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李煜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公元978年七夕,银汉迢迢,户户笙歌。

汴京城一处幽禁的居所内,一个神情萧索的男人,把酒当歌,对月长吁。

叹息过后,他提笔濡墨,写下一篇《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天正是他的生辰,而这首优美的词还未等墨迹干透,就被传到了宋太宗赵光义耳中。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一道密旨,一壶毒酒,作词之人命赴黄泉。

这个因为一首词而绝命的才子,正是南唐后主李煜。

从文艺青年到一国之君

人从出生开始的那一刻便是不平等的,有的人落生在瓦灶绳床的贫寒之家,举步维艰,有的人则托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不知愁苦为何物。

李煜幸运地属于后者,在一个七夕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时,他含着金汤匙出生了,身份是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

父亲为其取字重光,意为“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

李煜没有辜负这个名字,除了高贵的出身,他还有一身堪与日月争辉的才艺。他擅长音律,亲自谱的曲子在江南的街头巷尾传唱。

他长于绘画,政事之余寓情于丹青,画风清爽不凡。

他在书法上,亦有建树,落笔瘦硬,遒劲有力,世人称之为“金错刀”。

这样一个浑身上下都是艺术细胞的皇子,却无心于政治,更不觊觎王位。

然而生在帝王之家,猜忌和纷争是避无可避的。

李煜名义上是第六子,但实际上当时的次子到第五子都已夭亡。当时的太子,他的长兄李弘冀,则是一个生性善妒,心胸狭窄的人。

为了打消兄长的疑心,保全自身,李煜寄情山水,以隐士自居,远离朝政,每日担风袖月,吟诗作乐。

浪花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首闲适轻快的《渔父》,正是李煜当时的生活写照。

在这段韬光养晦的年少时光里,李煜是欢欣的,有丝竹管弦的陪伴,纵然谨小慎微,人生倒也不失意趣。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的吊诡,有人机关算尽到头两手空空,有人无心插柳却绿树成荫。

公元959年,太子在杀死了有望承袭帝位的叔父后暴毙。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心帝位的李煜在懵懂中被推上舞台,入主东宫。

两年后,父亲李璟去世,李煜于金陵登基。

文艺青年一下子转行做了政治家,的确让看客捏了一把汗。更何况,当时的南唐已是江河日下,气数将尽。宋朝一直虎视眈眈,企图将其纳入囊中。

好在,初登帝位的李煜倒也不算是一个太糟糕的皇帝。

在人才启用上,李煜胸襟坦荡,但凡博学多才之人,不计前嫌,不计地位高低,一概予以重用。

在革除党争上,李煜左手扶南,右手扶北,互为牵制,制衡党争。

在政策上,李煜宽厚仁和,减免赋税,打击贪官。

种种措施,令风雨飘摇中的南唐,勉力维系着暴风雨来袭之前的平静。

从诗酒风流到国破家亡

在做皇帝的同时,李煜文青的本色不改,昔日的爱好他一个也没有丢。处理朝政之余,他没忘记纵情声色。

当然,这位风流儒雅的君王当然不会一个人独乐,他宠爱的大周后也精于音律。这对帝后几经周折,寻得了散佚多年的《霓裳羽衣曲》,补足残谱,重新排演,使其复娱世人耳目。

衣香鬓影,崇光袅袅,舞姿婆娑,琵琶清越。

湮灭了数载的大唐之音重又鸣响在南唐后宫内,风流旖旎,不失雄健浑厚。今夕何夕,闻此仙乐?酒酣耳热,击节赞赏之余,李煜展卷泼墨写下了一首《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该是何等的快意欢畅,才会喝出“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不要点亮道路边的红烛,且让我带着欢宴后的余兴,踏着明月的清辉离去。这样纸醉金迷,畅快淋漓,又极尽视听享受的欢宴和夜晚,在李煜的前半生里,想必不止一次。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此时此刻的李后主,政治平稳,伉俪在侧,又有艺术为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然而没有谁的人生可以永远顺遂,厄运来袭之前从来不会事先打招呼。

在李煜即位的当年,他和大周后所生的爱子仲宣在佛像前玩耍的时候,被骤然坠地的琉璃灯惊吓,染病夭折。

仲宣天资聪颖,三岁就能一字不落地背诵《孝经》,他的离世令父母难以接受,大周后很快也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寰。

与妻儿天人永隔的李煜痛心疾首,写下不少挽词。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

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然而命运还只是初露锋芒,更大的灾难还在前面等待着这位风流君王。

公元975年,虎视眈眈多年的宋师最终一举攻破金陵城,南唐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黑云压城城欲摧,昔日的九五至尊沦为阶下囚。

当众被俘,步入囚车的时候,一首《破阵子》毫无滞涩地自李煜心中流出: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往日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

余生无他,只剩下屈辱和回忆。

从亡国之君到千古词帝

被俘后,李煜前后度过了三年忍辱负重的亡国奴的生涯。在这一千多个漫长的日日夜夜里,他无以为伴,唯有诗词,可以慰藉他苍凉惶惑的内心。

昔日聊以点缀风花雪月的才艺,如今成了他托付灵魂和尊严的圣坛。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话在李煜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验证。

顺遂时期的他虽然也满腹诗才,但一个长期锦衣玉食,耽溺富贵的幸运儿又如何能够深刻地体味人生的真谛和辛酸呢?纵然篇篇锦绣,字字珠玑,然而读过的人也只能透过纸背窥得一片繁华,几许空虚。

寄人篱下的三年里,李煜满腹愁苦无从寄托,他或者频频入梦,或者于西风萧瑟中依栏远望。亡国之恨,人生之慨越来越多地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

他或是无言独上西楼,看新月如钩,叹深院锁清秋;

或是聆听秋风冷雨,哀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更多的时候,他苦苦追忆着无法重来的往日时光,感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艺术自灰烬中生,生活的残忍锻造使得李煜在创作上日臻化境。

几多历练,几多沉淀,让他的诗词不同于以往迤逦奢靡的风格,这些文字是历经家国重大变故,身心俱疲的李后主发出的深沉喟叹,字字泣血,读来令人心魂震颤,境界之高,达到了他此生的巅峰。

命运从来都是失之东隅,得之桑榆,谁能想到,在无边的黑夜里,他抬手触到了诗词这颗最亮的星。

然而正是这细腻过人的感受力,惊才绝艳的才华,直抒胸臆的性情,变成了一道催命符,将李煜加速推向毁灭。

在四十二岁这年的七夕之夜,他的绝笔之作《虞美人》一挥而就。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李煜依旧毫无顾忌地抒发着最真挚也最悲戚的心声。

听到这样哀感顽艳的亡国之音,宋太宗随即将毒药牵机赐予李煜。

岁华摇落,这位才子帝王在人世间堪堪飘零四十二载。

李后主谢幕了,关于他的评价却延续至今。

有人说他沉迷于享乐,玩物丧志;有人说他天性纯孝,虚怀待下;有人说他惊才绝艳,生不逢时;有人说他喜新厌旧,薄情寡义。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作为君王,他大概充满了争议。但作为词人,李煜的成就无可否认。

如果不是命运的巧转错置,或许他能够做一个单纯的才子,看明月朗朗,听松风泠泠,在岁月静好中安度一生。

清人郭麐评价李煜说: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这句话,唱破了李煜的一生。他的一生注定大开大合,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然而,或许叶嘉莹先生对李煜的评价更能够给我们每个平凡人以启示:

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其间。

我们有的人活过一生,既没有好好地体会过快乐,也没有好好的体验过悲哀,因为他从来没有以全部的心灵感情投注入某一件事,这是人生的遗憾。

是的,无论做人还是做词,繁华或是落寞,李煜都是全情投入,始终离不开一个“真”字。

他的“醉拍阑干歌遍彻”,是狂欢后的真心畅快。

他的“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是痛失所爱时的真心哀恸。

他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更是家国飘摇时的真心痛悔。

人生无常,无论是生活给予他的是蜜糖还是砒霜,李煜都能够以一颗毫无掩盖的赤子之心全情全意地体味生活,从而也获得了最极致的欢喜和悲哀。

在这个过程中,他必然承受了倍于常人的伤痛,却也收获了最深刻的人生体验。

人生苦短,不妨活得淋漓,纵然零落成泥碾作尘,依旧香如故。

这,或许就是李煜这位千古词帝,给予我们每个人最珍贵的启示。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李煜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李煜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公元978年七夕,银汉迢迢,户户笙歌。 汴京城一处幽禁的居所内,一个神情萧索的男人,把酒当歌,对月长吁。 叹息过后,他提笔濡墨,写下一篇《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天正是他的生辰,而这首优美的词还未等墨迹干透,就被传到了宋太宗赵光义耳中。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一道密旨,一壶毒酒,作词之人命赴黄泉。 这个因为一首词而绝命的才子,正是南唐后主李煜。 从文艺青年到一国之君 人从出生开始的那一刻便是不平等的,有的人落生在瓦灶绳床的贫寒之家,举步维艰,有的人则托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不知愁苦为何物。 李煜幸运地属于后者,在一个七夕之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时,他含着金汤匙出生了,身份是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子。 父亲为其取字重光,意为“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 李煜没有辜负这个名字,除了高贵的出身,他还有一身堪与日月争辉的才艺。他擅长音律,亲自谱的曲子在江南的街头巷尾传唱。 他长于绘画,政事之余寓情于丹青,画风清爽不凡。 他在书法上,亦有建树,落笔瘦硬,遒劲有力,世人称之为“金错刀”。

这样一个浑身上下都是艺术细胞的皇子,却无心于政治,更不觊觎王位。 然而生在帝王之家,猜忌和纷争是避无可避的。 李煜名义上是第六子,但实际上当时的次子到第五子都已夭亡。当时的太子,他的长兄李弘冀,则是一个生性善妒,心胸狭窄的人。 为了打消兄长的疑心,保全自身,李煜寄情山水,以隐士自居,远离朝政,每日担风袖月,吟诗作乐。 浪花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一首闲适轻快的《渔父》,正是李煜当时的生活写照。 在这段韬光养晦的年少时光里,李煜是欢欣的,有丝竹管弦的陪伴,纵然谨小慎微,人生倒也不失意趣。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的吊诡,有人机关算尽到头两手空空,有人无心插柳却绿树成荫。 公元959年,太子在杀死了有望承袭帝位的叔父后暴毙。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无心帝位的李煜在懵懂中被推上舞台,入主东宫。 两年后,父亲李璟去世,李煜于金陵登基。 文艺青年一下子转行做了政治家,的确让看客捏了一把汗。更何况,当时的南唐已是江河日下,气数将尽。宋朝一直虎视眈眈,企图将其纳入囊中。 好在,初登帝位的李煜倒也不算是一个太糟糕的皇帝。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赏析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画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小楼昨夜又东风”,缩笔吞咽。“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浩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阑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遥望南国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尝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应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两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显然,这首词是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

李煜词

李煜词中“流水”意象的解析 文/樊宝玲 南唐后主李煜,政治上毫无建树,宋军南侵时,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作违命侯。后因一曲《虞美人》,被宋太祖赐牵机药而死。可以说,李煜死在政治上,但是他却在艺术上得到了永生。清朝诗人郭磨感慨道:“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李煜是江南人。江南多水。水灵动,水亦多情;水的灵动,更易激荡诗情。所以,李煜的词中,多爱使用“流水”这一意象。 如《相见欢》中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浣溪沙》中的“待月池台空逝水”,《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乌夜啼》中的“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浪淘沙》中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采桑子》中的“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等等。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而李煜的“流水”,不仅彰显了他作为“千古词帝”的才气与智慧,更多的,是李煜对故国的无限眷念,对人生深沉的喟叹,对往事惆怅的追忆,对亡国无限的愧疚。 “流水”是对故国的眷念。细究李煜这些多出现“流水”意象的词,均作于自己被俘北上之后。汴京的风云,带着北方特有的涩冷与干燥。身在异乡的亡国之君,午夜梦回,他未尝不会触景生情,怀念流水。那滚滚而逝的流水,未必是汴京城里的水,恐怕是江南小桥之下的流水,是芙蓉浦亭亭荷下脉脉的流水。其实,他怀念的,何止是江南的水,更是江南的风景,江南的人,江南的生活,是他已然破灭的故国,是他作为万人之上一代帝王的尊严。在《虞美人》这首绝命词中,他就曾万般悔痛地吟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浪淘沙》中,他也曾凄楚哀伤地低诵“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是对已逝光阴的惋惜。李煜一生四十二载,为君在位十五年,后来还做了三年亡国奴。尤其是人在中年居然沦为阶下囚,被押解北上,远离故土。古人最易在中年感慨时光易逝,李煜自己在《破阵子》中也感慨道:“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面对向东而逝永不回头的流水,最易产生光阴易逝岁月易老的感慨,这样的感慨是没有历史的隔膜,没有地域文化的界限的。春秋时期,孔子不就面对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么?豪气如李白,在流水面前,也易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情愫么?被贬黄州,侣鱼虾而友麋鹿的苏轼也会临江产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喟叹;就连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都曾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故而,在《浣溪沙》中李煜悲叹“待月池台空逝水”,在《乌夜啼》中感慨“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流水”是对亡国的无限悔恨。滚滚东流水,一去不复回。人生无论是好是坏,经过了,便再无回头的机会。李商隐曾在《暮秋独游曲江》中说道:“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偌大的国家,在宋军南侵时,竟然毫无还击的气力,堂堂一国之君也只能无奈降宋,进而沦为俘虏。在汴京城,李煜受尽屈辱与磨难:自己被软禁起来失去自由;连心爱之人也无力保护,眼睁睁看着宋太祖在自己面前欺凌小周后,并且命令画师将此等不堪场面画下来,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何等的耻辱!无怪乎李煜在《浪淘沙》中悲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我想,如果有来生,李煜恐怕更情愿选择出生在平凡的人家,不做那薄命的君王,便不用背负千古的亡国骂名!

2021年《虞美人》李煜 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Dreams do not abandon those who are pursuing painstakingly, as long as you do not stop pursuing, you will be bathed in the glory of dream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2021年《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范文(精 选3篇) 《虞美人》李煜教学设计1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李煜的词《虞美人》,下面请大家朗诵一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这首板书在黑板上面) 二、背景知识导入 学这首词之前呢,我们先了解一下《虞美人》这个词牌名的来历(在这位同学板书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这个问题,看到一《虞美人》这个词牌名会想到哪些相关的东西) 大家看到这个词牌可否想到与此相关的东西?电影《霸王别姬》,在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据说后来虞姬血染之地,

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此词牌名源于项羽与虞姬的悲剧故事。通过学习这首词,我们想想,李煜的命运是不是一个悲剧故事呢? 板书:《虞美人》《霸王别姬》虞姬 三、再接着我们了解作者李煜。 李煜: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用现在的话可以这样概括,李煜,民族汉,职业皇帝,业余爱好填词作曲,不良习惯贪酒好色。但他这个皇帝是乱世皇帝,当时候的南唐,内忧外困,风雨飘摇,但此时的李煜仍“泡酒吧,卡拉ok,苟且偷安”,史书上记载他“好声色,不恤国事”,最后国破家亡,被北宋俘虏至汴京,封为“违命侯”,过起了“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但这位皇帝政治上的平庸,并非不学无术,他的副业就搞得特别好,他热衷于他皇帝职业以外的事,比如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被后人誉为“千古词帝”,今天我们学习的《虞美人》,就是李煜词作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篇,也就是这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词,同时给李煜招来杀身之祸,成为李煜的绝命词。为此后人感叹:“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真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板书:千古词帝亡国之君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地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地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地伤痛. 精雕细刻地栏杆、玉石砌成地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地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地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地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地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地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地绝命词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地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地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地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地美感效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诚然,李煜地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地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地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地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地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地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地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地枨触,跌衬出他地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地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地阶下囚地作者地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地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地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地《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地力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地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地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地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地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地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地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地情感.因为人们地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地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地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地国君,李煜是失败地;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地“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地著名诗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地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地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地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地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地亡国之君,这些美好地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地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地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地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地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地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地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地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地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地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地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地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地江山、旧日地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

李煜《虞美人》的意思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意思及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1,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2应犹3在,只是朱颜改4。问君5能有几多愁?恰似一一江一春水向东流。 1了:了结,完结。 2砌:台阶。 3应犹:一作“依然”。 4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5君:作者自称。 春天绚烂的花朵开了又落,秋天的明月圆了又缺,如此反复,何时是个尽头?回首昨日,有多少悠悠往事!昨夜一场春风吹到了小楼,眼看着春天又来临了,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国山河,让我不忍回

首。 宫殿里那些一精一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吧,只是朱红已不是当年的颜色。问您心中到底能有多少愁绪?它就像一一江一汹涌的春水向东不尽地流去。 【怅恨之美】 《虞美人》是李煜最有名的词作,也是很多人最为熟知的一篇。此时,词人的生活到了一个最黑暗的时期,亡国以后的李煜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心中满是煎熬。他追问春花秋月无休无尽,他刚想故国破碎不堪,难以回首。现对现实,他感叹岁月弄人,无力回天,表现出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哀怨和无限怅恨之感。 【赏析】 李煜这首《虞美人》,通篇采用问答的形式,新颖独特。词句中 以问设问,以回答结束,高一亢明快,扣人心扉。词句语言清新、优美,并辅以比喻、象征、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一字一珠。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词中设问手法,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一江一

春水向东流”采用的就是自问自答的形式,设问手法很容易应用于我们的作文写作,你不妨一试。 【启示】 曾有后人这样评说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是罪有应得;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人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但这两种身份重叠的时候,那么李煜的人生发生了倾斜。从这,我们不难明白一句话,那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为每个人能力和一精一力有限,而且特长有优劣之分。所以,做事切忌不要贪多,每次只定一个目标,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往往这样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联系作者生平与其他作品来解读

联系作者生平与其他作品来解读 如果联系李煜的身世,作如此解读,理由就更充分了。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在这样的特定環境里成长、生活的李煜是文学艺术的天才,却是治国理政的低能儿。 爷爷李昪南唐立国那年(937年)李煜出生,排行老六。在南唐宫廷里锦衣玉食,优游卒岁。活到24岁(961年),造化弄人,最没有希望继位、也没有接受过像样的“上岗培训”的人居然“上岗”了,连李煜自己都慨叹“几曾识干戈”。 在李煜继位的前一年,北方军阀赵匡胤代后周自立,建立了北宋政权。宋太祖多次招降,李煜总是以自己有病推脱、拖延。李煜即位后14年(975年),也即38岁那年,宋太祖挥师南下,灭了南唐。活捉李煜,押解北上,软禁在宋朝京城汴梁(今开封)。 在汴梁,李煜被封“违命侯”,过的是异常屈辱、痛苦的生活。地位落差巨大,人身没有自由,生活无比屈辱,尊严没有丝毫保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种日子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这也使得正当壮年的李煜很快就憔悴、衰老了,有他自己的作品《破阵子》为证: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什么叫“消磨”?就是命运、心灵受到重创之后,外貌、外形上出现的显著变化。“沈腰”“潘鬓”是两个典故,将“消磨”的意思落到了实处。“沈”指沈约,据《梁书·沈约传》记载,沈约与徐勉交好,有次他写信给徐勉,说自己年老多病,近来消瘦得特别厉害,才几十天百来天,人就瘦了好几圈,担心自己活不了几天了:“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虞美人李煜意境赏析

虞美人李煜意境赏析 虞美人李煜意境赏析推荐 李煜的《虞美人》中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李煜意境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

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 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的象征。 以上六句,李煜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念李煜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念李煜 想逆着时光走一圈,回到李煜生活的时代,但终是知道,哪怕与其对酒当歌,哪怕与其参禅悟佛,哪怕与其吟诗填词,始终无法体会他生在帝王之家的孤独与对自由最真实的渴望,始终无法明了他的奢华生活又有几多对现世的逃遁,始终无法明了他身为亡国之君的沧凉悲苦,也始终无法明了在词作之外他心的世界更大的乾坤……我不是李煜!只能借着他的词作在且斟且饮中去读他的柔肠百转,千愁万恨,去看一看这位千古词帝的功过是非。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生于帝王之家,不争不抢就坐上了龙位,这在多少人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样看来上天似乎是眷顾李煜的,可是却不知道他到底想些什么。怀着绝世艺术才华,在无法逃脱的宿命面前,一心想做一个隐士,他给自己取了一个号:钟隐,觉得还不过瘾,又来一个莲峰居士,他像个孩子一样热切地呼唤着自由,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早期的两首《渔父》中窥见端倪。也有说他这两首《渔父》是在遭受长兄弘冀忌恨时所写。他在词中着意描绘的寄身渔樵,举酒垂钓、逍遥自在的生活理想,其实原是要对兄长剖白心迹: 《渔父》(其一)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本自情长的李煜写这样的词作可谓是信手拈来,开篇就选取了两个极动人的场景:江上浪花翻滚如雪,本属“无意”,而词人偏说是“有意”为之,渔父之乐跃然纸上;岸上,桃李争相绽放,一派春意盎然。这一切旨在衬托渔父的自在出行:身上挂着一壶酒,手里撑着一根竿,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想喝酒就喝酒,想唱歌时就唱歌,最后以自问作结:“世上如侬有几个”?这份难得的逍遥快活不正是他心中所求吗?这首词虽看不出什么高深之处,但词人所营造出的这个独立自足的意象世界足以让我们感受其中的情趣盎然。 我们再来看他的另一首: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走近李煜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 ——走近李煜 李煜生平 李煜(公元937-978)即南唐后主,字重光,徐州(今江苏徐州)人。他是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历史上称他为李后主。 李煜从小就与众不同,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很有富贵相。李煜多才多艺,不仅文章出众,而且擅长书法和绘画,造诣也很深。加上他为人厚道,所以备受大家喜爱。按照一般的顺序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很早,所以李煜才被封为吴王,做了太子,成了皇位的继承人。 李煜继位前几年,南唐国势走上了衰落,他的父亲在后周强大的攻势面前,最终将江北领土割让,南唐和后周隔长江对峙,但面对后周强劲的发展势头,南唐上下只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已经无力挽救败势了。 在北宋建立后,李煜的父亲就将南唐的都城迁到了南昌,建立了南都,他和文武大臣都搬到那里去了,留下太子李煜守在金陵。几个月后,李煜的父亲病逝,李煜正式继位,当时年仅25岁。李煜非常信佛,结果被北宋的皇帝利用。李煜用宫中的钱招募人为僧,金陵的僧人多达万人。李煜退朝后,就和皇后换上僧人的衣服,诵读经书。僧人犯了罪,不依法制裁,而是让他诵佛,然后赦免。北宋皇帝听说之后,就精选了一名口齿伶俐聪明善辩的少年,南渡去见李后主,和他讨论人生和性命之说,李后主信以为真,以为是难得的真佛出世,从此就很少注重治国安邦以及边防守卫了,而是整天念佛。

李煜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文人,一个很有才华的词人,他很有情趣,也注重豪华的排场,书法、绘画和文章都很出色。但在皇帝的位子上,他没有皇帝特别是没有周世宗那样的豪气和统一天下的壮志,所以对于军事不感兴趣,即使有将领提出来,他也是极力压制。南都留守林仁肇说,他愿意领兵几万人北上,收复旧地。林仁肇还为李煜拟好了开脱的理由:他起兵的时候,李煜就向外发消息说林仁肇叛变,让宋朝廷知道,以后假如事成得利的是国家,如果失败就杀他全家,李煜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就是这样已经为李煜想好托词的计划,他也没有同意,只知念佛、添词、醉生梦死,静候亡期的到来。北方的后周他不敢与之交战,就连东边比较弱的吴越他也不敢碰,沿江巡检卢绛曾经对他说:“吴越是我们的仇敌,将来肯定会和宋朝一道攻击我们,做其帮凶,我们应当先下手灭掉他,免去后患。”李煜却说:“吴越是北方大朝的附庸,怎么能轻举妄动,发兵攻击呢?”卢绛说:“臣请陛下以属地反叛为名先予以声讨,然后向吴越乞求援兵,等他们的援兵到了,陛下就发兵阻挡,臣再领兵悄然前去偷袭,就能一举灭掉吴越。”李煜根本就听不进去。文武大臣们也只好随他一起等着北宋军队来收拾南唐了。 在北宋灭掉南汉后,李煜异常恐惧,上表给宋太祖,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然后又自己把政权降格,他下的书不称诏,改称为教,中央的行政机构也改变了称呼,如尚书省改称司会府。 虽然不喜欢大修武备,不北伐,但李煜词的成就却很大。他的父亲就非常有才华,词也添得很好,在父亲以及当时浓郁的文化环境的熏陶下,李煜的词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加上他喜欢的大臣冯延巳也擅长添词,君臣之间切磋技艺,最后将疆土切磋完了,但词的成就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李煜的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写宫廷之中豪华奢侈以及风花雪月之类的内容,第二是体现极度忧愁的心情,第三是亡国之后在被软禁时写的反应亡国之情的词,这是李煜词成就最高的时候,但时间不长他便撒手西去了。 作为一国的君主,李煜也实施过一些仁政的措施,减轻赋税,放宽刑罚,这应当肯定,但他在强敌面前不思进取,积极备战迎敌,而是借酒浇愁,听任国家的

《虞美人》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煜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品味词的音韵美、情感美。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通过时空的对比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 2.了解在文学鉴赏中“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规律。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我们曾于《相见欢》、《浪淘沙》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以“煜—玉—狱—郁”四个字引出李煜的一生遭遇。 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2.作品风格 (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4.词牌名“虞美人”由来 (1)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下拔剑自刎。 (2)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3)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 三、诵读此词,初探诗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个别学生朗读。 3.针对学生朗读的情况,作诵读指导。 (1)划分节拍。 (2)疏通词意。 (3)整体感知,找出诗眼:愁。 感情基调:无限愁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4.指名学生再朗读并点评。(配乐)

千古词帝李后主

千古词帝李后主

千古词帝李后主 “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是清代词人郭麐写的一首感慨李煜身世的诗《南唐杂咏》。就算作今天讲解的开篇词吧。 大家好,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讲述我喜欢的历史人物。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千古词帝李后主。我先简单介绍下李煜,让大家有个了解。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君,在位十五年,史称李后主,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原名李从嘉。李煜是一个典型的文人皇帝,他不通政治,艺术才能却十分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与文都有一定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我的讲解分为四个部分:身登大宝、大小周后、后主之殇、词开万代。 【身登大宝】 李煜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元宗,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古代宗法制,是由嫡长子继承皇位,而李煜是元宗的第六子,继承皇位再怎么排也轮不到李煜。然而事无定

法,很多事都有机缘巧合。李璟在即位之初就在先皇灵柩之前立下誓言,表示兄终弟及,并在保大五年立其弟齐王李景遂为皇太弟,将政务交予李景遂全权处理,而李璟长子李弘冀当时只被封做燕王。于是李弘冀与其叔父李景遂之间爆发皇储之争。后来由于朝廷大臣萧俨、孙晟等人坚持立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得以在交泰元年入主东宫,但却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欢心。李弘冀此人“为人猜忌严刻”,怕父亲重新让叔父取代他的储君之位,就于同年八月在水中下毒害死了自己的叔父李景遂。李璟以其残害亲叔叔而废除其太子之位,他也在次年九月暴病而卒。而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这样皇位继承权自然就落到了李煜的头上。早在李弘冀做太子的时候,身为安定郡王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李煜的号就是在这期间取的,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个人认为这不是以进为退,而是明哲保身,本身李煜就无意于皇位。人有的时候确实身不由己,本不该做皇帝的李煜却当上了皇帝,这或许就是一出注定的悲剧吧。但是我们转过头来

历史人物作文通用15篇

历史人物作文通用15篇 历史人物作文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在心头”,李煜可是一位多才的皇帝,可偏偏做了回“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虽然李煜是一个亡国皇帝,但也不失一番赞赏!他爱词,更爱作词,但这却要了他的性命。这位南唐后主在被俘期间,曾做过一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虽然传唱了千古,流芳百世,可却让这位君主折送了性命——被宋太宗赐酒毒死了,真是可怜了这位君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位君主的愁绪频频出现在我的眼中:只见他独自站在池边,身子倚着栏杆,看惯了那秋风萧索,晚来风急,心中是何等的忧愁?那即将到来的亡国之痛正一步一步销蚀他的心。这位才人和必要当上这君主呢?到头来,仍不过是一位“薄命郎”!直叫人伤悲啦! “古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可见这位才子又在追忆往事了,可梦中越是欢乐,醒来则越是痛苦。可又有什么法子?他生来就没得选择,只能登上那皇位,可他又有什么能力去挽回那个沦落的家国?他何曾不是悲痛伤心!他只有多那么几番诗意,将这发泄出来! “笛在明月楼”,这位亡国君王已处在了死亡前线,他战俘在作的词带着他那哀思的心情,于情于景。理所当然。估计他的泪水已滴在花上,而他的心永远含在那笛声之中!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一生可谓坎坷,刚登上皇位几年便被俘去,虽然封了个侯,实则是被囚禁了。可又因为那首词的缘故,被那宋太宗赐酒毒死了,真乃“天公不作美”啊!难怪他的词中皆是“吴山点点愁”呀! 可怜了那个“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为什么这位后主如此的用情呢?还不是惹得后人“双袖龙钟”吗? 李后主他虽是一个千古难得的奇才,但他最大的遗憾便是做了皇帝。啊,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好人》赏析之阳早格格创做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秋花秋月什么时间才搞了结,往事又知讲有几!小楼上今天夜里又刮去了秋风,正在那皓月当空的夜早,怎启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粗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该当还正在,不过墨黑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尔心中有几忧忧,便像那不尽 的滔滔秋火滚滚东流. 【赏析一】 此词汇约莫做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汇中表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传闻是督促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本果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汇了. 齐词汇以问起,以问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战直合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做家沛然莫御的忧思贯脱末究,产死沁人心脾的好感效力.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本去不值得共情,他所怀念的往事离不启“雕栏玉砌”的帝王死计战往暮公情的宫闱秘事.然而那尾脍炙人心的名做,正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秋花秋月”人多以好佳,做家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戴去秋天的疑息,却反而引起做家“不堪回尾”的嗟叹,果为它们皆勾收了做家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同邦之忧,用以形貌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北国主一变而为少歌当哭的阶下囚的做家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秋火背东流”,是以火喻忧的名句,含蓄天隐现出忧思的少流不竭,无贫无尽.共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火流无限似侬忧”,稍嫌爽快,而秦瞅《江乡子》“便做秋江皆是泪,流不尽,许多忧”,则又道得过尽,反而削强了感人的力量. 不妨道,李煜此词汇所以能引起广大的共鸣,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好于结句以富裕熏染力战背征性的比圆,将忧思写得既局里化,又抽象化:做家并不粗确写出其忧思的真正在内涵——吊唁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死计,而只是展示了它的中部形态——“恰似一江秋火背东流.那样人们便很简单从中博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去抒收自已类似的情感.果为人们的忧思虽然内涵各同,却皆不妨具备“恰似一江秋火背东流”那样的中部形态.由于“局里往往大于思维”,李煜此词汇便能正在广大的范畴内爆收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算来一生浮梦——读李煜《破阵子》有感

算来一生浮梦——读李煜《破阵子》有感 篇一:读李煜、李清照亡国之词有感 清人沈谦在《填词杂说》中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行本色。确实如此,李煜、李清照二人词作都是我手写我心,感情真挚、语言明白,都呈现悲愁美。二人的亡国之音更为显著,打动了无数读者,这都同二人同样经历国破家亡的深悲剧痛人生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同是写亡国之音,但是有着不同,从人生经历、词的意象、词的表现形式、词的表达技巧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一、亡国之音中的异中之同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时称李后主,25岁(961年)即位。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李后主,的确生不逢时。即位时的南唐已经奉宋朝正朔,国势倾危。而李煜能做的,除了向宋纳贡称臣,就是寻欢作乐,苟且偷生,沉湎于奢靡的宫廷生活。 从前期词《玉楼春》可以得知:晚装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春水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上片描写了宫廷舞会情景。刚刚化了妆的宫女们,各个肌肤雪白,靓丽耀眼。她们舞动着衣裙,鱼贯而入,在大殿上载歌载舞。舞会上笙箫齐奏,声音响彻天宇。下片描绘了舞会后赏月的场景也极为奢靡。李煜不顾君主身份命随从吹灭红烛,纵马驰骋在春夜皎洁的月光下。 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封违命候。此时作为亡国之君,阶下之囚的李煜其词风也为之大变。用王国维的话来说是: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概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也就是说李煜词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

这个时期,词风从清新唯美变得沉痛苍凉。亡国之音哀以思其词作之创作也达到了顶峰。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通过伤春来抒发亡国亡家之痛,一切景语皆情语。他恨国破家亡,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而我们的易安居士,在数百年后也有着类似的人生先甜后苦,她也经历亡国之痛。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山东历城人(今山东济南人)。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后四学士之一,曾官至礼部员外郎;其母也善文,工词翰,在封建时代她给李清照树立的绝不是三从四德的规范,因此在诗词方面她给李清照带来了一定深刻的影响。18岁与赵明诚结婚,夫妻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可以说的上幸福美满。我们可以从她前期的《减字木兰花》中可见: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描绘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反映了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以及赵明诚病故,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驱走了平静安逸,也给她的心境蒙上了一层阴影。再加上流离,被窃,大病使她的词风渐变沉痛忧郁,甚至凄凉惨恻。她前期的词写的是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题材,表现的是女词人多愁伤感的个性,而后期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上升到蕴荡着国仇家恨的深重感慨。一曲《武陵春》为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亡国之音中的同中之异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15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15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在心头”,李煜可是一位多才的皇帝,可偏偏做了回“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虽然李煜是一个亡国皇帝,但也不失一番赞赏!他爱词,更爱作词,但这却要了他的性命。这位南唐后主在被俘期间,曾做过一首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虽然传唱了千古,流芳百世,可却让这位君主折送了性命——被宋太宗赐酒毒死了,真是可怜了这位君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位君主的愁绪频频出现在我的眼中:只见他独自站在池边,身子倚着栏杆,看惯了那秋风萧索,晚来风急,心中是何等的忧愁?那即将到来的亡国之痛正一步一步销蚀他的心。这位才人和必要当上这君主呢?到头来,仍不过是一位“薄命郎”!直叫人伤悲啦! “古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可见这位才子又在追忆往事了,可梦中越是欢乐,醒来则越是痛苦。可又有什么法子?他生来就没得选择,只能登上那皇位,可他又有什么能力去挽回那个沦落的家国?他何曾不是悲痛伤心!他只有多那么几番诗意,将这发泄出来! “笛在明月楼”,这位亡国君王已处在了死亡前线,他战俘在作的词带着他那哀思的心情,于情于景。理所当然。估计他的泪水已滴在花上,而他的心永远含在那笛声之中!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一生可谓坎坷,刚登上皇位几年便被俘去,虽然封了个侯,实则是被囚禁了。可又因为那首词的缘故,被那宋太宗赐酒毒死了,真乃“天公不作美”啊!难怪他的词中皆是“吴山点点愁”呀!

可怜了那个“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为什么这位后主如此的用情呢?还不是惹得后人“双袖龙钟”吗? 李后主他虽是一个千古难得的奇才,但他最大的遗憾便是做了皇帝。啊,伤心事总锁在眉头,伤心事总锁在笔中! 若真是“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也未曾不好,但却可怜了这位后主!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中,许多人物让人们永世难忘,野心勃勃的秦始皇,刺秦王的荆柯,精通兵法的张良,贞观民主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则天等等,而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你——屈原。 自从楚国被秦国打败后,一直受秦国欺凌。当秦王写信请楚怀王到武关相会时,你好心提醒楚怀王不要中了秦昭襄王的圈套,却被公子子兰所阻拦,最终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刚进入武关就中了埋伏,后来死在了秦国。这都是楚怀王自己截断了自己的后路,不听你的告诫,最后落了这么个结果。 楚怀王死后,楚国人很是气愤。你劝楚顷襄王广收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士兵,为国家和楚怀王报仇雪耻。可这话非但不起作用,还引起了一些小人的仇视。他们每天都在楚顷襄王面前说你的坏话。他听信了这些小人的馋言,把你放逐到湘南去。你本抱着救国救民,富国富民的意向,到头来却被奸臣所害。 可怜你一腔忠心报国的热血无处可洒,只能在诗歌中痛斥卖国小人,赞颂正直君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