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第四版管理学重点整理版

本文由echoli5566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强调了“分工”的 1 亚当。斯密《国富论 作用。 查理。巴贝奇( 2 查理。巴贝奇(英)管理思想 1)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 密的关于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思想 2)阐明了关于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主张 3)强调劳动关系协调对 提高劳动率的作用,设计出一种固定工资和利润分享的制 度。4)设计发明一些提高作业效率的机器、工具。 罗伯特。欧文(英)重视人的因素,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3 罗伯特。欧文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世纪初)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原理》 )观点(1) (一)1 泰罗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研究如何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 动生产率。工作定额原理:选择合适数量的工人,把每一 工作定额原理: 工作定额原理 道工序的时间记录下来相加,再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 他延误时间,得出该项工作所需总时间,制定“合理的工 作量” (2)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操作方法、操作工具 材料、作业环境标准化(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 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使双方变想 , 互对立为相互协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把注 意力从视为最重要的分配剩余问题的移开,转向增加剩余 上,一直到剩余大大增加,没有必要就任何分配剩余的问 题争吵为止(6)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把经验工 作方法变为科学工作方法。计划职能归企业管理当局,执 行归现场工人(7)职能工长制:8 个职能工长长代替原 职能工长制: 职能工长制 来的一个工长,各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负责一方面的职 能管理工作细化生产过程管理。这种职能管理思想为以后 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参考(8)例外原 例外原 则: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 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也就是重要事项 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亨利。甘特: 2 亨利。甘特:发明了甘特图,最早他绘制了一种日平衡 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在图中,平面图的横轴按比例划 分为小时数、天数、周数,先把工作任务的计划完成时间 用横线或横条画出,再把工作任务的实际完成情况用横线 或横条画在计划完成情况线之下。图表内用线条、数字、 文字、代号等来表示所需的时间、实际产量、计划开工

和 完成的时间等不同的内容。甘特用图表帮助管理进行计划 和控制的做法是当时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在世界各地被 广泛推广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计划评审法、关键 线路法等。 评价: 3 评价:优点 1)冲破了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 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科学管理方法 2)科学 的管理方法和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推动了生产地发 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企业中开始有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把人看成会说话的 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 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2)缺陷:是适应历史发展 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 制,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 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法约尔。 管理过程理论 1916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二) 法约尔。 管理过程理论 过程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内容(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任何企业都有6种 基本活动(技术商业管理财务核算安全) ,管理活动有(计 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5职能(2)管理教育具有必要性和 可能性(3)14条原则1)分工2)职权与职责3)纪律4) 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指一个集团为了同样目的的所有 行动, 只能有一个领导和计划6)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 个人报酬要公平8)集权:应具有一定弹性,根据组织的 性质、问题和所有人员的能力而定9)等级链:从最上级 等级链: 等级链 到最下级各层权力联成的等级结构。是一条权力线,用以 贯彻执行统一的命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10)秩序11) 公正12)任用期稳定 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4)管 理要素。 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营” “经营” 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某一既定目标,它的内涵包括 了管理;管理包括在经营之中。 “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 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是管 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的一个过程。 评价:1)管理“普遍性”论述是管理思想发展的重大贡 2评价 献,有助于克服狭隘观念2)对管理五大职级的分析为管 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其来源于长期实践实 验的管理原则给实际管理人员巨大的帮助3)法约尔的贡 献是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 出崭新的观点,为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的基础4)跳 出了泰勒的实践为基础,研究管理原理的局限,理论上第 一次努力将管理的要素和管理的原则系

统地加以概括,为 以后推广管理学教育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使管理具有一般 的科学性5)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不足之处是他的 管理原则缺乏弹性,有时实际管理工作者无法完全遵守。 马克斯。韦伯( 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行政组织体系:1)有确定的组 3马克斯。韦伯(德)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织目标2)明确的分工3)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4)人员的考 评和教育5)职业管理人员6)遵守规则和纪律7)组织中人 员之间的关系。 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三、行为科学学派 产生背景:产生于20 世纪20~30 年代。正式被命名是 1产生背景 在1949 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1)政治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使得世界经济体系 出现全新的格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矛盾激化,阶级斗争 和革命运动一度出现高潮(2)经济背景。经济和科学技 术的发展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使得企业主感到单 纯用传统管理理论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提高劳动生产 率和增加利润。意识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新 的管理理论(3)人文背景。资本家为了摆脱危机,缓解 劳资双方的矛盾,开始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泰罗的科学 管理进行了思考:在管理学方面对人的研究,梅奥开辟了 行为研究的方向。行为科学就在大萧条中的霍桑实验后开 始兴旺起来了。 行为科学( :指包括人际关系学说在内的对组织内部 2行为科学(名) 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科。 霍桑实验内容: 3霍桑实验内容: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 从1924 年到1932 年分4个阶段,即车间照明变化时生产
效率影响的实验(工场照明实验) ,工作时间和其他条件 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实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了解职工 工作态度的会见与交谈实验(大规模访问和普查)和影响 职工积极性的群体实验(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梅奥( 贡献:主持霍桑试验,是早期行为科学—人 4梅奥(美)贡献 际关系学说的奠基人。先后发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工业中的团体压力》等著作。 、 结论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提高 其士气4)存在着霍桑效应。 人际关系学说现实意义: 5人际关系学说现实意义:梅奥等建立的人际关系学说比 较系统地阐述了人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人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 越多的管理实践证明它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试验。它 在管理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管

理思想的一个 伟大的历史转折,给管理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 域。行为科学也就由此成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此 管理思想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新世界。许多管理学家不 断地对行为科学进行深入研究,也创立了许多新的学科, 如管理心理学、市场营销学、激励理论等。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观点: 发表 《人类动机理论》 《动 6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 观点: 机和人》 。认为1)人类需要是有层次的(生理上、安全上、 感情和归属上、地位或受人尊重、自我实现)2)层次并 不都是一定按这个顺序,对某种需要表现的强度不一样, 需要因人而异3)人们一般按照这个等级系列从低级到高 级地来追求各项需要的满足4)只有在较低级别的需要得 到合理满足以后,较高级别的需要才会发展起来,起推动 作用5)人的需要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 双因素论(激励保健赫茨伯格 赫茨伯格) 7 双因素论(激励保健赫茨伯格)1)保健因素指它的满足 对职工产生的效果,虽然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 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当保健因素改善后,职工的不 满情绪会消除,但并不会导致积极的后果,而是处于一种 既非满意又非不满意的中性状态 2)激励因素包括成就、 工作本身的挑战性、责任感等,这些因素的满足能极大地 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感到满意,若得不到满足只 能引起人满意的降低而不会导致不满意的感觉 3)激励因 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 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提升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 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激励理论发展前景:是行为科学研究的重点,也是现代 8激励理论发展前景 企业管理中应用得最广泛、最接近实际和最有发展前景的 理论。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知名企业都在探讨新时期管 理思想中的激励理论,研究具有以下特点1)研究深度的 加重2)研究广度的加大 期望理论应用价值: 9期望理论应用价值:弗鲁姆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工作中 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当行为者对 某项活动及其结果的效用评价很多,而且估计自己获得这 种效用的可能性很大,那么领导者用这种活动和结果来激 励他就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弗鲁姆的期望机率模式表示: 激励力=某项活动成果的吸引力ⅹ期望机率(1)"某项活
动成果的吸引力"即一个人对某项活动可能产生的成果的 评价.从逻辑上讲,某项活动成果对一个人的吸引力的大 小,会激励他去实现,或不去实现这项活动.一定大小的负 的吸引力(即排斥力)也会从反方

向产生同等程度的激励 作用.(2)"期望机率"即一个人对某项活动导致某一成果 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它是个人主观的估计和评价,同客 观上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无关.至于它是否对个人起激励作 用,以及所起激励作用的大小,也以这种主观判定的期望 机率为依据.(3)"激励力"是促使一个人采取某一活动的 内驱力的强度.所以,为了激励职工,企业管理者应该一方 面使职工了解某项活动成果的吸引力大小,并尽可能加大 这种吸引力;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帮助职工实现其期望, 提高其期望机率,以便提高激励力. 10XY 理论(麦戈雷格、 (1)X 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 10XY 理论(麦戈雷格、美) 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 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 不够的,强制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2)Y 观 点:麦格雷戈把 Y 理论叫做“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结 合” ,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取决于他们 把工作看成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人们在通常情况下 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制造性 (3) 结论: 理论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 x y 理论则假设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人的行为。麦戈雷格认 为 y 理论比 x 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加工 作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理论(乔伊。 洛尔斯) (1) 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 11 超 Y理论 乔伊。 ( 洛尔斯) 成员素质等来决定(2)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12Z 理论(威廉。大内) (1)观点: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 12Z 理论(威廉。大内) 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2)管理主 要内容:a 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b 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c 实行 个人责任制 d 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e 对职工要进行知识 全面的培训 F 相对缓慢的评价和稳步提拔 G 控制机制要较 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13管理方格理论 布莱克、 管理方格理论( :企业领导方式,存在着 13管理方格理论(布莱克、美) “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两种不同组合,横坐 标表示领导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纵坐标表示领导对人的关 心程度。主要是为了避免在企业领导中趋于极端的方式。 四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 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 的过程和职能。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 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2)哈罗德·孔 茨思想: 《管理学原理》,《管理理论的丛林》,

《再论管 理理论的丛林》,《走向统一的管理学》等.认为管理是通 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强调管理的概念,理论,原 则和方法.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 控制5 项.他认为协调的本身不是一种单独的职能而是有 效地应用了这5 种职能的结果. 权变理论1)核心 核心是在现实中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 2权变理论 核心 的理想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管理应随机应变。权变理论
认为,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为是复杂的,加上环境的复杂 性和不断地变化,使得普遍适用的有效管理方法实质上是 不可能存在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选用合适管理方法。 这就需要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将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建 立不同的模式,根据不同的模式选用适宜的管理方式。 经理角色学派(亨利。明茨伯格) (1)经理角色:从组 3经理角色学派(亨利。明茨伯格) ( 织角度看,经理是一个全面负责的人,从另一方面看,经 理的工作也是专业的,经理的角色都包含着专业货摊活动 (2)经理十种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挂名首脑,领导 者,联系人2)信息方面:信息接受者,信息传播者,发 言人3)决策方面:领导者,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其他(1 突变理论:雷内·托姆(法) ,是研究客观世 4其他 1)突变理论 界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特点是用 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 的质变过程(2)系统论 系统论:贝塔朗菲(美)创立的,是研 系统论 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 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 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科学(3)控制论:维纳 控制论: ( 创立的,是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而形成、研究各类系统的 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4)数量管理学派:1) 以经济 4 数量管理学派 效果作为评价标准2)采用量化方法决策3)依靠电子计算 机管理4)组织成员是“经济人” 5)社会系统学派 (5 社会系统学派:1) 管理人员的职能以及当为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本 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2)对组织的本质(组织中人的行 为)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3)将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着重研究组织决策过程 (6)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 学习型组织 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化的组织。具 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7 模式内容:①持续不断的学习②亲密 (7)学习型组织7C模式内容 合作的关系③彼此联系的网络④集体共享的

观念⑤创新 发展的精神⑥系统存取的方法⑦ 建立能力的目的 管理人员领导方式类型:1)专权的命令式,管理当 (8)管理人员领导方式类型 局对下属毫不信任,很少让下属参与决策大部分的决策和 组织目标都是由高级管理阶层决定并向下推行,上下级之 间的信息交流很少,最易形成正式组织的目标相对立的非 正式组织2)温和的命令式,方针由最高层制定,许多具 体决策由较低阶层按照规定做出,企业管理当局用报酬和 有形与无形的惩罚来激励和督促职工完成任务,上下级之 间的信息交流不是以平等地位和互相信任的气氛中进行 的,最后的控制权仍属于最高阶层,但中、下管理阶层也 有某些控制权3)参与式,企业管理当局对下属有相当的 信任,但并不完全信任,重要方针由最高阶层制定,但下 属对较低层次的问题可做明确的决定,组织中的信息交流 上下并行地进行,通常是在相当程度的信任气氛中进行 的,相当部分的控制权由上极授权给下线掌握,企业管理 当局主要采用付给报酬的方式,偶尔也采用惩罚或让职工 参与试来激励和督促职工完成生产任务4)参与式,企业 管理当局对下属有完全的信心和信任,决策权和控制权分
布整个组织中,较低阶层也能参与,不仅有上下级之间的 信息交流,而且有同事间横向信息信息交流。前三种制度 称为权力主义管理方式,只有第四种制度才是效率高的管 理方式。 现代管理理论特征:1)强调系统化2)重视人的因 (9)现代管理理论特征 素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4)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 和方法5)加强信息工作6)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 来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8)强调“预见”能力9)强调不 断创新10)强调权力集中。 (10)现代管理理论产生方法论基础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方法论基础:现代科学理论“老 现代管理理论产生方法论基础 三论”和“新三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理论。 “老三 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 “新三论”是指耗散 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 “新三论”对于管理学上 的意义在于将管理对象视为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是不断 变化的,如何对这一系统加以认识是进行管理研究的关键 性问题。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很好地把握了管 理对象这一演变过程。所以这些科学方法论是现代管理科 学的方法论基础。 11)造成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的原因: 11)造成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的原因: 孔茨在《管理理论丛林》分析了原因,1)语义上的混乱2) 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统

一的 意见,不能对实际管理人员起指导作用3)把前人对管理 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先验而加以抛弃,造成管理学理论 上的混乱4)曲解和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5)管理 大师缺乏沟通。 五、管理思想及创新 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 (1)文化管理 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 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 (2)管理实践 管理实践: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 管理实践 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3)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维 管理思想 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是人们对各种管理实 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4)管理思想史 管理思想史:是研究和揭示人类管理思想的产生、 管理思想史 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管理实践,又包括管 5)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理思想理论及其辩证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 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 6)管理思想史的特点 )管理思想史的特点:①是一门边缘学科② 研究方法上 具有突出的史学特点③ 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管理思想发展趋势: 7) 管理思想发展趋势 总体表现为:管理理念更趋人性化, 管理形态呈知识化,管理组织虚拟化,管理手段和设施采 用网络化,管理文化向全球化发展.在以下方面趋势更明 在以下方面趋势更明 显 :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的企业再造趋势;使 管理更加具有柔性化的文化管理趋势;体现知识经济的灵 魂和企业进行知识管理的管理创新趋势;网络经济,全球 经济一体化下的管理的国际化趋势.这些新的趋势在管理 中将不断的变成现实,这也是21 世纪对管理提出的挑战. 8)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指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既 管理创新
可以是新的有效整合资源以达到企业目标和责任的全过 程式管理,也可以是新的具体资源整合及目标制定等方面 的细节管理。 9)管理创新特点 管理创新特点1)针对未来的需要2)以行动为导向3) 管理创新特点 属于社会或心理程序,而非技术程序。内容 内容:1)管理理 内容 念创新2)组织机构创新3)管理方式、方法创新4)管理 模式创新5)管理制度创新。 10)管理思想史与推进管理创新的关系 管理思想史与推进管理创新的关系:管理思想史所反 管理思想史与推进管理创新的关系 映的内容最具一般性。集管理科学基本原理于一身,通过 深刻分析这些基本原理、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应用条 件,便于我们掌握管理的灵魂,

便于我们吸收管理思想的 精华,便于在总结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管理创新。 11)管理国际化的成因:1、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和一 体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企业和小型企业的迅速 发展2、技术因素:国际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全球信息高速 公路的构造、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3、政治和法律因素: 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从14—17 世纪文 艺复兴运动为其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1)确立了以人为本 的思想2)科学发展,知识地位上升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3)工业革命对管理思想发展的影响:工业革命引起了古 典管理思想的初步形成,并为科学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 基础。工业革命强烈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西方国家在英国 的工业革命以后,在19 世纪末和20 世纪初产生了以泰 勒、法约尔、韦伯等人为代表的经典的科学管理运动的思 潮,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科学管理运动 每一次科学地、理性地把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使得管理 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这次运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样,行为科学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 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行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对 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如果过于偏重非理性方面而忽略了理性方面,管理绩效也 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可行的。 14)新经济时代特征: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 14)新经济时代特征 管理原理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 1 管理原理 形成的基本真理,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对各项管理制 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客观性、概括性 、稳 定性、系统性) 2 管理原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制 2)有 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3)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 题的途经 系统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原理 1)整体性原 3 系统特征 原理 理 2)动态性原理 3)开放性原理 4)环境适应性原理 5) 综合性原理 人本原理: 4 人本原理:观点 1)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2)有效管理的关 键是职工参与 3)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 发展 4)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5)总结:尊重人、依靠人、 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5 责任原理 1)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2)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 要合理(权限+利益+能力)3)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效益原理:效果、效率、效益 6 效益原理 (1) 伦理是指导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2) 7 伦理原理 特性 1)非强制性 2)非

官方性 34)扬善性 管理方法:管理的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 1 管理方法 育方法、技术方法。 组织文化概念指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 1 组织文化概念 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 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任务 任务:努力创造这 任务 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1) 基本特征 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2)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 3)管理 方式是以柔性管理 4)重要任务是增强集体凝聚力功能 1) 功能 自我凝聚 2)自我改造 3)自我调控 4)自我完善 5)自我延续 组织精神:经过经心培养和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 2 组织精神 员认同的思想境界、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它反映了组织 成员对本组织的的特征、地位、形象等 组织价值观是指组织评判事物和指导行为的基本信念、 3 组织价值观 总体观点和选择方针。它具有调节性、评判性、驱动性。 组织形象指社会公众和组织成员对组织、组织行为与组 4 组织形象 织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 众对组织的承认程度,体现了组织的声誉和知名度 有用信息的特征(1)高质量(2)及时(3)安全 1 有用信息的特征 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收集、处理、维 2 信息系统 持和分配信息的系统方法要素 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 要素 控制开发步骤 开发步骤(1)系统调查(2)系统分析(3)系统设计 开发步骤 (4)系统实施(5)系统维护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 1、决策 主体是管理者 2)本质是一个过程 3)目的是解决问题或 利用机会 4)决策的依据—信息 2、决策的类型 1)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 2)战略决策、战 术决策与业务决策 3)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4)初始决策 和追踪决策 5)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6)确定型决 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决策的特点:目的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 3 决策的特点 性、动态性。4 决策影响因素 1)环境 2)过去的决策 3) 4 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4)伦理 5)组织文化 6)时间 集体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 2)名义小组技术 3)德 5 集体决策方法 尔菲技术 8 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1)经营单位组合分 析法 2)政策指导矩阵书 6 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 2)风险型决策方法——决 策树法 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1 计划的性质 1)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是管理活动地基 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要追求效率 2 计划的类型 1)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业务计划、财务 计划、人事

计划 3)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 4)具体性 计划、指导性计划 5)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 3 计划的编制过程 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确定计划重要的前提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地 计划 6)制定主要计划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 战略性计划指应用于具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 4 战略性计划 (5 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
计划内容 1)远景陈述和使命陈述 2)战略定位 3)战略选 内容 择 4)通过制定一系列战术性计划将战略计划付诸实施 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持久和本质的原则,它是一般的指导 5 核心价值观 性原则。目光远大的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不需要理性的或外 在的理由,它们不随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 战略制定的原则:扬长避短、趋利弊害、满足顾客 6 战略制定的原则 外部一般环境 7 外部一般环境 1)政治环境 2)社会环境 3)经济环境 4) 技术环境 5)自然环境 行业环境: 8 行业环境:1)竞争对手 2)企业自身 3)顾客:总体市 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 战略选择: 9 战略选择:实质是企业选择恰当的战略,从而扬长避短, 趋利弊害和满足顾客。基本战略姿态的基本原则 基本战略姿态的基本原则:总成本 基本战略姿态的基本原则 领先战略、特色优势战略、目标集聚战略。核心能力在企 业内外成长和扩张的战略必须通过三项检验 通过三项检验:1)用户价 通过三项检验 值 2)独特性 3)延展性 企业资源计划(ERP) 1、企业资源计划(ERP)是 1990 年代初提出。它是建立 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 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管理思想:体现了 管理思想: 管理思想 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体现精益生产、同步 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构成: 构成:财务管理,生产控制管理、物流管理、采购管理 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实施过程: (ERP)的实施过程 2、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实施过程:1)项目的前期工作: 领导层培训及 ERP 原理的培训、企业诊断、需求分析,确 定目标、软件选型 2)实施准备阶段:项目组织、数据准 备、软件安装调试、软件原型测试 3)模拟运行及用户化 主要任务:模拟运行、制定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验收 4)切换运行 5)新系统运行 业务流程再造( 原则:围绕结果 5、业务流程再造(BPR)又称业务流程重组原则 原则 而不是任务进行组织、让使用流程最终产品的人参与流程 的进行、将信息加工工作合并到真正产生信息的工作中 去、对于地理上分散的

资源,按照集中在一起的情况来看 待处理、将并行的活动联系起来而不是将任务完成、在工 作被完成的地方进行决策,将控制融入流程中、在信息源 及时掌握信息 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6 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 试点和切换、现远景目标 目标特征:层次性、目标网络、多样性、可考核性、可 1 目标特征 接受性、挑战性、伴随信息反馈性 2 目标管理过程 1)制订目标 2)明确组织的作用 3)执行 目标 4)成果评价 5)实行奖惩 6)制订新目标并开始新 的目标管理循环 滚动计划法是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 3 滚动计划法 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 划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不良 后果评价 评价滚动计划法虽然使得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任 评价 务量加大,优点 1)计划更加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 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 2)滚动计划方法使长期计划和中期 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 3)滚动计划方法加强了计划的 弹性,这对于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来说尤为重要。 4、网络计划技术原理 网络计划技术原理:把一项工作或项目分成各种作业, 网络计划技术原理
根据作业顺序进行排列,通过网络对整个工作或项目进行 统筹规划和控制,以便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高的速 度完成工作。网络图 网络图中最基本的要素:工序、事项、路线 网络图 组织设计的实质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 1、组织设计的实质 向的分工任务 任务:职务设计与分析、部门划分、结构的形成 任务 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 2、管理幅度、管理层次 理组织的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扁平结 扁平结 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 种组织结构形态优点: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尽早发 现信息反馈的问题,尽早解决,信息失真可能性小。缺点: 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有充分了解,主管得到的信息太多, 不利于及时利用锥形结构: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 锥形结构: 锥形结构 次较多的高尖细型的金字塔形态优缺点与“扁平”相反 2、组织设计的原则 1)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 2)权 责对等 3)命令统一的原则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经营环境对企业组 影响因素 织设计的影响、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技术及 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组织 设计的影响、规模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部门化: 3、部门化: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综 合标

准与矩阵组织 权力的结构 结构: 4、权力的结构:专长权 、个人影响力 、制度权 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 5、集权 集中,它倾向产生的原因、组织的历史、领导的个性、政 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 分权: 分权 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人员配备的原则因事择人、因材器使、人事动态平衡 1、人员配备的原则 选聘管理干部的主要依据: 2、选聘管理干部的主要依据:管理的欲望、正直诚信的 品质、冒险的精神、决策的能力、沟通的能力 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 3、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公开选聘、粗选、对粗 选合格者进行知识与能力的考核、智力与知识测验、竞聘 演讲与答辩、 案例分析与候选人实际能力考核、 民意测验、 选定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的内容:关于贡献考评 2)关于能力考评 4、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5、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传递信息、改变态度、更新知 识、发展能力培训方法:工作轮换、设置助理职务、临时 培训方法: 培训方法 职务与“彼得原理” 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标准非正式组织主 非正式组织主要 1、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主 以感情和融洽的关系为标作用 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2) 作用 人们在其中的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 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 3)是一种非工作性的关 系 4)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直线关系:由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产生的管理层次之间 2、直线关系 的关系。参谋关系 参谋关系:伴随着直线关系产生的,组织的规模 参谋关系 越大,活动越复杂,参谋人员的作用就越重要。 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命令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 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 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领导的含义: 1、领导的含义: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 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拥有影 响追随者的能力、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
的目标 2、领导的作用:指挥作用、协调作用 、激励作用 领导的作用: 领导者素质: 3、领导者素质:1)思想素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创业精神 2)业务素质:业务知识和技能 3)身体素质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指出的新要求: 4、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指出的新要求:建立远景、信 息决策、配置资源、有效沟通、激励他人、人才培养、承 担责任、诚实教育、事业导向、快速学习 领导集体的构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5、领

导集体的构成 专业结构 领导方式的类型: 6、领导方式的类型:专权型、民主型领导、放任型领导 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坦南鲍姆 坦南鲍姆)1)经理作出 7、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坦南鲍姆 并宣布决策 2)经理“销售”决策 3)经理提出计划并允 许提出问题 4)经理提出可以修改的暂定的计划 5)经理 提出问题,征求建议,作出决策 6)经理决定界限,让团 体作出决策 7)经理允许下属在规定的界限内行使职权 管理方格论(布莱克、穆顿) 8、管理方格论(布莱克、穆顿)9.1 型(任务型)只注 重任务的完成,不重视人的因素。这种领导是一种专权式 的领导 1.9 型(乡村俱乐部型)即特别关心职工,持此 方式的领导者认为,只要职工精神愉快,生产自然会好。 5.5 型(中庸之道型)既不过于注重人的因素,也不过于 注重生产的因素,努力保持和谐和协调。 1.1 型(贫乏型) 对职工的关心和对生产的关心都很差,这种方式无疑会使 企业失败 9.9 型(团队型)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 都达到了最高点,在此方式下,职工在工作上希望相互协 作,共同努力去实现企业的目标。 权变理论( 9、权变理论(菲德勒)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领导 方式,领导工作强烈的受到所处的各种客观环境的影响。 领导和领导者是既定环境下的产物。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一种权变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的 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 体。领导环境分为: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 激励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1、激励理论: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划分 为五级:生理/安全/感情/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2)期望理 / / / / 期望理 弗鲁姆) :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 论(弗鲁姆) 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根据这 一理论,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取决与对下述三种联系的判 断:努力—绩效的关系、绩效—奖赏的关系、奖赏—个人 目标的关系。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核心是:双 向期望 3)公平理论(亚当斯 :人们会通过两个方面来判 公平理论(亚当斯) 断获得报酬的公平性横向比较:就是将“自己”与“别人” 相比来判断自己所获得报酬的公平性 4)强化理论(斯金 强化理论( 纳)人的行为是其所获得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行为对他 有利,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这种行为会 减弱至消失 激励实务有:工作/成果/批评激励及培训教育激励 2、激励实务 / / 1、沟通的重要性 1)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

使企业成为 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2)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 的基本途经 3)是企业与外部建立联系的桥梁。 沟通过程:传达、翻译、传递、接受、 2、沟通过程 3、沟通类别 1)按照功能: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2) 按照方法: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体态语言
沟通、电子媒介沟通等 3)按照组织系统:正式 4)按照 方向: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 5)按是否进行反 馈: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企业中的沟通网络最基本的是:轮型和风车型 4、企业中的沟通网络 有效沟通的障碍: 5 有效沟通的障碍:个人因素、人际因素、结构因素、技 术因素 6、冲突的起源:沟通差异、结构差异、个体差异 冲突的起源: 控制的必要性:1)环境的变化 2)管理权力的分散 3) 1、控制的必要性 工作能力的差异 基本原理 1)任何系统都之间的“耦合” 关系 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 标准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之 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2、控制的类型 1)确定控制标准 Z 值的方法分为:程序控 制,跟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2)目标控制:预 先控制、现场控制 3)成果控制:财务分析、成本分析、 质量分析和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有效的控制的要求: 3、有效的控制的要求:适时控制、适度控制(防止控制 过多或、控制不足,处理好全面控制与重点控制的关系, 使花费一定费用的控制得到足够的控制收益) 、客观控制、 弹性控制 预算的形式静态预算与弹性预算、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 1 预算的形式 增量预算是 2、增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方法,又叫做“基线预算法“是 以上年度的实际发生数为基础,再结合预算期的具体情况 加以调整,很少考虑某项费用是否必须发生,获预算的数 额是否正确。 零基预算不受前一年预算水平的影响。它对现有的各 3、零基预算 项作业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对组织的需要和用途,决定作 业的轻重缓急,每项费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评定等 级,确定其开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和优先顺序,并根据企 业的资金可能,在预算中对各个项目进行综合性费用预 算。缺点:费时费力。现实中每 3~5 年编制一次零基预 算,以减少浪费和低效。 预算的内容: 4、预算的内容: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今预算、资金 支出预算、 资产负责预算作用 1)使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活动 作用 效果和不同部门的经营绩效具有可比性 2)为企业的各项 活动确立了财务标准 3)为协调企业活动提供了依据。4) 数量形式的预算标准大大方便了控制过程中的绩效衡量

工作局限性 1)只能帮助企业控制那些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局限性 活动 2)编制预算通常参照上期的预算项目和标准, 从而会 忽视本期活动的实际需要 3)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 中, 编制收入和支出的预算有点不合时宜 4)对于项目预算 和部门预算一般限制了费用的支出,使得主管在活动中精 打细算,不可超支,因此不能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非预算控制:比率分析、审计分析、损益控制、投资 6、非预算控制 报酬率控制等 7、比率分析 1)财务比率:A 流动比率:企业流动资产和 流动负责的比率。 反映了企业流动负责的能力 B 负责比率: 企业负责总额和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提供 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 C 盈利比率: 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盈利程度包 括:销售利润率、资金利润率 2)经营比率:A 库存周转
率:销售总额与库存平均价值的比例关系。反映了与销售 收入相比库存数量是否合理 B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总额 与固定资产之比。反映了单位固定资产能够提供的销售收 入,表明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 C 销售收入与销售费 用的比率。表明单位销售费用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反映 了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 审计控制:审计反映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 8、审计控制:审计 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审查主体和内容分为: 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 成本控制的基础: 成本对象指需要对其进行成本计 9、成本控制的基础:1)成本对象 量和分配的项目 2)成本分配:直接成本分配方法间接成 成本分配: 成本分配 本分配方法步骤:1)建立成本控制的标准 2)核算成本控 步骤: 步骤 制绩效及分析成本发生偏差的调查 3)采取纠偏措施 作用: 作用:可以不断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是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地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维持” 1、 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及其作用 1)维持是保证系统 “创新” 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也是系统中大部分管理人员, 特别是中层和基层的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 2)系统内部 因素和外部因素都是不断变化的,这种为适应系统内外变 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便是管理的创新职能 3) “维持”和“创新”作为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系统的生存 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或缺的。 创新的类别: 2、创新的类别:1)从创新的规模以及创新对系统的影响: 局部创新、整体创新 2)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消极防御 型创新、积极进攻型创新 3)

从系统发生地时期来看: 系统初创期的创新、运行中的创新 4)从创新的组织程度: 自发创新、有组织的创新创新:1)统的管理人员根据创 创新: 创新 新的要求和创新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制度化研究外部环 境状况和内部工作,寻求和利用创新机会,计划和组织创 新活动 2)系统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引导和利用各要素的自 发创新, 使之相互协调和配合, 使组织活动有计划的展开。 3、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1)目标创新 2)技术创新:要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素创新与要素组合创新、产品结构创新、产品创新——是 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3)制度创新:产权制度、经营 制度、管理制度 4)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5)环境创新 4、创新的过程 1)寻找机会:A 企业系统外部:技术的变 化、人口的变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文化与价值观念 的转变 B 企业系统内部:生产经营中的瓶颈,企业意外的 成功与失败(2)提出构想(3)迅速行动(4)坚持不懈 5、新活动的组织 1)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角色 2) 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 3)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4)正确对 待失败 5)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 技术创新的内涵 1、技术创新的内涵:1)要素创新:材料创新、手段创新 2)产品创新:新产品的创新、老产品的改造 3)要素组合 方式的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生产过程的时空组织的创新 2、技术创新的贡献 1)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 上更具价格竞争优势 2)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 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有特色吸引力, 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3、技术创新的源泉——德鲁克理论 技术创新的源泉——德鲁克理论 —— (1)意外的成功和失败:意外的成功能够为企业创新提 供丰富的机会,这些机会的利用要求企业投入的代价及承 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根据产生原因 的不同,可分为:宏观或行业经济景气状况与企业经营绩 效的不协调,假设与实际的不协调,消费者价值判断与实 际的不协调。 (3)过程改进的需要(4)行业和市场结构 的变化(5)人口结构的变化(6)观念的改变(7)新知识 的产生 创新对象的选择包括:产品、工艺、生产手段等领域 4、创新对象的选择包括 创新水平的选择: “先发制人”其贡献 5、创新水平的选择:1、 其贡献:可给企业 带来良好的声誉,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进入最有利的销 售渠道,获得有利的要素来源,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带来的问题: 带来的问题:要求企业付出高额的市场开发费用,需求的 不确定性,技

术的不确定性 创新方式的选择 6、创新方式的选择:1)独立开发:不仅要求企业拥有数 量众多,实力雄厚的技术人员,而且要求企业能够调动足 够的资金。2)联合开发:可以与合作伙伴集中更多的资 源条件进行更为基础性的创新研究。并可以共同承担风险 1、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 1)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相对重要 性大大提高。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 3)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 大加快。根据以上从制度结构、层级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 三个层面分析知识经济对企业组织创新可能产生的影响。 企业制度创新: 2、企业制度创新:1)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2)企业层级机构创新 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3、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层级结构-19 世纪 下半叶以后,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广泛运用,目前仍是企业 的主要特征特征:直线指挥、分层授权,分工细致、权责 特征: 特征 明确,标准统一、关系正式 网络组织: 4、网络组织:成为一种适应知识经济条件下得新组织结 构特征 1)其构成是由各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 特征 的等级排列 2)企业成员在网络中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 3) 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他们拥有 的不同知识。它是三个相互对立的特点的统一 它是三个相互对立的特点的统一:集权和分 权的统一,稳定与变化的统一,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特点 5、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特点 1)是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 副产品出现的 2)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组织的记忆 3)是作 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发挥作用的 4)是一元的 6、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 1)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 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的, 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2)企业文化 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 种副产品。3)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 忆型的, 而且是学习型的 4)企业文化将在强调主导价值关 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和行为准则的存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