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上一节我们讲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肇始于《黄帝内经》,它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践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补充、丰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其中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对中医学理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明清时期,王清任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家,对中医学的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敢于超越前人。到了近代时期,由于西学东进,西方以欧州文化的中心,西方的文化东进以后,在咱们国家思想界、文化界、科学界出现了中学和西学之争,人们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在思想文化界这种学术的争论,在探索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和西方文化进行交流,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医界。在近代时期,中医学术界提出了“中西汇通”和“中医科学化”的概念,试图用西方的西医学来解释中医学,或者是把两者混到一起。尽管最终这两种思潮都没能够为中医学理论在近、现代时期的发展提出明确的思路、方法,(没能够)推动中医理论发展,但是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医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使我们认真思索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直到今天,随着党和国家对中医事业的重视,促进了中医学术界不断地去探索怎样发展中医学术,怎样实现中医现代化。那么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包括思想界、文化界,尤其是我们中医学术界,在二^一世纪所面临的,或者正在探索解决的重大科学问

题。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我们这一节讲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第一个问题讲讲什么叫做医学模式。首先说一说什么叫模式。模式,从现代意义讲,是指范本、模本、样本的样式,也就是说,模式是一种样式。模式作为学术的术语,在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涵义。它既是思想体系,又是一个思维方法。那么模式在医学领域里就叫医学模式。什么叫医学模式呢?医学模式又称医学观念,是人们考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医学发展的特征、水平、趋向和目标。这个定义简单地记,医学模式指观点和方法,是人们在观察、处理、分析健康和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讲一下医学模式的类型。按照医学发展的历程,人们对人类健康、疾病的分析、观察、处理过程中,所持的观点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古代时期,一种是神灵医学模式。所谓神灵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由神灵在作祟,那么解决疾病的问题必须祈求神灵。在中国,也同样经历(过)这个时期,祈求神灵来治病。那么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也有,治病不找医生,不去看医生,像那些跳神、请巫婆、巫师,还有旧的、古代的神灵医学模式的痕迹。除了神灵医学模式之外,进一步发展,随着人们对世界本质认识(的)提高,认为世界不是上帝、不是神灵创造的,人(的疾病)也不是神灵所为叫自然医学模式。自然医学模式在世界医学范畴之内,有古希腊的医学、印度的医学,包括中国的医学。那就是说,这个时期,古代科学发展时期,叫自然哲学时期,人们所持的医学模式叫自

然医学模式。它的基本特点,就是自然、社会和人是一个整体。因为疾病是有原因的,不是神灵在作祟,它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关。虽然中医学就医学模式的发展过程(来说),属于自然医学的模式,但是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是整体医学模式,它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最完美的医学模式。在当今世界,中医的医学模式,代表着医学发展的趋向,体现了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当然中医学的医学模式,有它历史的局限,但是(其)本质和现代的医学模式(一致),代表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近代时期,这个大家要熟悉,就是以欧州文化为中心的西医学。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医学模式,它把人作为一个生物学的人,不把人看成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人,那么治病就是治这个人的病,抛开这个人的思想、历史、感情等社会属性,单纯(地)从生物学属性来对他进行治疗,这种医学模式叫生物学模式。直到今天虽然已经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但是在人们的思维当中是根深蒂固了。在咱们的医疗行为当中,一旦你用西医思考这个疾病的时候,想判定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时候,大概大家想的就是生物学模式吧。看它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病理过程是什么,生理生化发生哪些改变,按照你现在掌握的西医的这个水平,很难把这个人作为社会属性的病人来考虑。尽管如此,毕竟是生物医学模式为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今天,它还往前发展,只是人们的认识又提高了,进入到下一个阶段了。你就记住,西医医学,分析还原的医学,它为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后医学科学的发展,仍然是要进行高度分析,高度还原的,问题是还原分析以后,如用什么思维方式来组装(综合)这些。而不是今天简单

的一加一就等于二了,那是西医的观点,而中医的观点那一加一可能就等于三了。讲到这里,希望我们学习中医的人要对西医医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它是一门科学,它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有它的哲学体系(、)科学体系。作为我们来说,要善于学习它的长处来补充它(中医)的短处,遵循我们自身的规律来完善自己,而不是排斥另一个来固守我们这个。这是现代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有的科学胸怀。到了现代,随着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近代时期的西医学,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难以回答现实当中、医疗当中所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才提出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那么突出表现为现代医学一一西医学也注重心理因素、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中医学从《内经》开始早就说的很清楚了,而西医学今天刚刚认识到。今天,作为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一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就是把这个病人既承认生物心理有形和神,又承认自然和社会的统一。这样一个医学模式,和我们讲中医的医学模式天地人三才一体,何其相似乃尔。只是现代医学整体的医学模式是在二十世纪初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而中医学从《内经》开始就提出。但是不同的历史发展水平,那么我们从我们中医来看,我们尽管从宏观上,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但是微观的细节我们把握的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那么现代医学,它是先在微观上把握清楚,然后上升到宏观来认识。两种不同的思维路线得出同样的结果,从这里看,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具备现代医学模式的特征。这个话不要讲,说你现代医学是跟着中医走的。那么它是西医学发展的规律所决定

的,它必然最后提出这个概念来。而中医学提出的早,也在不断地发展,不存在谁优谁劣。按照科学规律运动的结果,我想这样来认识,我们就能正确处理中医和西医的关系。这里面包括学术纷争和人际关系,因为掌握医学必须通过人实现。那么究竟中医和西医如何来认识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

第二、我们讲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什么样的医学模式叫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这个医学模式就是反映了中医学在观察、分析、处理生命、健康、疾病过程中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健康观。也就是说,中医学如何来认识健康?什么叫健康?一、一个观点就是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

社会和环境一一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条件下,这三者处于和谐的状态,意味着健康。这是指,一是指人、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二、就机体本身形体和神灵又合一。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基本范畴。在我们医学领域,把“形”定作是形体,“神”定作是生命的过程、功能,或者再简单点说,就是结构和生理的功能,处于一个统一状态,科学状态,意味着人是健康的。那么这里面的要素,人、环境、自然,人本身形和神,就这个形体和生理功能处于一个和谐状态,意味着健康,是用这样观点来看待健康的。这是一。

二、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疾病观。疾病发生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正气意味着天地人三才一体,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在这种条件下,人是健康的,反映出来是正气。那么致病因素的邪气作用机体以后,形成了邪正交争的局面,邪正交争的结果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控维持健康;也可

以通过自身的调控,达不到形神合一、天人合一、三才一体这样的一个状态,这个时候,就认为他是出现了疾病。邪正交争是中医学发病学的基本原理,没有邪气构不成疾病,就是说这一对矛盾如果是分离的话,那么不会出现疾病的概念。那么什么条件下呢?只有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正不胜邪的条件下,会怎样呢?会打乱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形神合一、天人合一。而用中医学本身的术语讲,说生命的运动过程,是气化的过程,是阴气和阳气的运动过程。“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是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一旦邪正交争的结果使阴阳的运动发生了异常,就会出现疾病。那么用阴阳来表达健康,《内经》叫“阴阳匀平”,后世医家叫“阴阳和合,或者叫“阴平阳秘”,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阴阳的动态平衡,这个词还得仔细去琢磨,我总觉得叫

“和合”含义要比那个“平衡”更深刻一些。那么健康状态叫“阴阳和合”、“阴阳匀平”,而阴阳不合和变成阴阳失衡,这是中医病理学一个最大的概念,就是用邪正交争和阴阳失调这样一种观点来分析、来认识、来处理疾病,都用这样的观点来处理疾病。所以我们讲

《内经》说,看病的时候,“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说“治病求本,本于阴阳”。

第三、治病求本,防重于治的防治观。在预防和治疗上,中医学强调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治疗观念。至于“本”,从历史到今天,对“本”有不同的解释。从气、阴阳、五行学说来说,特别是阴阳学说来说,那阴阳学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调,阴阳

乖戾,疾病乃起。用这样一个观点来说,那么治病求本,本于什么?实

际是本于阴阳。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指)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本机制一一阴阳失调,在这个条件下,治和防如何来处理呢?中医强调治未病。这和西医学治疗观是截然不同的。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既病以后,要防止疾病的传变,制止疾病向不良方向发展。这是中医整体医学模式一些基本观点,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的医疗观点。根据这样一个医学模式,中医学看待生命运动,讲生命本源于气,气的运动,根本原因是阴阳的某种运动,阴阳的某种运动贯穿生命过程的始终,它可以表现为正常的生命过程,也可以表现为异常的生命过程。它符合正常的规律,始终处于阴阳和合斗争的结果,运动的结果,表现为正常的生命过程,健康状态。一旦在病因的作用下,阴阳的和合发生改变,那就打破了正常的生命秩序,由正常转为异常的生命过程,就表现为各种病理变化,用中医的术语讲,就是阴阳失调。一旦出现了疾病,中医强调的叫上工治未病,防重于治。这些观点,综合起来,就(是)中医学整体医学模式的一个基本观点,把它再抽象出来:一、中医学看人,一定是在自然、社会环境当中来考察这个人是否健康、是否有病?二、看待生命、健康和疾病,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三、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时候仍然是用动态的观点来处理健康、疾病的问题,体现了中医学系统整体辨证的科学思维方式。这就是中医学

的整体医学模式。这样一个医学模式,体

现了中医学的哲学观、医学观、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也正因为这样,才说它代表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的趋势,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基本特征,它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也正因为这样,中医学才引起世界各国医学家,不仅仅如此,而且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自然科学家、社会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和熟悉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想必学中医的我们知道精、气、血、津液、神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藏象学说中所说的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又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个体,将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概念、生理机能、生理特性以及个体之间的关系都整理出来,这样就能够有清晰地条理,以便我们掌握。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一一对应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精品课程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entry/uqjedAc4/ 北大医学部视频资源http://202.112.190.68/shipin.htm 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 北大医学部视频资源http://202.112.190.68/shipin.htm 上海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资料 方剂学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j/fjx/shikuang.htm 方剂学网络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j/fjx/index.htm 实验中医学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j/syzyx/shikuang.htm 中医内科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j/zynk/cai/ctm.rar 安装须知: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j/zynk/cai/setup.rtf 内科学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j/zynk/shikuang.htm 针灸学网络课程http://61.129.75.54/zhenjiu/zj_demo/index.htm 辽宁中医学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c/article_index.asp 天津中医学院-实验针灸学网络教学 http://202.113.168.14/zhenjiu/101/ 帐号:test/密码:test http://202.113.168.14/zhenjiu/101/50.htm里面的视频都可以下载!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http://210.38.96.15/index.htm http://210.38.96.15/zjtn/index.htm http://210.38.96.15/zynkx/CONTENT/SHIPIN.HTM http://210.38.96.15/shl/index.htm 福建中医学院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C/JPKC.HTM 暨南大学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胚教研室精品课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xlx/jxlx.htm 海南医学院精品课程http://210.37.79.3/jingpin/index.htm 四川大学精品课程---医学部分 诊断学http://219.221.200.61/2003/58/classonline.htm 药物化学http://219.221.200.61/2003/show.asp?id=63 病理学http://219.221.200.61/g2003/show.asp?id=57 护理学基础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47 生理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33 生物化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45 口腔修复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52 河北省精品课程网站http://218.11.76.26/ 河北医科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c/jpkt.htm 中国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curriculum/ 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医学部分 武汉大学精品课程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 人体解剖学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c/rtjp/ 病理生理学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c/blslx/asp/ 药理学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c/ylx/index.htm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shenbao/lcyx/lcyx01.htm 牙体牙髓学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jpkc/ytysbx/index.html

中医理论课程学习的心得

中医理论课程学习的心得 时间过的好快,一转眼,都已经跟老师学完了中医基础理论。已经好几年都没动过笔写过东西了。开始老师说让交作业,我都不知道如何写,如何下笔开始。考虑了许久决定写写中医相关的感想,主要是自己的感受。 学习中医,就要先学做人,医德很重要。这一点对我来说深有体会。刚开始讲课,老师就和我们讲解《大医精诚》,主要就说学中医要精,深入探究医理,专心勤奋;还有就是医德。文中说到“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几句说的就是,有患者疾病痛苦来求治,不管是贫富贵贱,老幼美丑,是亲人还是普通朋友,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要一律同等对待。最后也说到不能依仗自己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学医的目的是在于帮助救治别人,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忘记了最初学中医的那颗心。听着老师的教导,蓦然发现自己早已迷失在现实的生活中,忘却了原来自己学医的原因,在这次的课程中很庆幸自己能发现自己的过失,现在重新开始找回初心。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的三大学说的哲学基础,来源于对宇宙不同层面的思考。精气学说着重于天地从哪里来的宏观思考,探求宇宙的本源为出发点:因为天地从精气来,而人从天地来,所以人的精气活动感应天地精气。精气足,身体抵抗力强。阴阳学说以研究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为重点,着重于考量事物的变化之规律。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人体任何疾病状态都是阴邪和阳气相争的结果,只有阴阳平衡,也就是阴平阳密才是健康状态。五行学

说把宇宙的一切事物构成归类于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侧重于研究一种事物自身的发展变化及其变化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也就是牵一发如何动全身的考量。三大哲学基础研究都有所侧重,病人本身精气足吗?——精气学说;疾病目前处于一个什么状态?阴盛还是阳盛——阴阳学说;一个脏器的疾病会对其他脏器是产生什么作用?相乘还是相侮——五行学说。我们对同一疾病的判断应该三种方法并用,不能割裂开来,并融会贯通来判断人整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的藏象理论以象识藏,就是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外界不同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映,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所以中医可以通过对象的认识,在西医学没有发现脏器有异常变化时,可提前介入,以防治疾病。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不同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不同的医学体系。两种医学体系对于人类的健康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上,西医学认为人体是各组织器官组合而成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组织器官都不能脱离整体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诊断上,西医学重视局部改变,强调实验室指标变化,突出机器的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反应,强调医患结合,突出四诊合参、无创诊断。在治疗上,西医学强调对抗;中医学重视“调和”,调整阴阳等等。虽然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服务的对象都是相同的病人,因此我们在诊疗行为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不是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吗?现在有很多人片面强调西医的技术而忽视中医的优势,或者一味强调中医传统而抵

中医学基础练习题

阴阳学说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火为阳,水为阴 B.南为阳,北为阴 C.木为阳,土为阴 D.功能为阳,物质为阴 E.动为阳,静为阴 2. 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D.后半夜 E.中午 3. 下列哪种情况不宜用阴阳概念来说明() A.昼与夜 B.天与地 C.表与风 D.水与火 E.左与右 4. 不属于阳的症状是() A.声高气粗 B.多言而躁动 C.面色鲜明 D.脉细涩 E.舌苔黄燥 5. 下列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阴”的含义为“阴邪”的是() A.阴虚则阳亢 B.阳盛则阴病 C.阴盛则阳病 D.阴损及阳 E.阳盛格阴 6. 可用阴阳的对立制约来解释的是() A.寒极生热 B.阴损及阳 C.寒者热之 D.重阳必阴 E.阴中求阳 7. 下列哪项不能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 A.阳在外,阴之使也 B.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8.“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可用阴阳学说中哪一个观点来解释()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阴阳互损 9. “阴中求阳”是指()A.阴寒证用阳热之药 B.虚热证用滋阴药 C.虚寒证用补阳药 D.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之品 E.在滋阴时适当配以补阳之品 10. “阳病治阴”的治则是针对下列何证() A.阳损及阴之证 B.阳盛伤阴之证 C.阳虚阴盛之证 D.阳气暴脱之证 E.阴虚阳亢之证 二、填空题 1.“阳胜则热”,是指致病,所导致的疾病性质是证; “阴胜则寒”,是指致病,所导致的疾病性质是证。 2.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为;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为。 三、名词解释:(可不做解答,下去思考) 1.阴阳 2.互根 3.阳胜则热 4.阳虚则寒 5.阴虚则热 6.阴阳交感 7.阴阳对立制约 8.阴中求阳 9.阳中求阴 10.阴阳互藏 11.阴阳转化 12.阳胜则阴病 13.阴胜则阳病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中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76(理论课56学时,见习课20学时),学分5 一、课程课程性质和目的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与古印度、古希腊医学一样,是人类较早形成体系的传统医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它传统医学逐步退出了防病治病的主要舞台,但中医学却独辟溪径,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与发扬下,延续到今天,并不断发展壮大。与现代医学并重,已成为维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卫生力量,并在世界有着较大影响。中医学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它运用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然后进行宏观上的把握与概括,具有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学主要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中药、方剂、针灸等学说。这些理论明显有别于现代西方医学,具有鲜明的特色。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这门课程,其目的一是初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开阔学术视野,熏陶灿烂的中医文化,二是初步奠定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促进中西医的交流与结合。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目标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2、了解中医学的历史沿革、认知及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发展与展望 (二)教学方法:课堂、音像教学 (三)教学时数:1 (四)主要内容 1、第二节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一)目标要求 1、掌握阴阳的定义及阴阳之间之相互关系 2、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了解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方法:课堂 (三)教学时数:2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阴阳学说 第二节五行学说 第三章藏象学说 (一)目标要求 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及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2、掌握心、肺、脾、肝、肾的主要生理功能、系统连属及其病理表现 3、掌握胃、胆、大肠、小肠、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病理表现 4、熟悉奇恒之腑的概念 5、掌握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了解体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体质学说的应用。 (二)教学方法:课堂 (三)教学时数:9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脏腑 第三节精、气、血、津液 第四节体质 第四章病因病机 (一)目标要求 1、掌握六淫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2、掌握瘀血、痰饮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3、熟悉七情的致病特点 4、了解饮食的致病特点 5、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病理机制 (二)教学方法:课堂 (三)教学时数:6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病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三、其它致病因素 第二节病机 第五章四诊 (一)目标要求 1、掌握正常面色及五种病色的特征与主病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基础中医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第一章导论 人类最早形成的三大传统医学:中医学,古巴比伦学,印度医学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等)的影响古代自然科学(天文、历法、气象、农业、数学等)的渗透古代医疗经验(针灸、汤液等治疗)的积累 ? ? ? ? 中医理论体系 主导思想:整体观念 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 生理病理学基础: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 诊治特点:辨证论治 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1. 《黄帝形神一体观 ⑵病理的整体性: 病脏及他脏病脏及系统 ⑶诊治的整体性: 司外揣上病下取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形—神—自然—社会 (二)恒动观念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在不停运动。 1.生理上的恒动观:人体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活动处于永恒无休止的运动中(如气血的循环);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多学科知识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的科学范畴: 2.病理上的恒动观:疾病的病理处于不停的发展变化(如外感风寒束表的感冒,失治误治,入里化热)(三)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病---疾病的名称,如感冒病、水肿病。症----症状和体征,是具体的疾病表现。

如头痛、恶寒、咳嗽、胸痛。证----又称证型,是疾病发展过程中 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证包括: 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等) ②疾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病的性质(如寒、热等)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1.病与证,虽然都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但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而证的重点在现阶段。症状和体征是病和证的基本要素,疾病和证候都由症状和体征构成。 2.有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1.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并不是某一特定的事物和现象,而是对物质世界每两种相关事物或现象的概括。中医学诊治疾病的着眼点是对证候的辨析和因证候而治。证同则治同,证异则治异,是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 2.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范围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五行的概念 “五” :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行” :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二)五行的特性 1 木曰曲直---生长、生发、条达。 2 火曰炎上---温热、升腾、向上。 3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4 金曰从革---潜降、肃杀、收敛。 5 水曰润下---滋润、向下、寒凉、静藏。 2.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四)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 6.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A.心阳 B.肺气 C.脾气 D.肾阳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 B.筋 C.髓 D.骨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A.气滞 B.气逆 C.气不降 D.气脱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D.手太阳小肠经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对者打“T”,错者打“F”)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二、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习题集

D 消长平衡 E 阴阳自和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选择题 (一) A 1 型题 1.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指( ) A .日月 B.动静 C.天地 D.昼夜 E .寒热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什么特性( ) A 相关性 B 普遍性 C 可分性 D 转化性 E 规定性 3 《内经》认为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 体现阴阳下列的哪一特性( ) A 相关性 B 普遍性 C 可分性 D 转化性 E 规定性 4 “阴阳互藏” 关系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 A 相关性 B 普遍性 C 可分性 D 转化性 E 规定性 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确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 阳的哪一特性( ) D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4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 ) A 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C 互相转化 A 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 相互转化 E 相互交感 12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此语主要说明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 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C 消长平衡 D 相互交感 E 相互转化 13 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 ) 11 “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病机体现了阴阳的什么关系( ) A 阳在外,阴之使也 B 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C 阴在内,阳之守也 A .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6.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A .上午 B .前半夜 D.后半夜 E .以上都不是 7.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 A .上午 B .前半夜 D.后半夜 E 以上都不是 8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A 下午 D 上午 ) B 后半夜 E 以上都不是 9 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 A 上午 B 前半夜 D 后半夜 E 以上都不是 10 “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 A 对立制约 B 互根互用 D 相互转化 E 相互交感 D 转化性 C 下午 C 下午 C 前半夜 C 下午 ) C 消长平衡 E 规定性

针灸学基础知识-1

针灸学基础知识-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总题数:50,分数:100.00) 1.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 (分数:2.00) A.疾病过程的症状 B.疾病过程中的体征 C.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D.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 E.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解析: 2.“阳中求阴”治法的病理基础是 (分数:2.00) A.阴偏胜 B.阳偏胜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阴阳两虚 解析: 3.肝病及脾的理论依据是 (分数:2.00)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母子相及 解析: 4.在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中起根本作用的是 (分数:2.00) A.调畅情志 B.调节血量 C.调节脾胃 D.疏通水道 E.调畅气机√ 解析: 5.对全身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 (分数:2.00) A.小肠之泌别清浊 B.肺之通调水道 C.脾之运化水液 D.肾之蒸腾气化√ E.肝之疏泄功能 解析: 6.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分数:2.00) A.心脉 B.胸腔

C.全身 D.脉外 E.三焦√ 解析: 7.下列各项,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 (分数:2.00) A.肺朝百脉 B.脾主统血 C.肝主藏血 D.心主血脉√ E.肾主纳气 解析: 8.奇经八脉中的“阳脉之海”是 (分数:2.00)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阳维脉 解析: 9.最易伤津耗气的邪气是 (分数:2.00) A.风邪 B.寒邪 C.燥邪 D.湿邪 E.火邪√ 解析: 10.风邪伤人,导致易汗出的致病特点是 (分数:2.00) A.风性善行 B.风性数变 C.风为阳邪 D.风性开泄√ E.风性轻扬 解析: 11.外感病常出现实证的阶段是 (分数:2.00) A.病证末期 B.发病初期 C.各个阶段 D.病证中期 E.初期或中期√ 解析: 1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主要适用的病机变化是(分数:2.00) A.阴偏盛 B.阴偏衰√ C.阳偏衰

中医学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 一、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得医学巨著就是。 6、中医学得基本特点就是、。 11、中医把人体瞧成一个以为主 宰, 为中心得整体;同时认为人与以及有密切联系,也就是一个不可分割得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得整体性,主要体现 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 精为 ,气为 ,神 为。 二、判断题 3、个人社会地位得改变对健康造成得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得范畴。 ( ) 4、中医在认识疾病得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 体。(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 神。 ( ) 三、名词术语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9、五脏一体观10、形神一体 四、简答题 5、简述形与神各自得含义及二者得关系。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得影响如何?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医学得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 答案 一、填空题 1、《黄帝内经》 6、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11、心五脏自然界社会环境 12、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13.基础动力主宰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三、名词术词解释 1.中医学就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得影响下所形成得,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得诊断治疗,以及养生康复得一门自然科学。 2、整体就就是统一性与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得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得统一性得思想。 9、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得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得五个

生理系统,就是完整统一得整体。 10、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神必依附于形而存在。 四、简答题 5、形体,就是指构成人体得脏腑、经络、五体与官窍及运行或贮藏于其中得精、气、血、津液等。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得神,就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得总体现或主宰者;狭义得神,就是指人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形与神得关系表现为:形与神就是相互依附,不可分离得。形就是神得藏舍之处,神就是形得生命体现。神不能离开形体而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而神一旦产生,就对形体起着主宰作用。形神统一就是生命存在得保证。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得影响主要体现为:①人体得生理活动随季节气候得规律性变化可出现相应得适应性调节;②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生理也有不同影响,而人体也要与之相适应;③地域气候得差异,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得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得生理活动与脏腑机能,进而影响体质得形成;④人对生存环境得适应就是积极得、主动得,人类自身不仅能主动地适应自然,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美化环境,使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五、论述题 1、整体就就是统一性与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一整体观,即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得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得统一性得思想。中医学得整体观念贯穿在生理、病理、诊断与防治等各个方面,就是构筑中医学思想体系得主导思想,为中医学得基本特点之一。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人体就是有机得整体:构成人体得各组成部分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生理上相互资助、互相制约、相互协调,主要表现在五脏一体观与形神一体观两大方面;病理上相互影响、互相传变,局部得病变往往就是整体得反映;治疗上则根据个体形神得不同,即使就是局部得病变,也必须从整体考虑。 (2)人与环境密切相关:①人与自然环境得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息息相应。自然界存在着人类生存得必要条件;同时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得过程中,本身具备了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着机体得正常生命活动。若自然环境得变化超越了人类自身得调节能力,则会产生病理反应,从而导致各种疾病得发生。②人与社会密切相关:人就是社会得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得变动对人也发生影响。其中,社会得进步,社会得治或乱及个人得社会地位改变对人影响最大。所以在治疗上必须结合发病季节、地域环境因时、因地防治。 以上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及内外环境统一性得思想,即中医学得整体观念。 41、中医学得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 ) 51、人与环境得密切联系表现在( )与( )两个方面。 1、答:阴阳得消长平衡指二者不就是静止不变得,而就是在一定限度内不断地彼此消长,保持着事物得动态平衡。这一过程包括了相互消长与协调平衡两个方面。就相互消长而言,又有对立制约关系中得消长,即此消彼长与此长彼消过程,也有互根互用关系中得消长,即此消彼消与此长彼长过程。事物得阴阳双方在彼此消长运动中趋于协调平衡 人体之气得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营养作用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得依据就是五行得特性,即“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天人一体观: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得必要条件。自然环境得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得生命活动。这种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得认识,即就是“天人一体观”得整体观。中医养生中天人相应顺乎自然、身心合一形神共养得养生原则。、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得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得五个生理系统,就是完整统一得整体。 形神一体观,又称“形与神俱”。指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门类表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门类表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由10门13本教材组成,即: 1.《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诊断学》 3.《中药学》 4.《方剂学》 5.《中医内科学》 6.《中医妇科学》 7.《中医儿科学》 8.《针灸学》 9.《推拿学》 10.《经典医籍选读·内经分册》 11.《经典医籍选读·伤寒论分册》 12.《经典医籍选读·金匮要略分册》 13.《经典医籍选读·温病学分册》

Appendix 2 Recommendation (Self-recommendation) for chief editor, associate editor, and editorial staff of Textbooks for World Core Course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拟参编教材名称:Name of the textbook you are intended to write: 拟申请:主编()副主编()编委() Apply for: chief editor()associate editor()editorial staff()1.基本情况Basic Information 姓名Name性别Sex年龄Age 健康状况State of Health 毕业学校Graduate from所在国家Country you live in 工作单位Working unit职务Position 学历Degree 学位 Diploma 职称 Professional rank 邮编Postal Code地址Address 办公电话Tel(Office)手机Cell phone 传真Fax邮箱E-mail 2.简历Resume 教学/临床专业Specialty in teaching/clinic 教学/临床年限Years of teaching/clinic 教学/临床成绩 Achievements in teaching/clinic 在专业相关学术组织任职情况Working in relevant academic organizations 担任职务 Post 学术组织名称Academic organization 3.参编教材情况Experience in the compilation of textbooks 书名/教材Name of the book/textbook 职责 Responsible for 出版时间Time of publishing 出版单位/使用范围Publishing house/Appliaction 注:如申报主编,可根据《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某一章节,或提出编写思路。此表复印有效。如内容较多,可附另页。 Notes: If you apply for chief editor, please attach the thoughts and outline of the textbook in accordance with Teaching Syllabus for World Core Course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you are going to be engaged in. This form can be duplicated. Pages can be added when necessary. 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Opinions from Instruction Committee of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Textbooks for World Core Courses of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1)推荐为:主编()副主编()编者()Recommended as: chief editor ( ) associate editor ( ) editorial staff ( ) 签名:(单位盖章) Signature Seal of the Working Unit 年月日 Date:

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哲学基础

曹县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哲学基础 主讲人:冯春英 中医学哲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第二节阴阳学说 第三节五行学说 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一节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构成本原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本节主要内容: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精与气的概念,在古代哲学范畴中基本上是同一的,但在中医学是确有区别的。 (一)精的基本概念 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如《周易》、《管子》等);在某些情况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如《淮南子》和《论衡》)。 1、精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因而与气的内涵是同一的。 ?将观察和体悟到的各种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推理,纯化,抽象,形成了精的哲学概念:精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流动的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二)气的基本概念

2、气,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⑴精气学说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气构成的,宇宙万物的生成皆为精或气自身运动的结果,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共同原始物质。但此精或气并非宇宙的最初本原,宇宙的最初本原是“道”或“太极”。精或气由“道”或“太极”产生,是“道生万物”或“太极”生万物的中间环节,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直接物质材料。 ⑵《道德经·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⑶《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认为气是“道”产生的一种极细微物质,是天地人物构成的共同物质基础,人死复归为气,构造了“道→气→物(人)→气→道”的宇宙运动模式。 ⑷《列子》提出“夫有形者生于无形”的思想,并构造了“太易(未见气也)→太初(气之始也)→太始(形之始也)→太素(质之始也)→万物”的宇宙发生模式,发展了《老子》的“道”学说。 ?总之,古代哲学精概念的形成,是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结果。近取诸身—观察人体自身的生命现象,远取诸物—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将观察和体悟到的各种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推理,纯化,抽象,形成了精的哲学概念:精是存在于宇宙中的流动的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二)气的基本概念 1、气,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原。

中医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48学时

《中医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 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48学时 (一)导论2学时 (二)中医学的哲学思想2学时 (三)藏象学说8学时 (四)病因病机2学时 (五)诊法述要4学时 (六)辩证8学时 (七)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2学时 (八)中药8学时 (九)方剂4学时 (十)针灸自学 (十一)内科常见病症4学时 1.咳嗽 1 2.胃痛 1 3.黄疸 1 4.水肿 1 (十二)见习4学时 二、自学内容:针灸 三、建议参考书: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医学是中国医药学的简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卓越诊疗效果的医学理论体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精华,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诊断、治疗常识,加深了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认知的差异,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加临床诊疗知识和技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医学、进行中西医结合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提高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选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高鹏翔主编)。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适当安排讨论式教学。教师除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及任务外,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适当补充讲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一、导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A.木 B.火 C.土 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 润下 B. 稼穑 C. 炎上 D. 曲直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 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 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 脾 B. 三焦 C. 肝 D. 肾 11. 藏神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3. 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 A.喜 B.怒 C.思 D.忧 14. “在窍为目”的是 ( ) A.肝 B.心 C.脾 D.肺 15. “受盛之官”指 ( )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16. “血府”指 ( ) A.脑 B.髓 C.骨 D.脉 17. 朝百脉的是 ( ) A.心 B.肝 C.脾 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 ) A.心肺关系 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 D.肝肾关系

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概况汇总

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 摘要:中医学本科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中医理论知识和西医学基本知识、初步具备中医临床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中医人才。中医学课程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步骤,课程设置是决定人才能力和素质的先行条件。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将现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概括为学科特点、现行课程设置、中西医课程分配、实践课程设置、中医经典课程设置、中国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和科研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等七个方面,以期为今后中医院校中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院校;中医学;课程设置 Abstract:The goal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ajor was to cultivate all-round developed TCM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master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CM and basic knowledge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preliminarily possessing clinical ability of TCM. TCM curriculum was an important step in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curriculum setting was the antecedent condition to determine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talents.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setting in TCM major was generalized into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existing curriculum sett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curriculum distribution, practice curriculum setting, classical TCM curriculum set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cultivation curriculum setting through the systematic arrangement of relevant literature dat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etting in TCM major of TCM colleges.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rriculum setting 近年来中医院校迅速发展,为国家培育了大批中医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仍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对于这些暴露出的矛盾如何协调和解决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点,我们急需总结反思中医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体现了中医学的优势和特点,这也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现将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初步探讨。 1 学科特点 目前,全国卫生机构中,中医院的数量及规模均不如西医院,为求发展中医院又不同程度的存在西医化倾向;同时中医院的中医疗效下降,治疗急重病的机会和领域明显减少。这使中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就业形势又反过来影响在校生的学习、思想及生活,最终导致其专业思想不稳定[1]。其次,中医学毕业生存在中医文化底蕴不足、专业基础不扎实、中医临床环节薄弱、西化倾向严重等弱点。再次,随着中医药院校的扩招,“批量生产”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因材施教,导致学生逐步对中医产生 第一作者:胡越,女,2012级中西医结合七年制专业。Email:819170188@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 *通讯作者:朱垚,男,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治中医师。主要方向:中医教育研究,中医内科急难症研究,中医大数据信息处理。Email:zhongyiyaochuanren@https://www.360docs.net/doc/5e9338875.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