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通过人体后,能使肌肉收缩产生运动、造成机械性损伤。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引起一系列急骤的病理变化,使机体遭受严重的损害。特别是电流流经心脏,对心脏的损害极为严重。极小的电流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导致死亡。电击伤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电流的种类、大小、途径、接触部位。持续时间、人体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等都有关系。

1、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体的影响也越大;因此接触的电压越高,对人体的损伤也就越大。

电流通过人体所产生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与电流强度成正比关系。几十微安的电流可以丝毫感觉不到,而几十毫安的电流可引起生命危险。从欧姆定律可知,当人体触及较高电压的带电体时,流过人体的电流也较大,因而受到的损伤也就严重。一般将36伏的以下的电压作为安全电压,但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即使接触36伏的电源也有生命危险,所以在这种场所,要用12伏安全电压或更低的电压。

2、交流电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比直流电大,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也不同。

人体对工频交流电要比直流电敏感得多、接触直流电时,其强度250毫安有时也不引起特殊的拐伤,而接触50赫交流电时只要有5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如持续数十秒,便可引起心脏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导致死亡。(表1)交流电中28~30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最大,极易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20000赫以上的交流电流对人体影响较小,故可用来作为理疗之用。我们平时采用的工频交流电源为50赫,以设计电气设备角度考虑是比较合理的,然而5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是较严重的,故一定要提高警惕,搞好安全用电工作。

3、电流持续时间与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

通电时间短,对机体的影响小,通电时间长,对机体损伤就大,危险性也增大。特别是电流持续流过人体的时间超过人的心脏搏协周期时,这对心脏的威胁很大,极易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表2是毕格麦亚(G.Biegelmeier)分析研究所得的数据,显示了通电时间不同对人本的损伤明显不同,在零和从A1和A3的电流范围内,一般可以认为不致产生后遗症的区域。在B1范围内通电时间在心脏

搏动周期下就不致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而在B2范围内即使在搏动周期以下也有危险,故极易发生死亡事故。

表1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4、通过人体的电流途径不同时,对人体的伤害情况也不同。

通过心脏、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电流强度越大,其后果也就越严重。由于身体的不同部位触及带电体,所以通过人体的电流途径均不相同。因此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电流强度也不同,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也不一样。所以通过人体的总电流,强度虽然相等,但电流途径不同其后果也不相同。表3、表4是奥西普卡对50个健康男子所作试验的情况。从表可知不同的电流途径时,人体的感觉与反应均不相同。

表2 毕格麦亚分析研究所得的数据

5、电流对心脏影响最大,常会产生心室纤维颤动,导致死亡。发生触电事故时造成触电死亡的原因比较多,但常常由于心颤动而死亡。

生物体的细胞在进行活动时,会产生生物电现象。人体器官活动时,均受到生物电流的控制。人体的心脏是一个使血液在身体里进行循环的泵,它把养料和氧气送到身体各部分组织内,供它们代谢之需,维持人体的生命。心脏的工作不

需要接受大脑的信息,大脑可影响心脏的活动,但不起根本性的影响,许多人身上植入起搏器后,照样很好地生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心脏有一些特殊的肌肉组成。电信息在心肌的细胞中传递,使心肌能协调地顺序动作,心肌规律性地收缩和舒张,使心脏产生了泵的作用。如果心肌细胞收缩顺序受到通过心脏的电流干涉,那么心脏协调的顺序动作就会丧失,这种情况便称为心室纤维性颤动。心脏发生颤动时无血搏出,如不立即抢救,人体就会很快死亡。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通过心脏电流有人已证明可以低达20微安,对患有某些疾病的病人,还可能大大地低于此值。

表3 50周/秒交流电感应度的测试结果

电流通路:手——躯干——手交流有效值:毫安

表4 50周/秒交流电感度的测试结果

电流通路:单手——躯干——两脚交流有效值:毫安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电流通过人体时,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且各种因素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1 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电流通过人体,人体会有麻、痛等感觉,更严重者会引起颤抖、痉挛、心脏停止跳动及至死亡。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人的感觉越强烈。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电流大小的不同,以及人体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可将电流划分为以下三级:1.1.1 感知电流感知电流是人能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实验资料表明,对不同的人,感知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1.1. 2 摆脱电流摆脱电流是人触电以后能自主摆脱电流的最大电流。实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摆脱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成年男性的最小摆脱电流约为9mA;成年女性的最小摆脱电流约为6mA。1.1. 3 致命电流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在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的情况下,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或窒息造成的。因此,可以认为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即是致命电流。心室颤动电流与通过时间有关,如通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心室颤动电流仅数十毫安。如通电时间小于心脏搏动周期,但超过10ms,并发生在心脏搏动周期的特定时刻时,心室颤动电流在数百毫安以上。工频电流经由手一躯干一手的途径,对人体产生作用时,成年男性的感觉情况,见表1。表1 工频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实验资料 感觉情况被试者百分数5%50%95%手表面有感觉0.71.21.7手表面有麻痹似的连续针刺感1.02.03.0手关节有连续针刺感1.52.53.5手有轻度颤动,关节有压迫感2.03.24.4前肢部有强力压迫的轻度痉挛2.54.05.5上肢部有轻度痉挛3.25.27.2手硬直有痉挛,但能伸开,已感到有轻度疼痛4.26.28.2上肢部、手有剧烈痉挛,失去感觉,手的前表面有连续针刺感4.36.68.9手的肌肉直到肩部全面痉挛,但还可能摆脱带电体7.011.015.0

触电的种类及触电对人体的影响

触电的种类及触电对人体的影响 大部分触电事故为单相触电,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接触了带电物体,致使电流流过人体叫做触电。触电人体被电流伤害,所造成人体伤害的情况,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类。1.电击 电击是指电流流过人体内部器官(例如心、肺和大脑等)所造成的内伤,破坏了人体的心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危及人的生命。触电死亡事故多数是由电击所致。 电击伤人的程度,要根据流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的途径与频率以及触电者本身的情况而决定。电流通过心脏与大脑时最危险,通电时间愈长,危险性愈大。2.电伤 电伤也叫电灼,是指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常发生在人体的外部,例如电弧的灼伤、电流通过人体的某一局部使该局部受伤,在肌体上留下伤痕、通电金属在大电流下熔化飞溅而使皮肤遭受伤害等。 二、触电电流和电压对人体的伤害 人体触电后,电流和电压对人体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伤害甚至使人丧失生命。以下主要因素对触电后果起着重大影响。 1.电流大小与伤害、 电流是触电伤害的直接因素。当电流通过人体的时候,根据电流的大小不同,人体的感受和所受到的危害程度也不同。若流过人体的电流为20毫安(mA),人即麻痹难受,几乎自己不能摆脱,特别是人手触电,肌肉收缩反而握紧带电物体,有发生灼伤的可能。如果流过人体的电流为50毫安,人的呼吸器官会发生麻痹,以致造成死亡。家庭用电一盏25瓦的白炽灯,灯泡流过的电流为114毫安,如果流过人体,就足以致人死命。2.电压高低与伤害 触电后电压愈高,流过人体的电流就愈大,接触电压高,使皮肤破裂,降低了人体的电阻,通过人体的电流随之加大。相反,电压愈低,流过人体的电流也就愈小。 家庭的供电电压一般为220伏(V),人触电后相当触电时间与伤害 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时间愈长,人体电阻愈小,则通过人体的电流愈大,对人体的伤害就愈严重。如工频50毫安交流电,如果作用时间不长,还不至于死亡;若持续数10秒(s),必然引起心脏室颤,心脏停止跳动而致死。4.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由于人体的触电部位不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亦不同,所通过的途径和触电的结果有密切关系。电流通过头部使人昏迷,通过脊髓可能导致肢体瘫痪,若通过心脏、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可导致精神失常、心跳停止、血循环中断。可见,电流通过心脏和呼吸系统,最容易导致触电死亡。 5。人体电阻的大小与伤害 人体电阻就是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对电流的阻力。人体各部分的有机组织不同,电阻的大小也不同。如皮肤、脂肪、骨路、神经的电阻比较大,其中皮肤表面的角质外层电阻最大,而肌肉、血液的电阻比较小。人体的电阻愈大,触电后流过人体的电流就愈小,因而危险也就愈小。人体电阻不是一个不变的常数,接触电压愈高,人体电阻小;接触带电导体时间愈长,人体电阻也愈小。 6.电流的种类、频率与伤害 交流电频率愈高(如大于200赫),由于电流途径有趋肤效应,很少通过人体心脏部位,只能造成灼伤而不会有生命危险,而日常用的电源多是频率为50赫的(工频)交流电,频率较低,对人体触电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对人体有三种类型的伤害,即电击、电伤和电磁场生理伤害。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的工作。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的伤害,其中主要是间接或直接的电弧烧伤,或熔化金属溅出烫伤等。 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额电磁场的作用下,使人呈现头晕、乏力、记亿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是指电击而言的。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电流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 流经人体的电流强度; 2. 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 3.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4. 电流的频率; 5. 人体健康状况等。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人的感觉越强烈,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超大。工频交流1mA或直流5mA的电流通过人体就引起麻或痛的感觉,但自己能够摆脱电源。而当通过人体的电流,工频交流超过20~25mA或直流超过80mA时,会使人感觉麻痹或剧痛,并且呼吸困难,自己不能摆脱电源,有生命危险。随着通过人体电流的增加,致死的时间越短。100mA的工频交流电通过人体只要很短的时间就会使呼吸窒息,心脏跳动停止,失去知觉而死亡。一般说来,10mA以下的工频交流电或50mA以下的直流电通过人体时,人还可以摆脱电源,可以看作是安全电流。但是,所谓安全电流长时间通过人体,还是有危险的。 通常通过人体的电流是不可能事先计算出来的,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不按安全电流而按安全电压来估算。由于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电阻相差很大,而电对人体的作用是以

电流大小来衡量,使得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安全电压各不相同。 对于比较干燥而触电危险较大的环境,人体电阻可按1000~1500Ω考虑,通过人体的电流可按不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大电流30mA考虑,则安全电压V=30×10-3×1000~1500=30~45V。我国原规定为36 V。凡危险及特别危险环境里的局部照明灯、危险环境里的手提灯、危险及特别危险环境里的携带式电动工具,均应采用36 V安全电压。 对于潮湿而又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人体电阻应按650Ω考虑,通过人体的电流仍按30mA考虑,则安全电压V =30×10-3×650=19.5V。我国原规定为12 V。凡特别危险环境里以及金属容器、矿井、隧道里的手提灯,均应采用12 V安全电压。 对于在水下或其他由于触电会导致严重二次事故的环境,人体电阻应按650Ω考虑,通过人体的电流应按不引起强烈痉挛的电流5mA考虑,则安全电压V=5×10-3×650=3.25V。我国原无规定,国际电工标准会议规定为2.5V以下,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通用版)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通用版) Safety technology is guided by safety technology, based on personnel protection, and an orderly combined safety protection service guarantee system.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通用版)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指的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于人体的有害作用,如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引起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乃至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途径、种类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和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电流大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人体的生理反应也不同。对于工频电流,按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和人体呈现的不同反应,可将电流划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 ①感知电流就是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抖和轻微刺痛。经验表明,一般成年男性为 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②摆脱电流是指人体触电以后能够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儿童的摆脱电流比成年人要小。应当指出,摆脱电流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的。这就是说,一旦触电后不能摆脱电源时,后果将是比较严重的。 ③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人的生命的最小电流。电击致死是电流引起的心室颤动造成的。故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就是致命电流。100mA为致命电流。 (2)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愈长,造成电击伤害的危险程度就愈大。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约有0.1s 的间隙,这0.1s的间隙期对电流特别敏感,通电时间愈长,则必然与心脏最敏感的间隙重合而引起电击;通电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紧张出汗等因素而降低电阻,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加,可引起电击。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或使心脏停止跳动,造成血液循环中断,导致死亡。电流通过中枢

电流对人体作用的机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90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电流对人体作用的机理 (正式版)

电流对人体作用的机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人体阻抗的大小与哪些方面有关? 人体阻抗主要与电流路径、皮肤潮湿程度、接触 电压、电流持续时间、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温度以 及频率等有关。 什么是交流电流的电击效应? 心室纤维性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一个心 动周期由产生兴奋期、兴奋扩展期和兴奋复原期所组 成。在兴奋复原期内有一个相对较小的部份称为易损 期,在易损期内,心肌纤维处于兴奋的不均匀状态, 如果受到足够幅度电流的刺激,心室纤维发生颤动和 血压降低,如电流足够大将导致死亡。

什么叫感觉阈值? 当电流流过人体时,人身所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觉阈值。对于15~100Hz交流电流为 0.5mA。 106.什么叫摆脱电流? 人握电极能摆脱的电流最大值称为摆脱电流,对于15-100Hz交流电流为10mA。 高频交流电的电击效应是怎样的? 在工业企业和民用建筑中,有不少电气设备的使用频率超过100Hz,例如有些电动工具和电焊机,可用到450Hz;电疗设备大多数使用4000— 5000Hz;开关方式供电的设备则为20kHz-1MHz;微波及无线电设备还有使用更高的频率的。对于这些100Hz以上交流电流,人体皮肤的阻抗,在数十伏数量级的接触电压下,大致与频率成反比,例如 500Hz 时皮肤阻抗,仅约为50Hz时皮肤阻抗的1/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

电流对人体有两种类型的伤害,即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肺部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及致使人处于假死或丧失生命。在低压系统,在通电电流较小,通电时间不长的情况下,电流引起人的心室颤动是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 在通电电流更小,通电时间较长的情况下,窒息必会成为电击致死的原因。 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都是指电击而言的。分: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称为跨步电压,由此引起的触电叫跨步电 压触电)。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多见于机体外部而且往往在机体上 留下伤痕。 电弧伤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电伤。电烙印也是电伤的一种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人由于不慎触及带电体,将产生触电事故。根据触电事故对人体伤害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使内部器官组织受到伤害。如果触电者不能迅速脱离带电体,则最后会造成死亡事故。 电伤是指在电弧作用下或熔断器熔丝熔断时,对人体外部的伤害,如灼伤,金属溅伤等 。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为了达到安全用电的目的,必须采用可靠的技术措施,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绝缘、安全间距、漏电保护、安全电压、遮栏及阻挡物等都是防止直接触电的防护措施。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是间接触电防护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所谓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是指防止人体各个部位触及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故障情况下才变为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的技术措施。 专业电工人员在全部停电或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上工作时,在技术措施上,必须完成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栏后,才能开始工作。 一、绝缘 1.绝缘的作用 绝缘是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隔离起来,实现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电气隔离,使设备能长期安全、正常地工作,同时可以防止人体触及带电

触电的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

触电的危害分析及防范措施 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设备在各行各业的运用已相当普遍。如果电气设备安装不恰当,使用不合理,维修不及时,尤其是电气工作人员如果缺乏必要的电报安全知识,不仅会造成电能浪费,而且会发生电气事故,危及人身安全,给国家与人亿带来重大损失。事实上,在机械、化工、冶金等工矿事业中存在大量电报不安全现象,电气事故已成为引起人身伤亡、爆炸、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电气安全已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两具方面。人身安全是指在从事工作和电气设备操作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设备安全是指电气设备及有关其他设备、建筑的安全。 电气事故往往不是音单一原因引起的,为了搞好电气安全工作,必须采取包括技术和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随着科技进步,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并不断推出先进的电气安全技术,完善和修订电气安全技术标准和规程,这对于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都是十分重要的。 什么叫触电?它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或者带电全与人体之间闪击放电,或者电弧及人体时,电流通过人体进入大地或其他导体,形成导电回路,这种情况,就叫触电,触电时人体会受到某种程度的伤害,按其开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电击是指电流流经人体内部,引起疼痛发麻,肌肉抽搐,严重的会引起强烈痉挛。心定颤动或呼吸停止,甚至由于因人体心脏,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致命伤害,造成死亡。绝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是电击造成的。电伤是指触电时,人体与带电体接触不良部分发生的电弧灼伤,或者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部分的电烙印,蓍由于被电流熔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引起的皮肤金属化。这此伤害会给人体留下伤痕,严重时也可能致人于死命。电伤通常是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造成的。 电击和电伤也可能同时发生,这在高压触电事故中是常见的。 常见的触电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触电事故是多种多样的,多数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或者是设备发生故障,或者是休体过于靠近带电体等引起的。 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当人体在地面或其他接地导体上,而人体的某一部分触及三相导线的任何一相而引起的触电事故称为单相触电。单相触电对人体的危害与电压高低,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等有关。人体发生触电的次数占总触电次95%以上,除了单相触电外,还有两相触电。它指人体两处同时接触不同相的带电体而引起的触电事故。两相触电事故属于这一类间接触电事故。 人体接触发生故障的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的外壳是不带电的。但当线路故障或绝缘破损时,接触这此漏电或带电的设备外壳时,就会发生触电危险。触电情况和直接接触带电体一样。大部分触电事故属于这一类间接触电事故。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新版)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60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新版)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指的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于人体的有害作用,如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引起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乃至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途径、种类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和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电流大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人体的生理反应也不同。对于工频电流,按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和人体呈现的不同反应,可将电流划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 ①感知电流就是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抖和轻微刺痛。经验表明,一般成年男性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②摆脱电流是指人体触电以后能够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儿童的摆脱电流比成年人要小。应当指出,摆脱电流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的。这就是说,一旦触电后不能摆脱电源时,后果将是比较严重的。 ③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人的生命的最小电流。电击致死是电流引起的心室颤动造成的。故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就是致命电流。100mA为致命电流。 (2)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愈长,造成电击伤害的危险程度就愈大。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约有0.1s的间隙,这0.1s的间隙期对电流特别敏感,通电时间愈长,则必然与心脏最敏感的间隙重合而引起电击;通电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紧张出汗等因素而降低电阻,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加,可引起电击。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或使心脏停止跳动,造成血液循环中断,导致死亡。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均可导致死亡。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截瘫。一般从手到

影响人体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

编号:SM-ZD-42262 影响人体触电伤害程度的 因素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影响人体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电流大小的影响 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体触电的伤害程度。不同的电流会引起人体不同的反应。根据人体对电流的反应,习惯上将触电电流分为感知电流、反应电流、摆脱电流和心室纤颤电流。 2、电流持续时间的影响 人体触电时间越长,电流对人体产生的热伤害、化学伤害及生理伤害愈严重。一般情况下,工频电流15~20mA以下及直流电流50mA以下,对人体是安全的。但如果触电时间很长,即使工频电流小到8~10mA,也可能使人致命。 3、电流流经途径的影响 电流流过人体途径,也是影响人体触电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电流通过人体心脏、脊椎或中枢神经系统时,危险性最大。电流通过人体心脏,引起心室颤动,甚至使心脏停止跳动。电流通过背脊椎或中枢神经,会引起生理机能

无线电波对人体的伤害

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给人类的生存生活与信息交流带来了方便,同时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随着无线电通信、计算机技术及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波辐射技术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从频率与波长讲,像人们所知的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卫星通信,从开展的业务上讲,通信、导航、广播、电视、雷达、工业、科学研究、医疗设备的电磁辐射应用非常普遍。它都是利用电磁波辐射来传播信息和传送能量,完成信息传递、科学研究和医疗目的。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迅速发展的无线寻呼业务以及无线移动通信,大大加快了人们文字与语音信息的交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方便。各种医疗电子器件的使用,促进了医疗水平的提高。无线通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但提高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现在人们随时可以见到手机、对讲机、GSM、PHS、CDMA无线基站、广播电台、电视台、微波站、卫星地球站等各种无线电发射设备,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向空中辐射电磁信号,这些看不见的能量,在空中已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它对人体健康已经造成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做好电磁防护,消除和减小电磁辐射对人们身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已显的非常重要。 无线电波对人体影响如何,主要决定于几个因素,一是辐射电波的波长(或频率),二是人体吸收电波功率的大小,三是受辐射时间的长短。一般来讲,电磁波波长越短,人体吸收电磁波功率越大,受电磁波照射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影响就越大,反之影响就越小。 人体受电磁波严重辐射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会使人感到头疼、出现呕吐、有的出现脱发并伴有白血球下降、全身无力,甚至会使人失去生育能力,所以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不可忽视。 二、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是保证电磁辐射对人身体健康影响最小的基本要求,也是有益人民大众身体健康的基本国策 为了防止电磁辐射污染、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伴有电磁辐射的正当实践的发展,我国政府对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非常重视,于1988年以国家标准的形式颁布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100KHz-300GHz频段的电磁辐射规定了防护限值,该规定除了不适用于为病人安排的医疗或诊断照射外,完全适用于我国境内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一切单位和个人、一切设施或设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给出了电磁辐射防护限值,规定了人们可以接受电磁辐射污染数值的上限(包括各种可能的电磁辐射污染的总量值)。要求一切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本着可合理达到尽量低的原则,努力减少其电磁辐射污染水平。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单位或部门,均可以制定各自的管理标准,但必须严于国家标准。国家颁布的这个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对电磁辐射防护提出了要求,必须严格遵照实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电磁辐射设备周围的电磁环境符合环保要求,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符合国家标准。 国家对电磁辐射防护要求: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指的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于人体的有害作用,如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引起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乃至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颤动等症状。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途径、种类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特别是和电流大小与通电时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电流大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人体的生理反应也不同。对于工频电流,按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和人体呈现的不同反应,可将电流划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 ①感知电流就是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抖和轻微刺痛。经验表明,一般成年男性为 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②摆脱电流是指人体触电以后能够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成年男性的平均摆脱电流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儿童的摆脱电流比成年人要小。应当指出,摆脱电流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的。这就是说,一旦触电后不能摆脱电源时,后果将是比较严重的。

③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人的生命的最小电流。电击致死是电流引起的心室颤动造成的。故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就是致命电流。100mA为致命电流。 (2)电流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愈长,造成电击伤害的危险程度就愈大。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约有0.1s的间隙,这0.1s 的间隙期对电流特别敏感,通电时间愈长,则必然与心脏最敏感的间隙重合而引起电击;通电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紧张出汗等因素而降低电阻,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加,可引起电击。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或使心脏停止跳动,造成血液循环中断,导致死亡。电流通过中枢神经或有关部位均可导致死亡。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截瘫。一般从手到脚的途径最危险,其次是从手到手,从脚到脚的途径虽然伤害程度较轻,但在摔倒后,能够造成电流通过全身的严重情况。 (4)电流种类直流电、高频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作用,但其伤害程度一般较25~300Hz的交流电轻。直流电的最小感知电流,对于男性约为5.2mA,女性约为3.5mA;平均摆脱电流,对于男性约为76mA,女性约为51mA。高频电流的电流频率不同,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

触电事故与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触电事故与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常见的触电方式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1.单相触电 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之为单相触电。对于高压带电体,人体虽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高电压对人体放电,造成单相接地而引起的触电,也属于单相触电。 2.两相触电 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这种触电方式称为两相触电。 发生两相触电时,作用于人体上的电压等于线电压,这种触电是最危险的。 3.跨步电压触电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电位分布时,若人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电流对人体伤害的类型 (1).电击 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造成的伤害。仅50mA的工频电流即可使人遭到致命电击,神经系统受到电流强烈刺激,引起呼吸中枢衰竭,呼吸麻痹,严重时心室纤维性颤动,以致引起昏迷和死亡。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击触电可分为三种情况: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2).电伤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光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会在人体上留下明显伤痕,有灼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三种。 电弧灼伤是由弧光放电引起的。比如低压系统带负荷(特别是感性负荷)拉裸露刀开关,错误操作造成的线路、人体与高压带电部位距离过近而放电,都会造成强烈弧光放电。电弧灼伤也能使人致命。 电烙印通常是在人体与带电体紧密接触时,由电流的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而引起的伤害。 皮肤金属化是由与电流融化和蒸发的金属微粒渗入表皮所造成的伤害。 2.对人体作用电流的划分 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而使人体呈现不同的状态,可将电流划分为三级。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答:一般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分为电伤和电击伤两种:(1)电伤: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局部伤害,如外部烧伤等。(2)电击伤: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体的心脏、肺部以及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乃至危及生命。人体触电大部分是电击伤。电击伤程度和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持续时间,电压高低以及触电者电阻,身体健康等因素有关。(3)电流强度即通过电流的大小,按其人体生理反应分为以下几种:a感觉电流:使人体有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觉电流,一般男性为1.1毫安、女性约为0.7毫安,通常对人体无危害。B摆脱电流:发热和刺痛感觉较强,人体能自主摆脱电体时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一般男性平均为16毫安,女性为10 .5毫安。致命电流:在较短时间里,危及人体生命的最小电流。即引起心室颤动或窒息的最小电流,称为致命电流。通常为50~100毫安。(4)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与电流作用于人体时间的长短有关。时间越长,电流瞬间通过心脏与其最敏感的心跳间隙重合机会就愈多,因此给人的生命造成威胁就愈大。(5)当人体电阻一定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愈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就愈大,而且随着作用于人体电流的增大,人体电阻急剧下降,致使电流更迅速增加,因此电压愈高,对人体威胁愈大。(6)频率偏离工频愈远,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愈轻,常用的50~60赫的工频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最为严重。在直流高频情况下,电流对人体威胁最小。(7)人的电阻值决定了一定电压情况呀电流通过人体的多少。人体电阻愈小,通过人体电流就愈大,就愈危险。否则相反。

人体电阻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数值随着电压的升高而下降。并与皮肤的干湿程度有关。不同类型的人其电阻值也不一样,一般认为人体电阻值为1000~2000欧姆。(8)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有:头痛、脊髓,中枢神经,心脏等有关部位,当电流通过心脏,呼吸系统和中枢系统时,危险性最大。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507-41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 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电流伤害事故,是电流的能量直接作用于人体而造成人体组织的损伤。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是电气事故中最为主要的事故之一。触电是指人体触及带电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闪击方点或电弧波及人体时,电流通过人体经大地或其他导体构成回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 1. 电击 发生电击时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体内部组织,影响呼吸、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危及人的生命。电击致伤的部位主要在人体内部,是人体触电所致,它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或间接接触电击。电击时最危险的触电伤害。大部分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于电及所致。 电击的主要特征是在人体外表没有明显的伤害,

有时甚至找不到电击人体的痕迹;触电电流较小;加在人体的电压不大;电流流经人体的时间较长。 根据电击时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和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 可将触电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三种类型。 2. 电伤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电伤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下明显的伤痕。 电弧烧伤是由弧光放电引起的。当拉开裸露的刀开关时,电弧可能烧伤人的手部和面部;错误操作造成线路短路可导致电弧烧伤;在线路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也会造成烧伤等。 由此可见,在起重机械操作过程中,电气对人身的伤害,主要是触电和短路所引起的电弧烧伤等。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电流通过人体后,能使肌肉收缩产生运动、造成机械性损伤。电流产生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引起一系列急骤的病理变化,使机体遭受严重的损害。特别是电流流经心脏,对心脏的损害极为严重。极小的电流可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导致死亡。电击伤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电流的种类、大小、途径、接触部位。持续时间、人体健康状态、精神状态等都有关系。 1、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体的影响也越大;因此接触的电压越高,对人体的损伤也就越大。 电流通过人体所产生的热效应和化学效应与电流强度成正比关系。几十微安的电流可以丝毫感觉不到,而几十毫安的电流可引起生命危险。从欧姆定律可知,当人体触及较高电压的带电体时,流过人体的电流也较大,因而受到的损伤也就严重。一般将36伏的以下的电压作为安全电压,但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即使接触36伏的电源也有生命危险,所以在这种场所,要用12伏安全电压或更低的电压。 2、交流电对人体的损害作用比直流电大,不同频率的交流电对人体影响也不同。 人体对工频交流电要比直流电敏感得多、接触直流电时,其强度250毫安有时也不引起特殊的拐伤,而接触50赫交流电时只要有5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如持续数十秒,便可引起心脏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导致死亡。(表1)交流电中28~30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最大,极易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20000赫以上的交流电流对人体影响较小,故可用来作为理疗之用。我们平时采用的工频交流电源为50赫,以设计电气设备角度考虑是比较合理的,然而50赫的电流对人体损害是较严重的,故一定要提高警惕,搞好安全用电工作。 3、电流持续时间与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 通电时间短,对机体的影响小,通电时间长,对机体损伤就大,危险性也增大。特别是电流持续流过人体的时间超过人的心脏搏协周期时,这对心脏的威胁很大,极易产生心室纤维性颤动。表2是毕格麦亚(G.Biegelmeier)分析研究所得的数据,显示了通电时间不同对人本的损伤明显不同,在零和从A1和A3的电流范围内,一般可以认为不致产生后遗症的区域。在B1范围内通电时间在心脏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电压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471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电压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及安全电压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直接造成对内部组织的伤害,它是危险的伤害,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电击又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身直接接触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带电部分而遭受的电击。它的特征是人体接触电压,就是人所触及带电体的电压;人体所触及带电体所形成接地故障电流就是人体的触电电流。直接接触电击带来的危害是最严重的,所形成的人体触电电流总是远大于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极限电流。 间接接触电击是指电气设备或是电气线络绝缘 损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外露部分存在对地故障电压,人体接触此外露部分而遭受的电击。它主要是由于接触电压而导致人身伤亡的。 1.1触电危害人体的影响因素 发生触电后,电流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流经人体的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持续时间、人体阻抗、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几种形式

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几种形式 2,人体触电的电流大小分为几个等级 3,人体电阻大约为______欧姆 4,人体触电的分式可分为哪两类 5,发现有人触电怎么办? 6,触电急救的要点是什么? 7,什么是工作接地,什么是检修接地,什么叫故障接地 8,保护接地的原理 8、避雷装置均由、和三部分构成。 9、根据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和 型三种类型。 10、TN系统是指接地,负载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 线直接到此接电点的低压两配电系统。 2、避雷设施应尽可能采用独立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不得大于()Ω。 A、4 B、10 C、15 D、30. 3、短路保护可以()。 A、消除短路时所造成的一切危害 B、知道短路时故障原因 C、减轻短路时危害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D、防止短路事故的出现 4、下列关于导线的安全载流量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A、导线截面越粗,载流量越大 B、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主要取决于线芯的最高允许温度 C、导线截面越粗,载流量越小 D、导线的载流量与线芯无关 5、长期停电或可能受潮的电动机使用前其绝缘阻值不得小于()mΩ。

A、0.2 B、0.5 C、1 D、100 6、开关控制器应装在()。 A、火线 B、零线 C、保护线 D、以上都可以 7、在使用三相四线式漏电保护器时,中性线()。 A、不得接入漏电保护器 B、必须接入漏电保护器 C、必须接入漏电保护器,但该中性线不得作为保护线 D、此中性线接入与不接入无所谓 8、正常对人体能承受的最大安全电流为() A、5mA B、15mA C、20 mA D、30 mA 三、简答题: 1、漏电保护器的作用是什么?(6分) 四、问答题: 1、低压带电作业有哪些安全要求?(10分) 如图13—4请根据用电安全的原则,将电灯、控制电灯的开关、熔断器及插座正确接入家庭电路。

触电的危害与急救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触电的危害与急救正式版

触电的危害与急救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 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电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能源,是工农业生产的原动力。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电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电”日益影响着工业的自动化和社会的现代化。然而,当电能失去控制时,就会引发各类电气事故,其中对人体的伤害即触电事故是各类电气事故中最常见的事故。 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触电而死亡的人数,约占全国各类事故总死亡人数的10%,仅次于交通事故。随着电气化的发展,生活用电的日益广泛,发生人身触

电事故的机会也相应增多。触电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令人猝不及防。如果延误急救时机,死亡率是很高的。但如果防范得当,仍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即使在触电事故发生后,若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护措施,死亡率亦可大大地降低。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电的危害主要有:触电、火灾、爆炸、电磁场的危害等。但最常见的、伤害数量最多的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即电击和电伤。电击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的内部器官在生理上的反应和病变,即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电伤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

电流对于人体构成伤害的几个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16251203.html, 电流对于人体构成伤害的几个因素分析 作者:张紫坚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3期 摘要: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有多种形式,在多种伤害中,相对来说电击伤害是最基本的。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方式与其他的伤害不一样,人体在受到电流伤害之前是没有预兆的,往往就在一瞬间产生伤害,并且自身的能力也大大的降低。本文就从电器安全角度来分析分析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及分析。 关键词:电流;电击;人体伤害;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生活中对电器的使用也越来越多,次數也更加频繁。为了让人们在使用电器中避免事故的发生和延长电器使用寿命,学习一些基本的安全用电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人的身体就相当于一个导体,由常见的氧、碳等基本元素和微量元素来组成,水分是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概占人体体重的百分之六十。当电流通过人体引起的不适甚至伤害性生理效应,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一瞬间就会发生的电流伤害让人本身来不及进行安全防卫,严重的会造成生命危险。 1 人体在流经电流时几种不同的效应 1.1电灼伤电流 由于电流通过人体的时候通常是从某处皮肤流经人体内部,然后再从另一处的皮肤返回而形成回路。所以电流到一定程度对人体皮肤产生灼伤,此时的电流叫电灼伤电流。 1.2感知和反应电流 流经人体且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这种感觉通常是轻微的麻痹或微弱的刺感。随着电流的继续增大,麻痹感和刺感逐渐增大,同时出现肌肉收缩的现象,人体开始感觉不适。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称为反应电流。 1.3摆脱电流 流经人体的电流如果超过反应在电流后继续增大,人体会逐渐出现肌肉收缩增加、刺痛感觉增强的现象。当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如果此时人手刚好握着带电体,会因为手部肌肉收缩而紧紧抓住带电体,无法自行摆脱。人体能够自行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 2.电流对于人体构成伤害的几个因素 2.1电流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