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雨刮器设计报告

汽车雨刮器设计报告
汽车雨刮器设计报告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摘要 (1)

第一章汽车雨刮器设计的价值及意义 (3)

第二章汽车雨刮器机构的原理 (4)

2.1雨刮器的运作原理 (4)

2.2工作原理图 (5)

2.3性能与技术要求 (7)

第三章设计方案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分析设计及计算. (11)

4.1电机的参数 (11)

4.2连杆机构分析 (11)

第五章雨刮器的使用方法 (15)

第六章本次设计心得体会 (17)

6.1设计总结 (17)

6.2设计展望 (17)

参考文献 (19)

摘要

汽车雨刮器是用来清扫汽车风窗玻璃上的雨雪和尘埃的装置,是汽车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很多汽车制造企业将雨刮器列为汽车的安全部件,并将雨刮器的一些功能特性(如刮刷频率)列为安全特性,其目的是要求雨刮器在工作时既能及时刮清汽车风窗玻璃上雨雪杂物,又不能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除此以外,汽车雨刮器在停止状态还有一个关键功能要求自动复位功能,即雨刮器在停止工作时,雨刮器的刮刷子系统(由刮杆和刮片组成)自动停止在汽车风窗玻璃下沿的规定区域,其目的也是为了不阻挡驾驶员的视线。

关键词:雨刮器;功能;自动复位;安全性

一.汽车雨刮器设计的价值及意义最早的雨刮器是由一个摇臂与夹有橡皮刮片的臂组成,由司机手工操作。后来为了看位的需要,在左右两侧都装上了刮水臂,用连杆连接,成为手动双刮水片,也就是今天汽车雨刮器的原始型。

后来的雨刮器用气压差来代替人力,称为真空雨刮器。用一根管子接到发动机,利用发动机的真空度来驱动雨刮器里面的活塞,推动摇臂转动,雨刮器就可以动作了。40年代初期,汽车上陆续安装了电动雨刮器取代真空雨刮器。不过,直到80年代初,我国一些客车和货车仍然使用真空雨刮器。现在,汽车已经全部使用电动雨刮器了。

雨刮器看似简单,实际上构造并不简单,雨刮器总成含有电动机、减速机、四连杆机构、刮水臂心轴、刮水片总成等。当司机按下雨刮器的开关时,电动机启动,电动机的转速经过蜗轮蜗杆的增扭作用驱动摇臂,摇臂带动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带动安装在前围板上的转轴左右摆动,最后由转轴带动雨刮片刮扫挡风玻璃。

雨刮器是汽车本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系到汽车雨天行车安全性。据统计,全世界雨天行车7%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手动操作雨刮器引起的。当司机关闭雨刮器时,雨刮臂往往不停在适当的位置,阻碍司机的视线。为解决这一问题,雨刮器设有一个回位开关,它控制雨刮器电机,当雨刮臂停在挡风玻璃下的适当位置时,电机才会停止运转。

现今的雨刮器已经普遍采用快档、慢档、间歇控制档。其中间歇控制档一般是利用电机的回位开关触点与电阻电容的充放电功能使雨刮器按照一定周期刮扫,即每动作一次停止2-12秒时间,对司机的干扰更少。有些车辆的雨刮器还装有电子调速器,该调速器附带感应功能,能根据雨量的大小自动调节雨臂的摆动速度。雨大刮水臂转得快,雨小刮水臂转得慢,雨停刮水臂也停。

雨刮臂是重要的安全件。它必须能有效的清楚雨水、雪和污垢;能在高温(摄氏零上80度)和低温(摄氏零下30度)下工作;能抗酸、碱、盐等有害物质腐蚀。使用寿命达到15万次挂刷循环。

二.汽车雨刮器机构的原理

2.1雨刮器的运作原理

雨刮器的动力源来自电动机,它是整个雨刮器系统的核心。雨刮器电动机的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它采用直流永磁电动机,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电动机一般与蜗轮蜗杆机械部分做成一体。蜗轮蜗杆机构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输出轴带动四连杆机构,通过四连杆机构把连续的旋转运动改变为左右摆动的运动。

雨刮器电机采用3刷结构以方便调速。间歇时间由间歇继电器控制,利用电机的回位开关触点与继电器电阻电容的冲放电功能使雨刮器按照一定周期刮扫。雨刮器的刮片胶条是直接清除玻璃上雨水和污垢的工具。刮片胶条通过弹簧条压向玻璃表面,它的唇口必须与玻璃角度配合一致,方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

一般情况下在汽车组合开关手柄上有雨刮器控制旋钮,设有低速、高速、间歇三个档位。手柄顶端是洗涤器按键开关,按下开关有洗涤水喷出,配合雨刮器洗涤挡风玻璃。洗涤器系统是目前汽车上很普遍的装置,它由储水箱、水泵、输水管、喷水嘴组成。其中储水箱一般是1.5升-2升的塑料罐,水泵是一种微型电动离心泵,通过它将储水箱的洗涤水输向喷水嘴,经2-4个喷水嘴的挤压作用将洗涤水分成细小的射流喷向挡风玻璃,配合雨刮器起到清洁挡风玻璃的作用。

除了前挡风玻璃雨刮器外,许多乘用车还装置了后玻璃窗雨刮器,驾车者雨天能看到后面的东西。有些高级乘用车上的前照灯也安装有类似雨刮器的清洁装置。后玻璃窗雨刮器和前照灯清洁装置没有专门的四连杆机构,只在电动机上附加一个紧凑的转换机构,(例如齿条齿轮或四连杆机构),将旋转变为摆动。据欧美法规定,当前照灯脏污到照明度降到20%时,前照灯清洗装置应当在8秒内洗涤干净污垢,使照明度恢复到80%。前照灯洗涤用的水由挡风玻璃雨刮器储水箱提供,其喷水嘴的位置要设置合理才能使车辆在任何速度下都能使洗涤水喷到灯面上。

目前国内应用比较普遍的雨刮器形式总共有四种,分别为同向刮刷、对刮、单臂可控刮刷和普通单臂刮刷。前2种根据电机数目不同,可分为单电机驱动和双电机驱动。其中具备私服功能的双电机的对刮模式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刮刷方式。

传统雨刮器有如下特点:

1)雨刮采用对刮和同向刮刷方式布置,这使得刮刷面积增大了10%,刮刷时盲

区进一步减少。

2)雨刮片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特性。在关闭雨刮器的状态下,雨刮将完全收进

雨刮槽内,这样就减少了空气阻力。

3)雨刮片的空气动力学部件在车辆高速状态下的下压力更强,避免了下压力

不强造成的刮刷不干净现象。

4)雨刮器采用双电机设计左右雨刮间不存在机械连接,减少了噪声,同时也

节省了布置空间。

5)伺服系统能在雨刮片接近上刮刷位置时自动降低刮刷速度进而达到上刮刷

位置,此时电机反转则雨刮向相反方向刮刷,这样大大降低了刷片突然反转造成的噪声。

6)对于普通单臂刮刷式雨刮器而言,结构最简单,成本最低,但刮刷面积不

够大是其最大缺点。

7)对于单臂可控刮刷式雨刮器而言,刮刷面积最大是其最大优点,但其结构

和控制方式较复杂,使用频率较低。

2.2工作原理图

2.2.1 雨刮器的工作原理图如下所示

2.2.2 各档控制原理图下面作简单介绍:

1)低速档控制

把组合开关的刮水手柄打到“I”档,电流从蓄电池正极—熔断器—共用电刷—电枢绕组—低速电刷—开关触点—搭铁。

2)高速档控制

把组合开关的刮水手柄打到“II”档,电流从蓄电池正极—熔断器—共用电刷—电枢绕组—高速电刷—开关触点—搭铁。

3)自动复位控制

电流从蓄电池正极—熔断器—共用电刷—电枢绕组—低速电刷—开关触点—触点臂5—铜环9—搭铁。

4)间歇运动控制

当组合开关的刮水手柄打到间歇档时,间歇刮水控制器开始工作,定时接通低速刮水继电器,刮水器以间歇形式刮水,工作电路与低速电路相同。

间歇时间由间歇继电器控制,利用电机的回位开关触点与继电器电阻电容的充放电功能使雨刮器按一定周期刮扫。

2.3性能与技术要求

2.3.1 性能要求

2.3.2 各国技术要求

此外,刮水器还应经过以下试验:

1.高低温试验:即刮水器在-40℃—80℃温度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金属件的油漆层和

塑料喷涂层应无皱缩和起层现象。

2.耐久性试验:刮水器经4

?此刮刷循环后,应扔符合相关规定。刮水器(除胶条

5010

外)经4

?次刮刷循环后,应仍具有工作能力,刮杆对刮片压紧力的变化率应15010

在15%以内,各零部件不得有明显松动或其他异常现象出现;胶条耐久性不应低于

4

?次。

5010

3.其他还应经过高低温交变试验、电机连杆耐久性试验及洗涤器耐久性检测。

三.设计方案确定

系统总方案:电动机——传动系统——执行机构

初选三种方案,如下:

方案一:电动机带动皮带轮转动,皮带轮电动铰链四杆机构完成转动到摆动运动形式的改变。

方案二:电动机带动齿轮机构,齿轮的减速增拒后,有曲柄摇杆机构把转动运动转变成摆动运动。

方案三:电动机带动涡轮蜗杆完成转动,涡轮蜗杆的转动带动曲柄摇杆机构摆动,完成运动。

由于电机的转速较大,如果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案则造成齿轮机构庞大,不符合汽车设备轻便的要求;如果用混合轮系则造成机构复杂,安装维修,麻烦,并且设备昂贵。综合比较采用第三种方案。

对于第三种方案,可以有0极位角,和有极位角度两种设计,对实际情况,为了使安装简便,使用有小角度的极位角设置,本课题方案采用小角度极位角设置。

四.分析设计及计算

2.1电机的参数

由电机的转速选择涡轮蜗杆可以计算出涡轮蜗杆的比为i=w1/w2=1000/30 =33.3,以此作为涡轮蜗杆选用参数。

2.2连杆机构分析

连杆的结构图如下:

4.2.1 机构的合理性

表1 设计数据

系统的要求为摇杆摆动角度为120°,设摇杆的长度为40mm,如上图右边建立基准。设连架杆的长度为b,主动杆的长度为a,从动杆的长度为c,机架的长度为d。设

d=107.67,

四杆机构必须符合的条件为:

a<b

a<c

a<d

a+b

a+c

a+d

所以设置的机构可以按设定的轨迹做运动。

4.2.2 分析机构的急回特性

当机构运动到右极限位置时,主动杆与机架的夹角:

A=arctan(c*sin30/(d+c*cos30))=8°

当机构运动到左极限位置是,主动杆与机架的夹角:

B=arctan(c*sin30/d-c*cos30))=15.31°

所以机构的极位夹角为:

C=A-B=7.31°

机构的数度变化系数为:

K=(180+C)/(180-C)=1.08

急回运动不是很明显。

4.2.3 静态分析机构的受力特点

机构的摇杆与连架杆的铰链的受力如下(在右极限位置)

杆受到的摩擦力矩为M f e = ,其中e 为雨刷杆的长度,f 为刷雨时受到的摩擦力,f 始终与雨刷垂直并且大小不变,给定的参数为f=15N ,一般的雨刷长度为300mm ,可以简化为在中点受力。则

150.15 2.25M f e N m

==?=

连架杆为二力杆,其受力为与连架杆重回位置,设为1F ,由平衡方程可得

1sin 8

M F c =

摇杆与机架相连的铰链受力为2x F ,2y F

12cos 8cos 600

x F F f +-= 12sin 8sin 600y F F f +-=

得12240.42,32.11, 6.81x y F N F N F N ==-= 在材料所能承受的范围内,符合设计要求。

在左极限位置时主动杆与连架杆相重合,如下图所示:

则主动杆的两个铰链受到的力都是为40.42N,即

2340.42

F F N

==,电动机的工作最大质量为1.6kg即16N,但是通过涡轮蜗杆的减速增矩可以有足够的力带动起来,40.42N 的力普通的材料就可以承受,所以设计合理。

五.雨刮器的使用方法

雨天,当雨点洒落在车窗玻璃上时,车前方的视线很快就受到阻碍,车辆、行人和景物都变得模糊不清。此时,开启雨刮器,车前方就会一片清晰。

如果雨天驾驶车辆,不使用雨刮器或雨刮器发生故障而不能正常工作的话,对行车安全十分不利。

首先,大雨之前,应检查汽车雨刮器是否能正常工作。

其次,暴雨天,急速而且大颗的雨点打在风窗玻璃上,即使雨刮器运动再快,也难刮净雨点,致使驾驶员的视线受到影响,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应立即停驶。

1.雨刮器能发挥良好作用的关键是:橡胶的雨刮条能保持充足的湿润度。只有充足

的湿润度,它才能有非常好的韧性,以保持和车窗玻璃接触的紧密性。很简单的道理,一颗米干在碗上了,如果不把它泡软,别说洗碗了,就是用硬器去刮,都刮不下来。雨刮器的使用,也是这样。很多车友常抱怨雨刮器刮不干净,就是这个道理。

2.雨刮器,顾名思义,是用来刮雨用的,不是用来刮“泥”用的。所以正确地使用

雨刮器,不仅仅是能够延长雨刮器的使用寿命,关键是能有效地保持良好的视线,更有利于行车安全。想明白了这两个基本点,就大体知道了雨刮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3.所以没有车库的车友,应该养成每天早晨出车前,用湿布擦一遍前窗的习惯。一

夜下来,雨刮器是干的,想在出车时,用雨刮器把一夜积在前窗上的灰刮干净,这样的干磨,不仅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还容易损坏雨刮器。正确的方法是:湿布擦完后,再喷水刮一次。因为良好的洗玻璃水是带有挥发性的,能很快让窗面达到干燥,从而避免潮湿的玻璃吸灰起泥。

4.有车库的车友,应该养成每晚回车库收车时,清理干净前窗的习惯。尤其是从雨

中回来,积在前窗上的水滴,第二于早晨干成水渍后,再参合其中吸附的灰尘,前窗是很难单靠雨刮刮干净的。如果头天晚上,乘着湿润的雨刮器,把前窗刮干净。第二天早晨,就能很轻松、很干净的开车上路了。

5.开车途中,掉小雨点时,不要急着开雨刮器。这时前窗上的水份不足,雨刮器干

刮,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前窗上刮花的泥渍,还很难再刮干净。如果雨点积得很慢,不影响视线,最好是等前窗上雨点积的更多再开启雨刮器。小雨中开始使用雨刮器,最好是喷次洗玻璃水后再开始刮(喷洗玻璃水不仅仅是停车时能用,开车途中也是能用的)。以保证前窗上有足够的水份来温润雨刮器。

6.雨刮器最好使用第二档,连续的来回刮。有些车友喜欢小雨时使用间歇的模式来

刮,这样不太好。开车上路,不仅仅是要防天上的雨,还更好防前车溅起的泥水。

碰上这种情况,间歇模式很容易把前窗刮成泥渍的花纹,严重影响视线。

7.路上雨停了,不要急于关闭雨刮器。道理和上面是一样的,等前窗溅满了前车带

起的泥点子,再匆忙地开雨刮器,这时就变成刮泥了。

六.本次设计心得总结

6.1设计总结

在学完在校的众多课程的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机电学生,需要将所学的应用到实际设计机构中去,提高我们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的能力,并结合生产实际来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根据已知机械的工作要求,通过制定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机构的类型、正确地对机构的运动和受力进行分析和计算,让我们对机构设计有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同时也训练我们收集和运用设计资料以及计算、制图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编制计算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计算来解决机构设计问题的基本技能。完成了整个课程设计,收获颇多,尤其是在软件应用上面,同时对机械原理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纵观本次设计过程,短短的几月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要对问题认真重视,然后就是数学思想的完美性的思考,将机构放之现实生活中我要考虑的问题,安全、稳定、美观、便捷、经济。这是最复杂和困难的,也是想的最多的地方,也是能够突出成绩的地方。我在这方面想了很多,虽然有很多都没有在设计中体现出来,但总体上已满足要求。此外我也参考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大多数都比我的方案要复杂,完善。这也是我此次设计的不足之处,可是我确是在这些简单的零件组合与机构运动分析,对比,修改,调整中慢慢地喜欢上了许多原本被认为枯燥的课程。

6.2设计展望

生活中我们发现,雨下得很大时使用雨刷感觉不错,可是当下小雨启动雨刷时,就会发现雨刷会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迹;还有的时候会卡在玻璃上造成视线不良。这种情况表明雨刷已硬化。若排除此故障,应先了解一下雨刷的工作原理。原来,雨刷是借马达的转动作用,靠连接棒转变成一来一往的运动,并将此作用力传达至雨刷臂及雨刷本身。当雨刷的橡胶部分硬化时,雨刷便无法与玻璃面紧密贴合,或者雨刷一有了伤痕便会造成擦拭上的不均匀,形成残留污垢。

雨刷或雨刷橡胶片的更换很简单,但在更换时应注意,车型及年份不同,雨刷的安装方法及长度不同。有的雨刷只需要更换橡胶片即可。

1.雨刷臂如果是可立式的就立起来,如果是不可立的屏蔽式,先将玻璃面弄湿,当雨刷在较易更换的位置时将马达开关定在OFF。

2.雨刷的安装方法有U钩型、螺丝锁定型。钩型者只要将钩子拉起来雨刷即可拔下。

3.取下来的雨刷最好与新装的雨刷的长度比一比,看看是否相同,再观察一下安装方法是否相同。

4.将雨刷尽量按原来的方式插入,使其固定。

5.将挡风玻璃弄湿,观察雨刷的动作是否正常。

七.参考文献

[1]李朝晖.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陈家珊,汽车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赵岩.汽车雨滴传感器的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岑木峰.汽车雨刮器的改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报,2007,3:74-78

[6]乐玉汉.轿车车身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谷正气.轿车车身.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BOSCH汽车工程手册.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9]机械原理教程(第2版)/申永胜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0]ADAMS-虚拟样机技术入门与提高/郑建荣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王大康,卢颂峰主编.—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汽车雨刮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

汽车雨刮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设计总说明 本次设计的汽车自动雨刷省去了人为手动操作雨刷的问题,能够自动感应雨量并进行相应的工作。自动雨刷用雨滴传感器作为检测器来感应雨量的大小,把感应信号传给单片机,通过软件的控制驱动芯片自动调节电机的正反转与转动频率。此次设计采用40引脚的单片机AT89S52,设计中运用ULN2003AN驱动芯片来驱动步进电机的运转,克服了电机在低频工作时的噪音大,震动大的缺点。本次设计在一定的程度上为驾驶者提供了舒适性和安全性的保障,避免了由于驾驶者手动操作雨刷的不当而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汽车雨刷的全面性与可靠性。 在汽车智能雨刮系统中由于两个雨刮电机的转速不可能完全一样,就存在两个雨刮摆动不同步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及雨刮同步摆动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智能雨刮系统。该系统将转速偏差和转速偏差变化量模糊化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语言变量,根据所制定的一套模糊控制规则来选择控制PWM的输出语言变量,并以此通过脉宽调制技术来驱动直流电机,使两个雨刮同步摆动。 关键词:雨滴传感器;步进电机;单片机;雨刮器

Car Wiper Blad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Design Description The design of the automatic wipers is improved further in the traditional manual based on. Automatic wiper with rain sensor as the detector size induced precipitation, the induction signal is sent to th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reversing and turning frequency automatic adjusting motor through the control of the software driver.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40pin of the mic AT89S52. That use of ULN2003AN to drive the stepper motor driver chip design operation. The pulse width modulation’s chopper driver mode. Thus greatly overcome the noise when the motor work in the low frequency , vibration faults. Provide comfort and safely guarantee this design in a certain extent for the driver, to avoid the traffic safety problem caused by the driver manually operated wiper improper. At the same time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ness and reliability of automobile windshield wiper. In intelligent windscreen wiper system of automobile, As the problem of technics, rotate speed of two electro motors are not the same completely, so there are the problems that two wiper blades swing ansynchronous. In the thesis, a intelligent windscreen wiper system of automobile based on fuzzy control is presented, by analyzing fuzzy control theory and synchronous swing rules of windscreen wiper. The speed

离合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沈阳工学院 课程设计 9离合器设计 魏明厚 专业名称:车辆工程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 指导教师:孙飞豹 完成日期: 2016年6月15日 2014年6月 摘要

对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的总成。目前,各种汽车广泛采用的摩擦离合器是一种依靠主、从动部分之间的大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装置。离合器主要功用是切断和实现对传动系的动力传递,保证汽车起步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平顺地接合,确保汽车平稳起步;在换挡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分离,减少变速器中换挡齿轮之间的冲击;在工作中受到大的动载荷时,能限制传动系所承受的最大转矩,防止传动系各零件因过载而损坏;有效地降低传动系中的振动和噪声。 本文通过对轿车整车参数的分析,并在拆装轿车膜片弹簧离合器及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轿车离合器进行重新设计,使得轿车离合器设计更合理。首先对轿车离合器的结构型式进行合理选择,主要是对从动盘数及干湿式的选择、压紧弹簧的结构型式及布置和从动盘的结构型式选择,并利用CAXA电子图板软件绘制轿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装配图;再进行离合器的基本结构尺寸和参数的选择及计算;最后进行离合器零件的结构选型及设计计算,主要是对从动盘总成设计,压盘、传力片的设计校核,膜片弹簧主要参数的选择、设计和强度校核,并绘制离合器零件图。 关键词:轿车离合器膜片弹簧设计校核

目录 第一章离合器方案的确定 (4) 1.1 车型分析 (4) 1.2 方案选择 (4) 第二章离合器基本参数的确定 (5) 2.1 后备系数 (6) 2.2 单位压力 (7) 2.3 摩擦片外径、内径和厚度 (7) 2.4 摩擦因数、摩擦面数和离合器间隙 (8) 第三章离合器零件的结构选型及设计计算 (9) 3.1 从动盘总成设计 (9) 3.1.1 从动盘总成的结构型式的选择 (9) 3.1.2 从动片结构型式的选择 (10) 3.2 离合器盖总成设计 (10) 3.2.1 离合器盖设计 (11) 3.2.2 压盘设计 (11) 3.3膜片弹簧的设计 (11) 3.3.1 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 (11) 3.3.2 膜片弹簧材料及制造工艺 (14) 3.4 扭转减振器 (14) 3.4.1 扭转减振器的功用 (15) 3.4.2 扭转减振器组成 (15) 3.4.3 减振器的结构设计 (15) 3.4.4从动盘毂的设计校核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汽车雨刮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汽车雨刮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汽车雨刮电机总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protus软件和keilμVsion软件的使用方法。 3、学习使用protus软件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并进行仿真。 二、实验设备 安装有protus软件和keilμVsion软件的PC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 1、汽车雨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雨刮器是重要的安全件,它必须能有效地清除雨水、雪和污垢;能在高温(摄氏零上80度)和低温下(摄氏零下30度)工作;能抗酸、碱、盐等有害物质腐蚀;使用寿命达到15万次刮刷循环(乘用车)。 汽车雨刮的主要组成部分为雨刮电机总成,四连杆机构,雨刷总成。 当司机按下雨刮器的开关时,电动机启动,电动机的转速经过蜗轮蜗杆的减速增扭作用驱动摆臂,摆臂带动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带动安装在前围板上的转轴左右摆动,最后由转轴带动雨刮片刮扫挡风玻璃。 一般情况下在汽车组合开关手柄上有雨刮器控制旋扭,设有低速、高速、间歇3个档位。手柄顶端是洗涤器按键开关,按下开关有洗涤水喷出,配合雨刮器洗涤档风玻璃。 雨刮器的动力源来自电动机,它是整个雨刮器系统的核心。雨刮器电动机的质量要求是相当高的。它采用直流永磁电动机,安装在前档风玻璃上的雨刮器电动机一般与蜗轮蜗杆机械部分做成一体。蜗轮蜗杆机构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输出轴带动四连杆机构,通过四连杆机构把连续的旋转运动改变为左右摆动的运动。 司机关闭雨刮器时,雨刮臂往往不停在适当的位置,阻碍司机的视线。为解决这一问题,雨刮器设有一个回位开关,它控制雨刮器电机,当雨刮臂停在档风玻璃下的适当位置时,电机才会停止运转。 现今的雨刮器已经普遍采用快档、慢档和间歇控制档。其中间歇控制档一般是利用电机的回位开关触点与电阻电容的充放电功能使雨刮器按照一定周期刮扫,即每动作一次停止2-12秒时间,对司机的干扰更少。 有些雨刮臂还附带胶水管,水管接至洗涤器上,按一下开关会有水注喷向前档风玻璃。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不但前后档风玻璃有雨刮器,就是前大灯也有一支小小的雨刮片,用以清除前灯玻璃上的尘埃。 有些车辆的雨刮器还装有电子调速器,该调速器附带感应功能,能根据雨量的大小自动调节雨臂的摆动速度,雨大刮水臂转得快,雨小刮水臂转得慢,雨停刮水臂也停。 2、基于51单片机的雨刮电机控制器的功能和结构 (1)控制器输入:1个4档位旋转式开关,1个喷水控制按钮。 (2)控制器:用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 (3)控制器输出:①雨刮电机停止、间歇式低速、低速、高速旋转4种输出状态,再加上喷水电机旋转同时雨刮电机高速旋转,共5种状态的输出。②用LED数码管显示Off、Int、Lo、Hi、FL共5种状态指示。 Off——雨刮电机停止旋转。

汽车雨刮器设计

汽车雨刮器设计 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 销售大厅服务岗: 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 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 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 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 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 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 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 流程 行为 规范 迎接 指引 递阅 资料 上饮品 (糕点) 添加茶水工作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

注意事项 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 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 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 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 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

待;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中工作程序工作 要求 注意 事项 饮料(糕点服务) 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 托盘; 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 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 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 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 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 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 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 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 子; 下班程 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 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 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

汽车设计(悬架部分)

前言 本小组程设计的课题是悬架的设计。在选择车型时我们参考以下几个要求:可靠,坚固,耐用,使用成本较低,油耗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为当前主流技术水平,车型新颖等等。所以,悬架的设计宜选用成熟技术,零部件,彻底的贯彻“三化”原则,较为合理的成本控制。选择参考车型为日产NV200。 悬架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悬架设计成功与否,极大的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对整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性能的认识更多的靠更为直接的感观感受,而这种感官感受都是由汽车悬架传递给驾驶者的,人们对汽车悬架的设计也是越来越重视。 因此,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提升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共识。与此关系密切的悬架系统也被不断改进,主动半主动悬架等具有反馈的电控系统在高端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无论定位高端市场,还是普通家庭的经济型轿车,没有哪个厂家敢忽视悬架系统及其在整车中的作用。这一切,都是因为悬架系统对乘员的主观感受密切联系。悬架系统的优劣,乘员在车上可以马上感受到。 现在悬架的设计也是国内汽车厂商一个重要提升的方向。以前对汽车的要求相对较低,国人更注重外观和汽车配置方面的要求,因此对汽车悬架的概念及要求并没有很高的要求。随着现在人们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越来越重视,人们不仅需要一辆好看配置高的车,更需要一辆好开乘坐舒适的车。因此现在国内出现很多汽车厂商将新汽车的悬架设计及调校交给国外一些有实力汽车厂商,这也实实在在的提升了自身车型的市场竞争力,不过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内悬架设计及调校所存在的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悬架设计的重要性,从而让我们对汽车悬架设计更加重视。 悬架从无到有,是人们对汽车稳定性﹑平顺性不断追求下诞生。悬架从简单到复杂,是人们对更高的汽车稳定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不断追求。所以对悬架设计的重视,就能使整车性能得以提升,从而提高车型的竞争力,赢得更好的表现。 而悬架设计涉及到部件与整体的关系。一句话:整体离不开部件,部件也成不了整体。整体可以提供部件提供不了的功能,反过来部件又对整体有着重要影响。 正因为悬架在现代汽车上的重要重要作用,应该重视汽车悬架的设计。只有认真,严谨的设计才能确保其与整车的完美匹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查阅大量相关书籍,图册,行业和国家标准。 这些是对我们这些将来要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工作的工科出身的大学生的必须经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的洗礼,是不可能具备这种专业精神和素质的。通过这样的设计让我们对汽车整体及局部有更好更深的认识,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道路上有更好的适应性,从而提高自身实力。

汽车离合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1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汽车离合器设计 专业:交Y 班级:091 学号:200900207XXX 姓名:XXX 指导老师:韦志林 完成日期: 成绩:

1 目录 任务与背景分析 (4) 1离合器主要参数选择 (5) 1.1 初选摩擦片外径D、内径d、厚度b (5) 1.2 后备系数β (5) P (6) 1.3 单位压力 1.4 摩擦因数f、离合器间隙Δt (6) 2 离合器基本参数的优化 (6) 2.1 设计变量 (6) 2.2 目标函数 (7) 2.3 约束条件 (7) 3摩擦片尺寸校核与材料选择。 (7) 4膜片弹簧的设计 (8) 5.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11) 6减振弹簧的计算 (12) 6.1减振弹簧的分布半径R0 (12) 6.2单个减振器的工作压力P (12) 6.4减振弹簧刚度k (13) 6.5减振弹簧有效圈数 (13) 6.6减振弹簧总圈数n (13) l (14) 6.7减振弹簧最小高度min 6.8全部减震弹簧总的工作负荷 (14) 6.9单个减震弹簧的工作负荷P (14) 6.9.1减震弹簧总变形量 (14) 6.9.2减震弹簧自由高度 (14) 6.9.3减震弹簧预变形量 (14) 6.9.4减震弹簧安装高度 (14) 6.9.5从动片相对从动毂的最大转角 (14) 7.1从动盘毂 (15) 7.2从动片 (15) 7.3波形片和减振弹簧 (15) 8压盘设计 (15) 8.1离合器盖 (15) 8.2压盘 (16) 8.2.3分离轴承 (16) 9.总结 (17) 10参考文献 (17)

1 前言 对于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中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按动力传递顺序来说,离合器应是传动系中的第一个总成。目前,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弹簧压紧的摩擦式离合器,摩擦离合器是一种依靠主、从动部分之间的摩擦来传递动力且能分离的装置。它主要包括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和操作机构等四部分。 离合器是设置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机构,其主要功用是:切断和实现发动机对传动系的动力传递,保证汽车起步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平顺地结合,确保汽车平稳起步;在换挡时将发动机与传动系统分离,减少变速器中换挡齿轮之间的冲击;在工作中受到较大的动载荷时,能限制传动系统所承受的最大转矩,以防止传动系各零部件因过载而损坏;有效地降低传动系中的振动和噪声。 随着汽车发动机转速、功率的不断提高和汽车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离合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提高离合器工作性能的角度出发,传统的推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正逐步地向拉式膜片弹簧离合器结构发展,传统的操纵形式正向自动操纵的形式发展。因此,提高离合器的可靠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增加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能力和简化操纵,已成为离合器的发展趋势。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本次设计,我力争把离合器设计系统化,让离合器在任何行驶条件下,既能可靠的传递发动机的最大转矩,并有适当的转矩储备,又能防止过载。结合时要完全、平顺、柔和,保证起初起步时没有抖动和冲击。分离是要迅速、彻底。从动部分转动惯量要小,以减轻换挡时变速器齿轮间的冲击,便于换档和减小同步器的磨损。应有猪狗的吸热能力和良好的通风效果,以保证工作温度不致过高,延长寿命。操纵方便、准确,以减少驾驶员的疲劳。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动平衡,以保证其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为离合器设计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汽车钢板弹簧悬架设计方案

汽车钢板弹簧悬架设计 (1)、钢板弹簧种类 汽车钢板弹簧除了起弹性元件作用之外,还兼起导向作用,而多片弹簧片间磨擦还起系统阻尼作用。由于钢板弹簧结构简单,使用维修、保养方便,长期以来钢板弹簧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汽车使用的钢板弹簧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通多片钢板弹簧,如图1-a所示,这种弹簧主要用在载货汽车和大型客车上,弹簧弹性特性如图2-a所不,呈线性特性。 变形 载荷变形 载荷变形载荷 图1 图2 ②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如图1-b所不,为减少弹簧质量,弹簧厚度沿长度方向制成等厚,其弹性特性如一般多片钢板弹簧一样呈线性特性图2-a。这种弹簧主要用于轻型货车及大、中型载货汽车前悬架。 ③两级变刚度复式钢板弹簧,如图1-c 所示,这种弹簧主要用于大、中型载货汽车后悬架。弹性特性如图2-b 所示,为两级变刚度特性,开始时仅主簧起作用,当载荷增加到某值时副簧与主簧共同起作用,弹性特性由两条直线组成。 ④渐变刚度钢板弹簧,如图1-d 所示,这种弹簧多用于轻型载货汽车与厢式客车后悬架。副簧放在主簧之下,副簧随汽车载荷变化逐渐起作用,弹簧特性呈非线性特性,如图2-c 所示。

多片钢板弹簧 钢板弹簧计算实质上是在已知弹簧负荷情况下,根据汽车对悬架性能(频率)要求,确定弹簧刚度,求出弹簧长度、片宽、片厚、片数。并要求弹簧尺寸规格满足弹簧的强度要求。 3.1钢板弹簧设计的已知参数 1)弹簧负荷 通常新车设计时,根据整车布置给定的空、满载轴载质量减去估算的非簧载质量,得到在每副弹簧上的承载质量。一般将前、后轴,车轮,制动鼓及转向节、传动轴、转向纵拉杆等总成视为非簧载质量。如果钢板弹簧布置在车桥上方,弹簧3/4的质量为非簧载质量,下置弹簧,1/4弹簧质量为非簧载质量。 2)弹簧伸直长度 根据不同车型要求,由总布置给出弹簧伸直长度的控制尺寸。在布置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弹簧长度,这主要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①由于弹簧刚度与弹簧长度的三次方成反比,因此从改善汽车平顺性角度看,希望弹簧长度长些好。 ②在弹簧刚度相同情况下,长的弹簧在车轮上下跳动时,弹簧两卷耳孔距离变化相对较小,对前悬架来说,主销后倾角变化小,有利于汽车行驶稳定性。 ③增加弹簧长度可以降低弹簧工作应力和应力幅,从而提高弹簧使用寿命。 ④增加弹簧长度可以选用簧片厚的弹簧,从而减少弹簧片数,并且簧片厚的弹簧对提高主片卷耳强度有利。 3)悬架静挠度 汽车簧载质量与其质量组成的振动系统固有频率是评价汽车行驶平顺性的重要参数。悬架设计时根据汽车平顺性要求,应给出汽车空、满载时前、后悬架频率范围。如果知道频率,就可以求出悬架静挠度值c δ。选取悬架静挠度值时,希望后悬架静挠度值2c δ小于前悬架静挠度值1c δ,并且两值最好接近,一般推荐:

汽车雨刮器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1) 1.1刮水器的功用 (1) 1.2 刮水器的机构简介及运动原理 (1) 1.3刮水器的运动简图 (2) 二.设计数据 (2) 三.刮水器机构相关数据的计算及分析 (3) 3.1 计算极位夹角 (3) 3.2 计算BC的长度 (3) 3.3 计算AB杆和CD杆的关系 (4) 四.加速度,速度多边形的计算分析 (4) 4.1 方案一的速度加速度分析: (7) 4.2 方案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9) 五.动态静力分析 (9) 5.1对两方案进行受力分析 (9) 六. MAD仿真建模分析速度与加速度 (10) 6.1仿真运动轨迹 (12) 6.2分析速度与加速度图线 (13) 七.心得体会 (14) 八.参考文献 (16)

一.设计任务书 1.1刮水器的功用 为了保证汽车在雪雨天有良好的视野,各种车辆均配有刮水器,它利用连杆运动机构将电机连续旋转运动化为刮片的往复挂刷运动,清除车窗上的水滴或污垢,保持清晰的视野。 1.2 刮水器的机构简介及运动原理 汽车风窗刮水器是利用汽车刮水的驱动装置,如运动简图所示:风窗刮水器工作时,由电动机带动齿轮装置1-2,传至曲柄摇杆装置2'-3-4,将电动机单向连续转动,转化为刷片4做往复摆动,其左右摆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1.3刮水器的运动简图 二.设计数据 设计 内容 曲柄摇杆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曲柄摇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符号n1k φL AB x L DS4G4JS4M1 单位r∕ min (°)mm mm mm N㎞·㎡N·㎜ 数据 30 1 120 60 180 100 150.01500 30 1 120 80180 100 150.01500

离合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华西牌CDL6603轻型客车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目 录 目 录 (1) 第1章 离合器的设计目的及原理概述 (3) 1.1离合器的设计目的 (3) 1.2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3) 1.3离合器的设计要求 (3) 第2章 离合器的结构方案分析 (5) 2.1车型、技术参数 (5) 2.2从动盘数的选择 (5) 2.3压紧弹簧和布置形式的选择 (5) 2.4膜片弹簧的支承形式 (6) 2.5压盘的驱动方式 (6) 第3章 离合器主要参数的选择 (8) 3.1后备系数β (8) 3.2摩擦因数f 、摩擦面数Z 和离合器间隙△t (8) 3.3单位压力p 0 (8) 3.4摩擦片外径D 内径d 和厚度b (9) 3.5计算校核 (9) 3.5.1离合器的摩擦力矩T c 与结构参数(R c )的确定 (9) 3.5.2最大圆周速度 (10) 3.5.3单位摩擦面积传递的转矩c0T (10) 3.5.4单位摩擦面积滑磨功 (10) 第4章 膜片弹簧的设计 (12) 4.1膜片弹簧的基本参数的选择 (12) 4.1.1 截锥高度H 与板厚h 比值 h H 和板厚h 的选择 ....................... 12 4.1.2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大端R 、小端r 的选择和r R 比值 ................ 12 4.1.3膜片弹簧起始圆锥底角 的选择 (12) 4.1.4 分离指数目n 的选取 (12) 4.1.5 膜片弹簧最小端内半径0r 及分离轴承作用半径f r (12) 4.1.6 切槽宽度δ1、δ2及半径e r (13) 4.1.7 压盘加载点半径R1和支承环加载点半径r1的确定 (13) 4.1.8膜片弹簧材料 (13) 4.2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 (13) 第5章 扭转减振器的设计 (15) 5.1扭转减振器主要参数 (15) 图5-1三级非线性减震器扭转特性曲线 (15) 5.1.1极限转矩 j T (15)

轿车雨刮器结构设计方案

轿车雨刮器结构设计方案 1.1虚拟样机技术 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崭新的产品开发方法,它足一种基于产品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的数字化设计方法。这些数字模型即虚拟样机(virtual prototype),将不同工程领域的开发模型结台在一起,它从外观、功能和行为上模拟真实产品.支持并行工程方法学。虚拟样机技术涉及多体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理论及其技术实现,是基于先进的建模技术、多领域仿真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交互式用户界面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21]。 虚拟样机技术是在CAx(如CAD、CAM、CAE等)/DFx(如DFA、DFM等)技术基础卜的发展,它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仿真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复杂系统全生命周期、全系统、并对它们进行综合管理,从系统的层面来分析复杂系统,支持“由上至下”的复杂系统开发模式。 虚拟样机技术不仅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更是一种全新的机械产品设计理念。一方面与传统的仿真分析相比,传统的仿真一般是针对单个子系统的仿真,而虚拟样机技术则是强调整体的优化,它通过虚拟整机与虚拟环境的耦合,对产品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测试、评估,并不断改进设计方案,直到获得最优的整机性能。另一方面,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是一个串行的过程,各子系统(如:整机结构、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的设计都是独立的,忽略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与协同求解,因此设计的不足往往到产品开发的后期才被发现,造成严重浪费。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快速地建立包括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在内的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实现产品的并行设计,可在产品设计初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系统的测试分析作为整个产品设计过程的驱动。

汽车设计离合器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离合器设计说明书

目录 一、离合器设计的目的及相关概述 (1) 1.1 离合器基本功用 (1) 1.2 离合器相关结构的介绍 (1) 1.3 离合器的设计要求 (2) 1.4拉式膜片弹簧的优点 (3) 二、离合器摩擦片参数的确定 (3) 2.1摩擦片相关参数确定之前的数据准备 (3) 2.1.1后背系数确定 (3) 2.1.2单位压力的确定 (4) 2.1.3摩擦因数、摩擦面数和离合器间隙 (4) 2.2 摩擦片参数的选择 (5) 2.2.1初选摩擦片参数外径D、内径d和厚度b (5) 2.2.2 离合器传递最大转矩 (6) 2.3摩擦片参数的校核 (6) 2.3.1 摩擦片最大圆周速度的校核 (6) 2.3.1 单位滑磨功的校核 (6) 三、膜片弹簧的设计 (6) 3.1 膜片弹簧参数的设计 (7) 3.2 膜片弹簧参数的校核 (9) 四、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0) 4.1 扭转减震器的设计 (10)

4.2 扭转用弹簧的设计 (12) 4.3 从动盘毂的设计 (14) 4.4 离合器盖结构的设计 (15) 4.5 压盘的设计 (14) 4.5.1 设计要求 (15) 4.5.2 压盘几何尺寸及材料的确定 (15) 4.5.3 压盘的校核 (16) 4.6 支撑环 (16) 五、操纵机构 (16) 5.1 操纵机构的简介 (16) 5.2离合器踏板行程计算 (18) 5.3 踏板力计算 (13) 六、设计小结 (19) 七、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一、离合器设计的目的及相关概述 了解乘用车离合器的构造,掌握离合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从动盘总成的结构,掌握从动盘总成的设计方法,了解压盘和膜片弹簧的结构,掌握压盘和膜片弹簧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了解,从而熟悉轿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同时,学会如何查找文献资料、相关书籍,培养学生动手设计项目,掌握单独设计课题和项目的方法,从而设计出满足整车要求并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的乘用车离合器,为以后从事汽车方面的工作或工作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设计工程所需要的步骤,以及自身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未进入社会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对与由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离合器基本功用 离合器通常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其主动部分与发动机飞轮相连,从动部分与变速器相连。 1)在汽车起步时,通过离合器主、从动部分的滑磨而使它们的转速逐渐接近,以确保汽车起步平稳。 2) 当变速器换挡时,通过离合器主、从动部分的迅速分离来切断动力的传递,以减轻齿轮的冲击,保证换挡时工作平稳。 3) 当离合器转矩超过其所能传递的最大转矩时,其主、从动部分之间将产生滑磨,以防止传动系统过载。 1.2 离合器相关结构的介绍 膜片弹簧离合器总成由膜片弹簧、离合器盖、压盘、传动片和分离轴承总成等部分组成。

(完整版)汽车设计离合器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离合器设计说明书 姓名:范小南 班级:B110210 学号:B11021023

目录 一、离合器设计的目的及相关概述 (1) 1.1 离合器基本功用 (1) 1.2 离合器相关结构的介绍 (1) 1.3 离合器的设计要求 (2) 1.4拉式膜片弹簧的优点 (3) 二、离合器摩擦片参数的确定 (3) 2.1摩擦片相关参数确定之前的数据准备 (3) 2.1.1后背系数确定 (3) 2.1.2单位压力的确定 (4) 2.1.3摩擦因数、摩擦面数和离合器间隙 (4) 2.2 摩擦片参数的选择 (5) 2.2.1初选摩擦片参数外径D、内径d和厚度b (5) 2.2.2 离合器传递最大转矩 (6) 2.3摩擦片参数的校核 (6) 2.3.1 摩擦片最大圆周速度的校核 (6) 2.3.1 单位滑磨功的校核 (6) 三、膜片弹簧的设计 (6) 3.1 膜片弹簧参数的设计 (7) 3.2 膜片弹簧参数的校核 (9) 四、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0) 4.1 扭转减震器的设计 (10) 4.2 扭转用弹簧的设计 (12) 4.3 从动盘毂的设计 (14) 4.4 离合器盖结构的设计 (15) 4.5 压盘的设计 (14) 4.5.1 设计要求 (15) 4.5.2 压盘几何尺寸及材料的确定 (15) 4.5.3 压盘的校核 (16) 4.6 支撑环 (16) 五、操纵机构 (16) 5.1 操纵机构的简介 (16) 5.2离合器踏板行程计算 (18) 5.3 踏板力计算 (13) 六、设计小结 (19) 七、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一、离合器设计的目的及相关概述 了解乘用车离合器的构造,掌握离合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从动盘总成的结构,掌握从动盘总成的设计方法,了解压盘和膜片弹簧的结构,掌握压盘和膜片弹簧的设计方法,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了解,从而熟悉轿车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同时,学会如何查找文献资料、相关书籍,培养学生动手设计项目,掌握单独设计课题和项目的方法,从而设计出满足整车要求并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结构简单,便于维护的乘用车离合器,为以后从事汽车方面的工作或工作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设计工程所需要的步骤,以及自身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未进入社会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对与由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离合器基本功用 离合器通常安装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其主动部分与发动机飞轮相连,从动部分与变速器相连。 1)在汽车起步时,通过离合器主、从动部分的滑磨而使它们的转速逐渐接近,以确保汽车起步平稳。 2) 当变速器换挡时,通过离合器主、从动部分的迅速分离来切断动力的传递,以减轻齿轮的冲击,保证换挡时工作平稳。 3) 当离合器转矩超过其所能传递的最大转矩时,其主、从动部分之间将产生滑磨,以防止传动系统过载。 1.2 离合器相关结构的介绍 膜片弹簧离合器总成由膜片弹簧、离合器盖、压盘、传动片和分离轴承总成等部分组成。 1)离合器盖 离合器盖一般为120o或90o旋转对称的板壳冲压结构,通过螺栓与飞轮连接在一起。离合器盖是离合器中结构形状比较复杂的承载构建,压紧弹簧的压紧力最总都要由它来承受。 2)膜片弹簧 膜片弹簧是离合器最重要的压紧元件,在其内孔圆周表面上开有许多均布的长径

基于单片机的汽车智能雨刮器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轿车雨刮器结构设计方案

轿车雨刮器结构设计方案 1.1 虚拟样机技术 虚拟样机技术是一种崭新的产品开发方法,它足一种基于产品的计算机仿真模型的数字化设计方法。这些数字模型即虚拟样机(virtual prototype),将不同工程领域的开发模型结台在一起,它从外观、功能和行为上模拟真实产品.支持并行工程方法学。虚拟样机技术涉及多体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理论及其技术实现,是基于先进的建模技术、多领域仿真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交互式用户界面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21]。 虚拟样机技术是在CAx(如CAD、CAM、CAE等)/DFx(如DFA、DFM等)技术基础卜的发展,它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仿真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复杂系统全生命周期、全系统、并对它们进行综合管理,从系统的层面来分析复杂系统,支持“由上至下”的复杂系统开发模式。 虚拟样机技术不仅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更是一种全新的机械产品设计理念。一方面与传统的仿真分析相比,传统的仿真一般是针对单个子系统的仿真,而虚拟样机技术则是强调整体的优化,它通过虚拟整机与虚拟环境的耦合,对产品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测试、评估,并不断改进设计方案,直到获得最优的整机性能。另一方面,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是一个串行的过程,各子系统(如:整机结构、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的设计都是独立的,忽略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与协同求解,因此设计的不足往往到产品开发的后期才被发现,造成严重浪费。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可以快速地建立包括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在内的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实现产品的并行设计,可在产品设计初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把系统的测试分析作为整个产品设计过程的驱动。

汽车设计悬架系统

汽车设计悬架系统

目录第一章悬架的结构形式的选择 第一节悬架的构成和类型--------------------- 第二节独立悬架结构形式分析 第三节前后悬架的选择 第二章悬架主要参数的选择 第一节悬架性能参数的选择 第二节悬架的自振频率 第三节侧倾角刚度 第四节悬架的静动挠度的选择 第三章弹性元件的设计分析及计算 第一节前悬架弹簧 第二节后悬架弹簧 第四章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分析及计算第一节导向机构设计要求 第二节麦弗逊独立悬架示意图 第三节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第四节横臂轴线布置方式 第五节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第五章减震器的设计分析及计算 第一节

第一章悬架的结构形式的选择 1.1悬架的构成和类型 1.1.1构成 (1)弹性元件 具有传递垂直力和缓和冲击的作用。常见的弹性元件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空气弹簧、油气弹簧、橡胶弹簧等。 (2)导向装置 其作用是传递除弹性元件传递的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和力矩。常见的导向装置 有:斜置单臂式、单横臂式、双横臂式、双纵臂式、麦弗逊式等。 (3)减震器 具有衰减振动的作用。常见的减震器有:简式减震器、充气式减震器、阻力可调式减震器等。 (4)缓冲块 其作用是减轻车轴对车架的直接冲撞,防止弹性元件产生过大的变形。 (5)横向稳定器 其作用是减少转弯行驶时车身的侧倾角和横向角振动。 1.1.2 类型 悬架可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 (1)非独立悬架 非独立悬架的特点是:左、右车轮用一根整体轴连接,再经过悬架与车架连接。

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维修方便、工作可靠 缺点是:①由于整车布置上的限制,钢板弹簧不可能有足够的长度(特别是前悬架),使之刚度较大,所以汽车平顺性较差。 ②簧下质量较大。 ③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左、右车轮相互影响,并使车轴和车身倾斜。 ④当两侧车轮不同步跳动,车轮会左、右摇摆,使前轮容易产生摆振。 ⑤前轮跳动时,悬架易与转向传动机构产生运动干涉。 ⑥汽车转弯行驶时,离心力也会产生不利的轴转向特性。 ⑦车轴上方要求有与弹簧行程相适应的空间。 然而由于非独立悬架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以及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弹性元件等优点,非独立悬架多用于载货汽车和大客车的前、后悬架。 (2)独立悬架 独立悬架的特点是:左、右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与车架连接。 优点是:①簧下质量小。 ②悬架占用的空间小 ③弹性元件只承受垂直力,所以可以用刚度小的弹簧,使车身振动频率降低,改善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④由于采用了断开式车轴,所以能降低发动机的位置高度,使整车的质心高度下降,改善了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⑤左、右车轮各自独立运动互不影响,可减少车身的倾斜和振动,同时在好的路面上能获得良好的地面附着能力。 缺点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维修困难

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汽车悬架--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第五节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一、设计要求 对前轮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要求是: 1)悬架上载荷变化时,保证轮距变化不超过±4.Omm,轮距变化大会引起轮胎早期磨损。 2)悬架上载荷变化时,前轮定位参数要有合理的变化特性,车轮不应产生纵向加速度。 3)汽车转弯行驶时,应使车身侧倾角小。在0.4g侧向加速度作用下,车身侧倾角不大于6°~7°,并使车轮与车身的倾斜同向,以增强不足转向效应。 4)汽车制动时,应使车身有抗前俯作用;加速时,有抗后仰作用。 对后轮独止:悬架导向机构的要求是: 1)悬架上的载荷变化时,轮距无显著变化。 2)汽车转弯行驶时,应使车身侧倾角小,并使车轮与车身的倾斜反向,以减小过多转向效应。 此外,导向机构还应有够强度,并可靠地传递除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和力矩。 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上、下臂不等长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主要用于前悬架)和滑柱摆臂(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下面以这两种悬架为例,分别讨论独立悬架导向机构参数的选择方法,分析导向机构参数对前轮定位参数和轮距的影响。 二、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1.侧倾中心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由如图6—24所示方式得出。将横臂内外转动点的连线延长,以便得到极点P,并同时获得P点的高度。将P点与车轮接地点N连接,即可在汽车轴线上获得侧倾中心W。当横臂相互平行时(图6—25),P点位于无穷远处。作出与其平行的通过N点的平行线,同样可获得侧倾中心W。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的高度hw通过下式计算得出 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由如图6—26所示方式得出。从悬架与车身的固定连接点E 作活塞杆运动方向的垂直线并将下横臂线延长。两条线的交点即为P点。 滑柱摆臂式悬架的弹簧减振器柱EG布置得越垂直,下横臂GD布置得越接近水平,则侧倾小心W就越接近地面,从而使得在车轮上跳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很不理想。如加长下横臂,则可改善运动学特性。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侧倾中心的高度hw可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 2.侧倾中心 在独立悬架中,前后侧倾中心连线称为侧倾轴线。侧倾轴线应大致与地面平行,且尽可能离地面高些。平行是为了使得在曲线行驶时前、后轴上的轮荷变化接近相等,从而保证中

雨刮器设计DOC

前言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现代汽车正从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朝着满足人们需求、安全、节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日益提高的要求,汽车研发及生产机构必然要将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引入到汽车上,智能控制系统也成为汽车革新的主要内容。 雨刮器属汽车附件,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部件,用于消除挡风玻璃、后窗玻璃及大灯玻璃上的雨雪、灰尘和水泥等,以保证玻璃透明清晰。 第一个发明电动刮水器的是德国博世公司,博世将它作为“博世最年幼的产品”加入到博世的产品家族。自那以后,这个婴儿逐渐成长,从单纯的刮片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初的风窗玻璃之星——无支架的刮水器。在汽车的驾驶史上,对风窗玻璃的清洁问题解决开始得比较晚。汽车从只有平添驾驶发展到成为全天候的驾驶。技术变化最大是在二战以后伴随着大规模机械的出现。风窗玻璃洗涤器、间歇开关、后窗刮水器和可加热喷水器保证了驾驶时的视野清晰与行车安全。伴随着其他一些技术革新,比如雨滴传感器、可变位刮水臂、刮水器的出现,就更扩大了刮拭的范围,刮水器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目前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对于汽车雨刮器的研究上,智能雨滴传感器自然成了智能刮水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传感器是具有智能功能的高档传感器,它具有检测、信息处理功能、自动进行各种误差补偿、精度高、量程覆盖范围大、稳定性好、输出信号大、信噪比高、传输中抗干扰性能好,可远距离输送信号,有的还带有自检功能。在汽车智能雨刮系统中由于两个雨刮电机的转速不可能完全一样,就存在两个雨刮摆动不同步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模糊控制理论及雨刮同步摆动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汽车智能雨刮系统。该系统将转速偏差和转速偏差变化量模糊化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语言变量,根据所制定的一套模糊控制规则来选择控制PWM的输出语言变量,并以此通过脉宽调制技术来驱动直流电机,使两个雨刮同步摆动。光源发射器将红外光以固定角度投射到挡风玻璃上,经由挡风玻璃棱镜反射回到红外线接收器;在挡风玻璃清晰的情况下,红外接收器收到的红外线总量与红外线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总量基本相等。当有雨滴落在挡风玻璃上时,部分红外线会因雨滴的折射而分散到外部,导致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红外线总量小于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总量。通过对红外线总量的检测,判断雨量的大小,进而发出刮水请求到雨刷控制器,完成不同档位的刮水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