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天事业新闻简讯

关于航天事业新闻简讯

1、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实现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历史性突破。

2、我国天宫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3、我国研制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6月17日成功发射升空,搭载三名航天员进行长期驻留空间站任务。

4、我国研制的“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完成,首次实现了月球样品返回和月面钻取技术的突破。

5、我国将于2021年底前发射首颗高能量宇宙射线探测卫星,这是我国探测宇宙射线的重要工程之一。

6、我国正在研制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预计将于2025年前完成首次试飞。

7、我国正在加强空间站的建设,预计于2022年左右建成投入使用。

8、我国正在开展太空科学研究,包括对宇宙黑洞、暗物质、宇宙背景辐射等方面的探测和研究。

- 1 -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自20世纪初,人类就开始探索太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航天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将回顾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梳理航天事业的重大事件,为读者呈现航天事业的壮丽历程。 1.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2.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他在“东方1号”飞船中绕地球一周。 3.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4. 1971年4月19日,苏联宇航员塔斯金和达曼成为了第一对在太空中握手的人。 5. 1978年4月12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GPS卫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全球卫星导航时代。 6. 1986年1月28日,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发生爆炸事故,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国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7. 1998年11月20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卫星——“东方红1号”。 8. 2003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9. 2008年9月25日,中国发射了首个载人航天器——神舟7号,宇航员浩然和刘伯明在太空中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

10. 2011年7月8日,美国航天飞机最后一次发射,标志着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结束。 11. 2013年12月14日,中国发射了月球探测器嫦娥3号,成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面软着陆。 12. 2015年12月21日,美国私人企业SpaceX成功将火箭送入轨道,并成功回收了火箭的第一级。 13. 2019年4月11日,以色列发射了首个登月探测器“贝瑞甘”,但最终未能成功降落在月球上。 14. 2020年5月30日,SpaceX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龙飞船2号,这是美国自2011年以来首次发射载人航天器。 15. 2021年7月23日,日本的“丰田”号货运飞船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为日本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以上是航天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是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人类科技进步的见证。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继续探索太空,创造更多的奇迹。

中国航天事业故事

中国航天事业故事 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在20世纪末成功研制出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并且随后的几十年里,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成就: 1.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2.载人航天工程启动 2003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自此以后,中国陆续完成了多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包括“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等。 3.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 2013年12月14日,中国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表面,这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深空探测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随后,中国还成功完成了多次月球探测任务。 4.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系列,已经完成了数百次成功发射。其中,长征五号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运载火箭,能够将最大质量为25吨的物质送入地球轨道。 1/ 2

5.天宫空间站的建设 中国正在建设天宫空间站,这是中国空间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天宫空间站将由中国自主研制的航天器和相关设备组成,将为航天员提供长期居住和工作场所,并为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提供条件。 总之,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突破。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国航天事业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2/ 2

中国航天新闻摘抄

中国航天新闻摘抄 引言 中国航天事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中国的航天技术和能力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世界上领先的航天大国之一。本文将对中国航天领域的一些重要新闻进行摘抄和分析,以展示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进展和成就。 1.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事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生产,并成功发射了多次卫星和载人飞行任务。长征系列火箭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任务需求等特点。最近,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并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探测火星的新篇章正式开启。 2. 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中备受瞩目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实现太空探索的长期目标,并为未来深空探测和建立太空站奠定基础。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飞行任务,包括“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和返回、太空实验室的建设等。未来,中国计划在2022年左右完成我国首次载人登月任务。 3. 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球定位、导航和时间服务。该系统由一组卫星组成,能够覆盖全球范围,并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北斗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精准农业、物流配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北斗导航系统,并计划在未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服务质量。 4. 深空探测 中国近年来在深空探测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并开展勘测工作,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国家。此外,中国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发射嫦娥五号任务,带回月球样品并实施月球样品返回工程。这些深空探测项目的成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5. 科学实验卫星 中国的科学实验卫星项目旨在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卫星,包括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这些卫星的发

5G发展、航天事业 、时政热点作文

5G发展、航天事业、时政热点作文 中国航天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近日,中国国家航天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规划。根据规划,中国航天将加快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重点提升航天科技创新动力、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积极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 火星取样返回、建成载人空间站、扩大合作交流……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发展、大胆创新的“中国速度”,将继续令世界惊艳赞叹。 行星探测以火星为重点 “天问”发射、“祝融”登火;“嫦五”落月、月球“挖土”;“神十二”蓄势、“天和”将启……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航天喜讯迭报,令国人振奋鼓舞。 “重点推进行星探测、月球探测、载人航天、重型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国家卫星互联网等重大工程。”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说,目前航天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在制定中。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继续实施重大科技工程,提升航天综合实力。 6月11日,“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照片迅速刷屏。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开神秘面纱,标志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许洪亮透露,在2030年前,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仍将以火星探测为重点和主线。其中,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实现近地小行星绕飞探测、附着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还将实施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任务。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说,中国下一步的行星探测有重

点、有热点、有亮点。 “重点”在火星—— “火星是中国后续探测的重点,也是国际深空探测的重点。火星是我们的近邻,科学上的意义仍然巨大。”张荣桥说。 “虽然国外在火星探测上已经取得很多成就,但实际上人类对于火星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火星古环境是否适宜生命生存?古海洋是不是真的存在?火星中低纬度地下是否还有水/冰?火星的大气是怎么逃逸的?这些问题都还在困扰着我们。”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刘建军表示。 “热点”在小行星—— “小行星虽然小,但探测任务难度很大,可以带动中国的航天技术向精细化发展。”张荣桥说,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危害、小行星上的资源等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张荣桥透露,中国在推进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时,便针对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开展了先期研制。同时,小行星取样返回任务也是为将来火星取样返回技术做探索。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安排协调递进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整体。 “亮点”在木星系——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木星系的认知非常之肤浅,进行的探测也非常之有限。木星系孕育着大量科学新发现的机会。”张荣桥说,除了科学意义之外,木星系探测还能带动更远距离的测控、更长寿命的探测器技术和新能源的利用,有助于航天技术的深远发展。 除了行星探测之外,在月球探测方面,中国在“十四五”时期将发射嫦娥六号、嫦娥七号探测器,实施月球极区环境与资源勘查、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等任务;

“问天”启程新闻素材分析及航天题材写作例文

“问天”启程新闻素材分析及航天题材写作例文 一、新闻素材 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许,搭载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段,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射的最重载荷。中国空间站总体构型是3个舱段,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整体呈T字构型。其中,天和核心舱已在2021年4月发射成功。问天实验舱发射后,将与中国空间站进行对接,这也是空间站首次在有航天员的状态下迎接航天器来访。 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在轨完成交会对接。 问天实验舱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7月25日3时13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13小时。 这是我国两个20吨级航天器首次在轨实现交会对接,也是空间站有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首次进行空间交会对接。 按任务计划,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随后将进入问天实验舱。 二、素材细节分析 1. 国内最大的单体航天器 问天实验舱全长17.9米,发射质量23吨,由工作舱、气闸舱及资源舱三部分组成。问天实验舱可以与核心舱一起,接受两艘载人飞船轮换期间6名航天员的生活。 2. 国内太阳翼最大面积纪录问天实验舱单翼全展开状态下长达27米,面积可达138平方米,双翼超万瓦级的供电让空间站基本实现了“用电无忧”。 3. 首次双自由度对日定向问天实验舱首次采用太阳翼双自由度同时转动,确保每一缕阳光都垂直照射在太阳翼上。 4. 最大吨位航天器对接23吨的问天实验舱与40多吨的空间站组合体,将是我国目前最大吨位的两个航天器之间的交会对接,也是我国空间站第一次在有人的状态下进行交会对接。 5. 国际上首次“太空泊车”在轨期间,问天实验舱将完成平面转位90度,让原本对接在节点舱前向对接口的问天实验舱转向节点舱的侧向停泊口并再次对接,从而腾出核心舱的前向对接口,为梦天实验舱的到访做好充分准备。 三、习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中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993年,美国集齐了国际最顶尖技术,联合欧盟、日本等开启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申请加入,却惨遭美国拒绝;之后在美国主持的诸多国际航天交流上,中国的学者、航天企业都被拒之门外;美国还出台相关法律,切断中美两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交流,避免中国从美国获得关键技术。

幼儿园天宫课堂简报(3篇)

幼儿园天宫课堂简报(3篇) 幼儿园天宫课堂简报(精选3篇) 幼儿园天宫课堂简报篇1 在同学们的万分期待中,“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啦!10月12日15时45分,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鲁能实验小学组织师生进行观看,了解“天宫课堂”的实验乐趣。 课堂开始啦,三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 观看过程中,同学们聚精会神,积极参与互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个个都是太空知识小达人了! 通过这次“天宫课堂”的学习,同学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太空的神奇,激发了对宇宙空间的向往以及学习太空知识的热情,将一颗梦想的'种子种到了遥远的太空,希望将来也能加入到宇航员的队伍中,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 幼儿园天宫课堂简报篇2 20__年10月12日下午,菏泽市牡丹区点将台路小学组织全

校师生观看“天宫课堂”直播第三课。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宇航员们向孩子们展示太空里的奥秘。 孩子们跟随航天员参观问天实验舱,三位宇航员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项目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为广大青少年学生传播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通过观看“天宫课堂”第三课各种有趣的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科学现象,掌握了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还点亮了学生们的梦想和好奇,进一步激励广大学生向着航天梦、强国梦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强国有我”的使命。 幼儿园天宫课堂简报篇3 “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下午15时45分开始,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教室内,师生在大屏幕前安静地等待着,但内心早已激动万分! 直播开始了,当身着蓝色舱内工作服航天员的身影清晰呈现

新闻简讯_精品文档

新闻简讯 1. 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任务 中国于12月1日成功发射嫦娥五号任务,这是中国首次实施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该任务旨在收集月球样本,并将其带回地球进行研究。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航天器和月球车组成,它们将在月球表面上工作数天,并尝试采集2公斤左右的月球 岩石和尘埃样本。这将是自1976年以来首次有探测器将月球样本带回地球。这个 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进展,并为未来探索月球和太空奠定基础。 2. 美国批准第一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授权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辉瑞公司和德国BioNTech公司研发的 疫苗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这是美国对新冠疫苗的第一次授权,也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获得授权的疫苗。该疫苗已经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高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且已经得到多个国家的批准使用。美国计划在接下来几天内开始分发和接种疫苗,首先是给予医护人员和高风险人群接种。 3. 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 经过数月的谈判,英国和欧盟终于达成了“脱欧”协议。该协议规定了英国与欧 盟之间的贸易和其他关系。协议的达成将确保双方在2021年1月1日无协议“脱欧”的情况下避免贸易摩擦和混乱。协议包括关税和配额的规定,以及双方未来合 作的原则。虽然协议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但很多细节仍然需要进一步商议和磋商。 4. 非洲马拉维发生洪灾 非洲国家马拉维近日发生了严重的洪灾,造成大量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报道,数千人被洪水困在家中,许多房屋被毁,农田被水淹没。政府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采取了救灾行动。国际社会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马拉维提供紧急救援物资和人道援助。这场洪灾对马拉维的经济和农业产生了严重影响,需要全球社区共同合作,帮助马拉维重建和恢复。 5. 2020年度词汇“暴风雪”发布 根据权威词典发布的2020年度词汇,“暴风雪”成为了今年最受关注和使用的 词汇。这个词汇被广泛用来形容今年全球面临的诸多挑战和灾难,包括新冠疫情、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暴风雪象征了这个充满困难和变革的年份,也传递出人们对这些挑战的抵抗和希望。这一选择反映了2020年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极不 平凡的年份。

北京航天城参观简报

北京航天城参观简报 1. 如何参观中国北京航天城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胜利,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完成了21个小时的空间科学试验后,于21日3时41分胜利着陆。“神舟”号试验飞船的胜利放射和回收,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胜利的日期1999年11月21日,离这一年结束的日子只要一个月零9天。在7年时间里每天数着日历倒计时过日子的航天人中,很多人只想好好地睡上一觉。但就是这样简洁的愿望对许多人来讲,也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在新的战鼓声中,“神舟二号”又开头起步了。正在驾驶隆隆天车挺进太空的中国航天人,必需为一个民族的抱负去分秒必争! 不久,其次艘飞船“神舟二号”被制造出来,它的性能比“神舟一号”愈加先进,保证平安与维持生命系统的设备安装的也愈加充分。 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放射升空,飞行7天后胜利前往地面。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试验,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数据。与“神舟”一号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形态与载人飞船基本全都。 紧接着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放射。飞船搭载了人体代谢模仿安装、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仿航天

员呼吸和血液循环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神舟”三号轨道舱在太空留轨运转180多天,胜利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最终一次预演,是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技术要求最高、参试系统最全、难度最大的一次飞行试验,还面临载人航天放射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放射场有史以来稀有的寒冷,最低气温接近-30℃,超过低温放射条件近10℃,且飞船放射已进入不行逆形态。“神舟”四号飞船最终的胜利放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受住了无人形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制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放射的新纪录,也制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火箭低温放射的奇观。我国航天专家梁思礼院士表示,虽然“神舟”飞船的研制、放射比美、俄晚一些,但我国研制飞船的起点更高。“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将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是今后天地来回运输的优良工具。 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放射载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代号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方案今年3月开头启动,目前进展顺当。另悉,若一切顺当,10年后,月球上将可能消失中国人的身影。 公元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9时整,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全世界的人们在这一天都看到中国人杨利伟在太空中飞行。从这一天起,在浩渺的宇宙间飘动的旗帜中开头有了中国的五星红旗。那艘承载全民族盼望

航天航空新闻稿2017-2022

航天航空新闻稿2017-2022 “天舟-1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中国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全面胜利”和“北斗-3双星首发成功,中国‘北斗’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成为2017年的热点,同时入选全球十大航天新闻和中国十大航天新闻。 1. 印度“一箭104星”发射创世界纪录 2017年2月15日,印度在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SDSC)成功利用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PSLV-XL)将1颗印度制图卫星-2D(CartoSat-2D)和103颗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将印度“一箭20星”的本国纪录和俄罗斯“一箭37星”的世界纪录一举提升到“一箭104星”。 2. NASA发现土卫二具备生命所需基本条件 2017年4月1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发现土卫二上具备生命所需的全部条件。NASA通过“卡西尼”土星探测器的长期探测以及“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远距离天文观测,确认了土卫二冰盖下存在全球性海洋、热液循环以及氢、二氧化碳等物质,具备了生命所需的基本条件——水、基本化学物质和热源。NASA认为土卫二是太阳系中最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 3. 美国举行首次“太空军旗”实兵演习 2017年4月17日至20日,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在波音公司幻影工厂的虚拟战争中心举行了“太空军旗17-1”演习,这是美军首次针对空间对抗开展的航天部队实兵演习,以磨练航天部队的作战技能和攻防能力,检验新近实施的以空间攻防为主要内容的高级训练成果。8月25日又完成了“太空军旗17-2”演习,形成了每年2次的制度化安排。 4. 美国卫讯-2卫星刷新单星通信容量纪录

2017年6月1日,美国卫讯-2(Viasat-2)卫星发射成功,采用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等技术,最大通信容量达300Gbit/s,是迄今部署运行的单星容量最大的卫星系统。随着互联网服务、移动宽带接入等需求的不断增长,高通量卫星(HTS)已成为通信卫星领域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类系统,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向。 5. QB50国际合作项目成功实施 2017年6月23日,QB50项目第2批8颗卫星搭乘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XL成功进入太阳同步轨道,QB50科学卫星部署正式完成。该项目开展了迄今最大规模的地球大气低热层多点原位探测项目,由欧盟于2011年主导发起,国际上15家机构合作实施,来自23个国家的4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参与了卫星研制工作,成为航天国际合作新典范。 6.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次实现货运飞船加压舱重复使用 2017年7月4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执行第11次“商业补给服务”(CRS)合同任务的“龙”(Dragon)飞船成功返回地球。执行本次任务的“龙”飞船曾于2014年9月发射,与“国际空间站”(ISS)对接停留34天后返回地球。本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航天史上首次实现货运飞船加压舱的重复使用,可大幅降低任务成本,提高发射频次。 7. 天舟-1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中国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全面胜利 2017年4月20日,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1由长征-7遥二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截至9月,天舟-1与天宫-2空间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任务,成功验证了空间站货物补给、推进剂在轨补加、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天舟-1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