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荷态离子与电子碰撞中共振过程的理论研究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I 第一章绪论 . (1)

1.1高电荷态离子简介 (1)

1.2 高电荷态离子与电子碰撞中的共振过程 (2)

1.3 研究意义 (3)

1.4 研究进展 (3)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5)

参考文献 (6)

第二章理论方法 (9)

2.1 引言 (9)

2.2 多组态Dirac-Fock方法 (9)

2.3 对MCDF的修正 (11)

2.3.1 Breit相互作用 (11)

2.3.2量子电动力学(QED)的辐射修正 (12)

2.4 辐射跃迁几率 (13)

2.5自电离几率 (14)

2.6 双电子复合截面 (14)

2.7 共振激发双自电离截面 (15)

2.8 小结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三章类氦到类氧钨离子KLL双电子复合(DR)过程 (20)

3.1 引言 (20)

3.2.1 共振能与实验测量值的比较 (22)

3.2.2 Breit相互作用对双电子复合截面的影响 (23)

3.2.3实验谱的模拟 (27)

参考文献 (32)

第四章高电荷态I50+离子共振激发双自电离 (33)

4.1 引言 (33)

4.2结果与讨论 (34)

4.2.1 Ar15+,Fe23+,Kr33+,Xe51+REDA强度 (34)

4.2.2 Breit相互作用对I50+REDA截面的影响 (40)

4.2.3 I50+的REDA截面与实验的比较 (41)

4.3 小结 (42)

参考文献 (43)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44)

参考文献 (46)

附录 ............................................................. I II 致谢 .............................................................. I V

摘要

电子与离子(原子)的碰撞电离、激发和复合截面以及相应的速率系数在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核聚变物理中是不可缺少的原子数据。研究表明,在高电荷态离子中,电子与离子碰撞中的共振过程的贡献不可忽略。本文用基于多组态Dirac-Fock(MCDF)方法发展起来的FAC和GRASP程序包对高电荷态离子的双电子复合(DR)和共振激发双自电离(REDA)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及讨论。重点分析了Breit相互作用对DR和REDA截面的影响。

本文第一章简单介绍了研究工作的意义、进展和本文的主要框架。第二章介绍了本文所应用的多组态Dirac-Fock(MCDF)方法,给出了计算辐射跃迁几率、自电离几率、双电子复合截面和共振激发双自电离截面的理论计算方法。第三章和第四章为本文的计算结果及讨论。

主要工作:

1 利用FAC和GRASP两种程序包详细计算了类氦到类氧钨离子KLL DR过程,并给出某些中间双激发态的DR强度、自电离几率,基于两种程序包的计算结果的互相验证,进一步分析了Breit相互作用对DR强度的影响,发现Breit相互作用主要对类氦和类锂钨离子的DR强度有很强的影响,并随着入射电子能量的增加逐渐减弱。通过对实验谱的理论模拟,获得了电子束离子阱(EBIT)中不同离化度钨离子的丰度。

2 利用FAC程序包对Ar15+,Fe23+,Kr33+,Xe51+离子REDA强度进行了详细的理论计算,我们的计算结果与Chen的理论结果符合的很好,然后,我们用同样的计算模型对I50+离子的REDA截面做了同样的计算,发现Breit相互作用和磁四极(M2)跃迁对REDA 截面的影响在某些能量范围内不可忽略;M2跃迁在类锂离子的某些中间双激发态中是主要的辐射跃迁机制,其跃迁几率甚至超过了最主要的电偶极(E1)跃迁。对I50+离子的REDA计算结果与实验的比较中发现,M2跃迁和Breit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可忽略,包括Breit相互作用时理论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更好。

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共振过程;双电子复合;共振激发双自电离;多组态Dirac-Fock (MCDF)方法;

I

高电荷态离子与电子碰撞中共振过程的理论研究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I 第一章绪论 . (1) 1.1高电荷态离子简介 (1) 1.2 高电荷态离子与电子碰撞中的共振过程 (2) 1.3 研究意义 (3) 1.4 研究进展 (3)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5) 参考文献 (6) 第二章理论方法 (9) 2.1 引言 (9) 2.2 多组态Dirac-Fock方法 (9) 2.3 对MCDF的修正 (11) 2.3.1 Breit相互作用 (11) 2.3.2量子电动力学(QED)的辐射修正 (12) 2.4 辐射跃迁几率 (13) 2.5自电离几率 (14) 2.6 双电子复合截面 (14) 2.7 共振激发双自电离截面 (15) 2.8 小结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三章类氦到类氧钨离子KLL双电子复合(DR)过程 (20) 3.1 引言 (20) 3.2.1 共振能与实验测量值的比较 (22) 3.2.2 Breit相互作用对双电子复合截面的影响 (23) 3.2.3实验谱的模拟 (27) 参考文献 (32) 第四章高电荷态I50+离子共振激发双自电离 (33) 4.1 引言 (33) 4.2结果与讨论 (34) 4.2.1 Ar15+,Fe23+,Kr33+,Xe51+REDA强度 (34) 4.2.2 Breit相互作用对I50+REDA截面的影响 (40) 4.2.3 I50+的REDA截面与实验的比较 (41) 4.3 小结 (42) 参考文献 (43)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44) 参考文献 (46)

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He原子碰撞中双电子俘获与转移电离的截面反解读

低能高电荷态离子与He原子碰撞中双电子俘获与转 移电离的截面反转效应 荷电粒子与原子分子碰撞是实验上揭示量子多体动力学、获取靶原子(分子)内部动力学和结构信息的重要手段。原子分子体系的多体动力学研究由于涉及复杂的相互作用势,依然是理论和实验研究的难题。通过系统研究不同碰撞体系反应道的选择规律是分析多个出射电子关联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本工作基于统计蒸发模型的势能沉积假设,提出了一种用于比较碰撞体系截面变化的势能参数。在双电子转移过程中,势能参数(Ω)定义为入射离子双电子俘获后势能沉积与双电离靶离子势能的比值。通过变化入射离子种类和电荷态,可以在势能参数坐标下统一比较截面变化规律。He原子是最简单的多电子原子,也是研 究电子-电子关联作用的理想体系。研究发现,在低能高电荷态离子(q=4,5,6,7)与He原子碰撞系统中,双电子俘获和转移电离反应道的选择规律完全依赖于Ω。并且,在Ω坐标下,双电子俘获和转移电离存在截面反转效应,当Ω<1.0时,双电子俘获为双电子转移过程主反应道,当Ω≥1.0时,转移电离成为双电子转移过程主反应道。这种反应道选择规律同样符合于高电荷态Ar离子 (q=4,5,6,7,8)与Ar原子的碰撞系统。 同主题文章 [1]. 杨治虎,陈熙萌,于得洋,祁忠,王强,吴翠娥,卢荣春,刘惠萍,丁保卫,陈子纯,李兰亭,张艳萍,马新文,刘兆远. 氧离子与氦、氖原子碰撞中转移电离过程的研究' [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04.(03) [2]. 曹柱荣,于得洋,杨威,卢荣春,邵曹杰,陈熙萌,蔡晓红. 等电荷态离子与He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过程研究' [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04.(S1) [3]. 于得洋,陈熙萌,杨治虎,王强,卢荣春,刘惠萍,祁中,吴翠娥,蔡晓红,马新文,刘兆远. 非全裸氟离子与氖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研究' [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02) [4]. C.D.Lin,Teck ,Lee,T.Y.Shi. 低能电荷转移截面和高能转移电离研究(英文)' [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02) [5]. 于得洋,陈熙萌,杨治虎,吴翠娥,刘惠萍,祁中,卢荣春,王强,马新文,蔡晓红,刘兆远. 非全裸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过程' [J]. 原子核物理评论. 2002.(01) [6]. 张艳萍,杨治虎,陈熙萌,于得洋,祁忠,王强,吴翠娥,卢荣春,刘惠萍,丁

低速高电荷态重离子在GaN单晶中引起的辐照损伤研究

第30卷 第4期 核 技 术 V ol. 30, No.4 2007年4月 NUCLEAR TECHNIQUES April 2007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基金、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重点实验室资助的项目 第一作者:杨义涛,男,1981年出生,200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通讯作者:张崇宏 收稿日期:2007-01-12 低速高电荷态重离子在GaN 单晶中引起的 辐照损伤研究 杨义涛1,2 张崇宏1 孙友梅1 姚存峰1,2 赵志明1 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兰州 73000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0) 摘要 利用Rutherford 沟道背散射分析研究了低速高电荷态重离子(Xe 26+)在氮化镓(GaN)晶体中辐照损伤的产生对剂量的依赖关系,比较了垂直照射和60o倾斜照射的差异。基于“库仑爆炸”模型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低速高电荷重离子,氮化镓,辐照损伤 中图分类号 O571.33 氮化镓(GaN )晶体以具有宽的带隙(3.5eV )、直接能带、高的载流子饱和速度、高的击穿电压、高的熔点和导热性等独特的物理性能成为开发新型光子器件及高温、高频和大功率微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1]。采用载能离子束来实现对材料的掺杂可能成为器件制造工艺中比较关键的一部分,因为它可以实现对掺杂区域(选区)掺杂元素浓度和深度分布的精确控制,但是离子注入法掺杂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晶格原子造成损伤而形成缺陷[2],而缺陷对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对离子注入过程中缺陷产生机理的探索至关重要。 以前的研究[1, 3]主要涉及在离子注入过程中由于弹性碰撞而引起损伤的产生和积累,而对GaN 中由于强电子激发和电离导致的非弹性能量沉积效应却很少进行研究。在用低速高电荷离子(SHCI )辐照中,其携带的能量除动能外其势能不可忽略,后 者对损伤的产生可能有较大的影响[4-5]。 由于势能沉积而引起缺陷产生的机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这方面还需要有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对低速高电荷重离子在氮化镓晶体表面缺陷的产生及其辐照剂量的依赖关系进行研究。 1 实验 实验选用由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 )在蓝宝石衬底(0001)面外延生长成的厚度约为2μm 的n 型GaN 单晶。高电荷重离子辐照实验是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kV 高压原 子物理实验平台上完成的,辐照样品尺寸为10mm ×5mm 。入射离子采用动能为180keV 的Xe 26+离子,入射方向采用与样品表面接近垂直和倾斜(与样品表面法线成60o)两个入射方向。在与样品表面垂直入射下辐照剂量分别为1×1014、1×1015、1×1016和2×1016cm -2;在倾斜入射下分别为1×1014、1×1015和5×1015cm -2。作为对比实验,利用近代物理研究所200kV 离子注入机开展了Mo +离子(动能为110keV )辐照实验,辐照剂量分别为2×1014、2×1015、5×1016cm -2,入射角度与样品表面接近垂直。 利用卢瑟福沟道背散射技术测试了被辐照样品中Ga 原子子晶格的损伤。测试实验是在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教育部开放实验室的 1.7MV 串列静电加速器上完成的,分析采用的离子束能量为2.0MeV 的4He +,离子沿样品<0001> 轴方向入射,背散射角为165°,探测器为金硅面垒型。 2 结果与讨论 图1给出了GaN 在垂直入射与斜入射下不同辐照剂量的RBS/C 谱。解谱后的Ga 子晶格的相对无序度(Relative Disorder)峰值与离子通量(Ion Fluence) 和核能损(Nuclear Energy Deposition)的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同时将动能为110keV 的Mo +离子辐照的结果也示于图中。图3 为辐照区边缘附近的SEM 二次电子像。 万方数据

高电荷态ECR2离子源

第8卷第2期1996年5月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H IGH POW ER LA SER AND PA R T I CL E BEAM S V o l .8,N o .2M ay, 1996  1995年8月25日收到原稿,1996年4月1日收到修改稿。 高电荷态ECR 2离子源 刘占稳 张 汶 张雪珍 郭晓红 袁 平 赵红卫 冯玉成 李锦钰 王 辉 高级元 马保华 周嗣信 王义芳 未宝文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31信箱,730000) 摘 要 介绍了兰州重粒子加速器ECR 2离子源的结构特点,给出该离子源的调试结果,并对ECR 2源在两种不同的工作参数下的输出特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 高电荷态 磁镜场 六极约束场 次级电子发射 ABSTRACT In th is paper ,s om e design features of ECR 2fo r heavy particle accelerato r of L anzhou are described .T he experi m en t results of the s ource on a test bench are given .W hen ECR 2wo rk s as the ex ternal s ource of the accelerato r ,a unusual operati on regi m e is used .D is 2 cussi on s on th is regi m e are p resen ted as w ell .KE Y WOR D S ECR i on s ource ,h igh charge state ,m agnetic m irro r field ,confin ing field of a hexapo le ,secondary electron e m issi on . 0 引 言 兰州重粒子加速器需要多品种的高电荷态离子束,作为它的外注入离子源,ECR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是最适宜的选择。这种离子源不仅可以提供各种气体元素的足够数量的多电荷态离子束,而且对绝大多数固体元素也能供出适当数量的多电荷态离子束。该源的长期工作性能稳定,重复性好,束流发射度及能散也相对较小,使它在重离子核物理及原子物理研究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1 ECR 2离子源的结构特点 作为高电荷态ECR 源,强的而且性能完善的磁约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是为了提高被约束等离子体的密度,而且还能增加等离子体中离子的寿命,以便有充足的被游离至高电荷态的时间。其次是微波能量的有效利用,以保证等离子体中有足够数量的高能电子。此外,在ECR 源内,高电荷态离子损失的主要途径是它与中性工作气体的复合过程,所以要求ECR 源具有良好的系统极限真空度,并要求离子源工作时,在其等离子体腔内保持尽可能低的工作气体压强。 ECR 2离子源的设计,是以现有的ECR 1离子源为基础,同时根据我们的运行经验和现有条件,进行了许多重要改进。其结构特点为: (1)ECR 2离子源具有更强的约束磁场。它的约束磁场是由负责轴向约束的磁镜场与负责径向约束的六极永磁场叠加而成。为了增加磁镜比,磁镜场改为由两组各为三饼的线包形成。两组线包也简化成由一台高稳定度的直流稳流电源串联供电,其中在引出端线包上并联一个电流可调的分流,实现两组线包中电流独立调整的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