力。 关键词:余华;《活着》;重复死亡;生命意识 死亡是自命的必然结果,无人能躲避死亡。死亡虽然残酷,但是一个拥有丰富情感的人对于自身或者周边亲人的死产生的痛苦伤心与恐惧等复杂的心理情感,也会对死亡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感悟,从而战胜它。富贵的一生被死亡所缠绕,他在失望与希望之间游走,在亲人的慰藉和离去中寻找活着的勇气与信仰,表现出对生命的顽强与信仰。 一、作品中的死亡现象和生命姿态 福贵在面对亲人一个个的死去,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放弃生活,这也是这部作品与以往作品的大不相同之处,《活着》中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肯定,福贵以“向死而生”的生命姿态表现出生命的价值与坚韧。家产散尽与父亲的死亡使福贵终于醒了过来,他开始负起了自己的责任。可平淡的生活刚开始,便不幸被抓壮丁,三年的从军生涯度日如年,每日都在恐惧死亡与思念亲人中度过。战后福贵活着回家,让他更加珍惜生活与生命。母亲在他当兵的两个月时候去世的,死的时候还对家珍说福贵进城不是赌博的,听到这样的话福贵更加无地自容,他悔恨之前的胡作非为,面对父母的去世以及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福贵更加有责任感,加倍对家珍和孩子们好。 命运没有就此放过福贵,接下来他所面对的一系列的死亡,直击心窝,这些不幸在福贵的内心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虽然难过却没有失去理智,而是坚强地承受。他得知有庆是死于输血,恨不得以头抢地,血溅三尺,但当他发现春生是县长时,怒气消了很多。他告诉春生,那个孩子是他唯一的儿子。但是他知道县长是春生,他也不想再去杀人也不想去计较。霎那间对于仇恨的放下,一方面是出于对春生的友情,另一方面是他豁然的性格,对于生命顺其自然的认识,他认为活着并不容易,把春生杀死,有庆也不会活过来,福贵总是说春生欠了他一条命,其实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他是想对有庆有所交代。女儿在怀苦根的时候,因难产而死在医院里,福贵便用自己前世好像与医院有仇这样的解释来表达凤霞的死亡原因,他安慰二喜要坚强地活下去,因为还有儿子和亲人,福贵的话显示出福贵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顽强。可不久妻子家珍也离开了他,太多太多的亲人都离他而去,这种无奈与悲伤是没有人可以理解的,

国旗下讲话:牢固树立生命安全意识

国旗下讲话:牢固树立生命安 全意识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牢固树立生命安全意识。 百善文明为先,万思安全是重。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生活幸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祥和,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1996年国家教委、 劳动部、公安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体委、卫生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每年3月份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20XX年3月30日是全国中小学生第十四个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08年汶川地震的灾难让我们再次明白,生命的脆弱竟有如一 只芦苇,稍不注意,它便会从你手中悄悄溜走。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讲述过这样一则交通安全事故: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一个男孩骑着自行车,由于他骑得太快了,差一点儿就撞上了斑马路上的行人。行人劝他不要骑得那么快,可他毫不在意,继续骑他的“飞车”,在一个拐弯的地方,“飞车”男孩,倒在血泊中…… 其实我们要树立的生命安全意识并非只有交通安全,它还包括很多方面,如课间活动的安全、食品安全、交友安全、网络安全,等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XX%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可见,关爱生命,创建和谐校园,最重要的是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 为此,本学期开学以来学校一直把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组织了“安全谨记心中”征文比赛,“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春季传染病预防”、“健康饮食”专题知识讲座,和每一位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等安全教育活动,各班级也在德育处的布置下积极组织了一系列安全主题教育班会。这个星期(3-30到4月3日)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制作安全教育展板,组织师生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向社区发放“生命可贵,安全任重”宣传文稿,为了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全校师生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班主任要站在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高度,要充分利用好每周的班会、主题班会时间,始终将学生的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做到经常教育,及时教育,教育到位,教育全面,对安全工作不能存有丝毫麻痹侥幸的心理。第二,要时刻牢记“隐患就是事故”,“安全工作无小事”。要求各班对本班教室里的桌椅、门窗、电脑电视等用电设备定期进行专门检查,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防患于未然;课间上下楼梯不要拥挤,靠右慢走。体育课上,按要求动作,注意自身安全保护。此外,像学生伤害、斗殴、敲诈等恶性事件,网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全体师生的高度重视与警惕。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师生生命健康高于一切”的观念。防微杜渐,

树立生命意识

论语 新课程把语文教学推向了新的阶段,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语文教学了。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由教师、文本、学生建构起来的具有生命意识的,生命与生命相互碰撞的,生命的完善与运动的过程。 语文可以看成是学生生命的“营养”,语文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吸收语文的“营养”,从而完善自我的生命历程。构成语文生命的基本要素是知识、能力、情感,那么语文教学就要研究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必然联系。 用生命来解释生命,用生命来碰撞生命,用生命来补养生命,这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生命意识,可以归结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命的服务意识。 我们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策划者。教师的学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生命的成长能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重大的。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服务的意识,促进和完善学生的生命。要树立服务意识,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生命。那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广泛的吸取营养,使自己的德识兼备。现代社会道德理念、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一个老师不去学习,就适应不了教育的发展。孩子也不是以前的孩子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孩子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挑战,因此,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知能储备,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教师要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教育的因素,预想学生学生的学习方式,推测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补充资料,例如,教具、挂图、课件等。 第三,创设教学情景。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激活学生学习的生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的手段,渲染教学氛围,使学生善学、爱学、乐学。 第四,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只允许教师问学生,学生不得问老师,更不能向老师的观点挑战,学生就像温顺的羔羊,学生哪能有生命的创造力呢?现在我们强调,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子,学生也不再是教师的奴隶,学生有选择权、提问权、挑战权,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解放。课堂教学要充满师生的亲和力。 第五、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有情感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赏识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快乐的需要等等,教师应善于洞察学生积极的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给予他们关爱,呵护他们的生命。 第六,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师的眼光不能只放在优秀学生的身上。一个好母亲是不会嫌弃自己孩子的,母亲们常说:“孩子好比是她的十个指头,十指连心,哪个受到伤害都会心疼的。”“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所以,教师应以“母爱”的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精神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二、生命的主体意识 小鸡在蛋壳里孕育了生命,当它的生命成熟的时候,它就会自己破壳而出,然后是奋力的挣扎站起来。企鹅妈妈教企鹅宝宝游泳的时候,是把它扔进大海里,任凭海浪的冲击,自己去体验游泳的技巧。海龟孵化出来,它要靠自己的力量游进大海,历经艰险与磨难,然后才能走进生命的历程。这些现象说明生命具有主体意识,生命是靠自己完善的。我们的教学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这个不教学不会,那个不教也学不会,就像多嘴的老婆婆,叨叨絮絮的没完没了,熟不知学生已经听腻了,早已反了胃口。例如,有的教师教课文,总是自己先读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