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考研真题

东华大学考研真题
东华大学考研真题

东华大学试题

2000年一、名词解释(30分)

1、准结晶结构

腈纶在内部大分子结构上很特别,成不规则的螺旋形构象,且没有严格的结晶区,属准结晶结构。

2、玻璃化温度

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3、纤维的流变性质: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应力应变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4、复合纤维-

由两种及两种以上聚合物,或具有不同性质的同一聚合物,经复合纺丝法纺制成的化学纤维。分并列型、皮芯型和海岛芯等。

5、极限氧系数:

纤维点燃后,在氧、氮大气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含氧量体积百分数。

6、交织物:用两种不同品种纤维的纱线或长丝交织而成的织物。

7、多重加工变形丝

具有复合变形工序形成的外观特征,将其分解后可看到复合变形前两种纱线的外观特征。

8、织物的舒适性

狭义:在环境-服装-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保持人体舒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

广义:除了一些物理因素外(织物的隔热性、透气性、透湿性及表面性能)还包括心理与生理因素。

9、织物的悬垂性和悬垂系数

悬垂性:织物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态称为悬垂性。

悬垂系数:悬垂系数小,织物较为柔软;反之,织物较为刚硬。

10、捻系数

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捻系数与纱线的捻回角及体积重量成函数关系。特数制捻系数at=Tt Nt;Tt特数制捻度(捻回数/10cm),Nt特(tex)

公制捻系数at=Tm/Nm;Tm公制捻度(捻回数/m),Nm公制支数(公支),捻系数越大,加捻程度越高。

二、问答和计算题

1、(10分)甲、乙两种纤维的拉伸曲线如下图所示。试比较这两种纤维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初始模量、断裂功的大小。如果将这两种纤维混纺,试预估其混纺纱与混纺比的关系曲线。

2、(20分)试比较蚕丝和羊毛纤维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它们的新产品开发取向。注:结构:包括单基、大分子链形态、分子间力、形态结构等;性能:包括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弹性、染色性、吸湿性、耐光性、缩绒性等。

(1)化学组成:羊毛:蛋白质角朊;C 、H 、O 、N 、S 元素组成。蚕丝:蛋白质丝素(70-80%),少量丝胶(20-30%); C 、H 、O 、N 元素组成。柞蚕丝:丝素85%

单基:蛋白质大分子结构

R 侧基—羊毛:多、复杂,约25种氨基酸;

蚕丝:少、简单,约18种氨基酸

空间形态:羊毛的稳定结构是α型,α型加外力变为β型,β型去外力变为α型;蚕丝的稳定结构是β型

2. 超分子结构

分子间力-羊毛:范德华力、盐式键、氢键、硫键力; 蚕丝:范德华力、盐式键、氢键

结晶、取向—羊毛的结晶度、取向度低,而蚕丝的较大。

3. 形态结构:羊毛--鳞片层、皮质层、髓质层

蚕丝:丝素外包有丝胶; 纵向平滑,截面为不规则三角形。 2. 性质比较

3、(15分)摇取棉纱30缕,每缕100米,称得总重量为59.2克,经干燥后得干重55.3克,已知棉纱的公定回潮率为8.5%,求:(1)该棉纱的实际回潮率;

(2)该棉纱的特数和英制支数;

(3)现购进上述棉纱5000公斤,要按照标准重量计价,问其标准重量为多少? 解:(1)实际回潮率W=(59.2-55.3)/55.3×100%=7.05%

(2)特数Nt=10Gk=10Go(1+Wk) =10×30

3.55×(1+8.5%)=20tex 英制支数Ne=)

1()1(We Wk ++×Nt 5.590,因为棉纱的英制公定回潮率为9.89%,所以Ne=Nt

1.583=583.1/20=29.16英支=29.16s 羊毛 蚕丝

强度 小 较大 伸长 较大(25~-35%) 较小(15~25%)

初始模量 小 较大 弹性 好 较差 吸湿性 好(15%) 较好(11%) 耐热性 较差 耐微生物性 耐霉不耐蛀

化学性质 耐酸不耐碱(蚕丝比羊毛稍差) 比重(g/cm3) 1.32 1.33~1.45 特性 缩绒性 光泽、悬垂性、丝鸣

(3)标准重量Gk=5000×

W

Wk ++11=5000×%05.71%5.81++=5067.73公斤 4、(10分)试以棉、粘胶的强力测试和回潮率测试(烘箱法)为例,阐述实验室的温湿度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为了减少由此带来的试验误差,通常采用哪些对策,其原理是什么?

5、(15分)何为差别化纤维?举五例说明它们的特点和应用情况。

差别化纤维: 泛指对常规化学纤维有所创新或是具有某一特性的化学纤维。一般经过化学改性或物理变形、使纤维的形态结构、物理化学性能与常规化学纤维有显著不同。具有仿生效果或改善、提高化纤的性能。

高收缩纤维:纤维在热或热湿作用下,长度有规律弯曲收缩或复合收缩的纤维。一般高收缩纤维在热处理时的收缩率在20-50%,一般纤维沸水收缩率小于5%。广泛应用于毛纺产品的改性,如泡绉织物、膨体织物、高密织物等的制作。 超细纤维:一般细度为0.01-0.5texde 的纤维,理论上还是将细度小于0.9tex 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弯曲刚度小,织物手感柔软细腻,具有良好的悬垂性、保暖性和覆盖性,但膨松性、回弹性差。超细纤维比面积大,吸附性和除污能力强,可用来制作高级清洁布。

吸水吸湿纤维:具有吸收水分并将水分向临近纤维输送能力的纤维。纤维的润湿和膨胀能力(纤维混合或复合引入高吸湿性聚合物,或表面改性或形成微

孔),高吸水吸湿能力。主要用于功能性内衣、运动服、运动袜和卫生用品。 变形丝:通过改变纤维卷曲形态即仿造羊毛的卷曲特征来改善纤维的性能。通过机械作用给予长丝二度或三度空间的卷曲变形,并给予适当方法加以固定。变形丝具有永久牢度的卷曲形态。大大改善了纤维制品的服用性能,扩大了应用范围。

异性纤维:纤维截面形状非实圆而具有特殊形状的纤维。目的改善纤维的手感、光泽、抗起毛起球性、膨松性等。

复合纤维: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或性能不同的同种聚合物,通过一个喷丝孔纺成的纤维。提供易染色、难燃、抗静电、高吸湿等特性。

2001年一、名词解释(30分)

1、织物的舒适性

织物服用性能之一,是指人们在穿着时的感觉性能。狭义的舒适性是指在环境-服装-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维持人体舒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隔热性、透气性、透湿性以及表面性能对舒适性影响很大。广义的舒适性除了包括上述屋里因素外,还包括心理、生理因素。

2、变形纱

化纤原丝在热和机械作用下,经过变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蓬松性、伸缩性的长丝纱,称为变形丝或变形纱。包括:高弹变形丝、低弹变形丝、空气变形丝、网络丝等。

3、织物的悬垂性:织物因自重下垂时的程度和形态

4、机织物的紧度和针织物的未充满系数

紧度-纱线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上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未充满系数:δ=线圈长度/纱线直径,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

δ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

5、捻系数

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捻系数与纱线的捻回角及体积重量成函数关系。

特数制捻系数at=Tt Nt;Tt特数制捻度(捻回数/10cm),Nt特(tex)

公制捻系数at=Tm/Nm;Tm公制捻度(捻回数/m),Nm公制支数(公支),捻系数越大,加捻程度越高。

6、羊毛品质指数

沿用下来的指标,曾表示该羊毛的可纺支数,现表示直径在某一范围的羊毛细度。支数越高,纤维越细,可纺纱支数越高。

7、玻璃化温度

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8、吸湿滞后性

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之。

9、蠕变与应力松弛

蠕变:指一定温度下,纺织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应力松弛:在一定温度下,拉伸变形保持一定,纺织材料内的应力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10、高聚物热机械性能曲线:高聚物受力变形或初始模量等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二、问答和计算题

1、(15分)简述蚕丝纤维的特性及设计仿真丝织物的思路(包括纤维、纱线、织物组织、后整理等)

蚕丝纤维强伸度适中,光泽优良,手感柔软,又暖感和丝鸣,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是高档的纺织原料,但耐光性、耐碱性差。

丝织原料决定了织物的性质,但线型不同,织物的品质、外观、性能也会改变。经纬丝线常采用并丝、捻丝工艺,在加工中不断改变丝线的纤度、捻度、捻向、张力等,使其性能得到改善,以形成各种风格织物所要求的性能,这就是线型设计。

2、(16分)简述纱线细度不匀形成的原因?纱线细度不匀对织造工艺和产品质量有什么影响?评述纱线细度不匀的测试方法?

纱线的细度不匀:指沿长度方向的各个截面面积或直径的粗细不匀;也指各个截面内纤维根数的变化或单位长度纱线重量的变化。

形成的原因:随即不匀、加工不匀、偶发不匀

随机不匀:纱条中纤维根数及分布不匀,任何纤维的几何形状和力学性能不可能一致,组成纱条时,纤维间排列也会产生重叠、折勾、弯曲和空隙。因而必然有纤维粗细和排列导致的纱条随机不匀。

加工不匀(附加不匀):纺纱加工中因工艺或机械因素导致的不匀。

由机械转动件的偏心和振动导致的纱条不匀,为周期性不匀。

②由牵伸隔距不当,使浮游纤维变速失控导致的纱条不匀,为非周期性不匀,称为牵伸波不匀。

③偶发不匀:人为和环境不良,如因接头、飞花、纤维纠缠颗粒、杂质、成纱机制上的偶发性,以及偶发机械故障等偶发因素等造成的粗细节、竹节、纱疵、条干不匀等。大多为纱疵。

不匀的影响:①内在质量↓:纱线强力,耐磨性↓,织物牢度↓

②外观质量↓:粗、细节在布面上形成云斑、阴影

③工艺性↓——引起强力不匀,增加制造过程的断头率,生产效率↓评述纱条不匀的检测

测长称重法:又称切断称重法,即取一定长度的纱线,分别称得各自的重量,然后按规定计算其平均差系数、重量变异系数、或极差系数,来描述纱线的细度不匀。纤维条、粗纱和细纱均可以使用此法。切取长度不一样。

特点:方法简单、正确性高,不同片段长度的不匀率不能比较

目光检测法(黑板条干法):

即将纱线或生丝均匀地绕在一定规格的黑板上,然后在规定的距离和光照下,表观直径或投影宽度,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并观察纱线表观粗细均匀性,粗、细节及严重疵点情况,判断其条干级别。

特点:方便直观,可同时看到片段不匀的程度和内容,如阴影、云斑、雨状,肋条等;并可具备分辨出不匀的内容,如粗节、细节、竹节、毛羽等,可供分析造成不匀的原因或工艺上改进的依据之一。人为误差大,经常要统一检验人员目光,且要相当熟练。

电容式均匀度仪(UST均匀度仪)

原理:纤维介质连续通过空气式平板电容器二极板之间时,由于纤维量的变化,引起电容量的相应变化,经过一系列电路转换,将讯号送入积分仪,波谱仪、记录仪。

①积分仪:将试样线密度变化讯号,在预定的测定长度后,自动指示其不匀率,U%平均差系数;CV%均方差系数。

②波谱仪:将纱条不匀率按长度变化频率或波长转换成波普曲线,称为波长普分布曲线,简称波普图。

③记录仪:记录通过电容极谱中纱条的粗细变化曲线(画出不匀率曲线)

④疵点仪:自动记录棉结、粗节、细节三种纱疵点。

特点:可用于纱条不匀及纱疵特征的分析和不匀及纱疵产生源的诊断,可用来测定棉卷、条子、粗纱细纱或化纤长丝的均匀度。

光电子条干均匀度测量法

原理就是利用CCD摄取纱条的投影宽度,并可以在X,Y两个正交方向上测量。特点:结果更接近于黑板条干法,测量分辨率高,受环境温湿度小,但对于较厚、较松、表面毛羽较多的纱条,边界的划分存在误差。

3、(12分)有一批名义特数为18tex的涤65/棉35混纺纱,测得平均每缕纱干重为1.75g,每缕纱长为100米。求:(1)该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和实际特数(tex)(2)该混纺纱的重量偏差(%)(3)纱的英制支数

(棉的特数制回潮率为8.5%,英制回潮率为9.89%,涤纶的公定回潮率为0.4%)

名义特数:纺纱加工最后成品名义上的纱线特数称为公称特数。

设计特数:在织造过程中,考虑到筒摇伸长、股线捻缩等因素,为使纱线成品符合公称特数而设定的细纱特数。不等于公称特数。

实际特数:在实际纺纱生产中,因随即因素决定的实际纱线的特数。

棉型纱重量偏差= “+”偏粗“ -”偏细

100%标准干重

标准干重-实际干重100%设计干重设计干重-实际干重100%设计号数设计号数-实际号数?=?=?

毛纱的支数偏差=“+”偏细“-”偏粗

100%G Go''G 100%Gk'

L Gk'L Gk L 100%设计支数设计支数-实际支数O

O ?-=?-=?= 重量偏差:纱线实际特数和设计特数的偏差百分比。

百米重量偏差D=oN

oN oa G G G -;G oa 式样实际干重G oN 式样设计干重 解:(1)公定回潮Wk=65×0.4%+35×8.5%=3.055%

实际特数Nt=10Go(1+Wk)=10×1.75×(1+3.055%)=18.03tex

(2)G 实际=1.75g,G 标准=85

.1018g=1.66g 重量偏差=66

.166.175.1-×100%=5.42% (3)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Wk=0.65×0.4%+0.35×8.5%=3.235%

混纺纱的英制公定回潮率We+0.65×0.4%+0.35×9.89%=3.722% 由换算公式Ne=()Nt We Wk 5.590*)1(1++得Ne=Nt

5.587 所以混纺纱的特数Ne=587.5/18=32.64英支

4、(15分)纺织材料在加工和使用中的静电是如何产生的?试述消除静电的常用方法和原理。

原因:纤维在加工中要受到各种机件的作用,由于纤维与机械以及纤维与纤维间的摩擦,必会聚集起许多电荷从而产生静电。纤维为电的不良导体,比电阻通常较高,静电荷不易逃逸,会产生电场,形成吸附与放电。

消除方法: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适当提高环境的相对湿度,可以增加纤维

的回潮率,降低纤维的比电阻,增加纤维的导电性。增加导电性能,能够将产生的电荷及时导走而不产生过多的静电积聚,达到消除静电的作用。

加抗静电剂(纤维油剂):抗静电剂主要含有表面活性剂,借助于吸附在纤

维上的表面活性剂伸向空气的亲水基团,吸收一部分空气中的水分,降低纤维表面比电阻,同时利用抗静电剂中的一些润滑剂降低纤维表面的摩擦系数,从而减少静电荷的产生。使用抗静电油剂是一种暂时的方法,不能达到永久的效果。

采用不同纤维混纺:一是在较易产生经静电现象的合成纤维中添加吸湿性较

强的天然纤维或粘胶纤维,增加混纺材料的回潮率,消除静电。一是按起电序列

使与摩擦机件摩擦后带正电荷的纤维与摩擦后带负电的纤维进行混纺,两种电荷相消消除静电。

增加纤维的导电性或采用导电纤维:一种方法是纤维改性,在制造合成纤维

时加入亲水共聚基团或链节,使合成后纤维具有一定的回潮率,或者将炭粉、金属粉微粒嵌入涤纶、锦纶纤维表面,也有用复合纺丝法制成含有亲水基团外层的皮芯结构复合纤维,使纤维的导电性得到改善。另一种方法是在纤维材料中添加少量的有机或金属导电纤维,增加纤维的导电性,从而消除静电现象。

加工机械的接地与尖端放电:在纤维材料的加工中,可以尽量的使高速摩擦

的器件与地连接,以便快速的泄漏纤维及其制品的电荷。或在纤维及制品通过的部位,设置尖端放电针,使纤维材料表面的电荷通过放电迅速散逸。

通过织物后整理也可消除静电

5、(12分)今在标准大气压下,对3旦、51mm 锦纶纤维进行强伸性能测试,夹持距离为20mm,测得平均单强为14.1gf,平均断裂伸长为0.8mm,试求:

(1)该纤维的相对强度(cN/dtex )、断裂应力(N/mm 2)和断裂伸长率(%);(已知:锦纶的密度为1.14g/cm 3)

(2)当测试温度不变,而湿度增大时,则该纤维的强度和伸长将有什么变化?说明其原因。

解:1kgf =9.8 N =980 cN ;

14.1gf =10001.14×980=13.818cN ;N dt =910×N D =9

10×3=3.33dtex ; 所以:Pdt=Ndt Pb =33.3818.13=4.15cN/dtex 由34109D N d πγ

?=? 得 A=πd 2/4=

γ91000D N =14

.1*93*1000=292.40(um 2)=0.000292mm 2 σb=A Pb =000292.013818.0=473.22N/mm2;断裂伸长率εb =o o b l l l -×100%=20

8.0×100%=4% 湿度增加,强力一般会下降;对于吸湿能力差的纤维,强力变化不太显著;伸长率有所增加

原因: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后,大分子之链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使它在受外力作用时容易伸直和产生相对滑移

2002年一、名词解释(30分)

1、棉纤维成熟度:纤维细胞壁的增厚程度,胞壁越厚,成熟度越好

2、吸湿滞后性

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之。

3、取向度

取向因子(取向度):指大分子或链段等各种不同结构单元包括微晶体沿纤维轴规则排列程度

4、蠕变与应力松弛

蠕变-指一定温度下,纺织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应力松弛:在一定温度下,拉伸变形保持一定,纺织材料内的应力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5、热定型

就是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力下加热处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程。(如:蒸纱、熨烫)

6、转移系数

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上向外或向内分布程度指标M>0 表示这种纤维向纱的外层转移,M↑表示向外转移程度越大,M=100% ,表示两种纤维在纱的断面内完全分离; M=0 混纺纱中纤维呈均匀分布M<0 纤维向内转移,M ↑表示向内转移程度越大,M=-100% 纤维集中分布在纱的内层。

7、随机不匀

纤维本身在纱中的随机分布产生的不匀--随机不匀(极限不匀,理论不

匀)公式:

8、变形纱

化纤原丝在热和机械作用下,经过变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蓬松性、伸缩性的长丝纱,称为变形丝或变形纱。包括:高弹变形丝、低弹变形丝、空气变形丝、网络丝、

9、紧度与未充满系数

紧度-纱线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上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未充满系数:δ=线圈长度/纱线直径,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δ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

10、织物免烫性:织物洗涤后不经熨烫所具有的平挺程度称为免烫性。

二、问答题(48分)

1、(12分)何为羊毛的缩绒性,分析说明缩绒性在羊毛加工和使用中利弊及其克服弊端的方法。

缩绒性:羊毛在湿热及化学试剂作用下,经机械外力反复挤压,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穿插,纠缠,交编毡化。这一性能称之。

利:缩绒使毛织物有独特的风格;弊:缩绒使毛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变差(洗涤后易收缩,变形)影响穿着的舒适性与美观(起毛起球)

克服弊端应对织物进行防缩处理:(1)氧化法,用次氯酸钠、氯气、氯胺等化学试剂处理毛织品,使毛纤维表面鳞片受损伤,降低摩擦效应(2)树脂法,用树脂处理产品,即在毛纤维表面鳞片缝隙中涂上树脂膜,降低摩擦效应(4)氯化-树脂法,综合运用上两种方法,更好的防缩。

2、(12分)描述苎麻、羊毛、粘胶和涤纶纤维的燃烧特征,试述纤维燃烧性的指标及其含义以及提高纺织品耐燃性的方法。

纤维类别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合成纤维

接近火焰不熔不缩收缩收缩、熔融

在火焰中迅速燃烧渐渐燃烧熔融燃烧

离开火焰后继续燃烧不易燃烧继续燃烧

气味烧纸味烧毛发臭味特殊气味

残留物形态细腻灰白色松脆黑灰硬块

指标①极限氧系数:试样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中,纤维维持完全燃烧状态所需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越大纤维越难燃烧

②点燃温度:纤维产生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燃烧的激发点温度,称为着火点温度,其数值越大,纤维越不易燃烧。

③燃烧时间:纤维放入可燃环境中,观察纤维从放入到燃烧所用的时间。纤维质量趋近于无穷小或环境趋近于无穷大时的燃烧时间,称为本质燃烧时间。

④燃烧温度材料燃烧时火焰区中最高温度值,故又称火焰最高温度。

提高耐燃性方法:一般通过阻止或减少纤维热分解、阻绝或稀释氧气和快速降温使其终止燃烧的原理实现。通常将有阻燃功能的阻燃剂通过聚合、共混、共聚、复合纺丝枝接改性等方法加入到纤维中去,或用后处理的方法将阻燃剂涂覆在纤维表面或浸渍于纤维内。

目前阻燃纤维的获得:一是在纺丝原液中加入阻燃剂,混合纺丝制成,如粘胶、腈纶、涤纶和丙纶改性阻燃纤维;二是由合成的阻燃聚合物纺制而成。

3、(12分)反映纱线加捻特性的指标有哪些?说明其各自的含义及对服装面料的外观和手感的影响。

4、(12分)试述影响羊毛起毛起球的因素和过程。

过程:第一阶段,纤维端因摩擦从织物中抽出产生毛茸。第二阶段,未脱落的纤维相互纠缠,并加剧纤维的抽拔。第三阶段成团,纤维纠缠越缠越紧,最后形成小球粒。第四阶段成球,连接球粒的纤维断裂或抽拔。第五阶段脱落,部分球粒脱落。

影响因素:经验可知,织物的起毛是普遍现象,而起球是特殊现象,因为棉、麻、丝、粘胶织物并不起球,或并不起能被看到的球粒。因此织物起球必须满足:①纤维要求足够的强度和伸长性(高的断裂功或韧性大)和耐疲劳性;②纤维要柔软、易于弯曲变形和形成纠缠;③要有足够多和足够长的突出毛羽;④要有产生纠缠的摩擦条件(非单向,能反复进行)。凡是影响此四个条件的因素将都影响织物的起毛起球

对纤维的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质:锦纶的韧性大、耐疲劳性好,故最易起球,甚至毛不多但都能参与起球;涤纶、腈纶的起毛起球也多,尤其腈纶大多为较软的针织物,起毛概率大,自然起球也多;涤纶虽韧性和耐疲劳性较好,但模量高,不易纠缠,又大多是结构紧密、表面光滑纱线或织物的外衣,故相对起毛起球少些。

对纤维的形态和表面性质:纤维粗、异形,其截面惯矩大、抗弯刚度大,故不易弯曲缠绕,且相对接触和被摩擦的概率低,故不易抽拔和纠缠;纤维的表面粗糙、摩擦系数大、有卷曲,虽不利于纤维的起毛,但摩擦中有利于握持后的抽拔、纠缠与成球,是双利双不利的因素,即从起毛起球角度,摩擦系数和卷曲为零,但从成纱工艺质量和性能角度,要有一定的摩擦力和卷曲。典型例子,羊毛织物会起球,绢丝产品不起球。

对从毛羽量和毛羽长度:取决于纤维的长度,因为短纤维会提供更多的端毛羽,而过短的纤维虽足以起毛,但易于脱落而不易成球;取决于纱线的结构,纱

线的捻度大,结构紧密,纱线粗节少,结构松区域小,纱线包缠结构,股线结构和纤维在纱中的转移,纱线的初始毛羽少,都不利于毛羽量和毛羽长度的增加;取决于织物的结构,织物膨松、交织点少、浮长长、线圈长度长时,都会有利于起毛量和起毛长度的增加;取决于织物的后整理,可直接减少织物的起毛起球。密集排列的毛茸是不会起球的,虽然量足以大,但长度不会增加,纤维间无空间发生弯曲纠缠。

克服方法:积极主动有效的方法:减少毛羽量,控制纤维的弯曲刚度,增加

纤维中纤维间的相互作用,这可以通过纺纱、织造加工工艺及方法和采用异性纤维来实现。

消极被动但有效:降低纤维的韧性和疲劳耐性,加快纤维球的断裂脱落,采用粘接,涂层和烧毛整理,减少毛羽的产生和起始毛羽量。织物的抗起毛起球应该以改进纺纱、织造工艺和采用新型纺纱、织造及减少毛羽的加工技术为主,纤维改性和整理为辅。因为,我们至今还未能很好地解决羊毛织物的起毛起球。

5、(12分)试述合纤织物在价格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静电的原因及其常用的消除静电的方法和原理。

东华大学2001年问答题第4题

三、计算题(22分)

1、(12分)现有英制支数为30s 的涤65/35棉的混纺纱2000公斤,取50克式样经烘干后称重为48.5克。试求:(1)该混纺纱的特数(tex );(2)该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和标准重量。

(注:棉的公定回潮率为8.5%,英制支数回潮率为9.89%,涤纶的公定回潮率为0.4%)

解: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Wk=0.65×0.4%+0.35×8.5%=3.235%

混纺纱的英制公定回潮率We+0.65×0.4%+0.35×9.89%=3.722% 由换算公式Ne=()Nt

We Wk 5.590*)1(1++得Ne=Nt 5.587 所以混纺纱的特数Nt=587.5/30=19.58tex

实际回潮率W=(50-48.5)/48.5%=3.09%

所以标准重量Gk=2000×%

09.31%235.31++=2002.81kg 2、(10分)已知四种纤维的强度测试值:苎麻为36Km(断裂长度),粘胶纤维为

3.5cN/dtex,涤纶为52gf/d,羊毛为298N/mm 2。试比较他们相对强度的大小。

(已知纤维密度:苎麻1.54g/cm 3,粘胶纤维1.52g/cm 3;涤纶1.38g/cm 3;羊毛

1.32g/cm 3)

解: 苎麻Lb=36km ;由公式Lb=g

Pt *103得Pt=352.8cN/tex 粘胶Pb=3.5cN/dtex=35cN/tex,由公式得:断裂长度Lb=g

Pt *103=35/9.8km=3.57km

羊毛σb=298N/mm 2.由公式σb=Lb*γ*g=Pt*γ*1000;得Lb=σb/γ*g

=298/9.8*1.32=23.04m=0.023km

羊毛Pt=29800/1000*1.32=22.58cN/tex

涤纶Pb=52gf/d=52/9gf/tex=5.78gf/tex当单位是gf/tex时,

Lb=Pt=5.78km;Pb=5.78*9.8cN/tex=56.64cN/tex

2003年一、名词解释(50分)

1、再生纤维

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经过化学和机械方法制成的,化学组成与原高聚物基本相同的化学纤维

2、转移系数

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上向外或向内分布程度指标

M>0 表示这种纤维向纱的外层转移,M↑表示向外转移程度越大,M=100% ,表示两种纤维在纱的断面内完全分离;M=0 混纺纱中纤维呈均匀分布;M<0 纤维向内转移,M↑表示向内转移程度越大,M=-100% 纤维集中分布在纱的内层。

3、吸湿滞后性

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

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之。

4、纤维双折射

平行偏振光沿非光轴方向投射到纤维上时,除了在界面上产生反射光外,进

入纤维的光线被分解成两条折射光,称之为纤维的双折射。

5、断裂比功:拉断单位细度、单位长度纤维外力所作的功,W a=W/(N tex*L0)

6、质量比电阻

电流通过长1cm,质量为1g材料时的电阻值。课本(单位长度上的电压(U/L)

与单位线密度纤维上流过的电流I/(m/L)之比

7、周期性不匀

由机械转动件的偏心和振动导致的纱条不匀,为周期性不匀,称为机械波不匀。

8、加捻变形纱

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将合成纤维原丝在强捻情况下加热定型,形成螺旋卷曲,再退去捻度后,螺旋形卷曲保存下来,从而形成弹性大而蓬松的弹力丝。如高弹变形丝和低弹变形丝等。

9、织物的悬垂性: 织物因自重下垂时的程度及形态

10、紧度与未充满系数

紧度-纱线的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上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未充满系数:δ=线圈长度/纱线直径,可表示纱线粗细不同时的针织物稀密程度;δ越大,说明针织物越稀疏。

二、问答题和计算题(100分)

1、(15分)常用的表征纤维细度的指标有哪些?给出各自含义及适用的纤维。分

析说明纤维细度对纺纱工艺及成纱质量的影响。

指标:1、直接法:直径——直观,用于圆形截面的纤维。如:羊毛。

投影宽度—用于非圆形截面的纤维;截面积:测量困难;比表面积:计算值。

2 间接指标:利用纤维长度与重量的关系间接地来表示纤维的细度。

(1)特克斯 Ntex(tex)——国际标准单位

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

分特dtex: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克数。1tex=10dtex,同品种纤维,Ntex↑,纤维越粗。

(2)旦数(旦尼尔数)Nden (den)——绢丝,化纤常用指标

在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

(3)公制支数 Nm——常用于棉纤维

在公定回潮率下,单位重量(克)的纤维所具有的长度(米)

(4)英制支数Ne

在公定回潮率9.89%时,一磅重的棉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的840码的倍数。

马克隆值M(用于棉)----本身无量纲,相当于单位长度(英寸)的重量(微克)反映细度、成熟度的综合指标。

M×Nm=25400;Nt=0.0394M;Nd=0.354M

品质支数(用于毛)----沿用下来的指标,曾表示该羊毛的可纺支数,现表示直径在某一范围的羊毛细度。

纤维细度与成纱质量、纺纱工艺的关系:

与成纱强度的关系: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强度越高;

与成纱条干的关系: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纤维越细,成纱条干越均匀;在保证一定成纱质量的前提下,细而均匀的纤维可纺较细的纱;

与纺纱工艺的关系:纤维越细,加工过程中容易扭结、折断而产生棉结、短纤维。

2、(10分)何为高聚物的热机械性能曲线?合成纤维有哪些热转变点?说明各自定义及其在加工和使用中的应用。

若对某一纤维施加一恒定外力,观察其在等速升温过程中发生的形变与温度的关系,便得到该纤维的温度--形变曲线(或称热机械曲线)。

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称为聚合物的力学三态

玻璃化温度: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粘流温度: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或由高弹态向粘流态转变的温度。

熔点温度:高聚物结晶全部熔化时的温度,或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高聚物的Tm >低分子的Tm。

分解点温度:高聚物大分子主链产生断裂的温度。

(2)两个转变区:

玻璃化转变区,粘弹态转变区

热塑性——将合成纤维或制品加热到Tg以上温度,并加一定外力强迫其变形,然后冷却并去除外力,这种变形就可固定下来,以后遇到T

热定型——就是利用合纤的热塑性,将织物在一定张力下加热处理,使之固定于新的状态的工艺过程。(如:蒸纱、熨烫

3、(15分)以棉、粘胶纤维、醋酯纤维、涤纶为例,阐述影响纤维吸湿性性的主要因素。

4、(15分)织物(或服装)的服用性能包括哪些内容?说明各自的定义及评价方法。

一、织物服用性能的内容

1.几何结构 幅宽、密度(紧度、未充满系数)、平方米干重、纱线线密度、混纺比、纱线 结构

2.坚牢性 拉伸断裂、顶破、撕裂、耐磨性

3.外观保持性: 抗起毛起球性、尺寸稳定性、抗钩丝性、抗皱性等

4.织物舒适性

透气、透湿、透水、保暖、刺痒感、抗静电、冷湿感等

5.织物风格 视觉风格触感风格

6.其他功能染色性:可染性、染色牢度

卫生性能:抗霉、除臭、防蛀、洗净性

缝纫性:可缝纫性阻燃抗熔性

3、 (15分)测得65/35涤/粘混纺纱,每缕长100米,30缕纱的实测总重量为

55.6g ,该纱实际回潮率为4.7%,求该纱的特数、英制支数、公制支数及纱半径(混纺纱的体积重量δ=0.88g/cm 3);纯涤纶纱的公定回潮率为0.4%,粘胶的公定回潮率为13%)

解: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Wk=0.65×0.4%+0.35×13%=4.81%

所以特数Nt=1000*100*306.55*%)7.41(%)81.41(++tex=18.55tex 英制支数由换算Ne=()Nt

We Wk 5.590*)1(1++,纯化纤We=Wk,得Ne=Nt 5.590=31.83英支 公制支数Nm=1000/Nt=1000/18.55=53.91公支

纱直径d=0.03568δNt =0.0356888

.055.18=0.16mm 6、 (15分)某纯羊毛衫的线圈长度为2.7mm,纵密为92圈/5cm,横密为76圈/5cm,

纱线细度为18tex,公定回潮率为15%。试求该针织物的平方米干重(g/m 2),并说明纯毛织物在生产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平方米干重Q=0.0004PAPBlTt/(1+W)=0.0004*92*76*18/(1+15%)=43.78g/m 2 生产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7、 (15分)推导公式:at=892tan βδ.式中at 为纱线捻系数;β为捻回角;

δ为纱线体积重量。试述加捻对纱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由展开图可知:

tanβγ892Nt Tt αt γ

Nt 0.03568d ;h πd tanβ;Nt 100h ===>===

d —纱的直径(mm) h —螺距或称捻距(mm)Ttex —特数制捻度(捻/10cm β—捻回角

Ntex—纱的特数γ—纱的密度(g/cm3)

加捻对纱线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加捻对单纱的影响

(1)对单纱强力的影响:纱线强力由两部分构成

①单纤维强力②纤维间的摩擦阻力

加捻对单纱即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捻度较小时——积极因素起主导,∴捻度↑,纱强力↑;到临界捻度ak时纱线强力最大。当捻度>ak时——消极因素变成起主导,捻度再↑,纱强力↓。

加捻对长丝强力的影响:

无捻长丝也有捻度,加捻后,抱合力增加,∴强力略有所增加。但由于有效分力↓∴强力很快↓

(2)对单纱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单纱断裂伸长率由三部分组成:①纤维间相对滑移产生的伸长②纤维的伸长③纤维倾角↓和纱直径↓(变细)引起伸长。

在实用的范围内,后两者的影响是主要的,∴纱的断裂伸长率随α增加而增加,当捻度很大时,纱断裂伸长↓

(3)对纱线体积重量δ、直径d的影响。

Δ--α↑,δ↑,超过一定范围后,影响不大,

D-α↑,d↓,到一定捻度后,d变化不大,捻度↑↑,d又有增加趋势。

(4)对手感、光泽的影响:α↑,手感硬,光泽差

(5)对纱的均匀度的影响:加捻使表现均匀度变差。(∵加捻时,粗处的捻度少,细处的捻数多)

2.加捻对股线的影响

(1)股线强力

一般:股线强力>组成股线的单纱强力之和

原因:①并合改善了条干均匀度②并合作用使单纱之间及纤维之间的接触压力↑,不易滑移。

同捻时—①a单纱较大,则股线强力随↑而↓;②a单纱较小,则股线强力随a股线↑先↑后↓。

异捻时--①a股线↑,股线强力先可能↓,到一定程度后再↑;②a股线/a单纱=1.414,股线强力最大。

(2)股线伸长率ε%

同捻——纤维的倾角随a股线↑而↑,∴ε%↑;异捻——随着a股线↑,纤维倾角先是↓,而后↑,∴ε%也是先↓而后↑

(3)股线光泽

取决于表面纤维倾斜程度,倾斜程度大,光泽差,手感硬。

股线异捻,且a股线/a单纱=0.707时,

——外层捻幅为0,即纤维平行于股线轴线,此时股线光泽优良,手感柔软2004年一、名词解释(50分)

1、结晶度与取向度

结晶度:纤维内部结晶区占整个纤维的百分率

取向因子(取向度):指大分子或链段等各种不同结构单元包括微晶体沿纤维轴规则排列程度

2、羊毛的缩绒性

羊毛纤维在湿热条件下,经机械外力反复作用,纤维集合体逐渐收缩紧密并相互穿插纠缠,交织毡化的特性。

3、玻璃化温度

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

4、纤维的双折射率

平行偏振光沿非光轴方向投射到纤维上时,除了在界面上产生反射光外,进入纤维的光线被分解成两条折射光,称之为纤维的双折射。其中一条:寻常光(简称o光),遵守折射定律,振动面⊥光轴,n

;另一条:非寻常光(简称e光),

不遵守折射定律,振动面

‖光轴,n

。双折射率:△n=n

- n

5、纺织材料的耐疲劳性

纺织材料在较小外力、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塑性变形不断积累,当积累的塑性变形值达到断裂伸长时,材料最后出现整体破坏的现象。

6、纱条的周期性不匀

由机械转动件的偏心和振动导致的纱条不匀,为周期性不匀,称为机械波不匀。

7、包芯纱:以长丝或短纤维纱为纱芯,外包其他纤维一起加捻而纺成的纱。

8、针织物的线圈长度

组成一个线圈的纱线拉直后的长度,线圈长度由针边弧,沉降弧圈干及延展线组成。

9、织物的悬垂性和悬垂系数

悬垂性:织物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态称为悬垂性。

悬垂系数:悬垂系数小,织物较为柔软;反之,织物较为刚硬。

10、交织:用两种不同品种纤维的纱线或长丝交织而成的织物。

二、问答题

1、(15分)试分析棉纤维转曲,细羊毛卷曲及化学短纤维卷曲各自形成的原因;并给出描述纤维卷曲性状的指标,说明它们的含义。

棉纤维转曲:棉纤维次生层分为三个基本层:S1,S2,S3.转曲是由于次生层S2中的原纤螺旋排列所致。

细羊毛卷曲:是由于内部结构中的正、偏皮质细胞呈双边结构或偏皮芯结构或不均匀的混杂结构所致。

化学短纤维:化学纤维一般都要人为赋予卷曲以改善其可纺性和织物性能。赋予化纤卷曲的方法:机械卷曲法—利用纤维热塑性(暂时卷曲);复合纺丝法—利用内部结构的不对称经热处理(永久卷曲);三维卷曲法等方法。

表示纤维卷曲性能的指标

1、卷曲数:指每厘米长纤维内的卷曲个数,是反映卷曲多少的指标。

2、卷曲率:指纤维单位伸直长度内,卷曲伸直长度所占的百分率(或表示卷曲后纤维的缩短程度)。

3、剩余卷曲率

指纤维经加载卸载后卷曲的残留长度对卷曲伸直长度的百分率。反映卷曲牢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回缩后剩余的波纹越深,即波纹不易消失,卷曲耐久。4、卷曲弹性率

指纤维经加载卸载后,卷曲的残留长度对伸直长度的百分率。反映卷曲牢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卷曲容易恢复,卷曲弹性越好,卷曲耐久牢度越好。一般短纤维约为10%。

2、(15分)如右图为棉与低强高伸涤纶纤维的拉伸曲线,试比较两者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初始模量、断裂功的大小。若将两种纤维混纺,分析其随着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混纺纱强力、吸湿性、耐磨性、抗熔性的变化及原因。

3、(15分)写出POY、DTY、FOY、ATY四种变形丝的中文全称并从结构与性能上比较变形丝、短纤纱、普通长丝的特点。

POY:预取向丝;DTY:牵伸丝;FOY:全取向丝;ATY:变形丝

短纤纱(结构特征)纱表面有毛羽,纱中心部分纤维的聚集密度高;纱的线密度和外观直径不匀,加捻使纱线表表面的纤维倾斜;纱线表面有纤维结、大肚纱、粗节、细节等疵点。(外观特点)织物具有自然特征--茸毛状外观,有变化规则的细粒状,有一定的粗糙度和柔软性,有良好的膨松度和覆盖能力,光泽较好。

长丝:(结构特征)纱中纤维的平行度好,密集程度高,表面光滑。(外观特点)织物透明度高,光泽强,但膨松性、覆盖能力较差,冷感性强。

变形丝:(结构特征)变形工艺使长丝中的纤维呈高度的非平行排列,纤维密集程度低,表面有丝圈、丝辫等突出,表观粗细均匀。(外观特点)织物具有高度的膨松度和覆盖能力,手感柔软,织物中的粒状外观比短纤纱更明显更均匀4、(15分)试分析短纤纱中纤维内外转移的产生原因,表示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在织物设计中的作用。

一、课件上的解释,短纤纱:在加捻三角区中,由于钢丝圈加捻作用和纺纱张力,使纤维产生伸长变形和张力,从而对纱轴有向心压力:

纱线张力Ty=∑Tfcosβ;向心压力 Tr=Tfsinβ

由此可知,在纺纱张力一定时,随着纤维在纱中所处的半径↑,β↑,纤维伸长↑,因此纤维张力↑,Tr↑。

外层纤维由于在纱中所处半径和捻回角最大,因此其张力和向心压力最大,在它克服了周围纤维对它的阻力后,向纱的中间转移,而中间的比较松散的被挤到外面来。多次内外转移后就形成了复杂的圆锥形螺旋线。

纤维在纱中排列形态:正常转移-圆锥形螺旋线;短纤维——圆柱形螺旋线未伸直纤维——①屈曲纤维;②折迭纤维;③弯钩纤维

二、课本上的解释,转移机理:1、几何机理:纤维在扁平须条上的位置不同,当扁平状的须条发生包卷或围捻时,上层的纤维会进入纱体的芯层;下层纤维留在纱体的表面;两侧的纤维在纱芯和纱表面过渡;2、张力机理:纤维在纱外层走的路径要大于纱内层,伸长产生张力向内挤入;或压缩起拱向外移动。

(相当于:减少了同时承受拉力的纤维的根数,减少了纤维长度,增加纤维长度的离散性)

三、表达方法:转移指数M是衡量混纺纱中不同品种的纤维在截面上向外或向内分布程度的指标。

M >0 表示这种纤维向纱的外层转移,M ↑表示向外转移程度越大,M=100% ,表示两种纤维在纱的断面内完全分离; M =0 混纺纱中纤维呈均匀分布

M <0 纤维向内转移,M ↑表示向内转移程度越大,M =-100% 纤维集中分布在纱的内层。

四、影响纤维径向分布的因素:

(1)纤维方面: a. 长度影响 ,长向内,短向外。

b. 细度影响 , 细向内,粗向外。

c. 截面形状,异形截面纤维,抗弯刚度大,不易弯曲,向心压力小→向外;圆形纤维优先向内转移

d. 初始模量(纤维小负荷下的伸长张力 )E 大的向内,E 小的向外

e. 弹性恢复 :纤维受张力产生变形后恢复能力好,一旦离开握持点,就倾向于恢复到原长。∴易向外转移。

f. 卷曲与表面状态 摩擦系数大的纤维不易向内,而向外

(2) 成纱工艺: 捻度大→转移↑ 纱线张力大→转移↑

5、(15分)试述织物折痕回复性的表征指标,测试方法机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比较机织物和针织物折痕回复性的差异及原因。

表征指标:折皱回复角

测试方法:(1)折叠法:水平法,垂直法(2)揉搓拧绞法

影响因素:(1)纤维性状: a.几何形态

线密度:纤维越粗,回复越好; 纤维形态:圆形、光滑纤维织物,回复好。 b.纤维弹性:弹性↑(特别是急弹性),回复↑;c.纤维表面摩擦表面摩擦系数

适中,回复较好。

(2)纱线结构 :捻度适中,回复较好。

(3)织物几何结构: a.厚度 :厚度↑,回复↑; b.织物组织:平纹回复最

差,缎纹最好;织物经、纬密↑,回复↓

(4)后整理:树脂整理或液氨整理,回复↑

比较差异的:针织物为线圈结构,故弹性好、蓬松、质地厚,所以其抗折皱性优于机织物。

三、计算题

1、(15分)摇取棉纱30缕,每缕100m,称得总重为59.2g ,经烘燥的干重

55.2g ,求该棉纱的实际回潮率、特数和英制支数;又在捻度测试仪上测得该单纱在250mm 长度上平均捻h 回数(加捻退捻法)为340,试求该纱的捻系数和捻回角。(已知该棉纱的公定回潮率为8.5%,体积密度为0.93g/cm 3)

解:实际回潮率W=(59.2-55.2)/55.2%=7.25%

特数Nt=%)5.81(*30

2.55*10+=19.96tex 英制支数Ne=Nt 1.583=58

3.1/19.96=29.21英支 特数制捻度Tt=100*250

340=136捻/10cm,捻系数at=Tt*Nt =136*96.19=607.6 捻回角公式:tan β=δ

Nt Tt *892;at=892×tan βδ

Tan β=

93.0*8926.607=96

.068.0=0.71,所以捻回角β=arctan0.71 2、(10分)一棉平布,其经纬纱细度都是29tex,经纬向密度分别为236根

/10cm 、230根/10cm.求(1)该织物的经向紧度、纬向紧度、总紧度;(2)不考虑织缩率,估算其平方米重量(已知纱线体积密度δ=0.93g/cm 3) 解:纱线直径d=0.03568

Nt =0.0356893.029=0.2mm 经向紧度E T =P T *d=236*0.2(%)=47.2%

纬向紧度Ew=Pw*d=230*0.2(%)=46%

总紧度Ez=E T+Ew-E T Ew=47.2%+46%-100

46*2.47(%)=71.5% 平方米重量G=0.01(P A*Nt+Pw *Nt )=135.14g/m 2

2005年一、名词解释(45分)

1差别化纤维

非常规化生产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纤维的总称,纤维一般经过化学或物理处理,使性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2棉纤维的成熟度: 纤维细胞壁的增厚程度,胞壁越厚,成熟度越好。

3羊毛的品质支数

沿用下来的指标,曾表示该羊毛的可纺支数,现表示直径在某一范围的羊毛细度。支数越高,纤维越细,可纺纱支数越高。

4手扯长度

用手扯法整理出一端平齐、纤维平整、没有丝和杂质的小棉束,放在黑绒板上量取的纤维束长度。

5纤维的两相结构

纤维的微结构同时存在结晶态和非结晶态两种形式,结晶态与非结晶态相混杂的结构.

6大分子的柔曲性

指纤维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内旋转或振动而形成各种形状的难易程度的特性。

7棉织物的丝光处理

通常是指棉织品(纱、布)在紧张状态下经浓碱液(NaOH 或液氨)处理,以获得持久的光泽,并提高对染料吸附能力的加工过程。

8标准重量: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9吸湿滞后性

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之。

10初始模量

初始模量:纤维拉伸曲线的起始部分直线段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即应力-应变曲线在起始段的斜率。

11蠕变与松弛

蠕变:指一定温度下,纺织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应力松弛:在一定温度下,拉伸变形保持一定,纺织材料内的应力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12纤维的热收缩:合成纤维受热后发生不可逆的收缩现象称之为热收缩。

13临界捻系数

加捻使纤维产生预应力,尤其是外层纤维抱合增大,有利于纱线强力的提高。但捻回角增大使纤维的承力在纱轴上的分力减小,影响纤维强力的有效利用。因而纤维的强度随加捻先增大后减小,纱线强度最大时的捻系数称为临界捻系数。

14变形纱

化纤原丝在热和机械作用下,经过变形加工使之具有卷曲、螺旋、环圈等外观特性而呈现蓬松性、伸缩性的长丝纱,称为变形丝或变形纱。包括:高弹变形丝、低弹变形丝、空气变形丝、网络丝、

15织物的风格

广义:织物本身所固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所产生的综合效应(触觉、视觉、听觉)

狭义:织物的某种物理机械性能通过人手的触感所引起的综合反映(手感)

二、问答题(80分)

1、纤维结构包括哪几个结构层次?分别说明其主要内容。以棉纤维和粘胶为例,分析纤维结构对纤维性质的影响。

2、什么是高聚物的热机械曲线?非晶高聚物有哪些热转变点?说明各热转变点的含义以及对合成纤维加工和使用的意义。

东华大学2003年问答题第2题

3、表征纤维细度的指标和测试方法有哪些?说明各指标的含义,并推导特克斯和纤维直径间的关系。

1、直接法:直径-直观,用于圆形截面的纤维,如:羊毛;投影宽度-用于非圆形截面的纤维;截面积;比表面积—计算值。

1)特克斯 Ntex(tex)—国际标准单位

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

分特dtex: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克数。

2)旦数(旦尼尔数)Nden (den)—绢丝,化纤常用指标

在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

(3)公制支数 Nm—常用于棉纤维

在公定回潮率下,单位重量(克)的纤维所具有的长度(米):

(4)英制支数Ne

在公定回潮率9.89%时,一磅重的棉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的840码的倍数。

(5)马克隆值M(用于棉)----本身无量纲,相当于单位长度(英寸)的重量(微克)反映细度、成熟度的综合指标。M×Nm=25400;Nt=0.0394M;Nd=

0.354M

(6)品质支数(用于毛)----沿用下来的指标,曾表示该羊毛的可纺支数,现表示直径在某一范围的羊毛细度。

测试方法:

1、中段切断称重法:棉纤维或化纤的细度测定将纤维排成一端整齐,平行伸直的棉束,然后用纤维切断器在纤维中段切取一定长度(棉10mm )的纤维束,在扭力天平上称重,然后计数中段纤维的根数,计算Nm 。 Nm =L/G=10×n/G 其中n 是根数,G 是中段纤维重量(mg )

2、气流仪法;(棉,羊毛)原理:在一定容积的容器内放置一定重量的纤维,容 器两端有网眼板,可以通过空气,当两端一定压力差的空气流过时,则空气流量与纤维的 比表面积平方

3、显微镜投影法成反比例关系。——常用于羊毛细度和截面为圆形纤维的纵向投影直径的测量。

推导过程;A=πd 2/4;Nt=1000m/L;m=γ*A*L

解得:d=

γ

*πNt *1000*4=35.67γNt (um ) 4、试述短纤纱、长丝纱、变形纱的纱线结构特征和织物外观特点。

东华大学2004年问答题第3题

5、服用织物的基本服用性能包括哪些方面?试述实现防水透湿性织物的设计思路。

三、计算题

1、一批55/45棉/涤混纺纱重1000公斤,测得100m 长缕纱平均重量为1.94g,干燥后平均干重为1.86g ,求:(1)该批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和标准重量;(2)该混纺纱的特数

解:混纺纱的公定回潮Wk=0.55×8.5%+0.45×0.4%=(4.675+0.18)%=4.855% 实际回潮率W=(1.94-1.86)/1.86(%)=4.3%

标准重量Gk=1000W Wk ++11=1000%

3.41%855.41++=1005.32公斤 该混纺纱特数Nt=10G=10Go(1+Wk)=10*1.86*(1+

4.855%)=19.5tex

2、在标准大气压条件下进行纤维强伸性能测定,公定支数为5800的棉纤维单强为

4.5gf,断裂伸长为1.2mm,夹持距离为10mm,2旦锦纶纤维单强为9.6gf,断裂伸长为

6.2mm,夹持距离为20mm.求:(1)两种纤维的相对强度(cN/dtex )、断裂伸长率(%)

(2)比较两种纤维断裂应力的(N/mm 2)大小

(其中棉纤维的T=1.54g/cm 3,锦纶纤维的T=1.14g/cm 3)

解:(1)棉纤维:1kgf=9.8 N=980 cN ;

4.5gf=4.5/1000×980=4.41 cN ;Ndt=10000/Nm=10000/5800=1.72 dtex ;

相对强度Pdt=Pb/Ndt=4.41/1.72=2.56 cN/dtex ; 断裂伸长率12%100%10

1.2100%l l l εb o b b =?=?-= γ

*Nm *π1*10000004d ?=;A=πd 2/4=111.961.54*58001000000=(um 2)=0.000112mm 2 断裂应力σb=Pb/A=0.0441/0.000112=393.75 N/mm 2;

(2)涤纶纤维:9.6 gf=9.6×980/1000=9.41 cN ;

2017年东华大学金融硕士招生复试录取方案

https://www.360docs.net/doc/5f10421748.html, 2017年金融硕士招生复试录取方案 一、招生计划 拟招录30人。 二、复试分数线 第一志愿报考东华大学金融硕士的考生复试分数线:总分≥335分,单科(满分=100)≥46分,单科(满分>100)≥69分。 接受少量调剂,第一志愿报考东华大学经济学类的考生总分≥335分,单科(满分=100)≥46分,单科(满分>100)≥69分,可以申请调剂。 三、复试、录取原则 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并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性,依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综合考虑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专业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规定,严肃招生纪律,加强自律,坚持公平、公正,维护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良好信誉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公信力。 四、复试安排 (一)第一志愿报考东华大学金融硕士考生 1.报到 时间:2017年3月30日(周四)9:00-11:30 地点: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东华大学旭日楼400报告厅 携带以下资料供审核:

(1)复试通知书(东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平台下载打印); (2)身份证原件; (3)本科毕业证书(往届生)原件、学生证(应届考生)原件; (4)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验证未通过者需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出具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以上资料不齐全者不得参加复试。 审核后需提交以下资料: (1)《考生自述表》(a、考生登录东华大学MBA/MPAcc/MEM招生系统https://www.360docs.net/doc/5f10421748.html,/index填写信息,b、申请批次为“ 2017年3月28日周二MF(仅限东华大学一志愿金融硕士考生填写)”,c、提交之后点击右上角“打印”,d、用订书机订好,在每一页右下角签名); (2)大学本科成绩单(应届生加盖教务处公章;非应届生加盖所毕业学校教务处公章或者档案保管单位公章); (3)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4)《体检报告》(考生自行去二级甲等或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报到当日携带此《体检报告》,也可以使用医院的体检报告,3个月内的体检报告视为有效,考生可点此下载《体检报告》样本)。 2.笔试 时间:2017年3月30日(周四) 13:30-15:30 西方经济学笔试(闭卷) 地点: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东华大学第四教学楼 备注:请携带身份证原件、准考证、黑色水笔、计算器、圆规、量角器、三角板、

东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的奖励办法(修订)

东华大学 东华研…2012?11号 关于印发《东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成果 的奖励办法(修订)》的通知 各学院、部、处、室,直属单位: 经2012年第11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将《东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的奖励办法(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东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的奖励办法(修订) 东华大学 二○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主题词:研究生培养学术成果奖励办法通知 东华大学校长办公室2012年6月4日印 打字:李锐利校对:林琳 —1—

附件: 东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的奖励办法(修订)为鼓励我校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撰写高质量科学论文,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形成有利于研究生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根据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有关管理规定,经2011年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2012年第11次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决定对《东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的奖励办法》(东华研…2003?8号)进行修订,新的奖励办法如下。 一、奖励对象及条件 东华大学在学或毕业不满一年的研究生。 奖励成果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以东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并由研究生本人和导师共同 署名。 2.学生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 二、奖励项目及标准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奖金2,000元。 ①在国外版SSCI、SCI源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奖金1,000元。 ①在国外版EI源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②在国外版A&HCI源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奖金400元。 ①在CSSCI、CSCI(核心库)源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4.同一篇论文被不同引文数据库检索的按奖励金额高的认定。如论文既被SCI检索又被EI检索,则按SCI认定。 5.获得多项学术成果,奖金可累计。 —2—

东华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办法

东华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情况下更好地支持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3〕219号)精神,设立东华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下简称学业奖学金)。为做好学业奖学金评审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根据研究生学业成绩、科研成果、社会服务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学业奖学金的覆盖面、等级、标准和评审条件。学业奖学金的评审工作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严格执行评审规则,杜绝弄虚作假。 第二章评审对象 第三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经学校录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在籍、注册的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可参评,其中会计硕士(MPAcc)、工商管理硕士(MBA)、金融硕士(MF)、应用统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等实施特殊收费政策的和超出基本修业年限(学制)的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除外。 第四条硕博连读学生、长学制研究生原则上一年级按硕士生身份,后四年半按博士生身份参评。期间,如果由博士生身份退回到硕士生身份,则按硕士生身份参评。 第三章奖励标准、名额和条件 第五条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三个等级,奖励标准和覆盖面为:一等奖1万元/生/年,名额不多于参评人数的10%;二等奖0.8万元/生/年,名额不多于参评人数的80%;三等奖0.6万元/生/年,名额不多于参评人数的10%。

长学制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单独评选,一等学业奖学金名额不多于参评人数的35%,二等学业奖学金名额不多于参评人数的65%。 第六条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全覆盖且不分等级,金额为1.8万元/生/年。 第七条学业奖学金申请基本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勤奋学习,硕士研究生凡申请一等奖学金者,所有课程无补考记录;申请二等奖学金者,学位课程无补考记录; (四)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五)按学校规定报到和注册; (六)纪律处分未解除的,不具备参评资格。 第四章组织和程序 第八条学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领导机构为东华大学奖助学金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校评定委员会)。各学院学业奖学金评审领导机构为学院奖助学金评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学院评定委员会),学院应制订学院评审实施细则,并报学校备案。 第九条每年9月,学校下发评审通知,各学院组织评选。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依据评审条件,进行资格审核。硕士研究生依据入学综合成绩评定一年级新生学业奖学金;依据第一学年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和导师意见等情况,进行第二学年学业奖学金评定。第三学年上学期学业奖学金直接延用第二学年学业奖学金的结果,不另行评定。 第十条各学院评定委员会确定本学院获奖学生名单后,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须在学院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提交校评定委员会审定,校评定委员会也可根据学生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619设计理论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编号:619科目名称:设计理论 一、考试总体要求 设计理论是设计艺术学的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导论、艺术设计的历史、艺术与设计的关系、科学技术与设计、设计的方法、程序和管理、设计哲学、设计与文化、设计师与设计、国际设计发展方向等。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设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系统地正确了解设计艺术的规律,熟练掌握设计艺术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一) 导论 1、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2、设计的范畴 3、当代中国艺术设计实践简要分析 (二)艺术设计的历史 1、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2、西方的艺术设计 (三)艺术与设计 1、造型与形态

2、装饰艺术与设计 (四)科学技术与设计 1、古典技术与现代技术 2、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3、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整合(五)设计方法、程序和管理 1、设计方法论 2、设计程序 3、设计管理 (六)设计哲学 1、人的需求与造物的功能 2、人的尺度 3、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4、设计美学 (七)设计与文化 1、人与文化 2、造物与文化 3、生活方式与设计 4、文化与传统 (八)设计师与设计 1、设计思维 2、设计师的社会意识与职责

3、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 4、设计与“中国制造” (九)国际设计发展方向 1、未来的社会与设计的未来 2、生态设计 3、非物质设计与信息设计 4、艺术的生活与艺术的设计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题:15%左右 2、选择题:15%左右 3、简答题:20%左右 4、论述题:50%左右 四、复习要求: 1、理清思路,用比较宏观的眼光了解设计艺术学的框架结构2、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典型的设计观点 3、重点掌握指定复习书每个章节后面的习题 4、记住对设计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关心设计界的时事动态5、能够结合设计理论,对设计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东华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暂行规定

东华大学 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暂行规定 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检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决定,对我校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作如下规定。 一、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以东华大学名义并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该硕士生的导师)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至少一篇(综述性文章不算)。 二、博士研究生 1、攻读理学和工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质量要求 在SCI(科学引文索引)或EI(工程索引)国外学术源刊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该博士生的导师)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或被ISTP(科学技术会议索引)检索的以第一作者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 攻读“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史论类专业(方向)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也可在“史论类专业期刊目录”(参见附录一)中所列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该博士生的导师)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 (2)数量要求 必须再在《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收录期刊》或《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所列刊物或国外学术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以正式出版的论文集为准且其论文必须是外语)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至少2篇。累计发表列入统计范围的学术论文不得少于3篇。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以一篇计,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该博士生的导师)以1/2篇计,第三作者及以后不计。如论文发表在《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CSSCI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期刊》外的中文学术期刊上,须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特别认定。 2、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若干篇,积分数达到10分(参见附录二);其中一篇必须在附表的1-4类刊物上发表,并必须有一篇用外文发

2022年东华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东华大学关于选拔普通高校优秀考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对普通高校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一、报考事项安排 1.每年报考我校的考生很多,要早复习,早准备。按照考试范围复习。 2.我校考生,到学校考试中心,办理内部试卷。 3.每年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考试重点范围,不知道考试大纲要求,盲目复习,浪费时间和精力,复习效果很差,影响考试。 4.每年有很多考生,选择错误的复习资料,解题思路及讲解答案都是错误的,具有误导性,不利于复习。 5.学校为考生正确复习,印刷内部试卷。 6.内部试卷:包含考试范围、历年真题、考试题库、内部复习资料。 7.专业课,学校出题。一定要按照内部试卷复习,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8.内部试卷联系QQ363.916.816张老师。学校安排邮寄,具体事项联系张老师。 二、选拔对象条件 1.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主干课程成绩合格,在校学习期间未受到任何纪律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招生专业计划 1.招生要求和专业,详见《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招生及专业总表》。 2.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含推免生),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我校招生计划、各专业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我校部分专业将另设计划用于接收调剂生,具体事项及拟招生人数将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另行通知。 四、报名资格审核 1.报考考生按照《教育部选拔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以下简称《专业对照及考试课程一览表》选择报考专业,并填写《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进入研究生阶段

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7年9月)

东华大学 研究生教育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投稿指南) 东华大学研究生部 2007年9月

使用说明 高水平科研成果是高水平大学的主要标志。为贯彻“学术兴校”的发展方针,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应该成为科研及发表学术成果的生力军。为鼓励、引导研究生多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特汇编此期刊目录,作为我校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指南。 本期刊目录,同时也是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认定标准。凡在本目录中列出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论是否跨学科,皆予以认定为统计范围内的论文(见附件《关于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暂行规定》)。学生可以跨学科自由投稿。 本目录收录的期刊主要来源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目录中已标出期刊类别,分别为: ①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期刊(http://159.226.100.178/html/lyqkb.htm) 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库期刊(http://159.226.100.178/html/lyqkb.htm) 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④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 国内出版的各类外文学术期刊均属于本目录中的期刊,不再另列。未列入本目录中的期刊,但属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或属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期刊同样属于本目录期刊,不再另列。 本期刊目录是由各学院提供的期刊子目录经汇编而成的。对于各学院同时提供的相同期刊,不重复出现,只在相关学科所在学院的子目录中出现。

目录 综合、大学学报类 (1) 纺织学院 (5) 服装学院 (7) 材料学院 (9) 化工学院 (13) 环境学院 (17) 机械学院 (21) 信息学院 (23) 计算机学院 (23) 管理学院 (31) 理学院 (35) 外语学院 (41) 附件:东华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暂行规定 (43) 附录一:史论类专业期刊目录 (45) 附录二: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发表期刊的对应积分表 (55)

东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暂行规定修订

东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暂行规定(修订)科研创新能力的训练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检验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经2011年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3次会议审议、2012年第11次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决定对我校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进行修订,具体规定如下。 一、署名要求 以东华大学为第一单位,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但第一作者必须是该生的导师)发表,并由研究生本人和导师共同署名的学术论文列入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统计范围。对于在国内外进行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其发表的论文以东华大学为第一或第二单位、学生署名第一或第二(但校内或联合培养单位导师署名第一)的,经学院认定后可列入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统计范围。 二、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必须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录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非综述性学术论文至少一篇。 三、博士研究生 1.攻读理学和工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质量要求 在SSCI、SCI或EI国外学术源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论文在线即认定为发表)。 攻读“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属史论类专业(方向)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也可在“史论类外文专业期刊目录”中所列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一篇(参见附录一)。 (2)数量要求 列入论文统计范围的学术期刊为SSCI、SCI、EI、CSSCI、CSCI源刊、《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所列刊物、国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以正式出版为准且其论文必须是外文)。在以上所列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3篇。如论文发表在上述要求范围外的学术期刊上,须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特别认定。 2.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必须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3篇,且积分数至少达到10分(参见附录二)。其中至少有1篇用外文发表的论文,至少有1篇在附表的1-4类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1—

东华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

东华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切实做好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以下简称国家助学金)评审工作,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投入机制》(财教〔2013〕19号)《财政部教育部关于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3〕220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校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所需资金,绝大部分由中央财政承担,其中博士生国家助学金最后0.5年所需资金从学校事业收入提取中支出。 第二章资助对象 第三条资助对象是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经学校录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在籍、注册的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其中超出基本修业年限(学制)的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生除外。 第四条直博生、硕博连读学生、长学制研究生原则上一年级按硕士生身份资助,后三年半按博士生身份资助。期间,如果由博士生身份退回到硕士生身份,按硕士生身份资助。 第三章资助标准和方式 第五条国家助学金按月足额发放,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15000元/生/年,按照每月1250元标准发放;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6000元/生/年,按照每月500元标准发放。

第六条国家助学金发放总额按照研究生身份对应的资助标准和学制计算,其中博士研究生按照3.5年发放,提前毕业的按照实际在校时间计算。 第七条每年9月份入学的研究生新生按照当年7月开始计算国家助学金,学籍确定后按月发放,当年发放总额为国家助学金年度标准的一半。3月份入学的博士新生按照当年1月份开始计算,学籍确定后按月发放,当年发放总额为国家助学金年度标准。 第八条因私出国、参军等原因办理保留学籍,或因疾病等原因办理休学的研究生,在其保留学籍或休学期间,暂停发放国家助学金,待其复学后重启发放,但不再补发保留学籍或休学期间的国家助学金。 第九条国家助学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应自觉接受检查和监督。 第十条由“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项目录取的全日制定向研究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参照本办法资助。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一条资助对象为2016年12月1日(含)后录取的研究生,2016年11月30日前入学的按照原办法实施。 第十二条本办法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2016年11月30日(含)前录取的研究生全部超出学制后,原2014年3月颁布的办法废止。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校长办公会负责解释。

东华大学“助教、助管”常见问题解答

研究生“助教、助管”常见问题解答 一、研究生须知 按照经验,以下几点须知能解答超过三分之二的问题,故请务必了解: (一)每月15-20日填写月报。如因错过填写月报未获得当月津贴,可于下学期第一、二周补填月报,并提出补发津贴的申请。 (二)岗位津贴计算周期为上月21日至本月20日,但岗位起始日之前和终止日之后的工作学校不发津贴。 (三)本学年各月助教助管津贴的通知及发放清单发布在研究生部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f10421748.html,)。 (四)津贴具体进卡时间由学校财务处统一安排。2014年12月起,学生津贴进卡情况可上财务处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5f10421748.html,)的“财务管理平台”查询或发邮件至cwdep@https://www.360docs.net/doc/5f10421748.html,询问。 二、常见问题解答 (一)申请、审批和录取 Q:助教助管岗位如何申请? A:进入东华大学数字信息化门户,在研究生服务栏下点击“三助岗位申请应聘”,选择应聘岗位,在岗位申请的对话框中填写个人信息,提交即可。 Q:新生已经和老师沟通好做助教,并已经开始工作,老师却没能网上系统录取成功? A:学生首先确认自己是否网上申请成功,如果学生确定申请成功,请咨询学院助教助管工作负责老师。学生不应在未录取的情况下工作。 Q:已经提交了助教(助管)申请,但是导师出国了,没法进行导师审核怎么办? A:在得到导师的认可后,可联系学院助教助管负责老师代为审核通过。 Q:怎么知道已被录取? A:在网上提交岗位申请后要由导师审核与学院审核,如果导师未通过,应聘部门的老师无法看到你的申请。只有被应聘部门的老师录取,才为录取成功,一般该部门的老师很快就会与你联系。 Q:早就上岗了,但是岗位指导老师在网上录取晚了(或这个岗位起始日期较晚),怎么办? A:在学院做助教助管的同学可以联系学院负责老师处理,在机关部处做助管的同学可以请岗位指导老师联系学生处负责老师处理。 Q:填了月报,也能查看,但是学院负责老师做月报的时候月看不到我? A:一般来讲,是由于你录取较晚,你在系统里面该月工作时间不到一周,所以该月没有,但是系统会自动顺延至下月一起计算。 Q:对于每年的研究生一年级新生,在个人数值化信息门户里面导师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导师审核怎么办? A:由于暂时系统里没有导师,在个人网上完成申请后请学院的负责老师代为审核。 (二)月报、津贴发放和补发 Q:岗位津贴计算方式? A:从2014-2015学年开始,津贴以13元/小时为基准,按完成岗位职责所需的时间来确定。一般一周工作一天(8小时)。如果每周工作时间超过1天,则经岗位指导老师与学生处负责老师沟通并同意后如实填写。 Q:岗位津贴制作、发放流程? A:根据学校财务规定,岗位津贴并非按照自然月计算和发放。研究生上岗后,须在每月15日至20日之间填写月报,如实填写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体会等。津贴计算周期为上月21日至本月20日,具体进卡时间由学校财

东华大学2018年硕士《设计理论》考试大纲

东华大学2018年硕士《设计理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总体要求 设计理论是设计艺术学的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导论、艺术设计的历史、艺术与设计的关系、科学技术与设计、设计的方法、程序和管理、设计哲学、设计与文化、设计师与设计、国际设计发展方向等。要求考生了解和掌握设计艺术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系统地正确了解设计艺术的规律,熟练掌握设计艺术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例 (一)导论 1、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2、设计的范畴 3、当代中国艺术设计实践简要分析 (二)艺术设计的历史 1、中国古代的艺术设计 2、西方的艺术设计 (三)艺术与设计 1、造型与形态 2、装饰艺术与设计 (四)科学技术与设计 1、古典技术与现代技术 2、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3、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与整合 (五)设计方法、程序和管理 1、设计方法论 2、设计程序 3、设计管理 (六)设计哲学 1、人的需求与造物的功能 2、人的尺度 3、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4、设计美学 (七)设计与文化 1、人与文化 2、造物与文化 3、生活方式与设计 4、文化与传统

(八)设计师与设计 1、设计思维 2、设计师的社会意识与职责 3、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 4、设计与“中国制造” (九)国际设计发展方向 1、未来的社会与设计的未来 2、生态设计 3、非物质设计与信息设计 4、艺术的生活与艺术的设计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填空题:15%左右 2、选择题:15%左右 3、简答题:20%左右 4、论述题:50%左右 四、复习要求: 1、理清思路,用比较宏观的眼光了解设计艺术学的框架结构 2、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典型的设计观点 3、重点掌握指定复习书每个章节后面的习题 4、记住对设计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关心设计界的时事动态5、能够结合设计理论,对设计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每年由教育部统一规定。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东华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东华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 硕士学位研究生实施办法(试行) 东华教〔2019〕15号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工作是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办法的通知》(教学厅[2014]5号),进一步发挥推免工作在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促进学风、校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推荐工作坚持“科学评价,公平竞争,公开公正,规范管理”。 2.坚持以德为先,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把考生思想品德考核作为推免生遴选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推荐录取。坚持以提高选拔质量为核心,完善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的评价体系,突出能力考查、注重一贯表现,强化对科研创新潜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核,结合平时一贯表现,严格审核申请材料,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分的高低,择优推荐。 二、推荐工作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东华大学推免生推荐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负责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教务处、研究生部、学生处的主要领导以及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工作日程、审核学院推荐人选、公示候选名单等工作。 2.校监察处加强对推荐工作的监督,接收处理师生投诉。相关部门和学院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的要求和职责,切实做好推荐工作。 3.各学院成立由学院领导、硕士生导师代表等组成的推荐工作领导小组(不少于7人,明确1人担任组长),具体实施本学院的推荐工作(负责传达推荐工作安排、接受学生申请、评选、确定候选人名单等)。组成名单书面报校推荐工作领导小组。 三、推免生基本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德优良,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违纪违规记录,身体健康。

东华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东华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与管理办法 (二〇〇六年六月制定、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修订) 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检查课程教学情况,研究和改进教学工作,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研究生课程按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类,课程成绩记录均采用百分制。 任课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执行相应的考核方式。研究生学位课考核一律采用考试方式。 2.考核安排 公共课考试由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负责安排,其他课程由各开课学院安排,并做好考务工作。安排监考教师时,考生数超过30人的考场应安排2人监考,超过60人的考场,应增加监考人员。 考生必须凭研究生证或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入考场。一旦考场发生违规违纪事件,应将有违纪记录的《监考记录表》及相关证据材料立即报送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 3.缓考 研究生因病不能参加考核者,应填写《研究生课程缓考申请表》申请缓考。缓考必须有医院出具的证明。缓考申请表必须在考试前提交,并经任课教师同意,所在学院分管院长批准。缓考申请表和医院证明原件由研究生部培养办公室存档。因事一般不能申请缓考。缓考不作单独安排,与补考或下一次课程考核同时进行,但按正常考试记分。 4.补考 研究生课程不及格,允许补考一次。补考时间安排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二周,具体时间地点将发布在研究生部网站上。 二、课程成绩、试题和试卷的管理 1.课程成绩 研究生课程考核结束后,任课教师必须在一周内登录“东华大学数字化校园信息门户”完成网上成绩录入与教学质量分析表录入(以论文形式进行考核的课程,任课教师最迟在一个月内完成网上成绩录入)。 学院应根据课程考核结束时间,检查任课教师成绩录入情况,以免影响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硕博连读资格审核等工作。 2.成绩更改

东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成果的奖励办法

东华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 学术成果的奖励办法 为鼓励我校研究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撰写高质量科学论文,有利于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有利于形成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根据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有关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奖励对象 东华大学在学或毕业不满一年的研究生。 二、奖励项目及标准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奖金4,000元。 ①以东华大学名义,在国外版SCI源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学术论文; ②以东华大学名义,由国家级出版社公开出版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著作的第一作者; ③以东华大学名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且为第一专利人。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奖金1,500元。 ①以东华大学名义,在国外版EI源刊上或被ISTP检索到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学术论文; ②以东华大学名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且为第二专利人。 3、以东华大学名义,在国外版SCI源刊上以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导师)或在 其它国外版外文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且为第一专利人,可获奖金1,000元。 4、以东华大学名义,在国内版外文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获得奖 金300元。 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获奖金100元。 ①以东华大学名义,在SCI、EI源刊上或被ISTP检索到以第二作者发表1篇学术论文; ②以东华大学名义,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 ③以东华大学名义,获得国家专利的参与者; ④以东华大学名义,在中文源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篇(不包括综述性文章, 本项奖励仅限于硕士生)。 6、如果论文发表的刊物既是SCI源刊又是EI源刊,按SCI源刊认定。 7、发表(出版、获得)论文(著作、专利)多篇(部、项),只要满足条件,各奖项均

东华大学研究生调剂、复试全攻略

东华大学研究生调剂、复试全攻略 调剂: 1、 怎样及时知道该专业是否接受调剂:查学校往年调剂公告,情况跟前2年内的基本一样,前2年接受调剂的,今年也应该有调剂名额,现在就可以电话咨询各学院。 2、 接受调剂的公告大概3月15日左右在学校研招网上公布,想申请调剂的进入学校的预调剂系统登录自己的信息,国家线公布或3月28日国家研究生网调剂系统开通后,再进入国家研究生调剂系统中申请,在申请调剂的考生中你的成绩和院校排在较好的位置话,招生老师会给你打电话确认调剂,接到电话的首先恭喜你了,能通知你参加参加复试,意味着你成功了一半,复试比例一般说是1:1.2,但一般接受调剂的专业不会非得够1.2来让人当炮灰或垫底,老师也知道考生都不容易,只要来了好好发挥肯定没问题,(除非你复试成绩特差) 3、 学校想招好学生,学生也想进好学校,考生一般也会申请好几个学校,建议你把申请的学校列一个先后顺序,尤其复试时间最好不要冲突,不要选学校太多。否则耽误时间不能好好准备复试了。确认参加复试的话就不要浪费机会,有的考生在复试报到时却突然不参加了,决定不参加该校的调剂就提前跟招生老师打声招呼,好把机会让给其他想调剂的人,考生都不容易,不要浪费了名额。接到复试通知后,就好好准备。 4、学术型偏重科研,一般读研2.5年——3年,专业型硕士毕业面向就业重实践应用,一般读研2年, 复试:

2011-3-18 18:27 上传 下载附件(96.63 KB) 1、 上海火车站乘地铁3号线(上海南站方向)在宜山路站转乘地铁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下车 2、 上海火车南站乘地铁3号线宜山路站转乘地铁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下车 3、 虹桥国际机场或虹桥火车站直接乘出租车到东华大学松江区。(出租车费估算:81元夜间107元)

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授予博士-东华大学研究生部

附件1. 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授予博士学位名单 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东华大学召开3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授予博士学位138人,各学院人数情况如下: 1. 纺织学院(33人) 崔红、王向钦、林金友、王萍、杨瑞瑞、马丕波、金利民、薛文良、吴领叶、芦苇、甘以明、黄晨、辛三法、李旭明、许鹏俊、王运利、程德山、曹新旺、万爱兰、夏治刚、贾西文、张岩、刘玮、冯荟、彭会涛、李默、孙世元、吴红艳、刘国亮、高彦涛、郭晓芳、岳彬彬、李斌 2.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4人) 戴钧明、王孟、石玉元、刘立起、朱新军、秦显营、夏于旻、闵明华、史同娜、夏清明、巨安奇、付昌飞、杭怡春、廖谦、赵昕、石福志、谢娟、马跃辉、袁素珺、王世革、余厚咏、朱安峰、诸亚堃、张森 3.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29人) 沈富荣、曹海生、朱若男、赵卫花、朱宗尧、洪娟、奚玉芹、郑晓薇、白宏、李宏、徐璞、冯锋、钱洁、杜明、王志军、吴保根、邵丹、山狮、周晓燕、沈雁、葛艳、张晶、符谢红、王立延、付永萍、杜恒波、高顺成、丛海彬、肖敏 4.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1人) 赵志宏、梁霄、李彩霞、黄新、丁祥武、俞唯仁、张磊、程丽俊、祝博荟、阚秀、牟金平、王天波、陈佳佳、郭崇滨、孙西超、高燕、朱武、孙滨璇、李荣昉、林卫中、沈士根 5.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5人) 尹玲、于淼、李峻、曹霄洁、邝杨华 6.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6人) 张小良、李静、罗丽娟、朱敏聪、魏少红、杨秀峰、张小芬、钱林、孙少晨、郑春丽、袁瑞霞、秦天玲、冯德祥、苏瑞景、时鹏辉、刘特

7.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8人) 吕海宁、陈天翔、张小丽、张宾、马辉、王成群、田利强、杨亮 8. 机械学院(2人) 瞿海霞、骆祎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