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养蜂新技术留心野蜂的生存方式才能养好中蜂

?
为什么中蜂改用活框箱养法还不如传统桶养法发展好呢?

我一直提倡中蜂要改进传统养殖方法,要借鉴意蜂的养殖方法,我也知道许多中蜂人也学习了意蜂活框箱养法。但是有些朋友放映用活框箱养法还不如桶养法发展快,产蜜量高,这种情况我也知道不是个别,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但是南方蜜源充足适宜养蜂的地方似乎没有这个样子,南方养中蜂也可以转场放蜂,一年取多次蜜,产量也不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呢?

我想,这还是中蜂的种性决定的。中蜂繁殖慢,不能维持强群,怕惊扰怕光刺激,一直以来未曾改变。用桶养正好满足了中蜂的要求,桶养空间压紧,蜂巢由蜂群自行建造,人不能随意打开蜂巢查看,这样中蜂就能安安稳稳的搞好王国建设。而改用活框箱养了,蜂箱空间加大了,中蜂群小不能维持蜂巢的温度湿度,这样幼虫难以发育影响繁殖。活框可以随时提前查看,养蜂人的过多查蜂也干扰了蜂群的活动。对于中蜂来说,一次提脾检查就是一场地震灾难,蜂王会惊慌失措停止产卵,工蜂会情绪失控酝酿分蜂。轻则一两天蜂群不能正常运作,重则造成失王分蜂。

这样说活框箱养对中蜂太不利了,可为什么还要提倡活框箱养呢?因为桶养限制了蜂群的发展,只能有那么多蜂,多了就有不透气湿热缺氧的危险,这样就为病菌病毒滋生创造条件,可以让强大的蜂群一下爆发疾病灭亡。而且桶养只能取一次蜜,取蜜时毁了巢房也伤了幼虫,取的蜂蜜不卫生,也让蜂群一蹶不振。这样中蜂产蜜量低就是必然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活框箱养中蜂发展快产蜜量高呢?我的建议是,首先得学习意蜂春繁的方法,在第一个花期来临前一个月就人工帮忙繁蜂。紧脾,包装,奖励饲喂要认真的做。紧脾包装可以让蜂群的蜂巢温度提高,帮助工蜂维持正常的蜂巢温度,利于蜂群繁殖。奖励饲喂是刺激蜂王产卵加大繁殖速度的必须方法。只要帮助蜂群发展起来,蜂数达到三五脾足蜂,蜂箱太大对于中蜂就不是问题了。这样春暖花开蜜来了产蜜多,也让蜂群借机再繁殖几倍。

还有,要用适合中蜂的蜂箱和框梁,别用意蜂箱,太大中蜂更难维持蜂巢环境,护脾清理对中蜂就很难了。护脾清理不力,幼虫发育不良,巢虫各种病菌病毒姐会滋生,病虫害就发生了。

再要提醒的是,中蜂不到必要时别轻易提脾查蜂。要学会箱外观察查蜂法,及时了解情况也不惊扰蜂群。这些箱外观察方法我以前写文章讲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还有就是查蜂时千万别学意蜂人对蜂群喷烟喷水,无论怎样怕蜇必须忍着,一定要轻轻的别惊扰蜂群



最后还要说的是,中蜂要发现优秀蜂王,大量培育优秀蜂王,不能听其自然的近亲繁殖。要努力一代代的优化中蜂品质,只有培养出优秀中蜂品种,中蜂才有希望。

很多初养蜂的选择养中蜂,就是因为中蜂蜜价高还容易养殖。可真正养中蜂才发现也不容易,养一年蜂也没发展起来,蜜也没看见,甚至会发生蜂病虫害,白白投入精力和饲料,蜂越养越少,根本收不到蜂蜜,许多人把失败归咎于不懂养蜂技术,就尽力学习养蜂技术,从网上看各种各样的人介绍怎样让中蜂扩繁的绝招,怎样增产的妙方,怎样治病的良方……各种技术让人眼花缭乱,层出不穷让人无从选择!
可是大家认真想过没有,好多野生中蜂没有人养也会生活得很好,没人饲喂没讲究繁蜂,一年下来也会有不少存蜜啊!比一般家养蜂不会差,比起精心饲喂,拼命繁蜂的人工中蜂群还要好。从中大家应该明白,所谓的中蜂养殖技术是不能乱学的!
中蜂还保留着原有的野性,能顺应自然变化,适应能力强,具备足够的野生能力,能不靠人管理就活得很好,这是中蜂最大的优点。人工养殖中蜂与野蜂是一样的,我们只要仔细想想什么样的环境下野蜂生活得最好,什么原因会造成野蜂灭绝?在养殖中蜂时就要尽量模仿野蜂喜欢的生存环境,避免有可能灭绝的问题。
一,野蜂都喜欢阴凉舒适的洞穴、岩壁、树洞里,阴暗,凉爽才是中蜂最喜欢的。
养殖中蜂最重要的就是给蜂群一个喜欢的蜂巢,能够保持阴凉舒适,才能留住蜂,养好蜂。有的人随便弄个木桶木箱,甚至想用塑料桶来养蜂。想想,你准备的蜂箱放在室外,在日光下,里面会是什么感觉?闷热难当,四处透光是很可能的吧?薄薄的木板怎么挡得住冷热变化?地面温度冷热变化很大,高温时可能有六七十度,外面的空气是很容易影响蜂巢温度的。只要蜂巢温度异常,就会引发许多蜂病虫害。如果想养蜂,就从准备合格合适的蜂箱开始。要认真盖上覆布保持蜂巢阴凉,要把蜂箱抬高点,避免地面温度影响,也躲开敌害侵入。
二,野蜂什么时候产子繁殖,什么时候造脾,都是根据气候条件和蜂群状态来的,该怎么做比人清楚,养蜂人不能随便干涉蜂群产子造脾。

蜜蜂进化了千万年,有自己完美的社会制度和工作方法,每只工蜂不用谁教就清楚该做什么。蜜蜂被人工养殖了也不会听从人的摆布,该做什么有自己的原则。养殖者如果想违背就要付出代价,很可能带来灾难。
意蜂可以进行饲喂促使繁蜂,那是建立在强盛蜂群的基础上,用密集繁蜂来应对不利的气候变化。可

中蜂是难以达到意蜂群那样的蜂数的,盲目饲喂多产子,会因为难以维持正常蜂巢温度,难以抚育大量幼虫而使幼虫夭折,工蜂累死幼蜂体弱,反而会使蜂越繁越少,蜂病频发。养殖中蜂只需要保证蜜粉充足,调整合适的蜂群状态,坚持用年轻优秀蜂王,就不要急着让蜂王多产子,也不能随便提前繁蜂。造脾也是根据蜂群发展来的,蜂多脾才多。我们都知道野蜂窝是挤挤挨挨、密密麻麻的。蜜蜂都喜欢密集,只有蜂巢里每个角落都有蜂才能维持正常蜂巢环境,病菌病毒,虫卵敌害才能被蜂及时发现,清理出去,这样蜂病虫害才不会有滋生爆发的机会。养蜂千万别多加脾,蜜蜂不造脾也不能想办法让蜂造脾。脾多了十分有害,蜜蜂不造脾就证明不能加脾了,非要造脾对蜂就有害。

三,野蜂巢里没人取蜜,所以能安心发展。养蜂要保证蜂巢里存有蜜蜂,这样蜂群才能正常发展。野蜂能活下去主要就是没人取蜜,一直吃优质蜜粉体质好,能抗病。可人养了蜂后有蜂蜜就会取出来,因为能用白糖浆饲喂,就放心大胆取蜜,使蜂群遭遇挨饿的恐慌,用白糖浆饲喂使蜜蜂体质差,难以应对高强度的劳动,也难以抵抗蜂病。这样蜂就越来越难养了,最终收益更少了。任何时候,必须保证蜂巢里存有蜜蜂,尽量少用白糖浆饲喂中蜂。要明白蜜粉源枯竭时候蜂群该怎么样度过。
再来说说野蜂灭亡的原因,也就知道养蜂失败的因素。
一,熟悉野蜂的人都应该明白,无论是多么强盛的野蜂群,最多不会兴旺一两年,野蜂多半都会被巢虫毁灭。之所以野蜂逃不了巢虫的危害,关键是野蜂的巢脾用久了以后容易滋生巢虫。而且野蜂窝没有密闭的环境,蜡蛾容易进入蜂巢产卵。所以养殖中蜂一定要勤换巢脾,不能让蜂巢脾用的太久,一年必须要换一次巢脾。蜂箱也要注意严密,不能有破洞缝隙,让蜡蛾钻入蜂箱产卵。一定要保证蜂脾相称,让工蜂有能力清理巢虫卵及幼虫,使巢虫没有存活的机会。
二,野蜂因为没有人控制分蜂,会产生多个自然王,多次分蜂,使蜂群减弱,难以存活下去。野蜂都是自然分蜂,交替换王的。当蜂群繁盛以后,会产生多个自然王台,如果蜂王没有能力毁掉剩下的王台,就可能会造成多次分蜂。蜂越分越弱,弱小的蜂群难以应对自然的变化,最终可能会灭绝。人工养殖中蜂一定要控制分蜂飞逃,要勤换蜂王,才能维持强盛的蜂群。不能任由分蜂飞逃的发生,不能只养弱小的蜂群。弱小蜂群难以养殖,也难以繁盛起来,而且没有收益。弱小蜂群培育出来的蜂王也不会优秀,难以维持强群,这也是中蜂

产蜜量低,容易得病的原因。
所以中蜂养殖者不需要学习五花八门的中蜂养殖技术,只要仔细琢磨野生蜂是怎么样存活下来,发展起来的。知道了野蜂成败的原因,就明白了养蜂成功要注意的问题。只有自己想明白的问题,在实践中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成功养蜂方法。

究竟是中蜂不接受活框养殖还是方法有问题?看看老蜂农怎么说

随着活框养殖技术在我国的大量推广,很多原来使用传统方法饲养蜜蜂的朋友开始使用活框箱进行蜜蜂饲养,但是有的朋友在饲养的过程中发现,似乎中蜂不太喜欢活框箱。于是很多养蜂人开始质疑,是不是中蜂根本就不接受活框养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对于中蜂来说,野性是中蜂最大的特点,分蜂性强,动不动就分蜂,而且还会出现全场飞逃的情况,这使得很多新养蜂的朋友都惧怕中蜂,但是对于一个有经验的养蜂人来说,出现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一下也不难理解中蜂的这些行为,毕竟中蜂是野生的,虽然有的经过了人工饲养,但是在中国人工饲养的中蜂还是在力求让中蜂拥有野生的生活条件,所以家养的中蜂与野生中蜂的区别并不大。而野生中蜂大多生长在山区,以迁徙的方式进行生活,天气冷了它们迁徙到矮的地方,天气热了它们又飞到深山林区中避暑,对于蜜源来说,中蜂有追逐蜜源的习惯。所以说,中蜂的这些习惯对于有养蜂经验的养蜂人来说仅仅是中蜂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模式,对于中蜂来说更像是大草原上的牧民,他们并没有什么值得纪念的家乡,似乎家乡就是能够给他们提供丰富的粮草的地方,这就是很多人说中蜂念巢性很差的原因。虽然说活框养殖中蜂很多养蜂人感觉很困难,但是饲养成功的也大有人在,而且目前的中蜂大型养殖场还相当多,那么这些养殖场又有什么诀窍呢?其实只要充分了解中蜂,想要养好还是不难的。



第一:中蜂有有子便是娘的习惯,所以对于中蜂来说,我们过箱的时候一定要给蜂箱中补充幼虫脾,可以使用老箱中的幼虫脾经过捆绑的方式放入活框箱,有了幼虫中蜂自然就会安静下来。

第二:缺蜜期飞逃。在夏季的时候我国有大量的缺蜜时间,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会补充辅助饲料,中蜂自然会飞逃。其次是经过了一年的时间,蜂箱中产生了大量的旧脾,而中蜂喜好新脾,对于旧脾则是咬了另外造脾,这就造成了蜂箱中有大量的蜡屑出现,给巢虫繁衍提供环境,进而危害蜂群,引发中蜂逃群。对于中蜂而言,最好能够定期给蜜蜂更换旧脾。

第三:蜂箱中没有幼虫。我们都知道,中蜂分蜂顺序是老王分走,

留下新王,但是如果蜂群中的新王遇到其他原因,例如阴雨连绵一直没有交尾导致产卵延迟,在外界没有蜜源的情况下,蜂群中没有幼虫,蜂群必然逃跑,所以我们应该给蜂群喂养饲料和补充幼虫脾来进行预防。



第四:蜂王问题。中蜂产卵能力比不上意蜂,如果中蜂中出现产卵能力差的蜂王,同样容易引发逃群,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优质的蜂王。这也是蜂部落在前面给朋友们提到的中蜂逃群的原因之一。

第五:环境因素。在前面蜂部落曾经提到过一个蜂场建立的基本条件,对于我们蜂少的朋友来说,要避免蜜蜂蜂门正对光线直射的地方,蜜蜂有向光性,容易引发蜜蜂追逐光线。同时还要注意饲养强群,避免晃动,这些都是引发蜜蜂逃群的因素。

第六:蜜蜂患有疾病没有得到治疗或者没有被发现。对于胡峰等敌害的侵扰以及箱内不清洁引发巢虫都是造成蜜蜂逃群的因素。所以我们在为蜜蜂抵御外界敌害的同时还要注意蜂箱内部的清洁。

第七:小转场引发的逃群。这种现象曾经有过很多记载,中蜂实际上并不适合专场放蜂,但是我们有的朋友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蜂蜜的产量,由于在路途中摇晃震动,蜂箱中温度过高,最后造成蜜蜂逃群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所以中蜂转场放蜂还是要稳重,讲究快而稳。



第八:频繁开箱检查、蜂脾比例严重失衡、巢门开得太大、新分蜂群蜂脾捆绑松散或者折磨过多造成大量幼虫死亡都是造成蜜蜂飞逃的原因。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引发中蜂逃群的原因还是与养蜂人的关系最大,毕竟中蜂是野生蜂种,我们除了给中蜂提供生存的环境,还要给中蜂提供模拟的野生条件,加上一些必要的人工干预,这样我们的中蜂养殖才可以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