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学真题

中科院心理学真题
中科院心理学真题

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研试题(1998-2002)

中科院2002考研试题:实验心理学

(微积分部分略)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l、唐德斯A、B、C反应时

2.双耳分听

3、系列位置曲线

4.感受性(d)

5、控制变量

二、简答题:

l、被试内设计有什么优点,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

2、被试间设计有何优缺点?(5分)

3、在下面每个例子中,你认为那种设计(组内或组间设计)最适合?(15分)

(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

度的影响。

(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三、请用具体的实验实例,阐明记忆依赖于提取与加工的一致性。(15分)

四、多因素实验有哪些优点?并请你进一步说明多因素实验与结果普遍性问

题之间的关系。(20分)

中科院2002考研试题:认知心理学

中科院2002考研试题:认知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l、计算机模拟

2、知觉的假设考验说

3、保守性聚焦策略

4、问题行为图

5、资源限制过程与材料限制过程

二、如何考察短时记忆遗忘的进程及影响因素?(10分)

三、试用前人的一个具体实验及其结果来说明和支持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的观点。(10分)

四。利用句子一图画匹配实验分析减法反应时实验范式的局限性。(10分)

五、试述有关三段论推理的三种认知心理学理论。(20分)

六、说明语义记忆研究的意义,并通过实验分析语义记忆研究在方法上的特点。(20分)中科院2002考研试题:普通心理学

中科院2002考研试题:普通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静息电位

2.机能主义

3.精神分析

4.差别感受性

5.离差智商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神经细胞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3.什么是语句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者之fA]的关系怎样?

4.简述长时记忆的语义层次网络模型。

5.简述有关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利用似动现象说明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2.介绍有关情绪的理论,并加以评价。

中科院2002考研试题:发展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l、数守恒

2、直觉行动思维

3、前道德水平

4、皮亚杰的自我中心言语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l、简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2、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

3、简述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4、简述青少年亲子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应对办法。

5、简述假装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三论述题(30分)

l、什么是早期教育?对开展早期教育有何争议?谈谈你对开展早期教育的看

法,并通过实验研究验证你的假设。

中科院试题:实验心理学2002

实验心理学2002

一、名次解释(4*5)

1、唐得斯A.B.C反应

2、双耳分听

3、系列位置曲线

4、感受性

5、控制变量

二、简答题

1、被试内设计有什么优点,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5分)

2、被试间设计有何优缺点?(5分)

3、在下面每个例子中,你认为那种(设计组内或组间)最合适?(15分)

(1)在测量人对声音的反应速度时,研究者想知道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对训练动物所采用的三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研究。

三、请用具体的实验实例阐明记忆依赖于提取与加工的一致性。(15分)

四、多因素试验有哪些优点,并请你进一步说明多因素实验与结果普遍性问题之间的关系。(20分)

2001年

一、微积分略

二、基本概念解释(5*2)

1、什么是自变量混淆,怎样避免自变量混淆?

2、红光为什么能保护暗适应?

三、问答题(70分)

1、通过具体的计算方法来说明大小知觉恒常性。(10分)

2、在反应时实验中,怎样才能测得准确的反应时间?

3、信号检测论中,击中率与虚报率怎样随标准升高获降低而变化?(15分)

4、实验方法与非实验的自然观察法,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能在一项研究中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吗?(15分)

2000年

一、微积分略

二、基本概念解释共10分

1、句子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的结构

2、结构阶差

三、问答题

1、以具体的实验来说明延迟时间对句法记忆的影响。15分

2、在比较视觉的简单和复杂反应时的实验中,应采用组内设计还是组间设计?为什么?这个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自变量是什么?它有几个水平?15分

3、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哪些知觉组织原则请举一实例说明其中任一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0分

4、此图是Posner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揭示信息加工内部过程的一个实验范室。请根据此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说明在短时记忆的短暂时间内存在视觉编码。20分图略

1999年

一、微积分略

二、名次解释20分

1、问题解决

2、人工概念及概念形成

3、双眼线索

4、用作图方法说明操作特征曲线

三、简答题20分

1、举例说明语言符号对图形再现的影响。6分

2、性格特点对决策的影响,以具体实例加以说明。7分

3、双耳听觉实验。7分

四、问答题及实验设计40分

1、试用数量估计法作比例量表,来说明斯蒂文斯定律中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当我们用语词材料进行有关学习与记忆的实验时,应考虑哪些刺激特点?在实验方法上怎样对这些刺激特点进行控制,以防自变量的混淆?请一具体的有关实验设计加以说明。

1998年

一、微积分略

1、因变量的高限效应

2、选择反应时

3、拉丁方设计

4、再认法

5、双盲实验

三、设计一个实验,来探讨熟悉性对词的再认的影响。20分

四、用信号检测论方法测量味觉感受性并说明有何有点。20分

五、在一项老鼠学习走迷宫的实验中,研究者考察给老鼠的食物量对其学习的影响。结果如下(每次走迷宫所需时间)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Large reward 38秒30秒20秒15秒

Small reward 52秒32秒16秒12秒

请说明该实验的各种变量,并用图表表示本实验结果,并说明根据此结果能得到什么结论。20分中科院试题:普通心理学2001年

普通心理学2001年

一、名词解释20分

1、言语运动中枢

2、马赫带

3、知觉学习

4、自我心理学

5、构造主义

二、简答题40分

1、简述信号侦察论。

2、短时记忆有什么特点?

3、简述有关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

4、情绪和情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40分

1、试述特征假设和“鬼蜮”模型,并加以评论。

2、介绍有关能力结构的理论,并加以评论。2000年

1、层次网络模型(由科林斯和奎林提出)

2、边缘系统

3、智力结构理论(由吉尔福特提出)

4、主题统觉测验

5、行波说(由贝克西提出)

二、简答题40分

1、简述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方法。

2、简述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

3、简述言语活动的特性。

4、什么是意识和内觉?他们的关系如何?

5、冯特在心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三、论述题40分

1、论述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活动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2、什么是需要?需要可以根据那些标准进行划分?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有什么特色?有什么缺陷?

1999年

一、名词解释30分

1、颜色视觉后像

2、帕帕兹环路

3、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

4、人本主义心理学

5、情节记忆

6、测验法

二、简答题30分

1、简述托尔曼的新行为主义。

2、简述专业知识对问题求解的影响。

3、简述言语(language)与语言(speech)的关系。

三、论述题40分

1、评述当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注意研究较有影响的理论。

2、评述乔治·凯利的人格认知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30分

1、格式塔心理学

2、社会化

3、图式

4、平行加工

5、浦肯野现象

6、系统脱敏

二、简答题30分

1、简述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2、简述乔姆斯基的学说。

3、概述注意的资源限制说。

三、论述题40分

1、试分述现代神经心理学(或生理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及当代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2、试述传统的双重记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当代记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2010年中科院土壤学复试题目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土壤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75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9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答案错选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以下属于粘土矿物的是:( ) A.斜长石 B.石英 C.伊利石 D.正长石 2. 土壤的容重一般为()。 A. <0.8 g/cm3 B. 0.8-2 g/cm3 C. 2-2.5 g/cm3 D. >2.5 g/cm3 3. 在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种植水稻后,土壤中的pH值会发生变化,pH值会()。 A. 南方变高,北方变低 B. 南方变低,北方变高 C. 同时升高 D. 同时降低 4. 一般土壤中所含的主要原生矿物为()。 A. 石英 B.高岭石 C. 水云母 D. 蒙脱石 5. 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结构体为()。 A. 块状 B. 核状 C. 柱状 D. 团粒状 科目名称:土壤学第1页共4页

6. 土壤有效水的计算一般为()。 A. 凋萎系数减去田间持水量 B. 田间持水量减去凋萎系数 C. 饱和含水量减去凋萎系数 D. 饱和含水量减去田间持水量 7. 石灰可用于改良()。 A. 盐土 B. 酸性土 C. 碱性土 D. 中性土 8. 土壤缓冲性能最强的土壤为:() A. 壤土 B. 砂土 C. 粘土 D. 砂壤土 9. 土壤塑性出现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含水量的()。 A. 上塑限 B. 下塑限 C. 塑性指数 D. 流限 10.在水平状态下,水分在不(非)饱和流动中的主要推动力为()。 A. 溶质势 B. 温度势 C. 基质势 D. 压力 .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土壤科学三大学派中,其中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他的最大贡献是产生并推动了______工业的发展。 2. 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 3. 气候南涝北旱、土壤PH南_________北___________是限制我国粮食产量的主要因子。 4. 生产上秸秆还田时,往往需要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无机氮肥,其目的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5. 土壤潜性酸可划分为pH NaCl表示的______酸度以及pH NaOAC表示的______酸度两种。 科目名称:土壤学第2页共4页

普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 普通心理学试题 说明:本试卷共有六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号.姓名等项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现象可分为( ) A. 心理过程和个性倾向性 B.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C. 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 2.心理是( ) A.脑的机能 B.心脏的机能 C. 脑与心脏协同活动的结果 D. 脊髓的机能 3.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 A.视觉 B.知觉 C.感觉 D.记忆 4.一般说来,文艺工作者擅长( ) A.动作记忆 B.逻辑词语记忆 C.听觉和运动记忆 D.形象记忆 5.未经逐步分析,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是( ) A.逻辑思维 B.直觉思维 C.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6.具有渲染作用的,比较微弱而持久影响人的整个生活的情绪状态叫( ) A.激情 B.应急 C.心境 D. 情感 7. 期望理论是心理学家__________做的一个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实验提出的。 A.巴甫洛夫 B.罗森塔尔 C . 冯特 D. 马斯洛 8.下列哪一种是一般能力( ) A.记忆力 B.节奏感 C.曲调感 D.色彩鉴别能力 9. 小李是数学系的高材生,但李也喜欢外语、历史、体育、音乐、象棋,这是他兴趣的( ) A.持久性 B.效果性 C.倾向性 D. 广阔性 10.下列学生属于胆汁质的是( ) 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 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 线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与设计

第三讲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讲目录 一、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二、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设计 一、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㈠观察法 ⒈定义 在个体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研究者利用感觉器官,或借助于其它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进行考察,从而探究其心理与行为发展的规律,这种方法就称为观察法。 ⒉分类 观察可以在自然情境中进行,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作直接的观察与记录,从而获得有关行为变化的规律,属于自然观察法;如果观察是在预先设置的情境中进行,则为控制观察法。 ⒊注意事项 ⑴在“单盲”情况下,观察的效果才较为客观可靠。 ⑵避免观察者的偏见,即观察要客观、真实,观察者不应受儿童其它心理特征的影响。 ⑶准备观察单(),并及时做好记录。 ⒋评价 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且研究者的操作简便易行。 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同时,研究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心理行为的发生,而不能主动地控制其发生。 观察法常常被用来作为发现问题的一种前期研究方法。 ⒌发展心理学研究动态——观察法重新受到重视 随着实验室实验和测量法的兴起,观察法曾长时间受到冷落。但是,近年来由于实验室实验固有的缺陷日益明显,加之习性学理论影响的不断扩大,观察法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大量运用。 观察法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五: ⑴由于观察法可以提供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情况,所以它回击了对心理学研究描述性不强的批评。 ⑵观察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 ⑶避免了实验室实验中实验变量的操纵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 ⑷现代化电子技术为观察法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如录像带可以重播、慢放,可以对被观察的行为事件进行仔细、准确的编码分析等。 ⑸新的统计方法使研究者能够对观察所获的数据做出因果推断。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考研招生情况、分数线、参考书目、录取名单、备考经验

一、资源与环境学院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环学院)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基础学院之一。著名自然地理学家秦大河院士任名誉院长,著名环境科学专家江桂斌院士任院长。师资队伍及科研遵循“三统一、四融合”的科教融合办学方针,资环学院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植物研究所协办。学院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具有多个硕、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为有志于出国深造的研究生开辟了一条便捷途径。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除了可申请教育部设立的各种奖学金外,还可以申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同时,实行“研究助理”、“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制度,有利地保证了研究生正常生活与学习需求。 资源与环境学院2019年预计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30名(包括: 预计接9收推免生10名;环境材料与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约4名;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约4名)。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 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分数线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

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842土壤学 1、黄昌勇主编.土壤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黄昌勇、徐建明主编.土壤学(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821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下册),武汉大学,第五版,2007,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复试原则 1.英语测试。满分100分,包括:英文自我介绍(不超过3分钟)(20分)、英文听力会话(30分)、科技文献翻译(50分)。 评分标准:从语法、词汇、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考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业务能力测试。满分100分,包括: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情况;科研工作情况;专业知识问答。 评分标准: (1)现有专业知识与硕士期间计划从事的科研活动的吻合程度(20分) (2)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扎实程度(20分) (3)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兴趣(20分) (4)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20分) (5)科研能力、发展潜力以及综合素质(20分) 3.复试成绩 = 英语测试成绩× 30﹪+业务能力测试成绩× 70﹪ 六、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录取原则以及录取名单(2018) 录取成绩= (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 录取原则: 1.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复试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予录取。 4.各专业按录取成绩择优录取。

2017年中科院土壤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土壤学》考试大纲 本《土壤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农林业生产的必需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土壤学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和性质、土壤环境过程、土壤退化与保护和管理等部分。要求考生对土壤学的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土壤形成、土壤性质、土壤退化与管理等内容,掌握土壤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土壤学概况 1、土壤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土壤基本概念,土壤肥力,近代土壤学的发展及主要学术观点 3、土壤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二)土壤矿物质 1、土壤矿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矿物组成 2、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3、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三)土壤有机质 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组成 2、简单有机化合物、植物残体、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影响分解和转化的因子 3、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性质,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土壤腐质酸的分组,土 壤腐质酸的性质 4、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管理 (四)土壤生物 1、土壤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类型多样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 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2、影响生物活性的环境因子,包括温度、水分、pH、通气性等 3、菌根,土壤酶及活性物质 4、土壤动物及微生物与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关系 (五)土壤质地和结构 1、土壤三相组成,密度,容重,孔隙 2、土粒,粒级,土粒组成与性质,机械组成与质地,不同质地土壤特性与改良 3、土壤结构体,团粒结构 4、土壤的孔性与孔度,多级孔度模型,当量孔径,土体构造 (六)土壤水 1、土壤水的类型划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2、土水势及其分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态的定量表示,土水势测定,水分特征曲 线 3、饱和土壤中的水流,非饱和土壤中的水流,土壤中的水汽运动,入渗、土壤水的再 分布和土面蒸发

普通心理学历年真题

《普通心理学》考研历年真题 2003西北师范大学 一、解释 1、系统性原则 2、行为主义 3、反映 4、感受性 5、知觉的理解性 6、有意后注意 7、反射弧 8、表象 9、个性倾向性 10、联觉 11.高原现象 12、人际关系 13、定势 14、迁移 15、性格 二、举例说明 1、感觉与知觉 2、意识与无意识 3、需要与动机 4、语言与言语 5、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6、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7、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8、情绪与情感 9、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10、信度与效度 三、简述 1.情绪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 2.神经类型与气质关系 3.为什么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四、论述(任选一题) 1.试评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试说明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1998华中师范大学 一、名词解释(5’×6,共30分) 1、意识与自我意识 2、视敏度与视角 3、视觉后象与似动知觉 4、互补律与间色律 5、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6、比例智商与离差智商 二、简答(8’×5,共40分) 1、简述现代心理学关于颜色视觉的理论。、 2、为什么说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3、遗忘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遗忘理论)。 4、人的需要、认识评价及人的情绪的关系。 5、物质高低级形式的关系及其在心理学中的意义。 三、论述(15’×2,共30分) 1、试说明心理活动(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与性格)的相互关系。 2、概述马斯洛需要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做出评价。 1999华中师范大学 一、解释下列术语(3’×10,共30分) 1、自主神经系统 2、布洛卡区 3、j.n.d. 4、后像 5、三色论 6、功能固着 7、比例智商 8、G因素与S因素 9、自陈量表 10、自我效能

中科院考博土壤学名词解释(生态学方向)

土壤学(soil science):广义的土壤科学。发生土壤学指土壤是地壳表层岩石、矿物风化的产物,在气候、生物、地形等环境条件和时间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体。农业土壤学则主要研究土壤的物质组成、性质、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通过耕作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等。 土壤:发育与地球陆地表面而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土壤剖面:由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为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为土壤剖面,其深度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 土壤肥力:土壤在植物生活过程中,同时不断的供给植物以最大数量的有效养料和水分的能力。 土壤原生矿物:指那些进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硅氧四面体:1个硅离子和4个氧离子构成。3个氧离子构成三角形的底,硅离子位于3个氧离子之上中心低凹处,第4个氧离子位于硅离子的顶部。 铝氧八面体:1个铝离子和6个氧离子构成。6个氧离子排成2层,每层都有3个氧离子排成三角形,但上层氧的位置与下层氧交替排列,铝离子位于两层氧的中心空穴内。 同晶替代:组成矿物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有机质土壤:把耕层土壤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 土壤腐殖质(humus):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和。有机质的矿化过程:有机化合物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的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有机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由其一系列转化和矿化过程所构成的物质流通。土壤有机质的周转时间:当土壤有机质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土壤中有机质流通量到达土壤有机质所需的时间。 激发效应:当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分解。它分为正负激发效应,正激发效应能加速土壤微生物碳的周转,引起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加速原有有机质的分解。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根圈(rhizosphere)植物根系及其所影响的范围。 根/土比值: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 菌根(mycorrhiza):存在于一些树木的活性部分的真菌菌丝,是真菌和植物菌根的共生联合体。 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空隙的容积)的质量。2.6-2.7g/cm3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空隙)的质量或重量,1-1.5g/cm3。浸水容重:干土质量除以沉淀体积,反映浸水条件下土壤结构状态和淀实程度。 土壤孔隙度:全部空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百分率。 空隙比:土壤空隙容积除以土粒容积。 单粒:固相骨架中的矿质土粒可以单个的存在。 复粒:在质地粘重及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中,许多单粒相互聚集成复粒。 机械组成:根据土壤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其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结构:土粒的排列、组合形式。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4%) 1、有意注意 2、知觉 3、创造想象 4、思维 5、道德感 6、能力 二、填空题(18%) 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判断并在错的题目改错(14%)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该题型已取消)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B )P18 A.1864年B.1879年C.1903年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B )P48 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C )P59 A.尊重的需要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D.成长的需要 4.色盲一般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男性色盲是由(B )P100 A.祖父通过父亲传给孙子B.外祖父通过母亲传给外孙 C.外祖父和父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D.祖父和母亲均为色盲者,第三代男性必是色盲 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P121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6.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C )P170 A.整体报告法B.重学法C.部分报告法D.节省法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P196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C )P229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无法相比)P310 A.王方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方高C.相等D.无法相比 10.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一个人主要行为倾向,决定一类行为,而不是所有行为的特质是( C )P340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发展心理学课程的前身,是中国发展心理学的奠基人朱智贤教授自1949年前就已开设的儿童心理学课程。1962年,中宣部要求高校组织编写教材,任命朱智贤教授作为教材建设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随后,朱智贤教授独自撰写了《儿童心理学》,它成为文革前高校心理学三部教材之一(另两部是曹日昌教授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上)和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朱智贤教授的这本《儿童心理学》,被国内学术界一致评价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中国特色的第一部儿童心理 学教材。 朱智贤教授 文革后,朱智贤教授于1979 年修订再版了他的《儿童心理学》。1991 年朱老逝世后,于1993 年又经林崇德教授第三次修订。自1962 年至今,我国开设发展心理学课程的高校大多数使用了朱老的《儿童心理学》作为教材。鉴于该教材的学术影响,1989 年《儿童心理学》荣获首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智贤教授的著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心理学的课程一直由林崇德教授负责。林崇德教授不仅重视发展心理学的教学工作,也非常关注教材建设工作。他不仅修订了朱老的《儿童心理学》,还主编了《发展心理学》以及相配套的教辅材料,使《发展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更加完整。 在课堂教学方面,林崇德和钱曼君、吴凤岗(朱老的另外两位学生)接替了朱老的讲课任务,分别为我校心理系和教育系本科生开设儿童心理学课程。随着1982 年邹泓教授毕业留校当助教,1985年董奇、陈英和取得硕士学位留校(三位均取得博士学位),增加了讲授这门课的力量。1987 年后,我校本科生的发展心理学即儿童心理学,由林崇德、陈英和和邹泓主讲。 朱老指导两位博士生林崇德和董奇 自90 年代开始,原来的儿童心理学课程逐渐丰富和发展为由一组新的课程构成的新体系——发展心理学,它包括本科生的发展心理学(心理系、教育系本科生主要必修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宣传材料 二00九年十月

目录 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 二、硕士点专业简介 三、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四、专业目录与参考书目 五、优惠政策 六、特色和优势

一、环境与规划学院简介 环境与规划学院自1986年建院以来,发展迅速,为社会各界培养了地理教育、城乡建设、旅游管理、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学、房地产专业的优秀人才7000余名。现有自然地理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地理)三个硕士点,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GIS)、环境科学四个本科专业。全院教职工已形成了一支知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雄厚精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1人,博士10人,在读博士3人。学院现有9个功能实验室、1个地理科技园(包括1天象馆和1个气象观测园)和1个地矿陈列馆,实验室面积2800m2,仪器设备价值总值近600万元。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XX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XX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XX 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4项,XX省社科规划项目7项,XX省软科学项目15项;XX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1项,聊城市社科规划项目6项。学院拥有XX省土地规划乙级资质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乙级资质,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项目的编制、设计、论证、咨询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主持XX市历城区、商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和聊城市及东昌府区、莘县、高唐县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等横向课题近30项,获得科研经费近300万元,成为聊城大学科技开发的一个亮点。出版专著3部,参编著作、教材8部;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11篇,外文期刊10篇,国家级学报23篇,核心期刊210余篇。获得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XX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XX省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XX省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聊城市社科规划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每年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5%以上,一次就业率本科85%以上。近几年,先后主持校级教改项目6项,获得XX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和实验技术成果三等奖1项,XX省高等学校教改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自然地理学》课程获得XX省高等学校基础学科专项资助;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为校级重点学科,

普通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最新版)

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A)。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D)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C)。 (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B)。 (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B)。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A)。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 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B)。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C)。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A)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A)。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14、需要是指(A)。 (A)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B)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环境条件的欲求。 (C)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D)对有机体外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15、获得性需要就是(B)。 (A)自然需要

土壤学

土壤学

1.《土壤学》(第二版),西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2.《土壤学》(上、下册),东北林学院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79 3.《区域土壤地理》,刘世全、张明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4.《中国土壤》,席承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5.《四川土壤》,四川省农业厅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6.《中国土壤》,熊毅、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7 7.《土壤学》,罗汝英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8.《中国红壤》,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 9.《中国农业土壤概论》候光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79 10.《土壤地理学》,李天杰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1.《土壤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出版社,1996 12.《土壤农化分析手册》,劳家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 13.《土壤发生与分类学》,张凤荣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4.《土壤肥料学》,王介元,王昌全主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15.《环境土壤学》牟树森,青长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16.《英汉土壤学词汇》,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编,科学出版社,1975 17.《土壤学名词》,土壤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 18.《基础土壤学》,熊顺贵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19.《土壤科学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土壤学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0.《土壤环境学》,李天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1.《土壤化学》,袁可能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22.《土壤学》,朱祖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 23.《The Natural and Properties of Soils(Eleventh Edition)》,Brandy,N.C. and Well,R.R, prentice Hall 24.《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Tan,K.H., Marcel Dekker,1994 25.《Soil Microbiology and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Paul,E.A.and Clark,F.E.,Academic Press,1996 26.《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陈文新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27.《土壤物理学(附实验指导)》,华孟,王坚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 28.《土壤溶质运动》,李韵珠,李保国主编,科学出版社,1998 29.《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袁可能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30.《土壤地理研究法》,赵其国,龚子同主编,科学出版社,1989 31.《土壤学》,林大仪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2.《土壤肥料学》,范业宽、叶坤主编,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3.《土壤肥料学》,吴礼树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4.《土壤肥料学》,谢德体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讲授纲要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章 第一章绪论 向上 目的要求: 使得学生了解土壤在人类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土壤学的任务与土壤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掌握土壤及土壤肥力的内涵。 教学内容:

1999-2005年中科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研究中心 土壤学 考博真题

1999-2005年中科院水土保持与生态研究中心土壤学考 博真题 中国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 199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土壤学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硅四面体 2. 胡酶酸 3. 土壤孔隙度 4. 塑性指数 5. 土壤缓冲作用 6. 达西定律 7. 硝化过程 8. 容积热容量 9. 土壤质量 10. 土壤圈 二、试述土壤有机质在提高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三、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四、压实(镇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何影响,是否影响土壤水分有效性, 五、列出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三种土壤学刊物,并说明其中一种刊物(SSSAJ)目录 中的学科分支。 六、从国家求和学科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分析未来土壤学发展方向和在可持续农 业中的作用。 ************************** 完 *********************** 中国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 200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土壤学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质量 2. 达西定律 3. 富里酸 4. 穿透曲线 5. 盐基饱和度 6. 粘化过程 7. 土壤通气性 8. 土壤圈二、论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反映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在土壤水分运动中的作用, 画出同一质地扰动土和原状土的特征曲线并说明差别的原因。(20分) 三、阐明反硝化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12分) 四、叙述成土因素及其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15分) 五、从土壤学出发,论述对土壤侵蚀与干旱并重的黄土高原进行国土整治,生 态重建的关键何在,(15分) 六、列出至少三种国际土壤学界最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中、英文名),介绍其中对 你专业上最有参考价值的一种刊物,谈谈你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可能发展趋 势。(8分) ************************** 完 *********************** 中国科学院 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利部 2001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土壤学入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20分,每小题4分) 1. 富铝化阶段 2. 土壤有机质 3. 无效孔隙 4. 塑性指数 5. 白浆化过程

发展心理学 第三讲-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及胎儿期的发展

第三讲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及胎儿期的发展 一、遗传对发展的影响 ?最基本的遗传单位——基因 ?在受精卵的细胞核中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都是由成千上万的化学节段组成,这些化学节段又称之为基因,是最基本的遗传单位。基因是发展的遗传蓝图,不可改变的由一代传给下一代。 ?每条染色体由DNA分子 组成,基因实际上是DNA的一个片断。 ?基因能做些什么 ?在基本的生化层面上,基因控制氨基酸合成,以形成酶和其他蛋白质 ?基因控制细胞的分化 ?有些基因负责调节发展的步调和时间 ?环境因素会影响基因携带的信息如何表现 ?基因表达 ?显性-隐性遗传:显性遗传,如黑发,卷发,面部酒窝,皮色素正常,厚唇;隐性遗传,如金发,直发,无酒窝,白化病,薄唇,近视。 ?共显性,如AB血型等。 ?性连锁性遗传,如色盲,血友病,肌肉营养障碍症等。 ?多基因遗传,如身高、智力等。 ?染色体异常对发展产生的影响 ?性染色体异常 ?有些男性生来带有一个多余的X染色体(XXY型)—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或Y染色体(XYY 型)—超雄性综合症; ?有些女性遗传一个单一的X染色体(XO型)—脱纳氏综合症,或多一个、两个甚至三个X 染色体(XXX型、XXXX型、XXXXX型)—超雌性综合症 ?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 ?常染色体异常 ?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症):一种染色体异常,由于存在着一个额外的第21号染色体而引起;有这种综合症的人有特殊的身体外貌特征,并且呈中度到严重的智力低下。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 ?母亲年龄过大 ?一种条件基因阻碍叶酸的新陈代谢 ?父亲吸烟、酗酒,置身于重复X射线环境中 ?基因异常对发展产生的影响 ?由遗传带来的基因异常 ?由基因突变带来的基因异常 ?遗传异常的胎儿检查 ?羊水诊断法 ?绒毛膜抽样检测法 ?超声波诊断 ?DNA扫描技术(期待在未来10年内进行临床运用) ?对遗传疾病的治疗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土壤学真题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年考研土壤学真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 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土壤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 180 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6 分,共计 30 分) 1、同晶替代 2、腐殖化系数 3、土壤萎蔫系数 4、土壤热容量 5、土壤自净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计 20 分) 1、土壤矿物按矿物的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_________ 。 2、土壤微生物根据其对营养和能源的要求,一般将其分为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

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和_________ 。 3、土壤孔度通常是根据土壤容重和密度来计算的,其计算公式是 _________。 4、土壤中存在三种类型的水分运动,分别是饱和水流、非饱和水流和_________ 。 5、中国土壤质地分类中细粘粒的粒径是_________ 。 6、在强酸性土壤中,土壤活性酸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 。 7、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以诊断层和_________ 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的土壤分类。 8、一般来说,含高岭石较多的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较_________ 。 9、土壤的粘结性是指同种物质或同种分子相互吸引而粘结的性质,而土壤的粘着性则是指_________ 性质。 10、悬迁作用又称为_________ ,它是指土体内的硅酸盐粘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悬液的迁移。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计 20 分) 1、简述土壤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2、简述土壤微生物在硫循环过程中的作用及土壤硫素损失的途径。

2016年自考普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6月10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普通心理学02106 一、单项选择题: 1、记忆是( A )。 A、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反映 C、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 2、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 C )。 A、语言记忆 B、意义记忆 C、语义记忆 D、内隐记忆 3、按照是否意识到,可以把记忆分为( B )。 A、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B、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C、情绪记忆和情景记忆 D、语义记忆和语音记忆 4、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C ) A、识记、保持、遗忘 B、再认、回忆、遗忘 C、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D、保持、记忆、遗忘 5、考试回答选择题时,所进行的记忆活动叫( D ) A、识记 B、回忆 C、保持 D、再认 6、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 B ) A、无意识 B、遗忘 C、幻想 D、幻觉 7、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 B ) A、冯特 B、艾宾浩斯 C、韦伯 D、费希纳 8、遗忘的进程是( B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线 D、U型曲线 9、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 A ) A、表象 B、想象 C、再造想象 D、再认 10、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是在( A )秒钟以内。 A、1秒 B、5秒 C、10秒 D、15秒 11、瞬时记忆多以( A )进行编码 A、鲜明的形象 B、听觉 C、语义 D、语音 12、瞬时记忆比短时记忆的容量( C )。 A、小一点 B、大一点 C、大很多 D、小很多 13、记忆广度是( C )。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学考研名词解释总结

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学考研名词解释总结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土壤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土壤圈:覆盖与地球陆地表层,处于其它层面的交界面上,构成了结合有机界和无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土壤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又称成土母质,简称母质。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受到种种外力作用,逐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所产生的疏松物质就是土壤母质。 比表面积:可以与气体或液体相接触的面积。在相同的体积内,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土壤质地: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如方解石是有碳酸钙溶液沉淀而来的;高岭石是由钾长石风化来的。 粘粒矿物:组成粘粒的次生矿物叫粘粒矿物。

硅氧四面体:是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的基本构造单元。它是由位于中心的一个硅原子与围绕它的四个氧原子所构成的配阴离子[SiO4]4-,因周围的四个氧原子分布成配位四面体的形式,故名。 铝氧八面体:是层状硅酸盐晶体结构中的基本构造单元之一。它是铝离子等距离地配上六个氧,三个在上,三个在下,相互错开作最紧密的堆积,配位形成八面体的形式,而得名。 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硅铝铁率(SiO2/R2O3):是判断土壤矿物的风化程度与成土阶段;作为土壤分类的数量指标之一;代表土壤中酸胶基和碱胶基的数量;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的高分子化合物。 矿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激发作用: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矿化作用称之激发作用。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普通心理学试题部分]

9.28心理学一、选择题(2×20=40分) 1. 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注意B.思维C.理想D.能力 2. 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感觉范畴的是() A.某人去一个旅游景点旅游,对该景点感觉良好 B.进到一个黑屋子中,眼睛感觉一片漆黑 C.老李感觉小张是个有前途的青年 D.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感觉像进了迷宫 3. 根据研究,下列哪种学习程度的记忆效果较好D A33% B.78% C.100% D.150% 4. 小王去年去过长城,至今长城的映像还留在他的脑海中。请问,这种映像属于(B )A.知觉B.表象C.想象D.思维 5. 下列关于情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情绪的发展要早于情感B.情绪比情感稳定 C情绪表现外显性D.情绪的生理性 6.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C ) 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 7. 下列是我国小学生的一些需要,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哪项的层次最高(D )A.家庭的现代化B.安静的学习环境C.结交正直诚实的朋友D.搞小发明 8.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教师在教育时应着重注意(D ) A.有意安排各种困难,培养其克服困难的精神 B.培养其压制情绪冲动的能力 C.培养其当机立断的性格 D.保护其自尊心,不公开批评他们,经常鼓舞他们,积极引导 9.“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是要培养学生的(B )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 10.下列哪项不属于一般能力(A ) A.智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注意力 二、填空题(2×20=40分) 1.反射根据产生的条件不同可分为非条件反射与___ 2.高级神经活动的的基本过程是兴奋过程与___ 3.意识有三个水平:无意识水平,前意识水平和___ 4.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___、有意后注意。 5.注意的基本特征有:稳定性、广度、分配和___ 6.人能从纷繁的刺激物中主观地选择某些刺激物进行知觉,说明知觉具有___ 7.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为内容的记忆称为___记忆 8.识记一般有三种方法: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___ 9.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有创造动机,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积极思维活动与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