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简介教学提纲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简介教学提纲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简介教学提纲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简介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简介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路27号,成立于2000年9月,为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直属事业单位(公益三类),是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主要技术支撑机构。

中心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业务聚焦于广东交通运输规划、工程咨询和行业政策法规研究。中心以“引领技术前沿、当好参谋助手、服务南粤交通”为使命,以成为“交通运输规划研究的权威机构”为目标,以“智圆行方,慧己达人”为行为准则,秉承“规范、科学、务实、高效”的服务理念,实施ISO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了一支业务精悍的队伍,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服务成果。

目前,中心拥有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6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33人(其中:教授级高工4人),中级职称人员13人;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19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9人。

中心自成立以来,承担了约200项规划研究课题,完成了约5000公里高速公路和350余项港口、航道的设计审查咨询,在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工程设计咨询、行业管理与政策法规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赢得了上级行政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知识点: 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 2.1844年,法国经济学家(杜比特)发表了被后人认为是第一篇的运输经济学专论。 3.1878年,奥地利经济学家E.萨克斯提出的(运输政策论、运输经营论)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4.马克思认为(运输)属于物质生产性活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物质生产的内容包括使物质发生空间位置变化的交通运输,是“第四个物质生产领域”,是特殊的生产和流通部门。 5.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位置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它不具有实物形态,不能脱离生产过程而存在,且运输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是和运输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 6.运输业的资本结构特殊,只由垫付在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上上下下的资本构成。因此,运输资本的循环公式与一般工业资本的循环公式不同,且固定资本比重较大,游动资本比重较小。 7.运输价值“要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而运输追加的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和运输距离、货物的体积、重量及易损毁程度成正比。 8.运输业的产品是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而不是用“人公里”、“吨公里”所表示的客货周转量等统计指标。“人公里”、“吨公里”是反映客货空间位置变化的质量单位。 二、简答题 1.运输经济学近几十年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答:⑴研究范围扩大,综合性日益加强;⑵过去一向以政策论和经营论为主的发展线索有所改变; ⑶强调运输需求分析;⑷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⑸与经济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 2.试述货物位移与吨公里的主要区别。 答:⑴货物位移指的是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吨公里只是这种变化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一个度量单位;⑵货物位移是具体的,每一个货物位移都有确定的货物和起运终到地点。而吨公里却是一种抽象物,它可以体现各种货物位移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共性,能够把不同的运输产品在数量上进行对比和综合,但同时把其他方面的特征都抽象掉了;⑶即使是相同的货物位移,在质量上也可能差距很大;如货物运到时间的差别、货物完好程度的差别,吨公里不能反映这些差别。⑷货物位移对应着包括装卸等其他作业的货物运输的完整过程,有时候一个运输过程要包括好几次装卸,吨公里则无法包含这些内容;⑸相同的货物位移可能产生出不同的吨公里数,如两地之间的运输无论哪种运输工具,货物位移都是相同的。但

交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交通经济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40 理论课学时:40 实验课学时:0学分:2.5 一、课程的性质 专业领域课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交通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掌握交通经济基本知识,理解其专业领域及内涵。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态度,培养能适应我国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适应新时期学习型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为学习后续等专业课程,创造良好的先决条件,为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适用专业 交通工程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交通经济学绪论 主要内容:经济活动与交通的关系,交通经济学的发展,交通问题与交通经济。 学时分配:2个学时 第二章:交通与国民经济 主要内容:交通的地位与作用,经济发展及衡量指标,交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交通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 学时分配:6个学时 第三章:运输需求与供给 主要内容:交通需求,交通供给的概念、特点。 学时分配:4个学时 第四章:交通系统的成本 主要内容:交通系统成本及其构成,交通建设成本,交通方式的成本特征。 学时分配:8个学时 第五章:交通服务与价格

主要内容:交通服务的特征,交通价值,交通企业的费用函数,交通的价格,各种交通价格制度。 学时分配:4个学时 第六章:交通价格形成与价格政策 主要内容:交通价格的形成原理,独立核算制度,边际成本定价原理,拥挤收费。 学时分配:6个学时 第七章:交通投资与经济分析 主要内容:交通投资的一般概念,交通项目投资效果分析,交通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道路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学时分配:6个学时 第八章:交通政策 交通政策的意义和目标,交通市场政策,交通投资政策,交通限制政策,交通调整政策。 学时分配:4个学时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交通系统的成本:交通系统成本及其构成,交通建设成本;交通价格形成与价格政策:交通价格的形成原理,独立核算制度,边际成本定价原理,拥挤收费;交通投资项目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经济效果动态评价指标:净现值(NPV),费用现值(PC)与费用年值(AC),内部收益率(IRR),动态投资回收期。 (三)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 掌握交通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掌握投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交通经济学》邵春福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5月 参考书: 《交通经济学》孙明贵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8月 《运输经济学》严作人张戎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8月 《运输技术经济学》隽志才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年8月 六、课程考核方式 其中考试,40%,期末考试60%,闭卷,笔试。

交通运输法规教学大纲

《交通法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选修课 总学时数:34 学分:2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一、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法规的发展过程、公路交通法学所包含的内容,掌握公路运输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重点掌握公路运输合同和公路运输行政管理法。使学生了解国外的一些交通法的内容及特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 要求学生掌握公路运输法的基本概念、理论,了解我国运输法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理解一些重要的法律原理。能够独立处理运输企业一些日常的法律问题。 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交通法规》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外汽车工业突飞猛进,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交通状况越来越严峻,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法规——交通法规。 要求学生掌握公路运输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重点掌握公路运输合同和公路运输行政管理法。使学生了解国外的一些交通法的内容及特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公路运输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理论。 2.掌握公路运输合同和公路运输行政管理法。 3.了解国外的一些交通法的内容及特点。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实际的交通案例。 5.能够独立处理运输企业一些日常的法律问题。 6.了解我国运输法规现状及以后的发展趋势,理解一些重要的法律原理。 四、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无 五、教学学时分配 六、大纲内容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

掌握公路交通法的概念、属性;公路交通法律关系;理解公路交通法律责任;公路交通组织组织体系;了解公路交通的渊源;公路交通法的地位。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内容是概述性的,可采用板书或多媒体方式对公路交通法规等作简要介绍,让学生对公路交通法规有大致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无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路交通法的概念、属性 第二节:公路交通法律关系 第三节:公路交通法律责任 第四节:公路交通组织组织体系 作业习题: P21 1-1,1-3,1-9,1-14 第二章公路运输企业 教学目的: 了解公路运输企业的概念,运输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理解全民所有制运输企业的经营权,自负盈亏的责任,组织机构,经营方式以及运输企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公路运输企业的概念,运输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理解全民所有制运输企业的经营权,自负盈亏的责任,组织机构,经营方式以及运输企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全民所有制运输企业的经营权,自负盈亏的责任,组织机构,经营方式以及运输企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公路运输企业的概念 第二节:运输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三节:全民所有制运输企业 作业习题: P39 2-3,2-9,2-10,2-15,2-19 第三章反不正当竞争法 教学目的: 了解《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目的,调整范围,监督检查部门和不正当运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掌握不正当运输竞争行为的概念及特征,理解道路运输市场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 教学基本要求:

铁路运输经济学第一次作业

《运输经济学》第一学习阶段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号下的框架内) 1、1-1-1 下列关于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所有的人与物的位移都属于运输; B、运输统计的范围就是实际的运输范畴 C、只要是利用运输工具完成的人与物的位移都属于运输经济学内运输研究的范围 D、利用公共运输线路引起的人与物的位移,如果是完成某项特定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就不属于一般的运输范畴。 2、1-1-3 运输业的产品是( A ) A、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 B、人公里 C、吨公里 D、换算吨公里 3、1-1-5 不拥挤的公路,非满载的铁路旅客列车说明运输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具有( c ) A、无形性 B、物质属性 C、公共产品特性 D、服务过程性 4、1-1-6 运输产品的计量单位是( C ) A、人数 B、吨数 C、人公里和吨公里 D、公里 5、1-1-7 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 D ) A、先生产出产品,再消费 B、没有产品 C、没有消费 D、生产和消费是同一过程 6、﹡1-1-8 运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 D ) A、可以退换 B、可以修复 C、重新生产 D、无法退换或修复 7、1-2-1 运输业按其生产性质是属于从事客货运输的( a ) A、物质生产部门 B、服务部门 C、流通部门 D、第一产业部门 8、1-2-2 按照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和我国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运输业应列入( C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综合类产业 9、1-2-3 第三产业的共同特性表现为( C ) A、生产性 B、创造性 C、服务性 D、特殊性 10、1-2-4 要想富,先修路,说明了运输基础设施的( D ) A、公益性 B、经济学 C、商品性 D、先行性 11、1-2-8 运输基础设施一般情况下具有( A )规律。 A、规模收益递增 B、规模收益递减 C、规模收益不变 D、不具有规模收益 12、1-4-1 运输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 A )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1世纪6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对应填写在题号下的框架内) 1、1-1-2 下列属于铁路运输生产的特点的是( ACE ) A、铁路运输生产在流通过程中进行 B、铁路运输生产同一般商品生产过程相同 C、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复杂 B、D、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简单单一E、铁路运输生产在广阔的空间进行 2、1-2-1 运输业的物质生产特性表现在( AC ) A、运输改变商品的使用状态,完成消费的准备; B、运输业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一样,生产具体的有形的看得见的产品; C、运输业出售的商品是人和物在空间场所的变动 D、运输业改变商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E、运输业出售的商品是人公里和吨公里; 3、1-1-2下列关于运输产品的说法,正确的是(BC) A、运输业的产品是“人公里”和“吨公里”; B、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一个过程; C、运输业的产品是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 D、运输产品的可以储存; E、运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退换; 4、1-4-2 下列属于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的是( abcde ) A、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 B、运输经济规律 C、运输需求与供给 D、体现运输产业理论,运输经济规律和运输供求关系的基本原则 E、体现运输产业理论,运输经济规律和运输供求关系的基本制度和具体方法 5、2-4-1 以下属于铁路运输对经济的影响的是( ABCD ) A、经济功能 B、社会公益功能 C、宏观调控功能 D、国防功能 E、制约功能 三、填空题 1、1-2-1 按照物质生产理论,运输业的性质属于 ?物质生产部门。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宏观经济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被列为高等学校经济类8门核心课程之中,而且是工商管理类各专业9门核心课程之一,由此可见其地位在经济类院校中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作为财经类学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经济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先修课程为政治经济学和微积分。 (二)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研究方法,弄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不同模型,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正确理解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 54学时 (四)教学方法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讲清主要图形所表示的基本原理,适当介绍最新知识。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课程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启发学习者自学。 5、适当布置作业和案例思考题,深化学习者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 (五)面向专业 经济管理类各专业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的总量分析。所以,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决定,包括四个主要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和IS-LM-BP模型。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最重要的四个宏观经济政策,即失业和通货膨胀、财政理论和政策、货币理论和政策和对外经济理论和政策,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影响国民收入总量。而动态的国民收入变化主要涉及到经济增长理论。其中带*号的部分是选讲内容,这些内容不涉及也不会影响整体内容的完整性。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使同学们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核算方法和体系。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熟悉国内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的关系;对名义GDP和实际GDP能进行比较说明。 (二)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2)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运输经济学重点.

第1章绪论 1.运输经济学是怎样一门学科?答:(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 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2运输经济学是要用经济理论与方法,去研究如何有效地在交通运输和其他经济活动之间分配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已经分配用于运输部门的资源;(3也可以说,运输经济学研究特定范围内,即与交通运输有关的经济关系。 2.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在最近几十年出现了哪些主要的变化? 答:(1研究范围扩大,综合性日益加强;(2过去一向以政策论和经营论为主的发展线索有所改变;(3强调运输需求分析;(4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5与经济 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 3.运输经济学目前包括哪些主要研究领域? 答:(1运输经济基本理论;(2运输需求与供给;(3运输成本;(4运输价格;(5运输政策 4.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2运输经济规律(3运输需求与供给;(4体现上述理论、规律和供求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方法。 5.如何学习和研究运输经济学? 答: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系统理论是学习和研究运输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第2章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1.如何理解运输的涵义?运输有哪些分类? 答:运输是一项范围非常广泛的经济活动。 从运输的对象来看,可以分成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从运输任务完成的主体来看,可以

分成旅客或货主利用自己的运输工具完成的自有运输”和由专门从事经营 性运输的运输工具完成的公共运输”从运输方式看,运输业可以分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不同的运输部门。从运输涉及的经济空间范围看,又可以分成市内运输、城市与其腹地之间的运输、城市间运输和乡村运输等;还有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之分。此外,从生产过程来看,可以分成属于生产过程之内的内部 运输”和生产过程以外的外部运输” 2.运输产品是什么,它与人公里”吨公里”这些统计单位有什么区别? 答:(1运输产品是位移 (2区别 ①位移是货物或旅客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人公里和吨公里只是这种变化在人数/重量和距离方面的一个度量单位; ②位移是具体的,而人公里和吨公里是抽象物,只表示共性内容; ③位移包括运输的完整过程;而人公里和吨公里无法包括这些内容; ④相同的位移可能产生出不同的人公里和吨公里数。 3.简述运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四个时期并说明各自的标志是什么? 答:三个阶段:(1)手工业生产阶段;(2)工场手工业阶段;(3).机器生产阶段。 四个发展时期:(1水上机器运输业发展时期标志是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提出用蒸汽机作为船舶动力方案,起名叫轮船克莱门号”在纽约纽约哈尔逊河完成了纽约到奥尔巴尼的240公里的航行;(2陆上铁路运输业发展时期,标志是 1825年英国人乔治.斯蒂劳森在斯道克顿一达敦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的公共铁路;(3陆上公路运输、管道运输和航空运输业发展时期,标志是1866

《运输管理实务》实训教学大纲

《运输管理实务》实训教学大纲 拟定: 审定: 拟定时间: —————————————————————— 一、实训教学目的和要求 《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一线运营管理人的实际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理论知识的运用为途径、以关键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物流运输管理业务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校内实训基地一体化教学与技能训练,以及工作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在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理念指导下,以行动导向设计课程教学、实训教学。根据物流运输的各种方式、物流运输各节点操作为载体,创建行动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通过运用物流运输管理基础知识、不同物流运输方式的实操业务、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物流运输决策、物流运输经营、集装箱运输、联合运输、运输相关法规、特殊货物运输、运输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等方面知识进行物流运输管理实训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一线运营管理人”应具备的物流运输管理知识、技能。 二、实训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三、实训内容 实训一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 【实训目的】 1.了解海上船舶的基础知识。 2.了解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这两种经营方式的特点。 3. 掌握班轮运费的计算。

【实训内容】 1.模拟操作对于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进行区别应用。 2. 水路货物运输基本知识技能训练。 3. 水路货物运输作业技能训练。 4.集装箱运输基本知识技能训练。 5. 集装箱海上运输组织的一般程序技能训练。 【实训要求】 1.能够区分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的不同。 2.掌握班轮运费的计算。 【考核要点】 班轮运输租船运输班轮运费的计算 实训二航次租船合同的订立 【实训目的】 1.了解租船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租船合同成立和解除的条件。 3. 掌握航次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和光船租赁合同各自的特点及主要条款。【实训内容】 1.关于租船合同成立和解除。 2.学生分组对于航次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和光租船合同进行模拟训练。【实训要求】 1.能够独立完成租船合同的订立及解除。 2.完全掌握航次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和光船租赁合同的运用。 【考核要点】 租船合同成立和解除航次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和光租船合同各自的特点 实训三提单条款及提单的分类 【实训目的】 1.了解提单的定义,性质和作用,提单的分类。

薛兆丰:我理解的经济学原理

薛兆丰:我理解的经济学原理 这个秋天我在北大教《经济学原理》,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教学大纲开门见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学科。普适的经济学原理,不仅被用来分析包罗万有的社会现象,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本课程向从未接触经济学的本科学生演示和传授这种分析技能。” 临开课那晚,翻出由阿尔钦(Armen A. Alchian)和艾伦(William R. Allen)所著、由阿尔钦12年前签名赠送的老课本《交易与生产:竞争、合作和控制(Exchange & Pro-duction: Competition, Coordination, & Control)》。扉页上是老人家85岁时的笔迹:“给兆丰:感谢你向独特的人群——中国人——传播经济分析原理;尽管它与我们从中国人那里所学到的所有知识相比,只占微不足道的分量。” 阿尔钦1950年的《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为求索经济规律的事业,找到了坚实的理性基础;此后,他为“成本”、“租”、“产权”等主题所作的叙述,开辟了透过经济学理解世界的独特视野。不仅如此,他还致力于传授经济分析原理。阿尔钦的女儿告诉我,他当年还用磁带录音机来分析自己授课的效果。他的学生不仅有经济系学生和教师,还有大量的联邦法官,不仅影响了经济学的研究方向,还增进了美国司法界对产权和企业行为的理解。 老人家送我《交易与生产》一书时,正在修订该书的新版,而我则在并行做中译。我有空闲就翻译,有问题就电邮,而他往往当天就回信。如此良辰美景,持续了两三年,译稿达数十万字。遗憾的是,老人家八年前起记忆力衰退,出版计划被迫搁置。今天他仍健在,记得往事,只是不再写书了。 今天我上教坛,临门一脚,应该怎样踢?我想过好一阵,还是从阿尔钦开始。在他看来,不论各人怀有何种愿望,人类只有直面种种约束、选择这样或那样的竞争规则,才能存活和发展;而研究竞争规则的选择及其结果,就是经济学的目的。 显而易见,人类至少面临四项普遍约束:(1)东西不够;(2)生命有限;(3)人际依赖; (4)需要协调。人类种种制度安排,一概是为了应付这些约束而衍生的。它们对应着三套规律:(1)需求定律;(2)利息理论;(3)产业理论;(4)宏观理论,而这就是通过经济学看社会万象的视角。 第一项约束是“东西不够”。人类如何选择竞争的规则,如何解决资源争用的冲突?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先让同学们读法国巴斯夏在1850年发表的名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人类一切活动都事关选择,而经济学者的特长,是去看见那些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代价,否则就无法合理地评估选择所引致的得与失。 接着是介绍斯密(Adam Smith)眼中的人性。许多人以为,斯密将市场与道德对立起来,说他先写了《国富论》,后来又补充了《道德情操论》。其实,斯密先出版了《道德情操论》,

运输经济重点总结.详解

第一章 一运输经济的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亚当·斯密《国富论》,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伦敦大学教授D.拉德那《铁路经济》 2运输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时间:20世纪30年代 标志: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D.P.洛克林出版《运输经济学》一书,标志着运输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发展时期:美国的约翰逊的《交通运输:经济原理与实践》 4 趋向成熟时期:肯尼思.鲍依尔的《运输经济学原理》 二网络经济: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 三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运输产业的基本理论,2运输经济规律,3运输需求与供给,4体现上述理论、规律和供求的基本原则、制度和具体方法 四运输业的形成(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的四个时期):1手工业生产阶段,工2场手工业生产阶段,3 机器生产阶段。四个时期:1水上机器运输业发展时期,2陆上铁路运输业发展时期,3陆上公路、4管道和航空运输业发展时期,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时期 五运输业的性质:1它是第四物质生产部门,2它是公益服务业,3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4它属于第三产业。 六运输业的经济意义:1交通运输业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2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和经济布局的重要因素,3交通运输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4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关系,5交通运输是现代工业化的先驱,6交通运输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7交通运输有利于降低和稳定物价,8运输在支持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方面作出较大的贡献。 七运输业的经济特征:(1)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货物或旅客,不改变劳动对象的属性或形态,只改变其空间位置。(2)运输生产过程和运输消费过程同时进行。(3)运输业具有隐性社会贡献的特性:(4)运输业具有特殊的时空特性(不可挪动性)(5)运输产品的非实体性和非储备性 八运载设备:指在运输线路上或具有与运输线路相似性能的物体上,可用于装载旅客或货物并使他们发生水平或垂直位移的各种设备; 1运载设备的分类: 根据运载设备从事运输活动的独立程度分为:没有装载旅客或货物的容器,只提供动力的设备、没有动力,只有装载旅客或货物容器的从动设备、既有装载旅客或货物的容器,又拥有动力的独立设备三类 2 按运载设备的用途分为旅客运载设备和货物运载设备 九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总方针:以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充分发挥水运,积极发展航空运输,适当发展管道运输,建设全国统一的综合运输体系 九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总方针 1以铁路为骨干;2公路为基础;3充分发挥水运 4积极发展航空运输;5适当发展管道运输;6建设全国统一的综合运输体系 第二章 一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 货主或旅客向运输供给部门提出的希

00407703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工程学 英文名称: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00407703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课程性质:学位课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预修课程: 大纲执笔人:刘树勇 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培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掌握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组织与管理、规划与评价、配制与协调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设备、设施和建设技术。力求硕士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知识结构达到“博”与“专”的统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铁路运输系统6学时 一、概述 二、固定设备、移动设备 三、运输工作组织 四、铁路运输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公路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通行能力、运输设施、 二、汽车、道路建设新技术、公路快速运输 第三章水路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水运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船舶与水运基础设施 二、航行安全保障技术、船舶运输组织、港口装卸工艺、水路运输现代化 第四章航空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运输设备与设施 二、运输管理与空中交通管制、航空运输发展与趋势 第五章管道运输系统2学时 一、概述、输油管道、输气管道、矿场油气集输管道、固体物料浆体的管道运输 第六章综合运输与多式联运4学时 一、概述、综合运输布局与规划 二、集装箱运输 三、多式联运、多式联运信息化

第七章城市交通运输系统4学时 一、概述、交通设施、交通管理 二、交通设计、常规公交系统 第八章交通运输系统规划2学时 一、概论、城市道路(公路、水运、铁路、航空)交通系统规划 第九章智能运输系统2学时 一、绪论、定位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交通通信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汽车自动驾驶 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的评价和标准化、铁路、水路、航空智能运输系统 第十章物流工程2学时 一、物流及物流工程、物流机械设备、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物流系统 研讨2学时带领硕士研究生对交通运输工程学内容进行研讨,硕士研究生发言为主,老师引导为辅。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1、沈志云、邓学钧编著,《交通运输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第二版 1、王炜,《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成耀荣编著,《综合运输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谢如鹤,《交通运输导论》,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4、李江,《交通工程学》,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宏观经济学》是财务管理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 本课程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解最新的经济学案例,灵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能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运输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输经济学(专科) 一、填空题: 1.运输经济学是研究运输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2.运输经济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经济理论在领域中的应用。 3.运输经济学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运输业的各种经济关系问题。 4.运输市场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是通过运输市场运动表现出来。 5.支付能力即购买能力,指购买者通过自己的获得他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 6.产品是指不参与或未参与的生产的物质。 7.商品是指流通的产品。 8.运输需求者是具有运输需求,具有明确行为目的,作出运输的主体。 9. 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行时间内平均行驶的速度,它主要受设备技术因素的影响。 10.运输总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运输生产任务,运输企业成本支出的。 11.交通运输枢纽是指运输线路的处,完成客货流的集散、转运作业,由固定设施和移动设 施组成的一个整体。 12.运输市场主体是指运输市场行为的者或单位,即构成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 13.运输供给主体是指提供的单位(或当事人)。 14.运输中介服务主体是介于运输供给主体和运输需求主体之间并为之服务的运输市场组织。 15.运输市场客体是指运输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经济关系的,即运输市场交易双方意愿的承担者。 16.运输相关市场可划分为相关市场和相关市场。 17.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就是性状态,也即无差别竞争状态。 18.与运输市场的理想形态相对的是垄断市场。 19.收益是指厂商出卖产品得到的收入,它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 20. 收益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21. 成本就是在指多生产一单位的商品所要比原先多付出的生产成本。 22.成本是指生产某一产品或投资某一项目所耗费的全部。 23.产品成本是指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表现。 24.运输是指投资运输项目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25. 成本是指把某项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由此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26. 成本指厂商会计账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费用。 27. 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必须支付的费用。 28.移动设备拥有成本指一个项目于移动设施方面的成本。 29.运营成本指一个项目投资于运营支出方面的成本。 30.铁路运输总成本是指铁路运输期间的运输支出,也就是这个期间的运输总成本。 31.铁路运输单位产品成本是指运输产品所分摊的运输支出,即单位运输产品成本,它是单位 运输产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32. 运价是指运输提供者根据市场对运输的不同需要层次,制定不同的价格。 33. 运价一般指为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根据运输市场的调节原理,在国家价格政策允许范围 内确定的相对有差别的运输价格。 34.运输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和运输业,用现代化科学方法来管理 运输业,使整个运输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 1.运输( )不具有实体性。 [ ] A.加工对象 B.工具 C.产品 D.设备 2.运输产品具有( )的特点。 [ ] A.即时性 B.实体性 C.不可计量 D.可储存 3.运输需求在时效性上具有 [ ]

物流经济学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物流的经济学特征。理解物流经济的概念和物流经济学的含义。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内容。应用物流经济学的概念和经济学特征分析企业物流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物流经济学的内容

了解物流的经济学特征。 理解物流经济的概念和物流经济学的含义。 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内容。 应用物流经济学的概念和经济学特征分析企业物流现实问题。主要教学内容: 一、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物流经济与物流经济学的含义 (二)物流经济学的特点 二、物流的经济学特征 (一)物流的经济价值 (二)物流的财富创造 (三)物流的经济作用 三、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物流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四、研究物流经济学的意义 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 1.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让我们从小处看到了什么商机? 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物流的经济特征。 3.结合中国实际,讨论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推动因素。课前准备及课外阅读要求: 课前准备:教材第1章。 课外阅读:雪铁龙公司的售后物流服务。 参考资料: 崔晓文.物流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概念。理解差 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掌握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变异系数法、决策树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法的计算步骤。能够应用以上方法 分析物流经济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变异系数法、决策树法和不 确定型决策法的计算步骤。 教学要求: 了解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的概念。 理解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 掌握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部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变异系数法、决策树法 和不确定型决策法的计算步骤。 能够应用以上方法分析物流经济问题。 主要教学内容: 一、物流经济分析方法概述 (一)物流业发展理念的延伸 (二)物流经济分析方法的类型 (三)注意要点 二、物流投资决策分析方法 (一)净现值法 (二)现值指数法 (三)内部收益率法 (四)回收期法 三、物流经营决策分析方法 (一)差量分析法 (二)贡献毛益分析法 (三)本量利分析法 四、物流风险决策分析方法 (一)变异系数法 (二)决策树法 (三)不确定型决策分析方法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TRAN 1002 适用专业:城市交通运输专业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交通运输设备》为城市交通运输专业的选 修课。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掌握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设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各种交通运输设备在运输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动向。使学生逐步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互相协调发展的观念,开拓知识面,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多,涉及面广,对感性

认识的要求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实验室教学、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通过课堂教学,主要对交通运输设备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基本原理进行讲授,对课程内的重点、难点要详细进行讲解,并辅以投影图象、录象、模型、实物,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在讲解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本课程前沿知识并指出发展趋势,展示最新设备和技术。对部分内容采用课堂讨论形式,以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在公路,铁路,水路,航空部分各安排一次。此外采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并逐步过渡到网上教学的形式,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安排一定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应加强自学指导,布置一定参考资料,并将自学内容纳入考试范围。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交通工程学

(六)考核方式与要求 1?《交通运输设备》课程是考查课 2. 考试可灵活采用开卷或闭卷等多种形式。考试内容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构造原理。题型可采用填空、问答、选择、填图、计算、综合题等形式,也可结合写命题论文或课程设计等形式。建议适当增加理解和发挥型的考题。 3. 成绩计算 ①平时成绩:20%。 ②实验成绩:20%。 ③试卷成绩:60%。

高洪深《区域经济学》第4版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Region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131507013 学时:48学分:2.0 适用对象: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区域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区域经济的形成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有关的政府决策的科学。区域经济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尚未完全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但其理论与方法发展十分迅速,在各国解决区域问题,缩小区际差异,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现代区域经济学尤其强调企业、产业和区域经济有机融合的全新理念。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家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理论与方法以及区域经济案例等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区域经济学这一新兴应用经济学科,使学生掌握,学会区域经济研究现实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实际解决区域经济问题的思想和能力。通过区域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区域观,掌握简单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是掌握区位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生产布局、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区际分工协作发展,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等基础理论知识;二是学会运用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现实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区域经济学与新区域经济观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西方国家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区域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一、研究对象及其内涵 二、主要研究内容 第三节建立新区域经济观 一、新区域经济观的基本内涵 二、拓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建立新区域经济观 2.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要使学生对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主要研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要求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学形成发展的过程。重点掌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新区域经济观 教学难点: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新区域经济观 4. 教学建议: 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区位概念 一、经济区位

运输经济学习题带答案

运输经济学习题带答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运输经济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运输市场结构角度看,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属于( C ) A.完全竞争运输市场 B.完全垄断运输市场 C.垄断竞争运输市场 D.寡头垄断运输市场 2.把价格划分国家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等是按( B )划分的 A.货物运输价格的适用范围 B.货物运输价格的管理方式 C.运输货物种类 D.货物批量大小 3.现阶段,我国客运量第一的运输方式是( D ) A.水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公路运输 D.铁路运输 4.( A )是指两地间的相互影响力与两地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地间的交往阻力成反比。 A.重力模型 B.空间模型 C.辐射理论 D.循环累计因果理论 5.( B )即货物与旅客在空间位置转移的地理走向。 A.运输需求量 B.流向 C.运输距离 D.运输构成 6.被后人认为发表了第一篇运输经济学专论的经济学家是( C )

A.亚当.斯密 B.马克思 C.杜比特 D.洛克林 7.城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 B ) A.流动性 B.集中性 C.效率性 D.繁荣性 8.以下不属于铁路运价的形式的是( D ) A.浮动运价 B.统一运价 C.特定运价 D.计程运价 9.首次在《国民经济中的运输工具》一书提出了政策论和经营论思想,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的经济学家是( B ) A.马克思 B. E.萨克斯 C.亚当.斯密 C.洛克林 10.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设备投资先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随后紧跟,形成经济高速增长与基础结构的亦步亦趋的态势,该种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模式称之为( D ) A.超前型 B.同步型 C.滞后型 D.随后——同步型

《物流规划》教学大纲

《物流规划》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本课程地位: 《物流规划与》课程是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大类专业课程,是该类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目标: 1、正确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体系; 2、了解物流系统的内在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 3、针对物流系统问题,学会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规划与设计; 4、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物流管理知识及从事物流管理职业的兴趣 本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组成,初步了解物流系统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体系,通过介绍物流系统的构成和未来趋势,使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类知识与技术产生兴趣。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经济数学》、《管理学》、《经济学》等课程。《经济数学》提供数量方法;《管理学》、《经济学》为本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物流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掌握物流系统的作用机制 (3)掌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重点:物流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难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流系统概述 (一)物流系统的内涵 (二)物流系统的功能 (三)物流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物流系统的作用机制 (一)结构和功能相一致

(二)竞争与协同 第三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概述 (二)基础资料的调查与分析 (三)物流需求预测 (四)物流系统规划设计评估 第二章物流园区/基地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物流园区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设计 (2)掌握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目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的要素、规划与设计的技术流程和物流园区规划的关键问题(3)掌握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典型案例,包括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 重点: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目的、基本原则、规划与设计的要素 难点:物流园区规划与设计的技术流程和物流园区规划的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 (一)物流园区/基地的含义及分类 (二)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分析及其基本原则 (三)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步骤 第二节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典型案例 (一)成功案例 (二)失败案例 (三)原因对比分析 第三节物流园区/基地规划与设计的实际训练 (一)原始材料 (二)材料分析 (三)规划设计 第三章仓储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仓储系统在物流中的功能 (2)掌握仓储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 (3)了解仓储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重点:掌握单一仓库选址的基本方法以及仓库储存区域面积的计算 难点:掌握搬运系统设计中的流程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