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生态环境

“风水”与生态环境

很久以来,"风水"二字被国人视为迷信的同义词,成为人们不敢涉猎的禁区。其实,古今人们对"风水"的看法,有迷信的一面,也有科学的一面。

"风水"即"藏风得水说",被古代堪舆家推为经典的《葬书》解释说:"藏风聚气,得水为上,……故谓之风水。"古人又叫"堪舆。"堪指高处,即天道;舆指低处,即地道。这是为活人住的阳宅和死人住的阴宅择地、选址的一种学术。风水艺术,流长源远。如果说:"风水"是一棵树,它萌芽于史前,破土于秦汉,生长于魏晋,而盛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据史书记载,它始发于汉。《汉书?艺文志》有关于风水理论的著作《堪舆金匮》14卷,可惜书早亡佚,内容已无可考。三国时孟康注《汉书》,以为"堪舆"是"造图宅书者"的名字。许慎和颜师古则以为"堪天道,舆地道",这是一部研究"天道"和"地道"的哲学著作。后人多倾向于孟康,并因而尊称风水先生为"堪舆家","风水术"也被称为"堪舆术。"中国最早的"风水先生",现在有姓氏可考的首推青乌子。他写了一部《葬经》,后来成为"风水术"的经典。晋人郭璞著有《葬书》,引用了《葬经》中的许多观点。到了唐贞观年间,唐太宗命博学的吕才改编《葬经》、《葬书》。吕才跟青乌子和郭璞针锋相对,写了《葬篇》;宋朝的司马光追随郭璞的论

点,写了《葬论》。

"风水"伴随我国传统建筑两千余载,因其迷信,被国人当成糟粕,为文化人所不齿。令人感慨的是:"风水"却早于70年代在欧、美为人瞩目,风靡海外异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兴起了"风水热",有许多人进行专题研究,他们在中国风水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出了建筑环境学。与《易经》热一样,由于"外转内"效应所起的影响,国内也开始转变了对"风水"的看法,有许多人进行研究,并陆续出版了许多关于"风水"的专著,启示吾辈,风水绝非一团糟粕,不可概之为虚无。也许是"天道好还"吧,已销声匿迹了50年的"风水术",却突然又兴旺起来了。

其实,风水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选址、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含住宅、宫室、寺庙、陵墓、村落、城镇诸方面。其中涉及陵墓的称为"阴宅",涉及其他方面的称为"阳宅"。风水是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如认为能阻挡风的环形山,能拦邪气的弯曲水流,便是好的环境,也是人们常说的"风水

宝地"。它不仅影响到人们居住的周围环境,也会对人的健

康发生影响。"风水术"选阴宅,首先定方位。根据自然地形、地貌、水流方向、阳光和气候特点决定大向。一般规则是坐北朝南的"负阴抱阳"格局。《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古人的大地方向定位观念,当是源于对太阳运行的实际观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