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钢束伸长量计算参数取值

钢束伸长量计算参数取值 设计单位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和钢束伸长量计算公式中,钢绞线弹性模量参 照设计图纸51095.1?=E (施工单位按试验结果本工程试验结果为E=1.99×105)、 张拉端锚下控制应力Mpa con 1395=σ、单根预应力筋截面面积140=A mm 2、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 取0.0015、预应力筋和孔道摩擦系数μ取0.25。预应力筋计算长度长度L 、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张拉孔道长度x 、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θ根据预应力筋布置图详细计算。 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为: [] )/()1()(μθμθ+-=+-kx e P P kx P 式中:P 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张拉孔道长度,m ;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按 预应力筋示意图2.1,21θθθ+=。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 ——预应力筋和孔道摩擦系数。 钢束伸长量计算公式为: E A L P L P ??=? 式中:△L ——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单位m 。 P 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 L ——预应力筋计算长度,m ; A ——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 2。 E ——钢绞线受拉弹性模量。

本工程计算按分段算取先算取无角度段 L —预应力筋计算长度长度为4.3865m ,计算如下: 3.261+0.5255+0.6= 4.3865m P —梁体端部张拉力为1953000K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张拉孔道长度为3.7865m ,计算如下: 3.261+0.5255=3.7865m 根据公式平均张拉力[])/()1()(μθμθ+-=+-kx e P P kx P T 梁N1钢束平均张拉力: [])7865.30015.0/()1(1953000)7865.30015.0(?-=?-e P P N P P 211.1947464= 根据公式钢束伸长量E A L P L P ??=? T 梁N1钢束单端伸长量计算公式为: m L 0306.02786000003865.4211.19474641=?= ? 有角度段 L —预应力筋计算长度长度为10.472m ,计算如下: P —梁体端部张拉力为1953000K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张拉孔道长度为10.472m ,计算如下: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为0.1309单位:rad 根据公式平均张拉力[] )/()1()(μθμθ+-=+-kx e P P kx P T 梁N1钢束平均张拉力: [] )1309.025.0472.100015.0/()1(1953000)1309.025.0472.100015.0(?+?-=?+?-e P P N P P 96.1905770= 根据公式钢束伸长量E A L P L P ??=? T 梁N1钢束单端伸长量计算公式为: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实际伸长量计算方法 1、以钢绞线在预应力管道内的长度计算理论伸长量ΔL理为基准时: (1)当采用“行程法”测量伸长量: L实=[(L100%-L10%)+(L20%-L10%)] –ΔL工作长度-ΔL工具锚–ΔL工作锚⑺ L实——钢绞线实际伸长量; L20%——张拉应力为2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L100%——张拉应力为100%б0时,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 L10%——张拉应力为10%б0时(即初张应力,规范推荐可取10%-25%),梁段两端千斤顶活塞行程之和;ΔL工作长度——梁段两端千斤顶内钢绞线的无阻伸长量;取理论计算值; ΔL工作锚——梁段两端锚具压缩及钢绞线回缩量;取工艺试验实测值; ΔL工具锚——梁段两端锚具压缩及钢绞线回缩量;取实测值;(2)当采用“直接法”测量伸长量: L实=[(L100%-L10%)+(L20%-L10%)] –ΔL工作长度–ΔL 工作锚 控制应力*钢绞线截面积*钢绞线的根数=张拉力 根据千斤顶和油表的检测报告中的校正方程计算出油表读数即可。 注意:有的需要超张拉来抵消预应力损失,在控制应力中乘以系

数即可。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1、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实际伸长量ΔL,应建立在初应力后开台量测,测得伸长值还应加上初应力的推算值。 ΔL=ΔL1+ΔL2 式中ΔL1从初应力到最大张拉力间的最大伸长值 Δ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值 关于初应力的取值一般可取张拉控制应力的10—25%。初应力钢筋的实际伸长值应以实际伸长值与实测应力关系线为依据,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预应力钢绞线参数及计算公式汇总 参数: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率为2.5%,公称直径¢s=15.2mm,钢绞线面积A=140mm2,管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孔且壁厚不小于0.3mm。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按下式计算: p p=(p(1-e-(kx+μ?)))/kx+μ? 式中:p p---预应力筋平均张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参见附表G-8。 μ-----预应力筋与孔道比壁的摩擦系数,参见附表G-8。 注:e=2.71828,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 p= p。 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L(mm)可按下式计算; △L =(p p *L)/A p*Ep 式中:p 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计算方法见上式。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 附表G-8 系数K及μ值表 注意事项: 预应力筋张拉时,应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宜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m的10%~15%。伸长值应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力筋的实际伸长值除量测的伸长值外,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对后张法构件,在张拉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压缩值一般可省略。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值△L(mm)=△L1+△L2 式中:△L1-从预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伸长 量计算与测定分析 一、理论伸长量计算 1、理论公式: (1)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如下: P P P E A L P L =? ① ()()μθ μθ+-=+-kx e P P kx P 1 ② 式中:P P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 (N ),直线筋取张拉端 的拉力,曲线筋计算方 法见②式; L ——预应力筋的长度;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mm 2 ); 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N/mm 2 );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 力(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 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 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 系数。 (2)计算理论伸长值,要先确定预应 力筋的工作长度和线型段落的划分。 后张法钢绞线型既有直线又有曲线, 由于不同线型区间的平均应力会有很 大差异,因此需要分段计算伸长值, 然后累加。于是上式中: i L L L L ?+?+?=?Λ21 P P i p i E A L P L i =? P p 值不是定值,而是克服了从张拉端至 第i —1段的摩阻力后的剩余有效拉 力值,所以表示成“Pp i ”更为合适; (3)计算时也可采取应力计算方法, 各点应力公式如下:

()()()() 111--+--?=i i kx i i e μθσσ 各点平均应力公式为: ()()i i kx i pi kx e i i μθσσμθ+-= +-1 各点伸长值计算公式为: p i p i E x L i σ=? 2、根据规范中理论伸长值的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某后张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中4*25米联内既有单端张拉,也有两端 张拉。箱梁中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Φ),极限抗拉强度f p =1860Mpa ,锚下控制应力б0==1395Mpa 。K 取m ,μ=。 (1)单端张拉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 预应力筋分布图(1) 伸长值计算如下表: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怎样计算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时遇到问题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时是用设计的锚下控制应力还是用实际的张拉控制应力,也就是计算理论伸长值时考不考虑锚口损失应力。经验者请指教,谢谢。 Fle_Flo 2008-8-31 20:57:40 预应力锚索实测伸长量探讨李永宝 隧道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f2431903.html,(2006-11-1) 来源:岩土工程界 摘要:通过对预应力锚索张拉工艺的阐述和分析,总结引起预应力锚索实测伸长量偏差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预应力锚索伸长量 预廊力铺索加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物加固边坡治理、大型地下洞室及深基坑支护等工程。由于受施工没备、场地环境以及人员操作等因豢的影响,作为预应力锚索评价指标之一的张拉实测伸长量,往往与理论伸长量有较大偏差。 1 预应力锚索张拉工艺 (1)张拉设备装配方法:张拉设备装配如图1。 (2)张拉操作程序:张拉时,油泵开启,张拉缸进油,千斤顶活塞推动工具锚板,工具锚板同时带动工具夹片,工具夹片在工具锚板上锥型锚孔的作用下收缩并一苦紧钢绞线,此时工具锚板、工具夹片、钢绞线跟于斤顶活塞同时位移。在此过程中,工作夹片受摩擦力的作用跟钢绞线同时移动,但其受限位饭的限制位移很小。当需要倒顶或达到终应力时,油泵回油,钢绞线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带动工作夹片回缩,工作夹片与工作锚板上锥型锚孔相互作用将钢绞线锚定。完成一个循环预应力的施加。预应力锚索张拉要分级进行,逐级加载,每级荷载之问稳定时间小少于2min。一般按下列加载顺序进行操作:式中m—超张拉系数。 2 理论伸长量的计算方法 锚索理论弹性伸长量按下列公式汁算:伸长量△L=NL[1 - e - (kl+θμ)]/EA(KL+0) 式中:Ⅳ—施加荷载(kN);£—自由段长(m):θ—自由段孔道曲线部分切线夹角之和(rad);K—孔道偏差影响系数;肛—钢绞线对孔道的摩擦系数;E—钢绞线弹性模量(kPa);A—钢绞线截面积/mm2。 3 工程实例实测伸长量偏差分析 某高速公路路堑防护工程,设汁锚索孔径ф130mm,预应力锚索采用7束ф15.24nlHl的钢绞线编制,锚长32.0~37.0m,锚固段9.0m,设计锚固力为1000kN,采用OVM锚具。张拉采用YCW250A型千斤顶。千斤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 1.jpg 施工采用油压表控制应力读数,张拉前将油压表和千斤顶进行配套标定,并根据油压表一千斤顶配套标定曲线,将油压表读数换算成张拉应力,从而消除了千斤顶内摩阻的影响。张拉按6级进行,超张拉系数为1.1。现以Ms~10号锚索(长37.0m)为例探讨,张拉成果见表2。 在预应力施工时,实测伸长量一般是用钢直尺量得的千斤顶活塞行程。由表2和图2可以清楚地看出,千斤顶活塞行程与理论伸长量之间最终偏差为34mm,如果将千斤顶活塞行程直接作为实测伸长量,显然不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应进行修正。根据张拉成果记录表绘制锚索张拉Q—S曲线图(图2)。 2.jpg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实例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 按两端张拉,采用精确计算法和简化计算分别计算: 如LT40-09图菜子大桥边梁N1,预应力筋采用一束8φ15.24的钢绞线束,张拉控制力F=195.3×8=1562.4KN,Ay=140×8=1120mm2,Ey=1.95×105Mpa,设孔道采用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型,μ=0.225、k=0.0015。) N1立面布置图 1、精确计算: 将40mT梁的半个曲线预应力筋分成三段,采用桥梁规范公式分段计算: 当AB、CD为直线预应力筋时,θ=0

ΔL=(PL/AyEy)×(1-e-kL/KL) 公式① 当BC为曲线预应力筋时,θ=0.01745329252(180/πR) ΔL=(PL/AyEy)×[]1-e-(KL+μθ)/(KL+μθ) ] 公式② =Fi×e-(KL+μθ) 各段终点力N 终 公式③ = Fi×[1-e-(KL+μθ)/(KL+μθ) ] 各段平均张拉力P 平 公式④ 各段参数表(表1) 将表1中数据代入公式①、公式②: 分段求得ΔL=2×∑ΔL =273.50mm 2、简化计算: 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下式: ΔL=P L/AyEy ( P近似平均张拉力)公式⑤ 分段求得ΔL=2×∑ΔL=273.52mm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采用精确计算和简化计算所得的结果相比,两者差值非常小,所以采用简化计算法是完全能满足曲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值的计算精度要求的。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 发表时间:2009-07-03T13:32:27.170Z 来源:《赤子》2009年第8期供稿作者:任娜[导读] 我公司中标承建的胜银路艾依河桥3-13m预应力空心板桥。 (宁夏中通公路养护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中卫 755000) 摘要:我公司中标承建的胜银路艾依河桥3-13m预应力空心板桥。采用先张法,进行张拉计算,对应力和伸长量进行控制。关键词: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计算 1 材料、机具及设备 所用预应力钢材采用1×7-15.24-1860-Ⅱ级钢绞线,其力学性能为:强度>1860MPa,延伸率>3.5%,弹性模量(实测值)为:E=197GPa。Ⅱ级松弛,符合GB/T5224-2003和ASTMA416-98 标准要求,所采用的张拉设备如下:张拉机具油泵型号为:ZB500型。千斤顶型号为:YC300A-400、YC300A、YC25。仪表型号为:Y-150。所用千斤顶、压力表均已委托宁夏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标定。 2 施加预应力的准备工作 2.1施工现场应具备经批准的张拉程序和现场施工说明书。 2.2现场已有具备预应力施工知识和正确操作的施工人员。 2.3施工现场已具备确保全体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必要的预防措施。 2.4监理工程师对张拉作业的批复。 2.5实施张拉时,应使千斤顶的张拉力作用线与预应力筋的轴线重合一致。 3 张拉程序 3.1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6%以内,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3.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ΔL(mm)可按下式计算: =195300×68400/140/194000=492mm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 L—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3.3预应力筋张拉时,从固定端先调整到初应力σ0,该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σcon的10%,伸长值从初应力时开始量测。将预应力钢绞线拉直,锚固端和连接器处拉紧,在预应力钢绞线上选定适当的位置刻画标记,作为测量延伸量的基点,再从张拉端张拉控制应力到σcon的20%并量测伸长值ΔL2,最后张拉到σcon,量测伸长值ΔL1,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ΔL(mm),可按下式计算: ΔL=ΔLl+ΔL2 式中:ΔLl—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 Δ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即10%σcon~20%σcon的实测伸长值(mm);一端固定,一端多根张拉。千斤顶必须同步顶进,保持横梁平行移动,预应力钢束均匀受力,分级加载拉至设计张拉应力。 3.4持荷,按预应力钢绞线的类型选定持荷时间2~5min,使预应力钢绞线完成部分徐舒,完成量约为全部量的20%~25%,以减少钢丝锚固后的应力损失。 3.5锚固前,补足或放松预应力钢绞线的拉力至控制应力。测量、记录预应力钢绞线的延伸量,并核对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其误差应在±6%范围内,若不符合规定,则应找出原因及时处理。所以钢绞线的实测值在462mm和522mm之间。 3.6张拉满足要求后,锚固预应力钢绞线、千斤顶回油至零。 3.7预应力筋张拉及放松时,均填写施工记录。 3.8各阶段张拉时,对应油表读数 3.8.1初应力10%σk时: 初应力采用单根钢绞线张拉,最终施加荷载值为195.3KN 表号:NO.08-8042压力表与油泵线性回归方程:P=0.2384F+0.4045 式中:F为施加荷载值KN P为压力表读数MPa P=0.2384×195.3×0.1+0.4045=5.06MPa 表号:NO.08-8048压力表与油泵线性回归方程:P=0.2337F+0.1318 式中: F为施加荷载值KN P为压力表读数MPa P=0.2337×195.3×0.1+0.1318=4.70MPa 3.8.2 20%σk时: 20%σk采用整体张拉,最终施加荷载值为195.3×21=4101.3KN,由于采用两个千斤顶张拉,每个千斤顶的最终施加荷载值为4101.3×50%=2050.65KN 表号:NO.08-8042压力表与油泵线性回归方程:P=0.0155F+0.2091 式中: F为施加荷载值KN P为压力表读数MPa P=0.0155×2050.65×0.2+0.2091=6.57MPa 表号:NO.08-8048压力表与油泵线性回归方程:P=0.0154F-0.4545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的计算 桥梁结构常用钢绞线的规格一般是ASTM A416 、270 级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为 15.24mm ,标准强度为1860MPa ,弹性模量为195000MPa ,桥梁施工中张拉控制应力(本文中用Ycon 表示)一般为标准强度的75%即1395MPa 本文重点介绍曲线布置的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并给出CASIO fx-4800P 计算器的计算程序,另外简要介绍千斤顶标定的一些注意问题。参照技术规范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以下简称《桥规》)。一、预应力系统安装: 1、波纹管、锚垫板和连接器安装: (1) 、波纹管安装: 预应力用波纹管采用塑料波纹管,波纹管严格按设计图纸位置和要求安装,并要以定位筋将波纹管固定牢固,在直线段约为0.3 米一道“U”字形架立筋固定,曲线段加密,以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波纹管产生移位,影响钢束对箱梁混凝土的压力,如果管道和钢筋发生冲突,应以管道位置不变为主。 (2) 、锚垫板安装:在固定端和张拉端分别安装对应型号和规格的锚垫板和螺旋筋,并将锚垫板喇叭口底端和波纹管连接牢固,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模板上。要使垫板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锚下螺旋筋及加强钢筋要严格按图纸设置,喇叭口与波纹管道要连接平顺,密封。对锚垫板上地的压浆孔要妥善封堵,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漏浆堵孔。安装锚垫板时,对于两端张拉的锚具,需注意压浆端进浆孔向下,出

气孔向上,对于一端张拉的P锚、H 锚应把张拉端作为进浆孔,且向下,以保证压浆的密实。 (3) 、连接器安装: 从第二孔箱梁开始,在前一段已张拉完的群锚连接体上安装连接器,并进行钢绞线接长。 2、钢绞线安装: a. 钢绞线下料:钢绞线必须在平整、无水、清洁的场地下料,钢绞线下料长度要通过计算确定,计算应考虑孔道曲线长,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及外露工作长度等因素,预应力筋地切割宜用砂轮锯切割,下料过程中钢绞线切口端先用铁丝扎紧,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 b. 编束:编束时必须使钢绞线相互平行,不得交叉,从中间向两端每隔1m 用铁丝绑紧,并给钢绞束编号。束成后,要统一编号、挂牌,按类堆放整齐,以备使用。 c. 穿束穿束前应检查管道是否畅通,如果出现堵塞孔道现象,必须采取措施疏通。钢绞线端头必须做成锥型并包裹,可利用人工或卷扬机进行牵引,并在浇砼之前穿束(跨大堤悬浇箱梁在浇筑后穿束)。 穿束时在管道内穿入一根引索,利用引索将钢丝引出,将钢丝另一端与钢束拖头连在一起,用卷扬机将钢束拉出。 3、横向预应力安装横向预应力钢绞线及波纹管在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完毕后安装。采用人工穿束,把钢绞线一头用扎花锚锚固,另一头慢慢穿入扁型波纹管道内。 固定端挤压头:挤压器型号GYJA 型,配用油泵ZB4-500 型。二、预应力体系张拉: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预应力筋要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对所用钢铰线应进行检查,保

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表

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实例(2008-07-08 17:20:04)精确计算 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3.8889Gpa 截面积:Ap=141.71mm2∕根(资料3)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资料1第129页) 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直线筋取张拉端的拉力,两端张拉的曲线筋按资料1附录G-8(第339页)计算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

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 一、6股钢绞线 1、中线外N1,2钢绞线长L=15.57m 钢绞线所夹水平角θ水平=0 钢绞线所夹垂直角θ垂直=0.078539816rad θ=θ水平+θ垂直=0.078539816rad 取:K=0.0015 μ=0.23 E=1.95×105Mpa 钢绞线面积:A=831.66mm2 钢绞线控制张拉力P=944.92KN kχ+μθ=0.0015×15.57+0.23×0.078539816=0.041419157 平均张拉力:P=P(1-e-(kx+μθ))/(kx+μθ) =944.92×(1-e-0.041419157)/ 0.041419157=925.619KN 初伸长量(10%σc on伸长量) ΔL1=(944.92×103×10%×15.57×103)/(831.66×1.95×105)=9.07mm 理论伸长量(103%σcon伸长量) ΔL2=(925.619×103×15.57×103)/(831.66×1.95×105)=88.87 mm 2、中线外N3钢绞线长L=15.7m 钢绞线所夹水平角θ水平=0 钢绞线所夹垂直角θ垂直=0.078539816rad θ=θ水平+θ垂直=0.078539816rad 取:K=0.0015 μ=0.23 E=1.95×105Mpa 钢绞线面积:A=831.66mm2 钢绞线控制张拉力P=944.92KN kχ+μθ=0.0015×15.7+0.23×0.078539816=0.041614157 平均张拉力:P=P(1-e-(kx+μθ))/(kx+μθ) =944.92×(1-e-0.041614157)/ 0.041614157=925.529KN 初伸长量(10%σcon伸长量) ΔL1=(944.92×103×10%×15.7×103)/(831.66×1.95×105)=9.15mm 理论伸长量(103%σco n伸长量) ΔL2=(925.529×103×15.7×103)/(831.66×1.95×105)=89.6 mm

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 预应力钢绞线施工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不得超过6%,后张预应力技术一般用于预制大跨径简支连续梁、简支板结构,各种现浇预应力结构或块体拼装结构。预应力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预应力筋张拉是预应力砼结构的关键工序,施工质量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和人身安全,因此必须慎重对待。一般现行常接触到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PC光面钢丝、刻痕钢丝、冷拔低碳钢丝、精轧螺纹钢等材料。对于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孔道成型方法主要有:金属螺旋管、胶管抽芯、钢管抽芯、充气充水胶管抽芯等方法。本人接触多的是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PCstrand、1×7 =1860Mpa,270级高强底松弛),成孔方法多采用金属公称直径15,24mm,f pk 螺旋管成孔,本文就以此两项先决条件进行论述。 1 施工准备: 1.1 熟悉图纸:拿到施工图纸应先查阅施工说明中关于预应力钢绞线的规格,一 =1860Mpa,般预应力钢束采用ASTMA416-270级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为f pk Mpa。 1×7公称直径15,24mm,锚下控制力为Δk=0.75 f pk 1.2 根据施工方法确定计算参数: 预应力管道成孔方法采用金属螺旋管成孔,查下表确定K、μ取 值:表1 注:摘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 根据钢绞线试验结果取得钢绞线实际弹性模量Ep(一般为1.9~2.04×105Mpa)1.3 材料检测:

金属螺旋管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7之要求检测; 锚具根据《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YM锚具、连接器规格系列》(JT/T 329.1-1997)及《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JT/T 329.2-1997)之要求检测; 钢绞线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之要求检测 2 理论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两项因素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2.1 计算公式: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中关于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1): ΔL= Pp×L Ap×Ep 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2): Pp=P×(1-e-(kx+μθ)) kx+μθ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每段曲线段的切线夹角(rad);

钢束伸长量计算说明

安景高速公路K2+127.64特大桥25m小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说明 一、计算依据 1、《安景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一标段第一分册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二、已知条件 按设计要求,预应力采?s15.2标准270级钢绞线,标准抗拉强度R y b=1860MPa,E y=1.95*105,公称面积A=140mm2,设计张拉力控制应力0.75R y b 查《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附录G-8取系数k=0.0015,μ=0.20。 三、计算过程说明 1、按锚下张拉力求出第一段的平均力; 2、按锚下张拉力求出第一段的终点力,亦即第二段的起点力; 3、按第二段的起点力求出第二段的平均力; 4、按第二段的起点力求出第二段的终点力; 5、如此类推,求得各段的平均力及终点力; 6、依据各段的平均力算得各段的伸长量,各段的伸长量之和即为总伸长量。 7、中跨N1束为4股,N2、N3、N4均为3股?s15.2钢绞线,双向张拉由于钢束在长度方向对称,故可计算钢束长度一半的伸长量,再乘以2,即为该钢束的伸长量。 8、边跨梁设置伸缩缝半跨与连续端半跨不对称,分别计算两半跨,再求和,即为钢束的伸长量。N1、N2、N3、N4均为4股Φs15.2钢绞线。 四、计算数据及公式: 锚下张拉力 (1)中跨梁:N1束:P1=0.75×1860MPa×140MM2×4=781.2KN N2、N3、N4束:P2~P4=0.75×1860MPa×140MM2×3=585.9KN (2)边跨梁:N1~N4均为:P1~4=0.75×1860MPa×140MM2×4=781.2KN (3)负弯矩钢束T1、T2均为P1-P2=0.75×1860MPa×140MM2×5=976.5KN

13、16m预应力砼空心板梁先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预应力砼空心板梁先张法钢绞线张拉力、伸长量 (16m、13m) 计算书 中北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国道108勉县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SG-3标项目部 二○一六年七月十二日 国道108勉县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SG-3标段16m、13m预应力砼空心板梁先张法钢绞线张拉力、伸长量 计算书 一、计算依据 计算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及《国道108勉县段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钢绞线采用宁夏新日恒力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得符合GB/T5224-2014标准得φs l5、2钢绞线,R b y=1860Mpa,伸长率>3、5%。经试验:φs l5、2钢绞线弹性模量及截面积: Ep=(191、751+190、001+198、713+195、214+197、739+198、6+196、616)/7=195、519Gpa, Ap=140mm2 二、张拉程序 张拉采用具有自锚性能得夹片式锚具,张拉程序为: 0→10%δcon→50%δcon→ 100%δcon 三、张拉应力控制

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张拉力与伸长值双控张拉施工,张拉控制应力采用δK=0、75 R b y=1395 Mpa,张拉采用单根张拉,先调整全部单根初应力(取10%δK),调整顺序为先里后外,对称调整。初应力全部调整后,即可单根张拉至100%δK,张拉顺序同调整初应力顺序,先里后外。 φs5、24钢绞线单根张拉控制力为: δK=0、75R b y=0、75*1860 Mpa=1395 Mpa, Ap=140mm2 δcon=δK* Ap=1395 Mpa*140mm2=195、3KN 10%δcon=19、53 KN 50%δcon=97、65 KN 100%δcon=195、3 KN 四、伸长量计算 (一)16m空心板梁 1、依据台座形式及钢绞线锚固形式,钢绞线计算长度为: 计算长度L: =张拉台长+钢横梁宽(两端)+夹片锚具长 A、中梁L=36、6+0、5*2+0、05=37、65m B、边梁L=36、6+0、5*2+0、05=37、65m 2、根据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 ΔL=PpL/(ApEp)(式中Ap=140mm2,Ep=195519N/mm) 计算各阶段张拉中钢绞线得伸长值: A、中梁:0、1δcon时:ΔL1=19530*37650/(195519*140)=27mm 0、5δcon时:ΔL2=19530*5*37650/(195519*140)=135mm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一、计算公式: 1、《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中关于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1): ΔL= Pp×L Ap×Ep 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2): Pp= P×(1-e-(kx+μθ)) kx+μθ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每段曲线段的切线夹角(rad);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或为公式1中L值;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3、每段的终点力与起点力(交界点作用力)的关系如下式: Pz=Pq×e-(KX+μθ)(公式3) Pz—分段终点力(N) Pq—分段的起点力(N) 理论伸长值计算中,钢绞线对称布置,在进行伸长量计算时取计算一半钢绞线的伸长值然后乘以二的方法进行计算; 钢绞线的分段原则:将整束钢绞线根据设计线形分成曲线连续段及直线连续段,而不能将直线段及曲线段分在同一段内。

二、计算书 10m 空心板梁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 钢束N1: 已知E P =195000MP, A P =140m 2,u=0.25, k=0.0015m -1, f pk =1860MP 7°=0.1222rad 计算图示如下 A B D C α 千斤顶工作长度: AB=50cm BC=68.6/cos7°=69.12cm CD=R α=1500×0.1222=183.26cm DE=968/2-69.12-183.26=231.62cm 1、AB 段平均作用力 Pp=P=0.75×1860×140×4=781200N mm L 58.3560 1950005007812001=??=? 2、BC 段平均作用力 () () N e p p 7807956912.00015.017812006912.00015.0=?-?= ?- mm L 94.4560 1950002.691780795 2=??=? 交界点作用力 () N e 780390 781200P 6912.00015.0C =?=?- 3、CD 段平均作用力 ()() () N e p p 7675401222.025.08326.10015.017803901222.025.08326.10015.0=?+?-?=?+?- mm L 88.12560 1950006.1832767540 3=??=? 交界点作用力 ()() N e 754832 780390P 1222.025.08326.10015.0D =?=?+?- 4、DE 段平均作用力

【工程】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关键字】工程 海宁市硖尖公路北段改建工程 第一合同段 浙江中威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海宁市硖尖公路北段改建工程第一合同段 2011年12月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一、计算公式: 1、《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中关于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1): ΔL= Pp×L Ap×Ep 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2): Pp=P×(1-e-(kx+μθ)) kx+μθ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每段曲线段的切线夹角(rad);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或为公式1中L值;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揩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揩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3、每段的终点力与起点力(交界点作用力)的关系如下式: Pz=Pq×e-(KX+μθ)(公式3) Pz—分段终点力(N) Pq—分段的起点力(N) 理论伸长值计算中,钢绞线对称布置,在进行伸长量计算时取计算一半钢绞线的伸长值然后乘以二的方法进行计算; 钢绞线的分段原则:将整束钢绞线根据设计线形分成曲线连续段及直线连续段,而不能将直线段及曲线段分在同一段内。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公式: ΔL=(PpL)/(ApEp) 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 Pp=P(1-e-(kx+μθ))/(kx+μθ) 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

如果还不会算的话我这里有做好的EXCEL表格,你可以直接输入各种数进行计算。 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 曲线预应力筋的理论张拉伸长值△LT按以下近似公式计算: △LT=(1+exp[-(k LT+ uθ)]) Fj/(2ApEp) LT 式中:Fj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E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LT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的孔道长度(m); K ——每米孔道局部偏差摩擦影响系数; u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θ ——从张拉端至固定端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总夹角(rad) 预应力束摩擦系数表 预应力筋种类k u 有粘结钢绞线(预埋波纹管)0.0015 0.25 无粘结钢绞线0.004 0.09 25m箱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管理提醒: 本帖被120241126 从【桥梁隧道】移动到本区(2007-10-25) CK0+667.275立交桥箱梁,设计采用标准强度fpk=1860MPa的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Ag=139mm2,弹性模量Eg=1.95×105MP。为保证施工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采用油压表读数和钢绞线拉伸量测定值双控。理论伸长量计算采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2附表G-8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及平均张拉应力计算公式。 一、计算公式及参数: 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 式中:

预应力张拉伸长值计算

以钢绞线作为桥梁工程、路基高边坡抗滑加固等工程施加预应力的载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材料和工艺。对钢绞线张拉预应力施加、锚固的方法和张拉力、钢绞线伸长量的理论计算,在相应的规范中都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张拉的伸长值、钢绞线锚固时锚具锚塞回缩量的量测,各家说法及做法均存在差异,这对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的双控指标(即钢绞线张拉力与实测伸长值)的计算和评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多年预应力张拉实践,尝试提出如下实际作法和技术见解(以后张法为主),为广大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工作者提供参考。 2钢绞线张拉伸长值确定 2.1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设计控制张拉力,是指预应力张拉完成后钢绞线在锚夹具前的拉力。因此,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时,应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但在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控制张拉力是在千斤顶工具锚处控制的,故为控制和计算方便,一般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再加上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作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长度。 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外露部分,大部分被锚具和千斤顶所包裹,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无法在钢绞线上直接测量,故只能用测量张拉千斤顶的活塞行程,计算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但同时还应减掉钢绞线张拉全过程的锚塞回缩量。(参阅《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一般计算式为: ΔL=ΔL1+ΔL2-b-c⑴ 式中: ΔL1:为从初始拉力(桥梁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为设计控制张拉力的10%~25%)至张拉设计控制拉力间的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 ΔL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规定推算求得); b:工具锚锚塞回缩量; c: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2.2在钢绞线预应力先张法施工中,也有在每分级张拉一次,卸掉千斤顶前后,直接丈量钢绞线外露长度,以钢绞线每级张拉前后外露长度的差或以张拉活动横梁的张拉前后位移量的差值,求算钢绞线张拉伸长量,此法较为直观,但只适用于以每分级张拉一次,卸掉一次千斤顶的张拉方法或设置有张拉活动横梁同时张拉多根预应力筋的方法。先张法为方便施工,一般采取单根一端固定另一端张拉的方法,故计算钢绞线张拉伸长量时,还应考虑减掉固定端锚具夹片的回缩量。每级张拉前后量测固定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

预应力钢绞线的计算方法 一、概念 1、根(或丝):指一根钢丝; 2、股:指由几根钢丝组成一股钢绞线; 3、束:预应力构件截面中见到的钢绞线束数量,每一束配两个锚具; 4、束长:一次张拉的长度; 5、每吨XX束:指在标准张拉长度内,每吨钢绞线折合成多少束;所以说它不一定是整数。 二、钢绞线规格 1、15Φs15.2表示什么意思? 解释:Φs 表示钢绞线,15表示15孔的群锚,即一个孔道中同时布设15

根钢绞线;15.2是钢绞线的规格,表明采用公称直径15.2mm。 2、17-Φj15.2中17表示什么?15.2表示什么? 解释:17表示一束钢绞线里面有17根;15.2表示钢绞线的直径,钢绞线每延米直接可以查到不用计算。 3、钢绞线5Φs15.2(S是上角标),锚具BM15-5,各个数表达什么意思? 解释:5Φs15.2是5组公称直径为15.2的钢绞线,它的理论重量是每米1.101Kg。锚具BM15是一种扁锚的型号,-5表示5孔。 4、预应力钢绞线2-6Φs15.2表示什么意思? 解释:2代表有粘结预应力孔道数,6代表每孔的根数,15.2代表预应力筋直径。 三、钢绞线重量计算 1、 2、钢绞线理论重量怎么计算? 计算公式:单根直径(毫米)的平方*0.785*根数*1.0186(绞入系数)*7.8单位为:公斤/公里 四、关于钢绞线定额的选择与调整: 1、束长、孔数要符合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实际张拉长度和锚具孔数; 2、计算设计钢绞线的束数:图纸给定的重量/长度=束数,根据计算的束数

套用相近的定额,如果计算的束数与定额的束数不同时,则需要进行定额调整; 3、每吨束数要调整为设计图纸给定的束数,例如:设计某根钢绞线长16m,采用直径=15.24mm(7Φ5)的钢绞线及7孔锚具,钢绞线单位重量为1.102Kg/m,则:1000Kg/(7*16*1.102)=8.102束,套用定额4068022(钢绞线束长20m7孔每t11.65束),11.65-8.102=3.448束,故需将定额调整为:4068022-4068023*3.448; 4、X大桥箱梁纵向预应力钢绞线为φ15.24-19,即每束19股,每股7丝,共240束。总长8106.2m,总重量为169419.6Kg,则该钢绞线每吨=240束/169.42吨=1.417束/吨,平均设计束长=8106/240=33.775m,考虑施工张拉长度,选用定额为:4068036(钢绞线束长40m19孔每t2.05束), 定额调整量为:2.05-1.42=0.63, 定额调整为: 4068036-4068037*0.63. 一般招标文件给定钢绞线的数量和锚具数量,就很容易计算: 每t钢绞线束数=锚具束(套)/2/钢绞线(t),再套定额即可。 案例: 某桥梁采用后张法预制预应力T梁,用到的锚具与钢绞线数量如下: 由上表可知,共用钢绞线65237.3kg,钢丝直径15.2mm,5孔型锚具;故每t束数=480/2/65.2373=3.68束/t 使用公路工程计价软件进行组价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