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画面造型语言 景别概念

第一章 画面造型语言 景别概念
第一章 画面造型语言 景别概念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第一节景别

一、景别概念

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景深:是从纵深的画面空间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景别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的重要形式。

按照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我们可以把景别分为两个系列: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小全景(人物全景)近景系列——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1.作为造型元素的景别

景的大小、远近,实际上是对画面内容的一种控制和创作,我们在创作电影电视画面时,选择怎样的结构和画面,首选是从对景的感受开始的。

(1)景别意味着距离。

这个距离包括被摄物之间的物理距离以及观众与被摄主体的心理距离。全景意味着距离远,近景特写意味着距离近。

(2)景别暗示银幕空间。

也就是空间在银幕成像上的大小,全景系列景别的空间开阔,近景系列景别的空间狭小。(指的是荧幕空间的范围)

2.作为叙事手段的景别

景别具有叙事功能:

交代特征:远景系列景别交代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特

征。

强调细节:近景系列景别交代被摄人物的具体特征。

导演对电影电视拍摄的把握从对画面内容的控制开始,而景别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重要手段,画面内呈现什么内容,呈现多大的面积,需要强调什么、忽略什么,都是景别控制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不同景别的造型特点和叙事特点。

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

景别的划分有两种标准,一、按照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大小来划分;二、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景别。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的是第二种划分标准,将景别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图例巴顿将军)

1.大远景

大远景: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代和展示空间的功能性景别。远景和大远景都以表现环境空间为目的,不以清晰呈现人物为画面构图的任务。(图例情书开场画面)在画面造型上,大远景画面中的主要面积都是景物,是一种景物景别。大远景通常用在影片或者段落的开场,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明确人物所处的地理概念。特别是对于场景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影片,是功能性很强的景别。

比如《桂河大桥》中有很多镜头需要交代大桥所处的位置,炸桥

小队和大桥的地理关系,在这里,大远景镜头能实现交代情节的功能。

大远景画面的另一个功能是由它的造型特点产生的。在大远景和远景画面中,人是非常渺小的一点,所以人物的细节、状态、表情是无法呈现的,只给观众留下自由的想象空间。在那些需要表现含蓄、委婉的抒情场面中,大远景景别反而成为恰当的选择。

2.远景

在实际的电影电视画面中,远景仍是以景物为主要拍摄对象的景别,表现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和人物所处的具体位置。

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别在造型上更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空间信息交代也更明确。(比如各种大型晚会的现场转播镜头,比如奥斯卡颁奖典礼,对整个会场的远景镜头,能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晚会现场的构造)

3.全景

在全景镜头中,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被完全呈现,画幅中人物成为明显的被摄主体,这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景别。在实际拍摄中,这类景别又被成为“人物全景”。

全景既能展示人物的外貌、动作,又能交代出人物所处的环境,画面的叙事信息比较丰富。

全景也可以用来塑造空间环境,但人物形象会比远景镜头中的清晰一些,人物的形体表现也更加明确。

在连贯剪辑结构中,远景和全景都是交代镜头,用来交代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因为这类镜头的空间方位明确,人物状态清楚。我们可以通过远景和全景的拍摄方向和视角,确定场景的轴线,这一点将决定剪辑中的其他分镜头的方位关系。

全景画面在电视文艺晚会中非常常见,因为这个景别可以呈现舞台表演空间和表演者的位置以及表演者之间的关系。一般在舞蹈类节目转播中,人物全景常作为交代性的镜头。

4.中景

中景画面是人物取到膝盖以上的景别。这个景别既能交代环境,也能表现人物主体的形体和表情,还能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叙事性非常强的功能性景别。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开场,采用了一问一答式,近乎两分钟的中近景镜头,完美的开始了这个荒诞而又现实的故事。当导演使用中景时,背景和动作都退到了次要的位置,人物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出来。)

中景常用来拍摄场面和记录人物动作,也用于在远景或者特写镜头之后的剪辑或切换的建立关系的镜头。

有不同类型的中景画面,如两个人的中景、三个人的中景,三人以上就趋向于全景镜头了,除非有其他人在画面背景中。

过肩镜头:通常指标准的双人镜头(镜头越过一个人的肩膀,另

一个人面对镜头)。过肩的中景镜头对于强调一个人控制另一方,或者强化两个人之间的交流感有很好的表现力。

中景镜头对空间和人物主体都能清楚的展示,有良好的叙事能力,但缺少情感上的感染能力和画面造型的冲击性。它不像远景和大全景那样超脱、开阔,又没有近景、特写镜头那样浓的情感色彩,中景比较中性、平稳、客观。此外,中景比较沉闷,缺少感情色彩和视觉冲击力。

5.近景和中近景

近景:对画面主体人物取景在胸部以上,占据画幅面积一半以上;

中近景:介于中景和近景之间,一般对主体人物的取景到腰部。

近景和中近景主要用来突出主体、强调细节,表现相对小的物体或人物表情,提升被摄人或物的重要性,暗示物体或人物表情的不同寻常的意义;还可以制造交流感。在拍摄人物的时候,这两个景别可以刻画人物形象,在拍摄对话段落中经常使用这两个景别。

近景还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情感,能够非常细腻的刻画人物心理,因为观看上距离很近,与观众也容易形成交流感。

6.特写与大特写

大特写:经常用来拍摄重要的物件细节和人物瞬间的神态变化,表现人物的神态特征,捕捉细微表情变化。

在视觉上具有强制性,在画面风格上较为极端,因为大特写这个

景别在我们的视觉经验中是非常少见的,人很少去凑近看一件物体的细节,除非情况极为特殊,需要强调某些异常、值得注意的细节。

电影中的大特写也是利用了人的这个心理,观众被强制性的拉进去看,从而提升了这个细节在影片中的重要意义。

特写镜头:在近年的电视节目中非常受重视,尤其是在综艺节目中。特写镜头对观众的情感召唤性,以及这个景别本身在画面造型上产生的视觉冲击性,使得特写镜头在电视转播语言中能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

近景和特写镜头在构图方式上分为“中心构图”和“远离中心构图”,前者指人物居于画面的中心,后者指人物偏离画面中心。

电影的近景特写镜头和电视转播语言中的这类镜头存在区别。在对话场面中,电影习惯的构图方式是让人物朝向所看的地方留下一段空白,偏离画面中心。极少用人物在画面中心的近景和特写;

而电视转播语言中的人物近景、特写镜头,却常常在人物讲话时,让人物居于画面正中,或使人物面对镜头,以建立一种压倒式、权威式的画面效果。

三、景别的意义

景别的完整顺序是: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中景以上都是远景系列景别,以表现景物为画面主要内容,称为景物景别;

中景以下都是近景系列景别,以表现人物为主,称为人物景别。这两种景别在画面造型和表意上具有不同功能。

1.暗示、描绘电影空间

电影画面和形象来自于现实又完全有别于现实,这是我们一开始就应该建立的概念。

从镜头的创作元素上看,景别是创作者感受世界、创造自己视听语言风格的一个元素。同时,景别所揭示和暗示出的空间又是观众理解电影、被带入电影中的关键要素。

它是一种对画面空间的暗示和想象、描绘和再现。我们可以从画面景别所包容的范围去了解画面空间,想象电影中的空间。

远景系列景别所描绘的空间更广阔,方位感更明确,旨在揭示环境,描绘场景气氛,擅长表现人物的情感反应、内心冲突;

近景系列的景别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空间感更局促。

如果一部电影由近景系列画面为主,那它在空间揭示上必然很不着意。

2.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情况下人们看世界的景别便是你视线的全部,也就是全景,空间开阔。但当我们非常关注一件事物,特别是某个细节时,人或物在视觉上就会被拉近,它们在我们的视网膜中的成

像会变大,相对的,背景和相关的其他物体就会变得模糊,甚至离开我们的视线。

正是这种视觉心理决定了景别的重要功能——建立心理和情感距离。

近景系列景别:视觉刺激性强,画面景别效果会给人的视觉造成冲击和刺激,带有强制走近观察人物的视觉效果。这种景别用于人物之间时,能制造出暧昧的、亲密的感情气氛,或者利益关系紧密的感觉;

全景系列景别:画面对人眼的视觉刺激与冲击较小。全景画面一般会呈现出宽广的空间,开阔的视野,视觉上可以感觉到空间距离的遥远,可以在观众心理上产生空间的远离和旁观感,不介入感以及超脱与超然感,从而使画面在整体上显得较为客观和宏观。

因此,景别不仅能交代空间环境,还能表现人物之间情感距离的远近。

近景系列:有逼近感、亲切感

全景系列:表现距离感、呈现出人物、景物的空间关系。

景别的变化暗示了人物心理距离的拉近,这是电影表现人物细腻心理的视听语言技巧之一。

比如《阿飞正传》开场段落,张国荣爱上了张曼玉,两人从开始见面起,张国荣就以自己特别的方式接近张曼玉。镜头一直通过景别控制来建立一种对两人即将发生亲密关系的暗示。

开始的镜头以单人近景、特写为主,没有完整交代空间的全景镜

头,并尽量用双人镜头建立两人亲密联系的视觉幻觉。这里,景别成功完成了对观众的心理引导,暗示人物之间难以言说的情愫,观众对即将发生的感情故事就会有所期待。

3.建构整体视觉风格和导演风格

景别变化是由镜头切换、人物运动、摄像机运动形成的,可以体现作品的叙事风格,表现和强化情节与表演重点,有机取舍空间环境,集中和规范观众的注意力,对决定视觉变化节奏和变化效果等有重要作用。

在一部影片中,导演会根据叙事和表达的需要确定所要使用的景别的主要类型。景别是使一部影视作品形成视觉风格的手段之一。

比如,侯孝贤是以“温暖的目光俯瞰人生”为创作观念的导演,这种电影观决定了他对电影画面风格的处理,在空间感上,他着力营造出宏观历史背景中普通人命运的沉浮,人生被自己不能掌握的历史力量所控制。其实与电影相比,生活和历史更加残酷,侯孝贤始终保持着比较冷静的态度去编织他的故事。

他的影片以远景和全景为主,即使是一些重头戏,比如《悲情城市》中老大被杀的情节,依然用固定的全景景别镜头,营造出置身戏外的距离感。

因此,对于观众来说,大量的全景镜头的视觉风格有利于建立与影片的疏离感。

近景塑造的画面空间狭小,关注物体集中明确,镜头与被摄体之

间的距离接近,从而拉近观众心理与银幕空间的距离,从而产生参与感和渗透感。最终使观众产生认同感。同样的,在电影创作中,对人物之间交流的景别处理也是人物间情感关系的暗示手段。

中景是人物景别与景物景别的分界线,中景既带人又带景。从中景开始,越往两级,即远景和大特写方向,画面内容就越趋于极端,画面风格也越鲜明。

中景则是在画面造型表现上非常平庸的景别,缺少画面造型的风格感。因此,通常而言,中景景别不宜大量使用,否则会使画面的整体视觉风格趋于平淡。

4.电视综艺节目中的景别

电视综艺节目景别运用的趋势是,由过去偏爱全景、中景镜头,这些年逐渐变化为偏爱近景、特写和大全景、远景的两级镜头。两级镜头在制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大全景和远景:便于揭示舞台的格局、演出场景的规模、观众气氛;

近景和特写:画面有一种亲切感和对观众的强制带入感,使电视观众在较短的时间里被主持人、表演者甚至观众吸引;

节目中人物交流的场景,比如很多选秀节目,表演者与评委之间的对话,虽然相隔的物理距离较远,但由于镜头形态多为近景或者特写镜头的切换,建立了二者之间平等亲切交流的氛围。

还有一点就是,近景特写镜头比中景、全景镜头画面内容纯粹,

更容易构图,所以在单个画面构图的控制上更容易做到精确、标准。

四、景别的剪辑规则

在处理镜头间的关系时,画面景别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在一般的类型电影叙事中,要尽量追求画面之间的平稳流畅,避免产生让观众脱离叙事情境,感觉到不和谐的视觉跳跃。因此,在不同景别的画面间要遵循剪辑规则:

1.匹配的景别关系

比如两个人谈话时,分别给两个人单人镜头或过肩镜头。通常情况下,景别应接近一致,意味着交流的平等关系。而在电视转播语言中,运用特写、近景镜头互相匹配的对切,可以使画面切换富有流畅感。

2.镜头成组:不同景别的组合

用相邻的景别拍摄同一主体或场景,如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顺序,可以使人产生逐渐接近拍摄对象的感觉,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做到层次分明的描述事件。

随着镜头数量的积累和时间的延长,一个人物或场景得到强化,一组不同景别镜头的组合,相当于对这个人物或场景细细描述的修辞手法。

不同景别镜头成组,是视听语言以时间描述场景,积累情绪的影像化方式。

在纪录片《人类星球之河流》中,拍摄人物穿过湍急的河流捕鱼

时,使用了不同景别来描述这个过程,以一个完整的修辞段落凸显出动作的惊险以及人类为了生存,而表现出的巨大潜能。

3.两极镜头的特殊性

两极镜头:指远景系列和近景系列景别,两极镜头的剪辑效果就像把一个人从远处一下拉到极近处,是很反常的视觉体验。

所以,一般来讲,两极镜头很少使用,除非影片在整体影像风格上追求奇异的视觉效果。

比如《黄土地》中就有一些反常规的两极镜头,这和片子所追求的整体反叛风格完全吻合。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偏爱使用两极镜头,因为这种手法能产生视觉跳跃感,用这种视觉刺激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娱乐性电视节目、演播室晚会和真人秀节目中,经常用到这种镜头。

4.不同景别的镜头时间长度

景别越趋向于远景系列,画面的时长越长;景别越趋向于近景系列,画面的时长越短。

越是远景系列的景别,画面包含的内容越丰富;越是近景系列的景别,画面包含的内容越单纯。

在剪辑画面时,要考虑不同景别的视觉心理节奏差异。从信息交代的角度来讲,观众对远景系列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和选择,节奏较慢;而近景系列景别则节奏较快。

绘画-造型与表现

课型:绘画-造型与表现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明暗形成的规律,明暗与立体的表现方法。 2、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出有一定创意和立体感的作品。 3、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明暗形成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方法。 难点:运用多种明暗表现方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展示一张平整的白纸,让学生观察,没有立体感,把纸张折叠后再展开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时学生会发现纸张有了立体感。为什么呢?因为纸张产生了明暗强弱的变化,明暗会使物体产生立体感。这样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简洁、直观,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 2、实验明理 要想运用明暗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就要知道明暗有什么规律。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小手电筒从不同的距离和角度照射石膏几何体或其他物体,观察明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正、侧、顶、背面,全方位的照射、细心观察,学生很容易从光的强弱变化、角度的变化中得出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光线的强弱和远近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光线和物体的角度不同,明暗色调不同 物体本身色调不同,明暗的感觉不同 光与明暗的关系:“三大面、五大调” 3、观察感受, 为了加深学生对明暗规律的认识,这个环节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学具,如幻灯图片或实物品拿出来,进行明暗变化的感受,对比观察“三大面,五大调”。这样让学生自己操作、观察,与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相比,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兴趣更浓厚。 4、尝试体验 在学生明白明暗的规律后,让学生尝试用明暗变化的规律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方法是先展示用线条画好的三幅画:一幅树叶,一幅扇子,一幅苹果,让学生添加明暗,表现立体感。这样“跳一跳,摘果子”,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再趁势引导学生学习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 5、领悟方法 为帮助学生寻求多种表现明暗变化的方法,大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运用课件展示用各种明暗的表现方法表现立体感的作品,如块面法、用点法、用线法、薄涂法、水墨法、拼贴法、版画法、电脑法等等。重点和学生共同分析使用什么工具,运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效果。这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接下来示范作画过程。

视听语言题目整理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一)景别 (二)景深和焦距 1.近景系列景别和全景系列景别具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为什么? 2.怎样看待景别的情感表现特点,哪类景别的情感表现强? 3.找出一部景别运用有特点的影片,试分析其中大量运用了哪类景别及其 原因。 4.景深镜头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景深镜头对故事有怎样的帮助? (三)角度 1.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角度? 2.分析《公民凯恩》中的仰拍、俯拍、倾斜等非正常角度。 (四)视点 (五)构图 1.如何通过构图强调被摄主体? 2.构图原则中的均衡、对称、对比、集中分别指什么?它们在电影电视创 作中有什么表现功能? (六)光线 1.光线是如何决定影片的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的?试举例描述下列光线特 征:正面硬光、中等平光、软光源散射光。 2.假设一个场景中需要用硬光源实现特殊的效果,试分析使用硬光源的原 因并设计如何实现。 (七)色彩色调 1.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试举例 说明。 2.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请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 突出的影片,试分析它运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3.试分析一场电影文艺晚会的色彩节奏。 第二章镜头形式 (一)固定镜头 (二)运动镜头 (三)长镜头 1.请分析影片《好家伙》中叙事长镜头的主要拍摄方式和镜头表现功能是 什么? 2.请分析《童年往事》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3.请分析纪录片《人造风景》开场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四)场面调度

1.什么是场面调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试分析电影《好家伙》的场面调度中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和综合调度的 表现形式及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一)剪辑工作的意义 1.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 (二)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三)苏联蒙太奇理论 (四)风格化剪辑 (五)匹配的剪辑 1.如何实现剪辑的匹配? ◆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跌宕 起伏? ◆剪辑如何有效地在画面连接中引导我们思考、联想和情感反应而使得影片连 续和流畅? 第四章声音与音画关系 (一)电影声音的特性 1.电影音效的功能。 2.电影音乐的功能。 (二)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声音的情绪性。 2.声音的叙事能力。 3.声音塑造空间的能力。 (三)声画关系 ◆哪类声音能有效地表达现实感? ◆什么样的音效能建立电影的三维空间感? ◆为什么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扩展视觉并创造情绪与气氛? ◆声音转场有那些形式?为什么声音可以实现转场? ◆试分析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配乐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一)视觉隐喻 (二)强调

视听语言

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 景别的大小是由摄影机与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的,电影技术的发展又使它同时取决于所用光学镜头的焦距。 一般来讲,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为标准,将景别划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的意义 1、暗示、描绘电影空间及人物关系 2、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 一、概念 相机的镜头是一组透镜,当平行光线穿过透镜时,会汇聚到一点上,这个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就称为焦距。 景深是指通过光学镜头拍摄下的画面,其影像清晰的纵深范围。即所表现的分置在不同距离上的景物影像清晰的空间范围。 大景深镜头是全景镜头的一种形式,画面由一系列的景别组成,即含不同景别人物的镜头。这种技术可以同时捕捉由近及远的不同人物,一个画面中包括特写、中景、全景,对于塑造空间的连续性展示和人物微妙关系有很好的表现力。 一、角度的意义 按照摄影机和被摄主体的关系 垂直高度的角度——俯角、仰角、平角

水平方向的角度——正面、侧面、背面 不同角度的摄影,会使主体呈现的面积大小,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前后景物的透视关系不同。 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线条、光线、影调及色调等)有机地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形式。 五、构图规则 (一)对比 1.色彩对比 2.光线明暗对比 3.线条对比 4.运动方向对比 5.动静对比 (二)均衡 以画面中心为支点,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下、左右所表现的影调、明暗、色彩、深浅、冷暖、形状大小、位置高低、远近、疏密、影像虚实等在布局上求得视觉重量的平衡为均衡。 三)对称 画面结构上下、左右视觉元素的分量形成相对称的形式。给人稳定、安定、庄严和谐的感受,但也会形成压抑、没有生趣的气氛。

写实油画的造型语言

写实油画的造型语言 徐雪梅 摘要:古往今来,写实油画一直是绘画史坛的重要支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从西方早期的古典写实油画到当代新写实油画,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写实油画作为众多画种中的一种,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造型语言是写实油画的表现支柱,造型贯串于写实油画创作的始终,造型语言在写实油画中的运用,完美的体现了写实油画想要表达的寓意,强化个人艺术风格。通过对写实油画的基本特征及造型语言在绘画中的运用及描述,我们将深刻体会造型语言在写实油画中的重要性,它怎样运用于写实油画中和如何表现写实油画。 关键词:写实油画;油画表现技法;造型 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作品时,首先注意的是它的视觉效果,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等因素,而形成这些因素的主要的构成因素就是色彩与造型,造型是一幅油画创作的主要构成因素。因此,艺术家如何运用造型语言对于一副油画作品的成功与否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而在写实油画创作过程中,造型的重要性就更为关键,写实油画对造型的要求也更为严格。造型语言在不同写实油画作品中,表现不同,更何况每个艺术家的个人艺术修养不同,造型风格也会各有千秋。在此,本文只能对写实油画的基本特征,造型艺术中的造型因素的重要性做简单阐述,

写实油画与造型艺术的造型取向的关系及部分写实画家及其油画作品做一些分析,也试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一.关于写实油画及其基本特征: 1.写实性油画概念 什么是写实性油画,写实性油画在艺术形态上属于具象艺术,是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家通过对外部物象的观察和描摹,亲历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而再现和复制外界的物象,这种艺术作品符合观者的视觉经验和物象的自然真实特点,为观者提供感官的审美愉悦。 2.写实油画源来及历史 我们在谈论写实油画的时候,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历史源来,写实性油画最早是在西方出现并发展的,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就是以写实为主的油画,写实性油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它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得以壮大,也经历了几百年的辉煌,产生了许多艺术大师,巨匠和艺术史上的不朽名作,如:达.芬奇、鲁本斯、提香、安格尔等等都是些有名的写实油画代表,他们用自己超强写实功底,在西方美术史上演绎了一部写实绘画的历史。正由于这些古典写实主义的存在,也就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绘画艺术。写实主义也就是以写实为主的造型艺术,从根本上说也就是在坚持艺术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基础上,艺术家从认识自然到表现自然形成了一套科学的审美标准和造型原则。以此来衡量艺术作品的高低,即艺术作品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作品能够再现自然的程度如何,人们对再现性艺术作品的评价常用“逼真”“肖似”“微妙微肖”“栩栩如生”等等词,这最有代表性作品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然而当我们的“照相机”和“摄影术”出现的时候对写实油画存在的必要性提出了疑问,这么吃力的去画写实油画不就是为了一个逼真,不如“照相机”几秒钟时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人们有些茫然了,当然任何一种新事物带来的矛盾都是由于冲击了传统所引起的,“摄影术”冲击了传统绘画艺术,可写实主义艺术家们就没有丝毫的动摇,他们依然坚持他们的思想。摄影术虽然可以很客观的表现和记录物象,甚至比绘画作品更客观,更逼真,而绘画作品加进了艺术家的个人的情感,这一点是摄影术永远无法做到的。因为摄影术的出现,艺术家更加注重在

试论民间绘画独特的造型语言

试论民间绘画独特的造型语言 摘要:本篇论文着重从自然的空间与规律、精神层面的挖掘与感受、绘画的造型与构图、色彩的视觉与搭配等方面阐述了民间绘画的造型特点与表现方式。作者以物象与抽象的方式,从物质感觉与精神内涵的层面,总结与分析了民间绘画的造型特点,拓展了民间绘画的艺术空间,对民间绘画的创作、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造型;精神;构图;审美;视觉。 民间绘画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涵着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充分体现着劳动人民对生命的真情颂扬,对幸福信念和希望的热情追求。 民间绘画的造型是顺应了民间文化的观念、性质和特点而存在的,民间绘画文化观念同时决定了民间美术造型的面貌。大致来说,其造型的形式特征及方式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独特魅力,幽默、夸张的造型,喜庆、热烈的色彩,儿童般天真的“环行透视”,都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那质朴,粗犷,纯真,清新的画面背后,洋溢着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淳朴的古风。独特的造型语言,活泼多彩的表现形式,更给机械时代的人们以心灵的抚慰,让人们怀念乡土的温暖,重新燃起对

家园故土的眷恋。 一、民间绘画打破自然规律的造型语言 人们常将民间绘画的造型方法概括为变形、夸张、打破时空、表现动感等形式,并且将民间绘画的造型与西方现代派的毕加索、马蒂斯相联系,实际上二者的造型观念有着天壤之别,老百姓常自豪到说:我爱画啥就画啥,只要心里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以画。在他们看来,画是“随心草”,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的随意创造。劳动者不会用静止的眼睛去看物象,不仅能将一个物体的几个特征同时表现出来,还特别善于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几种不同事物,并将他们的特征在同一画面中进行综合表现,把物象之间所占有的时空体验尽情尽兴地整合起来。比如:老虎身上长着刀;老牛拉车可以两只蹄子走路,两只蹄子扶辕;打腰鼓的人三头六臂,七八条腿;把一个人从早到晚的劳动生活组织在一个画面空间里;把山前山后的动物,植物和人物形态都平铺在一个画面空间里,把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统一在一个画面空间里…… 诚如庄子所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种打破时空概念的营造方式,是通过对物象实际接触后所获取的多方面有表及里的感性理解,以平面的表现手法肯定下来,构成一种解决多维感受的特殊格局,为大千世界丰富多样的物象相通、相融、置换等等,开辟了和谐的、理想的

第一章笔记、画面造型语言(景别景深焦距镜头)解读

第一章笔记、画面造型语言(景别景深焦距镜头)解读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难点 第一讲画面造型语言 , 视听语言的构成; , 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构成; , 各景别的画面造型特点以及1、视听语言概述 , 熟悉景深的概念以及镜头类别; 叙事表现功能; 2、景别 , 掌握景别的划分与表现功能; , 长焦、中焦、短焦镜头的画 面造型特点及应用; 3、景深与焦距 第一节视听语言概述。 1、视听语言最小单位——镜头 2、镜头的三个概念: A、物理——光学透镜 B、拍摄——开关机之间拍摄的画面 C、剪辑——两个剪辑点之间的画面 3、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12月28日为电影诞生日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禁锢的摄影机: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 4、影视声音包括:音乐、音响、人声(对白、独白、旁白) 5、影视声音发展:无声电影——现场乐队伴奏——胶片同步 记录——后期配乐——有声电影 6、视听语言:它是影视特有的一种语言,同时依托视觉、听 觉两种感觉器官,以画面和声音的综合形态进行表达,并

形成思想、感情的交流与传播。 1 第二节景别 1、景别概念: 画面所展示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或景物称为“景”,摄影机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为景别。 2、景别大小变化方法: A、由摄影机与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 B、通过光学镜头的变焦来改变取景框范围,改变景别。 3、景别的划分标准: A、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为标准,凡拍摄主 体全貌均为全景,凡拍摄其局部则为中景和近景; B、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为标准,将景别划分 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4、景别分类: A、【大远景】 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 待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常用于片头或片尾。 表现功能:适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待背景,展示 事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给观众留下自由的 想象空间。 B、【远景】 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面积,画幅大面积为景物,主要 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能看清基本形状,但看不 2

儿童绘画的造型语言

儿童绘画的造型语言 儿童绘画的造型特点是不求没有情趣的形似,不讲没有感觉的技巧,凭的是孩子无意识的纯真自然的审美感受。这种无意识的感觉就是孩子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他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如果孩子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他的作品就体现出轻松自由的感觉。在学校环境里,老师是至关重要的角色,老师的一言一行左右着孩子,老师的学识修养影响着孩子,老师的道德品质感染着孩子,老师的教学风格指导着孩子。在家庭环境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你的关爱让孩子感觉温暖,你的尊重让孩子获得自信,你的赏识让孩子赢得快乐。 孩子的个性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要尊重孩子的性格,因势利导,要发现孩子的特长,扬长避短。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个性的发挥。体现在孩子绘画作品里,不同性格的孩子展现出的作品风格是不同的,或细腻或粗狂或浪漫或柔美或成熟或稚拙,不同的风格体 现出不同的美感。

现在咱们比较几幅儿童绘画,图1是黄天一的黑白画作品,画面细腻精致,形象抽象浪漫,需要细细品位才能慢慢读懂他画得是什么,体现出小画家比较全面的综合能力和细腻浪漫的美感。图2是马晨昊的儿童画作品,简洁概括,大胆粗狂,近似于大画家米罗的造型语言,体现出小画家轻松自我的境界和粗 狂稚拙的美感。图3是魏炜驰的儿童画作品,独特的画面构图,丰富的画面内

容,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讲出故事,体现出小画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图4是刘子涵的中国画作品,成熟而有灵气,潇洒而具内涵,体现出柔美自然的中国画精神。以上的作品风格怎么可能整齐划一呢,什么样的美感才是标准呢?如果你的孩子是粗狂的性格,非要要求他画出细腻的风格,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呢,他可能会做到,但不是他的优势和特长,为什么要扬短避长呢。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正确的对待孩子,了解孩子不能以大人的主观意识影响我们的视线左右我们的思维,如果让孩子总是做听话的好孩子,我们是很难发现孩子独特的个性的,鼓励孩子有点叛逆思维会启动他们的创造才能和独立的判断力。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是绝不肯俯就成规的,个性和风格就是艺术的灵魂。林语堂先生说:“一切艺术必须有它的个性,而所谓的个性,无非就是作品中所

《绘画形式语言》期末考试

《绘画形式语言》09版 导言: 1,学习和研究绘画形式语言的意义和目的。 绘画形式语言的研究,是对艺术本体的研究。对绘画形式语言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通向理解艺术作品的道路。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分析,解释构成元素及构成方式的组织结构,会呈现艺术本身的视觉魅力。 2,在作者、作品、读者三者之间,形式主义美学均选择“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答:在三者之间均选择“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这成为形式主义美学的主要特征,这时期有关艺术审美的本体论研究,都是以“形式”为中心展开。绘画艺术的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通过形式的组织结构、艺术语言和物质材料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我们选择“作品”系统的形式语言研究,即是将其视作艺术本体。 3,解释:形式语言,形式思维,形式眼光,形式观念,形式自律。 答:形式语言:是对艺术本体的研究,绘画作为艺术门类之一,对其形式语言研究开辟了一条通向理解艺术作品的道路,通过对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分析,揭示构成元素与构成方式的组织结构,根据艺术家的自律再加以创造。 形式思维: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个性的艺术家创造千姿百态的视觉语言,既有共同规律又有巨大差异,每一件绘画作品都是以表达人类情感和传递意图的人为结构组织,如同语言艺术一样,是一种符号体系,它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读写规律。 形式眼光:是一种专业眼光,是区别常人的本质所在,区别别人的眼光去发现万物,必然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如莫奈能看到伦敦的雾是紫色的,这是画家用色彩的形式眼光观察看的现象。

形式观念:非写实,不模仿自然摆脱写实性模仿重视画面结构和秩序性。 形式自律:艺术形式语言不受他律的支配。 4,简述塞尚,马蒂斯,毕加索,蒙德里安的形式观念。 答:塞尚: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塞尚,在观察自然艺术实践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创造、形成个人主张:“要用圆柱体、球体。圆锥体来处理自然。”逐步形成自己的形式观念,并使形式观念理性化,即“形式---结构”观念。 马蒂斯:他曾这样表达自己的形式观念:“我的画面得整个安排都是富有表现力的。人或物象所占有的地位,他们四周所占有的空白、比例都起着作用。所谓构图就是把画家用来表现其情感的各种因素,以富有装饰意义的的手法加以安排的艺术。我所梦想的是一种平衡、春节、宁静、不含使人不安或令人沮丧题材的艺术。” 毕加索:他曾指出:“绘画有自身的价值,不在于对事物的如实的描写。我问我自己,人们不能光画他所看到的东西,而是必须首先要画出他对事物的认识。”由此观念发出立体派“分解重构”的形式观念。 蒙德里安:总结自己的形式观念:“我一步一步的排除着曲线知道我的作品到最后只有直线和横线构成,形成诸位十字形,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的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我把直角聚拢来,空间成为白、黑或灰,而色彩是纯粹的红、蓝或黄”蒙德里安同样在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纯粹造型艺术”的形式观念。 5、举例说明模仿性绘画与重构性绘画的不同特征 答:模仿模式(再现与表现):写实性绘画、结构、模仿能力、他律。 重构模式:(重构与抽象):重构性绘画、重构、创造能力、自律。

电视画面有哪些造型特点

1.电视画面有哪些造型特点? (1)表现具象 电视画面在屏幕上表现的形象是具体的、可视的,通过直观的画面形象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和符码来叙述情节、阐述主题、表达思想。再现和表现具象事物并调动人们的视觉感知是电视画面传递信息的一大优势。 (2)表现运动 记录运动,表现运动是电影的重要造型特性,也是电视的重要造型特性。电视画面再现的是运动的形象,表现的是形象的运动,电视画面存在于运动之中。表现运动是电视造型的灵魂。 (3)运动表现 电视画面不仅能够表现运动的物体,而且可以在运动中表现物体,由摄像机运动的轨迹,速度,方向等所体现出的运动表现是电视画面造型的重要方式和重要特点。 2.电视画面在电视节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答:地位: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机成果的体现。 作用: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它既是表现的内容, 同时也是表现的形式。虽然有的电视片的内部结构的主要线索可能是语 言和文字,但都必须依附和构架在电视画面基础之上,在与画面的对位 中完成连接、结构整体以表现主题的目的。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机成果的体现. 从本体意义上讲,电视画面是视听一体.画面及附载其上的同期声,现场环境音响等,特别是在新闻纪实性节目的拍摄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在电视技术日臻完善,用摄像机记录画面形象并同时录下现场声已是轻而易举的今天,将画面与声音割裂开来认识的观念已经落后了. 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它既是表现的内容,同时也是表现的形式.虽然有的电视片的内部结构的主要线索可能是语言和文字,但都必须依附和构架在电视画面基础之上,在与画面的对位中完成连接,结构整体以表现主题的目的. 每个电视画面都具有其自身的表现意义,构成特定的画面语汇,但电视画面自身意义的再现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它必须体现在画面之间的运动联系和相互关系之中.因此,具体到每个特定画面,除其个体表现意义外,还必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从画面之间关系的变化,组合中产生出大于画面简单相加的整体意义.而且,某些画面意义的深化和强化,要依赖于相关画面的铺垫,依赖于画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意义关系.

毕加索和他的绘画语言

毕加索和他的绘画语言 巴勃罗毕加索是20世纪初在西方画界非常有影响和号召力的艺术家,也是一位立体视觉语言开创性画家。其一生对绘画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绘画视觉语言表达多样性的探索。他通过对抽象油画视觉立体语言的不断分析、整合,一变再变,最终形成了他梦寐以求的绘画视觉艺术语言:Cubism。比如说,毕加索视觉绘画立体艺术语言能够形成的原因,这种新异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为什么能被人们接受和认可,该语言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如果说毕加索没有生活在那个时期,该项视觉艺术表达方式是否就会不出现或者消亡。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自西方20世纪初由法国画家马蒂斯等人所倡导的观念野兽主义在1928年出现松散消亡后,以致欧洲画界主流发展方向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迷茫。然而事隔数月,一种新的绘画艺术风格代替了野兽派这一主流位置,那就是立体主义绘画视觉表现风格。它不同于野兽主义并被世人接受认可的主要原因,便是其业已形成了一种艺术创作信念、一套科学而又系统的艺术创作理论和受人尊敬卓越的该项艺术运动领军人物:巴勃罗毕加索。其1907年所创作的《亚威农少女》被公认为是绘画视觉立体语言的开山之作,在美术史上该画也一直被认为是传统美术和现代美术的分水岭。因此,从实质上看,毕加索的艺术充满了Cubism主流绘画视觉语言的传奇色彩,是Cubism绘画语言的中流砥柱。 一、画家对自身所创Cubism艺术语言的阐释 Cubism 绘画艺术运动发生于 1907 至1914年,它打破了传统的体积概念并受塞尚、修拉思想,特别是非洲雕刻的影响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造型语言,即打破传统的时空概念,表现各个物体内在的、眼睛看不到的物体的结构,在画面上表现自然物体重叠形成了无数的面等。Cubism这一概念的诞生、理论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1908年,毕加索和其他推崇立体视觉绘画的画家们在巴黎正式推出Cubism绘画。从作为画家方位角度讲他们知道自己所画的是一种继野兽派之后新的艺术风格,但具体叫什么他们也无从得知;其名称只不过是当时的美术评论家对其风格的一种评论之称。因此1908年末,毕加索公开表示对于立体主义这一新兴词,他并不是有意创立;对于他来说,其只是创立了这种Cubism艺术视觉绘画风格和体架;关于对待Cubism理论问题,毕加索认为Cubism绘画不应具有理论的指导性,而应是凭个人感性、个人理念思想去探索,去完成。毕加索说:我要按照我的想象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们所看到的。他对

“造型语言”课程小结

“造型语言”课程小结 转眼又一个课程将告一段落,这一个多月的素描训练,不但提高了我的绘画技能,同时也帮助我更进一步地理解绘画的本质和要求。 此课程的内容是“造型语言素描”,第一周,我们就“素描语言”做了一些尝试,以后几周,我们回到基础,练习素描造型。 记得徐老师第一堂课声情并茂地给我们简单介绍了毕加索的一些轶闻趣事,向我们揭示了现代艺术中的一些炒作成分,及用数学方法对某些绘画本质的问题给出了奇妙的答案。印象最深的,是他向我们提问“圆、三角形、长方形这三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哪个最简洁”;同学们面面相觑,但跃跃欲试,答案五花八门,却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最后,徐老师用美术理论的知识给出了答案——长方形最简,因为构成该图形的线段只涉及两个方向。当然,我相信还会有其他的答案,但此思考方式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思维,让我明白了:许多看似奇奇怪怪的问题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严谨例证。 而后一周的课程都是就关于如何“最简画面”所做的尝试。 我们共上课六周,两周静物,四周人物。上学期基础课课程的内容比较生僻,一下子把我从高中时对绘画中规中矩的定性思维中解放出来,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艺术世界,促使我对“何为艺术”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近几周,徐老师又鼓励我们回到基础,让我再次拿起画笔,静心观察、思考绘画的对象,经营布置整体画面,对我绘画技巧的提高还是很有益处的。

最后,谈一谈素描吧。 素描来自西方,隶属于欧洲绘画。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素描是由德国早期的民间木刻版画发展而来的。这种早年流行于德国的民间绘画类似于中国的作圆——起初只是一些出自民间作坊里的宗教题材的版画,随后在民间广泛流传——但那时并不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存在。直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发现了其独特的表现魅力。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画家马萨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发明并运用了透视学、解剖学和构图学原理,为素描表现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逐步完善了素描。从此,素描便作为一种近乎完美的绘画形式在欧洲画坛独树一帜。 故现在所指的素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它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如上文所说,它起源于德国早期的民间木刻版画;狭义上,它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文艺复兴及以后的艺术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素描同时是一种造型艺术,它的目的是在两维的纸面上创造三维的立体形态。造型的准确和内在结构的科学是最为重要的。 我念的是美术高中,绘画,尤其是素描,在那时开始走进我的生活。那时,我们把苏派的那一套绘画理论体系看作拿高分的捷径与学习的关键;美术老师教学很严谨,十分重视实物结构与构图完整,对笔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但是到了大学,通过近一个半学期的学习,我看到了绘画的生动性与多样性,更深层地理解了“艺术”一词。我以为,要学好绘画,我们既要重视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第一章 画面造型语言 景别概念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第一节景别 一、景别概念 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景深:是从纵深的画面空间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 景别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的重要形式。 按照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我们可以把景别分为两个系列: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小全景(人物全景)近景系列——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1.作为造型元素的景别 景的大小、远近,实际上是对画面内容的一种控制和创作,我们在创作电影电视画面时,选择怎样的结构和画面,首选是从对景的感受开始的。 (1)景别意味着距离。 这个距离包括被摄物之间的物理距离以及观众与被摄主体的心理距离。全景意味着距离远,近景特写意味着距离近。 (2)景别暗示银幕空间。 也就是空间在银幕成像上的大小,全景系列景别的空间开阔,近景系列景别的空间狭小。(指的是荧幕空间的范围) 2.作为叙事手段的景别 景别具有叙事功能: 交代特征:远景系列景别交代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特

征。 强调细节:近景系列景别交代被摄人物的具体特征。 导演对电影电视拍摄的把握从对画面内容的控制开始,而景别是实现这种控制的最重要手段,画面内呈现什么内容,呈现多大的面积,需要强调什么、忽略什么,都是景别控制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从这几个角度来分析不同景别的造型特点和叙事特点。 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 景别的划分有两种标准,一、按照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大小来划分;二、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景别。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的是第二种划分标准,将景别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图例巴顿将军) 1.大远景 大远景:是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代和展示空间的功能性景别。远景和大远景都以表现环境空间为目的,不以清晰呈现人物为画面构图的任务。(图例情书开场画面)在画面造型上,大远景画面中的主要面积都是景物,是一种景物景别。大远景通常用在影片或者段落的开场,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明确人物所处的地理概念。特别是对于场景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影片,是功能性很强的景别。 比如《桂河大桥》中有很多镜头需要交代大桥所处的位置,炸桥

第一章笔记、画面造型语言(景别景深焦距镜头)分析学习资料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第一节视听语言概述。 1、视听语言最小单位——镜头 2、镜头的三个概念: A、物理——光学透镜 B、拍摄——开关机之间拍摄的画面 C、剪辑——两个剪辑点之间的画面 3、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12月28日为电影诞生日 代表作品:《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禁锢的摄影机:由一个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而成。 4、影视声音包括:音乐、音响、人声(对白、独白、旁白) 5、影视声音发展:无声电影——现场乐队伴奏——胶片同步 记录——后期配乐——有声电影 6、视听语言:它是影视特有的一种语言,同时依托视觉、听 觉两种感觉器官,以画面和声音的综合形态进行表达,并 形成思想、感情的交流与传播。

第二节景别 1、景别概念: 画面所展示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或景物称为“景”,摄影机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为景别。 2、景别大小变化方法: A、由摄影机与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 B、通过光学镜头的变焦来改变取景框范围,改变景别。 3、景别的划分标准: A、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为标准,凡拍摄主 体全貌均为全景,凡拍摄其局部则为中景和近景; B、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为标准,将景别划分 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4、景别分类: A、【大远景】 以空间景物为拍摄对象,表现其范围和广度,是用来交待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常用于片头或片尾。 表现功能:适于展示大的空间、环境、交待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给观众留下自由的 想象空间。 B、【远景】 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面积,画幅大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能看清基本形状,但看不

三年级美术下册_画中的线条1教案_人美版

画中的线条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一个内容。 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画家笔下的线条饱含着艺术家的情感,以及对所表现物象的理解。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线条的表现力,学习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近而体会、认识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魅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条是一种重要的绘画语言,线条可以表达不同形象以及画家的不同感情。 应会: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动势的线条,了解艺术家的表现风格和情感,能用线条表现自己身边的景物。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作品,了解中国灿烂的绘画艺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观察不同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画面的分析,认识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对画家作品的分析和评述。 难点:能够初步学会运用。 学习材料: 课件、图片、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条: 1.认识各种线条:直线、曲线、折线、交叉线…… 2.在黑板上画一画。 教学意图:初步了解认识各种各样的线条,为下一步感受线条、欣赏线条作好准备。 二、感受线条: 1.不同的线条给我们什么样不同的感受? 2.找出形容各种各样线条的词语:柔软、坚硬、活泼、韵律…… 教学意图:初步感受不同线条带给我们的不同的感受,通过词语对线条的描述,为欣赏评述画家的作品作基础。 三、看看线条: 1.欣赏: 《放牧图》、《黄河逆流》、《八十七神仙》《女像》、《两个农民青年》、《海景》 2.画面中运用了什么样的线条?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听到了、看到的、想到了什么? 教学意图:通过具体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不同的线条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体会线条的表现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画家作画时的心情,感受绘画语言魅力。 四、用用线条: 1.作业要求:通过本课学习,可以临摹画家的作品,也可以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电视摄影造型教程课后答案汇编

第一章习题 1、什么是电视画面? 答:电视画面是指由电子摄录系统拍摄和制作的,由电视屏幕显现的图像。就电视摄影而言,电视画面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地拍摄所记录下来的一个片段,又称电视镜头。电视画面具有时、空两个层面上的意义。 一、电视画面在电视节目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答:地位: 电视画面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组成电视节目的基本单位,是电视摄像机成果的体现。 作用:电视画面是电视片结构、连接的载体和主干,它既是表现的内容,同时也是表现的形式。虽然有的电视片的内部结构的主要线索可能是语言和文字,但都必须依附和构架在电视画面基础之上,在与画面的对位中完成连接、结构整体以表现主题的目的。 二、怎样认识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 答:1)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 电视画面在现今技术基础和物质材料的限定下,无论采用多机位拍摄,怎样用多信息渠道传送,仍需呈现在一个明显的边缘的平面上,一种立式横向的矩形框架结构的电视屏幕上。因此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这三个方面构成电视画面特定的空间形态和特性。 2)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 1.单向性。 电视画面的空间表现是三向度的(高、宽、深),而时间表现却只有一个向度(向一个方向运动)。电视画面传递视觉信息可以在三个方向上多层次、多元化地展开,而电视画面通过时间形成视觉信息传递的完整造型却只能是单向的,如同客观现实世界中时间只是不断向前运动而从不倒退一样。 2.连续性。 电视画面以每秒25帧的静态画幅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变换画面内容,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现象使画面更真实地描绘运动。客观事物运动的连续性要求电视画面记录表现的连续性。因此,电视画面的造型过程中不是跳跃的、无序的,而是连续的、有秩序的。画面在空间上对造型元素的经营,是通过在平面框架内不同位置的安排来体现的,而画面在时间上的造型表现,是通过画幅先后排列的秩序安排来体现的,并由此形成了电视画面语言传情表意的内在规律。 3.同时性 现代的电视制作、传播系统,可以消除电视画面现场信息传播的延时障碍,使得电视画面的摄录、传播与收视达到以前难以实现的同时性。 三、电视画面有哪些造型特点? 答: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表现具象。 电视画面在屏幕上表现的形象是具体的、可视的,通过直观的画面形象作为传递信息的中介和符码来叙述情节、阐述主题、表达思想。再现和表现具象事物并调动人们的视觉感知是电视画面传递信息的一大优势。 2)表现运动。 电视画面再现的是运动的形象,表现的是形象的运动,通过电视物质手段和特殊拍摄方法,甚至在人眼视觉范围内不存在运动的地方也引起了运动。 3)运动表现。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 ?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影像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 ?马尔丹讲: ①、(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 内被感光的胶片; ②、(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③、(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①、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②、景别:远全中近特 ?③、角度:俯仰平 ?④、运动:推拉摇移跟 ?⑤、照明:三点布光 ?⑥、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思考题: ?①、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应该遵守什么原则? ?②、如何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黄金分割 ?③、构图能否在形式上不具美感,为什么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内容美——拍什么 ?形式美——怎么拍 ?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则原 ?主体与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 ?则原 ?主体与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①、主体不要居中 ?“黄金分割原则”即:1∶1.618 ?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⑤、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⑥、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⑦、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⑧、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⑨、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角度。 ?⑩、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二、主题服务原则 ?①、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例如《黄土地》 ?②、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三、变化原则 ?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 ?着眼于整部影片 ?第二节、电影影像的景别 ?一、景别的划分原则和标准 ?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一景别: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一般称之为“景”,摄影机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叫做景别。 ?按照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从远到近的距离,可以粗略的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远景:指摄影机与主体距离极远,能充分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空间范围的广阔恢宏感。这种距离模式适于营造史诗性场面。

画面造型语言说课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画面造型语言之景别。 一、说教材 《影视视听语言》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21世纪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系列教材。画面造型语言之景别是《影视视听语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景别划分的方法,了解不同景别的画面造型特点、叙事的表现功能。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景别的概念;熟悉不同景别的画面造型特点、叙事的表现能力。 能力目标:掌握景别的划分方法;正确运用景别进行分镜头脚本写作。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影视分析和鉴赏能力;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景别的划分方法;景别的叙事能力。 教学难点:在了解、熟悉景别基本定义的基础上,根据景别的叙事能力进行分镜头脚本写作。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教法:在教学中我将在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性教学的原则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章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将着重采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内容案例化:教学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小组讨论法:以模拟案例为向导,在小组中激烈讨论,随时提出具有启发和挑战性的问题,让讨论步步深入,并将发言要点比较总结讲评,以此来突破本节难点。在“分组讨论”中采用教学实施任务化,更多地通过师生共同完成真实的公共任务,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视频、音频、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主,传统教学手段为辅。 (二)学法: 同学们要学好视听语言这门课程需要做到:1、理论联系实际;2、学以致用; 3、勤于思考、举一反三; 4、从实际出发,具有问题具体分析。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5分钟)

第一节:画面造型三要素

第一节 画面造型三要素 导语:在讲述画面造型三要素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看,下面这个镜头。 结论:在这个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具体的画面从造型 角度上分析,都包括:景别、

拍摄方向、拍摄角度三个部分。具体来说, 在我们看到的画面中有远景、人物全景、 中景、近景、特写、正面拍摄、反面拍摄、 平角度、仰、俯角度拍摄、顶、零角度拍 摄。 (一):我们首先分析画面景别 景别的变化主要是由摄影机和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摄影机不同焦距的镜头所决定的。 1、一般来讲,摄影机离被摄物体越近焦距越大, 视角越小,景别就越小。反之,摄景机离被摄 物体越远,焦距短,视角越大,景别就越大。

2、远景是各类景别画面中最大的一种,它是摄影 机离被摄物体或是用较大视角镜头拍摄的画 面。远景画面可以对事物一定数量的表现和对 场面一定空间的表现,形成一定气质。 在有的远景画面中,人物推到背景中,景物是画面的主体,这种画面注重写虚,这种远景是一种艺景具有明显的抒情性。

远景画面的特点是,视野开阔,包容的景物范围大,注重对景物和常景的宏观调控。 远景画面在影片开头或段落中转换是一种开头见山的结构方式(大型团体操) 在亚运会开头的第一个场面就是远景画面 远景画面对人物的表现较微模糊,在这种画面中如果不仔细看,很难看出画面中有人物的活动。(远景池塘风景) 远景画面空量大,包括空间范围大,拍摄时要有一定的长度,以免给观众看清画面的时间。 抒情性远景画面则需要一定的时间长度,以给观众看清人物的时间和想象力的扩展。 3、全景:

全景画面是表现被摄主体形貌的画面,表现人物时主要表现人物的形象,人物全身性。表现常景时表现一个背景相对统一的动作形态时常在周围保留一定的环境空间,用以变化人物所处的环境特点。全景中两个重要:人物、环境。 在一定影片中或全景画面还有一种确定人物及景物方位的作用(打扑克的情景) 4、中景: 中景画面是表现人物膝盖骨以上,主要表现了人物上半身的活动情况,特别是手臂的活动,中景也是主持人介绍和交待某个事物常用的景别,它的优点是将主持人在镜头前向某个采访报导,也能够获得较好的造型表现,这能使两个人的动作,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背景环境都得以清楚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