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件第十二章

微生物课件第十二章
微生物课件第十二章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革兰染色的意义

A.细菌的分类

B.选择治疗药物

C.鉴定细菌的依据

D.观察细菌结构

E.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2.不符合脑膜炎球菌送检标本要求的是

A.采集标本注意无菌操作

B.根据该病原菌主要存在部位取材

C.采集标本一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D.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

E.标本送检过程中要保持低温和干燥

3.不能用于细菌检测的方法是

A.蚀斑测定

B.噬菌体分型

C.细菌素分型

D.聚合酶链反应

E.气液相色谱法

4.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

A.增菌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选择、鉴别培养基

D.特殊培养基

5.关于直接涂片镜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适用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诊断

B.方法简便易行

C.只适用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

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

值 E.以上都不是

6.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是根据

A.细菌酶活性差异

B.细菌毒素活性差异

C.细菌酶含量的差异

D.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

E.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

7.用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的缺点是

A.制备较困难

B.纯度不高

C.产量低

D.可产生变态反应

E.不易保存

8.丙种球蛋白的优点是

A.来源广

B.易制备

C.易保存

D.含多种微生物的抗体

E.免疫效果好

9.向类毒素中加入佐剂氢氧化铝或磷酸铝便可制成

A.内毒素

B.精致类毒素

C.外毒素

D.神经毒素

E.细胞毒素

10.抗毒素主要用于外毒素所致疾病的治疗和应急预防,但使用异种抗毒素时应注意下列何种问题的发生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包括

11.关于血清丙种球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从正常人血浆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

B.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血液中提制而成

C.含有种类较单一的抗微生物特异性抗体

D.经长期进行放、化疗的肿瘤不宜使用该制剂

E.以上都正确

12.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最佳放大倍数为

A.10000倍

B.1000倍

C.400倍

D.100倍

E.500倍

13.以下关于电子显微镜,说法正确的是

A.其能分辨1nm的微粒

B.当前使用的电子显微镜有两种,即投射电子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

C.电镜即可用于观察活的微生物也可以用于观测死的微生物

D.电镜标本不都需要在真空干燥的状态下观察

E.以上说法都正确

14.确诊细菌性感染最可靠的方法是

A.观察临床症状

B.询问病史

C.用抗生素试探性治疗,根据疗效诊断

D.根据不同疾病采取不同标本进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E.以上都对

15.关于药物敏感性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药敏试验的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唯一依据

B.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应采用抑菌环最大的药物

C.抑菌环直径为2.5cm属于高度敏感药物

D.纸片法是根据抑菌环的有无和大小来判定试验菌对该抗菌药物耐药或敏感的

E.以上说法都正确

16.检测病原菌抗原的优点是

A.比分离培养细菌诊断细菌性感染可靠

B.即使在发病早期使用了抗生素,标本中的病原菌已被抑制或被杀死,也不影响病原菌抗原的检出

C.敏感性稍差,标本中需含有大量抗原才能被特异性抗体检出

D.此类方法更简便、迅速,多数只需几分钟的时间就可观察结果

E.以上说法均正确

17.下列关于血清学诊断正确的是

A.一般适用于抗原性较弱,以及病程较长的传染病诊断

B.是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诊断依据

C.不能用于调查人群对某病原体的免疫水平及检测预防接种效果

D.在血清学诊断中,通常取双份血清

E.如果抗体效价低,即可否定感染

18.下列试验中不属于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是

A.肥达试验

B.外斐试验

C.ELISA

D.糖发酵试验

E.抗O试验

19.死疫苗的特点是

A.接种次数少

B.接种剂量小

C.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不明显

D.能刺激特异性CTL细胞产生

E.生产方法简单,易保存

20.DPT三联疫苗是

A.鼠疫、百日咳、破伤风

B.白喉、霍乱、破伤风

C.白喉、百日咳、破伤风

D.伤寒、霍乱、钩端螺旋体

E.鼠疫、百日咳、脊髓灰质炎

21. 血清学诊断病毒感染时,应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各取一份标本,以比较两份标本的抗体效价,恢复期血清的抗体效价较急性期血清的抗体效价高几倍有诊断意义:

A.1~2倍

B.2~3倍

C.3~4倍

D.4倍以上

E.10倍以上

22. 病毒标本运送要求:

A.常温下运送

B.低温快速运送

C.任何温度下快速运送

D.加防腐剂运送

E.以上均可

23. 预防病毒感染最有效的办法是:

A.用化学药物

B.用免疫血清

C.用减毒活疫苗自动免疫

D.用干扰素

E.用抗生素

24. 现仍用灭活疫苗预防的疾病有:

A.麻疹

B.流行性乙型脑炎

C.登革热

D.风疹

E.腮腺炎

25. 能用活疫苗预防的病毒感染是:

A.丙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乙型脑炎

D.脊髓灰质炎

E.AIDS

26. 感染病毒的细胞在胞核或胞浆内存在可着色的斑块状结构称:

A.包涵体;

B.蚀斑;

C.空斑;

D.极体;

E.异染颗粒;

27. 无环鸟苷(ACV)有效控制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机理是:

A.ACV作用于敏感细胞表面受体

B.ACV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DNA合成

C.ACV抑制病毒RNA聚合酶

D.ACV抑制敏感细胞DNA复制

E.ACV抑制病毒蛋白合成

28. 用直接电镜法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轮状病毒

C.流感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腺病毒

29. 下列不适于培养动物病毒的方法是:

A.鸡胚培养

B.人工合成培养基培养

C.二倍体细胞培养

D.组织培养

E.动物培养

30. 不能作为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指标的一项是:

A.致细胞病变作用

B.红细胞凝集

C.干扰现象

D.细胞培养液变混浊

E.细胞培养液PH改变

31. 病毒的中和试验是病毒血清学特异试验,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中和试验是指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的试验

B.中和试验需用活细胞或鸡胚或动物来判断结果

C.中和试验是一种特异性较高的试验

D.中和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较短

E.中和试验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中和抗体

32. 有关包涵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A.包涵体的形成一定是特异的

B. 包涵体的形成对病毒感染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C.包涵体的形成不一定是特异的

D.有些细菌感染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E.许多理化因素也可引起细胞浆出现包涵体

33. 抗病毒药物不包括:

A.金刚烷胺

B.无环鸟苷

C.叠氮脱氧胸苷

D.干扰素

E.头孢三嗪

34.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检查阳性结果的关键取决于:

A.病毒种类

B.病毒毒力

C.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送

D.病毒抗原性

E.机体免疫力

35. 光镜能直接观察的病毒是:

A.巨细胞病毒

B.痘病毒

C.乳头瘤病毒

D.类病毒

E.以上都不是

36. 下列有关病毒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通常是选择对人毒力低的变异株

B. 减毒活疫苗有回复毒力的可能性

C.灭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IgG抗体

D.灭活疫苗通常可诱导机体产生IgA抗体

E.减毒活疫苗有活化体内其他潜伏病毒的可能

37. 可用作快速诊断的血清学方法是

A.中和试验

B.取双份血清,在二次血清抗体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C.血凝抑制试验

D.用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

E. PCR

38. 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中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达到免疫效果,而死活疫苗需要接种多次

39. 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方式的是

A.注射人血清丙种球蛋白

B.注射胎盘丙种球蛋白

C.注射免疫核糖核酸

D.注射胸腺素

E.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40. 不是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项是

A.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B.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C.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D.抑制逆转录酶活性

E.抑制核酸代谢

41. 鉴定多细胞真菌主要应用的检查方法是

A.革兰染色后镜检

B.墨汁负染色后镜检

C.血清学检查

D.生化反应检查

E.小培养检查菌丝和孢子

42. 关于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错误的是

A.干扰细胞壁几丁质成分的合成

B.破坏细胞壁肽聚糖骨架中的β-l,4糖苷键

C.干扰细胞膜脂质合成

D.影响核酸功能E干扰真菌对大分子物质的摄取及贮存

43. 下列哪种药物对病毒的感染无效

A.阿昔洛韦

B.拉咪呋啶

C. AZT

D.蛋白酶抑制剂

E.两性霉素

44. 有关灭活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投入途径为注射

B.免疫次数为多次

C.细胞介导免疫良好

D.对温度不敏感

E.不受其他病毒干扰

45.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人工被动免疫接种的物质是抗体

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

C.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是丙种球蛋白

D.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治疗

E.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

46. 有关人工主动免疫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

B.免疫接种后1~4周出现免疫力

C.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

D.使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E.使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47. 有关病毒标本采集和运送,不正确的方法是

A.发病早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

B.发病晚期采集标本

C.标本运送应放在带有冰块的保温瓶

D.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实验室检查

E.运输培养基中应含有抗生素

48. 使用减毒活疫苗预防病毒性疾病时,下列哪一项不是潜在的危险因素

A回复为有毒野毒株而致病B进人非寻常部位引起并发症

C刺激过强而引起免疫逃逸或耐受

D活化其他潜伏病毒E引起持续性感染

49. 关于死疫苗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用理化方法灭活而成

B.较活疫苗易保存

C.副作用较大

D.需要多次小剂量注射

E.常制成联合疫苗

50. 关于PCR技术,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是一种有细胞的分子克隆技术

B.是一种DNA扩增技术

C.具有快速、灵敏和特异性强等特点

D.可用于病毒DNA片段的检测

E.也可用于细菌等微生物DNA片段的检测

51. 关于人工被动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直接注射免疫反应产物,使之产生相应免疫力

B.作用快

C.维持时间短

D.可用于紧急预防

E.也可作为平时预防的方法

52. 下列哪种是活疫苗制剂?

A.减毒疫苗

B.基因缺陷型疫苗

C.化学疫苗

D.DNA重组疫苗

E.以上都不是

53. 目前真菌感染的防治措施不包括

A.注意清洁卫生

B.提高机体免疫力

C.接种真菌疫苗

D.合理使用抗生素

E.使用抗真菌药物

54. 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

A.直接杀伤病毒

B.阻止病毒吸附

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

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

55.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用于人工被动免疫

A.抗素素

B.结核菌素

C.丙种球蛋白

D.抗病毒血清

E.转移因子

56. 下列哪一项不适合用于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

A.中和试验

B.免疫荧光试验

C.电镜检查

D.酶免疫技术

E.血凝抑制试验

57. 类毒素是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细菌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58. 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查的组织标本递送要求是

A.暖箱保存

B.室温保存

C.加人防腐剂

D.冷藏速送

E.加入含抗生素的50%甘油缓冲盐水液中冷藏速送

59. 检查包涵体可以作为

A.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标志之一

B.衡量病毒毒力强弱的标准

C.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

D.鉴定病毒的特异性依据

E.测定病毒数量的指标

60. 关于血清学诊断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伤寒-肥达反应

B.风湿症-抗“O”试验

C.斑疹伤寒-外斐反应

D.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

E.结核-结核菌素试验

61. 机体抗外毒素的免疫主要依靠

A.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蛋白酶类

B. IgG、IgM抗体

C.辅助T细胞

D.靶细胞表面毒素受体被修饰E细胞毒性T细胞

62. 均可用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的疾病是

A.破伤风与结核病

B.肠热症与波状热

C.白喉与痢疾

D.白喉与破伤风

E.猩红热与风湿热

63. BCG属于

A.活疫菌

B.死疫菌

C.类毒素

D.抗毒素

E.转移因子

64. 预防伤寒用

A.活疫菌

B.死疫苗

C.类毒素

D.抗毒素

E.转移因子

65. 白喉治疗用

A.活疫菌

B.死疫菌

C.类毒素

D.抗毒素

E.转移因子

66. 预防破伤风用

A.活疫菌

B.死疫菌

C.类毒素

D.抗毒素

E.转移因子

67. 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检测指标

A.检测细胞病变

B.观察血细胞吸附

C.进行蚀斑测定

D.检查病毒抗原

E.观察干扰现象

68. 不属于1岁以内婴儿计划免疫的是

A.脊髓灰质炎疫苗

B.肺炎链球菌疫苗

C.麻疹疫苗

D.百日咳疫苗

E.乙肝疫苗

69. 我国规定1岁内必须完成的计划免疫是

A.麻疹疫苗

B.乙脑疫苗

C.流脑疫苗

D.流感疫苗

E.甲型肝炎疫苗

70. 男性,10岁。右足底被铁锈钉刺伤10天。突然出现张口困难,继之出现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声响及触碰病人可诱发上述症状病人神志清楚,不发热。该病致病菌属于

A.革兰染色阴性大肠杆菌

B.革兰染色阴性厌氧拟杆菌

C.革兰染色阴性变形杆菌

D.革兰染色阳性梭形芽胞杆菌

E.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胞杆菌

71. 该病属于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血症

E.脓毒血症

72. 对机体威胁最大的是

A.肌肉断裂

B.骨折

C.尿潴留

D.持续的呼吸肌痉挛

E.营养障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1.D 2.E 3.A 4.C 5.D 6.E 7.D 8.D 9.B 10.A 11.A 12.B 13.A 14.D 1 5.D 16.B 17.D 18.D 19.E 20.C 21.D 22.B 23.C 24.B 25.D 26.A 27.B 28.B

29.B 30.D 31.D 32.A 33.E 34.C 35.B 36.D 37.D 38.D 39.C 40.D 41.E 42.

B 43.E 44.

C 45.E 46.C 47.B 48.B 49.

D 50.A 51.A 52.A 53.D 54. C 55.

E 5

6.A 5

7.A 5

8.E 5

9.E 60.E 61.D 62.A 63.B 64.D 65.C 66.C 67.B 68. 69. A 70.E 71.A 72.D

江南大学考研 微生物PPT课件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Microbial Genetics and Variation 遗传和变异的几个概念: 遗传(heredity)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遗传型(genotype) 某一生物所含有的遗传信息即DNA中正确的核苷酸序列。生物体通过这个核苷酸序列控制蛋白质或RNA的合成,一旦功能性蛋白质合成,可调控基因表达。 表型(phenotype)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 境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一种现实性。 遗传型是一种内在可能性或潜力,其实质是遗传物质上所负载的特定遗传信息。具有某遗传型的生物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代谢和发育,才能将它具体化,即产生表型。 饰变(modification)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特点:每一个体都发生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因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 变异(Variation)是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作用下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特点:l几率极低(一般为10-5~10-6);2性状变化幅度大;3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细菌变异变异(variation):在一定条件下,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的差异。形态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 一. 形态结构的变异 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可不同,生长过程中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可发生变异。如:鼠疫耶氏菌在陈旧培养物上细菌的多形态性、细菌L型。 细菌的特殊结构v如:荚膜(肺炎链球菌)v芽胞(炭疽芽孢杆菌)v鞭毛(变形杆菌H-O变异)也可发生变异。 毒力变异(增强) 无毒力的白喉棒状杆菌常寄居在咽喉部,不致病;当感染了β-棒状噬菌体后变成溶原性细菌,则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引起白喉。 毒力变异(减弱) 有毒菌株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传代培养,可使细菌的毒力减弱或消失。卡介苗(BCG)是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在含有胆汁的甘油、马铃薯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穿230代,获得的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为耐药的变异。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素的菌株已从1946年的14%上升至目前的80%。多重耐药性:有些细菌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从抗生素广泛应用以来,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不断增长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并成为当今医学上的重要问题。 菌落变异细菌的菌落主要有光滑(smooth,S)型和粗糙(rough,R)型两种。S型菌落表面光滑、

微生物课件

绪论 三、微生物的特点 (一)个体极小,比表面积大 (二)繁殖快、代谢速率快 (三)数量多 (四)易变异 (五)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样 (一)个体极小,比表面积大 (二)代谢速率快、繁殖快 (三)数量多 (四)易变异 (五) 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样 病毒 ?没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及各种细胞器 ?经典病毒 ?=(包膜+)蛋白质衣壳+核酸+极少量(或没有)酶蛋白; ?螺旋对称型:烟草花叶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等 ?立体对称型:腺病毒、疱疹病毒、骨髓灰质炎病毒 ?复合对称型: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噬菌体只侵染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 ?提问:溶源现象的生物意义是什么? ?自我保护机制(反间计),细菌不仅获得了免疫特性,而且增多了自身的遗传类型,提高了进化程度,可谓一举而两得,化害为利。 ?病毒主要是通过食物、接触、空气传播的,但也可以通过饮用水传播, 细菌 细菌的分类 细菌:单细胞不分枝的原核微生物。 细菌细胞微小而透明,通常用适当染料染色后显微镜观察 球菌 球菌就是球形的细菌,它是这类细菌的总称,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 杆菌 细胞呈杆状或圆柱状,菌体直或稍弯,粗短或细长。末端钝圆、尖、膨大或平裁状。 弧菌 弧菌细胞呈弧形, 细菌的结构 1. 细胞壁

功能 提问:哪些功能? ①固定细胞外形; ②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 ③阻拦大分子物质进人细胞④使某些细菌具有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两种最常见的细菌细胞壁结构 革兰氏染色法 1.涂片固定 2.单染—结晶紫染液第一次染色1min 3.媒染—碘-碘化钾溶液浸湿30S 4. 脱色—95%乙醇溶液进行颜色洗脱 5.复染—红色的藩红染液第二次染色细菌呈现第一次染色的效果紫色,革兰氏阳性菌(紫阳G+); 呈现第二次染色的效果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红阴G -) 请对照两种细菌细胞壁的不同结构,说明为什么染色上会有区别? 2. 细胞膜(原生质体) 紧贴在细胞壁的内侧而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渗透膜。 化学组成脂质(20-30%)蛋白质(60-70%) 结构极性磷脂双分子层 提问:功能? 3. 细胞质 细胞膜内除拟核以外的所有无色透明、呈粘胶状物质。 (1)核糖体 提问:功能?多肽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2)细胞内含物 1.气泡(水生细菌)提问:功能?相当于鱼的鱼漂 2.异染颗粒 蓝色侵染呈紫红色。 化学本质——偏磷酸盐的聚合物。 功能?磷源和能源性贮藏物, 3.聚 -羟基丁酸(简称PHB)颗粒 功能?能量的贮存物;调节pH 4.糖原和淀粉粒 5.硫粒 某些化能自养型硫细菌,贮存的能源物质, 4. 核质体 ——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原始细胞核。 细菌的核质体是一个大型环状的双链DNA分子,长度0.25mm~3mm,为细菌遗传物质,卷曲折叠于核区。 核区没有外膜(这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一个主要的区别之处) 5. 荚膜 是某些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分泌于细胞壁外的粘液状物质。 —含水率在90%~98%,极难染色;—多糖、糖蛋白单染后墨汁背景衬托法观察

微生物课件第十二章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革兰染色的意义 A.细菌的分类 B.选择治疗药物 C.鉴定细菌的依据 D.观察细菌结构 E.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2.不符合脑膜炎球菌送检标本要求的是 A.采集标本注意无菌操作 B.根据该病原菌主要存在部位取材 C.采集标本一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D.采集的标本要立即送检 E.标本送检过程中要保持低温和干燥 3.不能用于细菌检测的方法是 A.蚀斑测定 B.噬菌体分型 C.细菌素分型 D.聚合酶链反应 E.气液相色谱法 4.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 A.增菌培养基 B.营养培养基 C.选择、鉴别培养基 D.特殊培养基 5.关于直接涂片镜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适用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诊断 B.方法简便易行 C.只适用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 D.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 值 E.以上都不是 6.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是根据 A.细菌酶活性差异 B.细菌毒素活性差异 C.细菌酶含量的差异 D.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 E.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 7.用马血清制备的抗毒素的缺点是 A.制备较困难 B.纯度不高 C.产量低 D.可产生变态反应 E.不易保存 8.丙种球蛋白的优点是 A.来源广 B.易制备 C.易保存 D.含多种微生物的抗体 E.免疫效果好 9.向类毒素中加入佐剂氢氧化铝或磷酸铝便可制成 A.内毒素 B.精致类毒素 C.外毒素 D.神经毒素 E.细胞毒素 10.抗毒素主要用于外毒素所致疾病的治疗和应急预防,但使用异种抗毒素时应注意下列何种问题的发生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包括 11.关于血清丙种球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从正常人血浆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 B.是从健康产妇的胎盘血液中提制而成 C.含有种类较单一的抗微生物特异性抗体 D.经长期进行放、化疗的肿瘤不宜使用该制剂 E.以上都正确

微生物学笔记沈萍版

微生物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1. 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利弊) 2.微生物的发现与奠基人 荷兰列文虎克:用自制放大倍数约300倍显微镜观察到微生物的存在 巴斯德的工作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3) 免疫学——预防接种(4)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柯赫的工作 (1) 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 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配制培养基 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微生物的定义:人肉眼难以看清的微小生物总称。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 微生物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8000年前早起应用阶段,微生物发现,微生物生理生化阶段(微生物奠基人),现代微生物学(多学科交叉,人类肠道微生物) 发展趋势:多学科交叉、微生物学促进生命科学的发展、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21世纪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1)微生物基因组;2)环境微生物;3)微生物生命现象的共性与特性;4)多学科交叉;5)人体微生物;6)现代微生物产业。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一、无菌技术:微生物不被污染且不污染周围环境的技术 二、微生物纯菌种的分离方法: 固体培养基分离微生物纯菌种的技术:涂布平板,平板划线、倒平板和稀释摇管法,最常用且可靠 液体培养基获得纯菌种的方法:稀释不同培养器皿中,95%不长菌,但长出的被认为是纯菌种,不太可靠且很少用。 单细胞分离:在特定显微镜和工具下取得单个细胞,要求细胞个体较大且有特殊工具。 三、微生物保藏技术:不死亡、不污染、不退化 传代培养保藏、冷冻保藏、干燥保藏 四、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沈萍微生物学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多样性

第十三章微生物物种多样性 微生物在营养类型、酶系统、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生态环境等方面呈现其独特性。 目前采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以16S rRNA(原核生物)、18S rRNA(真核生物)、DNA和蛋白作为系统发育的指示物进行自然界中生物系统发育研究。 本章重点介绍原核微生物(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真菌、黏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多样性。 第一节真细菌的多样性 一真细菌系统发育总观 自然界中所有微生物被分成细菌、古生菌、真核生物3个域domain,古生菌和真核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细菌与古生菌亲缘关系不如前两者密切。细菌域比其他的域都更早出现。 在每一个特定系统发育类群中的大多数或者所有生物的rRNA中都有一段保守的寡核苷酸特征性序列oligonucleotide signature sequence。 通过16SrRNA序列分析揭示出不同细菌本身保守的16 S rRNA寡核苷酸序列是识别系统发育的标记。据此可将《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一版中真细菌23个门归纳成细菌系统发育的12个独特类群。类群1 紫色光合细菌及其有关细菌 目前类群1称为变形细菌protebacterium (变形杆菌门)是细菌中包括的属最多且在生理特性上最具有多样性,由α、β、γ、δ和ε5个纲组成。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紫色细菌包括在α、β、γ三个纲中,有机化能营养属(埃希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醋单胞菌属)和无机化能营养属(硝化杆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贝日阿托氏菌属)的一些菌也包含在这三个纲。δ和ε只包含菲光和作用的细菌。 所有的肠道细菌、大多数假单胞菌、自生和共生固氮细菌、大多数化能无机营养细菌在形态、生理和生态分布的表型上与紫色细菌明显不同,但在系统发育上却有关系。 由紫色细菌谱系可引伸出各种差异大的重要细菌。 16SrRNA序列分析表明 AAAUUGG序列可鉴别α纲的紫色细菌; CYUUACACAUG 是β纲序列特征; ACUAAAACUCAAAG 位于大多数δ纲紫色细菌的16 SrRNA中,尚未发现γ和ε纲的特征序列。 类群2 绿硫细菌(绿菌门)有独特的光合色素(菌绿素c或d)、绿色体、自养代谢,绿菌属的所有种均不运动,仅绿滑菌属滑行云运动,与其他细菌之间缺乏密切的系统发育关系,AUACAAUG是其特征标记。 类群 3 无硫绿细菌(绿曲菌门)包括两个非光合作用属,滑柱菌属、高温微菌属,是细菌中古老独特的谱系,CCUAAUG标记 类群4 蓝细菌(蓝细菌门)目前分类仍注重于形态指标,AAUUUUYGG 类群5 浮霉状菌属-小梨形菌属(浮霉状菌门)自然界自由生活时,多以柄或固着器附着在基物表面。与其他细菌十分不同,是细菌主要分支,CUUAUUGG 类群6 螺旋体(螺旋体菌门)包括自由生活无致病性螺旋体属、寄生并致病疏螺旋体属、密螺旋体。根据形态和运动方式归为一类,AAUCUUG,UCACACYACYG则是大多数螺旋体特征序列。 类群7 拟杆菌属-黄杆菌属(拟杆菌门)是G-菌主要的系统发育系。 类群8 衣原体Chlamydia(衣原体门)只包括专性胞内寄生的种,如引起性病和沙眼的pathogen。该类群与浮霉状菌属共同特点是:细胞壁均缺乏肽聚糖成分。 类群9 异常球菌属–栖热菌属仅包括G+、高度抗辐射异常球菌属、G-、化能有机营养、嗜热的栖热菌属。

沈萍 微生物学 第九章微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要点

第九章微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一节转录水平的调控,是生物最经济的调控方式。 一操纵子的转录调控 operon 操纵子:原核生物细胞中,功能相关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由操纵区和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在结构、功能上协同作用的整体,并受到同一调节基因和启动子的调控。 启动子promoter:是RNA聚合酶和CAP(catabolite activator protein,分解物激活蛋白)的结合位点,控制转录的起始。 1原核生物基因调控主要在转录水平上,最为经济的调控。调控意义不同可分为负转录调控negative transcription control和正转录调控positive transcription control。 2负转录调控中,调节基因产物是阻遏蛋白repressor,起着组织结构基因转录的作用,阻遏蛋白的作用部位为操纵区。根据阻遏蛋白作用性质又可分为负控诱导和负控阻遏: 负控诱导系统中,阻遏蛋白不和效应物(诱导物)结合时,阻止结构基因转录; 负控阻遏系统中,阻遏蛋白和效应物(有阻遏作用的代谢产物,辅阻遏物)结合时,阻止结构基因转录。 辅阻遏物corepressor:与一个基因的调控序列或操纵基因结合以阻止该基因转录的一类蛋白质。 3正转录调控系统中,调节基因的产物是激活蛋白activator protein,作用部位是离启动子很近的激活结合位点activator binding site,根据激活蛋白作用性质分为正控诱导系统和正控阻遏系统: 正控诱导系统中,效应物分子(诱导物)的存在使激活蛋白处于活动状态; 正控阻遏系统中,效应物分子(有阻遏作用的代谢产物,抑制物)的存在使激活蛋白处于不活动状态。(该系统目前缺乏典型例子) (1)负控诱导系统 大肠杆菌的lac I调节基因与乳糖操纵子lactose operon的作用是典型的负控诱导系统。 I基因是调节基因,其产物为repressor,repressor与操纵区lac O结合时,RNA聚合酶不能转录结构基因,故在环境中缺乏诱导物——乳糖或乳糖类似物IPTG时,lactose operon受阻。当环境中有乳糖时,进入细胞的乳糖在细胞内长存的极少量β-糖苷酶作用下发生分子重排,由乳糖变成异乳糖,异乳糖作为诱导物与repressor结合,使后者构型发生改变不能识别lac O,且不能与之结合,故RNA 聚合酶能顺利转录结构基因形成大分子的多顺反子mRNA polycistronic mRNA,翻译三种不同蛋白:β-半乳糖苷酶、透性酶和乙酰基转移酶。 (2)负阻遏系统 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Trp operon 含有五个基因编码Trp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各种酶。 Trp 启动子临近操纵区,转录通过操纵区和repressor控制,效应物为Trp,即Trp operon的终产物。当Trp 丰富时,Trp结合到游离的repressor上诱发变构转换,使repressor紧密结合在操纵区;当Trp 供应不足时,repressor失去了所结合的Trp,从操纵区上解离下来,Trp operon转录开始。Trp起着corepressor的功能。 attenuation 弱化作用:该调控通过操纵子的前导区类似于终止子的一段DNA序列实现即前导区编码一个14氨基酸的前导肽,被称为弱化子attenuator。弱化子其第10、11位含两个色氨酸密码子,当细胞内某种氨酰-tRNA缺乏时,该attenuator不表现终止子功能;当细胞内某种氨酰-tRNA充足时,表现终止子功能,从而控制基因表达。因这种终止作用不使正在转录的所有mRNA都中途停止,仅是部分中途停止,故称为弱化。 当Trp缺乏时,色氨酰-tRNA也缺乏,前导肽不被翻译,核糖体在两个相邻的Trp密码子处停止,阻止1:2配对,使2:3配对,因此不能形成3:4配对的茎环终止子结构。RNA聚合酶将放行越过先导区进入结构基因导致操纵子表达;若Trp过量,则可得到色氨酰-tRNA,前导肽被翻译使核糖体通过色氨酸密码子位置,前导肽被正常翻译,核糖体组织2:3配对,导致3:4配对终止信号出现,

第五章 微生物 沈萍

五章:微生物代谢 1.概念 代谢:代谢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是生物体内所进行的全部生化反应的总称。 代谢分为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指细胞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 (异化作用) 合成代谢:指细胞利用简单的小分子合成复杂的大分子,在这个过程中消耗能量。 (同化作用) 2.微生物产能代谢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是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又称为生物氧化,过程产生的能量可被直接利用,也可产生ATP贮存还产生还原力的H,产生小分子的中间代谢产物,和一部分热。 A.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微生物细胞内发生的生物氧化可分为发酵和呼吸,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 发酵: 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底物水平的磷酸化,提供少量能量) 发酵过程只释放一部分的能量,发酵过程的氧化与有机物的还原相偶联,被还原的有机物来自于初始发酵的分解产物即不需要外界提供电子供体。 生物体内发酵主要是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糖酵解):分为EMP;HM;ED;磷酸解酮酶途径 发酵使微生物在氧气供应不足,环境中很少或没有电子受体的情况下,厌氧降解有机物,获得生长所需的能量,使氧化还原保持平衡,产生氢去除多余的电子。 EMP途径: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认为是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及能量释放的准备阶段,只生成2分子的主要中间代谢产物:甘油醛-3-磷酸。第二阶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合成ATP并形成2分子的丙酮酸。 一分子葡萄糖净生成2分子ATP。 HM途径:葡萄糖-6-磷酸开始降解,最后生成1分子甘油-3-磷酸,3分子CO2,6分子NADPH,不是产能途径但是提供大量的还原力(NADPH)和中间产物。产生的甘 油-3-磷酸可以进入EMP故又称为磷酸戊糖支路。 ED途径:葡萄糖-6-磷酸脱氢产生葡糖酸-6-磷酸,之后脱水生成1分子甘油酸-3-

微生物试卷A(沈萍版)

南京工业大学微生物学参考试题(B)卷(闭)2008--2009学年第1学期使用班级生工06、食品06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 分) ()1、影印平板培养法的实验证明了基因突变的 A. 独立性 B. 自发性 C. 不对应性 D. 可诱变性 ()2、下列微生物基因重组方式中供体菌无须与受体菌直接接触的是 A、转化 B、接合 C、原生质体的融合 D、有性杂交 ()3、原核生物呼吸酶附着的部位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拟核 ()4、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的微生物是 A 酵母 B 青霉 C 结核杆菌 D 甲烷杆菌 ()5、下列菌种中,属于真核微生物的是 A.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B. Escherichia coli C. Bacillus subtilis D. Streptomyces griseus ()6、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是 A. 肽聚糖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7、青霉素的抑菌作用与影响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有关 A 细胞膜 B 核酸 C 蛋白质 D 细胞壁 ()8、细胞膜运送营养物质的方式中,需要消耗能量的为 A. 基团移位 B. 主动运送 C. 单纯扩散 D. 促进扩散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微生物细胞内含物的是 A PH B B 气泡 C 磁小体 D 糖被 ()10、柠檬酸,苹果酸,谷氨酸等有机酸的工业发酵与下列哪种途径紧密相关? A. EMP B. HMP C. ED D. TCA ()11、为获得酵母的原生质体应采用的是 南京工业大学第1 页共 4 页

A. 溶菌酶 B. 纤维素酶 C. 蜗牛酶 D. 蛋白酶 ()12、通常链霉菌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繁殖 A. 出芽繁殖 B. 分生孢子 C. 孢囊孢子 D. 芽孢子()13、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间的关系是 A 共生 B 寄生 C 拮抗D捕食 ()14、下列不属于霉菌营养菌丝的特化形态的有 A. 假根 B. 吸器 C. 子实体 D. 菌环 ()15、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该批培养物将处于 A. 延迟期 B. 死亡期C.稳定期D.对数期 ()16、以下属于非选择性突变株的是 A. 营养缺陷型 B. 抗原突变型 C. 抗性突变型 D. 产量突变株()17、下列关于病毒特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形体极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 B. 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 C.一般对抗生素敏感,但对干扰素不敏感 D. 在离体条件下,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18、下列培养基中,属于鉴别性培养基的是 A、PDA 培养基 B、高氏培养基 C、察氏培养基 D、EMB 培养基()19、致死温度是使微生物死亡的 A. 最高温度 B. 最低温度 C. 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D. 最高温度或最低温度 ()20、关于噬菌体的防治,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 注意通气质量 B. 加强发酵罐等的灭菌 C. 生产菌种不能轮换 D. 不能随意排放菌液 二、判断题(每题1 分,共10 分) ()1、放线菌和霉菌都具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2、支原体是没有细胞壁,不能通过细菌过滤器且能人工培养的最小细菌。()3、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南京工业大学第2 页共 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