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白内障

职业性白内障
职业性白内障

职业性白内障主要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化学毒物、辐射线以及其他有害的物理因素所引起的以眼晶状体混浊为主的疾病。职业性白内障的诊断要有明确的化学、物理等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以眼晶状体混浊为主要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和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测定及辐射剂量的测量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非职业因素所致眼晶状体改变,方可诊断。

职业性白内障 - 职业性白内障前言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本标准的第5.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11502-1989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职业性白内障是由职业性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引起的以眼晶状体混浊为主的疾病,可造成接触者的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为能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以保护作业者的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C、D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负责起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参加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白内障 -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ataract

GBZ35-2002

职业性白内障是由职业性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引起的以眼晶体混浊为主的疾病。可与全身疾病不平行。

职业性白内障 -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白内障的诊断及处理。

职业性白内障 - 诊断原则

有明确的化学、物理等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以眼晶体混浊为主要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和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测定及辐射剂量的测量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非职业因素所致眼晶体改变,方可诊断。

职业性白内障 - 观察对象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彻照法检查,晶体周边或后极部有点状暗影。

b)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体周边或后极部有点状混浊,皮质尚透明;或晶体后极出现水疤样改变。

一般无视力障碍。

职业性白内障 - 诊断及分级标准

有明确的化学、物理等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以眼晶状体混浊为主要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和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测定及辐射剂量的测量资料,综合分析,排除其他非职业因素所致眼晶状体改变,方可诊断。

1 一期白内障

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彻照法检查,晶体周边部暗影构成环形,其最大环宽不超过晶体半径的1/3;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晶体周边有灰黄色点状混浊。

b.晶体后极后囊下皮质呈盘状混浊,前极前囊下皮质内也可出现细点状混浊。一般不影响视力。

2 二期白内障

有程度不等的视力障碍,并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周边部环状混浊最大环宽超过晶体半径的1/3但不到2/3者。有时也可在中央部出现环状混浊,其范围相当于瞳孔直径大小。

b.后囊下皮质呈蜂窝状混浊,前囊下皮质混浊加重。

3 三期白内障

晶体周边部混浊超过晶体半径的2/3;或中央部有致密点状、盘状混浊;或晶体全部混浊,有明显视功能障碍。

职业性白内障 - 处理原则

1 治疗原则

按白内障常规治疗处理。如晶体完全混浊,可施行白内障摘除术,术后酌情配矫正眼镜,有条件者可行人工晶体移植术。

2 其他处理

职业性白内障晶体混浊为不可逆性损害,并可影响视功能(中心视力、视野)。凡对视力发生确切影响者,应脱离接触。

5.2.1 已有晶体混浊,而无明显现功能损害者,也应酌情调换其他工作。

5.2.2 晶体混浊,视力或视野明显受损,应适当安排休息,或从事轻工作。

职业性白内障 -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 职业性白内障致病因素主要为化学、物理因素两大类,临床表现共同点为眼晶体不同程度、不同部位及不同形态的混浊。职业性白内障常见的临床类型及主要致病原因如下

a.中毒性白内障,参见附录C(规范性附录)。

b.非电离辐射性白内障,主要有微波白内障、红外线白内障和紫外线白内障。微波白内障是指电磁波中300MHz-30OGHz频率范围或1m-1mm:波长辐射所致眼晶体损伤;红外线白内障是高温作业环境下热辐射,即波长短于3x1O-6m红外线辐射所致晶体损伤;接触紫外线也可引起白内障。

c.电离辐射性白内障分放射性白内障和电击性白内障。电击性白内障主要指检修带电电路、电器,或因电器绝缘性能降低所致漏电等电流接触体表后发生的电击而造成的眼晶体混浊。

A.2 职业性白内障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眼晶体混浊形态、特征、分布及职业因素的判断。在职业接触史方面,化学因素所致白内障应注意作业环境毒物的浓度;物理因素所致白内障则要注意各种辐射因素的辐射剂量,必要时要模拟现场进行测量。

A.3 目前最常见的为三硝基甲苯中毒性白内障。其特点是在晶体前后皮质内有多数大小不等的灰黄色细小点状混浊,重者在中央部出现与瞳孔直径大小相等的环形或盘状混浊,彻照法检查时可见晶体周边部由多数楔状混浊连接而成的环状暗影。

A.4 电离辐射所致白内障在防护、诊断与处理上有特殊性,单独设立诊断标准。

A.5 非电离辐射所致白内障问题,有待进一步总结经验。

职业性白内障 -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眼科检查要求与临床观察

B.1 彻照法检查:在除外青光眼的条件下,以5%新福林或复方托品酸胺充分散大瞳孔后,用直接检眼镜进行彻照法检查。重点观察晶体,同时注意玻璃体及眼底病变。

B.2 裂隙灯检查:在彻照法检查之后,用裂隙灯显微镜对晶体改变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弥散光及光切面检查),并按下列格式标示病变部位及范围。

B.3 眼科一般要求:详细询问病史,常规外眼检查。视力检查包括远、近视力以及矫正视力。

晶体周边部混浊(以三硝基甲苯白内障为例)

B.4.1晶体周边部环状暗影为多数楔形混浊连接而成,楔底向周边,尖端指向中心。周边部与环形暗影间有一透明带。裂隙灯检查周边部混浊位于前后皮质和成人核内。

B.4.2 中央部环状混浊和盘状混浊为晶体前皮质内的细小灰黄色颗粒状混浊,位瞳孔区,其直径可与瞳孔大小相等。

B.4.3 随着晶体周边部混浊的加重,晶体皮质的透明度可降低。

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以放射性白内障为例)

B.5.1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为细点状混浊,排列成环形,并逐渐形成盘状。也可向皮质深层扩展,形成宝塔状外观。重者呈蜂窝状混浊。

B.5.2 在盘状混浊的周围可出现不规则的条纹状混浊,向赤道部伸延。前、后囊下皮质混浊常伴有空泡。

视力障碍

B.6.1 晶体周边部混浊对视力一般无明显影响。

B.6.2 晶体前中央环或盘状混浊,后极部盘状混浊或蜂窝状混浊,随着混浊致密度的增加及范围的扩大,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职业性白内障 -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附录c

中毒性白内障

C.1 职业性中毒性白内障主要是由于长期接触三硝基甲苯、萘、铊、二硝基酚等所引起的以眼晶体混浊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眼部疾病。以三硝基甲苯白内障最为常见。晶体混浊程度与接触时间及接触量有相关关系。

C.2 三硝基甲苯中毒性白内障晶体混浊形态、分布具有明显的特征,参照本标准

4.1.a、4.2.a、4.3等条款及附录B(规范性附录)。

职业性白内障 -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电离辐射性白内障

D.1 电离辐射性白内障包括放射性白内障和电击性白内障。

D.2 放射性白内障为接触X射线(如医用X射线)、γ射线、中子射线等引起的双眼或单眼晶体电离辐射性损害。其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参照GBZ95-2002。

职业性白内障 - 防治职业性白内障

职业性白内障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化学毒物、辐射线以及其他有害的物理因素所引起的以眼晶状体混浊为主的疾病。可与全身疾病不平行。

职业性白内障常见的临床类型及主要致病原因如下:

①中毒性白内障:是由于长期接触三硝基甲苯、萘、铊、二硝基酚引起的。以三硝基甲苯白内障最常见。

②非电离辐射性白内障:主要有微波白内障、红外线白内障和紫外线白内障。微波白内障是指电磁波中300MHZ-300GHZ频率范围或1m-1mm波长辐射所致眼损伤;红外线白内障是高温作业环境下热辐射所致眼损伤;接触紫外线也可引起白内障。

③电离辐射性白内障分放射性白内障和电击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是指X射线、r射线、中子及高能β射线等电离辐射所致眼损伤;电击性白内障主要指

检修带电电路、电器,或因电器绝缘性能降低所致漏电等电流接触体表后发生的电击造成的眼损伤。

在以上作业环境中作业的工人和员工必须定期到医院检查,发现眼晶状体有混浊,应立即到当地疾控中心职业卫生部门鉴定;并进行必要的保健。

职业性白内障常用方法

其常用方法是(也适用于其他类型白内障,如老年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等)

①尚未达到手术程度的白内障,读书写字时,尽量避免直射的强光,外出或室内有强光时戴有色眼镜;可口服抗衰老药物,如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2和局部点用抗白内障药物,如白内停、消白灵等;还要积极治疗影响白内障手术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②医生建议手术者,要听从医生指导及时手术。白内障经手术治疗,完全可以重见光明。因此,患了白内障,不要紧张。手术后要注意休息,少用目力,并定期到医院检查。术后如出现视力下降,应尽早到眼科检查有无影响视力的疾病。

职业性白内障 - 相关资料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附录 A 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附录 A 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诊断标准——附录 A 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附录 A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

职业性白内障 - 分类

职业性白内障

职业性因素所致的眼晶状体混浊的统称。可分为热性白内障、中毒性白内障、电离辐射性白内障等三类。

热性自内障为波长800~1200nm的短波红外线所致的晶状体损伤。见于高温作业如吹玻璃工人在炉内温度约1500℃下作业所致的白内障,故又称吹玻璃工白内障。该病发病工龄较长,一般10a以上。由晶状体后极部开始混浊,早期就影响视力,而后,晶状体逐渐完全混浊。在病程中还可见晶状体前囊表层剥离,剥离的丝状物一端连接在前囊上,一端卷曲在前房内飘动,此为热性白内障的典型表现。早期可行增视性虹膜切除术,晚期行白内障摘出术。

一般认为,由于不注意或偶发事故使眼部暴露于很高的功率密度下,如观察波导

微波束等。也可导致热性白内障。微波使晶状体后极的温度升高,先使后囊变粗、增厚和混浊,影响后囊的代谢,造成后囊下的混浊。可分为三种类型:(1)急性微波白内障,在多次重复暴露于大剂量微波数星期到数月后立刻发生的白内障;

(2)亚急性微波白内障,在反复受到亚临床剂量的照射数月到数年后发生,患者诉说视力逐渐减退,这是常见的一种;(3)迟发性微波白内障,在5~20a内缓慢性发生。

中毒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萘、铊盐等化学物质中毒后所致,其中最常见的是三硝基甲苯中毒性白内障。病程缓慢,病变起始于晶状体周边部,为多数尖向内、底向外的楔形混浊联接而成,有的晶状体前中央部同时出现环形混浊,其直径约与瞳孔等大,后期混浊加重而致密,影响视力。为增进晶状体的营养代谢,可全身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B1、B2谷胱甘肽等。局部滴用治疗白内障的眼药水。

电离辐射性白内障镭、X射线、γ射线、快中子等可致眼部损伤,以晶状体最为敏感,可形成电离辐射性白内障。潜伏期平均2~4a。由晶状体后极部开始.逐渐发展至完全混浊。严重患者可出现眼睑皮肤红斑、溃疡、癌变;结膜充血、血管堵塞、膨胀成串珠状;角膜知觉减退,上皮点状脱落、溃疡、坏死;虹膜发炎、萎缩;视网膜血管扩张、水肿、渗出、出血,以及中央静脉堵塞、视乳头水肿等。成熟的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术。

18张常见白内障图解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今天小编为您分享珍藏的18张晶状体异常的图片,供大家学习。喜欢就转发哦,欢迎给小编分享你在临床上看到的眼科图片,直接发给我们就可以了! 1.晶状体由表皮外胚层细胞分化成晶状体泡,再逐步分化成晶状体纤维,并向中心聚集形成晶状体核,各层晶状体纤维末端变平,彼此联合成晶状体缝,如“Y”形,前极为正“Y”字缝和后极为倒“Y”字缝(如上图)。“Y”字缝外周为晶状体皮质,其及其以内为晶状体核。胎儿期的感染如风疹病毒等可造成晶状体缝的异,常常与小儿白内障发生有关。

2.上图所示先天性正的前“Y”字缝白内障和倒的后“Y”字缝白内障。“Y”字缝白内障为X 连锁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可为单侧亦可为双侧,一般不会出现视觉问题,只有当白内障核或者核周边皮质混浊时才会影响视力。病毒感染、外伤或者代谢因素可能是此种白内障发生的原因。 3.上图所示胚胎核性白内障,又称中央粉尘状白内障,通常为局限在晶状体中央

的圆形乳白色混浊。此种白内障是晶状体在胚胎发育时期分化受到影响所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常双侧发生,并伴有小眼球、小角膜。 4.上图所示胚胎核白内障成细颗粒状,进展缓慢,往往对视力影响较小,如果无进展并且患者视力较好可不手术。 5.上图所示前极白内障,此种白内障因胚胎期晶状体泡未从外胚叶完全脱落所致。混浊位于前囊下,为小圆白点状,可为偶发亦可合并其他眼部疾病,为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多为双侧,对视力影响不明显,常不需手术治疗。但当前极白内障若进展,引起的斜视、弱视及屈光参差等可导致视力下降。 6.上图所示圆锥形晶状体,它是晶状体前囊或后囊分别向外膨出的一种晶状体畸形。向前膨出者称为前圆锥形晶状体较为常见,常合并Alport 综合征、脊柱裂或者Waardenburg 综合征;向后膨出者称为后圆锥形晶状体。圆锥形晶状体早期可导致散光,稍后可引起白内障的形成甚至晶状体自发破裂。

放射性疾病

放射性疾病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放射性疾病放射性疾病是由于放射线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在较短时间受照射剂量的增大,可引起急性外照射放射病;由于长期连续或断续受照射剂量累积,可引起慢性外照射病;当放射性核素摄入过量,在体内作为放射源对人体照射,可引起内照射放射病。 一、急性外照射放射病 急性外照射放射病是体内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体外电离辐射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这引起辐射有X射线、(射线或中子等。引起急性外照射疾病有从事原子反应堆,粒子加速器工作后的泄漏事故;医疗工作中X、(射线应用于肿瘤,器官移植的起剂量照射。临床以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损为主,表现为继发感染、出血和全血细胞下降三大特征;有些人表现为呕吐、腹泻、脱发、拒食、衰竭以至死亡。轻型病人预后一般较好,脱离接触射线两个月左右可自行恢复,重症病例可留有永久性伤残甚至死亡。 【临床诊断要点】 (一)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接受大于1GY的均匀或比较均匀的全身照射。

(二)受照射后引起的主要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是判断病情的主要依据,其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受照部位和范围以及个体情况有关。 (三)临床分型: 1.骨髓型 (1)轻度 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1.2×109/L; (2)中度 除轻度症状外,还有头昏、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0.9×109/L,轻度出血、脱发; (3)重度 在中度程度上明显加重,淋巴细胞绝对值降至0.6×109/L,与中度之间有明显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在

白内障出科考试卷

白内障出科考试卷 姓名工号成绩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2分,共25题) 1、白内障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外伤性 B、糖尿病性 C、先天性 D、年龄相关性 2、不能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的是 A、视网膜脱离 B、高度近视 C、巩膜炎 D、视网膜色素变性 3、有手足抽搐、骨质软化、白内障三项典型改变的是 A、手足抽搐性白内障 B、并发性白内障 C、半乳糖性白内障 D、中毒性白内障 4、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 A、视力障碍 B、眼痛 C、分泌物 眼红、D. 5、可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是 A、皮质性白内障初发期 B、皮质性白内障膨胀期 C、皮质性白内障成熟期 D、皮质性白内障过熟期 6、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手术治疗 B、药物治疗 C、验光配镜 D、补充营养 7、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屈光状态是 A、高度近视 B、高度远视 C、轻度远视 D、轻度近视 8、白内障术前检查包括 A、血压 B、血糖

C、血、尿常规 D、以上都是 9、目前普遍应用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 A、囊内摘除术 囊外摘除术、B. C、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D、超声乳化术 10、下列哪项白内障术前准备项目错误 A、术前滴用抗生素眼水 B、视功能检查 C、眼压检查 D、不适所有人都要泪道冲洗 11、白内障术前眼部检查错误的是 A、视功能检查 B、裂隙灯检查 C、眼压 D、不用散瞳查眼底 12、白内障患者色觉改变常见于哪种类型白内障 A、皮质性 B、核性 C、后囊下性 D、以上都是 13、Emery核硬度分级把核分成几级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14、虹膜投影是哪一期白内障的特点 A、皮质性初发期 B、皮质性膨胀期 C、皮质性成熟期 D、皮质性过熟期 15、可以出现近视改变的是哪种类型白内障 A、皮质性白内障 B、先天性白内障 C、后囊下白内障 D、核性白内障 16、最早影响视力的白内障类型是 A、先天性白内障 B、皮质性白内障 C、核性白内障 D.后囊下性白内障 17、先天性白内障常见的类型不包括 A、核性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 GBZ235-201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卫生部发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卫通〔2011〕2号)GBZT 234-2010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响应程序 GBZ100-2010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 GBT 16148-2009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 GBZT217-2009:急性放射病护理规范 GBZT216-2009: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 GBZ219-2009: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 GBZ215-2009: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 GBZ97-2009: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 GBZT191-2007: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190-2007: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 GBZ103-200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102-2007: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 GBZT172-2006:牙釉质电子顺磁共振剂量重建方法 GBZT171-2006: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T170-2006:核事故场外医学应急计划与准备 GBZ169-2006: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 GBZT164-2004: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 GBZT163-2004: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GBZT156-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报告格式及内容 GBZ112-200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 GBZ111-2002: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 GBZ110-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GBZ109-2002: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 GBZ108-2002: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

放射卫生知识宣传资料

宣传资料(一) 放射卫生知识 射线对人有哪些危害? 电离辐射主要通过对人体中DNA分子的作用使细胞受到损伤,导致各种健康危害;它可以是发生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躯体性效应(包括各种急、慢性放射损伤和癌症);也可以是因生殖细胞受到照射引起的发生在受照者后代身上的遗传性效应;可以是超过一定水平的照射后必然出现的确定性效应;也可以是受照水平较低但不能完全避免的随机性效应(癌症、遗传,等);孕妇受照,也可能使胚胎或胎儿受到各种损伤。 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过量照射? 外照射防护除了控制辐射源的量和质外,主要的防护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⑴、时间当你在辐射源附近时,你必须尽可能留驻较短的时间,以减少辐射的照射。 ⑵、距离越是远离辐射源,你将受到越少的照射。 ⑶、屏蔽如果你在辐射源周围增加屏蔽,你将减少照射。 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的隔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各种途径,在可能合理做到的限度内,使摄入量减少到最低水平,其基本方法是围封隔离、控制扩散、除污保洁、减少污染、个人防护、防止侵入机体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护。 X射线检查会影响健康吗

X射线从发现至今已一百多年了。一百年来,X射线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它的发展更是日新日异。 X射线通常了称X线或X光,看不见,摸不着,感不到。它与可见光一样,是一种电磁波,与普通光线一样沿直线进行。所不同的是,它的波长很短,约只有可见光的一半。直观的讲,若反一厘米分成一亿份,它的波长仅只有一份左右。X线有其独特的性质。如穿透性、荧光作用、感光作用、电离作用和生物效应。在医疗上正是应用它的这些性质,达到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放射检查,人们并不陌生。到医院体检和就诊,常会去放射科透视或拍片,或进行其他特殊检查,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选进设备和技术不断用于临床。近几年,CT、核磁共振、介入放射已是较常规的检查手段,极度大地提高了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但对于放射知识,不少人知之甚少。到了放射科检查室,有一些人感到恐惧,他们怕放射线会损害自己的身体。但也有一些人无动于衷,不到自己检查时,却不听劝阻地呆在室内。其实,对必要的检查而担心是多余的。相反,避免接触放射线时应当尽量避免。 X射线对生物细胞有一定的杀伤破坏作用,所以人体受到X 射线照射后,会产生一定的生理反应。过量照射后,还会造成组织破坏,影响生理机能,甚至会引起生命危险。但适量的照射,并不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为医务人员做检查时,对X射线透视和摄影所用剂量是很小的,仅限在安全剂量之内。如胸部透视,

老年性白内障简介

老年性白内障简介 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表现: 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有时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由于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变化,可有多视,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 (1)初发期:混浊首先出现在晶体周边部,皮质,呈楔形,其尖端指向中心,散瞳后可见到眼底红反光中有黑色楔形暗影,瞳孔区仍透明,视力无影响。 (2)未成熟期或称膨胀期:混浊的皮质吸收水分肿胀,混浊加重并向周围扩展,体积渐增大,虹膜被推向前方,前房变浅,有发生青光眼的可能。在未成熟期晶体前囊下皮质尚未完全混浊,用斜照法检查时,可在光源同侧瞳孔区看到新月形投影,这是此期的特征。 (3)成熟期:混浊扩展到整个晶体,皮质水肿减退,晶体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视力降至眼前指数或手动以下,此时晶体囊腔内的张力降低,晶体囊与皮质易分离,是白内障手术最理想的时期。 (4)过熟期:成熟期白内障经过数年后,皮质纤维分解变成乳汁状,晶体核下沉,晶体体积缩小,对虹膜的支持力减弱,可见虹膜震颤现象,乳化状的晶体皮质进入前房,可刺激产生晶体源性葡萄膜炎;若皮质被巨噬细胞吞噬,堵塞房角可产生晶体溶解性青光眼。 2.核性白内障:晶体混浊多从胚胎核开始,逐渐扩展至成人核,早期呈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在晶体后极部囊下的皮质浅层出现金黄色或白色颗粒,其中夹杂着小空泡,整个晶体混浊区呈盘状,常与皮质及核混浊同时存在,因混浊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白内障诊断标准

白内障诊断标准 现在患有白内障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后期更会危害到健康。而患者若不及时发现白内障的症状,就可能会导致其病情越来越严重。因此大家要尽早知道白内障的症状,才能及时发现病情。 白内障的症状有: 1、电击性白内障:也是属于外伤性白内障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雷击、触电后,致白内障的电压多为500-3000伏,雷击白内障多为双侧性,触电白内障多为单侧性,与触电部位同侧,这就是白内障的症状表现。 2、辐射性白内障:是指红外线、X射性、γ射线、快中子辐射等引起的外伤性白内障,这种外伤性白内障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后囊下皮质盘状及楔形混浊,边界清楚,渐渐发展到全部皮质,患者前囊下有空泡或点状混浊。这也属于白内障的症状表现。 3、挫伤性白内障:朋友们在受到挫伤后,会有虹膜瞳孔缘色素印在晶体表面,相应部位的晶体囊下出现环形混浊等表现,损伤前囊下晶体上皮时可引起局限性花斑样混浊,可静止不再发展或向纵深发展。这些白内障的症状比较常见。 而我们通常不重视白内障的病因,这就可能会导致此病的频繁出现。因此大家要尽早知道白内障的病因,这样才能更好的防御此病。 白内障的病因有: (1)内分泌内分泌紊乱可以促使白内障的产生,从糖尿病病人发生白内障较一般人高,就足以说明。这就是引起白内障的病因之一。 (2)硬化脱水人体在发生脱水的情况下,体内液体代谢紊乱,就会产生一些异常物质,损害晶体。动物实验证明,给予高渗脱水后,晶体出现空。这也属于诱发白内障的病因。 (3)缺氧在缺氧的情况下,可使晶体内钠、钙增加,钾、维生素C相应减少,而乳酸增多,促使白内障的形成。这种白内障的病因比较常见。 一些营养方面的病因: 1.感染因素是常见的白内障的病因:母亲在怀孕前3个月感染疾病以及怀孕前期患风疹、水痘、单纯疱疮、病毒性感冒等病都可造成胎儿晶体混浊。 2.营养因素:母亲怀孕时营养失调,出现维生素A缺乏、钙代谢异常。 3.白内障的病因还有遗传因素: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家族中往往也有白内障患者。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接受电离辐射职业照射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95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 96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97 放射性肿瘤病因判断标准 GBZ 98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 GBZ 99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0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 GBZ 101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 GBZ 104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5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 GBZ 106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GBZ 107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 GBZ 11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 GBZ 113 核与放射事故干预及医学处理原则 GBZ/T 151 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计原则 GBZ/T 163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远期效应医学随访规范GBZ/T 164 核电厂操纵员的健康标准和医学监督规定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91 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 215 过量照射人员医学检查与处理原则 GBZ/T 216 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处理规范 GBZ 219 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 GB/T 16148 放射性核素摄入量及内照射剂量估算规范GB/T 18197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的医学处理规范

最新医院规培理论试题题库完美版白内障出科考试卷5月

白内障出科考试卷 单选题 1、19.角巩膜缘的宽度约为 A. 0.9mm B. 1mm C. 0.5mm D. 1.2mm 2、巩膜最薄的部位是 A、角巩膜缘 B、直肌附着点 C、血管通过处 D、视神经通过处 3、脉络膜上腔是指 A、脉络膜与色素上皮之间的间隙 B、脉络膜与巩膜之间的间隙 C、脉络膜与玻璃膜之间的间隙 D、脉络膜中血管层与毛细血管层之间的间隙 4、视神经可分为4段,其中最长的一段为 A、眼内段 B、管内段 C、颅内段 D、眶内段 5、锯齿缘是指 A.睫状体冠状突与扁平部分界 B.睫状体扁平部与脉络膜分界 C.睫状体与视网膜分界 D.视网膜周边部与后极部分界 6、前房角是指 A.巩膜与虹膜睫状体之夹角 B.角膜与虹膜睫状体之夹角 C.虹膜之后与睫状体之间距离 D.巩膜、角膜与虹膜睫状体之间的隐窝 7、在前房角镜下,看不到哪种房角结构,即可疑为房角关闭 A、巩膜突 B、小梁网和Schlemm管 C、虹膜根部 D、睫状带 8、房水引流途径正确的是 A.后房→前房→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 B.后房→前房→小梁网→集液管→Schlemm管→房水静脉 C.前房→后房→小梁网→集液管→Schlemm管→房水静脉 D.后房→前房→Schlemm管→小梁网→集液管→房水静脉 9、房水由 A.巩膜突产生

B.睫状突无色素上皮产生 C.虹膜产生 D.Schlemm管产生 10 全世界致盲原因中,下列哪种疾病占首位 A.儿童盲 B.沙眼 C.白内障 D.河盲 E.青光眼 11、不能引起并发性白内障的是 A.视网膜脱离 B.高度近视 C.巩膜炎 D.视网膜色素变性 12、有手足搐搦、骨质软化、白内障三项典型改变的是 A.手足搐搦性白内障 B.并发性白内障 C.半乳糖性白内障 D.中毒性白内障 13、关于眼压的描述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是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壁的压力 B.正常人双眼眼压差一般不大于5mmHg C.正常人24小时眼压波动范围不大于8mmHg D.正常人的眼压范围绝对是在11~21mmHg之间 14、环形暗点属于青光眼哪期视野缺损 A.早期 B.中期 C.晚期 D.近绝对期 15、虹视最常见于 A.白内障 B.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C.开角型青光眼 D.继发性青光眼 16、目前较普遍应用的白内障摘除术为 A.囊内摘除术 B.现代囊外摘除术 C.超声乳化术 D.针吸术 17、对看不见眼底的大量玻璃体积血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 血管造影 B. B型超声 C.视觉电生理 D. CT检查 18、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处理原则 A.手术治疗 B.治疗糖尿病 C.先手术治疗,再治疗糖尿病 D.先治疗糖尿病,再手术治疗 19、早期出现明显视力障碍的是 A.核性白内障 B.后囊膜下白内障 C.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D.皮质性白内障的初发期 20、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是 A.先天性白内障 B.老年性白内障 C.中毒性白内障 D.代谢性白内障 21、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A.视力障碍 B.眼痛 C.眼充血 D.压痛 22逐渐视力下降无眼痛的眼病不包括 A.慢性视网膜疾病 B.屈光不正 C.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D.白内障 23、可诱发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和近视的是 A.皮质性白内障的过熟期 B.皮质性白内障的成熟期 C.皮质性白内障的膨胀期 D.皮质性白内障的初发期 24、老年性白内障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手术治疗 B.药物治疗 C.放射治疗 D.验光配镜 25、白内障手术术前检查包括 A.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检查 B.血压、血糖 C.心电图、胸透和肝功能检查 D.以上各项均有 简答题 1、先天性白内障的治疗原则。 2、老年型白内障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3、白内障术后发生眼痛的可能原因,列举6种。 高眼压,切口损伤神经,角膜上皮损伤,结膜损伤,眼内感染,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晶体脱位,干眼症。应激性反应。 4、房水的循环途径。

2017年最新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2017年最新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2017年最新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是什么呢?或许很多人对此都不太了解,其实不仅是专门机构根据这个鉴定工伤,我们劳动者自己也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对自己属于哪级工伤作出一个大概的认定。本文由律伴小编为大家整理编辑,欢迎您的阅读!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6180-2014 代替GB/T 16180-2006 2014--09--03发布 2016-01--01实施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 5.1 一级 5.2 二级 5.3 三级 5.4 四级 5.5 五级 5.6 六级

5.7 七级 5.8 八级 5.9 九级 5.10 十级 附录A 各门类工伤、职业病致残分级判定基准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附录C(规范性附录)职工工伤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表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6180—200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与GB/T16180—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总则中的分级原则写入相应等级标准头条; ———对总则中4.1.4护理依赖的分级进一步予以明确; ———删除总则4.1.5心理障碍的描述; ———将附录中有明确定义的内容直接写进标准条款; ———在具体条款中取消年龄和是否生育的表述; ———附录B中增加手、足功能缺损评估参考图表; ———附录A中增加视力减弱补偿率的使用说明; ———对附录中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求做了调整; ———完善了对癫痫和智能障碍的综合评判要求; ———归并胸、腹腔脏器损伤部分条款; ———增加系统治疗的界定; ———增加四肢长管状骨的界定; ———增加了脊椎骨折的分型界定;

白内障诊疗指南

白内障诊疗指南 病因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本病可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1.先天性白内障 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2.后天性白内障 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 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 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 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 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 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 ③外伤性白内障。 ④代谢性白内障。 ⑤放射性白内障。 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临床表现

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 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 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 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检查 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和视神经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对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会有正确的评估,可借助A型及B型超声波了解有无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物,亦可了解眼轴长度及脱位的晶体位置,视网膜电图(ERG)对评价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价值,单眼白内障患者为排除黄斑病变视路疾患所致的视力障碍,可作诱发电位(VEP)检查,此外亦可应用视力干涉仪检查未成熟白内障的黄斑功能。 诊断 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对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5或以下者,方可诊断白内障。

卫生监督技能竞赛试题(职业)

定西市卫生计生监督技能竞赛(放射诊疗 和职业卫生监督)试题 姓名:单位: 本次竞赛共100题,总分100分,其中单选题60分,多选题20分,判断题20分,每题均为1分,多选题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一、单选题 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行政机关不得设立任何形式的“小金库”;严格执行(A)制度,行政处罚罚款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 A、收支两条线 B、罚缴分离 C、执法与审裁分离 D、决策与审裁分离 2、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定期组织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C)培训,培训情况、学习成绩应当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A、文化知识B、理论知识 C、依法行政知 识 D、基础知识 3、某市政府为了加强管理,经常制定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则这些规范性文件:( D ) A、对于某些不是关系重大公共利益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B、经法律的授权后,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设定行政许可 C、经国务院授权后,可以在授权的范围内设定行政许可 D、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4、地方政府规章设定罚款的限额由下列(C)规定。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厅、局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对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是否可以向复议机关的上级机关申请再复议?(B) A、不能申请再复议,因为我国行政复议实行一级复议制 B、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法律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 C、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 D、一般情况下,不能申请复议,但规章另有规定时,可以在经过一级复议后申请再复议。 6、行政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应以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下列规范性文件错误的是?(A) A、上级行政机关对案件处理的意见 B、地方性法规、规章 C、法律、行政法规 D、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7、经过行政复议的案件,行政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当事人应以(A)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行政复议机关 B、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C、行政复议机关和作同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D、行政复议机关和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为机关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 8、关于赔偿请求人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赔偿请求人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最先侵权的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B、赔偿请求人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最先被确认违法的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 C、赔偿请求人可以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要求赔偿 D、应当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协商酌定

白内障的教学大纲

第一章白内障患者的护理 一.教学目标 通过《白内障患者的护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型白内障的护理及康复知识﹙在这里重点介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熟悉白内障的辅助检查和手术方式,了解白内障的分类,为白内障患者提供整体护理。 二.教学要求 1.识记:﹙1﹚白内障的病因 ﹙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分期及各期特点 2. 熟悉:﹙1﹚白内障的辅助检查 ﹙2﹚白内障的手术方式 3. 掌握:﹙1﹚白内障的定义 ﹙2﹚白内障病人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3﹚﹙白内障病人的出院指导 三.教学重点 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护理评估 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四.教学难点 1.护理诊断的相关因数 2.护理目标的确定 五.教学准备 了解眼的解剖生理及眼科检查法,白内障的定义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定义六.教学课时安排 白内障患者的护理的课时为2课时,安排如下: 讲课内容课时1.白内障的定义﹑分类﹑以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定义 1 重点介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病程分期2.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辅助检查﹑治疗要点及常见的护理诊断 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出院指导 七.教学内容 (一)白内障的定义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 (二)分类

1.按发病原因:分为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外伤性﹑代谢性(糖料病性) ﹑并发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原发性白内障。 2.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后天获得性白内障等。 3.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囊膜下白内障。 4.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点状﹑冠状和极层白内障。 (三)重点介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后天性原发性白内障,多发生在50岁以上 的老年人,又称老年性白内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多为双眼发病,但 发病可有先后。 2.病因及发病机制 可能与代谢﹑全身性疾病﹑辐射﹑外伤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由氧化损伤引起。 3. 临床表现 双眼呈渐进性无痛性视力下降,严重者只剩光感,早期病人常出现眼前固定不动的黑点,可有单眼复视或多视,屈光改变等。 4. 根据晶状体混浊开始出现的部位,分为3种类型:皮质性﹑核性以及囊 膜下性,以皮质性白内障为最常见。 根据病程分四期: ﹙1﹚.初发期:仅有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晶状体大部分仍透明,早期 无视力障碍,混浊发展缓慢,可达数年才进入下一期。 ﹙2﹚.膨胀期﹙未成熟期﹚: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并伸入瞳孔区,晶状 体有不均匀的灰白色混浊,视力明显减退,晶状体皮质吸收水分而肿胀,将虹膜推向前,使前房变浅,可诱发闭角型青光眼。 ﹙3﹚.成熟期:晶状体完全混浊,呈乳白色,视力仅剩光感或手动。 ﹙4﹚.过熟期:晶状体组织结构改变,前房加深,虹膜震颤,还可出现青 光眼和过敏性葡萄膜炎。 5.辅助检查 ﹙1﹚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2﹚光定位检查 ﹙3﹚角膜曲率 6.治疗要点 ﹙1﹚手术时机:认为白内障成熟期为最佳手术时机 ﹙2﹚手术选择: ①.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②.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③.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④.激光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7. 常见的护理诊断 ﹙1﹚感知紊乱:视力下降与晶状体混浊有关 ﹙2﹚有外伤的危险:与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白内障自我保健的相关知识 ﹙4﹚潜在并发症:眼内感染﹑前房出血﹑继发性青光眼﹑葡萄膜炎、 人工晶体脱位。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前言 本标准的第3、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定本标准。原标准GB8283-1987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可与WS/T117-1999《X、β、γ射线和电子所致眼晶体剂量估算规范》配套使用。 本标准可与GBZ106-2002《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秀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adiation cataract GBZ95-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白内障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电离辐射所致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性白内障。非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性白内障也可参照本标准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放射性白内障(Radiation cataract) 是指由X射线、γ射线、中子及高能β射线等电离辐射所致的晶状体混浊。 3 诊断原则 晶状体有明确的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受到大剂量的外照射,或长期超过眼晶状体年剂量限值的外照射历史(有剂量档案),个人剂量监测档案记录显示累积

剂量在2Gy以上(含2Gy),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晶状体开始混浊;具有放射性白内障的形态特点;排除其它非放射性因素所致的白内障;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方可诊断为放射性白内障。 4 诊断与分期标准 4.1 I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有细点状混浊,并排列成环行,可伴有空泡。(图1) 图 1 4.2 Ⅱ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呈现盘状混浊且伴有空泡。严重者,在盘状混浊的周围出现不规则的条纹状混浊向赤道部延伸。盘状混浊也可向皮质深层扩展,可呈宝塔状外观。与此同时,前极部前囊下皮质内也可出现细点状混浊及空泡,视力可能减退。(图2) 图 2 4.3 Ⅲ期 晶状体后极部后囊下皮质内呈蜂窝状混浊,后极部较致密,向赤道部逐渐稀薄,伴有空泡,可有彩虹点,前囊下皮质内混浊加重,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图

3.1.7GBZ 188—2014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ICS 13.100 C 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T 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4年05月14日发布,自2014年10月0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Z 188—200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5.2.2、5.4.4、5.5.5、5.6.5、5.7.4、5.8.2、5.9.4、5.10.2、5.12.2、5.13.2、5.14.2、5.15.2、5.17.2、5.22.2、5.24.2、5.25.2、5.27.2、5.29.4、5.34.2、5.36.2、5. 37.2、5.38.2、5.43.2、5.46.2、5.47.2、5.48.2、5.49.4、5.51.2、5.52.2、5.55.2、5. 58.4、6.1.4、6.2.4、6.3.5、6.4.4、7.4.5、8.2.2为推荐性的,其余均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本标准与GBZ 188—2007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删除原总则中“责任与义务”; ——将离岗后医学随访改为离岗后健康检查。增加了焦炉逸散物、铬及其无机化合物离岗后的健康检查,删除了三硝基甲苯离岗后的健康检查。离岗后的健康检查修改为推荐性; ——取消了原标准中有关化学物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各项检查,原则上修改为:有慢性肝脏毒性的化学物质,上岗前实验室检查项目中必检肝功能,选检肝脾B超;相应增加在岗期间的生物学监测频次,即项目中每半年检查肝功能1次,健康体检每年1次; ——进一步严格职业禁忌证的范围,特别是只有急性中毒的化学物的职业禁忌证; ——部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为推荐性的,健康检查周期由2年改为3年; ——增加接触焦炉逸散物和有机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 ——删除原附录C、原附录D,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粉尘作业人员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片)技术要求; ——增加附录E(资料性附录)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负责起草;上海市职业病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电网公司职业病防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加起草。

白内障规培题

白内障规培试题 一.单选题 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 A. 视力减退 B.多视复视 C.流泪 D.畏光 正确答案:A 2.瞳孔缩小时视力障碍明显,瞳孔散大时视力显著增加,见 于下列哪种类型的先天性白内障: A.点状白内障 B.极性白内障 C.核性白内障 D.冠状白内障正确答案:C 3.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后,后囊膜发生混浊,称为: A.并发性白内障 B.后发性白内障 C.后囊下型白内障 D.假 性白内障 正确答案:B 4.晶状体上皮细胞位于: A.晶状体赤道部囊下B. 后囊下C. 晶状体纤维间D. 前囊下和赤道部囊下E. 前囊下 正确答案:D 5.彻照法检查眼屈光介质有无混浊时,若患者转动眼球时 黑影不动,提示混浊位于: A. 角膜 B. 脉络膜 C. 玻璃体 D. 视网膜 E. 晶状体 正确答案:E 6.下列后发性白内障的说法哪项错误:

A. 影响视力的程度与后囊膜混浊程度和厚度无关 B. 可用激光将瞳孔区的后囊膜切开 C. 儿童期白内障术后几乎均发生 D. 常伴有虹膜后粘连 E. 可发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 正确答案:A 7.摘除白内障后在眼内植入IOL,IOL为无晶体眼屈光矫正的最好方法,下列哪项不是其优点: A. 周边视野受限 B. 具有双眼单视和立体视 C. 无环形暗点 D. 后房型IOL仅使物象放大1%~2%,即影像真实 E. 术后可迅速恢复视力 正确答案:A 8.可诱发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是: A. 皮质性白内障的过熟期 B. 皮质性白内障的成熟期 C. 皮质性白内障的膨胀期 D. 皮质性白内障的初发期 E. 核性白内障 正确答案:C 9.关于晶状体核硬度分级错误的是: A. Ⅲ级核为中等硬度核,晶状体核呈黄色或淡棕黄色 B. Ⅳ级核为硬核,晶状体核呈深黄色或淡琥珀色

白内障定义、分类、诊断与治疗

白内障(CATARACT)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我国目前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眼病。据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400余万人,其中主要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势必随之增加。 白内障的定义:晶体混浊即为白内障。从流行病学调查的角度认为:晶体混浊,视力低于0.4才诊断为白内障。 白内障的分类:通常根据病因分类 先天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继发性白内障, 并发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一般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据统计学报道,50-60岁患病率约为60%,80岁以上则达100%。通常为双眼发病,但两眼起病有先后,发展速度不一致。 病因 机理复杂,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确切学说,近几年来,对白内障形成时的一系列生物化学改变及从分子学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可喜成就。多认为是综合因素所致。 一、分类 根据晶体混浊的部位分为两类: (一)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senile cortical cataract) 此型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75–80%, 根据其发病过程,分为四期: 1.初发期incipient stage 体征:混浊出现在晶体周边部皮质,呈楔形,尖端指向中心。 症状:此期疃孔区透明,视力一般无影响,如不散瞳检查难以发现。 检查:扩瞳检查可见周边部皮质楔形混凝土浊,检眼镜彻底照法检查可见瞳孔红色反光区中有黑色楔形暗影。 正位前后剖面 2.膨胀期(未成熟期)intumescent /premature stage 体征:当楔形混浊逐渐发展时,晶体纤维逐渐吸收水分变得混浊及肿胀,混浊扩展到瞳孔区,由于晶体肿胀,使虹膜向前推,前房变浅,容易诱发急性闭角青光眼。 症状:随着晶体混浊的逐渐加重,视力逐渐下降,有些病人可出现复视、多视或眼前黑影。 检查:一般斜照法即可发现瞳孔区的混浊,虹膜投影检查呈阳性。

评定人护理依赖的护理费用的司法判定规则计算标准_-_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法院在受理的大量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中,受害者及其亲属请求侵权人或赔偿义务人赔偿的损失中护理费是一项比较常见的项目。因为受害人在没有遭受人身伤害之前,本来能够自主处理自己的生活,无需他人的帮助,而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致受害人受伤就医生活不能自理和定残后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就不得不需要他人帮助而付出护理费用。因此该笔财产损害的发生与加害行为之间具有相当因果关系,自然应由赔偿义务人承担赔偿责任。受害人住院期间和休养期间的护理费赔偿,在司法实践中还比较容易掌握,即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来确定护理费,而评定为护理依赖后的护理费赔偿问题则规定得比较原则和笼统,这种情况实践中比较难以操作,法官为了作出公平合理的判决,需要通过行使自由裁量权来作出认定。笔者对此情形护理费赔偿的实务操作,发表一点浅见。 一、现行有关的规范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规定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2、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下发的于2009年1月1日实施的《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GA/T800-2008》之附录B(资料性附录)护理依赖赔付比例,分以下三等:a) 完全护理依赖100%;b)大部分护理依赖80%;c)部分护理依赖50%。 二、关于护理依赖程度 护理依赖程度就是指被护理人对护理人在生活上的帮助的依赖性的程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劳动能力鉴定)GB/T16180-2006》的规定,护理依赖指伤、病致残者因生活不能自理需依赖他人护理者。生活自理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项:(1)进食;(2)、翻身;(3)大、小便;(4)穿衣、洗漱;(5)自我移动。护理依赖的程度分三级:(1)完全护理依赖指生活不能自理,上述五项均需护理者。(2)大部分护理依赖指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上述五项中三项需要护理者。(3)部分护理依赖指部分生活不能自理,上述五项中一项需要护理者。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 GA/T800-2008》的规定: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十个项目分别评分,每项10分,总分值100分。总分值在61分以上,日常生活活动基本自理,为不需要护理依赖。总分值在60分以下,为需要护理依赖。护理依赖程度总分值在60分~41分,为部分护理依赖。总分值在40分~21分,为大部分护理依赖。总分值在20分以下,为完全护理依赖。 三、护理级别的确定应注意的问题 1、护理依赖程度的评定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伤害因素对人体直接造成的损害及并发症和后遗症导致日常生活能力或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丧失为依据,综合评定。被评定人原有疾病或残疾需要护理依赖的,必要时确定本次损伤因素的参与度。被评定人同时有躯体残疾和精神障碍的,应分别评定,按护理依赖程度较重的定级。 2、躯体残疾者护理依赖程度评定,应在其治疗终结后进行。精神障碍者护理依赖程度评定,应在其精神障碍至少经过一年以上治疗后进行。

白内障试题

白内障出科考核试题 、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 分) (一)A1型题 1.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 A ?视力障碍 B ?眼痛 C ?眼充血 D ?压痛 E ?眼分泌物 2 ?皮质性白内障的混浊常表现为: () A ?棒状 B ?楔形 C ?点状 D ?块状 E ?哑铃状 3 .皮质性白内障膨胀期和初发期的临床表现不同之处是A ?水裂 B ?混浊形态不同 C ?视力急剧下降 D ?空泡 E ?板层分离 4 ?年龄相关性核性白内障与核硬化有何不同: () A ?晶状体颜色加深 B ?晶状体核透明度降低 C ?视力下降 D ?晶状体核的密度增加 E ?屈光度增加 5 ?下面哪种方法可以明确诊断白内障: () A ?验光 B ?视觉诱发电位 C ?干涉光断层扫描 D ?裂隙灯显微镜 E ?视野检查 6 ?用药物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应该: () A ?用药时间要长 B .大剂量 C ?联合用药 D ?有效的药物 E?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 7?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最好治疗方法是:() A ?手术治疗B?药物治疗C ?放射治疗D?验光戴镜

E?补充营养 8 ?目前认为,儿童的人工晶体植人术一般最早在多大进行手术:() A ? 3岁 B ? 6个月 C ? l岁 D ? 2岁 E ? 5岁 9?半乳糖性白内障的治疗一般为:() A ?手术治疗 B ?药物治疗 C ?放射治疗 D ?饮食治疗" E ?验光戴镜 10 ?咼度近视引起的并发性白内障混浊部位多为:() A ?前囊 B ?前囊下皮质 C ?核 D ?后囊 E ?后囊下皮质 11 ?后发性白内障的最好的治疗方法是:() A ?手术治疗 B?药物治疗 C ?放射治疗 D ? Nd:YAG激光治疗 E ?饮食治疗 12 ?如果晶状体核的颜色为琥珀色的硬度应为:() A ? I度 B ? 2度 C ? 3度 D ? 4度 E ? 5度 13 ?白内障摘除后的无晶状体眼呈咼度远视状态,一般达:() A ? +6D~+l0D B- +9D~+13D C- +7D~+IID D- +IOD~+14D E - +8D~+I2D 14 ?后房型人工晶体使物像放大:() A- 0%~1% B ? 1%~2% C -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